家校合力

2024-05-21

家校合力(精选8篇)

篇1:家校合力

加强家校联系 形成教育合力

一天早晨,我刚要跨进教室,就传来一个声音:“昨天晚上,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真是神经病,竟然跑到我们家去!”冷静一想,这位孩子也许不知道家访的目的,也许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但这是家校联系的非正常化导致的。

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这样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如果没有家校联系,学校、家庭对孩子的了解并不全面和完整,也就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真正从观念上重视起家校联系,有以下几点益处:

一、加强家校联系,有利于“把脉问诊”,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班有个内向的女生,学习刻苦,成绩中等偏上。有什么事情问她,不管你怎么问,她始终不开口,可谓是“金口难开”。打电话询问,家长告知,她与邻居的孩子倒是有说有笑的,我的心“宽”了一半。后来的家访中,我了解到她是一个非常懂事乖巧的孩子,作业能认真完成。我鼓励她不断努力,给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惊喜!她连连点头。通过家访,我认识了一个害羞的女孩子,也知道了要对她进行心理诱导,帮她树立自信心,学会与人交流、合作„„不久的将来,“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的。孩子的点滴进步就证明了教育的有效性。

二、密切家校联系,有利于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在要求学生完成预习、复习、阅读、背诵等非笔头家庭作业的时候,我通常会给家长发个短信,除告之作业内容外,总是在最后附上这样的语句“请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谢谢配合”;在周末的时候,同样用短信息的形式提醒家长关注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活动,以期学习、休息两不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可能一时看不出效果,但是我想长此以往,总会对孩子的成长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所帮助。

三、家校联系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增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

学校家庭两方面及时交流信息,密切配合,有利于消除两者之的认识误区,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一步的合作互动。老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因此,我们老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

这一点在产生问题时较为突出。例如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时,双方易产生互相埋怨的情绪:家长埋怨老师不会“教”,对自己子女不够关心;老师则怨家长家教不严,纵容、袒护其子女。其实这是老师与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难认识不一致所产生的。另外,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会有所差异,但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老师了解较多是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家长了解较多的是学生在家的情况,如果双方缺乏沟通的话,就会由以上的埋怨情绪导致某种对立情绪,最终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学习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懒惰,经常拖拉作业,识记、背诵更是没有一样完成得了,各科老师对其都有意见。有一次我放学后将他留下来,正好他妈妈来接,彼此交流之后他妈妈才得知孩子的问题,因为当家长问起其学习时,这位学生总是说很好,且加上这样一句“要是我不好,老师不早就打电话给你了吗?”通过家校联系,能使双方消除误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家长由于工作忙,缺少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等等原因,导致家校联系的主动权掌握在学校手里。为此,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强化家校联系,例如家长会、家访、通过校讯通平台发短信、智慧妈妈进校园等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让家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篇2:家校合力

仙溪镇完小:郭娅娜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怎样才能做到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呢?我想家长和教师要明确自己责任。家长必须全面地了解孩子,教师和家长形成共识,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要有融洽和谐的关系。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方面有效互动,发挥整体效果。【关键词】家校合力 互动 全面 整体效果 【正文】

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因为孩子们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怎样才能做到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一、让家长和教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头脑聪明、能干,却成绩平平,有时还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我这些人缺乏责任感。相反,另一些人没有过人之处,但做事目标明确,坚毅果断,善于独立思考,最终学业有成,原因也很简单:他对人、对事、对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可见,责任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只有责任明确了,教师和家长才能更加关注孩子,尽自己所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命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使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方面产生互动,发挥整体效果。在学校,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每位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一些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可以利用家长会,使家长对学校、教师充满信心。

通过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前景和现状,使家长对教师加深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隔阂,为和谐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在各方面产生互动,在协作中进步,在调整中发展,从而产生一股整体力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和教师首先应取得家长理解、信任和支持。作为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家长感觉到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心。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向家长介绍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或者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使家长明确自己应负的责任;通过向家长公布学校的收费、支出情况,消除了家长对学校的误会,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四、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可以利用校讯通把孩子的表现及取得的成绩通知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思想、交往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调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思路。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家长会上让有经验、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家长交流育子心得,这样家长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优秀学生的家长通过交流可以获得成功感,缺乏经验的家长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今后教育孩子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五、使教师和家长目标上达成共识,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萨克雷也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可见习惯在人的学习、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教育教学的工作重点,常抓不懈,因为他们懂得好习惯一旦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如读书习惯、书写习惯、预习习惯、听课习惯等等。

六、教师要爱学生,教会学生做人。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巴特尔也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这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无私地爱,是教育的魂!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实我们的使命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懂得仁爱,学会做人。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始终以它为座右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学生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这里有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老师、有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们。班级的班委是老师的得力的助手,是同学学习的榜样,他们聪明,好学,对工作尽职尽责。给同学起了表率作用。整个班级洋溢着的是团结,自信,和融洽,看着这一切,我倍感欣慰,是老师的言行给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是老师在他们心田上播下的爱的种子,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爱无声,但有形。我们都知道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我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因为有爱,才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摔坏了背他去医院、学生生病了及时与家长联系建议及时就医、学生吐了亲自清理,时间长了,学生耳濡目染,彼此互相关心。因为他们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良好的班风也逐渐形成,看着那一张张奖状,我倍感欣慰。

篇3:家校合力

一、抓好节点, 不断丰富家长会形式

为了增进家校间的信任度, 达到双方统一认识、有效沟通的教育目的, 学校及时召开家长会是不可或缺的途径。通常来说, 学校召开家长会需要介绍一些成功教育的典范, 让家长从中受到启发, 最后形成合力、提升动力、激发潜力, 共同为培养更出色的孩子而努力。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家长“会前集中、会后走人”, 所以在学校或班级看来, 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 导致当前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家长会的期望值不高。为了弥补这一缺失, 我校创新了家长会的形式, 并使之成为我校家校共建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我校高三年级为例, 2012学年第一学期就召开了3次家长会。3次家长会虽然都以家长受邀到学校参加会议的传统形式进行, 但每次的议题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暑期首次召开的家长会选择“从学校到班级再到任课教师”逐层进行的交流方式, 希望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高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并在学习跟进和生活安排上有所准备;第二次家长会面向临界生 (成绩接近分数界限的学生) 家长, 旨在向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共同帮助孩子从不足处找到学业提升的生长点, 在优势中找到更充足的信心;第三次家长会面向文科优秀学生和理科进步学生家长, 目的是让家长为子女的学业成就感到自豪, 并将这种赞扬和激励的情绪传递到家庭生活中, 进而以合理而更高的期待, 为孩子学业的进步助力。

举办这三次家长会的目的各不相同,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年级组主导下, 这种家校共建活动在细节上为家长传递了更多明确的信息, 为家长和孩子对自我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为家长适时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和鼓励, 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而让家长真实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和促进者。

二、合理安排, 迎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

2012年10月,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的状态下, 学校通过办公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等不同途径, 要求全校上下认清教育形势发展, 统一思想认识, 合理安排时间, 打破过去的家校单向交流模式, 让广大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由德育处牵头, 在学校精心策划下, 统一部署, 按计划、有节点地全面推行了“迎家长走进校园、观摩课堂”活动。以高一年级组为例, 年级管委会参与制订了《“高一年级家长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其中包括《家长进校邀请函》《家长听、评课制度》《家长随堂听、评课记录表》《家长进校听课统计表》等系列化过程管理材料。家长通过佩戴家长代表证进校, 持证进班随堂听、评课, 并以表格反馈或座谈会等形式与任课教师、年级组领导进行交流。例如, 在学期中段, 有13位家长一起听了学校党委书记赵毓莉老师的一堂数学课并给出了反馈意见。这些意见让赵老师感到这种家校共建活动很有价值:一方面可以鞭策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的引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 学校还要求教务处、总务处提供评课场所和就餐保障, 以配合该项工作规范、连续地进行。此外, 家长们通过观摩学生跑操、参观食堂和寝室、指导学生用餐和就寝等活动, 感受校园文化和生活, 关注学校饮食安全, 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种多元化、多层面、立体式的家校共建活动安排让家长们乐见其成, 他们纷纷联系家委会、班主任等, 来校亲历校园生活、感受课堂情境。

这种双向互动的参与式家校合作模式, 尽管实行的时间不长, 但我们欣喜地看到, 家长与教师能够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反馈意见、采纳建议, 让家长以亲身经历感受到自己已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支持者。正如一位家长在参观学校食堂后感慨地说:“学校提供的饭菜虽然谈不上是美味佳肴, 却已经很丰富、很有营养了, 今后我不会再给孩子开小灶了。这样, 我们省心、放心, 也很安心。”

三、广开言路,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

自2011学年起,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家长委员会这一家校共建组织, 目前已经形成了“班级—年级—学校”共三个层级的家长委员会结构体系, 有200多位家长参与到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 有42位家长被评选为年级家长委员会成员。在此基础上, 推选出12位家长作为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并征询了学生的意见后产生, 确保其为关心孩子成长、热心教育、支持学校工作, 能代表各个行业、各学生层面的家长。年级组和学校层级的家委会成员还要由学校或班主任推荐, 经学校行政研究并征求个人意见后确定。另外, 通过召开首次学校家长委员会会议, 委员们及时推选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1名。

家长委员会三级体系的建立, 一方面为家长代言班级、年级和学校搭建机构,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活动, 把班级、年级以及学校很多好的做法、决策以及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正面讯息及时传递出去;另一方面, 通过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密切联系, 为学校教育教学决策的及时出台提供了便利, 并通过参与合作管理, 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几年来, 学校家委会通过不断的促进和融合, 已形成了共同的服务宗旨:团结全校学生家长, 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监督作用, 宣传有关教育、教学政策法规, 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促进学校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在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两次家长委员会例会上, 在涉及直饮水、校服、违纪事件等问题的处理时, 学校正是得到了家长代表们的支持和理解, 才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此外, 像深化课程改革、高校自主招生等热点话题, 学校也安排相关负责人给家长们进行简单的专业培训, 希望家长开阔眼界、理清思路、明确想法, 为明确孩子未来的走向早作思想准备。

四、搭建平台, 丰富家校合作的手段和方式

科技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带给教育教学工作更多便利。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学校不失时机搭建平台, 开展了多层面、多渠道的家校合作活动。我校在家校合作的形式上、手段上都力图有拓展、有创新:拓宽与家长直面交流的工作平台, 邀请家长进行国旗下讲话、百日誓师讲话、班级教师会交流等活动;在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讲座、“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感恩教育”、食堂安全工作开放日等活动中, 邀请家长参加;建立家长QQ群、班级博客, 充分利用家校通信息平台;等等。此外, 学校在“请进来”的同时, 还坚持“走出去”的共建方式。在暑期, 年级组、班团队精心策划“千师访万家”活动, 帮扶困难学生, 收集家长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反馈意见, 等等。

篇4:家校联动 合力育人

一、一次次的家访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拿着学生名单,逐个学生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同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介绍学生在校表现,以表扬为主,语言委婉,力求民主。同时,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互相留下电话号,上述情况班主任都认真填好家访记录,学校掌握教育第一手材料。

二、一封封寄托多少关切的信函

每学期开学初,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学校的一封“给家长的信”,温馨提示家长关注学生在家校途中的交通安全,家中防火、用电的安全,双休日、节假日的安全等,既让家长体会到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密切关注,也提醒家长工作之余不忘关心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相关事务的实施也采用家长函的形式征求家长的意见,彰显学校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气度,也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均用书信形式通知家长,做到有传必达,避免疏漏。一封小的书信,使学生家长更了解学校的一些教育举措,他们也更理解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不少家长也通过电话的形式与学校进行工作交流,比以前更支持学校的工作。一封小小的书信,架起了一座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三、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家长委员座谈会

我校每学期都不定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每次会议上校长具体介绍学校各方面情况,包括师资、班级设置、学校特色、教学质量等情况外,校方主要侧重听取来自家长的声音,如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双方进行了热烈、真诚而深切的交流。校长不仅让各位家委会成员随意参观校园的教室、图书室、微机室、宣传栏等各个角落。家委会成员积极为学校出谋划策,对学校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得的建议,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委会也表态今后一定会大力支持学校工作。经过家校的共同努力,2010年我校被评为松原市“标准化家长学校”。

四、建立一种长效机制,随时电话互访。

为了便于班主任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教育有的放矢,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通过联系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感情,给学生和家长以热情的鼓励,必要时晓以利害,委婉提出,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学生有进步时,特别是那些平常不容易进步的同学取得进步时,我们给学生和家长作恰如其分的汇报,给学生和家长以热情的鼓励;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允許学生改正错误。当学生犯了错误,或与父母发生冲突,矛盾激化时,我校班主任及时家长了取得联系,一面耐心开导学生,稳住他的情绪;一面与家长恳切谈心,交流看法,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当发现学生有思想与行为偏异的苗头或轻微的越轨行为时,我们向学生与家长委婉说出,晓利以害,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一次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家长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我校积极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广泛地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促进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帮助和引导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子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家长、学生一起聆听讲座,效果非常好,影响非常大,家长反响很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把德育真正放在教育的首位

学校是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真正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认识与素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用崇高的师德、健康积极的心态去感染与影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主力军作用。同时我校健全家校合作制度制度表述着集体和个人的活动秩序和行为规范,是集体和个人发展的保障。家校间的沟通合作更加重视制度的健全。我们制定了《教师家访制度》、《家长委员会章程》、《班主任工作常规》等相关制度,确保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由有序管理向着系统管理推进。我校又因地制宜,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篇5:家校共育 合力助成长

合力助成长

2016年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时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铁锋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充分发挥关工组织的优势和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连接点,利用教育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探索家校共育活动载体,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帮助家长不断提升科学教子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促进家庭教育指导系统化。

一是完善家庭教育内容建设。关工委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基层学校了解情况,依据校情组织教师编写“家校共育八课时”课程内容,以家庭道德教育为核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教育理念、科学育人知识等作为重要内容,结合年龄、学段特点,建立学段衔接的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围绕亲子关系构建、“学习力”培养、家风建设、习惯培养、摆脱手机迷恋等方面开发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校本课程,每学年至少进行八课时的家庭教育通识讲座或主题研修课程,关工委聘请离退休老教师、社区“五老”参与讲座授课,家长参与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培养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为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关工委通过申报、选拔,确定17名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分层次、循环派送到学校,对家长开展菜单式培训,实现区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全区覆盖,并邀请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校进行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建立由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体,专家学者、“五老”成员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校级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二)完善三级家长委员会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一是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民主推选、教师认定,组建三级家长委员会,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家长学校达到“五有”标准,即有牌子、有阵地、有队伍、有措施、有记载。制定家委会章程,定期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管理,加强家校联系。每月至少设立一日为家长开放日,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家校学情沟通会。全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成率达100%。教师利用班级微信群和QQ群平台,通过班级家委会成员带动更多的家长关注班级建设和家庭教育,通过班级家庭教育“空中课堂”,“父母课堂”微信平台等载体,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家庭教育载体建设。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沟通渠道,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开展家长优秀教育案例交流会和优秀家长评选,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同时开展以德育活动为载体的系列亲子家庭实践,如: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家风家训评比、孝亲评比等,打造一批家庭教育品牌活动。

(三)关注特殊群体,提高家庭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加强特殊群体家庭教育指导。制定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指导计划。重点开展学生行为习惯改善、亲子关系培养等家庭教育帮扶活动,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二是开展帮扶帮教。关工委工作者、志愿者与辖区留守儿童签订帮扶承诺书,捐款捐物救助贫困学生。成立帮教服务队,自愿担当网吧监督员,制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建立了4点半课堂,聘请“五老”人员为青少年上法制课。

(四)“五老”发挥余热,创建和谐家校育人氛围。

“五老”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始终发挥着家长学校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区关工委为“五老”颁发聘任证书,更增强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实际工作中把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亲情优势和时间优势充分发挥,开展的家教讲座、家长培训班、“中华魂”系列读书、绿地认养等活动,丰富了家校共育的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关工工作整合和宣传不够。

当今时代青少年教育的渠道和形式比较多样化,在活动开展方面如何更好地与学校、社会、家庭和教育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还远不够,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影响、规模的参与教育活动品牌,宣传不到位,在活动的有效性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关工工作的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时代赋予了关工工作许多新的任务和使命,如何能紧跟时代脉搏,与青少年思想同步,寻找与他们心灵容易产生共鸣的兴趣点,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还需要更深领域的思考和探索。

篇6:家校紧密合作 促成教育合力

——“课外访万家”心得感悟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11月26日的十二个小时180公里的家访行程,让我由衷地感悟到上述话语的真情实意。我们作为职教战线的一员,在校经常听到的是学生如何调皮,教学如何难做,家教如何缺失,但一经深入学生家庭,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我们的学生孝老爱亲、承担责任、遵规守纪、礼貌待人,而且每个家庭都对子女寄予了厚望,家庭教育传统而严格。

一、多走进学生家庭,家校才能紧密合作。

这次,本人共走访了11名学生家庭,他(她)们分布在潘湾乡南冲和栗树垴两个村,其中高考班学生6人,10级学生5人,女生8人。通过走访,系贫困家庭的有6个,留守子女4人。

走访中,一是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二是实地考察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三是宣传职教发展形势和国家助学政策;四是主动征求家长对我们办学的建议或意见。所有学生家长都能满意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多些关爱,严格要求”是走访学生家长们的共同心声。

走访中我在思考,过去我们和家长的联系总是以学生在校表现方面出了问题把家长请到学校,或是电话沟通,家长常常是很不乐意的,因为感觉是处于被批评的心理,缺少的是平等交流和真诚沟通,而这种深入学生家庭,恰好能克服家长们的那种心理困惑,家校之间就能围绕孩子的成长、进步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家校合作才能更加紧密。

二、多关爱学生,才有助教育成功。

在这次走访中,切身体会到山区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沿江平原乡镇的差距还很大,绝大多数学生父母或一人或两人外出打工,养家糊口。求学子女的学费,特别是学生每个月300元左右的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种生活费的标准可能要比其他同学低,他(她)们在不得不节约的同时,我也看出了他(她)们心里的无奈。

还有学生父母外奔波,让这些孩子缺失了父爱或母爱,虽然他(她)们都能理解父母的辛劳,都能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帮助家庭操持家务或农活,但对于独生子女们来说,缺失的是关爱,缺少的是关爱中的感悟,继而影响到心智的健全与成熟。为此,对于这些求学的孩子,我们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就必须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们,帮助他(她)们树立自信,教会他(她)们学会关爱,同时也是弥补他们缺失的父爱或母爱。

三、多严格要求,才不负家长期望。

走访前我就开始了心理暗示,也许我们的学生会反馈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不良现象;我们的学生会抱怨当初进入中职学校的选择;我们的学生家庭教育不能与学校合拍等等,准备接受家长们的提醒和批评,但走访的过程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的学生家长都很满意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都很感激国家的助学政策,都期望自己的子女学到一技之长。在征求办学建议和意见时,他们的建议就是支持,拥护学校对孩子严格要求。

面对这样的建议,就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更为重大,没有理由放松教育和管理,更没有理由让学生顺其自然,放松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地校正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严格管理才能赢得家长的支持和拥护;我们也应该理直气壮地督促学生把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掌握一技之长才能不负家长的期望。总之,这次家访让我对同学们有了一次重新认识,对学生家庭有了一定深入了解。也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一些新的定位。这些都有助于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信心,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真正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宜都市职教中心刘道平)

“课外访万家”活动感言

家校沟通的桥梁——家访

——“课外访万家”活动感言

今秋十月,我校按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全面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学校统一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到孩子们的家中去走走、去看看、去了解、去关心、去帮助、去宣传。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走进了4位特殊学生的家中。通过走进学生的家庭,亲眼目睹特困学生的家境,留守学生的孤独等等。我深受感动和愧疚,也彻底改变了我对走进学生家中家访效果的看法,其感言有三点:

一、家长大力支持和热情欢迎的态度让我感动。

听说老师要来家访,孩子高兴、家长也喜欢。接到电话后就早早在家等候,有的家长甚至请假不去煤矿上夜班来接待我们。我一直认为,很多家长并不欢迎老师的家访,很多学生也害怕老师到自己家来见父母。开始我也有些顾虑,怕学生家长不欢迎或者家长忙不配合。这次家访中,家长热情的态度和与老师滔滔不尽的交流,可以看出家长是多么盼望老师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和现状呀。同时也让家长明白其子女的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也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走进学生家中家访的看法。

二、学生在家的举动和访后行动让我激动。

这次家访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而且也促进了师生的亲密关系。更重要的增强了家长和学生的信心,激励她们不但进步。平日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家的一系列举动也让我佩服,神感愧疚。更让我欣慰的是家访后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变了,上课听讲了,作业能交了;自觉性也增强了,学生告状的也少了。课间孩子和老师的交流也多了。有几个学生象变了个人似的。这不得不说是家访的效果。

三、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家长的愿望让我付出行动。

尽管每一个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和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是不尽相同的,但家长对子女的愿望又是基本相同的。即使我们看到有些家庭教育不是我们愿意接受的。有的家长对子女不闻不问,或者“苛待子女”,甚至有的家长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较差。虽然如此,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对家长的信心和努力寻求合作的可能。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在家庭对学校的“托付心理”。它既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一种信任,更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一种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付出自己的行动,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更灿烂,更快乐。

总之这次家访活动加强了我们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让家长、学生对学校、教师更信任。同时也让我增长了见识,增加了自身的阅历,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增强了一名党员的服务观念和服务的意识。

一次难忘的家访

课外访万家·家访感悟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第一轮的访万家活动中我走访了五名学生的家长,走进学生的家里,带给我的有感动、有压力、有担忧,也有责任…… 特别是有一次家访给我的感触颇深。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放学以后,我和老公骑着摩托车到学校周边的几个学生家里去走访。当我们走访到王××的家里的时候,已是快夜幕降临了。我们到王××家敲门询问,他的爷爷奶奶正在家门前的公路对面打农药。听说我们来家访,他的爷爷奶奶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把我们领进家里请上二楼,极其周到热情招呼我们坐,让王××赶紧给我们倒茶。接过王××给我们倒来的茶,我四下环顾了一下,发现他们家宽敞明亮,收拾得整洁漂亮,房间装修得也很好,高档家电一应俱全,可以看出他们家里条件还是挺不错的。坐定之后他的爷爷奶奶向我们谈起了王××家里的情况。王××家里有着一大家子人,爷爷奶奶、他们一家、还有大爹大妈一家共同住在同一幢三层的大楼里,王××家住在二楼。王××的父母都在宜昌打工,两人月收入两千多元,还不够养家糊口,王××在家靠爷爷奶奶照顾。王××的爷爷奶奶年纪已近七旬,但是为了照顾孙子,补贴家用,种了很多菜,而且还喂了三四十头猪,王××的学习生活开销全靠爷爷奶奶支付。虽然家庭条件比较宽裕,但是两老真的很辛苦,起早贪黑,忙里忙外,从来没有空闲的时间。后来王××的爷爷奶奶又给我讲起了王××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了王××能够长好身体,认真学习,爷爷奶奶尽力把生活开得好一些,但王××是一个很挑食的孩子,觉得饭菜不合口味便不吃,爱吃零食。花钱大手大脚,除了一日三餐以外,每天还要用10元钱的零花钱,生活无自理能力,从不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学习也没有自觉性,全靠爷爷奶奶提醒、督促,否则就不做作业。另外家中买了电脑,休息日时整天沉溺于电脑游戏,爷爷奶奶说叫他少玩一会儿,他根本就不听,对此爷爷奶奶也无可奈何,他们也只能照顾王××的生活,其他的事情也无能为力,所以两位老人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身上,希望老师在学校帮着管严一些,越严越好。除此以外,爷爷奶奶觉得在其他方面王××这个孩子还是比较乖的,比如说不调皮捣蛋,不在外面到处乱跑等等……当我问到王××的父母是否经常回家来看王××时,他的爷爷奶奶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很少回来,只是经常打电话回来询问一下王××的情况,也只是问问而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篇7:每月一封信、家校成合力

每月一封信、家校成合力

张厚橹

引语: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受到多方面力量的影响,有父母的影响,有老师的影响,有同学的影响,也有朋友的影响,甚至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媒体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有的力量是把他朝积极上进的方向引,有的力量是把他往旁门左道上引,还有的力量是把他往后退的方向引,在物理上也符合力学的“合力原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就是要尽量让积极上进的力量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减少和排除消极的力量的作用。为了带好实验班,我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很注意让积极上进的力量形成合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让家长积极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通常我会给家长打电话、写家校联系本、请家长来学校、家访等方式来与家长及时沟通信息,达成教育共识。还有一个方法是坚持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信。

这里以手中的五封信为例,试着分析一下这些信的作用。

第一封信:《家长要学会在乎自己的孩子》

时间:2004年的3月。

背景和目的:实验班的孩子进校一个月,发展的状态比较好,但是有一些家长有把孩子放到学校就万事大吉的思想,把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有完全交给学校和老师的想法。写信的目的是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信的主要内容:信的开头是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子在海边把一条条卷到沙滩上的鱼扔回大海,他的爸爸说,谁在乎呢?孩子回答说:这条鱼在乎,这一条鱼也在乎,我也在乎,海洋也在乎。接着讲华智学校其实也像那个男孩子一样,很在乎即将要升入初中的孩子的困难,因为很多孩子有六年级升入初中后不大适应的现象,因此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采用一些精心的教育措施来促成孩子平稳地过渡和更快的过渡。接下来我说,你们家长其实也像那个男孩子一样,很在乎他们能更好地实现小初衔接,同时我也期望实验班的孩子长大以后,也跟那个男孩子一样,有在乎精神,不仅在乎自己的得失利益,也能发扬在乎精神,去关爱他们的家人,他们工作服务的对象以及那些社会需要扶助的人。最后我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家长能继续发扬在乎精神,多翻一翻孩子的教材、作业本、笔记本,多与孩子谈一谈心里话,在他们的书上、本子上写写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写一写孩子的进步和不足。信的末尾留了空白让家长回信。

效果:所有的家长都回了信。从回信中看出他们很感动,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老师会这样认真地写信给家长,在信中,他们描述了孩子的进步,也提出了孩子的不足,还给学校提了一些建议,如要加强数学科目的教学,要指导学生背诵单词的方法等。在这次通信后,许多家长第一次认真地翻看了学校精心编制的四 1

门校本教材。比如赵婷婷的家长在信中说:不好意思,在您的提示下,我才第一次看了她的心理健康和学法指导教材,感觉内容很丰富,知识面广,有利于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去扬长避短。仲翔兆的家长在回信中说,我是认真看了这封信三遍之后,才给你回信的,因为你是第一位给家长写信的班主任老师。你写的小鱼儿的故事感动了我。我也督促仲翔兆仔细看了这封信。张宇超的家长在我第一次家访的时候:你们华智学校的老师真是太负责了,还专门给家长写信,我们不努力配合学校的工作都感到不好意思。

第二封信:《要学会赏识你的孩子》

时间:2004年的4月

背景和目的:在华智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要求基本上按照初中的方法在进行,所以这些六年级的学生成绩一下子“下降”了,小学经常得90多分,现在经常只有80多分,有的人分数更低。在很多学科的压力中,孩子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有些家长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有的家长不能很好地面对孩子身上的这种变化,批评和指责多了起来。目的在于引导家长正确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以赏识的心态去引导孩子成长。

信的主要内容:在信的开头我介绍了周婷婷和周弘的事迹。介绍了周弘赏识教育的观点,希望家长能像农民对待庄稼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欣赏孩子的进步,反省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够。还在信中介绍了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参加家长会的情形,每一次老师都是用批评的语言告诉孩子的情况,而这位家长回家之后却把老师批评的话语改变成了鼓励的话语,孩子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孩子其实一直明白这善意的欺骗,因此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报答母亲的厚爱。在信中我希望家长学会去保护自己孩子的自信心,欣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信的末尾同样让家长回信,写写3月份的进步和四月份的期望。

效果:家长都认真地回了信,列举了孩子的点滴进步,学生也看了这样的回信。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融洽了一些。家长更多地与老师联系寻求一些教育方法,这个时候我在家长会上向他们推荐了魏书生的教育书籍。比如何江涛的家长还专门到学校找我,探讨过这个问题。她的父亲说,我觉得她身上的问题太多了,我怎么赏识她嘛?我就一一列举了她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优点:比如在班上的自我介绍会上,她一口气记住了班上18名同学的名字,说明她很用心,记忆力好。在班上当选为班长,说明她形象积极上进,在班上有号召力。敢于写新诗,有文学爱好,而且让我帮助她修改,说明有求助的意识。因为我不懂新诗,我让她去找学校的王寅初主任请教如何修改,她也积极主动地去了,说明她大方。学校的广播,她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了,这说明她有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从这以后,她的家长逐渐有了改变,家庭氛围也和谐了一些。这为何江涛能平稳地渡过青春期,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封信:《要在孩子的心田里播种庄稼》

时间:2004年5月

背景和目的: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在家访的过程中,有一些家庭的学习氛围不浓,甚至家长在学习方面没有一点表率作用,在家里不看书也不看报纸,家中孩子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桌或者书柜,有的家长甚至打麻将而不及时为孩子做饭。目的是让家长在学习方面做出一些表率,为孩子的学习营造一个更好的氛围。

信的主要内容:信的开头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的最后一堂课。用一年的时间让他的学生找到除掉荒草田里的杂草的最好办法。老师的答案是让田里种上最好的庄稼,密密麻麻,让杂草无处可长。引导家长思考自己是否让优秀的文化资源去占领孩子的心田,避免孩子的心田被暴力、恐怖、色情、迷信、低级庸俗的东西所占领。建议家里应该有孩子的书架,应该有好的报纸和杂志,家里应该有讨论问题的氛围,带孩子周末去一些可以增长见识的地方。在信中举了一个学习型家庭的实际例子,也讲了自己的父亲虽然是一个文盲却也给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样让家长回了信。

效果:很好,很多家长都反思自己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好,在信中提出了具体的办法。比如在后来我去家访的时候,发现像张倩兰、王筱岑、童飞等同学的书房都布置得很不错,这为他们积极上进的学校在家中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从这个时候考试,仲翔兆的家长开始写日记了,还把老师写的每一封信工整地抄了下来。

第四封信:《初中三年要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

时间:2004年的9月

背景与目的:刚刚放完暑假开学,因为看了孩子的假期作业,特别感动和满意,想把这种心情告诉家长,同时告诉家长。我想努力培养的一些好习惯,希望家长知晓并做最大限度的配合。

信的主要内容:首先肯定了孩子们在假期所做的日记和读书笔记,书写很好,内容也很好,让老师爱不释手。肯定了一些孩子在高强度的军训期间都能坚持写日记的情况。

在信中列举了我希望培养孩子的17个好习惯。希望家长能分期分批的指导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

效果:达到了一种开学动员的效果,学生普遍能积极投入初一的学习生活,家长也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许多家长都充分肯定了17个习惯的重要性和价值,愿意协助学校培养孩子的这些习惯。比如蒲永峰的家长在回信中说:本月我将重点督促蒲永峰建立错题集并复习功课,坚持练字,并注意提高晚自习的质量。比如赵文倩的家长在回信中说:虽然赵文倩已经能做好7、8个好习惯,离17个好习惯很大,但是,我们家长有信心做好17个好习惯而努力协助她。张倩兰的妈妈在回信中说,今天我亲自将这17个好习惯抄写在小孩的记事本上,并和小孩一一核对了一遍,哪一条是已经在做了,哪一些是准备在做,还

有哪几条是准备怎样做,何时做。

第五封信:《每天进步百分之一》

时间:2004年10月

背景和目的:初一的学习任务比小学明显要多一些,要求要高一些,有些孩子感到压力大,不知道怎么抓。在政治课教学中,我给他们讲述了每天进步1%的故事。希望家长不要着急,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引导孩子的发展,一点一点地引导孩子进步。

信的主要内容:对9月份家长的回信做了一个小结,再一次强调了中学要培养的17个好习惯。强调最近在抓记事本和错题集。介绍了最近在班上倡导的一个观念:每天进步1%。美国的管理学权威戴明用这个方法指导日本的一些企业采用了这个的观念,松下公司、索尼公司和本田公司都透彻地贯彻了这一理念,结果他们成了世界一流的公司。戴明又用这个理念指导美国的福特公司采用了这一理念,福特公司因此发展得很好。最后我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这一个观念,不急不躁地提高自己,从具体的方面改进自己。

效果:许多家长在回信中提到自己的孩子哪些方面需要这样去引导。比如王鹏程的家长单独用了一页纸回信,在来信中说,你的第二封信,我认真读了,你的“17个好习惯”说得非常好。我会要求王鹏程去努力做到,在这里,我希望把张老师的所有来信都收到我这里,以便按照信上的一些例子去做。也可以让他有一个榜样,有一个规范自己行为的“17个好习惯”。更为让人惊喜的是,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给林校长写信的时候用上了这一个观念,希望学校的老师对他们严格一些,让他们每天进步1%。林校长又在全校的教师大会上做了介绍。

篇8: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 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有力支持, 是因为学校、老师们把家长看做教育对象或是自己的助手。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 只注重向家长灌输自己的教育要求, 要家长配合工作, 而没有把家长当做教育者对待, 很少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只是信息的单项传输。 居于此, 在现行教育条件下与“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的要求已很不相适应。 因此,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1.改变学校 — ——家长的关系:教育与被教育, 训斥与被训斥, 听从与被从的关系。

2.在办学理念和模式上吸引家长对学校的关注。

3.要让家长们感受到教师尊重他们, 对他们的建议有答复有落实。

4.对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表示理解和同情。

5.既要有一张快嘴解答家长的困惑, 更要有一双善听的大耳听取家长们的心声。

二、要与家长们加强沟通

加强与家长们的沟通, 无疑是争取这一教育资源的前提。 要畅通与家长们的联系渠道,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沟通方式, 如:电话、手机、短信、网上信箱、家庭联系卡、家访、家长会、开放课堂等, 将学校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 促进教师和家长的信息双向交流。 让家长们觉得, 你的每一次鼓励或批评都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和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支持。 在与家长们沟通时建议交流技巧要“三会”。

1.要学会主动。

教师除了及时和家长们交流学生的校内外情况外, 还要及时将自己观察到的学生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变化 (尤其是遇到的困难) 与家长们一起分析,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 消除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 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生活和学习中。

2.要学会聆听。

从聆听中我们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期望水平及价值观念, 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 也才能了解家长们的所想、所求, 才能达到互相信任、共同协作之目的。

3.要学会换位思考。

由于工作性质和交往所限, 长期以来, 教师多生活在学校这片净土, 社会阅历不足, 对学校以外的生活习惯、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很少了解。 因此, 教师面对各种不同背景、经验和价值观的家长时, 就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设身处地的、心平气和地从家长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认真体察家长们的心理, 以开放、宽容的心态, 认同于异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只有双方心灵相通、心灵相融, 家长们才会认同你的建议和要求, 才会按你的要求教育孩子, 才能达到支持学校教育的目的。

三、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渠道和形式之一。 一方面他们可以听取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等, 另一方面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 因此, 班主任应善于抓住时机, 了解家长们的想法和要求, 进行家教方法的指导。

1.让家长们从总体上把握家教的正确方向。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心理学、教育原理向家长们作介绍和指导, 用先进的家教理论武装家长。

2.给家长们建议一些正确的教育方式。 主要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如:或溺爱、或放纵、或野蛮、或棍棒教育等, 使家庭教育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3.让家长们正确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明白二者具有不可替代性。 既不能认为, 孩子上学了, 教育就是学校的事, 全部责任推给学校;更不能过分注重家庭教育而对学校教育持怀疑态度。 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优势互补, 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达到此目的, 开家长会要切忌将家长会开成“分数会”、 “通报会”、“排名会”; 切忌开成 “训斥会”、“告状会”、“诉苦会”;更切忌开成“指示会”、“教育会”。 因为在座的家长们, 有各种层次和类型, 他们作为一种社会角色, 一般来说虽然他们的教育知识不如教师丰富, 但他们集中在一起, 就是一笔不可小视的教育资源, 他们会从不同角度发现学校的问题, 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于是,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的专长给学生作报告, 补充学校教育中“社会化”方面的不足, 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四、要做好家访

家访是激活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环节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掌握娴熟的家访艺术, 讲究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1.要将普访、常访、重点访结合起来。

教师家访应该是普遍性的, 尽管我们将情况特殊的学生, 如品德不良、学习困难、家庭贫困、父母离异、身体残疾、心理困惑生列为重点访问、经常访问的对象, 但千万不能将家访理解为“问题学生”的专利, 更不能等到出了问题才家访。 其实, 教师也应该访好学生, 实地了解他们成长的环境, 总结成功的经验。 否则, 家长们都害怕老师登门, 邻居也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学生更会产生恐惧心理。

2.在家访时间选择上要讲究, 以不影响家长的生活为原则。

最好是预约时间, 让家长有思想准备, 不致让家长手忙脚乱。 一般不要在午饭、午休时家访, 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3.把家访和校访有机结合起来。

家访是发挥教师的主动, 而校访则是留给家长争取主动的空间, 让他们在方便时及时地将自己所想与教师们交流, 这样既方便家长, 又促进交流, 减轻教师工作负荷。

五、建立家长培训机制

开设家长培训班, 是激活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广大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对家教知识的渴求越来越迫切。 我们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培训班, 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及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总结, 为家长提供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丰富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 不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实验课自我评价怎么写下一篇:大学保送生老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