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为话题的作文中考

2024-04-24

以香为话题的作文中考(精选7篇)

篇1:以香为话题的作文中考

每次看见万家灯火炊烟袅袅的情景时,我总会想起那个守着一座炉子,倚着一树梅花的老人。

外婆家在一个不大的县城,坐落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每每回到这里,在巷口就能闻见一股炉子的烟交缠着梅花暗香的味道,于我而言,这就是家乡的味道了。

我有些怕外婆,只在母亲硬要我去陪陪外婆时才不情不愿地走过去,这时外婆会对我笑笑,拍拍身边的马扎,用她家乡的南方口音对我说:“囡囡,陪阿婆坐坐。”这一坐就是很久,我本来就受不得静,常仰头看看梅花树,揪下几片花瓣在手里把玩,顺手摆弄下为炉子添煤用的火钳子。我从小就喜欢闻着炉子里出来的烟味,最后索性就趴在炉子边上,仿佛闻的是沁人心脾的熏香一样,外婆倒也不拦,只是任我这样闹。

可是这样沉默的外婆却是母亲最坚定的支撑。母亲回来看外婆的时候很少,即使是回来了,也不见她们母女俩有多亲热,通常就是外婆静静地在院子里的那棵梅花树下坐着,母亲也一言不发地陪着。然而每次母亲阴沉着的脸,皱着的眉头,带着的心事就会消失。

那年冬天的梅花开得很艳,远远望去倒像是夭夭桃林,就在下完第一场雪时,外公走了。母亲连夜带我赶回了外婆家,舅舅们告诉母亲,外婆一直在院子里坐着,从未说过什么话。我担心地拽了拽母亲的衣角,母亲说:“很多事你不知道,你外婆早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她熬得过去。”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院子里那个佝偻的老人的身影,大半辈子的辛苦会让人被压弯了腰,但是却不会压折。果然,外婆在天黑的时候回到了屋子里,淡淡地对几个儿女说:“我没事。”手里拿着一枝开得正好的梅花,放进了卧室窗前的瓷瓶里。

又是一年落雪时,外婆打电话让我和母亲回来赏梅。母亲回来之后和大人们在屋子里坐着叙旧,我就跑到院子里的梅花树底下坐着,过了一会儿,外婆也来了。像从前一样,外婆依旧话不多,只是静静地揽着我,我也学会了安静地看那一树梅花,林逋书“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花也写人。

黄昏时候,我躺在外婆怀里睡着了,梦里仍萦绕着那段炉子的烟交缠着梅花暗香的香味。

篇2:以香为话题的作文中考

那年冬天,我们班级里很流行《西游记》。有这本书的同学都显得很神气,经常拿出来看,还向其他同学炫耀,我看了也非常眼馋。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就提出让妈妈给我买,妈妈笑了笑,说:“买是可以,但你必须给我这套书的钱。”我心想:我这么小怎么赚钱啊!但我还是答应妈妈。

第二天,我正思考着如何赚钱时。突然,我看到一个报童在送报纸,我开心地蹦起来。对啊!我也可以送报纸来赚钱啊。我立马打开家门,三步并二步地来到报纸发放的地方。说好每送一幢楼给5元,而《西游记》的价格需要送6天报纸就可以,我高兴地想:简单,我肯定可以的!

隔天,我一早五点就起来。外面雾蒙蒙的一片,天上还灰蒙蒙的,带着几颗星星,真的一点不想去送报。我耷拉着眼皮,慢慢的我竟然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大亮,白云在天上轻轻地飘来飘去,小鸟在树上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我一看时间,大事不妙,已经7点,我赶紧慌慌张张地去送报。果不其然,第二天,我接到了各种投诉。眼泪不知不觉从眼眶滑落下来。

这时,妈妈来了,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做什么事都贵在坚持。不然会一事无成,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我左思右想,是啊!点了点头,说:“好吧,我再试试。”最后的几天,我早睡早起,坚持下来。我终于赚到买书的钱,虽然腰酸背痛,但我开心极了,仿佛有朵花开在我心里。我一回家就拿到了《西游记》,这下我也可以去炫耀了。

篇3:关于中考话题作文的几个陷阱

陷阱一:把“话题”当“题目”

“话题”与“题目”,二者既相关又不同。“话题”是所限定的写作范围,是进行思维的中心点,往往内容比较宽泛,涉及面比较广。因此,话题作文常常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可是许多考生却直接用话题命题。如要求以“幸福”为话题,学生的作文题就是《幸福》。因为材料给的是一个话题,也就是说,题目都比较大,学生不易把握,往往难以下笔,写出的作文空泛无物。所以, 考生应在话题范围内自拟一个符合选材内容的更小更新的题目。如以“幸福”为话题,就可以拟《我和幸福有个约定》、《别让幸福擦肩而过》、《缝在衣服上的爱》、《幸福的滋味》、《拒绝幸福的“侵蚀”》等。

陷阱二:把“文体不限”当“没有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给考生提供了选体的自由。其实,同一个话题的作文,学生的生活实践不同,立意与选材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体裁肯定各不相同,如同样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有写成议论文的,有写成记叙文, 也有写成夹叙夹议的抒情散文, 甚至有的写成了说明文的。但对个体考生而言,一旦选定了某一种文体,就必须按这一文体行文,不能不管文体,信马由缰,切忌写成“四不像”文章。一般来说,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如果擅长写记叙文,则在记人叙事中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如果擅长写议论文,则在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中,有鲜明、正确的观点,有充分有力的论据,如果擅长写说明文,就要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准确使用语言。总之,写什么必须是什么,写什么必须像什么。

陷阱三:不扣话题,若即若离

“围绕话题”是话题作文的唯一限制。能否紧扣话题 、突出主旨是评卷老师紧抓不放的。由于有的考生对其置之不理,考卷中便出现了不少不符合话题的离题之作。

1.任意扩大话题的外延 ,写似是而非的内容。如有的考生将“感激”写成“感动”。

2.整体偏离。指文章内容全部没有落实题目要求 ,比如 ,题目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有的考生拟题“要做个诚实的人”,全文大谈诚实,忽略了“诚信”中“守信”的意思。

3.部分脱轨。即行文中出现离心句 、离心段 ,使得部分内容偏离题旨和文章中心。比如《我关注“神舟”八号飞船升空》一文,记叙“我”全天守候在电视机旁关注飞船的情况,中间写母亲教育“我”不要因此耽误学习,顺势写“我”以前痴迷于电视导致学习退步的经历,结尾又写“我”看飞船而感到自豪一事。文中插入“影响学习”的一段就偏离了题旨。

造成偏离题旨的原因,首先是写作时审题不准,错误地理解了题意。比如以“责任”为话题作文,你若将它等同于“任务”,就会写别人“指定”你担任的工作,而不是写自己“应尽”的职责。曲解题意,写作就极容易离题。其次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写作时随意性强。特别是话题作文,不要以为只要把写作内容锁定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符合话题理所应当,扣住自己拟定的文题写作也很重要。再次是没有掌握一定的点题方法。比如有的同学重视开头点题而忽视结尾扣题,结果在中间部分跑了题。

陷阱四:选材贪大求全,内容空泛

考场作文大多有字数限制,其容量极为有限。有的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点,想在作文中装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尽可能“全面”的观点 ,尽可能“充分”的感情 , 想要面面俱到 , 结果面面不到。如有关“环保”的话题,有的同学既想谈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又想谈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更想谈环保的措施,最后还不忘呼吁人们强化环保意识,承担起环保责任。在有限的篇幅内,怎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谈得清,谈得透? 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已。平时学生作文的选材常出现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忌“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文章主题集中突出才有“冲击力”,可是有些学生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搞“多头并进”,这样反而费力不讨好。例如,以“朋友”为话题写作,有的同学把家庭、学校、社会,人类、物类各种“朋友”,凡感兴趣的一股脑塞进作文;写“与_______对话”,有些学生便海阔天空,闲聊瞎侃。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对文体把握随意性强,写成“临界文”或“四不像”。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在命题范围内,通过对纷繁的生活表征和积淀的审美印象进行盘点, 并与内心的创造冲动印证,精准地确立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做到心无旁骛,思绪不外驰,确保文章主题鲜明、集中、突出。

2.忌“顺手牵羊”不作深究。 话题作文取材立意空间广。往往想写、可写的东西很多,不少学生消除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却又容易犯“鱼目混珠”的错误。例如,以“亲情”话题写一篇文章,生活中能反映亲情的人和事多如牛毛,有的学生不能从“真、新、深、独”的要求出发,通过反复比较,精心思考选取典型材料,而是信手拈来一个,以为符合题意就行,如此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是平浅之作。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消除这种作文时的懒惰心理和草率态度,鼓励学生工于构思、勇于创造。

3.忌“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中学生写话题作文 ,提倡“开口”小,以小见大,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少学生选材立意时就事论事,以小见“小”,不能做到言近而意远,题浅而旨深。例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作,不少学生避重就轻,少惹麻烦,选取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表现自己对“幸福”的感受,认为这样稳实可靠,而忽视对“小事”本身的裁剪与挖掘。这种无视生活的普遍意义、本质意义,缺少对人类自身深切关注的写作习惯,断然不足取。

陷阱五:阐述过多,缺少创新

一些应试者认为话题作文“比较好写”,觉得写作话题作文只不过是对所供材料的阐释和类比。近年的高考话题作文中就出现了这种苗头。比如2015年有不少记叙性文体是比照材料原文杜撰出的救人故事: 有自己登山时风雪中勇于救人,有路遇车祸不顾安危凛然救人,有突发洪水冒着被卷走毅然救人,等等。议论性文体只是对材料故事的简单议论和说明,如解释登山者为什么要舍己救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应如何向登山者学习,等等。这种缺乏创造性的肤浅简单的照搬和阐释,也是对话题作文写作的又一种误解。与此相联系,这种杜撰编造的文章,其感情必定是虚假的,行文必定是矫揉造作的。

话题作文要求对所供材料进行深入思考,是指经过这样的思考, 找到与材料题意完全吻合的规定情 境。这种规定情境 ,如写记叙类文章 ,表现为人、事、景、物。如写议论类文章,表现为哲理、情感和思维逻辑。对每一个考生来说,要取得好成绩,围绕话题深入思考,找到与材料题意完全吻合的“规定情境”是关键。把自己思考的创造性成果,再用一定的文体形式,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这又是检验考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上面列举的考生对材料缺乏创造性的简单阐释和类比, 根本谈不上围绕话题进行深入思考。2015年我省高考优秀作文《选择》、《拷问灵魂》(刊登于《燕赵都市报》7月19日C2版 )等 ,对考生如何围绕材料深入思考,富于创造性地找到“规定情境”,如何立意、选材,最终写出有创意的作文提供了有益借鉴。从某种意义说,话题作文倡导创新,鼓励创新。只有这种新型的作文形式,才能为那些有写作特长的考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广阔天地。阅卷教师每每碰到有新意的作文,眼睛总要一亮,同时出现沐春风、浴甘露的感觉。大家相互传阅,连连称赞。这就是有新意的话题作文答卷的社会效果。

篇4:中考话题作文的创新

一、把握材料。立意求新奇。

例:幸福是每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但因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目标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于幸福,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呢?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针对此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化大为小。“幸福”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如果就此写开,文章一定会空而无物、苍白无力;而把它“化小”,则会使材料容易把握,立意明确。(1)限制法,即在话题词语前加上必要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变小。如“不可思议的幸福”、“老张的幸福”、“妈妈幸福的一生”、“一个平民心中的幸福”等,这样一限制,作文就容易多了。(2)置疑法,即用设疑的方式把话题变小。“他真的很幸福吗?”、“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幸福离我们有多远?”等。这样设疑后,话题的中心或主旨就已经呼之欲出了。(3)联想法,即围绕话题进行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从而使话题变小。如“幸福从哪里来”、“幸福怎样去争取”等,这样,文章的中心就会浮出水面。

2、化虚为实。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往往是比较空泛的概念,在进行构思立意时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实在的观点或主张之中。“幸福”这个话题,可以实化为“吃亏是福”、“有钱不一定是幸福”、“我感到很幸福”等实在的观点,实化后文章的主题或立意就凸显出来了。

3、化抽象为具体。有些隐性材料,难以发现其意旨,只有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明白材料的寓意所在,才可能把握其意蕴,从不同角度去立意。在宽泛的题材之下,不妨适当进行反向、多向思维,别人肯定我否定,别人写熟我写生。尽量做到“与众不同”,文章方才耐人寻味。

二、巧拟标题,文体出新。

如“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可拟下列标题来写作:“吃亏才是福”、“多子一定多福吗?”、“幸福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一切都靠自己来把握”、“珍惜拥有”、“拜金者的下场”等。

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表达方式便是一针兴奋剂。一篇话题作文,可以通过不同的文体加以表现。记叙议论、书信日记、诗文小说等等,究竟采用何种文体,这就要据具体情况而定。看所选材料角度适合哪种文体就用哪种表现,再者看作者本人擅长哪种文体,熟悉哪方面的材料,在不脱离材料范围的前提下采用擅长的文体表现熟悉的材料,自然会得心应手,优秀之作便举手可得。

三、巧妙布局,文采飞扬。

在写家乡题材时,一位学生以《古树作证》为题,写了这棵古树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站立了一个半世纪,古柏树干疮百孔,却虬枝横生,在这棵古树下曾有部队安营扎寨,大炼钢铁时,在这棵树下支过锅炉,合作化时,古树更是集合点……全文以古树为线索,反映小村的历史变迁,而今,小村富起来了,古树旁茶园叠翠,小村茶厂星罗棋布,高速公路由古树前横穿而过……山村的巨变,古树可以作证。匠心到处,尺水兴波,小作者以一棵普普通通的树來反映小村的沧桑变化,以小见大,结构巧妙。作文结构安排不可忽视,语言技巧更应讲究,好的语言在文章中如行云流水,如空中蹁跹的蝶影,如地上缤纷的落叶,给人以美感,给人以无穷的魅力。文章千古事,语言是载体,语言优美,方能击人心扉,扣人心弦,语言精妙,才可把平常之事、平淡之事写得生气盎然,神采飞扬。在话题作文里,倘能巧妙地借助独特优美的语言表现文章深邃的思想内容,文章则定会妙笔生花,才情无限。

故此,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逐步具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灵活运用,把翔实的内容、隽永的语言和华美的结构完美结合,定能写出其个性和风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作文写得斑斓多彩,摇曳生姿,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走上创新之路。

学生作文道路漫长,需要学生日积月累,走逃生活,需要教师勤于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篇5:以香为话题的作文

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开设了许多的社团活动课,有象棋,足球,国画……,因为我非常喜欢画画,所以我报的是国画班。

开始学国画啦!第一堂课老师让我们先学画向日葵。老师先交我们怎么用毛笔,讲什么是中锋,如何用浓墨去画向日葵的叶子,筋,花盘和花瓣。再教我们怎么拿颜料配色,涂色。讲如何用藤黄和赭石画向日葵的花瓣,用三绿画向日葵的花盘,用浓墨画向日葵的叶子,筋。老师接着让我们开始动笔画,我先按照老师的画开始模仿,在第一次画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如我在调墨的时候把水加多了,在用笔的中,第一次用毛笔,我把线条画的太粗。就因为这我的第一张画作废了。但是我要像爱因斯坦那样不放弃,继续画。第二张我先画了一个初稿,比上一次好多了。老师帮我修改了一下,又让我给叶子添筋,可是我把水添的太多,用淡墨涂色的时候,因浓墨太难干,淡墨和浓墨就染成了一团黑了。老师又给我重新指导,又帮我修改了,这幅画才初见成效。这一次的画国画之旅终于结束了,让我很难忘!

国画让我在淡淡的墨香中享受绘画的乐趣,让我知道到了做事情要坚持不懈。一份儿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学国画!

篇6:以香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在一个寒冷呼啸的夜晚,此时的我正躺在椅子上,面对着电脑正打作文,不是双手紧抱胸前,自言自语道:“太冷了!”妈妈走了过来,手里捧着一杯茶说到:“乖儿子,太晚了,明天再打吧!”这句话像苍蝇般飞来,打断了我的思路。我便像一只狮子般向妈妈吼道:“吵什么吵!好烦啊!都打断我的思路了。”妈妈听了,就把茶放到桌子上低头的离开了。

茶的芳香向我的鼻孔涌去,让我回忆起那种味。

我从小就喜欢于菊花,对菊花茶更是喜爱至极。但是,外面买的菊花茶不是口感不好,就是不卫生。为了能让我喝上好喝、干净的菊花茶,母亲特地种了两盆野菊花,亲自栽种。白天,母亲会把它搬到阳台上接受阳光的沐浴;夜里,又会将它搬回窗户边,享受夜的静谧。野菊花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长得很好,但母亲却因此累坏了身子,但仍旧坚持着。

终于,野菊花渐渐绽放,如初生的婴儿般可爱。母亲小心地摘下花瓣,为我泡菊花茶。金黄的花瓣在杯中轻盈地舞蹈,我小心地抿了一口,果然不一般,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茶的香味把我从这记忆中跳了出来,这是我渴了,就二话不说的把茶喝了。我这时感到刚才我错了,我就给妈妈道歉。

篇7: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指要

一、解析话题作文的构成

话题作文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 即材料+提示语+话题+ 要求。比如下面的试题中:

在非洲, 每天早晨, 羚羊睁开眼睛, 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 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 否则, 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 狮子从睡梦中醒来, 在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能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 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于是, 几乎是同时, 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 迎着朝阳跑去。——这是“材料”。

同学们, 读了上面的材料, 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生活就是这样, 每当太阳升起之时, 我们就应当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这就是“提示语”。

(请联系自 己的生活 实际) 以“奔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显然这是“话题”。

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这就是“要求”。

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 比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个奇迹, 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

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体验或思考。请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本题中“生命是一个奇迹, 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这不属于材料, 而是提示语。

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 比如以下一题:

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 又兴奋又担扰, 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 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 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 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 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不会开花的草?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 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 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 说:“是的, 孩子们, 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 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 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 你们和其他人一样, 都是一种草, 也都是一种花。记住, 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请以“每一种草都会开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说真话, 叙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本题是直接从材料到话题, 中间没有提示语。

还有的话题作文, 则是直接给出话题, 比如:

以“亮点”为话题, 自拟题目, 写一篇作文。

这道题目没有材料和提示语, 属于直陈话题。可见, 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 “材料”和“提示语”不一定非得有, 但“话题”和“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 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 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 “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也要认真审读。

二、明确话题作文的特点

中考话题型作文的特点, 首先是立意自定。命题者所提供的话题, 是对写作范围和题材内容的限定, 而不是确立一个具体的主题。比如以“责任”为话题作文, 此题至少可有以下几种立意:一、青少年要培养责任意识, 这种责任是对自己的, 也是对家庭的, 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类的。二、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应当承担起肩头的责任 (可以通过揭露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世相加以诠释) 。三、责任是双向的, 我们十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也不能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社会对个人的责任, 比如政府应为下岗工人建立必要的社会生活保障体系。

其次是文体自选。只要没有特殊限制, 除了记叙文、议论文外, 写成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都是允许的。

再次是写法灵活。考生可以自选写法, 或记叙经历, 或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情, 或展开想象, 或编述故事。

第四是题 目自拟。这 虽然有考查拟题能力的意思, 但主要还是给考生以更大的自主权。这样, 话题作文为考生展示写作个性提供了广泛的发挥空间。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它和命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 而命题作文大多会提供一个中心意思;话题作文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 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展开;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允许自拟标题。话题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 最大的差别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 ,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 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 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 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 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 是“举一反三”的“一”;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相吻合。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一区别, 抛开话题, 随意地从材料中自行引出一个观点作文, 那么很可能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此外, 从结构上看, 材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 如果是议论文, 一般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的材料, 用不用它无所谓。

三、分清话题作文的类别

从内涵的显隐看, 有显豁类和含蓄类, 前者如“伸出你的双手”“享受过程”“责任”“怦然心动的感觉”“忽略的, 有时是最重要的”“陶醉”等;后者如“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灯”“心中的太阳”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义”外, 须挖掘其“深层义”, 比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等等。

从语言形式看, 有词、短语与句子之别, 比如“责任”“奔跑”“灯”“表达”, 这是词;“伸出你的双手”“享受过程”“怦然心动的感觉”“成功的秘诀”“共享生命”“成长与追求”“快乐和痛苦”, 这是短语;“忽略的, 有时是最重要的”“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这是句子形式。一般来说, 话题的字越少, 外延可能就越大;字越多, 外延可能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 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补上一些限定语, 以缩小其外延, 从而精选一个角度来作文。

从范围的大小看, 有窄、宽之分, 比如“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借口——弱者的托辞”等, 就比较窄;“陶醉”“怦然心动的感觉”“表达”等, 就比较宽。

从涉及的对象来看, 有单一和多个的区别, 比如“亮点”“责任”“享受过程”等, 写作对象比较单一;而“成长与追求”“快乐和痛苦”等, 就属于多对象话题。多对象话题实际上是一种关系型话题, 写作时两者都要顾及, 并要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

再从涉及的内容看,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成长经历、人生感悟、道德修养、教育学习、社会热点、哲理思辨, 等等。

四、打破审读题目的顺序

考生往往习惯于这样的审题顺序: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这种“先看材料, 后看话题”的顺序, 实际上是材料作文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 因为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 即“先看话题, 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 而非材料或提示语。不少考生审题时出现偏差, 原因可能正是忽视了这一点。像面对试题“共享生命”, 部分考生围绕提示语中的“生命”“战争”“环境”“瘟疫”等内容立意, 而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 没有在关键词上做文章, 以致严重偏离了题意。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歌德说, 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 阿尔帕斯与五老峰, 雪西里与普陀山, 莱茵河与扬子江, 梨梦湖与西子湖, 建兰与琼花, 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 百灵与夜莺, 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 一般紫的紫藤, 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 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 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 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 眼不盲, 耳不塞, 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 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 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 穷困时不穷困, 苦恼时有安慰, 挫折时有鼓励, 软弱时有督责, 迷失时有南针。

请你以“亲近自然” (或“感悟自然”) 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 注意 ]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提供的文字, 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600字左右。

[提示]

“亲近自然”, 指的是“融入自然”“陶然沉醉于自然”;“感悟自然”, 指的是“在用眼睛、用心灵感受自然的基础上有所领悟”。这两个概念相当宽泛, 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思考、写作的空间。看到这样的话题, 有些同学可能会摸不着头脑, 不知从何写起。构思时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意象, 从大自然的众多事物中选择你最喜爱的或最能感悟到哲理的来书写, 从小处着眼, 精心选取切入点。

下面试以“感悟自然”为例略作解说。比如花有花开花落, 含苞欲放时你能感受到勃勃生机, 感悟到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准备着将来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绚丽灿烂时你会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感悟到要珍惜青春年华, 勤奋学习, 让人生焕发光彩;随风飘落时你会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又如同样是雨, 毛毛细雨使你联想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倾盆大雨使你联想到人生道路上也会有暴风骤雨, 从而鼓起你在困境中抗争的信心与勇气。对于同一种景色、同一个事物, 由于各人的人生经历、认识水平、美学修养有别, 所“悟”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 如何写出立意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就是一大难点。我们不妨从王之涣登鹳雀楼抒发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中获得启发, 不妨借鉴苏轼面对滚滚长江水发出的“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慨叹, 还不妨仔细品味陆游游山西村得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同学们在立意时可尝试一下“异想天开”“反弹琵琶”等方法。

参考拟题:1. 用心看自然2. 别让她哭泣3. 抚着绿叶是种幸福4. 自然的距离有多远5. 听听那冷雨6. 心灵的深呼吸7. 东坡的感悟8. 母亲的召唤。

[精品素材]

虚荣是花开得太多

虚荣的人就像一棵花开得太多的树, 是很难结出硕大的果实的。

树都喜欢绚丽的花开满枝头, 博得众人的喝彩。可也别忘了, 要是花谢了, 长不出果实或长不大果实, 种树人就要把它砍掉, 栽种别的果树。果农不管它的花开得多美, 他要的是果实。

[点击]

人世也一样。你开花只能博得路人的赞美, 可是你为了虚荣花开得太盛, 就不利于果实的生长。等花谢人去, 青春已老, 你没结出果实, 又以何脸面见人呢?想多开花是件好事, 但进取与虚荣只一步之隔;开花时要想一想自己的实力, 别为了与他人比花的多少而耗尽精力, 以致无力结果了。

荒岛上的公爵兰

1982年, 挪威探险家威廉姆斯在结束南羊裂谷带的探险后, 记者曾问他有何感想。他说, 我始终有两大遗憾:一是为世人遗憾, 地球上有那么多瑰丽的景色, 世人竟不得一睹;二是为景色遗憾, 它们那么壮观美丽, 而不为世人所知。而1991年, 他来到新西兰的斯奈尔斯岛, 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这种心态。

斯奈尔斯岛是新西兰南部的一个小岛, 终年人迹罕至。威廉姆斯跳上这座小岛, 发现这里竟生长着成片的公爵兰。这种兰花, 花姿奇秀, 香味馥郁, 在欧洲被列为群芳之冠。看到这些兰花, 他想, 如此珍稀的花卉如果在欧洲早就被拿去装点总统套房了, 可是在这儿它们却寂寞地生长着, 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无人知晓。正当惋惜之情再一次从心底油然而生时, 不经意间, 他发现一个小山崖上有一窝野蜂, 它们正忙碌着, 把兰花上的花粉和蜜带回蜂房。威廉姆斯看着眼前的一切, 十几年的迷惑一下子解开了。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一片公爵兰, 有这一窝野蜂不就够了吗?世界上奇绝的景色, 有一两个探险家走近过目睹过, 不也就值了吗?”

[点击]

身处物欲社会, 我们究竟靠什么才能立世?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有可能遇到的不公?荒岛上的公爵兰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学生例文]

第一次亲密接触

江苏太仓?顾千慧?⊙

随着一缕朝阳的闪射, 我在蒙中睁开睡眼, 雪白的天花板是映入我眼帘的第一事物。没错, 我同大家一样, 从小生活在这个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 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对于自然, 我们除了知道草是绿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太阳是红的, 恐怕就再没有更深刻的了解了吧!但那一天, 我却有幸同大自然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那一天, 在公鸡的啼鸣声中, 惺忪的眼睛渐渐睁开, 棕黄色的木制房顶在第一时间冲进我的视线, 一下子使我记起已远离了喧闹的市区。是的, 本人现在身处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我打开旅馆那木制的小拉门,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满山的绿色瞬间映入眼帘, 在那一刻, 我的心突然变得宁静, 似乎整个人都透明起来了。我静静地望着远处发呆。金灿灿的阳光下, 远处那怪异的山峰在浓密的丛林中若隐若现, 神秘得好似神仙一般; 清澈的溪流在草丛中调皮地闪着波光, 好像在和我捉迷藏, 那哗哗的水声就似孩子咯咯的笑声;五彩缤纷的野花好像一个个娇滴滴的小姑娘, 等着有人拿起画笔, 绘出她们可爱动人的模样……一阵清脆的鸟叫声, 把我从不尽的痴迷中唤醒……

那一刻, 当我乘着竹筏从溪间顺流而下时, 旅程就此真正开始。我不顾一切纵身大自然中, 难以自拔。两岸峻峭的山壁上, 缠满了墨绿色的树藤, 粗壮苍劲。它们似乎充满无穷的力量, 让我不禁想起人猿泰山拉着藤蔓在林中飞跃的场面。在情不自禁中, 我将脚伸入清澈凉爽的溪水中, 调皮的溪水就像舍不得我离开似的拉住我的脚, 阻止竹筏前进。我笑着用手抚摸了一下水面, 将脚收回。天空中的小鸟和水中那些不知名的小鱼, 都似与我嬉戏般亲近, 鸟儿们时不时停在竹筏上, 小鱼们也不时地从澄澈的溪底浮上来, 随舟而行, 在水面跳跃不已……当竹筏在下游停泊时, 我迫不及待地冲上岸, 因为在不远的前方有一片翠绿的草地。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 用耳朵去倾听小虫们的窃窃私语;用鼻子去闻那嫩草的清香和野花的芬芳;用心灵去感受那一片幽静、天然的大地。那一刻, 我的心与自然靠得那样近, 我们是那样和谐, 那样亲密。

我第一次与自然如此亲密地接触, 它使我突然发现, 其实草也可以是五彩的, 因为它们充满生机和活力;天也可以是碧绿的, 因为天空中满是绿色的植物; 水也可以是金色的, 因为水中溶解了无限的阳光……

用心去亲近一下自然, 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很多……

[简评]

顾千慧同学表现自己在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写景绘声绘色, 展示出比较扎实的描写功底。文中用对比手法 (比如“对于自然, 我们除了知道草是绿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太阳是红的, 恐怕就再没有更深刻的了解了吧”与倒数第二段之间的比较) , 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情趣。

此外, 拟题精彩, 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拓展训练]

题目一和谐之美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构句之美, 在于对仗整齐, 那是一种和谐。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构句之美, 在于长短错落, 那是另一种和谐。

和谐, 指存在各方彼此相合, 关系融洽而协调。文字如此, 其他的艺术呢?人、社会、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呢?……请以“和谐之美”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 要求 ] 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提示]

天上, 地下, 世间万物, 无处不存在“和谐”;同时, 也存在着特殊的“不和谐”。正因为有许多“不和谐”的出现及其导致的恶果, 更引发了我们对“和谐之美”的呼唤。

构思本题, 可采用“以问领写”的方法。比如先提出下列问题:一、什么是和谐之美?二、为什么要追求和谐之美?三、怎样创造和谐之美?……再试着打开思路, 回答这些问题。比如针对第一问, 可以联想到“和谐之美是一种自然美, 又是一种默契——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和谐之美表现为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谐之美美在规律, 有人提出‘人定胜天’, 企图打破这种规律, 结果遭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针对第三问, 可以联想到“创造和谐之美需要信任”“创造和谐之美需要宽容”“创造和谐之美需要关爱”, 或“沟通带来和谐之美”“尊重产生和谐之美”“受到道德制约的科技发展产生和谐之美”……然后对以上各种回答 加以筛选、组织, 精选素材, 挥笔成篇。

题目二敬畏

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敬畏”的意思是“有敬重有畏惧”。敬畏在某种程度上, 就是我们生存或生活的底线。无法想象, 人若是没有了敬畏, 这世界将会怎样。

请在我们奔波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作一短暂的歇息, 静下心神反观自我, 轻轻地问一问自己: 在我们的心中, 还有让我们感到敬畏的东西吗?请以“敬畏”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 不得抄袭。

[提示]

写本题时须注意:一、关注提示语, 从中获取重要信息。提示语不但解释了什么是“敬畏”, 而且指明了心存敬畏的必要性——这“是我们生存或生活的底线”;而“无法想象, 人若是没有了敬畏, 这世界将会怎样”一句, 又提示了一种作文构思——可以从反面入笔, 虚构一篇想象作文。二、立意上要求高远。如果整篇文章就是谈“敬畏鬼神”或者“敬畏”某个人, 那就缺少应有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其实以“敬畏”为话题, 可写的内容还是很多的, 比如“敬畏生命”“敬畏心中的道德律”“敬畏规则”“敬畏责任”“敬畏尊严”“敬畏文化遗产”“敬畏民意”“敬畏法 律”……三、文中要有“我”, 要着力表现富有个性色彩的“我”的经历或“我”的认识, 从而使文章真切感人, 与众不同。

上一篇:对婚姻的思考下一篇:乡镇在扶贫工作现场会上的发言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