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控管理责任体系

2024-05-18

风险预控管理责任体系(精选6篇)

篇1:风险预控管理责任体系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构建风险预控体系 全力推进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平稳健康发展

——在山西煤销集团2013年安全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3年1月16日)

刘平

同志们:

新年伊始,集团公司召开安全工作会议,体现了对安全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集团公司资源整合以来,克服行业众多、区域分散、整合矿井地质资料不清、小煤窑破坏严重、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因素众多的客观影响;克服转型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经验不足、专业人员匮乏等困难和矛盾,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新工作。煤炭产量以每年不低于1000万吨的幅度增长,已跨入年产量5000万吨煤炭生产集团行列。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2012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9的55.56%,759家地面生产企业实现了安全生产。

回顾安全工作历程,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理念先行

“如何建设煤矿和建设什么样的煤矿”这个问题从资源整合之初就摆在了山西煤销人的面前。是走传统煤矿技改——扩建,再技改——再扩建,从落后到先进,一步一步滚动发展的老路?还是沿袭小煤窑的做法,挖好第一桶金,完成原始资本积累?面对165座良莠不齐、条件差异大、资源储量不平衡的矿井,分析探索之余,智慧的山西煤销人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就是坚持“办大矿、办安全高效矿、办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科学办矿理念。秉承这一理念,每一座矿井不论储量和产能多大,一定严格按照“大矿”的标准建设和管理,矿井投产之时就是“系统合理、装备先进、管理到位、操作规范”的安全高效矿井,再经过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最终目标是建成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井。

科学办矿理念确立以来,经过集团公司上下努力宣传、贯彻和实践,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三元、王庄、沙坪、磁窑沟、泰山隆安、泰安、裕兴等一批符合科学办矿理念的安全高效矿井已经建成。相信不远的将来,一批“安全、高效、数字、绿色、发展”的本质安全型矿井也将如期建成,安全生产水平也将从平稳健康发展跨越到本质安全化的轨道。

二、目标引领

践行科学办矿理念。集团公司在认真分析整合煤矿特点,充分遵循煤炭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井建设的“六大阶段性目标”。要求所有新建矿井必须按“六大阶段性目标”进行建设,原有生产矿井进行系统简化改造和设备更新。目前25座正常生产矿井,除古韩永丰煤业采用水采、新旺煤业采用高档普采外,全部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除上社煤业、程庄煤业和马堡煤业正在改造外,22座实现了一井一面;大采高支架、大功率采煤机、大功率运输机、无轨胶轮车、智能风机、工作面超前支架、千米钻机等一大批现代化技术装备投入使用;以长治三元王庄防治水示范矿井、阳泉保安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和忻州天河露天开采示范矿井为代表,针对瓦斯治理、矿井水害防治、立井和大斜坡运输、洪水灌井危险、自然发火、供电安全等矿井重大灾害治理的具体措施得以落实;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三元、马堡、沙坪3座矿井达到了国家级质量标准化,9座矿井达到了省一级质量标准化;机械化程度提高,作业队组减少,入井人数得到有效控制;系统优化和技术装备更新,矿井综合管理能力提高,为推行正规循环作业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六大阶段性目标”的实践,是提升矿井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有利保证。

三、方法创新

为推动科学办矿理念和“六大阶段性目标”的实施,创新方法,抓了以下工作:

1、从矿井设计入手狠抓设计优化工作,确保以最佳的设计方案建设矿井,为安全生产把好第一道关口。设计优化坚持矿井开拓能露采不井工、能平硐不斜井、能斜井不立井的原则,坚持一次采全高的原则,坚持皮带连续运输和尽可能取消井下煤仓的原则,坚持无轨胶轮车和无极绳原则,坚持做大做强通风、排水、运输系统的原则,坚持应用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原则。经过煤矿、市公司和集团公司三级多轮优化,实现和计划露天开采的矿井达到12座,实现或计划采用副平峒无轨胶轮车运输的矿井达到32座,取消或计划取消井下煤仓的矿井达到52座,实现或计划采用一次采全高工艺的矿井达到79座,实现或计划实现主要硐室自动化控制、无人值守的矿井达到81座。

2、自我约束,推行煤矿安全准入制度。有效督促煤矿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选拔优秀人才,实施有效管理。经过煤矿自检,市公司初验,集团公司审核验收,58座煤矿通过了安全准入,生产建设秩序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3、树立示范矿井,发挥标杆作用。集团公司规划的22座综合示范矿井和3座专业化示范矿井经过两年的建设已具雏形,通过召开示范矿井建设现场会,推广示范矿井建设经验,有效带动了其它矿井建设水平,保障了安全生产。

四、夯实基础

按照“公司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工作体制和“市场化服务”的管理机制,集团公司“二级架构、三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运行模式基本建立;集团公司监管、二级公司直管、基层企业(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地面生产经营单位,以下同)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责任体系已经形成;通过整章建制,安全生产走上依法合规管理的轨道;通过强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为集团公司持续发展培养了专业人才;通过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安全工作的习惯得以养成。扎实的基础工作促进了安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实现安全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集团公司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工作面对行业众多,区域分散,所有制形式复杂,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生产和建设矿井增多,安全管理和专业人员短缺,员工队伍不稳定,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等困难和挑战。我们在总结成绩和安排工作时,绝不能过高估计安全生产形势,绝不能过高估计干部群众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绝不能过高估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实事求是,始终以“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的态度,持务实之心增强安全发展理念,谋务实之举构建风险预控长效机制,行务实之为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安全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安全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

一、工作目标

1、杜绝3人及以上死亡事故。

2、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

3、地面生产经营单位实现安全生产。

4、实现各产业质量标准化规划目标。

5、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线,履行“一岗双责”为抓手,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当安全生产第一责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健全完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安全生产人、财、物投入及时到位。分管副职和各级管理部门负责人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首先做好安全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集团公司严格履行“规划、指导、监督、服务”职能,二级公司认真落实直接管理责任,基层企业要真正担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安全监管模式,根据基层企业安全风险程度的高低,建立完善三类企业安全评估体系,推行“好、中、差”分类监管,对安全条件和管理水平好的企业实行正常监管,中等的实行强化监管,差的实行重点监管。

继续抓好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安全管理机构必须建设到区队(车间),实现作业区域安全监管全覆盖;继续充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单位必须按规定足额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生产班组要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监督员;注重提升各级、各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按照科学规范、务实有效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制度创新与建设,做到依法合规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考核,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安全生产考核坚持安全指标一票否决制度,强化对失职、渎职行为的查处,促进工作责任心的提高。

2013年集团公司对二级公司领导班子和业务管理部门实行季度安全风险抵押考核,各二级公司对基层企业班子成员和煤矿“六长”实行任职资格内审考核,建立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机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二)坚持办矿理念,瞄准办矿目标,大力推行“三个五”工作法,全面推进安全管理能力提升

全面推进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扎实做好六项基础工作。

1、认真做好矿井的地质勘探工作,以安全可靠开采、资源最大利用、经济效益最好为取向,科学确定矿井开采方式、开拓布置、井型能力、采煤方法、支护形式、工艺参数等,为安全生产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2、突出先进性,规划建设6座高、新、精、尖装备示范矿井。通过新技术、新装备探索改进生产工艺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以“一井一面一班”生产方式逐步改变煤矿企业传统的全天候生产组织模式,走减人减面提效之路,提升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3、抓住五个关键,提高矿井抗灾、防灾能力。

瓦斯治理以编制和实施瓦斯治理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为统领,按照煤矿企业瓦斯能力评估细则要求,加强一通三防基础工作,夯实“机构建设、技术管理、现场管理”三项基础;构建技术交流合作培训平台,全面提高一通三防人员基本素质;在重点、难点工作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上实现突破;进一步完善通风、瓦斯抽采、安全监控、防尘、防灭火“五大系统”;实现抽采达标、“不突出、不超限、不失检”的工作目标;严格执行一通三防“十个严禁”,有效推进一通三防各项工作落实。

矿井水害治理坚持“一定、二查、三专、四探、五保障”(制定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查井田范围内水害基本情况,调查井田周边区域水害基本情况;专业防治水管理机构,专业技术管理,专业探放水队伍和探放水设备;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地面电法勘探、井下电法勘探、工作面钻探;人员保障、资金保障、管理保障、技术保障、系统保障)的工作模式,真正把防治水工作做扎实,提高矿井抗灾、防灾能力。

立井和斜井运输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建设本质安全型运输系统。

小煤窑灾害治理要逐个研究,逐项解决,确保治理措施落实,隐患消除。

顶板管理要推广支护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提高支护质量,确保支得住、放得下,杜绝事故的发生。

4、隐患整治狠抓“查”和“治”两个环节。坚持班组班排查、区队日排查、矿井周排查、市公司月排查、集团公司季排查制度。建立业务部门隐患督办制度,促进“一岗双责”的落实;坚持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制度,落实挂牌责任,实现隐患闭合整改。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做好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隐患治理常态化。

5、安全培训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为目的,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突出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采用脱产、半脱产、师傅带徒弟、班前班后安全会等形式,强化操作技能、隐患识别和自救能力的培训,切实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自主保安意识。

6、加强职业健康和应急救援工作。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和管理体系,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有关规定,加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建设,改善作业环境,全面提升职业健康保障水平。建立应急避险系统和应急救援队伍,编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全面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日趋完善

全面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今后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天候立体安全管控网络,实现对每一名员工、每一处工作区域的实时管控,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

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必须把握五点:

1、提高认识

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全面落实预防为主安全思想,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科学方法,涵盖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机、环、管各个系统和环节的安全要素,是国家煤炭行业安全管理推行的重要标准,各单位必须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全力执行,及时构建到位。

2、强化领导

集团公司、二级公司及各煤矿都要成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领导组,由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及早制定方案,认真安排布置。分管领导、业务部门主抓落实工作。集团公司、二级公司、煤矿要抽调业务骨干,应用信息系统,分析建立各级危险源数据库,编写风险控制文件,起草风险预控管理手册,提出循环流程和管理目标,建立体系模型。

3、突出重点

一要把规范安全行为、保证措施落实作为安全风险预控重点;二要把各系统环节安全要素、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创造本质安全型生产环境;三要突出瓦斯煤尘治理、水害治理、立井斜井运输管理、小煤窑灾害治理、顶板管理、矿井双回路供电管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等重点内容;四要坚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与推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相结合,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把隐患风险威胁程度降到最低。

4、全面推行

上半年,集团公司所有生产建设矿井都要开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基本建设矿井要针对基建期间的安全重点,及时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矿井投产时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必须达到生产矿井建设标准,并接轨运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纳入2013年各二级公司班子安全工作指标考核范围,集团公司重点推进一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示范矿井,年底验收达到标准,予以重奖。

5、贵在运行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安全工作的效果是通过持续不断的PDCA循环(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来实现的,在循环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完善体系,再进入下一轮循环,周而复始,不断完善,螺旋上升,使安全程度更加可靠,系统更加完善。集团公司、二级公司、煤矿必须从组织、制度、资金、技术、安全文化等方面建立配套运行保障机制,以保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行。

(四)狠抓设计优化和示范矿井建设,持续推动安全管理创新

加强综合和专业示范矿井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持续推动安全管理创新,是2013年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1、优化设计

继续深化和加强矿井设计优化工作。设计优化工作必须立足于详实的地质资料,以满足安全生产为前提,保证科学合理的开拓方式和生产工艺,推进煤矿供电、压风、排水、防尘、信息化、通风等系统优化工作。已完成优化设计的矿井要进行全面回头看,检查是否执行到位,是否存在缺陷。优化内容没有执行的、设计有缺陷的要立即纠正,真正做到设计先行,优化跟进,建设落实。

2、示范矿井

继续推进新标准的贯标、对标、达标管理,推进综合和专项示范矿井建设。对示范矿井要统一标准,按期验收,命名表彰。综合示范矿井要以“高、新、精、尖”为目标,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早日达标。瓦斯治理和防治水专项示范矿井要提升内涵,提高水平,为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强力推进。2013年,集团公司要有3座矿井建成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所有生产矿井全部按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凡新投产矿井必须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要求,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特殊作业的安全管控,年底实现标准化规划目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班组建设

全面加强班组建设,把安全管理落实在班组现场。要通过优化劳动组织,实现班组人员结构优化;通过公开考核和公推直选竞聘上岗等工作,打造一流班组长队伍;通过加强班组培训、分配、考核等制度建设,实现班组管理规范化。集团公司全面推行班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凝聚班组战斗力,提高班组执行力。各单位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示范班组,2013年集团组织开展选树百名标杆班组长竞赛活动,表彰奖励优秀班组长。

4、岗位达标

以“岗位描述,手指口述”为抓手,深入开展岗位达标活动。通过岗位达标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实现自主保安;加大处罚力度,实现对“三违”行为的“零容忍”。

(五)培育以安全为灵魂的安全文化,不断增强安全发展的内驱动力

培育以“崇尚安全、敬畏生命、行为规范、自主保安”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是集团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根本保障。崇尚安全是安全第一思想的灵魂,敬畏生命是安全工作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是实现安全的重要保障,自主保安是实现安全的基本要求。全体员工必须深刻理解、自觉践行安全理念,知行合一,不断提高安全文化软实力,推动集团公司持续稳定和安全发展。

行为规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各级领导要把安全文化融入工作的全过程,在工作安排、部署、执行、检查、考核的各个环节,坚持依法依规,做到管理行为规范;各级职能业务部门要明确职责,注重业务,钻研技术,做到业务保安行为规范;所有员工要立足岗位,爱岗敬业,熟悉业务,规范操作,做到操作行为规范,自主保安。要通过培育标准严格、流程科学、责任落实、令行禁止的安全执行文化,推动安全行为由制度约束到习惯养成,由习惯养成到自我约束的根本转变。

安全文化工程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2013年集团公司实施10项安全文化工程:制定安全文化发展与建设规划;编写安全文化手册;出版《煤销安全》文化刊物;筹建安全教育室;规范统一集团安全标识;建设示范安全文化长廊;组织安全生产大讲堂;安全主题文艺演出下基层;组织安全法规普法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通过安全文化工程平台,营造“崇尚安全、敬畏生命、行为规范、自主保安”的良好氛围。

各单位要大力弘扬“融入、聚力、务实、创新”的企业文化,强化“崇尚安全、敬畏生命、行为规范、自主保安”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渗透,建立创先争优机制,开展矿(厂)、区队、班组安全竞赛活动,选树安全生产标兵,建设美丽矿山(厂区),提升员工幸福指数,丰富安全文化内涵,增强安全文化感召力和渗透力。

同志们,站在2013年的新起点,国家及省两会即将召开,春节、元宵节也将到来。为切实加强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指导全年安全工作。二是集团公司各督查组会后要尽快深入各单位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工作督查和会议精神的落实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三是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坚守岗位,落实好领导值班、干部跟班和带班制度,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生产上。四是各单位两节、两会期间要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做好当前及“两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别规定》的精神要求,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落实。五是要着重做好地面交通安全,大型娱乐活动、群众集会、燃放烟火爆竹等活动的安全工作,确保职工家属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欢度佳节。

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回顾过去,倍感自豪,展望未来,信心百倍。让我们在集团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和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平稳健康发展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篇2:风险预控管理责任体系

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近年来,神华集团积极探索并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

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背景

大家知道,近十年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神华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我们并购组建了宁煤集团、神新公司、神宝公司和北电胜利公司等。神华企业规模快速扩大,煤矿数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40个变为现在的64个(含基建矿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施就是在神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安全生产压力骤然增大、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进行的。促使神华做出决定,下大力气研究和推行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华迫切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快速夯实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基础,提高其安全生产水平。并购工作打破了神华原有的以神东公司这样煤层地质条件好、建设起点高的矿区为主的安全管理格局。新并购煤矿大多建设起点低,设计落后,人员多、装备差、煤层地质条件复杂,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灾害俱全,百万吨死亡率也远远高于神华原有煤矿。特别是这些煤矿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理念,与神华安全管理模式差异较大。神华亟需一个办法,将新并购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快速提升上来。

(二)实践证明继续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不能彻底解决神华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数年来,我们在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先后引进了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南非的NOSA综合五星管理体系等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基础不同、文化差异和译文晦涩,这些体系难理解、难结合、难应用,导致最终推行不下去。但这些尝试和探索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煤矿安全管理必须体系化,必须将国际标准本国化、将国家标准行业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自主创新,研究一套针对我国煤矿特点的管理体系。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期望,坚定了神华研究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决心。2005年前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高度关注。当时神华安全生产处在我国煤炭行业先进水平,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希望神华集团带头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创新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一套适合煤矿特点、管用的现代安全方法,以此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的指导支持下,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国内六家科研院校,历时两年对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基本理论、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体系必备元素及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这套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2007年国家煤监局在神华召开了推进会,并组织在全国百家煤矿试点推行这套体系,神华集团在全集团52个生产煤矿全面推行。2011年该体系作为一项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予以发布。同年8月,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发文在全国推行。

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神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流程、两个理论、五个部分。

(一)一个流程。即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是实现煤矿“人、机、环、管”四类危险源管控一致性、程序化的方法。该流程包括五个步骤:

危险源辨识。发动全员对自己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逐一排查和登记,找出煤矿面临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到底有哪些。

风险评估。对煤矿辨识出来的几千条甚至上万条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搞清哪些是重大风险,哪些是中等、一般的风险,进而明确安全管控的重点。

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依法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确定危险源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不出事故,解决每个管控重点“如何管”和“如何管得有效”的问题。

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煤矿需要通过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管控标准和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动态排查事故隐患。

危险源预警。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未有效控制的情况,及时分级预警,促进现场迅速落实整改和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二)两个理论。一是海因里希法则。根据该法则明确了我们安全工作基本原则,即防范大事故必须从消除小事故和隐患做起,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查处为风险预控。二是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阐明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能量意外释放的结果,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事故的内因,排除诱发事故发生的外因,为煤矿实现切断煤矿事故因果链、建立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奠定了基础。基于这两个基本理论,我们设计了这套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三)五个部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按照系统化原则进行设计的,由风险辨识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和预控保障机制五个部分构成。这五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和作用,形成了以风险辨识与管理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为重点,以预控保障机制为支撑的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风险辨识与管理。这部分我们设计了5个元素,其主要内容在“一个流程”部分已经做了说明,不再赘述。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神华多年来事故统计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占到了事故致因的90%以上。因此,我们在设计这套体系时,将不安全行为管控作为体系中的独立部分。这部分从人员准入开始,从源头上排查不安全行为人,到过程中强化人员安全培训,加强不安全行为梳理,矫正不安全行为,实施安全激励政策,提高人员自主防范能力,降低不安全行为发生几率,用7个元素规定了煤矿开展不安全行为控制工作的方法和要求。

生产系统控制。这部分主要针对煤矿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等生产系统中工艺、设备和有害物等危险源的安全控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其他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明确了管控标准和要求。整个生产系统控制部分分为15个子系统,包含了112个元素。

综合要素管理。这部分我们设计了6个子系统23个元素,对“生产系统控制”之外的地面辅助作业、应急救援、职业卫生和健康服务、环境管理、承包商管理等,做了详细规定,是煤矿实现全面、全方位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预控保障机制。为保障这一整套体系的有效运行,充分调动各级人员落实体系的积极性,我们用5个子系统14个元素,分别规定煤矿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考核与奖惩机制和安全文化建设等,确保体系各项要求的有效落地。

神华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五部分包含28个子系统、160个元素,基本覆盖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了提高体系的运行效率,我们还配套开发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平台。

三、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体系推行初期,由于大家对体系了解不够,重视不够,推行工作困难重重,阻力很大。为此,集团公司多次举办了各个层次的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并建立了强有力的考核奖惩机制。采用了子分公司月度、季度考核和集团公司年考核相结合的动态考核办法。年终公布各矿排名,重奖重罚,并且培养和建立了一支近千人的体系培训老师队伍和一支600余人的体系审核员队伍,有效地推动了体系的实施,目前体系已在神华煤矿全部落地。

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我们总结体系的作用,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推动了全员参与,将安全责任落到了实处。以前我们的煤矿虽然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由于责任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推行体系后,各矿依据体系设计的一系列考核指标,将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了矿领导、各业务部门和岗位员工头上,每项安全工作“谁主管、谁主抓、谁负责”分工清楚,每个领导负责几个元素,每个员工负责几项工作,责任非常明确。

(二)提供了一套好的办法,实现了危险源的全面管控。这套体系将危险源分为两类,实行分级管理。一类是系统性危险源管控。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另一类是岗位危险源管控。以区队、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严格执行,防范一般事故的发生。我们通过危险源的辨识确定安全管理的对象;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管理标准的引入确定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尺度;通过管理措施的制定确定达到标准的途径和方法。最终达到员工自主管理的目的,切实解决了煤矿安全管理“管什么”和“如何管”的根本问题。

(三)实现了隐患治理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这套体系以PDCA为运行模式,风险辨识与管理在PDCA循环运行中不断重复完善,通过危险源监测及时排查隐患,落实整改责任,形成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消除的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和常态化,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体系自身也在体系策划、体系运行、体系考核评审和体系改进的PDCA循环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四)注重过程控制,做到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我们以前的管理是以结果为主,查出一个问题处理一个问题,安全工作跟着问题跑。推行体系后,安全管理是以过程控制为主,通过风险评估提前想到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通过过程控制尽量让其少发生或者不发生。这套体系从煤矿设计开始,覆盖了矿井建设、生产直到矿井报废的全过程。体系746项考核指标中,过程性指标有482项,占到64.6%,依靠严格的过程控制来提升煤矿安全绩效。

(五)简便实用,便于员工掌握。煤矿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多达几千甚至上万条,但就某一个具体岗位而言,通过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需要管控的危险源只有十几条,需要重点管控的也就几条,而且都是工人每天要干的事情,工人比较容易掌握,安全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只要每个员工知道了本岗位的危险源,并严格按标准做到了,就能确保安全。例如,采煤司机在完成“割煤”任务时,需要按照7条标准规范操作,管理人员按照8项措施去管,确保标准执行到位。其他各个工作岗位也是如此,真正做到了工人学有重点、干有标准,管理人员责任明确、管有措施。

(六)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针对煤矿行业特点的一套安全管理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不同规模的煤矿。只不过对于条件复杂的煤矿,危险源的数量要多一些,管控的难度要大一些,但理论和方法是相同的。实践证明,对于风险多的煤矿,推行体系更有必要,效果也更显著。

篇3:大力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神华集团公司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规模不断壮大。现有子公司39家, 员工近20万人, 生产煤矿58个, 火电厂27个, 风电场17个, 自营铁路1 369km, 海港码头2个, 航运船队1支。面对这种安全管理幅度、跨度、难度增大的情况, 集团公司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强化“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工作思路, 明确界定和划分各级安全监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推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纵向上, 按照“层次分明、各有侧重”的原则, 明确了集团总部、子 (分) 公司、三级矿 (厂) 、井口 (车间) , 直至区队 (班组) 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 从上到下形成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分级管理”工作机制。

集团总部层面主要负责制定全集团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建立健全集团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标准规范, 开展体系建设、信息管理, 针对二、三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价;侧重于出思路、定目标、拿措施, 抓重点、抓大事、及时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全局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

子 (分) 公司层面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 检查指导所属各单位安全工作, 加强监督考核, 排查治理隐患, 分析安全形势, 解决重大问题, 及时总结上报安全生产信息;侧重于查隐患、查问题、抓整改、抓落实、抓管控。

三级矿 (厂) 层面主要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领导现场带班制度,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强化现场管理, 强化安全基础, 强化安全教育。同时, 检查督促井口 (车间) 、区队 (班组) 及各岗位员工标准作业, 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保证全员全过程安全生产。

横向上, 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各级安全主管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共同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共同完成安全目标的“分线负责”工作机制。

首先, 各级安监机构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 侧重于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及时总结和交流安全监察工作的经验, 实现指导有思路、协调有权威、监督有力度、检查有效果的综合监管工作目标。

其次, 各业务版块、各生产管理部门坚持“一岗双责”, 既负责生产管理, 又负责本条线的安全管理工作, 按照生产经营涉及到哪里, 安全责任就覆盖到哪里的要求, 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 做到生产、安全两不误, 生产任务、安全责任双落实。

通过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 真正形成了团队协作、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高效负责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 落实了企业生产主体责任, 有力地推动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

风险预控未遂管理继承和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

继承和发扬安全质量标准化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落实企业安全责任主体的基本途径。集团公司从2000年开始推广实施质量标准化建设, 制定了《神华集团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考核办法》, 并在全集团煤、电、路、港、航、煤制油化工各行业全面推广质量标准化。在吸收质量标准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2005年, 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指导下, 神华集团组织国内6家科研院所, 多名专家学者组成专门的课题组研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推动质量标准化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该体系针对具体企业特点, 通过风险辨识, 强化流程管理、过程控制, 突出了管理的超前性, 使制定的标准措施更有针对性, 更有利于落实, 是对质量标准化的继承、深化与提升。该项研究成果获得了2009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并且通过了煤矿安全标准审核。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该体系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各种安全管理方法的优点, 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 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 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从生产现场做起, 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事故机理分析法, 全面、具体地辨识各项工作任务、各道工序存在的与人、机、环、管相关的不安全因素, 从而明确管理对象;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评估, 确定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危险等级, 从而明确各生产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此基础上, 结合生产实际, 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明确了管理标准和办法;并通过制定管理职能、岗位职责等配套的保障体系, 保证管理措施的落实;为检查体系的实施效果, 还建立了管理评价体系, 定量评价体系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 实现了该体系的信息化管理。集团公司所属神东公司经过近3年的推广与实施, 企业百万吨死亡率比体系实施前降低了47%, 员工不安全行为下降了32.7%。集中解决了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操作程序不清晰、管控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得力、现场培训不扎实等当前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全面推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目前集团公司煤炭版块正在全面推行该安全管理体系, 其他版块也基本建成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 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 各具特色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力求从勘探、设计、建设到生产、报废等全过程纳入到风险预控体系考核范畴, 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 争取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本质安全。

该体系不仅应用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过程中, 集团还把该体系延伸到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领域, 从加强和健全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 辨识政治、经济安全的风险源, 对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各类风险的管理策略以及解决方案, 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系统、监督系统建设, 提出了构建神华集团生产、经济、政治3大本质安全体系。

篇4:企业安全管理风险预控

安全生产是企业追求经济利润的前提,企业安全管理是其长远发展的保障。如何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也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简述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的措施,对企业进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制造业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在做好经济效益工作的同时,兼顾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生产制造行业的安全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或者体系的实施不够到位。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多措并举,全方位促进体系实施,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安全生产机制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风险预控管理流程

风险预控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危险源监测和危险源预警。危险源辨识是指发动全体员工对工作场所和生产各环节中的危险或隐患的排查、登记,找出生产过程的各类不安全因素,是安全管理工作的起点和首要内容;风险评估是指对辨识、排查出的危险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而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和重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如何管”等问题;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危险源状态及受控状态、管理标准和措施实施效果等方面,以便及时获得生产工作的安全状态、排查安全隐患;对于监测发现的不能有效控制的危险,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以便及时风险危险和采取措施,以防事故的发生。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安全性,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基石。体系包括风险辨识与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和预控保障机制五部分。其中,风险辨识及管理是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为基础,预控机制提供支撑,各部分紧密连接形成了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风险预控管理的措施

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企业应高度重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支持,明确体系建设中各部门及员工的责任分配,推进体系的建设和贯彻落实。其次,要加强计划性,制定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具体安排风险评估、员工管理、生产管理以及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并确保工作严格按计划执行。

强化引领,实现全员参与。生产制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因此推行岗位风险预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要自上而下地落实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发挥上层领导的引领、规范和监察作用;要借助每位员工的力量,自下而上地抓出岗位或工序中的危险源及隐患。通过上下结合实现全体员工的主动辨识、主动防范和主动监测,改善安全管理系统、保障公司的持久发展。

加强学习和培训,培养员工的风险预控意识。全员参与风险预控要求全体员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其专业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来得到增强。通过对员工风险预控相关知识的培训,培养和强化员工的风险预控意识,对从根源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培训要以预防为主、强调综合治理,紧紧围绕本质安全这一目标,实现对危险源或隐患的提前预防、事中控制,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预控能力和意识。

完善过程监督,加强信息化管理。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是风险预控管理实施的强大保障。例如,为调动员工对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把岗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并定期考核,或者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又或者实行生产车间登记等制度,以督促员工学习。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对安全管理过程的实施、检查以及考核等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各类危险源进行及时的监控,为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发挥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作用。

建设风险预控管理文化,确保风险预控管理的全面开展。风险预控管理文化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理念。通过加强宣传、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形成浓厚预防氛围,将安全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对企业有效实行风险预控管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广播、板报、电子屏、公司网站等形式宣传公司的安全管理體系,或通过车间班前会、部门例会宣讲公司安全管理规定,营造浓厚的安全管理氛围、加强风险预控文化建设,促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

注重执行力的培养和提升,开展班组建设。制度制定得再完善,也只有通过切实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和提高员工的执行力。首先,需要领导的强力支持和示范作用,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和规定实行工作,提升领导及公司制度的权威性。此外,还要明确责任的归属,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的归责必须要公正、公平,并要得到及时纠正。企业还需加强部门间以及员工的合作、沟通,有针对性地建设班组文化,全面提升公司整体员工的执行力。

篇5: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队按照矿上的整体部署,积极主动落实贯彻相关要求,圆满地完成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现在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下面将我队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1、组织成立风险预控管理小组

2、***队具体工作方法

3、风险预控管理在我队发挥的作用

4、存在的不足与针对措施

• 组织成立风险预控管理小组

我队按矿要求组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明确人员,落实责任,负责队具体风险管理工作。以队长书记为组长,组员由副队长、工会主席、技术员和各班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岗位员工组成,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考核条例,保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执行中的有效进行。

***队在册员工141人,共分4个班(1个检修班,3个生产班),全部参加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其中12人参加应急急救员、4人参加应急消防员培训、2人参加内审员培训,并全部通过了考试。

我队主要负责矿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具体共有项工作任务,道工序。通过组织全体员工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排序,共辨识出危险源个,人的方面机(物)方面环境方面个,管理方面其中特别重大风险0 项、重大风险 3项、中等风险 116项、一般风险465 项、低风险0项。

***队 风险预控工作任务与工序.doc

***队 风险预控环境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doc

明确重大风险任务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我队实际及已发生的事故案例,评估出3项重大风险任

务,其中重大危险源有3项。

•首先结合事故案例向大家阐述把这些任务列为重大风险任务的原因,其次阐述

针对重大风险任务中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

重大风险任务

重点管控重大危险源

•针对以上任务中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我们将这些危险源的管控作为重点,利用每班前班后会在职工中贯彻学习,采用岗前提问,学习日考试等方式,让他们牢记于心。

•班前会上安排此类作业任务时,带班干部把这些危险源作为施工中的主要安全

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在井下现场施工时,班组长重点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职工在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杜绝违章作业,严防事故的发生

下面我来举例分析下***队由于危险源失控曾经发生过的事故案例以及我们制定的管控措施:

危险源:

1、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2、矿车移动式捡拾轨道附近的杂物。

•2008年4月2日,***队职工宋兴安等五人将风巷片盘外的料车运至风巷,由于绞车绳短,需人力推车,宋兴安用手去掉车轮下的板皮,然后下令推车,这时发现车轮下还有一个小木棍便伸手去拿,但车已移动,将宋兴安的左手中指挤伤。•针对之一事故,我们制定了管理措施:

•(1)人力推矿车时,各作业人员要精神集中,提高安全意识;

•(2)周边人员做好自保互保,保证作业安全;

•(3)移动的矿车轨道附近严禁伸手捡拾杂物等。

***队具体工作方法:

1工作中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卡和告知牌,强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2认真贯彻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多样式开展风险预控管理活动

3加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一、工作中认真执行危险源辨识卡和告知牌,强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我队按照风险预控办公室及矿相关文件要求,向全队的各岗位职工发放危险源辨识卡,并让职工细读和熟背辨识卡上的内容和标准,提高职工按照标准和措施作业的态度,严防事故的发生。井下职业危害告知牌的悬挂时刻提醒各工种按章作业,及作业时的隐患和预

防的措施。

二、认真贯彻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多样式开展风险预控管理活动。

(一)风险预控告知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队各值班干部严格按照“2208” 模式(2分钟点名;20分钟教育培训及危险源辨识;8分钟工作安排)进行班前会的召开综采一队 风险预控班前会记录.doc。另外,我队利用每周一、三、五班前、班后会对各干部职工进行风险预控管理知识贯彻教育,对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的职工予以奖励。

井下带班干部会在下一班班前会前,将工作面的存在的风险汇报到队上,值班人员认真的做好记录,分析下一班工作任务中的风险,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中存在的风险和预防风险的措施。在班前会上告知跟班队长、班长和员工要清楚自己作业范围内可能在“人机环管”方面存在的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预知风险的能力。

(二)规范员工行为。我们通过规范劳动纪律,排队进浴池换衣、排队上岗,集体入井、文明乘座人车和大巷排队行走等行为,避免入井到工作面前发生的各类事故。

(三)持卡上岗。我们对各工种发放《危险源辨识卡》,达到每人一卡,告知员工工作区域的存在的安全风险,使员工班前预想、班中预控,使员工知道重大危险源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是作业前安全风险预控确认管理。在到达工作面后,由跟班干部和班组长结合评估员、瓦检员按照“四人联岗”工作制的原则对班前、班中、班后的安全工作对工作面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进行检查。坚持“三不生产” 和“四不开工”原则,即:不安全不生产、不文明不生产、不标准不生产;危险源辨识不清不开工、管控措施不到位不开工、作业能力达不到不开工、隐患不排除不开工。各岗位工对本岗位内的安全风险进行确认,工作过程中对安全风险随时进行确认,查出隐患及时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一)风险评估管理。对每一项工程开工前进行风险评估,对各个危险源进行安

全风险评估、分级,有重点针对性的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

•(二)责任到人,规范风险管理。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按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

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进行划分。风险查处后,根据风险的等级,制定危险源的责任人,制定处理风险的措施和标准。

•(三)认真落实隐患整改通知。我们每天有专人负责整理安检科和综采区下发的《安全风险隐患整改通知单》,按照限期整改日期,由值班人员布置,验收员跟踪落实,升井后及时汇报,上台帐注明隐患整改情况,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到实处,对于完不成隐患整改的个人和班组,则进行严厉的考核,在整改期限内继续跟踪落实整改。

•(四)加强生产区域管理。我队要求各下井干部认真排查工作面的各项不安全因素,排查内容要100%覆盖全工作面,检查做到不留死角、考核不留情面。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我队发挥的作用

1.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的开展,使每位职工更加清楚了自己的工作任务,知道了每道工序中潜在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控措施,从而实现规范操作、主动防范,有效避免了三违行为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通过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使我队班子成员明确了安全管理的重点,干部在井下现场的管理更有针对性,某项作业存在哪些危险源,如何预防等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从体系建立开始至今我队未出现任何安全工伤事故及较严重以上三违行为。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存在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1、个别职工对风险预控的学习不够深入,认识不到位,有为难抵触的情绪,甚至认为是纸上谈兵,在参加教育培训时左耳进右耳出,有应付现象存在。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继续加强培训,将风险预控的重要意义宣传贯彻到位。

2、由于部分职工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这部分人对危险源及管控标准与措施管理卡片内容的背诵记忆成为了一大难题。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本队技术员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教,将卡片上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变成通俗的语言,使这部分职工更容易接受。

3、在实际工作当中,作业地点的环境等不安全因素时刻在变化,危险源的数量或相关风险已经发生变化,之前制定的措施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针对以上情况,我队要求各跟班干部加强每天各个工作地点进行认真检查,定期对作业地点周边危险源等进行补充并对风险进行评价,结合现场实际修改不足之处。

***队认真贯彻落实《平煤股份一矿关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试运行的通知》,牢固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理念,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坚持“一切隐患皆可识别,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理念,摸清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以落实现场责任为重点,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因素,超前治理生产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队安全综合管理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促进综采一队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

篇6: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介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6家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在百余个煤矿试点运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套现代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这套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经过神华集团等煤炭企业3年多的试点证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念先进、行之有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体系总结构

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2011年7月12日发布,2011年12月1日实施。包含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

1、总体要求

2、安全预控管理总体方针

3、风险预控管理

4、保障管理

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6、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7、综合管理

8、检查、审核与评审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1、通用性: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给出的一套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具有通用性,不仅适应于地质条件好的的煤矿,也适应于地质条件差的煤矿。当然地质条件好、装备优良、人员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更有利于满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但面临安全诸多不利条件的煤矿,通过《规范》的实施,同样可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可以规范其管理流程,可以在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其安全管理绩效。

2、针对性、特殊性:

《规范》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百万吨死亡率、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水平,因此《规范》的条款是针对煤矿的,不适应于其它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3、科学性、系统性:

整个规范是围绕“危险源管控”建立的,而危险源的辨识又是基于“事故机理”展开的,因此《规范》是科学的;《规范》不仅强调危险源现场管控,还强调煤矿应明确安全管理方针与目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以实现危险源的系统管控。

4、“本质”安全性:

《规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机”、“环”、“管”的本质安全、打造“本质安全”矿井。也就是即使“人”、“机”、“环”、“管”中的 任何一个因素出现了安全问题,但由于另外其它三个因素的本质安全性,也不会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当然这是一个终极目标,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煤矿还无法做到,但是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将使煤矿逐步接近“本质安全”,最终实现零伤亡。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5、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

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的理念一样,所有的员工都应参与,所有的过程都应覆盖,应确保方针、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等持续改进,应确保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

为什么要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一、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安全水平差距较大。目前,美、英、德、澳等国已基本消灭重大死亡事故,澳大利亚每生产1亿吨煤的事故死亡人数仅1人。同美国、南非、俄罗斯、波兰和印度相比,我们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几十倍,是同样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五倍。2.当前国际国内对中国煤矿业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在国际社会眼中,矿难就是中国的代名词。国内民众和媒体对煤矿事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越来越重视。

煤矿从业人员及其家庭对煤矿安全期望越来越大。

二、影响煤矿安全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一)客观因素:

1.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开采条件较美、英、澳、印等国家相比,差异 较大,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总储量的7%。2.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小煤窑众多。

3.行业总体装备水平落后,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4.安全监管相对薄弱。主要手段是依靠下达考核指标,以罚代管,没有过程控制。

(二)主观因素: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落实到位。

2、管理工作缺少前瞻性,缺少风险预控的管理意识。

3、管理手段与安全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特征不匹配。

4、安全责任制不健全。

5、对人员的安全需求关注不足。不重视安全培训。

三、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

2、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足。

3、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等等。只要抓好重大系统性危险源管控,就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只要将岗位风险控制措施执行到位,就能防止零打碎敲的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历程

安全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阶段,现在上升到了风险预控管理的阶段。风险预控管理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管理向最高级阶段文化管理迈进的基石。

经验管理 低级阶段 制度管理 目前的管理手段 风险预控管理 科学管理手段 文化管理 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

风险预控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对比

制度管理是传统管理模式,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风险预控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内涵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其理念为“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每项工作首先关注安全,通过风险评估,排查不安全因素,制定最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把风险切实、有效、可行地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制度管理体系特点是经验式的管理、是反映式、被动的管理、是“处方”式的管理,注重最终效果,发生事故后深度严厉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特点是源头管理、未遂管理、是在做全面的体检,是超前预控管理、突出事前、事中的过程管理、注重风险、过程和效果,依靠机制、依靠流程、突出科学、系统、完整、闭合性;突出全员、全过程、持续改进、长久性,是主动管理、全员参与的自主管理、是闭合管理、持续改进管理,更具有针对性、简单性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明确管理的对象;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明确管理的重点;

通过危险源的监测和预警,可以明确管理的薄弱环节; 通过标准和流程,可以明确管理的依据和途径; 通过安全文化的引领,可以有效地促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通过严格考核,能够解决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的持续改进,形成长效机制

通过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和消除,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

有人说这上千条危险源怎么来管理?感觉难度很大,管理起来也很复杂。实际上涉及到某个岗位的危险源并不是很多,比如说皮带司机这一岗位的危险源仅有十几条,他只需要知道这十几条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严格执行,便可保证作业安全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系列培训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风险管理 引言 引言

2.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概述 什么是风险?

2、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

2.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概述 2.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流程 管理体系相关术语

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 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管理(对象)标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主要包括: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2、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3、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

4、组织保障管理;

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1.2 煤矿风险管理的内涵

煤矿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达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煤矿风险管理由危险源识别、评估、控制等环节组成。其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目的。

2.1.3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目标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理想目标是实现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化,将风险降到最低,最终达到杜绝责任事故,减少非责任事故的目的。

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2.2.1 危险源辨识

2.2.2 风险类型的确定 2.2.3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2.2.4 事故类型的确定

2.2.5 风险评估

2.2.6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2.2.7 危险源监测 2.2.8 风险预警 2.2.1 危险源辨识

煤矿危险源辨识是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2.2.1 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二、煤矿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三、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一、危险源辩识主要采用的方法

1、工作任务分析法

具体操作: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岗位所有的业务活动、活动场所及每项业务活动具体工序。

实施步骤: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中存在或潜在危险源。

主要用途:辨识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

优点:简便、详尽、易掌握。

缺点: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

2、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具体操作:根据煤矿生产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事故,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适用范围:分析生产系统中各类事故产生的原因、条件、规律。

优点:针对性强。

缺点: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四、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单元的划分(全面性)按照空间进行划分: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

按照生产组织划分:综采队、准备队

按照专业进行划分:采掘专业、洗运专业、机电专业

(2)成立矿井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安监员、内审员、有关科室、区队或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矿属各单位、承包商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

人员素质要求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b.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c.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后果,危险源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

d.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e.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对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培训。

a.熟练掌握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方法。b.熟悉煤矿事故类型及其内涵。

c.能正确使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4)收集危险源辨识依据

a.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b.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

c.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d.其他相关资料(1)列出工作任务和工序

(2)危险源辨识(人、机、环、管)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须从人员、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还需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于危险源具有潜在性,所以辨识危险源必须考虑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过去曾发生过什么事故,从中吸取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考虑目前系统中存在或潜在什么不安全因素。此外,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还要分析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

2.2.2风险类型的确定 2.2.3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根据煤炭工业部关于印发《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试行)的通知,可以将事故类别分为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火灾事故、水害事故、其它事故,8种。A、顶板事故:指冒顶、片邦、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B、瓦斯事故:指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

C、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D、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E、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F、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G、水害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透黄泥、流沙导致的事故。

H、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

2.2.6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3.1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 3.2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具体内容 3.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 3.4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 3.5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程序 3.6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3.1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 控制和消除危险源 总结和凝练经验 提高职工的认知 员工行动的指南

3.2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具体内容

一、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构成

1、根据煤矿的生产实际和组织状况(一级)

1、管理标准的具体内容

2、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

3.3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原则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生命力:

1、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贯彻执行的力度。全面性原则

管理标准要完备,覆盖所有管理对象,并保证只要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管理对象就 处于 安全状态;管理措施要保证 管理标准的落实。

可操作性原则(经济技术条件、具体、明确)适用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开采作业的不断推进、技术改进)全过程性原则

3.4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

(3)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和工序中任务的负责人吻合:

如工序中是井下维修电工在检修电器要检查瓦斯,危险源为“未检查瓦斯或检查不到位”,后面的管理对象不能定为“专职瓦检员”或 “瓦检员”;而应为“井下维修电工”。

二、管理标准的制定

三、相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员的确定

四、管理措施的制定

五、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整理

1、确定样表或格式

2、提取内容

3、修改完善

六、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 3.5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程序

一、工作准备

1)人员的组织

根据单位的生产运行与人员组织情况以及岗位设置情况,选择确定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审人员。成立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编写的工作机构,包括指导审核小组和编写小组。

编审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工作认真踏实、态度端正;

(2)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并熟悉矿井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3)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操作,有较强的语言驾驭及沟通能力。编审人员组成结构要求:

(1)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编写组应包括机电队、运转队、通风队、汽车队、生产调度中心、生产办、机电信息中心、生活服务部、供应 站、保卫科、承包商、地测站等小组。其中各基层单位小组组成成员必须包括生产管理人员、机电管理人员、技术员以及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技术员为主要编写人,其他组成成员参与编写并负责收集整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资料。各机关业务部门及驻矿单位、承包商等小组组成人员由本单位负责人指定。

(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指导审核组,由风险管理体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

2)人员的培训

对单位的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编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经过培训使所有参与编审的人员具备相关的能力。

指导和审核小组、编写小组人员通过培训应具备如下能力:

(1)熟悉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流程与原则;

(2)能够根据危险源描述准确提炼出管理对象;

(3)掌握根据管理对象编写有针对性的、完备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方法;

二、编写工作

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小组应对相关资料,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和其他环境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统计表、监测报告等进行收集、整理。

指导和审核小组负责对各编写小组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进行统计,形成《单位及岗位工种名称统计表》,编写小组在编写过程中涉及管理对象为岗位工种时要严格参照该统计表的名称。2)管理对象的提炼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

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小组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提炼管理对象,并确定相应的主要责任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针对管理对象编写相应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指导、审核小组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小组编写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整理汇总

编写小组在编写完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提炼出针对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形成《煤矿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

三、审核工作

四、试运行

修改、完善后的《风险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在全矿范围内试运行三个月,针对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点进一步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六、根据生产组织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订

1)定期修订: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每年由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委员会组织更新一次。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修订:

(1)公司方针发生变化;

(2)公司活动发生变化;

(3)管理审批、内外审核的要求发生变化;

(4)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5)研究、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6)其他。

3.6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都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制度和本单位的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因此应该保持动态性,才能使其与实际一致。无论采用什么检查和评审方法,当有理由怀疑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存在漏洞时,都应对原有的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修正以适应新的条件,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为此,提出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PDCA运行模式。

从模式运行的过程来看,一个PDCA仅是其中的一个循环,P(Plan)是指计划;D(Do)是指执行;C(Check)是指检查;A(Action)是指改进。在任何一个部门、一个系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PDCA运行模式。根据运行模式全过程、全系统的特点,如果将生产矿井,或企业单位看作一个大循环,而将各部门、各时期的循环看作小循环,那么小循环的正常运行就成为大循环运行的保证。因此,模式运行的方式是“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2.2.7危险源监测

煤矿危险源监测是指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状态的动态信息的过程。

(2)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

一些危险源(如瓦斯浓度超限、风量不足、机器的开关状况等)可以通过监控设备进行监测,其监控记录也是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的一个重 要来源。(3)举报的方法

设置举报的方法,所有工作人员都可越级匿名举报发现的危险源,向矿调度室及驻矿安监处举报发现的危险源。(4)其他信息采集方法 2.2.8 风险预警

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对应措施。

在灾害预警方面,近年也发展迅猛,有地震预测预警、台风预警、泥石流预警等。主要是通过先进的预测工具对地震波、热带气流、泥石流多发区的暴雨和地质变动进行探测和分析,如果是成灾信号,则利用电信号与地震波、台风、泥石流的时差向受灾区发出警报,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抗风险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灾害预警理论很大程度上借鉴于经济预警理论。

煤矿风险预警是灾害预警的一种,它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及其规律

要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寻找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规律,这是从事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前 提。

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

一、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来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属于狭义的不安全行为,而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则属于广义的不安全行为。

不论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它们都是人们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该纳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的对象之中。以下内容所说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

如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既包括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又包括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而员工和管理者都是实施煤矿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根据行为主体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可以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可以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行为主体的习惯性行为或工作失误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属于无意识违章行为;而行为主体明知危险却依然从事的行为则属于故意违章行为。上述故意违章行为和非故意违章行为的发生机理是根本不同的。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预知其行动违反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出的,是其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主要受人们决策过程相关因素的影响;而非故意违章行为是人们在没有预知其行为违反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做出的,不是其有意选择的结果,它的发生则更多地受人们的认知状态、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由上述定义可知,不安全行为与实施安全管理的行为主体的安全管理职责密切相关。而安全管理职责主要都是由一定的安全管理主体根据煤矿生产任务结合煤矿生产特点事先加以确定的,用以指导不同安全管理主体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行为。因此,如果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出现问题,它势必会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又是非常丰富的,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不可能对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界定和要求,这就容易造成在处理一些具体事务上安全管理主体缺少安全管理职责的指导,被迫根据自己的认识自主做出行为选择。缺少安全管理职责及其行为规范的指导是导致行为主体做出不安全行动的原因之一。

只有当行为主体的大脑认识到自己行动的不安全性,他才会面临不同安全性行动的选择问题。事先制定的安全管理职责只有顺利地通过了上述两个环节,行为主体才能够认识到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是否在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中做出了相应的安全行动要求,他才会意识到如果不按照安全管理职责的规定行动,其后果可能会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可以将员工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按照其行动前是否有意识将其分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类。可以按不安全行为的危险级别、行为痕迹、行为频次等重要指标进行分类。将不安全行为按照危险级别进行分类,能够为制定和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行为痕迹主要是看不安全行为发生后是否可追溯,如“无措施停局部通风机”这一不安全行为会留下“通风机停止运转、局部风量不足”等行为痕迹,而“爬车”、“睡觉”、“带电作业”等不安全行为,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而不会留下可追溯的行为痕迹,对于这两种行为应当采取不同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般地讲,煤矿不安全行为管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

1、识别工作人员的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

2、采取预防性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

3、现场检查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和工作条件; 现场监督、指导和改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4、采取措施防止因行为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5、总结不安全行为和不尽职行为发生规律,不断提高行为安全管理水平。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途径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应该是系统的和全方位的。全方位行为管理控制意味着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管理控制,至少应该包 括自我行为控制、横向行为控制和纵向行为控制这三个方面,即三种基本控制途径。控制途径

自我行为控制:通过思想、情感、价值观、利益等的影响 横向行为控制:通过工作流程设计实施控制

纵向行为控制:通过计划、监督、检查和改正实施控制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程序与措施

人的行为不但受自身意志的控制,而且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影响,煤矿生产中的人员还要受到种管理规定、管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影响,因此,很难做好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尽管如此,下面这些方面都是做好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对于促进和提高煤矿人员的行为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做好人员的准入、培训与行为矫正工作

包括建立健全人员准入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行为矫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人员准入管理水平、提高人员培训和行为矫正效果。

2、建立健全人员准入管理制度

人员准入是指依据煤矿生产经营特征,对初进入人员应当具备胜任某一特定的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等胜任条件的一种规定,这种规定是建立在国家、行业或煤矿相关部门的特定要求之上。建立健全人员培训与行为矫正管理制度

培训是指煤矿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在改变员工态度、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等的活动,包括各种与煤矿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只要有助于员工态度改变、知识和技能的丰富和提高的活动都 称之为培训。

做好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自检互检工作 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自检和互检工作有检查、有评比、有奖惩。

(2)建立制度,跟踪自检和互检情况,并对自检和互检要求及时做出反应。

上一篇:阳光心态的名言名句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日记600字 野柳地质公园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