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2024-04-29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共9篇)

篇1: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随着大四下学期的来临,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大学最后一次实习——毕业实习。

随着大四下学期的来临,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大学最后一次实习——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在我们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后,在环境监测实习,生产实习基础上又一次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验证和强化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和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毕业实习,能使我们将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有利条件培育我们分析工程实例的能力,强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市政自来水水质以及水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以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传统的自来水工艺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要求有更高的过滤速度以及更高的过滤精度来满足当前的需求。给水厂工艺流程一: 微絮凝过滤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此工艺由高效混合器、863过滤技术组成。各组成工艺特点2.1 高效混合器具有水头损失小、混合效果好、设备简单、不需土建构筑物、不需外加动力设备等优点,在设计流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2.2 863过滤技术具有过滤速度快、精度高、反冲洗耗水率低、抗冲击负荷,采用气水反洗和表面水扫洗,冲洗效果好等特点,在同水量条件下,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提高出水质量;2.3絮凝剂自动加药系统采用游动电位原理,可在线测量水中加入絮凝剂后的净电荷强度,可实时改变投加量以获得最佳絮凝效果,节约药剂,提高絮凝效果。因此本工艺具有投资省、效率高的特点。一般适用于水质较好的水库水、地下水和溪水等。给水厂工艺流程二: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此工艺由高效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和DA863过滤技术组成。各组成工艺特点(1.)高效混合器和絮凝剂自动加药系统的特点(见前述);

(2.)絮凝池:①网格絮凝池:网格絮凝池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较好等优点,适用于原水水温4.0-34℃,浊度为25-2500NTU,单池水量以1.0万-2.5万m3/d为宜;②折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具有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较好等优点,适用于水量变化较小的水厂,单池水量可达10104 m3/d,但其结构较为复杂,施工较不便;(3.)沉淀池:①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池体小占地少等特点,进水浊度一般为500-1000NTU,单池水量不宜过大;②平流沉淀池:其造价较低,具有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的特点,一般进水浊度小于5000NTU,但其占地面积较大;(4.)DA863过滤技术特点(见前述).因此本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设计灵活(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构筑物和增减水处理工艺)等特点,可满足一般的饮用水要求。本工艺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主要适用于以地表水(如河水等)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

篇2: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一、实习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毕业实习

课程编码:260396

课程周数:8周课程总学分:8学分

适用专业 : 环境科学专业

二、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目的:

专业实习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了解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联系与区别。

实习任务: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环境科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2、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科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通过专业实习,了解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产业开发等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从而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明确前进方向,培养学生献身环境科学事业的精神。

三、实习的组织领导

由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的(院)系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工作是: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制(修)订实习教学大纲;负责制订专业实习工作计划;协调落实实习单位,提出实习经费的使用安排计划;研究探讨实习中 1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实习学生进行动员、中期开展检查、做好实习结束总结交流等项工作。

具体工作有:

1、制定专业实习工作计划、专业实习大纲、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的制定,安排实习日程,指导、检查实习工作。

2、联系实习基地,落实实习单位,编排实习小组,落实指导教师。

3、实习期间,指导学生实习,及时了解各实习点的实习情况。

4、负责审核专业实习成绩,组织和做好实习的总结鉴定工作,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做好有关专业实习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5、收集反馈信息,改进本专业的专业实习工作。

四、实习内容、任务和要求

实习内容、任务:

1、环境现象和环境问题调查分析方法,参与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

2、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状况进行监测,掌握常规 的环境检测技术,了解监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3、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熟悉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环境影响 评价方法。参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4、污染控制技术和治理技术方法。详细了解环境污染治理单位(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场等)的管理体制与模式、投入与设置、主要工艺的情况。通过比较,了解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措施,掌握污染治理领域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5、环境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应用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进行创 新性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6、环境政策、法律和环境管理等。熟悉国际和国内有关环境保护与管理的 法规。

实习要求:

1、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领导。按实习大纲和实习实施计划的要求和规定,严肃认真地完成实习任务;记好实习笔记或实习日志,写好实习报告并参加考核

等。

2、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不得迟到、早退或脱岗,有事须向指导教师请假。

3、未经批准,实习期间不得做与实习任务无关的其他工作。

4、遵守实习单位的生活作息制度和纪律规定;遵守有关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实习形式与时间安排:

1、学生的专业实习主要安排在广东省范围内,以广州市相关企事业单位为主。根据接受单位、项目类型、规模、内容、进行时间等,采用分组安排来实习环节。

2、实习形式可在实习基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在事业单位(环境保护部门、监测站)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实习;在本专业教师指导下从事环境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学生自主联系对口单位开展实习等。

3、按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实习时间为8周,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

(1)准备阶段(0.5周):实习前,(院)系实习领导小组和指导教师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实习目的意义教育,宣布实习纪律,落实实习内容。公布实习计划,学生根据实习计划,查阅相关资料。

(2)实习阶段(7周):学生根据已制定的计划进行实习,独立做好实习日记。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检查学生的实习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实习工作交流会,提高实习成效。

(3)总结交流、考核阶段(0.5周):实习结束,学生必须认真做好专业实习报告和个人小结。并进行交流。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常规工作、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进行成绩评定。

六、实习单位

1、制定接纳实习生的工作安排计划(含分派每位实习生的具体实习工作任务);选派指导教师(师傅);解决或帮助解决实习生的后勤(办公、食宿等)安排,给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创作良好条件;向实习生介绍单位的先进管理、工作理念、介绍单位优秀员工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敬业爱岗、拥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劳动者;督促实习生完成实习大纲规定及实习单位安排的实习任务,完成实习实习

学生的鉴定工作;关心实习生的人财物的安全。

2、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师傅)职责

全面负责实习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七、带队指导老师职责:

1、实习前带队教师要提前深入实习单位了解和熟悉情况,会同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实习实施计划,做好一切准备。

2、带队教师按实习大纲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计划的落实工作,检查学生完成实习的情况,与实习单位配合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

3、实习中,指导教师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4、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

5、带队教师定期向实习单位领导汇报实习情况,争取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注意协调好双方关系。

7、检查实习纪律执行情况,及时处理违纪问题。

8、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负责组织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工作。

9、实习结束离开实习单位前,要做好与实习单位的交接工作。

10、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工作总结并向学院汇报。

八、实习的考核与成绩评定:

1、专业实习考核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必须按全面考核的要求认真进行。

2、实习成绩考核和评定根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完成专业实习计划情况和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出勤及工作业绩以及实习报告质量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其中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出勤及工作业绩的成绩占40%,实习报告成绩占40%,交流总结占20%。实习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载。

3、实习生的初评成绩由实习小组、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共同协

商确定。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生的最后成绩予以审定,原则上应尊重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的初评意见。

4、无实习日记及报告者成绩按不及格记。

5、凡实习生严重违反实习纪律,在政治思想、道德行为、生活作风等方面有严重错误并造成不良影响者,经(院)系实习领导小组提出,(院)系分管领导批准,该实习生实习成绩总评为不及格。

九、纪律与注意事项等:

1、实习学生应重视专业实习环节,明确其目的、意义和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毕业实习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实习任务。

2、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实习期间,1天以内向指导教师请假、超过1天向学院领导小组请假,1周以上须报校教务处批准。否则以旷课论处。

3、实习期间,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注意与实习单位职员之间的团结。对违反规定,造成与实习单位之间矛盾,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由学校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4、实习期间,学生应服从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安排,讲文明礼貌。

5、虚心接受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高度重视人身和财产安全。

大纲编制人:周遗品修订日期:2009.11

篇3: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数学专业已有十年发展历程。该专业旨在培养熟悉信息科学,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和技算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育、开发相关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就目前全国超过500所院校开设该专业的办学现状来看,一些院校在对专业内涵、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一系列专业建设问题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摸索出了一定路子。但是,对许多院校来说,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对其重要环节———毕业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克服毕业实践环节存在的诸多弊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结合我校几年来在此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毕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目前毕业实践环节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院校只单一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而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顾此失彼,仍然是传统的理论主导型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使得毕业实践环节与具体实际问题经常脱节,不同程度的流于形式,长期低水平徘徊。

(二)毕业实习环节

1. 毕业实习时间短,往往只限于参观,泛泛搜集一些资料,实践内容单一,形式刻板,应付了事,很少真正接触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实际操作或者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了。

2. 实习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专业不对口、集体实习易给企业生产带来影响等致使实习场所,实践基地相对来说不好落实。

(三)毕业设计环节

1. 对毕业设计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监管,缺乏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及严格、准确的考核制度与标准。

2. 部分教师由于工作量计算不科学,工作量不够,缺乏创造性、积极性,精力投入不足,敷衍了事。

3. 学生由于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上的不足如与找工作或者考研相冲突,投入精力明显不足,对信息资源丰富的Interne网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探究与成效

(一)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思想认识

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毕业实践环节的思想认识,使师生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是学生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机会,也是教师检验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技能训练是否合格的机会;毕业设计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训练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阶段。我们的具体做法包括:组织教师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互相借鉴,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是巩固与应用理论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开展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邀请老教师传授经验,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体会;组织学生集体教育和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等。

(二)加强管理,完善实验室建设

首先,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不断地对毕业实践环节加以完善,重新修订了实践教学大纲,对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在制度上保证毕业实践环节的有效实现。其次,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已拥有数学建模实验室,内置近100台高配置电脑,保证了实践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初步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为手段,以数学软件为工具的教学模式,从硬件上为毕业实践环节的实现打好了基础。

(三)落实社会实践与校外毕业实习,拓宽实习渠道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单位的拓展,毕业实习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带领,有针对性的落实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规模较大的工作有:选派本专业学生赴林甸、肇源等地参加社会调查、统计分析;选派学生到软件公司、网络公司及创业软件园等大庆高薪技术企业,边学边从事软件开发设计、网络和系统维护、网页设计、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布线、布控等实践活动,而且保证实习时间足够长;选派本专业学生到大庆师范学院进行教学实习;选派本专业学生到大庆市统计局,对市场物价、居民收入情况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帮助工作人员采集数据,整理录入计算机,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数据。这些实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的全面系统的知识为企业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企业带去了新的信息,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四)把好毕业设计最后一关

毕业设计不是孤立的一个环节,它常常贯穿在毕业实习的整个过程中,使得学生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真正理解的、学以致用的武器,是本科层次的学生在结束四年大学专业学习前进行的最后一项实践教学活动,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综合锻炼和全面评价。

在此环节中,我专业在大四第一学期就要求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至少给出3~5个毕业设计题目,所立题目尽量与科研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接着,召开学生动员会,师生互动、精心选题。然后,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布置任务、分组开题,学生上交开题报告,开始进入具体的毕业设计工作阶段。在学生具体的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据我们的师资力量及学生素质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监控体系,使指导教师能够有效地检查、指导学生的工作进展,并及时记录指导情况。在成绩评定中,我们依据本专业现状与学生特点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公正和可操作的毕业设计评估体系。毕业答辩采取推优答辩、公开答辩的形式,答辩委员会根据毕业设计类别、方向设立答辩小组,每组教师学历、职称优化合理,申请评优的论文集中答辩,全体指导教师打分,能够真实反映了毕业设计水平。从近两年的毕业设计整体看,达到院优秀、校优秀的毕业设计都不同程度地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关,有的理论方面的论文也已发表在校报上,有的软件开发的已投入使用。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我们都要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总结,及时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这包括每个学生及指导教师的总结和专业的总结。学生的总结包括设计过程,体会,学到什么,遇到什么难点,积累了什么经验;教师的总结包括题目的难易程度,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毕业设计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经验建议等;专业的总结包括本届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结论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时间短,毕业实践环节的完善问题是专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思想认识的不足、毕业实习环节的不足和毕业设计环节的不足等。然后,结合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实际,从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拓宽实习渠道以及抓好毕业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一些做法和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3,(1):4-5.

[2]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07,(30):227-228.

[3]陈涛,杜世平,等.高等农业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235-238.

[4]唐晓静.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数学,2007,(1):9-12.

[5]李爱萍.朱震球.创建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89-91.

篇4:营造环境 促进高校毕业生成才

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目标

高校毕业生一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怀有不同的理想、信念;有不同的性格特点。通过谈心、聊天、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把思想教育与毕业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从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做到灵活多样、有的放矢,层层递进。克服说教,讲述公司往届毕业生典型事例,使他们消除顾虑,端正思想、稳定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分辨能力,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教育引导毕业生:

首先,珍惜工作岗位和实习机会,找准定位,正确认识自己,勤学好问,在实习期间继续加强自己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次,了解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行政后勤岗位等不同岗位的价值。充分了解自己将要实习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性质,立足本职,踏踏实实,积极努力干好每一件事。

再次,在实践中要善于主动学习,多看、多听、多写,学会自我激励,利用公司开展的相应培训学习,培养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最后,从公司实际需要出发,通过业务自学、继续教育等途径,成为公司需要的专业人才。

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强化了毕业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立志以企业兴盛为荣,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服从公司的需要,发挥自己所学为企业服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做好培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举办岗前培训班

岗前培训班邀请公司主要管理部门领导和专责专家,为毕业生介绍供电公司电网结构、安全生产形势、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状况等;讲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观看安全教育片、了解国网公司系统及本单位典型事故案例的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消防安全、紧急救护常识等。组织参观公司荣誉室、调控中心、变电站、营业大厅、"95598"客户服务中心等。培训班培训班还进行包括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消防安全、紧急救护等内容的安全知识考试。通过培训,增进了毕业生对开封供电本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的了解认识,使毕业生受到了深刻的安全警示教育。

2.组织定岗实习

在进行过省公司、市公司岗前培训后,根据毕业生专业特长等情况,结合公司各部门需求,尽早分配毕业生到达不同的实习岗位,改变以往轮岗实习无专人管理、帮忙打杂、接触不到工作实际的局面,增加了在岗位实习时间,保护了毕业生积极性,增强了实习效果。

3.组织毕业生参加公司科技人员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

使毕业生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心、关怀、爱护、培养,、和公司对自己的信任及赋予自己的重任;了解自己在公司地位置;看到自己所作工作在岗位对于整个公司目标的意义。对自身的正确理解和来自外部的积极看法让毕业生更加具有创新性和积极性。

岗前培训、定岗实习及各种形式的座谈,能使毕业生较全面地了解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岗位业务技能知识,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三、坚持培养与选拔任用相结合

广为宣传公司党委坚持始终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选拔和使用毕业生的主要标准。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培养,使德才兼备、年轻有为、有领导才能的毕业生脱颖而出。公司实施的专业技术技能“带头人”的选拔管理办法,鼓励广大毕业生在职业通道上争当技术带头人,充分带动了毕业生立足岗位成才、刻苦钻研业务的自觉性。

四、探索与思考

1.加强培养教育和跟踪管理,进一步明确培养管理职责

毕业生所在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指定专人进行传、帮、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把培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机制。

2.加强毕业生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自毕业生定岗实习开始,指定一名技术或技能专家指导实习,有计划、多形式地对他们进行各种培训,分阶段进行考核,使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压担子培养,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要为毕业生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展示才华的平台,使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和谐和富有激情的工作氛围中,锐意创新,引领企业不断进步,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只有不断探索培养、管理、选拔的新途径、新方法服务于毕业生,才能营造出奋发向上的和谐氛围,为实现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篇5: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如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生态学和污染治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及行政单位等部门从事科研、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熟悉化工产品常规化学、物理性质及含量分析方法及操作原理,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熟悉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物质的方法,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常规分析仪器操作。

篇6: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自荐书

您好!我叫xiexiebang,毕业XX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的院校,普通的我却拥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我,自信,乐观,敢于迎接一切挑战。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本科毕业生,但是,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

经过大学四年锤炼,在面对未来事业的选择时,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由于我在大学中锻练了较好的学习能力,加上“努力做到最好”的天性使然,四年中,我在班级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在班级40名的学生中,我一直保持了前五名的好成绩,在学年230人中,我也总是能排在学年前30名,与学校三等奖学金有着不解之缘。

在大学四年中,我也练就了较好的我实验操做技能,能够独立操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核磁共振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与质谱联机等仪器。但我并没有满足,因为我知道,在大学是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为了更好适应日后的工作,还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顺利通过。

在大四时由于专业课成绩较好,被列入班级保送研究生的名单,可惜的是,在班级只有四个保研名额的情况下,我仅以一分之差与之失之交臂。但是,我知道,一切的辉煌与失败早已成为过去,我将要面对的是更具挑战的未来。听闻贵校招聘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师,我冒昧地投出自己的求职简历,四年的寒窗苦读给了我扎实的理论知识、实验操做技能及表达能力,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毕业生,但大学四年教会了我什么叫“学无止境”,我相信,在我不断努力刻苦的学习中,我一定能够胜任这份高尚的职业,通过我的言传身教,定会为祖国培养环保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渴望学有所用,渴望自己的知识能够得到实践的检验,更憧憬实践能够丰富我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的美好未来。

此致

敬礼!

篇7: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性别: 男 就业时间: /8/27

民族: 汉族 学历: 本科

出生年月: 1988-01-01 所学专业: 环境

籍贯: 广东汕头 现居住地: 广东汕头

婚姻状况: 未婚 手机: 139*********

身份证: 3302********* E-mail: yjbys@yjbys.com

系统学习并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工程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土壤学、环境水力学、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化学、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以及各类基础课程,成绩优秀。

掌握水、气、声、土壤监测;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环境报告表、报告大纲编写方法;环境报告书编写的理论基础;工程设计理论基础。

计算机水平:

熟练Office软件、Fortran语言、C语言、Java语言、Google earth、 MapInfo;基本掌握AUTOCAD、环评助手。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 广东

期望工作行业: 不限

期望工作职位: 技术

期望工作待遇: 面议

到岗时间: 面谈

/04-2007/06 参加珠三角地区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影响研究项目

负责人:王雪梅副教授

主要工作:计算各种植被覆盖率

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培养耐性,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007/07-2007/9 深圳市龙岗区环保技术服务中心

职务:实习生

学习制作环境报告表

参加环境工程验收工作,学习环保工程设计与验收过程

参加环评专家评审会,进一步了解做环评所需注意问题

更加了解政府出台的.环保政策

学习如何与同事相处,与领导沟通

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09-/06

学校:中山大学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

学位:学士

篇8: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 毕业设计内容较为单一, 题目重复率高。

目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模式基本是先由指导教师列出题目, 再由学生进行选择。然而由于有些教师手中掌握的工程技术资料有限, 所指导学生数量又多, 选题经常是使用多年的陈旧课题, 有的甚至几年都用一样的题目, 缺乏创新, 重复率高。另外, 由于不同高校的学科特色不同, 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重点也各有差异, 有些高校毕业设计题目主要集中在水处理方面, 而大气、土壤和固废方面的设计题目相对较少[1];有些高校侧重于固废及土壤方面的研究, 大气及水处理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毕业设计课题不够全面, 难以体现专业特色。

2. 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投入精力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把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而这一学期, 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在高校扩招的总体趋势下, 近几年来毕业生数量连年创新高, 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学生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择业就业上。同时, 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 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生复试及一些其他考试上。而学校经常把就业率和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 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不够[2]。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找到了工作单位, 毕业设计已经无关紧要了, 应付心态严重。有些同学经常是东拼西凑, 草草完成毕业设计, 其结果就是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效果。

3. 师资缺乏, 配套设施不足。

有些院校平均每位教师要指导十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多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外, 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和其他科研任务, 所以指导教师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面面俱到的监督和指导。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的松懈, 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 一些带毕业论文的教师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几个月的实验研究, 由于学校实验设备比较陈旧, 一些设备出现了老化和故障, 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4. 毕业设计评定流于形式化。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常包括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取决于答辩成绩。而学生毕业答辩一般安排在学生离校前几天, 所以答辩中即便发现一些问题, 学生也不会再多花时间去修改。答辩组对于学生的评分, 最低只给到及格, 一般不会给学生不及格, 答辩过程形式大于内容。这就使得学生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5. 毕业设计经费支撑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3]。由于多数毕业设计的题目均为陈旧的课题, 并无直接的经费支撑, 同时学校针对毕业设计提供的专项经费数量有限, 进一步限制了设计资料及试验条件等方面的支持, 从而影响学生毕业设计实际针对性, 难以保证质量。

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1. 广泛收集资料, 丰富毕业设计选题。

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是保证毕业设计水平的先决条件。从选题内容上,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 毕业论文应涵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及环境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从选题方式上, 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学生择业方向相结合, 与科研和工程项目相结合, 与企业相结合, 以学生自由选题为主, 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特长及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自主选题。

2. 灵活安排毕业设计时间, 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

针对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在学生时间精力均不足的第八学期的问题, 可以改变毕业设计的固定组织形式, 灵活利用时间来组织毕业设计。例如可以考虑把毕业设计分两个学期进行: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进行, 考研的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部分学生也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开放实验, 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方式就避免了毕业设计时间集中以及每位老师短时间内所带学生较多的问题。另外, 毕业设计是学生将四年的知识积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一个过程, 需要学生们细心地分析选题, 进行资料调研, 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 因此师生间的互动非常关键。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每周对学生进行指导, 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定期检查学生设计的进展,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并进行指导, 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设计。

3. 加大教学投入,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学校应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投入更多的教学设备, 将机房和实验室较大程度地向学生开放, 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和设计。另外还应对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努力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知识, 又懂辅助技术, 同时善于联系实际的优秀教师队伍。

4. 加强管理, 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

虽然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但在实际实施中常流于形式。要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 首先要进行学风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要严把答辩关, 要严格答辩程序, 避免答辩走过场的现场。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设计, 坚决不给予通过, 营造良好的学风。同时, 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 研究制定科学高效的评分机制, 对于平时设计过程中不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学生可给予相应的减分, 提高指导教师打分的比例。

三、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新兴学科, 社会需要我们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水平, 涉及到各个方面, 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研究改革来达到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

摘要: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选题单一、投入精力不足、师资缺乏、评定不合理及经费不足等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以达到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凯, 陈莉荣.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探讨[J].教法研究, 2013, (32) :75-76.

[2]罗领先, 时鹏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7) :52.

篇9: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对信息类毕业生在协议就业、合同就业、考研、参军、考公务员等就业形式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当下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关键词】信息科学类毕业生 就业 问题 原因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生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推进,国家对信息科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加大,这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分析我国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趋势及毕业生择业等问题,并对信息科学类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提出可参考的建议与意见,笔者针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期通过个案调查对整体起到启发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信息工程学院是隶属于大连海洋大学的二级学院。该学院前身为1994年创建的电子工程系,2003年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目前设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物联网工程6个本科专业。多年来,该学院始终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海洋开发战略,注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学校涉海涉、水特色,如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设置了船用电子和通信方面的课程,自动化专业以船舶电气自动化为主要培养方向,这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4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学院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一)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如下几点表现(见表1):

第一,2012-2015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4%,各专业的就业率均在87%以上,这足以说明国家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需求相对稳定,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需求呈上涨趋势,但对部分专业的需求明显呈下降趋势。

第二,2012-2015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达47.92%,就业率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就业方式,这表明学院在学生的专业培养方面相对符合市场需要,能够保障毕业生和就业市场的双向需求,从而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第三,毕业生在协议就业以外等就业形式方面比重虽呈上涨趋势,但所占比重依然偏低。

(二)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通过对初次就业率的分析,能够直观地看到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量的需求,然而通过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则能更直观地看到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质的需求。根据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其毕业去向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私企、金融机构、出国、升学、入伍、自主创业,几乎覆盖所有的就业渠道,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方面价值取向广泛。但是,由于受专业限制,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单位就业的人数非常少,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外企或中小微企业,相比之下,毕业生就业渠道又显得比较单一(见表2)。

(三)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在分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从事行业之后,则有必要对毕业生就业所在地域进行统计分析,这能更直观地反映行业所在地域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统计结果如下(见表3):

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比例高达64%以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毕业生生源大部分来自辽宁省,因此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时重点考虑在生源地周边区域。除辽宁省外,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而到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极低。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大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曾湘泉提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脱节、求职竞争力不足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是长期困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问题。”[1]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适时适当地进行教学调整,充分地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然而通过对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数据整理与归纳,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单一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逐渐打破了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和商业运转模式,各行各业对信息科学类的毕业生需求呈上升趋势,这无疑是为信息科学类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是,在对这四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虽呈多元化,但是实际上毕业生极易受到所学专业影响,大多数毕业生更愿意选择从事对口行业,而对其他行业所提供的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却少有问津,所占比例也明显偏低,就业去向的单一性显而易见。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相对集中

从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情况来看,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在辽宁省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外流现象。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选择辽宁省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工作,而辽西等贫困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除考取村官外,几乎无人问津。

选择省外就业的毕业生,多数也是选择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对信息类毕业生的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从事本专业的意愿非常强烈,特别希望能够到大城市去打拼,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而西部或欠发达地区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因地区偏远、薪酬偏低、家庭压力等原因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三)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并存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的分析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存在着明显的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专业就业率明显下滑,市场趋于饱和,对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减少,故而出现了部分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则是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预期居高不下,在择行业、选地域、挑单位、谈待遇等方面挑三拣四,等待观望的心态浓厚,有业不就的情况已经凸显。此外,部分毕业生过分看重考研,因二次考研放弃就业影响了就业率的上升和提高。

三、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希望借此能够反映出现阶段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此来分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从而缓解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社会因素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市场也是劳动力市场中的高端人才市场。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育的过程[2]。政府对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正处于转型的阶段,由于各高校对就业体制的适应较为缓慢,其就业方式、就业结构和就业体制仍需完善。在高校适应市场经济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市场与高校之间的就业结构体系还不健全,各行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故在人才需求方面与高校没有达成一致,导致市场对劳动力供给出现了过剩状况的同时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

第二,行业壁垒与就业严峻并存。随着高校扩招和高学历人才的增多,很多用人单位也水涨船高,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这主要表现在:其一,过分强调毕业生“出身”,对毕业生是否为985、211院校毕业格外看重,出现了“宁要名牌大学的草,不要一般院校的苗”[3];其二,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要求工作经验就等于将大学生拒之门外;其三,很多企业对学生的生源地也有明确限制,对毕业生掌握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很多行业入行前要参加考试,对部分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偏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二)高校教育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高等教育体系的滞后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根据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现在招聘会上的普遍现象是:一方面是许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导致了市场人才资源的流失,也使不少企业岗位空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就实际就业来看,高等教育的办学体系和对专业人才培养设置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部分专业技能培养课程脱离市场需要,大部分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一些高校的知识产业结构、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并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使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不适应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

第二,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滞后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加大了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投入,设置了各种形式不同的就业指导课程,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他们能尽早为自身定位,做好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就业服务指导的质量并不高,这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教师自身对职业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形式单调,部分就业服务指导课程开设较晚,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对自身的认识和社会人才需求欠缺理性认识,到大三、大四后仍处于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盲区,最终导致学生不能清晰认识职业规划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信息科学类毕业生自身条件对就业的影响

第一,在专业技能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快速推进,就业市场对于从业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跟上生产技术发展的步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必须要把自己培养成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三种能力是适应市场需要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法宝。然而大多数毕业生在这三方面明显欠缺,许多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以达到60分为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对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第二,在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方面。目前,大多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没有认清自身的价值所在,不了解自身的专业特长,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个性特点,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过于短浅。同时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眼高手低,不顾自身的条件,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把企业招聘人员拒之门外,从而丢失许多就业机会。同时,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他们的就业心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自卑、焦虑、依赖、自负等就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毕业生在求职中的竞争力,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处于混乱,对未来的发展处于迷茫、彷徨之中。

第三,家庭影响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大都来自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择业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一种现象是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严格管制,父母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大,他们对孩子的行为高度关注,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强,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听取父母意见,对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另一种是对孩子溺爱放纵,这类父母爱子心切,通常不管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只一味迁就,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这类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常常缺乏经验,一意孤行,不能对自己未来进行合理规划。与此同时,家庭经济情况也与大学生就业问题息息相关。相对来看,收入较高家庭的毕业生能更好地就业。一方面,其可以依靠父母本身的能力及其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大多数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各方面的技能特长,为其争取了更多就业的选择。同时,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也比较注重学生的第二专业技能。相比之下,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在这方面就处于劣势,大多数学生只能靠努力学习,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去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06):87-95.

[2]马廷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实践困境与创新路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03):26-34.

上一篇:清明节为烈士扫墓发言稿下一篇:校园青春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