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方案

2024-05-17

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方案(共8篇)

篇1: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方案

XX区创建星级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惠党发[2008]1号)文件精神,提高我区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实际,制定《XX区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紧紧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截止2007年底,共建立各类农村合作组织42个,拥有社(会)员人数4808人。由于大多数农村合作组织只注重成立,不注重发展,普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利益连接松散不紧密的现象和问题,尤其是在实用技术、合作知识、市场营销信息的培训和服务等方面,因经费不足、培训和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备而难以开展工作,造成合作组织的服务领域狭窄、服务内容单

一、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难以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发展运行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状态,影响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发挥,影响了社员的增收。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应当通过宣传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加以引导和支持的同时给予项目资金的扶持,创建一批基础设施良好、服务功能强且内容充实、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经济效益好、不同经济区域不同组织形式的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我区农民组织

1化程度,真正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并从整体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从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农业

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出发,始终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登记管理条例》及《示范章程》为指导,加强对我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运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合作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专业化、产销市场化”的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2008年我区开展10个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促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粗放单一经营向规范化经营转变,由注重数量和效益向数量效益与质量效益并重、以质量效益为主转变,达到机制灵活、产权清晰,市场开拓能力强,标准化生产程度高,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明显带动作用的目的,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向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整体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大幅度提高。

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内容是:包括组织机构与设置、章程及制度建设、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分配机制、市场开拓、标准化生产水平、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及辐射带动农民增收作用等九个方面,区农经站制定相应的创建标准及细则。

创建工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半年考评、年终总评、兑现奖励”的程序进行。2008年1月—3月为宣传培训阶段,主要是制定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考核细则,印发宣传材料,深入到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开展技术、管理、合作知识培训等;2008年4月15日前完成申报工作,逾期不再受理;农牧局、农经站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考评小组,进行确认建档;2008年6月进行初评,年终进行综合考评,依照考评结果确定星级合作社,并进行奖励。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抓好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由区农牧局局长张保国同志任组长,副局长王学军同志、农经站站长胡振国同志为副组长,何斌、、吴天顺等名同志为成员的“XX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组织考评等。同时按照农牧局重点工作包抓责任制的要求,将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的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宣传和培训。

按照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步骤要求,农经站要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到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社员宣传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标准,使广大社员群众充分认识到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动对促进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同时针对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加大技术、管理和合作知识培训力度,切实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和家庭式的管理方式,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生产)管理水平。

为了确保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不走过场,真正发挥作用,农牧局拿出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政策,达到三星级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以奖代补资金6000元;达到二星级标准的,每个以奖代补资金4000元;达到一星级标准的,每个以奖代补资金3000元。

3、强化指导和管理服务。

对申报创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经站派驻专业人员与合作社密切配合,从组织机构与设置、章程及制度建设、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分配机制等五项主要内容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解决合作社实际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4、严格考核评定。

按照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制定考核细则,从2008年6月开始初步评审,年终进行总评,认定为星级的合作组织兑现以奖代补资金,未认定的提出改进意见,在下一年度重新申报创建。

附:XX区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考核细则

篇2: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州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意见》精神,昌吉州农业产业化发展局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使2009年我州农业产业化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推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六十周年,特制定我州“六有”(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规范的组织规章、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有明显的增收效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工作,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六有”合作社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合作社要依法在工商局申请登记,取得合作社营业执照;在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办理,取得合作社组织机构代码证;在县市产业化局申请备案,接受产业化局的指导、扶持、服务和管理,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以前向县产业化局报送组织情况、发展状况、经营和财务状况报表。合作社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施,有公章、财务章、法人章、会计章和本社名称标志牌。

有规范的组织规章。合作社要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建立健全“三会一章十二项基本制度”和“两个运行管理机制”。即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执行监事)“三会”组织机构;制(修)订完善合作社组织章程;建立完善成员大会(代表)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议事规则制度、成员管理联系制度、生产销售制度、财务财产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培训教育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社务公开制度等十二项基本制度;通过“三会一章十二项基本制度”建设,建立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决策、理事会执行、监事会监督、成员团结合作”的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和成员的“公积积累、股金分红、盈余返还”的利益分配机制。

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社员以货币、实物、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经营。社员成为合作社的主人,享受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合作成果。2009年要求,成员基本股(权)不少于2000元,核心成员出资额不少于1万元,成员80%以上的农产品(与合作社经营相关的)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加工、销售。

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合作社要有产前、产中、产后“四统一”合作服务手段和具体内容(2009年,要求至少有2项以上服务内容)。即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标准和技术辅导培训;统一品牌(注册使用商标)、包装和销售;统一产品和基地的认证认定。

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合作社要有较广泛的社员、较大规模的经营和较多层次的合作。2009年要求,社员数量80户以上,资产总额50万元以上,年销售总额250万元以上。

有明显的增收效果。合作社要有独立的财务核算和合法的盈余返还。2009年,要求社员人均收入比合作社周边非社员收入高25%以上。

篇3: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方案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0日

当前,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产品产业化、工业化链条式生产方式发展为重点的重要转型时期,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市场、农户与政府的重要桥梁, 它的产生与发展对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小农户与大市场”、“小农户与大政府”的突出矛盾,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 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 进而缓解中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湘潭县农业转型时期的基本特征

湘潭县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中下游, 土地肥沃, 水网纵横, 农业人口众多,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农业种植和养殖比较发达, 是全国闻名的粮食大县、生猪大县、湘莲之乡。在农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 具有以下特征:

1、区域性、优势型农业产业结构框架基本成型。

湘潭县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 形成了具有湘潭特色的粮食、生猪、湘莲农业三大优势产业, 还有香菇、肉兔、黄花菜、甘蔗、西瓜等特色产业。在地域产品的自然支持下, 很快形成了以区域性农产品为特征, 以各环节优势链接占领市场为发展模式的产业式农业发展战略, 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基础框架。

2、初步完成农业生产的量变积累。

农村经济改革数十年, 由单一的生产自足到追求收入增加, 从传统种植到经济种植, 从自然种植到科学种植, 从自然品质到改良优化, 从自然品性到品牌建立, 充分说明农业生产已经初步完成了量变积累, 具备了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最低量变要求。湘潭县积极深化农村改革,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变分散种养、各自销售的状态为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实现了农村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同步发展,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3、农业科技催化农业生产的质变。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加大, 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提高, 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 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作用, 从思想上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意识和思维方式, 农业生产的性质和方式有了质的变化。湘潭县推广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 推广良种, 普及免耕直播、测土施肥等农业种植十大技术, 推广大型农机具, 提高了农民种植水平, 并开展与农产品相关的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 使得农业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4、市场经济主导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市场经济的进入, 使单一模式的传统农业生产从外部机制上被动地将农村土地、农产品、劳动力、农机等农业资源, 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整合, 引导农户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生产, 逐渐实现农民与市场的对接, 有力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湘潭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分散农户从单一的产前、产中等生产领域合作, 向流通、加工、品牌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 自然形成了种植、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

5、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以农村家庭承包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体现的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传统的单元土地耕作生产方式, 虽然巩固了农民劳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但经济成果量少单一, 始终处于社会生产和经济链条的最末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行业经济互相牵制, 市场经济的出现等诸多外因与农业自身突破传统的内因矛盾, 诱发了农业生产方式必然发生改变:一是单一农业改变为复合农业;二是单元农业改变为链式农业, 这是农业转型时期的最根本特征。湘潭县引导湘莲、油茶、竹木、蔬菜等优势产业和食用菌、禽类 (三黄鸡、天鹅) 、茶叶等特色产业, 把分散型的生产方式变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单元环上形成优势组织结构, 形成产业链。

二、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新变化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是连接市场和农户的桥梁, 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 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载体。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正如火如荼, 在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实现生态高效农业,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照抄照搬国外经验, 因地制宜, 走出了一条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政策情境日益宽松以及农户需求的拉动, 湘潭县的合作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后, 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注入了契机。截至2011年12月, 全县19个乡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计235家, 全年新增合作社34家, 其中生猪养殖74家、水稻种植40家、蔬菜种植25家、其他畜牧18家、竹木制品12家、水果7家、养鱼8家、农机具4家、其他47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80家, 民政部门登记的协会55家。注册资金共3, 500多万元, 入社农民约4.7万户, 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达到12.8万个。通过合作社或协会+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 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合作组织也不断壮大。

2、多种模式竞相发展。

目前, 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 合作形式不断增加, 不局限于传统的经典合作社模式, 发展多种合作社模式并存。推广以养殖协会牵头的“青竹模式”、以乡镇畜牧站牵头的“石潭模式”、以生猪贩运公司牵头的“建光模式”等成功的协会运作模式, 逐步建立以村级组织为基础、乡镇组织为依托, 县级组织为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 寻求能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的合作途径。现在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龙头企业拉动型———聚宝金昊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模式, 即以龙头企业为骨干, 吸收农民参加而组成的专业合作社;二是基层组织带领型———八角香菇专业合作社模式, 由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创办而组成的专业合作社;三是能人带动型———雁芙生态农牧发展合作社模式, 由能人大户牵头, 与农户结成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四是返乡农民工创办型———香平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模式, 由返乡农民工根据自身的技能、经验、资金、渠道等资源, 自谋职业创办的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的组织形式看, 除了松散型的专业协会继续发展外, 紧密型的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正在加快发展, 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利益分配和运行机制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呈现出合作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的趋势。

3、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湘潭县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产、加、销全过程, 从农户间生产技术合作向与科研单位、加工企业、营销网点 (经纪人和营销大户) 等生产经营各环节合作推进。有一些合作组织实行了种苗供应、原料供应、疫病防治、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品牌包装、产品销售、基地认证等“几统一”服务。湘田水稻种植合作社从种子供应到稻谷加工销售, 为社员提供全程服务。响水乡青竹村的生猪协会通过与龙头企业———伟鸿食品有限公司合作, 采取“七统一”的方式 (即统一培训、统一购销、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贷款、统一结算) , 实行生态化、精细化、集约化养殖, 发展规模高效的生猪产业,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切实解决农民卖猪难问题, 协会会员的收入也以年40%的速度增长。

4、覆盖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逐步形成, 市场的不断开拓, 湘潭县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 以产品为依托, 服务范围已从本乡本村为主转向跨乡镇、跨县域拓展, 发展的规模在扩大。如湘潭县香菇合作社刚成立时只有本村的66户会员, 随着产业的发展, 辐射周围2个乡镇村, 100多户会员共种植香菇100多亩。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力、影响力与辐射力正在逐步增强,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劳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涉及范围包括水稻、生猪、湘莲、香菇、奶牛、水产、家禽、养蜂及竹制品、无公害水果等十多个领域, 所有的乡镇都已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农业转型时期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虽然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但是作为农村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 受宏观环境和农户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 目前在总体上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和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态势和问题。

1、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制约机制缺乏。

当前, 湘潭县农民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围绕某一产业或产品为农民提供购销、技术服务的专业协会, 真正由社员平等入股、进行盈余分配的符合合作社原则的合作社企业还很少。农户需要给农产品找到合适的销路, 合作组织在其中应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现在看, 这种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平等、不够紧密。湘潭县多数合作组织同龙头企业签订合同, 将生猪、湘莲、稻米等低附加值的初级农产品出售给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再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提高其附加值, 销售到市场上。合作组织本质上仍停留在订单农业的层次上, 依赖于龙头企业生存。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是不同的利益主体, 分居产业链条的两端, 利益分配不均, 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会利用合同取得更多的利益, 而把市场风险更多地转嫁到农户头上。现阶段农户并没有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 还享受不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增值效益;另一方面合作组织内部结构松散, 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当农产品销路不好的时候, 农民会积极合作, 谋求共同利益, 而当农产品销路好、供不应求的时候, 农民往往违约, 以更高的价格卖给第三方, 合作组织还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2、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目前, 湘潭县农民合作组织数量虽多, 但规模普遍偏小而且分散, 绝大多数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从事种养项目, 搞加工流通的少。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合作组织生产的产品停留在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初级产品生产上, 加工转化水平、科技含量、附加值都较低, 优质品牌产品不多, 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最底端, 市场竞争能力不高, 获得利润的市场空间很小, 影响力有限, 及时了解宏观信息的能力较差, 无法做到根据供求关系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抵御自然、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当农产品市场价格过低时, 龙头企业往住不能按保护价兑现收购 (违约成本较低) , 农户们面临的仍然是严重亏损, 生产能力受到削弱。合作组织虽然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 但在面临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或较大的市场波动时, 其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无法有效地维护农民利益, 抵御市场风险。青竹生猪产业协会成立7年多来, 经历了2002年、2006年、2008年3次猪价大幅下跌。如2008年生猪生产出现过剩, 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和疫情的影响, 毛猪价格大幅下降, 到2009年4月毛猪价格已经降到4.7元/斤。据养殖户说, 养一头250斤的猪要亏200元。由于组织规模小, 开放程度低, 对外谈判能力弱, 自我保护的能力普遍较差。

3、资金筹措困难。

由于农民合作组织从事的产业基本上都是与农业有关的、风险性大的、效益不高的行业, 自身的积累能力也不高, 这些因素导致农民合作组织生产经营资金普遍不足。在目前的社会政策环境中, 合作组织贷款、借款相当困难。合作组织绝大多数资产的表现形态主要是花木、大棚、基地、牲畜等动产, 这些动产往往不符合金融机构规定贷款抵押物的标准, 而作为不动产的土地要作为担保物难度很大, 金融机构很难对它们开展贷款担保业务, 因没有实际资产担保, 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 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营运所需流动资金, 来源于入社社员股金的占66%以上, 来源于向入社社员和民间借款的占28%, 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仅占6%, 而且几乎全部是以法人代表私人房产作抵押才能获得贷款。

4、成员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合作组织成员在直接获得生产技术、项目资金、合同订单方面兴趣浓厚, 而在政策引导、团结合作、经营技能、机制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运作等方面意识淡薄, 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意识不强, 眼前利益看得多, 长远利益看得少;自己利益看得重, 他人利益看得轻;同时一部分成员诚信合作意识也不强, 只愿利益分享不愿风险共担, 客观上制约和影响了合作组织的发展。

四、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 应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步伐, 让更多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并更多的分享发展成果。在农业转型时期, 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创新农村金融。

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所处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为改变合作组织融资现状, 应从各方面加大农村金融改革。一是金融机构要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信贷支农重点, 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推行灵活的贷款方式, 重点推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和社员联保贷款, 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难”问题;二是各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贷款抵押品范围, 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不改变土地的性质、用途并在承包期内的前提下, 应该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有效解决其“担保难”问题;三是激活民间投资, 组建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各级政府应在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同时, 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 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入;四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信贷专项担保基金, 由政府出资进行担保, 把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金融信贷担保支持的对象,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提供保障。

2、健全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户进入农业产业链条, 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链上的经济主体, 各经济主体依托农业产业链结成了经济联盟和利益联盟, 只有使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才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实现农业现代化。合作组织与入社农户通过订单收购、股份经营、劳资合作、二次返利、品牌连接等方式, 建立健全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 形成真正意义上“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使农民通过产业化链条上的各个组成部门多层次获利, 让农民更多享受到产业化经营的成果, 从而促进主导产业的膨胀, 增加了农民的致富门路, 有效的解决长期存在的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同时, 制定和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建立起一套自律机制, 规范运作机制, 使社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依法运行。

3、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湘潭县发展养猪协会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实现龙头企业与协会发展的“双赢”。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各类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提高企业带动能力, 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对接, 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为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靠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信息优势和销售渠道, 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 实现良性发展。同时,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大户等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大户, 他们或者把握一定的销售渠道, 或者把握生产技术, 或者有较强的外联能力, 通过他们领办专业合作组织, 能较好地解决信息、技术、资金、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问题。

4、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产业。

只有以优势产业为依托,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才会有稳固的基础,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湘潭县从实际出发, 围绕做大做强生猪、水稻、湘莲优势产业, 扶持香菇、肉兔、黄花菜、甘蔗、西瓜等特色产业, 并通过协会的发展, 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得到壮大, 农村经济得到繁荣, 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通过项目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 既把握了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又兼顾了地方的平衡, 还保证资金的使用方向。因此, 湘潭县在选择项目点的实际工作中, 始终坚持产业的竞争优势, 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优先考虑。项目资金的投入, 带动了合作社的管理, 在农产品的选种、培育、储运、保鲜、质量安全、品牌注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山.联结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2]颜华.运营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J].农业经济, 2009.5.

篇4: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方案

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发展同类畜牧产业养殖和从事畜产品经营服务人员组成的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主要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饲料、技术、信息、设备、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储藏等服务,也是农村比较活跃的经济组织。近年来,陕西省丹凤县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断引导、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狠抓专业合作社的基础组建工作,全县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畜牧专业合作社12个,其中:生猪专业合作社5个、蛋鸡专业合作社3个、肉鸡专业合作社2个、肉牛专业合作社2个。已经注册无公害“商凤”牌鸡肉、“山凹凹”和“鸡窝凹”牌鸡蛋产品3个,目前正在申请无公害“高峪”牌牛肉产品。从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来分,有能人带动型9个,龙头带动型3个。他们在发展畜牧产业,带领农民致富方面做出了表率。但从其发展运行来看,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法规学习不深 合作社在发展运行中,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忽视成员对《畜牧法》、《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有的将养殖场建在人口密集处、水源地、低洼处,粪污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养殖环境脏、乱、差,防疫条件审查难以合格。一些成员在畜禽养殖环节依然使用假冒、伪劣、过期药品,抗生素长期在饲料中添加使用,药物未按休药期规定使用,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一些种畜禽场系谱档案不健全,未有种畜禽合格证。个别营销人员对活畜及其产品检疫检验存在逃检行为。这些都反映了合作社成员对畜牧法规知识的缺乏和深入理解。

技术指导不力 合作社成员忙于发展生产,缺乏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技术人员凭着经验指导生产。引种达不到种畜禽标准,家畜配种方式实行本交,饲养管理粗放,畜舍规划布局乱且标准低,疾病诊断治疗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养殖生产效益不高,规模难以提高。

作用发挥不明显 合作社缺乏与外界的业务联系,发展自行其事,成员间缺乏利益纽带,工作运转依然单家独户,生产杂乱无序或有章不依,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监事会形同虚设,成员权、责、利意识观念淡漠,开拓创新能力不强。

财务管理混乱 合作社内部财务会计报表资料不健全,没有财务年度报告、盈余分配和亏损处理方案,个人账户记载内容不全,不能如实反映出资额、公积金份额和交易额。

社会支持不够 合作社在发展中,由于资金缺乏,致使科技信息、技术培训、畜产品认证、设施建设、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等服务水平落后。加之宣传重视不够,导致一些畜产品不被社会认可。

以上问题是阻碍丹凤县畜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主要症结,笔者结合实践,体会到要创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从五个方面抓起:

加强法规学习 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办社的宗旨,搞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进一步确立发展思路和目标,迎难而上,坚定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信心。其次,要加强涉牧法律法规学习和理解,建立种畜禽调运制度、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养殖档案登记制度、兽药饲料使用制度、畜禽防疫检疫制度、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确保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要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尽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科学指导组建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天摇”,必须抓好抓实。一是为合作社派驻的辅导员要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能科学指导合作社组建,掌握设立登记、成员组成、机构设置、财务管理,以及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程序,做到指导不包办、参与不添乱。二是制定好合作社章程,这是指导合作社高效运行的“宪法”。因此,必须经成员反复酝酿、讨论和修订,并征得同意后公布执行。三是必须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成员间地位平等,实行自愿联合、民主管理。

规范运行机制 专业合作社运行状况对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建立社员大会制度。合作社成员较少时,应召集全体成员参加,成员超过150人可设立成员代表大会,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如有30%成员提议或监事长、监事会提议或重大事项需商议时,可临时召开成员大会,及时反馈信息,加强沟通。需要成员表决通过事项,可实行一人一票制,且经决大多数成员同意后执行。二是明确职责。理事会应根据产业发展,合理设置工作机构,明确分工和责任。监事会在监督理事会工作的同时,特别要抓好生产环节及投入品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及时公布账目。合作社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会计报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为每个成员设立账户,明细记载出资额、公积金份额和交易额,让成员知晓合作社的盈余和亏损等经济运行情况。

增强服务能力 合作社应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定期开展培训,可聘请畜牧兽医专家为合作社成员进行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解决疑难问题。二是注重收集、整理有关生产、市场等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为成员提供准确的生产和市场行情,回避养殖风险。三是加强合作,利益互惠。合作社应积极走出去,与生产发展有关的饲料生产单位、畜禽场和屠宰、销售公司及科研单位联系合作,引进生产资料,销售畜产品,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成本最小化,商品利润最大化。四是注重品牌效应。合作社应不断加强产地环境和投入品质量监管,开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注册商标,打造优质畜产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养殖效益。

社会关心支持 合作社发展是带领一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需要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政府部门应积极整合资金为合作社发展,解决水、电、路、用地、绿化及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畜牧部门应抓好畜舍规划设计、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防疫监督和信息服务等。财政部门应安排一定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合作社发展,开展无公害畜产品开发认证。金融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解决生产发展所需资金问题。税务部门应按国家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调动和鼓励畜产品开发。

篇5: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党组织建设,服务中心工作,建设队伍,全面提升我局党建科学化水平,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和评定活动顺利开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党组织为目标,以创建和评定星级党组织为主要载体,以推进我局工作实施为创建和评比导向,通过量化考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建立“统一创建、分级考核、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的考评机制,实现星级党组织创建和评比活动全覆盖,为促进我局各项事业发展做贡献。

二、评定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完成我局中心工作,落实我局党建工作部署,努力把我局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我局中心任务的坚强堡垒,把党员干部队伍打造成为贯彻落实我局中心任务的骨干力量,走前头、作表率。

(二)注重实际,改革创新。按照党建特点规律制定标准,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用创建星级党组织这一载体,融入我局各项事业的新内容、新要求,推进我局党建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使党建工作更好体现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星级党组织评定与工作考核、先优评选相结合,明确定性指标,量化设定标准。建立以指标考核为主体,重视群众评议、听取领导评价、接受群众监督的立体评价体系,实现创建活动公开公正透明。

三、评定标准

星级党组织按百分制进行评定,95分(含,以下类同)以上为五星级,90-94分为四星级,80-89分为三星级,70-79分为二星级,60-69分为一星级,59分以下无星。

其中党建工作考核占80分,群众评议占15分,局领导评价占5分。

星级评定不能越级晋升,按差异化监管要求,五星级党组织占全局党组织总量的15%左右,四星级党组织占25%左右。逐年评定的各层次党组织递增比例不超过总量的15%。

四、组织实施

局党委负责各级党组织星级党组织创建评定的审核把关。

(一)组织自评。各级党组织依据创建评定标准,组织党员进行自我测评打分,召开支部会议,对自身建设情况进行客观评定,撰写自评报告,自我定级。

(二)组织申报。自我评定结果呈报表和自评报告(内容包括党组织基本情况、自身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的评价、存在问题及原因、整改措施等),于每年12月16日前报局机关党委,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三)组织审查。局党委采取听汇报、看实绩、查阅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抽查等形式,对各级党组织的自评结果进行审查评估。

(四)群众评议。结合工作考核对党员群众进行测评,必要时还将对服务对象、社会群众进行测评,形成评价意见。

(五)领导评价。局领导对各级党组织创建星级党组织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形成综合评价分数。

(六)党委审定。召开党委会议,综合评定各级党组织的创星结果,并在局网站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适时开展星级党组织创建评定表彰工作。

五、结果运用

(一)五星级党组织。给予适当奖励,鼓励和支持创新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巩固创建成果。特别优秀的党组织作为全局党建示范点,加强宣传推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类先优表彰活动的推荐对象优先从五星级党组织中产生。

(二)四星级党组织。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工作热情,增强工作信心。局党委加强指导帮带,帮助查找差距、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促进星级提档晋升。

(三)三星级党组织。指定一名局领导联系帮带,落实帮带责任。采取五星党组织结对帮带、示范引路的办法,帮助找准问题,狠抓整改。

(四)二星级党组织。局党委制定帮带提高计划,明确帮带目标和工作时限,指定一名局领导联系帮带,落实帮带责任,狠抓整改提高。二星级(含)以下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不能推荐为先优表彰对象。

(五)一星级及无星党组织。指定一名局领导进行包点帮带,合理调整党组织班子结构,及时调整配强党组织书记。对问题较多的党组织,要委派驻督导员驻点整顿,直至转化。

六、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要把创建评定星级党组织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落实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比表彰我局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研究制定星级党组织创建评定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党组织建设,建立科学规范、务实长效的星级党组织创建和评定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研究和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评定工作,不断完善星级评定的内容指标,提升星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每一个党组织都有格次、有定位、有目标,实现各级党组织管理方式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

(二)围绕中心任务,立足岗位创建。各级党组织要紧密围绕我局中心工作,以构建科学长效体系,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为核心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目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开拓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动力加强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以完善党建工作机制,规范日常工作秩序,加强规范型党组织建设;以巩固完善惩防体系,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廉洁型党组织建设,使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成为推进我局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强大动力。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党员在完成中心任务中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自觉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篇6:创建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制定的《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联合工会工作基础,激发工会工作活力,提升工会工作能力,全面加强联合工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联合工会团结组织职工,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市、区总工会的要求,结合区域内企业实际,制

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为主线,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增强活力”的整体要求,大力加强联合工会组织建设,为实现区域内各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二、创建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星级工会组织活动,使《条例》在企业工会工作中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使联合工会的活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使联合工会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从2009年开始,力争用1—2年左右时间,使联合工会所辖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三星级工会组织水平。

三、创建步骤

1、宣传发动,学习培训。组织动员联合工会所属基层工会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条例》,扩大《条例》在各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中的影响;组织动员联合工会所属基层工会组织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工会专兼职干部对《条例》的学习与运用,使每一名工会干部熟练掌握《条例》的内容,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同时,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广泛宣传创建星级企业工会组织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2、明确标准,组织创建。对照市总工会的创建标准,结合企业实际,2009年上半年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建设,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素质提升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2010年下半年,对照市总星级企业创建标准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书面文字报呈街道工会。

篇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简报

大足县农业局农经科 二〇〇九年三月九日

【本 期 要 目】

农业部、中国银监会: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

社的金融支持

● 重庆: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个一”示范化建设 ●

陈晓华:要从五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 杜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者 ● 大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

● 促农增收的大型专业合作社——横店养鸡专业合作社

● 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试点——大足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

召开蜂农代表大会

政策在线---农业部、中国银监会: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

2009年2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 1 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探索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着力点,中国银监会、农业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意见》明确,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一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四是改进服务方式。五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

(来源: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重庆: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个一”示范化建设 推进示范化建设,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个一”示范化建设:即一个良好的产业依托、一个灵活的运行机制、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一个团结能干的领导班子、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各区县(自治县)要紧密结合柑橘、生猪、蔬菜等市级主导优势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每年培育3―5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里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每年从区县(自治县)示范社中优选50个进行试点,重点开展体制、机制及制度创新与产业链条延伸试点,着力探索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农业项目贷款、农村治理机制、新农村建设实施主体培育、合作社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的示范专业合作社。

(来源:《重庆市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讲话回放---陈晓华:要从五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近日就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认为,当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要着力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突出产业政策倾斜,各类农业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持续化、制度化。三是加强金融支持,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四是加大税收优惠,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成本。五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规划。

(来源:广东省农业产业化信息网)

杜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者 2009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者,也是扎根基层、服务于广大农民的服务者。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将对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解决“小农民”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持“三农”工作新的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农经信息网)

行动播报---大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市农委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大足县积极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要向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方向靠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迅速发展的趋势。

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33个,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登记的有124个,专业协会有9个,成员总数24158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9802户,获财政扶持资金的专业合作组织53个,财政扶持资金总额298万元,按《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以种植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有35个,其中蔬菜专业合作社17个,水果专业合作社15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有45个,其中生猪专业合作社就有32个。

在我县发展的所有专业合作社中,多数都是以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为主,其中,拥有使用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3个,实施生产质量标准的专业合作组织4个,拥有注册商标20个,共计培训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农民31448人,资产总额9916万元,成员户均纯收入0.89万元。

大足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之迅速,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切实在为当地老百姓谋福、造利。

(来源:大足县农业局农经科)

乡镇动态---4 促农增收的大型专业合作社——横店养鸡专业合作社

大足县龙水镇横店养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刚成立时,该合作社吸纳附近规模蛋鸡养殖业主48户入社,养殖规模30余万只,占全县规模养殖总量的近50%。现在,已发展入社社员147户,饲养蛋鸡45万只,年产值达4300万元,经济效益700多万元。

横店养鸡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加强信息技术交流、饲料组织、产品的组织销售等服务。目前,该合作社已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了有效改善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条件,保障专业合作社周边的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该社于2007年引进了一家生物有机肥料厂,投资总额1500万元,现已基本竣工。该厂投产后,可以完全消化本专业合作社和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禽畜粪便,大大提高该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我县生态环境的改善。

该合作社的建立带动了当地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中起到了一个带头和榜样的作用。例如,该合作社成员之一吕本松,他家的蛋鸡养殖规模是村里最大的,蛋鸡数量超过4万只,日产鸡蛋近4万枚。正是他加入了该专业合作社,在购买饲料等原料和鸡蛋销售方面都对他有很大的优惠,不但使他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也激发了他的养殖积极性,吕本松只是该合作社的一个成员代表,其他的入社社员也跟他一样,在加入了专业合作社以后,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来源:大足县农业局农经科)

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试点——大足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召开蜂农代表大会

2008年,大足县被定为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试点县,在市农委的指导下,在县委、县府高度重视下,大足县农业局制定了《大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方案》。目前,该方案“完善机制模式”发展完善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已正式启动。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现已建成了一条完整的蜂蜜生产流程线,并且已顺利通过QS认证,成功申报了绿色食品,在2008年被市政府评为模范专业合作社。

为能更好地发展养蜂专业合作社,使各地蜂农能够相互交流养蜂经验,2月25日,在蜂业园区会议室,召开第二届蜂农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大足、铜梁、荣昌等地蜂农代表,农业局、畜牧局、供销社、宝顶政府等领导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由该合作社办公室主任霍志能主持。

会上,该合作社股东之一龙训民作了讲话,主要回顾了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在2008年取得的成绩,他说,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合作社实现总产值1.3亿元,户均收入13.5万元,同比增长25%。龙训民还对2009年的工作计划作了安排,结合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办公地址临近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旅游胜地大足石刻优势,2009年该合作社准备投入120万元修建蜜蜂博物馆,投入60万元修建产品展示厅,以增加合作社知名度。投入20万元修建蜂具加工厂,降低社员成本。该合作社还将入社社员实行生产合同制,价格保底制,对社员所交的产品实行标准制,利益分配实行双赢互利制。所有这些计划投入使用后,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将更具规模化,入社蜂农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会上,农业局、畜牧局、供销社等单位领导分别作了发言,都对该专 6 业合作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要求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树立团体意识、品牌意识、发展意识和安全意识,更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愿意为该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服务。

会上,大足片区蜂农代表郭友仁的发言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他是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戴着一副眼镜,精神饱满,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更年轻,在会上,他讲了他这几十年来的养蜂感受,以及他经过实践总结出的一套养蜂经验,他还说,做一项事业,首先你要热爱它,然后你要用心去做,一定会取得好成绩。郭老的一番话,得到了全场所有人的热烈欢迎。

会议最后,还表彰了2008年对天桥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工作作出贡献的片区负责人,奖励了蜂具三套,面网三包等一些适用的养蜂工具以示鼓励。

(来源:大足县农业局农经科)

区县取经---重庆市武隆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五大特点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后,重庆市武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呈现以下五大特点:一是带动农户多。2005 年到2008年,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2个,入社农户19515 户,覆盖农户达34567户,占全县96200户农户的 60 %左右。平均每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40户,最多的如火炉镇华禹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养殖户496户。从产品看,烤烟带动的农户最多,7 全县118个烤烟专业合作社带动种植户达到6081户。二是覆盖范围广。从种养植面积看:专业合作社履盖面积达191189亩,占全县农耕面积20 %以上。从产品看:履盖几乎涉及所有种养殖业的农产品,如粮食、烟草、蔬菜、畜禽、水产、果品、中药材、茶叶等。从业态看:有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流通、服务业等。三是发展势头好。合作形式已从最初的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发展,管理由各自为政向集中统一管理发展,销售由各自对外向统一对外发展,核算由单户核算逐步向统一核算发展,服务由分散指导向统一服务发展,种(养)技术由传统向现代标准化发展,发展模式由单一的种养植(殖)向种(养)、加、销发展••••••如风来乡绿林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吸收社员255户,2008年发展榨菜2000亩、辣椒1500亩,建成榨菜池10口,能腌制榨菜3500吨,并已签定协议引进人才指导加工。

四是培养了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农村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如火炉镇华禹生猪养殖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采取赊销饲料、指导饲养、回收活猪、对外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效果很好。2007年收购销售生猪30000多头(其中专业社内收购12000多头、户均30头以上,社会收购17000多头),养猪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较好地带动了火炉镇的养猪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五是促进了增收。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不仅促进了观念转变、增强了科技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同时学到了技术、增强了致富本领、拓宽了致富门路。如火炉镇梦冲塘村四季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32户,发展水产养殖120亩,实行统一发展规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对外销售。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万元,平均每户收入3.5万元。文复乡兴隆村社员王峰是一名种植日本甜柿的大户,在加 8 入专业合作社前每亩产量只有250斤左右,亩平收入只有500元左右,2007年在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种植的9亩甜柿平均亩产500斤以上,亩平收入突破了1000元。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第2369期)

抄报:县委办、人大办、县府办、政协办,并江书记、周县长、颜常委、文全副主任、建华副县长、家胜副主席,重庆市农委 抄送:各街镇乡人民政府

篇8: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探析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约因素,经济发展

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十大工程, 笔者认为“两翼”实施万元增收工程是难点。难就难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制, 生产方式具有分散性和兼业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这种经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破解难题的方法是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它既能有效解决家庭经济模式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 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从起步时的技术互助、信息传播, 扩展到资金、技术、劳动等多方面的合作, 从生产领域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离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多数农民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农民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了解甚少, 不清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前景如何, 是否和建国初期的初级社、高级社一样。不仅一般农户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不清, 很多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的知识也很欠缺。多数成员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获得更多实惠, 而对合作社怎样运作、怎样管理、会员有哪些权利和该承担哪些义务等却不太关心。不少农民只要求利益共享, 但风险不能共担, 小农意识犹存, 合作意识不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对全国26个省 (区) 的近2000个农户所做的问卷调查表明, 有参加合作组织意愿的农户占22%, 而实际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仅占4%。

1.2 合作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 管理不规范

目前, 由于大部分合作组织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受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制约, 机构设置不合理, 管理制度不完善, 宗旨模糊, 产权不清, 责任不明。多数合作组织《章程》制订不规范, 流于形式, 有的甚至没有章程。不少合作组织的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经营管理等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 管理不规范, 内部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并且组织成员之间利益关系松散, 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利益分配和风险防范机制, 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大, 有好则合, 不好则散, 有利则合, 遇险则散的现象普遍存在。

1.3 人才匮乏, 不利于其长足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参与者大都是农民, 综合素质不高。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由组织内部人员担任, 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 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1.4 多数合作组织规模偏小,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数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资金来源主要以组织成员自筹为主, 由于成员数量有限, 且经济实力弱小, 无力提供充足的资金, 导致合作组织基础设施差, 服务层次较低, 服务范围狭小。由于资金约束, 多数合作组织的业务范围仅局限于种植业、养殖业, 难以进入流通、加工领域, 信息技术服务也局限于成本较低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资金约束也限制了合作组织的规模, 延长产业链的更深层次合作受到经济实力的限制而难以开展, 无法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带, 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1.5 外部支持机制不完善, 尚未形成扶持合作组织发展的合力

在一些地方, 对合作组织进行服务和管理的体制不顺, 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尚不完善, 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及税收优惠还落实不到位, 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也很小, 致使合作组织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公共服务缺位, 发展受阻。

2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2.1 完善农民合作组织法律体系, 深化配套体制改革

政策制定者要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 知道农民合作需求事项, 遵循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规律, 根据农民的现实需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 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政策供给。同时, 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农村流通、乡镇等配套体制改革, 以此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的信贷力度, 增加其合作内容和自身积累, 为合作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提供制度空间。

2.2 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戏曲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合作社的性质和宗旨, 通过典型案例示范的利益诱惑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加。另外,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 让他们了解合作社的原则和方法, 明白合作社的意义和价值, 形成良好的合作社文化氛围。笔者认为, 农民自身内在发展的动力是解决农民合作社困境的关键, 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 农民自身发展的潜在动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3 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模式, 横向与纵向合作相结合

横向合作可以增加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而纵向合作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增加农民收入。“价格优惠一服务”模式逐步转向“投资一利润”模式, 合作社的主要业务可以从生产资料价格优惠、广泛服务, 拓展到对原材料分类包装, 再按照产品的不同特性, 进行精深加工, 实现利润增值等。通过模式创新,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不断寻求好的合作项目, 以合作社低成本优势占领市场, 让农民看到切实利益。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模式, 还需要根据合作社的性质, 给予不同的辅助和支持。对于其产品与市场联系比较紧密的合作组织, 可以适当放松其发展环境, 采取横向、纵向合作相结合的“投资一利润”模式。而对于那些低利性的合作组织, 政府可以给与更多的补贴和支持, 采取横向、纵向相结合的“价格优惠一服务”模式。

2.4 合理定位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为

政府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的外部环境的优劣,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能否健康、持续、规范化发展。坚决克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 政府的“缺位”、“越位”和“虚位”等一系列制度缺陷问题。笔者认为,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 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应在因地制宜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 将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为界定为倡导与扶持。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必要扶持措施的同时, 给其充分的自主权, 并针对其不同的发展阶段, 给与不同的引导和支持。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的准备阶段, 政府应该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服务, 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 给农民灌输合作理念及其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 政府应该落实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 同时加大对合作社领导人的培训力度, 引导其组织规范的内部管理。

上一篇:经历少如何丰富简历下一篇:物流信息技术考试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