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光中学

2024-04-16

侨光中学(共10篇)

篇1:侨光中学

学校简介

上海市侨光中学坐落于浦东新区川沙镇,占地面积约19800平方米。学校创建于1987年,由香港爱国同胞陶伯育先生捐资兴建,是改革开放后建成的浦东第一所侨资捐赠学校。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1700多学生。教职工131人,其中高级教师12名,一级教师70名,新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5名,校骨干教师32名,师资力量相当雄厚。校园整体布局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形成特色”为原则,设施齐全、环境优雅。五幢教学、办公、综合大楼以及塑胶运动场和塑胶网球场,徜徉在绿树掩映之中,发挥着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的隐性作用。

编辑本段办学特色

以区级重点课题“实施精致教育,促进学校发展”的实践为抓手,实施以精心、精细、精选、精美、精品为内涵的“五精”工程,从学校机制到运营模式,从课程体系到教学环节,从教师素质到校园文化,从班风营造到学风建设,全校上下和衷共济,团结拼搏。在管理层面,以“精致教育”理念为核心,实施以岗位责任制为表现形式的目标管理,形成一套有规定、有考核、抓落实、重检查、有奖惩的工作机制。在德育层面,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注重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积极探索精致德育评价方案。在教学层面,立足校本研究,大胆探索精致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作为校本研究项目,精致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为基点、以学生发展为归依,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学校领导重视、专家引领、制度保证,从而促进教师实践、反思、协作、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华侨捐赠管理先进单位、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浦东新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浦东新区农工委一级党支部。

篇2:侨光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精致教育”新的增长点

——201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上海市侨光中学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浦东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我校制定并逐步实施了《上海市侨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12年,是我校实施《规划》的关键一年,各项指标都在逐一落实。下面,就将本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成效作以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课题引领,促进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发展,迈出一条专业之路。

上半年,马芸飞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王秀玲老师的《中等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养成》课题、何兴国老师的《运用社会学原理建立班级管理信任机制》课题,完成了终期研究报告。下半年,在区级德育实践课题《在德育活动中学生情感生成的实践与研究》中,开展子课题《茶馆式德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初现规模。

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马芸飞参加了市级中级心理辅导师的培训,并顺利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任务。我校所有班主任老师都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他们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我校心理辅导老师,在班主任中间每两周开展一次校本培训,向班主任传授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危机干预、课堂学生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了全体班主任任老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迈出了一条专业之路。

二、落实课程,有序推进,发挥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迈出一条坚实之路。

我校在初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课入表,每周一节。在初预、初二年级开设了心理拓展课程,并建立了“心灵港湾”学生心理社团,通过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形式,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

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初三学生中,定期开展放松的技巧、考试压力的舒缓等等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切实满足初三学生的心理诉求。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落实,在各年级中认真履行上级文件要求,又校本化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迈出了一条坚实之路。

三、开展活动,注重实践,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发展,迈出一条特色之路。

每周一至五,中午12:00到13:00,和下午13:30至16:30,学校心理咨询室、辅导室、活动室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积极参与,也接受了部分学生前来咨询心理困惑和烦恼,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共同关注和跟踪这些学生的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考试心理的体验和不当心理情绪的纠正,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期间,开设无人监考的考场,向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开放,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监考的环境中,切实比对考试和平时作业之间的压力,帮助学生减缓考试紧张情绪。

将每年的5月份设立为心理健康教育月,结合浦东新区心理健康月的有关要求,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月中,我们开展“阳光下”心理健康专题板报评比、“爱自己”心理漫画征集活动、“心与心的对话”心理手语操比赛、“好心情”心理放松操训练、“你了解吗?”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沟通的艺术”家长心理健康讲座、“初中生心理特点与危机干预”的教师论坛。我校参加了区“青春美丽、和谐校园”心理手语操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通过各类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危机,营造关注心理健康与学生全面成长的良好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迈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四、家校互动,发挥效能,促进学生道德建设科学发展,迈出一条改革之路。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论坛等对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用心理学的知识,正确看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人本、有效,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

今年暑期,有两个家庭,参加了浦东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2012年暑期成长加油站——初中生青春成长亲子心理工作坊”活动。今年5月学校邀请浦东新区妇联陆天一部长,为预备年级的家长开设了以“沟通的艺术”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今年9月邀请了上海中寅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尹琪老师来校开展讲座,主题是《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通过讲座,与会家长都感到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释、发现孩子的问题非常实用,并能找到正确、合理的方法,使家庭教育科学发展。用心理学的知识不仅帮助了家长提高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改变着学校、家庭教育从以经验为主逐步转向以心理学为主导的教育观念,也让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意识到,谁掌握了学生的心理,谁就拿到了打开学生内心大门的钥匙,谁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使我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迈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篇3:中学生物课堂中学习策略教学初探

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所以应该按照学生认知的特点, 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 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师演示引导阶段;第二阶段为学生自主体会应用阶段。

1. 教师演示引导阶段。

在生物课堂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中, 特别是在教学的初期, 教师的演示和引导作用至关重要。长期以来, 学生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听, 不去积极地主动思考, 是教师授课的“附和者”。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 也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因此, 在生物学学习策略教学的初期, 教师对于训练的学习策略应多多给予指导和引导。并且对于有些策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演示对这些策略的应用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由外在引导向内在化和自动化的过程发展。只要教师长期这样有意识的演示自己的策略运用过程, 并且引导学生运用, 那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 学生也会逐渐的掌握和运用该策略, 从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策略。

2. 学生自主体会应用阶段。

对于学习实践而言, 学生是唯一的主体。其知识经验的内化吸收是任何人所无法替代的。因此,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自主体会和应用, 才能更好的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才能从本质上把握这些知识。同样, 对于学习策略的掌握也只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将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从而实现运用的自动化。学习策略渗透教学一段时间后, 学生已经逐渐掌握或者是学会了应用学习策略。因此, 在后期阶段,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应用一些学习策略。当然, 在这个时期, 教师必要的引导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学习方法的逐渐内化, 教师的指导频率应逐渐减少, 以促进学生独立地练习和运用这些学习策略。只有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促进作用下, 学生才能将学习策略内化, 实现对自己学习的调节与控制, 才能获得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策略的经验, 并将这些策略有效地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

二、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学习策略同时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因此对其的教学在遵循传统教学原则合理成分的基础上, 还应该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的含义就是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成为主体, 而且也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要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教师的教就是将应该传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掌握知识, 但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习策略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遵循这一原则是符合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 也是符合社会对未来人才要求的。其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 而学习是教学的中心, 教是为了促进学习。学生是学习的唯一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 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 教师只有明确这一点, 遵照这一观点, 才能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成为策略型学习者。

2. 示范性原则。

示范性原则的含义就是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 教师要重视自身对学习策略的应用和演示过程, 并且指导学生思维, 从而更好地发挥“楷模”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 (Social Learning Theory) 的倡导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基础, 是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 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方式以及行为后果 (得到奖励或惩罚) 而进行间接的学习。在间接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就会以“楷模者”的行为表现为标准来评价自己、改正和调整自己。因此, 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时,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对于处理某些材料的学习策略, 分析如何选择解题方法、分析解题思路等, 将“内隐”的学习规则和方法转化为“外显”的具有操作性的知识, 结合实际对于关键步骤予以强调, 引起学生自我规范的意识, 从而使学生逐渐受到老师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3. 学习化原则。

学习化原则就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 其基本含义就是教学过程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上, 学习化原则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也就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 我们应摒弃“学生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这两种极端观点, 综合两种观点的合理成分, 确立“学习中心论”的教学观, 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习中心论”就是学习化原则的理论基础。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贯彻学习化原则, 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所需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4. 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就是指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 要尽可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与学生个体的原有知识背景、个性特点等相匹配, 选择适合学习者掌握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个体用来调节和监控学习活动的方法、技巧, 那么, 学习者个体所具有的认知风格必然会影响到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感受和掌握。在实际的学习策略教学活动中, 应该遵循差异性原则, 尽量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选择与学生个体特点相匹配的学习策略, 从而有助于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策略。教学实践结果也表明, 学习策略的教学对于女生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对于男生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更应该考虑到男女生的性别差异, 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差异, 尊重学生, 促进学生的成长。

摘要:学习策略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结合生物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对学习策略教学进行了探讨。此外, 学习策略教学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学习化原则和差异性原则。

篇4:“动中学 玩中学 乐中学”

【关键词】音乐课堂 音乐游戏 兴趣

[正文]:

孩子刚刚从长辈的手中跨入幼儿园,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都是一样活泼好动,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从教以来,对孩子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可以用“闹”来形容,他们不喜欢学音乐的理论知识,不喜欢欣赏音乐,就喜欢“动”,因此如何让音乐课生动活泼起来,成为孩子们快乐的三十分钟是很值得研究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新课程下的音乐教材突出了学生编创的特点,加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编创性。但是再好的教材,教学过程也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要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要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而音乐的趣味性是通过音乐游戏来表现的。通过这两年来的课堂教学,结合实例,谈谈我在幼儿音乐课中用多种游戏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孩子们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在游戏过程中去学习音乐知识。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1、“动中学”——在律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表现力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所以要提高教学过程的律动性,我们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同一课内的听唱内容的结合点,利用孩子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把教学内容“生动”起来,通过音乐与身体感应的结合,让孩子们体验体态律动与音乐韵律结合的美感,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哇哈哈》歌曲中,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了解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学唱新疆民歌。如果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来教授这一知识点效果不会太好,很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让孩子们讨厌听新疆音乐。我在这一课堂中充分应用了体态律动教学,用“我们去新疆游一游”为主题,首先让孩子们自己来介绍新疆的民俗风情,再播放《新疆之春》的音乐,向孩子们提问:“音乐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好象看到了新疆小朋友在草原上跳舞,唱歌”。这个时候我就跳几个新疆舞蹈的动作”,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一个个都跟着老师跳起来。

2、“玩中学”——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推动生产、促进科学和文学艺术创造发明的重要力量。所以在音乐新课标中强调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往往被忽略掉,很少有教师去尝试着把创造教育的思想用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激励学生锐意创造的开拓精神。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相对才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困难一点,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感悟性要强与其他的学科,好奇心能驱使想象力,想象力能激发创造力所以老师们只要引导得当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3、“乐中学”——在情景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人类任何知识都重要“,音乐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所以音乐课中培养和发展故也显得及为重要。在幼儿园里欣赏内容是学生们最不喜欢接受的内容,如果让他们听磁带来欣赏,教学效果相对教差,是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的。老师一般都借助多媒体、图片、讲解来帮助学生来理解。我觉得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也不失为一中好方法。所谓的情景表演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到想象的天堂中。例如,《粉刷匠》聆听完后学生可能还感受不到音乐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老师如光用讲故事的形式可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印象不深,所以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想象中的粉刷匠(有戴帽子的粉刷匠、有趴在梯子上的粉刷匠、還有把脸刷花了的粉刷匠------),这样同学们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即兴表演,目的是让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粉刷房子的感觉。还有通常学习一首新歌,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常见的教授歌曲的方法是老师通常先教旋律,后配歌词,在让学生反复学唱,直到唱熟后一节课过去了,目的是达到了,但学生也唱累了,兴趣也没了。这种方法常常使课堂气氛很沉闷,枯燥,毫无乐趣。因此教师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在听清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让同学们想象音乐场景,音乐故事等。采用这种启发开方式的教学方法既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又在不经意中突破关键,同时又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4、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很多,在课堂中经常变换座位,让男女生进行唱歌比赛,开一个小小的音乐会,进行一次音乐的才艺大比拼,也可以布置布置教室等等。但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只要以趣为翅,小朋友们定能在快乐的音乐海洋中“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从而感受到音乐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篇5:巾帼示范岗经验介绍(侨光)

拓宽妇女就业新路子

XX镇XX纺织有限公司

中山XX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纺织企业,创办于1993年,座落于XX镇第三工业区。公司现有员工6000多人,占地面积300余亩,总投资21600万元,年产服装1000多万件,产品主要出品欧美国家和地区,年产值2亿元,是中山市纺织业中颇具规模的一家外资企业。

公司自创办以来,以人为本,文明经营,善待员工,凝聚员工力量积极参与各项慈善活动,促进公司和当地建设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本公司2004年开始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并于2004年11月被XX镇妇联授予“XX镇巾帼文明示范岗”,同时申报“中山市巾帼文明示范岗”,今年3月获得“中山市巾帼文明示范岗”。

一、健全组织机构 增强创建力度

公司党支部于03年12月成立,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党建带妇建,我们开始在公司进行“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创建工作。在镇妇联的指导下,我们的创建工作有方案、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果。以工会妇女组织为依托,创建工作由公司行政部经理亲自挂帅成立了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领导小组。认真安排、周密部署,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对创建活动进行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及全程监督。为增强创建力度,实行分工负责,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从计划、组织、实施、监督等方面发 挥了领导的统筹、协调作用,为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管理 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是进行有效管理的保障,为使公司各项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我们从建设与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入手,强化管理,汇编成一套完整规范的《员工工作管理手册》,要求所有员工按照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分明,以制度规范岗位行为。成立人力资源部,规范员工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招聘及人力资源管理。引进先进管理理念,配合各管理层工作,完善各项工作的审批及实施程序。

三、发挥妇女学校职能 努力构建“XX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管理环境,但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更好地提高流动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多方位地加强对流动人口妇女的教育、管理和服务。2004年本公司正式成立妇女学校,依托妇女学校开展一系列活动。增强职工与企业的凝聚力,丰富广大员工作文化生活。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公司开展了“红五月”劳动竞赛活动,车间之间比织衫产量与质量,通过劳动竞赛,鼓舞了广大员工的工作激情。举办企业乒乓球赛、象棋赛、卡拉OK大赛。“3.8”妇女节举办了有奖竞猜活动。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并联合镇妇联开展妇女生理保健知识及婚姻家庭法律知识讲座,增强了外来员工生理保健卫生知识意识及法律素质。公司在办公场 地很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员工图书馆,免费为员工提供图书、报刊。每月都定期为员工放映电影3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组建“爱心组”为有困难的员工排忧解难,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走访,了解员工生活和思想动态,积极收集员工意见,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营造关爱、尊重、支持、服务员工的氛围。

四、拓宽妇女就业领域 拓展企业规模

本着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提供灵活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就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料的潜力,为我市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创造条件。本公司经研究决定利用发外加工,灵活就业的方式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主动与妇联及劳动部门联系,商讨详细的工作方案。制定了外发加工管理办法:工作要求、业务技术指导、发收货的程序、工资发放等情况都在办法中体现。

具体作法是结合农村的实际,在有富余劳动力的村(居)委会设立毛衫绣花等工序加工场,参加劳动的村民没工作时间限制,可以在加工场统一工作也可将货物拿回家自由加,解决了农村妇女因照顾小孩及家庭而不能按照常规劳动时间进入用人单位工作的就业需求。经过充分的酝酿、准备,并通过全面调查摸底。第一个富余劳动力灵活就业示范点于今年5月10日首先在XX镇华照村成立,共有100多名妇女参加。考虑到参加人员素 质参差不齐,我公司将需工序比较简单的货物发到加工场,并派出经验丰富的师傅到现场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劳动者很快掌握工作的技巧,参加灵活就业工程的妇女们工作积极性很强都认为:通过这项工程,既可以让她们学多一项劳动技能增加家庭收入,最重要的是时间可以自调配,能兼顾到家庭和工作。现在华照村灵活就业示范点工作已步入正轨,并不断有新人加入此行列。

经过开拓试点,我们发现富余劳动力灵活就业是拓宽富余劳动力再就业的一条新路子,经实践充分证明了此项工作的可行性。我们公司将通过以点带面将此项工作继续推行下去,在全镇甚至在全市铺开,逐步覆盖全市,使全市富余劳动者都能够弹性劳作,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篇6:澳门教业中学师生访问海南中学

在衍林堂举行的简短的欢迎仪式上,海南中学马向阳校长首先代表海中师生对教业中学师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马校长回忆起2015年访问教业中学的见闻,对有着107年办学历史,坚守爱国爱澳的光荣传统,在科技创新、艺术教育和国学传承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业中学深表钦佩。

教业中学贺诚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能率教业中学师生来到“连树上都结满了累累硕果”的海南中学访问!他说,教业中学与海南中学的情谊,如海南的万泉河一样绵绵长流,如澳门的松山一样屹立崇高。两校加强往来,密切合作,定能共结成果!贺诚校长当场邀请马向阳校长在方便时能率海中师生访问教业中学。

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处黄联平副处长在致辞中用“门当户对”来形容海南中学和澳门教业中学的合作关系。她说,有93年办学历史的海南中学是海南省基础教育的领头羊,教业中学是澳门的百年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办学传统。期盼两校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期待着海南中学与澳门教业中学的合作开出灿烂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欢迎仪式结束后,教业中学师生在马向阳校长、周宏慈书记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海中国粹馆、校史馆、幸福教育中心和海中校园。在参观海中书画艺术馆时,教业中学的何贤玉同学欣然挥毫,当场题写“教业”二字赠予海中留念,赢得了在场海中师生的热烈掌声。

在海南中学体育馆,热情的掌声如海南的气温一样高涨。海南中学艺术团与教业中学师生的联袂演出将此次访问交流推向了高潮!海南中学艺术团以获得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的舞蹈节目《月光·丝路》压轴,奉献了合唱、海南民歌表演唱、西洋乐队合奏等近年来的精选节目;教业中学由全体来访学生表演的现代情景舞剧,展现了他们精湛的舞蹈技艺,也使在场的海中师生对教业中学的艺术教育成效有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体验。

篇7:玩中学 做中学 赛中学

一、“玩”中学——把数学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中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低年级是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游戏活动是他们的最爱,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游戏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机械的回答变成趣味浓厚的儿童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

例如,教学“人民币”以后,我借助“小小商店”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把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家里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带来,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并制作出价格标签。学生把所有的物品分好类以后,老师带着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顾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手中有的钱数确定买什么东西,而“售货员”则针对“顾客”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都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加深學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运用角色扮演法,把游戏引入课堂,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悟,在笑声中学,在笑声中记,饶有兴趣地获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做”中学——把数学探究寓于操作活动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那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地理解。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分组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图案,(里面有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等立体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孩子们从积木中找出自己认识的立体图形并说出它的名称,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为认识平面图形作好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积木的面:“感觉这个面怎样?要想把这些物体上一个个平平的面搬到一张白纸上,有办法吗?动手试试吧。”孩子们兴致盎然,动手操作:学生四人小组分工,一人画两个图形。画完后,把它剪下来,并进行分类。这样,孩子们在操作中初步体会到“面在体上”。然后,学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找一找”图形等实践操作活动,去探究、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对于动作思维占绝对优势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亲自动手是最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数学探究寓于操作活动中,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三、“竞赛”中学——把数学练习寓于竞赛活动中

心理学表明,临下课前10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更容易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他们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进行课堂练习。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

例如,教学完“9加几”以后,我设计了“哪列火车开得快”的竞赛活动,根据本班的学习小组数,准备了几列“小火车”口算卡片,小组成员每人做一题,然后传给下一位同学,比赛哪组的速度快,正确率高。孩子们在紧张、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这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把数学练习寓于竞赛活动中,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有趣的游戏,没有谁能够拒绝;挑战性的实践操作,谁都想试试;轻松好玩的竞赛,谁也不想错过。在数学课上,我觉得孩子们不仅是在学习着数学,而且在创造着数学。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张扬着个性,表现着自我,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中。因此,我们要用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求知的欲望,以趣启智,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梅华.点击鼠标引导幼儿轻松快乐学习[J].好家长,2015(Z2).

[2]尹巍.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5(18).

篇8: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情景教学不是用来举例子说明观点的, 它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环境的, 它应当能贯彻整个课堂, 并能成为课堂问题产生的源头。当然我们在创设情景时, 应多从正面去引导学生, 多创设一些化学对人类有利的情景, 使学生对化学物质产生好感, 乐意去接近化学物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浓厚兴趣。

1. 通过想象, 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兴趣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这样一段话:“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能让学生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从而能自主的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由以往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案例1:在上“燃烧与灭火”的公开课中, 讲述灭火与自救时, 我们可以用电脑模拟失火现场, 同时制作多选择性动画, 让学生如亲临失火现场, 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逃生手段和自救方法, 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对比, 自己总结得出相关知识, 达到教学目的。

案例2:再如上“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时, 我们从标题中实际就应该能得到上这节课的方法, “用微粒的观点”, 所以我们为何不模仿“孢子”这一大型游戏中的场景, 让学生自己担当小小微粒角色, 从微粒的观点去观察世界, 去对比身边物, 从而得出微粒的三大性质。

2. 创设问题情景, 设计导语诱发学生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 人的兴趣最大, 因此, 课堂教学中,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既紧张活跃, 又和谐生动的理想气氛, 并且多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实际问题, 要来源于生活, 达到学以致用。

案例3:在讲分子性质时, 可以先举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八月桂花开, 为什么不在树下还能闻到香味?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为何容易干?再如苏州的一位老师由文坛“苏氏三兄弟”的故事引出化学的“苏氏三兄弟”之一的苏打Soda (碳酸钠Na2CO3) , 其位列“三酸两碱”有何传世本事了?问题一提出, 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 这样的课堂教学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3. 以身边的故事, 引发学生兴趣

案例4:在上“奇妙的二氧化碳”的公开课中, 我们可以以“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一个‘死狗洞’, 狗、猫等动物一走进去, 挣扎几分钟就死了, 人却可以安然无恙地通过这个洞。”的故事引入, 引发学生疑问, 激发其兴趣。

案例5:我们还可以创造故事。比如在上“金属与矿物”中的金属时, 我们可以编造“各种金属争做金属王国国王”的故事开头,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从金属对话中得出常见金属的性质。

4. 以化学实验的“魔术”性, 诱发学生兴趣

案例6:“燃烧与灭火”中, 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以“烧不坏的手帕”这个小魔术引入新课,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针对燃烧的三个条件逐一分析: (1) 手帕能燃烧; (2) 手帕与氧气接触, 从而自己能得出结论, 手帕烧不坏的原因是温度没达到着火点, 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温度会没达到着火点”, 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乃是水气化带走了酒精燃烧放出的热, 使手帕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的结论。

5. 自主参与, 游戏中培养兴趣

案例7:“组成物质的化学符号”中,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讲解是抽象的东西, 学生很难把握, 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担当各元素的角色, 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的特点和如何记忆, 然后一场大型表演开始, 随机搭配, 各自补充, 形成“新个体”, 让同学说出物质由什么组成。这样的参与性, 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也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结合教材进行化学史教育, 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了侯德榜、张清莲、拉瓦锡等十几位化学家, 可结合教材内容, 介绍这些卓越化学家的生平事迹。介绍他们刻苦钻研在化学上的巨大贡献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介绍我国在化学上的伟大成就, 使他们看到化学研究成果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作用,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鼓舞他们为了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 并逐渐萌发亲自参加化学研究的愿望, 激励他们在化学上力争成才, 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就日益强烈, 促使他们效法化学家, 锲而不舍, 刻苦攻读, 百折不回, 顽强实践, 认真细致, 一丝不苟的攻关精神, 学习化学家的研究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勇敢地向科学堡垒进军。同时, 也让学生认识我们在化学领域与先进水平差距, 借以激发学生树雄心, 立大志, 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踏实实地学好化学。

三、开展小组竞赛, 培养兴趣

开展小组竞赛, 培养兴趣和成功往往紧密结合。这对初中化学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设轻松、和谐、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经常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案例8: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我把全班分成四个组, 每一组给他们一个名字, 如酸队, 碱队, 盐队 (复习酸碱盐甚至是物质分类时) , 再如氧气队, 二氧化碳队, 氢气队 (复习三大气体的性质或制取时) 等等, 组组间进行辩论对比, 讨论总结, 这样知识点能得到更加深刻全面的掌握。每节课在复习, 操练等各个环节穿插进行一些竞赛, 小游戏。由每组派或抽学生参加, 谁先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或者取胜, 就得到大家的掌声或者老师的奖励。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为本组增添光彩,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 化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化学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利用实验电教手段, 积极开展化学探究实践活动, 将这些方式、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使用,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动性参与”的探索活动, 那么,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及能力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魏巍.情景教学的作用及其课堂实现[J].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7 (07) .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篇9:乐中学玩中学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析

20世纪20年代初,针对儿童音乐学习问题,卡乐·奥尔夫总结出了独特的音乐教学法——要求加强练习旋律、节奏、基本形体动作,在融合童话、舞蹈、奏乐、民歌、童谣等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之后,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掌握音乐技巧。另外,奥尔夫也鼓励儿童多接触音乐,以在耳濡目染中心领神会地创造出音乐。教师不能总是传授音乐技巧,让学生被动接受,还应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到参与音乐的创造中去。可见,奥尔夫教育法是以儿童为本体的,并提倡“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在紧密结合语言、舞蹈、动作、音乐之后,通过三角铁、双响筒、铁鼓、串铃等奥尔夫乐器,让儿童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此动作属于本能的反映,体会出什么节奏、做出什么样的动作都由儿童决定。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能激起儿童学习兴趣。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乐中学、玩中学”,显然,音乐小游戏可以让学生整堂课都兴奋不已,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国内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教学思路,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有待教师们在实践中加强提高。

二、节奏性朗诵的培养

音乐以节奏为核心。若设计出的节奏考虑到了儿童的年龄结构,那么,教师完全是可以“赤手空拳”的、不借助任何道具指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跟随节奏拍打自己的身体。例如,教师可以邀请若干个学生,起立示范在说出自己名字时打节拍,并以此轮换,每轮流一周后,开头那个学生就要加快节奏。学生在熟练时,便让他们随意说出自己想到的词语,但各个学生说到的词不能是相同的。如此训练下来,学生会认识到,原来音乐不光是钢琴、吉他、小提琴之类才能创造出的,也是可以通过最原始、朴实的方式打拍出最动听的节奏。

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即兴演奏方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单纯的和声、简单的乐器打击技术为主,并以固定节奏的声韵为伴奏。可见,即兴演奏完全可应用到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合作力、创造性、灵活性。

因为小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不足,这完全可以在“白纸上任意的涂抹出美丽的图案”。当播放一首乐器时,教师可以不向他们解释音乐内涵,而让他们自己感知,并即兴表演、即兴演奏,通过音乐器材来配合他们听到的旋律。如果乐器缺乏,不妨以报纸、书本、铅笔、脚、手代替,演奏出自身的音乐。

除了在游戏、律动、唱、奏、舞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音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个性良性发展。当然,这就需要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手法、艺术特性、结构原则有认知。例如,可以从朗读开始,让学生演奏二字词组、三字词组、四字词组,随后再要求联系旋律、音调、节拍、小节,记谱形式也完全由学生做主。不论学生创造的结果如何,教师都要鼓励他们继续“做”,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力。

四、重视本土文化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音乐的本土性,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结合本民族民歌、语言、文化、方言、童谣等,以丰富课程内容。因为本土音乐对于当地人来说更具有熟知性,其通俗性拉近了人与音乐的距离。所以,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单一,但其内容却是十分多彩的。国家的不同、时代的变迁,都赋予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新的内涵。比如,在“童谣说唱会”环节,笔者事先收集了几首童谣,然后让学生自主演唱、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动作。学生也可以用方言来读童谣,如《螃蟹歌》就可用西南方言朗读,十分有趣。

五、教学环境的设置

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双重影响,安排得当,学生乐于学,反之,则难以提起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圆形座位,自己站在中间,周围坐着学生;也可以在某音乐作品中应用装饰品,增强情境感染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课堂结合了动画、光线、色彩、图像、声音等要素,向学生提供着丰富的音乐信息,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欣赏百鸟朝凤》中,就可以播放鸟叫的视听课件,然后,向学生介绍唢呐及其音色,为欣赏乐器做好铺垫。

六、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实践音乐,进而爱上音乐,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分解了音乐要素之后,降低了学习音乐的门槛,其以游戏为载体、节奏为先导,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而非理性思考,这也符合音乐的艺术性特色。它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歌唱、奏乐技巧,而是要摆脱技术性制约,让学生独立思考。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改革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积极性很有帮助,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培养出素质教育下的优秀人才。

篇10:侨光中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

很多人认为, 学生对学习电脑肯定有兴趣, 但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 如果从一开始没有正确培养学生们的兴趣, 就会被电脑里边的游戏所吸引, 甚至会沉迷于游戏。而对电脑的理论知识, 却觉得抽象、难学, 存在畏难心理, 结果就会出现学生对理论知识淡漠而对游戏狂热的现象, 从而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如果能够正确引导, 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和源泉,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编程类科目时, 我会故意在电脑里装一些有趣的游戏, 课前让学生玩一会, 一般他们会玩得比较热烈, 接着我就把这些游戏的程序找出来, 揭开它们看似神秘的面纱。用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有利于形成一种进攻型的学习态度, 从而会想尽办法学知识, 学方法。学生在巨大求知欲的支配下, 会非常积极地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 在平时讲课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电脑在未来社会的重要性, 补充讲一些有趣的电脑知识, 使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不断提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我觉得这些做法是比较成功的, 在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气氛, 并且上机练习时几乎没有发现学生偷玩游戏的现象。

二、激励探索,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索激励法”, 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 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发现, 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建造新的能力。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首先, 教师要创设情景, 并提出适当任务或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个“探索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 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 而是提出以后, 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并围绕“探索点”展开讨论, 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探索点’组织讨论过程, 教师要抛砖引玉, 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 防止出现离题千里, 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 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 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 让他们去“探索”。通过讨论, 学生得到一些他们“探索”出的知识, 然后相互补充、综合。其次, 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从而完成一次“探索”。

三、利用“任务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后, 可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 采用“任务式”教学。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通过完成任务, 既学习了电脑有关的知识, 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采用“任务式”教学时, 我鼓励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完成, 从不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定标准答案。碰到有比较科学、思维比较新颖的方法, 我就介绍给同学们参考。例如:在编程练习时, 我先把要编的程序的功能和要求列出来, 让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编, 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 结果发现约80%的同学用刚学过的语言编, 而约20%的同学用其他语言来编, 在用同一语言里面, 编法也各异。这样, 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又培养他们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通过改变作业形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引导、点拨, 也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改变学生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自己动手, 通过实践掌握学习方法, 加深体会, 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在学《Excel》中“单元格的格式设置”一节时, 我事先没有给同学们讲授, 而是让学生应用这一节的知识制作一张课程表, 学生们边自学, 边操作, 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任务, 有的学生还自由发挥, 不仅完成了基本的要求, 还在美观上下了一番工夫。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效果自然好。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演示, 学生模拟操作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是有效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 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 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 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 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 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 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 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 仓库相当于存储器, 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 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 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 安排生产, 储存, 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 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 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 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又如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 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 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 在讲到Word时, 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 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 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 在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 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 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 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

五、通过多种手段,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独立去获取知识, 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由此可见, 教师不要只教给学生一切现成的知识, 而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去获取新知识, 产生新事物。比如:在学习《网页制作》这门课时, 当学生学完基本的操作后, 可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个人网页, 在制作过程中, 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他们会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进行资料搜集, 同学之间会进行合作或讨论, 所学的知识会得到进一步地巩固和提高。学习编程类科目时, 可让学生进行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小型系统的开发;学习办公软件时, 举行科技小报比赛等,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 学生们不仅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奇迹”, 找回自信, 更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 老师要组织学生定期总结交流, 使学生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 启迪思维情境, 是学生产生兴趣, 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教学回收站的内容时, 放了一段录像, 录像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 有了一个新家, 搬家那天, 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 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 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 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 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 搬到新居后, 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做废物处理了, 想找回来, 可垃圾车已走了, 她懊悔不已。这段录像虽然不很精彩, 但学生兴趣却很浓, 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 (1) 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 (2) 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 (3) 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 (4) 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 (5) 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 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情境教学, 能起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的目的。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学科, 要加强对中学生学法指导的探索, 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利用“任务式”教学、改变作业方式、通过多种手段等方式, 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

上一篇:支委会发言提纲下一篇:长句短句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