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

2024-05-10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共8篇)

篇1: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活动心得

一、选择好教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

选择了一个好的教材,如何去实施呢?就要考虑它的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

1、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色笔添画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

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是确保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秒,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 2 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

其次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刚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对儿童可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示肯定和赞赏。教师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只有深入到儿童中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去理解和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的年龄特点,接纳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接纳儿童的不同见解,接纳儿童的失误与错误。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考虑回应的策略:有表扬、设疑、追问、参与等等。表扬,就是对幼儿的回答或行为作出认同、肯定,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幼儿受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陈家镇幼儿园范娟老师组织的“可爱的水鸟”这个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老师发现后及时表扬,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也积极投入,想出更优美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是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回应。

设疑,就是用疑问的方式,促进幼儿去思考、探索,使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活动中,老师这样设疑: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东西是浮的吗?怎样让沉的东西浮起来?又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呢?还比如在探索影子的活动中,设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影子的长短呢?是上午 3 的影子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长?一系列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索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追问,就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如:我在组织“四季风”这个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追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

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老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是老师及时地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老师还解下脖子上的纱巾,翩翩起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男孩女孩都随着音乐变成一片片小树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起师幼互动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师幼互动的水平。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方式,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式互动:主要是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式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合作式互动: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般来说师幼互动有五种类型的策略: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第四类,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第五类,支持发展类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何一种策略的运用都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互动,以幼儿为主的互动。互动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察、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在看应彩云的一个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应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样一个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回应呢?怎么和孩子互动呢?应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我知道爱看报纸的小朋友可都是很有知识的哦!可都是小博士呢!这样一说,孩子们马上纷纷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应老师这样一个巧妙的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七、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还应考虑怎样用足用好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资源、园内资源、设备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创设、媒体的应用等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不断地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愿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小学化的表现:

1、小学化的一日活动安排.2、小学化的学习环境。

3、小学化的教学内容。

4、小学化的教学形式。

5、小学化的评价方式。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第5条明确说明: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刘教授又详细的讲解了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及游戏的重要性。

陈鹤琴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刘教授从三方面讲解了游戏和幼儿的生活。

1、游戏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2、游戏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和协调。

3、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刘教授呼吁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动态监管,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大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还幼儿一个自主、自由的童年。

篇2: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详解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_____教师个人专题小结

对于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所以我每次选材都是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的点和发展情况来制定的,因为我们班孩子的年龄偏小,所以在选材上尽量贴近生活化,主要是一些生活常见的是何物,比如拿画画来说,现在冬天到了也快要过新年了,就尽量给幼儿画些手套、帽子、红灯笼、鞭炮等这些作品,同时也加深他们对季节的一个变化和对新年的认识。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2分钟~10分钟这个时段;因为宝宝班年龄比较小时间不宜长。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

海棠幼儿园二0一一学上学期

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

三、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对于我们宝宝班的孩子,问题太简单了,感觉太过于幼稚,稍稍难了点吧孩子又不能理解,所以我认为,提问题要有层次性,因为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需要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不过在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激发师幼互动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师幼互动的策略一般有五种类型,1、教师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通过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来鼓励幼儿;

2、师幼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教师则换位思考,并积极以幼儿的眼光看问题:

3、教师抛球回应,使幼儿保持兴趣,小步递进,鼓励幼儿破解难题,组织幼儿互教互学:

4、教师引导讨论,形成一系列规则,启发幼儿思考,巧解矛盾;

5、教师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幼儿自由创造的空间。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互动的关键仍在于教师的观察和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和专业化水平。

如在一次教学活动“好吃的蔬菜”中,我提出问题:你们喜欢吃蔬菜吗?在一般情况下,幼儿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吃蔬菜,蔬菜很难吃!”在这一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我想了想马上回应了他“是吗?可据我所知,爱吃蔬菜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只有聪明的小朋友才可能成为小博士呢!”这么一说,其他幼儿便马上抢着回答:“我爱吃蔬菜!”所以有时候教师的巧妙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幼儿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幼儿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

海棠幼儿园二0一一学上学期

都爱吃蔬菜,这样身体也健康。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我以后会继续努力,多向前辈们学习,争取有一天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宝二班

欧艳

篇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一、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一) 忽视非智力教育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急于看到幼儿的学习成果, 对智力上就有了很高的要求与标准, 但却忽略了非智力教育的重要性。非智力教育说的是除智力以外的能力的总称, 包括有人的情感、兴趣、道德、意志、动机以及性格等一些心理上的因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现在, 由于种种原因的诱导, 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教育急于求成, 觉得幼儿只需获得知识上的教育是就行, 而对于幼儿道德上的教育反倒认为无足轻重, 没什么作用。这也就导致了课本教育成为了幼儿获取知识能力的全部渠道。幼儿园的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对幼儿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自己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把握, 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对此毫不了解。比起智力因素而言, 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素质的形成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如果忽视了非智力教育, 那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没办法得到保证, 这不是教学的本质所在, 也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 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人的性格、人格形成的萌芽阶段是在他们的幼儿时期。这个时候, 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健全、不成熟, 对自我能力的控制和识别都不强, 但是他们却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与依赖教师的特点。所以, 教师的行为会是幼儿模仿的最佳对象。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素质, 从而能够给予幼儿正确地示范与引导。教师是幼儿教育事业的关键因素, 是孩子得以健康健全成长的引路人, 孩子能否拥有好的人格素养几乎直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2]。但由于当前对教师素质乃至教育背景的考核把关都不是很严格, 因而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如有的教师知识不丰富, 有的教师则是个人本身素质不太好, 心理健康知识等理论性的知识欠缺, 无法正确引导幼儿。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

(三) 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都是采取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提问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及幼儿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所以提问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事实上, 幼儿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提问时总是会有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出现, 缺乏提问的方式方法。有些问题对幼儿没有启发引导意义, 无法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与锻炼, 这严重影响了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现与提高。

二、提高幼儿园集体活动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 加强非智力教育

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非智力教育, 它对于实现幼儿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 这就需要我们重视非智力教育, 使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比如, 教师可有意识地去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让幼儿在自己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主动去思考问题, 激发幼儿对此对学习的兴趣与喜爱。例如,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 会不时地进行主题墙饰的更换。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将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表现出来, 让幼儿成为主题墙饰创设的主体, 让他们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 提升自己动手的能力。同时, 教师也可引导幼儿主动去寻找、研究事物的兴趣。非智力教育在提高幼儿集体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环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对幼儿自身的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 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幼儿时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启蒙时期, 幼儿在这个时候最擅长的便是模仿。所以,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幼儿选取的最佳模仿对象便是教师了。因此, 教师如果素质不高的话将直接影响幼儿良好素质的养成。当前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也由此得到了重视。例如, 有针对性地加强幼儿教师队伍无论是专业知识上的还是个人的道德素质的训练, 定期给教师做技能上与人格修养上的培训。同时, 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通过观察别人的示范课等一些教学活动, 学会把握自己的课堂, 然后正确引领幼儿学习知识、获取能力, 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只有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才能为幼儿创建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与模仿对象, 从而促进儿童非智力教育的提高。

(三) 加强教学技巧

提问是现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师生互动的重要的交流方式, 因此能否有效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部分幼儿教师对提问这一环节不够重视、认识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忽略了提问这一环节的准备工作, 导致提问流于简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提问这一过程, 精心准备上课过程中所要提的问题, 使得所设计的问题有意义、有针对性, 对幼儿能构成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追加问题的方式进行提问。例如, 教师在具体的问题上如“1+1=2”的提问上, 可以引导幼儿用具体的实际物品, 比如苹果或是彩棒等的增加来实现这个问题的解答, 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就是这个答案、为什么不能是别的数字等来引导幼儿彻底掌握这个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一环扣一环能够引导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与紧密性。这样, 幼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能主动地去思考归纳, 从而获取对事物的认识与学习, 有效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目标的实现。

总之, 在重要的启蒙阶段———幼儿时期, 我国采取集体教学的情况下, 提高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便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可通过加强学生的非智力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个人素质以及提高教师教学过程中技巧性的锻炼等三个方面的综合提升来实现。

摘要:现今, 幼儿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就是集体教学的方式。幼儿教学者的工作目标是确保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现, 这也是当前许多幼儿园集体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本文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2) :63-69.

[2]肖荷香.浅谈如何保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0 (6) :14-15.

[3]王淑华.略谈提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实效性的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 :39-41.

[4]赵朋坤.关于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对策探究[J].学周刊, 2014 (8) :235.

篇4:幼儿园科学集体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科学 集体活动 有效性

曾看过这样一段文字:当前的教育活动真正对幼儿有益的活动(有效课)仅占20%,50%是上不上都一个样,30%是有害的。乍看有些危言耸听,仔细想想却不无道理。由此看来,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科学活动为例,谈谈我对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认识。

一、选择科学、适用的教材

选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作为科学课,第一,考虑它的科学性,有争议的内容尽量不用;第二,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第三,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感兴趣的、能理解的内容都是不同层次的,需要考虑到底适合哪个年龄段,能让幼儿发现什么,在分析了教材的价值后,确立关键经验,围绕关键经验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

二、制订合适、明确的目标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合适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活动的内容设计是围绕活动目标制定的。我们在实施科学教育前可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科学发展目标,结合时代特征,确定各阶段的分目标,目标的制定不能太笼统,要明确在这一阶段要认知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培养哪些能力等,即要制订合适、明确的目标。所谓合适,就是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操作性,并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知识技能,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明确,即是指活动目标要细化具体又要明确说明。如在大班科学《有趣的蜡烛》,目标之一是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是简单地描述成:了解蜡烛燃烧的秘密,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又如,在探究《水》的科学活动中,在小班,可以定位在《好玩的水》,开展玩水、说水、戏水等活动,运动各种感官体验探索水的基本形态,而在中班,可以定位在《有趣的水》,以“调查、探索水的存在形式和变化特征”为活动目标。而到了大班,可以定位在《神秘的水》,以“探索实验、感知理解水的相关物理特征”为活动目标,让幼儿探索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等。

三、设计激趣、合理的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其次,活动内容由易到难:先是轻松进入活动,接着是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盡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本着让幼儿“做中学”的原则,教师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通过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得到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

四、采用开放、恰当的提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

1.开放性的提问

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开放性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要求幼儿只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而能激发幼儿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盟发创新思维。例如,在大班科学“拱形的秘密”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你认为蛋壳是鸡妹妹还是鸡哥哥啄破的?”孩子的回答不外乎两种,一是鸡哥哥,一是鸡妹妹。但如果问题改成:“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除了这两种答案,还会有:鸡哥哥啄了一会,已经有点破了,鸡妹妹再一啄,就破了;还有的孩子说“鸡妹妹”到了出生的时候,蛋壳会很容易坏等。

2.争议性的提问

即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孩子们就活动中产生的认知冲突,进行讨论、互动,并学会从中分析其它孩子的想法,调整、反思、充实自已的想法的过程。在大班科学“狼该不该杀”,让幼儿简单了解什么为食物链后,提问:“你喜欢狼吗?为什么?你认为狼该不该被杀光?”让幼儿来大胆地说说自己的看法。

3.层次性提问

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有价值的提问设计,要能帮助幼儿梳理不同的经验,层层递进。在预设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大多是无序的,零星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幼儿新的概念的形成,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多层的设问,层层递进。如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这样跳一跳,能够到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4.问题的回应

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的策略来回应幼儿,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本着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原则,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捕捉和分析来自幼儿的信息,到底哪些信息对教学有帮助,哪些信息应该及时回应,哪些信息可以进行引导和进一步拓展。

五、运用提升、拓展的延伸

一个好的活动延伸是意味深长的,能激起幼儿更深层次的探讨。如大班科学“神奇的圈”,教师在带幼儿实践的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丝圈”后,继续出示画有三条线的“麦比乌丝圈”,让幼儿猜猜它剪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并继续在记录表上记录下幼儿的猜测。让幼儿活动结束后到科学区去尝试一下。幼儿非常感兴趣,活动一结束就到科学区操作起来。还有一些小朋友自制了“麦比乌丝圈”,画上了四条线、五条线。又如,在幼儿的活动室内,每班都设立了种类丰富的自然角和“小小气象员”,供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观察,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还在活动室内开设了益智区、操作区、发明区、阅读区和生活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区角,在这些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既安全卫生的动手操作材料和一些废旧物品,让幼儿在玩中做,做中玩,学习观察、分类、操作、思考等方法,而且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幼儿主动的参与,自己收集各类废旧材料和新区角的创新和主动创设,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5:小结: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小结: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幼儿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好每一节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准备非常重要。《指南》中明确指出: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内容:

1.从幼儿的身边寻找适合幼儿的好教材。

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和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进行教学活动,为每一个孩子选择好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是否选择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否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具有可挖掘的教育意义。

2.制定适合本年龄段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否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要求,目标的制定是否明确、合理,目标的定制应从认知、情感、体验入手,层层递进地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以及经验和需要。并且对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明确的分清楚,重点这节活动中的重点应该是什么,需要在活动中怎么去操作,对本次活动的难点设置是否合理,需要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才能正确地达到教学的目标。

3.设计好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教学过程。

活动的设计很重要,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思路要清晰,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明了,使听课的老师能够看懂你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活动教学中的身份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所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和主动学习的机会,在活动中,要有师幼互动的环节,面向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并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温馨的教学环境。

4.对教学活动中提问是否有效性。

篇6: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主讲人:李艳娥 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内容摘要: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字:提高 集体教学活动 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及其对幼儿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集体教学所爆发的教学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达到的。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显得极为重要。以“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实施策略,在幼儿园掀起了新的课程改革热潮,老师们把这种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主题区域性教学手段慢慢被老师们接受与撑握。

一、目前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还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的选择方面。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决定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有许多幼儿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随意性太大。或者依靠某几本参考教材照搬照抄,或者将外出听课所见的观摩活动全盘皆收,根本没有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而对于所选的内容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是否拥有丰富的内涵,是否能为幼儿的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也欠考虑周全。

2.活动环节的设计方面。

(1)重视活动形式,相对忽视活动环节的合理安排。目前许多教学活动都很注重多种活动形式的介入,如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选用不同类型的操作材料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活动效益。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过分追求隆重的场面,一味尝试独特的视角,从而容易导致整个活动目标的偏离,使教学活动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成了标新立异的“秀场”。

(2)重视运用各种策略方法帮助幼儿获得认知经验,相对忽视幼儿审美、情感体验的获得。

现在许多教学活动都能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入手,考虑幼儿之间学习方法的差异,利用多种学习策略、方法引导幼儿参与活动。例如:利用不同的图片、符号进行记忆类的学习;激活幼儿已有经验,为下一步学习打基础,利用身体动作成为学习的支持工具;猜测与纪录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的确大大促进了集体教学的效益。但是,有些活动过分关注策略的运用,结果事与愿违。例如:在学习歌曲活动中,完整欣赏一至两遍后,就开始在教学中,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臵疑等多种途径,让孩子学习歌词,理解内容。但幼儿明显对旋律的掌握不够,也缺乏对歌曲的整体体验,影响了对内容的整体掌握,更严重的是幼儿的审美体验被破坏。究其本质,不过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3)重视幼儿的探索,相对忽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整理与提升。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建构学习经验,已经得到幼教工作者的广泛认可,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很重视幼儿的探索,但往往忽视在探索的基础上对幼儿不同经验的必要提升。如:四五个幼儿在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后,教师不臵可否,不做适当整理,甚至对错误的答案也不作必要的回应。一个活动中的几次探索活动都处于平行状态,没有层次性,没有必要的经验提升。那么,幼儿的探索就只能停留在平行经验层面,就不可能有思维层次的提高,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地学习。

3、活动反思方面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阶梯。但是,有一个现象我们必须关注:并不是每一个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都是有效的、专业的,有许多教师的反思抓不住重点、流于形式、缺乏价值。

二、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1、主题内容是否拥有丰富的内涵。

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其目标必须是清晰的,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幼儿能接受的,并且能概括、提升或拓展幼儿的原有经验。所以,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思考:今天的孩子需要学什么,我在其中能教什么?教的东西对孩子有利吗,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今天的孩子应该怎样学习,我在其中应该怎样教?

2、主题内容是否被幼儿所喜欢。

幼儿园教学要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最终指向的就是幼儿的文化生命世界,即幼儿的精神世界,关注的是幼儿作为“人”所应具有的尊严和意义。幼儿尚处于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尚处于基础阶段,这就决定了幼儿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离了成人世界里普遍适用的“实用性”原则。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内容时应尊重幼儿的需要,考虑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一些被幼儿所关注的活动,并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更为纯粹的关注幼儿文化生命世界的教学。

3、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

“生成资源“是指在预设的现场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即时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包括互动交流和质疑争议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生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反应了教师设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这是一名教师教学智慧的突出体现,也是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活水”。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生成资源,在活动前,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了解幼儿的情况,预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应凭借灵活的教学机智对活动的发展进行引导,使生成资源不被忽视和搁臵,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成为我们很好的活动内容。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

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是达成目标的有效保障。我们可以从纵向和横向来分析。从纵向看,它反映了活动流程,要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围绕目标而展开。从横向来看,它反映了某一环节的布局,要求别具匠心,在吸引幼儿的前提下实现活动目标。主要可从以下方面来关注:

1、进行有效地提问。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问与幼儿的答形成了最有效的师生互动。在师幼之间的一问一答之中进行着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可以这样说:幼儿有效的学习决定于教师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有质量的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个巧妙的问题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一个无效的问题则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越说越绕、越问越糟,从而导致活动的失败。

如小班语言活动《鸡妈妈怎么办》

画面:池塘里,一只小鸡在水面上上下沉浮着,鸡妈妈在岸上焦急地抖动着双脚,眼睛里闪烁着眼泪……

教师的提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幼儿回答: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

老师一听不是自己预设的答案,一边在自己的胸口一圈又一圈地比划着动作,一边焦急地重复地问:“这时候鸡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可是却没有一个幼儿回答。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强烈的具体形象性。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所能回答的或者说他们所能思考的,只能是他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对于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他们是不能理解的。在上述活动中,幼儿看到的正是那两个孩子所说的:“鸡妈妈哭了,两只脚抖发抖发的。”可老师的提问是“鸡妈妈的心理活动”,这是他们所看不到、不能理解的。此时教师无论这样用动作、语气、表情来提示,他们都是回答不出来的。究其原因,问题不在幼儿身上,而在问题的设计上。若教师能根据小班幼儿所特有的思维特点,换个角度来提问:“从哪里看出来鸡妈妈心里很着急?”那么活动的效果则就完全不同了。

怎样才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呢?(1)顺应幼儿学习特点来设计提问。问题的不同水平和类型应与教学目标匹配,也可围绕问题来制定教学目标。

(2)避免单调重复,多角度变换提问方式。在一个大问题之后紧跟几个辅助性小提问,特别是能激活幼儿思维的追问性提问。

(3)提问要清晰、简短、围绕中心。尽可能讲简单句,一长串的提问容易混淆幼儿的视听,使幼儿找不到这句话的重点所在,从而导致幼儿答非所问。

2、关注活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就是关注幼儿的发展。教师对教学活动当中一些细节的处理是否得当,往往直接影响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以下是我梳理出的几个典型的细节问题。

(1)关于“游戏化”的适度问题。

举例:中班数学《认识椭圆形》

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教学,教师的出发点固然很好,但仔细推敲这种开场白,就会发现教师陷入了形式主义,师幼双方在做着虽有趣却毫无意义的游戏。或许,一开始幼儿会被教师神秘的语气所吸引,投入到猜想中,但在盲目地猜了几遍仍不能切入主题时便会体验到失落感。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这种“花架子”,在导入部分开门见山,紧扣主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探索。

(2)关于有机整合的问题。

举例:大班综合《各种各样的报纸》

活动形式看似丰富,但教师并没有挖掘报纸蕴含的价值。第一环节作为主体部分仅用了8分钟,活动大部分时间用在制作及表演上,显然偏离了重点领域,主次不分。整合绝不是多种领域的简单相加或拼凑,而是领域与领域之间、目标与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要正确把握一节课中各个环节的时间比例,一般导入部分5分钟,主体部分15—20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

(3)关于延伸活动的可行性问题。一般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都习惯安排一个延伸活动。事实上,许多教师脱口而出的延伸活动只是为了使活动结构显得完整,并没有想要真正付诸行动。这种“为延伸而延伸”的教育观念很不可取,我们应该坚决摒弃,还集体教学活动以“真实自然”。正如叶澜教授说:“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不要追求虚假的完美。”

(4)关于“动起来”的问题。

一次活动,如果单纯地是教师讲述幼儿倾听,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必然会觉得无趣,也必然产生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加入幼儿操作或活动的内容,让幼儿真正地融入活动,真正地动起手来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育提倡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感知和发展,那么操作类的、游戏类活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条式的教学根本就连幼儿的注意力也无法吸引,那么又如何去谈教学的有效性呢?

(5)关于活动中教具的摆放问题。

必须要把幼儿放在首位考虑,如:是不是每一位幼儿都看得到?如何才能充分利用教具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老师要仔细思考的。其次才是从老师的角度来考虑。如:先出示什么教具,再出示什么教具。都要事先按顺序放好,这样就不会出现拿错教具,手忙脚乱的现象了。

(6)关于幼儿如何座的问题。一节课中幼儿坐的位臵,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而设臵。如U字形等。

(7)关于教师语言的感染力问题。

一次活动,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却是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也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怎样说话,怎样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也显得十分重要,在很多时候,精彩的效果就产生在教师的一句话语背后。

(三)注重有效的教学反思。

“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在不断的反思中能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1、记亮点。每个活动中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即使是小小的一点成功也是宝贵的教学经验。教师应善于挖掘亮点,将每一次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和提升,便于今后在其他教学中参考使用。

2、记败笔。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是教师“教”与幼儿“学”的双边活动。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学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拙作”。教师应及时地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作为“教训”记录下来,并进行认真地剖析、思考和修正,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记偶得。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性事件的产生,教师往往会产生一些突发灵感。例如在《小熊醒来了》教学活动中,在讲过两遍故事之后许多幼儿已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疲惫情形。我忽然想到“动静交替原则”,于是临时设计了一个环节——故事表演,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在我的暗示和引导下,幼儿马上投入到表演之中,其兴趣出乎意料的高,表演了一遍又一遍,把活动引向了高潮,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样的“智慧的火花”往往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如不及时去捕捉、反思,便会转瞬即逝,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篇7: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辽宁省阜新市教育幼儿园 徐增利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问题提得好,好像平静的海面投入一颗石子,能激起孩子思维的浪花。”那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呢,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反思。

一、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中提问方式的现状

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现在的幼儿教师都处于比较年轻化,由于经验问题或是备课、准备不够等等原因,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

1、提问较随意、机械,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

比如:在小班绘本活动《下雪了》中,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下雪了,你看到了谁?它要去干什么呢?董浩宇回答说要去旅行,干扰了幼儿的思路,导致所有的幼儿都跟着他的想法说是去了旅行。幼儿在提问时没有针对性,引导性的提问不够明确。其实下雪了,小动物们会去忙着干什么呢?幼儿应该很好回答的,可就是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出现错误,让孩子们的回答出现偏差。

2、暗示性提问,导致幼儿不能深入思考

比如:在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对对碰》中,教师带孩子们认识图形,帮助图形找朋友。教师:小朋友都帮图形宝宝找到好朋友了吗?

幼儿A:找到了!教师:请你再看看,有没有没找到的?幼儿A:没有!教师:小朋友看看琪琪帮图形宝宝找到朋友了吗?幼儿A:没有。

(分析和思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象征性地向幼儿发问,要求幼儿回答,学前期的幼儿比较容易受暗示,特别是小班幼儿,本身就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你们看看熊梓彤对不对”这句话明确告诉幼儿在萍萍熊梓彤身上找问题,这种具有暗示性的提问会导致整个活动中幼儿不能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所以,教师应提出客观的能引起幼儿思考的问题。

3、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

比如在《我的身体》教学活动中,老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肚子里面什么东西会动?你是怎么知道它会动的?幼儿回答:“心脏在身体里一跳一跳的动“老师又问:”肚子里除了心脏还有什么会动?”没有小孩回答,因为孩子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使提问不能得到很好的回应。

4、提问单向,不懂“追问”,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

比如:遇到错误答案时教师会向大家发问:“他做的对吗”“谁来帮助他”这种提问的实质是“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关心思维过程。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是对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追问使孩子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也可以使孩子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

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二、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一)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1、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在设计提问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要求提问,突破重点、难点,问到关键之处。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培养孩子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活动具体的目标。如:一位老师在讲数学时提问:“萝卜地里有多少个萝卜呢?”幼儿在那数呀数,数不清,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老师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有问题,马上调整自己的提问:“老师前面有几块萝卜地?每块地有几个萝卜呢?”幼儿理解教师的提问后,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明确探究活动到底能够引导幼儿明确哪一原理,获得哪一概念、和哪一方面的经验。只有目标明确,教师才能敏锐而准确地捕捉到幼儿探究活动中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质疑、争论、促使幼儿发现科学原理和现象。

② 可接受性。提问应注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个性,正确估计孩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在主观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教师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成转移到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幼互动既面向全体,又突显个别。如:教师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取所要的信息,如 “关于狮子,你知道什么?”“你看到过哪些颜色的花?”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提出有效提问的探究,随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③ 趣味性。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孩子的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孩子觉得活动没有趣味。提问要有情趣、有意味和有吸引力,要注意引发孩子的情感体验,激活孩子的思维,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悦中获得发展。

④系统性

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教师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地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以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问题最后。这样,既体现了活动中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又为幼儿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如语言活动“小鱼游啊游”。教师首先提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答案:一条小鱼,河水);其次是提理解性问题:“一天小鱼在水里游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表达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孤单不快乐。图片上再贴上一条小鱼,提问:“两条小鱼在水里游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最后是提创造性问题:“三条小鱼呢?”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达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还懂得了有朋友们在一起游戏、玩耍的快乐。

2、减少简单低层次的提问

一种是教师很随便地提问“好不好”、“对不对”等等,幼儿无需思考,只要通过揣摩老师提问的语气来回答“好”或“不好”,滥用这类提问易导致幼儿养成不动脑、过分相信和依赖教师的不良品质;另一种情况是简单重复的提问,这种情况较易出现在一些有重复情节的语言活动中。记得应彩云老师上的《幸福的大桌子》中了解三个兔宝宝职业的环节,应老师这样提问:兔老大是海员,海员是什么?兔老二是厨师,你在哪里见过厨师?兔老三是音乐家,你知道谁是音乐家?这种提问拒绝简单重复,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活跃了幼儿思维,提升了活动效果。

3.避免毫无线索的提问

有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常常会先不出示教具而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啊?”这种毫无线索的提问问过几次,就引不起幼儿回答的兴趣了。

(二)要注意问题的广度,使提问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与孩子的经验密切相关,避免主观设疑。

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在问题的准备时要把内容和孩子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经验呢?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

(三)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积极思考、充分想象。

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使活动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划一或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幼儿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幼儿必须对活动内容作进一步探究。如:

在学习绘本故事《啊呜》时,教师提问:“黑黑的屋子里会是什么呢?”课堂上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找到答案。特别是在讲故事时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有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等等。由于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能理解故事,而且还能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五)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激励

在教师提问后,总会出现幼儿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在《家里都有谁》的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你们家有几口人啊?都有谁啊?”一个幼儿说:“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于是第二个幼儿也说 “我家也有三口人。”之后每个幼儿几乎都说了此类答案。在这个问题中周旋了很久。当时老师若是批评后来回答的孩子,那么那么这些幼儿以后就不会在这么积极的回答问题了。老师应该鼓励问道:“你们家里没有其他人了吗?我可知道有的小朋友的家里还有长辈哦!是谁呢?”幼儿真的会说出有爷爷、奶奶哦!这时如果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会给你···奖励。以这样的方式肯定会激发幼儿的思考,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

篇8: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儿童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智慧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慧, 而不是贮存记忆, 是培养出智慧的探索者, 而不仅仅是博学多才。可见, 幼儿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习得记忆, 而是让孩子掌握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用简单的逻辑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这也就是幼儿的有效教学。有效性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或者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 而是指幼儿学习是否掌握最基本的思维能力, 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否学得好以及学到什么。如果学不好或不想学, 未得到应有的成长和进步, 则可视为无效的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目标, 也是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 幼儿教师应以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基础, 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 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 不知不觉中习得知识, 并掌握学习的初级方法。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非智力教育

非智力教育是指智力以外的能力, 如人的兴趣、动机、道德、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及动手能力等。现阶段, 我国的社会背景促使一些家长和教师过于急功近利, 认为只有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是明智的, 可行的, 而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是无用功, 这也决定了知识教育也就成了学生教育的全部, 幼儿教育也不例外。一些幼儿教师对非智力因素缺少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甚至一无所知。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比, 是决定幼儿终身素质的根本。可以说, 非智力教育的忽视违背了幼儿教学有效性的本质要求, 幼儿集体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不能确保。

2. 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萌芽时期, 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自我控制与自我辨别能力都很低, 但却又很强的模仿性及向师性, 对于教师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因此, 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水平和个人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 幼儿园教师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是幼儿基础教育的关键力量, 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基础教育的质量。但目前很多幼儿教师由于教育背景不同, 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本身知识结构有所欠缺, 尤其缺少诸如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和创新教育知识等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 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 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 也是搭建知识、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幼儿教学来说, 提问的有效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但大多教师在提问环节, 缺乏提问技巧, 无效提问较多。主要表现为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炼, 问题设计的过于简单, 缺少启发性, 造成了学生的无效思维、无序思维, 极大地影响了幼儿集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小朋友们, 你们说这样做好不好”、“小朋友们, 你们觉得这样做, 对不对”等, 这些问题的设计缺乏技巧, 不但不能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思考, 还使课堂教学时间在学生盲目的回答中空耗。

三、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 加强非智力教育

非智力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幼儿的终身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 应强化教师对非智力教育的力度。如加强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是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教师在教幼儿认识磁铁的时候, 可为幼儿每人准备一份磁铁和铁针等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 自己发现磁铁中的秘密, 无形中不但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也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幼儿学习作为人成长的启蒙阶段, 成人的言行举止与课堂教学相比, 对幼儿的影响更大,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 其言谈举止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 如一些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全面, 缺少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和创新教育知识等现象,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培训, 如在教学实践中, 拓宽教育培训渠道, 鼓励教师参加以检验为主的幼教技能技巧竞赛, 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练兵课等教学活动, 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教学, 相互交流幼教经验, 可选送一些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 以拓宽教师的见识, 提高教学水平。同时, 学习归来后可以起到“以点带面, 辐射全园”的作用。总之, 只有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才能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从而在无形中起到了良好的非智力教育作用。

3. 加强教学技巧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一些幼儿教师对提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往往容易忽视提问的设计, 时常会设计出一些缺乏启发性或过于简单、无效的问题, 致使课堂提问较多流于形式。因此, 幼教在幼儿集体教学中, 应做好问题的设计, 设计问题时应充分结合教学活动的目标, 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 多提开放性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删除可有可无的问题, 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如在大班上“美食好帮手”这一课时, 教师与幼儿一起研究打蛋器, 为探究打蛋器为什么比筷子快的原因, 在教师操作完打蛋器和筷子打蛋的实验后, 教师可这样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 打蛋器和筷子哪个好用?

幼儿1:打蛋器好用。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打蛋器比筷子好用吗?

幼儿2:时间短, 省时又省力 (广告词, 台下一片哄笑) 。

教师继续用手转动着打蛋器, 继续问:同学们, 你们发现打蛋器和筷子有什么区别?

幼儿3:老师, 打蛋器有很多根铁丝。

教师继续追问:那筷子呢?

幼儿4:筷子只有两根。

教师小结:是的,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表扬学生) , 因为打蛋器由很多根不锈钢丝围合成一个球形, 数量远远比筷子多, 当然打得又快又均匀了。

可见, 教师通过种不断的追问设计, 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也在提问的过程中, 训练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零星的、不完整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 深化了对事物的认识, 无形之中, 也提高了幼儿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幼儿作为人生学习的启蒙阶段, 在我国当前采取集体教学的形势下, 能否提高幼儿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幼儿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 在幼儿的集体教学中,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强化幼儿的非智力教育以及加强教师的教学技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文平.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的三点启示[J].考试周刊, 2009.

上一篇:起重工年终总结下一篇: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