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古诗名言

2024-04-07

高考作文古诗名言(通用9篇)

篇1:高考作文古诗名言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原指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后比喻共同商讨,互相砥砺)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还探寻问题的本质。)

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勤奋。“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做学问当竭尽全力)

5.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深阅读)

篇2:高考作文古诗名言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篇3:高考古诗鉴赏解题思路

一、立足课本

要想在“古代诗歌鉴赏”考查中取得不俗成绩, 平时的积累, 多读, 多理解是必须的, 这是准确解读诗歌、解答试题的基础。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 教师可对诗歌从题材角度进行整合, 如重组为:“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等。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比对整合, 对于诗歌中 意象和典 故进行总结, 在总结中探索规律, 加上教给解读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会在学习积累中逐渐掌握鉴赏规律。

二、多读鉴赏文章

作为学生, 平时在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尤其要理解领会对诗歌阅读起辅助作用的文字, 有关唐诗宋词的鉴赏词典应成为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同时可按诗歌的不同题材进行分类阅读。比较鉴赏的方法, 掌握鉴赏的术语, 对不同类型的鉴赏语言进行归纳。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 梅》是一首咏物 词 , 作者借物寓情。在答题的时候, 就可用咏物词的鉴赏语言进行解析鉴赏, 以后再碰到这一题材的作品就不会无从下手。因此, 多阅读、多归纳总结, 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加强整体阅读

要想准确 理解诗歌 的内涵, 要学会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政治抱负。比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写于永贞革新失败, 被贬为永州司马之时, 了解了写作背景, 诗中那幅情景交融的画图, 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了。说到女词人李清照, 就该了解其词作是以南渡为界, 前期词主要表达闲情和闲愁, 后期词多抒发国破家亡带来的浓重感伤情怀。学会知人论世, 要对诗歌进行整体阅读之后, 再把握细节, 才能很好地完成诗歌的解题。

整体阅读时候, 从诗歌所属的时代特点进行把握也是很重要的。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发展历程, 时代特点。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着诗歌的风格和写作方向, 唐朝繁荣兴旺, 诗洒脱自由;宋朝中后期的动荡, 决定着诗歌的恢弘悲壮。因此, 在做题时, 了解时代背景是相当重要的, 它能为接下来的鉴赏提供解题入口。一般来说, 面对一首古诗, 解题时要做到“四抓”和“三问”。“四抓”分别是抓题目、抓作者、抓诗句、抓注释。三问, 即问写了什么意象, 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通过“四抓”和“三问”, 就很容易品味出作品触景伤怀,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四、规范答题, 用专业术语

根据题干要求, 要有针对性的回答, 看清楚题干的指向, 是问思想感情还是分析结构思路。如2012年江苏卷考查的是温庭筠的《梦江南》, 第二题的题干是:“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部分考生审题不清, 只概括了人物形象的特点是落寞的、忧愁的, 却忽略了“简要分析”。 考生整合 答案时应该结合诗句从人物的外在容貌、衣着行为和内在精神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再考虑身份特点, 这样规范答题就无懈可击了。2014年南通市考试, 考查卢纶的《长安春望》, 第一题问的是:“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关键字眼显然是“哪些”和“修辞”, 部分考生作答时只回答了一种修辞手法, 只要稍加推敲“哪些”这一字眼, 就该明白答案应是两种以上;再者就是混淆概念, 回答为:“衬托”、“想象”, 须知它们不属于修辞的范畴, 答题时术语用错, 自是不能得分的。

篇4:古诗词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作文;语言;古诗词;运用;举隅;单篇巧拌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71-01

高考作文之美在于语言之美,而语言的活水源头来自浩瀚的古典文学。课文中的文言诗词是在历史长河中淘冶出来的古典文学的精髓,是高考作文使用方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藏。本文就近年出现在高考作文中的相关素材运用进行梳理,以使你能从中得到教益和启发。

技巧一:单篇巧扮

素材展示:

“纖云弄巧,飞是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的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技法简析:单篇巧扮是作者直接对某一首诗词结合其产生的背景、描绘的内容和作者的生活体验等进行合理想象,编叙故事的一种技巧。选段直接将秦观的《鹊桥仙》原诗作为文章的题记,借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引出父亲因工作需要被调到离自己很远的会下雪的城市敬守职业,犹如牛郎;母亲在家独守空房、任劳任怨、默默支持丈夫,犹如织女。文章用父母盼聚之事,向我们讲述了当代版的鹊桥相会故事。情节真实感人,充满诗情画意。

点击高考:2008年福建省高三语文质量调研作文“过节”为题。适用话题:思 念恩爱 蓝天梦 七夕节

技巧二:妙语连珠

素材展示一: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技法简析:高考作文的特质是让阅卷老师眼球炫起来。选段从文学的角度罗列出李白、李商隐、苏轼、柳永等有代表性的诗句归纳其特点,得出文学因多彩而精彩的中心,扣题准确,不仅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且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不仅让人呼吸到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而且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

点击高考: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适用话题:多彩 个性 时代与风格

素材展示二: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 ,内敛属于女子。

技法简析:作者巧妙地由诗词的所表现出来诗人不同类型的性格的归纳,从而得出“或许,张扬属于男子 ,内敛属于女子”的结论。为表现文章的论题“张扬与内敛”服务。

点击高考:2005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看图作文:其一为标准的圆,其一为棱角的圆。

适用话题:个性 心灵解压 张扬与内敛

技巧三:意蕴深埋

素材展示一:

最爱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泛游西湖,即使政治失意,也不忘叹出一句千古绝唱,任心中的喜悦自然流落。亦醉心于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爱妻撒手,忍不住心底的忧伤难过,悲痛之情是压抑不住的,硬是让其宣泄纸上,令千年后的人儿也哀伤到九曲心肠最软处。

技法简析:选段向我们呈现了苏轼的人生经历,通过他的生活传达着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价值观,即达观待世,自然为人,我们方能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借古人古事来表达今人的观点,是文段意蕴深埋的重要体现。

点击高考:2008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目:在自然中生活

适用话题:豁达 文学之美 语言之浩瀚 丰富多彩

素材展示二:

生命之道,大道至简,大智无声,方自成博大,自现精华。人,匆忙而过,有谁读得懂自然空然无求的境界?也许东坡读懂了。于是,天地间突兀出这样的身影,手把竹杖,在云深水影里,一人,孑然于宦海之外,用心做着自己的烹调。与己乐,与民乐,与山水乐。顾盼间,感悟于天地,颂明月诗,歌窈窕章,何其自由无碍!

技法简析:意蕴深埋还要对于诗词作者人生观的解读和认同。选段作者认为苏东坡读懂了自然空然无求的境界,懂得了那远离喧哗的恬淡。

点击高考: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对诗歌“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适用话题:恬淡 隐逸 潇洒 豁达

篇5:高考古诗名言名句

1、凡事在成熟之前,都是有苦味的。——赛勒斯

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3、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爱迪生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婴

6、青春,就像受赞美的春天。——勃特勒

7、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8、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美丽的童话!——安徒生

9、一个人应当摈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斯蒂文森

10、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于谦

11、坚毅可以战胜强力。——非洲

12、在真实的生命,每桩伟业都有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13、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王符

14、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15、生活的价值在于创造。——高尔基

16、突然一个人降临这世界。一个人吸气和呼气,心脏不停的扩展和收缩,一个人睡眠和清醒,生命不停的拓展和衰弱,突然一个人消失这世界。——埃克哈特·托利

17、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歌德

18、只有去追求,理想的“蓓蕾”才能怒放枝头;只有去追求,青春才会心中永驻。——佚名

19、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0、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

21、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廷德尔

22、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张海迪

2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24、惟有真理,才是我该誓死捍卫的。——卡特赖特

25、生活也同寓言一样,不是以它的长短来衡量,而是以它的内容来衡量。——小塞涅卡

26、最穷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福楼拜

27、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

28、理想是世界的主宰。——乔·吉·霍兰

29、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奥斯特洛夫斯基

30、成功没有定义,而是一股动力。——李立群

31、真正的痛苦是人们默然承受的,不愿别人怜悯和安慰的痛苦。——爱献生

32、如果一个人说,看哪!我痛苦显然他并不在受痛苦,因为悲伤是暗哑的。——爱默生

33、世界上有不少痛苦,然而最大的痛苦是:想从黑暗奔向激动人心灵而又不可理解的光明时,那些无力的挣扎所带来的痛苦。——谢德林

34、成功就是当洋溢的生命力突然冲决堤坝而汇入一条合适的渠道。——何怀宏

35、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

36、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梁实秋

37、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毛佛鲁

38、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拉伯雷

39、人终有对镜生悲之时,而悲伤将是产生皱纹的又一个原由。——奥维德

40、用言语把你的悲伤倾泻出来吧;无言的哀痛是会向那不堪重压的心低声耳语,叫它裂成碎片的。——莎士比亚

41、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顾城

42、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

43、扭曲的思想差不多是使你感受到痛苦的唯一原因。——伯恩斯

44、一个人的成熟,并不表现在获得了多少成就上,而是面对那些厌恶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触,只淡然一笑对之。——苏芩

45、淡淡的哀愁确能增加一种抚媚,但它最终会加深脸上的皱纹,毁掉一切容貌中最可爱的容貌。——巴尔扎克

46、一个人的崇高源于认识到自己的痛苦。——帕斯卡尔

47、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余秋雨

48、不适度的悲伤是心灵的疾患,而根据生命的现时状态适度悲伤是有完好品质的灵魂的标志。——阿奎那

49、好事尽从难中得,少年勿向易中求。——李成用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51、世界在庞大的雨水里变得安静。变得孤单。变得寂寞。变成了一个让人悲伤的星球。——郭敬明

52、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悲伤和恐惧。——罗·伯顿

53、此身老大足悲伤,岁岁天涯忆故乡。——陆游

54、为什么欢乐易与人分享,悲伤却只能独自品尝?——几米

55、不要把新掉的眼泪浪费在昔日的忧伤上。——欧里庇得斯

56、人的希望比绝望更强烈,人的喜悦比悲伤更强烈而且持久。——布里奇斯

57、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席慕容

58、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马克·吐温

59、妒忌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可以归结为是正常的。——弗洛伊德

60、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王夫之

61、建立和巩固友谊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互相信赖地闲谈心事与家常。——约翰·洛克

62、我很早就希望中国的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鲁迅

63、社会的狂飙奔跑着,以袭击的步伐刺向墙壁,唤醒在人们心里的精灵。——罗曼·罗兰

64、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65、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

66、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木村久一

67、人生是指我们若没有嗜好的话,便不过如同极度无聊经营不善的剧院而已。——斯蒂文生

68、快乐就像香水,不是泼在别人身上,而是洒在自己身上。——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69、即使是世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兴许也常常需要瘦弱的手去扶掖。——埃·斯宾塞

70、求爱的人得爱;舍身友谊的人有朋友;殚精竭虑而创造幸福的人便有幸福。——莫罗阿

71、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72、一个生意人不想破产,好比一个将军永远不预备吃败仗,只自得半个商人。——巴尔扎克

73、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与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巴甫洛夫

74、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于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弗洛伊德

75、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歌德

76、开创伟大事业的是天才,完成伟大事业的是辛苦。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77、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戴尔·卡耐基

78、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斯里兰卡

79、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80、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8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82、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吕克特

83、她们希望你总是伟大,总是漂亮。她们根本不会想到,天才总是病态的。——巴尔扎克

84、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罗吉尔·培根

85、尽管世界和人生是坏透了,其中却有一件东西永远是好,那便是青春。——显克维奇

86、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歌德

87、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塞·约翰逊

88、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莎士比亚

89、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鲁迅

篇6:高考作文常用古诗名句

古诗名句分类一:善于写作

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

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翻译;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天然)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推敲,严谨)

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分享,研讨。翻译: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

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翻译: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会风气)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5.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世界时刻发展变化,不可扭转。翻译: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6.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万物兴败自由规律)

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1.自不量力;2.即使挑战巨大,依然有勇气尝试)

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把握重点)

9.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身居高位,更应谨慎)

1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11.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可作为年轻人自我鼓励之语。翻译: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3.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创新)

1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奉献精神;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

16.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今天用来比喻那些反对真理、破坏伦理,企图诽谤历史文化者,到头来必定彻底失败,身败名裂;而正义事业,必将如长江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一切污泥浊水,而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翻译:你们(守旧文人),在历史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1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释文向《过苕溪》(比喻新生的事物推动或替换陈旧的事物,不断前进)

1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高瞻远瞩,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0.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磨砺,付出与收获)

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实践出真知)

2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创造便利的条件)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思亲;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世事难完满)

24.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死水”无浪之静是暂时的,关键是有春风吹拂之动。指处于困境中的人,也会有得意的时候。)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阳春曲.题情》(比喻任何理想都要经过波折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2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

2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做事情竭力而为,做得出色)

2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相知和沟通必须是双向的)

2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除旧创新。原意是佛、道两教不加以堵塞,儒教就不能得到推行,今多指不破除旧的,新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2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时光飞逝,珍惜时间、珍惜当下)

3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比喻只有通过规则与礼法的约束,才能使人品行方正,谨守礼法。)

3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由己推人,由今推古)

32.差以毫厘,谬以千里。——·班固《汉书》(细节决定成败)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各有长短,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雪梅》(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3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舍恶从善,需强大信念。翻译: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3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论》(果断处事)

3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客观看待事物)

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孟子》(坚守道义)

3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坚守道义)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前期准备是后期成功的基础)

4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可以相互转换)

4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广泛听取他人意见)

4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弥补错误时刻不晚)

44.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见义应勇为)

4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卖柑者言》(外表与内在)

4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帮助别人也有原则、分善恶。翻译: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心形于色,内心坦荡、不为外物所奴役才能自在生活。翻译: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48.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安贫乐道)

4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真正的友谊当是不含任何功利意图,方不会以利而聚必将以利而散。)

5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带来发展、生机与活力)

5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康的《运命论》(观点1:过于出众反易遭致非议和打压,应低调不张扬;观点2:如果你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你张扬你的个性,将你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对朋友无害,对社会无害,甚至对国家有利,那么木秀于林也应值得提倡。)

5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5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晋书》(汲取经验教训)

5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汲取经验教训)

5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6.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5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人才培养)

59.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为人处世的哲学;生活处处是学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6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宽容,减少对他人的苛责)

6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6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比喻人做好事无需张扬,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深得人心)

6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世间万物运转自有规律)

6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6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用来形容时代发展繁荣昌盛)

古诗名句分类三: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翻译: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感恩回报;互利共赢)

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立志高远)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距离的远近并不能影响知己间的深情厚谊。)

5.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6.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与有文有德之人同行)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同病相怜;知音难得)

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思念)

9.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思念)

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思念)

11.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青梅竹马)

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二首》(相思之苦,相知之深,下句现已不限于专指爱情)

1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奉献精神)

1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16.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1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1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

1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

篇7: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古诗名句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篇8:高考古诗鉴赏例谈

【关键词】:古诗鉴赏 答题方法 型 形象 意境 炼字

中图分类号:G63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108-02

高考古诗鉴赏题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为使学生有“法”可依,有例可援,进而提高古诗鉴赏的水平。下面举例谈谈高考古诗鉴赏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

一、鉴赏形象型

第四桥

宋•萧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境。

答题步骤:

1、体味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和其中的关键字词;

2、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3、指出形象描绘的作用或效果;

4、综合概括,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形象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心境,虽然是孤独一人,却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

二、鉴赏意境型

梦回

宋•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1、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综合概括,形成答案:诗歌开篇如愁云乍起,“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象,阵阵捣衣声更是触发起无限的愁肠。尚未入睡的鸥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诗人愁肠百结、彻夜不眠的诗人的自况。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

三、鉴赏炼字型

溪亭

宋•林景熙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

1、表明自己的看法。

2、准确阐释二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3、具体分析这二字所描绘的景象;

4、说说这两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综合概括,形成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迈上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寂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又坐在亭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四、鉴赏诗眼型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正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2、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综合概括,形成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名“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五、鉴赏语言风格型

长干曲四首(其一)

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题步骤:

1、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分析作者的感情;

4、综合概括,形成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饰,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六、鉴赏表达技巧型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在这首小令的上阕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析。

答题步骤:

1、准确地指出曲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2、结合全曲说说这个手法所表现的内容;

3、分析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表现出怎样旨趣;

4、综合概括,形成答案:作者在上阕中主要运用的是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的抒情方式。远景的遥山、远水,勾起女子无尽的回忆和思念,不堪面对;而眼前杨柳、桃花也同样撩起她深沉的愁绪;柳绵滚滚使她想起离人的漂泊,桃花灼灼亦使她自伤红颜薄命。外面的景物虽美,却易触发别情,而黄昏的雨滴又送来一声声凄清冷寂的况味,一景一物,无不触发女主人公离别的联想,不言愁而愁意自见。

七、理解诗句意义型

看叶

宋•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中的“意味长”包含哪两层意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答题步骤:

1、明确诗句的表层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义;

2、分析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

3、综合概括,形成答案:“意味长”,一是说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说,绿叶不像花那样生命短暂,它给人的美感是长久的。通过这一饱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和不趋附众人的审美趣味。

八、评价观点态度型

霜天晓角•梅

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有人说本词是“咏梅之作”,有人说本词是“怀人之作”。请简要说明自己鉴赏后的见解。

答题步骤:

1、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2、从诗中找能佐证观点的材料;

3、综合概括,形成答案:(1)是咏梅之作。词题是“梅”,词的内容句句或直接或间接写梅。上阕第一句是交代梅开之“时”,第二句写梅与“天淡”、“云去来”相融相洽。下阕虽写情也是因见梅而生情。

篇9:历年高考文言古诗体满分作文

1.2001年:《赤兔之死》

作者: 蒋昕捷

江苏南京13中理科班,因满分文言作文《赤兔之死》,被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破格录取。这是近年来第一个获得高考作文满分的人,他作文的文言写法倍受瞩目。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心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乎?”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之。

【简评】此篇是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的临场作文,作者为南京考生。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

2.2003年:《转折》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北京)----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者:耿亮

北京101中学理科实验班高三(一)班 ,他在总分为750分的考试中,最终获得670分,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系录取,实现了他“上清华工科”的梦想。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点评】从具体内容和写作技巧来说,本文可谓引用传说,开篇不凡;以“志”立论,意义深远;纵横捭阖,开掘非浅;巧妙收束,题旨毕见。“文言是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古代人怀着敬仰的回顾,是对他们精神的继承。”本文作者——北京考生耿亮如是说。学理科的又有如此之志趣,“全才”乎?“怪才”乎?

3.2003年:《吊屈原赋》

作者:不详,2003年陕西考生。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戮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史记》里,司马迁为屈原和贾谊合写一传,可见这两位历史人物相似之处颇多,此文作者即以“贾公”开头,贴切而自然;而“我”的作赋,则顺理成章。主体部分紧紧围绕“以感情亲疏作为用人的标准,必将造成历史悲剧”这一中心,纵论历史,深入剖析,很具说服力。娴熟的文言笔法,读来韵味十足。文中可见《屈原列传》《谏太宗十思疏》《伶官传序》等课文的影子,足见考生对语文课本是熟悉的,文言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运用灵活,相关历史知识掌握也很不错。从对“赋”这种文体的要求来说,且不说汉赋,就是唐宋的赋,句式和声韵都应该“合律”——即多用骈句并讲究平仄。而这首赋在形式上还不大像,因为作赋太难,考生在考场上能作到这个程度就难能可贵了。不过后来者的借鉴宜审慎一些。

4、2004年:《戍妇歌》

作者:不详

作者自述:这是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考试作文,作文要求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我在贵州省织金县参加了这一届的高考,以这篇“古诗体”的诗歌《戍妇歌》获得满分。本人从小就对旧体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坚持学习并且尝试着进行创作,至今写过百余首不同体裁、风格的旧体诗词作品。鉴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且希冀与志同道合的人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在此,谨把这首有幸获得高考满分的“古诗体”作品《戍妇歌》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注:这首《戍妇歌》采用了五言古诗的风格,类似于《孔雀东南飞》的叙事形式,以一个丈夫被征召从军的“戍妇”的口吻,讲述了一段被封建战争摧残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戍妇”与丈夫从小青梅竹马,结为连理之后夫妻更是恩爱甚笃,然而好景不长,无情的战火打破了家庭幸福与宁静,丈夫被朝廷的“一纸诏书”征召从军,从此“一去无消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在十三年的守候中被不断放大。全诗通过对戍妇形象的塑造和戍妇对丈夫思念的描写,控诉了封建战争对平民百姓的摧残,讴歌了戍妇坚贞不渝的爱情。全诗共154句,770余字。)

妾对隆中坐,思君盼归颜。唧唧槐上雀,飞上五铢钱。深秋十三载,经冬夏历年。年年望乡关,日暮孤棹边。坞城埋青草,青冢塞上寒。自幼同连理,两小无猜疑。青梅傍竹植,竹马两相依。① 山西共植树,山东采菊归。郎言不效古,但此常年期。至今东篱下,人面对菊花。

菊花犹未改,陶潜归何处。② 十六入君门,妾自君家人。朝耕南山陲,夜伴读书声。不求官侯达,不求门楣盈。只愿长此往,携手不分离。自为君家妇,出入守门庭。为晓三重制,度化四德遗。居家理机务,出家念家居。尊贵亦尊贵,贫贱不能移。君夸妇贤德,虽苦亦有余。只求家和气,上下无相欺。③ 草堂三秋叶,深阁四时春。皇庭一纸书,征戍到梓门。门前凄凄草,门外犬吠声。官吏苦无何,老母跪致词:“家中无男子,独此不幸人。

若为从戍去,一去无消息”④ 官吏苦无何,贱妾前致词。妾至夫君前,临未无呜咽:“君妇自此别,相期更何年。临别无甚言,数语君须记。一言征戍苦,朝晚自相顾。无妾侍君身,衣食亦间疏。二言塞上寒,不似在家园。行军车马后,烟火戍城前。三言男儿坚,勿以家为念。男儿须自强,效古作前贤。自此别离后,天海各一边。天海虽相距,亦有心相连。何年秋雁过,足雁系平安。⑤ 君行复迟迟,妾怀惟君知。三步一回首,步步歩相思。⑥ 行行复顿足,顿足复行行。疾趋至君前,凝噎已无音。⑦ 执手看泪眼,一语谓夫君:“愿做湘神女,伴君塞上征”⑧ 日暮鸣鸦晚,人归颐草深。自此一别后,音书无通往。妾在岭南住,年年登高处。望穿湘江水,望断岭南路。杂草蓬丛生,荒骨遗野路。君戍守边疆,夜夜尽望乡。一声茄笛怨,痛断几人肠。夫君愁肠断,妾亦断愁肠。此时南山下,处处遍菊花。花开人不在,花萎人自伤。对话人憔悴,对人花凄凉。人花两相映,迷惘共彷徨。一载盼君归,对镜容颜失。鸾凤已飞去,空留题镜诗。⑨ 二载盼君归,旦暮念君痴。独坐楼台夜,黎衣俱已湿。三载盼君归,妆临泪又垂。湘妃竹下逸,断肠花上飞。⑩ 四载盼君归,两鬓渐依稀。依稀鬓发里,依稀阑梦中。五载盼君归,西山横翠微。本是妾妇泪,洗却山色嵬。六载盼君归,燕雀也无声。冥冥枝上雀,黯黯隔年期。七载盼君归,流水更无音。无情悲花落,多情度伤悲。别来十三载,载载念君归。雁落添残影,水流著江清。人归人散后,月下月痕深。与君歌戍妇,凭古可堪今。一曲歌未尽,自看古今人。

注释:

①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②典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无”通“勿”,不要、别的意思。④南朝齐宝月《估客乐》诗之二:“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⑤苏武牧羊,十九载,后系书与雁足,汉人见之,乃迎返。见《汉书·李广苏建传》。⑥前两个“步”字作名词,意“脚步”;第三个“步”字作动词,意“生,出”。⑦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⑧宋玉《高唐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玉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巫山之女临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⑨传楚王得一明镜,纹有鸾凤,一日凤离镜飞升,绕梁三日而去。李商隐《鸾凤》:“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鸾镜:装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鸾鸟是古代传说的神鸟。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后人在诗中多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⑩湘妃竹:即斑竹,亦称“泪竹”,竿部生黑色斑点。这种竹子生长在湖南九嶷山中。《阵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

断肠花:花名,其上多红色血斑,相传昔有一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名曰断肠花。李白《古风》之十八:“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6、2005年:《永远的谭嗣同》

作文题目及要求:2005年高考全国卷III语文作文题《忘记与铭记》

作文题为: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据成都晚报报导,四川省今年高考中文科作文中,首次出现诗歌体作文满分。这首诗以「永远的谭嗣同」为题,颂扬晚清戊戍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舍生取义,唤醒国人的一段悲壮历史,作者虽然只是高中生,但熟稔中国近代史,加上驾驭文字的能力,获得阅卷老师肯定。全文如下:

永远的谭嗣同

作者:不详,2005年四川考生。

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苍夷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点评】借谭嗣同还魂,树一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其妻曰:“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水”意思就是:今生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谭嗣同为英雄被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样刻骨铭心。)

点评:

爱与恨的交织,情与理的交融,忘记与铭记的沉思,组成了这一曲英雄的悲情交响乐,弹奏出这一阙惊天地、泣鬼神的考场绝唱。谭嗣同,这位在几千年封建王朝即将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前夕,提倡“革去故,鼎取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英勇献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中华民族永远的英雄,与小作者亲切接触,亲密相拥。作者机智地将彩笔一挥,就成就了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考场佳作。

佩服作者的真情,他将谭嗣同的一腔爱国情,一腔爱家意渲染得令人落泪;佩服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他化诗用典,巧用修辞,不但使诗歌音韵铿锵,雍容华贵,而且使诗歌极有历史厚重感,极富文学的底蕴。诗前小序,高度概括,巧妙入题;诗末后记,巧扣话题,凸现主旨,使诗歌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唐仕伦郑兴利)

(此文为2005年一篇四川高考满分作文,被周海洋借鉴了的,并称之为“超级牛”满分作文

7.2006年:《珍珑》

作者:不详,2006年福建考生。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蕃。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反。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半百,不欲默默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局,望后人破之。局成之日,呕血而亡,双目凹陷,发尽白矣。千载百岁后,境随时迁,局已失传,世人寻之,均不得。

时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现于清觉寺。帝弘历好弈,闻之,欣然前往。清觉寺建于孤峰之巅,终年积雪,鸟兽不至。帝叹曰:“地势且险如此,则复棋局耶?”全寺上下,陈设简陋,人止一老僧而已。僧引帝至局前,见局虽古而不污,莹白光亮。帝执白,僧执黑,局开矣。

帝见局中白子似通未通,似死非死,甚怪。思忖良久,落子于“去”位七九路。僧赞曰:“吾皇不争小而争大,不落‘上’位落‘去’位,智也!”遂以黑子应之。帝落子于“去”位八八路,笑曰:“朕君临天下,岂为锱铢必较之人?”僧应黑子,曰:“请恕老僧之韪,吾皇可谓之‘智’者,而不可谓之‘慧’也。”帝曰:“何也?”对曰:“佛祖之修证法门为‘戒、定、慧’,《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而定,因定发慧。’吾皇之棋,张扬有余而收敛不足,此无‘戒’也。既无‘戒’,何来‘定’,何来‘慧’?”帝不语,颇不以为然,落子“去”位七六路。如此十余回合,“去”位白子尽死矣。僧曰:“《法句经》云:‘胜者生怨,负者自鄙,去胜负心,无诤自安。’吾皇以为如何?”帝曰:“喏。”

帝低首苦思,反击‘平’位七三路。僧赞曰:“不入旁门,直攻要害,妙!”遂应黑子,以攻势化攻势。良久,帝不落子,僧问曰:“吾皇何故踌躇?”帝曰:“若攻,则七三路白子必死;若保,则失先手。是故踌躇。”僧曰:“何不弃此子?”对曰:“此子乃进攻关键,弃之,则攻势不存。”思忖再三,落子七四路,保子。然帝先手已失,止十余回合,‘平’位白亦尽死矣。僧曰:“经中有云:‘或有来求手足耳鼻,头目肉血,骨髓身分,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悉能一切欢喜施与。’此大善也!白子只求自保,此无‘善’。无‘善’,焉能胜?”帝弃子认输。僧曰:“吾皇非破此局之人。”帝问:“然则何人可破此局?”僧不答,反问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为人生八苦。吾皇以为,何为最苦?”帝曰:“求不得。”僧笑曰:“八苦之源,皆为人也。人有欲,则有苦;人无欲,则无功。世人求有功亦求无苦,均不得,诚不知其无‘空’也。所谓‘空’者,心中之空,人中之空,世中之空,无张无敛是为空,无胜无负亦是为空。留空于心,则明得失;留空于人,则无胜败;留空于世,则无苦有功皆可并存也。破此局之道,盖留‘空’耳!”

帝默然,有所悟。遂回宫,下旨拨款修寺。然峰巅已空,止余白雪。人寻寺,皆不得。

【点评】这是一篇颇具才情的,用《桃花源记》的手法,用文言文作叙事载体,诠释话题“留一点空白”的考场佳作。作者一挥而就,写得精警深刻,文采斐然。不用说,这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写作功夫的考生。作者将历史知识、围棋战法、佛教思想、哲理思考、辩论技艺巧妙地融于一炉,使自己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作者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题旨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乾隆皇帝弘历与一深居山林的善弈者的一场对弈的故事。可谓是细腻入微,绘声绘色。那流畅精练的文言语言、充满刀光剑影的弈棋场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精彩的人物对话、栩栩入生的人物形象、别致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文章如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8.2007年:《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乐语文赋

作者:傅 亘,2007年江西考生。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鹤氅而登台。揽清风以盈袖兮,乐语文而开怀。

乐语文也,胜景每览,好怀常开。

若夫春也,初雷数声,残冰几块;近郊紫红,远山青黛;飞絮竞逐,游丝相赛;粉蝶恋花,黄蛱绕菜;帘外燕舞堪怜,柳底莺穿可爱;鸟鸣春眠不觉,花落未扫犹在。

夏也,朝雨迷蒙,暮云叆叇;叶浮飘萍,波翻细麦;浅涧水灵,深林天籁;东海涛惊,北泽浪骇;芰荷覆水景致,牛鹭留人风采;西园草盛径迷,南岭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云梨白;薄雾可织,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凉槐;静菊独傲,过雁相排;丹枫烂漫之极,白鹤野闲之太;碧落爽朗无云,银河澄莹如带。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苏幕密遮,红樱轻摆;寒烛影煌,暖日杳霭;丝竹冬丁,舟桡欸乃;翠竹环绕地阁,腊梅暗发山脉;凉风遍地骤驰,瑞雪漫天扑盖。

语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养人之态。

语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座满,雅客常来;美韵众和,佳酿频酾;歌阑箸落,宴罢冠歪。

语文者,如同窗旧交,忘机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气概;可与登楚岫,渡秦淮,游阆苑,醉蓬莱,攀绝壁之青松,抚穷乡之古柏;指杏酒以约沽,临陂路而议买。

语文者,如绮阁绿眉,雕楼青睐,雾寰杏眼,云鬓桃腮;可与之泛舟江南,系马河外;尽历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边塞。

无语文也,则竞夜无眠,终宵多。

苔痕侵壁隐忧,蛛网挂檐叵耐,尽怀低落之情,更无高驰之态,若抑郁于前失,如唏嘘于新败,顾瘦影以自怜,遣愁怀而无赖。以至伤途穷而路末,怨时蹇而命乖,向墙隅以流涕,闻画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几载?每登高临远,观云望海,必曰:“不登象牙之塔,何爱鸡肋之才?不付此生语文,何惜数尺病骸?”

故出师访友,夜坐书斋;遗策常求,古书每猜;阅文沉醉,读诗尽呆;眼涩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诵心惟不怠。

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怀,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开怀。

【点评】本文以赋名篇,竭尽铺排之能事,写尽语文的千姿百态,又用对比手法,说明有无语文对人精神的价值所在,也道尽学习语文的艰辛和追求的苦况。最后归结到语文“洵(实在)为一泓清泉”,有可逸致可开怀的功能。全篇对仗工整,一韵到底。虽多有借鉴,但作者本人加工推敲的痕迹明显。作者古文功底丰厚,用词造句老练,辞赋文体格式相当熟练,四六句式运用自如,一些生僻古雅的词藻也屡现笔端。虽个别地方有以辞害意之嫌,如“青睐”一词似有不当,但一个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如此之热爱和积累,绝对不可小觑。

9.2007年:《智士程济小传》

作者:不详,2007年成都考生。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愿为智士。”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为翰林院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尽,济劝之,乃削发为僧,济扮作道士,由宫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师徒称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诏以服众,时高翔在京任监察御史,与方孝孺同被召,二人严词以拒,王怒杀之,诛其亲族。而名士重臣,如状元胡广,学士解缙,编修杨荣、杨溥等,皆降之。济闻之,叹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计寻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

至云南,幸沐晟忠义,藏二人于隐蔽处。后沐晟卒,帝问济:“沐晟以死,靠山失,如何?”济曰:“人心难测,此地不可再留。”乃隐于大理穷荒。

后帝静极思动,与济出游,路上闻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继位。帝访问确真,乃释然曰:“从此可以无忧矣。”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与济一僧一道,遍游天下。

十年后,宣德崩,正统即位,因其年幼,用杨荣、杨溥、杨士奇主政,时人称为“三杨阁老”。帝谓济:“当日杨荣、杨溥与卿同为编修,今日权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节,今日首辅之位,舍卿其谁!”济曰:“荣华富贵岂弟子所愿?求长伴师身旁,此生足矣。”帝颇有感慨。

一日,帝问济:“我今年老,可归否?”济曰:“朝代已换,天下久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归?”帝乃至云南布政司堂言:“吾建文帝也,今年老欲归,汝等可写本奏上。”众官本上,旨下:进京辨认。至京师,朝廷遣建文旧臣吴亮往辨,亮见帝,大哭,不能仰视。入内,恐难以取信,自缢以明。正统感悟,命迎入大内,济见帝得入宫,乃飘然而去。入内,正统以孙儿礼拜之,因不便称呼,乃称太上老佛。后帝寿至八十九岁而崩,敕葬于北京西城外黑龙潭,无坟无树。

异史氏曰:一子错,满盘输。人的每一步对一生都很重要。建文纯仁至孝,惜靖难初错用李景隆、耿炳文,军事失利。又因燕王为叔,处处忍让,是徒惜仁名而遂至失国,流亡一生。燕王甘冒大险,起兵反叛,侥幸获胜,然大肆屠杀忠臣,兴文字狱,凶暴过甚,是以后人多同情建文而贬斥燕王,真可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公道本自在人心。胡广以状元之才名重于世,降燕姑且不论,据顾炎武考证其《五经大全》全系杂抄他人著作而成,是文章品行俱不佳,无可取也。解缙素无劣行,丧名降燕,终于狱中,为士林所不齿,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程济追随建文近四十载,矢志不渝,委曲全主,终致主归骨,比之介子推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称智士,真无愧矣,可谓俯仰一生无所愧,从来不作剧新文。

【点评】故事新编已不新鲜,文言文写作亦不新鲜,而用文言文创作故事新编,则属另辟溪径。作者的文言文功底比较扎实,遣词造句像模像样,若即若离地记叙出燕王朱棣弑君篡位的故事,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一步决定一生。结尾模仿《聊斋志异》的笔法,直接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点评,评价中肯,颇有见地,既收束全文,又点明话题,这是文章最大的亮点。

10.2007年:《吊李白歌并序》

作者:高志远,2007年浙江考生。

余尝客九江,舟行适当涂,其间有太白酒楼者,遂乃登临。但寒流清泚,远山憔悴;风烟掩抑,支离草际,则太白坠舟之地也。江水泱泱,名流迹往;其高才品性,故老遗闻,多能道者。又读太白文字,虽作世道茫然,终为抔土,然率性净直,不知悲观语,真仙人矣!嗟乎!万物不得其恒,能于得志而保其洁,失意而终其志者,复古至今,而又有几人能像谪仙之流欤?往虽必然,可谢后人,遂歌以吊之。

狂哉太白仙,悲也李青莲。长安肆中识尔面,当涂江心慕君颜。玉柱烟鬓雏凤眼,剑眉入云天。颀身腰悬剑,舞影自翩跹。敢以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

忆昔少年时,壮志离蜀滇。谢屐逐野路,扁舟济江湖。浩宇长风连天幕,丘山短歌怀作古。歌罢酾酒倚叠巘,可以思绝峨嵋巅。奠愁湖上人莫愁,飞燕堂前旧飞燕。地柱崩倒东南陷,天姥连天势拔岳。名山兮多险。飞瀑兮生烟。

荏苒十年,遍于诸侯,君还记否?莫将余情听残漏,只为社稷报君侯,老夫鬓发已先秋,年少壮志尚未酬。渭阴众闻“蜀道难”,颍阳独叹“将进酒”。酒醉更深愁更愁,心寄明月月如钩。文章易成功难就,槛外空余水悠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腔报国心,供奉为翰林。醉倒酒肆中,天子呼不应。世间文人情,千秋万岁名。便卧龙廷草狂书,书生只笔却强胡。诗成妆浓凝香露,清平三调宜圣主。便为圣主念朝朝,只为贵妃情暮暮。朝朝暮暮志如许,岂随霓裳羽衣曲。落日城头土分爨,学剑便为随雕鞍。匹夫犹能临死难,丈夫岂可醉酒酣。投笔请缨斩楼兰,人幕志在青海湾。兵败须臾如山倒,忠心反被逐深山。谁与叹,谁与叹?空有志,在边关。尘衣袖风鬓丝乱,当涂江头独潸然。秋心有泪流如水,杯酒无味醉同欢。

君不见黄金台,几人欢笑几心寒。纵令蜀国多名山,直教中原少荐才。宝玉难从夺其白,英雄不可侮其概。昆山璞玉自切磋,清水芙蓉去雕琢。醉眼看花花寥落,醉人更比花寂寞。月断风晓楚天阔,月既无言入城郭。

天何如之苍苍兮,乘大鹏以振八裔;地何如之茫茫兮,摧中天而折其翼。仰仙人之潇洒兮,望环佩之陆离。其心也不悔兮,岂在乎功利。终其生于黄土兮,历万世而自然。成其名于后世兮,乃傲岸而得之。禄高官兮济世,虽富贵兮不汲汲。人兮,鬼兮,仙兮,千古而成矣。醒兮,醉兮,梦兮,谪仙死而谁涕。

谪仙生时,不得其志。将泣于文,将兴于山,自适也。即万古仰之,而今安在哉?然其处世为人,岂不为我辈圭皋乎?故日:成矣太白,不朽太白!

【点评】此文是2007年浙江考生的考场作文。李白站在诗歌美学的巅峰之上,镌刻于今人的集体想象之中,我们不断以各种角度解读他,以各种方式追思他。试看这篇出神入化的拟古骈文,方知作者已将这样的热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本文惟妙惟肖地模拟李白的文风,虬劲沧桑狂放不羁,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表现出雄厚的古文功底与修养。作者更如谪仙附体,哀叹一生动荡壮志难酬的苦闷,既表达了对李白诗才的赞叹,又从精神高度理解他的心境,可谓从最高的意义上向李白致敬。笔意纵横,大气磅礴,言辞凝练,格调俊逸,非一般人所能为。

12、2008年:《悲中行》

作者:不详,2008年四川考生。

戊子岁,四月初八。川静其波,鸟罢其鸣。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恸哭。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

————序

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

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

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

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

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

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

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

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

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

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

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

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

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

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

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

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

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

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

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多难兴邦,中华坚强!

说明:这首诗是今年四川的高考满分作文,今年四川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该考生以歌行体和楚辞体写汶川地震,并且这是一首藏头诗,第一排下来分别是地震灾区的地名,可见其才华横溢!

13、2009年: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作者:周海洋,武汉市汉南区第二中学。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点评】

该作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文首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绍了该诗歌的写作背景——2008年作者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歌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写作。

“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武汉某省级示范高中阅卷老师介绍,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

上一篇:陈光芬老师先进事迹下一篇:【消防案例】小区物业消防管理5 起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