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高考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2024-04-18

经典高考名人名言作文素材(精选14篇)

篇1:经典高考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1.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2. 不审不聪则缪《谬》,不察不明则过。——《管子·宙合》

3. 从观察中找到乐趣,从细节中找寻答案。——程桥璐

4. 经验是一点一点观察得来的结果。——英·莎士比亚

5. 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莎士比亚

6. 会运用观察和发现的结果,才是最完美的。——赵明悦

7. 人类历史是一部战胜艰险的历史。——谢觉哉《艰险拿来足踩平》

8.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 ——拿破仑

9. 好事尽从难中得,少年勿向易中求。 ——李成用

10.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11. 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会从这中间寻找奥秘。——孙澜薇

12. 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都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戴维

13. 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给肖生的信》

14. 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林逋

15. 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16. 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须观察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麦考莱

17. 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史迈尔

18. 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约翰·韦伯斯特

19. 依靠别人的名声生活是可悲的。——尤维纳利斯

20. 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孔子

篇2:经典高考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2. 恒心是达到目的地的捷径。——佚名

3. 意志薄弱的人不可能真诚。——拉罗什富科

4.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5. 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博维

6.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茅盾

7. 耐心和恒心总是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9. 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苏轼

10.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雨果

11.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12. 一个羞赧的失败比一个骄傲的成功还要高贵。——纪伯伦

13. 危险关头才能检验一个人的真本事。——威?亚历山大

14. 必须忍得暂时的痛苦,才会得到永久的幸福。——张太雷

篇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的运用技巧

1.凝缩素材, 取其一点。凝缩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 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 或舍去总体而取其细节。往往只攻其一, 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 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 选取主干, 去粗存精, 进行定向叙述, 并且要深入挖掘;其余部分, 即使很精彩, 也应“忍痛割爱”, 绝不手软。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汉有昭君, 不赂画工, 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 终得一日, 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 醉了使臣, 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 济苍生的胸怀, 沉着大气的风范, 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 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 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 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2015年高考湖南佳作《修心如莲》

作者引用了王昭君的例子, 却只攫取了人物“自我修行, 成就美德”的一面, 从而论证“人, 只有自我修行, 提升道德, 才能彰显价值”的观点。素材指向集中, 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2.同类叠加, 多人组合。面对作文题, 如果觉得使用单一素材不能有效论证中心, 那么可以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 同类互补, 形成集团效应。或从相同角度来论证中心, 或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如果能够做到点面结合, 构成有力的群例证明, 则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同类叠加的素材要有共同之处, 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不能放在一起使用;要有共同的指向性, 都指向并服务于中心;句式尽可能一致, 力求营造铺陈之美;防止杂乱堆砌, “摆事实”的同时还需“讲道理”, 要进行深入剖析。请看下面的文章片段:

于是心诚者文如其人, 由笔尖到人心, 一脉相承, 原汁原味。“夜台无李白, 沽酒与何人”, 如诗仙者, 三分诗七分酒;“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如后主者, 感时伤人。“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与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 如马尔克斯, 孤独哲思。

——2015年高考浙江佳作《文字之上》

为了论述“文如其人”的重要性, 文章列举了多则素材, 即李白的酒后赋诗、李后主的感时伤人、马尔克斯的孤独哲思, 这些经典素材都从“文如其人”的方面进行论证, 使得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正反对比, 对比映衬。在一些人物素材中, 有正面人物, 也有反面人物。写作时, 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正反两面的人物进行对比, 在对比映衬中表明自己的主张。“正反对比”主要分“同质对照”和“异质对照”两种。“同质对照”又叫“纵比”, 就是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 是同中求异;“异质对照”又叫“横比”, 就是将两个存在差异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好坏优劣不言自明。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 互为映衬, 所以, 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鲜明的对比中, 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等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 从而使文章的中心更鲜明突出, 更有利于突出主旨。运用此法关键在于精选素材, 不能强作对照, 要有可比性, 要确立对照点。“异质对照”所选人物务必是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对比映衬应该有主有次, 一般以正面人物为主, 反面人物为辅。如下面的文段:

回溯古代, 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 有“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 毕竟他们与天地伴, 与日月行。然而, 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 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 世界之本原, 树木之纲属, 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 以造福于人类, 以改造自然。……

再看现代, 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 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 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种种, 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 却哑口无言。那么, 让我们放下手机, 离开电脑, 走进大自然, 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 去感受“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2015年高考广东佳作《远近结合, 感受自然》

在以上文段中, 作者将古代人感受自然和现代人感受自然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从而得出结论, 我们创新科技, 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 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 将二者相结合, 我们才能真正感知自然, 享受自然之美。

4.片段组装, 剪辑组合。这种技法又叫“镜头组合”, 即全文由若干个片段组装而成, 一个片段相当于一个镜头, 使文章结构呈现“块状叠加”的特点。每一个片段一个小标题, 或不设小标题, 仅用序号标明层次。虽是组装, 但必须用一根线贯穿每个片段, 使全文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每个片段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表现主题, 共同支撑文章的观点。素材的剪辑组合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强化功能, 具体组合类别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同向强化组合, 取相似素材组合, 使论述说明的对象更具广度和力度。二是异向强化组合, 异中求同, 异中求新, 取相反或相对素材组合, 形成前后对比, 呈现两种价值取向, 突出强调其中一种, 给读者以极强的震撼力。三是延伸强化组合, 取呈递进关系的素材加以组合, 将情与理一步步引向深入。如有一篇高考满分佳作《英雄兴亡论顾虑》的主体部分就由三个片段组装:

巨鹿

阴风怒号, 旌旗猎猎。身后, 是英勇善战的江东子弟;身前, 是如狼似虎的暴秦之师。刚毅的神情现于面庞, 沉重的铁戟握在手中, 神勇的乌骓跨在身下。项羽, 正面临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渡船, 早已凿沉了;铁锅, 早已砸烂了;粮草, 早已告急了;退路, 早已没有了。他知道, 此时此刻, 只要有一丝的顾虑, 推翻暴秦、解救苍生的大业就会付之东流。

“杀!”一声令下, 江东儿郎们如滚滚江水, 杀向对面的秦军!项羽一马当先, 斩将夺旗, 士气大振!他几进几出, 如入无人之境!终于, 威风八面的秦军土崩瓦解!

残阳如血, 战马哀鸣。流血漂橹, 伏尸无数。项羽威风凛凛, 环视战场, 得意之形, 溢于言表。

乌江

匹夫自有得意日, 英雄终有落魄时。

残破的战袍, 疲惫的身躯, 迟钝的乌骓, 乌江畔, 昔日叱咤风云的英雄项羽, 孑然一身。面对冰冷的江水, 他神情凝重。

“霸王, 小人乃乌江亭长。得知霸王战事不利, 特来接应!请霸王快快上船, 汉军快到了!”

“上船?呵呵。”项羽摇了摇头。

“霸王, 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岸就是江东, 以霸王的声望, 携数万之众卷土重来, 又有何难?”

“卷土重来?想当年, 我率八千江东子弟, 推翻暴秦, 是何等的豪气!如今, 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我又有何面目见他们?时不我与, 又何谈卷土重来?”

终于, 他拒绝了亭长的好意。身后, 汉军蜂拥而至。一阵力战, 仅汉军伏尸数百。

可是, 他不想再杀人了。利剑出鞘, 颈项处一道裂口清晰可见。 一个伟岸的身躯, 轰然倒地。

残阳如血, 乌骓长嘶。岸边, 汉军在疯狂瓜分他的身躯。

咸阳

咸阳城里, 刘邦频频举杯, 踌躇满志:“项羽为我所败, 是因为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韩信、英布纷纷倒戈, 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 焉能不败?”座下文武百官, 无不连连称是。

韩信垂首不语, 心中暗忖:“假如项羽能勇敢地渡过乌江, 昔日落魄的汉王, 又能在此意气风发到几时呢?”

这篇文章很好地运用了片段组装、剪辑组合法。第一组镜头是“巨鹿之战”的画面演绎;第二组镜头是“项羽自刎乌江”的画面剪辑;第三组镜头由“咸阳城庆功”的画面组成。三组镜头, 集合了项羽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刘邦、韩信对他的评论, 共同演绎了项羽的英雄悲剧, 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大跨越, 使文章具有一种历史厚重感。同时, 三个片段的话题全都指向“顾虑”, 分别从“没有顾虑”和“顾虑重重”两个角度来论证。这种结构的好处是, 上下文无须过渡, 且一目了然。

5.点面结合, 拓宽深度。点面结合就是对一些经典的素材, 有的在“点”上铺开进行重点叙述, 有的则在“面”上进行一般性概述。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一二例为主、其他例为辅,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写法。此法适用于考试时见到话题或题目后, 一时想不到那么多可用的事例, 这时, 可从想到的那些与论点相近或相一致的有限的事例论据中, 选择自己认为较典型、较全面的事例论据稍作详细叙述, 并加以挖掘, 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例论据则可简笔带过作次要叙述, 从厚度与深度方面加强文章的力量。如下面的文段: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绑架的时候, 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 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的无尽的物欲, 逼迫自己选择生命的弯路, 如陈希同、刘志军、周永康等, 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 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 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 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 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 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 也丧失了生活的快乐。为了快速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 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

——2015年高考山东佳作《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文章通过“点”例——陈希同、刘志军、周永康, “面”例——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了价值观念在选择中的重要性。

6.妙引名句, 画龙点睛。围绕写作话题或中心题旨, 利用比较多的名言名句, 去组织文章结构。搜索一下记忆, 我们会发现, 名言精炼, 歌词新鲜, 俗语流行, 以这些作为写作素材, 在文章中巧妙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箴言、警语或古代诗人的佳词丽句作为内容, 必能使文章意境深邃, 回味无穷。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 也可以间接引用;可以全部引用, 也可以局部引用;可以浓缩引用, 也可以扩充引用;可以点化引用, 也可以组合引用。如:

由此观之, 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 应当如稼轩一样, 有“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 亦有“看美人头上, 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 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 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 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 我们既要有对大是大非的恪守, 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 又应有对风花雪月灵敏感知的能力。

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 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 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 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 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 但并非南辕北辙, 事实上, 他们相傍相依。

——2015年高考上海佳作《刚柔相济》

篇4:走近文化名人 巧用经典素材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

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

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

题目:《回家》(2015年广东深圳中考文题)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校名、人名,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考题透视

“回家”这个话题很寻常,但真正写起来又不易表达深刻。如果从以下三点着手,还是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的。

1.全面审题,找到写作着眼点。写作引导语对文题里的“家”做了很好的阐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不同层面的含义,既可以指自己的“小家”,或团体、故乡、祖国等“大家”,也可以是“精神家园”等象征意义的“家”。相应地,“回”也不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那么,“回家”就有了多个层面的含义。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悟,“回家”这个题目可以表达亲情、友情、故乡情、爱国情以及其他很多常见的写作话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文体选择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

最终,我和爸爸在奶奶的坟前找到了他。爸爸走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的孩子,眼角悬着混浊的泪花。

“好,我们一起回家。”

人们常说“叶落归根”,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而家就是叶的根。

上面是一篇习作的结尾部分,通过爷爷的一个举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领悟了“家就是生命之根”的人生感受。作者先叙述事件,自然生发出道理,这样就做到了恰当地选择写作着眼点。

2.深刻立意,新颖独到不寻常。正因为对“回家”这个题目可以有多个层面的理解,在立意的时候更应该避免肤浅化,把“回家”简单地写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我们借助这个题目,要表达出某种真挚的情感,抒发对生活的感悟,或者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

小小风铃随风响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张张照片随之散落,重现着曾经的过往。脑海中依稀的笑脸,勾起心底的思念。“姥姥,回家吧,我也要送个风铃给你!”

“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透过随风响动的小小风铃,回忆与姥姥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作者以风铃为寄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姥姥的思念之情,这样,在“回家”这一题目之下,文章立意就显得深刻了。

3.合理表达,叙述议论总关情。“回家”这个题目似乎与表达情感紧密相连的,同学们一般会构思写作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但无论采用哪种文体写作,总要融入深厚的感情,这样才更切合“家”这一主题的本质。下面片段写的是作者时隔数年再次回到故乡,想起逝去的爷爷的感受,叙述中融真情,感人至深,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时光如流水一般逝去,不管我怎样追赶,都无济于事。我感到局促与茫然,甚至还感到彷徨,感到恐惧,心中也涌上一股莫名的悲伤。我拼尽全身力气,使劲追溯着我俩那如诗的光阴,可我还是淡忘了,最终被那精彩的年华深深的埋没了,就连那昔日我记得清清楚楚的脸庞,也在我的脑海中随风而逝了,你,仿佛从我的人生中怆然离去了,永远,永远。

技法点拨

写叙事性作文时运用名人故事作素材,有三个关键要素:主题、情感和文采。下面我们来做具体说明:

一、选材要符合表达主题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需要选用相应的名人素材。比如要表达“毅力”这个主题,传说中的“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都可以运用。如果在一篇文章中运用多个素材,要让这些素材具有能够表达同一主题的共性。下面佳作《回家》一文中,屈原、陆游、钱学森三个人物故事,从不同角度挖掘人物的可贵精神品质,但它们又都在“回家”这一主题之下,具有明显的共性。文化名人的经典故事有很多,有时一个故事能从不同角度挖掘其内涵,在写作时不妨进行一下梳理,对比多个故事,力争选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选材也要尽量兼顾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甚至还需要回避那种过俗过滥的材料。

二、跨越时空,融入真挚感情。在写作时,不能仅仅简单罗列或转述名人故事,而要在叙述故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挚感情,让故事更具感染力。采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方法,和古人来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叙述方式。下面佳作中三个人物、三个故事,都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而且在叙述中流露出对这些名人的钦佩、仰慕之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运用多种手法,彰显文采。运用名人故事作为素材进行写作,大多需要显示出文采来。这就需要在写作时适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文采。比如引用名人的诗词或名言、巧妙拟写小标题、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安排文章的独特结构等都是让文章不俗的手法。下面佳作在叙述每个人物故事之初,先引用其诗句或名言,然后再叙述故事,接着再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仰慕之情,最后点出人物名字。每个故事结构上大致相同,这样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主题更突出,情感表达更强烈。

总之,从文化名人故事中挖掘写作素材是一种很实用的构思方式,平时做好积累和梳理,抓住上面三个要素进行选材、构思和表达,一定能开辟出记叙文写作的新天地。

家,不仅仅是一个住所,还是一种精神寄托,一个灵魂的归宿,一个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在“回家”的路途上演绎了多少荡气回肠的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报国无门,千悲万叹,于是,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你从容地走向汨罗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执着而坚定的脚步,就这样,让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烦恼和污浊,让灵魂在激荡中升腾。也许只有你自己知道,汨罗江才是你永远的港湾和归途,是你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家”,是你生命的终点,也是民族精神得以升华的起点。自从那一天起,不管历史如何变迁,不管社会如何嬗变,你在百姓心中已经凝固和沉淀,你不再是你,你是不屈民族精神的象征。屈原,你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盼望着祖国的统一,眷恋着能魂归故里。是啊,在你出生的第二年,北宋都城汴京就被金国占领,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而你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屡遇挫折,但从未改变初衷。

“回家”,是你一生的向往,也是你灵魂归宿的期盼。千百年来,在你执着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和捍卫精神的家园,前仆后继,愈挫愈勇。陆游,你永远激励着后人。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实验室工作的你就深为祖国的诞生而高兴。“我要回家,我要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服务”,尽管美国当局设置了种种障碍阻止你,历经5年的艰辛,你带着一家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阔别20年的祖国。

“回家”是你坚定的信念,报国是你一生无悔的选择。新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是凝聚了无数像你一样辛苦付出的人的心血,民族的振兴正是需要你这样坚定的信念。钱学森,你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回家,我们永远在路上。

1.思路清晰,行文流畅。本文以“回家”为主线,串联了古今三个名人的故事,思路清晰;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主体的每一部分结构大体相同,又富于变化,行文流畅。

2.巧用素材,内容充实。本文选用古今名人故事作素材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避免了无病呻吟、内容空洞。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语文积累,并能学以致用。

篇5:高考经典名言作文素材

2.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4.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却是力量。——弗烈德利克·罗伯森

5.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6. 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7. 哥伦布发现了一个世界,却没有用海图,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释疑解惑的“信心”。——桑塔雅娜

8. 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查·丘吉尔

9.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1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1. 不要追究朋友的缺陷,不要泄露朋友的秘密,不要记着朋友过去的错误。只有懂得这三点,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菜根谭

12. 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程颢

13. 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14. 恐惧是世上最摧折人心的一种情绪。我与它抗战,并借着帮助情况不及自己的人们,而克服了它。我相信,任何人只要去做他所恐惧的事,并持续地做下去,直到有获得成功的纪录做后盾,他便能克服恐惧。——艾琳诺·罗斯福

篇6:高考作文经典名人素材

奥纳西斯每天到郝根烟草公司寻找机会,别说业务人员不理他,就连看门的也动不动给他白眼。尽管遭受冷遇,奥纳西斯还是像上班一样,天天“报到”。后来,人们习以为常了,就让他出入公司大楼。奥纳西斯在楼里从不打扰别人,只是在董事长办公室门口耐心地等待。

起先,董事长郝根并没注意到奥纳西斯。3个星期后,他终于注意到门口这个年轻人满面愁容、举止拘谨、欲言又止,便问道:“年轻人,你有什么事儿吗?”

奥纳西斯回答说:“我手里有一些中东优质烟叶,想卖给贵公司,但我不知怎么办才好。”

“我们总是欢迎生意人的,你为什么不早点儿说呢?”

“我见您一直很忙,所以不想为这小事儿来麻烦您。”

“不错,我确实很忙,你可以到本公司的购货处去洽谈。”

奥纳西斯连声称谢,可还是不走。这时,郝根恍然大悟:奥纳西斯等了3个星期,并不是为了弄明白什么地方能收购烟叶,而是有求于我。郝根被这年轻人的诚意感动了,就说:“请到我办公室来稍候片刻,我打个电话去购货处联系一下。”

从此,奥纳西斯从中东源源不断地运来烟草,卖给郝根烟草公司。3年后,他从烟草生意中赚得5万美元,买下了第一条旧货轮,开始了航运事业。后来,他成为希腊船王。

篇7:高考作文经典名人例子素材

乔布斯知道自己也会犯错误,所以会完全信任他的团队,要求他们指出他的错误,并进行纠正。

苹果苹果前零售主管罗恩·约翰逊在接受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采访时讲了以下这个小故事:5月份苹果开设第一家零售店之前,约翰逊开车载着乔布斯一起去一个每周例行会议。

约翰逊当时对乔布斯说:“我们把零售店设计成一个围绕产品的场所,但如果我们是围绕音乐或电影等活动来设计会怎么样,我们应该那样做。”

当时,乔布斯听了对他说:“你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改变吗?我没有时间再重新设计零售店。”

篇8:经典高考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很多同学都喜欢在高考作文中使用课本素材,然而,在运用过程中因不会巧妙地“转弯”,以至于阅卷者认为该考生“只会死搬硬套,而没有开阔思路”,从而无法获得高分。其实,真正聪明的考生,能够将课本素材运用得恰到好处,并且巧妙“转弯”,为其赋予厚度。在此,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几种课本素材的“转弯”技巧,助大家轻松夺分。

“转弯”方法一:由此及彼

方法解说:由一则课本素材联想到多则课本素材,共同使用。

所以我要说的是:浅阅读,我们要乐意受之,完美用之。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翻起页页泛黄的扉角,感受书的香蕴,这是何等惬意!是这传人经典,授人美德的书教会我们孔子的谦虚为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鲁迅傲骨呐喊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昂扬沸腾的革命情结,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鼓励着多少澎湃的心;是这豪放与婉约的孪生姐妹,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种种凄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教我们审度了东坡的傲岸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这人类的精神食粮,母语的浑厚精髓,我们不能遗弃,他是我们沸腾的热血,是我们不能丢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书店一角,默默地读书,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丢,如果你丢了,要虔诚地捡拾那些日子。

(《“小议”浅阅读》)

名师点拨:文章在分析浅阅读的状态和作用时,由孔子的谦虚为德,联想到鲁迅的傲骨、易安的凄迷、苏轼的伟岸不羁。引用如此多的课本素材,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又诠释了人物的品性,更点出了浅阅读的无穷乐趣,可谓一石三鸟。

“转弯”方法二:自然延伸

方法解说:由课本素材的内涵,联想到一个具体的“话题”,继续拓展深度,并联系非课本素材进行分析。

还记得隐藏在时间过往深处的刘兰芝,那位令后人叹息的美丽女子。在黑暗世界的漫漫长夜中,她以自身的美丽坚强与宿命抗争。那清池中层层的涟漪,是一个女子对爱情的忠贞,是一个不屈的灵魂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举身赴清池”这种凤凰涅槃式的悲壮,在那一瞬间穿越生与死,绽放爱与恨!

时间在流逝,但她的忠贞不减,坚强不减。我对她的敬仰,便为我的使命增添了一份高贵的坚强。

时间在流逝,但他的惆怅却丝毫未减。我希望自己能够替他保留那份孤傲,那份不羁,那份忧国忧民的伤感。我希望纳兰容若能够陪伴我的成长,为我指引方向。

还记得当时的那种心痛,仿佛当时的泪水仍在我脸上。我久久不能相信我所敬爱的史铁生,那位坐在轮椅上却异常高大的人,离我们远去。“死亡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这是他对自己说的,也是对我们说的。这份淡然与豁达,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用残疾的身体,表达出最丰满的思想;他用睿智的言辞,照亮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时间在流逝》)

名师点拨:由刘兰芝的素材,引出“时间在流逝,忠贞不减,坚强不减”的话题。选材典型,古今结合。文章既选择了纳兰容若等古代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又选用了2010年去世的当代文学大师史铁生的例子,古今结合的选材方法既具有典型性,又富有时代感。

“转弯”方法三:反驳课本

方法解说:课本素材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考生可以对此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联系自己的课外阅读素材,进行佐证。让文章变得立体起来。

中国历来奉儒家为经典,而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入世观。自古以来的隐士很多,他们真的从刚开始就安身立命于乡村野外吗?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隐逸之风大行是在魏晋时期,这与当时战乱频仍特别是门阀氏族之间倾轧争夺的形势有关。知识分子一旦卷入门阀氏族斗争的旋涡,就很难自拔。魏晋以迄南北朝,因卷入这种政治风波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大名士就有:何晏、嵇康、张华、潘岳、陆机、陆云、郭璞、谢灵运、鲍照等。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远离政治,避实就虚,探究玄理,乃至隐逸高蹈,就是其表现。这些隐士真的有难言之隐,他们的“隐”就是明哲保身。

与其说贤人自隐,不如说那个社会欲望、贪婪的加剧,让一些贤达的文人墨客感到这个世界正在堕落。因为努力想改变世界却无能为力,只好以隐居的方式来对抗世界!难道陶渊明不想为人民办事吗?他想,可是他的确改变不了什么,失望大于希望,所以隐遁自然,陶然忘机;范蠡难道不想继续为皇帝佬儿卖命?只是这个世界人的嫉妒心、猜忌心太重,因为整个世界都在沉沦,所以人人自危。范公只好偕西子逍遥游!

(《谈隐士之隐》)

名师点拨:本选段反弹琵琶,作者认为“隐”是消极逃避,明哲保身,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在对“隐”的一种内涵进行构思时,不仅引述有关陶渊明的课本素材,而且引述了嵇康、张华、范蠡等相关课外素材,再对原素材进行拷问,使文章更有意蕴。

“转弯”方法四:联系热点

方法解说:谁说课本素材不能和热点联系?现在很多热点与课本素材上的经典有关,譬如鲁迅文章退出教材,我们就可以联系在教材中出现的鲁迅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他没有李白的那份豪气,但有着一份独一无二的坚毅。在时间面前,他没有低头,他的那种坚毅让时间记住他,让后人也记住他。他惨遭宫刑,痛不欲生,但完成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面对时间的流逝,面对人生的苦难,他选择跌倒后站起来,选择与时间搏斗。他成功了,没有被时间的潮水冲走,没有被时间的海洋淹没。他站起来是一尊雕塑,他倒下去是一座丰碑,让我们铭记他的名字———司马迁。

宋文骢,一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他是我国歼10战斗机的总设计师,当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无人知晓的设计师。但他心存斗志,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他不甘为时间所湮没,他将自己几十年的心血融入战机,五十载春华秋月,二十年丹心铸剑,长剑出鞘,直指苍天,震惊寰宇。宋文骢将自己的心血与灵魂都熔于祖国的蓝天卫士,在时间流逝中,他把握当下,战胜困难,在时间长河中留下自己迎风搏击的画面。

(《时间在流逝》)

名师点拨:文章以司马迁素材为例,阐释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时间在流逝,只有把握自己,方可把握人生。作者对事例的分析比较到位。文章又引述宋文骢的热点素材,文章正反结合、古今相照,且有引证,增强了说服力。

“转弯”方法五:同类挖掘

方法解说:如果课本中出现了肖邦,那我们完全可以避开“课本中的肖邦”不谈,而谈“我们认识的肖邦”;也可以既谈“课本肖邦”,也谈“课外肖邦”,显得知识面极广,素材积累极丰富。

苏东坡,豪气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也曾面临过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贬往黄州的迁客。但黄州这个弯道,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给苏轼带来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

你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你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你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你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长存民间;你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你刮起的一阵阵东坡风比任何潮流都来得猛烈,来得厚实!

(《站在文学的门口》)

名师点拨:苏轼坎坷的人生因作者笔调的灵动、思考的独特而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不仅介绍了苏轼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课本素材,也叙述了有关“东坡肉”等课外素材,使苏轼形象光辉夺目。

篇9:高考作文素材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喷水池理论

□吴小莉

很多人都问过我是否一直像屏幕上一样总是精神满满的,其实没有,生活工作总有不如意和失落,但重要的是,无论遭遇什么,请努力保持明朗的笑容,积极上进的心态。

记得初到香港时,我刚结束一场长达七年的初恋。人生地不熟,又不懂粤语,连日常生活的沟通都成问题。尤其在情人节或圣诞节,我形单影只,繁华中更觉落寞。香港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我也不适应,那种不合拍的感觉和噬人的孤独,让我无所适从。那时,我特别害怕下班,钥匙插开的房间空空荡荡,就是四面墙,家具一应俱“无”,只临时买了个床垫铺在地上。黄昏闻到楼下煎鸡蛋的香味,我就想到远方的家。从不失眠的我,开始整夜睡不着,频频想爬起来打电话回去,又怕家人担心,于是躺在黑暗中,一遍遍地跟自己说:“静下来,静下来,都会过去的,明天太阳照样升起。”早上起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打起精神来,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有次我在某大楼的喷水池前等个朋友,看到水花不断上涌,再形成美丽的透明图案,兴致盎然。喷水池的水怎样往上走的呢?并且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是因为水流被激射出来,形成水柱,这种力量一直往上推,才让顶端的水花永远盛开。

其实,伤害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化解痛苦,寻找来自内心的支持的力量。只要心底有力量,就会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否则,一分钟的懈怠都可能让顶端的水花一泻千里。喷水池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水柱,而对人心而言,学习才是最好的活水之源。

改变需要勇气,那段艰难的日子历历在目,我都笑着走过来了。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终其一生,都在斗争。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学习,不仅是多读书本,而且每一次采访,都能让我如同海绵吸收新鲜的东西。现在正在做的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也需要我更多更新的知识去应对。

回望这十多年的职场生涯,走到今天,喷水池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让我在千变万化中葆有了希望和人生事业的恒温。

适用话题:改变、勇气、面对伤害、心灵的力量

(袁一耀荐自《意汇》)

不赚钱就赚人生

□吴淡如

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个建筑公司老板。虽然目前家大业大,但创业过程并非无风无雨。他很会找地,很会想点子,所在地的政商关系也相当良好,才能耐住台湾建筑业所经历的长时间不景气。

朱先生没念过什么书,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学历高一点。不过,他的独子念的是现代艺术,看来跟家业没什么关系。孩子办展览时缺乏经费,他也都慷慨赞助。

很多人听说他没有努力安排孩子接班,问他:“你怎么没要求孩子继承家业?”他总是笑笑说:“当然有暗示过啦。希望他念商或是念建筑,可以把我拥有的资源都给他。不过,他从小就只对画画有兴趣,我也没办法。”“念艺术恐怕连吃饭都有问题吧?”好事者这样问的话,朱先生就会耸耸肩笑道:“也许赚不了钱,但应该会赚到他的人生。哈哈,我的工作也跟我爸不一样,我爸是种田的,如果我爸要求我继承家业,我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事业版图吧。上一代总想不到下一代的发展,说不定我儿子将来会开一个比‘皮克斯’更大的动画公司。”

以前,父亲越成功,儿子的未来越被局限,现在,已有不少开明家长,愿意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他们明白,一个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很难成功的。万一不成功,还会怪父母误了他的选择,这种重担,现代父母应该难以消受。

我们的人生和金钱的关系,其实只有四种可能状况:赚钱也赚到人生;不赚钱却赚到人生;赚钱却赔上人生;不赚钱也赔上人生。

你属于哪一种?

适用话题:开明、期望与压力、爱好引导成功

(冷洪波荐自《恋爱婚姻家庭》)

眼光决定生死

□张小平

春秋时,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曹僖氏是有名的贤内助。

有一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曹国寻求避难,曹国的大臣不仅拒绝了他,还处处为难他。唯独曹僖氏眼光独到,对丈夫说:“我看重耳迟早要当晋国的君王,那时,他定会讨伐曾对他无礼的曹国,我们也会跟着一起遭殃啊。”

僖负羁一惊,疑惑地问:“你为何这么说?”曹僖氏答:“难道你没注意他带的三个随从?他们长途逃难而来,重耳累得坐都坐不稳,而随从们却站得笔直。在重耳受到羞辱时,他们也没擅自行动,而是照样守在主公身旁等待命令,可见这三人的克制力有多强!有这么优秀的从者,重耳不当国君都难呀。”

僖负羁觉得有道理,忙问该怎么办?曹僖氏接着说:“不妨在他落难时我们帮一把,日后就不会被报复了。”

僖负羁接受了建议,马上安排好饭菜宴请重耳。那三个从者仍然守在重耳身边一动不动,僖负羁心生敬佩,又赠了重耳一面玉璧。果然,不久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并带兵讨伐曹国。念在往日恩情,重耳下令士兵不准进僖负羁家骚扰。僖负羁躲过一劫,对妻子的眼力也钦佩不已。

通常,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与之密切关联的人和物来观察和判断,会有更为全面的发现。

适用话题:细节、角度、善意

(涂红阁荐自《国学》)

平视是一种尊重

□秦 湖

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出场,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

在演讲开始前,很多学子见到白岩松本人后,都显得非常激动,他们忙着拍照片、发微博,并想方设法问白岩松要签名、求合影。对此,白岩松在演讲开始后,实事求是地说:“我刚才看到有一条微博写着‘就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用了八个感叹号!我非常替你可惜,当你拥有一个表达空间的时候,你却把权利用在感叹上,而不是提出你的问题。我想如果今天的论坛首先要让我们拥有一点什么的话,那就从平视开始,从去掉你的相机、探头一样的心态的改变开始。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比你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平视是一种尊重,是我们永远的职责。”

随后,白岩松谈到了在他上大学的那个年代,不管是哪位名人或大师的讲座,学生从来不会用求签名或者照相的姿态去面对他,而是带着深深的怀疑。如果他讲得好,大家会回到宿舍一聊就是一宿,成为他思想的传播者;如果他讲得不好,不管他多么声名显赫,大家都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名字的光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其中有多少思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能够带来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强。”白岩松意味深长地总结说道。学子们听了,都自觉地放下手中的相机、停下微博的直播,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平视,既是一种自信,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适用话题:平等、崇拜、偶像、光环

(冯诗韵荐自《润·文摘》)

篇10:高考满分作文经典名言素材

2. 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爱迪生

3.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4.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5. 爱情是种宗教,信奉这个宗教比信奉旁的宗教代价高得多;并且很快就会消失,信仰过去的时候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还得到处闯些祸。——巴尔扎克

6. 信仰决不是知识,而是使知识有效的意志决断——费希特

7. 信仰就是用耳朵观看。——英国

8. 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9. 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爱默生

10. 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歌德

11.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2. 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马尔林斯基

1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4. 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篇11:高考作文经典名人事例素材

哈佛大学校庆,打算邀请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参加。里根一想,机会来了,就让人捎话,问能不能送他个荣誉博士的头衔。哈佛师生对此议论纷纷,认为他和学术一点都不沾边儿,还是不送为好,于是里根没来,庆典照办。

哥伦比亚大学曾拒绝给英国女王授予博士学位;牛津大学曾拒绝给撒切尔夫人授予荣誉学位。曾任佛罗里达州州长的布什总统的弟弟,也被佛罗里达大学拒绝授予荣誉学位,只给了个荣誉校友算是安慰。

大学的大“脾气”除了是自己“耍”出来的,也是烘托出来的。因为许多本身“脾气”就很大的名人,一到了大学,马上就变得没“脾气”。几次获得奥斯卡奖的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年轻的时候大学没读完就辍学投身电影了。几十年后,年过半百的他再度报名母校的电影专业,继续攻读学士学位。这时的斯皮尔伯格是如日中天的大腕,他的电影成了教学范本,可他依然得接受年轻教师指导,该交作业就交作业,该做论文就做论文。虽然有时候交上去的作业就是自己导演的著名电影的片段,可老师给的分数还真就不高。斯皮尔伯格呢,也是服服帖帖,毕业典礼时既不上台讲话,也不去主席台就座,而是和其他毕业的年轻人一样,穿着学士服,老老实实地坐在台下。

篇12:高考语文作文经典名言素材

2.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作者:萧伯纳

3.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作者:高汀

4.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但丁(意大利)

5. 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美】

6.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国作家萨克雷

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8.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9.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10. 当你开始依照习惯行事,你的进取精神就会因此而丧失。——(乌纳穆诺)

11. 一个人如果每年根除一种恶习,那么他用不了多久就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坎普滕的托马斯)

12.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13.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谢觉哉

14.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罗马)西塞罗

15.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印度)释迦牟尼

16.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好习惯可以保证他们不成为坏人。(华兹华斯)

17. 许多富有创见的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被习惯思维引入歧途。——(济慈)

18.习惯比天性更顽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西寒罗)

19.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佩利)

篇13:经典高考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一、材料作文之材料运用

在材料作文中, 材料是文章观点的重要载体, 学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进行写作, 离开材料, 观点则游离、架空。在考试中, 作文失分的一大因素就是对材料运用不恰当。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 抛弃材料。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 脱离材料, 信马由缰, 结果往往离题万里。其二, 引述太晚, 出现在中间甚至结尾。阅卷老师不能明晰地把握作文观点。其三, 抄袭材料。没有改动地大段移入, 就是一种机械的抄袭。

材料作文必须要针对其材料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的写作策略, 才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 材料的运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提炼关键法

作文材料:

传统制麻, 采用沤麻的方式。沤麻是将亚麻茎置于水中浸渍, 麻茎自然发酵, 会发出难闻的恶臭味, 但是通过脱胶等程序最终却可以获得干净坚韧的麻绳。

民间自制土豆淀粉, 将土豆洗干净, 放在缸里, 通过一定时间发酵, 将浑浊不堪的发酵物掏出, 经过反复淘洗, 最终能制作出美味、白净的土豆粉。 (2013年东北一模)

学生这样开篇:

“那亚麻茎经历了浸渍、软化、剥皮、发酵、脱胶等程序, 最终才成干净坚韧的麻绳;那土豆经历长期发酵反复淘洗, 除杂等工序, 最终才成美味、白净的土豆粉。就是这极其普通的物品也需经历不断加工, 才成佳品, 更何况我们人类, 及至世间的万物呢?”

该生没有照抄原文, 而是抓住材料的核心关键词, 进行了提炼, 组合, 理解透彻, 观点鲜明。

2. 延展发挥法

作文材料:

马克·吐温与朋友豪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 出门时恰遇大雨。豪威尔见到大雨, 不禁闷闷不乐, 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吗?”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学生习作一:如果伤病是一场大雨, 李娜告诉我们, 不要怕被淋湿, 要笑对人生;如果挫折是一场大雨, 史泰龙告诉我们, 要勇敢接受, 要相信天终会睛;如果重担是一场大雨, “小燕子”徐娇燕告诉我们, 要坦然面对。

该生对雨进行了延伸, 赋予它具体的含义, 水到渠成, 观点呈现。

学生习作二:倘若不相信雨后天会睛, 如何会有史铁生重塑自我, 写就《我与地坛》;倘若不相信雨后天会睛, 如何会有刘伟无臂演奏生命之曲;倘若不相信雨后天会睛, 如何会有韩国总统李明博感恩贫穷, 勇闯政坛;倘若不相信雨后天会睛, 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如何能够面对风雨, 力挽狂澜。

该生根据所给材料反向思维, 延展发挥, 出奇出新, 体现了该生的思维深度。

3. 比较突出法

作文片段:

“大家好, 我来了”彰显的是一种高傲的神情, 一种张狂的意识, 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谢谢, 你们来了”体现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一种谦逊的美德, 一种感恩尊重的心境。 (2011年湖南考生)

该生抓住了材料中的典型语句, 探究语句深藏的情感思想, 在比较中突显重点, 引出观点。

4. 排比呈现法

还是针对马克·吐温与朋友的材料, 一学生这样写道:“雨过天会晴”是一种信念, 是马丁·路德·金在高呼“我有一个梦想”时的坚信;“雨过天会晴”是一种乐观, 是“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的信念;“雨过天会晴”是一种态度, 是范仲淹“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大仁大智。

该生在排比中体现材料的要义, 气势宏大, 主旨深邃。

二、材料作文之素材运用

我们的学生现在都已经认识到素材与作文的关系, 就像根与枝叶, 源与江流, 只有根深才能枝叶繁茂, 只有源丰才能流远, 只有素材运用, 才能文深意远, 但是懂得了重要性, 并不意味着就能呈现出好的作品。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素材烂熟, 令人作呕

在立意类似, 角度单一的情况下, 要想获得老师的青睐, 那就要在选材上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避免俗套化, 或者“人无我有”, 或者“我比人新”。但在实际中, 过多的材料反复出现, 已经让阅卷老师疲惫不堪。学生习作:“贝多芬双耳失聪, 但不曾放弃过创作, 成就了生命的赞歌;爱迪生因发明而炸聋耳朵, 但仍坚持发明, 铸就了‘发明大王’的称号;海伦·凯勒双眼失明, 但不轻言放弃, 书写了光明。”这几个例子真的不能让阅卷者再承受了, 可类似的还有很多, 爱国屈原的怀才不遇, 悠闲的陶渊明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司马迁的遭受宫刑, 勾践的卧薪尝胆……

2. 一材通用, 言不由衷

考试前, 学生总会期待寻求一些在任何作文中都能适用的材料。然而, 作文是用心去感受与体悟的, 如此想法怎能会生成一篇灵动的作品, 制造出的也只能是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产品。

作文片断:

“早”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幼年鲁迅抛弃玩乐, 努力学习的决心;厄运之锤不幸砸到他的头上, 但最终他以顽强的毅力与乐观心态完成了《我与地坛》;他曾被匈奴囚禁十九年, 凭借着充斥着大汉热血的爱国之心与意志归国重见汉武帝;他曾因李陵事件而被施以宫刑, 忍受伤痛与耻辱, 完成《史记》, 这些都是一种“早”的生存姿态。 (选自2010湖南高考生《早》)

本文中列举出的三个事例, 不能支撑论点, 纯属套用, 影响论证效果。

3. 材料叠加, 味如鸡肋

如果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也只能给人以书橱之感, 所以材料引用后, 一定要有对它理性深刻的分析, 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论证效果。

比如学生一习作:张艺谋把批评自己的文章单独裱糊起来, 以之提醒和鞭策自己。林志玲从进入演艺圈就批评不断, 可她从未因此沮丧。唐太宗善于纳谏, 才开创了贞观之治, 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后, 骆宾王愤而写下一篇声讨她的檄文, 武则天看后不禁感慨, 自己确实有骆宾王所提到的缺点, 于是重用他。正如两个僧人对话:“世上有人讥我, 笑我, 毁我, 谤我, 打我, 我该如何?”“你且由他, 耐他, 忍他, 过几年, 你再看他。”这智慧的对话, 会让你的人生更从容。阮玲玉就是一个不懂得淡然的人, 批评让她走上绝路。

4. 材料偏离, 论证失败

从教学实践中看, 这是素材运用中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也许学生没有养成列提纲的习惯, 所以边想边写, 就往往会忘记自己举例是为了论证什么, 结果往往事例与观点游离。

比如作文观点是做事要用心专一。一学生习作:

“歌手丛飞, 家境贫寒, 他喜欢唱歌, 可父母没有能送他去音乐学院, 丛飞坚持走音乐道路, 后来他举办了大大小小很多场演唱会, 让父母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丛飞还把赚来的钱捐给了贫困儿童。最后他因胃癌病倒在医院。”

此段观点不突显, 只是平淡地叙述丛飞的人生经历, 可稍微改动一下:

歌手丛飞, 喜爱歌唱, 但因家境贫寒不能进入学校, 可他不顾生活的艰苦, 不理父母的劝说, 专心于音乐, 坚持走音乐之路, 成名时记者采访他说:“别人都说我是疯子, 傻子。”是啊, 他疯得专一, 傻得专注, 正因为这疯、这傻最终成就了他不凡的事业。改过后, 文段中与观点无关的信息删掉了, 引用典型的语句, 表意更加准确, 主题更加鲜明。

再比如上面2013年东北一模作文材料, 学生习作《玉不琢, 不成器》, 其中有这样两段:

古今中外,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 宋濂趋百余里执经扣问;姚明磨破球鞋问鼎篮界;爱迪生不思茶饭专心研发;乔布斯心无旁骛享誉全球……他们就好像在水里浸泡的麻茎和放在缸中的土豆, 不经过揉洗就无法摆脱发酵的恶臭不堪。就算是一块璞玉, 不经过雕琢, 也无法散发迷人的光彩。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需要时间的发酵, 不懈努力, 静待发光的时机, 实现自身价值。

本文论证非常成功, 原因就在于他对素材的运用紧紧扣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浸泡的麻茎, 发酵的土豆, 素材与材料, 浑然天成, 真正地体现了材料作文的写作特色。

三、结语

素材丰富, 不一定就是成功之作, 材料运用得当, 才能服务主题。因此, 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针对学生的储备进行引导、辅助, 学生也要合理、恰当运用自己的工具, 只要师生互动, 齐心合力, 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就一定会游刃有余, 发挥出色。

摘要:在高考作文中, 考生在材料运用方面往往出现抛弃材料、引述过晚、抄袭材料等问题, 鉴于此, 可采用提炼关键法、延展发挥法、比较突出法、排比呈现法使材料延伸合理、主题明确;同时, 在素材运用上主要存在素材老套、一材通用、材料堆砌、偏离主题等误区, 只有素材使用恰当适度才能避免误区, 提升质量。

关键词:高考作文,材料,素材

参考文献

[1]刘森.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马正平.当代作文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篇14: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

开展这一活动是有一个由头的。从高考作文改卷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作文材料旧,空洞无物。深入分析,这些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缺少鲜活的新例。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高三学生时间很紧张,没有空看书看报,更没有闲暇去思考生活与人生。观察力和触觉都变迟钝了。这对写作是非常不利的。学生经常抱怨,每周写作文,人都被掏空了。只进不出,感觉被掏空是很正常的。同学们在高三这一年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光有应试技巧,无异于无米之炊。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我创设这个活动让同学们思考人生,快速有效地积累素材。肚里有货,才能处变不惊,也不会出现因为迁就材料而造成偏题离题的情况。这个活动的全称是“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

所谓高考作文“素材小全”,是相对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厚重的“素材大全”而言。这种自制的“素材小全”由同学们自己提供素材,师生加以总结分类、装订成册。由于同学们提供的素材不仅贴切而且新鲜好用,比市面上卖的“大全”更易用好用。

我的做法是让同学们从听说读写多方面构造一个素材积累网络。这个网络由这几部分构成:读书笔记,每周练笔,课前演讲,堂上作文提纲训练,针对某一次作文话题做专项素材积累,从优秀作文中找素材,把语文课本中的材料进行归纳分类等。

有一个同学在课前讲话中,讲到史铁生的《命如琴弦》,另一个同学在周练中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命若琴弦——为活着找理由》。又有一个同学在课前演讲中讲到《狼图腾》的一个情节:狼捕羊时,非常善于等待。白天牧羊人在,狼不动声色,静静等待;晚上羊睡觉时,狼仍然没有动静,因为羊在这个时候警惕性仍然很高;一直等到羊憋尿时,狼才出动,羊最终惊恐奔跑,膀胱破而死。在之后写作中,不少人用到这个材料,有的为了论证最佳时机的把握,有的强调要等待。这些元素互相促进,拓宽同学们的接触面,加深对素材的印象。

制作“素材小全”具体的操作并不复杂,可以概括成十六个字:简易操作、分头收集、资源共享、专题归类。

(一)读书笔记

每周五篇读书笔记,形式多样,摘抄、点评、读后感、时评均可,字数不少于50字,每一则都可能是“素材小全”的内容。坚持写到“一模”,目的是让同学们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有一点时间去思考和感悟。读书笔记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它化“无形”的阅读于“有形”的读书笔记,既保证了读,又促进了写,一石二鸟。而且50个字,对同学们来说,并不是很大的负担,容易做得到。实际上,不少同学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一种习惯甚至乐趣,一篇读书笔记写出一两千字也不少见。读书笔记写好了,在高考场上自然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二)每周练笔

每周一篇练笔,不少于800字。高三上学期不限话题,自由写作。高三下学期可隔周限话题。周练给等级,部分给评语。周练是对同学们写作的直接训练,由于内容不限,可以广泛地反映生活和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也是一种素材的积累。

(三)课前演讲

每周固定一、三、五的语文课前5分钟给演讲,内容不限,同学们按学号顺序轮流上台。这不仅考验能搜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而且训练能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力,经过一次演讲,印象深刻。演讲过的材料也就成了“素材小全”的内容部分。

(四)作文提纲

高三下学期,每一到两周可以进行一次堂上作文提纲训练,模式如下:

材料: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一堂课可以设计四个材料。下课收上来进行整理,好的立意与例子进行归纳。讲评完后,让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材料,写一个200字左右的例子,收上来继续整理,适当修改后印出来再发给同学们,作为素材积累。

(五)专项素材

上学期每两周一次堂上作文,下学期每周一次堂上作文,除了及时评改讲评外,还可拓展延伸,如就其中一次作文做专项素材积累。例如其中一个话题作文:有这么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只有放飞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的舞台,成就自己的梦想。请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在同学们的习作中挑出最贴切的例子,如: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墙。”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钱养家。”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以此类材料加以引导,让同学们领悟哪些例子最切题,然后布置下去,要求每位同学再找一个200字左右的例子,可以上网查,可以翻书报。同学们交上来后,老师修改做整理后印发返回。两个教学班就有八十个小故事,这八十个故事不仅是“志向”方面的有力例证,还可以引导同学们多角度发掘材料的立意,用简洁的文字把它概括出来,写在上面,在其他话题的作文中可以引用。

(六)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包括每次堂上作文教师挑出来的范文,每次大考年级甚至广州市挑出来的范文,还有每年《语文月刊》(7-8期合刊),以及手头的一些优秀作文集。这些优秀作文值得借鉴的有立意、结构、语言表达,当然少不了对其材料运用的借鉴。同样写苏轼、屈原的例子,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拿50分以上,有的只能在及格分上下?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种积累素材的方法,积累的不仅仅是素材本身,还包括素材的运用技巧。

(七)语文课本

读了12年的书,即使任何课外书没有读过,能用好这十几年来课本的东西,高考也能写出好文章。2000年高考,一位山东考生的作文《冷香飞上语文》就将课文内容信手拈来,一样写得文采飞扬。可将课本的材料进行归纳分类:

1. 一个材料几个角度:《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亲情友情:《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陈情表》

团结合作:《廉颇蔺相如列传》《六国论》《师说》

3. 把课文按照一些专题分类:

民心向背:《谏太宗十思疏》《孟子见梁襄王》《过秦论》

环境保护:《寡人之于国也》)(《阿房宫赋》

逆境成材:《报任安书》《滕王阁序》《勾践灭吴》

自信自爱:《将进酒》《师说》《鸿门宴》《游褒禅山记》

坚持不懈:《劝学》《离骚》《游褒禅山记》

这几种训练非常容易操作,同学们全员参与,收获面大。

分头收集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上,我充分地让同学们自主合作,按照人物篇、自然篇、社会篇分组来收集资料。人物篇中按内容分为商界、体育界、科学界、娱乐界、政界等;按国别分为中国、外国;按时间分为古代、现当代。自然篇中分为植物、动物、景观和其他。社会篇分为历史和时事。对于有所耳闻的人物事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要求同学们知道多一点。比如:

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有钱,但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巴菲特作为股神,他最令人震撼的是捐了一大笔钱给慈善机构,那么究竟捐了多少?捐给了谁?他跟比尔·盖茨之间有什么故事?

什么是“蝴蝶效应”?……

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事,熟悉的事不熟悉的细节,每个小组在自己的领域里尽情收集,素材的内容首先吸引自己,打动自己,然后试图去吸引和打动别人。艰巨的工作分开做,省时省力。再加上每个人的视野不同,展现大家的是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资源共享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把优秀成果展示出来,实现资源共享。

前面提到每周练笔,同学们写完了,教师批完了,工作并没有结束,教师每周将优秀的周练(每班大概四五篇)复印出来,张贴在班上。不少同学会因为自己的习作偶尔甚至仅有的一次被张贴出来而充满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的兴趣以及关注生活和自我的积极性提高。其中精彩的内容收录到“小全”系列中去。

课前演也是如此,演讲完后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发言浓缩成200字左右的小短文,用word形式放在班级电脑的文件夹里,作为“小全”的一部分。一学期后,我将其整理起来,印成名为“2007届高三课前演讲材料”的资料,发给每位同学,例如:

未上过学的火箭之父

前苏联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10岁时染上了猩红热,由于严重的并发症,他几乎完全丧失了听觉。学校不收他,母亲只好教他读书写字,可是两年后,母亲却患病去世了。在做守林员的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走上了自学之路。从小学课本、中学课本一直读到大学课本,自学了物理、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等课程。这样一个失聪的人,一个没有跨进学堂一天的人,由于始终如一勤奋自学、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了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为火箭技术和星际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樊倩雯提供)

千里马易求,伯乐难逢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会中,几个老板大谈自己的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说:“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我准备找个机会将他们炒掉。”“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另一个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第二个老板听了之后想了想,就说:“既然这样,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三个人第二天到新公司报到。新的老板开始分析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管理质量;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的管理;让第三个人负责商品宣传,整天在外边跑来跑去。三个人一听职责的分配,和自己的个性相符,不禁大为兴奋,兴冲冲地走马上任。过了一段时间,因为这三个人的卖力工作,居然使工厂的营运业绩直线上升,蒸蒸日上。千里马易求,伯乐难逢,正是这个道理。

(李智荣提供)

如是格式,整理下来,大概20页,这些材料,由于同学们听过一遍,再看的时候,印象很深。再加上是自己身边的同学提供的,所以兴趣更大,容易记牢。

专题归类

例如:

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卷柏。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它就会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卷缩成一个圆球状,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动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就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那么卷柏不走就生存不了吗?为此,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了这样的一个试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并隔绝一切可能让它移走的条件。不久,试验者看到了一个可笑的现象,卷柏在几次将根拔出准备游走,却动不了的情况下,便再也不动了。试验还发现,此时卷柏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入泥土,而且长势比任何一段时间都好,可能是它发现了扎根越深水分就越充足。

由此可见,不是环境的水分不够,而是卷柏没有直面问题。相反,只要它不逃避,伸展着根,积极地去寻找深埋在土地里的水分,最终将会枝繁叶茂。

(罗维提供)

不少同学提供的例子不仅贴切而且新鲜好用,这种自制的“素材小全”,比市面上卖的“大全”一类更好用更实用。

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可能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微型的“系统工程”。收集整理运用的过程中,人人都学到很多东西,可以体现其“知识性”;素材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可以体现其“社会性”,全过程都是同学们自己亲自发现、加工,并参与组织工作,可以体现其“实践性”。

搞“素材小全”是个细活,需要慢工,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要遵循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多元而简约地去强化,就能做到快速有效地积累素材。古语“观千剑而后识器,操百曲而后知音。”通过积累,同学们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一旦有机会表达,就灵活运用,厚积薄发。

上一篇:快乐的寒假600字四年级作文下一篇:研究生复试面试必备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