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2024-05-10

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精选7篇)

篇1: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从业: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发布时间: 2008-1-25 17:08:00 来自:)

第九章

本章内容简介

本章讲述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1)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和构成;(2)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3)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格式;(4)利润表的概念和格式;(5)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本章分值及主要题型

本章内容很少,分值也不多,大约在5分左右,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

本章重点:

(1)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3)利润表的内容。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最终成果。

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一)分类: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其中,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二)构成:

1.、半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易考多选题):

(1)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其中,相关附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等;

(2)会计报表附注;

(3)财务情况说明书。

2.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至少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各期间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的时间要求和基本内容(易考简答题):

(1)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应该于月份终了后的6日内报出,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2)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应该于季度终了后的15日内报出,包括的内容与月度的基本相同。

(3)半财务会计报告应该于中期结束(6月末)后的60日内报出,一般包括基本会计报表、利润分配表等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4)财务会计报告应该于终了后的4个月内报出,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全部内容。

注意:小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小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企业单位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除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以外,还应该做到:(1)真实可靠;(2)相关可比;(3)全面完整;(4)编报及时;(5)便于理解。

四、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一)定义: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二)编制依据及方法:

1.编制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编制方法: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适当分类、汇总、排列。

3.特点: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其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只是某一时点上的状态。

(三)意义:

1.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分析企业在某一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2.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

3.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另外,通过对资产负债表项目金额及其相关比率的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

五、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采用的是账户式。

1.报告式: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按纵向顺序排列。

2.账户式: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排列(例如:由于债权人的求偿权位于投资人之前,所以,负债位于所有者权益的上方。)

六、利润表的概念

(一)定义: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一般指的是实现的利润)的报表。

(二)特点:由于收入和费用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因此,利润表属于动态报表。

(三)编制方法:根据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把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相对应的成本费用配比,从而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各项利润指标。

七、利润表的意义

(一)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

(二)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八、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我国采用多步式。

(一)单步式利润表:将本期所有收入加在一起,再将本期所有费用加在一起,两者相减,一次计算出本期的净利润。即:本期净利润=本期收入总额-本期费用总额

(二)多步式利润表:通过多步计算求得本期净利润。相关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其中: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其中: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说明:如果计算结果为负数,则表明亏损。

九、会计报表附注

(一)定义: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二)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会计报表中各要素的补充说明;二是对在会计报表中无法详细描述的其他财务信息的补充说明。

十、财务情况说明书(可以考简答题)

(一)定义: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报告。

(二)内容:其中至少应对下列情况做出说明:(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4)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课堂练习题

1.、半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

A.会计报表

B.会计报表附注

C.财务情况说明书

D.现金流量表

答案:ABCD

解析:、半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会计报表中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所以,ABCD都是答案。

2.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至少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答案:×

解析: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至少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篇2: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会计报告:也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定期提供的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定期总结。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A.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B.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3、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A.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投资和信贷决策

B.有助于了解和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C.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D.有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优化资源配置

E.有助于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订立与执行合同

4、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

列示项目披露更为详细的明细资料的表格,主要采用表格的披露形式)计报表所作的文字说明或明细资料,是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主要采用文字的披露形式)组成。

5、5、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属于典型的静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格式。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A.直接填列 B.计算填列 C.分析填列 D.明细填列 E.以表填表

6、利润表:也称损益表或收益表,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经营成果一般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也称财务成果。利润表属于动态会计报表。

7、现金流量表:涉及的会计要素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属于动态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直接反映部分的编制原则:

A、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B、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分类反映现金流量

C、一般按总额反映现金流量 D、外币现金流量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篇3: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现代思维科学揭示,人的思维规律不只是抽象( 逻辑) 思维规律。除抽象( 逻辑) 思维规律外,还有形象( 直感) 思维规律、灵感( 顿悟) 思维规律、社会( 集体) 思维规律等。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思维客体以及大脑的破译程度, 可能还会总结出其他的思维规律。纵观人类思维史,人在思维时不只用单一的思维规律,而常常是多种思维规律并用,只不过因思维对象不同使用某一种思维规律比较突出而已。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主体

一、创造性思维主体范畴

创造性思维主体就是创造主体。创造性思维主体同其他认识主体一样,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既可以从宏观上对它作层次性分析,也可以从微观上对其作结构性探索。思维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精华。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重新提醒着人们重视思维科学的研究。因为,无论是科学革命,还是技术革命,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思维的巨大力量。所以,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创造性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的基本特性至关重要。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主体呢? 所谓创造性思维主体,主要是指从事创新思维活动的承担者。这个承担者或是创造者个体、或是创新群体,一句话,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载体。

毋庸置疑,创造性思维主体是创造性思维规律、方式、方法与艺术的载体。创造性思维规律、方式、方法与艺术是在创造性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而只有在这种相互作用中, 才使人们分清所谓创造性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问题。创造性思维主体也是一个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范畴。作为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创造性思维主体和一般思维主体一样,都具有特定的思维要素和思维结构,是通过思维中介同思维客体发生作用的。

作为创造性思维主体,又有同一般思维主体相异的特征,这种相异的特征不仅表现在创造性思维主体所处的地位上, 而且也表现在构成创造性思维主体的诸要素上,包括动机、观点、精神、情感等诸要素。

二、创造性思维主体的基本特征

创造性思维主体,作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造活动的个人和群体,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征:

( 1) 社会性特征。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过 ,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创造性思维主体是由社会化的个人和群体组成的,他是居于人群中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特殊化了的社会人。思维主体只有在一定的创造关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关系所制约的。

( 2) 实践性特征。创造性思维主体,为了实现某一创新目标 ,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同广大群众一起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伟大实践活动,借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实践需要创新,而实践也造就了千百万创造者。

( 3) 历史性特征。创造性思维主体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社会生产所决定的,并且又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演变的。思维主体的形成以及其认识方式、思想方式、思维方式等,也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程度的。

第二节创造性思维客体

一、创造性思维客体范畴

创造性思维客体就是创造客体。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言的。创造性思维客体作为客体的特例,同一般客体具有同样的特质,但创造性思维客体与一般客体相比较又有一些突出的特征。所谓创造性思维客体, 主要是指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能达到的客观对象,即创造性思维主体的思维目标、思维视野和思维能力所涉及的客观世界对象, 也就是产生创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客体。

创造性思维客体是一个具有客观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的范畴。由于创造层次不同、行业性质不一样,就决定着思维客体也具有层次性。思维客体系统必然又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创造性思维主体在思维客体时,有时在创造系统内部要舍掉某些子系统,有时又扩大到创造系统外部, 以这种收缩和扩大来实现创造系统目标的优化。因此,创造性思维客体是具有动态性的思维客体。

二、创造性思维客体的基本特征

将创新工作纳入客观世界范畴, 可以把创新理解为创造者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性思维客体的基本特征是:

( 1) 层次性特征。创造性思维客体的层次性特征 ,主要源于创新工作的层次性。创新工作也可按层次进行划分,即可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思维客体虽涉及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但也可归纳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知识客体、信息客体和精神客体;从时间上划分,可分为历史客体、现实客体和未来客体;从空间上划分,可分为宇观客体、宏观客体和微观客体。当然,认清思维客体的这种层次性特征,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主体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系统功能发挥,使创造性思维起点建立在系统观上。

( 2) 可塑性特性。创造性思维客体的可塑性特征 ,主要源于创造性思维主体的选择性思维原则。创造者在制定创新决策和实施创新决策的过程中, 经常要在复杂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中必然以科学选择为途径,如选择信息、选择目标、选择方案、选择系统结构、层次和目的以及选择创新系统内外环境等。这一系列选择必然造成思维客体的扩大、缩小、突出和搁置,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创新的思维客体的可塑性。

有经验的创造者是善于从战略和战术上思 考问题的创造者,在实施创新活动中为从战略上取胜,往往对创造性思维客体进行有意识的随机取舍,如有时甚至牺牲局部利益,以换取全局的胜利;有时还以妥协方式,换取时空条件的改变等。这样,又可能造成思维客体的相应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它的可塑性特征。

( 3) 多变性特性。创造性思维客体的多变性特性 ,是客观存在着的。同时也来源于创造性思维立体化的主体性思维活动。应当说,某一创造题目、项目、内容一经形成,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一个创新思维整体了。另外,现代创新工作在更高层次上要求创造性思维主体必须采取立体思维方式,全面地、准确地、整体地思维,尽可能地将思维视角覆盖思维客体的多变性上。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思维客体整体的形成,主要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按一定相互作用关系的制约而形成的。凡属整体都是由部分按两种相互作用关系形成的,这两种相互作用关系是: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和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在实践中,对其线性相互作用关系易于把握,而对其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就较难把握。

为有利于对思维客体的多变性把握, 思维主体最好运用立体思维,即对思维客体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维,既认清它们内部的线性相互作用关系, 又掌握其内部的那种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将这两种相互作用关系做综合思维,才能使客体成为思维活动中的客观整体,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协调、控制好思维客体。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一、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创造主体与创造客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主客体关系的具体化,因此,欲揭示思维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概括地说,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创造性思维客体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说到底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恩格斯曾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也是思维主体认识和改造思维客体的根本问题。

作为创造性思维主体, 就是要在正确反映创造性思维客体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意识和科学的思维,并以决策的方式实施科学的创新。按照反映论观点来说:“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 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这就说明意识、思维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创造者的一切意识、意图、谋略、决策等,都是存在于创造性思维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观念的东西,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是来源于客体的,是对创造性思维客体世界的反映,所以又是客观的。

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创造性思维客体的这种反映与被反映关系,还表现在创造者的意识和思维的能动作用方面,这种意识和思维的能动作用, 是创造者的意识和思维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一方面是能动的,这种反映不像照镜子那样原封不动地、僵化式地消极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对所反映出来的材料进行抽象的、形象的概括,形成概念性结论,从而达到对思维客体的本质把握。另一方面又以形成的概念性结论去指导人们通过实践并能动地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运动,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

二、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客体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认识是思维主体对创造性思维客体能动反映的升华。因此,思维主体与客体间的这种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是其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从物质到精神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客体的反映的深化。

创造性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相互作用, 构成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其中的实践是第一位的,实践决定认识。同时,认识对实践又有反作用。思维主体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所以,实践是思维主体认识思维客体的基础。实践活动是十分广泛的,它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复杂实践系统。由于思维客体分为社会客体、物质客体、精神客体,因此,实践的方式便可分为公共关系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

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一是它的客观性。思维主体的实践活动,不单纯是思维和思想活动,也不仅是思维客体的自身运动,而是思维主体认识和改造思维客体的活动。二是它的能动性。思维主体在认识和改造思维客体的活动中,总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运筹的。而在改造思维客体的实践中,思维主体自身也得到重新改造,这都表明实践的巨大能动性作用。三是它的社会性。思维主体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就是社会活动。在实践中由于受历史、自然、科学等条件的限制,任何创造者作为人类实践主体的组成部分,总是不完备的。所以,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实践活动。

篇4:《洗澡之后》第九章

信是许先生的伯父和伯母大人写来的。原来,许彦成和杜丽琳在婚姻登记处办了离婚手续,就给他家唯一健在的长辈大伯父母写信,禀告此事,并说他将和姚宓小姐结婚。

伯父恭喜侄儿终于甩掉了那个俗气美人。除了恭喜,还说为侄儿汇上一笔钱,不是贺仪而是侄儿的一份遗产。信是伯父亲笔。

许伯母的信最长,是写在宣纸上的,字很娟秀,许彦成没有见过。她信中说,她见了许彦成寄来的姚小姐照片,赞叹说,真是幽娴贞静的大家闺秀,并说彦成从前那位夫人,相貌虽然端正,却俗在骨里,开水冲也冲不掉的。伯母的信最后说:“目前你伯父工作忙,等过两年退休了,我们才能得空来拜见亲家。彦成你先向亲家道喜并问好。”许伯母还附送了一份贺仪,说只是送姚小姐买一双鞋袜或喜糖之费。

罗厚说:“你们真是门当户对,我妈妈也是老式女人,字也写得不错,但是只会看信,不大会写,你伯母是洋式才女。”彦成高兴地把信揣在怀里,然后又郑重地交给罗厚,叫他带给姚伯母看。

姚太太看了许彦成托罗厚带给她过目的信,随后就收到天津许家汇来的一笔钱。她说:“这是许先生家送的聘金,我还没有为阿宓办嫁妆呢!”

罗厚说:“许先生是倒插门女婿呀!这笔钱是他的‘陪嫁。”

陆舅妈笑说:“你将来也是倒插门的女婿呀!以后也像我一样没陪嫁!”

罗厚说:“李妹妹还小呢,我到银行立个零存整取的存折,四五年后也该有一份‘陪嫁了。反正舅妈放心,我是有志青年,不指望舅妈为我办‘嫁妆的。”

许彦成见了姚太太,姚太太悄悄地问他:“阿宓是不是只肯跟你做朋友,不愿和你做夫妻?她嫌你吗?”

许彦成说:“不会吧!”他给姚伯母问得心慌了。他满以为阿宓会笑着投入他的怀抱。可她却是怯怯地直躲着他,紧跟着妈妈,寸步不离,也不抬眼看他。

许彦成急了,她不愿意和他结婚吗?他忙给王正打了一个电话,请王正到四合院儿,说有要事相商。

王正果然很快就和马任之到了四合院。他们说:“我们来带你们上婚姻登记处去登记。”姚宓没有反对。

王正拣了一件秋香色的旗袍叫姚宓换上,她乖乖地换上了,又自己穿上一双半高跟的皮鞋。她和许彦成一起上了汽车,到婚姻登记处,人并不多,据那边的办事人员说,再过几天,就要大忙了,人人都要求八月中秋花好月圆的口彩,所以这两天比较闲,没人和他们抢先登记。

王正坐在姚宓旁边,觉得姚宓的手冰凉。马任之坐在司机旁边,许彦成坐在姚宓旁边,姚宓却贴近王正坐,尽量离许彦成远些。他们很快就登记完毕,马任之让罗厚去叫一桌上好的酒席。

他们回家,陆舅妈已经把新房都布置停当了。

姚太太留给女儿的大床,已经铺上刚缝好的大红被子。姚太太大皮箱里藏了多年的喜事绣花枕头,也找出来放在新床上了。这是姚太太自己的结婚床,这张床也非常考究,因为喜事的床,总是男家买的。俗语说:“先嫁床,后嫁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分之一的时光躺在床上。所以姚太太把自己结婚的新床,留给女儿了。

这张床很别致,四围是珠罗纱帐子,帐子里显得安全舒服。新房窗外搭着个窗帘,原先没挂,这会子也换了个新的挂上了,这是一间特别安适的新房。

姚宓看了一看,就逃出来了,仍是紧紧挨着妈妈。姚太太假装不知道马任之通知了李先生家请他们吃喜酒。李先生来不及买礼物,只买了大包喜糖,准备改日宴请。

许彦成换上了最好的新西服。罗厚会办事,请附近的好馆子来一位最高级的厨师,挑了担子到他们家去办喜事筵席。店家说:“我们的厨师,再过几天家家抢。七月十五是鬼节,做阴寿的都挑那天。八月十五是人节,办喜事又是扎堆儿。现在是七月底八月初,恰好闲着。到人人抢的时候,就只有二等三等的厨师了。”

老厨师还记得这个姚家,他和姚家的厨师很哥们儿,不过不是一个师傅。头等厨师,不肯做私家厨子的。

姚太太和陆舅妈已经找了一件玫瑰红的旗袍叫阿宓试装,她一穿果然合身。姚太太的个儿没阿宓高,那个时期的旗袍做得长,阿宓个儿高,穿上正好,不长不短,恰恰合身。

恰好小李来了,一见这个打扮好的姚姐姐,高兴地说:“姚姐姐呀,你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美人儿,我从来没想到姚姐姐竟是这么美!”

许彦成登记回来,见了姚太太,就称“妈妈”,姚太太听了特称心。这时他进来迎姚太太母女去坐席。姚太太由陆舅妈扶着。姚宓不要许彦成扶,他便出去站在大圆桌前面等待。姚宓由李妹妹扶着出来,满桌客人都拍手欢迎。姚太太坐留给她的空位子,挨着她的就是姚宓,旁边是许彦成,对面是马任之和王正。马任之旁边是李先生,李先生旁边是李师母。

李先生说:“老许啊,今天最乐和的,该是你了,我先贺你喝三杯。”

姚太太把筷子打着碗说:“老李啊,这话错了,今天最乐和的是我!我现在有儿有女,不再是孤寡老人了!”

李先生好爽地认错,自己斟满了酒,连喝三杯。李师母很调皮地说:“瞧丈母娘多会护女婿呀。”

姚太太举起一个手指头,对她点了三点,意思是彼此彼此。李师母会意,自己也笑。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吃完了酒席,大伙把一对新人送入洞房。

姚太太和女儿女婿,从此在四合院里,快快活活过日子。

篇5:第九章会计档案

【本章概述】

本章学习会计档案有关的基本知识。结合财经法规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一起学习

【本章重点】

按照历年考试要求及今年考试大纲的安排,本章预计分值为3-5分左右,本章主要掌握会计档案内容、会计档案的归档、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会计档案的销毁。

2008年、2009年半年考4分;

[同步系列训练]

一、单选题

1、()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

A 原始凭证B 领料单C 会计档案D 发票

2、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A 会计机构B 档案室C工商局D 税务局

3、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

A、1个月 B、1年 C、2个月D、2年

4、季度财务报告的保管期为()年。

A、3B、5C、15D、255、银行对帐单保管()

A、3B、5C、15D、256、总帐的保管期限为()

A、3B、5C、15D、257、在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中,下列哪项会计档案应该永久保管?()

A、原始凭证B、记账凭证 C、总账和日记账 D、年度财务报告

8、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A、会计主管B、财务会计部门负责人

C、财务总监D、单位负责人

9、企业()的保管期限为3年

A、总账B、银行存款日记账C、月度财务报告D、年度财务报告

10、以下不属于原始凭证的会计档案是:()

A、服务业发票B、商业承兑汇票

C、银行对账单D、出库单

11、以下不属于会计凭证类的会计档案是:()

A、购货发票B、汇总记账凭证C、发货单D、银行对账单

二、多项选择

1、会计档案的内容包括()

A、会计凭证B、会计帐簿C、财务报告D、其他会计资料

2、下列属于会计档案的是()。

A、辅助帐簿 B、月度财务报告 C、银行余额调节表D、请假条

3、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

A、不定期B、定期C、随机可取 D、永久

4、下列属于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是()

A 中期财务报告 B 年度财务报告 C会计档案保管清册D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5、下列哪些档案需要保管25年()

A 现金日记帐B银行存款日记帐 C 明细帐D 档案移交清册

6、企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15年的会计档案有()

A、辅助帐簿B、会计移交清册C、会计档案保管清册D、银行存款日记帐

7、以下有关会计档案销毁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的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B、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C、监销人在销毁前应对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

D、监销人在销毁后应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

8、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十五年的档案有()

A、各种完税凭证`退库凭证B、现金出纳账`银行存款账

C、会计移交清册D、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9、以下保管期限为15年的企业会计档案有()

A、原始凭证B、年度财务报告C、明细账D、银行对账单

10、以下文件属于会计档案的是()。

A、固定资产卡片B、银行余额调节表 C、购销合同D、月度财务报告

三、判断题

1、各单位一定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完整,并充分加以利用()

2、不按规定管理会计档案,致使会计档案毁损,灭失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3、其他的会计凭证不属于会计档案()

4、出纳人员可以兼管会计档案()

5、重要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异地保管()

6、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7、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可以借出()

8、本单位人员查阅会计档案需经单位领导批准()

9、《会计法》原则上规定了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销毁等问题,从而将会计档案管理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

10、企业应异地保管重要的电子会计档案(对)

11、年度终了建立新账后,旧的会计账簿一般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12、如有特殊需要,经过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可以借出,但要办理登记手续。()

13、、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

14、银行对帐单是重要的会计档案,属于会计凭证类档案。()

15、保管期满但末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可以经过单位负责人同意并签署意见后销毁。(16、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永久保存。()

17、总账账簿属于永久保管会计档案。()

18、企业固定资产卡片是固定资产的明细账,保管期限为15年。()

19、总账的保管期限为25年。()

20、《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短保管期限。()

[同步系列训练参考答案]

第十章

一、单选题

1、C

2、A

3、B

4、A

5、B

6、C

7、D

8、D

9、C

10、B

11、D

二、多选题

1、ABCD

2、ABC

3、BD

4、BCD

5、AB

6、AB

7、ABCD

8、AC

9、AC

10、ABCD

篇6:《财务管理》第九章重点导读

(一)掌握确定利润分配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二)掌握股利理论

(三)掌握各种股利政策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四)掌握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

(五)熟悉股票分割的含义、目的与作用

(六)熟悉股票回购的含义、意义与负效应

(七)了解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

(八)了解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程序

二、本章历年考点

1、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单选题、单选题、计算题)

2、资本保全约束(单选题、20多选题)

3、影响利润分配的主要因素(20多选题)

4、剩余股利政策(20单选题、20判断题、年计算题)

5、固定股利政策(年单选题、2005年计算题)

6、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2005年单选题)

7、股票回购(2005年单选题)

8、股票股利(年多选题、2004年判断题)

篇7: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

本章提要

营运资本有两个主要概念——净营运资本和总营运资本。当会计人员提到营运资本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是净营运资本,即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它一般用来衡量企业避免发生流动性问题的程度。然而,财务管理人员关注的却是总营运资本,即企业所有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管理问题。

第一节:营运资本管理的战略策略 一,营运资本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营运资本——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核心

营运资本的概念包括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其管理触角几乎可以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营运资本管理,要求企业以一定的净营运资本为基础,正常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营运资本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原因如下:

1.流动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必须适度。

一个企业过高的流动资产很容易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降低,然而,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太少,会给企业保持平稳经营造成困难,甚至出现偿债风险。2.流动负债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来源。

在众多小企业中,流动负债是其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这些小企业除了以不动产为抵押取得短期借款以外,基本上不能利用较长期的资本市场。即使是增长迅速而规模较大的企业也要利用成本较低且十分便利的流动负债来进行融资。

3.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是企业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例的大小,会因各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净营运资本的绝对金额和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相对比率,即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企业整个资产负债管理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

(二)营运资本分类——资产负债匹配的基本前提

流动资产管理、流动负债管理以及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是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在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必须对流动资产进行恰当分类。

1、流动资产的分类。

在财务会计层面,流动资产一般按组成要素分类,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等;在财务管理层面,为了进行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管理,流动资产一般按时间分类,包括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在这里,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满足企业长期最低需要的那部分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资产是随季节性需求而变化的那部分流动资产。

永久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永久牲流动资产在如下两个方面与固定资产相似:第一,尽管永久性流动资产本质上是流动资产,但投资的金额却是长期的;第二,对一家处于成长过程的企业来说,所需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水平也会随时间而增长,正如固定资产水平也会随时间而增长一样。然而,永久性流动资产区别于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地方就是其实物在不断变化,它并不是指永久性地停留在原地的特定流动资产,而是其中的具体物件不断轮换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投资水平。

2.流动负债的分类。

在财务会计层面,与流动资产相对应的流动负债一般是按其存在形式分类,具体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债券、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以及应计费用等;在财务管理层面,流动负债一般是按其是否具有自然属性进行分类,包括自然性融资和协议性融资两个部分。其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以及应计费用等属于自然性融资范畴,因为它们是企业在日常交易中自然发生的,且大部分均不存在名义上的融资成本;相反,对于短期借款和应付短期债券则应属于协议性融资范畴,因为它们均需要签订正式的融资协议,也存在一定的融资成本。

(三)营运资本周转——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内在要求

营运资本从货币资本形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环节之后又回复到货币资本的过程,被称为营运资本循环。周而复始、往复不止的营运资本循环就形成了营运资本周转。

1.营运资本周转的基本模式。由于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不同,其营运资本周转的具体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图9-1】反映的是制造企业的营运资本周转模式。

由【图9-1】可见,制造企业营运资本周转的完整模式如下:首先通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投资者投入等方式取得现金资源(现金及短期有价证券);然后以现金支付外购材料和外购劳务而形成的应付账款,由职工劳动而形成的应计费用,购买作为劳动手段的固定资产;由于生产过程的进行,固定资产和材料存货将转换为产品存货;产品存货对外出售后转换为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收回转换为现金;最后,将现金资源以分红、还本以及付息的方式退还给资本提供者。

2.营运资本周转的主要特征。为了对营运资本周转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在描述了制造企业营运资本周转的基本模式以后,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营运资本周转的下列特征:

运动性。营运资本周转首先体现为一种依托于实物流动的价值运动。营运资本一旦出现呆滞,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会停止,存在于实物资产上的价值就会逐渐消失。物质性。营运资本周转实际上体现为一种资产的消失和另一种资产的生成。无论具体运动形式如何,物质内容总是显而易见的。补偿性。营运资本周转是一个资本不断被消耗而后又不断地予以补偿的过程。营运资本周转不应导致资本价值的丧失,而应有相应的物质内容来补偿这一已消耗价值。增值性。营运资本周转绝不仅仅是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简单过渡,而应当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这是营运资本存在和延续的动力源泉。

3.营运资本周转的内在要求。从营运资本周转的基本模式和主要特征中,我们不难看出:营运资本周转要协调和持久地进行下去,就必然要求营运资本各项目在空间上合理并存、在时间上依次继起并实现消耗的足额补偿。

空间上合理并存要求企业营运资本的各项目同时存在,合理配置,以便使营运资本结构处于一种良好状态。

时间上依次继起要求企业营运资本各项目之间的转换应顺畅、迅速,以加速营运资本周转。

消耗的足额补偿不仅要求货币形式的补偿,更应保证实物形态的补偿和生产能力的补偿,在物价频繁变动的时期更应如此。

二、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一)流动资产的投资规模

在决定流动资产投资的最佳数量水平时,可以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风格和风险承受能力,分别采用“保守型”、“稳健型”与“进取型”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为了说明这三种类型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我们假定一家企业在现有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年生产能力最多为100万件产品;再假定该企业在所考察期间内的生产经营能持续进行,并在考察期间内有一个特定的产出水平。对于每一个产出水平,企业都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流动资产投资水平。我们先假定该企业在流动资产投资水平上有三种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的产出和流动资产投资水平的关系如【图9-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产量越大,为支持这一产量所需进行的流动资产投资水平也就越高。但它们之间并非是线性关系,流动资产投资水平以递减的比率随产量而增加。出现这一非线性关系的原因主要是规模经济的作用。

在【图9-2】中,方案A的流动资产投资水平要高于其他两个方案。在净利润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方案A的流动资产水平最高,风险最小,但其总资产回报串的分母最大,其总资产回报串最低,这是一种保守型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相反,方案C是三种方案中最激进的,其流动资产投资水平最低,风险最高,但其总资产回报率的分母最小,其总资产回报率最高,它显然属于进取型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相比之下,方案B是一种稳健型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其流动性、获利能力和风险性均介于方案A和方案C之间。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获利能力与流动性呈反向变动关系。

在前述的流动资产投资方案中,流动性的排序与获利能力的排序相反。按流动性从高到低依次是方案A、方案B和方案C;按获利能力从大到小则依次是方案C、方案B和方案A。由此可见,流动性的提高通常要以获利能力的降低为代价,同样,获利能力的提高也要以流动性的降低为代价。

2.获利能力与财务风险呈同向变动关系。

为追求更高的获利能力,必须承受更大的财务风险。在前面讨论的流动资产投资方案中,获利能力与财务风险的排序是一致的,方案C的获利能力最好,其财务风险也最高;方案A的获利能力最差,其财务风险也最小;无论是获利能力或财务风险,方案B均介于方案A和方案C之间。

3.流动性与财务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流动资产投资水平越高,其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其变现能力越强,其财务风险越小;反之亦然。在前述流动资产投资方案中,按流动性从高到低依次是方案A、方案B和方案C,按财务风险从大到小排序则依次是方案C、方案B和方案A。由此可见,流动性的提高通常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样,财务风险的降低也必须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为代价。

(二)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

企业在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安排上,必须遵循时间上的依次继起和空间上的同时并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继续。

在流动资产的构成内容中,应收账款是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规模下的必然结果,此外,应收账款的数额大小还取决于企业所采用的信用政策,而信用政策的调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份额。因此,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和存货是流动资产结构调整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保守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往往预留较多的现金储备或以有价证券的方式储备,也可能预留较多存货安全储备;而激进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在流动资产的各项目中往往保持最低的储备量,以便将节省下来的资本投入到收益能力更高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投资方面。

在流动资产的各项目中,短期有价证券的存在主要是基于现金的替代品功能。事实上,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收益很难超过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收益,也很难超过企业的资本成本。因此,过多地持有短期有价证券如同过多地持有现金一样,从效益上讲是不经济的。如果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能够相当准确地加以预计,并且未来的现金流入能够满足生产经营和偿债需要,企业就不应该持有短期有价证券。只有在种种理由表明企业应该建立一定规模的现金储备时,才可用暂时多余的现金购买有价证券,以赚取一定量的投资收益。

存货也是流动资产中一个具有较大伸缩幅度的项目。保守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可能会较多地储备存货,以免在生产经营中出现存货短缺;而激进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可能会将存货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免形成较大的资本占用。极端的做法是精益生产(JUST IN TIME),这种生产模式认为存货是万恶之源,存货余额应接近于零。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外部环境情况、管理水平和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存货储备水平作出决策。

【案例:浙江万向前潮公司的“零库存、零贷款”】

浙江万向前潮股份有限公司自1996年开始实现没有银行一分钱,而且其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库存量接近零。“零库存”和“零贷款”,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有些不可思议,因而引起经济界、实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没有什么新招数,关键还在于企业练好内功,向管理要效益。”几年来,这家公司正是老老实实眼睛向内,加强管理,推行一种以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为目标的精益生产方式,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万向前潮”是浙江万向集团控股的一家生产性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配件。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推行一种精益生产方式:即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上节约支出,降低成本,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务为核心,推行“三转”式的目标管理模式:即“销售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销售转,部门围绕生产转”,调动一切因素向市场看齐。在周工作例会和月度工作会议中,各部门的目标均以财务数字的形式分解落实,会后由监控机构督促执行,以财务分析进行考核。在生产环节中,公司采用“倒转顺序法”组织生产,先由销售都门根据需要向总装部要货,再由总装部向其他制造部门索要所需配件,后一环节定量向前一个环节要货,前一个环节以核定的成本向后一个环节结算。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严格根据市场需要配置,不至于积压在仓库里而大量占用资金。1996年,公司又依据精益生产方式的要求,推出了“取货制”管理,把各工序的送货、流水线完全控制在“按需所取”的范围,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把在制品、半成品的数量压到了最低水平。

生产环节成本控制住了,还必须控制销售环节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销售率。“万向前潮”早在1994年就将销售部改为市场管理部,根据市场精细分割的原则,在全国设立了五大销售区块,各下辖2-5个省区,针对不同地域的市场状况及销售实情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他们在一些重点配套用户地城设立4个直销仓库,31个特约经销都,直接交易钱货两清,既缩短了交货时间,又减少了拖欠款的产生,提高了市场覆盖率。

精益生产方式的运用,减少了流动资产的占用。1995年一年就节约流动资金占用5500万元。公司把这些资金投入技改,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三)流动资产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流动资产投资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资本收益最大。但是,就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管理而言,其重点应是资本收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权衡问题。

企业流动资产的总体规模及其内部结构安排,隐含了企业管理当局对于资本收益和财务风险的选择与搭配。较大规模的流动资产总额以及流动资产内部较大比例的速动资产,特别是较大比例的现金和短期有价证券,其资产的流动性自然很强,应付债务还本付息的能力自然很高,相应地,技术性无力偿债的风险也较小;但是;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相比,流动资产的收益性较差,而且,现金等流动资产越多,收益能力越小。反之,较小规模的流动资产总额以及流动资产内部较小比例的速动资产,特别是较小比例的现金和短期有价证券,其资产的流动性自然很差,应付债务还本付息的能力自然很低,相应地,技术性无力偿债的风险也较大;但是,由于可以将节约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其资产的收益能力较强。当然,激进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也可能招致相反的结果。当流动资产持有水平低于一定限度时便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缺乏足够的现金偿债而使未来的筹资和购货更加困难或成本增加,降低应收账款持有水平更会招致销售额的大幅度下降,存货供应不足也可能使企业丧失已有的或未来的市场份额,甚至引起企业的生产经营停顿,最终会降低企业的收益能力和水平。因此,无论是从流动资产的总体规模来看,还是就流动资产的项目构成来讲,企业都应寻求一个合理的甚至是最佳的持有额度。

三、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是营运资本管理的重点。研究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同样需要考虑财务风险与获利能力之间的权衡关系。与流动资产的投资策略对应,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也分别包括“保守型”、“稳健型”和“进取型”三种融资策略。

(一)保守型融资策略

保守型融资策略的特点是:流动负债只融通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另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均由长期负债和权益性资本作为其资金来源。保守型融资策略如【图9-3】。

保守型融资策略克服了企业临时性资金计划的不严密性,给流动负债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边际。考虑到安全边际,管理当局需要对临时性流动资产投资的流动负债融资和长期负债与权益性融资的比例进行决策。但是,采用这一策略,企业将在季节性波谷为多余的债务融资支付利息,故其总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一般较低。

(二)稳健型融资策略

稳健型融资策略也称为配合型融资策略,其特点是: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应用流动负债筹资来满足其资金需要,即利用自然性融资和协议性短期融资;对于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则应用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筹资来满足其资金需要。稳健型融资策略如【图9-4】。

稳健型融资策略要求企业的临时性融资计划严密,实现现金流动与预期安排一致。在季节性低谷的时候没有流动负债;只有在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高峰期,企业才举借各种流动负债。这种融资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的期间相配合,以降低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和尽可能降低债务的资本成本。但是,事实上由于资产存续寿命的不确定性,往往做不到资产与负债的完全配合。一旦出现企业生产经营高峰期的销售不理想,未能按计划取得销售现金收入,便会发生偿还临时性负债的困难。因此,稳健性融资策略是一种理想的、有着较高资金管理要求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三)进取型融资策略

进取型融资策略也称激进型融资策略。其特点是:流动负债不但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而且还要解决部分永久性资产的资金需要。该融资策略如【图9-5】。

在进取型融资策略下,流动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大于稳健型融资策略。在现实生活中,较小的企业通常被迫用流动负债融通一部分永久性资产,因为它们很难吸收到长期负债融资,其权益性资本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在这些债务到期时进行再融资,这就包含了不能按计划融资和由于流动负债利率变动而增加企业资本成本的风险。但是,由于流动负债的资本成本低于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成本,而进取型融资策略下的流动负债所占比重较大,所以该融资策略下的资本成本较低,其总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因此,我们说进取型融资策略是一种风险性与获利性均较高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第二节:现金管理

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现金有广义现金和狭义现金之分。广义现金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狭义现金仅仅包括库存现金。

就狭义现金而言,它几乎不能提供收益,就广义现金中的银行存款而言,它所提供的收益也十分有限。从这一点上看,企业应该杜绝持有现金。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这样做,它们总是保留一定量的现金。究其原因,企业持有现金是为了满足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的需要。

(一)交易性动机

交易性动机是指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现金以满足其日常业务活动的现金支付需要。在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过程中,企业经常取得现金收入,也经常发生现金支出,两者不可能同步同量。如果收入多于支出,形成现金库存;反之,如果收入少于支出,则需要借入现金。在不能按时足额借入现金的情况下,企业的日常现金开支将受到重大影响。为此,企业必须维持适当的现金余额,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为了交易的需要而持有足够的现金,还能得到的好处是:

(1)较多的现金储备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维持企业较高的商业信誉,从而使企业能够很容易地从供应者那里取得商业信用;

(2)较多的现金储备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商品交易中的现金折扣,从而降低购货成本或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由于交易性动机而使企业持有的现金余额被称为交易性现金余额。交易性现金余额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一般而言,规模越大,交易性现金余额越多;反之,规模越小,交易性现金余额越小。此外,企业生产经营的性质、特点等也会影响到企业交易性现金余额的大小。

(二)预防性动机

预防性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现金以应付意外事件所产生的现金需要。现代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因而企业未来的交易性现金需要并不总是确定的;再加上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都有可能使未来的现金需要发生超常变动。因此,为了满足企业未来意外事件的支付需要,企业应该保持一个比正常交易需要量更大的现金余额。

为预防性动机而持有的现金余额被称为预防性现金余额。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数量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企业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越差、现金流量预测的不确定性越大,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数量也就越大;反之,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越好、企业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越好,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数量也就越小。此外,企业预防性现金余额的大小还与企业的借款能力有关,如果企业能够很容易地随时借到短期资金,也可减少预防性现金余额;如果企业不能够很容易地借到短期资金,则应增加预防性现金余额。当然,预防性现金余额的预计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三)投机性动机

投机性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现金以备满足某种投机行为的现金需要,比如遇有廉价原材料或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便可用手头持有的现金大量购入;再比如在适当时机购入价格有利的有价证券。

为投机性动机而储备的现金余额称之为投机性现金余额。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储备现金而计划在未来从事某种投机行为的现象是很少发生的,因为人们往往很难预料到未来是否会存在发生投机行为的可能性。相应地,投机性现金余额的预计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企业不会专门为投机性动机而安排现金余额。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在理论上可以找出以上一系列的持有现金动机并形成交易性现金余额、预防性现金余额和投机性现金余额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加以明确区分的,人们无法也绝对没有必要仔细区分每种动机的现金余额是多少。上述各种动机只是告诉我们,企业必须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以便满足各种各样的资金需要,至于究竟是用于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还是投机性动机,那要取决于现金支付时的具体情况。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如前所述,企业因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的需要而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余额。但是,现金基本上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过多地持有现金势必造成资源浪费。考虑到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企业必须确定现金的最佳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现金周转模式、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和随机模式四种。

(一)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周转模式是通过预计年现金需求总量和确定现金周转的目标次数来确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其计算公式为:

最佳现金持有量=预计现金年总需求量/现金周转次数

(9-1)

毫无疑问,现金周转速度越快,平时持有的现金就越少。在上式中,现金周转次数是指现金在一年内周转了几次,这可用下式计算:

现金周转次数=360/现金周转天数

(9-2)

现金周转天数是指企业由于购置存货、偿付欠款等原因支付货币资金到存货售出、收回应收款项而收回现金的时间。在存货购置采用信用方式时,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周转天数=平均储备天数+平均周转天数-平均付款天数(9-3)

现金周转模式的操作虽然比较简单,但该模式要求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未来的现金总需求应该能够根据产销计划比较准确地加以预计;其次,必须能够根据往年的历史资料测算出未来的现金周转次数。

(二)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寻求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余额。企业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者之和构成了企业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

首先,企业持有现金将发生机会成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就是因持有现金而不能赚取投资收益的机会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企业的资本成本替代。假定某企业的资本成本为6%,每年平均持有100万元的现金,则该企业每年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为6万元(100×6%)。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也就越高。企业为了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需要而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付出相应的机会成本代价是必要的,但现金持有量过多,机会成本代价大幅度上升,就不合算了。

其次,企业持有现金将发生管理成本。企业持有现金将会发生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安全措施费等。这些费用是现金的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的数量关系。

再次,企业持有现金不足将发生短缺成本。现金的短缺成本,是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

上述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如果把以上三种成本线放在【图9-6】上,就能找出总成本最低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由【图9-6】所见,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持有现金不足的短缺成本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持有现金的管理成本线为一平行线。由此,持有现金的总成本线便是一条向下凹凸的抛物线,该抛物线的最低点即为持有现金的最低总成本。超过这一点,机会成本上升的代价就会大于短缺成本下降的好处;在这一点之前,短缺成本上升的代价又会大于机会成本下降的好处。这一点在横轴上的量,即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计算,可以先分别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之和,再从中选出总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持有现金的上述成本中,由于管理成本是固定成本,与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决策无关,故管理成本不是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个决策变量,因此也可以称为无关成本。

(三)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将企业现金持有量和短期有价证券联系起来衡量,即将企业现金的持有成本同现金和短期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进行权衡,以求得二者相加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余额,从而得出最佳现金持有量。由于在存货模式下,我们将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和短期有价证券联系起来考虑,故在现金的持有成本中可以不考虑现金短缺成本和现金管理成本。因为,在持有现金不足交易性需求时,我们可以出售有价证券,故不存在现金的短缺成本;对于现金管理成本,由于它是持有现金的固定成本,不是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个决策变量。相反,在存货模式下,需考虑短期有价证券和现金之间的转换成本。

存货模式假定企业将多余现金全部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组合可以随时转换为现金,并且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可以比较准确地加以预测,其现金流转也是有规律的,每次转换可以生成大量的现金流入,然后逐渐流出,当现金余额接近零时再同样重复。其现金流转模式如【图9-7】。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有价证券和现金之间的转换成本的关系,可用表示【图9-8】。

(四)随机模式

随机模式是在现金流量呈无规则变动的情况下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一个现金控制区域,定出上限和下限。上限代表现金持有量的最高点,下限代表现金持有量的最低点。当现金余额达到上限时则将现金转换成短期有价证券;当现金余额下降到下限时,则将短期有价证券转换成现金,从而使现金余额经常性地处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如【图9-9】所示。

在9-8式中,现金持有量下限L的确定,可能受到企业每日的最低现金需要、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的影响。

三、现金收支的日常管理

企业提高现金管理效率的方法不外乎加速现金回收、推迟现金支付和力争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同步。

(一)加速现金回收

1.收款流程分析。

收款流程包括从企业产品或劳务的售出直到客户的款项被收回成为企业可用资金的各个步骤。下面以规范的支票收款为例,具体介绍收款的主要流程。

(1)发票寄送流程。加速现金回收的一个很明显而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方法就是尽早将发票寄送给客户。客户可能有不同的支付习惯。有的客户喜欢在折扣日或最后到期日付款,也有些客户在收到发票时就立即付款。由于较早收到发票会导致客户更快地付款,因此,可以将发票附于所发出的商品中,也可以用传真传送发票复印件或者在购货方提货时即出具发票等。

(2)支票邮寄流程。支票邮寄流程是指客户邮寄支票的时间。企业加速支票邮寄流程的有效办法除要求客户尽快出具支票外,还应尽可能要求客户采用快捷的邮寄方式,如航空挂号、特快专递以及专人送达等。如金额大,企业也可派专人到客户处收取。标明发起人股票字样。

(3)业务处理流程。业务处理流程是指企业收到客户支票后的业务处理时间。企业提高业务处理流程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简化所收取支票的业务处理环节,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业务处理效率,尽量做到当天收到的支票当天进行。为此,可以先简单地进行日记账处理或备查账处理后即送存银行,待送存银行后再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4)款项到账流程。款项到账流程是指通过银行结算系统清算支票的时间。企业加速款项到账流程的有效办法一是要求客户尽量开具制度规范且结算效率较高的商业银行支票;二是尽量避免跨地区、跨银行结算。

上述第(2)、(3)、(4)三项收款流程合起来称为收款浮账期间,即从客户寄出支票到它变为企业可用现金之间的总时间。其中,第(2)项又称之为邮寄浮账时间,第(3)项又称之为加工浮账时间,第(4)项又称之为变现浮账时间。此外,第(3)、第(4)两项合起来也称之为存入浮账时间。2.加速现金回收的方法。

加速现金回收主要是尽可能地缩短收款浮账时间。根据银行结算制度和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银行存款箱制度。在西方企业,加速收取客户汇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就是银行存款箱制度。收款企业利用当地邮局的邮件信箱并授权它的开户银行利用这个邮件信箱来收取汇款。客户收到发票并被告知将汇款寄到该邮件信箱中。收款企业的开户银行每天分几次去收取邮件,并将所收取的支票直接存入该收款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所收取的客户支票被记录下来并被结算,收款企业将收到一张存款清单和付款方清单,还包括客户信件中的其他资料。银行存款箱制度的优点是支票在会计处理和加工程序之前,而不是在之后被存入银行。这一银行存款箱制度消除了加工浮账时间。但是,银行存款箱制度也有一定的缺点:一是需要在收款银行保持一定的存款余额,二是需要支付委托银行一定服务费用。显然,如果所收取的支票金额越小,企业负担的成本越高。

(2)集中银行制。在西方企业,集中银行制与建立多个收款中心是联系在一起的。建立多个收款中心就是收款企业不仅在其总部所在地建立收款中心,同时还根据客户地理位置的分布情况以及所收取款项的大小,建立多个收款中心。具体做法是:企业销售商品时,由各地分设的收款中心开出账单后,直接汇款或邮寄支票给当地的收款中心,中心收款后立即存入当地银行或委托当地银行办理支票兑现;当地银行在进行票据交换处理后立即转给企业总部所在地银行。

应用这种分散开单和分散收款的办法,与传统的集中开单与集中收款的办法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缩短了账单和支票的往返邮寄时间。这是因为账单由客户所在地的收款中心开出,并寄给当地客户,所需时间明显小于直接从企业所在地邮寄账单给客户的时间;同时,客户付款的支票邮寄到离它最近的收款中心的时间也比邮寄到企业所在地的时间短。第二是缩短支票兑现所需的时间。这是因为各地收款中心收到客户支票并交存当地银行,减少了银行结算环节,并且还可以在需要资金时向当地银行支取。采用这种办法也有其不足之处,按规定各收款中心在当地银行开设的账户也应保持一定的存款余额,企业设立的收款中心越多,这部分冻结资金的机会成本损失越大。

(二)延迟现金支付

延迟现金支付是指企业在不影响其商业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推迟应付款项的支付期,充分运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企业延迟现金支付的手段主要包括:

1.集中应付款项。严格控制现金支付的手段之一是将应付款项集中于企业总部。这样,资金就可以十分准确地在需要支付的时候再支付。如果企业想获得应付账款的现金折扣,那就应当在现金折扣期末付款;如果不愿取得现金折扣,那就应当在信用期限的最后一天付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无资本成本的自然性融资。

2.承付汇票。在西方企业,延迟现金支付的第二个手段是利用承付汇票(相当于我国的托收承付)。与支票不同的是,承付汇票并不是见票即付。当它被提交开票方开户银行时,开户行还必须将它交给签发者以获得承付,而后签发企业才存入资金,以支付汇票。这一方式的优点是它推迟了企业调入资金支付汇票的实际所需时间。这样企业就只需在银行保持较少的现金余额。它的缺点是某些供应商可能更喜欢用支票付款。同样银行也不喜欢处理汇票,因为它们通常需要更多的人工处理。这样,同支票相比,银行通常会对汇票收取更高的手续费。

3.利用现金浮账量。所谓现金浮账量,是指企业从银行存款账户上开出的支票总额超过其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出现现金浮账量的原因是企业开出支票、收款人收到支票并将其送存银行,直至银行办理完款项的划转,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企业已开出支票但仍可以动用银行存款账上的这笔资金,以达到充分利用现金的目的。但是,企业利用现金浮账量应谨慎行事,要预先估计好这一差额并控制使用的时间,否则会发生银行存款的透支并遭致罚款。

4.利用远程支付。企业为尽量延长支票结算时间,让客户到距其地理位置很远的银行支取支票的一种方法,称为远程支付。远程支付的目的是为了人为地制造浮账期间。但是,这种支付方式是以牺牲企业的商业信誉为代价的,在使用时也应谨慎行事。

5.设置支付账户。许多企业为工资或股利的支付专门设置一个单独的账户。为使该账户的余额最小,企业必须预测它开出的工资或股利在什么时候被实际支付。如果支付日是星期五,那就并非所有的工资或股利都会当天付现。这样企业存入的资金额就不必等于工资或股利总额。为此,企业应当根据其经验,建立一个工资或股利支付的时间分布。

(三)力争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同步

没有现金流入就没有现金流出。为减少现金的闲置浪费,采取有效措施来力争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同步协调是极为可取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现金的利用效率。力争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同步协调,要求企业要合理地安排供货和其他现金支出,有效地组织销售和其他现金流入,使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波动基本一致。

为保持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同步协调,可先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现金或某种专门的融资方式而取得大量的现金流入,然后再逐渐发生各种各样的现金流出;现金余额很小时再同样重复。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合理编制现金预算,并依照现金预算中的计划安排来筹划现金流入和安排现金流出,将是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同步的重要保障。第三节:短期有价证券管理

一、企业持有短期有价证券的目的

短期有价证券是企业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短期有价证券的变现能力强,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企业有多余现金时,常将现金兑换成短期有价证券;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需要补充现金时,再将短期有价证券转换成现金。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有价证券就成了现金的替代品。企业持有短期有价证券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一)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在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的基本背景之下,短期有价证券能够迅速变现。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人们常把短期有价证券看成是现金的等价物或替代品。为此,激进的财务经理甚至把绝大部分现金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以短期有价证券持有额来替代现金持有额;即便是保守的财务经理也在满足基本交易需要的基础上将多余现金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

企业持有大量的短期有价证券,不仅能够维持与拥有现金相同的资产流动性,甚至还有可能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因为,持有大量短期有价证券,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和偿付能力,银行有可能因此而愿意给予企业更大的信用额度,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如果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收益率较高,足以补偿企业短期借款成本还有剩余的话,企业未必需要将短期有价证券变现,而是以短期借款来满足现金支付需要。

(二)赚取投资收益

企业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并不总是均衡对称的,经常有可能出现现金的剩余;即使企业根据需要测定了适宜的现金持有额度,也经常会出现现金结余超过最佳现金持有额度的可能,因此,现金有可能出现暂时闲置的局面。我们曾经讲过,现金是一种不盈利或盈利非常小的资产,因此,现金的闲置实际上是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有鉴于此,在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的今天,许多企业就会考虑将暂时闲置的现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以赚取一定数额的投资收益。

企业闲置现金的情况很多,如从事季节性生产的企业,旺季时生产经营的现金需求规模很大,基本上不会形成现金闲置,但是,在淡季,现金支出的需要量很小,于是就极有可能导致较大的现金闲置;为大额偿债和长期性投资需要而储备的现金,在实际使用之前也可能形成暂时的现金闲置;预防性现金余额在意外事件发生之前,也可能形成较大的现金闲置;因增发股票、债券或取得大额借款而骤然形成的大笔现金流入与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逐步支付之间也可能形成暂时的现金闲置。因此,应考虑在实际支用之前先将其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从而使企业的资本收益最大化。

二、短期有价证券的选择标准

企业用暂时闲置的多余现金购买短期有价证券必须充分考虑企业持有短期有价证券的基本目的,确立适宜的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标准。一般而言,企业购买短期有价证券,至少应把握以下选择标准:

(一)较高的安全性

短期有价证券投资必须通过的最基本测试是本金的安全性。这是指收回初始投资金额的可能性。安全性是通过同国库券相比较来判断的,因为后者被认为是无风险的。除国库券以外的其他有价证券的安全性,则视发行者和所发行证券的类别不同。被认真考虑作为企业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组合的有价证券必须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

(二)较强的流动性

流动性或变现性与有价证券持有者在短期内将其变为现金的能力有关。虽然某有价证券可能十分“安全”,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有价证券在到期之前可以很容易地出售而又不遭到较大损失。通常,一个大而且活跃的二级市场对有价证券保持较强的变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适宜的投资收益

赚取一定的投资收益是企业持有短期有价证券的目的之一。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然收益越高越好。但是,收益的高低总是与风险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强弱密切联系的。高收益可能伴随的是高风险和低流动性。考虑到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根本职责,应该牺牲一定的收益,确保其流动性,并将其风险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以内。

(四)较低的投资风险

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风险主要有四种:(1)由于证券发行者无法如期还本付息的违约风险;(2)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利率风险;(3)由于通货膨胀而使投资者收到本息的购买力下降的购买力风险;(4)由于所购证券无法在短期内按合理价格出售的变现风险。针对风险的具体情况,企业应选择那些风险较小或风险可以规避的有价证券,并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

三、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政策

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政策是指企业在利用暂时闲置现金购买短期有价证券时,对与投资相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作的选择。由于各企业对待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与投资风险的态度不同,形成了以下三种基本的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政策:

(一)保守的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政策

保守的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政策非常注重手头持有的可用现金余额,只有现金余额巨大时才考虑进行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投资时也特别看重短期有价证券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投资风险,把投资收益放在一个比较次要的位置。

(二)激进的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政策

激进的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政策并不希望手头持有太多的现金,将最大限度的现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把持有现金的理由看成是持有短期有价证券的理由,投资时更注重短期有价证券的收益能力,考虑流动性也是为了频繁地买入卖出,以确保收益最大。

(三)中庸的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政策

中庸的短期有价证券投资政策对待投资的态度介于保守政策与激进政策之间。这种投资政策通常需要对最佳现金持有额度和未来的现金流转进行精心测算,并严格据以进行投资。选择短期有价证券时,基本上是按照保证流动性、安全性的基础上追求最大可能收益的投资思路,但绝不像激进的投资政策那样为最大投资收益去冒亏本风险。

第四节:应收账款管理

一、企业持有应收账款的动因

应收账款的发生意味着企业有一部分资金被顾客占用,由此将发生一定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成本。那么,企业为什么还愿意持有应收账款呢?究其原因主要有:扩大销售、减少存货。

(一)扩大销售

应收账款的发生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的必然结果。企业之所以采用赊销方式而不是现销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它想通过赊销方式来为顾客提供一些方便,以便扩大其销售规模。

首先,许多顾客限于可用现金的规模而愿意赊购。如果销售企业不能采用赊销方式的话,顾客只能从其他商家选购或降低需求或要求降价,这对销售方扩大销售规模是不利的。其次,许多顾客希望保留一定时间的支付期限以检验商品和复核单据。如果顾客采用现购方式购买的话,一旦以后发现商品数量、规格、品质和计算误差,要求退还货款将是非常不方便的。再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求销售企业采用赊销方式。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都愿意采取一种能够吸引顾客的营销策略,以此扩大销售规模,增大市场占有份额。其中,赊销就是一种占领市场、争夺顾客和打败对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应收账款的增加意味着存货的减少。存货的减少可以降低存货的储存费用、保险费用和管理费用等。并且,存货的减少将增大企业的速动资产,提高企业的即期偿债能力,修饰企业的财务指标。

二、企业信用政策的构成要素

(一)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对外提供商品或劳务时允许顾客延迟付款的时间界限。信用期限对应收账款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较长的信用期限,意味着给顾客的信用条件优越,自然会吸引更多客户,刺激客户的更大需求,从而实现更大的销售收入。当然,在销售收入扩大的同时,也必然发生更多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信用期限通常根据行业惯例确定。在此基础上,如果想更改信用期限,可以采用边际收益法和净现值流量法进行评估,以确定更适宜的信用期限。1.边际收益法。

边际收益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按以前的信用期限、本行业的信用期限或假定信用期限为零设计一种分析基准信用期限作为分析基础,然后确定适当延长或缩短信用期限的几个方案并测算更改信用期限后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最后按照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选择最适宜的信用期限。

2、净现值流量法。

净现值流量法是由美国财务学者William L.Sartoris和Ned C.Hill提出的,以各信用期限的日营业净现值为标准来决定信用期限的决策方法。

(二)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折扣期限,即在多长时间内给予折扣;二是折扣率,即在折扣期内给予客户多少折扣。例如“2/10”的现金折扣政策表明,如果顾客在10天内付款,将获得货款总额2%的折扣优惠。一个企业可以制定单一的现金折扣政策,也可以制定多种折扣方式的现金折扣政策。如“3/10,2/20,n/30”表明客户的信用期限为30天,如果客户能在10天之内付款,将享受整个货款3%的折扣优惠;如果客户在10天以上、20天之内付款,将只享受整个货款2%的折扣优惠;如果客户在20天以上、30天之内付款将得不到任何折扣优惠;如果顾客在30天以后付款,则表明顾客违约,可能会受到违约处罚。

现金折扣政策的作用是双向的。首先,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而使企业的销售规模越大;其次,现金折扣率越高,越能鼓励客户尽早付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持有规模;再次,较长的折扣期限将会扩大应收账款规模,延长收款时间;最后,推行一定的现金折扣政策需要销售企业付出一定的代价。

(三)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有商业信用的基本条件。如果客户达不到该项信用标准,就不能享受企业按商业信用赋予的各种优惠,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那么,具备什么条件的客户才能达到信用标准呢?在作出正确评价之前,应对申请赊购的客户进行信用状况分析。通常是按信用的“五C”系统逐一进行评估。

信用的“五C”系统是指: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等五个方面。

品德。品德是指客户履行偿还债务的态度,这是评价客户信用品质的首要因素。众所周知,信用交易意味着付款承诺,债务人能否诚心履约尤为重要。为此,企业应对客户过去的往来账务记录进行分析,对客户的付款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能力。能力是指客户偿还债务的财务能力。为了了解客户偿还债务的财务能力,应着重了解客户的流动资产数量、质量以及流动负债的性质,计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并同时辅以实地观察客户的日常运营情况,并进行评价。

资本。资本是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即资本金,表明客户可以偿还债务的背景。

抵押。抵押是指客户提供作为授信安全保证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尤为重要。客户提供的抵押品越充足,信用安全保障就越大。

条件。条件是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客户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对此,应了解客户以往在困境时期的付款表现。

三、企业信用政策的具体实施

企业信用政策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信用评价、信用额度和收账策略等三个方面。

(一)信用评价

在明确客户的信用标准后,企业必须对单个的信用申请人进行评价,并考虑发生坏账和延期付款的可能性。信用评价程序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取得申请人的有关信息。在国外,许多信息服务机构都提供有关企业信用的信息,但对某些客户,尤其是较小的客户,收集这些信息的成本可能会超过其潜在获利能力。企业给予信用的决策可能不得不根据有限的信息量作出。除了成本之外,企业还必须考虑对信用申请人进行调查将花费的时间。没有必要在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之前,延迟向一位潜在的客户发货。因此,所收集的信息量应与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结合起来考虑。基于这些考虑,信用分析者可能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来源。

(1)财务报表。当一项赊销可能发生时,销售商可能会要求查看对方的财务报表,这是进行信用分析时最理想的信息来源之一。通常,客户对提供财务报表要求的拒绝与较差的财务状况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最好能取得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如果有可能,取得对方的内部报表将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那些销售具有季节性特点的客户。(2)信用评级报告。除了财务报表之外,还可从各种信用评级机构中取得对方的信用评级资料。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定时公布的一些客户的信用等级资料可以从相关报刊资料中进行收集。

(3)向银行核查。信用分析者审查某一特定客户信用状况的另一信息来源是该客户的开户银行。绝大多数银行都有信用部门,它们可以向那些寻求获得商业信用的客户提供其信用评级方面的服务。通过向信用申请者的开户银行打电话或写信,分析者可以获得以下信息:客户在银行的平均现金余额、贷款金额、历史,有时候还能获得更广泛的财务信息。

(4)商业交往信息。一般而言,企业的每一客户对外都会同时拥有许多供货单位,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与同一客户有关的各供货企业交换信用资料,比如往来年数、提供信用的条件、数额以及客户支付货款的及时程度等证明。

(5)企业自身经验。对过去付款的准时性,包括任何季节性特征进行研究将是有帮助的。企业的信用部门经常会写出书面报告,对将给予信用的客户质量作出评价。但必须谨慎地对待这些信息,因为销售人员对给予信用并作出销售有一定的自然偏向。

2.分析这些信息并确定申请人的信誉。收集了有关客户信用的信息之后,企业必须对申请者进行信用分析。在实践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有信用申请者的财务报表,信用分析者就应进行相应的财务报表分析,特别是申请人资产的流动性和准时付款能力。与此有关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以及平均付款期和债务对权益比率等。

除了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之外,信用分析者还将考虑客户管理当局的品德、客户的财务实力和其他各种因素。然后分析者就将确定申请者履行信用的能力和不准时付款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根据这些信息以及企业所销售产品或劳务的利润边际,就可得出是否给予信用的结论。

调查过程所收集的信息量应与订单的期望利润和调查成本结合起来考虑。只有根据下一调查步骤所作的信用决策会发生改变时,才能进行更为复杂的分析。

3.进行信用决策。一旦信用分析者将必要的证据经过整理并进行分析之后,就必须对该客户的信用状况作出决策。如果是初次销售,首先需要决策的是是否给予信用。如果可能不断重复销售,企业就应当建立一定的程序,以避免每次收到订单时都从头开始评价是否给予信用。使这一程序合理化的方法之一是为每个经常客户建立一个信用限额。信用限额的确定使得发货可以有效率地进行,但是对这一限额必须经常性地进行重新评价,以便与该客户的最新变化情况保持一致。

(二)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代表企业对客户承担的可容忍的赊销和坏账风险。信用额度过低将影响企业的销售规模,也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交易次数和交易费用;但是,信用额度过高将会加大企业的收账费用和坏账风险。

为客户确定信用额度的方法很多,一般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选择使用下列方法: 1.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确定。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确定给予某一客户的信用额度,也就是根据某一客户的预计全年购货量和该产品的边际贡献率测算企业从该客户处可获得的收益额,以该收益额作为每次该客户的赊购限额,前账不清,后账不赊。2.根据客户营运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客户在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下,其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营运资本净额也是大致稳定的。由于营运资本净额可以看做是新兴债务的偿付来源,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营运资本规模,考虑客户从本企业购货的比重,确定以客户营运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作为本企业对该客户的信用额度。

3.根据客户清算价值的一定比例确定。清算价值是客户因无力偿债或其他原因而进行破产清算时的资产变现价值。清算价值体现了客户偿债的最后屏障。如果客户的清算价值减去现有负债后还有余额,企业即可向该客户提供信用,提供信用的额度可以按照清算价值的一定比例确定。

(三)收账策略

企业应收账款持有数额的大小除了取决于应收账款的发生额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的收账策略。企业的收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使用奖惩措施。为了促使客户尽快付款,企业应在赊销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如采取现金折扣等奖励措施;采取取消赊购资格、断绝来往和加收罚息等惩罚措施。2.设计完善的收账程序。企业应收账款的收账程序包括信函、电话催问、个人访问和法律行动等。企业到底应采用哪些收账程序主要取决于管理当局愿意在收款程序上花多大费用。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相应的收款费用越高,坏账比率越低,平均收款期也就越短。

3.优选收款人员,讲究收款技巧。收款工作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要作好这项工作,企业必须优选收款人员,并讲究收款技巧。

第五节:存货管理

一、企业储备存货的动因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存货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库存商品等。

如果工业企业能在生产投料时随时购入所需的原材料,或者商业企业能在销售时购入所需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实际上,企业总有储备存货的需要,并因此而占用或多或少的资金。这种存货的需要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

实际上,企业很少能做到随时购入生产或销售所需的各种物资,即使是市场供应充足、计划控制十分严密的物资也是如此。因为,市场供应有可能断档,运输途中也会出现故障,计划也有可能失误。

(二)增加生产经营弹性

如原材料存货可以增加企业采购弹性,如果没有它,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必须严格地与生产保持高度一致;处于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存货有助于企业的生产协调与资源利用;产成品存货也可以使企业在生产安排和市场营销方面具有弹性。

(三)出于优惠价格的考虑

一般来讲,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物资在价格上常有优惠。但是,过多的存货需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和承担较多的资本成本,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

二、存货储备的成本

与存货储备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a来表示。其下又可进一步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1.订货成本。订货成本是指取得存货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等费用支出。订货成本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用F1表示。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等,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订货次数等于存货年需求量D与每次进货量Q之商。订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2.购置成本。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一般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如果年需要量用D表示,单价用U表示,于是购货成本为DU。

订货成本加上购置成本,就等于存货的取得成本。

(二)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值损失等等。通常用TCc表示。

储存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工资等,常用F2表示。变动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值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其单位变动成本可用Kc表示。由此,用公式表达的储存成本如下:

(三)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如果生产企业以紧急采购代用材料解决库存材料中断之急,那么缺货成本表现为紧急采购代用材料所增加的购入成本。缺货成本用TCs表示。

三、存货储备的决策

存货储备的决策涉及四项内容:决定进货项目、选择供货单位、决定进货时间和决定进货批量。其中,决定进货项目和选择供货单位是企业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的职责是决定进货时间和决定进货批量。

(一)经济订货批量法的基本模型

如前所述,企业存货的最优化,就是要使存货成本TC值最小。为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的总成本最低。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订货批量叫做经济订货批量。有了经济订货批量,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最适宜的进货时间。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有下列假设条件:

(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2)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s为零,这是因为良好的存货管理本来就不应该出现缺货成本;

(4)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即D为已知常量;

(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即U为已知常量;(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

(二)经济订货批量法的扩展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法的基本模型是在前述各假设条件下建立的,但现实生活中能够满足这些假设条件的情况十分罕见。为使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可用性,现放宽部分假设,以探讨下列问题。

1.订货提前期。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时补充,因此不能等存货用完了再去订货,而需要在没有用完时提前订货。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来表示。它的数量等于交货时间(L)和每日平均需用量(d)的乘积:

R=L·d

(9-20)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经济订货批量法的基本模型假设存货一次全部入库,故存货增加时存量变化为一条垂直的直线。事实上,各批存货可能陆续入库,使存量陆续增加。尤其是产成品入库和在产品转移,几乎总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基本模型做一些修改。

设每批订货量为Q,每日送货量为P,故该批订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为Q/P,称之为送货期。

3.保险储备。

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假定存货的供需稳定且确知,即每日需求量不变,交货时间也固定不变。实际上,每日需求量可能变化,交货时间也可能变化。按照某一订货批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增大或送货延迟,就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就需要多储备一些存货以备应急之需,称为保险储备。保险储备正常情况下不动用,只有当存货过量使用或送货延迟时才动用。

建立保险储备,固然可以使企业避免缺货或供应中断造成的损失,但存货平均储备量加大却会使储备成本升高。研究保险储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或供应中断损失和储备成本之和最小。方法上可先计算出各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然后再对总成本进行比较,选定其中最低的。

(三)经济订货批量法的发展

关于订货批量,近年来人们的兴趣已经从经济订货批量的经典问题转移到离散需求环境下的订货批量问题上来了。这个变化是由于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的出现而引起的。因为,物料需求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是通过计算按时间分段的总需求量和净需求量,并以间断的时间序列来表达对存货的需求。

确定订货批量的其他方法很多,本节主要介绍时区订货批量法、最小单位费用法和最小总费用法等几种较常见的方法。1.时区订货批量法。时区订货批量法是一种为适应间断性需求环境而在经济订货批量法的基础上修改而得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根据各时区已知的净需求量数据,用标准的经济订货批量法算出每年的订货次数。然后用一年的总时区数除以订货次数,即得到订货的时间间隔。而每次订货覆盖此间隔内的所有需求。

【时区订货批量法示例】

2.最小单位费用法。最小单位费用法实际上是一种试探法。该方法在吸取经济订货批量法的原理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按经济订货批量法计算的经济订货批量应该等于第一个时区的净需求量呢?还是应该等于第一、第二两个时区的净需求量之和呢?甚至还是等于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时区的净需求量之和?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小单位费用法要算出以上三种或更多批量对应的单位费用,即单位订货费用加上单位保管费用。单位费用最小的那个批量将作为订货批量。假定前例每单位存货每一时区的保管费用为l元,每次订货费用100元。【表9-4】列示了第一时区订货批量为45的计算过程。其他各时区的订货批量结果见【表9-5】。

3.最小总费用法。

最小总费用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当计划期内的订货费用越接近于保管费用时,这个计划期内所有批量的订货费用与保管费用之和也就越小。这与经济订货批量,法的原理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其具体做法。最小总费用法的具体做法就是选取尽可能使单位订货费用与单位保管费用相接近的订货批量。按这样的观点来看【表9-4】就会发现,按最小单位费用法所选择的第一时区的订货批量45所对应的单位订货费用2.22,大大超过了单位保管费用0.22。

由于最小总费用法的目的是使两种费用尽可能接近;所以可以避免像最小单位费用法那样繁杂的计算过程。在作最小总费用计算时,要用到一个单位库存时区和经济单位库存时区的概念。单位库存时区是指一单位存货在仓库中存放一个时区,经济单位库存时区则是指存储一个时区时订货费用与保管费用相等的库存量。这个库存量可以直接用订货费用除以单位时区内存储单位存货的保管费用来求得。在上述例子中,经济单位库存时区为100/1等于100。

计算出经济单位库存时区后,还需要选择单位库存时区最接近经济单位库存时区的进货批量。【表9-6】列示了第一个时区的最小总费用法的计算过程。

上一篇:学校干事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善意的谎言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