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学习需求

2024-05-13

农民工学习需求(通用8篇)

篇1:农民工学习需求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

10春行政管理1061001409422 王丹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乡镇企业就业,这部分人称之为“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主要力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单位对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因长期缺少学习,难以满足岗位的要求。通过选择合适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其学习需求,从而探索电大开展为农民工服务的新途径,为农民工的培训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学习的平台,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对象是农村初中、高中和大专毕业生,且到目前为止离开农村,外出打工者。调查对象分两种:有继续学习意愿的农民工和没有继续学习意愿的农民工。

2、调查内容与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问卷调查要以当面填答的形式完成:学生根据问卷上的问题进行提问,被调查者回答,学生根据被调查者回答的内容即时填写问卷的。

三、调查内容

1、受教育程度:

在随机调查的四人中:初中学历的3人,高中以上学历1人。在四人的农村青年中3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对教育需求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来学习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其它成人高校。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3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1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4、农民工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三名,只有1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说明城乡差别拉大,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5、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农村医疗保障、子女升学问题、农民权益保障,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6、农民工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四名调查对象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思路清,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四、农民工的从业情况

1、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

2、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临时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城市环卫工人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有些甚至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是城市居民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没有休息日、工作超时、没有加班补贴更是家常便饭,比比皆是。

3、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加大了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等农民工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的监督管理,现在签订劳动合同、临时雇佣合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还是有不签合同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打短工、由熟人介绍工作、以及在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打工的农民工身上。有的是因为不知道有订合同这回事,有的是根本不把签合同当回事,还有的则是因为老板根本不理会这种要求。而且,即使有签订合同,也往往是企业指定的,存在大量不合理、不合法的霸王条款,明显不利于保护农民工权益。

五、民工的工资状况

1、农民工工作报酬的计酬方式主要为计件制和计时制,计时制有按小时和按日两种。

2、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按工作的强度、技术要求、个人能力等有较大差别,从800元到2000元不等。但是一般都没有奖金、公积金、社会福利、医疗保险。

3、薪资的发放有三种情况:打短工的一般是在完工以后一次性发放,不过可以预支一些作为生活费;建筑行业一般分为两部分,每月发放一部分生活费,年末或工程结束时再发放另一部分;工厂以及服务业一般按月发放,但会扣留一定的保证金。

六、影响农民工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 法律意思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篇2:农民工学习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了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进入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抵住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学的快速发展和新科技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中不断地进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地生活。为了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85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能够迅速地提升自我,熟练地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一、调查相关事项

我们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民工朋友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的调查地方是中山市小榄镇,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3日至2012年4月10日。本次专题调查共发放问卷85份,收回80份,调查对象中30岁以上的共40人,20—30岁的30人,20岁以下的人15人。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的问题,调查的内容包括三项:

1、个人的基本情况;

2、学习需求;

3、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以及希望和要求。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像的基本情况及自身担忧

通过对回收调查问卷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农民工朋友在学习困难上大致出现以下状况:其中农民工:李燕,女,26岁,普通群众,未婚,共有家庭成员7人,在小榄镇民营企业做统计文员,月收入1800-2100元,愿意继续学习,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和财务。她的学习困境是工作的地方附近没有学习的机构。农民工:陈荣生,男,42岁,初中文化,普通群众,已婚有子女,家庭成员共6人,在一家个体企业当一名普工,月薪

2500元左右。他的学习困境是家庭负担比较重,没有剩余的学习资金。农民工:李荣达,男,40岁,党员,已婚有子女,在一家民营企业做车间主管,月薪3000-3500元。他的学习困境是是上要上夜班没有多余的时间。希望子女在本地学校就读。

(二)调查对象学习需求的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后我们得知,这些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具有以下特征: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学历相对较低,就业的基本技能不足,月收入不高,由于缺乏技术,找工作难是他们最大的问题,且业余时间缺乏,很难自我学习提高。

(三)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以及希望和需求

在被调查者中,有高达七成的人想通过再度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及技能以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只有少于三成的人有返回家乡的意愿。他们最想在医疗,居住,饮食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待遇,尤其特出关心的问题是子女的教育问题。

三、调查的体会及建议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可以得知:他们在都年富力强,在20-40岁之间,但学历相对较低,大多是初中、小学文化,缺乏一技之长,就业的基本技能相对较低,月收入也不高,大多在1500-2500元/月,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大多是希望能多挣点钱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子女就读的条件,同时希望今后的生活更有保障,这一现状在我国农民工当中非常普遍,个人对此提出以下三点具体建议: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教育资源实现重心下移,开设乡镇农业学校。我国的教育资源公布是及不均衡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县城,乡镇一级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大多数镇没有开设农业学校,开设了的也没有充分利用,成为一种摆设,只有把重心下移到基层,并真正组织利用好,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生源减少,很多校舍被闲置,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种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在城市,要以各街道为单位,成立农

民工之家,利用社区大讲堂等形式,让农民工有活动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3、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政府不但要以生活上给予关照,更要从政策的制定上给予其优惠政策,鼓励其自主创业,变农民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是要落实其子女就读的政策,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地妥善解决农民工的子女就读的问题,各地也出台了有关政策,但在现实生活中,在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没有使农民工从心里上融入到城市中来。二是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城市中,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培训问题,有关培训单位每培训1名下岗职工,可以享受国家一定的补助,在一些技能培训方面,只是象征性的收点费,而农民工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另外,下岗职工创业方面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而农民工则不能享受,要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参照下岗职工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篇3:农民工学习需求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分层理论,队伍分层,实现途径

现阶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就农民工队伍自身讲, 不仅出现农民工流动的多元性、各种身份变换的非同步性和农民工代际差异性, 而且同代农民工也出现了很大差异。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促进农民工培训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用社会分层理论研究农民工学习教育需求, 探讨新时期实现农民工学习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民工群体自身内部的分层剖析

按照社会分层相关原理, 深入剖析现阶段农民工队伍的实际, 农民工队伍内部可分五个层级。

1.占有城市生产资本并雇用他人的农民工。

他们在城市中主要从事各种经营活动。从经济层面看, 他们的经济收入与城市居民持平甚至超过城市居民;从文化层面看, 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居民;从社会地位看, 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声望。

2.占有城市生产资本并自我雇佣的农民工。

这类农民工在城市中以个体形式从商, 如市场中的小商小贩等。从经济层面看, 他们的经济收入与城市居民持平甚至低于城市居民;从文化层面看, 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居民;从社会地位看, 他们可能会遇到制度性歧视, 如子女上学、就业、社会保障不公等。

3.被他人雇佣的农民工。

这类农民工没有城市生产资本, 主要在城市第二产业和低端的第三产业依靠打工来维持生活。从经济层面来看, 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低于城市居民;从文化层面看, 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也低于城市居民;从社会地位看, 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差, 劳动强度大, 劳动时间长, 由此他们的城市认同感和安全感都很弱。

4.失业农民工。

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差, 据调查统计, 有66.67%的农民工曾经有1至2个月失业, 25.5%的农民工曾经有3至6个月失业, 甚至有4.17%的农民工一年多时间里找不到工作。

5.失地农民工。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 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在4000万人左右, 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虽然这类农民获得了数量不等的补偿款, 但相当的一部分人处于失地失业没有社会保障的状态。

二、农民工学习教育需求的定位分析

按照不同层次的农民工对学习教育有不同的需求分析定位, 农民工的学习教育需求可定位为补偿、发展和享受型学习教育需求。

1.补偿型学习教育需求。

补偿型学习教育需求表现为学历教育。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 农民工才有可能与城市居民公平竞争, 农民工的岗位层次才能提高。由此处于知识断裂的农民工阶层迫切需要接受学历教育。

2.发展型学习教育需求。

即满足农民工向上的社会流动需求, 是被他人雇佣的农民工、失业农民工、失地农民工所需的一项关键需求。为了满足向上的社会流动需求, 农民工需要以职业变更为起点, 从思想、文化、观念、习俗等方面适应城市生活。

3.享受型学习教育需求。

即教会农民工如何生活。这种需求表现为自我生活和与他人生活。从自我生活来讲:一是职业健康教育;二是自我实现教育。从与他人生活来讲: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法制教育;三是生活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竞争、求知意识、创新意识、男女平等观念逐步形成, 农民工需要学会认同现代生产生活所要求的工作节奏和时间观念。

三、农民工学习教育需求的实现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满足不同层级的农民工学习教育需求, 促进农民工培训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我们应做到:

1.政府政策先行, 构建农民工学习保障机制。一是多方筹集资金, 建立农民工教育多元化投入管理机制。此外, 还可以通过面向社会各界募集教育慈善基金、发行福利彩票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弥补经费不足以促进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激励政策和完善保障制度。国家应制定专门的农民工培训法规;政府应有步骤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培训结业证书相结合的就业准入制度, 以此来强化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意识;政府应对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取得卓越成绩的用人单位减免税负, 对主动接受教育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农民工减免学费、提供工作机会, 多渠道调动各方面参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三是联合各类媒体, 加强农民工培训舆论引导。形成一个由政府主导、媒体传播的舆论引导环境, 帮助农民工自觉树立起学习意识, 主动掌握各项必备技能。

2.社会各方助学, 搭建农民工学习教育立交桥。一是政府整合教育资源, 形成农民工教育信息情报网络, 明确农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的职责, 帮助农民工获取各种教育信息情报。二是借助高等成人教育学院的力量, 开展补偿型需求教育, 拓展办学形式, 为农民工的发展提供充分有力的教育服务, 满足他们提升自身学历层次的愿望。三是利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的优势, 开展发展型需求教育, 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切实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四是依托社区、工会的作用, 满足农民工部分发展型需求和享受型需求教育, 加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思想品德、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等教育, 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能力以及文化知识素养, 为农民工接受相关方面的学习提供方便。工会在开展工作时, 也应利用自身优势, 注重将文化技能培训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逐步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3.个体积极主动, 树立农民工终身学习意识。一是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整个农民工群体都应充分利用社会各界提供的有利条件, 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保障其生存的职业技能用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各种补偿教育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以使自己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进而提高自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培训。农民工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职业发展观念和个人发展观念, 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大胆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活, 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摆脱畏难情绪,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城市优越的文化资源, 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不断扩大知识面, 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培训, 达到实现自我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2]张跃进.中国农民工问题新解[M].北京:光明出版社, 2011, 5.

[3]许东风, 眭鸿明.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4) .

[4]黄瑞玲, 安二中.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需求与对策研究——基于对江苏1516位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0) .

[5]李英东.基于农民工需求的基础设施投资与扩大内需[J].农村经济, 2011, (03) .

篇4:农民工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农民工边缘化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00-00

1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贫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如果从理论上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则当前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民工群体具有文化上的封闭性

调查显示,农民工群体的文化交往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的社交活动方式主要是地缘性关系,相比较而言,业缘性关系较弱,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很少,这种现象显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不符。被访农民工主要与自己相同群体的人交往,社会交往圈基本上限定于老乡、同事、朋友、亲戚和同学等这些熟人关系之内。在其他的交往关系中,包工头是比较多的交往对象。而代表农民工权益的组织——农民工工会组织占很少,也很少与城市居民交往。农民工在城市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在体制以外运作的,这样就形成了体制外的关系网和隐性社会结构。农民工依靠熟人关系找工作,在老乡和亲戚中发展社交圈,这种情况在多次调查中都得到了印证。

农民工虽然已进城,但往往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生活,与居住在市区的市民生活环境差别很大,城市居民很少有与农民工接触的机会。农民工群体文化交往封闭性的形成,具有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是,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一种制度结构,而且经过长期的积累演化为一种与这一制度结构相配备的制度意识形态,沉积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由于现阶段城乡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农民工又未完全融入就业所在地的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城市居民对他们存在某种程度的歧视。出于自卑和自尊,农民工的交往对象也局限于和他们身份类似的其他农村打工仔。农民与城市居民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心理的鸿沟”。内在的因素是,农民工群体本身存在文化素质上的局限,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存在文化上的困难,与城市居民的交往难以实现。本次调查显示: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障碍,也造成了他们进入城市文化生活圈的障碍,这是导致其选择具有相同生活背景、相同文化层次的“圈内人”交往、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活圈的主要原因。

(二)农民工群体面临文化上的边缘化

农民工群体的文化边缘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没有纳入国家管理系统,体现为一种自发的存在状态。调查显示,不论是国家主渠道,还是企业或其他的社会组织,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均关注不足。地方政府和社区仅在提供“招工就业信息”、“阅报栏”上基本达到了农民工的需要,其他如技术培训、免费或便宜的电影、文艺活动、图书室等文化项目、文化设施则严重缺乏。与城市居民所享受到的文化权益相比,农民工群体不论是在文化需求还是在文化供给上都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工被城市接纳的程度低,难以融入工作所在地的城市社区中,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如同生活在“文化孤岛”上。农民工文化上的边缘化,并不是农民工自身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根据调查农民工“最大心愿”的是“与城市人平等生活,不受歧视”。但实际的情况是,有些民工在城市已经生活十多年甚至二十年了,不但城市居民,甚至他们自己都不认同他们是“城里人”,这种文化上的疏离从心理的疏离中表现出来。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与城里人相比,无论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职业技能还是社会交往层面都处于劣势,农民自己也把自身定位于在权力、地位、社会声望方面处于劣势的城市边缘人。不平等的社会氛围对农民工的文化消费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农民工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弱、期望值低

农民工在文化方面的开支非常小,农民工群体文化消费意愿弱,希望值低。除了找到稳定的工作和保障自身权益外,农民工对在城市里生活的文化权益要求还不是农民工自身关注的重要问题,他们对政府的文化保障要求首先体现为一种“发展性学习型”的要求,对“享受性消费型”的要求很少。农民工特别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和急需的文化服务。农民工对政府的文化期待,以要求企业和政府提供电视和技术培训的占多数,其后依次是图书报纸、电脑、组织文化活动等,但不存在要求得到与城市居民完全相同的文化权利的强烈意愿和动机。

2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一,农民工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地位是影响农民工文化消费意愿的最直接原因。从根本上讲,消费水平决定于经济收入,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消费行为,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与意愿受农民工自身经济条件与经济地位的强烈制约。由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这就决定了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的低层次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文化消费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农民工在衣食温饱上面临经济压力时,就不会首先考虑文化消费需要。

第二,繁重的体力支出和强大的生存压力,客观上对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水平产生了极大的抑制作用。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致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对于进入城市的农民工而言,除了一部分可以通过老乡或朋友的帮助较顺利地找到工作外,大部分的农民工迫于生计的压力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限制,不得不通过非正式市场寻找“活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只能从事所谓“五最”(最苦、最累、最脏、最险、最差)的体力劳动。

第三,农民工身份归属感弱,上升通道窄,流动性强,身份的边缘化扼杀了这一群体的文化消费意愿。在现代物质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下,工作和消费具有社会身份的标识性意义。消费主义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消费意识形态,消费已经超出了维持“生活水准”的意义并渗入社会的文化心理层面,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生存的生理性和物质性活动,它同时也是一种符号活动、交流活动和社会身份的认定和标识过程,成为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的一种社会身份的符号性标志。

从调查中不乏看出,农民工学习的需求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希望农民工可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多接收一些现代化的思想和理念,多学习些生活的技能和能适应社会的技术能力,最终在城市、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得到大家和自己的认可;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给他们多一些的关怀和帮助,在保证他们的劳务工资基础上,多开展免费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工作,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只有很好的解决好农民问题,才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平衡、快速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国家保证了每一阶层的需求,那么社会安定,最终国家会越来越强大。

篇5: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题,调查了四名农民工。调查对象均满足条件。

三、调查结果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收入比较低,生活质量比较差,居住、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休闲方式比较单调,劳动技能普遍偏低,子女教育问题比较突出。据调查,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入,普遍比在家务农收入高出很多,外出务工是其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生活,除了维持日常开支外,其余的基本上寄(带)钱回家乡,成为留守孩子、老人的基本生活来源。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据调查,有29.19%的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

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农民工子女就学都只能选择价格稍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流动性大,办学合法化问题很难解决。

经过调查,由于他们来自落后的农村,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胜任普通操作工这类的工作。虽然也曾考虑通过短期培训进行充电,学习电脑、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他们相信,只有这样他们的明天才会更好,但大都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只好放弃。现在只能好好工作,多赚点钱,供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儿女们上大学,不再步他们的后尘。

有的虽然从开始的销售员做到事业管理者,但他们都不否认除了工作能力外,学历的作用也同样功不可没。同样是从开始的一线员工,通过自已的努力,到现在的企业高层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技能、学历一样都不能少。他们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在一线上工作,一线岗位工资低不说,而且又脏又累,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不如回老家发展,起码在老家不会有如此多的歧视。要做就做管理者,可企业管理者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第一就是技能,第二就是学历,所以再学习就是一条捷径,如今工作了,比读书时的眼界要宽的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或选一个热门专业就比较容易了。通过高阶段的学习,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给企业带来了实惠,得到提升是情理之中的事。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意识中对于学习的需求是很大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可能无法实现或者只是选择短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但他们对学习的渴望程度是非常之大的,甚至将这种不太容易实现的渴望转嫁在了自己的子女、弟妹身上,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获取更好的环境,以改变寥赖的生活。当然由于长辈对后辈的宠溺,希望他们得到自己没有享受到的安逸,也间接消极了农村青年的求知欲望。

当然,当前农村青年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青年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农村青年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农村青年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青年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农村青年后,发现他们要求较低,从而学习对农村青年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四、讨论与建议

(一)完善对农民工的各项待遇

1、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2、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3、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5、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

6、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7、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8、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9、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10、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二)对于农村青年的学习心理对策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青年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农村青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青年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各种短期培训的方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和农村农业相关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农村青年了解不同职业在农村青年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

五、附录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已经意识到学习对薪酬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且一部分农民工青年也在将这种期望付诸于行动。

六、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篇6:北京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学校: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大兴分校 年级:09秋行政管理(专)学号: 姓名: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全国各城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背井离乡找工作的现象,我们习惯把他们称为“农民工”。农民工现在已经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劳动大军。他们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在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农民工从事工作大都是城市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而且还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等,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影响思维观念的差异,和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素质。调查农民工学习的需求,能够了解农民工的真是想法。了解他们渴望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只有从本质上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才能有效的促进他们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二、社会调查的过程

具体调查的过程及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 时间: 2011.7.13 地点: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方式: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七名群众。调查对象均是随机找到的农民工,满足条件。

(三)调查的内容

本次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时间为2011年7月13日,调查地点为北京,对于本次的社会调查方式,我首先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包括农民工本人的个人信息,学习需求,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以及希望和要求四大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得到了最前沿、最准确的调查信息,再通过对所得到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加上对农民工的访问,我得出了农民工学习的需求及相关体会、建议。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分析

(一)学习情况

没有完备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没有完善的师资系统,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为外来民工学历达到高中或以上,许多农民工都在

读完初中,甚至小学之后,选择出外打工,对于他们来说,出外打工赚钱,解决温饱的问题才是他们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学习却没有在他们心中形成一种概念,这是虚的,而赚钱才是实的。所以,很多农民工还没有读高中就选择就业,工作中所有的运用知识一知半解,只能在底层中一点一点努力。

(二)就业状况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打工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入城市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 %,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等。还有20%进入城市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三)生活状况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据调查,有29.19%的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

(四)工资福利

1、农民工工作报酬的计酬方式主要为计件制和计时制,计时制有按小时和按日两种。

2、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按工作的强度、技术要求、个人能力等有较大差别,从800元到2000元不等。但是一般都没有奖金、公积金、社会福利、医疗保险。

3、薪资的发放有三种情况:打短工的一般是在完工以后一次性发放,不过可以预支一些作为生活费;建筑行业一般分为两部分,每月发放一部分生活费,年末或工程结束时再发放另一部分;工厂以及服务业一般按月发放,但会扣留一定的保证金。

三、建议与启示

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

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旧是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一个又一个农民工兄弟去搞创业搞科研搞自主。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我想就这一问题再提出并重申几个观点和看法。

1、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2、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3.、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

篇7: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报告

调查人: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时下农村青年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同时进城务工也是农村青年的主要就业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意识到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重新认识知识就是力量,同时更多的选择专业技术的学习,让我们看到农民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中坚力量投入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浪潮里,此次调查

以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农民工务工的年龄层,渴望通过知识改变生存状况的年龄层

以及希望学习的科目,有利于对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从而有利于开办为农民工学习班更细化,更具有人性化。

调查对象:为建筑工地建筑工人。

调查方法:个案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于农民工个人基本情况

1.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为农村户口的男性,年龄偏年轻化 调查显示:进城务工人员中有65%为男性,女性仅为35%,其中农村户口高达81%,非农业户口仅占19%,其年龄层为18岁以下占0.3%,18-20岁占7.8%,21-25岁占25%,26-30岁占21%,31-35

1岁占22%,35岁以上占22%。

2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大多处于初中高中阶段,政治面貌多是群众 调查显示:在农民工学历调查中初中文化的占到39%,高中文化的占到36%,而小学文化仅有10%,大专占到15%,其中群众占65%,团员占28%,党员7%,民主党派占0.1%

3农民工大多数为已婚有子女,并且家庭成员较多

调查显示:农民工已婚有子女占到50%,未婚占37%,已婚无子女占11%,其他占1.3%,其中家庭成员3个为39%,家庭成员4个的为31.4%,家庭成员5个及以上的17.%,家庭成员2个的为8.5%。而家庭成员1个仅有3.7%.4农民工工作区域多在西部地区,工作地域多在地级市。

调查显示:农民工工作地区其中在西部地区高达97.7%,中部地区2%,沿海发达地区仅有0.2%,其工作地域直辖市1.2%,省会城市3.2%,地级市52.1%,县城23.8%,乡镇10.4%,村9.2%。

5农民工工作单位大多是在个体企业,收入大多在500-1500元 调查显示:农民工务工单位在党政机关1.5%,军队0.7%,事业单位5.6%,国有企业15.7%,集体企业5.5%,民营企业12.7%,个体企业40%,三资企业0.6%,社区4.7%,其他13.1%,农民工收入在500元以下的4.7%,500-1000元31.2%,1001-1500元31.1%,1501-2000元17%,2001-2500元9.5%,2501-3000元3.5%,3000元以上2.7%

二、对于农民工对学习需求的情况

1绝大多数农民工愿意继续学习,并且最希望参加短期培训

调查显示:有89.1%的农民工愿意继续学习,不愿意的仅占11%,他们中希望提升学历的有42.1%,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58%。

2对于提高农民工学历多数人愿意选择在广播电视大学,通过业余学习管理学,并且希望提高的学历层次为大专(高职)

调查显示:有42.7%的农民工希望提升至大专(高职),有35.5%的农民工希望提升中专(职高),20%的农民工希望提升为本科,仅有

1.9%的农民工希望提升成研究生,对于学习科类哲学0.6%,经济学17.6%,法学9.3%,教育学5%,文学3.6%,历史0.8%,理学2.4%,工学15.3%,农学17.7%,医学6.1%,军事学1.1%,管理学20.5% 对于学习方式,通过脱产学习14.5%,业余学习76.2%,完全自学占

9.2%,对于学习学校或机构,广播电视大学37%,普通高校9.6%,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1.2%,自学考试9.3%,其他成人高校9.1%,中专技校14%

对于农民工参加的短期培训其学习内容主要为建筑学,方 式为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

调查显示:对于农民工参加的学习内容,机械加工与制造占5.2%,电子电器4.8%,数控技术2.8%,机电技术4.4%,化工2.2%,设备安装与维修4.2%,烹饪6.4%,家电维修3.6%,建筑11.3%,市场营销11.3%,旅游服务4.1%,社区家政服务1.4%,医疗保健3.8%,计算机应用10.8%,汽车维修6%,服装加工2%,交通运输2.6%,工艺美术制作

1.2%,装饰1.7%,餐饮服务3.3%,采掘0.8%,美容美发3.2%,其

他3%,学习方式有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26.3%,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25%,中专技校组织的培训12%,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17.1%,其他成人高校组织的培训8.9%,普通高校组织的培训4%,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短期培训9.2%

三农民工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农民工最关心的话题依次为打工赚钱,改善家庭条件,劳动报酬及足额发放,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子女上学与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就业服务和培训,租购住房,同工同酬,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调查显示:选择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占62%,子女上学与就业24.9%,租购住房20.6%,签订劳动合同24.9%,劳动报酬及时足额发放32.1%,同工同酬19%,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26.8%,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14.4%,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移接续办法19%,就业服务和培训22.1%,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21.4%,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15%,其他2%

四.结论

从以上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进城务工人员年龄多在21-25之间,其次是31-35至35以上的人群,绝大部分都是农村户口,文化程度多以初中为主,高中次之。政治面貌群众为大多数。农民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历偏低,文化水平低下,多数已婚而且已有子女。他们从事的职业几乎都是靠给个体企业或老板打工生存,收入水平不高,平均在500-1500之间,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条件下,他们的工资基本只

够维持正常的生活,还要供养孩子读书上学,但是调查同时显示,大多数农民工愿意继续学习,并且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生存现状,需要通过具有职业特征的短期培训来更快的学习实用技术手段,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生存状况,所以根据以上特点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通过了解农民工对学历要求不高,仅是希望通过参加短期培

训来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所以我认为需要开设多样化更加贴合农民工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调查显示农民工较为关注的科目有:1经济学.2工学.3农学.4管理学

通过调查显示农民工认为适合的短期培训有:1建筑.2烹饪.3计算机应用4机械加工与制造.5汽车维修.6机电技术.7市场营销

二.调查发现农民工因工作较忙,绝大部分希望通过业余时间学习,同时愿意选择广播电视大学以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所以需要广播电视大学把时间安排的更加适合农民工业余时间,同时加大对课程的宣传力度,以便农民工了解并挑选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

1.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可以同时开设短期培训班,也可开设夜校.2可根据科目报名人数及时增开多个培训班,同时热门科目可供个时间段需要学习的农民工学习

3及时宣传增开的课程,加大课程对农民工务工帮助的宣传,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走近课堂

三. 及时深入了解农民工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及

时改变科目,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1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及时了解农民工学习需求,及时的改变学习科目更好的适应农民工。

2通过访谈形式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民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

篇8: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险,现实需求

一、农民工发展趋势

(一) 从现实角度出发, 农民工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并且规模会继续扩大。

纵观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投资的热点仍然集中在城市和非农业部门, 城市的发展规模远远大于农村, 这就大大刺激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向人均投资额较高的地区和产业流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户籍、劳动、人事等制度的改革和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城市较高的社会生活环境吸引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并且农民工流入城市后, 融入城市居民生活还需要一个过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耕地资源减少, 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同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劳动力也在逐步追求城市居民的生活, 市民的收入、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对农村劳动力形成了强大的拉力。因此, 未来一段时间内, 农民工群体将存在, 而且数量不断增加。

(二) 从经济角度看, 农民工将伴随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全过程。

农民工作为世界工业化史的新概念, 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有专家和学者认为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由农业型社会走向工业型社会的过渡性群体, 这一过渡性群体存续时间长短取决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巨大转变, 需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首先, 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不仅使企业积累了财富, 而且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其次,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进城务工使城市的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交通、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 客观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同时,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 逐步的适应城市生活, 不断的融入城市生活, 使部分农民工实现身份的转变。市民化的过程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可见, 农民工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 农民工的出现又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两者的结合决定了农民工现象不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它必将伴随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全过程。

二、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现实需求

(一) 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的需求。

农民工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而给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提供各类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农民工面临严重的工伤风险。

农民工大多从事酒店服务、环境清洁、施工作业、井下挖掘、化工有毒有害等岗位,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 不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培训, 没有配备相应的安全保护设施, 再加上超负荷的劳动强度, 导致农民工频频发生工伤事故。据报道, 2004年1~6月份因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数平均每天350人, 90%以上是农民工。

2、农民工面临严重的职业病风险。

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 而企业又缺乏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再加上职业病的隐蔽性, 许多农民工患职业病后并不知情, 等发病时再去检查, 为时已晚。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当传统职业病还在肆虐时, 新的职业病种也在增加, 发生中毒的行业也在扩展, 如电子、五金电镀、宝石加工等行业都出现了职业病, 这些行业都是农民工密集的行业。

因此, 农民工是我国工伤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这一特殊群体迫切需要纳入工伤保险体系中, 享受应有的工伤保护。

(二)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需求。

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 对终年在外奔波的农民工来说, 这种老有所养的需求更加强烈。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建设者, 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客观上需要农民工的存在。农民工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长期在生活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 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加, 日益显现出体力不支等问题。到那时, 农民工将完全或基本退出劳动岗位, 年老且没有生活来源, 需要养老保险为其提供较稳定的基本生活。

农民工年轻时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待年老体衰时理应享受应有的保障, 而这种保障也需要农民工年轻时未雨绸缪。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大都需要付出超负荷的体力劳动, 他们眼下吃“青春饭”, 而把沉重的包袱留给了未来的政府、社会和家庭。与此同时, 以农民工目前的收入水平很难保证其年老时有较稳定的生活, 需要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为农民工积累养老财富。

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尤其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80后”新生代农民工将有大部分留在城市生活, 而上一代农民工已经面临养老的问题了, 因此这一部分农民工亟须养老保险为其基本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 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需求。

患病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生病也是所有劳动者面临的风险之一。生活条件恶劣、工作辛苦劳累是农民工患病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从事脏、险、累的体力劳动, 超负荷的劳动强度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同时, 由于收入较低, 多数农民工饮食不规律、居住条件较差, 久而久之使其身体素质下降。因此, 农民工亟须参加医疗保险。

与此同时, 由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低、流动性大、健康意识较差等因素, 大量农民工患小病时治疗不及时, 往往小病拖成大病。而且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为了节省医疗费用, 先在小诊所诊治或自己去药店咨询、购药, 一旦病情严重了才去正规医院就诊, 并且稍有好转就要求出院, 因此留下了隐患。正是上述原因导致频频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农民工患病期间不仅影响正常工作, 而且危害身心健康, 同时需要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工的负担, 有可能使其陷入困境。因此, 从维护劳动力再生产、促进人力资源良性循环的意义上讲, 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需要参加医疗保险, 而社会应承担起为其提供应付疾病风险的责任。

(四) 农民工对失业保险的需求。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农民工在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就业能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着一定差距,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及城市居民也面临失业问题的大背景下, 农民工失业也就在所难免了, 并且其失业风险大大高于城市劳动者。因此, 农民工群体需要参加失业保险, 以保障其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

1、农民工失业回乡后, 土地的保障作用大大减弱。

虽然农民工失业回乡后有土地作保障, 基本生活情况好于城市居民, 但是, 出现农民工的原因之一, 在于现有土地已经很难承受农村人口的压力, 因此土地保障的作用大大减弱, 农民工对失业保险的需求便大大增强。

2、农民工失业后将陷入困境。

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比, 失业对农民工来讲打击更为沉重。因为城市居民失业后还有稳定的住所, 有一定数量的生活保障金, 而农民工几乎一无所有, 很可能因为失业而陷入生活的困境。农民工失业后只能靠以往的积蓄生活, 或者求助于亲朋好友, 而得到社会保险保护的是极少数。多数农民工失业后处于无保护状态, 有的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

由此可见, 农民进城务工就有失业的风险, 就需要失业保险。而目前, 我国政府并没有出台统一的农民工失业保险政策, 只是在《失业保险条例》中对农村合同制工人的失业保险有了一定规定, 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仅仅出台了地方性的失业保险政策, 这些政策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及权威性, 使农民工获得失业保险的道路举步维艰。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复杂性

(一) 农民工的城市化需要一个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产物, 而且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农民工的规模在逐步扩大, 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相统一, 农民工将伴随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全过程。同时,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城市综合承受能力的制约, 农民工转变为工人和市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讲, 农民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因此, 在这个意义上讲, 农民工最终转变为工人和市民需要一个过程, 而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解决也将经历一个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二) 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保险的复杂性。

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转变为工人和市民, 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 因此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由农业型社会走向工业型社会的过渡性群体。农民工是介于城市居民和村民之间的特殊群体, 虽然在城镇工作, 从事非农职业, 但却是城市的边缘群体, 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身份的特殊性使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迄今为止, 我国尚没有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而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政策, 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有些省份虽然出台了农民工工伤、养老、医疗等保险政策, 但是具体到缴费办法、享受待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不切合农民工实际的问题。因此,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三) 农民工的流动性使其社会保险问题相对复杂。

农民工的流动性不仅体现在职业和单位之间, 也反映在城市和城乡之间。据农业部调查, 40%的农民工没有固定工作, 平均就业时间为8~9个月, 3个月以下的占11.3%, 4~6个月的占73.3%, 10个月以上的占7.8%。调查中发现, 农民工外出打工3年以上的约占20%左右, 在一个单位工作3年以上的约占31%, 其中, 农民工表示坚决不回家的占2.4%, 争取留在城市的占17.5%。如此大的流动性, 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参保。

(四) 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认同度较低。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 但城市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农民工转变为工人和市民的还仅仅是一小部分, 大部分农民工还是属于城市的边缘群体, 目前研究的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也正是针对这部分农民工的。由于农民工的收入较低, 有时还会发生拖欠工资的现象, 从经济层面上讲, 农民工就不得不寒酸地被关在社会保险的大门之外了;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在制度设计以及操作上很复杂, 让文化程度原本不高的农民工弄不清楚眼前的缴费与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 这就使农民工很难下决心参加社会保险。

参考文献

[1]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J].社会保障制度, 2005.5.

[2]王宗凡.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J].中国劳动, 2006.l 0.

上一篇:国旗下的讲话—集体的力量大下一篇:小学生疫情防控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