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维权问题

2024-05-09

农民工维权问题(共8篇)

篇1:农民工维权问题

12月4日,本报a10版刊出《四大部门首次“联手”维权》一文,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工朋友的高度关注。今年的农民工维权主要有啥内容?农民工朋友如何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他们怎么做才能更好地维权?本报记者昨日特别专访了合肥市司法局副局长唐明德。

维权并非仅是讨薪

记者:今年的农民工维权行动还是帮大家讨

薪吗?

唐:将农民工维权仅仅理解为帮人讨薪,是大家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应该说,凡是农民工朋友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都是政府部门应当为农民工维权的内容,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148指挥中心长期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这个绿色通道有两大工作重点,除了讨薪之外还有申请工商赔偿,就是针对年底前这样两种高发现象而开展的。

现存三大困难

记者:虽然开设了绿色通道,很多人仍然觉得维权困难,这难主要难在哪里?

唐:首先是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在148指挥中心和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的咨询中,很少看到用工合同。农民工无法提供劳动关系的证明,给维权增加了很大难度,这一方面反映出农民工维权意识比较低,另一方面,更不排除某些用工单位有意逃避责任;

其次,举证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农民工到城里务工,往往是基于一种亲戚关系、邻里老乡关系,跟着包工头进城了,包工头带到哪里就上哪里干活,自己的很多权利都绑在某个包工头身上。一旦问题出现,包工头跑了,什么事情也说不清了,手里甚至连一点证据都没有,进入诉讼程序后困难重重,官司往往打不赢;

再次,农民工本身流动性大,这也给维权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我们往往遇到这种情况,一旦案件准备进入诉讼程序,援助律师却很难及时联系到农民工本人,留下的电话也停机或者长期关机,如此一来,维权行为就无法再继续。

农民工自身有三大误区

记者:农民工自身在寻求维权时有什么误区吗?

唐:主要有三大误区,一是前来求助的部分农民工却无法提供相关证据,劳动合同没有,工资欠条没有,只凭自己嘴说,以为说得够多就有用。碰到这种情况,维权部门工作人员往往爱莫能助,有劲使不上。二是农民工往往在工资被拖欠、停发后,才想起到相关部门求助。其实,当农民工受到工伤,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待遇时,农民工同样可以索取工伤赔偿;用人单位没有给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农民工也可以依法维权,要求单位办理,缴纳保险费用。三是许多农民工来投诉时,往往抱着“今天投诉,明天就拿到钱”的想法,一旦发现两三天后工资没要回来,又去四处投诉,陷入了投诉误区。维权部门为农民工维权时,要了解情况、调查取证,然后和欠薪单位联系、要求履行相应义务,这需要一个过程。

四家首度联手维权

记者:针对这些情况,省城今年的农民工维权有什么新举措吗?

唐:今年合肥市司法局、总工会、建委、劳动局四家单位将携手来开展2007年农民工维权法律服务专项活动,是四家单位的首度联手合作,共同发布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倡议书。这是维权工作的创新模式,打破过去单兵作战的局限,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行政执法相结合,维权力度和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

这次维权行动时间从今年12月10日到明年2月1日。12月9日上午9点,活动启动仪式将在人民广场(原市府广场)举行,当天,法律援助中心与148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与律师将为农民工朋友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活动。活动期间,我们还将开通3部法律援助专线:12348、5626122、5626123。需要维权的农民工朋友可致电咨询,也可到沿河路111号合肥市司法局一楼148接待室进行反映。

建议要有“证据意识”

记者:有没有给农民工朋友的建议?

唐:首先是不要到非法职业介绍机构求职。如果是第一次到城里务工,去中介机构时,应该看该中介机构的营业证书、服务范围、收费标准、监督机关名称和监督电话,还要索要交费收据;与中介机构签订合同时,各种用工条款必须看清,合同自己要保管好。

其次是一定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社会保险、违反合同的责任等条款,不要与没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包工头签订合同劳动。

第三是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朋友就需要注意收集保存一些能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比如工资单、押金条、结算单、欠条等字据、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通知书、出勤记录、工牌、工作服等等,平时多留一个心眼,一张欠条、一个字据、一份工友证言,都可能促成维权成功。

最后,在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还应保管好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以及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寄出举报材料后的邮局回执。如果用工单位侵害到自己权益,通过交涉达成协议后,尽管用工单位不能立刻兑现,也最好让他们立个字据、写个证明,方便日后维权。

篇2:农民工维权问题

邹秀英 左贯中

[内容提要] 农民工是我国特殊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农村居民,却住在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属于弱势群体,虽然近年来各地针对农民权益保护问题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权益得到真正的保障和维护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主要表

现入手,分析当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农民工维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维权;权益保护;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 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2335(2010)03 - 0147 - 03

[作者简介]邹秀英(1954),女,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左贯中(1981),男,硕士,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学(江西南昌)

2010. 3

一 当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主要表现

1. 就业受到限制 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为正式和非正式市场 绝大多农民工只能在非正式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 脏 累 粗工作 而且随着近年来城市下岗工人的增多,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对原来不愿意做的一些工作,现在城市人也开始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来,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还从保护本地人就业的角度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村外来人口在某些岗位就业的 歧视性政策

2. 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缺乏社会保障 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保护其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有关人员在调查中却发现,不少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给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没有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有的是将正式职工与农民工区别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有的甚至要求劳动防护用品和生产用的小型工具由农民工自备,导致农民工职业病发病率较高以及工伤事故频频发生 目前农民 工社会和医疗保险没有保障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外来农民工一般享受不到城镇居民享有的养老 医疗失业 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农民工在发生工伤后很难进入工伤社会保险程序 3. 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侵害 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屡屡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 主要表现在:一是同工不同酬 农民工虽然从事着与城市人同样的工作,却拿着比城市人低的报酬 二是加班不给加班费或少给加班费 三是被拖欠甚至拒付工资 目前,工资纠纷是侵害农民工权益的最突出表现

4. 休息休假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证 目前,强迫农民工加班加点的现象较为普遍 据调查,在有些地方的工厂,农民工每月工作在26 天以上,每天平均工作工时在 11 个小时左右,即使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是如此,法律规定的加班时限及报酬亦形同虚设

5. 随意剥夺或减少农民工接受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权利 部分用工企业为追逐扭曲的利润最大化,随意剥夺或减少农民工接受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权利,以致最终酿成事故和悲剧 2003 年 1 月 17 日,四川华蓥市双河镇丁家坪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死亡 13 人的事 故,造成经济损失 150 万元,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操作人员不懂劳动保护基本知识造成的 在死亡的13 名进城务工人员和 2 名受伤人员当中,有 8 人是未经培训就上岗作

业的二 当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工自身的问题

农民工都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来务工以换取生活所需 进城农民素质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文化素质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岗位就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低下 他们的文化素质本来就不高,又缺乏法律基本知识,对什么是自己的合法权益都不甚了解,只知道干了活要拿钱,对在务工期间受到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根本就没有意识,也就根本谈不上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了

(二)国家政策法律对农民工权益的忽视

1. 国家政策上的忽视 现有的城市户籍管理政策,是农村流动劳动力所面临的劳动技能培训 义务教育 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差别与歧视的政策基础,这种政策的差别的不平等,是农民工维权障碍的关键性因素 它主要在两个方面束缚了农民工的就业权和其他政治 经济 文化生活权益的维护:一是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指标控制农民工进城落户;二是即使准予进城也要收取价格不菲的城镇增容费

2. 法律立法方面的缺失 缺少专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 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框架尽管已初步形成,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这些虽都与农民有紧密联系,但从法律的角度看,针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的法律还很不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三)缺少有助于农民工维权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农民工因法律素质低下,不敢也不善于打维权官司,农民工要维护合法权益,在自身法律素质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找一名法律素质较高,精于 打官司告状 的律师代维其权,这就必须带来对律师的酬金支付问题 如果酬金比例偏低会导致法律服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扰乱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如果酬金比例过高,从经济角度考虑,农民工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因胜诉执行不到位而导致农民工负担加重

三 当前农民工需要维权的重点问题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简称 调查)揭示出农民工权益受侵犯集中在四大 关节点上:

关节点 一:克扣 拖欠报酬问题依然存在 在调查的农民工中,被克扣过报酬的占被调查总数的两成,其中经常被克扣的占被克扣过报酬农民工的8. 81%,偶尔被克扣的占 81. 19% 在被克扣过报酬的人中,有 59. 81%的农民工被克扣的属工资收入,23. 36%的农民工被克扣的属其它补助 津贴 奖金等,还有 16. 83%的农民工被克扣的属加班报酬同时,被拖欠过报酬的也约占被调查总数的两成,经常被拖欠的占被拖欠过报酬农民工的13. 60%,偶尔被拖欠的占 86. 40% 在被拖欠过报酬的人中,有 72. 62%的农民工被拖欠报酬属工资收入,13. 93%的农民工被拖欠报酬属于其它补助 津贴 奖金等,13. 45%的农民工被拖欠报酬属加班报酬 农民工被拖欠报酬时间最短 1 个月,最长达 8 年,平均拖欠 4 个月 被拖欠过半年以下的农民工占被拖欠总人数的 90. 49%

关节点 二:劳动保护不健全,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51. 47%的农民工反映其工作岗位的安全防护措施有一些,但不够严密;有 13. 86%的农民工反映单位(或雇主)未能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农民工平均每天和每周工作时间分别比城镇单位就业人员长,其中有 11. 79%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甚至超过 12 小时,但能得到加班费的农民工仅占49. 87%,而另外 50. 13%的农民工属于无偿加班

关节点 三:社会保障程度低 七成以上农民工

未参加任何保险,其中有 73. 37% 73. 77% 84. 65%和 67. 46%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关节点 四:生活质量差 受工资水平低限制,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消费几乎全部用于住宿和食品消费 每月的文化娱乐支出很少,主要靠睡觉 闲聊和看电视打发工余时光 生病时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去正规医院,其他人大都选择自己买药治疗或去个体诊所 有些农民工因为费用问题(包括其家人),在需要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却没有去,在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却没有去住院治疗调查表明,近40%的农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肮脏凌乱 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居住成本逐年增加,农民工大多选择居住在城郊结合部,几个人或全家人居住在 20 ~ 30平方米的房子内,周边环境差,安全没保证 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就学所遭遇的最大困难是学费高 负担重,其次是没城市户口,分别占了 35. 95%和 27. 62%,还有16. 15%的农民工认为是受歧视 经常转学等近一半农民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68. 75%的农民工没有任何专业技术 农民工之所以 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原因是培训费用过高除此之外,社会对农民工权益受侵害呈现出一定的麻木性 不少人对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熟视无睹 对于农民工的歧视观念已渗入相当一部分人潜意识中,短期很难改变

四 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的对策建议

1. 加快健全完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要把农民工对就业服务 社会保障 义务教育和住房、子女上学等需求纳入城市公共服务的范畴,积极探索适用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 要完善与 劳动法 相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从同工同酬 工资支付 劳动监察 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 在积极完善劳动立法的同时,在制定有关劳动法律法规时要尽可能考虑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农民工适当作出特别规定,还可以制定适用于农民工的单项条例 地方性法规和行业性 区域性劳动标准 国家还应对涉及到农民工权益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清理 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更好更快地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需要 主要有:(1)国家应尽早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法规;(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3)改革劳动就业制度;(4)改革社会保障制度;(5)改革教育 培训制度

2. 加强组织保障力度 切实解决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建议政府成立农民工进城务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部门和地区间合作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保护农民工利益 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

3. 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 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健全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力争在基层及时预防和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劳动监察执法部门特别要切实承担起查处侵犯农民工权益问题事件的主要职责,切实解决执行劳动法不到位问题,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的 信用匮乏症 的经济制裁和行政处罚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尽快建立企业欠薪报告 劳动合同备案 工资保障准备金等预警制度,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4. 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 当农民工权益受损时,由政府 雇主与工会三方协调,它在组织层面上表现为政府 雇主 工会的三方监督 协调 制约,在运行机制上,政府负责制定有关劳资纠纷的法规规章,规定劳资双方的权利 义务 解决的原则 程序等;当发生农民工权益受损时,则通过雇主和工会之间的谈判 协商解决 政府则负责对这个过程进行监督 检查,监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落实 执行 并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 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工会的管理引导,更好地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

5. 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 各级人大要加大对 建筑法 劳动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建设单位 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对这些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为这些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落实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要加强对 建筑法 劳动法 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贯彻

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这些法律法规在各个环节上的全面贯彻落实,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执法手段,确保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不受侵害;要督促政府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和用工单位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以便从法律上规范农民工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 国务院 . 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N] . 工人日报,2006 - 03 - 27,(1).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

政策(白皮书)[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翟从海 . 我国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与立法建议

[ J ] . 社会保障制度,责任编辑:王建平

篇3:农民工维权之路好难走

农民工一般而言,是指在城镇中被雇佣,提供劳动而又具有农民身份的劳动者。农民工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作,在收益分配上却是收益最少的群体。2007年福州市农民工月均收入1119元,比城镇职工1980元少861元低43%。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福州市城镇职工享有比较完善的社保待遇,而农民工较普遍的只有农村医疗保险。据2007年人口变动(农民工)抽样调查显示,只有8.2%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1%的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其处境之窘迫还可表现如下:经常加班、拿不到工资、人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动条件差、生命健康权得不到保障。突出表现为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仅为25.3%。(见表1)

农民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已成为城市重要的居住者,但并没有被市民好好地接纳,农民工的权益被侵犯的范围较宽,涉及人数较多,让人担忧。从神州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农民工权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产生农民工大量离开,会导致“民工荒”,对企业生产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积极维权因时间太长和费用太高对农民工自身不利,而与资本暴力对抗对国家、企业和农民工三方都不利。

当地政府的维权力度在加大

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途径有多种,其中主要有政府的保护、农民工的自我保护和社会团体提供的保护等方式。这些保护方式尽管不完善,有不少还是临时措施,但也显现多样化的趋势。

福州市政府积极为农民工维权。近年来,劳动保障局、总工会、司法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着力畅通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劳动法律援助四条“绿色通道”,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便捷服务。福州市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加强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执法检查,对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视情节轻重采取列入企业不良信用档案、责令其停业整顿、降低和取消资质乃至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督促其整改到位。特别是2006年以来对辖区内有欠薪不良记录企业和外地进榕施工企业实行的工资保证金和之后建立的应急保障资金制度,对解决突发的工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增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至2007年底,福州市按规定预存了工资保证金的施工企业已达36家金额达2520万元。为强化农民工法律维权意识,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向农民工发放了《农民工法律援助证》,对持证农民工申请援助时不再进行经济困难审查,扩大农民工法律援助受益面,第一批已发放法律援助证10万多本。各县(市)区也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如长乐市在全市18个镇乡建立了法律援助站;连江县成立全市第一家经济区女工法律援助站。2007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涉及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1945件,结案率达98.7%。2007年7月还签署了《城际间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协作重庆协议》,参加协议的全国35个地市的法律机构实现互通绿色通道,在受理异地法律援助申请的过程中互相无偿提供协助,为农民工城际流动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维权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政府利用庞大的行政资源,主动为农民工讨工钱。还有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对发现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事情予以处理和处罚。这些方式很重要,并且以后还要求政府在劳动关系调节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但问题是仅靠政府的作用是难能奏效的。首先是政府有关部门有限的几个执法人员来监督如此众多的企业是不可能的。况且各级政府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被先前陈旧的劳动观念和制度所束缚,导致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再者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吸收外来投资的动机驱动下,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往往在“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利益追求中被忽视,有关部门有时候注重维护资方的利益,而对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的现象不太重视。何况还存在监督者权力腐败问题。

除政府的保护外,还有一些社会团体的保护,主要是一些非政府组织,为维护农民工权益而奔走呼吁。这些社会团体数目太少,存在的区域有限,并且自身还在发展中,起的作用不大。

还有一种途径是农民工自己维权。其一是农民工消极反抗,有破坏工具和机器的,也有装病溜号的,甚至辞职不干的。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处于劣势的人最终选择离开打工的地方,这也是农民工作为弱者最后的办法;再者就是积极维权对雇主提出异议或向有关部门举报,或主动提起诉讼。也有少数组织起来与资方对抗,集体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给个说法。

篇4:农民工维权问题探析

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一) 农民工自身的问题

农民工都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来务工以换取生活所需。进城农民素质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我国农民非农化与城市化的不同步性不无关系。由于文化素质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这些岗位就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低下。他们的文化素质本来就不高,又缺乏法律基本知识,对什么是自己的合法权益都不甚了解,只知道干了活要拿钱,对在务工期间受到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根本就没有意识,也就根本谈不上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了。

(二) 国家政策法律对农民工权益的忽视

1. 国家政策上的忽视。现有的城市户籍管理政策,是农村流动劳动力所面临的劳动技能培训、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差别与歧视的政策基础。它主要在两个方面束缚了农民工的就业权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权益的维护:一是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指标控制农民工进城落户;二是即使准予进城也要收取价格不菲的城镇增容费。

社会保障政策障碍。农民工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工遭遇风险不可能在完全依赖土地获得生产生活安全保障,而目前全国享受社会保障的对象里,只有城镇居民和少数条件特别好的村镇的农村劳动力享受着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而外来的农民工则一般不享受任何保险待遇。这种保障政策的差别的不平等,是农民工维权障碍的关键性因素。

2.法律立法方面的缺失。缺少专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框架尽管已初步形成,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这些虽都与农民工有紧密联系,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在现阶段更应出台《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加大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缺少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实现的《监督法》。创新和健全监督制度,是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根本保证,就农民工而言,身处异地、势单力薄,而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农民工维权必须讲求时效性,不能打“持久战”,应加强实现农民工权益的监督,最大限度地解决法律执行拖欠不决的问题。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必须加快出台《监督法》,提高执法监督的法律地位,实现对权力监督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防止外界人为因素干预农民工维权行为发生。

缺少有助于农民工维权的风险代理和司法鉴定等机构。农民工因法律素质低下,不敢也不善于打维权官司,农民工要维护合法权益,在自身法律素质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找一名法律素质较高,精于“打官司告状”的律师代维其权,这就必然带来对律师的酬金支付问题。如果酬金比例偏低会导致法律服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扰乱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如果酬金比例过高,从经济角度考虑,农民工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因胜诉执行不到位而导致农民工负担加重。

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的对策

(一) 组建农民工工会,健全工会组织

1.可以实行在农民工务工出发前,按联合制、代表制原则在县、乡、村建立务工工会联合会,村民组建立工会小组的四级组织网络。四级外出务工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加强领导、指导和协调,保持与务工者所在地工会的联系,了解务工者工作、生活及参加务工地工会活动情况,提供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咨询服务,参与协调处理劳资纠纷、工伤事故及侵权案件等。农民工输入地的工会要积极主动接纳输出地的务工工会组织、工会会员,加强管理教育,主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对农民工进行工人阶级意识教育。当前应主要进行团结意识、法律意识和大局意识教育。进行团结意识教育,主要是启迪农民工加入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使农民工认识到只有加入工会,才能在劳动关系的运行当中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在劳资矛盾的冲突中依靠工会的力量不受侵犯或少受侵犯。进行法律意识教育,主要

是强化农民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使他们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进行大局意识教育,主要是强化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新成员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意识,让农民工明确自己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现实责任和历史责任,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二) 建立农民工维权的制度保证

1.彻底进行户籍制度管理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树立这样一个目标,即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相对稳定职业或合法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2.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在现阶段应以社会保险为主,其他保障措施为辅。社会保险可以分类分层分阶段逐步实施,目前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在所在城市进行过户口登记且工作单位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我们暂且称他们为稳定型的农民工;另一类是怀揣身份证,工作单位相对不稳定,且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我们暂且称他们为欠稳定型农民工。对于第一类稳定型农民工可以实施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已经在我国广泛推行的社会保险,具体提取比例、运行方式、支付标准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于第二类欠稳定型农民工,则可以采取类似非正规就业或者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方式推行,自由参保、自由退保、进退自愿,同时做好此类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接转工作。其他保险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三)构建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平台

1.要针对农民工在自身权益维护上的弱势状况和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废除禁止农民工进城就业和应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权益的法律法规,修改和完善诸如《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部分条款,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贴近农民工生产生活实际的职业介绍、劳动合同、劳动监察、就业保障、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和细则。

2.加快农民工维权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鉴于农民工群体已形成了相当规模,且仍呈继续发展态势,针对农民工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一时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这一实际,有必要在《宪法》的具体指导下,适时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法》,明确制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对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权利和职责等,增强对农民工维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农民工维权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

篇5:农民工如何维权

近年来武汉市司法行政机关高度重视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方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武汉市司法局与全国四十多个大中城市司法局签订了城际间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协议,并根据需要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部门、建设部门、工会等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农民工工作和生活集聚地、大型企业等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咨询点,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热线,方便农民工就近快捷地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无论是我市赴外地务工的农民兄弟还是外地来我市务工的农民兄弟,我们都将一如既往、竭尽所能地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努力做到应援尽援。

一、什么是农民工?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只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常见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有哪些? 1.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

2.强行加班加点,却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3.用人单位没有为就业者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具和劳动动保护设施;

4.女工和未成年工得不到特殊劳动保护;

5.务工者患职业病、因工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后,用人单位逃避责任;

6.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 7.用人单位收取抵押金,扣押进城就业者有效证件; 8.随意辞退或开除务工者;9.不签书面劳务协议或劳务合同等。

三、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应符合哪些基本条件? 1.申请法律援助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属于《法律援助条 例》规定的案件范围、符合经济困难标准和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2.经济困难标准,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县(市、区)公布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以内执行。

3.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

4.申请法律援助时,应提交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者其他的有效身份证明。如果在法律援助期间需要到外地打工的,可以委托亲友代办力理,同时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委托手续。

5.与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材料。

四、国家采取哪些揩施解决农民工请不起律师的向题? 《国务院关回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国家将完善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要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有关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应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涉及农民工的诉讼活动、非诉讼调解及民间调解活动。

五、农名工该如何维权?

1、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应当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拖欠工资的相关证据前往工作地点所在地的劳动局进行调解或劳动监察;

2、对于单位未提供相应劳动防护用具和劳动动保护设施的应当向工作所在地的劳动局进行举报;

篇6:农民工维权宣传资料

农民工维权宣传资料

一、了解您的基本权利

1.用人单位应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1)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即人民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2)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3)用人单位可直接支付工资,也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4)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4)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5)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2.建筑业企业应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2004]22号),建筑业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和《最低工资规定》等有关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或克扣。企业应依法通过集体协商或其他民主协商形式制定内部工资支付办法,并告知本企业全体农民工,同时抄报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内部工资支付办法应包括以下内容:支付项目、支付标准、支付方式、支付周期和日期、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以及其他工资支付内容。企业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农民工工资标准等内容,按照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按月支付工资,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支付方式可由企业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在内部工资支付办法中规定。企业应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企业可委托银行发放农民工工资。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应编制工资支付表,如实记录支付单位、支付时间、支付对象、支付数额等工资支付情况,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对劳务分包企业工资支付进行监督,督促其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业主或工程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与建设工程承包企业结清工程款,致使建设工程承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业主或工程总承包企业先行垫付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先行垫付的工资数额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企业因被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追回的被拖欠工程款,应优先用于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必备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即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2)工作内容。即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工种),以及工作应达到的数量、质量指标或者应当完成的任务。(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即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及其他劳动条件,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而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4)劳动报酬。即在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工资。(5)劳动纪律。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工作秩序和规则。(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即除了期限以外其他由当事人约定的特定法律事实,这些事实一出现,双方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4.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变更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就已订立的劳动合同的部分条款达成修改、补充或者废止协定的法律行为。《劳动法》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协商同意依法变更后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对双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

5.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一)劳动者单方解除(1)《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是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用人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但由于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有关约定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依据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2)《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第一,在试用期内的;

第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第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1)《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第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第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第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2)《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第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第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第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3)《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并且规定,用人单位自裁减人员之日起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与此同时,为保护处于特定情况下的劳动者的特定权益,《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第一,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第二,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第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第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6.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7.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8.农民工有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要逐步将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根据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特点和医疗需求,合理确定缴费率和保障方式,解决他们在务工期间的大病医疗保障问题,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对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有关规定参加医疗保险。据此,在已经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的地区,农民工有权参加医疗保险,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本人应依法缴纳医疗保险费,农民工患病时,可以按照规定享受有关医疗保险待遇。

二、如何维护您的权利

1.劳动者在权益受到用人单位或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等侵害时,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根据《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2)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通过多种程序解决。(1)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协议。(2)调解程序。不愿双方自行协商或达不成协议的,双方可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对调解达成的协议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可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直接申请仲裁。(3)仲裁程序。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或裁决书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4)法院审判程序。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将对方当事人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符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的,可以提出仲裁申请

篇7:农民工维权告示牌

为保障你在本项目劳动期间的合法权益,帮助你依法有序维权,现将有关情况告示如下:

◆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主要内容:

1、建筑领域直接招用农民工的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提倡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建筑领域直接招用农民工的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必须按劳动合同约定或劳动保障法规定足额支付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拒不与你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以及未按合同约定足额支付工资。请你及时向企业劳动管理员劳资管理员反应情况,由其协商解决,同时也可以向项目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特别提醒!

为了有效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你应妥善保管各种有效证据,如劳动合同、协议、工作证件、工资结算单据等。

篇8:农民工维权应注意的“七大时限”

一、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的时限

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 也未被举报、投诉的,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该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 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即除处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外, 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侵权行为超过2年的, 既无人举报, 也没有再犯的,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

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限

1.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 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 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 当事人不能1年内申请仲裁的, 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 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4.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 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1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 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

三、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的时限

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申请行政复议的时限

如果劳动者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 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以及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 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算起。

五、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限

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 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限

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 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 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七、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

1.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 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 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 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 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上一篇:春节怎样过节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反洗钱宣传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