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美》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2024-04-24

朱光潜《谈美》阅读理解练习答案(精选7篇)

篇1:朱光潜《谈美》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朱光潜《谈美》赏析

郑艺平

同学们:

你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赏析朱光潜这部美伦美奂的大作,叫《谈美》。什么是美?(诗歌、散文、图画、雕塑、音乐、运动)

美是什么?你面前走过一个长发飘飘、苗条清秀的女子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不美少年吗?你坐拥几百平方米的高级装修别墅吗?豪车兰博基尼爱马仕?抑或是渴慕已久的古董终于入手了?是你拥有一条璀璨夺目吸睛的项链吗?还是平凡人生里的一棵松树可以用来做漂亮家具吗?那么,是真理吗?是愉快的感觉吗?是单纯考据古典名著的历史史实吗?不是哦!美,不是赤裸裸的占有——不是商人眼中商品的实用主义,也不是单纯的联想伴随的快感;更不是考据和批评,也不是科学家心中理智、严谨的规律;

曾经有几位画家认为可以按照立体几何的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你们喜欢吗?如果那样也算美,那只能算是一种常态美,不是个性美,不是变态美,不是我们本文所要深入剖析的美。所以,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它不是理想化的人生或事物(理想主义);当然也不是纯粹的蓦仿自然(极端写实主义)。

那么,美,究竟是什么?就是“形相于知觉”,“无所为而为”,的艺术活动,是追求人的心灵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

美是艺术,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与实际人生永远隔 着一层白纱,似雾似雪是月,便见得初美丽。

浩荡明媚的水美吗?巍峨的山美吗?因此,花宜清香,月宜皎洁,春风宜柔和,秋雨宜凄厉……。这都是美感。真正的美的感受是聚精会神时物我同

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形式和内容的一气呵成:即我的情趣移注于物,物的姿态移注于我,是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统一,是周庄梦蝶时,不知周公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周公的物、我之交合与变化。即艺术美和自然美两者缺一不可。美感的态度是欣赏而不是独占,是老子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

那,如何创造美呢?

首先要扎根于肥沃的社会土壤去求索,投身于人民大众的实践里去锻炼技巧并学习选择大众媒介。

其次,要用创造性的想像。联想所伴随的快感不是美感,但艺术不能离开联想,它不是哲学,最忌讳空泛、抽象的概念,它需要用具体的物品作为物质载体。我们不妨用拟人、托物等象征手法来表现你的美丽的作品。如曹植被迫于其兄在走七步路时间中做成一首诗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豆和豆萁象征兄弟两人,煮豆燃豆萁比喻亲兄弟的骨肉相残。

再次,艺术创作是遵行格律而又能脱化格律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创作规律相结合;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的作品必须是客观的,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艺术作品的发展。(画画、书法、作诗、音乐、打球等等都要遵行各行各业的规律,但又不能因循守旧、无所作为,老方法 老套路注定要被时代抛弃;我们要与时俱进、勇往直前当一名激情创客大胆进行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再者,艺术需要练习、研究技巧,“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遗传和环境对天才的影响是有限的,人力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灵感,也是从工夫中来,不可能凭空而降,机遇都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最后,提高自身的情趣。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生命的终结。生活不可俗滥,不能虚伪,情趣越丰富,生活越美满,能脱离生理的限制而作自由的活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患有肌肉萎缩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说话,他全身唯一能动的地方只有两只眼睛和三根手指。可就是这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巨匠成为卢卡斯数学教授,它是英国最崇高的教授职业。霍金先生,他在物理学上所做的两大贡献,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突破肉体限制做“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他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这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大文学家苏轼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所以,高尚的生活情趣是发现美、创造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追求美,正如许巍那首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虽然生活会在不经意间跳出刻薄、无奈,会让你的眼神控制不住犀利,但唯有初心不变,始终柔软,因为有诗有画有歌,更有你的执着追求。

朱光潜《谈美》里面有许多经典名句,读来令人如沐春风、爱不释卷,如:“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呜,才见出美的形态”„„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已的作品”、“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文艺和梦一样,都是欲望带着假面具逃开意识检查、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在此,生活的妙处也在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出现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生命是创造不已生生不息无穷无尽的过程,生命中每一顷刻的意义和趣味也是生生息息无穷无尽的,除非生命终结,诗歌必将不死”。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穷到究竟,一切哲学系统都只能当作艺术品去看。哲学与科学穷到极境都是要满足求知的欲望。每个科学家和哲学家对于他所见到的一点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用一股热忱去欣赏它。

“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一美感对象了”。“科学家去寻求这一类事实,穷到究竟,也正是因为它可以摄魂震魄,所以,科学的活动也还是一种艺术的活动,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并未隔阂”。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微笑是一种不动的笑,是一种看不尽的笑;缘分是一种不可求的联系,是一种不能断的关系;觉悟是一种不清醒的感知,是一种不可说的透彻”。

大家不妨认真赏析、创造、享受美啊!

篇2:朱光潜《谈美》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后来我不明白为什么文化人吃饭那么多繁文缛节,为什么要花几十块钱买一双别人看不到的袜子(后来证明是几百),还说袜子决定了一个男生的品味。我简简单单的活着,为什么要平添这么多的负担。

后来听蒋勋说生活美学,给我说衣食住行的美学。上周又看唐顿庄园,生活精巧,餐具摆放之后,要用尺子测量以求符合礼仪。中国的互联网人把工作作为首要,放弃家人的陪伴,睡觉和吃饭的时间,印尼的同事却会在最繁忙的时候,放下所有工作,去做祷告。

所以开始意识到,在一个不坏的时代,生存已经不是那么困难,真正觉得一个人幸福程度的,是我们精神世界。仪式感,艺术,便是一个人生活的质量的关键。

朱光潜的书,前面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只是觉得,生活艺术化是朱先生的人生诉求,而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学会欣赏美,是生活艺术化的开始。我们每一个人不一定可以去从事严格意义上的艺术行业,去发现生活的情趣,同样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史,打造成一件艺术品。

另外,读书过程中比较意外的收获是对于道德的理解。最开始我以为道德神圣,是生活必需的准则,内心有严格的道德要求,并且看不起违背道德的人。后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道德的变化如此之大,根本没有恒定的标准,而道德中也有很多违背人性,狭隘的一面,便轻视道德,而提倡追随本性。读完《谈美》,但是觉得挑选自己认可的道德,并且在生活中遵循,却是可以给人带来平静而持久的美感。 这或许是人生更好地一种选择。

篇3:公路桥梁岩溶区基础设计方法探析

关键词:公路桥梁,岩溶区,基础设计

1 案例工程

公路里程的延长,经常需要经过岩溶地区,而桥梁的桩基施工,对地基强度具有一定的要求,譬如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荷载通过基础传递到地层当中,需要利用桩基的承载能力来克服桩周土的摩阻力,而岩溶区会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甚至形成桥梁结构破坏的隐患。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的若干座桥梁施工为例,这些桥梁均穿过岩溶区,溶洞顶部的覆盖层厚度不大,而且土质比较好,但由于含有石灰岩和石膏,地下流水含有CO2,溶蚀形成了沉积型的地貌。经检查,该区域的地质不利于桥梁基础的施工。岩溶区孔内有斜面、陡坎、半边、石笋、溶沟槽等各种形状的溶洞,对公路桥梁的安全和稳定施工,具有很大的不良影响:(1)影响地基的均性。现场的岩溶岩面高低起伏,影响地基上覆图纸地基的压缩变形,而且土层之间厚度的落差很大,再加上软土地基在溶槽底部的影响,使得桥梁地基不均匀状态明显。(2)溶洞具有塌落的趋向,随着洞穴顶部溶洞的发育,其变形影响到地基的稳定,很多浅埋的大跨度洞体,切割开结构面,从而形成局部塌落的威胁。(3)岩溶水的聚积,渗透到地基深部,短时间内很难疏干,对桥梁施工和使用产生不良影响。(4)桥梁施工的时候,由于不能够准确确定岩溶的地形、位置和大小,因此会出现失水、渗漏、卡钻、偏孔等风险。

2 岩溶区桥梁基础设计方法

案例工程的岩溶区桥梁基础设计,包括扩大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复合基础设计三个方面。

2.1 扩大基础设计

扩大基础有不需加固地基、换填加固地基、砂桩加固地基三种类型[1],通过对地基的处理,满足公路桥梁的地基承载力要求。

1)不需加固地基的类型。案例工程的A桥梁为3~13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如图1所示。

图1显示,空心板夹角为70°,下部结构的扩大基础类型是柱式墩配和肋式台配,而且地层当中含有大量的卵石土、黏土、亚黏土等,其中0号桥台的底层当中,经检测含有溶洞,因为溶洞上面具有比较厚的土层,而且顶板岩层完整,因此,可采用不需要加固地基的扩大基础设计方法。

2)换填加固地基的类型。上图(1)号桥墩下方是地层为亚黏土、灰岩和角砾黏土的溶洞,而且有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层,使得桥墩的承载力差,引起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工程采用了换填加固地基扩大基础的设计方法,将亚黏土换成砂砾,换填的厚度根据换算荷载、换填材料亚力分布角、溶洞充填物基本承载力、换填材料顶面宽度进行计算,结合工程的数据资料,确定换填厚度为2m,换填量为600m3。

3)砂桩加固地基类型。案例工程公路路线有一座规格为的暗板桥B桥,如图2所示。

图2中暗板桥地基溶洞比较小,需要换填的厚度不大,因此可以采用打入砂桩,并加铺砂砾垫层的方法加固地基。B桥需要采用直径为0.35m的砂桩,而且桩基与桩基之间保持0.9m恒定距离,在打入砂桩之后,在其上加铺厚度为30cm的砂砾垫层,宽度控制在大于桥基础1m左右。

2.2 桩基础设计

案例工程的所有桥梁桩基础设计,都是在确保桥梁上部结构与地基良好承接的基础上,结合桥梁基础承载力和变形水平,制定桩基础的设计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在成桩过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在经济成本允许和施工控制标准的范围内,做好桩基础的设计工作。

1)基本资料的收集。桩基础设计所需要的资料包括;岩溶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地下水位和土体的化学成分等,以及滑坡、洞穴、岩溶等不良地质;桥梁上部结构的尺寸、类型、荷载和结构性质等;桥梁所在区域的施工条件,譬如交通影响、建筑影响、气候影响等[2,3];各种可供对比分析的桩型设计方案。

2)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桥梁所在区域的岩溶发育规律,譬如分布、形状、大小、延伸方向等,尤其是延伸方向,如果桥梁基础的路线所分布的裂隙石芽比较多,则可初步判定该区域岩体的承载能力较低,而在设计的时候,需要适当加大桩基的底部面积,以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法,需要先布设桩径在1.0m以下的钻孔2个、桩径在1.0m以上的钻孔3个,而且钻孔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形态;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尤其是在溶洞清爆和桩底岩石打风钻的时候,以防止桩臂坍塌;在控制嵌岩的深度,硬质的岩石嵌岩深度大约为50±20cm,软质岩石的嵌岩深度大约为80±20cm,岩面平整而且上覆土层厚度比较大的,嵌岩深度至少为3m;岩溶区的桩基承载力取决于材料强度、岩土层支承水平、上部结构容许变形值,而且需要综合不同岩溶区的特殊性,从而计算出持力层厚度、顶板厚度等。譬如成串溶洞的地基,桩基小于6m的持力层,顶板厚度至少为5m,大约相当于桩径的3倍,

3)溶洞的技术处理。首先是在采用双层护壁法挖孔桩的时候,在孔桩的外侧用砖砌筑护壁,然后用流塑状态的填充物堵住孔隙,必要时在护壁内部加设钢筋,这样就能够控制填充物的不规则流动,同时确保钻孔的安全性。其次是采用钻孔灌注的桩基,如果溶洞内部被流砂等填充物充满,或者为深度3m以内的水洞,可以采用静压化学灌浆的方法,将流砂等填充物固结,在达到规定强度之后,再继续钻孔施工;如果溶洞的深度大于3m,可以采用摩擦桩等套内护筒的方法进行施工,而且不需要考虑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4)以某经过拆迁区域和农田区域的C高架桥为例,该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为上部结构,规格为7~20m,而下部结构由柱式桥墩和肋式台配桩基构成,而且为了控制交通工具行使对周围居民的噪音污染,在桥上设置了噪声屏障。桥梁施工位置的岩溶有流塑状态的亚黏土、角砾土和灰岩等,需要用大于顶板3倍桩径的长桩提高基础结构的安全,同时为了以免基础不均匀沉降,采用简支空心梁板代替连续结构。

2.3 复合基础设计

案例工程的复合基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扩大基础与桩基础复合,另外一种是桩基础和桩基础的复合,具体设计方法如D桥梁为例:

1)扩大基础与桩基础复合。D桥梁工程穿越房屋密集区域,其中,桥头两边都设置了挡土墙,为提高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性,采用了预应力硂简支空心板梁,规格为9~20m。桥梁所处位置存在起伏落差明显的基岩,而且经过不同的断层,地质土为亚黏土、角砾土、灰岩等,溶洞的发育具有地陷的可能性。工程采用逐桩钻孔的方法,为了全面揭示岩溶发育和分布规律,采用复合式基础的形式设计墩台,而桩基采用扩大基础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基础的承载力,确保基础结构的安全性,譬如位于砂岩区的墩台基础,下部结构和桥台采用了扩大基础的方法,以承担桥梁部分承载力,提高基础结构的安全系数。

2)桩基础和桩基础复合。D桥梁要求两边路基水沟净跨至少为16m、净空为5.2m,而且需要综合考虑抗震的要求,因此,不适合采用独柱形式。桥梁所处位置是岩溶和溶蚀的发育区,而且同排基础地质性质的差别性很大,桥梁墩台的复合基础直径分别为5m和1.5m,其中1.5m的桩基的设置,是为了揭示2m桩基底部持力层的地质情况,因此,在设计时不需考虑1.5m桩基所起的作用。

3 岩溶区桥梁基础施工方法

案例工程中的所有公路桥梁施工,采用的是钻孔灌注桩方法,以及人工挖孔钻灌注桩施工方法:

3.1 钻孔灌注桩施工

采用这种施工方法的案例工程桥梁,需要在设计的时候绘制出地质的剖面图,并补桩存在溶洞可能性的桩基,采用反循环施工方法,通过设置护筒、钻孔、钻挖、沉渣、孔壁测定、放入钢筋量、插入导管、二次沉渣、灌注混凝土等流程,保持孔壁0.02MPa的静水压力和护筒2m以上的水位,同时用泥浆护壁,以保持孔壁内部的水压稳定,并便于处理沉渣,以及保持泥浆的比重,以免出现钻挖困难、堵塞等问题。在钻挖的时候,需要控制孔内泥浆的流速和保持钻挖的速度,同时兼顾泥膜形成所需时间,而且钻挖的钻头不需要频繁地上下排弃钻渣,在案例工程中优势突出明显。

3.2 人工挖孔钻灌注桩施工

人工挖孔钻灌注桩,主要针对土体坍滑的支护问题,根据图纸进行放线,然后分段开挖,保持土壁至少0.8m的直立状态,可在孔底开挖集水坑排除渗水;根据土方开挖施工位置的高度,确定护壁模板的高度,通常为4-8块的1m组合钢模板,以及通过操作平台的设置,使得上护壁和下护壁的良好搭接,如果桩基的直径比较大,而且土质存在渗水等问题,可以在护壁中适当配筋;在护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并拆除模板后,才可以继续开挖土方,通过这种循环开挖的方法,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关注混凝土之前,用小型吊运工具将钢筋笼缓慢放入,然后再测量孔内虚土的厚度,最大坍落度不能超过10cm,而混凝土灌入需要用混凝土导管垂直灌入,控制混凝土的离析现象,以及避免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4]。

4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岩溶区有斜面、陡坎、半边、石笋、溶沟槽等各种形状的溶洞,容易影响地基的均性,而且溶洞具有塌落的趋向,其变形影响到地基的稳定,另外由于不能够准确确定岩溶的地形、位置和大小,会出现失水、渗漏、卡钻、偏孔等风险。为了提高公路岩溶区桥梁基础设计的水平,本文以多段公路桥梁为例,对扩大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复合基础设计三种方法展开深入剖析,并深入探讨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钻灌注桩施工方法,为公路桥梁基础施工提供科学合理依据。

参考文献

[1]龚宝中.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岩溶区桥梁柱桩基础顶板安全厚度分析[J].高速铁路技术,2012(6):36-39.

[2]林兆宗,孙玉兰.普兰店海湾特大桥深水岩溶区桥梁基础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2(5):4.

[3]李建东.溶洞区桥梁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1(10):97-100.

篇4:朱光潜《谈美》

1.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2.毫厘之差,微妙所在。 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3.“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在此,生活的妙处也在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出现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4.他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

5.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晋代清流大半只知道豁达而不知道严肃;宋朝理学又大半只知严肃而不知豁达。

6.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一美感对象了。

浅论朱光潜《谈美》的文艺思想(节选)

□唐 乐

美本是虚无与缥缈的,如何去理解美的内涵,朱先生给我们举出了一个相当生动的例子,对于古松的看法,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在前两种态度中,人与物发生了实际效用的联系,是探求物的实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古松即成木料和显花植物,它的存在并不是独立于人的需求之外,这样就无法欣赏到古松的美感。朱先生谈到只有人与物不发生实际效用的时候,人才能真正去欣赏事物所具有的美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明对于美感等人生境界的追求必须要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这势必要求对于美的期望与欣赏不能带丝毫世俗的杂质。但究竟什么是美?怎样发现美?朱先生提出了一些先决条件。首先,就是审美对象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这距离也有很多种,例如,与审美对象所接触的时间、处于何种位置观察审美对象等,都会决定我们对于审美对象的态度是欣赏还是厌恶。“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对审美对象最佳距离的寻求可以说是对审美对象了解的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当我们对于审美对象太过熟悉或太过陌生的时候,都不能准确地去欣赏。其次,是欣赏与表达的距离关系。审美是一种于精神内化的情感体验,欣赏的结果大多是审美者的精神产物,怎样表达出来?方法便是审美者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情感的分离。让理性的思想跳脱出感性的审美,在一个适当的距离去观察审美过程作用于情感上的变化,而后通过语言、音乐、绘画等等途径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美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朱先生又解释说明了审美感受的形成过程中演绎出的变化。在人的审美过程中,主观带有的几分创造性会融入对客观事物的接受过程中。“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对进入思维的外界事物的形象,主观思维的创造性造就了千变万化的情感体验。但客观事物终究是固定的,好比山就是山,千百年来它也不太会变化多少。人在欣赏客观事物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宇宙的人情化”,而这种情感的生成又需要“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相同的情感。”在不带功利色彩的情况下,对客观事物赋予情感,喜怒哀乐的演变也就让客观事物时时处处充满变化与新奇,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挖掘也就能够做到生生不息,因为对于相同的事物,每个人对其所赋予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欣赏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唯有将“我的兴趣和物的情趣回环往复”,才能将自我的感觉、知觉外射到客观事物上去。

在谈到考证与欣赏的关系时,朱先生列举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例子,提到自幼爱好文学,留学之初以为文学批评的课程可以学习到审美鉴赏方面的知识,不料老师却重视所谓的版本考证,这和他的求学思想大相径庭。其中朱先生列举出学习到的关于莎士比亚的文学批评,只有不断的作品版本、写作来源、作者生平等有关考据学的知识。在朱先生看来,文学批评的要点不在作品的写作背景研究,而在作品本身。西方的文学写作背景考证就与朱先生所理解的文学批评有很大的出入。朱先生认为对于文学作品中“美”的欣赏应该是不带现实需求的独立的纯精神思考,这样才能看到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价值。这种独特的精神价值应该是作品所营造的意境,而这意境的营造是要借优美的文字;通过阅读在人脑中由思维而产生的虚幻“实景”就应该是欣赏的过程。欣赏的过程本身不带任何实用的、功利的因素,只关注作品本身及其借由文字所营造出的特有“实景”。

朱先生认为,过多的考据学知识的运用便削弱了这样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因为在对背景的考证中,一种实用的思想就会侵入审美过程。如果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过多的考证是不是就会削弱“哈姆雷特”的万千变化,他的形象会不会因此而变得固定,没有了变化?审美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我与他人所见相同,但内心的感受不同,在头脑中幻化出的世界也不相同,这才是审美的真正内涵。考据对于审美是有帮助作用的,朱先生也肯定了这一点,但这不是欣赏的本质。“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考据可以说是欣赏得以进行的前提,但一味地考据会扼杀思想的创造、束缚思维的散发与延伸,从而将欣赏限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这是与审美当中的创造性背道而驰的。

考证的态度是冷静的、经过反复思考的,但审美欣赏的态度是凭借思维创造性。这两者都是审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考据批评不是欣赏的全部,但是欣赏包含着考据批评。

(选自《学理论》2014年第32期)

读后一思

《谈美》一书完整表述出对于“美”这一概念在人的主观情感中产生的完整过程以及如何去追求美感和追求美感的最终结果,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中指导意见去评述周遭的事物的方法,也为我们深入理解文艺作品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篇5:谈美朱光潜读书笔记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本有歧义的书,书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真”的领域有逻辑学来研究,“善”的领域有伦理学来研究,“感性”的领域则有美学来研究。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美是怎样的?一连串的问题等待着美学去回答。开卷有益,作善至祥。读完《谈美》,确实对美学有了一点体味。

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

记得好像是20xx年,国际大专辩论会上有这样一个辩题: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当时场上双方唇枪舌剑,说得天花乱坠,把我弄得一头雾水。说它是客观存在,有些大家看起来很难看人的,在艺术家那里也许就是美人,这显然是人主观意愿的作用;说它是主观感受,倒也不完全是,毕竟美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是纯主观的。

世界,远远不止于地球这颗行星,远远不止于我们整个物理性的宇宙。世界物理性地和逻辑性地从人身体的现在条件出发向外伸展。它从我们的位置、时间和方式出发向外伸展——在所有的空间、时间和逻辑方向上。世界太大了,无限的大,我们则太渺校还是禅者说的好: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读完最后一节,心里觉得很震撼。“人生的艺术化”,可以说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这是一个十分诗意的令人神往的境界。“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是不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有人能把它雕刻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任何理论和学说,都来源于对于世界和生活的思考,但却又经常给人感觉远离生活之感。想起孔子曾和曾点、季路、冉有、公西赤坐在一起,听他们的政治理想。四人说完后,孔子最终赞赏曾点的意思。曾点希望自己能够陶醉在礼乐教化所带来的社会和-谐、人民安乐的景象之中,使礼乐教化真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里。朱光潜似乎也有同样的意思,美是艺术的,它就在生活中。我们艺术的生活,让美渗透在生活中,使生活即是艺术,即是美。这是何等美丽的境界埃

看完这一节,又想起叔本华的一段话:“事实上当我们正在进行某项伟大事业或创造某件不朽作品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本身。我们每日辛勤劳作,考虑的只是达到眼前的目标,完成当下的计划。然而,只有当我们把人生看作一个联系着的整体时,我们的品质和能力才能展现其真实面貌。我们也才能明白,在形形色色的情境中,仿佛是某种幸福的灵感引导着我们在千百条趋向毁灭的道路中,选择那唯一真实的途径。”日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可以是普通的,也可以是特殊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看它。人生也是如此,你觉得它是一本日历,每天撕掉一页就少一页,那你的人生就是麻木的、情趣干枯的。你觉得它是一本日记,每天记录一些故事就会使你的生命丰富一些,那你的人生就是积极的、情趣丰富的。在这个世界上,青史留名、活得轰轰烈烈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过都是些平凡人,但我们要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我们是平凡人,但我们要做有情趣的平凡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篇6:谈美朱光潜读书报告

得自嘲下,自己才疏學淺、孤陋寡聞竟不祥識朱光潛先生、這本“談美”可說是從友人那兒無意觀摩到的。翻開此書對標題不甚瞭解,難不成是講美學的,吾本凡夫俗人,頓失興致啊。

可友人推薦,還得意思翻翻,首先看序。序為朱自清先生所作,這本也提不起我的興致,可序后還有單獨一節為作者所作之“開場話”,這個結構我到是見得少,算是一文兩序吧。

話不多說,開場話第一段讓我想去讀讀“十二封信” ;第二、三段關於作者寫此書意向的論述讓我不再忘卻美學的概念;之後關於“談美”要點的論述更是突出了孟實先生文理學的造詣,文字的邏輯性很強。強烈激起了讀此書的慾望,回后立即購了一本,好好拜讀學習。

篇7:谈美朱光潜读书报告

内容提要:

卷一,无言之美。主要论述了美的“来源”。

卷二,美学妙语。从多角度对比分析美的本质。其中提到很多美学大师的一些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

卷三,美的境界。这一卷主要着重于诗歌的欣赏。这是《谈美》里所没有的。

卷四,美学散步。这一卷的内容很散,应该是朱光潜先生的一些短文的集合。

我的感悟: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的目标。在第一次阅读时我就想到,艺术化的人生是一个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人生了,与神很近。我读这本书,主要是想陶冶一下情操,也开拓一下视野。我觉得,人生除了热血、奋斗、亲情爱情友情、成就等的这些目的性比较强的活动,应该还有另外一些。例如消遣。当下社会,人们都吃饱穿暖了,所以娱乐行业很发达。那是一种消遣。艺术欣赏也算是一种吧,可能这么说有点不太负责任。起码艺术创作不是为了消遣,它要有深意得多。

Anyway,我们都是想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所以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也教会了我怎样在平常生活中体验更多的愉悦。就这样。艺术化的人生,还是算了吧,对我来说太遥远。

读书笔记:

A、艺术美不就是自然美,研究美不能像研究红色一样,专门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所见到的价值。

、我们只问“物本身如何才是美”还不够,另外还要问“物如何才能使人觉到美”或是“人在何种情形之下才估定一件事物为美”?

C、我们的学说否认创造和欣赏有根本上的差异。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

D、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

E、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F、“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G、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H、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

I、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所谓“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不带占有欲。

上一篇:牛玉儒读后感下一篇:满身花雨又归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