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你,忽然发现少了点什么?深度思考

2024-05-07

30岁的你,忽然发现少了点什么?深度思考(精选5篇)

篇1:30岁的你,忽然发现少了点什么?深度思考

十二月,寒。我成天趴在桌上,埋着头,笔杆舞动,活动的只是手,全身都冷着。

十二月的某一天,母亲提着个大红的塑料袋,喊着我,走进我的房间。塑料袋很大,看起来装了不少东西。

母亲进来,没有坐下,开始掏塑料袋里的东西。是两双鞋,很大的毛窝,只两双就塞满了一个巨大的塑料袋。

母亲开口:“这是你外婆做给你还有你妹妹的,一人一双。这毛窝才是真的毛窝,那么大。”然后母亲拿出较大的那一双,很惋惜地说:“怎么做那么大呢,这样就不保暖了啊。”说罢就脱鞋,自己试了一下。

母亲的脚比我大,而鞋,比母亲的脚大,大了一圈。

“唉!”母亲叹了一口气,“你外婆看你现在长那么高,以为你脚很大,给你这双鞋做那么大,哪保得了暖呢。而且去年送来的鞋,还有两双没穿呢。”我拿过鞋,仔细地看。针脚细密,甚至要比往年更好。

我见过外婆做女工。外婆老了,带着老花镜,把手臂伸得直直的,布料搁得远远的。穿针引线是真的不行,如果我在身边,我就肩负起了穿针的责任。可外婆给我做鞋时,我不在。那外婆是怎么穿针的呢,我不知道。

可能我在外婆的心里,只是“这孩子长那么高”的概念吧。想来,有多久没看到外婆了?半个月,一个月,还是两个月?不记得了。外婆家其实离我们家很近,不过十分钟的路程,而我却把外婆和那片树林一起,扔在了记忆深处。

外婆家后面的树林里,也应该落满了洁白的雪吧,那些树儿们,也应该穿戴整齐地,准备嫁给冬天了吧?这漫天的雪啊,像极了老人的白发;雪落在地面上,简直就是外婆的发色。

后来,那片树林,被砍了一半多,建了一排排整齐的房舍,我看着有点不舒服。剩下的那一小半,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总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

篇2:30岁的你,忽然发现少了点什么?深度思考

坚守

实录:鱼与熊掌两难全

叙述者:Hugo,35岁,商务总监

我在中国做电子商务入行很早。从业这些年,结识了不少人,并且很熟悉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生产团队、推广操盘、物流客服,产业链的每个部分都算了解。当我还是20岁出头时,就已经开始潜心做物流及客服工作,然后接触商务层面的事情,后来还介入资本层面的运作,现在在一家规模中等的公司当商务总监。

今年,公司准备融资开拓中东及西欧的市场,很快就有新的资方介入,我也会有更多的“战场”去大展拳脚。但我却有些困惑。随着项目越做越大,我的薪酬、福利都有机会提高,但按我的资历和资源,如果找几个投资方做合作人,一起开一家公司,或许可以取得更大成功。而且这个岁数正好出去闯,到了40岁,那就真没有勇气了。但我又有些顾虑,毕竟在现在的公司比较稳定,如果要重新开始,我有那个精力和魄力吗?而且,万一干不好,之后的路怎么走?小公司请不起我,大公司又未必能给予我一个好位置。现在,公司的项目很快就要筹备了,我很想把自己的方向定下来,这种摇摆的心态对我造成较大困扰。

职业瓶颈:

高不成低不就

对于很多“30+”的职场人来说,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这个年龄段的职场人有些成家比较早,需要照顾家庭,尤其女性,在晋升的黄金期生孩子,产后返回职场,很多时候又回到原来的岗位,原地踏步。男性则在这个年龄段事业刚有起色,想继续晋升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努力进修业务知识和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在时间和精力上也需要平衡家庭和事业。”赵争说。

然而,从总体上看,“30+”的职场人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管理水平都比刚进社会的职场人有优势,比“40+”的职场元老们有冲劲和创意,从而在岗位的选择上机会也相对较多。赵争表示,不少企业会觉得这个年龄段的人难以驾驭,但事实上要妥善安置他们也很简单――只要赋予更优厚的薪酬福利、更高的职位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就可以了。

“进取”OR“坚守”?因人而异

对于“30+”职场人来说,既有跳槽的资本又具备升职的潜力,“进取”和“坚守”,应该如何选择?

赵争认为,对女性来说,在原公司坚守这种“保守”做法也许更稳妥一点。她们很多时候要兼顾家庭和事业,难免会有所侧重,“保守”的做法可以让她们更好地做好现时的工作,适当地进修和充电,等待机会晋升,毕竟在原公司会比较熟悉原来的工作环境及业务,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好处理,不会因跳槽带来重新适应的困难,影响家庭及工作。而对于职场男士来说,她则建议采取“进取”的做法或者更合适。“在当代中国社会,不少男人依然要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事业出色是保障家庭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可以通过积极提升相关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打造自身在行业内的品牌,尝试向自己心仪的一些企业或者猎头自荐,物色更好的工作机会,争取更好的发展前景。”

进取

“30+”员工偏向稳定的工作

篇3:二十几岁的你,要的到底是什么

去年刚从大学出来的那一刻,作为一个所谓的有梦想的热血青年,对,所谓的。在几大招聘网站上投出了数以百计的简历,幻想着自己中意的公司会向我发来面试的邀请函,然而数以百计的简历却是石沉大海,有回声的寥寥无几,就是这寥寥无几最终也是被自己葬送。这条路行不通那就换种走法,直接去就近的城市到公司上门咨询吧,就这样我来到了W市应聘了一家和自己专业并不对口的工作。

其实只有真正踏入社会的那一刻,你才能最贴切的感受到学生思维和社会轨迹的巨大落差。在最初面试的时候,当经理说你前几个月是没有任何报酬的,那个时候我傻了,当身份还只是一个学生的时候,薪酬的认知是每个月三四千块钱怎样活啊;在各大网站上投简历的时候,各公司在所应聘的岗位后面附着的薪酬赏了我无数个耳光:1000以下/月、1000—1500/月…那个时候想再怎样也得有个两千才能够我在那个城市大部分的生活开支吧。瞬间觉得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工资比厂里的普工还低。而到此刻,前几个月一分钱没有的答复是对我之前无知的想法打的最响亮的一个耳光。

在荷尔蒙和多巴胺的作用下,正因年轻,正因无知,我的自信心开始无限的膨胀,幻想层出不穷,开始觉得这个行业做好了赚的真不少,认为“我就能升值加薪,当是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这再想想此刻几个月没有工资又算得了什么了,就这样,第二天我成为了这家公司的`一名员工,初到岗位,带着所谓的“梦想”,打了鸡血的去学习这个行业所要具备的潜质,对于一件事如果你只是打了鸡血的去做,又能维持多久了。

一个星期,一个月,然后就像放了气的轮胎,以肉眼能够看到的速度开始泄气,开始憋下去。就应说是我们九零后大部分人的通病吧,前期对一件事充满期盼,在短时刻内付出发奋,但短时刻里的付出怎样会有成果出来了,就这样三分热度,直至热血降到冰点,就开始质疑之前的选取是对是错,就开始对公司产生怀疑,开始对公司不怎样人性化的管理各种吐槽。

就这样,我开始了浑浑噩噩的生活,到了今年年初来到公司,无意间听说了S部门的一个女生考研成绩出来了,过了初试,辞职回去准备复试。在为她感到高兴的同时我内心紧了一下,一个被我称之为冷美人,平时不会多说一句话的女生在默默的提升自己,谋求出路,而我却在虚度光阴,当天晚上我和她微信聊天,向她表示了祝贺,同时向她倾诉了我的负能量以及在公司的看法,我都快成了愤青了。她说,此刻需要的是沉淀,没有资格愤青。那一刻真切的感受到了不管你自己多么的自命不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比你优秀,比你上进的人。而和他们比我只是一个loser。

在我对这个行业产生质疑的状况下,认为自己看不到期望的时候。部门里的C和我谈话,大致的资料是:他们在外面创立了一个工作室,期望我加入他们。回去想了很久,觉得换一个环境可能会好一些,多一些期望吧。然后有了职场生涯第一次辞职,第二天去了一个新的环境,做着和原来大同小异的事情,在那里工作了一个星期,用这一个星期在熟悉着新的环境,也用这一个星期在思考着我所谓的梦想,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才发现,我既然质疑的是这个行业,换一个环境又有什么区别。就这样,工作了一个星期我又辞职了,也就是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前两天所发生的一切,自此我成为了一个失业者,一个游民。

二十几岁的我们,总是会被这个社会挂上梦想、期望、甚至是质疑的标签,而作为我们自己,却总是在自命不凡,在梦里给自己画了无数个大饼,树立了无数个能实现或者遥不可及的梦想。道理谁都懂,梦想也务必存在,可又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坚持。这几天我一向在思考作为二十几岁的我到底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我们大部分时刻是在做数字梦:几年内要赚多少钱,多少年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用剩下少的可怜的那点时刻去发奋一下。当然结果肯定是这只是一场梦。

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正因我们总想着改变别人,却拒绝改变自己。说道梦想,总是能够高堂阔论、娓娓道来,内心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总是在到处寻觅,直到头破血流才明白行动总比幻想来的实际。

篇4:我为什么不要30多岁的人?

我并不是做HR的,但也面试过几个30多岁以上的人,也用过30多岁以上的人。从我的个人角度来看,我也不喜欢用30多岁以上的人。为什么?

比如我需要招一个项目组长。通常,项目组长都是工作经验3-5年的人,按照正常年龄来计算,应该在26-28岁左右,

如果这时有一位工作了的人来面试的话,我会怎么想?

10年的工作经验完全可以胜任项目经理的职位,而且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应该有很多机会晋升为项目经理。现在既然你来应聘项目组长,就说明你在原来的公司的职位不会比项目组长高——会不会是能力有问题?

你已经30多岁了,甚至比你将来的上司的年龄都要大,你能不能完全服从上司的指示?

30多岁的人一般都已成家,是个做事稳重、安于现状的年龄。而项目组长需要用自己的头脑,带领团队去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灵感、激情和魄力。你是否有这个精力?是否有这个心思?

不可否认,30多岁的人也有技术专家,也有认真负责、激情四射的人,但是,上面的这些问题毕竟是常见问题,会给HR在甄选人材时带来负面的影响。

篇5:忽然发现老将至散文

老,隐隐来了。

他,悄无声息,从日复一日灿烂的朝霞旁,从吹着晨风的一片一片的树叶间,从那一缕一缕斜阳的余晖里,从袅袅升腾着炊烟的屋顶上,蹑手蹑脚地走来了。

他藏在竹林深处,藏在辛苦奔波的影子里,藏在花一样迷人的梦境里,藏在或充实或空虚的日子里。你,听不到他“悉悉索索”由远而近的脚步,听不到他“呼哧呼哧”由缓而急的呼吸。他像是蹭着墙角的尘,一声不响挤进你生活的空间,让你在身心疲倦的时候感受他到来的信息,不可抗拒地地嗅到他的味道。

看不到他的身影,却能感受他可能就在不远处。在我偶尔闲下来轻轻叹息,或者不经意回头的时候,我隐约看到他的身影一晃而过,飘忽不见了。当我几乎忘掉他的时候,他又可以出现,躲藏在某个角落。有时候想质问一声:老,你来了?为什么不公明正大?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第一次觉察到老,是一个深夜,我习惯地躺在床上,顺手翻阅一本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品《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陶醉在西欧醉人的风情和浪漫的诗行里。这时候,老来了,他没有敲门,神秘地兴起一团水雾,又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我的眼,从此我的眼睛在夜里不再像湖水那么清澈,诗行有些模糊了,还有点重影的图像,如同水中月,雾中花。我揉揉眼,老,忽地又不见了,终于清晰了,可是不到几分钟,云雾袭来,字又看不清了。刚开始我以为月底因报表成堆引起视力疲劳,可能歇几天就好,我惊奇地发现,字体放大一号更清晰。我马上意识到,是老来了,他藏在我的眼睛里。

这个夏天出奇的热,树叶呼吸着热浪,脸色不再舒展。太阳很早就起来,街上白亮亮的,人们嘴里频繁地吐着一个字:热!我穿着裙子上班,在空调房里,老,化作一丝丝透骨的寒渗进膝盖和小腿,刚开始我还觉察不到这个不速之客,在我站起来整理报表的时候,腿的刺痛使我险些摔倒。接连几天,膝盖处一直隐隐作痛,其中有一次,上三楼都需要扶着楼梯,腿好像没有力量支撑身体,我脱掉高跟鞋,换上一双平底休闲鞋。我彻悟了,莫不是老来了,换了裤子,把腿放在太阳下晒烤,方觉暖暖的很舒服,我很久都不敢穿裙子,鞋子多半以坡跟为主。我意识到,是老来了,他藏在我的腿脚里。

周末擦地,发现地板上不少长长的落发,禁不住贴近镜子观察绸子一样的乌发,甩一下飘逸如云,猛然看见一根白头发,接着又发现一根。原来,老,趁人不注意,悄悄进驻我的发间,我毫不客气地拔掉它,吹剪了一个颇具个性的`发型。不久发现在老地方,一个白头发又倔犟地生了出来。老,顽皮地、挑战般地在我的发髻逗留、一根、两根……

走出门的时候,常常把钥匙插在门孔里转身下楼,等走出百米,突然想起,立即驱车回来,看到钥匙摇摇荡荡吊在门上,取下钥匙不禁哑然而笑:老,你好!是你来了吗?

等跟同事提及,大家一起惊呼:老了,真的老了。

老,像个神秘使者,在儿女拔节般的身高里,在父母渐渐年迈病弱的床前,在甘油三酯攀升的体检表中,在晚辈们不断变换的称呼中,如隐若现地走来了。

“我生四十有二年,忽忽不知老将至。”人到中年,发现老将至,起先是恐慌和震惊,继而很快神经紧张地制定了一系列强身健体的计划,养颜、补钙、科学饮食,科学保健,准备对老进行围追堵截。

初见成效,不免有些得意忘形,而当有人问及年龄,又有些失落。老降至,像洪水猛兽,让我们谈虎色变,让许多人沉湎于养身保健,旅游、美食、瘦身、装扮、整容,想尽可能享受青春,挥霍生命,赶在老之前。

老来了,他象征着失去,失去美丽,失去力量,失去一切。

有人曾把人生比作四季,春天是少年初成,青春萌动、放飞希望的季节,它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向上生长的力量;夏天是人生熔炉的历练,是火一样的热情,是奋斗的激情;当生命走入秋天,有人慨叹“昨夜秋风凋碧树”的悲凉,有人看到“满地黄花憔悴损”的孤寂。

我在乡下看到真正的秋天,不只是雁南飞,荒草凄凄。它是仰望满树的葡萄、满枝的硕果溢出的那种满足感,它是天高云淡,看霜染山川的绚丽和从容,是微风拂面的惬意和镇定,是豆荚炸开的充盈,是回首春华秋实,不辜负岁月,是从不放弃耕耘的自信和无悔。老来了,从田间,从不懈的耕耘中,在风吹日晒的季节之后,送来成熟的气息。

忽然感到老将至。人生从盛夏走入秋天,其实是走入了收获的季节。我们以怎样的一种心态迎接这个自然规律。

老将至,需要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白居易和刘禹锡是同龄好友,两个人留给后世留下关于老的诗篇。白居易《咏老赠梦得》这样写“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从这首“咏老”诗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为,老了,眼睛昏花,连头发都懒得梳理了,精神不振,郁郁寡欢。他们两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而在遭际上,则大不相同,刘禹锡其实比白居易坎坷很多。他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其实也是他不屈不挠、老而不休的人生态度。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老了,没有人怜惜,身体越来越消瘦,眼花而发稀。刘禹锡不像白居易那么悲观,他认为老是财富,随着年龄的增加,看人看事就像看山川一样清晰透彻,积攒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有了很深的洞察力。不要总说日暮西山,那晚霞还照耀的漫天通红,灿烂无比,令人陶醉令人神往呢!

很多人在秋季到老,总是哀伤叹息,古人换个角度,看枫叶流丹、层理如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霜染的红枫,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有鲜活的生命力,呈现出一种热烈的颜色,比二月绽放的花朵还要艳丽。这种积极地态度,乐观豁达的人生,沉淀在诗人的智慧里。

我在西南政法大学进修的时候,讲课的老教授已经90多岁,不敢说是鹤发童颜如神仙,但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多次参与学术谈论,撰写文稿。老教授说:生命只有一次,老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当你忙碌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感觉不到老了。

有的女子从三十五岁就放弃事业,终日在广场上跳舞健身,参加一系列防老的健身班。老就像一颗野草,你越关注它,想办法除掉他,他却总是出现在你身边,与你如影相随,烦恼着你。

老将至,需要一种生活的乐趣。

每个人在青春萌动的少年,都有过冲天的理想。这个理想在漫长的跋涉中,只有极少部分人达到了山顶。很多人早已被生活的重负磨光了当年的梦想,变得平庸,或者安于现状。蓦然回首,才发现当初的愿望已经匿于时光的背影里,而伴随着老之将至,退休迫近,才感到生活的乏味。

杜甫在《丹青引赠曹霸将军》中,“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曹霸在年轻的时候树立远大志向,开始拜师学书法,临摹的是东晋卫夫人,他志存高远,总恨自己的才华比不过王羲之。后来又学习绘画,一生沉浸于绘画中,竟不知道老之将至,到了忘我的境界。他酷爱绘画,视功名利禄像空中的浮云一样轻薄。

人总是要有些追求,有点爱好的。清闲和安逸固然是许多人向往的最高境界。兴趣和爱好可以充实内心,让你感觉不到孤独,感觉不到时间在流动。作家王蒙曾经向老年朋友建议,如果没有特别的专长,至少要发展一下个人爱好。我觉得王蒙的这个建议很好,保留或者培养一点自己的爱好,会使自己活得更愉快,精神更充实。

老将至,培养一点生活的情趣和爱好,让自己走出家门,贴近大自然,贴近历史,贴近沸腾的生活,就会忘记年龄,忘记孤独,学习是人生至乐,专长是不倒的依托。

有首歌曾经流行过,温暖了多少父母的心: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即使该歇歇了,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融入生活,不要把自己置身事外,做生活的旁观者。

老将至,收获的季节里不忘埋头耕耘。

老将至,是历经春天的细雨中播种希望,夏天暴雨的冲刷洗礼、骄阳的暴晒,收获温和的性情。他,走过太多的风雨和泥泞,不再是狂风暴雨,不气急败坏,不声嘶力竭,送来和煦的微风。

不再计较一点一滴之失去,燕子南飞还会再来,花谢了还会再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无常,世事变迁,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所以不矫情,不放纵欲望,明白有舍才有得,送来成熟的风韵。

不再因为失落而懈怠,他走过千回百转,跃过激流险滩,如同溪水入海,到达舒缓的下游,送来静水深流的气度。

老,不是象征着失去,而是意味着成熟和收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30岁的你,忽然发现少了点什么?深度思考】相关文章:

忽然发现作文05-18

梦,忽然停止04-23

忽然停电应急预案07-03

《忽然七日》读书笔记04-23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04-17

忽然蝶恋花随笔05-25

忽然近义词范文05-20

悬疑电影《忽然七日》观后感04-22

忽然想给你写一封信04-19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800字作文04-23

上一篇:工业土地转让协议书下一篇:龙眼与伞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