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 原创影评

2024-05-16

海上钢琴师 原创影评(通用6篇)

篇1:海上钢琴师 原创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

预备(2)班 陆佳颖

看完了影片《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的朋友麦克斯在街道远去的背影久久留在心中,这一部令人感动的悲剧令我不能忘却„„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1900的故事。他是移民的孩子,出身在船上,被父母抛弃了。很偶然的,一个来捡拾东西的煤矿工,丹尼发现了他,把装他的盒子上写的“T.D.”误以为是“Thanks Danny”,把“Lemon”认成他的名字,取名为1900。

1900在他的抚养下长大了,丹尼教他读书认字,告诉他妈妈是一匹马,还有孤儿院是什么„„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悲剧发生了。丹尼工作时,被重物击中头部,当场血流不止。他挺了三天,终于去世了。他的遗体海葬,在海葬的时候,1900知道了,什么是音乐。

他长大了,并且从来没有离开那艘船,那船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这时候,麦克斯出场了,他是一个有点矮胖的人,来到船上吹小号。他第一次遇见1900是在一个晚上,他晕船很厉害,1900就带他坐上钢琴,在大厅自由自在的转来转去,漫无目的的演奏动听的音乐,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的音乐。

他们在头等舱演奏,为别人的舞蹈伴奏,但是每次都是这样:好好的演奏一会儿,1900总是会开始自己的独奏,麦克斯和其他人早已习以为常。群众跟着他疯狂起来,他甚至可以用自己的音乐来表现别人的思想。

有一次,一个自命不凡,十分嚣张傲慢的爵士乐演奏家杰里·罗·莫顿来到船上,想要与1900一决高下。他固然骄傲,但是弹的也很好。1900开始并没有太大表示,后来还惹急了朋友麦克斯,但是,他用他那独特,完美的技艺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令所有人痴迷其中,甚至雪茄掉在衣服上也浑然不觉。

他曾经遇到一个人,妻子抛弃他,朋友不要他,儿女相继病死„„但是,当他见到了大海,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他不想死了,他要好好抚养他唯一的小女儿。过了几年,1900在船上遇见了那个人的小女儿,他原本想把那张录下的唱片送给她,但是却没有完成,他把唱片毁掉了。

他曾经想要下过船。但是,他望着茫茫无尽的街道,似乎是无尽的键盘,他说,他无法应对,他又回来了„„

又过几年,麦克斯离开了船,但是1900始终没有离开。

后来麦克斯又在一样的船上遇见了1900。那时,船上已经装上6吨多炸药,他们道别了,1900最后用双手弹奏了一首曲子,然后,船爆炸了,他的一生在船上结束了。

我的眼泪掉下来。1900,这个没有出身证明,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的天才钢琴师,还是不复存在了。

1900说过:“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后扔给我一架有百万琴键的钢琴,百万千万的没有尽头的琴键,那是事实,max,它们没有尽头。那键盘是无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也许他真的是一个天才的钢琴师,但是,他已经不能适应地面的生活。他热爱着船,始终不肯迈下一步„„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篇2:海上钢琴师 原创影评

《海上钢琴师》最新观后感《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一):

《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那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能够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所以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仍然不会选取离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能够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能够驾驭这种“有限”,在那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能够选取,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取他能够选取,能够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取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齐。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必须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齐。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这也许是他不离开的第三个理由。

对家的深深眷恋,对生存方式的抉择要求,以及早就融为一体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这真的是杯具吗?就像戏曲在最高潮处嘎然而止,人生在颠峰时刻隐退,情人们相拥着步入婚姻,我们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后呢?看戏曲渐渐索然无味,人生逐渐走向低谷,感情继婚姻之后埋葬在数不清的家庭琐事里,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谁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们不忍心看到那里,导演自然也不会忍心拍到那里。所以从某种好处上讲,这也许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我想说,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取,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取。这个选取必须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没有经历他所经历的,你没有了解他所想的,那么我们唯一能够作的事情,不是述说我们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说一句,Goodluck!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1900,喜欢音乐,喜欢这一片湛蓝的大海。

《海上钢琴师》最新观后感《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二):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己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但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能够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己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明白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明白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明白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向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但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能够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盼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应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能够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那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明白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样去生活呢?”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己的方向拥有着自己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后还是选取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后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海上钢琴师》最新观后感《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三):

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

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个性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明白,落魄的小号手没有潜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取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能够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但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样会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直到之后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以前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以前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是之后,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先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轮船里,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

《海上钢琴师》最新观后感《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四):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取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透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取。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取,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取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取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明白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之后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但是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能够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能够用钢琴当武器。让人喘但是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此刻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留意,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齐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先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还有的就是影片最后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取他的生活,怎样选取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职责,对生活不用心的看法!但是最后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取,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己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己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不简单啊!

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到达共鸣。

我们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想划定自己安全的范围,都想过自己所谓的“生活”。但是,那真的是我们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吗,会不会因为太贪心而不快乐。1900把自己的生活缩小到钢琴这头到那头的距离,又放大到88颗琴键上能够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组合的矩阵里,他用自己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无限的,而自己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于是他总是快乐的,嘴角微微上翘,于是他总是思索的,观察着人们眉梢眼角一丝细纹的变换,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给这个世界任何痕迹的,过于纯净的生命是没有抵抗力的。他说,至少我能够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语气是心甘情愿的放下。

《海上钢琴师》最新观后感《海上钢琴师》影评精选(五):

说实话,看《海上钢琴师》我哭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哭,只是看到小1900在轮船上的所有人都上岸以后一个人躲在船窗前眺望纽约的时候,孤独无助而又忧郁的眼神冲破了我的心里防线。我哭了。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大海由始以来都是宽阔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由,激情,幻想。以海为主题的电影看过不少,讲述潜水员挑战人类极限的〈碧海情天〉,讲述完美亲情的《海底总动员》。钢琴则是一种黑白二色的忧郁,淡许飘荡出来的优美旋律,陪伴着多少个孤单的心房,《钢琴别恋》中不动声色的感情激发,《钢琴师》中灰暗的人生境地……都是生活中只有听到才会迸发的感情。

1900天才的钢琴技艺来自于大海,来自于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如果说在餐厅那一场随海浪拍动而进行的钢琴舞让我大打眼界,那么在和那个他妈的爵士乐的创始人谢利进行对抗的表演就足以让我眼珠子互换了,一身洁白的礼服,高贵,典雅,汗水凝满的面容上有一种坚毅,在88个黑白键上舞动的那一双手就是千手观音姐姐见了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当1900把那根从琴弦上轻易点燃的香烟放在目瞪口呆的谢利的嘴里时,顿时心中便是阵阵叫好。

大海是有生命的,钢琴也是有生命的,琴声与海浪的共舞表演让生命赋于了更多的美妙的韵味,电影中配乐来自颜尼欧。莫里康这位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本片的所有曲目都是编写的,激情四溢的,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

凌晨的晚上,看不清时间的逝去,蹲在马桶的边缘上,脑袋里还挤满了油画般色彩的维尼吉亚号,那美奂美仑的海边天际,1900随着巨轮的爆炸声消失了,就像他说的,反正这个世界也没人明白我,没有国家,没有名字,没有出生证明。萨特同志说“人生即是虚无,存在既是荒缪“

这一棒子打死了许多包括我这样的捧着一颗滚烫烫的心永远奔向完美新生活的热血青年。()每个人都在存在的好处,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再或许是你家养的小乌龟也不尽然。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个左右手笑话的家伙是不会还有什么事物值得害怕的。他追求生活存在的好处,大海是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就像一个三角形一样,虽然三角的世界是最稳定的架构,但是任何一方脱掉都将导致整个世界的破灭。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能够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那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

当火光亮起,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

1900的朋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但是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1900最后的一些让迈尔斯流泪的演说词更加说明了他对外面世界的不相信,恐惧感,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起巨轮中简单的日子。

篇3:浅析《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艺术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钢琴艺术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围绕音乐这个话题而创造的电影,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 他有着自身的艺术性和特殊性, 能够实现人物与哲理的完美结合。影片通过全新的视觉角度向人们讲述了人性理念的故事, 经典的音乐被巧妙的运用到影片中, 随剧情的变化而随之改变, 产生了重要的渲染效果。其中钢琴、小号、小提琴等乐器的加入, 使电影拍摄更加完美, 可以被看做音乐中印象最深、作用特殊的关键部分。

一、《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的分析

影片的音乐不是影片的主角, 却是整部作品的灵魂, 使观众享受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华美盛宴。音乐的巧妙配合, 对塑造人物形象、连贯剧情、主题的升化、奠定浪漫的悲情的感情基调、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背景音乐的作用

(一) 音乐塑造人物形象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 观众是一直在享受着美妙的音乐盛宴, 同时影片中也是随着剧情的变化逐渐的增加人物, 借助不同的音乐形式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来表现人物特点。比如当主人翁1900帮助麦克斯治晕船的时候, 松开了固定栓, 钢琴在盛宴会厅里随意流动, 外面是狂风骤雨, 但是宴会厅却是一片祥和、美好, 两个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在欢乐的玩耍, 脸上显出天真的笑容。听着音乐的节奏, 观众早已沉浸在奇妙的世界, 音乐很美好、故事也很奇妙, 观众很难不被剧情所触动。这种欢乐轻松的音乐是这个电影的前半部分的主要旋律, 音乐随着电影情节的变化所改变, 剧情在音乐的烘托下, 人物表达感情更加饱满, 使观众为之动容。

当1900被麦克斯问及灵感的源头, 1900用琴声向麦克斯展示了自己内心的世界和四个不同的形象的不同性格。音乐中特色鲜明的吉普赛风格突出了一个和情妇私奔的老女人, 表现出她的音容笑貌, 同时告诉人们她来自何方;而另一个则是对前尘往事充满幻想的老男人, 沉浸在回忆的世界里。随着音乐的跳动, 出现在人们眼中的是一个眼含泪水的女子与情人跳舞的画面, 依据她的妆容, 变化的音乐巧妙的表现出了她的出身地位;最后伴随着音乐的节奏, 出现了一个从低等仓混入高等仓的猎艳偷渡者, 每一个配乐都是那么贴切, 人物特点表现的惟妙惟肖, 让观众的心情随着音乐而动。

(二) 音乐烘托气氛

音乐在电影中不断的出现, 产生了重要作用。比如有一次, 当轮船靠岸的时候, 人们纷纷的从船上离开, 只剩下1900孤单一人在船上, 孤寂失落的主人翁随着自己波动的情绪轻轻的敲打着琴键。影片中突然出现了手风琴的高昂深情的应和声, 这是来自世界某个地方的移民创造的声音, 他留下来和1900闲谈过去的往事, 完全是源于他对1900琴艺和音乐的仰慕之情。这个来自远方移民的经历让人叹息, 遭遇太多的不幸, 比如他的妻子与人私奔后, 随之而来的是赖以生存的土地也由于天灾而荒芜, 孩子也因疾病缠身而死亡, 幸免遇难的只有他的小女儿。即使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亲人的离去, 他悲伤过后重燃起生活的希望, 谈到他对大海的向往, 对生活的热爱。在和1900倾诉衷肠的时候, 琴声一直在为两人的交谈伴奏, 音乐沁人心脾, 剧情令人感动, 莫里康尼的音乐和托尔纳托雷的对白的紧密配合, 堪称完美, 使观众能够随音乐的节奏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海上钢琴师》主题音乐的作用

《海上钢琴师》这部片子作为20世纪重要的电影作品的代表, 不仅仅是因为电影的传奇故事和表演者精湛的表演, 同时电影的音乐渲染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深情飘逸的表现手法和细腻变化的曲风, 让这部片子评价完美。

(一) 音乐突出了电影的风格

《海上钢琴师》的主人翁1900的琴艺并不是经过专业的老师指导和培训而培养的, 1900它几乎是自学成才。同时电影的主题音乐也是即兴演奏的, 表演的作品一般都是在一些音乐作品里加入了其他元素的东西, 如乡村、古典等元素。1900演奏的技艺精湛, 使得影片对观众产生了很强的共鸣, 他的音乐不仅是触动了懂音乐的人, 同时不懂音乐的也被影片深深打动。电影剧情和音乐的配合简直天衣无缝, 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电影最后的时候, 麦克斯的背影出现在人们视线中, 同时电影的片尾曲音乐温暖和打动观众的心, 让他们激动不已。片头的主题音乐和片尾音乐相得益彰, 片头以一种欢乐轻松的音乐开始剧情, 而片尾则带给人们一种深沉琢磨不透的感觉, 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使人产生一种剧情还在继续的感觉。电影的结束又带给人们对那神秘的未来充满期待, 这也是电影独特之处。

(二) 音乐来源于人物

1900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孩, 音乐响起, 旋律简单而美妙, 这首主题曲浪漫唯美, 让人触动。当1900在钢琴演奏的时候, 陷入音乐的沉思, 偶然间一个美丽的女孩出现在他的面前, 就因为这纯洁美丽的女孩触动了他的内心, 激发了他对音乐的创作灵感。他来自内心深处的渴望, 创造出一支简单、美好的乐曲送给那个姑娘。《爱的旋律》是来源于1900对这个女孩的喜爱, 这首曲子多次在影片中出现, 每一次的出现都与人物有着重要的联系, 动人的旋律表达了对女主的爱情, 即兴演奏的画面也使观众知道了1900高超的琴艺, 更是通过音乐充分表达了人物情感。不仅对过于物质的世界进行了批判, 同时也表现了对真爱和自由的向往之意。

孤独的1900依照音乐传来的方向, 悄悄的来到头等舱, 透过客厅的大玻璃屏风, 孩子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可是最吸引他的是屏风背后的音乐, 这个画面的音乐是寂寞的弦乐合奏和一段伴舞音乐组成, 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断改变, 光怪陆离的世界与1900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衣衫褴褛的小男孩端坐在钢琴前, 他那稚嫩的小手敲打着琴键, 随之响起的是一支动人柔和的曲调, 从未碰过琴键的小男孩的表演打动了周围的很多人。

(三) 音乐推动了剧情发展

伴随着麦克斯吹着小号, 使电影画面追溯到1900年1月1号的时候, 那时轮船上到处都是来自各地的移民朋友, 一位好心的朋友收留了还在襁褓中的小孩。在几年之后, 一支柔和、动听的曲调打动了现场的很多人, 这位表演者就是那个在钢琴上被收留的1900。一首热烈奔放的塔兰泰拉的舞曲即兴表演, 表达了身在他乡的朋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让那些生活贫苦的人们随着轻松愉快的舞曲, 想象着属于他们的美好世界, 一支曲子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这也是音乐的魅力。

他决定留到生命最后消亡的时刻, 1900宁愿放弃生命也不离开自己的世界, 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推动了剧情变化, 对现场的气氛产生了重要的衬托作用。让观众觉得他无论最后的结局会怎样, 天才钢琴师是深深的印在他们的心里。

四、结语

《海上钢琴师》这部堪称经典的电影艺术作品, 不仅是他精彩的对白体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塑造了一个孤独的、技艺精湛的钢琴师的形象, 每个不同的人物的表演都获得了观众朋友的高度赞美, 同时这部经典巨作的电影音乐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其说是剧情打动了人们, 更不如说是即兴表演的音乐氛围触动了他们的内心。

这部影片有他传奇的人物故事作为灵魂,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表演就是灵魂的载体, 让它更生动鲜活的出现在人们眼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海上钢琴师》的音乐魅力, 用音乐讲述了一个传奇音乐家的一身, 已经实现了电影音乐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赫蒙.关于《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艺术赏析[J].音乐时空, 2015, 15:51.

[2]徐伟.《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对主题的诠释[J].电影文学, 2014, 08:137-138.

篇4:海上钢琴师

天黑了,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弄顿饭吃。我走进一家二手乐器店,店主是个矮而且胖的老头,老而弥精但不乏温情,我把跟了我一辈子的康牌喇叭卖给了他,在转身离去时,我回头,请求他让我最后一次吹吹它。我抚摸了一下这个多年的老朋友,吹起那曲“柔情似水”,那是1900的曲子,这世上,记得这曲子的,只有我了。

老板的唱机上流淌出一模一样的“柔情似水”,不可能,这世上有同样的曲子,老板指着一架旧钢琴说,唱机里的模板就是从这架钢琴里找到的。那是1900的钢琴,它已经有几分旧了,曾经豪华如一场浩梦的维珍尼亚号,也已是千孔百疮的海上废墟了,它接下来的命运是被炸掉。

可1900在船上,我知道他在。

妈妈是最好的马

空无一人的大厅里,锅炉工丹尼勃曼爬在地上寻找乘客落下的东西,他今天最大的收获是捡到一整支香烟,丹尼勃曼满腹牢骚,很生乘客的气,嫌他们怎么不把珍珠丢在地上、就算是假珍珠也不算太小气呀,却只有脏手帕。结果他在钢琴上捡到了比珍珠还要真的宝贝,一个男婴,他是在新世纪的第一天捡到他的,所以,他给男婴命名为丹尼勃曼·TD林蒙·1900。

那时的美国,像是上帝给予地球的一个镀金的梦,富足,远离战争,而且那么年轻,每个人心里都膨胀着行动的欲望,似乎遍地是机会,触手是梦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移民,维珍尼亚号往返于欧洲和美国之间,每次载客2000,载着2000个梦想的维珍尼亚号,那时正处于它的全盛时期,每年五次,它会看见人们满心狂喜一脸虔城地看着自由女神,狂呼着“美国”奔向美国的土地。

1900就在维珍尼亚号学会走路,学会讲第一个字母,他爬在桌子上一个字一个字认给黑人父亲丹尼勃曼看,“芒……果……妈妈”是一匹马,是最好的马,买它十拿九稳的赢。丹尼勃曼关于很多事都有自己绝妙的解释,他告诉1900多读书无益,除了维珍尼亚号这世上的事都无益,他说孤儿院是一座监狱,监禁没有小孩的大人,1900听了松了口气,说幸好你有我,要不然就要被关进孤儿院。

他的语录本来可以和阿甘的妈妈媲美,只可惜他来不及讲了,丹尼勃曼死于一场意外事故,船员们为他举行了海葬,葬礼后,彻底成为孤儿的1900循着远远飘来的音乐声,穿过长长的走廊,到了音乐厅,透过落地玻璃窗,他看见人们在跳舞,并且第一次看见了钢琴。那天晚上,整船的人被一阵奇妙的音乐吸引到钢琴边,8岁的1900端端正正地坐在钢琴前,那样的神态自若,让你疑心他生下来就坐在这里,并且理所当然地要继续坐下去,他弹得很入神,简单的曲调颇为动人,一个妇女问船长:“他叫什么名字?”

“1900”

“我是说他的名字,不是曲名。”

“1900”

船长说1900按规定你不该靠近钢琴。

1900抬起微脏的小脸,冲着船长肉乎乎的鼻子地说“去他妈的规定。”

请问你坐顺风钢琴吗?

“你多大了?”

“26岁”

“干什么的?”

“吹喇叭。”

“对不起,船维珍尼亚号上已经有乐手了,下一个。”

我拿出喇叭对准负责招聘的家伙吹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音,一个音接一个音,一时兴起,就到场院里即兴吹了个饱。

我被维珍尼亚号录用了。

巨大的维珍尼亚号起航了,风平浪静,海蓝云轻,是个好的开始。一天晚上,忽然风急浪高,船颠簸得厉害,我一下子从床上被扔在地上,像个超级酒鬼即站不起来也躺不下去,东倒西爬,异常狼狈,正其苦万状,一双慢条斯理的皮鞋踱到我身旁,问我晕船浪吗,跟他走他有解药,他手插在裤兜里,神闲气定。我跌跌撞撞地跟他穿过长廊,来到音乐厅,他让我松开钢琴的固定闸,和他并肩坐在琴凳上,钢琴在上足蜡的地板上像是玩花样滑冰,我几乎是抱着钢琴才不至被摔出去,音乐从他的手指里叮叮咚咚地流出,看着他,听着他,渐渐地,我忘记了海浪,在1900的音乐里自在飞翔,直到我们的钢琴破门而入撞进船长的房舱,我笑笑地问船长要不要坐顺见钢琴,他却把我俩罚去烧锅炉。

我们躺在煤堆上,看着对方的黑脸笑。我说听说这船上有位钢琴师,船上生,船上长,20年来从未下过船,“27年”他微笑着更正。我第一次见1900的情形就是这样。

他举止闲雅谈吐迷人,弹琴时常常就忘了乐队的其他成员,跟着自己的乐思跑了,所以,几乎每一次音乐会,最后都会成为他的钢琴独奏。看见一张有趣有脸,他的手底下便弹出这张脸的音乐,有的阴郁,有的忧伤,有的充满向往,他弹着别人的心灵也弹着自己的心灵,从一个心灵滑到另一个心灵,从一个梦滑到另一个梦,从冰山飞到红日照耀下的多雾峡谷,在钢琴前,他是王也是调皮的玩童,1900风靡了一船又一船的人,从头等舱到三等舱,从谋杀亲夫的女人到快乐的流浪汉。

我说1900你为什么不下船,试着下一次吧,去亲眼看一看花花世界,在城市里,你会大红大紫,功成名就过上等生活娶漂亮的老婆,何必在这个大摇篮里摇来摇去。他一口气问了自己十几个为什么,然后说陆上的就爱追问为什么,把大好的光阴虚抛掉。

孩子睡在摇篮里迷迷湖湖地沉入梦境,他不会问自己这是幸福还是束缚,他不需要梦想因为他就活在梦想里。对1900来说,生活不是在陆地上,生活不在远方不在别处,就在维珍尼亚号上,这是足够大的世界了,足以承载他的音乐和生活了。

较量

音乐对任何人就有任何的意义,对爵士乐的开山祖师谢利来说,除了艺术本身的意义,还是一种手艺人的绝活。谢利和大多数城里人一样对排座次有特殊的爱好。白雪公主的后母听见镜子说还有一个人比她美,她就再也睡不着,想方设法要除掉白雪公主成为地上最美。谢利听说在一艘船上有人钢琴弹得比他还好,能在十几种风格中来去自如,就跑来找1900较量。

谢利身材高大气势不凡,站在哪里就像种在哪儿一样稳当,看上去是不可撼动的。但他的手指异常灵巧,在钢琴上像一对蝴蝶自在飞舞,他用最温柔的情感抚摸出动人的、肉感的音乐,非常好听,据说当年曾发挥过催情剂的效果。

1900不明白心灵怎么可以用来比较,音乐为什么要用来较量,轮到他上场时,他随意应付表示对比赛不感兴趣。我挤到他背后,他回过头来,泪流满面,他说谢利弹得太动人了。我说满船的船员都押你赢你在搞什么鬼。他说谢利弹得太好了,他要买谢利赢,这样就算他输了,我还是有进款。第二曲终了,谢利完全俘获了观众的心,1900把谢利的曲子重新弹了一遍,表示他喜欢这曲子。观众纷纷对他表示不满,要他出真功夫,他们很想看一场真正的拼杀,只要有厮杀,哪怕是音乐的厮杀,也总会让看的人热血沸腾的。

谢利对自己的胜眷在握似乎并不满意,因为对方根本没有应战。对方这样没有血性让他的胜利一点都不刺激。他告诉1900我要让你屁股开花,他果然一曲比一曲弹得好,连他自己都激动得目光灼灼。轮到1900上场了,1900坐在钢琴前,侧头说:你自讨没趣,衰人。”

一串音符急速拂过琴键,人们的耳朵竖了竖,无穷的音跟着滚滚而来,一浪急过一浪,一浪高过一浪,这音乐不是用来听的,只觉一片声音的海洋兜头浇注下来,人们什么也听不见了,只看见浊浪翻滚的大海,一颗心一会儿被抛上浪尖,然后,突然的排头一浪打来,只觉晕眩不识恐惧,目瞪口呆地等待着灭顶之灾降临。谢利手里的杯子掉在地上,玻璃碎裂的声音很尖锐,但没人听得见,他自己也没听见。1900弹完了,呆呆地坐着,大颗大颗的汗珠满脸乱跑,大厅静默无声,连呼吸都听不见,有人嘴里的烟掉在裤子上,丝丝冒烟。

1900站起来,拿起一根烟,放在琴键上,“哧”地一声,烟点燃了,魔咒解除,人们醒了过来。把1900抛在空中。

以后的日子,谢利在他的房间里,从未出来,直到下船,1900目送他走下舷梯,说了声去他妈的爵士乐。

柔情似水

有一天1900告诉我他要下船,他要去纽约听海,他曾经听过一个北欧农夫说,在大山上听海的声音,海的声音说人生是重大的。我说去你的北欧农夫,你是要去找北欧农夫的女儿吧,你爱她,没办法,男人总是要爱女人,1900也要为女人下船了。

那个北欧农夫的女儿是1900在录音时看见的,那天,唱片公司搬了全套的录音设备要为1900录制唱片,他们放好模板,1900开始弹琴,这时,他看见窗外有个女孩在甲板上吹海风,1900一见倾心,他的眼睛再也没有离开过那姑娘,那姑娘也在看他,姑娘走开了,1900的音乐一阵惶恐,她在另一个窗口出现了,多么安心的旋律。

1900听见从模板里发出来的他的“柔情似水”,非常讶异,他跳起来从唱机上拿掉模板,说他不录了,去他的功成名就呼风唤雨,他的音乐不可以和他分开。

他几次想把模板送给那姑娘,也就是北欧农夫的女儿,可他太害羞了,终于没有送出去。姑娘下船时,他鼓起勇气冲上去叫住了她,可人群阻隔着他和她,他说这个送给你,姑娘说你说什么我听不见,他说请你收下这个,姑娘说大声点没听见,他说祝你好运,姑娘灿然一笑,很温柔,她也说祝你好运,然后告诉他她在纽约的地址。

1900隔了三年才终于决定要下船去找她,他顺舷梯走下去,走着走着,站定了,他把帽子扔进水里,回过头,一阶一阶走回维珍尼亚号。很多日子,1900躲起来郁郁寡欢,跟谁都不讲话,担着很重的心事。舍弃所爱和确认自己的命运,是会很苦的吧。

有一天,他走来告诉我,他再也不下船了。

我下船了,离开维珍尼亚号,我以为奔向新的希望,可是在城市里,却发现原来我是从梦想里走出来了,我的幸福是在维珍尼亚号上,在1900身边。可我轻易地丢开了他们。离开维珍尼亚号后,我经常怀念1900,每当我遇到问题时,总忍不住想1900会怎么说,我想他会说去他妈的战争去他妈的大炮。他的世界只有钢琴,他不要离开他的世界,是的这个世界很大,人生还可以有很多种过法,但那是别人的,不是1900的,他不要,他不要到别人的世界里做客,他只要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沉船

在废弃了的维珍尼亚号上,现在只有炸药和拆不掉的破烂了。当然,还有我的朋友1900,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他说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弹琴,炮火轰炸时在弹,没有人跳舞时在弹,唯一的问题是天堂里有没有钢琴。我试图劝他离开这艘马上要炸成碎片的船,我说现在战争结束了,到处都有重建的热情,我们俩可以组乐队东山再起,我们会成功。我知道我的话是徒然,这些吸引不了他,这不是他的世界。

他说城太大了他会崩溃,他要88个键就够了,维珍尼亚号就够了,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这个世界是完整的世界,有始有终。所以,1900不下船。

篇5:《海上钢琴师》 影评

——剖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主题表达和思想内涵

鲸鱼在大海里遨游。它已经足够庞大,几乎是海洋里最大的动物,因此它很是得意。海鸥在空中盘旋,发出一阵赞叹:“鲸鱼,多么伟大的生物,你已经是海中的王者。我们看见在陆地上的动物,与你伟岸的身躯相比是多么渺小卑微,不值一提。你难道不想征服陆地吗?你应该冲上岸去让他们瞧瞧。”鲸鱼听了满心欢喜,而当它冲上沙滩准备实施征服世界的宏伟计划的那一刻,它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搁浅了。几天之后,当一具硕大的遗体陈列在海滩上的时候,海鸥成群结队地飞落在尸体上,啄食它的腐肉,这时它们又变得很犬儒了:“哎呀,看把你能的!其实你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早就知道你会有这么一天的。”正如这个寓言故事所述,市侩们总是抱着捧杀的态度来看待天才,这也无足多怪,但最重要的是,天才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选择?

被誉为“20世纪末最伟大的欧洲电影”——《海上钢琴师》似乎就借助了音乐天才1900的传奇故事提出了以上命题,并给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答案。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在面对1900最终选择的时候,无论是扼腕叹息也好,还是高山仰止也罢,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内心那种触及灵魂的震撼。因为在1900选择的背后,隐隐折射出的是整部影片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内涵。其实电影《海上钢琴师》用两个词应该可以囊括它想要表达的主旨,我认为是“归宿”和“自我选择”。《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始于一座豪华游轮——Virginian号,这艘游轮上所搭载的乘客:既有来自社会底层的人民也有来自上流阶层的精英,但无论贤与不肖,对于1900来说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一群在纷繁世相中迷失的流民,他们追逐着不切实际的梦想和无穷无尽的欲望。为了更好的诠释世人的迷惘,导演特意让纽约的港口一直都隐匿在蛮烟瘴雾中,若隐若现。“陆地上的人,夏天害怕冬天将至,冬天担心夏天的迟到,所以他们总是到处游走,想找到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这样他们就虚度了很多光阴,我并不羡慕”,1900如是说。在外人看来他胆小懦弱、逃避现实,所以不敢下船,但1900自己心里清楚,作为一个弃婴,他诞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感悟在这里,收获也在这里,所以只有在船上一切才是真实的。抱有着这样的想法,1900注定是孤独的,不过在导演看来,他孤独的根源皆源自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托纳多雷用了3个次要人物非常隐晦的暗示了1900的自我定位和选择,这3个线索人物分别是:手风琴流浪艺术家、爵士乐大湿——黑人钢琴家以及挚友——小号手。

首先,来说说流浪者。手风琴流浪者和1900有着截然相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流浪者代表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冒险家们,1900则代表着固守家园的坚守者,其实我认为这两种执着的人生观没有高下之分,最怕的是半吊子,因为盲目跟风的人永远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回到影片本身,1900若有所思的听完流浪者激昂的演说,报以淡淡地微笑,其实追求诗和远方并不难,人人心中皆能向往,然而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坚守初衷,始终如一!

其次,爵士钢琴家和小号手,我认为都是导演假定的1900在陆地上的映射,设想一下,1900离开Virginian号来到陆地上的生活,倘若他足够幸运,他会成为下一个黑人钢琴家,深处名利包裹的漩涡中,处处受到世俗的掣肘,难免沦为庸众,迷失自己对音乐的初衷;倘若他足够不幸,他会成为下一个小号手,为了生计奔波,过着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的生活,最终贱卖掉自己的梦想和才华。1900很清楚自身的定位,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无论成败,陆地上的生活都不是自己所向往的,尽管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古怪的天才钢琴师,明明有机会一鸣惊人,却甘愿呆在这艘破船上默默无闻,最后还选择与船共亡,究竟是愚蠢至极就是心有魔障?

不过我想小号手的劝解和外界的质疑,并不会对1900造成任何的动摇,因为1900并不在意名利,更不畏惧生死,他已经找到自己人生的终极意义和归宿:无拘无束的音乐创作环境和这艘破船才能给予他的自由,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比拟的!换句话说,Virginian号之外的世界对于1900来说不过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焉知城里的人又何尝不想冲出来?在名利财富的背后,是所谓的成功者风光无限之后那不为人知的空虚,待到一切的荣光都已逝去,再重新审视人生的得失,其中的幸运者,还能像张翰那样“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全身而退;不幸者,恐怕只能哀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比起那些虚度了百年人生,终究找不到归宿,带着遗憾离世的人来说,1900无疑是幸运的,他不入围城,自觉放弃了尘世的诱惑与烦嚣,换来了坚守与自在,其实伟大的梦想和追求从来都不需要别人肯定!再来说说导演意图和1900不会下船的原因吧,本片导演是我非常喜爱的意大利国宝级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的接班人,居然拍了一部如此不现实的电影0.0。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满腔热血的文艺片大师对于好莱坞流水线式的商业大片自然是不屑一顾的,以至于《海上钢琴师》中处处充斥着意大利导演对美帝的无情鄙视。

先来看看《海上钢琴师》的故事背景时代,1900不用说生于1900,他长到20岁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抛开苏俄不说,美国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一方面美国迅速崛起,另一方面欧洲渐渐衰落,而Virginian号就是电影中最好的见证。这是一艘往返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豪华游轮,船上是来自欧洲各国的富豪、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名流,这艘船是数以千万的欧洲移民者寻梦之旅的开始,亦是大量欧洲精英人才流失的开始。所以当我们听到电影中无数唾骂和嘲讽移民者的台词时,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1900回答记者说:”在巴黎我最喜欢在埃菲尔铁塔下,等待日落,看着人们 褪去了面具,在他们失足摔下去的时候,凭他们的尖叫声来判断他们来自哪个国家,。”由此可见,托纳多雷对于不愿坚守故土的流民向来都是嗤之以鼻的。再来看看导演对于美国文化的态度,这要从爵士乐说起,大家都知道爵士起源于美国,但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欧洲音乐和非洲传统音乐,美国本来就是个兼容并包的国家,各种多元文化在此地融合,但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文化根基深厚的欧洲看来美国就像是个没有文化的暴发户。还记得小号手马克思为了获得上船的机会,在港口即兴演奏了一曲,船商问他:“你刚刚演奏的是什么音乐?”马克思很迷惘的回答道:“不知道”!船商笑着告诉他:“这就是爵士!”由此可见,在导演眼中,那些不知所云,不知道自己搞出的是什么鬼玩意儿的音乐就是爵士乐咯。对于这样的音乐,导演巧妙的借助1900之口,回敬了一句:Fuck Jazz!至于暴发户——美国人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导演则借助了一个邪魅狂狷的黑人钢琴家来展现,B格甚高,琴技倒是平平,牙齿和袜子上都镶着钻石,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很酷炫,斗琴结果可想而知,被1900无情吊打之后,挥泪而去。相较于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欧洲文化,美国这种粗俗土鳖街边货又被导演深深的嘲笑了一番。

从以上的种种痕迹不难看出,1900俨然成为了寄托导演意图的灵魂人物,亦是欧洲文明最后的捍卫者,他终其一生从未踏足美国大陆,因为导演不愿他放弃留守家园的信念,当欧洲文明不可逆转的走向没落,他也伴着数吨炸药与Virginian号一同化为乌有,甚至不曾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但没有关系,因为他的故事已经成为一段传奇,一种精神甚至一种信仰永远流传下去,在肉体即将陨灭的最后关头,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欧洲文明最后的挽歌!

篇6: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那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能够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所以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仍然不会选取离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能够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能够驾驭这种“有限”,在那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能够选取,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取他能够选取,能够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取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齐。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必须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齐。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这也许是他不离开的第三个理由。

对家的深深眷恋,对生存方式的抉择要求,以及早就融为一体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这真的是杯具吗?就像戏曲在最高潮处嘎然而止,人生在颠峰时刻隐退,情人们相拥着步入婚姻,我们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后呢?看戏曲渐渐索然无味,人生逐渐走向低谷,感情继婚姻之后埋葬在数不清的家庭琐事里,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谁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们不忍心看到那里,导演自然也不会忍心拍到那里。所以从某种好处上讲,这也许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我想说,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取,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取。这个选取必须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没有经历他所经历的,你没有了解他所想的,那么我们唯一能够作的事情,不是述说我们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说一句,Goodluck!

上一篇:大学毕业祝福简短下一篇:学校积分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