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交往的心理学

2024-05-04

异性交往的心理学(精选8篇)

篇1:异性交往的心理学

陈洪柱,04磁浮,20041758

异性交往的心理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交往许多的人,在其中,异性的交往是其中很大的一个环节。能够合理而且理性的处理与异性的交往是生活能力的一个很大的标准。

异性朋友交往

(一)和谐的两性关系应从团体活动中学习,以包容,坦诚,谦和,尊重面对两性交往.(二)异性交往应善用理智,注意彼此的志趣,性格,嗜好,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坦诚的态度,彼此平等对待,不要固执己见,也不需刻意附和迁就,学习互相尊重.(三)听音乐,看画展,书展,郊游,烤肉,打球等都是不错的内容幽暗场所,单人寝室,父母不在家裏均为危险约会地点.出游费用最好由双方共同负担,以免受金钱支使感情.(四)谈恋爱时,除了关注彼此之外,也需要兼顾彼此的生活圈,若感觉彼此的性格不合,最好以诚恳的态度适时了断,以免自误误人.(五)每个人都有性的需要.男性比较容易『性』冲动,而甜言蜜语及浪漫气氛也会使女性情不自禁发生亲密关系,恋爱和亲蜜行为并没有绝对的关系,恋爱应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与接纳上.爱不只是暂时的喜悦之情,而是一种长久负责,舍己而为对方幸福利益著想『发乎情止乎礼』.(六)单独约会前,先了解彼此交往的动机,透过单独约会,可以深入了解对方个性,想法与家庭背景,在适当的时机,认识彼此的家人,或许长辈能提供你宝贵的意见.(7)做爱做的事,别冲动,想清楚再行动,在发生性关系之前,要先检视彼此是否有足够的感情基础及人生目标,准备好共同分享生命的美好;两人在发生性关系之前,必须确定自己能对可能生下的小孩,负担爱护及照顾之责:或确实做好避孕措施,减少非预期怀孕及感染性病机率.友谊和爱情

友谊的最显著特点是不排斥他人,可以是三五人或更多的人形成的朋友关系。这种友谊可以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久的。友谊结束不对披此造成心理伤害,因为友谊是多元化的。例如中学时代结束了,中学同学间的友谊可以结束,也可以持续。不少同学又有了大学时代情谊更深的朋友。而爱情则不同,它含有以下同个方面的内容:两性之间在体貌上互相吸引,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在文化层次、教养水平、人生目标、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爱一个人实际上意味着在对方身体上实现你本人在诸多方面的追求,比如审美追求、理想追求、生活目标追求,心理上的追求,物质上的追求(双方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基础,为以后共同生活作准备),还包括性的内容。而且,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双方渴望通过婚姻的形式以求得合法的肉体结合并承诺终相守。爱情具有排他(她)性,他(她)要求相爱的双方感情执著、专一,同时与多人保持爱情关系则被视为不道德。实际上,与多人同时共有爱情的完整内容,也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友谊和爱情就是有界限的了。

青春期的男女在友谊之中,可能含有互相倾慕依恋的成份。但如

果不理智地处理,不以高尚的道德精神来约束自己,就很有可能超越友谊的界限,发展为早恋。当你和异性朋友常常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不愿扩大交往的圈子时,当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你的心思时,当对方不在你身边,你就坐卧不安,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时,当你们的举动已超出了朋友间的亲密程度时,就很难以友谊来解释了。此时的你,就应该以冷静的头脑审视自己和异性朋友间的关系,否则,感情的洪流有可能冲毁理智的堤坝。而且,无论从年龄、阅历、知识、成熟性方面,还是人生的精神和物质的准备方面,都不具备爱情所需要你投入的资本和承担的责任

此时的双方,并不懂得自己的恋爱有何目的,无法预测爱的结局,往往是身不由已地陷入某种情结,连自己也不知该进还是退。这本身就是危险的。它可能转移你对学习的注意力,松懈你的意志,甚至在性情况下做出非理智的事情,从而给双方身心造成伤害。因此,这个时候的你就需要冷静的分析一下自己,或者求助于自己信的过的人,如父母,好朋友,老师等。合理并且理性的处理两性之间的问题也是一门科学的。

怎样与异性相处

一是群体交往。最好多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由于 同时与几个异性交往,你可能不像面对某个异性那么紧张、羞怯,更容易自然地表达自己,这样有助于培养自己以平常心与异性相处。另外,在群体活动中,你更有机会了解不同的异性,因为一个人在群体

中的表现比他(她)在某个异性面前的表现更为真实。如果经常只和一位异性单独交往,实际上失去了解其他异性的机会。

二是浅交。不要一下子与某个异性确定很深的个人关系。青春期 少男少女之间的好感很容易变化。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随着了解的加深,原来颇有好感的男孩或女孩变得不那么可爱了。如果没有经过深入的了解就将两个人的关系定性为恋爱,当感情发生变化时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麻烦。与多个异性保持平等、广泛的交往有助于给两个人的关系的发展留下一些余地。

结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能够认真,理性,科学的处理这件事,与异性交往还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够尽情的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篇2:异性交往的心理学

男女异性间的交往,首要问题是要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和比自己年纪大些的异性交往,就如同是自己的师长、兄长、大姐;同自己年纪相当的异性交往,就如同是自己的同学、同事、战友、兄弟、姊妹;和比自己年纪小些的异性交往,就如同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不论是与什么样的异性交往都要大方、自然、有礼貌和有分寸的热情。顺其自然。异性交往,本是极其正常的事,正如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一样,异性之间应是互助互补,共同发展自身与对方的关系。

异性交往的目的是学习异性的长处,有助于少男少女全面健康的发展。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人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人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男女同学在正常关系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还能消除对异性好奇心和神秘感,培养少男少女健康的性心理。通过与异性的交往,可以帮助男生克服逞能好强,骄傲自满的不良心理;同时也可以帮助女生克服优柔寡断、感情脆弱等性格缺点,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通过相互交往,彼此学习,相互影响,完善自我。在异性交往中,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时自然就会落落大方。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迷人,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是我们十分需要的。再次,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苗头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用理智控制情感,恢复到波澜不惊、心静如水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篇3:异性交往的心理学

在班里, 我们还经常会看到:男生与女生的课桌上即使没有界限, 做作业时, 他们中的一人不小心越了界, 随时会遭到“突然袭击”。袭击一方 (以成绩较好的居多) 多半板着脸, 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下课后, 若有某男生某女生在津津乐道地谈论, 好事学生会指指戳戳, 窃窃议论;多嘴学生会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起哄吆喝。如此等等, 导致部分学生不敢也不愿与异性交往。

从以上现象可知, 高段学生在异性交往上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虽说班主任也对其进行了教育, 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按下葫芦浮起瓢, 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下去, 对刚刚步入青春期的男女学生的交往不利, 对班级的和谐发展更加不利。

一、异性交往不畅的心理探究

为切实系统地了解高段学生异性交往中的心理动向, 笔者对本校六年级7 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 综合了解到的情况, 发现、厘清了男生与女生交往时的几种心理现状。

(一) 拒交友免局促的羞涩心理

“交友?我有的是男生朋友, 再说, 跟她们交往, 我也不自在!”这是某男生口中说出的话。此话一出, 引起大部分男生的心理共鸣, 也引来多数女生以类似的话反击。随后在问卷调查中, 问题“你在班级中有比较说得来的异性朋友吗?”选“没有”这个选项的高达95.5%。当调查问卷继续问“为什么你不愿交异性朋友?”居于前三项的是“A. 男女有别;B. 女生 (男生) 很凶;C. 玩不到一块”。确实, 高段学生, 性别意识已经觉醒, 他 (她) 们多半有自己固定的圈子, 圈子中清一色是同性。课间经常可以看到男生或女生成群结队进进出出, 说说笑笑, 甚至追追闹闹。而跟异性同学在一起, 反倒认为不自在, 放不开, 难尽兴。所以, 除了有事非得交流, 或搞恶作剧外, 过半学生一般不主动跟异性同学玩耍, 更不经常自发的固定性的交往。

(二) 想交往有隐忧的顾忌心理

“我也想跟他 (她) 们交谈, 却害怕同学笑我。”这也是好多学生的心理顾忌。在平时聊天和问卷调查中, 都有力证明了这一点。问题“同学的嘲笑, 影响你跟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 (如请教题目、交流想法事情等) 吗?”有87.9%的人选择“有”。调查还发现有69.3%的学生认为在和异性同学正常交往过程中被误解而感到生气。我们在平时的课间也经常能够看到这一幕:某些男生在幸灾乐祸, 某某男生与某某女生在谈恋爱, 其实该男生也许只是跟该女生兴趣相同, 仅仅多讲了几句话, 就遭到取笑。所以一些学生, 即使平时迫不得已跟异性同学打交道, 也板起面孔, 一本正经、公事公办的样子, 为免遭“流言袭击”, 潜意识中也就少跟异性同学说话, 甚至不说话。

(三) 去接近起矛盾的逗趣心理

“我只是想跟她玩玩, 没想到她生气就哭了, 我并不是故意的。”这是班主任处理矛盾时, 经常可以听到的。此男生的这番表白, 很能代表部分学生的心声。往深处一想, 其实是个如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问卷调查中, 也能看出这一点。问题“课间, 你和异性同学活动, 有拌嘴吵闹追追打打吗?A. 经常;B. 有时;C. 很少;D. 没有”四个选项中, 选“A. 经常;B. 有时”这两项的占51.3%, 超过一半。这类事情, 隐含着这部分学生想跟异性同学接近, 却不会交往的事实。也许, 他 (她) 们想以吵闹、追打的形式出现, 减轻男女生交往上的压力。但这种方式, 常会弄得对方不高兴, 甚至频频向老师告状。这类学生一般以活泼好动外向的男生为主。但男生的这种不当的逗趣心理, 往往成为班级矛盾的根源之一。它不利于男女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 更不利于班级融洽氛围的形成。

(四) 遇困惑积心底的迷茫心理

小学高段, 男生女生对各自所属的性别意识在强化, 两性交往发生了变化, 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 但是又不清晰, 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因与异性交往产生困惑而烦恼的事情。问题“你在与异性交往上产生困惑纠结, 你经常怎么处理?A. 向父母倾诉;B.告诉朋友;C. 向老师倾诉;D. 埋在心底”。原先以为选“D. 埋在心底”这一项不会很高, 但调查结果让我们大跌眼镜, 选“D. 埋在心底”的占48.7%, 接近一半。实际上, 高段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上, 向教师、家长反映, 很多时候是矛盾积累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 这跟低段学生动不动告诉家长、教师是有着根本不同。何况对于男女生好感上的困惑, 高段学生是无论如何不肯向家长诉说的, 很多时候是积在心底而茫然无助。

二、破解这四种心理现状所采取的对策

(一) 推进主题辅导, 消解异性交往的排斥心结

不可否认, 小学高段男女生的交往正处于特定阶段的排斥时期。从二年级起, 男女学生就已经表现出相互忽视。到了小学高年级, 不仅行动上的差异减少了异性交往, 而且又在心理上产生了羞涩感, 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倾向。

为此, 笔者实施了“让男女生的交往更加融洽”心理辅导课, (1) 通过“指鼻子”游戏导入主题; (2) 播放视频《迈进青春的门槛》; (3) 测测男女生交往小调查; (4) 活动“夹气球”, 体验异性交往应把握的度; (5) 案例分析, 感悟男女生交往的偏差; (6) 展示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 (7) 诗歌朗诵, 共构友爱的大家庭。这七大块内容有系统、有层次地步步展开, 引导学生愿意改正自己与异性同学交往时的行为偏差, 努力做一个受异性欢迎的同学。同时还组织学校心理老师对高段男女生进行青春期知识讲座。女生的课程有《笑迎花季》《我的心事》等。男生的课程是《我是男子汉》《心情变奏曲》等。深入浅出地对学生青春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二) 改变“多嘴学生”, 破除异性交往的舆论障碍

这一时期的学生, 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发展, 他 (她) 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别人的不当言行多半会左右他们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也因为高年级学生中, 或多或少存在着“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偏见。本来就对异性交往比较敏感在乎, 如果被同学嘲笑揶揄, 和某某异性同学怎么样, 那还了得, 成为同学的笑柄不说, 还会成为被模仿的对象。

显然, 学生对异性交往的态度, 受班级中“多嘴学生”的影响。实践中, 笔者抓住几个多嘴学生, 尤其是核心人物岳××。他好动机灵, 有领导别人的欲望。所以, 我知人善任, 让他做背诵组长, 专门帮助沈××、张××、蒋××、吴×× (前面三位是女生, 最后一位是男生) 背书, 给了他做事的机会, 满足了他的领导欲望, 同时也加强了与几个女生的交往, 在交往中釜底抽薪, 使岳××失去了说别人的条件。下一步就是做其小伙伴郑××和赵××的工作。做这两人的工作, 笔者同样发挥岳××的作用, 做好监督说服工作。

在笔者的持续关注下, 多嘴学生在班级中“妖言惑众”少了, 多嘴现象有了明显改变。从而为广大学生顺畅异性交往拔掉了最大的障碍, 为端正班级舆论铺平了道路。

(三) 发掘典型活动, 营造异性交往的融洽氛围

其实, 班级中肯定有男女生交往的点滴小事, 只要平时细心观察, 认真发掘, 不难体现其中的真善美。如笔者无意中了解到沈××借给男生伞的感人事例, 就让沈××写在作文上, 在班级中交流。当沈××读到这样一段时, “……要不要借他 (郑××) 呢?不借, 看着郑××无助地站着, 我真的不好受。借他呢, 待会同学们知道了, 会不会又说什么坏话?我犹豫着, 纠结着。帮助别人, 又不是做什么坏事, 有什么好后怕的。想到这里, 我果断地走过去, 把雨伞递给了他, 没等他说什么, 我一头钻进了王××的伞中……”全班同学屏气凝视, 好长时间, 教室里没有一丁点声音。看得出来, 大家沉浸在同学的真情之中, 心灵确实有了触动。于是笔者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说说男女生交往中的感人事迹, 学生踊跃发言, 意犹未尽, 自然体会到男女生之间的那份浓浓的真挚友情。

体育活动课, 大课间活动, 笔者还组织学生搞一些如“解开千千结”“男女背顶呼啦圈”“坐地起身”等活动, 不露声色地把男女生协作互助理念渗透在比赛活动中。每支队伍内男女学生各一半, 往往巧妙地放在活动规则第一条。活动程序一般为老师指导, 熟悉规则, 自主训练, 举行比赛。如学生熟悉后觉得容易, 可增加难度, 以利于学生体会团队内男女合作的重要性, 体会成功的不易。

(四) 利用两大平台, 疏导异性交往的困惑苦恼

利用班级周记进行师生交流, 往往能消除当面沟通某些言语方面的障碍, 在相对安全的字里行间中, 倾诉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 它也能使老师的爱心明白于纸上, 清楚在心中。如女生黄××在周记中告诉笔者, 她和沈×是邻居, 很说得来。不过, 最近一段时间, 沈×处处避着她, 原因是有人在背地里说, 黄××跟沈×在谈恋爱。不过这样一来, 弄得黄××也不敢跟沈×来往。黄××不希望失去这位好朋友, 本来下周六生日想邀请沈×来, 可担心沈×不来。她很苦恼, 不知该怎么办?笔者跟她在周记中几次沟通, 还帮她出主意:让她多邀请几个男生, 最好是让她的爸爸妈妈出面邀请, 那么, 沈×来的可能性就更大!后来, 黄××在周记中告诉笔者, 生日会上, 沈×还带头唱起了生日歌……所以, 通过周记, 可以及时洞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了解他 (她) 们情绪背后的原因, 从而在源头上解决学生在异性交往上的困惑。

篇4:异性交往的心理学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异性交往;同伴教育;性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1-0071-03

一、研究背景

心理剧( Psychodrama) 也称社会剧,起源于维也纳,由精神病学家莫雷诺( J. L. Moreno)于1921年所创。心理剧是帮助当事人将心理事件通过戏剧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示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式。当事人在即时即地的表演中,体验既往、当前和未来的事件,感受或真实或想象的情节,使团体成员和当事人能够发现当事人内在的、深层次的、抽象的情感,从而唤起当事人的创造力、自发性、想象力、灵活性和自我表达力等,获得重新认识自己或反省自己的机会,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初,心理剧主要用于心理治疗,是一种临床性很强的心理治疗手段。

近几年来,随着心理剧向教育领域延伸,校园心理剧已经成为诸多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校园心理剧是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冲突等编写成剧本,学生以小品、角色互换、情景对话、空椅子技术、镜像等方式进行表演,通过演绎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来减少学生的心理冲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校园心理剧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源于学生的真实经历,所表达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惑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在艺术化、生动化的表演过程中,能引起参与者与观看者的共鸣,起到良好的同伴教育作用。校园心理剧内容广泛,可涵盖异性交往、青春期恋情、学习、亲情、友情等元素,突破了传统说教式的心理教育手段,通过生动形象的演出打动学生,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异性交往是青少年人际适应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异性交往能够增加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推进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完善,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健康发展。学校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异性交往方式、交往动机、交往距离等方面存在很多困惑。为此,结合学生喜好参与体验的学习特点,学校在高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以青春期异性交往为主题的心理剧活动,通过确定选题、自写剧本、自导自演、集体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异性交往困惑的原因,寻求解决之道,提升与异性交往的技能技巧。

二、研究过程

(一)调查异性交往问题,确定心理剧选题

2013年3月,学校成为《北京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分学段应用与实践》课题组成员,申请了子课题《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对高一学生进行异性交往技能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希望借助德育途径,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对高一学生进行交往技能指导的教育。心理剧是我们开展异性交往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让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会确定心理剧选题,写出符合同学们真实情况的剧本,学校首先需了解学生在异性交往中的真实困惑和需求。为此,学校对高一年级26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发《异性交往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4份,有效问卷率达91%。问卷包括三道开放式题目:(1)你和周围的同学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有哪些困惑或问题?(2)目前,最困扰你的异性交往问题是什么?(3)如果学校举办异性交往教育活动,你希望活动涉及哪些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高一学生在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退缩心理,如害怕与异性交流,害羞胆怯等;交往动机不当,如盲从、模仿、攀比;交往方式不当,如亲密行为、不会与异性交谈;不能正确看待友情、喜欢与爱情;不会处理学习与异性交往的关系。

结合调查结果,由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把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和困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异性交往困惑来确定心理剧的主题事件,同时结合学生中真实发生的交往故事改编成心理剧。比如高一(5)班的心理剧《蜕变》,讲述的是女生哈尼在异性交往过程中的退缩心理和自卑心理。其主要内容是女生哈尼由于外形不佳,很自卑,不敢与异性同学交流,尤其不敢与同班优秀的男同学交往。后来她暗恋同班帅哥崇光的事情被女生们耻笑,十分痛苦。就在哈尼一蹶不振的时候,崇光的鼓励让哈尼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哈尼从此重拾自信,两人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二)组织剧本知识培训,尝试自主编写剧本

确定选题后,如何撰写出真实可信的心理剧剧本成为了学生的难题,为此,心理老师对全体主创人员进行了心理剧剧本撰写知识培训。在培训会上,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校园心理剧的概念、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校园心理剧剧本模板,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难题。

1.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

一个完整的校园心理剧必须包括主题事件、人物语言、心理冲突的呈现和解决以及舞台道具说明四部分。主题事件是学生真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重要事情,是能够引起学生内心冲突的导火线和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角色特点;心理冲突的呈现和表达可采用专业的心理技术,如独白技术、镜像技术、空椅子技术等;剧本中对舞台、场景、道具的设计要简单实用,考虑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2.校园心理剧剧本模板

一个完整的校园心理剧剧本有如下内容:

◆题目:

◆人物简介:

◆故事梗概:

◆第一幕:时间 地点 (道具说明)

旁白

◆人物1:(对话)

◆人物2:(对话)

◆-------------

◆第二幕:时间 地点 (道具说明)

旁白

◆人物1:(对话)

◆人物2:(对话)

◆-------------

(三)学生自导自演,年级公开展映

在完成剧本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心理委员,在各班招募演员、导演、场工、摄像人员、后期制作人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排练。之后,各班制定详细录制日程,完成拍摄,制作成光盘。各班上交光盘,在年级内进行优秀作品评选,将优秀作品在年级内展播。目前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完成的心理剧作品有:高一(1)班《谁说男女没朋友》,高一(2)班《爱那么短,青春那么长》,高一(3)班《忆,那棵结不出果的柠檬树》,高一(4)班《朋友》,高一(5)班《蜕变》,高一(6)班《都是青春惹的祸》,高一(7)班《十年前后》,高一(8)班《青春法则》等。

(四)讨论剧中问题,提高异性交往能力

在年级展播校园心理剧的基础上,我们归纳了校园心理剧中表达的主题,梳理出比较突出的交往问题,如亲密交往、退缩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等等,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表观点,然后教师总结和引导。同时,各班也组织参与拍摄、制作的同学在班内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心得。这样,通过集体讨论、同学分享、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形成合理的异性交往观,掌握正确的异性交往技能,提升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通过开展异性交往主题的校园心理剧活动,学生激发了个人灵感,加强了团队合作,凝聚了集体智慧。而在进一步的班级讨论、主创人员分享感受的过程中,全体同学形成了较为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既解决了异性交往中的困惑,又学会了与异性交往的技巧。

三、思考

校园心理剧是学校开展青春期异性交往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心理剧既能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并解决异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其重体验、重参与、重分享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欢迎。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校园心理剧的内容要大于形式,避免重视演员表演而忽视剧本主题内容创作。校园心理剧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最终应落在心理问题的呈现及解决上,演员的表演要真实,能还原生活。

第二,校园心理剧既要呈现心理问题,还要解决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解决可借助专业的心理技术来实现,要避免不专业甚至是错误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第三,校园心理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异性交往教育方式,要求心理老师、班主任老师、电教老师通力合作,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北京 100053)

篇5:学会异性交往-学生心理辅导教案

活动主题:异性交往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保持异性间的交往,避免早恋误区。

2、端正健康的异性交往观,注意与异性交往的事项。

3、建立高尚的友情观。

活动过程:

一、讨论:

1、你认为异性间应如何交往?

2、你认为那些现象有:早恋倾向?

3、你认为早恋会影响学习吗?

小结:异性相吸,无法改变。异性朋友互相交往,也是顺理成章。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度。正常的异性交往应该是:由学生总结。

二、分析:

(一)健康的异性交往观

1、任何一个人在他她的交往中都可以有异性朋友。

2、男性强壮,有阳刚之美,女性柔和,有温柔之美。适度的正常的交往对双方有利。

(二)注意与异性交往的事项

1、有节制的态度和言行。

2、心地坦诚,自然大方,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庸俗。

3、穿着整洁,得体,而不俗套。

4、语言文明,不自作多情。

三、青春期男女两性交往注意:

1、端正交往动机,发展健康文明关系。

2、建立广泛的友谊圈。

3、用理智控制情感。

4、尽量少单独相处,若单独相处时,应选择环境和场所。

5、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发生身体接触,避免作出超出异性交往范围的举动。

四、谈谈友情:

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负担,因为她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恼。

——爱迪生

讨论:

男女同学之间同样有友情,怎样正确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建立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活动结束

1、引导成员分享本次团体收获。

篇6:异性交往的心理学

摘要:就中职生异性交往问题,从心理层面分析其存在的必然性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中职生的异性交往。

关键词:心理;中职生;异性交往

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学生一般都会有比较亲密的异性朋友。中职生的异性友谊与初恋是交织在一起,有时很难区别。中职生正处于16岁~18岁的青年时期。他们迫切需要跟异性交往,但是又常常把握不好交往的“度”,而陷入“拍拖”的泥潭,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他们的心理,找出问题的症结及寻找纠正的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已成为中职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中职生异性交往的心理分析

有心理学家将青春期比作“疾风怒涛”期,它是青少年心理的“断乳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人的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又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对性意识朦胧,难以正确处理与异性的交往,对与异性交往有误解。因而,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极易出现青春期情感问题,表现出喜怒无常、易急躁、冲动、心理脆弱,做事鲁莽、争强好胜、不顾后果,逆反对抗,嫉妒他人等。

虚荣心理中职生当中盛行这样一种观念:有对象有能耐,没对象没能耐,被人瞧不起。因此,一些学生争相谈恋爱,而且认为换得越多越好。许多中职生以交男女朋友为时尚。

好奇心理学生在职校阶段的生理发育,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末期。这个时期,身体在经过青春期的急骤发育后,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即发育成熟和定型阶段。加之社会上、影视中年轻人在谈情说爱时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种种大胆举动,以及社会上一些低级、庸俗、色情的书刊、录像、歌曲的污染使部分学生对异性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与异性在一起,常产生一种心理满足感,与异性相处就感到快乐。

游戏心理部分中职生因学校生活中的正当娱乐活动不足,加上无升学压力,便觉得学习、生活索然无味,从而寻求通过与异性交往的刺激来维持心理平衡。例如,某职校有两个异性学生经常如影相随,家长很紧张地找到学校。校长找他们聊天,谈谈想法。女学生说,他很帅,站在身边就像大哥哥一样;男生说,我天天跟她走在一起,觉得很好玩,不无聊。

爱与归属的心理需要由于大部分学生远离父母,大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不熟悉,进入职校开始半独立的生活后,他们强烈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寻求友情与爱情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他们就通过异性交往来满足需求,以获得精神上的寄托。

逆反心理自学生初入职校,校领导就在大会上郑重声明不允许谈恋爱,加之班主任在一次次班会上大肆渲染谈恋爱的种种危害,以及有的家长一听到孩子与某一异性交往过密,就如遇到洪水猛兽般地慌张,严加禁止或惩罚,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试着要打破“禁令”。

自尊心理随着中职生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引起别人的注意,特别是希望获得异性对自己的关注。

辨证地看待中职生的异性交往问题

青春期男女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难免产生爱慕之情,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这种感情的产生往往与学生学习和成长发生矛盾。要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正确把握自己的言行,但这并非禁止异性交往,事实上,正常的异性交往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一)正常异性之间的交往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青春期对异性的向往,大多并不是表现为对爱的渴求,而主要是求得心理接近和情绪接近,多是以情感吸引和实际接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与异性交往,并不等于早恋。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情绪易于波动,活动能力增强,人格独立要求增加,同时产生愿意与异性交往的想法,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而非“恋爱”。从心理角度看,男女学生的正常交往活动是有益无害的。益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男女学生在个性结构上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交往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一般而言,男生往往比较刚强、勇敢、不畏艰难、更具独立性;而女生则更具细腻、温柔、严谨等特点。男女学生的正常交往可以使双方互补,对各自性格发展和智力发育都有益。

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对异性的向往,主要是求得心理的接近和情绪的接近,而并非全是对爱的渴望。在青春期异性交往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个体可以获得愉快的情绪,并能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力。

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在好奇和自尊心的驱使下,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希望受到异性关注和欢迎,为此,他们会尽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也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最佳心理环境,是学生克服自身缺点及弱点的好机会。而且,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自身的性别角色,有利于他们从多个角度认识自我。青春期异性交往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个体可以获得愉快的情绪,并能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力。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从小培养青少年与异性建立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异性、尊重异性,并能与异性建立自然的、友爱的关系,会为他们今后成长、成熟、顺利地进入恋爱和婚姻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不正常的异性交往

早恋男女学生如果过于频繁地单独交往,容易超越普通交往的界限而过早地萌发出对异性的情爱,那就是早恋了。从心理上说,虽然中职生生理发育已趋成熟,但是他们在心理上仍很不成熟。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构成了中职生性意识的重要特征。一方面,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形态已与成人无异,因而误以为成年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仿效;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还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做事常常不考虑后果,因而常会做出一些令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能接受的行为。中职生的早恋便是在这种矛盾情况下产生的。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还不具备处理异性情感这样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沉溺于思慕异性,必然会影响学习,进而影响前途和命运。德国心理学家布洛赫指出:“初涉异性情感的青春男女,往往在感情上是*智,他们总是看到对方闪光的一面,而那些被忽视的缺点,将会让他们付出代价。”著名女作家丁玲曾这样告诫陷入早恋的青少年:“轻率的玩弄恋爱正如玩火一样,随时有自焚的危险。如果说恋爱是甜美的酒浆,但随便乱喝,也会变成烈性的毒汁。”

暗恋表现为无过多接触,只在内心朝思暮想,但表面上却做出排斥异性、拒不接纳的姿态,个体内心会因此产生强烈的冲突和哀怨。生活中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时的表里不一可以做到,长期下去则无法做到。认知和行为的长期不一致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认知、情感、行为三者在多数情况之下是统一的,如果长期不协调,会导致心理疾病。

排斥异性交往对异性没有好感或抱有偏见,回避或拒绝与异性任何形式的接触与交流,这不但会影响个性的发展,还可能会影响个体将来的婚恋和幸福。

中职生异性交往的教育疏导方法

中职生在异性交往上有所偏差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地对待,恰当地引导,让学生走出异性交往的误区。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b代表人的行为,p代表个人因素,e代表环境因素。他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力量和环境力量的函数。现借用这一公式来探析如何引导中职生进行正确的异性交往。

(一)教给中职生正确的交友方法

坦然交往鼓励异性学生交往要坦诚,以诚相待,相互信任,言谈举止自然大方。要克服羞怯,异性交往感情要自然,不失常态。如果羞怯,往往使对方产生误解,使正常的友谊误入歧途。

公开交往即交往尽量安排在集体活动或有人在场时进行,言谈举止要保持一定的分寸。即使是知心的异性朋友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无所顾忌,不要过于轻浮,也不要过于拘谨。

公平交往即对班上所有异性同学都保持同等的友好态度,如果长时间只和某一异性同学频繁交往,难免会引起误解。

(二)构建适合中职生正常异性交往的环境

处理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宜采取疏导的方式,即宜疏不宜堵,以使学生既能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又不会陷入早恋、暗恋或是拒绝异性交往的泥潭。

培养“人人有特长”的中职生――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理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正处在一系列突变中。他们精力充沛,极易兴奋,好逞强,特别喜欢在教师和异性面前表现“出格”一点,以引起注意。此时,教师应正确看待这种现象,不应将之视为是行为不端、不守纪律、缺乏公德的表现,批评、训斥会使他们产生自卑、逆反心理。而应将“好好表现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一大优点,加以正确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书法、演讲、辩论、文艺、体育、专业技能比赛等,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才干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发光”。在学生取得成绩时应及时给予鼓舞,激发他们内在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他们都能成人成才。

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课程――解开异性神秘的面纱,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对异性产生神秘感和好奇感,同时对性知识又有许多困惑,许多学生渴望了解性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抛弃过去那种认为性知识摆不出台面的旧观念,转而开设性教育课程。这样做不单是为了减少、防范他们性过失或性变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调节自己、发展自己。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迫在眉睫。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性本能刚刚苏醒之际,就使他们的理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性教育课程里,我们尤其要强调性青春期道德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教育,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应该树立怎样的恋爱观,什么是社会提倡的性道德观念,提高他们有关两性关系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义务。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认识到性问题不但是个人的生活小节,还是严肃的社会问题。早恋让父母亲心碎,毁坏自己的学业和前途,让自己饱尝“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滋味,同时也易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要使学生明白,性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早恋的禁果尝不得!

和谐的班级氛围――满足学生爱和归属的需要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要努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努力使全班学生间建立起真诚友善的人际关系,既激烈竞争又共同提高,既和睦相处又诚恳互助,既互相督促又彼此信任。

(2)提倡并鼓励男女生正常交往,以打破男女生之间的“神秘感”,满足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往心理需求,减少早恋现象发生。

(3)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长处,同时也看到其他学生的长处,从而使班级呈现出人人自尊又尊重别人的好风气,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起自尊心和自豪感,愉快地接受自己,充满信心地发展自己。

(4)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培养他们的集体自豪感和精神充实感。

篇7:8.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调查报告

会宁一中柴世昌

调查的目的:

1、了解异性交往的动机、交往方式、交往技巧和交往的心理感受等。

2、了解异性交往面临的来自家长、老师、甚至同性朋友方面的心理压力。

3、探讨和分析异性交往相关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调查对象与统计方法: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会宁一中学生。调查小组共收回有效问卷566份,其中高一有186人,高二180人,高三200人,男生297人,女生269人。本次调查按百分率进行统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关于异性交往的态度

高中生中大多数同学相信异性间的真正友谊。极少数的同学认为不存在,由此观之,绝大多数同学是相信异性间可以存在友谊的,所以一般也都会同异性交往。异性同学之间并不存在愿望上的鸿沟。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异性交往的态度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

高中女生在异性交往的态度上稍显被动,犹豫态度明显要低于男生。更多的女同学在“同异性交往”的问题上处于被动状态,或许当异性交往出现问题时,女生更容易受到伤害,这正好符合我国女性的性格特点,她们一般比男生有着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异性交往的态度发展上,高二年级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阶段,他们虽然更乐意与异性交往,但对异性间的友谊的信心却明显下降,这可能预示了高二是异性交往“特殊化”的重要阶段。

2、异性交往的方式技巧

调查表明:有一半的高中同学能对异性朋友和对同性朋友一样,也不会因为是异性朋友而变得对你过分关心或疏远其它朋友,当与一位异性同学正常交往被人误解时,部分同学会反思自己的不妥之处。当然,其具体情况也有较明显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在同异性交往时,绝大多数男生采取较为开放的态势,而女生则不同。女生对男生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较为敏感,往往“异常关心”被视为男生追求她的标志,或者说是男生的突然变化,使自己产生了反感,进而排斥他。那么为什么这些女生不直接回答“会” 疏远他呢?从个别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则是因为现在的女生也渴望异性朋友;二则是要弄清对方是否真的喜欢自己,或者自己是否喜欢上他。有的女生不愿在中学期间谈恋爱的,他们会因为异性朋友喜欢上自己而疏远他。有些想谈恋爱的女生,则会根据对方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而决定采取接受或疏远的态度。当提及“如果你与一位异性同学交往被人误解时,你会怎么做?”时,有28.5%的男生选择“反思不妥之处”,而女生则更多,达49.7%。由此可知,女生在同异性交往时会更加谨慎,更加注重保护自己,免受各种伤害。

高二学生在异性交往时性别意识更强,可能更容易出现“恋爱”方式的交往。更多的高二学生不会回避异性的过分关心,但会将男女生的交往甚密看作“非常关系”,甚至有人“假戏真作”。这些都表明:高二是一个情感易燥动、异性友谊与爱情难把握的年级。

3、异性交往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调查显示:现代高中生异性交往更大方、主动,大多数人不会因为家长老师在场而对异性朋友视而不见,也不会因为同性朋友的误会或埋怨而疏远他们。在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因为某些客观因素而不得不有所收敛,一则怕长辈和老师的误解,二则出于人情世故的考虑,也有好些同学在异性交往上显得犹豫。高中女生感受到的异性交往压力更大,更加注重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看法以

及同性朋友影响。

4、中学生的恋爱问题

调查显示:高中生在恋爱方面的思想尚不成熟。主要表现在:最注重的是对方的“形象好”,注重个性品行的较少;大部分恋爱的学生失恋后肯定会“消极对待”,从而导致“成绩会下降”;而且高中生谈恋爱的主要原因是生理心理需要、精神寄托、寻找刺激或者为放松紧张的神经,只有少数同学是“相互欣赏”。

在高中生恋爱关系上,女生表现得更加脆弱,也显得更加消极。更多女生认为高中恋爱“利<弊”,认为恋爱成功机率很低。而男生则表现为“无所谓”。在恋爱对象选择上,男生相对更注重“形象好”,女生相对偏重“成绩好或有特长”。所有这些都比较符合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特点。

高中生关于中学生恋爱态度的年级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高

一、高三的态度比较接近,高二则是恋爱的高峰期。看来这是一种理性回升,但我们却认为原因复杂。对于高一的学生,因为刚入高中的豪情壮志和对环境的不熟,加上初中时接受了较多的老师的思想教育,所以脑子里想的主要是学习;高二是恋爱的高峰期,或者说是“恋爱的进行时”,越来越多的同学突破了思想防线,想要尝试恋爱的滋味;高三的回归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高三是“恋爱过去时”,许多为了恋爱而恋爱的同学在经历了从激情到平淡的过程后找不到更多维系感情的因素,故而在高三退却了。第二个原因是,高三同学面临高考大关,同学们必须花出更多时间迎战高考,“无暇”恋爱。看来,矛盾的转移是促使学生恋爱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异性交往的建议:

首先,对于正常的异性交往,老师和家长不必要过于敏感,过分的纠结反而会导致学生心理逆反,形成心结。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易于害羞的同学,老师和家长最好能主动关注,给予必要的鼓励。毕竟,这世界是由女人和男人构成,适当的鼓励异性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

其次,对于交往过密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要能及时给予学生道德伦理上的说服教育,而非简单呵斥或者羞辱。惩罚教育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既然希望有利于学生的最终发展,就要给误入歧途者多留一些自我思考的空间。

篇8:异性交往的心理学

一、初二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其主要表现

笔者认为初二学生异性交往具体的心理问题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失调, 对异性交往的规范缺乏认识。

初一学生由于性意识仅仅处于一个刚刚萌芽的阶段以及认知水平较低, 因此他们和其它年级的学生有一个显著的差异既是认为和异性交往没什么好处、和异性交往是错误的。但到了初二对于异性交往的认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开始接受异性并对异性开始产生好感。但是对于异性交往的规范没有认识, 情窦初开的他们大多数认为中学生异性之间发展恋爱关系属正常现象, 只要两个同学之间愿意, 可以发展恋爱关系, 他人无权干涉。在王磊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就发现初二学生在规范失调这个维度上比其它年级均要突出, 并显著地高于初一年级。

2、与异性交往的动机不当。

在初二的学生中, 有的并不能正确应对自己性意识的发展, 为了满足自己的性冲动以及对异性的好奇而与异性亲密地交往, 这即是和异性交往的内部动机不当。在这种动机的下, 往往会产生不当异性交往甚至发生性过错。外部动机不当则表现在有的学生和异性交往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和证明自己, 或者是借“谈恋爱”在班级中提高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引起中学生进行不当异性交往的一个重要诱因。

3、对异性及两性关系过分关注。

初二学生性意识发展迅速, 产生了性冲动, 有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或其它活动来转移对这方面的注意而使性冲动得到恰当的缓解。有的学生面对自己的性冲动则不能正确地处理, 常常想入非非, 很容易把自己对异性同学的好感或者异性同学对自己的友好当作爱情, 并且常常为自己所谓的“爱情”而夜不能寐或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

4、与异性交往的方式不当。

初二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交往的方式不当, 一方面常与某一固定异性朋友单独在一起, 并且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常常和异性争吵, 甚至打架, 以攻击异性为乐。

5、在异性交往中感到抑郁, 产生退缩行为。

有的初中生在与异性交往的时候心理压力较大, 总担心自己表现不当, 与异性相处时不知所措, 因此害怕与异性交往。但是这类问题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视, 往往认为这类学生不和异性交往是好现象, 这也容易导致这类心理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而日益严重。

6、初二男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较女生突出。

在性别差异上, 女生的异性交往水平要高于男生, 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人愿意与异性交往。有研究指出, 初一到初二, 女生与异性同伴的关系有所提高, 而男生与异性同伴的关系却明显下降。而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出现退缩性人格, 也更易比女生出现交往失调。

二、初二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探析

1、生理发育迅速、性意识萌发, 而心理发展水平跟不上相应的变化。

初二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 初二年级也是性意识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及性成熟使他们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开始关心性, 注意到了两性关系及恋爱和婚姻问题, 意识到了两性差异。他们开始关心自己的容貌打扮, 同时他们也产生了接触异性、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感受到了性的兴奋和冲动, 在性心理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而在此时,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不能跟上这一脚步, 心理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发展期, 并不成熟。因此, 他们不能解决由于自身发育成熟所带来的新的需要和他们现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 而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

2、学校及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中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 社会、学校及家庭对青少年男女之间的交往, 都持保守消极的态度, 加以严格限制。研究者发现, 当前家长和教师对青春期异性关系存在八种误解, 分别是: (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 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 (2) 中学生还不成熟, 不懂事, 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 (3) 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 影响学习; (4) 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 使中学生犯错误; (5) 中学生谈恋爱成功率很低, 中学生与异性交往没有什么好处; (6) 与异性交往是少数学生的行为, “好学生”不应该仿效; (7) 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需要别人指导, 到时自然就会; (8) 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属于教育范围, 教师对此没有责任。大多数的家长和教师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青春期”异性关系。他们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不应该讨论, 至少不应该“过早”讨论的问题, 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 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 或者去劝阻, 或者去制止, 却很少去沟通, 更不会为他们提供指导。

3、初一时重视不够, 教育不到位。

初二年级出现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高峰,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初一年级没有对此引起重视、教育不到位所导致的。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这时候, 新奇感占据了初一学生大部分的思想, 他们在忙于适应新的学习、新的生活以及新的人际关系。老师和家长也将焦点集中在了如何帮助学生和孩子尽快地适应。同时, 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 易受外界影响, 这时的他们会认为和异性同伴的亲密交往是不正确的, 不应该的。因此, 初一的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部分是和同性同伴。这也给老师和家长一个错觉, 孩子还小, 不懂男女之间的交往, 没必要过早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唯恐在这时提起这个话题反而会引起孩子想入非非, 甚至进入所谓的“早恋”。因此, 初一的异性交往教育几乎是个空白, 学生在进入初二这类心理矛盾冲突加剧后由于之前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而使他们提取不出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这一矛盾而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

4、女生发育早于男生及教育上的“重女轻男”导致男女差异。

青春期男生的发育普遍晚于女生, 初中时二者不论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成熟都有较大的差异。初二的女生比男生有更强烈的异性交往愿望, 相比之下, 男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容易表现出抑郁、退缩、过分害羞、自卑、冷漠等退缩性心理问题。其次, 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对男女的性别角色有差异。女性在异性交往方面受到更多的舆论限制, 往往表现的较为矜持和保守, 所以相比男生而言, 就不易出现异性交往的不合理态度、动机和行为。再者, 由于女生的月经初潮是相当明显, 且易引起家长注意的生理变化, 加之在社会的观念中, 女性在异性交往中往往是弱势, 而且在青少年性失误和性罪错中, 女生往往是受害者, 因此, 家长和学校对青春期女生的保护意识会更强一些, 会主动向女生进行性知识及异性交往的教育。相比之下, 男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更易在在交往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

三、初二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1、转变观念, 重视并鼓励异性交往, 消除神秘心理。

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力军, 教师和家长要改变传统的异性交往观,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学生心理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与关注, 渴望与异性交往接触是极其自然与正常的, 也是对学生有益的。教师和家长要能正确分辨异性交往的性质, 分清哪些是正常的交往, 哪些是不当交往。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转变了, 才有可能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首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认知, 使其能够正视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渴望。其次, 在学生异性交往的同时, 还应加强指导。只有教师、家长与学生都消除了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神秘心理, 正确地对待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才能使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正常化。

2、学校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开展系统的异性交往心理教育。

教师态度、学校、班级异性交往氛围、同学关系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 学校是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教育的主导, 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秩序地按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分层次地实施系统的异性交往心理教育。除了专门设置异性交往专题训练提高中学生异性交往认知水平与交往策略外,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其它机会和教育条件, 把异性交往心理教育渗透到教学、团队活动、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 使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3、初一时引起重视, 提前教育——教给交往策略, 做好心理适应准备。

在初一时, 教育主要应注重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异性交往认知, 使学生对异性交往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异性交往技巧。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初一学生易产生的异性交往方面的自卑、过分害羞、退缩等心理问题, 也可使学生做好心理适应准备, 能以一个较好的心理品质来迎接初二这一心理冲突矛盾更激烈的时期, 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为以后中学生更频繁、更亲密的异性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4、重视男生的异性交往教育及性知识的传授。

教师和家长在进行性教育及异性交往教育时不要忽视男生。特别是初二, 这时的男生由初一时的小孩快速地就成长为一个大男生了, 身体变化的同时性意识也蓬勃发展, 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大大强于初一时期。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关注男生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变化, 在开展女生的生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对男生进行男性生理健康这方面的知识, 也像女生一样被告之与异性交往的知识, 减少男生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准备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5、加强性教育, 造就健康的性心理。

初二是性意识发展的关键期。相比初一而言, 学生开始产生更多的性的欲望, 并随之产生性幻想、性冲动和性行为。所以, 在这个时期进行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绝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有了解有关性知识的愿望。因此, 学校及教师应该承担大部分的性教育责任, , 帮助学生明确性别角色意识, 掌握卫生常识, 树立正确的性道德, 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异性, 解除对性的神秘感, 缓和由于性萌动带来的心理刺激。同时, 学校、家庭、社会要为中学生提供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尽量避免不良的性刺激。

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是贯穿于整个青春期的现象, 初二只是一个关键期、转折期,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不能仅从初二时期的教育来改善,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吴晶等.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 2002 (3) .

[2].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3年硕士论文.

[3].林崇德, 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1.

上一篇:奶奶的生日作文下一篇:青苔小学基础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