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古诗词理解

2024-04-19

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古诗词理解(精选6篇)

篇1: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古诗词理解

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古诗词理解

1.次北固山下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赤 壁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但这“大”却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与“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来显示的。全诗由这“小物”、“小事”,想到汉末分裂**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进而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3.早春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两句描写早春春雨和早春春草的经典诗句,这两句诗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观刈麦

六月是我省大部分地区收割小麦的季节,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描写想象中的驰骋疆场、英勇杀敌战斗场景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直接表达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壮志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7.泊秦淮

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过零丁洋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高适《别董大》中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已亥杂诗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望 岳

诗中描写泰山雄伟气魄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的景物,“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2.钱塘湖春行

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答]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13.登飞来峰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14.渔家傲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创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词句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词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试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 [答]“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路途跋涉之艰辛。

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通过引用典故来表现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无 题

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18.相见欢

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 [答]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物难以解决。

19.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0.使至塞上

王维的《使至塞上》把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融于广阔的自然景象中的两句诗是:大漠孤烟直,长河光落日圆。

21.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中塑造了一个力挽强弓,奋力杀敌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境相同的句子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饮 酒

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4.行路难

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5.山坡羊·潼关怀古

小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

26.观沧海

曹操的《观沧海》: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春花比喻冬雪、联想美妙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互相映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8.夜雨寄北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9.游山西村

陆游的《游山西村》: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30.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赏析:本词写了一女子登楼跳远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思妇绵绵的思念,以及他的失望和怅惘的情怀。“肠断”二字写出了思妇的绝望惆怅。(希望—失望—绝望)

31.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本诗通过作者对自己感受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和浓郁的家愁,国愁。第一句点明了季节是晚春,暗含词人生命中美好的事物都消逝了。最后一句,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愁化无为有,写出了愁之深重。“闻说”、“也拟”、只恐“写出了作者内心情感的曲折回环。

篇2: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古诗词理解

专家解读考点

考点阐释: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根据课标要求,中考试题在文言诗词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从字词解释、句意理解、名句名篇背诵等方面考查积累,从诗句理解、文意领会、内容概括、感情体会等方面考查感悟,从分析诗句意义与联系实际方面考查运用,从词句品析、文意领悟、感情体验等方面考查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根据2009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的抽样分析,92套试卷中,考查文言诗词共55首,其中课内28首,课外27首。所选多为名家名篇,内容涉及写景、咏物、抒怀、劝学、励志等方面。

题型分析及解题思路点示:

1.诗意理解。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典型例题透视

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①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②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尽,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本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了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009年湖南永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1)性格:天真超脱;艺术风格:想象奇特。(意近即可)(2)拟人手法;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透视·助读:这两道题是从诗意理解、情感感受、品析写法的角度命制的。要准确把握诗意、体会诗人情感,首先要知道其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李白(其时遇赦,重获自由)、贾至(与李白同时的作家,以散文著名;其时贬官为岳州司马)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了一组(五首)七言绝句。组诗原题为《陪族叔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以上选其第二首。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这种景象,这种意味,非置身其中不可得,非写意简笔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明月的召唤,让诗人陡生“上天”之心:“耐可乘流直上天?”这天真异想,似突兀而来,没有缘由。但是,月色不就是最好的缘由吗?因此,这一突发奇思,反作用于月色的描绘,使得月色愈发迷人。诗人奇特的想象与天真超脱的性格,不是正由此可见一斑吗?想象奇特,正是诗仙浪漫风格的体现。回答性格抓住“天真超脱”,回答艺术风格点出“想象奇特”“浪漫”等即可。

三四句直抒胸臆。月色很美,但诗人只为洞庭醉。上天既不可得,不如留下来,向洞庭赊点月色,醉游湖上。“赊”字颇堪玩味:洞庭的清风、朗月、湖光,美不胜收,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诗人着一“赊”字,似与自然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的珍爱与尊重,拟人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可谓巧妙纯熟。“赊”,自然是不花钱了,那么李白《襄阳歌》中“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自然也就成了“赊月色”的最佳注脚。“赊”字极见诗人性情:痴恋月色,陶醉于自然美景中,洒脱不羁,豪放而不失浪漫。

本题的考查点落在作者的性格、诗歌的艺术风格、用语的辞格方面,更侧重于诗歌的内容把握、手法品析,这正是抓住了最为关键的部位。

常见失误分析

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表达效果:(2009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分析·助读: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关键词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对欧阳修诗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Ⅰ中考试题精编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其后题目。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是()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9年江西省中考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1、2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2009年山东济宁市中考试题)

(三)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009年四川泸州市中考试题)

(四)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009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试题)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融于一体。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2009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

(六)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009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七)阅读古诗词,回答1、2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 的心情。

2.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2009年湖北仙桃等市中考试题)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是。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2009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试题)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2.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2009年山东滨州市中考试题)

(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09年山东潍坊市中考试题)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009年山东德州市中考试题)

(十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2009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城 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1.

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2009年浙江杭州市中考试题)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诵读《关雎》,完成1-3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 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二)诵读《次北固山下》,完成1-4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的意思。2.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3.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你觉得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品味古诗,完成以下题目。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释】唐宣宗李忱继位前,曾进山为僧。一日游山,与香严闲禅师同行,观瀑布后对诗,香严闲禅师作上二句,唐宣宗作下二句。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从一个“作”字可以看出在瀑布的形象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四)诵读《赠荷花》《白莲》两首诗,完成1-3题。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白 莲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列举以上两首诗中三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字词。2.写出一句与荷花或莲叶相关的诗句或谚语。3.细读以上两首诗,说说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五)比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题。

(甲)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两首送别诗中,甲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表达了 的感情,乙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抒发了。

2.甲诗的送别地点是,乙诗的送别地点是,两诗的共同点是 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5.根据你的感情与性格,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

(六)比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甲】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乙】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内容上看,甲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乙诗以酬诗的方式对朱庆馀的试探表明了什么看法?

3.甲乙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它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中描写的人物活动背景是;词中出现的人物有。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限用四字概括)的农村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词中描绘的是一幅。(概括时要包括地域、季节、景物等内容)2.词中所描写的人物有哪些活动?请简要概括。3.品领诗歌。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词中描绘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生活感受?

(2)王夫之说,写景“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以上这首词中最让人注目的“小景”是什么?它使整首词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②吹取三山③去。

【注】①星河:银河。②蓬舟:指轻舟。③三山:传说中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这首词上阕写,下阕写。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的意思是 3.用“蛐”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九万里风鹏正举

4.如果说李清照的词是“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的话,你认为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哪一种风格?词中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表现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

2.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

(十一)阅读古诗,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诗中通过写景来点明时令的一句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一句景物描写是。

2.诗中哪些事物使作者感物伤怀,引出思念之情?

3.联系读过的杜甫的诗句,有哪两句和“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意思相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十二)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回答1-6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写出词的上阕内容的三个景色层次。

2.找出词中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威猛雄奇景象的句子。3.解释画线语句的意思。4.写出词中的一处对偶句。

5.赏析“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的修辞手法在词中的作用。6.说说这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阅读训练题答案 第一节 文言诗词 Ⅰ中考试题精编

(一)1.A 2.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分析示例: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高下。

(二)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2.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气氛。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三)1.“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两词即可)2.第一问: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意思基本相同

即)第二问: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答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

(四)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

(五)1.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A(“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

(六)1.明净的小方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飘动的天光云影清清楚楚地在“镜子”中荡漾。(说明:语言要生动、形象)2.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七)1.夏夜(同时扣住“夏”和“夜”两个元素即可)闲适(或:淡泊、喜悦、欣慰、怡然自得)2.(1)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2)词人(作者)与同伴;(3)夜行人;(4)蛙儿们

(八)1.最爱(爱)2.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说明:须抓住两点,即描写的景物和所表现出的春的特点)

(九)1.忧国伤时 2.示例一: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示例二: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感到惊心。

(十)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十一)1.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2.“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十二)1.凄清(孤寂、凄凉、清冷)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十三)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1.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二)1.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张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4.表达了诗人思归盼归的乡情。

(三)1.经过千辛万苦汇集到崖前的瀑布,飞落九天的壮观景象。(或:瀑布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景象。)2.拟人3.不甘寂寞(或:不满足于现状),要有所作为。(大意对即可)

(四)1.卷—舒 开—合 素花—别艳(写出任意三组即可)2.诗句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谚语示例:荷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3.李商隐的《赠荷花》先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 “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诗人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陆龟蒙的《白莲》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大意符合即可)

(五)1.离别难舍 旷达宽慰之怀 2.渭城 长安(答“城阙”亦可)都通过对饯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挚友之间的深情厚意。3.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4.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5.略。有自己的观点,且能言之成理即可。

(六)1.甲诗表达了诗人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乙诗肯定了朱庆馀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3.比拟(或“比”“比喻”)如:甲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乙诗以越女比朱庆馀,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庆馀的优秀作品。(两诗各取一例即可)

(七)1.茅屋旁,溪水边,青草地上;老头、老太婆和三个小孩2.悠闲恬静 描绘示例略,符合诗意即可。

(八)1.农村早春傍晚时分充满生机的生活画面 2.采桑放牧赶路投宿 3.(1)示例略。说说对农村生活的感受即可。(2)那面飘扬的青旗。(让赶路投宿的人看到了希望,那里恰好是宁静乡村中的一个热闹之处。)给画面带来活泼的气氛。(点出这一点即可)

(九)1.梦境 答天帝问(或:抒发情感)2.我告诉天帝,我要去的地方路途遥远,前途渺茫;自己空有才学,生于离乱之世,毫无用处。3.九万里风蛐鹏正举 4.这首词代表了女词人豪放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苦闷和追求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十)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两句或后两句都可以)2.准确。说“空山”是因为山太大、太空旷,只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动,而且“空山”给人世外桃源之感。3.王诗的“空”,是一种空旷;常诗的“空”,是人的心境空灵。相同之处,都反映了诗人追求幽寂、清净、空明的境界。

(十一)1.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2.边疆的战鼓,秋雁的哀鸣,凄冷的秋露。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在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既怀家愁,又忧国难,感慨万端。

篇3: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古诗词理解

201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所选取的说明文阅读材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涉及的题材有科学技术类, 如包头卷《垃圾变水泥》, 株洲卷《超级网银》;自然生态类, 如福州卷《海光》, 南宁卷《食虫植物开花》;文化历史类, 如成都卷《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陕西卷《丝路织锦》等。

说明文阅读题型多样, 有的考区以选择题为主, 如天津卷《赵州桥》, 武汉卷《你相信星座能影响性格吗》, 全都是选择题。大部分省市中考说明文阅读在保留传统命题形式的基础上, 注意题型创新, 将传播知识, 考查学生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 训练思维有机融合。

2012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考点有以下几种: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行信息提取。

例题:2012年陕西中考语文考卷, 阅读《丝路织锦》 (原文略) 第9题:细读第6段, 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特点。2012年兰州语文试题第22题: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答案:

陕西卷:从第6段中提炼出:中国花卉与西来动物纹样相结合, 形成新图样;图案饱满, 轮廓细腻, 层次丰富。

兰州卷:昆虫有智力 (学习倾向) 。拟题时, 从两方面考虑, 说明对象是昆虫, 因为文中列举了四种昆虫, 有代表性。他们的共同特征显示出一定的智力倾向或学习能力。

解法:说明对象是文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或抽象道理。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提取信息, 具体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1) 看题目。一般来说,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要说明的事物。 (2)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简洁的,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3) 从分析材料入手。整合课文内容, 概括提炼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4) 应充分注意归纳的完整性。事物的特征有时不止一个。

二、指代题

例题: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原文略) , 第23题:第 (2) 段中“平生好险, 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中“其”字是指“九子”中的----。答案:嘲风。

解法: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指示代词知识的掌握, 属于信息提取题。解答“找出指代内容”这类试题有固定的格式:先找出指代词所在的段落、语句, 然后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 所指代的内容就在指代词附近, 往往是前一句或后一句。找出之后, 把指代词换成找到的内容, 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即可。

三、考察对说明文语言类别的掌握, 对常见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的判断。

例题:2012年南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食虫植物开花》 (原文略) 的第10题:下列句子属于平实说明的一项是_____。2012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植物聊天》 (原文略) 的第13题:分别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2012年株洲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超级网银》 (原文略) 的第13题: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案:

南宁卷:C因为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属于生动说明。哈尔滨卷答案: (1) 举例子 (2) 打比方。株洲卷:逻辑顺序。

以上题目的难度都不大, 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法:1.说明文按表达方式分类, 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 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和知识, 说明事物变化和事理, 这类说明文要求具体、科学、浅显易懂, 又称为平实说明。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 它的特点是用文艺的笔调, 兼用描写等方式, 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形象性, 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

2. 要理解并熟知常见的说明方法。举列子即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常见的标志语有“比如”、“例如”、“如”。分类别: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 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 然后逐类加以说明。作比较:是将两种有联系的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的说明方法。

3. 说明文常见说明顺序:

(1)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 (如:建筑、工艺品等) 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2) 时间顺序:即按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说明事物。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的说明文常用这种说明顺序。

(3)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 或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四、考察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

例题:2012年株洲中考语文卷, 阅读《超级网银》 (原文略) 的第15题:文段5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012年临沂中考语文卷, 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 (原文略) 的第15题: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株洲卷: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把“传统网银”和“超级网银”进行比较, 从而突出了“超级网银”的特点。临沂卷: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突出了说明对象“准晶体有固定熔点, 导电性能差, 容易像非晶体玻璃那样容易破裂”的特征,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法:辨识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要注意三点:一要理解并熟知常见的说明方法的基本特征及作用。比如, 举例子的作用是真实有力地说明了事物或事理。分类别能给人以概貌的了解, 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别, 使说明更具有条理。列数字可以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极具说服力。作比较将两事物相比较,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因为任何一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三要注意此类题型的答案模式是: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 。

五、品味说明文语言。

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分析副词、关联词的表达内容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考点。

例题: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文阅读 (原文略) 第22题:选文第3段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

答案:沈阳卷:“多数”表示限制, 说明当时大部分人类祖先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如果去掉, 表示人类祖先都是这样,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法:说明文语言有的平实, 有的生动, 但准确性是说明文的重要特点。回答这类问题有固定的答题套路:1.表态 (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表示程度;“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偶尔”表示频率;“大多”、“仅”表示范围。3.若删去, 原来什么意思就变成什么意思了。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考察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例题:2012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植物聊天》 (原文略) 第12题:说明什么是“植物聊天”。

答案:哈尔滨卷:在这个联络系统中, 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息, 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的现象叫植物聊天。

解法: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题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阅读题干, 反复读相关段落就近检索, 提取关键语句。2.概括时运用“...是...”或者“...叫做...”的判断句式。

七、梳理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例题:201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高山上的守望者》 (原文略) 第13题: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3题:简要说明: (4) (5) (6) 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调换的原因。

答案:

河南卷: (1) 照应题目, 引出说明对象———岳桦。 (2) 生动形象,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简要介绍岳桦的生长环境, 强调其生命力顽强。 (4) 引起下文。沈阳卷: (1) (4) 段和 (5) (6) 两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 (2) 段和 (6) 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

解法:1.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1) 总分式; (2) 分总式; (3) 总分总式, 多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2)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逐层深入说明。常见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 (3)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 前后互相承接。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2. 句子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从内容上看, 多起到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交代原因或之所以这样说的依据。如果语言优美或者引用诗句、传说等, 其作用分别是生动形象, 增强文章诗情画意, 增强文章趣味性, 吸引读者。从结构上看, 句子的作用多为:总提作用、总结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志文章思路的作用。

3. 对说明文思路的把握, 我们可以这么入手:首先分段阅读, 归纳主要内容, 然后划分段落层次, 最后梳理陈述思路。

篇4: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古诗词理解

《贞观政要》(节选)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4年第10期,进入黑龙江龙东地区卷:

《挺经》(节选)与《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0期,进入四川广安市卷:

《归氏二贤传》(节选),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0期、2016年第2期,进入江苏无锡市卷:

《愚溪诗序》(节选),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0期,进入浙江湖州市卷:

《郢书燕说》,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期,进入甘肃兰州市A卷:

《游大林寺序》(节选),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10期,进入四川巴中市卷:

《马说》,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4年第2、5、10期,进入河南省卷:

《桃花源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10期,2016年第2、5期,进入安徽省卷、广东省卷、吉林省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卷、福建福州市卷、湖北十堰市卷:

《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5、10期,2016年第2,5期,进人海南省卷、广西南宁市卷:

《记承天寺夜游》,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期、2016年第2期,进入江苏盐城市卷、贵州毕节市卷、广西河池市卷:

《送东阳马生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5期,进入陕西省卷、山东泰安市卷、辽宁大连市卷、辽宁丹东市卷:

《曹刿论战》,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10期,2016年第2期,进人海南省卷、四川广安市卷、四川雅安市卷、山东滨州市卷、湖南娄底市卷、湖北襄阳市卷:

《小石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10期,2016年第2、5期,进入重庆市B卷、四川达州市卷、四川巴中市卷、江苏淮安市卷、湖北鄂州市卷、湖南岳阳市卷、广西柳州市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卷:

《唐雎不辱使命》,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期、2016年第2期,进入四川宜宾市卷、四川遂宁市卷、福建厦门市卷:

《鱼我所欲也》,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期、2016年第2期,进入天津市卷、湖北张家界市卷:

《出师表》,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期、2016年第2期,进入山东聊城市卷、湖南邵阳市卷、湖南衡阳市卷、福建泉州市卷、湖北孝感市卷、湖北咸宁市卷、贵州安顺市卷;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10期,2016年第2期,进入云南省卷、山东济宁市卷、广东广州市卷、广西贺州市卷、湖南株洲市卷、浙江宁波市卷、黑龙江龙东地区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期、2016年第2期,进入黑龙江哈尔滨市卷、山东德州市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10期,2016年第2期,进入湖南郴州市卷、福建莆田市卷、辽宁沈阳市卷、黑龙江绥化市卷;

《岳阳楼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2期、2016年第5期,进人湖北荆州市卷、湖南益阳市卷、江苏常州市卷、吉林长春市卷:

《己亥杂诗》,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期、2016年第3期,进入河南省卷:

《渔家傲·秋思》,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5、10期,2016年第3期,进入黑龙江龙东地区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10期,2016年第3期,进入福建福州市卷;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期,进入江苏苏州市卷、四川达州市卷、湖北鄂州市卷、云南昆明市卷:

《春望》,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期、2016年第3期,进入陕西省卷、山东淄博市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卷、四川雅安市卷;

《望岳》,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期、2016年第3期,进入四川巴中市卷: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期、2016年第3期,进入江苏连云港市卷:

《使至塞上》,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期、2016年第3期,进入湖南娄底市卷、湖北孝感市卷、辽宁沈阳市卷:

《赤壁》,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期、2016年第3期,进入湖南常德市卷:

《钱塘湖春行》,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期、2016年第3期,进入湖北襄阳市卷、贵州安顺市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期、2016年第3期,《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6年第2期,进入湖北荆门市卷;

《天净沙·秋思》,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15年第3、5期,2016年第3、5期,进入云南曲靖市卷:

《归园田居(其三)》,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16年第6期,进入贵州黔南州卷:

篇5: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古诗词理解

(一)《蒹葭》

1.《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观沧海》

1.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观沧海》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三)《饮酒》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饮酒》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 《饮酒》物我合一的境界/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写景绝妙的诗句/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闲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 《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9. 《饮酒》主旨句/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达

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五)《使至塞上》

1.《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七)《行路难》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6、《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7、《行路难》诗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8、《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9、《行路难》可反映李白诗浪漫主义特点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句子,或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是最能表现诗人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也是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最强音。

10、《行路难》写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情绪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八)《望岳》

1、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望岳》中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句子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望岳》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5、《望岳》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望岳》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7、既是攀登泰山极顶《望岳》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渡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塞外天气寒冷的诗句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咏雪的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色彩对比鲜明的诗句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十一)《钱塘湖春行》

1、《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钱塘湖春行》描写所见早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富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诗句/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是(化用典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思想感情:表达作者被贬谪、被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或喻新事物不断涌现,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处用典故,抒写自己归来后的感触,对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的句子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十三)《泊秦淮》

1、《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四)《浣溪沙》

1、《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浣溪沙》能使人联想到落英缤纷场景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十五)《登飞来峰》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登飞来峰》诗中用比喻表现诗人敢于斗争,立志实现远大抱负,相信改革必胜的豪情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或语意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的句子。或借景抒情说理的句子)

4、《登飞来峰》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十六)《渔家傲》

1、《渔家傲》中表现诗人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十七)《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词人以理遣情,希望重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在兄弟友爱中得到补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水调歌头》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水调歌头》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水调歌头》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十八)《江城子•密州出猎》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十九)《游山西村》

1、《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的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战争场景壮观而激烈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我们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可以读出作者希望一战获胜,收复中原,既可以了却君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又可以使自己名垂青史的心声。

(二十一)《过零丁洋》

1、《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过零丁洋》中颔联、颈联成对偶(妙对):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过零丁洋》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命运的诗句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过零丁洋》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一语双关,暗示诗人处境艰危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过零丁洋》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诗人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直抒胸臆,表达作者为民族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把前三联的悲愤、压抑一扫而去,变为激昂、高亢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以示自己艰难遭遇的诗句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7、《过零丁洋》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之感。

8、.《过零丁洋》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对国势身世深深的忧虑不安的心情和伤感的情绪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9、《过零丁洋》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主旨句)

(二十二)《天净沙 秋思》

1、《天净沙 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天净沙 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1、《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山坡羊·潼关怀古》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山坡羊·潼关怀古》点明主旨、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名句/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反映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的主旨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潼关的险要,雄伟气势,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二十四)《己亥杂诗》

1、《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以落花为喻,自然的融入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己亥杂诗》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篇6:2011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古诗词理解

(一)(2017•邵阳)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 【材料一】

2015年北京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一成。北京一所大学,3500人军训期间,累计看病人次达到6000余次,不少学生晕倒。“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数据: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材料二】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①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②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北京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③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材料三】

①《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②《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的规定,超过70%的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也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规定。【材料四】

中日学生锻炼情况对照表 锻炼情况 每天锻炼 2小时 每天锻炼 3小时 参加课外 体育活动

中国 6.3% 1.3% 8% 日本 21.3% 20.2% 65.4% 1.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隔代教育;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2.【材料三】中加点字“近”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不能删去,“近”表示限制,是说有将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从【材料四】中,你获得了有关中国学生的什么信息?请用一句话表述。中国学生锻炼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极小。

4.综合以上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中国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少,学习时间长,体质差。

二.(2017•北京)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曲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早期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可谓__①__。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二十世纪初,京剧进入繁荣期,出现了__②__的繁盛局面。旦行有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生行有余(叔岩)派、马(连良)派,净行有金(少山)派、郝(寿臣)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国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二】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独到造诣。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和情感真实。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塑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过去老一辈的旦角表演,都较少露出手来。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他曾经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梅兰芳生前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是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

1.在【材料一】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A.人才云集 百家争鸣

B.人才云集 流派纷呈 C.名家辈出 百家争鸣 D.名家辈出 流派纷呈

2.下面是梅兰芳纪念馆中的“兰花指”展板。结合【材料二】,请你说出纪念馆布置这块展板的目的是什么。

示例:布置这块展板是为了直观地介绍梅兰芳的表演手势。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梅兰芳创造、发展了大量的表演手势。这块展板可以帮助观众认识这些手势是梅派艺术的重要体现,是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重要贡献。点拨:答题要围绕主要点:①图片展板中体现出来的各类兰花指;②说明了梅兰芳擅长通过不同的手势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③这一展板的目的也是纪念当时梅兰芳结合自己角色的思想感情设计出的手势的多样性,以及创造性价值。

3.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国粹京剧,还是梅派艺术,都是在①传承(继承)和②创新(变革)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每空限2个字)4.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下面两幅图片是虞姬在听到楚歌后使用的手势,请你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简要说明梅兰芳使用两个手势共同表达了虞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项王①军壁垓下②,兵少食尽,汉军③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④,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⑤;骏马名骓⑥,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⑦。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⑧!”歌数阕⑨,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项王:指西楚霸王项羽。②垓下:地名。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在此决战。③汉军:指刘邦的军队。④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夜晚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起了楚歌。⑤幸从:受到宠爱而跟随在身边。⑥骓:念zhuī。⑦逝:奔驰。⑧奈若何:(我)将你怎么安排啊!⑨歌数阕:连唱几遍。示例:链接材料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有美人名虞,常幸从”的描述。据此判断在项王兵败被围时,随行的虞姬听到楚歌后内心充满不安、忧虑和惊惧。梅兰芳使用“双翘”“翻莲”这两种手势,就是为了表达虞姬这种复杂的情感。点拨:在答案中能结合文言文的内容以及图片的手势变化,同时提炼出虞姬在当时听到楚歌后悲和哀的情感即可。

参考译文:项王的部队在垓下扎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三(原创题)我要当学霸

材料一:文秋林,遵义务川人,仡佬族,遵义航天中学学生,2014年高考以总分704分取得贵州省高考文科第一名。

迈进航中大门,文秋林明白,自己进入的是一个高手如云的“学霸圈”,务川全县第7名的成绩,在这里或许只算个中等生。文秋林所在的班级,号称高中“状元班”:班主任李义钊、数学老师申进国等人所搭的教学班子,分别在2008年、2011年培养出全省文科状元叶薇、林大卫。两届高三,有3人被北大录取。

在这样一个学风甚浓的传统优秀班级,李义钊的教学诀窍,就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每个周末早上8点,别的同学或许在打篮球、睡懒觉,或是回家和父母团聚,文秋林都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埋头苦读。到高三后期,为提升他的数学成绩,李义钊老师甚至专门制定一套针对他的练习方案。

材料二:最近,一张“清华学霸”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在网上被疯转。据了解,她曾是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本科生,三年成绩班级第一,现任该系团委副书记。在她的学习计划表里,从周一至周日,每个小时都做了非常明确的学习安排,网友们看完后评论:“比国家领导人还忙”,“深刻感觉自己连呼吸都在浪费时间”。而且,她还有个双胞胎妹妹马冬昕,也是一样的传奇。

材料三:“学霸”在网络用语中的含义与其本意不同,意为“学界中的霸主”,一般用来指代平时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学识丰富,学习成绩斐然的一类人。具体说就是对在学习期间,刻苦学习而且学习成绩好,名列前茅的同学的誉称。学霸是学渣的反义词,学霸不是考满分的人,也不是一天只顾闷头学习的书呆子,而是真正为梦想而坚持的人。通俗一点讲就是第一学习厉害,第二热爱学习,第三生活中不只有学习的人。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说一说学霸和普通同学的差别在哪些地方?(不少于三点)

①比普通同学更善于利用时间。②做事有计划。③比普通同学更勤奋。④比普通同学更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⑤学霸比普通同学更追求完美。2.下列的几则名言不能印证学霸成功之道的是(D)

A.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鲁迅)B.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C.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D.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3.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如果有机会让你采访文秋林学长,你将会问怎样的问题呢?

能结合材料与题意,所问的问题与学习有关即可。答案示例:①我们已经进入中考前的总复习了,你能给我们谈谈你当初的备考经验吗?②马上就要中考了,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你能给我们说说怎样安排复习时间才是最合理的呢?③有人说,你是天才,请问,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成功经验吗?

(四)文艺新视界:虚构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

“乾隆皇帝上朝之前,掏出手机拨了几个电话”“一条眼镜蛇拖着公共汽车经过十字路口”——读到这些陈述的时候,多数人的常识无法认同。诚然,从科学研究报告、社会调查问卷到商品广告,内容真实是共同遵从的基本规约。迄今为止,只有文学获得特许,文学的虚构可以免遭法律或者道德的谴责,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约定。文学拥有何种特殊的意义,以至于可以享受如此特殊的待遇? 文学的虚构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庸常的生活波澜不惊,虚构让人们从陈陈相因的琐碎事务中浮出头来呼吸到神奇的气息。

生动、传奇,我相信这就是文学虚构的开始。鲁迅曾经解释过他如何虚构小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鲁迅打趣地说,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相对于日常所见的各色人等,这个“拼凑”起来的人物,其性格特征的强烈程度往往超过了通常的平均值。另一些作家或许热衷于虚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的情节,由于这些强烈的性格,作家虚构的戏剧性冲突往往比日常生活更为集中、激烈、扣人心弦。大多数纪实的素材无法制造如此完整的美学效果。始于生动、传奇,继而悲欢交加,终于某种形而上的沉思,这常常是虚构为文学完成的三部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不论是小说、戏剧之中的理想人物还是诗词之中的良辰美景,作家、诗人的虚构无不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从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模式、才子佳人或者灰姑娘加白马王子模式到新近网络文学中时髦的“穿越”“玄幻”小说,虚构的意义几乎就是为种种白日梦造就种种外显的形式。欲望带动的虚构是许多通俗性娱乐作品的内在构成。但是,深刻的文学虚构必须拥有娱乐之外的丰富涵义。很大程度上,虚构的文学要遵循规律和细节“真实”,要与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换言之,文学不能因虚构而破坏了“可然律”和“必然律”意义上的“真实感”。

“科幻”文学诸如《黑客帝国》《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它的虚构效果令人吃惊。读者对于它们的兴趣之所以超过各种单纯的科学研究假说,人间气息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真实既孕育了虚构,又制约了虚构。文学之所以可能拯救虚构,恰恰因为出现了更为深刻的真实认知。

(摘自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学的虚构”的阐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A.只有文学才特许虚构,文学的虚构可以免遭法律抑或道德的谴责,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约定。

B.作家在小说、戏剧中所虚构的理想人物或者诗词歌赋中所展现的良辰美景,都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

C.文学的虚构就是为种种白日梦造就种种外显的形式,如一个卑微的小职员可以想象自己“穿越”至唐朝,变身公主。

D.文学的虚构可以上天入地,无拘无束,但它不能破坏“可然律”和“必然律”意义上的“真实感”。

点拨:A并非只有文学才能虚构,文学获得的是“特许”,是免遭“谴责”;B原文中“良辰美景”也是“虚构”的,并非选项所言的“展现的”;C原文中用到了“几乎”一词。2.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文学的虚构具有的特点。

①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②文学的虚构始于生动传奇,却比历史更富哲学意味。③文学的虚构源于内心欲望,却遵循规律和细节“真实”。④文学的虚构受真实制约,却传达更为深刻的认知。(意思对即可)3.“不论是小说、戏剧之中的理想人物还是诗词之中的良辰美景,作家、诗人的虚构无不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请从以下的作品中任选一篇(或联系课内、课外的小说诗词)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范进中举》 《变色龙》

《威尼斯商人》

说明:抓要点“理想人物、良辰美景”“虚构”“内心向往”,联系作品,语言表述顺畅。__示例:《范进中举》一文作者吴敬梓塑造了一个一心想着科考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对比,尤其抓住范进中举竟然喜极而疯的典型事件,寄寓了作者的内心思想——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文化人的思想毒害,同时揭示了社会中人性的阴暗一面(世态炎凉)。

五(原创题)2016年杭州G20峰会

二十国集团(G20)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由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盟等20方组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G20仅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交换看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倡议下,G20提升为领导人峰会。2009年9月举行的匹兹堡峰会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当前,二十国集团正处于新的转折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潜在产出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增大,全球贸易和投资在低位徘徊,高失业问题依然突出,不平等、不平衡现象困扰着许多国家,主要国家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差异加大,宏观政策协调难度上升。世界经济呼唤新的动力。

二十国集团曾以精诚合作化解了短期风险,现在,在继续致力于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持稳定和促进增长的同时,需要我们以更无畏的勇气、更深广的合作、更协调的政策与行动来推动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与繁荣,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国际社会对二十国集团充满期待,对这次峰会寄予厚望。希望杭州峰会能够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作为 2016 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中方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时指出:面对当前挑战,二十国集团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并就应对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5点主张:

第一,我们应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第二,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

第三,我们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不断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第四,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采取切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

第五,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今年,我们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议程的突出位置,共同承诺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制定了行动计划。我们还将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等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杭州市民究竟怎么看G20峰会?

一则《杭州,为你羞耻》的不实网文在微信“朋友圈”刷屏,造成恶劣影响。声称半年没来杭州的椒江网民郭某某,以“据说”“听说”“想必”的逻辑,罗列G20杭州峰会筹备工作的一系列数据。诸如“据说预算1600亿元”“听说每个参加保卫的警察会补贴十万元”等揣测,读来耸人听闻。同时,文章又极力扭曲杭州城市改造的初衷和努力,称“好端端被整成了搔首弄姿的风尘女郎”,大有将城市改造成效一笔勾销之势。7月11日,经网友举报,椒江区公安分局介入调查,郭某承认《杭州,为你羞耻》为其原创所发。警方对郭某涉嫌违法事实将进行依法处理。

杭州市民究竟怎么看G20峰会?最近,省舆情研究中心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很有说服力。恰恰与网帖中臆测的抵触情绪相反,调查显示杭州市民对峰会表现出极高的认同度和自豪感。对成为G20峰会举办地的总体满意度达96.8%,86.8%的人认为自身幸福感由此得到提升。为了办好G20峰会,杭州洒扫庭落,开门迎客,整修市容,美化环境,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更不用说,随着诸多工程竣工,市民越来越感受到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提升带来的便利和享受,由此更增添迎接G20峰会的喜悦。1.G20成立的目的是什么?

G20成立初期,仅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交换看法。_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倡议下,G20提升为领导人峰会,后来又被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请你说说2016年杭州峰会会标图案的构成及寓意。

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3.G20峰会的举行对于国际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积极意义?

G20峰会指出了各国在应对经济发展的挑战时,需要以更无畏的勇气、更深广的合作、更协调的政策与行动来推动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与繁荣,提升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潜力。此外,在积极呼吁各国团结协作的同时,会议也就应对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建议,如习近平提出的五点主张,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指出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兼顾到了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以减少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些举措,将促使国际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正轨,并促进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繁荣。

4.你如何看待网民郭某某的行为?你认为G20峰会的召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上一篇:诗经名句——《诗经·陈风·月出》下一篇:项目调度会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