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的努力作文

2024-05-24

赏识孩子的努力作文(精选6篇)

篇1:赏识孩子的努力作文

赏识孩子的努力作文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在人生的旅程中,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变聪明了。

遇到寒冷酷热,聪明的人逃开了;笨的人亲身尝试,却意外地在寒冷酷热中成长。笨的人逐渐认识到:“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

孩子的.容貌也是如此,长得如何不能决定孩子以后生活得怎样。大多数情况下,努力才是决定孩子今后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

聪明是一种个人资源,从大人到孩子,人们都会为自己拥有这一资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愿意别人夸他聪明,甚至有很多孩子为了得到聪明的“头衔”,常常在同伴面前常常装作不怎么努力的样子,但回到家里却拼命地学,从而保证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都形成一种错觉,以为聪明就是一学就会,样样都会,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绩,所以争相效尤,导致很多孩子都不努力学习。

那些经常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往往把分数看成自己的聪明所得,把分数高低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且不愿意也不敢接受新的挑战;而那些被夸奖为努力的孩子,则更愿意做出新的大胆尝试,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它们做好。

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家家小的时候学东西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他的父母非常苦恼。家家上小学了,就当父母都认为家家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家家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爸爸吃惊地问家家。“当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家家自豪地对爸爸说。“家家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家家高兴地对妈妈说。

听了家家的话,妈妈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家家真努力,是我们的好孩子!”妈妈含着泪说。

有一个当老师的朋友曾经告诉我,在一个学校或者班级,通常有两种学生是最受老师喜爱的:一种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努力,从来都不因为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满的;另一种是不算聪明却非常努力,从来都不为自己的不聪明而自卑的。由此可见,努力的孩子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始终记住一句话:“所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世的命运。

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不要把这个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先天优势,而是把观注点集中在孩子的后天努力上。应该告诉他:“成绩真不错,这都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这样赏识和赞扬他:“真是个努力的好孩子!”

篇2:赏识孩子的努力作文

一旦受伤就痛,但印的很深,像寒冬里的刺猬。虽然很温暖,但会伤害对方,但永远不会放弃痛苦。也许现在不会更好,但是我一直爱着对方,伤害着对方的眼泪,却温暖着对方的世界。

曾经有一个孩子很笨,但是他从来不知道怎么回头。就像带着玩具跑步,他赢了,忘记了身后温暖的手。也许是时候停下来了,但我再也找不到了,失去了他身后的永恒。

我们都错了吗?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吗?见面认识都是错的吗?为什么我的世界里总是分不清对错?g说这一切都是错的,我开始觉得不对,错的离谱了,因为跑在最前面的`孩子,虽然手里拿着玩具,却在为前面永远无法预知的路担惊受怕,因为孩子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高度真的很冷,因为跑在最前面,永远感受不到温暖,只有冷风来了,虽然后面有很多手意在温暖冰冷的心。后面的孩子并排跑,前面的孩子面对面。孩子们既害怕又难过。他怕一松手,怀里的玩具就掉了。后面的孩子也不会继续陪他们走在冰冷的路上。所以前排的孩子一瞬间不敢放松,怕跑慢了会失去温暖的陪伴,于是越跑越快。直到最后,孩子还是冷在身后,不再有温暖,因为别的孩子跑累了。终于有一天,孩子看到了g的文章:(友谊),孩子伤心地哭了。屏幕上的字扎进了他的心里,流着血,流着泪。孩子终于明白,一开始见面都是错的,因为后面的孩子永远无法理解努力奔跑的原因和痛苦,永远无法理解自己疲惫的痛苦和无奈。所以跑孩子和追孩子永远只是两个世界的孩子,只是不小心进入了对方的世界,却像冬天的刺猬一样互相伤害,但是孩子都很聪明,因为知道自己要受伤了,所以没有像刺猬一样痛不欲生,而是选择离开。

现在,前面的孩子终于明白了,他们就不会悲伤地跑了!

前面的孩子不用再跑了。

后面的孩子不用追。

因为他们长大了,他们学会了遗忘,用遗忘来斩断一开始就错的羁绊,永恒的再见。

曾经追过的孩子:

谢谢你。我们一起长大。今天,我们手中的玩具都被丢弃了,我们都将摆脱孤独。这是关于你的最后一张纸条。让我们大声说再见。

祝大家幸福!还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玩具!

篇3:赏识孩子的努力作文

一、赏识孩子, 要坚信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 是培养、诱导一个孩子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赏识它给人带来好的感觉, 使孩子心灵得到舒展, 赏识从本质说就是只看其优点、进步。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 我把赏识作为引导孩子的座右铭。

我班上有个孩子叫张琪。他脑瓜好用, 但上课不是搞小动作扰乱纪律, 就是看漫画取笑。课后作业很少完成, 即使做了也是寥寥草草, 不尽如人意。于是, 我找他个别谈话, 我先肯定他身上的优点——聪明伶俐, 接受能力强。然后指出他成绩低是因为最近他没有用心听讲。如果稍加用心就能赶上班上的第一名。希望他能遵守纪律, 把学习放在首位, 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后来, 他在纪律上、学习上, 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 我就及时给予肯定鼓励。那一学期测验时他成绩提高了许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 他也感到教师在关心他, 学习信心越来越足, 他成了课堂上最表现积极的学生, 课外还主动帮助值日生做卫生, 后来, 他被评为班上的“五好小公民”, 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二、赏识孩子, 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作为教师和家长, 我们应相信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无法预测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宇宙的潜能就隐藏在这些孩子身上。周婷婷这样双耳失聪的残疾儿童都能惊人地变为神童, 这说明什么?说明赏识是成功的教育模式, 也说明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所以, 教师应将爱撒向每个孩子, 不吝啬对孩子的赞许。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实验:他从一个教学班里随意挑选一些学生, 并对这个班的学生和教师说, 他发现这些孩子特别聪明。很快一学期过去了, 这位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班, 问那些孩子的情况。教师说:“好极了。你看得真准。这些孩子确实非常优秀。”心理学家说:“其实, 我对他们的情况并不熟悉, 只是我是随便点名的。”教师很惊讶。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对自己怀有期望, 他就会朝着期望的方面发展。但你认定你的孩子优秀时, 你也会对他产生期望并暗示给他。孩子因为自信而更加用功。”

这就是说, 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 当人们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 他就真的“行”了。其实, 不管孩子表面上是多么坚强, 内心还是脆弱的, 弱小的生命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别人, 落在后面。所以, 我们应多给孩子以“太好了, 你真棒, 真能干”的赞扬, 让孩子吃个定心丸, 从而打开情感的闸门, 让孩子在甜蜜中接受并改正不对的地方, 让他们在欣赏的爱的滋润下在美丽人生世界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三、赏识孩子要专找学生的优点、进行耐心的鼓励赞扬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使缺点再多, 学习再差的学生, 也有其闪光点。因此, 作为教师不应该用“有色眼镜”去看他们, 应从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等方面发现其细微优点和进步, 及时肯定表扬。从而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找到自信。

让星星之火慢慢燎原成熊熊大火。周弘的女儿十道题里只做对了一道时, 受到的是他爸爸这样的肯定:“简直不可思议, 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 你居然就能做对一道。”而我们身边的有位家长面对着孩子笑眯眯地举着的一百分的试卷却这样打击说:“隔壁的明明得了双百呢, 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两种观念两种方法当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在三年里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数学课程, 后者从此不再努力上进。这就是赏识的力量。赏识引向成功, 抱怨导致失败

四、赏识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同一只手上五个指头伸出来都不一样, 三长两短, 有粗有细, 况且在一个班级里五六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 怎么能不存在差异呢?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如同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样, 有的孩子不到一岁就能独立行走, 而有的孩子两岁三岁还走不稳。孩子学走路, 一次次摔跤, 父母一次次扶起, 从不责怪孩子, 而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耐心地关注着、等待着孩子细微进步, 看到孩子摔跤了只是把他扶起来。即使孩子学说话, 说得再差, 再迟, 大人们都很宽容。结果, 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 随着竞争的激烈, 宽容渐渐成了一种奢侈, 父母们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孩子之间的差异, 孩子一有落后或错误, 就会经受父母的抱怨、贬低, 甚至是训斥和打骂。父母们当年教自己孩子说话和走路时的精神都到哪里去了?所以, 如何教好孩子这样一个看似无比复杂的问题, 答案竟然是出乎意料的简单:就在家长和教师自己身上。我们要重拾“承认差异和允许失败”的优良传统, 要遵循“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的操作原则, 用足够的爱心、信心和耐心点燃孩子自信的火花, 我坚信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五、赏识孩子不是光表扬、鼓励, 不批评

有一位学生的妈妈说, 她经常表扬她的孩子。孩子主动洗脸、洗脚, 她会夸孩子“真棒”;字写得好, 他会夸孩子“真认真”。只要是能表扬的他都表扬了, 所以, 经常可以看到女儿得意的表情。可是她渐渐发现孩子接受不了批评。只要说孩子的不足, 孩子就不高兴了, 就马上发脾气。

这就是说, 赏识要注意方法, “赏识”只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而不是教育方法的全部。一味地表扬, 放纵不管, 长此下去, 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下降……

所以, 不论是赏识还是批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要因人而异, 要对症下药。批评要注意场合和语言的艺术性。既要给足孩子面子, 不当众批评大声呵斥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又要帮助孩子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从而纠正错误。赏识要实事求是, 不过分夸大, 既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 也要诚恳地指出和纠正孩子的不足, 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这样, 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篇4:赏识孩子的努力作文

关键词:教育 赏识 爱 学生

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是尊重、信任、理解、宽容、欣赏和耐心,是关注孩子的长处和进步,让孩子觉得“我能行”的教育。

一、赏识孩子,要坚信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是培养、诱导一个孩子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它给人带来好的感觉,使孩子心灵得到舒展,赏识从本质说就是只看其优点、进步。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把赏识作为引导孩子的座右铭。

我班上有个孩子叫张琪。他脑瓜好用,但上课不是搞小动作扰乱纪律,就是看漫画取笑。课后作业很少完成,即使做了也是寥寥草草,不尽如人意。于是,我找他个别谈话,我先肯定他身上的优点——聪明伶俐,接受能力强。然后指出他成绩低是因为最近他没有用心听讲。如果稍加用心就能赶上班上的第一名。希望他能遵守纪律,把学习放在首位,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后来,他在纪律上、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肯定鼓励。那一学期测验时他成绩提高了许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他也感到教师在关心他,学习信心越来越足,他成了课堂上最表现积极的学生,课外还主动帮助值日生做卫生,后来,他被评为班上的“五好小公民”,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二、赏识孩子,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相信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无法预测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就隐藏在这些孩子身上。周婷婷这样双耳失聪的残疾儿童都能惊人地变为神童,这说明什么?说明赏识是成功的教育模式,也说明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所以,教师应将爱撒向每个孩子,不吝啬对孩子的赞许。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实验:他从一个教学班里随意挑选一些学生,并对这个班的学生和教师说,他发现这些孩子特别聪明。很快一学期过去了,这位心理学家又来到这个班,问那些孩子的情况。教师说:“好极了。你看得真准。这些孩子确实非常优秀。”心理学家说:“其实,我对他们的情况并不熟悉,只是我是随便点名的。”教师很惊讶。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对自己怀有期望,他就会朝着期望的方面发展。但你认定你的孩子优秀时,你也会对他产生期望并暗示给他。孩子因为自信而更加用功。”

这就是说,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们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行”了。其实,不管孩子表面上是多么坚强,内心还是脆弱的,弱小的生命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别人,落在后面。所以,我们应多给孩子以“太好了,你真棒,真能干”的赞扬,让孩子吃个定心丸,从而打开情感的闸门,让孩子在甜蜜中接受并改正不对的地方,让他们在欣赏的爱的滋润下在美丽人生世界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三、赏识孩子要专找学生的优点、进行耐心的鼓励赞扬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东方不亮西方亮”。即使缺点再多,学习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闪光点。因此,作为教师不应该用“有色眼镜”去看他们,应从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等方面发现其细微优点和进步,及时肯定表扬。从而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自信。

让星星之火慢慢燎原成熊熊大火。周弘的女儿十道题里只做对了一道时,受到的是他爸爸这样的肯定:“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你居然就能做对一道。”而我们身边的有位家长面对着孩子笑眯眯地举着的一百分的试卷却这样打击说:“隔壁的明明得了双百呢,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两种观念两种方法当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在三年里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数学课程,后者从此不再努力上进。这就是赏识的力量。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四、赏识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同一只手上五个指头伸出来都不一样,三长两短,有粗有细,况且在一个班级里五六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怎么能不存在差异呢?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如同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样,有的孩子不到一岁就能独立行走,而有的孩子两岁三岁还走不稳。孩子学走路,一次次摔跤,父母一次次扶起,从不责怪孩子,而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耐心地关注着、等待着孩子细微进步,看到孩子摔跤了只是把他扶起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大人们都很宽容。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竞争的激烈,宽容渐渐成了一种奢侈,父母们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孩子之间的差异,孩子一有落后或错误,就会经受父母的抱怨、贬低,甚至是训斥和打骂。父母们当年教自己孩子说话和走路时的精神都到哪里去了?所以,如何教好孩子这样一个看似无比复杂的问题,答案竟然是出乎意料的简单:就在家长和教师自己身上。我们要重拾“承认差异和允许失败”的优良传统,要遵循“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的操作原则,用足够的爱心、信心和耐心点燃孩子自信的火花,我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五、赏识孩子不是光表扬、鼓励,不批评

有一位学生的妈妈说,她经常表扬她的孩子。孩子主动洗脸、洗脚,她会夸孩子“真棒”;字写得好,他会夸孩子“真认真”。只要是能表扬的他都表扬了,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女儿得意的表情。可是她渐渐发现孩子接受不了批评。只要说孩子的不足,孩子就不高兴了,就马上发脾气。

这就是说,赏识要注意方法,“赏识”只是教育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育方法的全部。一味地表扬,放纵不管,长此下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下降……

所以,不论是赏识还是批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因人而异,要对症下药。批评要注意场合和语言的艺术性。既要给足孩子面子,不当众批评大声呵斥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要帮助孩子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从而纠正错误。赏识要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既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也要诚恳地指出和纠正孩子的不足,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这样,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一条鲜活的鱼,愿我们广大教师以一种赏识的观念、赏识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吧。

篇5:赏识你的孩子

假期我看了《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被周弘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被他的父爱所震撼,被他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他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新希望。对我们教育者也敲响了警钟!

这真的是一本为人师为人母不得不读的好书。在这本书中,周弘老师不但向我们叙述了自己——一位中国的“大岛茂”式的父亲教育聋哑女儿的辛酸路程,重要地是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既新鲜又古老、既神奇又普通的教育思想,一种洋溢着生命意志与生命力的教育观念——赏识 教育。正如哲人詹姆士说过的:“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的具体表现。

看完了《赏识你的孩子》,深觉教育的重要。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若是有心栽培,即使是有障碍或平凡的孩子,也是能够成龙成凤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从中我体会出作者周弘老师对教育的坚持与父爱的伟大。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更要学会赏识: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我们也应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所教的学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自己的孩子。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诚善待赏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赏识的阳光、土壤中成长呢?

在教学中,批改作业时,我们也不防直露的赞美和夸奖孩子们,这可以使许多孩子激动不已,特别是一些很长时间没有受到过表扬的所谓“差生”更是欣喜若狂。没有人知道这一份简单的评语或者是一

句不经意的话,给他们小小的心灵带来的震撼有多大,只是看见他们在放学后,下课后迫不急待地、翻开本子看老师给于的评语!

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明显的树立得孩子们得自信心,但是面对赏识教育,我们也不能走入误区,也不应把赏识的目标定位狭隘的成功,诸如考100分、得第一名、上名牌大学等。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成功是全面的成功,即人生的和谐、圆满、幸福。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充满自信,有爱心,心智发展健康的人。一味的追求分数,我个人认为是不恰当的,特别是在小学,孩子们一天背负着沉重的书包,哪里有时间去体验童年的快乐?科学的成材观,不是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而是要给孩子一个更美好、充实和难忘的童年。

篇6:赏识你的孩子——周弘

第二次觉醒 学会赏识 发现宝藏 ——方法层面:玩

第三次觉醒 学会赏识 改变态度 ——态度层面:行

第四次觉醒 学会赏识 导致成功 ——理论层面:懂

第五次觉醒 学会赏识 走向和谐 ——哲学层面:通

第六次觉醒 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 ——实践层面:诚

教育最忌讳不系统不协调,没有什么比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更有害于教育的了.-----海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蒋敦杰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么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不会开发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使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这爱是那样的纯粹,不含一丁点儿杂质,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不管这种付出又没有结果,爱是不变的,爱是不能中断的,爱是不讲条件的.没有什么东西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可以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源于”识”.(体验)

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行,必须要会爱.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干好的关键,就是看它有没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会强大起来,变成滚滚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会逐渐衰弱.-----日本铃木镇一教育思想家

感觉对了,才会跟着感觉走,生命在好感觉中提升,才会越走越顺。

成功诱发努力。

人们通常认为,成功是从失败走向胜利,其实从胜利走向胜利,也是一条成功之路,尤其对孩子更是如此。

我突然领悟到一颗童心对胜利的渴望,那正是孩子进取的强大动力啊!(思考:在语文教学中,究竟如何定位胜利,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胜利的信心和感觉。通过什么方式呢?语言、成绩、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还有什么呢?)

因此,孩子面临挫折时,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从消极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养分,提高经受挫折的能力。

关注孩子的心情,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好朋友,愿意和你分享欢乐,分担忧愁。

孩子心里压力巨大,需要理解和宽容。(而现在,家长和老师总是在营造一种更有压力的氛围,形成所谓督促孩子学习,这是一件多么不了解情况的事情啊,这样,难怪孩子由害怕而逃避,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呢?)

调动情绪,开始学习。(课堂之前,使用什么方法让孩子从无心甚至是叛逆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进入学习,保证学习质量呢?)

“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不是超常的孩子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是正常的孩子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教育要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

大自然不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了花与草。大自然承认花、草、树之间的差异。它知道花有花的艳丽,草有草的幽香,树有树的伟岸,它不要求草长得如树般高大,也不要求树如花般美丽,于是树便是树,花便是花,草便是草。

承认差异,就会有耐心,就会很宽容。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大人的宽容对孩子来说,慢慢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父母开始怀疑孩子不行,导致孩子也在怀疑自己不行,于是父母开始遗失了自己的宝藏。

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

大拇指,唤醒好孩子;食指,逼出坏孩子。

“比”法:长比长,短比短。女儿有长处,不必自卑;别的孩子也有长处,你也不要自负。别的孩子也有短处,你不要灰心;你自己也有短处,应当更加努力。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生命权,我们要懂得尊重;

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我们要懂得信任;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与众不同之处,我们要懂得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都有优点,闪光点,我们要懂得热情激励;

每一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我们要懂得耐心宽容;

每一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错误,我们要懂得友情提醒。

赏识就是无条件的尊重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

赏识就是有策略地热情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

一提到赏识,很多父母习惯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实际上有很多表扬却恰是不赏识。赏识教育既反对一味地指责、抱怨,也反对一味地表扬、夸张。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小孩不小歌》

未来的优点优点不说不得了

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赏识,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动作。

寻常的钥匙打不开寻常的锁。

“人的需要很少,需要寻找,也需要找到所寻;

人的需要很少,人生后的安宁;

人的需要很少,只要家里有一个人——等我。“——泰戈尔

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你好,我不好(自卑——人下人)

活得太无聊:

我好,你不好(自负——人上人)

未来也不妙;

我不好,你也不好(自闭——人外人)

整个世界乱糟糟;

你好,我好,大家好(自信——人中人)

这个世界真美好!

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开启思考,学会“赏识”

——初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读罢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突然回想起以前接受过的“学习力”的培训,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具有“超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赏识你的孩子》与培训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我们应该庆幸,在中国这个应试大国,终于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心关注孩子的成长;终于可以期待孩子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快乐;未来的诺贝尔奖或许会因为有了这些而有了新的期盼。而另外一方面也让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现行教学状况,寻找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初读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被周弘老师那份执着与大爱而感动,也为书中那么多家长和孩子的改变和幸福感到庆幸。书中很多话语,看似很简单,却是凝聚了深厚的生活感悟。比如:

“教育要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

大自然不因为花不如树实用,草不如树高大而冷落了花与草。大自然承认花、草、树之间的差异。它知道花有花的艳丽,草有草的幽香,树有树的伟岸,它不要求草长得如树般高大,也不要求树如花般美丽,于是树便是树,花便是花,草便是草。

承认差异,就会有耐心,就会很宽容。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大人的宽容对孩子来说,慢慢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父母开始怀疑孩子不行,导致孩子也在怀疑自己不行,于是父母开始遗失了自己的宝藏。

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孩子越不怕失败;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孩子越怕失败。”

简单的话语,深刻的感悟,细细读来却是深深的责任与隐隐的不安。

道理越是简单,却越是容易被人忽略,遗忘;感悟越是深刻,越难以在人们忙碌与浮躁的现实中沉淀与领悟。如何将这些简单的道理和深刻的感悟传达给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呢,这是一份深深的责任。

责任必然带来思考,而思考的结果却是让人容易感到不安。不安的是,我们或许没有把握精髓;不安的是,我们目前的力量还小;不安的是,我们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究竟在哪?

从小处着手,作为一个语文学习者,一个新进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首先反思的问题是如何“识”?“识”语文这个主题;“识”语文这个教学行为;“识”我们自身的特点;“识”我们的学生。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有点手足无措,而这些是我们“赏”的前提。如果不“识”,我们就会盲目,就会迷失。那么“赏”也就会失去方向,失去价值,甚至会违背原来的教育方向。

沉静下来,涌入脑海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语文学科成为了“老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学科。难教,是因为教学主题不明确,教学目标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合适,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呢?或许很多原因都有,但是我想首先我们应该确定的是:语文到底教什么的问题。是简单的教读书认字?还是教习礼做人?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涉及到层次问题。基础教育固然不可缺,人文提升也必不可少。如何两者很好的融合,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难学。是因为教学内容太杂,教学方法呆板,考试标准不好把握,还是?这个就是“识”的第二个问题了。我们好像都很明白,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语文学习效果不好,但是又有几个人真的对这个问题的原因做过思考,分析呢?看来,在语文这个学科,要做到“赏识”还真的是一件巨大的工程,因为我们在起步阶段就进行得有些举步维艰。但是我们应该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不是吗?

初读后,脑海里的思绪还比较混乱,我想我还会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看到更多闪观点,也会看到更多的问题从而引发自己更多的思考。寥述几言,实难以将此书的精髓表述清楚,此仅为初读后的几点感受。

上一篇:电力巡线制度下一篇:红色经典的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