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幼儿主题活动

2024-05-01

我爱我家幼儿主题活动(通用10篇)

篇1:我爱我家幼儿主题活动

设计思路:

1、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包括对教材的分析)

十月份的主题是我爱我家,围绕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办家家的活动中,哄宝宝的情景,我问他们怎么样可以让宝宝不哭了,有一个小朋友说给宝宝吃糖,一时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围绕着糖唧唧喳喳说了起来,有的说大白兔糖,草莓糖,还有的说巧克力糖,我突然想起来跳跳糖,现在的孩子很少吃这种糖了,更何况是我们小班的小朋友,何不顺手推舟,在孩子兴致高涨时给他们一点不一样的感觉,我想跳跳糖的确可以做到,可以让孩子们高兴,特别是做为心理课程的可用性更大,在课程指南中指出了:幼儿生成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之一,更何况生成的是很有价值的心理活动,我在孩子生成的基础上,进行了预设在课程指南中也指出了:幼儿生成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去开展活动呢,首先我考虑到了是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本班孩子的能力水平,如有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鲜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跳跳糖就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跳跳糖在嘴巴里不停的动想想能给小班幼儿带来多么大的惊喜啊,爱动也是小班年龄段孩子最大的特点,尽情的让他们动起来,给了孩子一个愉悦的空间,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结合生活经验把跳跳糖连接起来,分散幼儿思维。通过幼儿亲身体验用动作把跳糖与生活经验连接起来了,这一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也很快,已经会说出自己的感受了,而且喜欢听读有生动情趣的儿歌,有很大的情景性,虽然说话不清楚,但是词汇量的增长是迅速的,他们也喜欢用音乐表现自己了,受音乐的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变换动作了。在活动前我们班还有也有一些活动经验,如玩球,学球跳等等,孩子们都很喜欢。整个活动以想象各种动作为载体,纳入了语言、音乐整合成了而成的一堂心理课程。

2、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

本次活动的重点幼儿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跳跳糖,体验快乐的情感。跳跳糖在嘴巴里能动给孩子很大的刺激了,小班幼儿最喜欢是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心情。各种不同的动作是孩子通过吃跳跳糖所表达出来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

3、教学方法设计的目的(包括教具的设计和运用)

情景下游戏:小班幼儿无意学习占优势,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有在一个很情趣的环境里才能让幼儿的无意注意起到好的效果。

4、活动流程中教师提问和指导语的设计意图

(1)准备活动拍皮球的游戏展示我们班孩子有一些动作经验,并且能够在节奏中表现。为下一过程做各种动作铺垫。

(2)我是一粒小小糖,一到嘴巴你就笑,在情感上抓住孩子,这是一粒能让你笑的糖,多次出现,在活动中是一个最要渲染就是快乐的氛围。你笑了,你笑了,同样也是起渲染作用。

(3)他在你的嘴巴里干什么呀?语言比较口语化,小班孩子更容易理解,很自然的把跳跳糖与自己生活经验结合。孩子会想出很多的动作。

(4)编儿歌,主要就结合了幼儿一日,让幼儿把自己丰富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一日生活,在儿歌里表达了美好一天。

(5)在音乐里,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旋律,节奏。

5、活动过程中幼儿可能存在或遇到的问题的分析

可能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孩子喜欢模仿,屡次做同一个动作。年龄段儿童的特征。

动作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词汇量还比较少。

6、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指导策略选择的依据

(1)、鼓励幼儿有不一样的动作

(2)、引导幼儿通过别的事物,帮助想象。

7、活动中孩子的心理特点

快乐跳跳糖这堂棵主要是想让孩子在一种快乐的氛围里尽情的感受快乐,跳跳糖的特殊性极度吸引着孩子,这是孩子们从未感知过的,形象的、动态跳跳糖符合了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孩子因此非常的高兴,小班孩子爱动,思维常常是在行动中进行的,为了表达自己的高兴,所以让他们动,就是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情感发泄,在次同时孩子们发散了思维,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找到了另一种快乐,孩子们的动作丰富起来了,在语言游戏中,结合了幼儿一日生活,让幼儿用动作体会了美好一天的快乐,最后在音乐中把活动推想了高潮,孩子的心理,也是层层递进,始终让幼儿都处于一种快乐之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跳跳糖。

2、体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场景(地面上的大嘴巴)、跳跳糖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拍皮球游戏

(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怎样用语言、动作来表现轻重缓急)

二:各种动作来表现跳跳糖

(一)出示跳跳糖请个别幼儿回答

1、(那么它到底是谁呢?先请一位小朋友来尝一尝)

请个别幼儿品尝

2、教师提问:说一说小小糖在你嘴巴里干什么呀?,你们听一听有什么声音啊)

大胆说出跳跳糖在嘴巴里干什么?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声音吸引还没有吃的幼儿,在通过吃过幼儿的动作表现,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对跳跳糖充满神奇)

3、把跳跳糖分发给每位幼儿

(二)大家一起用动作表现跳跳糖

1、教师提问:快乐跳跳糖在你们的嘴巴里干什么呢?

2、幼儿做各种动作,大家一起模仿。

(幼儿通过跳跳糖带来的快乐,用各种动作尽情表现,教师随机把幼儿的动作编织成儿歌,让幼儿从中也体验到了语言的趣味)

3、(跳跳糖真快乐,那么我们也变成一个跳跳糖吧?)幼儿转化角色

4、语言游戏:做一粒快乐的跳跳糖。

幼儿亲身体验的一日活动背景,教师和小朋友读一读,做一

(把幼儿已有的动作运用在一日生活的情景中,更容易激发幼儿听儿歌做动作的兴趣)

5、在音乐中表现跳跳糖的各种动作。

(幼儿会在节奏的变化中去变换动作)

三:结束

(我们把跳跳糖送给小一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变成快乐的跳跳糖)带幼儿离开。

篇2:我爱我家幼儿主题活动

《我爱我家》主题活动开始啦~

主题来源于二期课程教参书中班的学习活动“我爱我家”。孩子们升入了中班,从原来的教室换到了新的教室,时间、环境的变化,让幼儿初步感受到自己的长大,从原来的弟弟妹妹变成了哥哥姐姐,幼儿的自信心也增强了,这些已为开展“我爱我家”主题活动做好准备。主题活动从幼儿身边的信息出发,了解自己的家,最后上升到教育幼儿尊敬关爱长辈的情感。刚升入中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还比较明显,对同伴、长辈的情感比较缺乏。所以通过这个主题能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以及培养幼儿尊敬父母和长辈,感受到家带来的温暖。

篇3:我爱我家幼儿主题活动

一、听故事, 记歌词更容易

故事对幼儿来说, 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有些歌曲的歌词带有明显的故事情节。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和儿歌的兴趣, 将一些具有较强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 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小班的“两只老虎”, 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说:“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接着讲:“从前有两只奇怪的老虎, 它们跑得快, 一只没有耳朵, 一只没有尾巴……”幼儿觉得好玩, 既激发了参与活动的兴趣, 又理解和记忆了歌词内容。又如中班的“迷路的小花鸭”, 这是一个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歌曲, 两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 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 第二段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 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我把该首歌曲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 幼儿听着故事, 为小花鸭的迷路而同情、着急, 为帮助小花鸭找到自己的家而欢呼雀跃, 完全沉浸在音乐情绪中, 很快接受了歌曲内容。我告诉幼儿要把这个好听的故事高兴地唱出来, 激发幼儿听的愿望。应用这种将歌曲内容编成故事的形式, 幼儿不仅理解了歌曲的内容, 迅速记住了歌词, 而且体会到了歌曲的思想内涵。中班的音乐活动《青蛙唱歌》是从倾听一个美妙的故事开始的, 可把幼儿带进与青蛙一起歌唱的环境中。诸如此类的歌曲不需要教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 幼儿在故事的铺垫和教师的引导下, 能自己说出歌词, 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再如大班的《十二生肖歌》, 它形象地介绍了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和为什么要这么排列, 几段歌词生动地描写了经过及结局, 但是歌词段落太多、歌词太繁琐, 我将它编成贴近歌词的故事, 让孩子在故事中感知主要角色, 理解情节的内容, 再理解故事内容, 在理解情节发展的基础上为幼儿朗诵歌词, 使幼儿很快记住几段不算简单又冗长的歌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幼儿兴趣浓厚、情绪投入, 在一遍遍的演唱中充分享受到了演唱的乐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幼儿兴趣浓厚, 情绪高涨, 正所谓“故事帮助幼儿理解, 理解促进幼儿记忆”。记忆效果的增强, 记忆负担的减轻, 无形中为幼儿充分享受演唱乐趣、充分体会歌词情绪创造了条件。

二、做游戏, 记歌词更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形式。对于既不形象生动又无突出风格的歌词, 我经常采用各种不同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记歌词。比如歌曲《下雪了》, 歌词形式更接近于简单的诗歌, 我会采用接龙的游戏方法, 即我念前一句你念后一句的方式, 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因为孩子对这一类比较平凡的歌词不太感兴趣。刚刚开始, 我先念“雪花———雪花———”, 全体幼儿接后面一句“雪花满天飞”, 我再念“树上———地上———”, 幼儿接“变成白一片”……这样, 我记一句幼儿记一句, 我念完一小句幼儿马上接上,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不仅记住了自己的那一句, 为了能跟上节奏, 还就记住了我念的那一句。初步熟悉了歌词, 我采用交换的演唱办法, 让幼儿先念, 我在后面接。在完全熟悉了歌词后, 我将幼儿分组, 让幼幼相互接龙。在这种无意识的竞争中, 促使幼儿记住了所有歌词。

还有一些歌曲是问答形式的歌曲, 比如《小雨点唱歌》、《夏天的雷雨》等, 这种歌曲可以考虑用变换角色的游戏方式进行, 就是指教师在歌唱活动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幼儿中, 既指导幼儿学习, 又扮作歌唱活动中的某个角色, 当然, 参与的另一面就是退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 从参与的状态下退出, 也可以在活动的空间位置上退出, 把中心位置让给孩子, 以旁观者、观察者的身份对幼儿的歌唱活动进行指导。如学习歌曲《对花》时, 我一开始就扮演问问题的角色, 对幼儿进行指导, 后来演变成了由孩子们问老师。活动最后, 孩子们一问一答, 由幼儿大胆决定问与答的安排, 一切主动权全部由幼儿自己掌控。这些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我们的参与能让幼儿更有序地活动, 既能从歌唱中体验到歌曲的内容, 又能在音乐中体会到快乐。

有的歌曲简单而具有趣味性, 比如歌曲《我是棉花糖》, 歌词是这样的:棉花糖, 棉花糖, 我是一颗棉花糖, 变变变, 变变变, 变出**来。由于平时幼儿很喜欢听一些神话故事, 因此在记忆歌词、学念歌词时, 我引导幼儿说:“这个是神奇的咒语, 一念, 棉花糖会变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念咒语吧。”整个唱歌活动贯穿棉花糖变魔术的游戏, 以学念“咒语”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达到了记忆歌词的目的。

三、看图像, 记歌词更生动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 图片、影像等具体生动的画面有较强的吸引力, 因此, 对画面感较强的歌词, 我们可以借助形象将歌词内容、结构表现出来, 启发幼儿通过画面记忆歌词, 取得较好效果。比如大班京歌《北京城》里的歌词:天安门城楼上, 大红灯笼高高挂……我就直接给出了一张天安门的图片和一张高高悬挂的红灯笼的图片, 在画面的帮助下, 孩子们用眼看, 用耳听, 用脑记, 运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如中班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 在范唱歌曲时, 我把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贴上黑板。正式开始学习演唱歌曲, 当再次看到图谱时, 幼儿很快就将知识进行牵引, 如看到红红的嘴巴, 就知道唱“亲亲我”, 看到大拇指, 就知道唱夸夸我, 看到双手, 就知道唱“抱抱我”, 这样的演唱、记忆变得有趣、简单, 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再如歌曲《小树叶》, 这首歌曲的形象性较强, 它生动描绘了秋天来临, 树叶飘落的自然现象及小树叶勇敢坚强的品质。歌曲一共有两段, 第一段描写小树叶离开妈妈的害怕心理, 第二段描写小树叶自强不息的个性。在引导大班幼儿学唱这首歌曲时, 我用粉笔简单地在黑板上按每一个乐句的节奏画一些简笔画, 第一段先画一棵大树, 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小树叶流着眼泪的画面。第二段画小树叶相互聚在一起相互鼓励的画面, 我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记忆歌词内容顺序, 幼儿用眼看图示用耳听节奏, 很快唱出歌词, 在画面的帮助下幼儿学得轻松, 唱得愉快。在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下, 幼儿对歌词的内容有了具体深刻的感知, 对歌曲创造的艺术境界有了美的感受。

当然, 图片这种直观的演示方法不要仅仅限于老师操作, 我们还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摆放, 这样更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歌曲《庆祝六一》, “红太阳, 绿草地……”这首歌曲里的每句歌词都非常具体形象。我把每一小句歌词绘制成一小张一小张的图片, 幼儿人手一份。活动开始时, 我先请幼儿观察这些图片, 说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再示范歌曲, 请幼儿根据听到的内容把相应的图片按顺序排列, 幼儿非常喜欢这种形式, 做到了每个人都认真倾听, 每个人都动手操作, 每个人都真正参与了活动。利用这种形式, 还有利于幼儿进行合作演唱, 我把一套图片发给一组幼儿, 每人拿到两到三张图片, 观察图片内容, 想想其相应的歌词是什么, 这句歌词的前一句歌词是什么……我伴奏, 请该组幼儿按歌词的先后顺序, 合作有序摆放图片, 轮到自己手里的图片, 就要大声地把这句歌词唱出来并按顺序摆放到黑板上, 这就意味着幼儿不仅要知道自己手里的图片的相应歌词, 还要知道该歌词的前一句是什么歌词, 那么听到前一句歌词时, 就马上接龙。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幼儿记忆、回忆了歌词, 更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促进了幼儿的相互合作。

可见, 合理运用图谱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如果只靠语言传递信息, 则会给予幼儿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图谱, 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 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 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 恰当地运用图谱, 幼儿的注意力便集中了, 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了, 记忆歌词的效果更好。

四、齐表演, 记歌词更有趣

婴幼儿在学习讲话的过程中, 常会出现用动作帮助表达意思的现象。在唱歌时, 歌曲有一定的节奏, 他们更喜欢一边唱, 一边用动作表示歌词的含义。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 这种一边唱一边进行动作表演, 对帮助他们记忆歌词、促进动作的协调及增强节奏感都有一定的好处。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动作表演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比如小班歌曲《好娃娃》的歌词是这样的:“爷爷年纪大呀, 头发白花花, 我给爷爷端杯茶呀, 爷爷笑哈哈。”引导幼儿学唱时, 我采用“摸胡子、点头发、捧茶杯”等动作提示幼儿记住歌词。为了让孩子们看得清、记得明, 我故意将动作做得夸张一些。有了我的动作暗示, 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增强了, 伴着欢快的活泼的旋律, 幼儿用整齐动听的歌声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之情。又如中班歌曲《理发店》, 歌词内容有明显的表演情节, 通过情景表演, 幼儿很容易理解歌词。我当理发师傅, 幼儿当顾客, 幼儿互相当理发师傅和顾客, 这样既让幼儿认识了理发工具, 又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了歌词。再如《我的家》, 这首歌中有五个人物, 有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小宝宝。由于人物较多, 我采用了手偶剧表演, 幼儿兴趣浓厚, 引导他们在手指上画上不同的人物形象, 唱到哪个人物就动哪个手指, 整节课幼儿都很认真, 他们在欢笑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这首歌, 回到家中还与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再说说歌曲《小娃娃跌倒了》, 这首歌曲特别富于动作感和表现性, 歌词内容为:“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 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 我赶紧跑过去, 抱起小娃娃呀, 高高兴兴地送他回了家。”在组织中班幼儿学唱这首歌时, 我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动作表现小娃娃跌倒、哭喊的样子, 以及歌曲中的小朋友快跑过去抱起小娃娃、送小娃娃回家的情景。幼儿按顺序做出“跌”、“哭”、“跑”、“抱”、“送”等动作的同时, 自然理解和记忆了歌词。

篇4:我爱我家幼儿主题活动

为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展示我省广大家庭在弘扬美德、倡扬新风、创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的时代风采,由河北省妇联主办、女子世界杂志社承办,面向社会举办“我爱我家”全民征文及主题摄影大赛活动,旨在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一、征文时间:

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30日,以邮戳为准。

作品将在《女子世界》陆续选登,给付稿酬。

二、征文要求

1、来稿请注明[征文]或[摄影]字样。

2、文体不限,字数原则上控制在1500字内。

3、文字稿必须原创,感情真挚,不拖泥带水。

4、图片保持清晰,感情真挚,反映人与自然、家与社会的和谐。

5、文字和图片上传到nzsjzw@163.com,图片配上相应说明文字。

6、也可直接把照片和文字内容寄至:河北省石家庄裕华西路408号女子世界杂志社“编辑部”,注明参赛作品。邮编:050051

7、请勿一稿多投或是从其它版处转载!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三、奖励办法

1、本次大赛将分别评出征文及摄影获奖作品。

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两名,三等奖各5名,优秀奖50名,入围奖300名。所有奖项将设不同档次的奖品。

2、优秀组织奖:市级妇联5名,县级妇联15名。

3、凡参与者皆有机会获得2007年第12期《女子世界》杂志。

注:

1、主办单位有权将参赛作品刊发、展示在本次大赛的相关媒体及网站上,不另付稿酬。

2、参赛人所涉及的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本人承担,主办方将不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法律问题。

3、本次大赛不收参赛费,不退稿。

河北省妇联

篇5:我爱我家幼儿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儿歌内容。

2.根据生活经验学习仿编儿歌,体验仿编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PPT,图片。

活动过程:

1.引题激趣

(1)教师出示“家”的图片: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什么?

(2)你爱你的家吗?为什么?

(3)原来我们都爱自己的家,除了爱家我还爱很多很多。

2.看图学说理解儿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你们听到了我爱什么?

(2)(出示天空图片)我爱天空,为什么?因为天空有星星和彩霞。

(3)(出示大海)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快思.教案网!你爱大海吗,为什么?

(4)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说“我爱大海,因为有小鱼和小虾”谁能把这句好听的话跟老师一样说一说。

(5)(出示大地)我爱大地,为什么我爱大地?你能和老师一样说一说吗?引导幼儿说“因为大地有小草和小花”

(6)(出示家)儿歌里还有一句谁会念?我爱我家,因为有爸爸和妈妈。

(7)你们说的太棒了,我们把这首好听的儿歌连起来说一说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

3.仿编儿歌

(1)(出示家)这是我们小朋友的家。(天空是谁的家,还是谁的家。)我们也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吧,根据幼儿回答仿编儿歌。“我爱天空,因为有太阳和月亮”

(2)谁能跟老师一样说一句好听的话:引导幼儿说“我爱天空,因为有……”

(3)大海里除了是小鱼和小虾的家还是谁的家,大地上除了小草和小花还有什么?

(4)小朋友说的都很棒,这个家是大海,这是天空,这是土地,他们的宝贝都在家里,等下你去喜欢的家拿两张不一样的图片,然后坐在位置上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拿了什么,记得两张不一样的图哦。

(5)集中交流,仿编儿歌。

①你拿的是哪个家的,原来你爱天空,看着图片你来说一句好听的话吧。“引导我爱天空,因为……

②说的真好,现在老师拿出家,你的图片是这个家的就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说一说。(如:拿出天空……引导幼儿说我爱天空,因为……)

(6)小朋友说的真棒,等下可以和好朋友换一张图片再说一说哦。

教学反思:

《我爱我家》是一节下班的语言活动,主要让幼儿根据一定的句式进行仿编,小班幼儿的仿编能力只有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动生活中的语言才能仿编,所以我在了解儿歌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仿编,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句式,精心的设计了PPT,准备了相关的图片,给孩子们一个直观的影像,这样有利于幼儿的仿编。

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中出现的东西充满着兴趣,句式掌握也很好,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一定的语言组织来仿编儿歌,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间的互动和交流比较频发,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幼儿的讲述欲望,特别是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时非常好,所以后来幼儿在和好朋友,和客人老师讲述时语言的运用非常好,完整而且大胆。

但是在幼儿自我单独仿编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可能是最后图片的利用不完整,幼儿拿着图片只是单独的一幅一幅的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完整想不够,也许可以改变一下图片教学效果会更好。

篇6:主题活动教案-我爱幼儿园

一、主题的产生:

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幼儿过集体生活的一大转折。他(她)们离开了温暖的家庭、自己的父母,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幼儿内心充满焦虑与不安,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暗自落泪,有的不睡觉,有的拒绝吃饭——等等。为了让幼儿很快地稳定情绪,熟悉环境,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愉快过度。于是,产生“我爱幼儿园”主题活动。

二、主题价值:

1、托班幼儿从每个家庭的个体,来到幼儿园参与集体生活,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和老师朝夕相处,师、幼彼此熟悉,产生良好的情感。并且,幼儿一些良好地独立生活习惯及探索兴趣、动作的发展等,都要在老师有条不紊和日常生活中细心传授。

2、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地感受到老师无私地爱,有自信地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到自己解决力所能及地问题(事)。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生活自理习惯、卫生习惯等等。

3、家园共育,家长与老师悉心合作,积极沟通。充分发挥师、幼、家三着的互动,共同为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三、主题的总目标:

1、愉快的度过入园每一天,体验幼儿园的快乐和老师的爱抚。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高高兴兴来幼儿园。

2、熟悉幼儿园员环境、老师、小朋友,感受幼儿园的美,产生“幼儿园是我家”的意识和情感,提高各方面自我服务能力。

3、培养幼儿喜爱幼儿园,喜爱同伴的感情,体验幼儿园的快乐,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

五、活动过程:

活动

一、入园

(一)、活动目标:

1、愉快入园,体验幼儿园的快乐和老师的爱抚。

2、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高高兴兴来幼儿园。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感受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2、实施分组,因人引导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爱她。

A、新生入园,是幼儿步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转折,在这期间,部分幼儿适应的比较快,个别幼儿适应的比较慢,这与幼儿家庭培养以及幼儿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这方面由于老师的努力,本学期幼儿适应的较快,哭闹现象明显少,时间短。但是、我班“贝贝”小朋友较特别,哭闹的时间很长,大约2个多月,其中,在小班哭了一个月,托班又哭了45天。贝贝对幼儿园的不适应,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B、贝贝的特点:*从来园哭到离园。*入厕时,鞋底沾水哭。*头发有汗水哭。*不满足她的要求蹦、跳哭。*一切依赖老师帮助,就老师帮助了还要找点事爬在地上哭。以上贝贝地表现,老师与家长交流过多次,家长的感叹是“愁,没有办法”。

C、针对“没有办法”的感叹,我与刘老师进行了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名幼儿哭,带动一群幼儿哭 ”。为此,对贝贝实施“分组式”指教,让她处处跟随老师,给予幼儿情感上的培养,活动中给予特出的照顾,使贝贝感到老师可亲、可爱。

3、表征:(幼儿对比像片)

(三)、活动反思:

1、幼儿来到新的环境,不适应哭是正常现象,但像贝贝这样哭的时间长还是很少,引起老师的注意。

2、贝贝哭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她采取新、奇的方法,引起她的兴趣后,才能稳定情绪。

3、老师对她们的关爱,特出照顾,使她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她、照顾她,她从心理上感到有一种安全感,在活动中破涕而笑。

活动

二、幼儿园是我家

(一)、活动的目标:

1、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一样。

2、认识自己的专用物品,做一些力所能及小事,逐步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学习儿歌《幼儿园像我家》。

A、布置室内环境,给幼儿创设温馨像家一样的空间。墙面环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布置的精巧而美,幼儿喜欢,突出艺术性,渗透了教育意义。从而使幼儿产生了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喜欢以自己的方式与小动物捉迷藏。

B、改变了区域活动空间,软化了地面,以一副幼儿的“童语童秽”展示栏,突出了家的温馨。给幼儿增添了布制作品,(很夸张的毛毛虫、小老鼠)。

一天,我教了一首《猫和老鼠》的歌曲,就是这首歌曲激发幼儿在活动区玩的兴趣。楠楠拉着老鼠跑,佳宁、子旋、浩浩扮演猫在后面追,老鼠的尾巴被一节 一节的拉开,给幼儿增添了无顷的乐趣,欢声笑语在活动室内回荡。幼儿体验到幼儿园大家庭的快乐。

2、幼儿在幼儿园家庭里学到了很多本领,自我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A、生活方面:幼儿入园时不会坐下来吃饭,(在家养成边跑边喂的习惯),不会拿勺吃饭,挑食,撒饭粒等等。针对幼儿存在的原因,老师耐心、细致的帮助、指导、激励。使幼儿逐步养成了自己搬小椅子、坐下来、一口米饭,一口菜的进餐。不挑食喜欢吃各种蔬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不讲话,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份家长问卷获悉,90%的幼儿在家自己吃饭。

B、卫生方面:来园时,幼儿需要老师提醒、帮助才能入厕。大、小便撒在老师衣服上、手上是经常的事,衣服需要老师帮助提上等等。经过老师细心的培养、指导,以“我长大了”、“我知道”、“自己来”等语言激励幼儿,幼儿从被动变主动,提高了自我服务能力,学会了自己整理衣裤。特别是男孩会站着小便(老师亲自动手、指导家长给幼儿前档处留一个小口)。幼儿都能做到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洗手,主动关掉水龙头,有了节水意识。在家长的帮助下每天带手绢,会使用手绢擦鼻涕,擦手等等。养成了讲好个人卫生的习惯。

C、幼儿自理方面:幼儿认识了自己的口杯、手绢、衣帽橱的标记,并会正确使用。每天来园脱下的衣服,自己取放、自己穿、脱鞋袜等等。

(三)、表征:(照片)

(四)、活动反思:

1、一首儿歌“幼儿园象我家”,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的情感,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关爱自己。体验到大家庭有老师、同伴在一起,多么的快乐。

2、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提高了,个别小的幼儿还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

活动

三、幼儿园里真好玩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2、能根据自己地兴趣选择材料,创造性地进行活动。

3、在集体活动中知道遵守游戏规则。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家园互动,亲子活动。

幼儿初入园,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做什么,参加那些游戏活动不是很清楚,因此,开展了“家园亲子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不仅看到老师是如何指导孩子游戏,而且可以发现孩子活动能力达到什么程度,需要在那方面与老师互动,提高孩子的能力,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2、我们一起玩好吗?

幼儿刚入园时,都喜欢自己玩,几乎没有合作意识。自己那到玩具后一个人玩,有时会因为得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放声大哭,或者干脆动手抢,招来同伴的不满。一次,子楠在玩结构游戏时,拼插一座大楼需要一块积木,看到同伴手里有一块,顺手就抢过来,同伴与他吵起来。我发现后,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做,用眼睛看着子楠,他知道自己错了,忙把积木还给同伴,并说“对不起,你玩一会给我好吗?”。在培养幼儿学会和同伴共享、合作方面,老师下了一番功夫,*用眼神告诉幼儿你怎么做。*通过游戏《给我玩玩好吗?》让幼儿与同伴间建立初步交往、合作意识,知道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征得别人的同意后再取。*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注意有礼貌地和同伴交往。*大声地、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要求,积极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交往。

3、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A、主动参与自选活动(室内、户外),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在操作中能发现玩具的多种玩法,如: *小瓶子,开始只能压瓶盖玩,玩中发现压盖瓶能垒高,后来发现瓶子里装上采纸好看等等。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同伴的合作意识。知道有了玩具大家共享,从家里带来的玩具与大家一起玩,感受到大家玩的快乐。

B、积极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会听口令。1.学会双脚向上跳。2.大胆走平衡木。3.手脚着地向前爬、钻洞。4.伸手向上触物。5.双手向前推球等等。

C、美术活动中,幼儿从涂鸦发展到动手、动脑,学习粘贴,并会利用大自然中的树叶进行排列、分类等活动。幼儿在大自然中主动获取知识。

4、表征(幼儿美术作品)

(三)、活动反思:

1、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时间短,往往发生别人玩什么,自己也需要什么地现象。所以,争抢同伴玩具的事情经常发生。

2、幼儿的创造性在老师引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体现,幼儿进行动手、动脑、探索等不同形式创作,得到提高。

3、幼儿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在不断的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有了很深的了解、认识。

六、主题反思:

1、幼儿尽管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偶尔还有个别的幼儿入园哭地现象,不过时间短,几分钟就愉快地参与到同伴活动中。

2、幼儿园是个大家庭,幼儿在家里掌握了知识,学到了本领。表现的像个大孩子。在自己的家里却还是依赖父母,往往表现出家、园不一致。

篇7:幼儿园《我爱妈妈》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来临,为了让孩子在感受节日文化气息的同时,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和能干,并产生为有这样的妈妈而自豪的情感,我们围绕“三。八”妇女节,在班里生成了“爱妈妈”的主题活动。

二、活动安排

(一)活动名称:妈妈的小帮手(语言)

活动目标:

1、体会妈妈的辛苦,并学习帮忙做家务。

2、提高生活自立能力。

3、学习说出完整的感谢的话。

活动准备:

事先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有扣子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

每个幼儿都要准备一套刷牙用具、毛巾、脸盆。

抹布、水桶、扫把、簸箕等清洁用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先带着幼儿念儿歌《妈妈的小帮手》。

2、请幼儿把带来的衣服、裤子、鞋袜拿出来,让幼儿自己把衣

服、裤子换上,自己穿袜子、鞋子。

3、教师请幼儿拿出刷牙和洗脸用具,请大家示范刷牙洗脸的动

作。

4、教师拿出各种清洁用具,示范各种清洁用具的使用方式,如:拧干抹布的方法、擦桌子的方式、扫地的方式。

5、把幼儿分成几组:擦桌子组、扫地组、收拾组。每组发给所

需要的打扫工具,让幼儿开始分工合作打扫。

6、当幼儿打扫完以后,教师可以问问幼儿打扫后的感觉。

7、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要怎么帮妈妈分担家务,然后请大

家轮流上台说说,告诉大家他要怎么当妈妈的小帮手。

8、请幼儿想一句感谢妈妈的话。请大家站到前面,大声说出一句对妈妈的感谢,然后回家对着妈妈说出来。

(二)活动名称:生命的旅程(科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各种途径获得知识。

2、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知道妈妈养

育自己的辛苦。

3、教育幼儿尊敬妈妈,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收集大量的关于母亲十月怀胎的资料,可由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等方法获得信息。

2、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影像资料、胶水、泡沫板

3、一位怀孕的母亲

活动过程:

1、主题讨论

幼儿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展开讨论。问题:

(1)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会有什么反应?

(2)你在妈妈肚子里,饿了怎么办?

(3)你在妈妈肚子里,怎样活动和长大的?

(4)、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初步观察感知

(1)请一位怀孕的母亲

让幼儿有个直观的了解,阿姨肚子里有个小宝宝。自己没出生前也是在妈妈肚子里渐渐长大直至出生的,激发幼儿想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愿望。

(2)影像资料

通过影像资料,让幼儿看到自己在母亲肚子里的真实影像,初步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渐渐长大的。

(3)卡通形象

进一步加深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长大的,初步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不容易。

3、布置主题墙:妈妈孕育我(1)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妈妈的观察,夸夸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最能干”.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篇8:我爱我家幼儿主题活动

一、活动构想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我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构想活动。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选择较为简单的“我爱我家”为活动主题。首先,组织学生阅读关于家的一组文章,激发他们爱家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其次,初步阅读能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家园,认真观察自家的环境特点,重新定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来自家庭的爱, 为习作提供更多素材, 水到渠成地抒发爱家情怀。与此同时,通过视频展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网上阅读

活动构想出来之后,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综合实践的学科特点, 我本着从阅读走向实践的原则, 启动主题阅读,阅读文本改变以往一直由教师提供的方式,指导学生一起与老师建构。

我在qq群空间发布主题阅读通知, 在qq群里指导学生搜寻相关文章,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阅读热情瞬间被点燃,纷纷利用搜索引擎和老师教的搜索技巧进行主题文章的海选,一改平时少言寡语的形象,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一些建筑科普文章、家庭温暖文学作品、亲情习作发在空间留言处,就连两名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找到一些精美的主题图片发给我。

认真读完学生发给我的所有材料,和几名学生共同精选了学生要交流的文章,编制了以我们班命名的主题阅读课程。确定的文章中,包括能够给学生写作启示的说明文、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科幻小品、能陶冶学生情操文笔优美的散文,这些文章为学生后续活动提供了知识铺垫。

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材料搜集和处理能力, 激活了他们拓展阅读的意识,还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网上阅读课程中的时候, 产生的满足感强化了自主学习意识,后来很多学生喜欢在qq空间或者blog上上传优美文字就是很好的例证。

师生除了图文并茂共编的主题阅读课程之外,教师还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为学生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聚焦阅读的引言和问题,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和探究的指示性提供基础。

三、网上分享

学生专题阅读强化了学生对家庭的情感, 我在群空间继续发布“探究指引”,指导学生发掘家庭的情感点。有的学生凝视家中的照片墙动情抒写“照片故事”;有的学生从厨房一角写起感动家庭的点滴关爱;有的学生从某一物件开始叙述其背后的故事; 有的学生异想天开要设计智能化的家庭一角……孩子们纷纷动手作文、绘画、照片,甚至设计图纸并且上传到网上,家长、学生、老师纷纷参与点评,讨论得不亦说乎,在此过程中,不仅开发整合了多种学习资源,还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在网上分享之后,我又联合信息技术老师,指导学生制作主题电子报刊,学生学会用多种工具制作精美的电子报刊,不仅强化了成功的喜悦,还学会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由于我们地处偏远农村, 很多学生是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后才接触qq空间或者blog的,但是一经尝试,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尝试在空间或者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成果或者心得,虽然以前很少接触电子报刊的制作,但是经过认真学习,孩子们把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制作了一期期精美的电子报刊。

四、录制视频

除了在qq空间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外,我还要求学生在家长或同伴的帮助下用英语口语介绍自己的家, 并把这一过程用手机或者录像机记录下来传到空间视频中。很多学生接到任务之后,一改往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生活态度,破天荒地主动做起家务来,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有的甚至把自己的房间重新布置了一遍。然后自己先写好英文版的稿子,对于一些没有学过的生词,主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最后给家长设计好拍摄的脚本,面对家长的镜头侃侃而谈,为了让自己在镜头里潇洒自如,很多学生拍了好几遍。

在此过程中,学生劳动意识、英语素养、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种锻炼完全是学生主动要求的,比起枯燥的课堂教学和乏味的机械训练效果要好得多,其收获不可同日而语。

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我发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全面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员多方参与,着实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文以“我爱我家”为例,探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

篇9:“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曾经在给7年级的孩子上《散步》这一课时赏析文章结尾“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

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当时很多孩子不明白这句话的内涵,有学生说我爸爸太忙了,我们家很少有这样的家庭活动。也曾经在多次亲情作文批改时发现很多孩子缺乏写作素材、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法国一位启蒙思想家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于是我决定把7年级上册第5单元语文的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有创意、有效果地开展一次家校互动活动。

二、学情分析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独生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应该的,缺乏感恩之心。初一的孩子大多十二三岁即将进入或者已经处于青春叛逆期,不想跟父母沟通,更不想与父母参加任何活动。初一孩子积累不足,缺乏生活经验,写作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观察与思考,没有打动人心的素材,更不懂得怎样表达爱,

所以我设定了以下目标。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家庭实践活动增加亲子交流,和谐相处。

2.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用细节刻画人物。

3.感恩父母,懂得回馈父母与社会。

四、活动计划

拍摄反映亲情的照片:

动物母子图;大街小巷温馨画面;自己的全家福。制作课件:

学生给较好的照片写上一句

瞬间的感悟;组长整理照片做成课件,配上音乐;

给文章《一生》配图做成课件。

五、活动过程

1.为爱命名

活动开始,组长放映制作的全家福,配上音乐《相亲相爱》。要求在座的孩子认真欣赏,并选3张照片以诗意的文字来命名。比如“油菜花开”“夕阳晚照”等,一个个温馨的名字出现在我们的课堂。而父母一起参与拍摄的图片在动人的音乐中放映的时候,全场一片寂然,营造了浓浓的亲情氛围。

2.爱,没有来生

分角色朗读文章《一生》。文中记叙了我们从1~50岁父母为我们全心付出,事无巨细,而我们常常报之以冷漠与不屑。朗诵完,很多学生跟父母一起流下眼泪。这时情感达到最高点,应该有很多话想对父母说。我设置的问题是:此时此刻,你最想跟父母說什么呢?父母又想跟孩子说什么呢?我记得当时有个妈妈说,她此时想起了已经病逝的父亲,觉得自己对父亲做得太少太少了,说着说着,泪流不止。还有个孩子说,以后再也不嫌弃妈妈做的菜不好吃了,因为这是妈妈精心准备的,不能糟蹋。

3.爱,近在咫尺

触摸找爸妈。面对身心劳累,白发日益增加的父母,孩子们是否知道他们的变化呢,通过亲子游戏,考查我们班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程度。让6个家长上台,伸出右手,6个孩子蒙上眼睛,通过摸爸妈的手来辨认自己的父母。这对平常会留心父母的孩子并不难,但缺少观察的孩子就闹出笑话。当时我问一个孩子,你为什么知道这双手就是你爸爸呢?……台上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台下在座的孩子也摸摸父母的手,观察父母这几年的变化。

用“摸着妈妈(爸爸)的手,我……”的句式写一句话。学生尽量运用联想和想象,使内容更加丰富。比如有个孩子说“摸着爸爸粗糙的手,我想到小时候是他撑起了我的整片天空,而现在又撑起来了我的未来。”

4.爱,大声唱出来

合唱《让爱住我家》。由一个家庭上台演唱,唱到第二节全体家长学生自觉起立一起唱。送画给父母。唱完在已经绘画好的卡纸上写上祝福语送给爸爸妈妈。很多父母这时感动得抱起自己的孩子,流泪不止。

晚上作业:完成“我爱我家”作文。

六、活动反思

1.社会性、实践性

这个活动在繁华喧嚣、“压力山大”的深圳市家庭中进行,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很多爸爸平时很少陪伴孩子,因为这个活动需放下工作与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大街小巷,拍下一幕幕有意义的照片。无形中促进了家庭的沟通与和谐。每一个环节都深入人心,家长与孩子一节课流了几次泪。活动课后家长纷纷给我发信息说孩子给爸妈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捶背等。另外每个环节的准备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用多种感官去完成。遇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学会很多本领。

2.文学性、综合性

这节课综合语文、信息技术、艺术等学科知识,同时更注重文学功底的塑造,从为“爱”命名到朗诵再到观察细节写出的一句话,最后写成一篇作文,这些都体现了文学素养的培养。

3.创新性

以前的作文指导大多从方法上指引,很少从情感上渲染,更少把写作潜移默化到活动中。

篇10:《我爱我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

小二班

一、生成原因: 我园开展分享阅读已经好几年了,精美的读本以其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画面,精彩的语言文字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分享阅读教学为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习惯的获得和阅读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分享阅读与幼儿园园本主题教学结合起来,即做好园本特色主题教学研究又把握好分享阅读带的价值取向,这个问题是我们几年来教学研究的方向。

今年,我接手了新小班的教学工作,正值分享阅读教学更新教材,孩子们接触的第一本读本就是《去幼儿园》,手捧新读本,我不禁眼前一亮:小班的孩子刚入幼儿园,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离开了他们熟悉的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规律,和周围陌生的人生活……,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因分离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有的幼儿因此心理产生了恐惧,种种原因形成了“入园分离焦虑”。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读本《去幼儿园》,我设计了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开展为期三周的一系列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安全、可靠、充满童趣的新环境,通过安排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来缓解、减轻幼儿因与家人分离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尽快地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感受

到班级老师对自己的体贴、关爱,初步掌握玩耍、餐饮、睡眠、盥洗、如厕等基本生活能力,帮助孩子们尽快地适应、喜欢幼儿园的生活,愿意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愿意与中大班幼儿共同游戏,体验上幼儿园的快乐,喜欢上幼儿园,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并在活动中喜欢阅读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主题中正巧赶上中秋节,我又适时的把读本《中秋节》融进教学活动,使整个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二、实施时间:2010年9月----2011 年7月

三、预设目标:

1、总目标: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0.9、10)

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能够感受到班级老师对自己的体贴、关爱,喜欢老师和小朋友,乐意参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活动,喜欢图书,喜欢阅读图书,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第二阶段(11、12)

能认识大学校园、幼儿园、班级的室内外环境,学会和大家一起生活、学习、游戏玩玩具,培养初步的前阅读能力和前书写能力。

第三阶段(2011.3、4)

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进餐、如厕、盥洗、睡眠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掌握阅读方法。

第四阶段(5、6)通过与周围人交往,能大胆地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能在成人的指导下参与制作图书。

四、实施方法:

上一篇:装着的爱作文下一篇:冬运储煤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