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活动有感

2024-04-08

学习雷锋活动有感(共14篇)

篇1:学习雷锋活动有感

学习雷锋活动有感

3月5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班光荣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雷锋的活动,由我们来负责打扫学校实训楼。

随着负责老师的一声令下,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实训楼分为七层,每层都活跃着同学认真打扫的身影。男生们又去负责打扫厕所卫生的,也有负责拖楼层的,拖把在地上划动,奏响了劳动的歌谣,地面的瓷砖由原来的灰蒙蒙转变得清凉洁净。打扫厕所是件脏活,非常累人,但我们班的男生们没有退缩,迎难而上,认真负责地打扫厕所的地面与便池,原来的肮脏不堪一下子干净了许多,同学们充分发扬了雷锋牺身奉献的精神,女生们忙着擦瓷砖,扫地,有的还要用铲子把楼道上的口香糖铲掉,就这样,一级级的台阶,一步步地移,一层层的拖,点点滴滴的斑点,一遍遍的擦,女生们手擦到发红,有的男生从七楼拖到一楼,手臂非常酸痛,虽然每个人都累得腰酸,但他们依旧站起来,直直腰,接着打扫。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叫累,更没有人呢临阵脱逃。谁说我们是娇生怪养的一代,我们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一样可以做到任劳任怨,为他人服务。

经过打扫后,每个楼层都焕然一新,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受到了后勤部老师的肯定,全班都受到了表扬。从这次活动中,我们学习到了雷锋乐于助人,热爱劳动额优良品质,雷锋说过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区。“以前,我们并无法感受到这话的深切含义,但劳动后,我们体会到更多的是劳动最光荣。

雷锋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必须继承,一以贯之,雷锋纪念日给了我们一次为他人奉献的机会,其实每天我们都可以努力为他人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丰富自己的人生。

篇2:学习雷锋活动有感

今年三月五日,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的纪念日,温天司团支部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了温江区组办的公民道德日宣传活动。我身为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早早地与团支部委员一道准备好了《天然气安全使用手册》及安全用气的宣传单来到活动现场。

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是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在发放《天然气安全使用手册》和宣传单的同时,我对群众咨询的问题和疑惑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虽然我只是一名刚刚进入公司不久的新员工,但是我仍然以最饱满的热情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冒雨前来咨询的群众,多数是老人,我很感动。特别是有个婆婆,她说,她要把这些安全知识都带回家,把安全都带回家。他们不仅冒雨而来,还如此重视安全,我就更应该仔细、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关于天然气使用的有关知识。通过我们的讲解,群众对天然气的安全使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群众对使用天然气的重视,从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防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篇3:学习雷锋活动有感

一、高校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的认识

(一) 志愿服务活动是推进学雷锋常态化的有效载体。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是要发扬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二是发扬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三是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是发扬“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五是发扬“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六是发扬助人为乐的合作精神。其中“大爱无疆、助人为乐”、“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相互贯通, 这就为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雷锋精神打下了基础。

学校青协下属机构成立了大学生雷锋精神研究会, 目的就是能够让当代大学生不忘雷锋, 不忘传承, 有研究有成果。在此基础下, 学校每年招募志愿者加入其中, 每学期定期去张家口育宝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帮助照顾自闭症儿童, 通过实际行动向社会呼吁“关爱自闭症儿童”, 周末则组织志愿者前往老年大学教退休老人学习计算机、英语等现代新媒体、科技, 这些志愿服务活动都是推进“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常态化的重要载体, 且均在青协的带领下成为学校的日常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已有5年之久。

(二) 在大学生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需建立长效机制。学雷锋活动一直存在三月来了四月走, 虽然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结合后已大大提升了活动的实践意义, 但由于目前志愿服务理念仍普及不够, 志愿服务体系仍不完善, 且人们对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理解不彻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人为或不经意将二者割裂的问题, 使得学雷锋与志愿服务活动未能实现整体合力, 大大影响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长效化。为此, 学校青协从实际出发, 将志愿服务进行了全年推行, 使学雷锋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三月, 而是将其做成常态化项目, 将雷锋精神真正植入人们心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为志愿者提供各类志愿服务平台, 让雷锋精神传遍整个校园。协会更是力争起到以学生带动家长, 以点带面, 且最大范围影响社会的积极作用, 将学雷锋的种子播撒在整个社会。

二、学习雷锋常态化在高校志愿服务中的意义

(一) 提高大学生道德标准。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 身处信息化程度急剧增强的环境, 面对传统思想、时尚理念、民族精神等事物, 处在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肩负着个人抱负和民族发展的关键时刻, 要更好地学习雷锋精神里蕴含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遵纪守法、诚信守约等价值观念。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 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特点, 依托现有的校园信息网络, 搭建具有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特色的党建与学生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 把雷锋精神常态化融入到高校日常志愿服务之中, 引导青年学生助人为乐, 勿以善小而不为, 只有在点点滴滴的小善事中, 提升自我道德修养, 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

(二) 促进大学生成才就业。大学生在就业之初, 不愿脚踏之地, 总是想去干大事, 不愿做小事, 没有形成良好的就业理念, 而在高校将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活动常态化过程中, 把雷锋“在平凡的岗位, 做出不平凡的成就”的精神武装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去, 发挥自己不同的专业优势, 真正地办实事, 更好地树立大学生的正确就业观念。大学生要做到德才兼备, 崇尚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同时学习雷锋精神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 去除个人主义, 一切从集体和国家利益出发, 提高政治觉悟, 塑造优良的成人成才的目标。

(三)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建设, 是高校发展稳定的根本保证, 是推进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的思想基础。党委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作为主要内容, 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师生的思想教育, 引导党员向投身公益方向发展,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加强学习雷锋精神的教育指导, 鼓励一批批师生党员投身到志愿公益服务活动中来, 提高各级党支部的活动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以高校志愿服务为载体,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一) 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式, 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举办“学习雷锋精神”专题讲座、雷锋精神主题演讲、社会实践等途径, 弘扬雷锋精神, 付诸实践, 见诸行动, 宣传志愿服务理念, 把培养志愿服务精神与育人方面相结合, 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 进一步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形式, 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使学雷锋活动更加生活活泼, 贴近大学生活。同时志愿服务活动与各类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 充分发挥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青春活力。

(二) 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体制。学校青协先后建立了从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者选拔、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服务时长记录、优秀志愿者评选的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体制, 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培训制度, 与校外志愿服务基地合作, 把志愿服务活动与各类评优相挂钩, 为志愿者队伍发展创建一个良好引导环境。这些激励机制为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提供有力保证。

(三) 引导志愿服务行为方向。学校青协根据社会需要、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学雷锋活动的具体需要, 科学、合理地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内容, 以“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为统揽, 宣传志愿服务理念, 营造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学雷锋氛围。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强化学雷锋活动的目标和过程, 并为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指导和支持, 确保学雷锋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校青协目前已建立六个校外志愿服务基地, 打造“点亮点滴星光、汇聚爱心能量———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品牌, 并获得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使学校学雷锋活动由过去的阶段化向常态化发展, 充分发挥学雷锋活动榜样作用。

(四) 开拓高校志愿服务数字化平台。当代大学生具有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学校青协以网络为平台, 大力开展学习雷锋的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新媒体大力宣传雷锋式模范人物, 宣传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学雷锋典型, 引导和激励大学生自觉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将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到实处。通过网络平台对学雷锋典型事迹进行标榜, 更有利于传播社会正能量。在榜样的引导, 大学生能够率先垂范, 更好地在志愿服务中弘扬雷锋精神, 从而吸引更多大学生志愿者传播和践行雷锋精神。

四、结语

雷锋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代人, 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 没有褪色, 而且不断与时代结合, 与社会潮流契合, 越来越焕发出引领时代风气的独特魅力。随着高校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的进行, 雷锋精神也必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地绽放出时代光彩。

参考文献

[1]王华彪.高校教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措施[J].教育与职业, 2015, 5

[2]王英, 陈新亮.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11

篇4:学习雷锋活动有感

【关键词】雷锋精神 常态化 模式 学习雷锋活动

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雷锋活动的意见》,要求推动学习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建设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由此,以雷锋活动为契机,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一、高校推进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意义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所体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宝贵精神,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高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活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一种科学的人生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为社会做贡献;树立一种崇高的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如何推进学习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

(一)全面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活动,组织班级同学开展雷锋箴言诵读、雷锋故事会以及雷锋精神主题演讲、报告座谈、班会等活动;并积极开展“学雷锋、比奉献,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感悟雷锋时代精神。

在班级树立雷锋事迹的典型人物,号召身边同学向其学习,并以我的青春故事宣讲会、倡议书等形式,通过身边同学的事例带动班级其他同学。

(二)广泛开展学雷锋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高校建立形式多样、活动丰富、机制健全的教育系统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手拉手”结对,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外来务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让学生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感受快乐。

高校积极联系爱国主题教育基地和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维护秩序、保护环境、爱粮节水等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为民服务周”志愿服务活动。

雷锋精神长期鼓舞、激励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有效提升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学校应该培育和树立高职生道德典型,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爱心实践基地,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崇高的精神和行为;同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进行课内课外互动。教学与实践互通,收集社会教育资源,补充、延伸和增益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三)深入推进以雷锋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可以通过把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与学生“文明竞赛”活动结合起来。支持和鼓励师生创作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话剧和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开展“雷锋榜样进校园”“雷锋精神大家谈”“雷锋事迹在身边”等活动营造学雷锋的浓厚氛围,促进和带动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网络应该成为新时期学雷锋的重要传播通道,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性、延伸性、可选性的特点,把网站建成弘扬雷锋精神和加强德育的阵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家园;同时,通过网络与社会各层面爱心机构结成爱心联盟,扩展爱心传递。

(四)高校大力开展对雷锋精神的研究

充分发挥学校的理论和学科优势,组织专家学者积极探索新时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的模式与方法,进一步探寻雷锋精神与青少年思想教育、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契合点和现实载体,为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校团委青年研究中心,研究雷锋精神在高校的传承情况、传播路径、时代意义等,为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提供理论依据。

在教师中,开展“学习雷锋,为人师表”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成立校教师伦理委员会为契机,促进师德建设制度化,为弘扬和实践雷锋式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提供组织支撑。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全校开展“我最喜欢的教师”评选活动,以优秀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引领校园风尚。持续开展“支部共建”“换岗体验”“接待日”等活动,促进师生对管理服务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三、结语

篇5:学习雷锋事迹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雷锋生平事迹展。自从看了雷锋的故事后,他一直感动着我。

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尽管他小时候很苦,而且是个孤儿。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做一件好事不难,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雷锋叔叔就是这种乐于助人,从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他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支援灾区献爱心,帮战友补被子,协助炊事班洗菜,在列车上帮助别人······

雷锋还是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当别人晚上休息的时候,他就努力学习,这就是雷锋的“钉子精神”。

雷锋叔叔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学习雷锋事迹,由此我想到:我们当代小学生应该学习雷锋叔叔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让世界充满关怀,世界才会美好。就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一些平常的小事,也是一种帮助。赶快行动起来吧!去尽力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吧!

三(3)班

篇6:学习雷锋有感

---发扬螺丝钉精神,坚强不松懈 有人曾这样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这位伟大的战士,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他将自己那些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雷锋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7岁时就成了孤儿,但他并没有哭泣,而是选择坚强地走下去,因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人的原生家庭背景,对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幼年时期的经历与环境决定了他很多核心价值。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它是不可控的,但我们需要对它给我们价值观带来地影响有很清楚的意识。我们不能选择过去,但我们可以选择它给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带来的影响。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把平时俭省下来的积蓄寄给战友困难的家庭,寄给遭受灾荒的不相识的人们。他用业余时间辅导驻地附近学校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好好学习,教育他们养成健康的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人们还记得他冒雨护送老人,还记得他用自己的钱为丢了车票的旅客买票,还记得他深夜为战友缝补衣服„„他的形象深入人心,直到今天,那些舍己为人的人,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活雷锋”

雷锋的成功并非偶然,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他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从雷锋身上我们可以知道,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就什么,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但知道,而且非常清楚;不但清楚,而且勇于追求、义无反顾、锲而不舍!这样才能有用不完的激情,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同时还能尽可能多的影响周围的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谱下了一首首助人为乐的新曲。最令我感动的是影片中,雷锋叔叔在抚顺市上寺水库抗洪救险的情景: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洪水肆虐,身体虚弱的雷锋,忘记了自己的疼痛和战友们一起,顶着暴风雨,踩着过膝的稀泥,挥舞铁锨,猛力挖掘溢洪道。他一边挖一边唱起歌,一唱百和,歌声压倒了风雨的呼啸,撼动了漆黑的夜空。突然,“哗”地一声响,一大片红黏土被洪水冲垮下来,雷锋猝不及防,铁锨头被打掉了。天很黑,一时找不到铁锨,他就用手挖,挖一块甩一块,他一口气干了很长时间,只觉得手指头火辣辣地疼。他直起腰,走到微弱的灯光下一看,原来手指已经磨破,流出了血。一个同志见了,劝他找卫生员上点药,可情况太紧急,他没有去,继续用手挖„„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猛兽般的洪水终于在英勇的人民和战士面前驯服了。雷锋在这场战斗中奋不顾身的精神,受到了战友们的热烈赞扬。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永不停息地为人民做下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这些事情也许称不上是多么伟大的壮举,但正是这一点一滴的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好事,犹如一砖一石,构筑起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厦,高高地耸立在人民的心中。

就这样,雷锋实现了这个愿望,他一生都在默默的为人名服务,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即使他的人已经不在了,但他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已经深深的烙在我们的心里,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上。如,那一场惊天地的5•12大地震,事情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了,但那受灾的一

我也常常反省自己,为什么我不可以成为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我和雷锋的差距到底在哪里,通过向雷锋学习,我心中也渐渐清晰,雷锋之所以为大,不是他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他做不因小事而不为,任何事都有一股钻研劲,锲而不舍,不到目的不罢休,他能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一切,做什麽事他总会先想到别人,他从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平常事中体现伟大,感动世界。

篇7:学习雷锋活动有感

摘要: 今天,我们的班会课,班主任李老师组织我们到操场上看雷锋的图片展览,图片和文字展中,雷锋先后失去了5位亲人,可他勤奋好学,爱帮助别人,他爱岗敬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看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所以,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得为人民服务中去

今天,我们的班会课,班主任李老师组织我们到操场上看雷锋的图片展览,图片和文字展中,雷锋先后失去了5位亲人,可他勤奋好学,爱帮助别人,他爱岗敬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看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所以,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得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些图片给我感触特深。老师常说:学习雷锋好榜样可是我几乎没有做到,雷锋为什么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因为他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而我,直到现在还没有想清楚长大到底要干什么,所以我没有目标,生活在朦胧之中。雷锋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战士,不仅是他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还因为他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严格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铁一样纪律的人,才能让别人对他放心。雷锋很有爱心,他真诚待人,爱帮助人,哪像我,帮助过我得人,我才帮助他,要是没帮助过我,有了困难,我正眼也不瞧他一眼。

篇8:学习雷锋活动有感

教学片段一:自主探究, 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材料 (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纸条、10根小棒) 动手折一折, 分一分, 你能发现什么样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发现了什么分数?

生1:我折的是1/2。

师:你是怎样得到1/2的呢? (板书1/2)

生1:我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 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2表示。

师:你刚才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平均分。

师:你为什么想到平均分呢? (强调平均分, 并板书平均分)

生1:因为不平均分就不可能是它的一半, 也就不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 还有发现不同分数的吗?

生2:我折的是3/4。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呢? (板书3/4)

生:我把1分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了4份, 其中的3份可以用分数3/4表示。

师:不错, 这位同学折的是1分米的纸条, 还有不同的吗?

生3:我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了5份, 每份是2根, 这2根就是10根小棒的2/10。

这时有学生交头接耳, 表示反对。

师趁势追问:有不同意见吗?

生4:我认为用1/5表示更好。

师:为什么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4:因为他是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了5份, 2根是其中的1份, 就是说2根是5份中的1份, 所以应用1/5表示其中的2根。

(其他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师:你们为什么鼓掌呢?

生5:他说得好。

生6:他分析得太精彩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 把一些相同的物体……

师:别忙, 这“一些相同的物体”可以看做是“”吗?

生6 (思考) :可以。

师:怎么说?

生6: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师:你真行, 继续说。

生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师:你理解得真深刻, 你们同意吗? (同意) 那么这两根小棒应是10根小棒的——1/5。

师: (板书)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 (指黑板上的分数) 通过自己的双手发现了这些不同的分数, 你能找出这些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请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思考]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 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 去发现不同的分数。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推理、交流、概括等活动, 理解了“平均分”, 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一理论,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但经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 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 难点也就逐步化整为零了。这一自主探索的过程, 对分数“1/5”的探究, 教者充分相信学生, 摒弃接受式的学习, 合理组织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 促进有效活动, 为后面教学分数的意义确立了探究点:“生活中还有哪些单位‘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分数的意义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体现了探究过程的开放, 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 同时获得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 增进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片段二:学生游戏, 加深理解单位“1”

师: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拿出12根小棒摆好。

1.拿出8根小棒的1/2, 提问:你拿了几根?

2.拿出剩下小棒的1/2, 这次你拿了几根?

学生回答后,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次拿的都是1/2, 但拿出的根数却不一样呢?

[思考]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亚里士多德语) ,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从学生动手拿的动态演示中形成疑问:为什么两次拿的都是1/2, 但结果却不相同?学生感到好奇, 这种好奇心促使学生一定要把问题弄个明白, 于是开始思考, 从观察和拿小棒的体验中获得自己的见解, 在交流中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 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9:学习雷锋好二三事/雷锋与摄影师

说起雷锋,人们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个头戴棉帽、胸前挎着钢枪的军人形象。这个形象不仅仅是雷锋个人的留影或者纪念照,它已经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一个视觉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的含义就是“在平凡细小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简单地说就是“雷锋精神”。雷锋形象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得益于摄影、得益于摄影人的辛勤工作。所以摄影在记录历史、传播信息的时候,以其直观、逼真、生动的特点起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来说,除了雷锋精神,最感兴趣的就是那些家喻户晓的雷锋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拍摄这些照片摄影师季增的情况。更让读者惊喜的是本期还会刊登一些过去很少在大众媒体上露过面的照片。

拍摄雷锋二三事

季增

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行

今年,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作为雷锋生前所在团队的摄影员,当年的战友,我至今还清晰地回忆起为他拍照时的一些情景,这些情景依旧让我感动。

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

雷锋的日记中这样写着:“对于革命战士来说,毛泽东思想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行。”

那是1961年初,他到驻在沈阳市和平广场的沈阳军区工程兵司令部执行任务,正好我也在政治部办事,在战士食堂吃饭时碰在一起。饭后,雷锋就回到汽车旁,坐在脚踏板上,读起了毛主席著作,这时我刚从宣传处办完事出来,看到雷锋神情专注学习的样子,便立即跑回宣传处,拿了相机,又请宣传处的张峻同志,并找了一大张白纸做反光板。为了突出雷锋汽车兵的特点,使自然光从车窗射进,呈强烈的逆光,再用白纸放在里面作辅助光。驾驶室很窄,相机拉不开距离,我们上上下下摆弄了好几次,终于拍成了这幅雷锋同志坐在驾驶室中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照片。

苦孩子,好战士

1960年冬,《解放军画报》记者吴加昌、工程兵宣传处张峻、赵志华来我团采访在全军“两忆三查”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这是团里的摄影员,随同他们拍了一组反映雷锋事迹的照片。吴加昌同志带着这组稿子回到画报社。他编辑这组照片时,总觉得主题不够突出。不久就写信给我,委托我再拍一张既能反映出雷锋汽车兵的职业特点,又能反映出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精神面貌的照片,以做那一组报道的“破题”照片。我觉得压力很大,上一组照片是我与上级机关来人一起拍的,这次补片由我个人完成,总觉得信心十足。好在我与雷锋关系很好,我又是从这个连队中选调到团部的、人熟情况熟,经过几天的思考,我终于找到了突破点。正巧新从长春接来一台拉水用的国产“解放”牌汽车。请无限热爱新中国的好战士擦拭国产的军车,这正是雷锋同志的心愿,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吧!我特意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专门约雷锋来到运输连的停车场,请副连长白福祖调好了车头的方向,使明媚的阳光照在“解放”牌上。雷锋同志像平常一样在保养军车,片刻间抬头远望,微笑的面庞表现出他发自内心的骄傲。为了保险,在高低左右不同角度拍了多张,冲洗后选了几张雷锋和我都满意的寄给了《解放军画报》。两个月后《解放军画报》1961年第3期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发表了这组照片,我补照的雷锋擦“解放”军车这张排在头条位置(见左面上图)。

一只肥皂盒

雷锋在生活上十分俭朴,处处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美德。

有一次,雷锋去参加运动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热的天出汗又多,真是口干舌燥,战友们都排队买汽水去了。雷锋也陶出了3角钱排上了买汽水的队,好容易快轮到他了,回头看见供水站送来了开水,他忙将钱装进兜里,转身就走。一个战友见他走了,问道:“雷锋,怎么不买了?”他说:“开水送来了,喝开水更解渴,这3角钱拿到书店里,能买两本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不管谁学都能有收获。”雷锋每月的几元津贴,除了买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和牙膏、肥皂,他常年用肥皂洗脸,连香皂都舍不得用。他有一个绿色的化学肥皂盒,是从湖南带到鞍山,又带到部队的,有一半都坏了,他还一直用着。我清楚地记得,雷锋牺牲后,我们办遗物展览时,想把他的那只肥皂盒用大头针按在展板上,可是肥皂盒早已老化,根本按不住了,一按就掉渣儿。大家看到这里,止不住一阵阵心酸。左图,是雷锋同志去储蓄所存款时,我悄悄抓拍的,可以清楚地看到,雷锋从钱夹里往外拿的,全是分分角角省下来的零钱。

拉练途中

练双杠

雷锋与摄影师

本刊记者

季增为雷锋拍照立过功

40年前,季增是雷锋所在部队的摄影员。雷锋入伍后,他是第一个给雷锋拍照的部队摄影师;是与雷锋接触最多最近的部队摄影师;也是给雷锋拍照片最多的人。在与雷锋朝夕相处的两年零八个月中,季增先后为雷锋拍摄了250余张照片。他拍摄的雷锋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像前、雷锋送老大娘回家等照片,已深深印在了全国人民心中。由于他的这种特殊贡献,部队先后为他荣记两次三等功。

“这些照片不是我的个人财产”

季增说:“这些照片(雷锋照片)不是我的个人财产。” 他还说,“给雷锋拍照是一种历史的偶合,用现在的话说‘赶上了’,当时无论谁赶上了,都能努力做得比我更好!雷锋不单纯是个简单的名字,他已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的结晶,他属于人民,属于国家。当年在工作中为雷锋拍照的任何人,都不能搞垄断,也不能拿雷锋照片牟取私利!”

遗失的雷锋照片

季增每次给雷锋拍摄雷锋的每个镜头都从不同角度多拍几张,然后从中挑选出效果最好的一张送《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人民画报》的媒体发表。余下的作为资料,用于雷锋事迹的宣传。有两批雷锋的照片的底片不知去向。一批是1961年冬天,部队举办雷锋事迹巡回展览,先后到大连、丹东等地的工农兵团展示,展后照片底片就没有取回。第二批是1964年夏天,即将转业的季增将200余张照片底片整理好后,装在三个底片夹里交给团党委,团党委又上交到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十几年后季增曾多次去部队和有关部门询问这批底片的下落,结果无人知晓。这200余张底片的下落成了一个谜。现存发表的照片有的是当年拍摄的淘汰底片,有的是从展览单位和新闻单位搜集来的。

雷锋的一些照片是补拍的

1960年11月26日,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在《前进报》发表之后,新华社、《解放军报》等相继转发,年底前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又刊登了新华社的通讯稿《苦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民战士》。对雷锋这个典型的宣传由此在部队内外拉开了序幕。

为了配合宣传,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生前所在工兵十团共同筹办《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展览内容中,雷锋参军前及童年部分,用绘画来表现,入伍后的部分,用照片来反映,这样就需要补拍一些照片,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首长对补拍照片作出特别指示: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比如雷锋送老大娘回家,雷锋给医院的伤病员送月饼、雷锋把自己的存款捐给人民公社等等。

补拍任务是由季增回抚顺团里过春节的时候完成的。季增用了半个月左右时间完成了拍摄任务,回到沈阳。照片冲洗出来后,总体还算不错,但有些确实有摆布的痕迹。(比如白天打手电筒看毛选那张)。在雷锋留下的相片中,大约有20多张是补拍的。

摄影师小传

季增,1936年出生,河北承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6年参加工作,1957年入伍到沈阳军区工程兵3317部队,半年后从连队调到机关任新闻摄影员。1960年雷锋入伍到该部队,分配到季增的连队。作为团摄影员、更作为曾经是雷锋连队的战友,季增拍摄下了雷锋同志200余幅照片,是为雷锋拍摄照片最多的人。1964年,季增复员到当时的《承德群众报》(现《承德日报》)做摄影记者。

让饭

学技术要精益求精

篇10:“向雷锋同志学习”有感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号召全中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48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日子到来的时候,中国人正用各种方式怀念这位因艰苦朴素和无私奉献而深得爱戴的解放军战士。

在全国,无数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和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了表彰。一批从普通市民中涌现的学雷锋典型组成巡回演讲团,在全国各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开设的许多雷锋网站的访问量成倍增长,一些网站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网上灵堂,并向访问者提供网上献花和留言的服务。现如今,中国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物质财富迅猛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伴随而生出一些面对丑恶现象而麻木冷漠,损人利己不脸红等社会现象。此时,那个笑脸灿烂、乐于助人、大公无私、充满人性光芒的雷锋成为了一面中国人道德反思的镜子。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失去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了,面对着别人的不幸,敢挺身而出、振臂一呼的人也不多见,而雷锋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关爱,像春天般温暖。

雷锋当年以一双打满补丁的袜子和做好事不求回报的事迹影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和提倡消费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已无法与雷锋当年的具体行为完全对接,但雷锋精神中对社会关爱和负责的本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篇11:“傻子”有大爱,学习雷锋有感

——学习雷锋精神有感

现在某些层面对于雷锋精神的认识和学习,更多的是停留在一种表面的形式上。雷锋就简单成为了一个符号,学雷锋也成了应付了事,喊几句口号。于是,社会上也出现了对于雷锋精神的怀疑。似乎存好心,做好事成了一种“傻”的行为。提倡雷锋精神的人就是“傻子”,是会吃亏的。认为雷锋精神落后了,过时了,不需要在提倡了。

对于上面出现的观点,我认为是对雷锋精神的片面化认识,现在社会恰恰需要的就是雷锋这种“傻子”精神,这是人类社会中生存下去所必备的生存价值。

首先,我们要挖掘雷锋精神的实质,那就是一种大爱,是一种超越了小我对我们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工作的爱,对生活的爱。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正如歌曲《爱的奉献》所言 “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歌词谈到爱来给人类带来一种生命的动力,从而让我们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把握和经营自己的人生旅程。

从雷锋同志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朴实、灿烂的微笑。从他的笑中,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 心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朋友,也快乐了自己。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爱,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人类的和谐发展,正是需要我们有一种“傻子”精神,将我们的爱奉献出来,爱生活,爱工作,爱别人,爱自己。

其次,雷锋精神也体现了我们现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所需要的各种素养。对于工作的热爱和追求,体现出了一种境界。踏踏实实的工作,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一种“傻”的执着精神。下面对一些雷锋同志的名言,结合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进行解读,更能清晰和深刻的了解到雷锋精神现实意义。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主人翁意识的体现,正是我们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追求。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体现了敬业爱岗,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体现了集体主义,也就是团队意识,指点我们如何去合作,如何去沟通。“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钉子精神,钻研的精神,学习型员工。重视知识的力量,挤时间学习,补己不足,体现了工作中进取心。

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也会更加深刻,也就会更加认识到雷锋精神的伟大意义。不走捷径,踏实为本的“傻子”精神正是我们不走弯路,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通过此次雷锋精神的主题学习活动,作为营运中心的一员,我有着更深的体会。营运中心作为维护综合业务系统安全运营的部门,秉承“规范管理,安全营运”的文化理念,在我们几年的工作中,围绕着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试运行、正式上线、上线维护,这个工作过程无时不刻不体现了雷锋精神。

为了综合业务系统,大家为了一个目的,来自祖国各地,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有的员工孩子刚出生就来参加系统开发,孩子几乎都是看着家长的照片长大 的。忘不了在系统的试运行阶段,任务重,人手少,为了保证我们的系统顺利进入运营,我们的员工就在地上铺上一块毯子,一干就是半年。我们一线的员工,他们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一心想的是如何做好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核心业务系统更加平稳有效的运行,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对此我只能用“三感”来形容。那就是感动、感谢、感激。我为我们的工作而感动,感谢我们的领导和同事,为我们的工作而感慨,激励我上进。

对于未来雷锋精神的学习和发扬,有以下的思考:

1)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雷锋精神。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对于雷锋同志的事迹和名言好要重温和交流,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一方面,要挖掘我们身边的先进事迹,激励我们的员工。

3)学习的形式要生动有效。演讲比赛、电影观摩、研讨会等形式,让我们的学习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感受,更加深入人心。

附件1:什么是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雷锋精神是从雷锋同志的身体力行出发,不断的总结和完善的,我党的与时俱进的代表着先进思想的体现。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雷锋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爱国精神 无私奉献

2、爱岗敬业 勤俭节约

3、默默无闻 集体主义

4、助人为乐 热情似火

5、钉子精神 刻苦钻研

附件2:雷锋经典名言 1)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2)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4)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6)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篇12:学习雷锋好榜样有感

——读《学习雷锋好榜样》有感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502班 钱晨 指导老师 张伟东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伴着熟悉的旋律,唱着动听的歌曲,让我们再一次看看当年为人民为革命为共产党效劳的雷锋。

雷锋因为父母受旧社会的欺压而过世,共产党收养了年幼的小雷锋,从此雷锋一直听党话一直跟党走。他热爱祖国,有心忠诚于买主席,一心做共产党的“钉子”。

雷锋是一位好战友。虽然他年仅才短短的22年,但他曾立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中士军衔,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

雷锋事迹感动着成千上万的人,他的每一滴汗水在于帮助他人,刻苦学习与钻研留下的。

公交车来了,我和妈妈一起上了车,一位老奶奶也吃力地扶着栏杆走了上来。车上正好没有一个空位了。我和妈妈站着没关系,可那位老奶奶却不行。

车子一刹车,老奶奶就左右晃动,站也站不稳。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给老奶奶让座。司机左说右说让他们让个位子,他们都不愿意。老奶奶一脸失望。

这时,一位青年站起身来对老奶奶亲切的说:“您坐下吧!”说罢,他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走了过去,帮助老奶奶坐下。

终于,老奶奶的脸上露出了无比幸福的笑容。我和妈妈看到这一幕也开心的笑了。

雷锋精神指引我们前进,他的精神也是我们的动力。他的无限热爱的敬业态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雷锋小时候在7年内,他没有读过书,所以,我们必须要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现在的学习环境。

生活中我们要有优良的作风,不能浪费食物要知道“粒粒皆辛苦”。衣服破了,穿不下了,不要扔了,可以再次利用。要学会勤俭节约,就像雷锋叔叔那样。

篇13:学习雷锋活动有感

纵观以往论及雷锋的文章, 虽然有不少人解答过这个问题, 甚至提出过精辟的见解, 但由于论者一般着重于雷锋精神的讨论, 他们尚未对雷锋的理论来源、理论水平做出全面、深入的探讨。另外, 目前在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对雷锋以及雷锋精神的认识比较片面:有的认为雷锋只是盲目学习毛泽东著作, 没有自己的见地;有的认为时代变了, 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

这些认识上的偏差,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雷锋的形象, 损害了雷锋精神的意义, 削弱了学雷锋活动的效果。因此,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格局, 探究雷锋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这项工作的完成, 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雷锋, 发扬雷锋精神,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具有积极的意义。

1 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过程

在《雷锋全集》中, 雷锋的言行不仅源于对党对毛主席对社会主义的朴素感情, 更是其理性思考和精神锤炼的结果。雷锋感染人的不仅是他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更是其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的真理性认识及表述。从1958年到1962年, 雷锋研读了大量的毛泽东著作, 包括《毛泽东选集》 (一、二、三、四卷) 、《毛泽东著作选读》以及一些单行本。

根据《忆苦思甜》所述, 雷锋是在1949年家乡解放之后才开始接触毛泽东思想的。1949年初, 毛泽东著作还没出版, 雷锋只能从别人口中得知毛泽东的故事。通过别人的转述, 雷锋了解到毛泽东是一个热爱学习、劳动, 处处为人民着想的人。那个时候雷锋还不了解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但是, 他却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我们知道, 这样的人格魅力是不可忽视的。正如他所述, 他坚持学习毛泽东著作也是源于对毛泽东的无比热爱。

从1958年到1962年, 雷锋基本上每天都在学习毛泽东著作。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 雷锋的思想得到了改造, 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毛泽东著作中, 《纪念白求恩》一文对雷锋最终形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生观产生较大影响。从1958年到1960年, 雷锋至少学习了20多遍《纪念白求恩》, 并且, 他每看一遍都会有自己新的体会。

《纪念白求恩》一文中, 毛泽东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共产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最后要求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 雷锋就对毛泽东的这个观点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因此, 无论是1960年、1961年的日记还是1961年的散文, 雷锋多次谈到一个人活着, 就应该像白求恩同志那样, 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

除了《纪念白求恩》一文, 雷锋多次学习的还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8年学习毛泽东著作的高潮就是从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开始的。从1958年到1962年, 雷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次研读这篇文章。之所以说研读, 是因为雷锋不仅在阅读之后写下读后感, 还在单行本上标注书眉笔记。通过学习这篇文章, 雷锋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在他处理战士们的问题时, 他就坚持要用民主的方法, 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解决。

另外, 在这个时期, 雷锋还学习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虽然, 这些文章论述的侧重点不同, 但是, 这些文章都让雷锋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 雷锋通过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意识到,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精通、应用, 而精通的目的更在于应用, 要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改造思想, 做好各种工作。他在学习《论联合政府》之后提出观点:思想教育应该像洗脸一样, 一天不洗, 脸上的脏东西和灰尘就不掉, 要是长期不洗, 脏东西和灰尘就会在脸皮上结成壳, 人家看了, 会骂他是懒汉。思想背了包袱, 工作就会消极, 干劲就不足, 各项任务就不能完成。由此, 雷锋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等等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如果说在人生观方面, 《纪念白求恩》对他的影响最大。那么, 在哲学观方面, 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矛盾论》和《实践论》。《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矛盾论》让雷锋意识到想搞好工作, 搞好学习, 克服困难, 就必须揭露矛盾, 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并努力解除矛盾。《实践论》则再次让雷锋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总之, 学习完《矛盾论》和《实践论》后, 雷锋的世界观变得更为清晰, 对辩证唯物观点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另外, 雷锋重点学习的毛泽东著作还有《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反对本本主义》和《毛泽东在苏联的言论》等等。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这些内容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因此, 通过学习毛泽东著作, 雷锋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收获

2.1 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对于雷锋而言, 学习毛泽东著作不是被迫完成的任务, 而是主动追求的信仰。并且, 在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过程中, 雷锋一直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因此, 他通过理性思考和精神锤炼获得了真理性认识。

关于有限与无限,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雷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雷锋最深入人心的名言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 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生命有限, 但生命的宽度、广度与深度, 却可突破自身的局限。雷锋用短暂的生命完成了从有限到永恒的旅程, 雷锋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一方面, 个人依赖于集体。另一方面, 个人也作用于集体。个人和集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 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雷锋在日记中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比喻为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的关系。他认为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时, 身上的细胞就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雷锋作为一个革命者用其短暂的一生证明自己时刻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除了唯物辩证法, 雷锋在唯物史观方面也有自己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之后, 雷锋坚持“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

回顾雷锋的一生, 他做的最好的就是知行合一, 他以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 随实践而发展,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 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雷锋虽然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注重学习毛泽东思想, 但是他绝不是教条主义者, 他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他认为, 没有回到实践中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

2.2 化理论为方法, 化理论为德性

(1) 化理论为方法

(1) “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就“知”的方面而言, 雷锋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有坚定的道德意志, 有高度的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能力;就“行”的方面而言, 一是对自己严格要求, 二是对他人和社会无私奉献。他具有言必信, 行必果的思想品格。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因此需要通过为他人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于雷锋的一生, 表现于雷锋的一言一行。他说:“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 感受最深的是, 懂得了怎样做人, 为谁活着”。“我觉得自己活着, 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他牺牲的前几天, 他解答的仍是这个人生话题:“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 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这就是雷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严于律已, 自省自励的修养方法

雷锋之所以有显著的社会贡献, 在于他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他的修养方法, 一是自省;二是自励。“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湿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 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这富有诗意的语言正是他自我反省的写照。

此外, 雷锋总是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意味着他身上有一种“慎独”的品格, 无论何时何地, 无论有人无人, 他从不计较利害得失, 从不计较荣辱祸福, 始终尽职尽责。在雷锋生前的事迹中, 人们见不到一丝被动的痕迹, 更见不到分毫“奴性”的表现。

(2) 化理论为德性

数千年来人们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认识生命的有限而力图超越这种有限, 寻找与无限相联接的方法和途径?叔孙豹的观点基本代表了中国的儒家思想, 他主张通过德业事功的完成来实现:“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肉体生命的死亡, 但人却可以找到某种在精神上转移、战胜, 或在德业事功上扩大、延伸的方式和途径。

细观雷锋所为, 正是如此。雷锋对有限生命的超越正是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 即在道德悟性思维的支配下实现的。他努力提高德性修养, 培养高尚情操, 从有限的事物中体会出永恒的意义。他努力树立远大理想, 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把社会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 把自己积聚的能量释放到“博施于民”、“兼善天下”的人生追求之中。

当然, 人生在世, 会有各种各样的际遇:苦、乐、贫、富、祸、福、荣、辱、达、困……际遇是人与他人或环境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它反映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对待人生际遇, 雷锋更是表现出了独特的悟性和智慧。例如, 对于苦乐、荣辱问题, 首先, 他用意志战胜和超越了具体的苦辱, 其次, 通过提高自己志趣和德性的品位, 实现个人兴趣爱好的升级和转移, 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以人民之苦乐为苦乐, 以为人民服务为荣, 以自私自利为耻。他所拥有的是一个活泼、愉悦、洒脱的内心世界和“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道德信念。

以上分析表明, 雷锋具有“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严于律己、自省自励的修养方法, 具有至善至刚的道德品性和自觉自主的道德悟性。雷锋依然是全社会的学习榜样, 雷锋精神依然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当然, 必须承认雷锋精神有时代的局限性。因此, 在弘扬雷锋精神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运用扬弃的方法, 去其槽粕, 取其精华。

摘要:通过研究《雷锋全集》可知, 毛泽东著作对雷锋的成长具有重大作用。从毛泽东著作中, 雷锋吸取了毛泽东思想的精华部分, 例如: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等等。其中,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对雷锋的影响尤其显著。通过研究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雷锋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哲学修养, 还树立了更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学雷锋活动要“常态化”。这就表明, 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关键词:雷锋,毛泽东著作,过程,收获

参考文献

[1]邢华琪.雷锋全集 (珍藏版) [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12:59, 80, 106-108, 234.

[2]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05-130.

[3]罗国栋.论雷锋精神的结构、特点和意义[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 11 (2) :37-41.

[4]任仲平.向我们时代的行动者致敬——写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之际[N].人民日报, 2012-2-28 (1) .

篇14:学习雷锋精神

曾经,雷锋的名字活在我们这一代人读小学时候的少年记忆中。“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歌至今没忘。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工作以后,由于诸多现实事务的冲击,雷锋这个名字,在我的生活中不可否认地渐行渐远。但同时又不可否认地感觉到,雷锋的名字似乎从来没有消失过。因为,当社会上出现了好人好事的时候,我们都会直觉地将他们命名为——雷锋,人们会欣喜的感慨雷锋又出现了。而当人情冷漠的事件曝光时,人们也会愤慨这时代不再有雷锋了。而我们的学校,更是不管啥时候也没忘了年年要把雷锋翻出来和孩子们说一说,却很少深入地思考这个平凡而又不凡的名字。

来到雷锋的故乡,我开始了思考,弘扬雷锋精神依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一行来到了抚顺的雷锋小学,这里曾是雷锋担任过少先队辅导员的学校。从大门映入眼帘的四个烫金大字“雷锋小学”开始,我们的眼前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雷锋。雷锋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大理石塑像矗立在校园的国旗下;雷锋的名言警句渗透在校园的每一面墙上;雷锋的老战友和孩子们的活动相片贴了满墙;部队里雷锋团、雷锋班的校外辅导员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以及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一页页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思维了,雷锋,特别是雷锋精神,就这么鲜活地重现在了我的眼前。作为一名教育者,我现在最渴望的就是,如果我的学生也在我的身边就好了。每年的3月,学校例排的学习雷锋。不乏有流于形式的,有简单纪念的。当我们自己都认为雷锋在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能带给下一代什么样的雷锋和雷锋精神呢?还好,我感谢这一次的行程,让我们对弘扬雷锋精神有了更多的支撑。我赶紧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拍照、拍照……

接着,我们来到了雷锋当年待过的部队,参观了雷锋班,雷锋团,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听专家讲传承的故事……

最让我感慨的是,从雷锋班长以来,传承了24任班长,他们都真实的接过雷锋的枪,也接过了雷锋的精神,继续为人民服务,在现实生活中长期保持着做好事的优良传统。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久久不能忘记:

雷锋班有一条纪律规定,即你走到哪里,好事就要做到哪里。不论是在雷锋班,还是离开了雷锋班,都要坚持雷锋精神。

曾经有一名从雷锋班退役的战士,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养成了做好事的习惯。当他退伍回到了家乡,依然坚持随时随地地帮助别人,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每次一下雨就扛着梯子出门帮人修补漏雨的房舍。一开始,连他的父亲也不理解,以为这孩子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在部队待傻了,为此事父亲曾悄悄回到部队去了解情况,知道原因后才释怀。邻居们一开始也不理解,都叫他傻子,他也不介意。后来他带领着乡亲们在家乡开厂致富,还把厂名叫做“傻子*工厂”。

当然,这优秀的事迹最终被大家理解了,他也被国家评为先进个人。当我们看着他的“傻劲”事迹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扬着时,我们也在被鼓舞着、震动着,因为我们看到“接过雷锋的枪,也接过了雷锋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长期保持着做好事的优良传统。”这些刻在石头上,写在书本上的话,在这里不是大话、套话、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身边事。

抚顺之行,我们就这样一路被感动着。一边去为雷锋扫墓,一边听着华东师大的专家为我们分析发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以及新时代怎样发扬雷锋精神的具体做法。收获颇丰……

上一篇:杂志广告文案的写作下一篇:做母亲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