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微信线下运营的价值

2024-05-01

5 微信线下运营的价值(通用9篇)

篇1:5 微信线下运营的价值

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打算做微信的企业和商家都会混淆微信的线上与线下的运营,也包括推广和转化。所谓的接地气,无非就是通过线下的运营实现转化,而微信则成为一个实现成交的信息传递工具。今天我们谈微信,目的还是要将微信与传统的营销结合起来,营销的方式可能没有多大的变化,微信只是增添点新意,吸引点眼球,真正需要大家关注的重点还是服务营销和数据库营销。

站在产品的角度以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搞营销已经不合时宜,微信给予的启示便是升级你的营销。反观真正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的仍苦于信息不对称使得经营受困,但社会化网络已经抛出了橄榄枝。同质化、价格透明、缺乏个性化的竞争态势已经使得消费者难以作出选择,这也是马云为何一直想做网络社交产品的原因,口碑经济和粉丝经济正在崛起,微信只不过是个开头,未来的好戏还将陆续上演。

接下来谈谈传统企业和商家利用这样一个新鲜的移动互联网工具进行传播拉客,或者是激活老客户,无非就是增加点新鲜感,让客户去体验。比如,你可以利用微信在线下搞一场扫描二维码送礼品、打折、注册会员、抽奖等各种各样的引流活动,消费者起初对微信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情况下,这样的活动还是可以吸引不少人尝鲜的。一旦营销方式同质化了之后,新鲜感便会消失,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所以,短期利用微信搞各种看似花样十足、体验有趣的促销活动,解决不了企业和商家的本质难题。营销方式很容易参考,新意也很容易复制,没法参考和复制只能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要么是产品、要么是服务,产品和服务做得十分差劲的,根本没必要去做微信。换而言之,其它的营销工具和方式也不适合,治标不治本。

所以,营销的本质是没有多大变化的,营销没有捷径,也没有秘籍,有的只是用心。搞定人心,即为成功营销。微信的使用技巧、特性、功能这些学习了解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接,即拿来为我所用。没有想法就多看,没有思路就多找同行的参考,微信说白了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把你现在100个客户维护好,强于拉10000个新客户。

微信线下运营因企业商家的情况而不尽相同,当然不同行业也存在差异。传统的餐饮、快消、娱乐、服装等行业利用微信一来吸引新客户,二来维护现有的老客户,三来寻找跨界合作,四来打造品牌。线下搞搞活动,或者是找几个合作商家一同促销,新客户吸引来了不是一次成交,二次成交的关键也不是频发广告,关键还在于对客户的了解。了解你的客户属性,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推广最恰当的信息,解决他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线下运营需要打造的是粉丝,如何通过你

个性的诉求,激发粉丝强烈的认同感,甚至是使命感,从而实现粉丝之间的口碑传播.===========

我们谈微信的线下运营价值,其实目的还是想让各位明白微信不只是一款营销工具那么简单,微信还是一种营销方式,长期的可持续使用的营销方式。O2O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微信即可以成为传统企业商家的试水区域,更是提前布局的关键点。线下运营对接及运营框架的搭建、促销活动的策划、效果的分析是今天要谈的三个部分.口味各有取向,每一个公众帐号都永远无法吸引到任何一个人。放到商业上来讲道理也是相通的,你无法为全世界的所有人提供服务,全世界的所有人也无法都喜欢我们。回到主题,线下运营的框架搭建,其实就是基础的微信公众帐号建设、人员培训、制度调整、项目对接、工作计划设定等工作。

微信公众帐号的建设已经没有什么所谓的技术门槛,除非你是刚入门的。公众帐号也不需要搭建得多么强大,多么华丽,够用就行。不是自己在行的专业技术上的搭建工作,花点钱找人做就行了,就好比你买了一台洗衣机,坏了就得找人修。不懂得专注老把自己搞得很累的例子很常见,什么都想抓在自己手上,结果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却被竞争对手捷足先登。所谓的微商城、微网站、会员卡、优惠券等促销工具也不是重点,功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重点是你运营的思路。你需要了解的是微信的营销本质,而不是工具上的技巧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人员培训是线下运营能否取得成效的基础,但并不是一培训完了就了事,后续的内部分享犹为重要。目前市面上搞微信培训的很多,有互联网出身的、有讲师出身的、有技术出身的,比较鲜见的是营销出身的。企业和商家寻找培训机构或个人时也应该注意分辨,前期的沟通也很重要,毕竟不是每个搞微信培训的都了解你的行业,你的企业。培训的内容、侧重点、结合点等细节都必须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课下继续沟通调整。培训完团队之后,接下来就是运营时要求成员注意总结,以便后期进行内部分享。

制度调整一是将微信彻底融入现在的项目运营,成为业务中的某一个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项目对接算得上是应用好微信的一个难点,其实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把微信整合进去之后运转起来并能够产生效益。这点目前看来很多行业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存在生搬硬套、简单了之的情况,为了微信营销而营销,为了落地微信而微信,这些例子太多了。工作计划是确保微信的线下运

营有方向、有持久性,绝不是大张旗鼓整一个公众帐号外加搞几次推广活动,下一步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干脆撤掉完事的混乱状态。

接下来说说促销活动以微信为卖点的策划,如今这类活动购物广场、餐饮、娱乐等场所随处可见。种类繁多噱头花样的活动彼此之间的诉求点是没有定位可寻的。根本还是出在当前太多行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各自的经营模式基本都差不多。以我们的超市来说,差异化无非就是在地理位置、面积、商品种类、价格上,其它的诸如会员系统、促销手段都是标配了之后再互相抄袭。如果要将微信作为拉客和养客的工具,那就必须得从经营方式上做些转变。

比如,微信会员卡与传统的会员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技术不是重点,重点是会员优惠制度上的差异。消费者每周可在你的微信公众帐号上签到获取积分,购物也可以获取积分,甚至是1公里内购物满50元免费送货上门,会员日出示收到的专一生日祝福图文消息即可获赠小礼物一份,微信会员专属特价商品等等方式均可思考,目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差异。而这个差异所延伸的诉求点对于你的客户而言是有杀伤力的。坚持下去就能够获取消费者相应的心智地位。

所以说现在的微信落地乱搞一通的扫二维码送啥优惠礼品之类的活动,本质上是自己在欺骗自己,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这是长久不了的。你的所谓促销卖点创意,今天搞了明天人家就可以复制你,更何况根本算不得上创意,无法就是传统用烂了的几个手段加个二维码上去。再者就是现场的促销人员出动,线下运营微信能全员出动则全员出动,否则就以部门出动。搞活动不一定非得全线出击

说完了差异,接下来回到效果分析。公众平台的转化看后台的数据统计就行。哪些客户是在线下流动时被微信卖点吸引来的、哪些客户是自主到店的、哪些客户是通过微信的线上传播带来的、哪些客户是通过当场活动的口碑传播带来的,这些分类有助于筛选哪些客户是强需求且需要进一步转化说服,哪些客户是现有的老客户且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微信优惠规则的,哪些客户是弱需求且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跟进的。

最后,每次活动带来的效益都进行一次总结分析,按一般的经验来讲,微信虽然新鲜,但这个卖点被消费者熟知了之后,终究会面临吸引力下降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活动搞得多了,一次效果不如一次。

微信线下的运营价值和意义不是半天几个小时能够谈完的,今天我也准备的有点仓促,以后会单独拿出来细致的探讨!

篇2:5 微信线下运营的价值

线下活动里引入微信,能形成社会化营销闭环

在线下活动里引入微信,是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化营销闭环的,大致流程是:

1,利用线下资源优势,策划线下活动,可以是试吃会、可以是交流/演讲会、产品发布会,甚至是野游,你想到的,可行的。

2,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利用社会化媒体发布消息,吸引粉丝参与活动,如在微博、豆瓣、人人、开心网等等。

3,预先在微信中植入活动互动环节(具体会在下文案例中说明),简单点可以编辑,复杂的需要后台制作。

4,线下活动时,引导用户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来触发“活动内容”,用微信引导活动进行。

5,活动后好好维护这些你新获取的客户吧!再次回归线上。

这样有什么优势呢?微信的一大潜在好处就是,能拉近陌生人的距离,不仅仅是买家卖家的关系,而是朋友,在线下活动中,很自然的获取用户成为“微信会员”,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想象空间又是无限的,可以策划出很多好玩且意想不到的环节。

只是听的话可能很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出人意料的美,具有这么多年来都没有过的兴奋点,这是微信贯穿始终的原因,效果甚至胜于事件营销。

举个栗子,年初做过的一个项目,某知名地产商的线下答谢会,其流程很传统,在我看来也比较枯燥,但整个流程中引入了微信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客户入场前用微信扫描其“二维码”,取代签到部分,再拍/上传一张自己的照片,附上祝福,编辑发送给主办方公众账号(提示用户这个过程与之后活动环节关联,会有惊喜之类)。答谢会中,将这些新鲜收集的消息照片,在大屏幕中拼成背景墙,大家都可以看见自己的头像,分享祝福。随后又将这些信息用于抽奖环节,当然程序事先集成到微信后台。活动中很自然的引入微信,呈现出了温馨的一幕幕,日后,这些嘉宾信息又可以做微信CRM系统。一石二鸟,堪称经典。

再举个栗子,为某知名消费品牌做的一个提案,背景是新店开张,希望回顾这么多年来的历史。引入了微信之后,我们在活动场地门外立

了个印着二维码的DM板,上书“扫二维码,完成任务,免费XX”。用户扫描关注后,公众号会为其推送任务,如“请在后花园寻找线索牌”,用户找到之后回复线索,为其推送一部分品牌历史和下一步任务提示。如此,做到最后一步即可收到获得免费XX的提示,于前台领取。这个案例活动环节可以设置的非常有趣,即了解了品牌历史,又得到免费赠品,品牌也即争取到了微信粉丝,又树立了品牌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篇3:5 微信线下运营的价值

一、支付宝和微信线下营销方式及趋势

在2015年末,在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当中的肯德基、便利店、停车场等公共场所都推出了移动支付方式,并且做了大量的营销工作。在此之前全国各地的肯德基都不接受刷卡消费方式,因为刷卡消费返给商户需要的时间较长,肯德基消费额度较小,如果使用刷卡消费将会面临大量的交易手续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当支付宝等支付方式进入肯德基之后,代表了当前线下支付方式的发展趋势。而我国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也逐渐引进微信支付方式,例如大润发、家乐福等知名品牌。两种支付方式在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也推动了线下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在2015年微信以摇红包的方式通过全国春节联欢晚会向社会推广其产品,在2016年支付宝通过口令红包的方式向社会推广其产品,两者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宣传,很快这两种支付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营销方式十分成功,成功占据了我国支付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二、支付宝和微信对线下支付的影响

1. 影响消费者线下支付习惯。

在消费者使用传统现金方式进行支付的时候,支付者很少能够得到准确而完整的消费记录信息,虽然消费者能够从银行卡和信用卡等支付方式中获取一定时期的消费账单,但是这种账单比较单一,不利于消费者统计各项消费数据,而支付宝和微信的支付方式对每笔消费都有完整的电子记录,便于随时查看消费信息。但是这两种支付方式需要消费者首先绑定自己的银行卡,一些违法分子能够通过病毒或者木马入侵用户手机,对用户的财产带来一定威胁。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更加安全。所以,虽然支付宝和微信的使用能够为用户消费带来很大便利,但是在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

2. 降低银行卡的应用效率。

支付宝和微信的大量应用必将抢占银行卡的市场份额,减少银行卡的应用效率。当前银行卡和信用卡都存在或者变相存在收取使用费用的行为,对用户使用银行卡和信用卡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例如很多银行都规定用户每月只有刷卡消费几次以上才能够免收费用,虽然为用户提供了免费机制,但是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相比较支付宝和微信的使用十分随意,没有过多的限制,且在资金转移方面更加快捷方便。因此,随着支付宝和微信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银行卡的业务必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线下支付方式的发展方向

1. 由非银联向银联过渡。

首先就支付宝和微信来说,其线下开拓市场需要进行战场选择,当前所有的线下移动支付方式,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逐渐向线下固定模式渗透,虽然如果使用余额宝进行支付的话,能够单独使用,不受银行卡的限制。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在移动支付推广中仍需要银行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尝试同一些非银联商家进行合作,但是仍需要长时间同银联商家进行合作和磨合,为其使用提供良好的金融平台。

2. 尝试增加新技术的应用。

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相关配套法律并没有跟上发展速度,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很难为各种信息的安全性提供法律保障。在各种软件和应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账号和密码数量逐渐增多,当前人们常用的软件有微信、支付宝、QQ、电子邮箱、手机账号、办公软件等都需要账号和密码才能使用。如果用户始终使用一个账号和密码,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将会波及到用户的所有信息,但是如果使用多个账号和密码,则对这些账号和密码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支付的时候需要支付密码才能够进行支付,虽然起到一定保险效果,但是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免密码支付方式已经出现,这种支付方式可能为线下支付带来新的活力。支付宝在近期推出了刷脸登录,进一步确保的支付宝的安全,并且当前正在研究刷脸支付和眨眼支付科技,这些科技成果必将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微信和支付宝的推广使用对线下支付产生了巨大影响,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支付渠道,满足了用户的支付需求,虽然当前还存在很多安全性问题,但是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更加可靠、稳定,成为金融领域的新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启权.基于感知价值的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03).

[2]徐昭.微信支付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及不足探析[J].经济师,2014,(05).

篇4:浅析微信5.0的营销价值

犹如张老大曾老二在公开场合表达过的那样,微信不是营销平台,在5.0产品中相当彻底革了营销大号的命。还惦记着用微信发布一些有趣的文案?像微博那样与消费者建立牢固的品牌内蕴沟通?这好像已经是很扯的事情。服务号每月一次推送机会,订阅号日推送但是被折叠——这两个可怕的信号,意味着所有企图用内容去沟通消费者的模式都变成镜花水月。笔者在与业界内同仁讨论5.0微信时,的确有信心满满的同仁表示依旧打算用类微博方式来制作微信代运营方案,可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微信还有一个不算秘密的特征,就是用户获取成本相对较高,远不像微博那般在平台上做一些营销活动就能获取大量粉丝。

想要微信粉丝短时间内飞速增长,在5.0产品上无非两个途径:第一,指望着消费者一夜之间醍醐灌顶,通过“搜索”寻找公众账号并且主动粉;第二,调用微信平台生态之外的资源,譬如门店资源或者微博资源做活动,通过带有激励性质的二维码扫描鼓励消费者成为微信粉丝。显而易见,第一种方式基本依赖消费者的觉悟,而第二种方式意味着膨大的受众获取成本。

列位看官可以大致回顾一下上述的两段文字,整合起来的逻辑就是:首先,做粉丝需要成本而且相当不低;其次,就算将粉丝辛辛苦苦做进来,不论用服务号还是订阅抑或双号一起来,受众获取信息的频次都非常低。成本提升而效果降低——这是任何企图内容营销打天下的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问题。一些业内同仁依旧会坚持,理由是微信做内容沟通的深度强于新浪微博,笔者窃以为这压根儿就是恼羞成怒之后的强词夺理,要知道微信是熟人社交与强互动固然不假,可这个“强互动”的前提是熟人互动,有什么样的品牌能做到消费者必须要不辞辛劳打开折叠号,寻找到该品牌订阅号并且点击打开再惶诚惶恐读内容的地步?若有某个品牌能达到这个地步,那此品牌根本不用微信,在任何犄角旮旯网站扔一个大字报一样会有消费者冲过去看。

微信是一盘迷局,笔者大约在5.0发布之前的半个月左右开始通过一些渠道内测此产品,各种战略模型的架构都几乎得到一样的结论,微信并不适用于内容营销方式。很不幸,现在业内沸沸扬扬把微信吹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笔者看到最夸张的一个观点。认为微信现在是不是能准备做操作系统),这在很大程度鼓吹并歪曲着微信的真正价值所在。

那且让我们撇开迷雾,看看微信5.0从营销角度可以如何把玩。

先端正一下态度,所有的数字营销都有一个经常被忽略但是无法被逾越的矛盾点,就是数字营销方法论必须基于数字产品的功能来形成方法论,断无道理本末倒置。那微信产品与新浪微博的核心不同点,上文已有所概括不再赘述,且让我们来推导微信究竟适合什么营销方式?

一,不论服务号还是订阅号均不能保持与消费者沟通的稳定性,那就意味着只有一些消费者需要主动沟通的账号才会有更强的微信营销价值,这一些账号会是什么?消费者通常最频繁对话的账号会是哪些?在此时此刻,请忘却那些高端洋气国际名牌,对绝大多数正常人来说,日常需要经常对话的行业,应该是刚需满足的行业,举例来说,任何人都可能会加几个住所或者公司周边的美味餐厅,使用微信订餐或者订位;任何人都可能用微信语音叫出租车——这一类需求,才是正常人类最频繁且习惯性使用应用去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些行业或品牌可以思考掂量的方向,但不适用于泛行业。

二,传统商超渠道可能会在微信身上遭遇很大冲击。参详微信扫一扫结合微信支付,意味着日后消费者开着“扫一扫“进大卖场是常态,每一样东西购买之前都用微信扫一扫比价,如果电商比商超便宜,便手机下单购买直接送回家。下一步推论就是,除非必须立刻购买消费的的东西(像口渴时必须立刻购买饮用水之类),类似于买米买油盐酱醋买牙膏等生活类电商可能搭微信顺风车,进一步侵袭落地商超的市场份额(天哪,超市会不会强制顾客进门时安检?手机不允许带入?)

三,基于地理位置定位的现代服务业将是受益者,虽说微信5.0的街景还很不靠谱,可未来结合地理位置做周边商户推荐是顺势而为的必然,届时餐饮业娱乐业会很大程度受益——这也是笔者经常坚持的观点:新浪微博打通人与人,阿里巴巴打通人与商品,百度打通人与讯息,而微信打通的是人与服务。

四,应用开发者也有曙光——由于5.0才问世,世人还无法彻底解读未来这产品究竟会开放到何种地步,但从“游戏中心“栏目来看,不排除微信成为移动应用分发口的概率。未来应用开发者可能通过开放平台,研发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也可能使用微信分发口来实现应用落地,不论哪一种,均代表着应用开发者会有更多选择。

上述的第一个方向,意味着微信可能冲击营销大号与内容营销模式。换而言之,微信可能为中小商户谋取商业利益的前景可观望,越是超级航母类品牌,越难把握微信营销价值(不是说KFC不能用微信接受送餐服务,只是KFC为这个语音鉴别将准备多少人的服务团队才够全国数千家门店配送需求?相比之下。社区中小饭店老板娘做账台时隔几分钟看下微信,反而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获取周边消费者认同);第二个方向,暗示着微信可能冲击商超渠道;第三个方向,暗示着到店体验服务类的行业会获取创新红利;第四个方向,则彻底在于微信能给到世界多么大的共同玩耍权。

篇5:5 微信线下运营的价值

Iphone版和安卓版的微信5.0相继发布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全民沉迷5.0的风潮仍不见任何褪去,微信的那些新功能成了热议的话题。大约可以归结为:

一、可以在游戏中心,和朋友们一起玩游戏。

二、可使用微信支付。

三、可以收藏聊天内容、公众号、朋友圈的信息。

四、“扫一扫”,可以扫商品条码、图书封面、CD封面,甚至扫描英文单词来翻译成中文。

五、公众账号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

公众账号选择难题:舍推送还是忍折叠?

也正是在微信5.0这些新功能带来用户惊喜的同时,它让有强迫症的个人用户和有选择综合症的企业主们犯了难。简单的打飞机游戏,直观的得分排名都让用户不由自主地一遍遍地刷着高分。而对于企业主而言,却在公众账号升级成每月只能推送一条的服务号?还是保持被折叠却能每日可推送的订阅号之间纠结。据悉,原本申请过微信公众账号的微信号会默认为订阅号,假如想成为服务号直接在用户的消息栏出现,就必须申请升级成为服务号。这一改变,不难让人联想到几个月前张小龙曾经说过,微信不是营销工具。微信团队要弱化微信的营销属性,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于是这一“刀”就落在了公众账号的身上。

(图源腾讯科技)

自定义菜单重新开放,微库助力巧运营。从订阅号到服务号是不可逆的一步,就目前社会化媒体的新媒体人发表的文中总结来看,服务号是更具优势。服务号虽然损失了每天群发的功能,但是未来将在公众账号的开发接口上获得更多特权,比如微信5.0上线以后,微信重新开放自定义菜单功能,但其主要条件之一就是该企业微信公众账号必须为服务号。

“轻APP”是业界给予自定义菜单的别名。对于企业主而言,它成本更低,更容易维护和推广,同时还能增强订户粘性,提高交互效果。自定义菜单更像是企业微信的一个直观的快捷窗口,它可以使用户略过拢长又过于客套的欢迎开场白,可以减少用户阅读回复规则带来的负担,最快最直接最便捷地让用户点击找到自己的所需要的讯息。尤其在目前服务号只能一个月推送一次的情况下,合理地设计安排自定义菜单,让用户自己发现需要,找到企业的微信账号成了致胜关键。

可见,当下趋势更多的企业会选择第三方平台去运营微信,取代自己在公众平台上操作。原因很简单,第三方平台比企业自身开发成本低得多,他们能把很多企业共性的需求标准化、产品化。其中,微库是一款针对品牌微信营销的个性化管理互动平台,在该平台上不仅能够使用微信现有的基础功能,同时能够通过微信API接口扩展更多个性化营销功能,让微信营销变得更多元化,创意活动、智能互动、LBS反馈、数据统计,这些需要定制化的内容,微库都可以轻松实现。

近日,微库又配合微信5.0上线了一批新功能,其中就包括自定义菜单编辑模块。在注册微库平台后,企业只需要提供申请服务号所得的应用ID和密钥,即可在微库的自定义菜单模块,为服务号实现轻松设置自定义菜单,提高与客户的运营交互效果,让顾客养成习惯,在固定时间来看新品、看优惠。

(图源微库自定义菜单模块)

除了自定义菜单,企业用户可以借助微库平台的应用商城达到更多不可思议的使用效果。该应用商城开放了企业主页管理、素材库、产品画册、问卷调查、刮刮卡、幸运大转盘抽奖活动等,丰富了平台内容,扩充了活动形式,其平台内品牌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使用新功能。

结语:

篇6:5 微信线下运营的价值

从不断释放的所谓内部消息看,即将推出的微信5.0版本将怀揣燃烧一切的决心和势力,再次掀起微信的高潮。要知道,以前是在4.0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完善推出

4.1、4.2版本的。直接命名为5.0,如果没有大的改进,相信官方也不会如此命名。在这之前将自定义菜单加大测试力度,一是将有可能全面放开的信号;二是这个菜单看似简单,但必然要承载起微信更多的可能。

如果说之前微信公众账号自定义回复的互动,让它向App迈进了一步,现在借助自定义界面,公众账号已然是一个微信端的轻量级应用。对于先尝鲜的企业来说,如何运营菜单式的微信公众号,将又是一个新的需要不断琢磨的问题。

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的实战经验,为企业运营自定义菜单微信,提供一些思路。简单来说,一个企业微信账号的工作,不外乎如下五点:内容、功能、运营、推广、整合。我将一一来说明。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的规则是,每个账号每天只能发一条内容。因为有100%的到达率,微信官方的本意是避免造成对用户的信息骚扰。但这恰恰也给无数的企业造成了一个错觉,把微信运营理解的过于简单,不就是每天发一条信息嘛。所以目前大多数开有官方微博的企业,微博编辑捎带手变成了兼职微信编辑,每条发一条内容就OK了。或者还有再稍微敬业点的小编,每天将几条信息整合成一个类似电子杂志样的内容发送。

在菜单没有出现,这是大多数企业微信的做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无太大问题。但实际上就笔者看来,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上述做法是完全没有深刻领会微信的本质。在展开这个问题之间,我先来说几个衡量微信的重要指标。

1、到达率

即发送到粉丝的手机桌面上。毫无疑问,百分百到达率。这也是众多微信火热者一再强调微信粉丝要比微博的价值更大的原因之一。

2、点击率

指收到推送的信息后,粉丝点击一下,看看图片和简介,但并不打开最终页。这里主要指的是图文类信息。这个指标众多的微信专家们很少提及,但笔者跟不止一个读者交流后,听到很多人的反馈是,对于微信的信息,已经有一些强迫症。因为看到那么多未读信

息后,会点击一下,目的并非为了阅读,而是不想看到有多少条未读信息的提示。但对于某个账号,还没有发展到取消关注的地步。

在微信最早可以互推的时候,直接跳转到承载页,挂掉的主妇系统以及皮皮微信等,都有这个数据可查。据笔者了解,当时色情类、美女类的内容,此点击率(在当时,此点击率等同于下一个衡量指标:打开率),可以达到50%以上。大多数账号的点击率在5-10%之间,相对内容质量比较高的账号,点击率会达到20%,而这已经属于凤毛麟角了。一些科技类账号的点击率,绝对在5%以下。企业里面内容做的最好的某旅行类企业公众账号,点击率也低于10%。

微信经过这几个月的发展,笔者不认为此点击率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最近一些原创自媒体的崛起,此数据可以乐观一些看,就按照当时色情、美女账号的点击率5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自媒体账号有2万粉丝,那么,每一条信息大概有1万个粉丝会点击到内容的简介页,而非最终页。

3、打开率

即打开最终的内容页面,这需要粉丝点击两下之后才能到达。此数据也可以乐观一些,在50%的基础上再减少20%,则打开率按40%算,也即2万粉丝的账号,顶多有8000个人最终打开阅读,而不是2万人。

实际上,就笔者最早的经验来看,40%的打开率绝对是一个梦幻般的数据。目前,99%的账号内容的打开率,将40%的0去掉,也即打开率4%,可能都比实际的打开率要高。此外,还有其他指标,如分享率,指有多少人分享到朋友圈。回流率,从朋友圈再回流过来的数据,因目前这些指标均被微信封杀,无法得到,这里不再多说。

所以,要运营好一个企业公众账号,绝非每天发一条内容这么简单。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赋予账号灵魂

很难想象,一个公众账号每天从网络上抄袭点内容,起个标题,配个图,点击发送,会有粉丝每天会点开来看,偶尔如果标题或图片吸引人,但长时间的话,无疑是在挑战粉丝的智商。就像一本小说,是否有足够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是否值得一直阅读下去,粉丝肯定有自己的判断力。

企业公众账号尤其如此,不管一开始用奖品也罢,活动也罢,或者别的刺激把粉丝拉来也罢,当你开始持续不断地推送内容的时候,这是在用内容和粉丝做交流,你的内容干巴巴的,粉丝找不到阅读的快感。或者说,你的内容随处可见,不具有独创性,没有任何特色。换了是你,你能够长期容忍吗?

会有人说,我是企业公众账号,不需要每天发内容,只需要一周发一次就够了。那你做微信图什么,想尽各种办法才圈来几千个粉丝,或者稍微多点,几万个粉丝,就等一周发一次内容,或者需要促销的时候发条小广告,然后坐等粉丝哗啦哗啦往下掉,那还不如不做呢。

一个企业公众账号是否做的好,首先衡量的一条是这个账号是否有灵魂。灵魂这个词比较虚,可能大多数人不太理解,我换一个相对好理解的,比如是这个账号的属性、调调,定位等,通过你的内容,粉丝会清晰地感知到36kr是科技范,微杂志是文艺范,艺龙走的是小清新的范。而围绕着这个属性持续不断地去传递同样的东西,久而久之,这个公众账号就必然是有灵魂的了。但很显然,属性或调调这两个词远不如灵魂这个词的内涵丰富,一个产品是否有灵魂,内容是否有灵魂,每个人理解的维度不同,不做强求。

事实上,微信就是一个很有灵魂的产品,每次打开它的界面,你都能感知到一个孤独的人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它在渴求什么,它会触动你什么。它什么也不需要说就能够击中你的心灵深处。而有灵魂的企业公众账号也是如此。你的粉丝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在什么时候打开你,他们知道如何和你对话,如何和你沟通,也知道你会如何来解决。请问,这是每天发一条内容就能做到的吗?目前开通公众账号的企业,不夸张点说,超过99%的企业认识还停留在每天发一条的层面上,还不如不做呢。

2、培养粉丝接受账号信息的习惯。

很多微信砖家们如此不遗余力地鼓吹微信,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微信可以作为企业CRM的一个工具,部分先驱们已经大踏步走在了这个路上。比如某银行信用卡中心,某保险公司微信理赔等。而微信官方也的确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微生活会员卡也在不断地演化中。

想象一下吧,未来多么美好。百万企业开通微生活会员卡(跟公众账号的粉丝会合二为一),企业再也不需要自己弄个会员卡什么的,个别小企业甚至连自己的网站都不用做了,会员库也不用建立了,全都用微生活会员卡搞定,把你的会员都发展成为你的公众账号粉丝吧,过年过节的,有什么促销活动直接发送就好。会员去消费,直接出示微信会员卡,然后用微信的微支付付款,亲,还可以打八折哦。微信的CRM系统会记录会员的消费情况,订单,以及其他各种该记录和不该记录的统统有。当然了,过生日什么的,发个祝福微信也是题中之义气。微信会员多的企业,完全可以借助这套CRM系统再进行数据挖掘,进行精准营销。

且慢,有点离题了。畅想起来的确美好,不过唯一忽略的一点是,粉丝有这个习惯吗?我是某银行的信用卡用户,我需要的时候,一般习惯于打电话来解决问题。我有通过关注微信来发若干指令解决问题的习惯吗,我没有,也不想有。因为个人跟银行发生业务关系,每个月最多也就几次。更多的时候,它们是静静地躺在我的微信众多账号中的,我其实不需要它。

这里的问题在于,当一个粉丝关注了太多公众账号,而每天收到的信息开始多的看不过来的时候,会产生自行清理的行为。对于大多数一个月只有几次联系的账号,除非是特别重要,否则被删除的概率相当之大。很多企业公众账号的运营小编对此应该深有体会,不发信息则罢,一发信息粉丝哗啦哗啦往下掉,最终只能形成不发也掉,发了掉更多的境地。

这也就是上述美好的畅想实现起来困难重重的最大障碍:习惯。一个企业公众账号要想成功,如果粉丝并没有养成接受这个账号信息的习惯,仅仅是处于偶尔产尝鲜式的行为,后面再美好的设想也难以实现。

所以,一个企业公众账号要做好,一定要从培养粉丝接受你信息的习惯开始。不管你有多少粉丝,就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逐步培养起粉丝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习惯会形成口碑。

而让粉丝养成接受一个企业账号的习惯,是需要长期进行的,6个月到1年都很正常。一个一天发一条内容或者几天发一条内容,内容粗制滥造,没有灵魂,东抄西抄的企业公众账号,是不可能形成粉丝习惯的。

笔者认为,要衡量一个企业公众账号成功的重要一点是,当粉丝开始觉得你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那就成功了。比如一个旅行类账号,每天向粉丝推送各种旅游风景,粉丝不一定每天会点开看,当偶尔有一天你不发的时候,粉丝心里会奇怪,咦,某某某今天怎么不给我发信息了,那这个账号就成功了。粉丝有需求的时候,一定会第一个找你。再举个例子,比如文艺自媒体微杂志(微信号:weixinzazhi),每天粉丝已经习惯于在晚上十点打开微信看看,如某一天没有发,会有无数的粉丝问怎么没有发,有人一遍遍地刷微信,还有人怀疑自己的手机是不是坏了。瞧瞧,这习惯多可怕。

而一旦形成这个习惯,不管是账号的点击率,还是打开率,都会随之提高。如何提高微信公众账号的点击率和打开率,属于运营的范畴,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继续说明。这里不再展开。

当然,企业公众账号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偏内容,有的偏功能,有的偏服务。但对于粉丝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必须形成他们对账号的一种习惯,这才是企业微信运营的根本之道。

3、做好的内容,让粉丝帮你分享到朋友圈

在微信朋友圈形成气候后,现在才真正进入了移动互联网口碑营销时代,一部好的电影,无数的人会在朋友圈中推荐。最近那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笔者在朋友圈已看过无数的人说好看并推荐了。忘了说,在朋友圈中显摆,或者说叫推荐,也是一个习惯,现在有不少粉丝已经形成这个习惯。一个好的公众账号,同样粉丝会在朋友圈中帮你去推广的。

如果说微博由于信息的过量而越来越像一份包罗万象的报纸的话,那微信公众账号绝对是术业有专攻的高质量杂志,对于内容的要求之高,一点都不比一本实体杂志低。因为一本杂志,用户可以选择不买,而一旦关注一个公众账号,在取消之前它的信息是百分百送达到你的手机桌面上的。

之前众多微博草根一窝蜂地涌入微信,用做微博的思路来做微信账号,几个月过去后,这一拨人已经偃旗息鼓。微信官方的打压并非主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大多数草根无法做出真正符合微信公众账号属性的高质量内容,做信息的搬运工固然也能解决问题。但从长期看,微信公众账号要想有价值,就必须坚定地走在原创、精品、个性化、有特色的路上。

最近微信自媒体的火爆,无数的原创媒体人加入进来,坚持做原创,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虽然过程慢了点,但只有这样,才会培养起粉丝接受账号的习惯,而这些原创的内容,粉丝也更愿意去分享,也不会造成朋友圈信息的泛滥。这才是正确的路子。

对于企业微信公众账号来说,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功能、服务都涵盖其中),粉丝自然会愿意帮你去分享的。

在微信自定义菜单内测后续放开后,企业可以自己定义更多栏目。目前可以设置三个一级栏目,五个二级栏目,一共十五个栏目。假设每个栏目都有内容,相当于15条内容。每一条内容都有千把字的话,这工作量已经不小了。如果还要保证质量,这对微信小编的要求将相当之高。

就目前来看,菜单式的企业微信,基本相当于一个轻量级的APP,一个能运营好它的微信小编相当于3个微博编辑一点都不为过。所以,笔者在此也建议那些想做好微信公众账号的企业,要想做好你们的官方微信,请招聘月薪至少在2万以上,最好文字原创能力比较强的微信编辑吧。要不然,是很难运营好官方微信的。

篇7:线下[微信]们的漫漫江湖路

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入口并引流已经不再是产品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标准,完整构建消费场景才能更好地成就未来。

与微博一样,微信正在遵循着从技术扩展至人的交互行为,再扩展到商务行为的路径。但是,微信高调入股大众点评,强势推广嘀嘀打车,借助红包飞绑定大量银行卡,以及更早推出的精选商品和电影票话费充值等业务,究竟意欲何为已经不言自明。

有人说,大众点评引入强大的腾讯,是为了抓入口,导流量,这话一点不假,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重要入口的今天,谁能傍上它谁就能一步登天。但我认为,就今天的境况而言,微信入股点评是因为微信更加需要点评为微信构建“吃”这个我们生活中每天必备的“场景”。别看微信今天红红火火,彼时微博火热非常的时候,谁曾想到它今天的境况。

小马哥和微信团队的内心来说,如何让微信变得更加有用,是他们每天都在焦虑的问题,有人说,微信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怎么可能会没用?错!今天的微信,过去的微博以及人人等,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交网站,这不是说他们的产品做得有问题,而是中国入骨子里是严密的熟人社交情结,我们今天的网络社交产品,基本都是垂直在某些领域的,比如相亲。而微信这一类所谓社交产品,严格意义上是把线下的熟人关系搬到线上,仅此而已。微信要变得更加有用,甚至要成为移动互联的核心入口,就要从吃喝玩乐购等日常的生活场景入手,逐步养成并强化大家每天用微信,用微信支付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关系定型,用户的迁移成本增大,那么微信就不再是中国移动互联的一张站票,而是绝对的包厢票。

从这个思路看,如何在微信上构建吃喝玩乐购的场景就变得无比重要,嘀嘀打车和出行有关,打车是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在这上面投入一些,吸引司机,吸引爱贪小便宜的国人是非常管用的,这样就能绑定足够量的银行卡和用户,持续地再投入一段时间,逐渐养成用户打车用微信,打车支付用微信支付的习惯是最终的目的,淘宝和快的思路也大抵如此。

吃作为我们生活里比打车更重要的生活场景,大众点评本身也是移动互联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实际的安装比例之高,在所有应用里应该会稳居前五。应该说,在目前阶段,微信给大众点评带来的流量并不足以让大众点评产生质的变化,而大众点评的深度介入,可以帮助微信和微信支付完善吃这个场景。现在的问题是,微信和大众点评在吃的方面如何不仅仅依靠大众点评原来的优惠券方式吸引用户、带来流量。用户对这个过程已经形成一定的抵抗力,短期内很难爆发,这对微信的长远目标是不利的。微信要想让用户形成通过微信找餐馆,通过微信进行餐费支付的习惯,还需要找到一个快速爆发的模式,“滴滴”的模式可以借鉴,但似乎又不是仅仅如此。

这样看来,腾讯对微信的商业路径其实早就想好了——O2O的最佳载体。事实上,B和A那两家也正在为同一个目标而疯狂“圈地”,都在争被誉为“万亿盛宴”的O2O市场。巨头们的资源优势是垂直领域的公司不具备的,同样,巨头们的布局能力也是大部分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更可怕的是,“微信”们的焦虑感也明显高于我等,这才是最致命的。

从个人角度揣测,微信下一步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构建和日常必备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场景,现在的“嘀嘀打车”和“大众点评”解决的是出行和吃饭的场景,那么旅游、社区、买衣服、买家庭日用品、看电影等日常大家都在千的事儿就会成为微信下一步的目标。有人可能会说,这些还不简单,直接在微信“我的银行卡”里添加一个入口不就完了。如果真有这么简单,那今天早就不会有各自垂直领域的网站诞生了,甚至都未必会有今天的BAT三大家。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微信要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里,用户日常的核心生活场景可以在里面找到,这不仅仅是引流的问题。用户是否习惯在你的平台上买衣服、买电影票,或者说,从你的平台上买衣服买电影票能带来什么样与其他家不同的利益和好处才是核心,不仅仅是优惠券和打折,而是要改变用户在其他网站形成的一种习惯,当然其他网站,人家也不会坐以待毙。

所以腾讯和微信现在的布局思路是,宁可和一些已经形成用户消费场景的公司合作、入股,也比自己重新搭建来得实在和快速,因为微信赌的是大局,赌的是用户在移动互联时代里,将微信作为一个核心的入口。

和圈内人讨论的过程中,有人反对我的意见,说微信支付已经是入口,没必要再去构建其他消费场景。这个观点我非常反对,因为微信支付本身在今天还不会成为入口,支付作为互联网“引流,转化,交易支付,服务”四个环节里的核心步骤,它本身就需要一个场景来养活。只有养大了,当微信支付已经成为标准和消费惯性了,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入口。至少在今天,微信支付还需要不断地依靠各种日常的消费场景去养,才会逐渐成为标准和习惯。

篇8:5 微信线下运营的价值

最近她尝试微信支付打车费,每次用微信打车完支付时就直接可以少付10元。那一天,她办事从双井到国贸,打车费花15元,用微信支付仅付了5元钱就到了酒店。乐呵的她还把这个经历讲给为她开车门的帅服务生听,对方也直呼“哇”。

前段时间她用快的这款App打车,打车完直接可以支付宝付打车费,每单有5元钱在2~3个工作日后返还到支付宝账户,有几单还幸运地中了免单活动,打车完还被返还了打车费。

她听说,微信这样“用力”,支付宝付打车费也迅速增至返还10元了。

纷纷比优惠,这是怎样激烈竞争的线下支付市场?

仅就打车市场而言,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这两款打车App就分别“嫁”给了腾讯和阿里巴巴,不断注入资本的后两者一个有微信支付、一个有支付宝,要借助打车软件在线下支付市场加速跑马圈地。

智能手机已经是人们最亲密的“伙伴”,O2O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大趋势——通过打车应用叫车,并通过移动支付完成消费,这是一个典型的O2O场景。因此,线下支付是大佬们的必争之地,尤其在大城市,他们将大量推广费用砸进了打车市场。

第三方支付线下最大的竞争已经在阿里、腾讯两个巨头之间展开。一场战火正在飞速由打车市场向百货商场、电影院线、连锁便利店、快捷酒店和餐饮连锁等线下实业领域迅速蔓延。支付宝在线上有着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微信支付有着数亿用户为靠山,微信能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颠覆支付宝于PC时代建立的霸主格局?

Emily的线下支付生活

作为资深的嘀嘀打车用户的Emily,也成为了快的打车的至尊用户(最高级别VIP)。支付宝钱包装在手机里,或者微信上绑定着银行卡,即使身无分文,这个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白领佳人也能轻松出行。

身在北京,打车难早已不是新鲜事。尤其是瑟瑟的寒冬里,等车就等于挨冻。可自从有了打车软件,她的出行生活完全得到了改观。

出门前,Emily用打车软件叫好车,然后慢慢下楼,其间接听司机电话,待到步出小区门,基本上已有出租车在等候。扫一眼车牌号确定是自己叫的车,她便可径直拉车门上车了。只要对方可以微信或支付宝支付,Emily身无分文也可兜风北京城。真正是科技改变了生活。

她热衷于移动互联网研究。常用大众点评网搜罗周围美食的她也体验了一把微信支付,那天她在大众点评上团购了一个套餐,随即就用微信支付付了款。而更早她也用支付宝付款的方式在大众点评上体验过多次O2O。

她已经把“支付宝钱包”(支付宝手机客户端的名称)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一个电子钱包。听说便利店连锁巨头美宜佳已全面支持了条码支付,其他各大便利店、超市不久也将开通,Emily准备去体验体验。

正在适用和可以想见的场景太多。Emily喜欢这样的生活,新鲜、有趣。

微信支付的后来之战

Emily在微信内直接将车费支付给司机,消费过程在微信体系内形成了完整的闭环,一切都流畅和完整。这也是微信支付一直在探索的重要目标。

腾讯要构建自有支付体系,微信自2013年8月5.0版本起即通过绑定银行卡,实现了扫二维码付款和通过公众账号一键支付,其技术支持由同属腾讯旗下的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为其提供。

之后,微信支付在微信团购、手机充值、餐饮等方面都开始发力,用户从微信绑定银行卡即可完成支付。除了线上的易迅网、当当网、大众点评、小米等电商网站支持微信支付外,7天连锁酒店、太平洋咖啡馆、海底捞、友宝自动售货机、天虹商场、上品折扣等部分门店也都开始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了。2013年12月,微信支付在全国接入400余家影院,支持在线选座、购票和支付。

最近,微信支付在打车领域的跑马圈地已经初见成效。来自嘀嘀打车的统计数据显示,由1月10日0点至1月12日下午6点,嘀嘀打车开通服务的32个城市中,已经由微信支付成功的打车费用的支付数累计超过10万笔。1月16日全天,嘀嘀打车日订单突破50万单,成功使用微信支付超15万单。嘀嘀打车开通微信支付后7天,已收获超百万单。

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不少人对微信支付的追捧程度超过了预期。这项除了电商之外的微信支付的新尝试,成为目前颇受瞩目的O2O业务在微信上的成功新案例。

嘀嘀打车的用户在微信环境下就能完成叫车、支付与返利,业内人士指出,微信支付与嘀嘀打车形成的闭环服务不需要外接,很是方便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

众所周知,已经拿到移动互联网门票的腾讯的微信用户已突破7亿。微信支付或许在未来是支付宝线下支付唯一可以与之竞争的对手。

支付宝钱包的阻击

在线下布局更早的支付宝也正在快马加鞭,进行一场阻击战。新版快的App进一步优化了支付环节的体验,同时增加了绑定个人支付宝功能,这意味着快的打车将加速完成线上打车并付款的交易闭环。

此前,支付宝钱包的公众号已经开始免费对外提供服务,据了解,微信支付的理想也并不局限于自有产品的闭环应用,他们还想向其他App开放。

支付宝的“线下支付”探路已见成效。上品折扣、银泰百货、佐丹奴、美特斯邦威、万达影院、金逸影城等纷纷接入了支付宝服务,美宜佳、喜士多、红旗等8000家便利店也接入了支付宝钱包。用户打开支付宝钱包,可以“当面付”或扫码支付、声波支付,其中声波支付还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通畅使用。

就在微信支付开始和嘀嘀联手迅猛发力伊始的1月7日,新浪与支付宝宣布全面打通微博与支付宝账号,联手推出了微博支付,通过新浪微博的入口,用户即使不安装支付宝钱包,也能完成支付宝支付。而且,无论是微博平台上的在线交易还是线下商家的日常消费均可用微博客户端直接付款。临近年关,12306新客户端上线,用户手机上也可以用支付宝买火车票了。

新版的支付宝钱包重构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功能架构,分为支付宝、探索、财富、更多4个板块,更为简洁,功能及体验全面面向线下支付了。

事实上,线下支付、取代现金是支付宝钱包革新的驱动力。而微信支付的转换率有多大,究竟有多少微信用户会成为微信支付的用户并黏住,用户体验能否保证,也将成为微信支付未来能否致胜的关键。

篇9:运营商的微信之痛

虽然对此三大运营商均表示暂时未和腾讯展开正式谈判。腾讯也发表回应称,外界有关微信将向用户收费的言论纯属谣传。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运营商与互联网之间的矛盾已不可回避,竞争态势变得十分严峻。

树大招风

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等增值服务早在2G时代就面临着不断被分流的尴尬,而如今微信的兴起彻底让三大运营商忧虑了。

有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用户数已超过3亿,在中国11亿手机用户中,它的渗透率已达27.3%。也就是说,几乎每三个手机用户中,就有一个是微信用户。

而据工信部近日公布的今年1~2月电信业务运行数据显示,国内点对点短信同比下滑10.6%,语音ARPU(每户每月平均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3.8元下降到31.1元。业内人士认为,从发展趋势看,短信业务量会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

微信、微博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已经非常明显。在最新版本的微信中可以看到,用户不仅可以发送文字、语音、照片和视频,还可以和好友开通实时对讲,进行更即时的交流。虽然运营商也推出了类似的业务,如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电信的“翼聊”以及中国联通的“沃友”,但是和微信相比还是微乎其微。

“对运营商来说,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比传统通信领域的竞争更激烈、更严峻。”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直言,“互联网业务不仅对短信、彩信等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而且分流了语音业务。现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属于量变,而互联网业务的竞争则属于质变,OTT则是未来发展趋势。”

长期来看,电信运营商这部分收入逐步减小已是必然,再加上微信业务对运营商网络资源的占用,因此运营商如何监管OTT业务以及向OTT业务收费的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众说纷纭。

电信专家付亮认为,“微信兴起后对运营商原有体系造成了影响,但运营商不应该向微信业务收取费用。从国际上多数情况来看,运营商对某个业务在流量费用里面额外增加附加费用的情况不多。对于占用了网络资源的这些业务,运营商可以采取限速或是限制带宽接入的方式使其符合需求,并和互联网企业一起探讨如何从技术上找到一个对用户有利的模式,从而双赢。”

互联网专家李易则认为,运营商对OTT业务收费是合理的。对运营商来说本身在修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就一定要收过路过桥费,一个是建设费用,一个是维护费用,天经地义。

除此之外,甚至由专家提出这样的建议:运营商建立微信专区搭建VPV专网,建设费用由腾讯支付,至于微信向不向用户收费,由腾讯自己来定。

其实目前来看,如果运营商要向腾讯收费,处于弱势地位的腾讯也只能是依了,因为在当前的环境下,它的所有业务都需要基于运营商的网络基础之上。以国外为例,韩国通信委员会批准了韩国运营商的相关请求,韩国运营商将可以向OTT语音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也可以“掐断”OTT语音流,不向OTT语音服务提供商开放网络。

互惠共赢

虽然是否收费还不得而知,但腾讯明确表示将会继续和运营商保持合作的关系,避免和电信运营商正面竞争。

腾讯内部人士称:“我们的目标是跟运营商互惠共赢,一起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给用户,而不是在基础通讯服务上分一杯羹。我们有很多独特的增值内容和服务,是可以为运营商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ARPU。在梦网时代,我们已经是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伙伴,在新的无线互联网时代,合作的空间更大。”

马化腾把腾讯与电信运营商的关系形象地描述为 “车和路”的关系。他指出,“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对骑自行车或走路的人不应该收费,开车的从油费、养路费里收费,如果需要上更快的路,就收高速公路费。未来通信行业也应该是这个路径。最基础的设施建设工作,应该一部分由国家承担,剩下一部分由企业承担,这样才比较合理。”

虽然微信等OTT业务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微信等业务随之产生的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同样是传统运营商的机遇。马化腾以微信与香港电讯盈科合作的例子来佐证这一观点,他表示:“微信给运营商带来大量数据业务收入,推动了整个电信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奚国华也在近日表示,OTT业务对运营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的通信网依然是传统运营商的优势,反过来看,互联网的很多业务都依托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上开展,这就是互联网企业的短板。此外,奚国华还表示,腾讯等渠道商将帮助中国移动开拓未知的新客户,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双赢。

话虽如此,可是要想“处理得当”谈何容易。目前运营商正受到流量加大,迫使其不断投资进行网络建设的压力,而且运营商原有的业务也在不断萎缩。这样来看,“处理得当”最直接的方法只有两个:封杀或者合作。

当然,合作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法国电信同谷歌达成了收费协议,后者将为其巨大的互联网流量向法国电信支付可观的费用。而以西班牙电信为代表的欧洲几大运营商则选择自己提供OTT服务。

但是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如果向OTT业务进行收费的话,这个费用最终必将转嫁到用户头上。

但是从腾讯的表态来看未必如此,腾讯表示,微信目前没有对用户收取费用的计划,而且,微信一直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盈利模式,试图依靠入口优势和用户资源,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商家来到这个平台,依靠平台的能力实现盈利。从微信的这种运营理念来看,这部分费用应该会转嫁给下游的企业和商家而不太可能是最终消费者。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鼓励竞争,愿意将市场的交给市场。对于如何监管互联网公司和传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他表示要从保护用户的角度出发,做到一定的规范。

竞争是同行之间永恒的博弈,但是维护用户的利益是它们必须的共同的目标。所以不管是运营商还是OTT企业都应该顺应潮流,面向用户提供创新的个性化服务,而不是固守自我的阵地。

上一篇:少先队入队前的教育下一篇:九年级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