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有感优秀

2024-04-17

读《伊索寓言》有感优秀(通用18篇)

篇1:读《伊索寓言》有感优秀

假期里,我读了老师推荐的书《伊索寓言》,读完后,我深深地被它那智慧的光芒,机智的火花和深刻的寓意所折服。

比如在《龟兔赛跑》中,它人的把骄傲给了兔子,把坚持和努力给了乌龟,让乌龟在这场看似根本没有希望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让我明白“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这样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而在《狐狸和面具》中:狐狸在演员家没有找到吃的东西,却发现了一个面具。狐狸一边拿着面具一边摇头叹气道:“哎呀,这个人头漂亮是漂亮,可好无用处,因为它完全没有大脑嘛!”一句话说明了,没有头脑的人是会被人嘲笑的。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增长智慧,丰富我们的头脑。

《伊索寓言》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领悟一些东西。它不但可以培养我爱读书的习惯,还丰富了我对生活的了解,明白了不少生活中的道理。

篇2:读《伊索寓言》有感优秀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寓言故事。如两个士兵和强盗的故事,故事起因是一个士兵没有赶上队,另一个士兵也是,走了不一会儿遇上了强盗,胆小的士兵逃跑了,而勇敢的士兵却留下来搏斗,当勇敢的士兵将强盗杀死后,那个胆小的士兵又跑来逞强,他理所当然的受到了勇敢士兵的嘲笑。勇敢的士兵再也不想和胆小的士兵一起去找队。于是自己去找队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有些人在事情快要成功或已经成功后,企图把自己打扮成英雄的样子,而在夺取成功的过程中,他们却袖手旁观。生命的危急关头可以考验一个人的胆量和勇气。胆小的人不敢应对,一旦险情过去,他们会用吹牛的方法来为自己的懦弱之举找冠冕堂皇的理由,而真正勇敢的`人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绝不会用嘴巴来逞口舌之勇的。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一定要学习勇敢的士兵。他勇敢,也敢于应对强盗的搏斗。

篇3:读《伊索寓言》有感优秀

余映潮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研究丰富细致, 见微知著, 被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号称语文教育界的“课堂教学设计之王”。这样高的称呼, 来源于他对教育的执著追求, 更来源于他那艰苦的磨砺。

一、多读

余老师为了上好只有37个字的文言文《夸父追日》, 从研究词典开始, 查阅了10万字的资料, 从而展示了一节40分钟的精彩课堂。如果说这仅仅是为了一节公开课所做的准备, 那就错了, 余老师平日都是这样去做的。他曾经花了三年的时间跟踪精读陈钟梁先生在《中学语文》上发表的一组文章, 这不是我们平时读书看报的一般性浏览, 而是长期的跟踪式研读。由于他研读了大量名师的著作, 因此, 对每一位大师的教学方法和精彩之处都如数家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他, 自然能较普通老师更容易成功了。

我平时也经常读书, 但在量上不能保证, 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 读起书来走马观花, 更不用说研读了。因此, 很多书看是看过了, 可是没有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 读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这样的读书, 可以说毫无意义!

二、多记

余老师不仅读得多, 做的笔记也多得惊人。他的读书卡片划分得极为精细, 仅仅阅读教学类就分为综论、记叙、说明、议论、小说等18小类, 每一小类都拥有大量的资料。在研讨课文的时候, 他记下需要深入品析、斟酌的内容;在研习名师著作的时候, 他做好细致的旁批;阅读专业杂志的时候, 他随手摘录自己珍爱的材料;听课之后, 他将优秀的课例浓缩为资料卡片;参加培训之后, 他将最有学术价值的内容整理到专门的文件夹中;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之后, 他提炼出能够启迪自己的思想内容……余老师就是凭着这样日积月累的教研资料库, 独创了“余氏教学设计36字诀”和“阅读教学设计的8大关键词”。

惊叹余老师的笔记庞大精细之余, 不禁羞愧于自己的笔记实在是委琐简陋——只简单地摘录从报纸杂志上看来的资料, 且内容稀少。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一句名言:“笔记使人准确。”善作笔记的人, 可以利用笔记梳理知识, 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更有条理。看来, 我还得向余老师学习, 扩大笔记的范围, 向一切可学的事物学习, 充实自己的教研资料库。

三、多写

多读书多作笔记的余老师, 也是一位“写作高手”。由于有了大量阅读和笔记作基础, 仅2009年一年, 余老师就写了130篇文章, 还不包括十多个新课的教学设计。平均下来, 一星期要写两篇半文章!更令人敬佩的是, 他的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评职称, 而是实实在在的自我磨练, 是一种研究和反思——既是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也是对自我的重新审视。

反观当今一线教师, 会上课又能写的教师实在是少之又少。其实, 这两方面是相互促进的。研究了一节课, 可以从多个角度把它写出来, 可以写对教材的文本解读, 可以写教学设计, 可以就某一片断写案例分析, 可以写课后札记……而写的过程, 是对课文的再认识, 对课堂的再反思, 下次再教这一课或类似的一课时, 肯定会有更好的设计。而我总是以“忙”为借口, 除了写总结, 几乎不动笔, 身子忙忙碌碌, 而不用心思考, 又怎能有所进步呢?

篇4:读《伊索寓言》有感

我叫何子美。想认识我吗?跟我来吧。

会画卡通女孩,且能异想天开地画,并因此能拿奖的,是我;会讲故事,会写童话,且有多篇作品发表的,是我。

伤心的时候,能强忍住眼泪的,是我;爱打抱不平,路见不平就一声吼的,是我。

这就是12岁的我,一个聪明的小女孩,现在北京读初中。

你认识我了吗?

[创作感言]

因为看书,我喜欢语文;因为写作,我很快乐。通过看书,我了解到了知识的深远,文字的奥妙。通过写作,我的想象力一直在飞翔。我最喜欢写童话。我觉得写作文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童话能不断地丰富我的想象力。我爱语文,我爱写作,我更爱看书。

这次的国庆七天假,我看了不少好书,其中就有一本特别值得回味——《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收集了四百多个小故事,里面大部分的故事都是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这些故事虽然短,文字浅显,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在这四百多个故事当中,有5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

第一个故事是狗和自己的影子:一只衔着肉块的狗走在桥上,看见水里自己的影子,以为又有一只衔着肉块的狗,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和自己的影子打架。狗试图抢不存在的肉,结果却把自己嘴里实实在在的肉丢了。多么贪心的狗呀!真是贪多必失啊!

第二个故事是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观星,结果却失足掉到井里,他大喊“救命”。他的邻居赶过来救他,叹气说:“谁叫你只看着天上,不注意脚下呢!”只看着天上,却不顾脚下的结果,可能会是下井,也可能是下台,也可能比这更倒霉,更惨。不过,有的人下去以后,绝不会说是不小心的,会说是有意去下层做调查和工作。就像这位天文学家有很好的借口:坐井观天。虽然掉下去了,可嘴巴里却还在说大话。

第三个故事是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的一只母鸡,每天都下一个鸡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鸡蛋,便加倍的喂它。从此鸡越吃越肥,不下蛋了。我想:有些贪婪的人总想得到很大的利益,结果却总将手中的小利丢失掉了。这真是既丢了西瓜又丢了芝麻啊,损失太大了!

第四个故事是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办法想吃到它,可最终也没尝到葡萄。于是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还没有熟呢,肯定非常酸。”呵!我不禁对狐狸的说法感到好笑。现实中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时机未成熟,这实在是对喜欢为自己找借口辩解的人的一个生动写照。

第五个故事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乌鸦有一块大肥肉,狐狸想把大肥肉弄到自己的手里,一个人独吞,就赞美乌鸦说他的歌喉多么的美妙,请乌鸦唱一首歌。乌鸦一听,果然中计,可他刚一张嘴,大肥肉就掉在了狐狸的手中。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往往是别有用心的。喜欢听好话的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这本寓言故事,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包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深深的吸引住了我。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篇5:读伊索寓言有感

古希腊的寓言家像天上的繁星般耀眼夺目,而在这些繁星中,伊索则是那最大最亮的一颗。英雄不问出处,虽然伊索只是一个卑微的奴隶,但他聪颖过人,知识渊博,最后获得了自由。他所编著的《伊索寓言》,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书中以简短的小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说明了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其中给予我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是《两只袋子》。

这则寓言主要讲述了有一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在人的脖子上挂了两个口袋,一个装自己的缺点,另一个装别人的缺点,他考虑到,人应该多关心自己的缺点才能对自己有利,装自己缺点的袋子一定很重,就把它放在了后面,另一个装别人缺点的袋子则放在胸前。 因此人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视而不见。所以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必须先纠正自己的缺点,然后再去纠正别人的过错。

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只会无所顾忌的去挑剔别人的错误,但对自己的过错却如此“宽容”的对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这些缺点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世界上不会有同样的两个人。所以我们不应该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拿着缩小镜来看自己。人们总盯着别人的缺点,却忽略了自己的缺点。我们在努力寻找别人缺点的同时,为什么不想一想自己也有缺点。不要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不要总是自以为是。相反,我们应该不耻下问,勇于承认错误,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看优秀的人的优点,这样自己才可以从中学到东西。还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 不光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使我们能逐渐变得完美。在人的一生中,永远都会先看到别人的缺点,但是要想看到自己的缺点就要照一照“镜子”,那么,人生的镜子是什么呢?其实,人生的镜子就是别人对你说的话,不论是批评、指责、要求还是赞扬、夸奖,它都可以成为一面镜子,只要你愿意去面对这面镜子。有一种美叫做缺陷美,正是因为它的缺陷才会让美更加有魅力。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也都有权利去指出别人的过错,而先改正自己的缺点是前提。

而在做这些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在遇到矛盾时,不要一直想着是他人的错,也许错在自己,也许自己没有发现自己错在哪里,这时就需要换位思考了。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做过的事,是否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是否对他人构成了威胁,又是否为他人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每一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怎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只是好好学习就够了吗?不是的,在好好学习的同时,也要指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再请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再改正,最后,还需要指出他人的缺点。这样, 不但自己能改正缺点,别人也会感谢你帮他指出缺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做不是很快乐的吗?

篇6:读《伊索寓言》有感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的杰作。其中有一节小故事《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让我感受很深,故事的梗概是:

有一个勤劳的农夫,他知道自己快要辞别人世了,可是他不放心儿子们,担心他们懒惰,不好好耕作。于是,农夫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孩子们,我就要离开你们了。我所有的宝物都埋在葡萄园的土地里,把它们统统都找出来吧,这是我最后留给你们的礼物!”

父亲去世之后,儿子们为了得到他的财产,把葡萄园所有的土地翻了一遍又一遍,却什么宝物也没找到。但是,葡萄园由于他们的翻土、耕作,却意外地结了比以往更多更甜的葡萄,无疑是一次大丰收!

篇7:读伊索寓言有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伊索寓言》。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樵夫与赫尔墨斯》这则寓言,它让我懂得诚实守信可贵之处。

《樵夫与赫尓墨斯》主要讲了有一个樵夫在河边砍柴,一不小心斧子掉到了河里,被河水冲走了,他坐在河边大哭。赫尔墨斯知道了此事,很可怜他,走来问明原因后,便到河里捞了一把金斧子,问是否是他掉的?他说不是;接着赫尔墨斯有捞起一把银斧子回来,问是否是他掉的,他说也不是!赫尔墨斯第三次下去,捞起樵夫自己的斧子来时,樵夫说:“这才是我的斧子啊!”赫尔墨斯很赞赏樵夫的为人诚实,便把金斧、银斧都送给了他。樵夫带着三把斧子来到家中,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朋友们。其中有一个人十分眼红,决定去试试。于是他跑到河边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也扔到河中,然后坐在那哭。赫尔墨斯来到这儿,问他哭的理由后,然后下河捞到一把金斧,问他这是你的吗?那人高兴地说:“呀,正是正是!”然而他那贪婪和不诚实的表现却遭到了赫尔墨斯的憎恶,不但没给金斧,连他自己的斧子也没给他。

读完这个寓言,我懂得了诚实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做人不要太贪心,诚实的人会得到帮助,不诚实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所以我们做人要诚实,没有了诚信等于没有了灵魂。

篇8:读《伊索寓言》有感优秀

细观他的成功之路, 我发现他具有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班主任”的能力。若曾国藩从事教育的话, 以他的管理才能, 他一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管理者。我个人认为他的很多成功经验, 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一、曾国藩“德育为首”, 选择班干部以德为首

识才、用才是他成事的第一秘诀。历史上有识才、用才本事的人物不少。如刘邦著名的“三不如” (汉高祖刘邦有段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 给饷馈,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 。曾国藩成功的重要一条也是在于他有杰出的识才、用才的本事:以德为主, 次看学识, 再看才具。他识别后, 将他们一一合理使用。这就如同于我们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要注意的问题。

选好一个班干部, 组成一个好的班集体, 就可以带好一个班级, 是班主任的好助手, 是一个好的副班主任。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很多压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在管理班级时不是也有一套选择班干部、培训班干部、使用好班干部的方法么?

曾国藩有两句名言“扬善与公庭, 规过于私室”。这也给我们班主任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对学生和班干部的好事要大肆宣传表扬, 起到以积极的影响;对于班干部所犯的错误, 要在私下里批评教育, 这样既树立了班干部的良好形象, 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有利于班干部进一步在班级中开展工作, 当然必要的时候可以因时而变。

二、曾国藩“适时教育”, 抓住机会, 完善自己, 教育学生

他抓住机遇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改变曾国藩命运的机遇就是在太平军冲出广西, 向江南进军时, 朝廷在江南各省任命了四十三为团练大臣。这四十三位团练大臣, 后来死的死, 走的走, 几乎都没有成什么大事, 唯一一个成就大业的就是曾国藩, 他抓住了这一机遇, 因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的这一理念很是适合我们班主任针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的教育方法。

“适时教育”就是抓住合适的机会, 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法, 教给学生适当内容的知识, 或培养适当的技能。让学生在这特定的氛围下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完善自己, 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三、曾国藩“因材施教”, 不能总用一种眼光来关注学生

他交错使用儒、法、道三家学说, 依时而变。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孔、孟儒家, 而是诸子百家的共同智慧。曾国藩他精通儒、法、道三家学说, 并适时而用,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这一成功之道, 说明我们班主任不能老用一种眼光来看学生、一种方式来教育学生、一种方法运用于教学。要做到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时代在发展, 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你若再仍用老一套的眼光来对待、教育和管理学生, 那一定会“老眼昏花”的, 跟不上社会的快节奏。

那么我们班主任就应顺应社会的进步, 积极地学习和改变, 做到“因人而教, 因时而变”, 才能“变则通, 通则达, 达则成”,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篇9:读《伊索寓言》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份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拿出来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德洛斯》(Phaedrus)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 “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没有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Emile)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則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跟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Primitivist),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象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到:“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摘编自《钱锺书集》,有删节)

篇10:读《伊索寓言》有感

其中有几篇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故事,比如:龟兔赛跑、乌鸦和狐狸、蚂蚁和蝉。

另外“农夫和蛇”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坏人,我们不要同情他,要不然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自己。

通过读“蚂蚁”这篇我惊讶的发现,原来蚂蚁以前和人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经常偷窃而被宙斯惩罚成现在的模样,太不敢相信了!如果蚂蚁像人,那我们还敢去踩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做坏事,做坏事肯定会得到惩罚。

篇11:读《伊索寓言》有感

《伊索寓言》这本书里有许多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里都有不一样的道理,有些告诉我们要诚实,有些告诉我们要勇敢,有些告诉我们要友好。其中《龟兔赛跑》这个小故事让我最有感受。

《龟兔赛跑》这个小故事讲的是不能小看别人,太骄傲就会害了自己。故事讲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和一只小乌龟比赛赛跑的故事。刚开始兔子遥遥领先,回头一看乌龟还在它身后很远的地方慢慢爬着,兔子就跑到一个石头下,没看到乌龟的影子,兔子十分骄傲,心想乌龟这辈子都别想赢我,于是就在石头睡着了。可是等兔子醒来发现乌龟早已到达了终点,将自己打败了。兔子懊悔不已,却为时已晚。

在这个故事中,告诉我太骄傲是不行的,应该向乌龟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篇12:读伊索寓言有感

就拿书中“捕获石头的渔夫”来说吧,几个渔夫上海捕鱼,在收网时觉得鱼网很沉,渔夫们以为这一下可以捕获很多鱼,高兴地手舞足蹈,拉网的劲头也便足了。可当鱼网拉起时连一条鱼也没有,那几个渔夫十分沮丧。其中有一位老渔夫劝大家说:“快乐和苦恼本来就是亲姐妹,我们刚才已经快乐过了,现在没有收获而苦恼也是正常的。是啊!满怀收获的希望和眼前的事实怎能不让渔夫们在快乐和苦恼左右徘徊呢?

读了这个小故事,我觉得那位老渔夫的心是多么的坦然多么的乐观啊!这也让我明白,人生有快乐也有痛苦,有坦途也有坎坷,有希望也有失望。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就应该像那个老人一样不因一帆分顺而得意忘形,不因遇到挫折而沮丧,更不能望而止步,停滞不前,而应该坦然面对现实,重新扬起风帆,调整航向驶向新的征途。

篇13:读《伊索寓言》有感优秀

感想之一:“大方无隅”的童真生活

作文源自生活,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就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然而, 作文里生活太少, 甚至没有生活, 则是当下学生写作的通病。于是, 有人归因为学生的生活太贫乏、太单调。其实, 生活赐予学生的非常慷慨。有父母、有姐妹, 有师长, 有同窗, 有邻居;有书声, 有球赛, 有郊游, 有劳作;有春草, 有秋月, 有夏荷, 有冬雪。凡此种种, 构成了《登攀》作品中“大方无隅”的童真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 写作的外延就有多广阔。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 是寻常的, 又是难得的。有时, 她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有时, 她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美其实无处不在。郊游中, 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是一种快乐的美;家庭里, 妈妈天天送上香喷喷的饭菜, 是一种幸福的美;阳春三月的春天, 大地苏醒、鸟语花香、万物生春, 是一种生机美;夏天, 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空, 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地劳动着, 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秋天, 五谷丰登, 是一种丰收美;冬天, 孩子们在雪地上尽情地打雪仗, 是一种欢快的美。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 智国先生教给了学生在这些看似平凡、单调的生活中发掘情趣、发现美的本领。

感想之二:“大音希声”的童真言说

唐代大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清水芙蓉的生命之源, 乃是一派天真。何谓“天真”, 用庄子的话说, 就是“真悲无声而哀, 真怒不严而威, 真亲不笑而和。”由此表明, 所谓“天真”, 其实就是孟子所推崇的“赤子之心”。当下的学生, 枯竭了生活, 在作文中只好说假话, 唱高调, 压抑了真感情, 迷失了真性情, 文章言说刻意装饰和雕琢, 或文白相杂, “寻章摘句”, 或矫揉造作, 佶屈聱牙, 晦涩难懂, 在看似华丽的包装下却丧失了纯朴的童心、童真、童趣。俗话说:“好看不过素打扮, 好吃不过粗茶饭”。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惠特曼认为:“艺术之艺术, 词藻之神采, 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登攀》作品杜绝喧嚣与矫揉雕琢, 崇尚娓娓道来的纯朴言说。其语言浅显通俗, 自然流畅, 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 意蕴丰厚, 富有韵味。这种纯朴如同土地, 正是土地才长出粮食, 才长出奇葩异卉;这种纯朴如同空气, 正是空气才不被时间所淘洗;这种纯朴如同清泉, 正是清泉才沁人心脾。然而, 这种纯朴之中又闪烁着少男少女的思绪、情感、智慧的清辉, 阅读之后令人为之动容。宋代散文大家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朴素, 内容精辟, 深入浅出, 好像容易, 其实写起来须反复推敲, 是艰苦细致的劳动, 非常难能可贵。“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心”的童真言说, 用平平实实的语言去直抒胸臆, 用淡笔写深情, 乃是智国先生传授给学生的“大音希声”式的纯朴表达方式。

感想之三:“大象无形”的童真意象

《周易》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 《周易》之象是卦象, 是符号, 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 属于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 “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 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 不是抽象的符号, 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何谓“意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 它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中华美学大辞典》则认为:“意象, 美学范畴。 (1) 指文艺家构思的意趣和物象的契合。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 (2) 指艺术形象。 (3) 指饶有意味、饱含情思、充满理趣的形象。”非常遗憾的是, 如今中学学生的作文难见意象的踪影了。感谢《登攀》作品让我领略到了童真意象的温馨。有小鸟的啁啾、有小鱼的跳跃, 有小花的芳香, 有小狗的憨态;有赛场的奔跑, 有野炊的欢笑, 有晚会的热烈;还有春雨的早晨, 天边的晚霞。不仅有自然意象, 《登攀》优秀作文集中有的篇章所咏叹的社会事物, 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所描绘的生活场景, 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 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 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 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这些林林种种的意象虽然并不宏大, 但意蕴隽永, 凝聚着少男少女的情思, 给人一种纯真之美的享受, 呈现出“大象无形”的艺术特征。《登攀》作品对意象的推重, 是因为“言不尽意”, 当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作者心中之意时, 便巧妙地“立象以尽意”, 用意象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言征实则寡余味也, 情直致则难动物也, 故示以意象。”意象入文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 是以“象”征“意”, 是喻示, 是象征, 是“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移情于景, 存心于物, 凝神于形, 寓意于象, 这正是智国先生教给学生营造童真意象的诀窍。

感想之四:“大道远行”的童真情怀

少年时代是怀揣梦想的季节。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杰出女性、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奥普拉·温弗瑞曾说:“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 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 只要梦想存在一天, 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虽然梦想是崇高的理想和愿景, 但“大道远行”, 必始于足下。可惜, 现今的学生并非如此理性, 他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 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大多因华而不实而无果而终。而《登攀》作品不是这样, 它所展现的梦想, 则是透过“我们窗口”看到的玫瑰般的情怀和风景。大致地说, 有三重梦想境界、三重童真情怀:一是描绘山光水色的风物境界, 书写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怀;二是反映人世万象的人伦境界, 书写和谐人际的人文情怀;三是吟咏喜怒哀乐的自我境界, 书写展翅高飞的壮志情怀。美国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说:“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 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 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 迎来光明和希望, 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登攀》优秀作文集的作者就是一群细心培育、维护, 直到梦想安然度过困境而走向成功彼岸的少男少女。“大道远行”, 既仰望星空, 又足踏实地, 这是智国先生指点学生书写童真情怀和玫瑰梦想的要津。

篇14:如何读懂“寓言故事”类小说

要想读懂寓言故事类小说首先要了解这类小说的特点。寓言故事类小说的故事情节常常是虚构的,它不追求对真实生活的描摹,而是追求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由于是虚构的,省去了许多具体背景,人物形象也似乎有点抽象。它往往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为我们呈现一个荒诞的世界,虽然荒诞,却能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它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批判性,它所揭示的、讽刺的、批评的,往往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本身,而是像这样的、类似的人或现象。因此阅读这种文本我们不能满足于故事呈现的表层含义,要由比喻,象征手法入手深入探究其中的深层的意义。要能够从文本内跳到文本外,把故事中描写的种种现象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去,方能读懂其中的寓意。

一、概括情节,把握形象

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小说表达主旨的依托。理清了故事情节、把握住人物形象才有可能读懂其中的寓意。梳理情节是读懂小说的第一步。在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依照一定的线索,抓住主要事件进行总结。比如《坚硬的荒原》,整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不近人情地役使三个小孩在荒凉、坚硬的荒原上用牙啃坑、用嘴聚土、化泪浇树,种出一棵棵绿树的故事。整个故事按照老人役使三个孩子由刨坑到播种再到浇水的种树过程安排情节。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故事中人物形象初步感受的过程。

在把握了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形象的基础上我们再具体分析形象。文中的形象主要是老人和三个孩子。他们被放置在一个一望无际,灰茫茫的,凄清,空旷,荒凉而又寒冷的荒原上。“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文中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高大、冷峻、粗犷的老人,而站在他身边的三个孩子僵硬、消瘦、穷苦。“老人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刨坑,把它种上。”老人对待孩子的粗鲁透过“抓”的举动以及冰雹似的声音可见一斑,面对弱小的孩子,高大的老人显得那么冷峻无情。以至于当孩子抽泣着说“爹,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时老人竟然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脖子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老人的冷酷,而那竟是他自己的骨肉。当孩子微弱地呻吟着用牙齿啃着坚硬的岩石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作品的荒诞感,而老人的冷若冰霜,纹丝不动更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极端残忍,更让人心痛的是当坑达到一定的深度时,老人竟用脚把孩子踢开,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而此时第一个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满头白发。而第二个孩子战战兢兢地目睹了前面的整个过程。接下来的故事又是之前的翻版。老人依然冷酷无情,孩子依然处境辛酸。当种下的这棵树长大结出果实,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时,犹如坚硬的荒原一般的高大的老人站在坚硬的荒原上,抓起三个孩子,让他们重新播种、攒土、浇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就能把握住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这里的老人是一个硬汉的形象,粗犷、坚忍、有力。他表面上冷酷无情,但为了生存,他必须用尽全部心力去逼三个孩子种树。而三个孩子贫穷、弱小、无依,忍受着老人近乎残酷的役使,饱尝充满血泪的痛苦,以至于依然是孩子却已满头白发,但他们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在坚硬的荒原上创造着奇迹,让坚硬的荒原绽放出生机。

二、分析手法,揭示意义

寓言故事类小说之所以难懂,主要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含蓄地表达寓意。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作品呈现的表层含义,要联系现实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比喻义、象征义。阅读《坚硬的荒原》时,在分析了文中的形象后,我们就要深入挖掘形象背后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将老人和三个孩子放置在一望无际,灰茫茫的,凄清,空旷,荒凉而又寒冷的荒原上,这个荒原无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而象征是一种替代和暗示,是以具体事物的形象替代和暗示隐藏在该形象背后的某种深邃的思想和意义。这个荒原到处光秃秃,硬邦邦,无法开垦,没有土更没有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种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冷苦冰霜的老人心如坚石地追求目标,无视痛苦的折磨和沉重的代价硬是让弱小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劳作,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终于冲破命运之樊篱,长出了第一棵树,这是一种慰藉,因为他们终究创造出了希望。整个过程中充满了生命的悲壮感。但这样的过程却没有停止,而是一遍遍地重复上演。作者在文中写道:“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技能,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意志从他们的弱小无力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这句议论性的话语无疑暗示了文中的形象隐含的意义所在。由此我们很容易想到现实世界的残酷,以及人类在这样的残酷的环境面前血泪斑斑、永不停息的创造历程。文中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寒冷显然象征着人类生存环境的险恶和创造活动的艰难;具有荒原一样品格的高大的老人象征着人类生命力的顽强,老人的冷若冰霜,纹丝不动,不急不躁,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创造历史的意志和坚定;三个孩子用牙齿刨坑、用舌头和喉咙给种子攒土、用眼泪为种子浇水,象征着人类自身的弱小与承受的苦难;三个孩子痛苦得满头白发则象征了人类创造历史过程的漫长和艰辛;而老人让孩子们重新刨坑、播种、攒土、浇水,正象征了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和永不停息的前行。上述一切象征着民族的生存、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尽管为了生存,为了抗争,必须如此残酷地从“弱小无依”中吸取力量,获得机会。这是令人恐惧和憎恶的,但人类又常常必须如此。正如作品结尾所揭示的那样:“软弱,短暂,幼小的生灵蕴藏着特殊的,无拘无束的力量。这力量胜过大海的怒涛、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运转。”因为人类不甘心“只是一支在无限的空间往返的奴隶的巡逻队”,不愿意是盲目的、听天由命的,因为人类历史不甘心“屈从于一种连自身也毫无意识的黑暗之中”,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的人类将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这就是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

可见,要想挖掘出形象背后的意义,除了分析形象本身外,还要抓住文中议论性的语句仔细地揣摩体味,这些语句中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

总之,阅读这种文本我们不能满足于故事呈现的表层含义,要由比喻,象征手法入手深入探究其中的深层的意义。把故事中描写的种种现象转移到现实中去,方能读懂其中的寓意。

练兵场

马语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骒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和浓重的油腻气味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借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苍蝇和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邻村的小孩子炫耀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它: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从它的口腔里喷出来的腐草的气味熏得我昏昏欲醉。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马说:“你应该知道,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有删节)

1.简要概括作品中写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在诉说自己“为什么瞎了眼睛”前,为什么要讲述琴女春琴、俄狄浦斯、马文才等三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加以探究。

篇15:读伊索寓言有感

《狼和小羊》揭示了狼吃羊的本性,狼寻找种种借口吃小羊,正是现实生活中弱肉强食现象的体现;《农夫和蛇》表述了恶人的本性不可改变的道理,告诫人们千万别怜悯恶人;《狼和狗》表达了向往自由的愿望;而《龟兔赛跑》、《衔肉的狗》和《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或讲述人应具备的品质,或讽喻人的贪心本质,或提示一种生活经验。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家驴和野驴》。故事讲的是有一天,一头野驴看到一头家驴在晒太阳。它看到这头家驴身上的毛油光发亮,非常羡慕,说:“你生活得一定非常幸福吧!”过了一天,这头野驴又看到了这头家驴。不过这次,这头家驴正驮着许多货物。野驴非常感慨地说:“你应该得到幸福,因为你为此付出了太多代价!”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是啊!幸福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就像我的学习。我只有付出努力,才会取得好成绩;取得了好成绩,我才会幸福!

篇16:读伊索寓言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伊索寓言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伊索寓言有感1

《伊索寓言》妙语连珠,机智幽默,说理深邃,极富谐趣,脍炙人口,因此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伊索寓言》刻画描写具体而细微,读后令人感叹不已。通过作品读者仿佛置身于古希腊人的家园,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轻松有趣的故事获得不少教益。

《伊索寓言》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在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就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比如《饥饿的狗》主要内容是:草原上有几条猎狗,这几头猎狗不会捕猎,常常是靠野兽吃剩的残渣而填饱肚子。一天,它们看到河中间漂着一张牛皮,黄狗说:“嗯,牛皮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于是几条猎狗便开始想办法够牛皮了,一开始他们先用爪子抓,油找来树枝够。折腾了半天也毫无结果,白狗想把河水喝干,把牛皮弄到手,说干就干,最后喝水的那几条狗把肚子都胀破了,可喝水一点也没有少,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利益,瞎干,结果目的没达到就早累死了。

还有《狗和厨师》有家餐馆不太大,生意却很好,厨师买了一只肥羊,当他把羊心、羊肺、羊肝、羊肚放入盒子之后,就去剁羊腿了,正当厨师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一只狗叼起羊肉,“砰”把盒子打碎了,厨师追不上,懊悔不已,他说:“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一定会提防你,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吃了一次亏后就不再吃第二次亏了。

这本书让我从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中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深有感触。

读伊索寓言有感2

《伊索寓言》这本书家喻户晓,它的作者是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这本书里有很多故事,有的故事告诉我做人不能太贪婪,有的故事告诉我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有的故事钙素我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还有的故事告诉我做事不能太冲动,要考虑周全。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有很多,如:《燕子和蟒蛇》,故事大概讲的是几只燕子寻家,一只燕子妈妈,还有几只是燕子宝宝。它们找到了一家法院,在法院那边安了家,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燕子的羽毛也多了起来。一天燕子妈妈想教宝宝们飞行、捕食、逃避敌人的追击......可小燕子太懒了,不想学,就没学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条大蛇,把不会飞的小燕子吃了,燕子妈妈回来后很伤心,说到:为什么最讲道理的地方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其实啊,当灾难发生于寄予希望的地方时,最使受害者难受。恶人行凶是不分场合的,善良的人们要时刻警惕啊!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头蠢驴》。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人养了一头驴和一只观赏狗,小狗和驴子的待遇大不相同:小狗很受主人的宠爱,而驴子却要天天干粗活累活。一天,主人家来了一位贵客,客人把小狗借走了,驴子趁机挣脱缰绳,悄悄地走进了主人的居室,学着小狗的样子去讨好主人。换来的却是一次毒打。这个故事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质工作,切不可逾越,否则会吃亏的。

《伊索寓言》里面的还有很多多姿多彩的故事,如果你还没有看过,那就赶紧翻开书看看吧!(王雨萱)

读伊索寓言有感3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伊索寓言》,妈妈常讲给我听。那时候的我,只是听个新鲜罢了,可是今天我再一次读《伊索寓言》的时候,却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那些道理,却不是书本所能给予给我的。

《伊索寓言》的作者逝希腊人伊索,大部分是以动物作为主人公,少部分是以人和神作为主人公的。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则故事是:逃命的梅花鹿。故事的大意是丛林中有一只梅花鹿,这只鹿对自己的角十分满意,却很讨厌自己的腿。后来一只狮子来追赶它,腿派上了大用场,使它跑得飞快,但是鹿角却被树枝别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是,到了关键时刻,才发现了真正的朋友。

是的,只有在危难的时刻,我们才能看出来谁是真正的朋友。在这则故事里,这只梅花鹿本以为自己的鹿角是美丽的,因此而十分骄傲,但它却仅仅只看到了这鹿角的一面。鹿角只是能在外表上表现的美丽,但有时候它并不能帮你在危难时刻度过难关,而恰恰相反,也许它还会帮上“倒忙”。由此,我们可以想到美丽的外表其实算不了什么,其实只是个外在美有什么用呢?我们大家曾经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绣花枕头一包草。也就是说,外表看上去华丽无比,但里面其实只是一包草。我们总对外表美丽太过于钟情,把它看得太重要。却无心考虑被这些外表美丽所挡住的“美丽”。它对你都十分重要,你却有没有珍惜呢?这只鹿的鹿角也就如此,我们再仔细想一想。我们平时那样追求外在的美丽,那么如果心灵不美丽,外表再怎么美丽又有什么用处呢?且,美丽如同花一般,只开一时,你能使它永驻吗?

有些事物,也许它们的外表看上去并不美丽,但是它们的本质却是很好;而那些外表上看去很美丽的,有时候是最致命的“定时炸弹”。我们应当看清美丽背后存在的“价值”。

就像这只鹿一样,我们人可能也不过如此。这只鹿的脚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外表上的美,而鹿的腿就是那些本质上是“心灵美”,难道不是吗?

再换一种说法,一个角度。鹿的角就像平时那些不忠诚、虚伪的朋友,在关键时刻做“范跑跑”的那种人;而那腿就像是我们平时那些忠实,在危难时能够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些朋友。其实说,在外表上十分美丽的东西,我们应当接受。对于那些外表上不美丽的东西,我们也要欣然接受,不要沾沾自喜。

读伊索寓言有感4

《伊索寓言》逝希腊、古罗马时期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集。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故事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作者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来体现日程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有的告诉我们要正直、善良;有的教导我们要惜时、勤劳;有的警示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骄傲。

在《蚂蚁和蚱蜢》这个故事中:蚂蚁在炎热的夏天,即使头顶着灼人的阳光脚踏着滚烫的道路也不忘搬运、储备粮食,毫不懈怠;而蚱蜢却在树荫下悠然自得的或弹琴唱歌或打盹儿,好不自在。当冬天来临,积雪覆盖着大地,蚂蚁在洞穴里丰衣足食的生活着,而蚱蜢却饥饿缠身,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这个故事正是我们勤奋与懒惰的真实写照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像蚂蚁那样勤奋工作,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只能像冬日里的蚱蜢那样苟延残喘般生活。

在《驮盐的驴》这个故事中,一头驴子由于在过河时不小心滑到河里,致使背上盐袋里的盐融化,得到一个轻松托运的机会。第二次时,它自以为掉到水里还可以再轻松一些,于是又故意让自己带着货物跌进水里,这次它背上的棉花吸水后增重了很多,致使它再也爬不出来,淹死了。这个故事说明:凡事只凭借自己的感觉做事,不用大脑加以分析判断,肯定是要吃大亏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也一味的想偷懒,处处想着投机取巧,结果可能就只能像这头驴子一样,只是搬着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在看到两只羊在独木桥上巧遇,可是却都因为个性固执而互不相让。当它们头顶着头,角对着角都想用力量逼退对方的时候,却因为失去平衡双双不幸地落进河里丧了命。突然就想起了几天前的早晨,我跟弟弟去吃早餐出来,遇到2个叔叔因为停车的事情双双言语不和就扭打到了一起,他们多么像《两只小羊》的真实写照啊!其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学会礼让对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为什么要逞一时之勇害人害己呢?

《伊索寓言》里每一个故事,背后都隐含着做人的道理,这需要读书的人认真去体会。

读伊索寓言有感5

最近我在看四本共读书木中的一本《伊所寓言》。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红牛、黑牛和黄牛》了;我先简单的跟你们介绍少一下吧!

红牛、黑牛和黄牛三兄弟在草原上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天,狮子看见它们便想吃了它们。

狮子猛冲过来,红牛用角一挑,一下把他挑出老远,狮子摔的重极了,一时爬不起来。他发现黄牛和黑牛都瞪大了眼睛,恶狠狠地看着他,于是不敢再进攻了,爬起来灰溜溜地走了。,狮子不甘心。过了几天,它想了一个招,用离间计一个一个的消灭它们。于是,狮子对黑牛说:“红牛告诉我它的力气最大。”黑牛生气了。它又跑去对红牛说:“黑牛的力气比你大,你真没用。”红牛气急了,决定它不再理黑牛了。最后,它对黄牛说:“红牛和黑牛说你是胆小鬼。”就这样三兄弟打成一团,最后,它们打得筋疲力尽。狮子没费多大力气就饱餐了一顿。

信任是最重要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朋友的信任。看着这三头牛由团结不败到被狮子吃掉,让我吸取了一个教训,就是:朋友之间听到朋友的坏话,一定要问个明白。

还有《驮盐的驴》有头驴驮盐过河。滑了一跤,跌倒在水里盐溶化了,他站起来时,觉得轻松多了,很高兴。后来,他驮着海绵过河,心想再跌倒站起来,一定也会轻松许多,就故意滑一跤,不料,海绵吸饱了水,他再也站不起来,便在水里淹死了。

篇17:读伊索寓言有感

再一次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我从中品到了未曾悟出的哲理,我似乎知道并明白,书中其实还揭露了人性的各种丑恶,揭露了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乱象,甚至迷信现象。书中把“浓缩就是精华”发挥到极致,

从寓言故事中隐射了很多哲理。其中透过故事暗指的很多缺点我身上也有,许多人身上也有。我终于明白:这本书其实是各种人生道理的浓缩,是我前进道路的一面警示镜。

篇18:读《伊索寓言》有感优秀

“玉想琼思, 止息乘凉, 言人之未言, 见人所未见, 警句全涌, 谐谑天生, 涉笔成趣。”“是一棵人生道旁, 历经春秋, 枝繁叶茂的智慧树, 钟灵毓秀, 满树的玄想之花, 心灵之果, 任人随意观赏, 止息乘凉。”——以上是部分中外作家对《读伊索寓言》的高度评价。

仔细读来, 不难发现这两篇浓缩人生精华的文章, 在主旨上有相同之处, 但风格却不一, 真可谓是异曲同工, 各领风骚。

一、主旨相同

沈从文 (1902 ~1988) , 湖南凤凰人, 原名岳焕,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边城》写于1933年冬至1934年春, 也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也是他面对堕落的都市文明, 寻求理想社会人生的一种表白。小说融入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有着美化和理想化的倾向。在他的笔下, 湘西的青山绿水和原始民风充满着善意、和谐, 体现出一种“优美、自然、健康”维系茶峒的社会秩序不是军政制度, 而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社会依照固有的节奏运行, 人们按照古老的契约做事,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只有端午、中秋、过年等传统的节日, 才能打破这里的平静, 让边城人兴奋、陶醉。作者正是通过对茶峒人过端午节这一重大社会生活的叙写, 生动地表现了普通人的生活情趣, 以及他们那古朴而淳厚、乐观而充实的精神风貌。小说的主要人物在这一典型环境中正面亮相, 用他们的言语行动相互交流, 用他们的心灵认知对方, 给整个作品奠定了浪漫而又惆怅的基调。

钱钟书 (1910~1993) , 江苏无锡人, 曾用名中书君, 字默存, 号槐聚。《读伊索寓言》文章节选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发表于1941年。文章通过对伊索寓言的重新解说, 揭露讽刺了观代社会中的假、丑、恶现象和人性中的阴暗面 (鬼性和兽性) 。这篇文章告诉人们, 只有认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伎俩, 才不至于上当受骗, 同时也呼吁每一个人都应该负起尽可能为后代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责任。可以说, 《读伊索寓言》不过是钱先生点评人生、“眉批”人类的“打鬼钟馗”;可以这样说, 《读伊索寓言》是《围城》的前奏曲, 没有它, 也许就没有《围城》。

二、风格迥异

沈从文的《边城》最突出的特色应该是散文话的叙事笔调。这篇小说中, 他完全是在用一种散文化的叙述笔调来讲述故事, 就像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轻轻地哼着抒情小调。茶峒小城, 土生土长的翠翠, 笔调优美而抒情, 故事充满诗意。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构成的特殊风韵几乎成了几代湖南作家效仿的楷模。空荡的沅水中漂荡的一叶小舟, 苗乡山寨中袅袅升腾的炊烟, 原始森林中的鸟语花香, 清秀古朴的水乡吊脚楼, 富有诗情画意的月下小景, 这一切都浸润着作者对乡土文化的真、善、美的讴歌和寄托。

生活化的语言是《边城》另一突出之处。沈从文曾说:“我的文字风格, 假如还有值得注意处, 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言语太多了。”生活化的语言, 带着乡土气息, 清新自然, 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态, 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也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 细腻地刻画出当时的人物心态。请看下面一段人物对话描写。傩送的问话:“是谁人?翠翠又是谁?”问话口语感强, 随意而又充满好奇心。翠翠的答话:“我是翠翠, 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答话郑重、简明, 表现出很强的戒备心理。整个对话质朴而又不乏机趣, 平实而又富于情趣。

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讽刺与幽默。他文笔犀利、尖刻, 但背后却是诚挚的。他不拘泥于“本事本旨”, 提出“两柄多边”说, 体现出两种方向的引申:一是跟寓言的本意相反;另一是顺着寓言故事, 或续写下文, 或将故事应用到旁的方面。就像一个精明的都市人在述说社会的弊端, 语言上庄谐杂出, 或似是而非, 或形同悖论, 或正经话作荒唐语, 充满了佯谬, 又充满了理趣, 好似一切的矛盾都集中在一起且统一于一体。

举一例:“人比蝙蝠聪明的多了。”听起来像是废话, 但其实包含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有些人就只比蝙蝠进化了那么一点, 即某些人身上表现出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属性, 或者叫野蛮性或禽兽性。但我们细细品位, 这并不是对人的谩骂, 而仅止于讥讽, 望其修正而已。

三、同工异曲

沈从文在湘西小城轻声哼唱边城故事, 他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 借以抨击都市文明中的假、丑、恶, 以此来重塑民族的道德修养。钱钟书先生在城市中细读《伊索寓言》讽刺人性中的假、丑、恶, 呼吁人们自觉做一个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难发现, 这两位文化巨人, 选择了同一主题, 用不同的曲调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真可谓异曲同工, 各领风骚。

参考文献

[1]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2.

上一篇:教委小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灵峰探梅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