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评选方案

2024-05-23

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评选方案(精选6篇)

篇1: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评选方案

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艺术作品评选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提高北航大学生艺术素养。

二、主题与内容

主题:青春舞动校园,艺术点亮生活。

内容健康向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注重弘扬民族文化,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能够充分反应我校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当代校园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表现大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追求。应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组织机构

主办:共青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

承办: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四、参加对象

北航正式注册的在校生(包括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

五、艺术作品类项目内容

1.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尺寸均不超过对开。

2.书法、篆刻:书法类作品包括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硬笔书法作品不少于80个字;软笔书法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字体不限;篆刻类规格不限,附译文。

3.摄影:独照、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均可,尺寸均为14吋。

4.工艺设计:含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平面尺寸不超过对开,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

5.雕塑、陶艺: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6.DV作品:播放时间不超过12分钟。

六、艺术作品参赛要求

(一)参赛作品要求

所有作品均不用装裱,均需提供原作或打印版作品及作品的电子版文件;书法作品要有落款、时间,印章;绘画设计作品需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院校、系别、年级、联系电话、辅导教师、作品的名称和品种、尺寸大小(横×竖×深)、创作时间;请写在作品背面,也可附另纸注明。版画作品按惯例需在画面四周留出空白并署名。

(二)报送数量要求

各学院可选择报送各类艺术作品,普通组专业组均可,每学院报送作品数量不超过20件(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系、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可适当放宽数量限制),各类作品每人报送不超过2件。

七、奖项和评选标准

(一)本届艺术作品征集活动设立以下奖项

1.优秀组织奖:以院系为单位评选。

2.艺术作品各项目分设一、二、三等奖及纪念奖若干。

(二)评选标准

1、绘画、书法、篆刻评选标准: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作品造型美观,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构图完整、合理;(色彩)画面整体色调协调。

2、工艺设计、雕塑、陶艺评选标准:立意清晰,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作品具有独创性,创意新颖;画面视觉效果协调;作品表现手法独特;作品实现手法合理。

3、摄影评选标准: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构图完整、合理;画面有较强的表现力。

4、DV影像作品评选标准: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图像清晰,剪辑流畅;有独特的创意。

八、报送作品时间、地点及组织工作

本次展演活动艺术作品征集的组织工作由共青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委员会负责实施并提供相应服务,9月中旬进行全校优秀艺术作品的征集和评选工作,9月下旬进行本次参赛获奖优秀作品的展览展示。

本次活动各院系分团委应给予充分重视,有专人负责,6月25日前将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发送至buaayszy@163.com, 并号召本

院系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配合本次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实施,统一思想,明确要求,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送时间:2010年9月15日—9月16日(晚6:00-10:00)报送地点:逸夫科学馆105室

报送内容:作品、报名表纸质版、院系统计表纸质版 请各院系将相关表格的电子版发至buaayszy@163.com其它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联 系 人:李富丽

联系电话:***、82339725 电子邮件:buaayszy@163.com

2010年6月16日

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征集学生统计表

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征集报名表

篇2: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评选方案

一 等 奖(排名不分先后)

省(区、市)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山 西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上 海 上 海 江 苏 江 苏 浙 江 浙 江 浙 江 浙 江 福 建 江 西 江 西 江 西 江 西 河 南

论文名称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再认识——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课程教学研究

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论音乐智能理论在认知型教学中的实施 写生基地课程建设与改革

关于在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的研究

内蒙古大学生对“蒙古族长调”认同态度的调查 关于高校多元专业背景下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大学校园景观文化意象对师生的隐性教育 三位一体的“MIE”“LTM”与“NMIEC”—— 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音乐课程改革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史论教学的缺憾与改革试验 海峡两岸大学专业书法教育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地方音乐渗透可行性研究 高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哲学思考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方案的研究 对中华民族音乐教育生态问题的理性思考 中国工业设计的理论困境与学科地位刍议 论潘天寿艺术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从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看我国高校美术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

临摹·素描·彩绘——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配器教学的改革研究

以人为本与群体遮蔽:和谐社会视野下高师音乐教育主体性问题的人本反思

审美的教育——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论地域文化对高校美术创作的影响

从《大学生美育现状调查问卷》结果谈公共艺术教育培养模式的优化

作者

曲香竹

苏丹娜、李文轶 童江梅 罗国亮

周素珍、蔡淑兰

董 波 张晓涧

荆福全 尹爱青 刘秉琨 潘善助 夏美君 朱玉江 鲁恒心 陈业秀 桂劲松 邹建利 黄 珊

饶泽荣、徐 飞、王 丰 周晓莹、李 铭 曹金玲 刘利霞 董明慧

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运城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包头师范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嘉兴学院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丽水学院 厦门大学

南昌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宜春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作者 单位

湖 北 湖 北 湖 南 广 西 广 西

广 西 广 西 广 西 广 西 贵 州 云 南 云 南 云 南 陕 西 陕 西 陕 西 宁 夏

省(区、市)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成果评价体系存在的关键问题 邓 涛、林能杰 高师《音乐教学论》课程的理论体系建构 杨秋仪 高师器乐教学三大误区之剖析

杨 丹 倾听学生的声音——落实教育部《课程方案》开李 君

设特色选修课的报告

让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闪烁无穷魅力——如何在广覃 思 西综合性大学艺术公选课中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欣赏教学

天籁之音,唱响主流舞台——民族地区音乐院校谢育坚 开设本土原生态民歌演唱课程的构想

“工作坊”模式在高师音乐教育学课堂的实践与黄文翠

运用

论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情商的培养——由“5.12”庞 梅 赈灾歌曲听后感言引发的思考

传承中的思考——以《蝴蝶歌》为例论学校音乐黄 玲

教育在传统文化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对高师院校公共美术教学的思考

杨洪文 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音乐文化传承 黄凌飞 艺术设计教学的云南本土化探议 王 飚 论少数民族美术影视教学资料的收集

杨雁楸 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许志敏、祝翠华、介 栋 艺术教育转变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杨豪中 论后现代艺术对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影响 冯民生 关于我国三所民族高校本科音乐美学教育的调查张韧洁

报告与分析研究

二 等 奖(排名不分先后)

论文名称

作者

实践、创新、育人——普通高校舞蹈美育研究

佟佳家

从看“热闹”到悟“门道”——也谈京剧进课堂 林叶青 浅论我国高校校园艺术文化发展的两次高潮 屈 浩、崔新宇 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刍议

朱 兮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潘 明、黄 霞、庞 波 普通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调研报告 苏丹娜、李文轶 论原生态民歌的素质教育功效

童江梅

武汉理工大学 襄樊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桂林工学院 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 贺州学院 贵州省毕节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单位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省(区、市)论文名称

天 津 天 津 天 津 天 津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和谐发展 构建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体系的思考

体育院校舞蹈学专业健美操课程考评内容体系及方式实验研究

作者 单位

林 琳、李 怡、曾 威 天津科技大学 张仲宝 马桂霞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 准确把握动漫教育脉搏促进滨海创意产业迅猛发展 王 刚 天 津 特色发展或边缘化——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专业艺术院校发展的思考

天 津 美国杨柏翰大学舞蹈教育对舞蹈教改的启示 河

北 论艺术教育与伦理道德素质教育 河

北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重心研究

北 中华民族韵味在钢琴艺术中的延伸——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艺术特征 河

北 试论书法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

北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增强民族文化内涵的探索 河

北 关于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热”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北 包豪斯与乌尔姆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意义

山 西 公共书法课对大学生性格品质塑造的实验研究综合报告

内蒙古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运用音乐——表象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内蒙古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硕士培养解析

内蒙古 论高职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内蒙古 科尔沁蒙古族传统民歌传承普及的最佳途径——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实践经验

辽 宁 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科基础的研究 辽 宁 从艺术类学生思想特点论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

辽 宁 高等动画教育不同模式利弊分析与中国高等动画教育模式探索

吉 林 免费师范教育实施后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对策研究

吉 林 高师钢琴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探究

吉 林 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探索 吉 林 加强服装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吉 林 STS教育观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黑龙江 理工科大学艺术课程教学中“四个结合”的研究 黑龙江 高师(美术教育学)课程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相关性的调查与分析

赵 霞

天津音乐学院 孙爱华 天津体育学院 姜

河北大学 董

艳、高俊峰 河北科技大学 师毅苗、苑岚冰 河北科技大学 寇学臣

河北师范大学 李雪山、聂书法 石家庄学院 张玉梅 石家庄学院 张志宏 石家庄学院 刘 斌 忻州师范学院 索 烨 内蒙古财经学院 张晓武 包头师范学院

游翠玲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乌云格日勒、赵哈申、乌兰 通辽职业学院 刘军平、任 戬、胡 阔 大连工业大学 吴 枫

大连工业大学 于静宜 大连工业大学 张 慧 东北师范大学 刘 欣 东北师范大学 金顺爱、金秀吉 东北师范大学

李凤仙、雒薇艳、李仲德 长春工业大学 杨 霞、李晓巍

长春工业大学 胡焰智 哈尔滨工程大学

韩 丽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省(区、市)论文名称

海 设计艺术教育应当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做起 上

海 数码时代艺术教育解读

海 开启心智,发现自我——高校图形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新实践

海 论高校美术教师的跨越式发展 上

海 非职业性舞蹈教育的性质与特征 上

海 艺术设计专业中工程教育观的培养

海 音乐“自律—他律”理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启示 上

海 职业融入学业,学业凸现职业 江

苏 再论公共艺术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江

苏 论蔡元培的美育实施观

苏 高校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的创新平台 江

苏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单线制管理模式研究 江

苏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个性培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歌舞)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苏 21世纪多元文化教育语境下的普通高校音乐公共教育——以南京某高校为个案的大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苏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法研究及实践初探 江

苏 突出舞蹈本体

发展高师教育

苏 立足社会 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 突出特色——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苏 不同音乐文化观念下的音乐教育——非洲音乐教育体验与反思

苏 谈戏曲艺术的普及性教育

苏 新经济形势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性人才培养

苏 关于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江

苏 论声乐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 江

苏 侗族民间合唱的传承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 江

苏 中、韩油画教学比较谈

苏 构建高职院校影视动画专业“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

江 当今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江 当前大学生音乐素质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与对策举措

江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改革:认知学徒制的启示 作者

宏 李

佳、韦丽娟 王大根 郑慧慧 郑

怡 宋伟民 康

健、翁再红 徐习文 李爱真

杨丽莉、路漫漫、寇晓洁 张

进 耿

涛、王

丰 刘

理 江

林 朱艳红 王道静、郭承波、许

蚌 刘大巍 李

震 汪

洵 徐文光 陈

鑫 周慧军、于玲娜、程

昊 陈

芸、金永康、邹

婷 王

滢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苏州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江 浙

江 浙

江 浙

江 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高师钢琴教材建设 精神追求:儿童艺术教育的必然走向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管理 从“眼高手低”到“眼高手高”——论书法教学中书写技能的训练与审美素质培养

江 浙

江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策略研讨

作者

斌 李

成刘佳妮 邱志文

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湖州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秦润明、宣绍龙 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探索与影视艺术教学模式的建构

项仲平浙

江 钢琴即兴伴奏基础教学法实验报告——基于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钢琴课学习相关内容的实证研究

江 “职业”视野下的师范艺术教育

江 高职院校书法实践教学初探

江 关于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安

徽 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整合及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 安

徽 也谈设计艺术教学中的“道”与“器” 安

徽 康定斯基的绘画理论对设计基础教学的启示 安

徽 技能与个性——对高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模式的思考

徽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之量化分析与思考

徽 美化你的声音——当今大学生嗓音状况的分析 安

徽 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徽 师范院校美术史课程学习与小学美术教师欣赏教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徽 高校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初探

徽 关于传统元素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考 福 建 后现代语境下经典美术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文化价值的探讨

福 建 谈《中国音乐》课程的全方位立体化教育 福 建 高师民间舞课引入原生态舞蹈的尝试 福 建 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思维 福 建 闽南民间舞蹈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 福 建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网络教学”模式创新 福 建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唱歌课程创新教学刍议

江 西 工业设计教育中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的构建探析 江 西 理论必须在场

河 南 设计伦理与教育问题之辨

余小信

陈民新 倪旭前 宋兆宽

凯、宋蓓蓓 陈庆军 王

猛 高

王自东 赵义堃 郜锦强 徐兰兰

陶玲凤 孔

成 李 洁

庄怡红 黄午妍 杨丽霞 黄明珠 耿建新 刘晓君

钟 玲、席兴利、李 立 陈 露、周彦丽 席卫权

浙江教育学院

衢州学院(筹)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厦门大学

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江夏学院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教育学院 河南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河 南 河 南 论美术理论课程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区域文化优势下的河南高校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作者

闫庆来

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郭 珂、李 勇、秦方方 洛阳师范学院

用策略及实验研究

河 南 传统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远程教育传播的思考 河 南 从就业需求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与改革 河 南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问题的再思考

湖 北 试论在我国普通高校中音乐双语教学的实践意义及其推广价值

湖 北 实验教学启示下的高师音乐实践课程改革初探 湖 北 新时期民族声乐教育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 湖 北 同辈群体——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

湖 北 艺术校园的精神巢筑 湖 北 当代境遇下的中国画教育

湖 南 普通高校舞蹈类专业办学的困惑与对策初探 湖 南 成长的希望原在“经历与反思中”——对美术教育实习的思考

湖 南 论艺术教育的人性价值回归

湖 南 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开放式用人机制初探 湖 南 从就业现状谈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的改革思路

湖 南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广 东 论原创校园音乐对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意义 广 东 工科背景下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的建构

广 东 论艺术教育在构建工科复合型人才中的地位与作用 广 东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舞蹈教育专业的优势、问题及展望

广 东 博客(Blog)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广

西 高校公共音乐课无功利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 广

西 课程与文化:器乐课程理论建设新构想 广

西 普通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究——由俄罗斯钢琴教学体系引发的思考

广

西 中国画的特例发展——中国画学院的意义探究 广

西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就业微探 广

西 “原创校园歌词”传播的德育功能初探

广

西 地方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与实践模式探究 雷红薇 孟立丛 刘丽琼 王美春

张业茂 彭小玲 田昌秀

詹旭军、郑莎璐 谭崇正 李开沛 文 琼

王庆华、陈文红 狄岱岳 李 迪

肖忠文 徐 红

王勇杰、刘大允

黄华明、王 娟 王海英

谢晓雄 谭缨英 高

敏 蔡

张景鸿 李

宏 李

黄蕴兰、鲁

果、邓

睿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 吉首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桂林工学院

广西工学院 省(区、市)论文名称

广

西 关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广

西 广

西 广

西 广

西 广

西 高师合唱教学中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探索 我的高师课程——钢琴小组课协同式教学初探 校本培训: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 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毕业生就业问题引发的思考

作者

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

韦华峰 蒋

陆小玲、杨超有 曾宏华

广西师范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 河池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我国声乐教育评价改革探析 郭

晗 广

西 民族地区舞蹈编导教学刍议三题

广

西 多学科课程知识的渗透——关于双排键电子琴专业方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广

西 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及其思路调整 广

西 构建技艺与文化和谐的艺术课程教学生态——西部民族地区高师艺术院(系)课程教学改革的生态学思考与教学实践

四 川 “本土化”:21世纪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一种思路

四 川 浅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点

四 川 论原生态民歌研究视阈中价值取向的结构缺陷 四 川 “鸡肋”窘境与国粹突围——论高校书法艺术普及教育的窘境与对策

重 庆 色彩设计教学思路

重 庆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重 庆 审美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重 庆 艺术类高校教师的科研激励因素研究——以全国8所专业美术院校为例

贵 州 音乐人类学路径:贵州民族音乐研究的后集成走向——关于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今后工作发展及学科发展问题的思考

贵 州 论民间美术在地方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意义 云 南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陕 西 影响力:“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目标指向——陕西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影响力调查报告 陕 西 高等学校公共书法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陕 西 诗情画意的缺失——中国画教学与创作之反思 陕 西 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均衡协调原则 陕 西 关于美术专业学生创造性素质的调查研究 甘 肃 在场感悟与音响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方法论 甘 肃 20世纪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思想发展浅论

娜 伍时旺

黄志华 沈

勇 陈美珍、梁 葵 周丽梅 赵大刚 侯忠明

皮永生 李昱靓 邓 倩 张 杨 杨殿斛

杨洪文 赵全胜 张骞文 于唯德 侯小春 王家民 王志平

张君仁、熊江源 文 化、朱淑娥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教育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文理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四川外语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毕节学院 大理学院 长安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作者

单位

甘 肃 甘 肃 甘 肃 宁 夏 宁 夏 宁 夏 新 疆 新 疆 新 疆 新 疆

省(区、市)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北

京 西部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王玉芳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王锡臻 高师专科生排练小合唱的能力培养 武江丽 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 李新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宁夏高校美术教育 撖学文 回族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

袁 媛 新疆美术院校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左红卫 的构想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不容忽视——以王 建、努尔开利德

新疆伊犁州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例

乌图阿热勒村蒙古长调民歌的传承特点及发展现状 夏 敏 义务教育如何应对青少年舞蹈教学

孟 霞

三 等 奖(排名不分先后)

论文名称

作者

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初探—一以北京大学学生合侯锡瑾

唱团为例

我校学生艺术团及学生干部“集中班”的组织系刘欣欣

统与管理模式

麻省理工学院的音乐教育理念研究及启示 李

雪 拓展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之路——在普通高校中开敖

设民族音乐课程的思考与探索

从灌输到体验——论音乐教育中个体感知能力的邓双林

建构

中美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比较 宋

高校艺术教师能力素质培养的研究

明、黄

霞、庞

波 提高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之我见 甄晓明、杨

晏 音乐剧歌曲演唱

赛、王士魁 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实践初探 吴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艺术初探

浩、张朱博 浅论高师“民族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 王

中美理工类高校艺术教育比较后的启示——以北郭年华、贺春华

京理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赵秋迪、闫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联合大学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艺术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 新疆教育学院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单位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京 北

京 “校园舞蹈”启示录

以北京某大学为例谈新近合并成立的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规划

京 北

京 北

京 天 津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评价的新思考

作者

伟 刘利红

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凌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天津大学 论音乐美学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指导意义 童江梅 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童江梅

天津大学艺术特长生招生与管理现状的思考与构想 潘 睿 天 津 用心灵感受舞蹈《舞蹈鉴赏》课程教学体会 天 津 俄罗斯高等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研究

天 津 音乐欣赏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天 津 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研究 天 津 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不同类型健美操动作技术转换的教学研究

天 津 运用比喻法,教学收获大—谈二胡的基本技法 天 津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专业课程改革《字体与版式设计》新创意

河 北 当代和谐人格建构的美育思考 河 北 论舞蹈训练中学生主体意识的作用

河 北 尊贵的眼睛 —— 试论观看之道与视觉文化素养教育

河 北 谈音乐欣赏中的“通感”运用 河 北 浅谈医学生艺术教育

河 北 河北区域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性研究

河 北 构建会展艺术教育新模式 培养会展“新型人才”河 北 对高职艺术设计“三室一场”的教学模式探索 河 北 “三室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河 北 论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山 西 走近中国画 感悟民族精神——在大学开设中国画技法实践课程的意义及实施

山 西 论大学美术展馆建设及管理与使用 山 西 试论传统美学思想在中国钢琴音乐演奏中的渗透 山 西 装饰基础课创新方法研究

内蒙古 关注本土 开掘资源 突出特色——地方性艺术院校学科建设浅探

内蒙古 培育歌唱的心灵——谈声乐教学对学生“兴趣情绪”的保护和培养

王 娟 刘 芸

罗晓颖、毛 琳 孟昭鑫

王 思、马桂霞

杜文娟 侯庭卓

张 伟

石立宁、向安韡 贡小秋、贡小明

张 彤、韩俊武 王秀芳、赵剑锋、薛银卓 顾 宁、陈 瑾、王永健 安晓波、侯永瑞 王清海、张行彦、潘 静 张 浩、张丽敏 张玉梅 汤璋铭

刘学生 李 静 罗 元 宋生贵

侯文杰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河北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石家庄铁道学院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石家庄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

运城学院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内蒙古 论音乐教学生命价值取向的特征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与借鉴 浅谈标示设计教学中对于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与本土音乐资源的结合 普通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波 王红艳 乔

杨 贺

宇 郭淑君

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赤峰学院 河套大学 包头师范学院 包头师范学院 包头师范学院 我国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设想初探 侯可心 内蒙古 公共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内蒙古 谈高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内蒙古 广告设计教学如何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内蒙古 内蒙古摄影教育的现状分析与专业建设 辽

宁 推进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略探

宁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辽

宁 从加德纳思想谈高校美术师范生的培养研究

宁 论“大艺术设计教育”在现阶段高校美育中的意义 辽

宁 艺术教育专业文献建设与服务 辽

宁 中美高校艺术教育文化环境比较研究 辽

宁 公共艺术课程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辽

宁 大众化阶段大学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辽

宁 中日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现状比较与思考——以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为例 辽

宁 高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念更新初探 辽

宁 广告设计教学中基础能力的培养

宁 高职艺术类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辽

宁 美育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初探

林 对高师美术基础课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重新审视与界定

林 高师与非高师音乐课程及教学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 吉

林 高校免费师范生声乐教育的新模式分析 吉

林 论声乐疗养产生的时代依据与现实意义 吉

林 当前我国音乐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吉

林 分析博洛尼亚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课程设置带给我们的启示

林 论开放式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主学习吉

林 音乐欣赏综合教学初探

林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音乐公选课实施特点的分析借鉴 张晓武 于

洋 侯

霞 潘春利 苏

彭逸伟 冯利原、孙艳梅

彭虤虤 刘艳红、马红静 吴

齐、沈丽丽 罗红路、赵阳 张会艳 张 杨 薛春艳 刘继敏 刘

陆阳秋、贾建国、张孙

晔、秦秀杰

峡 高玉涛 高玉涛 徐敦广 孙雷雷

姜宝君 吴

萌、赵

包头师范学院 通辽职业学院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东北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雷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林 关于高职院校开设综合艺术课的一些思考 黑龙江 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黑龙江 谈大学生现代舞创作能力的培养 黑龙江 高校艺术社团发展简论

黑龙江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探索——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培养“巧工"角色

黑龙江 图形设计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黑龙江 钢琴教育初级阶段中俄教学方式对比研究 黑龙江 关于在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实施研究性音乐教育的探析

黑龙江 花棍舞蹈教学——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延伸与发展 上

海 舞蹈在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上

海 高雅艺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及其在大学中的运作模式探索

海 浅析中外美术鉴赏课程的专题设计 上

海 艺术教育对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培养探析 上

海 谈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 上

海 从推广校园集体舞看艺术教育改革 上

海 网络时代的高校艺术教育 上

海 “校园集体舞”探究

海 从品牌学论中国工业设计的教学体系改革 上

海 数码钢琴文修课教学探究

海 案例教学法——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上

海 普通高校影视素养教育的发展对策研究——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为例

海 激发大学生艺术精神动力,提升公共艺术教育有效性

海 论室内乐重奏中的音准问题

海平面设计教学中图底转换训练的意义与思考 江

苏 高校艺术美育对提升大学生素质功能的研究 江

苏 论大学的校园民谣

苏 构建多维视角的普通高校音乐学科综合体系 江

苏 浅谈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普及 江

苏 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与新时期国民音乐教育发展

苏 建筑美术课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

赵淑清

张传辉、宋

晔 张晓红、邹丽阳 郝

王永志、李

张艳红 宋佳琳

欣、宋

丽 万

婷、王芝眉 封

孔晓燕、万

轩 吴薇薇 谢哲邦 吴立群 刘鸿模 郑慧慧

辉、金亨锡 宗

怡 李

峰、王

磊、秦淑娟刘

灏 钱为群 汪以平郁红芳 方

方 曹菲菲 陈宗花

矫苏平单位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苏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从“鉴赏”中突围——以影视鉴赏课为例谈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规范化问题

苏 被动与主动——对于艺术类院校色彩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苏 作者

单位

江南大学

耿凌艳 南京林业大学

感受、诠释、判断——论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之内核 丁

好 南京师范大学 江

苏 基于富媒体的高校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探索 江

苏 论音乐教育与人格主体塑造的关系 江

苏 当代中国歌剧的高等教育价值

苏 探析地方民间工艺在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教学实践

苏 谈民族音乐教育背景下地方民间音乐课程资源的建设

苏 高职动画专业课程设置探究

苏 关于我国动画专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江

苏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音乐教育——锡剧在常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与思考

苏 试论声乐表演与戏曲表演在审美上的共性 江

苏 已是春色满园 更喜硕果累累——试论普通高校数码艺术学科的健康发展之路

苏 充分利用乡土音乐教育资源

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全面发展

苏 高校中国画教学应重视文化层面的意义 江

苏 试论张謇的工艺教育思想——兼作张謇与格罗佩斯工艺教育相似方面的比较

苏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江 分享与铸造集体精神的狂欢仪式 浙

江 从毕业生就业状况看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 浙

江 公共艺术理论教育与学科关系的研究思考 浙

江 从“工作坊”到“设计工厂”——创意产业语境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演变

江 音乐切块拼接法的理论与实践

江 基于课内外互动的高校书法特色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江 用音乐建构美好的情感人生——浅谈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养

江 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江 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胡永斌、张汇芬 马东风、刘倩男 戈晓毅 张

刘德明

佳、汪瑞霞 夏

莉 王正林 王小龙

熊逸越、周忠美

裴元生、陈鑫 桂

迎 于国瑞 余玉霞、于小平

丁继军、俞一青、杨列辉杨和平、汪薏群 黄建新

张建国 苍海平、陈

徐州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常州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温州大学 嘉兴学院

省(区、市)论文名称

江 突破设计约束的工业设计创新思维教学思考

江 历史与错误

江 大学美术欣赏教学缺失与对策

江 以身示范 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以《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江 论学习迁移理论对音乐技能训练的价值 浙

江 谈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认识偏差 浙

江 论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浙

江 工作室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应用研究 浙

江 以能力为核心、任务为驱动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江 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 浙

江 艺术教育全面融入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浙

江 工科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创新的三个结合 浙

江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江 新形势下高职公共书法课程教学的问题探讨 浙

江 浅谈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管理 浙

江 独立学院艺术团建设与管理机制模式探索 浙

江 论声乐教学中嗓音的科学确定及发展 安

徽 对高校艺术教育建设的几点构想

徽 有“意义”的生活——设计社会学课程教研心得 安

徽 论我国高等摄影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

徽 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 安

徽 论高师音乐教学的中心转移与范式重建 安

徽 当代学院素描教学的现状与策略 安

徽 关于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建设的思考 安

徽 设计素描教学理念与实践

徽 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探索 安

徽 高校书法公选课教学偏误与改革

徽 荒芜的沃野——“戏曲艺术进高校”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徽 徽风皖韵——安徽省高校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奇葩

徽 现代立体构成的教学研究

徽 大众文化的影响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重任 福

建 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思考

作者

周晓江 周逢年 罗江峰

杨小燕、夏元勇

童师柳、李

强 刘向前、曹

桢 胡

珂 杨

赵伟乾、华玉亮

邵永红

邱开金 左家奇

丁丽君 沈文中 郑月琼

孙大鹏、来

晶 杨晓亮 田雅丽

李姗姗 赵

昊 宛俊勇 李庆丰 陈克义 张建华 石祥强 张

聪 江

河 蔡

峋 夏雷英

王天岚

林泽玉、程

瑞 梁

娜 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巢湖学院 蚌埠学院 厦门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建 福

建 作者 单位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启示 吴

鑫 将音乐人类学引入中学课堂音乐教学的一些思考 毛翔宇 福

建 和谐理念教育观与舞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福

建 论街舞在高校中的发展

建 论建立共享音乐资源数据库——从高校艺术教育音乐资源缺乏所想到的

建 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福

建 对高师合唱课若干问题的思考

建 加强多元化文化的教育实践作好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传承——兼论泉州师院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实践传承

建 泉州南音高等教育的构建与实践

建 论艺术教育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福

建 浅析中德高校声乐教育课程比较 福

建 论多元音乐文化观的培养

建 论研究性学习与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 福

建 谈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

建 AutoCAD在艺术设计科目画法几何课程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建 从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浅析21世纪音乐教师的素质修养

建 综合性大学游戏学科的教学研究报告——艺术与工学的资源联合

建 高职美术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福

建 手工教学策略新探

西 从目的论角度谈大学非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江

西 中国民间舞教学改革新构建

西 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西 浅谈标志设计创意能力的培养

西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管窥 江

西 试论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

西 解析“预示”在合唱指挥中的内涵及其运用 江

西 正视动漫产业中的“漫动作”

西 复合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求 江

西 论音乐传承中的“口传心授”

西 从图形直觉美感训练走向发散思维能力

媛 肖玉珍 康长河

杨丽霞 秦

露 王丹丹

珊 王小丽 刘

淘 邹敏华 卢雪珊 傅仲斌

波、孟晓鹏

兴、陈鵷贤

何永超 何永超

燚、晏

红 李

蕾、邝

婷 陈又林、薛

李军科、李

慧 张建国

新、黄志远 李

勤、王玉娟 高

昱、丘

天 徐希茅、徐

飞 傅

欧阳禾子、郭博颖华侨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 泉州师范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 福建警察学院 闽江学院 闽江学院 莆田学院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

省(区、市)论文名称

西 舞蹈本体价值回归与重现对医学院校开设《舞蹈治疗》课程的探讨

西 我国中小学设计艺术教育创新研究

西 群集化实训教学模式与地方高校动画专业的师资建设

西 开放性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西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定位与能力培养 江

西 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江

西 幽默广告图形创意的方法论探究 江

西 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西 浅谈“微格教学”在高师钢琴课程体系中的运用 江

西 “游戏精神”与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西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师专艺术类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西 案例教学与新手型音乐教师教育

西 让音乐激荡在数字时代——高校电脑音乐制作教学之研究

西 对江西省高师音乐专业增设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思考

东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及课程结构探索

东 以乐感为基础的视唱练耳教学的审美体验研究 山

东 普通高校戏曲教育技术策略思考

东 感悟·启迪·借鉴——论波兰肖邦音乐学院钢琴音乐人才培养

东 由《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看变奏曲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东 声乐教学启发·体验法解析 山

东 戏曲发展学视角下的柳腔艺术 山

东 监狱内音乐感化教育的伦理学解读 山

东 中国传统音乐的主流教育模式之解读 山

东 对法国音乐学院专业等级考试过程的思考 山

东 山东省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运动发展的研究 山

东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设置发展的研究 山

东 对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与学生未来从业的思考

东 中国合唱音乐起源之我见

东 对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作者

燕、刘

俊 丁粤红

钟燕红

睿、孙

宪 谢

尚端武、熊雅静、肖乃涛 袁荣焱

澜、尹经民 黄健敏 徐强志

迎、闵

文 马克实、邱

俊、刘

媛 黄

池、魏

张晓玮 闫

震 卢爱华 程

倩 郇玖妹 杨瑞萍 丁

庆 张拜侬 孙佩珊 刘庆庚

李恩琦、董

丽 梅玉洁

巍 赵

单位

江西中医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蓝天学院 江西蓝天学院

江西蓝天学院 宜春学院 宜春学院 宜春学院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教育学院

江西教育学院 江西教育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体育学院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山东教育学院

省(区、市)论文名称

东 河

南 河

南 河

南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究

作者

单位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论声乐演唱者的形体表演及科学训练方案的建立 黄慧慧、班

一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探析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改革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目标的实现

胡俊涛 李建设

南 河

南 浅谈中国钢琴改编曲创作中的民族风格 郑文雅、马

婷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论宋代绘画人才培养对当代高校美术教学的启示 杜旭光 河

南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对庸俗艺术问题研究 河

南 河南省现代美术教育的演进及其思考(1906-1967年)

南 关于普通高等美术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缺失的思考 河

南 “艺考热”反映的有关社会问题思考

南 限制与拓展——河南高校美育现状探析及其改革构想

南 从新秧歌运动中“鲁艺”的作用看高校艺术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南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河

南 图像化时代:高校开展影视艺术教育的价值与措施 湖

北 托起艺术的朝阳受众——关于“普通大学作为舞蹈受众群”的分析

北 爱乐的自我救赎

北 “世界音乐”教育在高校的传播途径研究 湖

北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要旨的艺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北 现代艺术设计的精神实质及价值取向

北 《外国美术史》数字化专题研究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探究

北 建构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设想 湖

北 论中国早期钢琴教学的模式

北 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北 新时期的色彩教学观和课程实践 湖

北 对当前书法教育的思考

北 声乐“乐器制造”阶段的“颤音教学模式”探讨 湖

北 “泛动画”时代下中国动画高等教育的状况分析 湖

北 迎向魅力的图像——谈视觉修养作为人文素质的教育

北 论文化遗产的审美教育价值 刘永涛 汪俊林

涂湘东 刘根禾 陈学书

斌 王

景 孙钢军 张元俊

江柏安 郑

莹、喻仲文、许雁冰 陈

彬 娄

林能杰、昌利萍 曹冠玉

吴晓娜、张

辛立刚 邹志生

范义付 陈国俊 胡绍宗

昕 河南工程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财经学院 许昌学院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州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江汉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省(区、市)论文名称

北 湖

北 审美直觉与艺术创造

创造力的培养逻辑—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作者

桑建新

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

娜、王玉环、孙汉桥 湖北美术学院 湖

北 教育传承:关于开设《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的建议

北 研究生教学:深陷其境的反思

北 目的与效果——关于三首音乐作品的分析及有关的方法论问题

北 学术观点——1995-2005年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成果

北 对当下专业音乐教育中两个较突出问题之思考——写于2006年北京“萧友梅与当代音乐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北 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与探索 湖

南 基于情境的高校艺术教育研究 湖

南 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南 关于民族地区高校音乐类专业办学与中学艺术教育改革对接问题的思考

南 关于对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建立本土民间舞蹈系统教材的思考

南 从 “学院派”与“原生态”民族唱法的争论看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构建

南 戏剧教育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实践探索 湖

南 试论师范美术教育向美术教师教育的转型 湖

南 有关美术教育硕士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湖

南 音乐教育、心理体验与大学生幸福感三者关系的探索

南 社会性别视域中的汉族民歌

南 论艺术设计的经济属性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关联性 湖

南 让中华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关于二胡走进日本音乐课堂的调查报告

南 如何构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创作教学模式 湖

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设计专业教育特色的启示 湖

南 湖南嘉禾伴嫁歌与土家族陪十姊妹之比较研究 湖

南 浅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发展

南 构成基础教学的设计与创新研究

南 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充分利用地方教学资源激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宋祥瑞 张

田可文、刘

王洪军 李斌成、马玉芳 邹

菁、邹

珺 李开沛 姚

剑 唐

勇、郑剑锋 刘思远 王

果 余

张映兰 关

红 周霞

航、廖

莎 李

迪 彭珮玮

平段振榜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中南大学 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湘南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省(区、市)论文名称

南 中华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现实阐释与文化指向

南 浅谈中国小提琴音乐的意境

南 论湖南新版初中音乐教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湖

南 藏族色彩艺术在民族美术教育中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南 高校艺术教育的文化自觉之路

南 浅谈学龄前儿童的钢琴启蒙教学的意义 广

东 潮汕乡土音乐教材的人文价值描述

广

东 从精品课程建设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以《数字色彩》课程为例

广

东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广

东 构建科学的艺术设计教学督导与评价机制 广

东 纳西东巴图画象形文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启示 广

东 国画水墨与设计教育

广

东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及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启示 广

东 浅析动画角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广

东 声乐演唱中的点、线、平面、空间

广

东 强化艺术设计实践性教学突出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育人才的办学特色

广

东 等量异型:对立体构成课题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广

东 中国经典歌剧唱段中的“歌”与“戏” 广

东 案例法在商业广告创意教学运用的探讨 广

东 “馆校合作”——利用博物馆资源加强高校艺术鉴赏课程教育

广

东 挖掘地域舞蹈文化、创建特色舞蹈课程——潮汕民间舞蹈建构粤东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研究

广

东 英语世界的中国戏曲艺术研究概况 广

东 高等美术教育当前实际与未来变革

广

东 环艺专业学生“空间感”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

东 书法综合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综述 广

东 项目化课程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广

东 浅析舞蹈形体训练对空中乘务员职业素质的促进作用

广

东 新媒体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广

东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箱包专题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吴修林

静 汪

琦 余思慧

黄梅学 梁

陆小玲、张玲玲

田少煦、李

陵、余晓宝罗胜京 孙恩乐、黄慧民 戴小兵 曾智林

玉 周杰 包玉姣 汤重熹

李小军 史海峰

珊、张

雅 牛加明

薇 曹广涛、王群英、康保成朱松青

陈静敏 靳继君、张世梅、姜晓松丁

斌 刘

朱星雨 龚丽娜

单位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女子大学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 汕头大学

深圳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

肇庆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

韶关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省(区、市)论文名称

广

东 广

东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技法

新时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

东 海 南 海 南 综合艺术教育的师资培养模式探折 浅谈宋代画学教育对现代国画教学的启示

作者

昀 金超哲

单位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李爱平

董怀岩、蔡笃瑜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基于艺术本体论的书法教育中笔法教学研究刍仪 郭名峰 广

西 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演奏心理的分析与培养 广

西 论地方性综合大学影视艺术专业教育

广

西 广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调查数据分析与研究——对广西四所高校现状调查

广

西 声乐教学的新形式——论数字音频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广

西 中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发展研究——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广

西 引入本地民歌 守望精神家园——关于原生态民歌进入民族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思考

广

西 高师院校非音乐专业开设高雅音乐欣赏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广

西 浅析新形势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广

西 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广

西 广西壮族特色器乐“天琴”的挖掘与传承研究——在广西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中的教学构想

广

西 论高师《音乐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广

西 实用、开拓、创新——节奏训练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拓展

广

西 重视本土音乐教育的建设工程——高师本土音乐教学现状与改进之我见

广

西 视奏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

广

西 对普通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广

西 试论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广

西 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广

西 《色彩构成》教学改革探究之浅谈 四

川 室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探索 四

川 关于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的再认识

川 从原生态民歌热看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四

川 浅论建筑专业艺术教育的特殊性 四

川 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特色 四

川 关于艺术教育中直觉思维培养的几点思考

琳 王建平黄小明 董

刘文斌 毛

冰 邹

刘廷新、吴岳成 黎

鸽 林作红

刘金喜 戴丽霞 蒙

妍 汤桂芳 覃晓宁 罗锦雄 王

涛、苟

锐 路

瑜 朱

思、朱

琨 杨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梧州学院 梧州学院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川 四

川 四

川 四

川 论信息社会中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及高等舞蹈教育 论俄罗斯艺术教育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 从授予型教学向诱导型教学转向——关于高校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教育的一点思考

川 四

川 四川画派与中国油画教育检讨

作者

吴敬忠、刘立策 汪代明、赵

明 穆

兰 范美霞

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高小华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狠抓学科建设,推动民族高校艺术教育再上新台阶 罗布江村 四

川 四川傈僳族传统音乐现状调查 四

川 谈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 四

川 从陶行知美育思想看当代大学生艺术教育 四

川 北川羌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川 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加强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四

川 关于音乐剧专业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探讨 四

川 浅谈高校基础素描教学理念的转变 四

川 中德高师声乐教学的“零距离”接触

川 “写字育人”的书法教学观和程序式书法教学法 四

川 浅谈中外美术史新的教学思路 四

川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设计艺术教育改革 四

川 浅析民族地区高校美术特色课程的缺失 四

川 偏远地区中小学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探源

川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几点思考 四

川 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就业预期研究 重

庆 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

庆 艺术类大学生的气质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探索 重

庆 用吹打记录生活 用感情谱写历史——对接龙吹打乐艺术特色的几点认识

庆 中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之差异比较及教学探讨 重

庆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误区与改革

庆 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某艺术学院影视动画为例 重

庆 单纯化的橱窗设计教学

庆 建构平面设计的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体系 重

庆 音乐理论教学中的风格杂论

庆 论声乐表演中P、mf、f等力度符号的美学特征

庆 中德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比较研究 谭

勇、孙晓丽 罗

甘再清、高雪琦、陈

立 刘

芬 沙

莎 陈

岚 赵云霄

萍、侯延爽

蔡育坤 杨红梅 向昭颖 袁光富 李明燕

唐春妮 蔡炳云

科、沙

尹振永 王

范映静 刘

彦 杨茂森

欧阳莉 沈鸿雁 李劲松 凌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乐山师范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成都学院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长江师范大学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

省(区、市)论文名称

庆 基础音乐教育“母机”的困惑——对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

庆 重

庆 高职院校系科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误区

作者

李劲松、邹

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

刘怀敏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教育学院 向TAINE学习讲授——讲授个例分析与现实分析 冯红梅 重

庆 大学生风景写生之“趣”及其养成 重

庆 浅谈当代部分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州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思考——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之启示 贵

州 侗族村寨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州 西部民族地区高等美术教育模式探索 贵

州 美术史课程教学探索

州 试谈素描教学中的“创造型写生” 贵

州 流行唱法演唱及教学法的思考与探索 贵

州 小篆教学探讨

州 “活动教学”理念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探索——我校“油画风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贵

州 关于美术院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思考 贵

州 关于把民间美术引入现代教学的一些思考 贵

州 高校美术社会实践课的功能、实践和规范 贵

州 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在我国民族院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州 大学生艺术审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贵

州 谈山水画写生教学

州 试论苗族民间蜡染与现代绘画教学结合

州 贵州苗族刺绣与现代服装设计艺术的结合的研究 贵

州 开设民族服饰课程 继承民族服饰文化 云

南 谁来撑起农村音乐教育的一片蓝天

南 高师声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突出师范特色的两点做法

南 师范院校美术基础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 云

南 民族音乐在地方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学科特征及基本任务

南 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舞蹈教育浅探 云

南 立足边疆实际,开办特色音乐教育 云

南 开设《色彩欣赏与服装服饰》课程之探索 陕

西 当代大学生美术鉴赏的三种范式

西 抗战时期高校校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

曾扬华 颜

蓓 蒋

静 杨

俊 高

燕 龚文富 杨

嵩 隋邦平王

范昭平潘

梅 陈晓光 黄

张中华 唐立斌 张锦华

岚、彭承军、赵

龙 陈

舒 金

奉 茹洪毅 杨应清 龙祥华

李云秋 周梅 章滇予

周立名、贾濯非 李

重庆教育学院 重庆教育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毕节学院 毕节学院 毕节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贵州民族学院 凯里学院 凯里学院

贵阳学院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省(区、市)论文名称

西 为世界之光——《国立交通大学校歌》的精神价值分析

西 陕

西 陕

西 新形势下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的探讨

作者

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王成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沈湘声乐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代高师声乐教育的启示 朱

磊 论西部综合大学美术学科的定位与特色 屈

健、庞永红、李

强 西北大学 陕

西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画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陕

西 《书法鉴赏》课程之我见

西 理工科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陕

西 体验式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建筑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西 基于距阵式组织管理的设计艺术学教学方法探讨 陕

西 普及高雅艺术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 陕

西 试论原生态唱法的审美价值

西 在改革中前进——XX美术学院XX系教学改革的现状

西 论陕西陶瓷文化资源在陶艺教学中的价值与启示 陕

西 对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基础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 陕

西 高职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西 对设计专业案例法教学局限性的对策研究

肃 甘肃省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与当地民间音乐传承 甘

肃 对DDAE美术教学的思考——美国、德国、中国美术教育比较

肃 借鉴、通融与理性期待——基于音乐文化特性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方法思考

肃 一唱三叹:论中国戏曲音乐的美学意向与审美方法——高等学校传统音乐教育刍议

肃 传统的维护与延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学专业音乐教育

肃 音乐技术论

肃 广告设计中创意基础的教学方法思考 甘

肃 高校大学生深远的一课——美术欣赏教育 甘

肃 构建完善的美术史课堂教学配套图像系统 甘

肃 对美术教学中写生与创作关系的认识

肃 民族高校音乐教育和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接轨问题探索与研究

肃 高师美术教育加强人文精神的滋养需要渗入乡土内容

哲 高

高必征、路凤茹、雷朝军 徐

晗 薛力源、魏小红 杨军燕 潘晓东

黄梦新 成文正 窦曼娟 郑建萍

周亮 王金志、段春华、陈国华 张君仁、马希刚 张君仁、李晓环

张君仁、徐富平何

涛 刘星辉 张启亮 余永红 梁小明 李生贵 张亚玲

西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渭南师范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西京学院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教育学院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商学院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省(区、市)论文名称

肃 甘

肃 宁

夏 设计教学中期刊装帧设计的新特点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回归原点 展望未来——清末民初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夏 宁

夏 试析蒙古族各色彩区酒歌的风格及特征

作者

车俊英 伏

虎 朱淑娥

单位

甘肃联合大学 甘肃联合大学 宁夏大学

周蔚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师范学院 简论写意山水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宋永忠 宁

夏 试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创新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青 海 传统曲艺音乐之生命绿地——青海西宁祁连路西社区曲艺茶社个案调查报告

青 海 探索与设想藏族地区舞蹈教育新路

青 海 青海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民间舞蹈地方课程开发与利用

新 疆 试论微格教学原理在音乐技能课中的应用 新 疆 维吾尔声乐作品演唱研究 新 疆 国际多文化音乐教育引发的思考

新 疆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整合的思考 新 疆 创新服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典型产品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陈晓慧

李 华 李措毛 李措毛

杨 帆

赛雅拉·阿巴索夫夏 敏

张建琴 黄发柏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艺术学院

篇3: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评选方案

沈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于2014年12月全面开启筹备工作, 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拟定了《沈阳市关于做好参加辽宁省和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 提出了“加强审美, 提高素养, 积极普及, 人人参与”的活动要求, 全力推动学生艺术活动在每一所学校展幵〇

活动期间, 全市丨3个区、县的5 2 3所中小学校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 6 0余万学生参加了艺术展演, 10多万学生直接参加了区、县 (市) 级的展演活动, 新编新创了6 0 0多个优秀校园文艺节目, 收到万余份学生艺术作品。全市1500多个中小学生艺术社团的艺术爱好者在学校展演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影响和带动了更多学生参与到展演活动中来, 形成了“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良好局面。

活动期间, 还举办了“沈阳日报杯”中小学生书画比赛, 组织了“阳光下成中小学生征文大赛, 开设了沈阳市学校艺术敎育论坛,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沈阳市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进一步培植和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艺术情趣、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经过6个月的精心打磨, 在辽宁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节目及作品•选中, 我市选送的2 0个表演类节目有17个节目获奖, 有12个节目被辽宁省教育厅选送推荐参加全国展演;选送的2 1件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 有5件作品被省选送到国家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作品评选;选送的1 5篇中小学生征文中, 有7篇征文被省选送到国家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征文评选;选送的15篇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中, 有2篇论文被省选送到国家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丨校、新城子街第一小学、新城子街第二小学3所|学校, 被省教育厅选中, 其充满浓郁满族风情、满族特色的艺术实践项目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的_现场展示。

此次活动中, 还选出了千余篇反映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经历、体会和收获的优秀征文、体现“改进美育教学, 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主题的中小学艺术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其中近千幅优秀艺术作品, 分别在沈阳曰报社艺术馆、沈阳市宣和艺术馆公幵展出, 充分展现了沈阳市中小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

【链接】

沈河区“大艺术教育”点亮学生多彩人生

2015年12月2 7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举办的2015年沈阳市中小学生新年文艺汇演中, 沈河区内市第九中学、市同泽女中、市满族中学、朝阳一校、市实验学校小学部均有精彩节目亮相。民乐合奏《节庆欢舞》热烈、喜庆, 清唱剧《松花江上》用传统艺术重现历史, 童声合唱《嘀哩嘀哩》《我们的田野》《歌声与微笑》, 把炫彩童年演绎得淋漓尽致。曾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奖的九中乐舞《阿拉木汗》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 舞蹈与器乐相呼应, 展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这样的场景, 对于沈河区的学校来说并不罕见。近年来区内重视艺术教育, 学生文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艺术教育整体水平始终处于省、市领先地位, 成果十分显著。仅2015年沈河区就获得13个沈阳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一等奖, 获奖总数名列前茅, 精心打造的6个艺术精品团队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沈河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 由区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文体局联合印发了《沈河区促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一二年行动计划》, 将其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区教育局在“适合的教育”育人理念指导下, 确立了“学生发展;普及+?是高;教师发展;专业+专项”的指导思想, 从而形成了“一校一品、一班一色、一■生一长”的多样性育人格局。全区现有中小学校51所, 市级艺术特色校就有16所。

在确保艺术教育必修课程100%开设的基础上, 沈河区着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艺术课程体系, 实现必修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 使得课程常态化、活动课程化。如文艺二校的“4•8.29”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为扩大课捏资源, 定期向学生、家长征集课程, 储备课程, 丰富课程营养, 形成课程特色, 完善课程内涵, 实现课程价值。、文化路小学《多彩的儿童歌舞剧》和《文小剧本集》、朝阳一校《书法教学指导》、同泽女中《数码钢琴基本教程》和《形体与舞蹈》、市实验学校小学部《指尖上的畅想》和《竖笛演奏》等系列校本课程已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在全区内交流推广

区内以集团为单位不断整合学校艺术教育优势资源, 积极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解决生源衔接问题。如校园剧项目由小学的文化路小学、文化二小学, 衔接到初中的七中、九十中学, 再到高中的九中、共青团高中、同泽高中等。沈河区还通过实施购买服务项目, 摆脱学校围墙的束缚, 把视线放远, 打破敦师资格证的局限, 把视角放宽, 引进知名、资深专家对重点学校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服务, 很好的补充了校内专业教师的专业不足,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助力。

篇4: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评选方案

本刊讯2009年2月14日晚,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南京隆重举行,陕西省代表团在此次现场展演活动中获得了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以“我和祖国”为主题的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现场展演活动于2月9日~14日在南京进行,全国31个省市、区、144所高校参加了现场展演活动,全国各省上报的650多个艺术表演类节目中,选出167个优秀艺术表演类节目进行了声乐、器乐、舞蹈、戏剧9个专场的演出。我省参加现场展演的5个节目中,榆林学院的无伴奏合唱《哪哒哒也不如咱山沟沟好》、西安理工大学的芭蕾舞《雪片华尔兹》、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作演出的小品《民工父亲》荣获一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乐团的合奏《道情》、西安文理学院的群舞《碧波孔雀》获二等奖。西安理工大学还参加了闭幕式颁奖晚会的演出。同时,由于组织工作认真扎实,展演成绩显著,省教育厅荣获教育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出席了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颁奖晚会,赞扬参加现场展演的陕西代表团充分体现了陕西大学生的风采,为陕西大学生争了光。

现场展演期间,在江苏省美术馆还举办了大学生艺术作品暨高校校长书画作品展,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等领导出席了作品展。我省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等高校均有作品展出。其中西安工业大学有五幅书法作品获一等奖并展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一组雕塑作品《西部风》更是得到了来宾的赞誉并争相拍照。在现场展演期间举办的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我省获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8篇,一等奖和二等奖部分作者参加了报告会。

宁强县对地震灾区学生免收寄宿费

本刊讯2月13日,宁强县南街小学开学第一天。来自地震灾区甘肃康县、四川朝天区及我省略阳县的学生尹满乐、文越等,在此享受到免寄宿费和免教科书费及学费的待遇。从今年春节后新学期开始,宁强县地震灾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免收寄宿费。该县70%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每个学生每年将免交寄宿费180至240元。

省教育厅将为中小学每校培训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本刊讯为了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2009年起,陕西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项目。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为全省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每校培训1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

从2009年起,陕西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培训对象是辖区内所有初中、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

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各市教育局在组织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项目时,积极依托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教育学院和当地有关高等院校,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认真组织实施好市级培训工作。市级培训必须切实保证培训进度和质量,2009年度培训人数不得低于应培训人数的1/3,每人次培训时间不得低于10天。对经市级培训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颁发培训合格证,作为本人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资质证书。

全省将启动义务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

本刊讯从今年起,全省将启动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每3年对全省中小学校进行1轮督导评估,每年督导评估6000所学校,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篇5: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评选方案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要坚持育人为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使展演活动成为培养高校学生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二、活动主题

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是“我的中国梦”。展演活动的各项目和内容要围绕主题,展现我校大学生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体现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展示青年学子高尚的人生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优秀的艺术才华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参加对象

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大学生。

四、活动目标

1.努力做到“人人喜欢、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在本次艺术展演活动中,力争使艺术展演活动在全校学生的覆盖率达到99%,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真正提高我校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

2.在全省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

五、活动项目

根据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我校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在各学院开展丰富多彩艺术活动的基础上集中统一开展以下活动:

1.各学院申报艺术活动

时间:20xx年x月-x月

承办单位:各学院团总支

内容与要求:活动内容要健康、丰富,形式、体裁要新颖、多样,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小品、诗歌朗诵、美术、书法、摄影、电影展播、电视观摩、快闪舞、艺术讲座等。各学院至少申报1个艺术类集体活动,提前一个星期将活动方案报送校团委宣传部。

2.校园歌手大赛活动

时间:20xx年x月-x月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艺术团

内容与要求:本届校园歌手大赛分海选、初赛、决赛。演唱歌曲种类不限,内容健康,以反映新时代青年人追逐梦想,奋勇拼搏为主题。各学院团总支要广泛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并于海选前一个星期将本学院报名学生名单上交团委宣传部,及时通知学生参赛。

3.校园话剧专场演出活动

时间:20xx年x月-x月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艺术团

内容与要求:各学院要积极配合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演出筹备工作,包括推荐本学院优秀话剧表演演员,演出前在本学院宣传话剧演出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演出等。

4.校园器乐汇演活动

时间:20xx年x月x月

承办单位:校大学生艺术团、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校军乐团

内容与要求:乐器演出种类不限,演出时间为3-5分钟。各学院于20xx年x月x日前将本学院报送的器乐类节目名单报送校大学生艺术团。

5.社团文化艺术活动

时间:20xx年x月-x月

承办单位:校学生社团联合会

内容与要求:以全校文化艺术类社团为载体,综合开展综艺类活动、文艺类活动,持续举办10场校园学生社团文化艺术特色活动。6.“我和大艺展”征文活动

时间:20xx年x月-x月

承办单位:碧野文学社

内容与要求:围绕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我的中国梦”,记录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体会和收获,反映展演活动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切忌抄袭。征文各学院评选后统一报送,每学院至少报送2篇(纸质和电子文本同时报送,报送方式另行通知)。文稿用word文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宋体2号粗体字,作者姓名、学校、院系和正文用仿宋小3号字。

六、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在接到通知后,应成立本单位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并根据分工制定本单位艺术展演活动方案。要重视艺术活动中的组织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确保各项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按时、保质完成参赛工作,力争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佳绩。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

(二)20xx年x月-20xx年x月,各相关单位应发动全体教师、学生参与,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并组织艺术讲座、观看文艺演出、舞蹈比赛、器乐演奏会、歌咏比赛等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项艺术活动。

(三)各有关单位将本单位艺术展演活动中优秀的艺术表演节目、艺术作品于20xx年x月x日之前报校团委办公室。20xx年5月上旬,我校在各有关单位推荐的优秀节目的基础上,举办艺术汇演、优秀作品展览、交流研讨等活动,评选出优秀节目、优秀作品,接受由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成员组成的专家组检查、指导。

(四)20xx年x月--20xx年x月,将参加全省评审的表演类节目的DVD光盘、艺术类作品上报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全体大学生,立足于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 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展示我国高等学 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营 健康高雅的 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 园文化特质。

二、活动主题与内容

本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我和祖国”为主题。各项活动的内容应围绕主题,热情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反映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抱负和历史使命感,展示大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追求。艺术展演活动要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有创新性,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

三、活动项目和形式

艺术展演活动的项目分为艺术表演、艺术作品、高 长书画摄影作品和高 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四类:

艺术表演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

艺术作品类包括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工艺设计、雕塑(陶艺)、dv作品;

高 长书画摄影作品包括书法(篆刻)、绘画(酒店联谊活动策划书)、摄影作品;

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另文通知。

四、参加对象和分组

(一)艺术表演类和艺术作品类的参 对象为全日制高 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在读 究生。参 对象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普通高 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乙组为艺术院、师范院 艺术专业、普通高 艺术专业的学生。

#from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来自 end#

(二)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展的参加对象为各高校党政校级领导干部。

(三)高校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的参加对象为全国普通高校(含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有关教研和科研单位的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五、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的要求

(一)艺术表演类

1.声乐

大合唱:含指挥、伴奏不超过42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小合唱(或表演唱):含伴奏不超过15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重唱:含伴奏不超过5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得伴舞);独唱:可有伴奏1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得伴舞)。

2.器乐(包括管弦乐、管乐、弦乐、民乐等)

合奏:含指挥不超过65人,时间不超过8分钟;小合奏:含指挥不超过11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重奏:不超过4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独奏:时间不超过5分钟。

3.舞蹈

群舞:不超过36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三人舞、双人舞、独舞:时间不超过5分钟。

4.戏剧

短剧、歌舞剧、小品等均不超过8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二)艺术作品类

1.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尺寸均不超过对开。

2.书法、篆刻: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文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出自,此链接!。

3.摄影:独照、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均可,尺寸均为14吋。

4.工艺设计:含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平面尺寸不超过对开,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

5.雕塑、陶艺: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

6.dv作品:播放时间不超过12分钟。

六、报送节目和作品的要求

1.艺术表演类每个节目的演出者必须是同一学 学生,同一学 乙组(专业组)学生不得参 甲组(普通组)演出。

2.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由各省(区、市)在评选基础上报送组委会。高 在20所以下的省(区、市),报送艺术表演节目10个,艺术作品12幅(件);高 在20—35所的省(区、市),报送艺术表演节目15个,艺术作品20幅(件);高 在35所以上的省(区、市),报送艺术表演节目20个,艺术作品30幅(件)。

3.报送的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中,甲组(普通组)不少于80%,乙组(专业组)不超过20%。

4.报送的节目中,独唱、独奏和独舞节目不超过10%,甲组(普通组)必须有一个大合唱节目,其他节目形式不限。

5.艺术表演节目用dvd光盘上报,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等不同项目的节目须按项目分别制作光盘。在光盘的外包装上需注明演出单位、所在组别、节目名称和形式。光盘内容中不得出现所在地区和学 的名称。

6.艺术作品不要装裱。艺术作品需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院、联系电话、作品的名称和品种、尺寸大小(横×竖×深)、创作时间;请写在作品背面,也可附另纸注明。版画作品按惯例需在画面四周留出空白并署名。

七、长书画摄影作品的要求

书法、篆刻作品的尺寸均不超过四尺宣纸,摄影作品包括独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 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吋。凡经过暗房特技处理、电脑制作,改变原像面貌的作品,请在作品背面注明。作品的名称以及创作者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请在作品背面注明,创作说明可附另纸。

作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报送,各地 长书画摄影作品报送总数不限,每人报送作品数量不超过2幅(组)。

作品不要装裱(糊)和卷寄。其他要求同上“

六、报送节目和作品的要求”中的第7条。

八、时间安排

本届艺术展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年10月至20xx年7月)为各高校开展活动阶段。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使学生参加展演的过程成为受教育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促进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校园

三、活动方案:

根据我校学生艺术素质情况,计划从舞蹈、器乐、豫剧三方面着手。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拟定方案1:以低年级学段学生为主,发挥低年级学生自身的小巧可爱的优势,编排一支舞蹈。(20—30人)拟定方案2:上学期组织的学生才艺展示中脱颖而出了一批器乐或舞蹈优秀的学生,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性,我们想,如果可以在一只舞蹈中穿插器乐演奏,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36人)

拟定方案3:此次艺术展演活动中声乐方面有豫剧演唱这一项,正巧,我校六二班有一名学生豫剧功底不错,所以,我们可以推波助澜,加入一些伴舞,将单一的豫剧清唱变得丰富一些,将豫剧搬到艺术展演的舞台上。(15人)

拟定方案4:按照以往的经验,我市的艺术节目一般都会借鉴全省或全国的获奖节目,所以,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成品舞蹈,对其进行研究,改编成为我们自己的节目。(36人)

四、活动时间安排:

按照城区安排,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准备与排练阶段(XX年2月—3月底),组织学生报名、选拔演员或参与者,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确定活动时间、场地,准备活动器材、服装等。在这个阶段,要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开始进行节目的初期排练。

第二个阶段:训练与提高阶段(XX年4月—5月),按照活动计划,进入节目训练与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校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对各节目的训练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三个阶段:展演阶段(XX年6月)。

参加校及区、市级展演,将节目向校外推荐,参加城区教育局的展演活动。

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希望我校能在此次艺术展演活动中再次夺取淇滨之冠,在市级艺术展演活动中崭露头角,为我校特色建校再尽一份力量。

福源小学音乐组

篇6:第二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评选方案

浙教办体〔2008〕14号

各高等学校:

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展示我省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教体艺〔2007〕17号),经研究,决定举办全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向全体大学生,立足于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展示我省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

二、活动主题与内容

本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我和祖国”为主题。各项活动的内容应围绕主题,热情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反映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抱负和历史使命感,展示大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追求。艺术展演活动要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有创新性,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

三、活动项目和形式

艺术展演活动的项目分为艺术表演、艺术作品展、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展和高校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四类。艺术表演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艺术作品类包括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工艺设计、雕塑(陶艺)、DV作品;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包括书法(篆刻)、绘画、摄影作品;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另文通知。

四、参加对象和分组

(一)艺术表演类和艺术作品类的参加对象为全日制高校的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在读研究生。参加对象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普通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乙组为艺术院校、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

(二)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展的参加对象为各高校党政校级领导干部。

(三)高校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的参加对象为全省普通高校(含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有关教研和科研单位的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五、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的要求

(一)艺术表演类

1.声乐

大合唱:含指挥、伴奏不超过42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小合唱(或表演唱):含伴奏不超过15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重唱:含伴奏不超过5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得伴舞);独唱:可有伴奏1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不得伴舞)。

2.器乐(包括管弦乐、管乐、弦乐、民乐等)

合奏:含指挥不超过65人,时间不超过8分钟;小合奏:含指挥不超过11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重奏:不超过4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独奏:时间不超过5分钟。

3.舞蹈

群舞:不超过36人,时间不超过6分钟;三人舞、双人舞、独舞:时间不超过5分钟。

4.戏剧

短剧、歌舞剧、小品等均不超过8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二)艺术作品类

1.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尺寸均不超过对开。

2.书法、篆刻: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

3.摄影:独照、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均可,尺寸均为14吋。

4.工艺设计:含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平面尺寸不超过对开,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

5.雕塑、陶艺:空间大小不超过0.5立方米。

6.DV作品:播放时间不超过12分钟。

六、节目和作品报送要求

(一)艺术表演类每个节目的演出者必须是同一学校学生,同一学校乙组(专业组)学生不得参加甲组(普通组)演出。

(二)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由各校在评选的基础上报送组委会。全日制普通大学生在校生规模达3万以上的学校可报表演类节目7个,作品30幅(件);在校生规模达2万以上的学校可报表演类节目6个,作品25幅(件);在校生规模达1万以上的学校可报表演类节目5个,作品20幅(件);在校生规模达1万以下的学校可报表演类节目4个,作品15幅(件)。

(三)报送的艺术表演节目和艺术作品中,甲组(普通组)不少于80%,乙组(专业组)不超过20%。

(四)报送的节目中,独唱、独奏和独舞节目不超过10%,甲组(普通组)必须有一个大合唱节目,其他节目形式不限。

(五)艺术表演节目用DVD光盘上报,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等不同项目的节目须按项目分别制作光盘。在光盘的外包装上需注明演出单位、所在组别、节目名称和形式。光盘内容中不得出现所在地区和学校的名称和表演者姓名。

(六)艺术作品不要装裱。艺术作品需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院校、联系电话、作品的名称和品种、尺寸大小(横×竖×深)、创作时间;请写在作品背面,也可附另纸注明。版画作品按惯例需在画面四周留出空白并署名。

七、校长书画摄影作品的要求

书法、篆刻作品的尺寸均不超过四尺宣纸,摄影作品包括独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吋。凡经过暗房特技处理、电脑制作,改变原像面貌的作品,请在作品背面注明。作品的名称以及创作者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请在作品背面注明,创作说明可附另纸。

各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报送总数不限,每人报送作品数量不超过2幅(组)。作品不要装裱(糊)和卷寄。

八、时间安排

本届艺术展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2月至2008年6月)为各高校开展活动阶段。

各高校要成立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制订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广泛宣传发动,层层落实。在以院、系为单位,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并组织艺术讲座、观看文艺演出、参加音乐会以及请专业演出团体到学校演出等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在院、系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可以举办学校艺术节,并评选学校优秀节目和作品,于2008年6月底前将推荐节目作品和学校艺术节组织奖申报材料上报给本省(区、市)展演活动组委会。

第二阶段(2008年7月至2008年10月)为全省组织集中展演活动阶段。

第三阶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选送我省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优秀作品及优秀教育论文,并组织有关节目(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九、奖项及评奖要求

(一)本届艺术展演活动设立以下奖项

1.优秀组织奖:设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优秀组织奖。

2.精神风貌奖:奖励在集中展演期间表现优秀的学校。

3.艺术表演奖:各项目分设一、二、三等奖。

4.艺术作品奖:各项目分设一、二、三等奖。

5.优秀创作奖:在本届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的原创节目中评选。

6.指导教师奖:艺术表演节目一、二等奖和艺术作品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

7.高校校长书法(篆刻)、绘画、摄影优秀作品奖:设一、二、三等奖。

8.优秀论文奖:设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一、二、三等奖。

(二)优秀组织奖评选要求

指导思想正确、组织领导健全、活动经费落实、高校发动面广、活动成效显著,并有活动实施方案、简报、总结等书面(音像)材料装订成册。

希望各高校要根据本届艺术展演活动的要求,加强领导,细化方案,并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确保本届艺术展演活动圆满成功。

附件: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节目作品报送登记表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日

上一篇:竞聘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朋友圈十一月再见十二月你好励志说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