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05】吉利汽车公司研究报告

2024-04-29

【B005】吉利汽车公司研究报告(通用8篇)

篇1:【B005】吉利汽车公司研究报告

吉利汽车公司研究报告

B00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之一,自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企业以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方向,迅速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并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从1997年创业至今,企业经历了多次整合和并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其中2010年8月2日吉利对沃尔沃轿车的成功收购,更是一次万众瞩目的成果。在人们为吉利欢呼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吉利为何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

第一:福特是基于战略性的选择决定出售沃尔沃,这就说明福特不会因为财务状况的好转而更改出售决定。

第二:吉利对自我战略的坚持。吉利为了实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战略愿景,首次提出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为了突破自我发展的壁垒,吉利坚持内外兼修的原则。

第三:准备充分。在2007年吉利就开始研究并购的可能性并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

第四: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中,有国内银行、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商务部明确表示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中国银行浙江分行与伦敦分行牵头的财团承诺为吉利提供5年期贷款,金额近10亿美元,吉利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了贷款协议。北京、成都等争夺volv国产项目的地方政府,预计也将为李书福提供至少5亿美元资金,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

第五:资金充足,强大的并购团队。2009年四月袁小林成为吉利集团兼并与收购总监,专门负责沃尔沃收购项目。2009年12月初,童志远加入吉利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洛希尔银行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的加入等,吉利背后的法律团队包括国内顶尖律师事务所海问、瑞典律师事务所,富尔德律师事务所。

第六:吉利获得了工会的支持。吉利明确表示,不会关闭沃尔沃轿车在哥德堡和比利时的工厂,并且沃尔沃轿车将仍然由目前的管理团队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工会的关系赢得沃尔沃工会的信任。

第七:收购后的运营整合方案符合各方利益。吉利收购后的整合运营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福特捍卫底特律工业尊严的要求,保留了沃尔沃单独的运作体系,及吉利不干涉沃尔沃的运营管理,高管团队给予保留,对工会承诺不转移工厂和不裁员。

第八。竞争对手力量相对较弱,国际大型汽车集团更热衷于相互持股达到控制的目的,而不是高风险的收购,福特基于自身以后的发展考虑不愿将沃尔沃出售给大型汽车集团。

第九: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放。

第十:李书福的个人魅力。李书福对收购本身有清醒的判断,清楚哪些可以放弃、哪些坚决坚持,尤其是面对沃尔沃工会的刁难时,“I love you”的回答和承诺不转移工厂,打动了可谓剽悍的沃尔沃工会。因此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当然,成功收购沃尔沃只是吉利辉煌的昨天。一个企业要想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一直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关键就是创新。

首先是技术的创新。吉利迄今获得专利成果320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自行研制的CVVT-JI4718发都记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多项科学技术奖项。用心打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在行业领域名列前茅。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为例,且不议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沃尔沃销量能提升多少、吉利利润能增加多少,单是从知识产权和对于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贡献来讲,都不是用多少亿可以衡量的,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次并购将为吉利的自主创新正名,对自主品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是人才的创新。吉利集团共拥有员工超过15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00余人,包括外国专家十多名、博士数十名、硕士、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成为吉利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如今人才培养的成本越来越高,吉利创办多所企业大学,目的在于培养一支有理想、有抱负、懂技术、肯钻研的高科技复合人才,掌握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

然后是企业形象的创新。公司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有不能毫无限制地攫取。企业的资源来自于社会,创造价值以后更应该回报于社会。企业要正面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不仅在于要树立低价、优质、“让老百姓开得起的好车”的品牌口号,更要建立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投身慈善事业,真正为社会服务。

最后是企业管理的创新。从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四个方面,实行信息化的管理,力求高效率的生产。在原材料方面,吉利公司一直是跟随的丰田的发展模式。就算是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它也倾向于国内的钢铁,虽然外国的钢铁质量要优于鞍钢。李书福担心吉利发展更强大以后,国外会限制向吉利的钢铁输送,而国内是决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但是,最为一个面向世界发展的公司,为满足各个阶层的消费者,对高品质的追求是决不能停止在国内的。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建立更多的国外合作,将会为吉利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生产加工方面,实行机械化大生产,引进高新技术,使其效率大大增加。在销售方面,实现销售虚拟化,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有限资源。

吉利公司虽然在中国汽车行业名列前茅,但同国外的汽车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吉利汽车的主要问题是:离合重、空调制冷差、车门开关困难、相位传感器渗油、刹车软、油耗不稳定、电动窗不起作用。不懂品牌的建设,产品线不清晰。整车技术有待提升。员工过于务实的态度,缺乏冒险精神。与其他汽车集团的合作不足,特别是和国际大集团。产品主要定位于低端市场。要实现“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愿景,吉利还任重道远,通过和长安汽车的比较我们发现吉利在下面这些方面还有可为:

1.加强同其他汽车集团的合作,特别是和国际汽车集团的合作。2.坚持科研创新,发展节能减排的车型。3.明晰生产线,各款车特点明显。

4.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创新冒险精神。

5.提升整体质量,加大发展高端汽车品牌的步伐,但不要放弃低端市场。6.争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作为一个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吉利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资料来源: 1.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cjpl/20100526/2238021.shtml 2.l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01113/2876874.shtml 3.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01113/2876874.shtml 4.http:// 6.http://auto.163.com/04/0706/10/0QJP365V000816C7_2.html 7.http://bbs.che168.com/thread-158992-1-1.html 8.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011***224.shtml

篇2:【B005】吉利汽车公司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9日22时31分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特别是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15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有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共有109个4S汽车专卖店、489家品牌经销商、569家服务站;在海外建有的10余家销售服务网点经营吉利、美人豹、华普三大品牌系列轿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2004年吉利轿车在国内销售达到101611辆,市场占有率达到4.5%,在国内轿车市场排名由2003年的第十位跃居到第七位,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4%;有近5000辆吉利轿车出口到28个国

家和地区,使中国的轿车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稳定的质量、细微的服务、超值的性价比和体验式的营销使得吉利轿车赢得了国内外老百姓的喜爱,截至2004年年底吉利轿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70000辆,并以每月10000辆的速度递增。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6000人,其中不乏从国内、外聘请的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和自己培养的大批优秀技术人才;目前集团已经拥有整车、发动机、变速箱和模具的设计、制造能力,先后成立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吉利发动机研究所每年可推出2—3款全新车型和机型,被喻为“中国第一跑”的都市休闲跑车“美人豹”获得了“中国工业设计创新特别奖”,成为永久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的中国自主设计开发的第一辆跑车;华普系列轿车被评为“性价出众产品”;吉利系列轿车被评为“消费者喜爱的自主汽车品牌”;自行研制的MR479Q系列发动机处国内同类机型的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成为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吉利集团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国轿车界处领先地位。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生产的吉利、华普、美人豹等品牌的各系列轿车产品全部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顺利通过了3C认证。

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给国内汽车行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低迷的汽车市场和各厂家迫于市场压力竞相降价抛售的短期行为,吉利集团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集中精力狠抓质量、苦练内功,通过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面对

市场、面对流程的管理体系和架构,实施了3+3滚动订单管理,有效地控制了生产库存,实现了对市场的快速应变。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上述产品全部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Ⅳ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近500个4S店和近600家服务站;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12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集团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院设在临海;目前,研究院已经具备较强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自主开发的4G18CVVT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水平;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并获得2006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唯一的一等奖;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内汽车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同时在BMBS爆胎安全控制技术、电子等平衡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经获得各种专利718项,其中发明专利70多项,国际专利26项;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是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本着“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时刻对品牌负责,永远让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集团狠抓质量体系建设,已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环境标识认证;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全面启动了欧盟的ECE、EEC、海湾GGC等国际认证工作。

本着“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吉利汽车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15个系列42款整车;拥有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兼顾的8个系列发动机、7个系列手动、自动变速器;到2015年,吉利将在海外建成十五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拼搏奋斗!

吉利集团整车制造产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整车产品。上述产品全部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III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IV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吉利品牌:

吉利推出的四大子 品牌,分别是上海英伦、上海华普、帝豪、全球鹰、沃尔沃,代表了不同的品牌诉求。

上海英伦,英文是SHANGHAI ENGLON,传递“经典、英伦、贵族”的产品理念,已上市车型包括TX4经典出租车。

帝豪,英文是EMGRAND,传递“豪华、稳健、力量”的产品理念,已上市车型包括帝豪EC718,EC718-RV,EC715,EC715-RV,2010年上市车型是EC825。

篇3:【B005】吉利汽车公司研究报告

没有与汽车业息息相关的真正的专业汽车金融机构。汽车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手托三家:为厂商提供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策略、提供市场信息的服务;为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设备融资、财务咨询及培训等服务;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大用户的批售融资、租赁融资、维修融资、保险等服务。从我国现有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来看, 有四种机构涉足这一领域:国有商业银行, 汽车集团财务公司, 汽车制造厂家和经销商和汽车金融公司。

2、吉利建立金融子公司的意义。吉利

建立金融子公司, 目的在于全力促进吉利汽车的销售, 支持吉利集团的发展, 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其经营理念主要为:通过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提高客户对吉利汽车的品牌忠诚度, 并围绕汽车工业价值链, 实现盈利最大化。

3、吉利汽车建立金融子公司的困难与对策。

3.1 困难分析

3.1.1 金融公司成立初期的团队建设

没有完美的团队, 吉利汽车的员工也很难发挥个人的价值, 在讲究团队精神的今天, 我们要做好金融公司的团队建设。做为终端销售的目标完成者, 成立一支团队是新金融公司主管的主要工作。确保吉利金融的团队有清楚明确的目的和足够达成目标的资源。

3.1.2 公司的启动资金和资金链。金

融子公司需要较大的启动资金, 08年, 银监会提高了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的出资人“门槛”, 将非金融机构出资人的资产规模要求从原来的40亿元提高至80亿元, 营业收入从20亿元提高至50亿元。

3.2 对策。

3.2.1, 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 不断促进汽车金融业务管理创新。

吉利汽车金融的健康长远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 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尤其是汽车金融公司应树立人本理念,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合作, 持续开展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培训。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 加快汽车金融的创新研究, 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充分发挥吉利大学的人才资源。

3.2.2 资金募集。

1、解决方法:吉利重返A股上市, 从现阶段中国股市情况来看, 吉利是明星企业, 06年业绩表现很好, 利润率远高于奇瑞等国内造车企业。在A股上市可以募集十几亿资本。

2、在A股市场上市后, 吉利汽车在上海发行10亿元可转换债券, 在上海联交所停牌并发布公告称, 公司发行5年期可转换债券, 最多募集10亿元, 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上市公司旗下汽车金融公司团队招募。

3、将下属子公司注入上市公司 (香港和上海) 。吉利汽车下属有6大整车企业 (浙江吉利、浙江金刚、浙江陆虎、湖南吉利、上海华普, 兰州吉利) , 优秀资产注入后, 公司的股本可以增大, 募集的总资本增多。资料显示, 吉利集团间接拥有吉利汽车61%左右的股权, 同时吉利集团又和吉利汽车共同拥有浙江吉利和上海华浦两家联营公司, 在这两家联营公司中, 吉利集团和吉利汽车的持股比例均为53.2%和46.8%。

4、向经销商募集资金, 如广州丰田销售凯美瑞时, 每个经销商预先打给丰田1000万的提车货款。出自中国经营者:比亚迪老总的话。比亚迪公司也采取了丰田的做法,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07年, 比亚迪的汽车销售店在全国各地迅速铺开, 加上良好的汽车营销策略, 07年比亚迪F3销量极佳, 销量达98611辆, 超过本田思域和丰田卡罗拉的销量。

5、目前从吉利集团的股本情况来看, 李书福及其家族所持股份偏高, 公司实际流通股比例不高。李书福可以减持股票, 以及增加流通股比例来获取资金。获取资金最为现实的办法是开放吉利的股权, 通过向机构投资者出售部分股权来为吉利输血。此举不但能解吉利资金饥渴的燃眉之急, 而且有利于李书福开拓眼界, 进一步锤炼其经营一家跨国运作的汽车企业集团的商业修为。

6、加大民间资本的投入, 新汽车金融公司的股本多样化, 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 减小成本和资金投入。如蒙牛将公司的牛奶物流车队大部分外包给各大民间车队。

7、集团内部公司员工持股换取资金, 在临海汽车分公司, 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到下个月才能领取, 从而加大集团公司的现金流。

8、组建“民营银行 (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和吉利一样都是台州路桥的企业) +吉利汽车金融公司的联合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业务模式

目前国外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 其完整的服务己渗透到汽车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这些机构不仅为汽车厂商提供融资及销售咨询服务;而且还为汽车经销商的经营以及客户消费提供融资服务。一旦联合型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成立之后, 就可比照国外成熟的运作模式, 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比如, GMAC (通用金融) 为通用汽车提供的销售咨询服务一般包括: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策略、提供市场信息等。这项工作要求具有较高的汽车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组织担任, 所以金融机构在此领域不具有优势。但所设想的汽车金融联合体系, 就可集各方优势于一身:由商业银行提供资金, 为汽车制造商的生产、销售、物流等活动提供融资;同时, 由汽车金融公司和保险公司承担融资的风险控制和连带责任, 这样汽车金融公司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而且其所具有的专业知识还能为厂商进一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比如信息和策略咨询等。

做好团队和资金募集工作后, 吉利金融将比其他几种金融机构更具竞争力。

摘要:本文提出了吉利汽车建立汽车金融子公司的构想。

关键词:吉利,汽车,汽车金融

参考文献

[1]、吴勇, 解读《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2003, 11

[2]、转自《德国大众金融公司考察报告》, 东亚金融评论, 2005年

篇4: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简介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我国十大汽车生产企业之一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一级制造子公司,地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距东方著名深水良港北仑港仅5分钟车程,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乘车45分钟便可到达,沪杭甬高速近在咫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公司始建于1999年8月,历经十多年的成长、积淀、创新和变革,现已拥有年产15万辆自由舰和帝豪EC7等系列品牌轿车、30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手、自动变速器)的生产能力,已发展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基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吉利控股集团最核心的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研发、制造为一体的战略发展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宁波市重点扶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龙头企业。

公司十分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后备人才的储备,现有员工22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00余人,占总人数的12%;大中专毕业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5%以上;近年来,从海内外著名企业加盟吉利的博士、硕士、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几十名,在公司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重大贡献!

除夯实企业科研、人才基础外,公司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按照国际化要求不断整合资源,实施资源最优化布局,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先后通过了ISO/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体系认证以及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自2000年5月17日第一辆吉利美日轿车在宁波北仑下线以来,已有80多万辆高品质、高性能的吉利自由舰、远景、帝豪EC7等系列轿车走进千家万户,圆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轿车梦,并走出国门,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乌拉圭等地建立CKD/SKD工厂,出口俄罗斯、伊拉克、沙特、南非、埃及、叙利亚、乌克兰、委内瑞拉、伊朗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个辉煌的奇迹。

秉承“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公司将继续走“人才与创新”的道路,发挥团队智慧,依靠全体员工,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丽追求而奋斗!

篇5:吉利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35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5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

吉利将继续贯彻“人才与创新”的成功关键因素,秉承“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持续开展“元动力”工程,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奋斗!选择吉利的原因

吉利做为一个民族企业,刚刚起步10年,在这十年间吉利发展非常迅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吉利集团不但没别打垮,反而发展壮大。收购沃尔沃,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福特比吉利何如?连福特这样的超级跨国汽车企业巨头都扶不起来的沃尔沃,吉利想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啊!汽车企业收购以后不成功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但也有人为,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针对此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我们也做了讨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吉利汽车集团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是法律、政府机构、影响或制约社会上各种组织与个人的压力集团的集合。下面主要讨论几种主要政治法律环境对吉利汽车营销的影响。

1.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综观世界各国,调节企业营销活动的法令、法规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商业立法目的主要包括:

⑴保护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例如欧盟各国已在积极建立包括竞争行为、产品标准、产品责任和处理商业事务的新的法律框架。独联体及东欧各国已迅速通过了各项促进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法律。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已建立了一整套包括竞争、产品安全和责任、公平竞争和信用行为、正当包装和标签等等方面的法案,达数十项之多。

⑵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的侵害的法规。例如,挪威法律认为购物印花、竞赛、赠奖等是不适当或不公平的促销手段而禁止采用。泰国规定食品加工业主必须用全国性品牌销售低价品牌的食品,以保证低收入者能从市场上买到经济实惠的产品。印度规定食品公司在推出与市场上已有品牌类似的新品牌时,如推出另一种可乐饮料或大米品牌时,需要经过特别的批准。

⑶保护社会利益,以防不受限制的商业行为损害的法规。一些新立法及其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向企业收取其产品或其生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2.政府执法机构力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特别是“入世”前后,为保证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中国政府已经建立、清理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同时,政府机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其结果必将使执法机构越来越健全完善,执法力度也将越来越严格。所有这些都是在中国进行营销的企业必须给予重视的重要政治法律环境趋势。

3政府对吉利采取扶持,给与物质,政策上的支持。例如,2005年10月吉利汽车先后宣布将在甘肃兰州和湖南湘潭各建设一个生产基地。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以兰州项目为例,该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双方各持57.5%和42.5%的股权,其中吉利方面以固定资产、技术使用和现金做投资,兰州市政府则只作现金投入,也就是说兰州市政府将掏出至少1.7亿元的“真金白银”。也就是说吉利是以极少的资金投入获得了扩张。

(二)经济环境因素

在内地经济型轿车销量不如人意的大背景下,以之为主要产品的吉利汽车(0175.HK)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日前,吉利汽车公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利润8241.6万港元,较2006年同期1.21亿港元下降31.9%;期内营业额6563.8万港元,2006年同期为6933.1万港元 吉利汽车执行董事洪少伦指出:上半年盈利大幅下跌,由多个原因造成。一是与英

国锰铜新成立的合营公司有较大的前期投资,合营公司亏损约340万港元。二是吉利汽车 旗下联营汽车制造公司的毛利率明显下跌:由2006年上半年的16.9%跌至9.4%。导致毛利 润下降也源自二方面:旧款小型车价格下降;新推出的高价车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高价车 的生产规模较小、且成本较高。对此,吉利汽车下调了全年的汽车销量目标:由此前的 24万辆降低至19万辆,但仍较2006年上半年增长16%。但洪少伦称:19万辆销售目标中,有65%为高价车;此外,公司全年出口轿车2万辆目标不变。

吉利汽车能够迅速做到目前这样的规模,是因为顽强的吉利人找准了他们的市场新坐 标:服务营销。对于国内汽车市场而言,打品牌战也好,打价格战也罢,产品有形部分的 价值在消费品价值中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而无形产品价值及产品无形部分的价值正变得 越来越重要。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吉利人明智地选择了服务营销。说其明智,是因为就服 务的质量、服务的价值、服务的手段、服务的体系而言,无论是汽车的百年老店还是初出 茅庐的小字辈,在服务这道坎面前,大家是平等的,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笨鸟先飞的启 迪,龟兔赛跑的哲理,这些都可以在吉利汽车售后服务中找到注解。

(三)技术环境因素

技术的发展从多个方面影响到市场营销。它影响到竞争的性质,为一个组织或整个创造出 新的竞争者。如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出现打击了真空管,复印机打击了复写纸等。有人把 技术的发展称为“ 创造性的毁灭力量”,它创造了一些新的产业部门,也毁灭了一些旧的产

业部门。它可以使一个组织降低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提高生产率,获得超过其竞争者的 竞争优势。它可以影响到整个营销组合,包括企业的产品、分销方式、促销和定价活动,引起商品零售结构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推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技术进步产生的长期、重大影响往往是难以预见的。例如避孕药导致家庭规模变小、更多的婚后职业妇女和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结果是引起了市场需求的变化,给汽车制造业、餐饮业、旅游业、旅馆业和日托业等创造了市场机会。

技术发明并不是定期出现的。在两次重大发明支配的时间间隔里,经济可能出现停

滞。例如,铁路行业曾引起大量投资,随后投资不足,直到汽车行业问世;收音机的发明 也曾引起大量投资,随后投资不足,直到电视机问世。

营销人员必须密切注意技术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空间技术等领域的进步,了解新技术如何能为人类需要服务,以促进本企业的技术进步。营销人员还应与研究开发人员密切合作,更多地鼓励面向市场的研究,同时也必须警惕技 术发明危害到使用者,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怀疑甚至抵制。

(四)社会因素

1.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使节能环保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2.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有机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放在突

出的战略位置,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在新的起点上形成新的发展机制。这既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又有利于解决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而推进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3.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理顺重要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关

系,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 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企业和全社会降低消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4.进一步增加节能环保投入,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和重

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流域工业 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5.加强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开发环保科技,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快发展

节能环保设备、环境服务等产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提高环保效率和 水平,以增加投资、带动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6.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 三同时”制度,严惩违法排污和环境违法行为。吉利汽车集团的微观环境分析

(一)企业内部 1.人力资源

从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李书福在实践中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吉利提倡在实践中发现人才,想方设法从广大员工中发现和培养业务骨干。上世纪90年代末,吉利在临海划地建校,办起了培养专业技工的“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等职业学校。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扩大,吉利又投巨资,陆续在北京昌平办起了“北京吉利大学”,在海南办起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在杭州办起了“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并将在湖南创办“湖南大学湘江学院”,涵盖了从中职中专到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办学层次,吉利也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企业创办出如此完备的教育体系,这在中国可谓只有吉利集团此一家。截至2009年底,吉利集团在职员工已达13000余名,其中在汽车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70%是由吉利自己创办的学校培养的;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近两千名科研人员中,从吉利院校走出来的就占了40%以上。2.物质资源

吉利用户提供优质完善的售后服务。并且为用户提供2年的免费维修服务,供应最低价格的配件。3.知识资源

“311”模式开拓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3”代表3门以上通用知识与能力课程,主要是《实用语文》、《计算机应用》、《实用英语》等;第1个“1”代表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第2个“1”代表的是道德教育与素质训练课程。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就业上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归根结底,最根本的目的是在建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并在“行动有力”的技能型基础上向“举一反三”的智能型人才发展。知识分享是吉利汽车研究院最有影响力的讲座,知识分享彻底贯彻“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的宗旨,让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来主讲,而这样的专业人士不但来自于吉利汽车研究院,更有来自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吉利大学、湖南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和博世汽车等著名企业的专家。

(二)顾客

首先主要是国内消费者的需要,吉利价格低,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中国本土的产品,大多国内人还是支持国产,加上吉利汽车质量,售后服务都很好,所以消费者的喜好也是重要的因素。其次,吉利新款熊猫,满足了中国女性的需要,形成了很大的销售空间,前景很好。第三,吉利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2004年,吉利出口轿车占到中国轿车出口总量的一半。2003年吉利轿车首次走出国门,共400台轿车出口中东和美国市场。2004年吉利出口的轿车5000台左右,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而今吉利并且收购沃尔沃,凭目

前的研发能力,要在两年内进入高端市场非常困难。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也绝非一蹴而就 的事情。

(三)竞争者

针对中国的中低端汽车而言,吉利的竞争对手有奇瑞, 比亚迪, 长安等。

(四)供应商

吉利零部件供应体系建设的方向是全球化采购,而这里所说的采购已经不局限于产

品的买卖了,还包括合资、收购、购买专利和技术等多种形式,即使是合资,合资的对方 可以是国内企业,也可以是海外企业,还可以几家一起来合资,如吉利就和浙江利民公司、韩国大义集团三方合资,这样做,都是为了发展,合资的各方是共赢的。但是,吉利不会 放松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的努力与投入,吉利将一如既往地在发动机、变速箱、汽 车电子等领域进行研发,在汽车的安全、节能和环保上形成自己的优势。

吉利在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建设上确立“一低三高”的原则,即不但要有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性能等优势,而且还要具有低成本这个杀手锏,而且这个成本,不仅仅只是零 部件出厂时的价格,也关注零部件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获取成本

(包括物流、索赔、售后等所有环节的成本),是零部件的全过程成本。吉利汽车集团营销模式分析

在汽车竞争同质化的今天,谁在创新谁就赢得了市场先机。从民营造车的非议,到

百万征标的哗然;从模访造车,到自主创新;从零起步到十年征程的百万用户,吉利的每 一步都让我们为自主品牌的崛起而感到骄傲。如今吉利又推出了服务增值营销概念,我们 可以看到吉利不仅是扛起了自主汽车产业的大旗,也正在进行着汽车营销的创新

1、连锁经营:扩建专卖店。吉利汽车已经在区、县、乡镇、街道一级市场地发展一种全 新的汽车

4S店模式——手拉手汽车服务连锁模式

2、网上车市:网络的影响力已经无需多言。借网络资源与网络渠道,扩大车的销 售路径。

3、色彩营销:车族炫耀的本性首先是从汽车的颜色和造型中实现。鲜艳夺目的颜色普遍 受到年轻车族的青睐。从颜色上面做文章,考虑为时尚族群族群带来充满浪漫气质的车色。

4、简酷营销:

21世纪,更多的人追求个性,追求酷、彰显个人本色。新威驰“生而简酷”的宣传语针对年轻车族而做,就迎合了年轻族群的语言习惯。

5、明星营销:明星永远有市场。明星在购车群体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6、运动营销: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刺激的本性和对汽车运动的痴迷。给吉利汽车集团的建议

吉利全资控股沃尔沃,为价值整合实现品牌双赢确立了良好的开端。吉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速实现品牌价值消化。品牌价值的消化是吉利收购后的当务之急,13岁的草莽英雄吉利能否消化拥有83年历史的贵族品牌将是收购完成后的第一道坎。价值消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区分优势、劣势,吉利最突出的优势是中国在采购与研发方面的成本控制,将有助于提升沃尔沃的全球竞争力,最棘手的问题则包括筹集运营资金、扭亏为盈、劳资关系等。

第二,双管齐下实现品牌价值整合。如果能实现有效的品牌价值整合,将有利于品牌价值的消化,化解品牌消化过程中的许多不利因素。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市场和技术的整合。在市场整合方面,通过这次并购,沃尔沃将拥有东方和西方两个本土市场,而且其品牌在两个市场上都拥有忠实度高的消费者群体。沃尔沃变身中国企业,在中国获得了更宽松的政策支持,假以适当的市场定位,借助吉利的营销经验,极有可能释放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巨大潜能。同时,沃尔沃完善的海外营销渠道也将帮助吉利推动国际化进程。在技术的整合方面,吉利拥有研发成本低的优势,而沃尔沃拥有汽车安全与环保方面世界一流的技术,对加强双方的研发能力有极大帮助。此外,福特和沃尔沃在新能源技术上投入了近十年的时间和上百亿美元,在这方面的共同利用,可以让吉利缩短代表汽车工业未来的新能源车的研发周期。

第三,多角度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品牌价值是收购的最终目的。沃尔沃与其他欧美百年品牌有共同的、尤其是与其强调安全的核心价值体验息息相关的特点,就是趋于保守,长期以来形成传统、沉闷、刻板的风格。吉利集团勇于创新,将为沃尔沃的品牌价值注入新的元素。明确品牌定位、占领目标人群的心智资源仍然是品牌价值传播的关键。沃尔沃固有的安全、环保的价值观,以及有可能注入的创新、自主品牌等理念,为其奠定了高端公务、商务车的价值基础,具备了锁定目标市场的优势资源。

篇6:【B005】吉利汽车公司研究报告

1.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自2008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使全球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动荡,由此所引发的需求减弱,也使得世界主要汽车市场的汽车销量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欧盟15国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5%,除了德国因为受到本国政府出台多项购车优惠政策的刺激,销量上升了22.8%外,其余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同期的东欧十国整体销量同比2008年下降了27.9%,仅有波兰、捷克和斯洛文尼亚三国销量有小幅度的上升。

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第二大生产国。2001-2007年年均增长近50%,2008年汽车产品出口已达302亿美元,2009年10月20日,中国新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成为我国汽车出口企业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作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的俄罗斯在2008年11月,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15%,且每辆车身不少于5000欧元的高额关税。后又决定于2009年1月至9月期间,临时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将进口汽车以及3年以下的旧车进口税调整为30%。

由于我国在汽车生产技术特别是在环保、安全和节能领域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且往往很难达到欧美国家所制定的苛刻的技术标准,而中东和南美国家又大多采用欧美所制定的标准,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出口贸易门槛在逐年提高。

3. 我国汽车企业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的动因框架

汽车产业具有明显全球化特征,且具有寡头垄断的产业结构特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一次全局性的调整,兼并收购是这次调整的趋势和手段。对于我国汽车企业来说,要想生存下去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与垄断厂商的合作,并通过市场竞争积累经验,获取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1)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的SWOT框架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的广阔市场和国家的有利政策导向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支持。而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设计营销能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不高将是制约我国汽车企业发展的瓶颈。

(2)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因

基于以上SWOT框架的分析,得出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采取兼并收购或新建的形式在目标国投资,可以绕开各国针对我国汽车企业出口设置的贸易壁垒。目前,各国对各自汽车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盛行,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将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出口门槛,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我国汽车企业可以在目标市场投资,与当地企业合作合资进行生产和销售,进而绕开贸易壁垒。

第二,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摆脱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的局面。虽然国内的自主品牌一直在进行技术的研发,但与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汽车产业的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技术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如果中国汽车企业依旧试图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无法突破技术难题,就只能在低端的汽车品牌里面生存,在高端品牌里面举步维艰。

第三,实施国际化成长战略,并购国外品牌是汽车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从上汽收购双龙失败,到上汽收购罗孚,再到腾中收购悍马、北汽收购萨博,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动机,而这种品牌收购动机来源于对于技术、品牌和设计的三重需求。汽车竞争的本质是技术、品牌和设计的三者结合。技术是一个基本的门槛,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加上独特的汽车外观设计,再塑造一个独特品牌价值的品牌才是汽车产业竞争的本质。

4. 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1)市场动机

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的背景下,吉利收购沃尔沃可以在国内高端汽车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凭借沃尔沃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吉利可以较快进军国外高端车市场。

(2)技术动机

吉利收购沃尔沃解决了其在利用多品牌战略推进中高端产品的发展中急需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其品牌发展的问题。对于吉利来说,借助沃尔沃的技术优势,其在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将越加明显,其在国内的竞争里也将明显增强。

(3)品牌动机

用吉利品牌进入高端市场显然不行,为了摆脱吉利在消费者中的低端制造的形象,吉利收购沃尔沃正是其突破品牌发展瓶颈的一个最有效的收购。从吉利的品牌发展战略看,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后,既可以维持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在利用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还能提升吉利品牌的定位,利用细分的吉利、华普、帝豪、全球鹰、上海英伦、沃尔沃来划分不同的市场,沃尔沃主打中高端,吉利中低端,此种品牌战略正是吉利在高端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之后的最佳选择。此外,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的也能把其汽车设计理念逐步融入其他产品线,并衍生出新的设计理念,提升吉利产品线的总体设计水平。

此外,在国外汽车供需已经达到基本饱和的状态下,中国是汽车产业新兴的全球最大的市场,奥迪、宝马等品牌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沃尔沃却还没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品牌还是营销,都不如其他品牌更适应中国环境,在这方面更需要吉利将沃尔沃本土化。

参考文献

[1]沈庆.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9(3).

[2]李懋,陶忠元.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外部环境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9).

篇7:“急”功近“利”的吉利汽车

当世界上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在危机中挣扎时,中国最大私有汽车厂商吉利的雄心壮志却令人吃惊。汽车行业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危机还未结束,吉利却在同时开发6个现代工作平台—即使对于丰田这样的全球汽车业巨头,六个平台也不是个小数字了。更何况,吉利还将在未来18个月内推出六款新车并力争在2015年前开发出42款新车型。技术总监赵福全称,到2015年,吉利年产能将达到200万辆。

至于吉利能不能卖出这么多辆车就是另一回事了。吉利称截止到六月底,公司的销量达138, 000辆,其中,中国政府的小排量汽车减税措施也帮了吉利一把。吉利的销量比上一年至少提升了52%,这个数字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同期市场增长率的3倍。然而,这组数据却又让人困惑:专业开展汽车调研的J.D.Power亚太公司的认为吉利的销量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吉利自己在不同声明中数据引用也有所不同。

4月份的上海汽车展上,吉利拥有最大的汽车展台。包括全球鹰(入门级家庭轿车、小型三厢车)、帝豪(主打运动与豪华车型)和上海英伦(传承经典的设计风格)三个子品牌在内,吉利共展出20多款车型及其衍生款,其中有六种全新车型—新的上海英伦高档豪华车GE车型可谓是劳斯莱斯幻影的迷你版,车后座是王位般的单个座椅;大型豪华版的吉利SUV帝豪EX825也将在明年下线;英伦EK2,一个小型锂电子电池驱动的揭背式汽车也将要投入生产。同样居于展台上的还有吉利版的伦敦黑色出租车,这款车由控股伦敦国际出租车公司的母公司—锰铜公司与吉利成立合资企业生产。

吉利似乎不用担心资金对扩张计划的影响。2006年进驻吉利的前克莱斯勒主管赵先生认为,吉利现在的工程师人数已经从350人增加到了1200人,建立了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组建了整个吉利王国。同时,吉利还在海外拥有资产。

不过有质疑称,吉利并没有按照西方标准来开发自己的汽车。吉利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是中国亨利·福特式的人物,他不止一遍提到吉利集团将成为出口冠军,到2015年将出口130万辆汽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2005年吉利在香港上市之后,相继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以及2006年的底特律车展。李书福曾称要在2007年打入欧洲市场,2008年攻占北美市场,然而,就算现在,似乎吉利还没有这个能力。

一家俄罗斯的汽车杂志用吉利CK进行了时速64千米/时的碰撞测试,吉利表现极差,其司机和乘客只有10%的存活率。这样李书福征服世界的计划严重受挫。去年,吉利一共向海外市场售出了3万辆整车,并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印度尼西亚组装车辆。吉利还打算在南非和墨西哥建立工厂。赵先生认为,如今的吉利汽车已经能够通过发达国家严格的尾气排放和安全标准。他认为“问题不在于公司最新的产品,而在于公司的信誉。”

有段时间传言称吉利正在就收购一家欧洲汽车公司展开谈判。几周前,还有传言称吉利将收购通用汽车旗下的萨博,最后也不了了之。现在,人们猜测吉利盯上了比萨博规模更大的福特旗下的沃尔沃。不过谨小慎微的福特公司则担心收购会使吉利带走太多珍贵的知识产权。吉利,归根到底,是个年龄尚小的汽车制造商。(摘自:英国《经济学家》2009年7月30日编译:何乐)

点评:用“爆棚”一词来形容最近有关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收购传闻相信并不为过。“吉利洽购沃尔沃项目可能落户北京”、“吉利或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吉利竞购沃尔沃或砸20亿美元”、“我不差钱,我要买。”……从表面数字来看,吉利整个市值只有30多亿元,沃尔沃最低价也得20亿美元, 被人讥为“蛇吞象”也不出奇。也许,吉利的确缺少一个有含金量的“身份”,但印度塔塔集团吞下路虎、捷豹近半年,不也安然无恙?况且它还是唯一向国家发改委报备,并拿到确认函的中国汽车企业。

篇8:吉利汽车是怎样炼成的?

吉利的成功来之不易。

上个世纪末,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对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家庭汽车这个“行”的理想工具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普通民众的心理, 成为人们安车代步的一种心理渴望。

汽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汽车制造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 长期以来几乎为发达国家所垄断。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 世界汽车制造商“八国联军”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打入了中国市场, 他们以与中国国内汽车厂家合资的方式, 名正言顺地从中国消费者手里攫取了巨额的利润。而中国的老百姓面对着昂贵的“洋车”, 只有摇头叹息, 望车兴叹。不是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无能为力, 而是这些挂着“洋头”的汽车的价格高得太过离谱!

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中国人的家庭汽车梦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太大距离。

此时, 中国浙江省的一个摩托车制造商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从国人的家庭汽车梦里敏锐地洞察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 同时他也从中国人与外国车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里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他决心要造出老百姓买得起的中国自己品牌的轿车!

他就是李书福。后来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掌门人。

在国内汽车企业纷纷与外国企业合资的时候, 吉利走上了一条自主造车之路。创业之初的艰辛不言而喻:缺人才, 缺资金, 缺技术, 缺设备, 除了造汽车的一腔热情, 几乎什么也没有!与此同时吉利造车还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一崇高的理想并不为社会、行业所理解和认同。没有人相信一个民营企业能够造得出汽车来。

但吉利人并没有被种种困难吓倒, 而是怀着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强烈责任心和为老百姓造车的使命感, 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

创业之初上的第一课

1997年吉利开始造车时, 李书福34岁, 他在浙江台州的临海市与几个私企老板合建了一间汽车工厂, 主要设备全是国产的, 生产线大部分是自制的。靠着集体的智慧, 吉利研发出第一款两厢车, 取名为“豪情”。1998年8月, “豪情”下线, 刚好赶上家用轿车的好时光。那时最便宜的家轿是“赛欧”, 宣称10万元但总不上市。吉利“豪情”在车市上的对手只有天津“夏利”两厢车, 卖得相当好。“豪情”以低于“夏利”的价格销售, 结果一炮打红, 在1999年就销了几千辆。接着, 吉利又在宁波开了一间工厂, 生产“美日”和“优利欧”, 产品供不应求。2001年, 吉利取得国家轿车生产资格。吉利当时虽然会设计车型和制造车身, 也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体系, 但就是没有能力制造发动机。这样, 吉利只好采购天津丰田发动机厂生产的8A发动机, 并且天真地认为只要价格高一点, 丰田一定会长期供货。

对中国汽车市场觊觎已久的丰田公司被吉利的高速成长惊动了, 他们以吉利的“美日”车标形似丰田车标等为由而提起诉讼, 借机终止了发动机供货合同。没有发动机, 就生产不了整车!聪明的吉利人早已经在研究自己的发动机, 尽管事情突然, 吉利人沉着应对, 化险为夷。在丰田停止供货的六个月之后,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吉利1.3L发动机得以正式投产。从此以后, 吉利研发出了1.0L、1.5L、1.6L和1.8L一系列高性能的发动机及与之配套的变速箱, 全部通过国家3C认证, 部分产品达到欧四标准, 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

“同行是冤家”, 丰田给吉利上了生动的一课!也使吉利从此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目前, 吉利集团在浙江省的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等地建有六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的制造基地, 拥有年产三十万辆整车、三十万台发动机、变速机的生产能力。

支撑起自主创新的智慧

在一个汽车业刚起步的国家, 一家民营企业要自主生产谈何容易?这需要人才、资金、技术、竞争力的强大支撑, 要解决这些问题, 没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是不行的。看看吉利是怎么做的。

没有人才, 就想方设法引进和培养

有那么几年, 吉利什么人才都缺。公司领导者以锲而不舍的精神, 奔波于海内外, 寻找可用人才。韩国大宇国际主管研发的副总裁沈奉燮、曾任国家自动变速器课题组组长的徐滨宽、一汽汽车研究所的底盘专家华福林、一汽轿车分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的智百年、参加过克莱斯勒发动机改进项目的发动机专家杨建中先后加盟了吉利。在2006年底特律车展期间, 李书福亲自与许多在美华人汽车工程师见面, 结识了不少汽车专才, 不少在海外工作的华人汽车工程师毅然回国, 加入了吉利的行列。

重视人才培养是吉利的一个战略方针。在公司发展初期, 吉利的决策者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培养人才。比如9年前成立的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就为吉利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汽车产业工人;8年前成立的北京吉利大学, 不仅为吉利输送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才, 其本身的发展也令业内侧目。今年, 该校的在校生已达到2.6万人。2007年5月, “吉利——同济汽车工程研究院”的成立, 创造了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办学的新模式。

吉利最见效的人才培养方法是内部员工定向发展计划。这种内生性的人才培养方法是由员工主导个人发展, 而上司必须对员工的发展进行指引。通过员工的发展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而公司的发展又给员工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吉利汽车还成立了自己的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 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和业内专家常年授课, 专门为内部培养高学历人才。吉利在营销、法务、财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大部分都是用这些方法培养出来的。他们不仅适应吉利文化, 忠诚度高, 而且从基层慢慢做到高层, 经验丰富,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

目前, 吉利集团员工近万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00多人, 拥有两院院士四名、外国专家十几名、博士数十名、硕士、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 并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特别是吉利这些年来从国内外知名汽车公司引进的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在吉利产品研发、技术质量、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和教育事业等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没有资金, 就打造一个资本平台

在解决资金上, 吉利人首先采用的措施是打造资本平台。2005年5月, 吉利集团宣布完成收购海外PROPER GLORY公司100%的股权, 控制国润控股 (0175.HK) 60.68%的股份, 从而成功入主这间香港上市公司, 并将公司名改为吉利汽车 (0175.HK) 。

在国际投行和媒体眼中, 吉利汽车 (0175.HK) 是近几年来香港上市公司中业绩最为稳定的公司之一, 她一贯遵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 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 是值得信赖的公司。4年间, 吉利汽车多次成功发行新股和可转换债券融资, 以及运用税后利润滚动投资, 共筹集资本金27亿港元。吉利汽车 (0175.HK) 将汽车业务精心梳理, 让业务和资本密切结合, 用筹得的资本金在国内成立了四间子公司和五间合资公司, 从事汽车研发、生产和整车销售业务, 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资本链。

在实际管理活动中, 为达到资金供求动态平衡, 集团与国内外实力银行合作, 建立起了自己的现金池, 以随时调剂资金余缺。

吉利运用资本链、融资线和现金池这一资本管理方法, 有力地支持了汽车供产销业务的开展, 更为汽车新品研发和工厂技术改造安排了宝贵的资金, 同时也规避了资金风险。

在资金的使用上, 吉利挖空心思的降低成本, 从管理、零部件、服务上控制成本,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充分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 进行资源重组, 降低无谓损耗。另外通过与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 提高供应商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水平, 降低零部件成本。路桥吉利汽车城的建成投产就是一个降成本的典型案例。以路桥为中心, 台州是我国最集中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地之一, 众多的汽车配件企业, 形成了从设备到原料的集中供应与配套服务优势。选择路桥建汽车城, 大大降低了吉利的生产和开发成本。汽车城建设资金的筹措问题则采取了由零部件厂商投资入股的灵活方式来加以解决。

没有技术就自力更生、自主研发

要造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就要价格便宜, 质量可靠。如果靠买国外现成的零部件产品来维持生产, 价格昂贵还受制于人, 自己永远不能占据主动的位置, 永远都是在给外国人打工, 为外国人赚取利润, 并且会因为成本过高而造不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来。购买国外先进的核心技术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除了靠自己探索, 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吉利从自身实际出发, 先从最简单的技术做起, 从零部件做起, 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了艰难的自主创新历程。

2006年1月9日至15日, 我国首届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展在北京开展, 吉利集团的4G18发动机、JL-ZA系列自动变速箱和智能电子助力转向装置 (EPS) 三大汽车产品被指定参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了吉利展区并对吉利自主创新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尽管吉利只有十年造车史, 但由于有人才优势和资本支持, 吉利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业内最强的。吉利耗时三年、耗资3亿元自主开发JL4G18CVVT发动机, 升功率达到57.2kw, 排放达到欧IV标准, 是“世界先进、中国领先”的技术;吉利研发出中国第一个自主品牌的“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并成功地将此项技术应用到各款车型上, 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实惠;吉利最近成功研制BMBS系统 (爆胎预警和制动系统) , 该系统是世界上首创的行车主动安全系统, 系统可以在爆胎后0.3秒就启动控制系统, 代替驾驶员尽快实施行车制动, 降低车速, 从而达到降低和化解爆胎风险的目的, 这一核心技术将应用于吉利系列轿车, 使其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该技术已申请了全球专利并在2008年1月美国底特律车展上向全球发布。

在汽车动力总成方面, 吉利生产出国内第一款自动变速器,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自动变速器的数据库, 形成了国内第一个自动变速器100%国产化的零部件产业链和检测设备的产业化平台, 彻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整车制造方面, 被喻为“中国第一跑”的吉利“美人豹”获得了“中国工业设计创新特别奖”, 成为永久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的中国自主设计开发的第一辆跑车。2006年5月, 国内首款时代新锐轿车吉利金刚隆重上市, 其内部空间更大, 驾乘舒适性更强。而它最出名的要数噪音控制技术。它参加过全国20多个地区的噪音比试, 在怠速状态下, 室内噪音只有41分贝, 在同类车型中首屈一指, 并成为共和国三军仪仗队外事用车。“远景”则是吉利汽车的得意新作, 它有4.6米的车长和俊朗的外表, 大气沉稳;配备的4G18 CVVT发动机, 其动力之强超出想象, 开着它就像大马拉着小车, 轻松一路飞奔, 但百公里油耗仅为6.5L。强劲的动力与较低的油耗成为该车最主要的竞争力。

为了响应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的号召, 吉利正在潜心研制高能低耗的电子等平衡动力系统, 技术方案已经固化, 2008年内就可以面世。同时, 吉利与著名高校共同承担的油电混合技术和多燃料技术等国家863项目, 也在上海华普汽车 (吉利的全资子公司) 做出了样车。

“吉利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自主创新, 每一款汽车都是自主研发成功的, 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自豪地说。吉利自造出第一辆“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起, 用“自主创新”之“笔”书写了一个个“中国第一”, 并形成了完全打着“吉利”烙印的知识产权。

目前, 吉利集团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 这里的技术人员有1500多名, 从设计到实验设备一应俱全, 具备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四到五款全新车型和机型。在汽车造型设计开发、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设计开发方面拥有行业顶尖的技术专家和技术力量, 已经获得各种专利417项, 发明专利42项。2006年吉利集团被评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生工作站”。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吉利在进入汽车产业的十年来, 坚持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在倡导我国自主品牌, 发展经济型轿车和秉承“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理念的实践中, 不断推陈出新, 走出了一条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自主开发的成功之路。

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

循着自主创新的大道, 吉利已经实现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良好愿望, 紧接着吉利人将为“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而奋斗不息。

为实施国际化战略, 吉利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 吉利汽车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 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以经济型轿车为主向两头延伸的两厢、三厢、SUV、SRV等整车车型;将拥有满足当时国内、国际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将开展混合动力轿车研发和吉利方程式赛车项目。将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到2015年, 吉利汽车整车产销将达到200万辆, 在海外建成十五个生产基地, 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 吉利集团早已开始全球布局:吉利开始走出国门是在2003年8月。从上海港口搭乘滚装船, 破浪起航, 开始了中国本土轿车走向世界的破冰之旅。此后连年扩容, 出口到30多个发展中国家。2005年5月, 在吉隆坡与马来西亚IG BUMI签署整车项目合作及CKD项目合作协议, 与IGC集团在马来西亚制造、组装和出口吉利汽车;6月, 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生产力局) 签署合作备忘录, 在香港合作开发一款新型轿车体系, 并同步带动有关零部件开发项目;吉利要走遍世界, 最具标志性的记录是要走进欧美, 这当然需要更深厚更高强的品牌品质实力。2005年至2006年, 吉利先后被邀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和美国底特律世界著名的两大国际汽车展, 并获得美国底特律车展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银钻奖。在被誉为“汽车奥运会”、“汽车王国”的首善之地亮相并获奖, 这可是自有汽车问世100多年来, 中国人破天荒的事。

这个世纪性的盛典, 是中国第一次有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汽车向发达国家送去关于未来进军的信息, 它的潜台词是意味深长的:世界汽车工业的版图上必须增加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

重视人才培养是吉利的一个战略方针。在公司发展初期, 吉利的决策者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培养人才。比如9年前成立的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就为吉利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汽车产业工人;8年前成立的北京吉利大学, 不仅为吉利输送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才, 其本身的发展也令业内侧目。

尽管吉利只有十年造车史, 但由于有人才优势和资本支持, 吉利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业内最强的。吉利耗时三年、耗资3亿元自主开发JL4G18CVVT发动机, 升功率达到57.2kw, 排放达到欧IV标准, 是“世界先进、中国领先”的技术。

上一篇:[自然]雨宝宝作文下一篇:水尧乡2011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