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2024-04-29

山东精准扶贫政策解读(共8篇)

篇1:山东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相关概念

(一)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二)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

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

(三)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到 2020 年,贫困户稳定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精准扶贫的工作原则

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

(五)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是指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六)精准扶贫“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即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脱贫攻坚“五个一批”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八)十大脱贫工程 / 6

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生态补偿扶贫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工程、村庄整治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和健康扶贫工程。

(九)精准扶贫“两率一度”

识别精准率、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

(十)贫困线标准

国家现行贫困标准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具体分标准:2014年为2800元/年;2015年为2968元/年;2016年为3146元/年;2017年为3335元/年;2018年为3535元/年;2019年为3747元/年;2020年为4000元/年。

精准管理

(十一)贫困户识别依据

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为识别标准,以户为单位,家庭总收入减去生产经营费用总支出除以家庭人口,在此标准下的农村家庭,识别为贫困户。贫困户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测算收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贫困对象须经群众公认。

(十二)贫困户识别的程序

七步程序法:第一步,农户自愿申请;第二步,村委会核查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第三步,将申请农户信息与公安、人社、住建、民政、残联、金/ 6

融、保险、工商、不动产管理等部门数据,按“七清四严”要求进行比对;第四步,各行政村成立民主评议小组,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确定贫困户初选名单,由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核实后第一次公示;第五步,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后形成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第六步,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领导开发小组复审;第七步,复审后批准建档立卡,在行政村公告,之后录入建档立卡系统,组织帮扶。

(十三)精准识别“七清四严” 七个从严:

①在集镇、县城或其它城区购(建)商品房、商铺、地皮等房地产(不包括搬迁移民扶贫户)或现有住房装修豪华的农户;

②拥有家用小汽车、大型农用车、大型工程机械、船舶等之一的农户; ③家庭成员有私营企业主,或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承包、发包等盈利性活动的,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

④家中长期无人,无法提供其实际居住证明的,或长期在外打工,人户分离的农户;

⑤家庭成员中有自费出国留学的;

⑥因赌博、吸毒、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长期从事邪教活动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且拒不改正的农户;

⑦为了成为贫困户,把户口迁入农村,但实际不在落户地生产生活的空挂户,或明显为争当贫困户而进行拆户、分户的农户。

四个甄别:

①家中有现任村委会成员的农户;

②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统发工资,或在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工作,收入相对稳定的农户:

③自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户;

④对举报或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农户。/ 6

(十四)贫困户类型

主要分为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

(十五)对贫困户如何精确帮扶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 二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三是干部结对帮扶。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十六)村级脱贫攻坚“五个一”

按照“设置一个工作室、统一配备一个文件柜、一户一张贫困户帮扶卡、一户一个贫困户资料档案袋、一个贫困户信息公示栏”的要求,建好扶贫工作室。

精准退出

(十七)贫困退出标准

——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为主要衡量指标。/ 6

最低生活保障(包括五保户,下同)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时,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其收入视为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具体指标:

⑴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 ⑵有安全的住房;

⑶无因贫辍学的子女(指义务教育); ⑷基本医疗能就近保障,大病医疗实现报销; ⑸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⑹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贫困村退出标准除以贫困发生率低于2%的刚性指标外,还有下列量化指标:

(1)交通方面: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3.5米以上(含3.5米)宽度的通村委会硬化道路;农户入户路基本硬化。

(2)饮水方面:100%农户饮水安全,有水质、水量达标的自来水、家用井水或山泉水。

(3)住房方面:100%农户住房安全;无人居住危旧房全部拆除。(4)用电方面:100%农户通生活用电;村委会所在地通动力电。(5)通讯方面:村委会所在地通宽带网络;农户能收看电视节目。(6)环境建设方面: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保洁员;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垃圾集中收集点;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65%以上农户享有无害化卫生厕所。

(7)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贫困村有卫生室(所);有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或综合文化活动室(或中心)。/ 6

(8)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十八)贫困户退出程序

——贫困户退出按照年初计划退出、跟进精准扶持、年终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的程序执行。

——贫困村退出按照对象初选、精准扶持、调查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的程序执行。

(十九)政策不变坚持正向激励,留出缓冲期,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现有政策措施稳定连续,做到脱贫不脱政策。

全面小康 不落下一人 贫困户 扶贫干部们 全县人民 一起加油!!/ 6

篇2:山东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陈果

201431040338

应用化学2014级

我们是共产主义国家,在邓小平理论的带领下,已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从开国到成为强国,中国只用了60多年的时间。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发展速度史无前例的快。离全面不如小康社会只有一步之遥。这个时候要狠抓扶贫,扶贫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战略举措,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的重大意义,这是共产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虽然我们的生活已经基本步入小康,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那些在贫困地区生活的人民,我们更应该关心他们,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一员,应该受到帮助,有权利得到更好的生活。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生导向、共同富裕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所以,消除贫困,共同富裕,不仅关系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全体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问题。

扶贫的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是扶贫措施,也是扶贫方针。那么何为“精准扶贫”呢?那就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当地的综合态势,找到当地的发展致富的“命脉”,遵循客观规律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该“使力”的点上,用在真正能为民带来增收的产业、实业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

制定科学计划是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只有规划对了,才能建设,才能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不能被忽略的,不能为致富而致富。赚小钱失大财。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制定一套符合当地情况的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不能说投钱到位就行,我们不能浪费纳税的金钱,我们要立足于改变当地经济结构,提高当地人民收入两方面考虑。当然,更加需要执政者走进群众,在群众中了解群众的意愿和需要,明确方向和目标,汇聚民智。走近群众不仅要倾听,更要看,甚至还有闻。只有领略当地风光习俗,才能更好的制定出符合当地的扶贫方案。才能更得民心,受到群众支持,工作也更好展开。

发展特色经济是扶贫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可以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最大的改善当地经济。地交苗寨的精准扶贫成功就在发展当地特色经济上。他们通过种植养殖和加工,利用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成功把这些产品打入市场。这个非常值得学习。我们是要改善穷人的生活,不是改变得天翻地覆,那还不如直接迁走当地人民。所以在改变当地产业结构时,一定要非常慎重。

对扶贫资金的监督更要重视,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就政治上来说,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另外,我们还应该广泛发动群众,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各个企业,成功人士,专业人才去创业发展。用先进理念、技术、信息以及成功的项目帮助他们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篇3:山东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何为“1+17”?

“1”:《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一个目标, 就是要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7”:17个专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饮水安全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卫生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

《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干部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

《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

方式精准:

改革扶贫机制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由省整合涉农资金, 依据需求清单切块下达到县 (市、区)

★县乡村三级建立公告、公示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融合双联行动

★选派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建立双联组长单位与县 (市、区) 定期会商、协同攻坚机制

创新投入方式

★省级和片区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

强化金融支持

★2015年底老区贫困村、藏区所有村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

★2016年底实现全省贫困村全覆盖

★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17个配套措施

饮水安全

2015年, 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目标, 解决全省农村180.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2017年, 全面解决建档立卡的1107个贫困村、118万人的饮水安全, 实现26万户群众通水入户。到2020年底, 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农电保障

2015年底, 解决512个贫困村 (1413个贫困自然村) 的动力电覆盖问题, 全省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3.91%。对于大电网无法延伸的甘南州玛曲县14个贫困村 (87个贫困自然村) , 由省发展改革委使用扶贫资金, 采用配备柴油发电机等方式解决动力用电问题。

2016年底, 解决379个贫困村 (991个贫困自然村) 的动力电覆盖问题。实现全省6220个贫困村 (32135个贫困自然村) 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实现贫困村户户通照明电、自然村通动力电。

交通扶贫

2015年至2020年, 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工程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 建设农村公路5万公里。

2017年底, 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 (水泥) 路;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2020年底, 全省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 养护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危房改造

从2015年起, 每年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4万户;2017年完成42万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2020年前, 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的63万贫困户危房改造, 基本消除农村危房。

易地搬迁

以全省58个贫困县 (市、区) 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 (市、区) 为主战场, 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 加快实施易地搬迁, 培育后续富民产业, 有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力争2015~2017年完成62.4万群众易地搬迁任务, 2018~2020年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

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到2017年, 完成贫困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55万亩, 完成规划的80%以上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到2020年, 在贫困县共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10万亩, 完成规划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 有效预防地质灾害。

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到2017年, 贫困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1700元以上, 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7.94%。到2020年, 贫困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 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64%, 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立。

草原生态保护。2017年, 贫困地区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52%以上。2020年达到53%以上, 草原沙化、鼠害、超载过牧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村容村貌整治。到2017年, 55%以上的贫困村环境得到整治;到2020年所有的贫困村环境得到整治, 村容村貌有效改善。

富民产业

到2017年底,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特色农牧业贡献92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10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2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100元左右,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3%。

到2020年底,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 比2014年底增加5200元左右, 其中特色农牧业贡献2000元左右、劳务经济贡献2500元左右、农村现代服务业贡献500元左右、财产性收入贡献200元左右,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5.5%左右。

电子商务

从2015年到2017年, 全省70%以上的贫困乡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 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 绝大多数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从2018年到2020年, 全省贫困地区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 实现“三有一能”目标, 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 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 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 全省贫困地区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 4G网络全面覆盖。

教育扶贫

学前教育。2017年全省贫困村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 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对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

义务教育。改善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到2017年, 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 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2020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 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

职业教育。到2017年, 加大职业教育免费力度, 提高中职助学金标准, 每年有约8万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和约4.6万名贫困家庭高职 (专科) 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到2020年, 在每个市 (州) 重点办好1~2所中等职业学校, 每个县 (市、区) 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 (职教中心) , 优先实现贫困县 (市、区) 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40%, 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的适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 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卫生扶贫

2017年前完成2965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 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从2016年起对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贫困县内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贫困村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 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 2017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2017年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3名全科医生, 2020年达到5名。2015年起, 每年选派3000名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6000名县级医院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2016年起, 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 使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文化扶贫

聚焦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简称“乡村舞台”) 建设, 切实把“乡村舞台”建成贫困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的“大舞台”, 提高贫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

到2017年, 实现全省贫困县 (市、区) 未达标的6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完成6195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社会救助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2015年将农村低保二类对象补助水平由192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34元/人·月, 实现政策性脱贫;将农村低保一类对象补助水平由246元/人·月再次提高到275元/人·月。2016~2020年,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 促使其消除绝对贫困。对农村低保三、四类对象,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 做到精准救助与精准扶贫相衔接, 促使其通过扶贫支持和社会救助两条路径实现脱贫致富。

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2015年, 完成全省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覆盖。2016~2020年, 逐步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 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就医难和因病致贫的问题。

养老建设。加快贫困县养老福利机构、乡镇敬老院和社区 (村)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 加快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 到2020年底实现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对贫困村全覆盖。

金融支持

从2015年开始, 以全省97万户、41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 通过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完善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 推广贫困户小额贷款保险, 发展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等措施,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

力争到2017年底, 使所有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 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劳动力培训

到2017年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及“百片千村”贫困人口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 实现精准培训全覆盖。

到2020年以新成长劳动力和贫困人口中有技能提升需求的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 实施技能提升行动, 3年累计培训102万人次, 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

2015年至2020年, 实现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有1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人才支撑

实施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行动;实施副厅级及副厅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行动;实施干部能力素质锻造行动;实施引进金融和科技人才行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对口帮扶行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行动;实施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建功立业行动;实施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行动;建立干部人才支持计划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干部激励约束机制。

驻村帮扶工作队

驻村帮扶工作队由县级以上单位选派干部组成, 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 (挂职) 干部, 大学生村官、乡 (镇) 包村干部, 以及有对口帮扶任务的干部力量, 强化驻村帮扶工作, 常驻干部3~5人, 确保所有贫困村都有工作队驻村帮扶。

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一次完成整合到位, 由省、市、县委组织部门把原来在非贫困村任职的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 调整到贫困村任职, 同时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力度, 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分配到贫困村工作, 确保年内实现所有贫困村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全覆盖。工作队长由双联单位选派干部担任。落实省委关于干部“逢提必下”的制度, 驻村工作满1年以上的工作队长和队员, 其帮扶经历作为基层工作经历。

实行双联干部轮流驻村时间累积制度, 在3年内驻村时间累计达到1年以上的, 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实绩考核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坚持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点, 着力在扶贫开发主战场培养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 把扶贫攻坚业绩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篇4: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全县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后期攻坚难度较大,任务十分艰巨。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短板依然明显。水利设施滞后,河谷川坝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率低,抗灾能力差;半山干旱区缺乏蓄水、引水设施,农业生产不稳定,靠天吃饭的耕种方式没有改变;农村群众仍存在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如泰山乡李山村人饮工程由于干旱造成季节性吃水困难。通讯不畅,站儿巷、云屏、泰山、太阳等深山区手机信号差、通讯质量不稳定,广金4个村不通手机信号,电信宽带覆盖58个村、移动宽带覆盖18个村,50%的村不通宽带或宽带只通到村级活动室,农村群众信息闭塞。全县有1343户需要进行危旧房改造,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55%,有的建在圈舍旁,设施较为简陋,卫生条件较差。所调研的11个村除左家乡左家村、金洞乡新潮村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之外,站儿巷镇管江村、云屏乡元山村、广金工作站龙王庙村等深山区村,组与组之间距离达到几公里,户与户之间居住分散,导致公共设施配套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难以全覆盖,脱贫成本不断加大,建成的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村卫生室等公益设施使用率低。

二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不足。近年来,农村人口持续减少,2013年全县农村人口3.68万人,比2005年3.93万人减少2500人。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儿童和老人成为支撑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1.12万人,有劳务技能资质的只有2059人。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妇、幼、残群体,产业发展需的劳动力支撑严重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导致村两委班子缺乏后备人才支持,存在“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小生产不能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特色产业受自然、市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下。如广金工作站大鲵养殖受市场价格波动,养殖户损失惨重,户均亏损20多万。全县“两主四辅”产业只有香茹产业由黄波菌业订单收购,其他的均为农户分散经营;全县获得“三认证”的农业企业只有2家,发展的115个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有限,产业发展基地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弱。全县特色产业获得注册商标的只有2个,获得无公害认证的只有3个,获得产地认证的只有4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只有1个,除了狼牙蜜之外其他产业的商品化率低,市场准入困难,多以初级产品参与市场交换,利润低,缺乏竞争力。

四是农村金融整体上缺乏。虽然2014年全县各项贷款达到了11.45亿元、同比增长19.4,涉农贷款达到了9.59亿元、同比增长12%,但全县20.69亿元各项存款中44.7%的金融资金没有用于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各项惠农金融扶贫贷款审批放款周期较长,而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大多在备耕期间,致使群众年初发展产业急需贷款时贷不到款,迫使一部分群众放弃发展产业,一部分群众不得不从农村信用社或民间借贷年息一分多的贷款,享受不到金融扶贫政策。同时,全县39个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只有26个正常运行,13个因办理不了机构代码证,扶贫互助资金无法拨付到村,影响了农户小额信贷需求。

五是因学、因病和因婚等致贫问题突出。在就学方面,由于村级教学点的撤并,学生只能到乡镇中心学校上学,也有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孩子较小的还要租房子陪读,既造成了劳动力闲置,又增加了家庭开支。以小学生为例,除学杂费外,全年生活、购买文具书籍和住宿交通等费用近7千元,加上家长陪读的生活和房租开支5千元,小学生的教育成本就达到1.2万元,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年教育支出分别达到了1万元和3万元,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在就医方面,乡镇医疗设施闲置情况严重,广金卫生院只有3名医生,一个月能收治4、5名病人,还存在有医无药的问题。虽然村级卫生室覆盖率较高,但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有限。农村群众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2014年全县农村群众患癌症的有47人,年人均医疗花费达1.8万元,个别大病患者花费在10万元以上,因病致贫或返贫问题突出。在婚丧嫁娶方面,农村结婚费用高涨,动辄十几万元的花费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受性别结构失衡、贫困乡村女青年外出务工、婚姻迁移等影响,导致农村30岁以上单身汉比例较高,这些人没有生活的希望和发展的动力,脱贫致富的意识不强烈。

二、对策及建议

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把精神扶贫作为关键,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保障,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

一要夯实发展基础。针对高寒山区、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的问题,建议加快贫困县重点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结合生态移民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群众向重点镇和中心村集聚。同时,加大整合力度,将各项涉农资金和项目聚集起来,推进扶贫开发财力和物力向特困片区倾斜,确保每年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和80%以上的涉农项目投入到特困片区,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步伐。继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好农业产业灌溉问题。继续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升通行等级和能力,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出行环境和产业发展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快农村厨房、圈舍、厕所的改造;坚持“建新拆旧”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电信、联通、移动基站及宽带等通讯设施建设,实现信息化到村到户。

二要突出人才建设。根据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山区农业发展特点,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用工量少的生态农业。同时,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加大“雨露计划”、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力争实现 “一户一个技术能手”, 切实提高群众产业发展能力。加大农林牧等行业科技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县乡教育、卫生人才引培工作,努力提升全县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服务保障能力。

三要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三型四化”(生态型、特色性、效益型、规模化、设施化、复合化、品牌化)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单纯农业向产业融合(一二三产融合)转变、低附加值农业向高附加值农业转变、重生产向重生产与重市场并重转变,不断完善农地产权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组织体系和农业标准化体系。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组织的发展,努力培育3至5户能够支撑带动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强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突出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着力加强“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的市场准入问题,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拓展产业扶贫思路,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亮点。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将农村新建的闲置住房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引进旅游服务公司、扶持大户、群众自营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促进农村群众返乡创业,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尽快研发一批旅游消费纪念品和具有市场准入条件的电商销售产品。同时,把山野菜加工、土蜂蜜养殖和加工纳入产业扶贫范围,并给予一定补助,拓宽农村群众的增收渠道。继续加强电商平台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运用平台建设,建设全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通景点门票、酒店、农家乐、农特产品团购预定等服务,积极推进农特产品网上销售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

四要强化金融支持。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农村资产的登记确权颁证工作,积极做好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设立双联贷款周转基金,用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贷款周转。按照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各项贷款的发放时间进度,适当延长贴息贷款的期限和还贷方式。切实发挥好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的作用,尽快解决好13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的运行问题。发挥互助资金协会贷款灵活的优势,鼓励社会资本加入互助资金池,赋予互助资金担保功能,允许乡镇统筹使用互助资金,最大限度挖掘互助资金的潜能。探索试点中药材、经济林果、养殖等特色农业保险,有效防控贫困户产业发展风险。

五要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寄宿制学校和乡镇幼儿园建设,解决家长陪读问题,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严格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学生营养餐和贫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项目,减轻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县乡村医疗、妇幼保健服务功能,抓好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对未建卫生室的贫困村,进行整合后在相对集中点建设。建立贫困人口法律援助、生活救助、人文關怀等制度,完善贫困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扶持措施,切实把各项民生措施覆盖全部贫困人口。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四新”竞赛活动,将群众脱贫致富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文明新风创建相结合,实现村容村貌和农民精神风貌双提升,让广大群众成为扶贫攻坚工作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六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提高村两委班子服务群众、带头致富的工作能力。千方百计增加村级积累,在加大基层工作经费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探索基层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挂钩的机制,把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财政扶持资金作为股份投入进行分红,产业发展效益纳入村级资金积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管护和村级公益设施管护的支出,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按照目标精准、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核精准、保障精准的要求,加大对基层组织考核力度,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

篇5:精准扶贫政策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做到“不漏一校、不漏一生”;“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生无一辍学;各学段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做到“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包联镇村贫困户教育脱贫有实效,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获得职业学历教育,每个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2.精细实施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工作。实行13年免费教育。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资助全覆盖。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落实贫困家庭学前阶段、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补助政策(补助标准为:学前阶段每生每学期375元;小学每生每学期50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625元;高中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为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学期1000元);为贫困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额度每生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做到“应助尽助”、“应贷尽贷”,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3.贫困资助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资助全覆盖,实行13年免费教育,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完成资助工作任务,开展助学贷款和社会捐资助学活动,做到“应助尽助”,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篇6:精准扶贫政策宣讲稿

大家好:

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主要是给大家宣传一下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让大家更多更好的了解我们党和政府在脱贫攻坚方面的政策举措。发动和动员贫困户和广大群众,在党的关心关怀下,在各级干部的帮助扶持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通过政策的扶持,逐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努力实现奔小康的目标。

首先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石雪,是县公安局团委副书记,目前在西村乡圪料返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随我一同来的有县规划局法制室主任、西村乡西岭后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栋栋同志,县环保局办公室副主任、西村乡孟泉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肖辉同志,西村乡人民政府扶贫办主任郝勤亮同志,西村乡团委书记张宜同志。

今天的政策宣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介绍

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是由***同志提出的,是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定位,为新形势下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政府围绕***同志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起进入小康社会。

二、西村乡精准扶贫工作总体介绍

西村乡在修武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相关单位的帮助支持下,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以群众致富增收为重点,确定了“种特色田、挣劳务钱、走民宿路、谋电商利、发旅游财”的工作思路,主动担当,奋发作为,精准发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富民,坚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西村乡本阶段扶贫工作介绍

四、重点扶贫政策介绍

(一)、教育扶贫政策

1、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并按照年生均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800元。

2、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及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800元。

3、完善落实高中阶段教育助学政策。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及住宿费并享受国家助学金。

4、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发放2000元国家助学金。

5、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助范围由河南籍考往省外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河南籍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形成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为辅的工作机制,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可申请8000元和12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

(二)医疗扶贫扶持政策

1、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贫困群众合规费用自付费用累计1.5万元以上启动大病保险,1.5万至5万元(含5万元)部分按50%的比例给予补偿,5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部分按60%的比例给予补偿,10万元以上部分按70%的比例给予补偿。内补偿封顶线为40万元。

2、全面推行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累计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后,个人累计负担的合规自付医疗费用在大病保险起付线以内(含)的部分,直接进入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分段按比例报销,超出大病保险起付线的部分,首先由大病保险报销,剩余部分由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按政策报销。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起付线为300元,起付线以上分段报销比例为:0.3万元—0.5万元(含)报销40%,0.5万元—1万元(含)报销50%,1万元—1.5万元(含)报销60%,1.5万元—5万元(含)报销80%,5万元以上报销90%,不设封顶线。

3、实施精准健康扶贫救助。持县人民医院健康扶贫卡就医的贫困患者,享受减免费用优惠政策。对于门诊患者,一律免挂号费;对于住院患者,享受医院捐助政策,捐助金额为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部分的50%。

(三)残疾人脱贫扶持政策

1、免费办理残疾人证

为使贫困残疾人得到政策保障,减轻残疾人负担,符合残疾评定条件的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免除鉴定费。

2、政策扶贫

开展贫困残疾人免费乘坐城区内公交车。为残疾人办理爱心卡,方便残疾人出行。

篇7: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我国的精准扶贫是指透过对贫困户、贫困地区进行精准辩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由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致富。下面是...我国的精准扶贫是指透过对贫困户、贫困地区进行精准辩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由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致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精准扶贫政策论文篇一

《 推动精准扶贫,实现共同富裕 》

摘 要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现状如何,应以怎样的策略推动扶贫工作,笔者对当前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对构建精准扶贫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目标 现状 策略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

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1 月 27 日至 28 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系列时间点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勇气、信心和决心。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扶贫工作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一是按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二是贫困县全部脱帽;三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和政府对 7000 多万贫困人口的庄严承诺。

从 2015 年到 2020 年,要在 5 年多时间减贫 7000 多万人,意味着每年要减贫 1170 万人,平均每月减贫 100 万人。要完成这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既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更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考验。寻找差距补齐短板

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面对当前的扶贫工作形势,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2.1 对照中央要求找差距,着力补齐认识短板

要做好扶贫工作,笔者认为在思想认识上要做到“两要三不”:

时间上要推进,要有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扶贫攻坚,刻不容缓,不能懈怠。古人言:“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精准扶贫时间已经确定,我们要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在规定时间完成脱贫任务;思想上要扶志,贫困地区发展既要政策扶持,也要靠内生动力。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我们要从思想上和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有一技之长作为脱贫的“加速器”。

扶贫攻坚不走马观花。我们应当认识到,扶贫工作是雪中送炭,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更需要真情实感的倾注;贫困群众更需要关心、关爱。扶贫攻坚不急攻近利。在扶贫工作中,既要迈开步子,想出点子,也不能只顾眼前,要放眼未来。既保持生态环境不破坏,又能让农民安居乐业,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扶贫攻坚不水中捞月。扶贫的要义是全面脱贫,不能只考虑关键中的少数,要考虑少数中的关键。

2.2 对照脱贫目标找差距,着力补齐能力短板

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精准施策,方能取得实效。

(1)做好生产发展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很多贫困地区有特色优势资源,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思路一变天地宽。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

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2)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一些贫困地区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文化教育的忽视不仅降低了贫困群众脱贫能力,还会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智关键是要让贫困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教育资源,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想方设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贫困地区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实施贫困县教育培训项目,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开设网上课堂,落实高校招生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贫困家庭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政策。

2.3 对照“三严三实”找差距,着力补齐作风短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招,容不得丝毫马虎。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严与实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准、实、严”。

“准”即“精准”。这体现在识别和施策两个环节,扶真贫必先识真贫。江西省于都县探索出“四议一公开”办法,经过党员干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评议结果公开的程序,把谁是贫困人口搞清楚。精准施策就是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和贫困户需求,精准制定扶贫规划、拟定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措施精准对路。

“实”即责任要实、措施要实。坚决落实一把手的政治责任、贫困县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形成有效运转的责任体系,只要有一人不脱贫就不放手。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出台配套措施,推动决策部署方案化、具体化,不搞大而化之、大水漫灌。细化扶贫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地方实际,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严”即考核结账要严、工作督办要严、工作纪律要严。严格考核程序和标准,加强对脱贫绩效的社会监督,责任要精准到人,扶贫攻坚工作中,从签责任状,到具体的工作明确,都要责任到人,立下军令状,加大扶贫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华民族为解决温饱问题、为实现小康生活,已经奋斗了上千年。如今,号角吹响,决胜在即,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向着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美好的图景即将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 朱霞梅.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人的发展视角[D].复旦人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03).[2] 陈石光.扶贫开发工作刍议[J].乌蒙论坛,2015(03).[3] 苗仁生.对我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精准扶贫政策论文篇二

《 实施精准扶贫的思考 》

摘要: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

关键词:精准扶贫;帮扶;管理;机制

一、实施精准扶贫要把准原因

要做到精准扶贫,一方面,对于纳入建档立卡范畴的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的办法,由民政部门按照序时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人口的增收脱贫必须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措施,确保实现脱贫目标。通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汇总和全面剖析,大体可以归纳为因病、因学、因残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等因素,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才能做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二、实施精准扶贫要精确识别

对象把握不清、不准,就谈不上实施精准扶贫。因此,做好经济薄弱村、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现阶段,在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及时退出及纳入机制,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及经济薄弱村实行动态管理,使已实现稳定脱贫目标的农户及时退出,新出现的低收入户及时纳入给与帮扶,确保扶贫对象真实、准确、可靠,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三、实施精准扶贫要精准帮扶

实施精准帮扶,就要求深入到镇、到村、到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谈心等方式逐户摸清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情况、主要致贫原因、致富

愿望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和措施。结合帮扶对象家庭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实施精准产业扶贫,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开展旅游扶贫则开展旅游扶贫,积极引导和扶持低收入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打造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四、实施精准扶贫要精确管理

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信息档案台账,强化精准扶贫监测,及时跟踪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情况,确保帮扶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证明,无论是开展精准识别,还是实施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都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扶贫干部队伍。县(区)、镇(乡)两级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要重视和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调齐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扶贫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事有人干、有人干事,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实施精准扶贫要自我提高

实施精准扶贫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扶贫工作中,直接给予帮扶对象以资金(小额信贷扶持)、项目及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举措,确实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脱贫的农户,一旦帮扶资金链断裂、后续帮扶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返贫。因此,在给

予一定的资金、项目、物资等扶持的同时,思想观念的扶贫很关键,要对帮扶对象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领,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进、自力更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式与途径。

六、实施精准扶贫要完善机制

在对农村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分类和全面摸清主要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四大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推进,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在农村低收入户建档立卡二次确认的基础上,坚持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实行动态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适时退出及纳入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细致“盘点”,摸准搞实帮扶对象。通过上级农村低收入户管理系统纳入到建档立卡范畴给予帮扶,为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完善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切实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帮扶成效,按照上级“三落实”工作要求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的工作思路,对低收入户实行帮扶包保责任制,一户一策、分类帮扶,重点落实三级帮扶联系人责任制,加大项目、资金等帮扶措施落实力度,做到“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必须完善项目带动和利益联接机制。加快实施推进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项目,按照低收入户直接受益原则和不低于省补资金 10%的分红标准,通过签订协议书或合同,集中实施高效设施项目,针对部分低收入户缺少生产经营资金的情况,印发《扶贫小额贷款考核奖励办法》,调动基层信贷

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中心,充分利用上级奖补资金,支持经济薄弱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化厂房等,通过发包或租赁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达到“镇得税金、村得租金、农民得薪金”的目的。

必须完善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实施精准扶贫,落实资金是关键。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制定出台和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扶贫资金全部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和专款专用,从根源上杜绝挤占、挪用、套取扶贫资金的现象的存在和发生,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全部用在与低收入人口增收密切相关的项目上,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成效。

篇8:山东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一、政绩考核体系易导致扶贫机制的瞄准偏离

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需要与扶贫相配套的资金投入、绩效考核、信息管理制度支撑。扶贫工作实施过程中, 社会人员、工作人员及扶贫对象都对扶贫的短期效益抱有过高期待, 对扶贫资金投入的要求有可能使扶贫目标的瞄准度偏离。

当前, 地方官员追求短期内扶贫在出效益的目标, 很容易导致扶贫机制的瞄准度出现偏离。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十分热衷于打造扶贫工作的示范点。这类形象工程不仅能作为扶贫样板工作成果展示, 同时也是地方官员展示政绩的重要平台, 这种现象在甘孜地区十分常见。由于很多地区评选“示范村”“模范户”都以经济总量作为评价标准, 以期让有限的扶贫资源能够发挥“立竿见影”作用。这就使得扶贫资源被短时间、大规模地集中在扶贫工作示范点中。其他需要更多的扶贫资金、扶贫资源的村户却享受不到, 形成恶性循环。

地方领导考虑到扶贫的风险性, 害怕承担失败风险, 将条件较好的农户作为扶贫对象, 只关注农户的经济条件、土地环境、种植经验等, 使真正的贫困农户没有资格获得扶贫资金指标。地方领导考虑头顶的“乌纱帽”, 会拼命保证任职期间不出现问题。只要群众不上访、不闹事, 对扶贫对象的选择即使有一定争议也无所谓, 甚至于存在“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明显违纪行为。

二、专项资金的用途和农户实际需求存在差异

扶贫机制的项目原则应与农户的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为了减少扶贫资源被挪用、滥用、非法使用,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对扶贫资源, 特别是扶贫资金, 比如, 粮食补贴款项、道路基础设施改善款项、 农村危房改造款项等有明确规定。大部分资源是通过实物形式发放的。但这种扶贫专项资金的发放和使用, 很多都没有从农户自身发展需求和市场能力等实际因素出发, 导致扶贫资金的使用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扶贫资金的发放一般都是统一发放, 并不考虑每个村庄、每家农户的情况。比如, 甘孜州地区为了发展现代农牧业, 扶贫资金会发放农牧业专项资金。但由于地形条件存在差异, 有的村庄草原范围较小不适合发展农牧业。农牧业专款发放平均分配的话, 势必影响有些地区的扶贫力度。同时, 扶贫资金因村而异、因户而异设计的复杂性较高, 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也就统一标准, 便于顺利开展工作。

有一些扶贫项目的扶贫资金和实施成本差距较大,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扶贫的效果。比如, 农村的危房改造项目。 假定危房改造项目的建筑费用补助标准是每平方1000元, 一间60-80平方米住房建造费用为6-8万元。实际上农户还有装修、围墙等其他费用产生。本来对危房改造是对农民扶贫、帮助农民改善住房条件的“为民项目”, 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三、建档立项工作的周期性和农户贫困动态性的矛盾

扶贫工作只对建档立项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享有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 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改变。但建档立项实际工作中,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一定时期内会发生变化。由于对扶贫对象识别成本较高, 像甘孜州地区识别一个扶贫对象的平均成本约30元, 而乡级获得的工作费用一般也就1万元左右。再加上工作人员有限, 识别的周期十分漫长。 扶贫识别成本高和扶贫资源的有限性影响了扶贫的建档立项工作, 无法保证在一定时期及时完成扶贫工作建档立项。

由于扶贫建档立项工作的周期性和农户贫困动态性之间存在矛盾, 使得有的已经摆脱了贫困“大帽”的农户、农村还依然享有扶贫对象的资格;有的新进入到贫困的“队伍”中的村民却无法获得扶贫的支持;有些贫困人口可能在没有获得任何扶贫资源的情况下人为地“被脱贫”了。 这种扶贫动态性的不足, 导致了贫困人口对政府、对扶贫政策的不信任, 增加了农村社会矛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贫困识别的社区监督机制难以实施

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 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 导致在具体的贫困对象识别的实践过程中, 各种参加和监督讨论的人员缺乏代表性, 村民监督力量非常薄弱, 使村民参与和监督成为摆设, 为扶贫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滋生了“土壤”。由于大部分在外务工人员长期在外地, 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扶贫的相关信息, 也无法参与贫困农户建档立项申请、 审议、核实, 失去了作为扶贫对象的资格。

在扶贫对象识别过程中, 有的农户确实符合扶贫标准, 但无法完成实施工作。 在甘孜州地区, 很多村庄虽然已经给贫困的农户提供“养殖到户”的扶持政策, 但因农户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对牛、羊等牲畜养殖, 使扶贫项目难以落实。

五、农村社会工作复杂和扶贫队伍能力的矛盾

当前, 扶贫的重点在乡镇和农村, 乡政府、村委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作为扶贫队伍的“骨干力量”不仅需要承担识别贫困户、监督扶贫资金落实和使用的工作, 同时还需要有效应对农村复杂的社会工作, 这就需要乡村扶贫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但是, 在扶贫机制的具体实践过程中, 扶贫工作人员并没有发挥良好的扶贫作用, 农村扶贫队伍和农村社会工作的矛盾依然突出。作为党和政府的基层组织, 一方面很多乡镇、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以及乡镇公务员, 很多都是80、90后, 在扶贫的实施工作中没有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 对农村社会工作中很多突发的状况难以应对;另一方面, 很多基层扶贫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将其作为“跳板”, 目标和心思主要放在职务升迁中, 并没有踏踏实实为民办事、为扶贫工作付出努力。

在边远贫困地区, 落实的扶贫资源较少。由于扶贫目标和扶贫政策的实施, 乡镇和农村扶贫工作人员所承担的责任和所经办的事情更多, 像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费用的收缴,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转移资金的发放, 各项扶贫项目的申报、证明和审核, 贫困农民资格的上报等, 使得很多乡镇农村的年轻扶贫工作精英流失, 扶贫工作能力总体上呈现下降和不足趋势。

综上所述, 精准扶贫实施工作是通过掌握和了解扶贫对象的特征、分析贫困产生的原因, 达到更好地分配扶贫资源和监测扶贫效果。扶贫实施工作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扶贫工作的实施效率和实施质量。当前, 我国特别是在藏区等西部偏远地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使得扶贫工作实施的精准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以后的扶贫工作机制中, 要完善贫困识别机制, 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需要积极探索扶贫对象的收益机制, 改革扶贫的资金管理体制, 充分考虑扶贫的组织能力、资金财力、人力资源、政策条件等因素, 有效解决当前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 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施效率, 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摘要:目前, 国家扶贫战略实施重点已转移到西部的西藏、青海、贵州、新疆等地区, 扶贫机制瞄准范围从县级进一步扩大到村户级, 体现出扶贫机制的精准度不断提高。然而, 扶贫机制受现实环境和政策实施的影响, 扶贫作用和效果并不明显, 甚至流于形式。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扶贫机制实施所面临政策和实践困境。

关键词:精准扶贫,机制实施,实践困境

参考文献

[1]李小云.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 2013 (07) .

[2]汪三贵, Albert Park.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 2010 (02) .

[3]洪名勇.开发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05) .

[4]李小云, 唐丽霞, 张雪梅.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10) .

上一篇:工程云岭先锋下一篇:绪论三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