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有关学习的古诗词

2024-05-24

初中有关学习的古诗词(通用10篇)

篇1:初中有关学习的古诗词

读《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有感

暑假里与你初相识,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你让我如痴如醉、梦牵魂绕,也让我历经一场穿越,至今香魂未归。你领着我穿越了春秋战国秦两汉,走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你是我的摆渡人——刘艳霞的《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

素手抚你,掀开你那古色古香的容颜,一切便恍如隔世,似梦非梦。

周朝,古老质朴,痴男怨女多情内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人如玉,君子多情,深沉浓烈的情意是永恒的话题。南唐后主李煜的情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代君王都有解不开的愁,又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应该活在当下,珍惜当下。李商隐的相思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相思之情,离别之恨,又让多少“儿女共沾巾”!感动之余,我是多么的希望天下有情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忧国之情,忧民之心,藏着多少的爱恨情愁。杜牧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尽显对国家的关心与忧虑;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人揪心让人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又让人心疼让人钦佩,他,心怀天下,如雪中的寒梅傲然不失芬芳,我愿意为他含泪微笑到永远。可是,白居易的“足烝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徒然让我伤感,这让我想起了夏日在田间劳作的外公,汗水在他那黝黑的如沟壑的皱纹里流淌,心疼得想用手去抚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的心怎能不被他的诗句灼伤呢?我想,忧国忧民是国人的一种情结吧!

祖国的大好河山,从来就没有过她的魅力,一路走来分外妖娆。曹操观沧海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崔颢游黄鹤楼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杜甫望岳难得的一次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居易游钱塘江闲情逸致地抛下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刘禹锡一改“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肃杀气氛,朗朗吟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祖国的河山波澜壮阔,又不失清新典雅,“淡妆浓抹总相宜”。虽然,我吟不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但我愿用笔去记录, 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触摸。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我“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你——《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这个夏日与我相知相识,愿你永卧我怀,伴我左右,不离不弃!

诗词之美

万涓成水,终成河流。在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里,语言文字早已相融相生。人们常感叹道时如逝水,可只有这语言文字得以留存。她犹如永不迟暮的美人儿,静静的美着。若是你也能体会到她的美,你也会深深地拜倒她的石榴裙下。

下过雨的夜里,一切变得更加静谧,空气凛冽清凉。我独自坐在窗前,也似古人秉着昏暗的残烛一般,在昏黄的灯下读着一本本唐诗宋诗。我的眼前有蝴蝶飞舞,有烂漫春光;我的耳边萦绕着鸟啼与琵琶的乐声;我的心中有着万缕情感。这时,我已不在窗前,我正站在古诗词的“百草园”中。

放眼看去,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美;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是“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这悦目之景,你看得见吗?

侧耳细听,有“嘈星星写碓拥??笾樾≈槁溆衽獭钡睦制髦??挥小岸懒?牟萁П呱??嫌谢起可钍髅?钡目占胖??挥小奥碜鞯穆?煽欤??缗?ㄏ揖?闭鸷持??U獯?乐?簦?闾?玫铰穑

凝神细悟,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的愤慨之情;感 “会当凌绝顶,一览中山小”的雄伟气概,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情怀,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相思之情,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这动人之情,你感受得到吗?

从咿呀学语,到第一次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再到现在整日满嘴的“之乎者也”,语言文字早已深深镌刻在我的心间。这一束文明的光,照亮了我无知幼小的心灵。不论是快意时,而或是沉默时,甚至是感伤时,我都会痴痴的读着你,以这美好的字句为友,来伴我度过许多茫茫黑夜。

这时我又坐在窗前,领略着你的美。啊!神奇的语言文字,我被你的美深深打动了。

心存一片绿荫

午后,泡一杯香菊,捧一本好书,存一片绿荫。

-----题记

在烈日炎炎,酷暑难耐的夏天,因为有你——古诗词,便觉得自己像被冷风吹过一般十分凉爽。

太白*傲骨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你爱月,经常把月当成是自己的朋友。除了妇孺皆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寂寞。你一身傲骨,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便有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惑。你对于官场是不屑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般傲骨,有谁能和你比呢?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连诗圣也为你折服。我怎能不心存一片绿荫呢?

易安*闲愁

初遇你时,你还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你轻抚自己的纤纤玉手,“薄汗轻衣透。”

后来见你,“人比黄花瘦”,满脸愁容。你告诉我再美的花,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欣赏你的“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欣赏你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安逸与陶醉。欣赏你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苦,我心痛。

你的昂扬乐观,你的冰冷凝绝的美丽,使我存一片绿荫。

子安*悲惨

你可谓“初唐四杰”,但却因为自己的悲惨命运而堕落了这么一个伟大的诗人。你的诗词历来被人们所景仰,“关山越难,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我欣赏你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感受到的是壮丽的景象。欣赏你的……

因为你们,因为古诗词。使我在夏日的午后感到无比凉爽,使我心存一片绿荫。

诗词的魅力

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

喜欢诗词,喜欢诗词的韵律美。谁不曾陶醉于诗词的天籁中?谁不曾被诗词的音韵之美拨动心弦而乐以忘忧、喜笑颜开?牙牙学语时,我们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却有种异样的感觉;上小学时,我们背着手,昂着头,摇晃着脑袋朗诵“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个个都瞪着无知的双眼,乐在其中;至于现在,当我在心中吟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仍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就是诗词的音乐美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诗词如歌,让我们陶冶性情,促我们享受人生。

喜欢诗词,喜欢陶醉于诗词的意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向往荒居野处的古人,携一张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啸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乐垂钓。与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变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欢陶渊明式的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淡观天边云卷云舒;沉醉于王维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更流连于苏轼“水风清,晚霞明”的初晴凤凰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诗词如画,展现了自然万物的奇妙瑰丽,我只愿做一个画中人,永远陶醉在诗词的意境中。

喜欢诗词,喜欢诗词中蕴含的哲理。诗词不仅是一种供人玩味、让人欣赏的艺术品,更应该是启人心智,为人拨开疑团,催人奋进的哲学家。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我们可以学到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顿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我们想到了成功来之不易,便不会再去抱怨生活的劳累,而更加懂得了默默奋斗,隐忍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就算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是在告诫我们要抓紧今日,马不停蹄的道理。诗词确实像位哲人,为我们指明道路,为我们扫清疑团,让我们更加精彩地生活。

诗词,如歌如画,魅力无限;又似哲人,意味深长。但愿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华瑰宝,更加舒适地享受生活,更加精彩地奋斗人生。

漫步古诗苑

当我们流连于名山大川,动容自豪时;当我们交游名人贤士,谈笑风声时;当我们深夜苦读,寂寞难耐时,不知不觉地想用一句古诗来一发感慨。

牙牙学语时,父母就开始念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大概是我最早对于古诗的记忆吧。

上幼儿园了,老师经常教我们背《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对古诗最基本的了解。

成为了小学生,我开始接触唐诗宋词,那时爸爸是我的启蒙老师,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吟诗时的情景。他总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开始我是浅显地读一读,背一背,仿写些不伦不类的东西。

进入了中学,我读的诗文与作品更多了,不仅学会了思考,还学会了选择,我学着体味诗的意境,我会因“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气概而流出坦诚的泪水;也会由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生愁绪而发出一声声深深的叹息;当然,我也会神往于“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境界。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从中可以领略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欣赏王子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一篇好的诗文,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品位,触动人的灵魂,荡涤你的心灵。

“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伴古诗,我的人生将绽放热情的花,绚丽缤纷;相伴古诗,我的人生将舞动迷人的群裳,魅力四射;相伴古诗,我的人生将奏出高山流水,激情飞扬……

我与古诗词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各朝各代都有自己最盛行的文体和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们的作品有异,风格也各不相同:或喜、或悲、或高昂、或低沉。而我,便与古诗词一起寻梦。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要说最熟悉的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了,这首诗委婉地写出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情;到之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由王维写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涌入我的眼帘,字里行间,诗人似乎把我带入分别之景,而又从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作者对朋友即将远去的无助与悲哀,而今,一股凄凉从李煜的《相见欢》中透露出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被上天赋予文采,但上天也赋予了悲伤给他——他是一位君主。或许他是皇帝中最有文采的,也是文人中最有权力的,但一个人被夹在两个领域里面,一定会受到伤害。他是君主——亡国之君;他是文人——不幸文人。他的所有痛苦不能被发泄,于是他就只有用写作的方式来排泄自己的痛苦。

小时候,我因诗的韵律而学习诗,认为读诗是一种高尚优雅的事情,但我只领会了诗之本,并没有领会诗之意,所以我只是诗之芽。

之后,我因诗的意思、故事而学习诗,认为诗歌是人类最美好记忆的载体,但我只领会了诗之意,并没有领会诗之情,所以我只领会了诗之叶。

现在,我因诗的情感、意愿而学习诗,认为诗歌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方法,我只领会了诗之情,并没有领会诗之梦,所以我只开出了诗之花。

未来,我将和古诗词一起找寻我的梦想,呈现诗之果。

篇2:初中有关学习的古诗词

2.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3.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4.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5.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6.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9.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篇3:初中有关学习的古诗词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

古诗词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文学价值, 可熏陶学生情感, 陶冶学生情操。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由于古诗词时空跨度较大, 而初中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有限, 不能很好地领悟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而且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呆板枯燥, 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 为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古诗词, 使古诗教学生机盎然, 教师要还给学生一个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深化诗词理解, 使其得到熏陶, 提升素养。

一、抓住情感, 唤醒“诗情”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意象。”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诗句中蕴含的意蕴与情味, 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与审美乐趣。缺乏情感的单纯字词讲解、逐句理解的方法是难以达成上述目标的。所以,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不能局限知识讲授, 还要探索有效方法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思维, 发挥想象与联想, 体验诗人情感, 产生共鸣, 让语文课堂变成“情知交融”的情意场。

首先, 语言如诗。对教师来说, 语言功底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只是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却不善言表, 语言呆板, 听来无趣, 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的, 如能根据古诗类型与感情基调, 活用或昂扬激越, 或生动活泼, 或婉约细腻, 或如诗如画的教学语言, 让学生如身临其“景”, 情知交融, 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教学的开端和高潮处, 教师要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与情感积累为基础, 以感性语言恣意铺陈, 渲染氛围, 给同学顺利融入诗词情境、领悟诗词内容、主动接受陶冶架桥筑路。如《相见欢》和《浣溪沙》是婉约派的典型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柔和细腻, 生动描述当时情境, 勾起学生心头的别是一番滋味, 使其积极而细致地研究文本, 加深体会。

其次, 角色体验, 唤醒情感。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时, 为激活诗词形象, 当学生了解诗词后, 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 将诗词朗读与背诵转变为赏诗、低吟浅唱等活动, 将古诗词学习变成学生主体体验、想象创造的过程。教师适时恰当点评, 让学生对角色体验、文本领悟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巧用图画, 灵动“画意”

在古诗词教学中, 总是单纯讲授或诵读, 不免枯燥乏味。而如果教师能创造性绘画, 或引入图画, 将书本抽象、静态的文字转变成形象具体的色彩符号, 诗词学习会更具吸引力, 同学们会看得兴趣盎然, 听得津津有味。古诗词本身具有绘画美, 正如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所说的:“诗是无形的画, 画是有形的诗。”同时, 初中生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图画能给学生直观刺激, 增强感性认知, 由多彩表象触发内在情感, 激发丰富想象, 达到情境交融, 不必教师繁杂讲述, 学生便能深刻理解诗意。所以, 使其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绘画等手段,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愉悦轻松地学习古诗词。

首先, 巧用插图, 引发想象, 以图悟文。古诗词文字虽短小精悍, 但意蕴丰厚。若想让学生深刻领悟诗词情境, 不能单凭语言描述, 还要善于利用相关插图, 给学生感官刺激, 促其放飞想象的翅膀, 再现诗歌画面, 感受诗词意境, 领悟诗词内容。

其次, 倘若教师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 还可动手画出相应的简笔画, 以图画讲课法来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 绘画时要注意互动性与形象性的融合。如教师画图时, 有意画错, 让同学们自主发现问题, 自主修改, 加深记忆;对某些细节, 还可故意留白, 给同学们想象空间, 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或者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 以图画形式表现所学文章或某个“镜头”。如学习《归园田居》 (苏教版) 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斟词酌句, 动手绘制图画:这首诗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倘若你是某少儿图书美术编辑, 会给该诗搭配哪个画面?展示何种意境?并试着扩写一段话语阐述画面, 以便读者理解画面意境。这样, 将古诗与绘画结合, 既能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又能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 尤其是一些后进生, 语文基础虽差, 但构图能力并不弱, 这能够使他们在彰显特长中增强信心。

总之,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情感要素, 唤醒学生情感体验, 让语文课堂变成师生交流探讨、共同成长的情意场;要巧用图画等直观手段, 引发学生想象与创造思维, 使语言文字跳跃为形象画面, 让课堂变成体验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舞台, 富有诗情画意, 绽放智慧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田雪杰.7-9年级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雒婷婷.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2.

[3]李洋.中学语文古诗词美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胡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读解问题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2011.

[5]赵树龙.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篇4:浅谈培养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古诗词;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优秀的古典诗歌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深远的影响。《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更引起了中学语文教师对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视,《新课标》明确地规定了中小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各个阶段,其中规定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背诵80篇优美的诗歌,而且要对背诵的篇目做好记录,要求不要只是单纯地积累和背诵诗歌,而是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感悟、积累和应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很长时间以来,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大,古诗词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同的情境中,人所产生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过去的传统教学是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教学内容单调而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变得尤为重要。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一、诵读感知,培养语感,激发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地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和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才能读出一首好古诗的韵味,才能细细地体味诗中蕴含的意境。可见,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好方法。许多老师都意识到了诵读的重要性,积极地倡导诵读法。我在教给学生自学古诗词、体会韵味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吟咏成诵,力求达到“高声朗诵,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根据具体的诵读内容,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表演,多媒体技术等),并对古诗词一些基本的诵读方法进行点拨(如重音、感情基调,节奏和韵味等)。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时,我给同学们播放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并且用多媒体打出有关画面,听着歌看着画面,同学们懂得了这首词所要表现的是天下离人的普遍心愿。

二、培养兴趣,理解诗歌,积累联想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分析语言,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教师必须结合古诗词作者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结合之前学过的思想情感相同、意境相似的古诗词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地深入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意义。在教学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时候,如果单从字面出发的话,学生很难理解这首诗是怎么体现作者写作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很难想象“风吹雨”能和南宋王朝的命运相互联系。因此教师在讲读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介绍陆游的生平经历,介绍和分析陆游所处的时代生活背景。通过介绍和分析,就可以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语言“僵卧”与“尚思”,“不自哀”与“戍轮台”的相互联系,“铁马冰河”的拳拳爱国主义情怀。这样,让学生了解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相同的主题诗歌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地品味我国语言的魅力。

三、利用比赛,展开竞争,提高兴趣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竞争意识强烈的年纪。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在教学生古诗词时,采取让学生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互相竞争,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激发其对古诗词的兴趣。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接龙、对诗和古诗配对等。即先出示要求,例如,背诵古代诗人写的描写思乡的诗,或是背诵送别诗,或是出示诗人的名字,要求学生背诵他的诗等等,学生按要求接背。或者是一个学生背诵一首诗中的一句,让另一个学生接着背诵这首诗。另外我还特意在学习过程中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学校组织举行古诗词比赛,包括古诗词的诵读,我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通过在班中诵读比赛,竞争获取参赛的资格,通过比赛,展开竞争,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初三(7)班吴江盟同学在班级、学校比赛中脱颖而出,从初一至初三代表我校参加多项朗诵比赛,获得“滁州市中学生古诗词朗诵比赛”一等奖,“滁州市琅琊区中学生古诗词朗诵比赛”二等奖,获得“滁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演讲”三等奖,琅琊区二等奖,在滁州市举行的“知党、爱党、做党的好儿女”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另外傅瑶青在“全国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奖,陈翀在“第十七届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总之,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多方面地教育学生,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诗和鉴赏诗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篇5:初中有关学习的古诗词

近几年,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愈来愈重视,教育部在3月还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

而部编版语文七下教材“编写说明”里面也指出“新教材更加强调古代诗文教学,一方面加大选文的比例(约占全部课文的40%以上),一方面开发适合教学需要的新选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且自起,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当中,古诗文的内容增至22%。

由此可见,古诗文教学已是初中语文日常教学的重点之一,甚至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了。

二、古诗文是难啃的骨头。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古诗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最难啃的骨头之一。难啃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教材本身。首先是篇目较多,就拿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来说,书中选编了8篇文言文,20首古诗词,除了29课《满井游记》外,其余全篇要求背默。其次是文言文不乏较大篇幅的作品,如《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理解难度的。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学过程。因为教学的功利性,古诗文复习的教学形式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单一呆板的。除了背诵、默写、翻译、做真题训练,平常也难有既新颖又行之有效的复习手段。学生的学习科目多,课业压力大,且自八年级起,就要参加生物、地理学科的中考。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后已不愿再花大量时间,去背诵那些“赚分慢”的课内古诗文,更别说课外阅读积累了。

所以,身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要争取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去背默古诗文,关键还是要提高古诗文复习的课堂效率。

三、古诗文对比复习的探索

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们既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不断复习,尤其是重点、难点篇目的反复复习,但复习形式又不能太过单一,如果只是一味地读背、翻译、做题,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提出:“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王君老师在她的《刍议语文教材整合》中写道:“反复应用对比,促成了资源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单打独斗。巧妙前后勾连,促成了新旧知识的整合,避免了教学的浅薄平庸。”

于是笔者对古诗文的对比复习进行了一些探索,而这一探索的核心就是课文的整合与比读。

“所谓比读,是指教师选择文体、主题、结构和手法等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对一篇课文不同段落的异同和两篇或多篇课文的异同进行梳理比较。”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在对比中强化认知。

篇6:有关英语学习的初中英语作文

我认为学习英语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

Firstly, if you can speak English, you can do business with foreigners and earn more money.

首先,如果你能说英语,你能与外国人做生意,挣很多钱

Secondly, you can make more friends if you can speak English. That will bring you more happiness.

其次,如果你能说英语你能交到很多朋友。那会带给你更多的乐趣

Thirdly, you can get high scores in your English exams if you learn English well, which will please your parents and English teacher.

第三,如果你能学好英语,你能在英语测验中取得高分,能使你的父母和老师觉得欣慰

Fourth, if you learn English well, you can go to study abroad. Then you’ll be able to gain more knowledge and learn about Western cultures and customs, and absorb the best of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education, which will be of benefit to you in the future.

第四,如果你能学好英语,你能去国外学习。然后你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关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更好的吸收中西方德教育体系

Finally, if you learn English well, you can get a better job and a higher salary. That means you can enjoy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最后,如果学好了英语,你能获得一份很好的职业,获得高薪。那就意味着你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From the above points, you can see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 Therefore, work hard at learning English.

篇7:初中有关学习的古诗词

初一年级的课程比起小学来多了许多,有语文、历史、地理、英语、代数等。一个星期有一节音乐课和图画课。早上七点钟上课,十点四十五吃中饭,下午十二点半上课,四点放学,夜自修七点到九点。

除班主任外,只能记得几个老师了,有地理老师童仪伟,代数几何老师王中和,音乐老师安中德,生物老师姓郭,英语老师姓殷。费老师等。

丁谷裕老师,人长得很漂亮,瓜子脸,常梳着两条短辨子,肤色白嫩,身材苗条。教书质量好,常被评为先进。五中的校长名叫徐锡姗,副校长是陆定一的弟弟陆正一,记得他开会有一个特点,总是要说“这个、这个、这个”的口头禅,有一次开会,我特地给他数了一下,短短半个小时的会议,说了二百多个“这个”。

王中和,男,几何数学老师,做我们初二初三的班主任,武进县周桥镇人。国字脸,中等身材,一直留着长发飞机头。穿着朴素,讲话声音宏亮,待人和气,讲课透彻,我和王老师相处很好,跟他有点没大没小。

费老师,男,担任化学课,对我的影像很好,他较年轻,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有时我们还可和他开玩笑,甚至用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他还开心地笑呢!后来我们称他叫“老小大和头”(无锡土话)。初二时我对化学很感兴趣,化学常考一百分,费老师让我当了初二初三的化学课代表。

还有几位老师也记忆犹新。曹莲英老师,女,是我们初一的班主任,个子矮,上课在黑板上写粉笔字时要站在用木头做的踏板上。有一次我在上课时翻了小人书,被她收去,到办公室吃了批评后,没有把书还给我,说要到学期结束时给我,害我赔了同学二角钱。

童仪伟老师,男,任地理老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地理,上课时从来不带备课笔记,他对课文上内容已经滚瓜烂熟,只要问一声课代表,讲到那儿,回答说第几课了,就可开始讲课了。五八年大鸣大放时,被我们学生写了好多的大字报,说他不备课,对学生不负责任,他倒是放心得很,上自修课时来看到后,只是笑笑而已。

有个生物老师姓郭,他个子高高,头发总是抹得雪亮。但他的眼睛有个缺陷,是个“阳白眼”,每到你认为上课他在注意你时,实际上他的眼睛是看在别处,而看上去不注意你时他倒是在看你。有一次,我上课时,看他不在注意我,做了个小动作,被他发现了,叫我站了起来。我就纳闷了,他明明看在旁边,怎么会发现我呢?后来其他的同学也有这种情况,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给郭老师定了性,他是“阳白眼”。此后,大家再也没有被他发现做小动作了。

刚到学校时什么事都新鲜,好多的同学慢慢地认识了,特征突出的同学,几天就能记住他们的名字,陈亚兴,人很矮小,左脸上有个小耳朵。邵文琦,女,人瘦小,脚很短,是小时候生了小儿麻痹症才变成这样的。周翠芳,女,人漂亮,个子高高的,留了两条乌黑长辨子,是当地部队的家属子女。郁一明,坐我桌旁,人和气,十多天后转到无锡市第一中学读书。

学校里吃中饭是个难以解决的困难,全校大约有一千五百人,百分之六十的师生都要在学校食堂用餐,少说也有八百人,好多只蒸饭的大锅上放着四层高的蒸笼,十七八个校工和到厨房劳动的寄宿生,一上午都忙得“鸡头摇”。

吃饭的时候,争先恐后的带饭生冲进热气腾腾的厨房里,抢着选拿自己的饭盒。那饭盒太烫,要用布和报纸一类的东西包着,不然要把手烫伤。好在每只蒸笼上写上了班级的名称,同学们在放饭盒时就要放在指定的蒸笼里,这样就不容易搞错了,但还是不断会发生拿错饭盒和少了饭盒的事情发生。

我们寄宿生吃饭在一个大餐厅里,编好八个人一桌,菜是放在一起的,由于蒸饭罐头里的饭有软、有硬、有满、有浅。大家都有想拿到好饭,几百人一拥而进,秩序很乱。

最不好的现象还是从教室里出来的时候,一到下课玲声响起,有的同学已经把一只脚放在课桌边的走廊里,等到老师一出教室门,就会以冲锋的姿势向着厨房和餐厅奔跑。在马路上路过的人们以为学校里发生了事故,有一次校工的饭菜还没分好,他们把分好的饭菜堵在边门上,杨湾村的同学童仲良心急,在校工还没有把饭桌放好时用力推门,把一桌饭菜都推翻了。为此我们被“请”到教导处,被殷教导主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篇8:初中有关学习的古诗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 这样才能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清晰的指导和认识。不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 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制订出合适的教学计划, 也就是在整体教学目标制订中留出一定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第一组是学习水平较低的学困生, 第二组是学习能力中等学生, 第三组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学优生。小组编完后, 教师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去选择学习目标, 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

第一组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掌握水平还是学习的能力都比较薄弱, 因此, 对于这个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着重教学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教学中, 教师要掌握好梯度和节奏, 重点让他们掌握教材上最基础的知识和方法。第二组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基础还是学习能力都比第一组的学生强, 他们的思维也比较灵活, 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 以促进他们思维的进一步拓展。第三组的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都很强, 教师可以为他们安排难度更大的练习, 鼓励他们独立地寻找解题方法, 使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能力得到更大的拓展。

三、课后作业的布置

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 光依靠课堂上短暂的时间是不能实现学习目标的, 学生需要通过做作业来巩固重点和难点知识, 提高学习的技巧, 另外, 作业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途径。在布置作业时, 第一组的学生只要能够完成教材上的基础习题就可以, 第二组的学生除了要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外, 还应选择一些灵活性的习题来提高学习能力, 第三组的学生在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后, 应该做一些课外难度较高的习题, 以实现思维的不断拓展及解题能力的持续提高。

四、教学评价的实施

教学评价考核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详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励学生继续进步或作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考试评级手段是各阶段教学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别编写基础和能力两种试卷,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进行测试, 学生测试后,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小小的进步, 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对于进步不足的学生, 教师也要给予激励, 并帮助他们认真分析不足的地方,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篇9:初中有关学习的古诗词

[摘 要]:古诗词教育在我国历来都比较受到重视,古诗词是最精粹凝练的一种文学样式。对古诗词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古诗词意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初中古诗词学习对策。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语文教学 意境

目前,我国古诗词教学过度强调知性分析,教师所给予学生的只是一般学科的问题解决方式,并不适用于古诗词这种文学意味较重的科目学习;教师按照课堂教学需要进行诗词一句句的讲解,用简单的翻译代替了鉴赏,限制了学生理解多样性的发挥;教师用片面的观点评价古诗词,硬性地给学生灌输现成的结论,导致学生理解的偏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古诗词的学习还出现了过度理解的现象,生搬硬套地理解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无目的性和学习困乏现象。初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在年轻纯洁的心灵中用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提升精神境界,增加文化底蕴,应成为古诗词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的作用

1.古诗词意境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深刻的情感体验,美好的生活愿望,淳朴的心灵世界,高雅的审美理想和纯熟的艺术技法组成了中国古诗词独特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对文化向往,增加了文化底蕴,提升了精神境界。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无不充溢着强烈的民族情感。李白追求生命自由意志的道家思想,陶渊明笔下纯美的人间生活场景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等。诗词意境中蕴涵的厚重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让他们体会到人与国家,与他人,与自然那种亲切自然的情感,使学生的人格更为完满,精神更为健康。

2.古诗词意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起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古诗词意境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是无可置疑的,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诗词意境教学,读者进入诗词意境中,首先见到的是多个人、物、事,然后对意象进行想象和联想,在此基础上于脑中形成意象的表象或具体形象,再将这表象或具体形象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总体形象。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仅选了秋天的荒野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三个事物,但景物的代表性却启人遐思,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呈现在人面前的是一片萧瑟凄凉的秋景。这就需要读者的想象力去填补景物之间的空白,使各种孤立的事物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出特定的意境,古诗词意境教学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

3.古诗词意境教学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古诗词是最凝练、精粹的,其感情的丰富与艺术手法的多样性,都是别的文学种类不能比拟的,不能欣赏诗的话便不能真正的理解文学。因此,让学生体味优美语言文字和精妙艺术手法能力的感性阅读,是任何文艺理论所不能代替的,也是完成语文教学中心任务的必经途径,且古诗词多篇幅短小,为学生整体感受提供了便利。

二、初中古诗词学习对策分析

1.学习诗词形式特点和诵读方法,培养语感

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先了解他,古诗词的学习要在充分了解古诗词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朗诵的方法,培养语感。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有格律,格律分为押韵、平仄和停顿,押韵使诗词有回环之美,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味,表现情感的回旋往复,并且成为一个完全的整体。平仄的变化就是常说的声调的抑扬顿挫,它不仅有节奏的美感,而且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停顿指在读诗词的过程中作或长或短的休止,又称为逗或顿,有节奏的作用。如《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朗读时要三字一顿,一句一韵,传达出跳荡激动的情绪。读的时候要注意一句一顿,语速中等,语调欢快,充分表达出诗人在与友人饮酒时快乐豪迈的心情。

2.通过古诗词的写作来学习古诗词

古诗词的学习可以通过写作来提升,朗诵古诗词可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而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反过来促进阅读的深入。在对意境进行鉴赏时,选择一些诗词或其中的片段进行补充、想象,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助于加深对意境的理解。改写也要做到“不即不离”,太“即”会执滞于具体事物,不能充分地想象联想,意境的开拓也就不深不广;太“离”会使学生的思维不着边际,离开了诗词本体,歪曲了原意。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单独写作,通过诗词这一表现形式来描绘日常生活,抒发感情,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积累素材的基础上也可以增强学生古诗词的领会能力。

3.扮演角色体会意境

通过角色扮演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对角色的感情理解最为深刻。同时,我们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相较于单纯的课堂讲解,他们愿意投注更多的精力在角色扮演上,相应的学习效率就比较高,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入到人物内心深处,并想象出生动的言行来表达,与人物同喜同悲,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和主题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诗词都适合分角色进行扮演,有些叙事性的诗词适宜用表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卖炭翁》是故事情节很简单的叙事诗,情节简单,人物个性鲜明,在课堂上表演不会占用很长时间,是适宜用表演方法的文章。

4.借助音乐和图画的帮助来理解古诗词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意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音乐帮助学生理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朗诵时,配上哀婉感伤的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作者的感情,而岳飞的《满江红》则要配上豪迈的乐曲。古时,诗词本就被当作歌曲来使用,所谓的“填词”也都尤其固定的节奏。现在有些诗词已被谱成歌曲,如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月下独酌》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好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课本上,对应诗词有很多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诗词内容的描述,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苏轼说:“观摩话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相通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教学通道。如在讲解一些意境淡远,风格自然朴素的诗词时,可以播放亲切自然的农村风光,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与诗的意境弥合无间,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施茂枝.古诗词教学的两个基本点[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

[2]张晓西.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高中古诗词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6).

[3]吴咏芳,余建华.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与研[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6).

篇10:学习古文诗词的乐趣初中作文

背诗词、佳句是现在普遍初中小学的每周作业。就读课业压力繁重的私立初中的我,当然也逃不过这场恶梦。学校的语文段考,必定有一个大题,要求学生默写诗词、论语或字词注释。只是,这样的考试方法,真的会使学生有所进步吗?

看着月考前,口中念念有词,拼命背下每一个字的同学,我心里不禁纳闷:这种硬背死记的读书方式,符合出题老师对学生们的期待吗?身为学生的我,理解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对他们来说,背诗词、注释,就像将一个又一个艰涩难懂的字组合起来,其实与记一连串电话号码一样,枯燥且无意义。可见这样的`考试,不仅对学生无益,甚至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语文的热忱,产生反效果。

不论是杜甫忧国忧民,发自内心完成的感人诗篇,还是李白酒后兴起,信手拈来的千古名句,皆理应为后人称颂。但,将它背得滚瓜烂熟绝非最佳方法。以学习语文的观点来看,上语文课的出发点,除了让自己具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之外,不正是为了深入了解这个语言,并欣赏它的奇妙与美?然而,现在的教育方式之下,还有多少学生能悟出其中道理与值得欣赏之处?

对于古文诗词的学习,不应是被动与厌烦。能够取代默写考试的方法还有许多。例如让学生了解诗词内容后,分组演出其背景以及意境,既不古板又能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要熟悉一样东西,定要先喜欢上它,若能让学生以欣赏而非做苦差事的心态面对诗词,相信学习效果将大大提升。

上一篇:微笑面对人生的抒情散文下一篇:病假证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