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对组建四川银行的构想》

2024-05-18

调查与决策——《对组建四川银行的构想》(精选3篇)

篇1:调查与决策——《对组建四川银行的构想》

调查与决策——《金融风暴对四川文化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初探》总第328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18期

金融风暴对四川文化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最近,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国引起了一系列的经济连锁反应。与此同时,我省遭遇5o12特大地震灾害的隐痛犹在,灾后重建资金缺口大,产业恢复发展需进一步加快,要素保障矛盾突出,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目前,我们无法确定国际金融风暴持续的时间、波及的范围及影响的深度,也暂时缺乏准确具体的数据来衡量我省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条件和前提,文化发展必然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来探讨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只能是一个思考和初探。

一、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加上随即而至的二战,对欧美工业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美国以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谨慎地进行了三次较大动作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到80年代中后期,美国全力向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产品大倾销,十几年的时间便逐步瓦解了国际间文化产业原有的有形或无形的壁垒。今天,美国文化产业以在GDP中占据25%的突出比重,成为仅次于军工行业的美国第二大支柱产业,为美国占据世界文化霸主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属外向经济型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动荡和经济损失,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纷纷寻求重振经济的道路。日本政府积极实施“文化立国”战略,并公布实施了《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和《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他们致力于“将美国霸占全球文化产业剩下的那一半收括囊中”,以动漫为突破点,发展成了具有重要世界影响的文化产业国家。韩国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积极培育。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2001年先后制订《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次较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世界的文化产业并未成熟,尚未形成一个体系融入各国的经济系统,在金融危机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生巨大破坏性影响的同时,也就孕育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各国纷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弥补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所以取得成功,促进和推动了世界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而此次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根源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时,世界文化产业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融入了各国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各种盘根错节的产业链条彼此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既要参考借鉴历史,也要看到此次金融危机可能对文化产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异于前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更要结合我省的省情和现状,综合研究,谨慎决策。

二、文化产业可能受到的冲击

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准确的数据说明金融危机对我省居民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构成明显影响,但金融危机中影响最大的金融行业和投资行业与文化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产业必然会受到波及。就金融危机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影响来看,主要呈现并预期可

能出现以下情况:

资金投入减少,消费愿望降低。文化产业和物质生产不同,在金融风暴下,物质生产方面的需求仍然是相对刚性,文化和精神的需求虽然也很重要,但还是相对软性。由于经济前景的相对不明朗,而灾后重建任务紧迫,地方政府在民生等问题上的投入会持续加大,投入文化产业的力度就会减弱。股市持续低迷、通胀的压力较重,个人财富急剧减少,个人对于文化产业短期的经济前景期望开始降低,民间投入文化方面的资金也会减少。同时,文化消费受到人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冲击比起物质的生产大得多。经济条件好的时候,参与文化消费是理所当然,但一旦觉得预期未必乐观,最先取消的也往往就是文化消费。

行业发展受限,财富收益缩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业的收益来源是以广告收益为主、其他经营收益为辅的产业,金融危机造成经济低迷,企业效益受损,投入媒体广告必然减少,媒体产业相应受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电影电视制片商投资将更加谨慎,影视作品的投资减少,企业赞助的各类商业演出数量将有所下降,影视剧市场趋于不景气。纸张涨价使图书品种大大减少,很多重复出书(比如各个版本的经典图书)、跟风出书开始放缓。一些小书店因为缺乏竞争力开始倒闭。艺术品拍卖会遭受“寒流”的袭击,大部分低价作品和二线艺术品遭遇拍卖的寒冬,一些为藏家看重的拍品频频意外“流标”,即便是成交的作品,其成交价格也大大低于业界预期。

三、危机中孕育的商机

在经济动荡时期,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做出适当调整。对高收入者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在于市场是否能持续提供更多高档、优质的文化精神产品来满足其需求,各类高端的艺术演出、展览及艺术品交易市场,仍具有一定的消费人群;对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来说,原本就不强的文化精神产品支付能力则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会减少高消费的文化精神产品,更多地转向低成本的文化精神产品消费,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减少对艺术品的投资,对旅游、影院和KTV等的消费,更多的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的室内消费,如家庭影院、网络游戏、棋牌游戏等,或近郊旅游景点的消费。“在家玩廉价网游”之类的娱乐方式将可能受到追捧,这使得数字娱乐业软件和游戏开发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原本以家庭为主要传播群体的广播电视,有了再度繁荣的契机,可能带来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高。所以,在既定的市场消费容量下,金融危机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冲击或影响了某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却也在一定程度潜藏着另一些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旅游产业受到一定影响,数字娱乐业软件和游戏开发有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高成本的休闲娱乐、精神文化消费方式受到一定影响,低成本的休闲娱乐、精神文化消费方式却因此有了相对较大的市场。出版行业中财经类去年畅销的关于股票、期货的操作性图书现在倍受冷落,反之“危机”相关书热卖,如《黑天鹅》、《美元大崩溃》、《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石油战争》、《看不懂的中国经济》、《粮食危机》等书也位于前列。在普通艺术品市场遭受“寒流”的同时,一批艺术名作和精品却在不断拍出新高,这说明当金融环境恶劣时,高端艺术品的价格相对下降,更多的高端艺术资源得以放出,那些拥有5000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的资产虽然缩水,但仍然有足够的购买力。

四、对策初探

由于此次危机还在继续持续发展,我们还不知道它将带来多大的影响,如何发展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能紧密跟踪、深入分析,不断调整应对步伐。

1.未雨绸缪,防范风险。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更加实事求是,防

范风险。政府的投入要更加谨慎,要经过更多的论证和更多的对于未来需求的科学、理性的判断。不仅仅以大项目大工程这样的方式进入文化产业,更要用类似风险投资的方式鼓励民间在这方面的创业和发展的需求,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文化建设,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经过论证可行的项目,政府给予政策资金保护和扶持。如,每年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与奖励等形式予以支持。鼓励通过联合投资、联合开发、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资金供给平台和风险分担平台。

2.审时度势,突出优势。文化旅游和会展经济、文化产业园区等是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质的行业。虽然5o12地震使其本来具有广阔空间的发展态势转入阶段性低迷,但并不会改变文化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要优先恢复文化旅游业,加快旅游设施、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修复,尽可能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恢复近郊旅游景点,开辟新的旅游线路,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心理障碍。以成都市为核心,恢复和提升会展经济、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及西部印务产业基地、三圣文化创意基地、武侯区音乐街区等原有产业园区(基地)的产业业态。

3.捕捉商机,产业升级。一方面,金融危机使人们对市场上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倍加关注,给了文化产业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大受众群的契机。另一方面,民间的投入和消费更趋理性化,需要有更多好的产品和更多好的创意的出现,需要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真正优胜劣汰,完成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从宏观来说,拉动内需是必然之势,在政府宏观政策指导下,一旦扩大内需,市场需求就会跟着放大,文化产业应该抓住机遇进行相应的产业战略布局。要善于捕捉商机,开拓新的增长点,开发新的文化产品,谋求自身突围。可以针对目前可能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室内消费(家庭影院、网络游戏、棋牌游戏等),拓展到数字娱乐业软件和游戏开发、影视等领域,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也可以抓住在相关产业“抄底”进入的机会进行新的产业开拓。

本室文化处:周卫红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8-12-24录入用户:admin-swzys)

篇2:调查与决策——《对组建四川银行的构想》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32期

四川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杨雪鸿 杜明 叶扬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今年以来,我们深入成都、眉山、资阳、南充、乐山等地就加强四川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我们分析认为,四川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喜人,也形势逼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加快农村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充分认识加强我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人口众多、区位特殊,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围绕“三江”(长江、岷江、嘉陵江)治理,强力推进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农村地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严峻,既面临自身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也肩负着确保长江中下游环境安全的重任,环境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尖锐。

(一)农村环境污染占整个环境污染负荷增大。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四川经济总量翻了数翻,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6.42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12506.30亿元,增加了66倍;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23.3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3903.4亿元,增加了31倍,经济高速发展,而环境质量充满挑战,农村环境质量状况仍日趋恶化。根据我省环境容量分析报告,全省农村污染负荷占整个污染负荷比重已达到30%-40%,部分地区达到70%。我省仍是农业大省,大多数居民还生活在农村,绝大多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也发生在农村,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相当严重,工业及城市污染逐渐在向农村转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态功能退化等状况仍在蔓延,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众投诉明显增加,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农村。

(二)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长期以来在环保工作中重城市轻农村的思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致使农村环保工作滞后于城市环保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省农村每年产生的十多亿吨生活污水基本上任意排放,约1697万吨生活垃圾也是随意倾倒;化肥年施用量达220万吨(有效成分),农药年使用量达5.63万吨,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仅为30%、70%,农膜年使用量达9万多吨,回收率却很低,造成了农村水体、土壤环境恶化和耕地地力下降。一些地方乱采滥挖、毁林开荒、超载放牧等行为屡禁不止,加速了农村生态破坏。不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就会动摇“三农”的基础,会妨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更会使得我省多年来取得的城市环保工作成果难以巩固。

(三)农村环境状况不适应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省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农业农村经济落后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农村社会事业的一部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当前,城镇发展与农村环境状况成反比,2000年至2007年间我省城镇化率年均增幅1.3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化率达到37.3%。但是,全省有3700多个乡镇没有环保基础设施,绝大部分行政村还处于空白状态。污水直排,垃圾乱倒,许多乡镇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近7000家,特别是近年来畜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除牧区州外,许多市畜牧经济已占整个农业经济总产值的40%-50%,但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剧,分散养殖的畜禽粪便基本没有处理,同时绝大多数的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达不到环保要求,大量养殖废物直排河道,严重污染水体。目前,我省农村生活污染日益加重,土壤污染面也在扩大,面源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垃圾围村庄,臭水满河塘,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我省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如果对农村污染再不加以严格治理,难以有效推进当前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目标,会严重影响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和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建设,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乡镇工矿企业粗放型经济加重了农村污染。工矿企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目前,全省乡镇工矿企业140多万个,布局分散,技术层次较低,“三废”排放量居高不下,治污水平较低,个别工矿企业不按法规建设治污设施,污染减排问题愈加严重。

(五)饮水安全形势仍堪忧。部分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饮水安全认识还不足。目前,我省农村水环境功能区中相当部分饮水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有效保护,存在农村水源地分散、污染源杂、管理混乱、投入不够、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供水管网基础设施陈旧,水厂供水处理工艺落后。约有2/3的水质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部分地区的浅层地下水甚至承压水也受到一定污染,水质型缺水威胁增大,全省32条重点小流域中有16条达不到水质标准。水葫芦等外来入侵有害物种仍在蔓延,影响水质安全。全省仍有3000多万农村人口需要改善饮用水卫生及利用条件。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氨氮、化学需氧量、油类等。

(六)广大人民群众对清洁空气被污染难以承受。目前,农作物秸秆年还田率不足1/3,秸秆焚烧产生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由于乡镇特殊的自然和生产生活环境,机动车尾气、扬尘、煤烟、噪声等治理进展缓慢。全省约1/3乡镇空气质量受颗粒物污染仍较严重,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环境污染状况恶化导致了四个方面的后果:一是影响农产品安全,危害农民群众健康。二是影响农村污染减排,制约推进生态省建设。三是影响城乡统筹发展,阻碍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环境是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时期,必须痛下决心,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环境,维护农民环境权益,促进农村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近几年我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实践和经验,分析我省农村建设发展的态势,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方向,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为主线,以建设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点,以建设生态省为载体,以农村污染减排为重点,以加强保护和加大治理为抓手,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奋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推动我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二、强力推进新时期我省农村环境保护的五个重点

(一)强力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饮水安全是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各地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党委、政府的基本职责,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饮水安全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一是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做好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及评估工作,建设好备用水源,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建立上下游水质联动机制,尽快解决“上游排污口”即为“下游取水口”的问题。根据农村不同的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监管,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二是要把水源保护区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三是要依法加强水源水质监测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常规和应急监测设备,加强人员调配和工作经费投入,提高监测质量,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四是要制订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和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

(二)强力综合治理小流域及湖库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小流域及湖库环境污染是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突破口。各级政府要以32条重点小流域为重点,按照《岷江、沱江、嘉陵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32条重点小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落实治理规划。要建立32条重点小流域市州及县际交界断面监测网络,分清责任,落实治污主体。要综合治理湖库环境污染和整治小河(沟、渠)污染,努力恢复农村河沟池塘自然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要有效遏制水葫芦等外来入侵有害物种污染环境,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维护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鼓励农村林网建设,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

(三)强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一是强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一要认真治理农业生产污染。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金土地工程”、“沃土工程”等,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三要建立适合省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加强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快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强力治理农村生活污染。各地要切实加快生活污染整治步伐,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不同类型制定乡镇和村庄环境保护规划,综合整治以场镇为重点的农村居民聚居点环境,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改变生活陋习。在经济发达以及人口稠密地区,实行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周边村镇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推进农村垃圾的分类收集,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具备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的村镇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就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加大农家乐等农村休闲娱乐场所的污水治理力度。按照国家农村户

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实现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工作。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把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气化、发电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当前,我省正在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按照“四化”(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标准,重点推进城镇“七好”(垃圾收集好、污水处理好、广告设置好、车辆停放好、摊点摆设好、环境绿化好、文明习惯培养好)和农村“四好”(垃圾、污水、杂物、污泥清理好),有序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活动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力治理养殖污染。要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这个提质扩面,也应当包含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要同时抓。要本着“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原则,以县为单位,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大力推进健康养殖,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处置畜禽排放的污染物,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污染防治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重视畜禽散养污染治理,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要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科学规划水库、湖泊、河流水产养殖的规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监管,确保湖库河流的水质安全。

(四)强力控制农村地区工矿污染。一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优化农村工矿业发展布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二要加大农村企业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三要加强园区内和园区间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四是要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老矿区要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矿山损毁土地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对矿渣、废石、尾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矿区污水、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对矿山开发造成滑坡、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新建矿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尾矿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及土地植被恢复措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

(五)强力推进农村生态保护示范创建活动。一要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活动为抓手,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染,重点治理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生态环境的乡镇、村庄率先达到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要求,不断巩固生态示范创建成果。二要加快发展农村生态庭院经济。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发展多种农村生态庭院经济,推广眉山市洪雅县“四加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即:一乡一示范、一村一产业、一组一风貌、一户一循环)。推广眉山市丹棱县“两池六改一集中”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模式(即:每户修建一个沼气池和一个污水处理池,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庭院,垃圾集中处理)。推广广元市苍溪县“六个一+三配套”农村庭院建设模式(即:一口沼气池、一口防旱池、一口卫生井、一条硬化路、一套生态农居、一个生态经济园,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退、改、调生态环境建设配套,庭院经济与庭院文化配套)。推广成都市双流县环境优美乡镇高起点、多样化的创建模式。

在全面推进我省农村环保工作中,必须做到“五个严禁”: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禁直接向江河湖库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严禁在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进行污水灌溉;严禁在禁烧区内露天焚烧秸杆;严禁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建设。

三、认真落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保障措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不少地方对城市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而对农村环境保护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农村环境保护压力大、任务重。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统筹兼顾,联动推进。

(一)积极推行“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各级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各地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环保监管、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务求取得成效。要实行农村环境安全“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各级政府和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和部门的农村环境安全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分管领导一手抓分管业务,一手抓环境安全。要根据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成效。本区域内出现重大环境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对为农村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健全基层环境保护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县(市、区)和乡(镇)环保机构及能力建设,积极探索设立县(市、区)环境保护派出乡(镇)或片区环保机构监督体制,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乡(镇)或片区环保机构,并配备专兼职环保人员,加强行政领导和农村环保人员培训教育,建立健全基层环保执法监督体系。

(三)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建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预算常态制,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并逐年增加。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及有关涉农部门的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集中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省、市、县三级在当年所征收的排污费中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并逐年增加。要建立项目资金推进制度,制订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针对那些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污染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集中进行整治,对经过整治污染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村镇,实行“以奖促治”;在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等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中,对经过建设,生态环境达到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代补”。重点投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生态示范工程、食品基地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监管等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

(四)强化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各级环保部门,尤其是县级环保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以及农村面源污染、农村集中工矿区的污染的环境监测。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要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五)重视发挥科技支撑和宣传教育作用。充分整合科技资源,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农村环保技术科技攻关,从政策和资金上特别扶持和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并对科技创新带头人给予物质奖励。要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发布制度。积极推广

环保实用技术。要把环境管理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挂图、板墙报、环保知识下乡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动员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都要依法征求村民意见,确保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篇3:调查与决策——《对组建四川银行的构想》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市场定位

1 村镇银行在监管层与学者眼中的定位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服务定位和宗旨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 实行“小额、分散”和商业可持续原则, 存贷款业务不能超出县域经济区域。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既要坚持服务“三农”,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又要坚持商业存在原则, 达到资本保值升值的目的。村镇银行只要在坚持信贷标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下, 审慎经营、科学管理, 合理运用定价机制, 有效引导资金流向, 实现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首批提出试点的村镇有6个, 仪陇县金城镇是其中之一。仪陇是国家贫困县, 全县幅员面积1767平方公里, 人口106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92万人。当地银行业机构原有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 其中邮储机构不发放贷款, 农行县支行的信贷审批权限比较有限, 农村信用社和农发行是该县信贷增量投入的主要力量。截至2007年3月, 该县各项存款余额47.1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20.9 亿元, 县域存贷44.37%。因此在仪陇建立一家村镇银行和一家贷款公司比较符合当地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从数据上似乎也可以证明村镇银行目前的改革试点是成功的:惠民村镇银行开业9个月时间, 截至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68 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708 万元, 其中对97户中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16笔、850万元, 贷款余额520万元;对91户农户累计发放贷款95笔共210万元, 贷款余额188万元;实现收入21.1万元。

在对村镇银行的介绍中还不可避免的谈到村镇银行区别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地方, 从银监局的报告中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募集资本的开放性。村镇银行可引入本 (外) 地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自然人资本。四川仪陇村镇银行引入的就是南充市商业银行以及四川本地的其他几家企业。二是服务的社区性, 村镇银行不得跨社区办理存贷款业务, 可有效满足当地金融服务需求。三是由良好银行发起, 有利于将成熟的业务产品推广到农村。南充市商业银行是全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二级城市商业银行, 四川仪陇村镇银行现在的人员引入和业务管理基本都是依据南充市商业银行进行的。四是法人治理相对健全, 业务流程相对清晰, 经营机制相对灵活。在四川仪陇村镇银行成立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对24.5万农户计29亿元的统一授信。

2 村镇银行在农户眼中的定位

在经营者与农户眼中, 与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市场三大机构的区别才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落脚点。

2.1 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

2.1.1 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比较

“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优势就是全国的网点以及规范的服务”, 这是金城镇居民的话。农行全国联网系统优势使在外打工的当地农民有了最快捷、安全的方式将其资金进行异地划转, 所以农业银行总是门庭若市, 而居民也为排队长龙而苦恼。村镇银行的进入在短期内似乎也无法改善这种局面。由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定位于本土, 所以其资金划转在跨行跨地区方面只能通过南充市商业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系统进行。而且目前在当地只有一家营业网点, 虽然计划实施自助服务柜台, 但很多农户根本无法使用。所以, 无论是从村镇银行还是从农户个人的时间以及成本方面来看, 村镇银行的存款获取是没有优势的。即从存款业务来讲, 村镇银行需要把握好尺度才能在当地长期发展下去, 农民也才能从中得到切实的益处。

2.1.2 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比较

在四川仪陇村镇银行的贷款中, 也有令人深思的地方。其中的贷款创新点在各媒体中都有报道, 比如当地的獭兔养殖——但是这种看似新颖的贷款模式却是在政府的带领之下进行的——这让人看到的是一家政策性银行的做法。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企业, 村镇银行依靠了很多的政策扶持, 但其盈利模式是什么?风险又由谁来承担?从这点上看, 村镇银行的组织资本构架与其盈利模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 现在靠政策扶持, 将来又怎么办?如果仅仅是依靠政策的话, 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何在?

2.2 与农村信用社的比较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第一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产物, 那么就首先来分析下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区别。在农村信用社主任的眼中, 僵化的体制以及落后的人员素质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村镇银行由于成立的资本的开发性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 我们必须看清的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外来性。虽然南充市商业银行是一家优质的当地银行, 但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到:它对于金城镇这样的农村来说是水土不服的——至少在短期来看。首先, 南充市商业银行是一家典型的城市商业银行, 其优质的业绩来自于其在二级城市的投融资经验, 而对于山区农民的金融需求而言, 外来经营管理理念和外进人才是无法适应当地状况的。其次, 从本地获取金融人才而言, 很现实的方法是从农村信用社“挖人”。但是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员工在当地的高工资地位待遇以及长期的客户关系网络等等原因让已经在改进的农村信用社“放人”几乎不可能!这样看来, 本来的人才优势则有可能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瓶颈”。

同时, 在农户眼中农信社是给予过他们贷款支持的。不仅是村镇银行, 早在2005年开始, 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就已经对所有农户实行了授信, 村镇银行的授信“不过是再走一遍别人走过的路而已”。虽然在银行中了解到村镇银行的授信额度有所提高 (小额信贷) , 但对于只需要对农业生产提供金融帮助的农户来说, 村镇银行需要的是创新, 而不是额度的提高。村镇银行的良好思路也在于此:比如, 在农业保险方面, 南充市商业银行的投资方之一——德国安联保险公司在此方面有着一整套的国际经验。村镇银行需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在当地进行实践——这是农村信用社无法比拟的优势。

3 总结

现阶段, 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正处于尝试阶段, 在调查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改革的目的所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而良好的金融服务。所以, 村镇银行的发展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 在摸索中勇于创新、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农村经济中逐渐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田勇, 郭修瑞.开放经济下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博弈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体会:长征精神激励我成长下一篇:程序员:如何写出杀手级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