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2024-04-29

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通用8篇)

篇1: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春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⑴。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⑵。

注释

⑴流莺:即莺。

⑵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注】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阅读练习一:

(1)从诗中的描写来看,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 。

(2)从春景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是运用了诗歌表现手法中传统的写法。

(3)试分析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的高妙之处。

答案:

(1)春末

(2)起兴

(3)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春风化作了有形的可逐之物。

阅读练习二:

1.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阴阴,又;

2.浓烈的思乡之情.

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赏析:

《春兴》是唐代大臣武元衡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构思精巧奇特,语言平白浅直,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春思①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光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

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4分)

答案:

(1)不同。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武诗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4分)

(2)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构思新奇,把谪居伤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

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4分)

篇2: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⑴。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⑵。

注释

⑴流莺:即莺。

⑵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赏析:

《春兴》是唐代大臣武元衡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构思精巧奇特,语言平白浅直,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注】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从诗中的描写来看,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 。

(2)从春景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是运用了诗歌表现手法中传统的写法。

篇3: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现状 阅读技能 培养方法

一、研究原因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者倍感双肩的责任重大。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对未来的文盲的界定,应该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新建立新的理念: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能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目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增强基本技能、形成方法的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基于这种理念,对指导学生该怎样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展开研究,在此,我谈谈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仅供参考。

二、现实状况

随着小学年级的增高,阅读量相应增大,课文的篇幅增长,阅读问题相应增多。这就使学生在阅读中会出现一些慌乱,不知道如何读?为了追求速度,走马观花地读,对于出现的阅读问题只是草草了事,不求甚解。有的学生读完文章竟然不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究其原因是他们忽略了相应的阅读提示,出现了阅读盲区。学生的种种表现可知,他们面对篇幅较长的文章,不知从何入手,有些摸不着头绪的感觉,因此,在这里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结合具体教材谈谈阅读技能的指导和培养,以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预读习惯。

1.重视“学习提示”的阅读

重视每个单元前面的“预习提示”,它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告诉我们每个单元所涉及的主题内容、阅读方法等。但是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直接进入正文读,甚至有的读完了课文还不知道所写的内容是什么。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要提示学生重视这一环节的阅读。

如何教给学生读“学习提示”呢?我按照教学经验,基本上是按着三个步骤进行的:(1)粗读提示,按着提示要求浏览课文。(2)精读提示,具体预习课文。(3)理解提示,结合提示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这样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在学习新单元时,首先重视学习提示的阅读,对整个单元的体系有所了解,整体内容有所把握,便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2.重视课题的分析

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文眼,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从题目入手,正确把握题目,理解好题目是学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正确把握文章的题目呢?首先要先看题目展示的是什么类别的?比如,是写人记事类的,是写景状物类的,还是直抒胸臆类的,等等。其次,进行具体的分析,如果确定为写人记事类的,就可以思考:文中写了谁做了什么样的事?从所做的事情中可以看出人物是怎样的一个人?等等;如果是写景状物的,就可以思考:写的是什么景,状的是什么物?抓住了物的什么特点?等等。学生带着一系列问题读课文,自然会对文章做深入分析,读过课文后最基本的问题学生就会自主探究。

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解读题目,更好地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必须下大力度,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题目剖析,给定一系列题目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剖析。这一点也可以应用在写作课上,指导他们认真斟酌作文题目,做到读写结合,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审题、写作的能力。

3.重视“问题”的引入

每篇课文后面的问题往往给学生重要的提示或启发,或提供学这课的重点字、词、句,或提示应该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或提醒课文的写作顺序,或启发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特别之处……因此,我们应以课后问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以此为学好课文的门径,对课后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每次学新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研究下课后问题,看看每道题究竟能给我们学文有什么启示,抓住什么关键,学习这篇课文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搞清了这些,再读课文,寻找答案,使课堂教学形成新的结构。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让学生共同讲讨论学法:“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课?”同学们通过讨论都认为学习这课首先要从“学习提示”开始,然后从课题入手,再根据课后问题帮助学习课文,逐步按照课后习题的提示完成,便会使学生很顺畅地理解这篇课文。

4.重视“插图”的作用

(1)用插图理解词句。说明性的课文中介绍某一物体时,会出现一些固定词组或专业术语,如果对这些词语不理解,就势必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甚至成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或领会中心思想的绊脚石,这些专业术语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必要时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如学习《南京长江大桥》一课时,对词语“引桥”、“双轨”、“钢铁巨龙”等词语的理解,教师只需在插图指出来,并稍加说明学生就掌握,既省时又省力。

(2)利用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读懂一篇课文,一要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二要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要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除通过让学生多读,多动脑思考,多动口说话,多动手下笔等训练方法外,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这样,利用课文插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在无形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促使思想教育和阅读理解有效统一在教学之中。

篇4: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1)“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2分)

(2)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

(1)“幽咽泉流冰下难”或“冰泉冷涩弦凝绝”。

(2)全诗运用了拟声及通感等手法描绘了赵秀才弹奏的琴曲。诗歌以“满匣冰泉”、“ 玉音闲澹”、“巫山夜雨”、“湘水清波” “蝉移高柳”等来摹拟琴曲的高低起伏及清浊转化;以“月正明”“ 蜂簇野花”等可视的美感画面来形容琴曲的美妙与和谐。

简析:

韦庄的诗「听赵秀才弹琴」,写的是一个尚未取得功名,也未得琴家之名的文人所弹的.具有艺术性的琴曲,诗人也从赵秀才的演奏中,欣赏了多彩多姿的音乐形象。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淡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篇5: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注】①此词当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作者在黄州,朱寿昌,安康叔,时为鄂州(冶所今湖北武汉武昌)知州。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之称,后世如唐宋时就相当于太守或刺史。②《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③ 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

(1)这首词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2分)

(2)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景中寓情、直抒胸臆、用典等。(写出两点即可)

(2)由豪放转入旷达,在超脱及旷达中表现了词人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人生的执着追求,也表现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写出两点即可)

简析:

篇6: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2)你从这首诗中得到怎样的人生感悟?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诗人行经各处,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随机应变,使自己得以保全。颈联塑造了诗人意志坚定、随机应变、大无畏的形象。

(2)示例:①经历了人生坎坷,更能体会到生命可贵。②要珍惜、享受眼前时光。③面对艰难的生活,我们只有变得更坚强,才能生存下来。(于诗文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作者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学成就

文天祥给人民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丰富的。虽然他在文学研究上除了《御试策—道》这篇哲学专著外,再无其它专题研究或专著,这是由于当是的环境不允许他坐下来进行专题研究所致,除对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却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此外,诗、词最多,除了《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这是最有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史诗。此外还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诗稿。

文天祥在文学创作尤其是对诗词的创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这两个特色即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所谓前期指的是赣州奉诏勤王开始至夜走真州这个阶段。当时虽然南宋小朝廷处于多难之秋,朝内执政者又是昏庸利禄之辈,但文天祥自己积聚了兵丁,他们是自己“乃裹饿粮”来到军营中的,是一支爱憎分明,具有战斗力的队伍。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复兴南宋和收复失地有望,这一时期写的诗歌的特点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别丰富,浓郁,常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勉励自己,使人读之如饮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赴阙》一诗。从这些诗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里似乎已经看到前途已呈现光明,复兴有望。后来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将文天祥杀掉,以绝后顾之忧。苗再成通过与文天祥共议复兴大志,觉得李的说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张胆违抗,便设“看城子”之计,将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后拒而不纳。文天祥再一次受挫。但他并未气馁,而是斗志昂扬接新的战斗。他写了《高沙道中》这首长诗,运用了平易流畅的散文化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周详而不零碎地将他出真州城后身历险境的经过和盘托出,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全诗每句五言,隔句押韵,长达80多韵,一韵到底。读后大有浑灏流转的感觉,难怪后人读此诗后,觉得可与杜甫写的《北征》相媲美。这段时间,文天祥写的诗篇较多,内容大都振奋人心,可以说是两个特色时期的中间时期,亦即过渡时期。[28]

到了福安之后,情况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皇帝仍被陈宜中等人把持。虽然文天祥由行朝给了官职,但是不允许在行朝工作,连要求开府于永嘉(温州)也不允许,最后决定让其开府于南剑(福建南平县),不久已移开府于汀州再至漳州,于此可知文天祥这个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这个职衔,不过是一个形同虚设的官衔名称而已。这一时期,文天祥在诗词写作上,开始显露出后期阶段的特色,大都有对人生旅途多“险阻艰难”未尽人意的感叹。

篇7: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关键词】心理过程 阅读障碍 能力培养

英语语言能力包含有多项技能,有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网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外信息可以为我们所用,有较好的阅读能力是准确获得信息的关键,读者看以看到信息被翻译成汉语之前的第一手资料。能够阅读英文原版的信息,也是现在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一、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心理语言学家Goodman视阅读为心理语言过程,指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是思想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语言需要理解和被理解,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大脑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复杂的,也是读者通过对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对语言进行解码的过程。解码是指通过话语或文字,刺激人的感觉器官耳和眼睛,将其携带的语言信息传入大脑,进行记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

在阅读中,学生需要对输入的语言进行词、句、篇章等各个层面的分析和理解,以完成从源语言到目的语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阅读效果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词汇量、句法结构、篇章结构的把握等等,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测量的,但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则很难把握,如紧张、焦虑或对阅读材料的抗拒等,这些的产生因人而异。

二、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

1.英汉语言结构的区别。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者之间没有交集,这两种语言各自有一套独立、完成的语言结构和体系。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注重形合;汉语为归纳性语言,而英语为演绎性语言。如果用更形象的方式来区分这两种语言的话,那么汉语就像公狮的头,最然有一个核心,但是围绕着核心的毛发丛生,没有规律;而英语就像一串葡萄,围绕着一个主干,可以有很多个分支,每一个分支的脉络都很清楚,去掉葡萄本身,整个框架清晰可见。正是这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从源语言到目的语的转换需要付出很多的脑力并经过大量的信息处理过程。

2.“约拿情结”的影响。约拿情结,是由“人本心理之父”亚伯拉汗·马斯洛根据圣经中的人物“约拿”提出的一个独特的概念。 “约拿情结”使大多数人不能认清自己的命运和天性,失去了成长的勇气,因而严重的妨碍了自我实现。达到自我实现的那一少部分人则是摆脱了约拿情节影响的佼佼者。这是一种阻碍生命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心理。约拿情节让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是会让学生的阅读目的和期望值降低。这种心理活动也呈现在英语阅读中。阅读涉及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由于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学生看到英文后如果大脑无法立即转在汉语的语言中搜索一一对应的内容,就会在心理暗示自己这个内容很难,自己无法完成阅读任务,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心理焦虑;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面对同一个英语文本材料时,不同的学生会对产生不同的心理过程,处理信息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这一个过程是教师无法检测和控制的。在上阅读课时,对于阅读能力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会产生抗拒心理,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课堂效果。

三、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要让学生扩大对于英语的心理词库。词汇是一门语言的基本构成单元,语言理解第一步是语言感知,既听觉或视觉信号的辨认,第二步就是词汇理解,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有关信息并继续开展上下文结合。通过初高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词库,这是长期记忆的结果,到了大学,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很多单词学生记忆模糊,语言音近或形似的单词不能快速区分,短期记忆的单词无法变成长期记忆的心理词库,所以在阅读过程总不能有效提取信息,造成阅读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对于重点汇要让学生进行标记,并不断的重复,加强记忆,促使对词汇的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会把单词的讲解放在语篇讲解过程中进行,这样虽然有了上下文结合,有了语境,却破坏了学生阅读的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但不要插入其他内容打断学生的思维。

3.增加输入量。语言的学习,有输入才有输出。学习一门语言会涉及到文化、社会、宗教、科技等各方面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当下热门话题,从多角度选取阅读材料,先扩大阅读的面,再增加阅读的深度,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给输出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面对试题中大量的阅读题,技巧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在做题时首先要明确结题步骤,题目和首段是关键;明确题型种类,主旨题、细节题、词义推测题有不同的结题方式;掌握跳读和略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具备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遇到不理解的内容不焦虑、慌乱。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说有着长远的影响。但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又成为学生的种种障碍,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姜国波.英语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安康学报,2009.

篇8:现代文答案中常见错误简析

常见问题一:答案不正确

学生答案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答案不正确。仔细分析答案,从中推敲原因,我们会很容易发现,除了不会做之外,审题不清是学生失分最重要的原因。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做到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有几问,题目是怎么问的,做题时要确保有几问答几问,怎么问怎么答,弄清问题的要点及重点。这样,情况将会有所好转。

常见问题二:答案不准确

许多时候,学生的答案往往呈现与参考答案相关但并不准确的情况。他们的答案往往呈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状况。让人觉得说他答案不对吧,它又有点相关,说它对吧,它又不准确。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学生表达能力有限,表述不准,或者是图省事直接从文中抄录语句回答。

事实上,除了试卷上的题目明确要求用文中的话回答外,一般情况下,答案是不可以从文中抄录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抓住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当然同时我们還需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要确保自己的观点准确。简单来说,就是既不可照抄原文,又不可脱离原文,应当抓住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常见问题三:答案不全面

答案不全面,这是大多数学生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现代文的题目做完,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或多或少会对一部分,但多数学生的答案是不全面的。是否剩下的答案学生都不会呢?分析下来,我们发现那倒也不是,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以及全面考虑问题的做题方法。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首先做题时心态要平和,不可急躁,要仔细考虑。其次,要用全面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最后,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做题时要注意从前往后拉网式阅读、筛选、归纳要点,做到这些之后,答案相对而言,就会周全多了。

常见问题四:答案不简练

答案不简练,是学生答案中的又一个常见问题。学生的答案往往是重量不重质,常常是一个得分点就将答案区域写满,这样看起来答案好像已经写了不少,但实际上答到的得分点确实十分少,

而阅卷是以得分点判分的,这样就造成了字多分少,或答案啰嗦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对自己的答案无把握,于是他们就尽可能地多写,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不会概括。

因此,对于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对于只会抓量而不重质的学生,应该帮助他树立得分点意识,杜绝无目的的答题习惯。对于不会概括的学生则应该帮助他们掌握概括的基本方法,强化语言的凝练性。

常见问题五:答案无条理

教师在阅卷时常常会觉得学生的答案混乱无比,毫无条理可言,更无层次可讲。他们的答案往往是颠三倒四。这是因为学生做题时常常无目的性,答题时过于随意,无计划性。

要想改变如此情况,我们当引导学生做题时要分点作答。要教学生学会抓住得分点作答,合并相同点,罗列不同点。

在做题时如果我们能做到教会学生避免“四不一无”现象,那么学生们的答案就不会有问题了,现代文得高分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学生也就不会再畏现代文如洪水猛兽了。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学)

上一篇:油缸装配作业指导书下一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201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