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作文600字

2024-05-23

难忘的泼水节作文600字(通用14篇)

篇1:难忘的泼水节作文600字

泼水节傣族,是一个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地方,那里有一个传统节日——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

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走在大街上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人们用水洗去灰尘,消除疲劳,免除灾病。拨水节的水,是吉祥的水,是快乐的水,是幸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傣家人用水来传递亲情,传递友情,也传递着他们的美好祝福。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看着那些欢乐的人们,我们不由自主的也加入了这欢快的人群里。

篇2:难忘的泼水节作文600字

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有许多令我难忘的事。那次“泼水节”事件,让我终身难忘。

在星期三的体育课上,老师刚宣布解散,我这个“职业杀手”便闲不住了,到处搞破坏。一连攻击了三个人之后,我就有些沾沾自喜了:哈,我天下无敌。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被害人”竟联合起来组成“特种反击组”,找我报仇来了。看到她们“凶神恶煞”的样子,我闪。但终究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不久,我就遭到了她们的“围攻”。“幕后主使者”慷慨解囊,掏钱买了很多汽水,20多袋汽水如喷泉纷纷朝我喷射。我“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拿着两袋汽水的我满操场狼狈地跑,不一会儿就成了“落汤鸡”。唉,惨啊!她们可真狠,不仅朝我身上喷,还朝我脖子里喷。汽水从我的头发上一滴一滴地滴下来。还是朋友一场呢!她们看着我狼狈的样子,笑作一团,异口同声地喊:“自作自受也。”此仇不报非君子。“狭路相逢勇者胜”,我豁出去了,手拿“秘密武器”英勇地走向阵地,想与她们“同归于尽”,谁知还没到“中间界线”,就免费洗了把脸。硬的不行来软的。“呜呜,我招你们惹你们了。呜呜……”我装作痛哭的样子,想博得点儿她们的同情,但她们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更加“惨无人道”地发起“总攻”。我的“妙计”落空,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跑。一回头,一脸水;不回头,一身水,真算是“背水一战”了。唉,可怜昔日“横行霸道”的我,今日却被这些手下败将“打”得满地找牙。“啊一一救命!”我撕心裂肺的惨叫又响起在操场上空......

“泼水节无限好,只是真受罪。”这“欢乐的泼水节”让我终生难忘。

篇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 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 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 阅读时图文结合, 读中感悟, 在理解内容, 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美好情境, 获得情感体验, 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 会写“龙、恩”等12个字, 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 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 分清主次, 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 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 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 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 限于生活阅历, 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 板书课题, 读课题。

2. 问题导入: (1) 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 (两个问题涉及全篇, 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 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想, 边看边画, 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 进入意境。

4. 学生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 (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 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 议一议, 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 人们·敲起象脚鼓, 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 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 议一议, 读一读。

8. 以问促读。

(1) “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 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 地上撒满了花瓣, 江面是一条条龙船, 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 想象一下, 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 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 “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 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 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 学生很快入境入情, 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 所有人物栩栩如生, 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 既便于讲述知识, 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 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 周总理来了, 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投影放大课文插图, 引导观察图画。) 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 (他身穿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 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 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 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 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 (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 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 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 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 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 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 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 教学多音字“盛”。教师引读第2、3句, 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 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 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 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 祝愿他们———

(2)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 祝愿他们———

(3)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 祝愿他们———

(4) 练习句式, 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 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 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应读慢一些。 (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 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 (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 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 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 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 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 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 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 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 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

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 (总理爱人民, 人民爱总理, 他们亲如一家人, 他们心心相连, 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 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

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 过得又“那么开心”, 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 “令人难忘”的。

3. 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 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

(4个。) 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 (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 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篇4:难忘的泼水节

该批评处理这些学生吗?但他们没有大过错。我陷入了深思:如何才能既不影响环境,又能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乐趣呢?

我叫来这几个孩子,和他们闲聊起来:“泼水是不是很好玩呢?”他们狠命地点了点头。“但地面上水太多了,走在上面,容易造成许多麻烦,怎么办?”他们见我没有埋怨的意思,于是敞开话匣子,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我们可以到操场上去。”

“但操场上没有水呀!”

“我们可以提几桶水放在一起。”

“如果全班同学一起玩就不够了。怎样才能‘众乐乐’呢?”我问道。

“干脆挖一个水池好了。”一个学生稚气地说道。其他人都笑了。

“不要笑,这个创意不错。不如做一个水池。”我提议。

“做水池?如何做呢?”

“扯一些塑胶薄膜,做成水池状,灌满水,如何?到时全班就可以一起玩了。”听了我的话,大家一阵欢呼。

“有什么意义吗?”

“有呀!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将幸福之水洒向同学们,收获的将是快乐。”

我又问道:“能不能做一个较为详细的方案呢?”

“可以!”体育委员刘军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很快,校园泼水节的方案便有了底稿:一是每个学生了解泼水节的由来、过程及意义;二是为自己定下恰当的目标,完成后可得到一个先进的泼水工具——中号小脸盆;三是课间不能再继续泼水;四是利用沙袋围成四边形,用较为厚实的塑料膜铺成水池状,盛满水,晒上大半天,以升高水温。

方案交到我手中,我反复斟酌着每一项措施,询问其中的细节,并加以补充。“咦?没有规定活动时间。你们觉得什么时间合适呢?”“老师,你定吧。”“不,还是由你们班委来讨论一下吧。”我决定充分放权给孩子们。

这次,贪玩的孩子们思考得都很深入:平常上课期间不行,不仅本班学生不安心,还影响其他班级同学;选择一个好的天气,最好阳光明媚;在期末考试结束后临近放假时举办,可以给同学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除了泼水还能不能添加一些更好玩的活动呢?”我在一旁启发着询问道。于是他们又对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整。讨论后的结果是: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骑气艇比赛;如两个小组进行对抗赛,相互叫阵;事先准备一些小鱼、小虾、泥鳅,来一次捉鱼比赛……方案经过多次讨论,逐渐成型,接下来是上报学校审批。

终于,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孩子们盼望、酝酿已久的泼水节开始了。阳光毫无遮挡地洒在操场上,天地间一片明亮。偌大的一个人工水池中,前一天灌入的水,清澈透明。集合完毕的同学站在四周,身上装备了各种“武器”,有拿水盆的,还有带水枪的。一切准备就绪。

第一个环节,骑气艇比赛。不知哪位同学从家里找来四个汽车内胎,充足了气。体育委员一声令下,呐喊声响彻操场。各小组比赛人员奋力抢先,激起的水浪差点冲垮了“堤岸”……随着哨声一响,比赛结束。胜利的一方热情地相互拥抱,宛如打了一场胜仗。

第二环节,捉鱼比赛。一些细小的虾,身体的颜色与水差不多,抓捕难度很大,许多同学为争抢一只虾,滚倒在水中。还有一些泥鳅相当滑,根本捉不起来,有聪明的同学便直接用小盆去舀……所有孩子的智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最后个一环节,全员参与,相互接受对方的“洗礼”,泼水开始!漫天中都是扬起的水光,呼喊声和欢笑声。一部分同学为避免受到大部分攻击,还结成了团队——瞧,平常让他们小组合作,相互学习,可远没有今天结合得紧密。活动结束,根据活动方案安排,孩子们把水引流到花池中,让学校的苗木得到灌溉。

从活动的缘起到组织筹备,一切都由孩子们主导,他们的合作意识、探讨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以展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这次泼水节的收获真是不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二中学北校区)

篇5:难忘的泼水节作文300字

在少数民族中,有许多奇特的节日。其中有:白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的开斋节……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它相当于公历四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用飘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猛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另外,泼水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让青年男女玩丢包游戏,让他们互相认识,互相了解。

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传说。从前,在傣族住的那个村庄里的一片树林着火了,一个名叫李良的傣族人去尽力的救火,因为火实在太大了,李良整整救了三天三夜的火,才把火扑灭,而这时,李良的汗水流干了,他费力的爬到河边,大口大口的喝水,可是,李良喝了九十九桶水后,还是很渴,于是,他就变成了一条巨龙,潜入到水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李良,就设立了泼水节。

篇6:泼水节的作文600字

大家相约来到一个很大的广场上,那里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好多人手中拿着盆、水枪,大家都在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大约8点的时候,周围亮起了五颜六色的灯。广播里传来主持人高兴的喊声:“圣水就要来了!”话音刚落,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震天动地的鼓角声也响起来了!“哗哗——”四面八方的树上竟然布满“机关”——一根根水柱从那里喷射而出,足足有7、8米高,它们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水网,顿时,人们被吞没在水汽和雾气中。

广场上沸腾起来了!有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变成了“落汤鸡”,于是赶紧抱头“仓皇逃跑”;有的人遭人“暗算”,干脆将盆扣在头上当“保护伞”;有机灵的,赶紧抓起盆从大水槽里舀水,疯狂地向别人猛泼过去;也有激情对泼的,相互“厮杀”;那边有几个人“仗势欺人”,围着一个人“轮番轰炸”;有些犹豫不决的,还没来得及泼别人,就被别人抢去盆,一个反手,水就泼到了自己的身上;还有的人索性向我们这些“手无寸铁”围观者泼来,我们只得后退着给人家“举手投降”……

锣鼓喧天,水花飞溅,人们笑着,跑着,闹着,尖叫声,口哨声,呐喊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狂欢一直进行了一多个小时才落幕,参加的人个个都是湿淋淋的,水顺着头发、衣服“吧嗒吧嗒”地落下来,一看,真逗!

篇7:难忘的泼水节作文600字

傣族的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我最喜爱的要数泼水节了!

泼水节又是傣族的新年,在傣历六月二十四日到六月二十六日,是夏历四月中旬。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给佛像洒清水洗尘,还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做完这些,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开始了,只见一个个男女青年,铜钹、脸盆盛水,然后涌出大街小巷,逢人便泼。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不管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都笑声朗朗……

相传,古代有个火魔无恶不作,抢走了七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叫做侬香,她后来从一个白发花花的老爷爷那里得知只要拔下火魔的头发就可以把她勒死。姑娘们齐心协力,杀死了火魔,魔头成了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会起火。姑娘们就挑水去泼,终于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渐成了泼水节。

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歌舞活动,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腊嗬”﹔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鲤鱼等形象,由几十名青年奋力划桨,两边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篇8:泼水节作文600字

有一年,我亲自参加了泼水比赛。

记得那天,我们早早来到了比赛场地,上面有一条红线,两边各有四个大酒坛,我本以为里面装的是酒,其实是水。不一会,我们入神地观看着“傣王”登上宝座,举行泼水仪式,这场景太壮观啦!看完后,我们换上傣族人民穿的衣服准备参加。首先要进行组队,每人从一个木盒子里拿出一片叶子,如果拿到没有洞的是蓝队,拿到有洞的是红队,我拿到了没有洞的叶子,加入了蓝队。

比赛开始了,鸣声一响,我们拿起水瓢使劲向对方泼水,水在天空中闪烁,晶莹透亮。猛烈时,像发大洪水,形势非常激烈。不一会儿,所有队员都成了“落汤鸡”,水从头流到脚。场上发出一阵阵尖叫声,场外一阵阵欢呼声,真让人无比兴奋!我们非常想知道比赛结果,五分钟以后,又一阵鸣声响起,经过傣王和观众的评分后,

篇9:傣族泼水节作文(600字)

今天我和兰思宇、汤俊雄去了锦绣中华泼水,因为那里有泼水节。我们一进去就发现了水,就开始玩起来。啪啪啪,一堆水弹到处飞舞。我们还在那里踩水车。那里有两辆水车,可是我们有三个人。于是我和汤俊雄,还有红色的兰思宇,每个人踩一个踏板,不把两个踏板一起踩就可以了。正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攀爬绳子,赶紧叫大家过去。汤俊雄好喜欢,一下子就爬上去了。我可是爬这种绳子的高手,把汤俊雄和兰思宇都比赢了。可惜人太多了,跷跷板都不能玩。

我们在那里还吃了爆米花和羊肉串。羊肉串太辣了,辣的我舌头都伸出来了,老喝水。吃完了以后,我们看到爆米花,就每人都买了一桶。玩的时候还在吃,结果每个人都洒了一些。我的洒了两回,最后都洒光了。我还把爆米花桶带回来了。我都把爆米花桶当成有一天看书看到的椰子加农炮了,因为它像椰子加农炮的炮筒。

泼水的那里好湿,9点才开始。泼水开始了以后,一群人拿盆互相泼水,还有人拿盆泼得好远。天上都在下大雨,里面冷死了。汤俊雄老是泼我们俩,我们也拿水到处泼。那里好热闹啊!汤俊雄都跑到中间去了,又跑回来了。我拿水枪就啪啪啪到处射。兰思宇嫌冷,她就第一个上岸了。那个时候我玩的正起劲,我和汤俊雄继续泼水。后来我也嫌冷,也上岸了。汤俊雄玩的太起劲了,到结束了才出来。

篇10:小学六年级600字作文:泼水节

原来,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来为佛教所吸引。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人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泼水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老百姓恨透了他。魔王有七个妻子。一天晚上,一个妻子问出了用魔王的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姑娘在当夜勒死了魔王。可魔王的头颅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只有姑娘抱着魔王的头,才不会出事。为了免除灾难,姑娘们决定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年。每年轮换的日子,人们就为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血污和疲惫。后来,傣族人为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人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的传说很有趣,泼水节的主要活动更有趣!到了节日,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开始泼水。一朵朵水花盛开在空中,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除了泼水,人们还要赶摆、赛龙舟、浴佛、斗鸡、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有趣吧!

篇11:《难忘的泼水节》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课文讲的是: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而且,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他接过一种象脚鼓,敲着欢快的鼓点。开始泼水了,周恩来总理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向人们泼洒,人们祝周恩来总理健康长寿。

这篇课文告诉我:傣族人民能和周恩来总理一起过节一定和快乐,周恩来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也一定很快乐!

篇12:难忘的泼水节作文

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傣族的泼水节,其为傣族的新年,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空日“,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

篇13:难忘的泼水节作文600字

今天上午,老师吩咐我们下午带些洗洁用品来,今天下午要搞大扫除。下午,同学们有的摩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同学们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窗……我和一些同学被分配到了楼梯口。我们正热火朝天在地干活时,一大片水滴泼下来。又过了一会儿,又一大片水哗啦啦地泼下来,幸好我们躲得快。李卓凡再也忍不住了,单枪匹马地上去和他们评理。谁知不幸“牺牲”——被淋了一个“落汤鸡”。衣服都被淋湿了。他只好“休战”。

我们又干了一会儿,可是那些搞恶作剧的家伙却变本加厉了,玩命地泼水。我和张国豪决定“深入敌后”,查出“幕后真凶”。我们刚刚上了第三楼,就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拿着两个大水桶快速的往上走,我的第六感告诉我:有危险。果然,一大片水落向我们。幸好我们躲得快,才没有被淋湿。可袜子就遭殃了。又过了一会儿,一阵 “人工降雨”又泼下来了。下面又有一位仁兄被淋湿了。又一个“连弹”泼下,我们班有两个女同学又被淋湿了。这时,李卓凡回来“重战”。可他刚回来时又被人“暗算”——裤子被淋湿了……

篇14:难忘的泼水节学生作文

泼水节将在大水潭(四个水潭连在一起的地方)举行。我们先自己玩了一会儿,接着,那些泼水的大姐姐们来了,我们便“一致对外”展开进攻。

那些大姐姐们可厉害了,她们的“武器”――盆子威力又大,“装弹”又快。而我们的“武器”――水枪虽然威力大但是“装弹”慢,所以,我们经常糟受她们的攻击,但是,我们人多力量大,随着一阵阵精确打击,她们便被迫退下阵来。第一场――我们胜利!

但是,局面很快就对我们不利。那些大姐姐们试图拉拢一些我们这一边的小女孩,去帮她们。布置妥当后,她们马上展开了二次进攻。

因为这次有小女孩们的`帮助,她们的局势迅速逆转,但是,突然有一位大哥哥猛冲进来,最终,我们胜利啦!

上一篇:我的暑假生活-补牙作文下一篇:十三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优秀辅导老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