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答案

2023-01-26

第一篇: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答案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说课人:杨海青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说课人:杨海青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阅读课文教学是

区别于其他学段的。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点。 2.教材编排特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3.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4.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难忘的泼水节》这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要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指名读一读有关段落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第二篇:《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汾西县第一小学 任秀萍

一、说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本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难点: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会令人 “难忘”?

三、说教学方法

1.谈话导入法、引导法、探究法。谈话导入,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

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想象当时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体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四、说教学流程

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将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谈话: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启发想象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 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接触文本 我知道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启发引导 解决问题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

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四)反馈交流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启发1:

⑴.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⑵.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启发2: ⑴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⑵.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反馈交流: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 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启发3:

⑴.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⑶.练习说话:

“一手……一手……” “一边一……一边……”

(五)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我采用了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的朗读,在朗读时,老师进行及时点拨、或者激励性评价,以评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5.小结:这篇课文描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通过不断反复朗读“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这几句话时,我引导学生每次都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读完课文,我设计了拓展延伸: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七)作业

背诵课文,收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说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 周总理 赶来、洒满 身穿 头上 接过 驶过 升上 敲着 踩着 跳舞

欢呼

一边……边…… 一手……一手……

幸福 难忘

第三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罗朝锦 教学目标 :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 自主学习识字

(1) 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2)识字小游戏,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三、学习“我会写”的生字。

“龙、恩、寿、柏、泼、特、敬、鲜、脚、度、凤、凰”

1、默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生字和词语。

2、同学分开读生字和词。

四、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习课文。

1、学会读长句子,会用句子中的词语。

2、读课文,思考: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或小组议一议):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些什么?

4、教师做简单归纳。

5、学习第四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中说到了哪些颜色?

(1)让学生自主找,汇报。 (2)师生共同订正。

6、小组合作学习5-8段,探讨:人们为什么觉得这个泼水节难忘和幸福? (1)、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看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a、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b、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说明: 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一起过泼水节。 d、教师做归纳小结。

四、积累文中词语。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难忘水红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五、知识拓展。

(一)、填上合适的词。 两()云()的地毯 三()龙船()的凤凰花 四()花炮()的泼水节 五()象脚鼓()的周总理

(二)、我会仿写词语。 火红火红—————

—————

————— 一串串—————

—————

—————

(三)、我还知道: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三天。

六、再次读文感悟: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文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 :

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一起过泼水节

第四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主讲人:刘丹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

六、七月份),历时

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

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默读第

四、五段回答问题。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 .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 .“笑容满面”

⑶ 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到来前:敲、撒、四面八方 地上、江面、天空

周总理来到:头、身、笑容满面 周总理和大家一起泼水、祝福

幸福

沙梁小学:刘丹 2015.04.09

第五篇:《难忘的泼水节》语文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语文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小朋友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因此,我希望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课前为学生们网上寻找了有关周总理的介绍

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周总理生平。并结合图片向小朋友讲了《一束鲜花》、《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学生对周总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认为课堂上老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所以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的环节,我觉得通过范读,把老师对课文的感受用“语言之情”传达给学生,产生情感碰撞,效果往往很好。而且这篇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另外,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几个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例如课文里第一段中“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第四自然段中总理的穿

着: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我希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让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上一篇:哪些句是拟人句比喻句下一篇:农行信用卡提永久额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