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试管不定根的组织学研究

2024-05-24

核桃试管不定根的组织学研究(精选3篇)

篇1:核桃试管不定根的组织学研究

组织培养条件下条叶龙胆扦插不定根形成研究

采用组织培养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在组培条件下条叶龙胆试管苗嫩茎扦插繁殖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与发育,结果表明,条叶龙胆茎上的不定根起源于形成层,在生根培养基上不产生愈伤组织,不经过愈伤脱分化阶段,属直接器官再生.

作 者:孔令奎 王臣 刘玫 Kong Lingkui Wang Chen Liu Mei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刊 名: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英文刊名: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25(1)分类号:Q94关键词:条叶龙胆 组织培养 扦插 不定根 根原基

篇2:婆婆针愈伤组织及试管苗培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6月中旬将生长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路旁生长旺盛的婆婆针植株地上部采回实验室,作为本研究的试验材料。试剂:MS培养基、White培养基、蔗糖、BA、NAA、IBA、2,4-D、ZT、AgNO3、ABT 2号。

1.2 试验方法

1.2.1 灭菌处理。

将采集的婆婆针叶片、叶柄和嫩茎剪下后,放到磨口广口瓶中,导入约3/5蒸馏水洗涤3~4 min,然后用75%乙醇灭菌15 s左右,再用无菌水涮洗2次后,用0.03%HgCl2灭菌5 min,接着用无菌水涮洗3次,之后再用饱和的NaCIO灭菌5 min,最后用无菌水反复清洗6次,即可获得无菌试验材料。

1.2.2 培养条件。

除了光照强度为恒定强度3 000 lx、培养基胨力强度为180 g/cm2[6]、恒定培养温度25℃外,其他培养条件参见小花鬼子针的研究[5]。

1.2.3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将无菌叶片切成边长0.3~0.4 cm的块(以下简称叶片块)、叶柄剪成长0.3~0.4 cm的叶柄段(以下简称叶柄段)、嫩茎剪成长0.3~0.4 cm的嫩茎段(以下简称嫩茎段)后,接种到以MS+蔗糖30 g/L+BA 0.4 mg/L和1/2MS+蔗糖30 g/L+BA 0.4 mg/L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浓度分别为0.6、1.2、1.8、2.4 mg/L的NAA、IBA、2,4-D的培养基上,进行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试验。重复2次,每种培养基接种培养40份材料。

1.2.4 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

将在MS+蔗糖30 g/L+BA 0.4mg/L+2,4-D 1.8 mg/L这种培养基上继代繁殖培养的愈伤组织分散为直径0.2~0.4 cm的近球状的愈伤组织块后,接种到以下9种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9种培养基分别是:1/2MS+AgNO31.5 mg/L+ZT 0.3 mg/L+NAA 0.6 mg/L(以下简称1#)、1/2MS+AgNO31.5 mg/L+ZT 0.4 mg/L+NAA0.3 mg/L(以下简称2#)、1/2MS+AgNO31.5 mg/L+ZT 0.4 mg/L+NAA 0.1 mg/L(以下简称3#)、1/2MS+AgNO31.0 mg/L+ZT 0.4mg/L+NAA 0.6 mg/L(以下简称4#)、1/2MS+AgNO31.0 mg/L+ZT 0.4 mg/L+NAA 0.3 mg/L(以下简称5#)、1/2MS+AgNO31.0mg/L+ZT 0.4 mg/L+NAA 0.1 mg/L(以下简称6#)、1/2MS+AgNO30.5 mg/L+ZT 0.4 mg/L+NAA 0.6 mg/L(以下简称7#)、1/2MS+AgNO30.5 mg/L+ZT 0.4 mg/L+NAA 0.3 mg/L(以下简称8#)、1/2MS+AgNO30.5 mg/L+ZT 0.4 mg/L+NAA0.1 mg/L(以下简称9#)。愈伤组织分化试验重复了2次,每种培养基接种培养80份材料。

1.2.5 生根培养。

当由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长高到0.6 cm以上时,切成单独不定芽接种到不同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以White+ABT 2号1.4 mg/L+蔗糖12 g/L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IAA、NAA、IBA 4种生长素,其浓度分别为0.1、0.3、0.6、0.9 mg/L的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生根培养试验。重复2次,每种培养基接种50个不定芽。

1.2.6试管苗移栽。

将培养着继代生根繁殖培养试管苗的培养瓶,放到光照约为5 000 lx的条件下炼苗6 d(其中后3 d将培养瓶瓶塞打开),用镊子将试管苗取出,在浓度为5 mg/L的青霉素溶液中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后,栽植到上半层为干净河沙的温室营养钵中。温室移栽试验只进行了1次,共移栽420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

培养后60 d观察统计证明:3种不同的试验材料,只有嫩茎段作为材料才能诱导培养出愈伤组织;2种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以MS+蔗糖30 g/L+BA 0.4 mg/L为基本培养基的效果好;在附加的3种不同生长素中,以2,4-D的效果最好;在4种不同浓度的2,4-D中,以浓度为1.8 mg/L的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以嫩茎段为材料,MS+蔗糖30 g/L+BA 0.4 mg/L+2,4-D 1.8 mg/L培养基是婆婆针嫩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统计证明,在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100%,并且所诱导培养的愈伤组织长势好,长得大(半球状愈伤组织的直径平均为2.1 cm),呈嫩绿色。前人的研究认为,这样的愈伤组织是具有较强分化作用的愈伤组织[7,8]。把在这种培养基上诱导培养的愈伤组织在无菌的条件下分散成大小为0.3~0.4 cm的块状后,仍接种到MS+蔗糖30 g/L+BA 0.4 mg/L+2,4-D 1.8 mg/L这种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继代繁殖培养。2次重复试验,每次继代繁殖培养4代的结果显示,经过50 d为1个培养周期的培养,即可培养出1代与嫩茎诱导培养60 d完全相同的愈伤组织。平均每代繁殖系数为13.2。以上试验结果说明,MS+蔗糖30 g/L+BA 0.4 mg/L+2,4-D 1.8 mg/L这种培养基是婆婆针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繁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2.2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影响

接种培养60 d时观察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在1#、2#、3#、4#、7#5种培养基上愈伤组织不分化;在5#、8#、9#3种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虽然能分化,但分化的效果一般;而在6#培养基上培养的愈伤组织分化的效果最好。不仅分化率最高、平均每块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数最多、分化不定芽的高度最高,而且分化的不定芽长势最好。观察表明,在6#培养基上培养10 d左右可见培养的愈伤组织块的上面分化出嫩绿色的芽点,之后,伴随着芽点生长,其下部与愈伤组织相连的部位,又会相继分化出多个不定芽,使之分化生长出1丛高0.9~1.8 cm的不定芽,且2次重复试验的结果一致。以上愈伤组织分化培养试验的结果证明:1/2MS+AgNO31.0 mg/L+ZT 0.4 mg/L+NAA 0.1 mg/L这种培养基是婆婆针嫩茎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注:-代表不生长;+代表长势一般;++代表长势旺盛。下同。

2.3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不定芽生根培养的影响

对培养34 d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附加2,4-D、IBA 2种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不能诱导不定芽生根生长为试管苗;在IAA、NAA 2种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虽然多数可以生根生长为试管苗,但不论是从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和试管苗平均高度看,还是试管苗的长势上观察,均表现为在附加IAA浓度为0.3 mg/L的培养基效果最好。把在附加IAA浓度为0.3 mg/L培养基上生根培养的试管苗,剪成基本均匀的3个茎段(每个茎段至少要保证具有2个叶片)后,继续接种到White+ABT 2号1.4 mg/L+蔗糖12 g/L为基本培养基、附加IAA浓度为0.3 mg/L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继代繁殖培养。2次重复试验,每次生根继代繁殖培养4代的结果证明:30 d为1个培养周期,就能生根继代繁殖培养出1代外观上生长旺盛、平均生根率为96.4%、每株试管苗具有6.3个叶片、株高4.8 cm、每代繁殖系数为2.8的试管苗。以上结果显示:White+ABT 2号1.4 mg/L+蔗糖12 g/L+IAA 0.3 mg/L是婆婆针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繁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生根继代繁殖培养按照30 d的繁殖系数为2.8的繁殖速度计算,则1株试管苗1年能繁殖出逾20万株试管苗。

2.4 移栽成活率

在移栽后的前10 d保持无直射光、湿度85%~90%的环境下,移栽6~7 d可见成活,有的会发出新叶。移栽30 d统计,共成活了398株,成活率为94.8%。把在温室中移栽成活的试管苗,把其中的356株一次性定植到旅顺的山坡上。定植40 d统计,成活352株,成活率为98.9%。后期的观察说明,定植成活的试管苗不仅当年秋季均能正常开花结果,还保持了野生婆婆针所有植物学性状。

3 结论与讨论

在植物离体组织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中,已有使用嫩茎作为诱导培养材料的报道[9,10]。本研究试验所用的材料是叶片、叶柄和嫩茎,其研究结果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证明:只有嫩茎才能诱导培养出愈伤组织。嫩茎之所以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较理想的材料,主要与以下2个原因有关:一是嫩茎的分生细胞较多,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二是嫩茎比其他材料粗大,在灭菌过程中受到灭菌剂的伤害较小,能使材料处于较理想的状态。在本研究中,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所筛选理想培养基,与黄葳等小花鬼子针[5]所使用的培养基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来婆婆针和小花鬼子针都属于同一属植物,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其生长环境较为相近。但是试验中不同培养阶段的理想培养基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证明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材料基因型的微小差异,也会使培养基产生较大的差异。

摘要:为保护野生资源,满足栽培需求,以婆婆针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培养和分化培养、不定芽生根和生根继代繁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MS+蔗糖30 g/L+BA 0.4 mg/L+2,4-D 1.8 mg/L是嫩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繁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AgNO31.0 mg/L+ZT 0.4 mg/L+NAA 0.1 mg/L是嫩茎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培养的理想培养基。White+ABT 2号1.4 mg/L+蔗糖12 g/L+IAA 0.3 mg/L是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繁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和定植容易成活;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婆婆针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关键词:婆婆针,组织培养,试管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496.

[2]韩全忠,王正兴.大连地区植物志(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49-750.

[3]李书心.辽宁植物志(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93-494.

[4]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67-2369.

[5]黄葳,施玉婷,杨微,等.小花鬼子针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7):9-12.

[6]姜长阳.培养基琼脂用量计算的商榷[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26(2):54.

[7]胡尚连,王丹.植物生物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35-40.

[8]安利佳,姜长阳.植物组织培养导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1-62.

[9]韩磊,秦晓杰,王洪波,等.野菊嫩茎的组织培养[J].北方园艺,2009(3):112-114.

篇3:核桃试管不定根的组织学研究

摘 要 紫色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从组培室到大棚再到室外种植基地,相关的技术都比较落后,经验也比较匮乏。通过用6-BA对紫色马铃薯外植体培养苗不定芽的分化进行研究,得到一组较为适宜不定芽分化的实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1 mg/L 6-BA+0.2 mg/L IBA+0.2 mg/L NAA时,紫色马铃薯试管苗不定芽的分化数最高。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不定芽;分化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05

紫色马铃薯是马铃薯中的一种新品种,与传统的马铃薯相比较,紫色马铃薯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花青素被誉为21世纪健康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的发现让人们从维生素时代跨入了花青素时代。以黑美人为例,每100 g黑土豆中含蛋白质2.45 g,

脂肪0.1 g,碳水化物16.5 g,钙11 mg,钾342 mg,镁

22.9 mg,胡萝卜素0.01 mg,硫胺素0.1 mg,核黄素0.03 mg,维生素C21.7 mg,烟酸16 mg,紫色花青素4.2 mg。花青素有美容抗癌的功效,能防止高血压,具有很好的保

健作用[1]。

由于紫色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比传统的马铃薯高,所以在市场上销售的价格也是比一般的品种高出8倍,而且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所以对紫色马铃薯的种薯的研究,种植技术的开发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区探索的方向。本文对紫色马铃薯不定芽的分化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得到一个适宜紫色马铃薯试管苗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生长调节剂配比。

利用紫色马铃薯中的黑美人品种来做不定芽分化的实验研究,观察记录不定芽分化的情况,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得到黑美人不定芽分化的对应结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外植体

采用遵义华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培室2014茎尖剥离的紫色马铃薯(黑美人)脱毒试管苗。将3~5个叶片茎节的紫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先在超净工作台上切段,然后消毒、备好MS培养基,为茎段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定芽的分化研究准备一致的实验苗。

1.1.2 MS培养基

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30 g/L的蔗糖,7%的琼脂粉,然后调节pH至5.8,分装在组培瓶里,进行高压消毒,高压锅消毒时压力上升到49.03 kPa时,打开放气阀,放出冷气,然后关阀待压力升到104 kPa时,保持20~25 min,即达到灭菌目的。消毒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培养基成分发生变化。灭菌后的组培瓶放在无菌室内备用[2]。

1.2 实验方法

1.2.1 在MS培养基中加入生长调节剂

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IBA、NAA。

1.2.2 外植体的接种与培养

将外植体接种到加入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置于20~25 ℃的培养室的培养架上,光照要达到2 000~3 000 lx,每天照16 h以上[3]。

1.2.3 观察记录

30 d后观察不定芽个数,并记录不定芽的形态和特征,得到相应的不定芽的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6-BA、IBA、NAA的培养基中紫色马铃薯(黑美人)组培苗不定芽的分化(30 d)。

由实验数据(见表1)可以得知,NAA的浓度在0.2 mg/L时不定芽的分化和长势比较理想,6-BA的浓度从0.5~1.0 mg/L紫色马铃薯不定芽的数量在增多,从1.0~2.0 mg/L时紫色马铃薯不定芽产生的数量降低,从而可以得出,6-BA的浓度过高会抑制植株的生长从而导致不定芽的分化减少;6-BA的浓度为1.0 mg/L时,IBA的浓度从0.1~0.2 mg/L开始递增,6-BA的浓度为2.0 mg/L时,IBA的浓度从0.1~0.2 mg/L开始递增,但是不定芽的分化效果明显不如6-BA和NAA的配合使用效果好,且不定芽的长势一般,小芽也比较细。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mg/L6-BA+0.2mg/L NAA+比较适合紫色马铃薯黑美人组培苗不定芽的分化。

由表1的数据,又做了表2的实验,得到上述数据;6-BA在1 mg/L时IBA为0.2 mg/L、NAA为0.2 mg/L紫色马铃薯不定芽的分化数最多;所以根据表1和表2的实验数据得到最终结论:培养基中加入1 mg/L 6-BA+

0.2 mg/L IBA+0.2 mg/L NAA时,紫色马铃薯不定芽的分化数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实验得到如下结论:培养基中加入1 mg/L 6-BA+0.2 mg/L IBA+0.2 mg/L NAA时,对紫色马铃薯试管苗不定芽分化数最高,生长调节剂浓度过低会影响试管苗的生长,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过高会抑制试管苗的生长,导致不定芽的分化也受到影响。

基本培养基对不定芽的诱导至关重要[4],不同的紫色马铃薯对生长调节剂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单独使用6-BA也能达到不定芽分化的效果,但分化效率较低,加一些蔗糖也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不定芽的分化,但超过70 g/L时也会抑制生长[5];紫色马铃薯的茎尖脱毒,组培苗离体快繁这些是植物生长的研究方向,我们也希望可以把紫色马铃薯上的一些方法运用到其他的果苗繁殖或者景观苗繁殖中,反之也希望能把别的相应的技术运用到紫色马铃薯的研究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无论是马铃薯还是紫色马铃薯的生产都要规模化产业化,而产业化要求技术产业化和生产要素产业化,所以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投入研发力量和资金,从政策上加以扶持和帮助,开创我国紫色马铃薯种植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牟小翎,李文金,唐丽娜,等.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特殊蔬菜,2007,10(10):43.

[2]程天庆.马铃薯栽培技术第二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6.

[3]谭宗九,丁明亚,李济宸.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8.

[4]宋建英.邓恩桉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林业科学,2010,46(6):138-145.

[5]吴秋云,汤浩,蔡南通.外源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2):95-97.

上一篇:啄木鸟在行活动感言下一篇:空运术语中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