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2024-04-09

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精选16篇)

篇1: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不孕检查|手术前先要确认子宫是否正常、是否能排卵、精子是否有受精能力等。近来多用B超辅助提取卵子,因此还需要检查是否有出血性疾患。此外,还要进行一般性的肝功能检查、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

●使用促排卵剂|在自然月经周期中每月只排卵1次。要令这1个卵子受精妊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了提高妊娠率而使用促排卵剂就能排出更多的卵子。促排卵剂分口服和注射两种。

●确定采卯时机|在成熟期采集卵子对试管婴儿手术的成功十分重要。一般在月经开始后第3天开始,连续使用7~10天的促排卵剂。而后进行B超和血液检查,确定卵子成熟度,从而确定采卵时机。确定日期后,丈夫需要提前禁欲,以蓄积精液。

●精子和卵子的采集|卵泡成熟后就可通过B超或腹腔镜手术采集卵子。大部分情况下都使用B超手术采集卵子,即在轻度麻醉状态下利用带有B超功能的注射针采集卵子。但如果卵泡位置过深,无法用B超注射针采集时就会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采集卵子2~3小时后再进行精液采集,要在精液中选取活动性最强的精子。

●体外受精和培养|自然妊娠过程中,卵子充分成熟后移动到输卵管。但体外受精是在排卵前进行,所以需要在体外以人工方式使卵子成熟。将采集的卵子根据成熟程度分类后,放到培养液中4~30小时至其完全成熟。卵子完全成熟后,将采集到的精子混合到培养液中进行受精。成熟卵子的受精率可达70%—80%。

●将胚胎植入子宫|受精卵通过2天的培养,分裂成2-6个细胞后,将其植入子宫内。植入受精卵—般通过宫颈进行,如果宫颈堵塞或严重弯曲时,可使用B超注射针直接将其移至子宫内。

●着床|胚胎植入手术结束后,要在家休息。采卵1周后需要进行血液检查以了解黄体酮数值。采卵16天后如果没有月经则需要再次验血,检测是否具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如果有则证明受精卵已经成功着床。

篇2: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其实,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试管婴儿,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较低,大约是25%--35%,而且试管婴儿的双胎率比较高,可高达百分之十几,双胎的孩子因为重量大,发育不一定很好,而且母亲负担过重,所以可能会出现早产。如果35岁以上的女性做试管婴儿,为了提高成功率可移植三个胚胎。有时放三胎以后,还需人为的减成两胎,而在减胎的过程当中会存在风险。

在做试管婴儿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对待。其副作用表现在做试管婴儿的第一步便是在严格的操作环境下对女性进行穿刺取卵,而穿刺有时是有损伤的。在穿刺取卵的时候可能会疼痛、出血、损伤脏器,或者大出血,也有可能会引起感染。做试管婴儿有副作用吗?做试管婴儿需要经济上、时间上的投入,而且容易失败。

篇3: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低压熔化过程主要以主系统冷却剂丧失为特征。若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失效, 堆芯将自上而下地熔化, 直到将压力容器下封头熔穿、熔融物随后与安全壳底板混凝土相互作用, 释出CO2、CO、H2等不凝气体, 从而造成安全壳晚期超压时效或底板熔穿。

高压熔化过程一般以失去二次侧热阱为先导事件。主系统在失去热阱后升温升压, 如二次侧不能回复热阱, 堆芯在较高压力下开始裸露, 随后开始熔化。此后过程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 与低压熔化过程相似;另一种可能是, 压力容器下封头熔穿后, 由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存在高压发生熔融物质喷射弥散, 熔融的小颗粒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放热化学反应, 加强了传热, 造成“直接安全壳加热”, 使安全壳超压实效。

篇4:语文教学应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一、语文教学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不是执行和传递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就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相同,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过程将真正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谭金芸老师的《三教<社戏>,三窥课改》就体现了课改教学逐步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新课程的教学在创生与开发中的创新。谭金芸老师一教《社戏》,“流”得满堂彩。这节课好评如云:教师基本功过硬,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圈点评改的好习惯,课堂容量极大,学生却乐此不疲,真是“流”得满堂彩。可忙忙碌碌的一节课,学生又能记住多少呢?有些斑驳的碎影就不错了。整个流程中,教师提的问题顺利解决,算是成功。课堂上教师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学生只是皓月旁不显眼的星斗。二教《社戏》,品得满堂诗。伴随着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谭金芸老师采用“整体——局部——整体”这种模式,它符合认知事物的规律,抓住要点,攻克难关,还培养了读书成诵的习惯,并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且通过拓展锻炼了能力。用了浑身解数,领着大家嚼来嚼去,品得满堂诗。三教《社戏》觅得满堂美。课前布置预习:(1)读课文一遍,所有拿不准的字查字典,并将课后生字新词默写下来。爱写几遍写几遍,只要能全对。(2)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全文的大意,只要言之有据。课上抽查,总结疏漏之处,表扬优胜者。接着以“用美丽的眼睛在《社戏》中发现美”为题把空间奉送给学生,让他们边朗读边奋笔疾书发现美。学生的发现令人吃惊,又让人感动,真可谓群英荟萃,浮想联翩,师生共同徜徉在大自然的殿堂。下课铃响了,小树林似的小手还在高高扬着。

二、语文教学应是一个互动、交往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语文教学应是一个互动、交往的过程。在这个互动、交往中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尤其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互动、交流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

比如在训练“仿用句式”时,我大胆地尝试了互动、交往教学,切实体会到上课不是单向付出,而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课上,我写出“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让学生以这句话为例句,分别用“家庭”、“课堂”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首先分析例句,抓住例句的特点。学生看出有顶针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结尾的“社会”一词用在第二句话的开头。这时我就因势利导“找得好,再抓特点”。学生说句中的“小、大”可固定不变用到仿写的话中,因为排比句至少应有三个相同的词或相似的结构,再因为相对关系认为“小、大”应用到仿句中。学生的潜力如此深大,真让老师欣慰不已。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又发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还有点儿什么特点,可一时支吾着说不出来,读,一遍、两遍、三遍,读出来了,“悲欢离合”是一个并列词组,并且是一正一反的并列形式。老师又引导,找出与它相似的四字词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阴晴圆缺”、“荣辱兴衰”。同学们的答案似泉涌,使老师这个够大的容器放不下。其中有一个“优胜劣汰”的答案,我没有评判它的对与错,让该生自己分析。“优胜”对“劣汰”,它不符合,“悲欢离合”是一正一反的两个并列,它只有一个正反关系。想出答案并能检验,层次提高了。例句的特点分析出来了,那仿写的句子不就水到渠成了吗?再看仿造的句子:“课堂小人生,人生大课堂,展现人间喜怒哀乐。”“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尝尽生活酸甜苦辣。”“家庭小国家,国家大家庭,造就历史荣辱兴衰。”好多准确生动的句子在轻松愉悦中仿造了出来。又写出四道题进行巩固,不用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师生互动、交往,昭示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即教师式学生,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在教学中成长。

互动、交往的教学过程意味着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位置适时转换:(1)“全方位指导”转换为“适时指导”。(2)“学生倾听教师”转换为“教师倾听学生”。

三、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课堂不仅是科学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语文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篇5:婴儿的大脑是怎样发育的

70%的大脑重量和结构发育在胎儿期和婴儿期完成。从孕期晚期开始,大脑发育就进入了快速生长时期,在出生后12个月,脑部发育比起出生时增长175%,而18个月后比12个月时增长就只有18%了,大大减慢。

从出生到1岁,宝宝的脑重量几乎以平均每天1000毫克的速度增加,6个月内几乎每分钟增加脑细胞20万个。宝宝的大脑发育越早越快,越早越关键,所以宝宝聪明要趁早!

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第一阶段:胎儿3个月-产后6个月约50%-60%

第二阶段:产后6个月-3岁约80%-90%

第三阶段:3岁-6岁基本达到成人水平

篇6:八个月婴儿发育标准是怎样的

到这个阶段,他基本上已经可以很精确地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东西,他会对任何小物品使用这种捏持技能。如果你演示给他看,他甚至会做捏响指的动作。手眼以能协调并联合行动,无论看到什么都喜欢伸手去拿,能将小物体放在大盒子里去,再倒出来,并反复地放进倒出。在摆弄物体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如大小、长短、轻重。孩子的手变得更加灵活,会使劲用手拍打桌子,对拍击发出的响声感到新奇有趣,能伸开手指,主动地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体,而不是被动地松手,即使大人帮他捡起他又扔掉。能同时玩弄两个物体,如把小盒子放进大盒子,用小棒敲击铃铛,两手对敲玩具等。会捏响玩具,也会把玩具给指定的人。展开双手要大人抱。用手指抓东西吃。将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不论什么东西在手中,都要摇一摇,或猛敲。此时的婴儿各种动作开始有意向性,会用一只手去拿东西。

孩子从早期的发出咯咯声,或尖叫声,向可识别的音节转变。他会笨拙地发出“妈妈”或“拜拜”等声音。当你感到非常高兴时,他会觉得自己所说的具有某些意义,不久他就会利用“妈妈”的声音召唤你或者吸引你的注意。在本阶段,他每天说“妈妈”仅仅是为了实践说词汇,他还不明白这些词的含意,还不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真正联系起来。有了这样的基础,为时不久,孩子就能真正地喊爸爸妈妈了,最终他会在想进行交流时才说。

这一阶段的婴儿,明显地变得活跃了,发音明显地增多。当他吃饱睡足情绪好时,常常会主动发音,发出的声音不再是简单的韵母声“a”、“e”了,而出现了声母音“pa”、“ba”等。还有一个特点是能够将声母和韵母音连续发出,出现了连续音节,如“a-ba-ba”、“da-da-da”等,所以也称这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语言发育处在重复连续音节阶段。

篇7: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婴儿的认生从6个月开始,8-12个月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弱。多数8个月以后的婴儿,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慌失措;有些婴儿尤为严重,见到生人就哭。父母对严重认生的孩子总是觉得不可理解:“没出息,怎么胆子这么小,见不得人?”其实,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小婴儿在母亲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自然会产生一种依恋之情,只要母亲或家人在身旁,他就觉得安全。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婴儿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婴儿认生程度与先天素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子比较小的婴儿认生较严重,性格外向、乐于交往的婴儿认生较轻。

父母对婴儿的认生不应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我们常常采用 “系统脱敏”这一心理疗法来帮助婴儿克服胆小、认生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妈妈抱着孩子,让他在远处观望生人;然后离得近一点,让他与生人接触。以后逐渐增加强度,鼓励他与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家里来了陌生人,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抱或亲孩子,而应在婴儿与他熟悉之后再亲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孩子的认生现象会很快得到扭转。

篇8:唇腭裂婴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4月~2007年9月收治了58位患儿, 男婴39位, 女婴19位, 手术后有2例婴儿并发上呼吸道感染, 平均住院为8d, 58例婴儿经手术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 术前护理

2.1 宣教

及时调整父母和家庭成员对患儿的态度, 做好安抚工作。介绍治疗计划增强父母对患儿疾病治疗的信心。

2.2 有效的喂养方法

2.2.1 唇腭裂婴儿的喂养较一般孩子困难的原因:

(1) 由于患儿的唇腭部裂开, 口鼻腔相通, 口腔内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结构而无法产生有效吮吸所需的负压。 (2) 由于唇腭部肌肉的分布、附着改变, 使肌肉的发育及张力不足, 引起舌后缩;同时舌过度发育, 舌头上抬不能在吸食时有效包裹奶嘴。 (3) 由于软腭缩短或不能抬升致软腭功能不完善而影响吸吮、吞咽。

2.2.2 喂养方法:

(1) 采取合适的体位:取坐位或45°角抱位, 切忌平躺, 以免呛咳;采用面对面喂哺方式, 以利观察。采用俯卧位, 使鼻腔在口腔上方而不致发生呛咳。 (2) 注意孩子吸奶时用手指堵住唇裂部位, 帮助唇部闭合。 (3) 选用十字开口的塑胶奶瓶, 因为十字型的开口在受到压迫时才会打开, 孩子不会发生呛咳。 (4) 采用挤喂的方式, 即购买可以挤压的奶瓶或注射器、滴管, 汤匙喂养。 (5) 通过吹气球、吸吮奶嘴或按摩肌肉训练颊、舌的功能。 (6) 将奶嘴置于非裂开处, 以免局部刺激过大。

2.3 预防感染

婴儿对各种传染病都比较容易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必要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避免接触有呼吸道感染者, 引起呼吸道感染。剪短指甲, 以免损伤引起感染。嘱家长给患儿多喝水, 注意保温等预防工作。若有上呼吸道感染者, 应先将其治愈后方可手术。

2.4 术前准备

手术前1d做好手术准备, 指导术前禁食/禁饮6~8h;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若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鼻腔, 术晨再次清洁口腔。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体位

取屈膝侧卧位, 头偏向一侧, 密切观察, 防止患儿转身侧卧擦伤修复区, 万一有呕吐, 易于排出, 以防误吸, 便于术后婴儿口腔内分泌物、伤口渗液流出。

3.2 严密监测呼吸

术后婴儿返回病房应与麻醉师做好交接班工作, 发现异常及时询问并了解手术中出现的情况。呼吸道阻塞是唇裂、腭裂患儿手术死亡的多见原因。小儿肌肉的收缩力较弱, 在全身麻醉之时和麻醉尚未完全清醒以前, 都容易发生舌向后附从而妨碍呼吸的情况。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应该随时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要观察呼吸道的通畅度、呼吸幅度和呼吸频率。若婴儿口唇、指 (趾) 甲紫绀、鼻翼扇动等体征时, 应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及渗血、渗液, 使婴儿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3.3 低流量氧气吸入

小儿患者的手术治疗大多都在全身麻醉下施行。由于小儿不善耐时间的深麻醉, 所以手术应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返回病房后可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4~6h, 促进麻醉的消退。

3.4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婴儿对于化脓感染的抵抗力较弱, 对患儿实施各项有创操作时如手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由于患儿皮肤娇嫩和组织脆弱, 它虽然具有较强的新生能力, 但使用消毒液的浓度不可过大, 涂搽的操作不可过重, 动作要轻以免引起皮肤灼伤。

3.5 体温的监测

小儿, 特别是乳儿, 对于体温的散失甚为敏感。寒冷可使患儿术后发生感冒, 所以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必要时可在背部或下肢置暖水袋进行保温。不过, 在夏季则应该注意散热, 不可穿太多衣服, 及免影响散热。若婴儿发热时, 应做好监测体温工作;用药降温或物理降温后应在30min后测体温1次, 并做好记录和交班;体温上升期, 婴儿出现寒战时, 应调节室温和增加衣服, 给予保暖;若体温超过39.5℃, 较好的方法是物理降温, 给予冰袋敷头部, 温水擦浴;补充营养、电解质和水分;保持皮肤和衣服的清洁干燥, 防止受凉。

3.6 伤口护理

观察唇裂术后伤口有无发红, 每天用0.9%生理盐水清洁, 勿用力擦试。若伤口已形成血痂可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湿敷。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以防流涕、咳嗽致伤口糜烂, 甚至裂开。伤口可用无菌敷料覆盖, 约束双手活动, 防止小手抓破伤口。术后给予抗菌素预防伤口感染, 伤口愈合良好者术后5~7d拆线。观察腭裂术后伤口出血量, 全麻未清醒时严密观察有无频繁的吞咽动作, 侧俯卧位以利渗血引流;注意腭部填塞的碘仿油纱条有无脱落, 如脱落及时通知医生;术后2周内避免大声喊叫, 防止哭闹和将手指、玩具等物放入口中或用手抓口内填塞纱条。

3.7 营养支持

全麻清醒后4h喂少量糖水, 观察半小时, 如无呕吐症状者, 可给予以上方法喂流质饮食。

3.8 心理护理

婴儿发热时, 应注意婴儿家属的心理状态, 对体温变化给予合理的解释, 缓解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鼓励其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尽量由母亲陪伴, 指导家长注意与婴儿沟通, 加强非语言交流, 如抚摸婴儿的头部, 多安慰鼓励, 以取得配合。

关键词:唇腭裂,婴儿,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篇9: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婴儿的啼哭可分为“生理性啼哭”和“病理性啼哭”两大类。

生理性啼哭的特点是婴儿哭声洪亮、时间短暂。这样的婴儿面色红润、眼睛有神、脉搏有力、食欲良好。引起生理性啼哭的原因主要有:口渴、过冷、过热、睡眠不足、寻求爱抚、尿布湿了等。在这些原因被找到并得以解决后,婴儿自然就不哭了。

病理性啼哭是由于婴儿身体有病或某部位不舒服造成的。其特点是突然大哭,哭声急,音调高而尖锐。有时伴有婴儿面色苍白、四肢蜷曲甚至哭声微弱至不哭等。以下几种类型的病理性啼哭都预示着相关疾病的发生:

1.哺乳时哭闹:婴儿一含奶头就哭,拒绝进食,并有口臭、流口水的现象。这种情况常见于婴儿患了鹅口疮、口腔炎或咽炎。

2.夜间哭闹:这种情况常见于婴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蛲虫症。因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会有发热、鼻塞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会影响患儿的呼吸,易导致哭闹。蛲虫夜间在婴儿的肛周活动,会引起患儿的肛周发痒,易引起哭闹。

3.摇头抓耳的哭闹:若婴儿哭闹时摇头抓耳,家长牵拉其耳廓时哭声更大,则说明婴儿可能患了中耳炎、外耳道疖肿或小虫进入了耳道内。

4.声音嘶哑的哭闹:单纯的哭声嘶哑常见于婴儿患了急性喉炎。若哭声嘶哑的同时,又伴有咳喘、呼吸困难,则说明婴儿可能患了气管炎。若哭声嘶哑伴有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则说明婴儿可能患了重度腹泻。

5.排便前后哭闹:排便前哭闹常见于便秘的婴儿;排便时哭闹常见于婴儿患了肛裂、直肠炎或乙状结肠炎等。

6.嚎叫样哭闹:若婴儿像嚎叫一样哭闹,并伴有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呕吐、便血等症状,则说明婴儿可能发生了肠套叠。

7.阵发性哭闹:若婴儿一阵一阵地哭闹,并伴有面色苍白、肢体蜷曲,经揉按或热敷腹部后,哭闹暂时停止,则说明婴儿可能患了肠炎、消化不良或肠道里有了寄生虫。

8.有喘鸣音的哭闹:若婴儿哭声急促、并伴有喘鸣、鼻翼扇动、口唇青紫,则说明婴儿可能患了肺炎或支气管炎。

9.声调高而尖的哭闹:若婴儿哭声高而尖,并伴有抽搐、呕吐等症状,则说明婴儿可能有颅内出血、脑膜炎、脑炎等疾病的发生。

10.呻吟样哭闹:若婴儿哭闹时呻吟,哭声单调无力,表情平静,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则说明婴儿可能有大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等病情。

11.易惊好哭:若婴儿哭闹时易惊乍并伴有多汗、枕秃,则说明婴儿可能缺钙。

此外,新生儿脐炎,会阴部、臀部湿疹,阴囊大腿之间糜烂等都可引起婴儿的病理性啼哭。这些情况只要给其脱下衣服,仔细检查,就可以发现。

篇10:茶叶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采摘:必需注意选择优良品种,良好的栽培管理,把握茶菁采摘时机与方法,采得茶菁要妥善处理

晒青:晒青茶工艺的萌芽,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让茶叶有明显的太阳味

凉青:凉青是晒青的补充工序。将晒青后鲜叶2-3斤置笳篱中,翻松后溥摊后凉于青架上,放在凉爽处,使鲜叶中的各部位水份重新分布均匀,散发叶间热量,降低失水和化学变化速度。凉青时间约1小时,失水率1%左右

摇青:摇青(yáo qīng)是茶叶制作工序中的一道工序,即摇青工序。 通过对摇青的机械运动力和机械摩擦力进行不同组合试验,以探明摇青不同机械力对青叶理化变化及茶品质的影响。

筛青:是摇青的后续工作

炒青:也称“杀青”,目的目的目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快速破坏酶的活性,停止其酶促氧化作用,使做青过程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炒青必须当锅温达到220∽260℃时方可投入做青叶,以掌握“适当高温、投青量适中、翻炒均匀、快速短时、杀熟杀透”为原则。当锅中“啪啪”之声停止,略有沙沙声音,叶质柔软稍有黏性,闻有清纯茶香,即可下锅揉捻。历时3∽5分钟。炒青方式有电动滚筒炒青和液化气杀青机炒青。

揉捻:主要使用中、小型揉捻机,也有用手揉的。

包捻:分为初包揉和复包揉。传统包揉用茶巾或布袋将经烘焙湿茶坯包裹成团球形拧扎紧后,使茶团在搓、压、转、揉等力的作用下使茶坯进一步卷曲紧结成型,分手包揉和脚踩推包揉。

焙干:制成的茶如果想让它有股「火香」,那就拿来从事「焙干」

篇11:罗马法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2)万民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共和国后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

(3)国法大全:查士丁尼皇帝为重建和振兴罗马帝国,成立了法典编纂委员会,进行法典编纂工作。公元528~534年,先后完成了三部法律法规汇编。《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律》。

以上四部法律汇编,至公元12世纪统称为《国法大全》或《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阶段。

罗马法的作用是什么

罗马帝国制定和实施万民法的目的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庞大帝国的统治。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影响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堪称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1)是近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讼原则,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来源于罗马法。

(2)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3)罗马法的影响还波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和日本的民法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我国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

罗马法对罗马帝国和后世影响

1、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罗马法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

2、罗马法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罗马法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3、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RudolphvonJhering)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文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罗马法对后世各国影响深远。

4、对法律影响,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

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与发展。罗马法中许多原则和制度,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

罗马法的立法技术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它所确定的概念、术语、措词确切,结构严谨,立论清晰,言简意赅,学理精深。

罗马法创立的背景

罗马法体系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公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与贵族展开斗争,最终在平民的强烈要求的背景下,由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的。其意义在于维护贵族和富于平民的利益。

篇12: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婚礼极为讲究,无论天子、庶民都得按照礼节来举行婚礼。飞鱼小编就是详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婚礼的习俗和完整的结婚过程。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古代六礼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二、古代婚礼流程

1、亲迎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

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暄,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思。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辟邪。

2、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撒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3、进洞房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三、古代婚礼要准备的东西

1、花轿: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迎亲太太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回时新娘、迎亲、送亲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或绿)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5、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6、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7、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需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天地桌: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六证”。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貌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讲只有“三媒六证”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等到吉时,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交拜。

8、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篇13: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关键词:胆道闭锁,腹腔镜,Kasai手术

胆道闭锁 (Biliary atresia, BA) 是儿童最常见的严重肝脏疾病, 以肝内和肝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性梗阻为特征, 从而导致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进行性的肝纤维化, 最终因肝衰竭而死亡[1]。Kasai手术是当前治疗胆道闭锁的首要手段,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Kasai手术的报道越来越多, 胆道闭锁的腹腔镜手术以其微创及精准的解剖视野优势, 已逐渐受学界所重视[2,3]。有研究表明, 手术年龄越少, Kasai手术的预后可能相对越好[4,5]。但年龄较少的婴儿接受腹腔镜手术, 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6]。因此, 有必要对小婴儿的胆道闭锁腹腔镜手术进行研究。本文将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5年收治的胆道闭锁腹腔镜Kasai手术病例共72例, 探讨婴儿年龄对腹腔镜Kasai手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5年收治经腹腔镜Kasai手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共72例, 所有患儿术中均行胆道探查或术中胆道造影确诊为胆道闭锁后随即行腹腔镜Kasai术。根据患儿的手术日龄, 将病例分为两组, 手术日龄≤45 d为研究组, 手术日龄>45 d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气腹压、中转开放率、术后转入PICU病房率等数据。研究组共25例, 男12例, 女13例, 手术日龄31~45 d, 平均 (38.5±4.6) d, 平均体重 (4.5±0.5) kg。对照组共47例, 男27例, 女25例, 手术日龄47~122 d, 平均 (72.6±15.7) d, 平均体重 (6.1±1.1) kg。两组均无术中死亡病例, 两组的性别、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适应证

(1) 确诊者最佳手术日龄是60 d内, 最迟一般不超过90 d。 (2) 当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无法明确是否为胆道闭锁时, 可行腹腔镜胆道探查、胆道造影, 术中确诊为胆道闭锁则行Kasai术。 (3) 如果患儿日龄在90~120 d, 手术探查肝硬化不严重, 亦可实施该术式。

1.3 手术禁忌证

(1) 确诊者日龄已经>120 d, 出现明显肝硬化、门脉高压者。 (2) 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 评估认为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和CO2气腹者, 不可实施腹腔镜Kasai术。1.4术前准备 (1) 详细了解病史及全身情况, 尽量缩短检查和准备时间, 争取60 d内手术。 (2) 手术前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胸片、心电图等。 (3) 肝胆超声初步检查了解肝脏胆道情况。 (4) 术前2~3 d静脉补充维生素, 尤其是维生素K, 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 保肝治疗。 (5) 对个别因肝功能异常, 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者应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雾等进行调整。 (6) 常规术前禁食, 输液, 清理肠道等。

1.5 手术方法及观察指标

1.5.1 麻醉

静吸复合+气管插管麻醉。

1.5.2 体位

仰卧位, 头高脚低20°, 将右季肋部垫高2~4 cm, 双上肢外展置于托手架上, 主刀位于右侧, 助手位于左侧。

1.5.3 切口

一般采用4个切口:观察孔, 脐左缘纵切口, 长约10 mm;主刀操作孔1, 腋前线肋弓下平肝下缘;主刀操作孔2, 右下腹腹直肌外缘平脐或稍脐下, 这两个操作孔放置3 mm戳卡, 在左侧腋前线肋缘下放置辅助操作孔, 置入5 mm戳卡。

1.5.4 气腹压力

一般为7~9 mm Hg。

1.5.5 探查

腹腔镜探查肝脏和肝外胆道, 观察肝脏颜色、质地、胆道闭锁时肝脏肿大、质硬、淤胆;胆囊发育差、细小、萎陷、无胆汁, 胆总管、肝总管闭塞、条索状、甚至缺如。

1.5.6 暴露肝门

在剑突下方肝镰状韧带的左侧经腹壁穿入2-0可吸收线缝合固定于镰状韧带、肝门前的方叶, 然后将针从右肋缘下穿出腹壁, 缝线拉紧后上提肝脏, 与此同时助手下压十二指肠, 大多数即可显露肝门满意, 绝少数显露不满意者可考虑切除方叶。

1.5.7 分离肝外胆管

先游离胆囊及胆囊管, 沿胆囊管找到呈纤维索状改变的胆总管, 将闭塞的胆总管分至十二指肠上缘后切断, 然后提起胆总管近端及胆囊向上分离, 直达肝门部。

1.5.8 解剖肝门部

在左右门静脉汇合处的上方、左右肝动脉的内侧即为正常肝管出肝之处, Ⅲ型胆道闭锁时, 可根据此处确定有无纤维板块组织。先用3 mm电钩打开肝门部被膜, 游离肝门部和门静脉之间的小血管, 下方分离至门静脉上缘, 深达到肝表面, 左右分离至左右肝动脉入肝处。

1.5.9 切除肝门纤维块或肝门部结缔组织

对于有纤维板块组织, 则先用剪刀在纤维块正中、纵行剪断纤维块, 使纤维块一分为二, 然后分别提起左右断端, 在纤维块与肝门的纤维板之间用剪刀切除纤维块, 至两侧门静脉入肝水平内侧。对于无纤维板块组织, 则把肝门部左右肝动脉入肝处与门静脉上方构成的三角区内的结缔组织, 用剪刀利性切除。创面均用纱布条压迫止血, 不可使用电凝止血。

1.5.1 0 重建胆道 (空肠Roux-en-Y吻合术)

助手协助上翻横结肠, 术者用抓钳提起距Treitz韧带15 cm处空肠, 稍扩大脐部切口至1.5~2 cm, 将空肠提出腹壁外, 在距离Treitz韧带15 cm处横断空肠, 封闭远端肠腔, 将近端与距离远端30~35 cm处空肠行端侧吻合。吻合后根据肝门的范围, 劈开代胆道空肠袢最远端肠管的系膜对侧肠壁, 将肠管送回腹腔。

1.5.1 1 肝门空肠吻合

切开结肠中动脉右侧无血管区的横结肠系膜, 分离成直径2 cm隧道。把代胆道空肠袢经结肠后隧道上提至肝下, 用5-0可吸收缝线先缝合肝门的左角与肠管切口的内侧角, 然后借用此线将肠管的后壁与门静脉后方的肝纤维块的断面边缘相吻合, 直至右侧角。再用另一针线从肝门左角与肠管的前壁相吻合, 在吻合的右角处与前缝线汇合打结。

1.5.1 2 固定与关腹

将代胆道空肠袢肠管与周围的横结肠系膜孔固定2针, 代胆道空肠袢系膜与横结肠系膜固定1~2针, 防止术后形成内疝。于肝脏边缘用剪刀剪下一小块肝实质送病理检查, 创面电凝止血。彻底冲洗腹腔, 从右中腹Trocar孔导入引流管1枚, 放置于肝门空肠吻合口旁, 关腹。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计量指标比较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多,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平均手术气腹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的中转开放率及术后转入PICU病房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转入PICU病房率为16例 (64.0%) 要高于对照组的6例 (12.8%)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中转开放率比较上, 研究组为2例 (8.0%) , 对照组为1例 (2.1%)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胆道闭锁是危及婴幼儿生命的严重胆道疾病, 我国并不罕见, 发生率约1/5000~1/19 000, 该病的发病机制现今仍不明确[7]。1828年由Donop最先报道, 病理上以进行性肝内外胆道纤维化闭塞为特征, 从而导致胆汁淤积以及进行性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该病在亚洲发病率较高, 我国并不罕见, 发生率约1/5000~1/10 000, 女性略多。未手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将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 通常于1~2岁死亡。目前Kasai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首选, 尽管腹腔镜在胆道闭锁Kasai手术治疗上仍存在争议, 但腹腔镜在肝胆道手术上的微创、切口美观及解剖视野的独特的优势, 尤其在腹腔镜下Kasai术时, 通过腹腔镜的放大手术效应, 使解剖肝门纤维块更加精细, 能更清晰看到肝门纤维块内是否存在微细胆管, 同时伴随着手术医生技术和熟练度的提高, 手术效果与开腹Kasai术并无明显弱势[8,9,10]。因而, 腹腔镜Kasai手术目前仍然备受小儿外科医生的重视。然而, 患儿的手术日龄及体重等身体发育情况一直是限制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重要因素, 何况Kasai术是小儿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 手术本身对机体的打击较大, 因此对小婴儿进行腹腔镜Kasai术被认为是小儿腹腔镜中难度最高的手术[11,12]。小婴儿接受较为复杂的腹腔镜肝胆手术, 一方面婴儿肺顺应性较差, 气道相对狭窄, 手术要面临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影响, 而长时间的CO2气腹会加重术中、术后的应激反应[13,14]。另一方面, 小婴儿的腹腔空间相对较小, 而且年龄越少的婴儿, 肝门部结构更为狭小, 血管组织更薄, 解剖变异性更大, 手术极易出现组织渗血及周围组织的副损伤。因此, 在腹腔镜下处理小婴儿的肝外胆管时, 应尽量降低气腹对患儿呼吸循环方面的影响。术者可使用3 mm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操作更为精细, 同时尽量减少组织牵拉出血而影响术野;组织分离时, 特别在处理肝门部组织时, 应尽可能在组织间隙中进行游离, 一旦出现组织渗血较多时, 可暂时使用纱布条压迫创面止血, 切勿盲目止血而损伤肝动脉及门静脉。

Kasai术最主要的两个关键步骤分别是游离并切除肝门部纤维块和重建胆道, 特别是对肝门部纤维块的处理一直被认为是手术的关键部分[15,16]。在解剖上, 肝脏位于右上腹, 肝外胆道总体呈“Y”形, 是胆汁排入肠道的交通。左、右半肝的胆汁导管首先各汇成一条肝管, 分别为左肝管和右肝管, 左右肝管汇成肝总管, 解剖变异时肝右动脉、胆囊动脉可从其前方经过, 手术时需要留意, 其末端与胆囊管汇成胆总管。胆总管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为十二指肠上段, 行于小网膜游离缘内;第二段为十二指肠后段, 位于十二指肠上部后面, 居于门静脉右侧, 下腔静脉前方;第三段为胰腺段, 起初行于胰腺表面, 继而表面覆以胰腺被膜或薄层腺组织;第四段为十二指肠壁内段, 在穿肠壁时与胰管汇合, 汇合后略膨大叫肝胰壶腹或Vater壶腹。胆道闭锁其实是肝内外胆道均进行性闭塞的疾病, 但是目前外科医师能够处理的仅限于肝外胆道, 包括左右肝管, 肝总管、胆总管。胆道闭锁根据上述闭锁部位的解剖位置分为三个基本型:Ⅰ型为胆总管闭锁;Ⅱ型为肝管闭锁;Ⅲ型为肝门部胆管闭锁。Ⅰ、Ⅱ型为可吻合型, 行肝管空肠吻合术后效果好, 患儿可长期存活, 但所占比例不到10%, Ⅲ型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胆道闭锁, 称为不可吻合型, 需实施Kasai术。Kasai术的原理就是切除闭锁纤维化的肝外胆管, 行肝门肠吻合术, 以达到引流胆汁的目的。

理论上讲, 处理肝门部纤维块时, 手术要求剪除的肝门创面需要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才能充分解除肝门的胆道梗阻, 恢复胆管的通畅, 这是改善Kasai术预后的关键因素[17]。年龄越少的婴儿, 肝门部结构更为狭小, 血管组织更薄, 解剖变异性更大, 特别是纤维板块组织与门静脉之间的血管网更为短小, 极易撕裂出血, 加上在腹腔镜手术分离过程中, 往往需要避免电凝止血, 因而在小婴儿的肝门部纤维块处理上, 创面渗血会更严重, 手术更为棘手[18]。这种情况不但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手术时间, 而且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本文研究资料表明, 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上, 研究组比对照组多,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也证实婴儿的手术年龄对胆道闭锁腹腔镜手术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年龄更小的婴儿腹腔镜Kasai手术, 其手术出血量更多, 手术难度更大, 手术耗时更长, 手术风险更高。也正因此, 医生可能对此类患儿术后的监测更为谨慎, 而两组的出现术后转送PICU病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P<0.05) , 研究组的术后转送PICU病房率高于对照组。但在手术气腹压及中转开放手术率的比较上,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一方面的原因是腹腔镜Kasai手术的平均气腹压和转开放率本身都较低;另一方面, 可能是手术的日龄并不是影响气腹压和手术中转率的重要因素, 手术气腹压的控制和是否中转开放手术, 可能与术者的手术经验关系更为密切。因此, 对腹腔镜Kasai手术的更深入研究, 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临床对照及长期随访[19]。

篇14:怎样辨别婴儿视觉是否正常

通常情况下,足月分娩的宝宝在刚出生时,其眼睛就已经具有光觉反应,照以强光可引起皱眉、闭目等。但眼底尚未发育成熟,视力非常差,还不能注意看什么东西。从新生儿两周开始,细心的妈妈可以发现孩子能盯着自己的脸。此时,孩子已经可以在距离眼睛20~30厘米内看清东西。但眼球的运动和调节性差,可有一时性的斜视和轻度眼球震颤,一般出生后3~4周会自然消失。

满月后,当宝宝精神饱满时,头和眼睛可追随着吊在眼前(距离以20厘米左右为最佳,太远或太近都看不太清)的圆形玩具(直径约8厘米大小)协调地慢慢移动。母亲也可在合适的距离对着宝宝微笑,并稍稍活动一下头部,以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慢慢移动头部向左或向右,他(她)也会随着转动头和眼睛。

宝宝2个月时,对光觉反应已经很敏感了。若是此时孩子对于强光没有反应,说明孩子的视功能存在严重障碍。同时,宝宝从2个月开始,眼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轻松和连续地追随着物体的运动而转动;特别是当一个东西很快接近眼前时,孩子会在一瞬间表现出眨眼反射动作,医学上叫“瞬目反应”,是避免眼角膜受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射。若是孩子瞬目反应消失,表明孩子有严重的视觉异常。

宝宝到了3个月时,头眼反射建立,孩子的眼球会随着目标活动,头部也会跟着转动。此阶段给宝宝的玩具,在颜色上应对比强烈(如黑白)为宜,因为6个月之前是婴儿视觉的黑白期,宝宝不能辨别物体的其他颜色。

4~5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已具备立体感,能认识母亲,看见奶瓶等物品会表示兴奋或喜悦,双手可以相互协调做简单动作。可以试着给宝宝握奶瓶(家长需在一旁扶住奶瓶,因为小儿还无法承担奶瓶重量)或教他拍手,也可把干净、能咬的玩具给他(她),看他(她)是否会伸手去取玩具,并送入口中。

6~7个月时,宝宝已经会坐立,同时宝宝的视力范围也从左右发展到了上下,并能改变体位以协调视觉。此时给予宝宝刺激性的玩具,除了色彩(6个月至1岁为婴儿的色彩期,对那些色彩艳丽的物体会更感兴趣)外,还可加入声音,如将手摇铃挂在摇篮或婴儿床旁边,当宝宝不小心碰到手摇铃时,观察他(她)是否会因声音注意到此处有个东西。

7~8个月时,宝宝已能辨别物体的远近和空间,喜欢寻找那些突然不见的玩具。可跟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以观察宝宝的兴奋程度和反应及时与否。

9~12个月时,宝宝已能较长时间看着3~3.5米内的人和物的活动;能追随落下的物体,寻找掉下的玩具;并能辨别物体大小、形状及移动的速度。此时宝宝通常会喜欢坐着丢东西,然后爬行着去追逐,或者想要站立拿东西等,这也说明宝宝视觉已发展到相当程度。

为了辨别宝宝单眼视力,可采用单眼遮盖测验。当宝宝的一只眼睛(单眼)被遮盖的时候,如果宝宝不反抗,那只眼睛就有可能是视力弱或失明;若是宝宝的单眼被遮盖时出现躁动并作出反抗动作,那只眼睛就是正常的。测验要重复多做几次,才能得出正确判断。

年轻父母应当随时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当发现孩子随着时间推移没有出现那些应当出现的本能及条件反射反应时,应当引起重视和警惕;尤其是发现宝宝经常盲目地缓慢摆动眼球或者表现为没有目的地寻找时,就要想到孩子有视觉障碍的可能,及时到医院请眼科医生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视觉问题及时治疗。因为孩子2岁之前视觉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是视觉障碍的最佳治疗时期。

篇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过程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他排行第五,是家中老幺.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为生计所累,所有孩子自幼便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但非常难得的是,尽管一贫如洗,但所有孩子都学会了读书习字,并念完了小学.

未来的作家在孩提时代便体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极高的禀赋,他非常痴迷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期间,奥斯特洛夫斯基积极参加了地下革命.

19,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利沃夫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他在基辅铁路工地工作.在此期间,他得了伤寒.此外,他还感染了骨结核,病情迅速恶化.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最初创作了小说的前几章节,但手稿却在邮寄过程中不慎遗失.自那时起,作家便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创作.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但他来从未向死神低头.在体能严重哀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本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读到有关作者生活的大量真实片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朋友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誊写一页页书稿.1931年10月,小说的第一部封笔,并于1932年付梓.第二部于1933年5月杀青,1934年出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刚开始小说创作时,并未配备助手.他的妻子赖莎·波尔菲里叶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尽管疼痛难忍、躯体几乎不能动弹,但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借助刻字板,独立完成了小说的开篇.1931年初,他的母亲与妹妹前往莫斯科与他团聚,他才改为口述著书.每天,他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见的困难.他不仅需要记住作品的总体脉络,将构思形象化、细节化,还不能遗忘所写的句子及所用的词语.他通常在深夜里文思泉涌,成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文字喷薄而出,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只能整宿不眠,反复吟咏脑海中的珍贵片段.小说中的每个句子都经过了他的精心锤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早在1934年,该书就被翻译成乌克兰语、波兰语、摩尔多瓦语和楚瓦什语.读者的来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篇16:试管婴儿手术过程是怎样的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4例, 女3例, 男1例, 诊断时年龄46~73 d, 3例新生儿期起病, 1例1个月余起病。

临床表现:4例患儿均因反复咳喘, 间断性呼吸困难为主诉入院, 1例伴有声嘶症状, 1例生后即发现舌前缘及软腭血管瘤。表现为喉喘鸣、吸气性呼吸困难、喉梗阻症状, 间断发作, 予对症雾化、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应用激素 (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 治疗后症状可短暂缓解, 但仍有间断呼吸困难发作。

方法:均行颈部增强CT检查, 3例行纤维喉镜检查。加药前行心电图、心脏及腹部超声、血生化、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患儿均加用普萘洛尔口服治疗, 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及血糖等情况。

结果

患儿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后仍间断有喉梗阻症状发作, 经纤维喉镜及颈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 加用普萘洛尔口服, 其中2例自0.5 mg/ (kg·d) 开始, 2例自1.5 mg/ (kg·d) 开始, 同时应用激素治疗 (口服或静点) , 辅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观察患儿心率、血压、血糖等情况, 3 d后逐渐加量。患儿均于服药后24~48 h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 其中1例伴有舌体血管瘤的患儿服药后48 h内瘤体颜色变浅, 其中3例复查CT均提示瘤体明显缩小, 压迫症状显著改善。4例中2例加至2 mg/ (kg·d) 时带药出院, 1例加量至2.5 mg/ (kg·d) 时监测血小板下降至50×109/L, 减量至1.5 mg/ (kg·d) , 3 d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最终也加量至2 mg/ (kg·d) , 另1例加至3 mg/ (kg·d) 时带药出院。期间监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均在正常范围;1例出现腹泻, 予对症处理后很快好转, 监测血压、血糖等均无明显变化。

讨论

声门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病多见于<1岁小婴儿, 85%出生后6个月之内发病, 女多于男, 为2:1[1], 50%患儿可同时伴有皮肤血管瘤;该病可于生后数日至数月发病, 通常表现为喉喘鸣或哭闹后呼吸困难, 常被误诊为急性喉炎或喉软化症。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 吸气性呼吸困难、喂养困难、口周发绀等症状也随之明显, 侵犯声门时出现声嘶, 如瘤体破裂可引起窒息死亡。本病主要是依靠病史、纤维喉镜及颈胸部增强CT等检查来确诊。我科收治的4例患儿中3例于新生儿期起病, 其中3例女婴, 1例伴有口腔黏膜血管瘤。纤维喉镜 (气管镜) 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但不能明确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范围, 需结合增强CT检查。动态增强CT是一种气道血管瘤很有价值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2]。我科4例均行颈部增强CT检查确诊。

由于婴幼儿的喉部解剖特点, 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处理时应选择创伤小、简便、并发症少, 不影响患儿喉部发育及功能的方法。目前临床上传统治疗药物, 如皮质类固醇激素、α干扰素、抗癌药物、平阳霉素等药物各有优点, 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 疗效不能肯定。如平阳霉素注射治疗, 对小面积的血管瘤有疗效, 但对面积较大的血管瘤效果不佳, 且创伤大, 危险系数高。

婴幼儿血管瘤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 基本上分为增生期和退化期, 血管瘤在出生后1个月~1年内快速生长, 1年后开始消退[3]。然而普萘洛尔对增生期的血管瘤治疗更加有效, 应尽早治疗。患儿年龄达1岁以后血管瘤已进入退化期, 且病情无反复时逐步停药。Holmes的病例中[4], 24% (6/25) 停药后2~3周血管瘤出现反弹生长, 停药时平均年龄5.1个月, 再次使用普萘洛尔肿瘤缩小, 持续用药到平均年龄7.9个月后停止治疗, 未再次出现反弹。研究发现出现反弹的患儿在停药时的年龄显著小于未反弹的患儿。大多数血管瘤患儿在7个月的时候, 增殖期接近尾声, 促血管生成因子和促凋亡因子之间的平衡发生转换[5]。因此, 为避免血管瘤反弹生长, 最佳治疗时间应覆盖大部分甚至全部增殖期, 至少持续到患儿7~8个月大的时候, 或者观察肿瘤进入消退期, 病变稳定4周以后可以考虑停药。Goswamy等报道了第1例初次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失败的病例[6]。该患儿就诊时患有双侧面部、腮腺和下颔下腺多发的血管瘤, 使用2 mg/ (kg·d) 的普萘洛尔治疗, 面部血管瘤缩小。出院4周后因喘鸣、呼吸窘迫就诊于急诊, 气管镜检查发现声门下血管瘤。该病例说明普萘洛尔治疗期间, 声门下血管瘤仍在发展。这警示我们存在普萘洛尔治疗无效的病例, 用药期间应让患儿定期复查, 进行全面的体检。我科收治的4例患儿治疗起始年龄为46~73 d, 目前有2例失访, 其余2例仍在服药随访中, 一般状况良好。

继普萘洛尔之后, 其他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血管瘤的报道逐渐出现, 如醋丁洛尔。由于该药物有儿童推荐剂量, 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相对普萘洛尔更安全。Blanchet采用醋丁洛尔治疗3例声门下血管瘤[7], 认为口服醋丁洛尔较普萘洛尔对心脏的不良反应更小、更有效。

总之, 如遇吸气性呼吸困难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 应注意声门下血管瘤的可能, 并及时行纤维喉镜及颈部增强CT检查尽快确诊, 尽早治疗。对于不适合激素的或不宜手术、物理治疗的婴儿血管瘤 (如声门下血管瘤) , 普萘洛尔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较易接受的治疗途径。但由于本药应用时间相对短, 治疗中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治疗最佳持续时间、耐药性及停药后的复发概率, 以及严重不良反应 (支气管痉挛、低血糖、血小板减少等) 的发生概率, 远期效果, 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的β受体阻滞剂等, 均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加以明确。

参考文献

[1]Choa D, Smith M, Evans J, et a1.Subglottic hemangioma in children[J].J Laryngol Otol, 1986, (100) :447-454.

[2]Koplewitz BZ, Springer C, Slasky BS, et al.CT of hemangiomas of the upper Airways in children.AJR, 2005, (184) :663-670.

[3]朱学骏, 王宝玺, 孙建方, 等译.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1923.

[4]Holmes WJ, Mishra A, Gorst C, et al.Propranolol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rapidly proliferating infantile Haemangiomas.J P1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1, (64) :445-451.

[5]Bruckner AL, Frieden IJ.Hemangiomas of infancy.J Am Acad Dermatol, 2003, (48) :477-493.

[6]Goswamy J, Rothera MP, Bruce IA.Failure of propran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haemangi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J Laryngol Otol, 2011, (125) :1164-1172.

上一篇:越野车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社区治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