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记录

2024-04-18

食品监管记录(共14篇)

篇1:食品监管记录

井口镇农资商铺监管记录

****年**月**日井口镇农服中心工作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在农资商家门市告知 _____________销售人员,要建立进货台账和开据销售发票,严禁销售国家禁用农药,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和推荐。

签字:

****年**月**日

篇2:食品监管记录

时间:2014年11月18日 地点:大会议室 内容:召开对部分医疗技术监管总结

参会人员:医疗伦理委员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记录:

一、副院长宣布会议召开,介绍今日会议的主要内容。

二、主任宣读《医疗质量伦理委员会章程》、《医疗质量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医疗质量委员会回避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三、全体委员讨论

2014年我院伦理委员会共审批新技术及新业务二十多项,现就其开展的情况展开讨论。

四、医疗质量伦理委员会对新业务、新技术进行追踪监管 妇产科、耳鼻喉科、骨科、口腔科、普外科等科室主任介绍新技术新业务的临床应用情况,就其安全性、患者反馈信息及临床使用效果作了总结汇报并递交医疗质量伦理委员会进行讨论,全体委员经讨论后一致认为各项目开展顺利,适合本院的临床发展的需要。

篇3:食品监管在路上

获悉, 近日由北京市工商部门推出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信息公示系统”率先在海淀区66家大型商超及12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亮相。该公示系统由互联网实时发布更新, 包括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公告、下架信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动态等内容, 不仅时效性强、信息量大, 使消费者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还能及时消除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不准确信息。这着实是加强食品行业监管工作的一项有利举措。

近些年, 食品问题事件的大量涌现, 导致了群众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据有关调查显示, 对于近两年发生的食品行业相关事件, 专家、消费者及媒体的看法与判断存在明显差异。专家表示, 在这些事件中, 仅有一少部分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群众对此的反应过于敏感。究其本质, 这些都源于信息传播的不对等。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再加上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 甚至缺少专业媒体的正确引导, 导致群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高度敏感, 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现阶段, 消除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加强风险交流与沟通是当务之急。一方面, 相关部门及协会针对群众开展了食品行业科普活动, 进一步提升群众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 政府广开渠道, 提升了监管信息的透明度, 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及消费权益。从近来曝光的各种食品问题可以看出, 政府对于食品领域的监管已然加大了力度, 而且对于问题的发生, 也正视其存在, 并积极寻求解决出路。我们看到了这些进步, 可以预见, 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我们就一定能看到想要的风景, 只要我们多些耐心, 再多些信心!

篇4:食品监管记录

一、欧美食品安全监管特点

(一)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特点

欧盟食品安全局是欧盟官方机构的成员单位,却是一个独立的科学性食品安全机构,由一个独立的管理公司进行运营,该公司的管理对象不代表任何政府、组织和部门的利益,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了安全监督的公正与透明。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监督整条食物链,根据最及时可靠的科学信息和数据,提供客观而独立的的科学性建议。这些建议是欧盟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石,也是欧盟各成员国及有关机构决策者和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为防止欧盟食品安全局对食品安全问题所做出评估被利益集团所左右,以及可能出现的腐败、渎职行为,欧盟食品安全局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以保证其科学工作的独立性。首先,所有的科学专家必须在网上声明其年度收益。其次,其科学委员会和评价委员会给出的所有最终建议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每位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利。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论证过程的公平性,防止出现偏袒性建议。最后,欧盟食品安全局一直在其网站上发布各种决策建议、议事日程、备忘录和其他重要的文件,播出重要会议和讨论的过程,确保其工作和程序的透明度。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特点

美国同我国一样,食品安全的监管由多个部门协同负责。因此,监管机构相互之间职责明确,协同配合就是监管高效务实的保障,否则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懈怠等渎职情况将层出不穷。美国实行多个机构联合监管的制度,在地方、州、联邦政府各个层面建立监视食物生产和流通的互相制约的监控体系。这些食品安全監管机构的责任由地方、州和联邦法律、指南和其他法规规定。这些规定十分具体,详细到哪些人员只能监管一种食品,例如牛奶或海鲜;哪些人员的权限只限于某个特定的区域,或者有的人只负责一类食物机构,如餐厅或肉类加工厂。1细致规定明确了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保障食品安全监管高效务实。

二、我国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现状

1、养鱼执法,执法为利

在目前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和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工作目标变成了完成“创收”任务,进而造就了养鱼执法,执法为利的怪现象。在“瘦肉精”事件中,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的生猪养殖环节违禁使用“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而畜牧监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只管收钱,尿检的样本都是养殖户自己收集。在生猪的运输环节中,本应起到检查作用的省界检查站只要交钱,一律放行通过。2由此可见,各个环节的监管在执法为利的指导下都成摆设,只要交钱问题猪肉也可以一路放行。

2、监管不作为,以罚代管

食品安全监管不仅牵扯到众多环节,而且常常需要跨越多个地域,监管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监管部门没有监管的动力,往往以罚代管或者干脆不管。在2011年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中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在该案中地沟油制售已形成一个涉及14个省的成熟犯罪网络,地沟油收购、加工、销售的整条产业链极具规模。然而,在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到大工厂再到跨地域的犯罪网络时,却始终不见监管部门的身影,非法生产得以长期存在。

3、监管“马后炮”,得过且过

近期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先是媒体曝光,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随之而来的是相关司法程序,事态平息、遗忘,下一次事故曝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总是在媒体将事件曝光,事态严重之后才“如梦初醒”,事故曝出来就查,曝不出来就算,得过且过。在沈阳爆出的“毒豆芽”事件中,毒豆芽加工厂已经营半年多,并且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各大菜市场,在公安机关将案件破获之后,工商、质监、农委等监管部门均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

三、国外监管举措对我国的借鉴

(一)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

我国应当效仿美国,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时效性、原始性。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一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不仅要公布食品安全信息而且对于由其组织查处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相关信息要及时公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公布其依照《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管的信息。地方各具体监管单位则应在第一时间将具体监管行动的信息公布于网络,明确具体监管人员、监管对象、监管结果等基本信息。

(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

作为食品安全领域核心法规的《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制的巨大进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已有法可依。而《刑法修正案(八)》中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提出,则更加展现了我国打击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的决心和力度。然而,但受制于我国食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立法技术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加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尤其是与《食品安全法》紧密配套的相关法规,结束监管中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同时,要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适应标准,便利打击监管渎职犯罪。

(三)加大问责,打击力度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养鱼执法,执法为利;监管不作为,以罚代管;监管“马后炮”,得过且过等现象,必须加大对于监管官员的问责力度,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打击力度,以震慑潜在的监管渎职与腐败。要从整体上构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完善以《行政监察法》等法规为核心的行政问责体系,逐步使问责常态化、透明化。要保障问责信息及时公开,防止轻问责、不问责的情况发生。同时要明确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适用标准,尽快出台相应司法解释,以提高罪名可操作性,保证打击监管渎职犯罪的刑事力度。

项目简介:本文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创新项目《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研究》(项目编号:YX11078)研究成果,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刘雯,方晓阳.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J].安徽医药,2005年第1期

[2]“健美猪”撼动河南双汇,“瘦肉精”再敲安全警钟——济源双汇“瘦肉精”事件给食品企业的启示[J].农业科学技术与装备,2011年第3期

注释:

1刘雯.方晓阳.《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安徽医药》.2005年第1期。

篇5:进出口监管&强制认证会议记录

时间:2006.10.12上午

地点:保税区创业大厦二楼报告厅

本次宣贯会分《进出口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政策》两部分内容,以下仅记录《强制性产品认证政策》内容。

一、必须通过3C认证的产品范围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12月发布第一批必须通过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目录,共分19大类132种产品,随后又对该范围进行过几次扩充。

二、无需办理强制性认证的产品范围

1.外国驻华使、领馆、办事机构、入境人员从境外带入境内的自用物品(不含从出国人员服务公司购买的物品);

2.政府间援助、赠送的物品;

3.展览品(非展销品);

4.特殊用途(军事等目的)的产品。

对于不需要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无需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也不需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

三、可免于办理强制性认证的产品范围

1.为科研、测试需要进口和生产的产品;

2.以整机全数出口为目的而用进料或来料加工方式进口的零部件;

3.根据外贸合同,专供出口的产品(不包括该产品有部分返销国内或内销的);

4.为考核技术引进生产线需要进口的零部件;

5.直接为最终用户维修目的而进口和生产的产品;为已停止生产的产品提供的维修零部件;

6.其它特殊情况的产品。

对于可免于办理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生产厂商、销售商或其代理人向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证明符合免办条件的证明材料、责任担保书、产品符合性声明(包括型式试验报告)等,经批准获得《免办强制性产品认证证明》后,可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

四、宁波市监督检验局对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内的以下产品实行“特殊免办”:

1. 区内企业进口的自用办公用品。

篇6:食品监管记录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六个强化,六个确保”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一是强化学习领会,确保认识到位。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全面地学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准确把握报告的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精神上来,把力量集中到推进下半年各项工作上来,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确保职责到位。认真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确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要求,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作为,奋发进取。三是强化监管网络,确保组织到位。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无缝隙的监管责任网络;加大政府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协调力度,促进新增监管机构设置、人员尽快到位。四是强化监督执法,确保监管到位。结合新形势下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特点,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监管举措。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频次,开展暗查暗访,实施重点抽检,采取重典治乱,加大查处力度,对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按“五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五是强化工作投入,确保保障到位。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个人价值追求与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融为一体,振奋精神,团结鼓劲,全身心投入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来;加大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的落实力度,确保检验检测经费落实到位,促进全年检测任务的完成。六是强化宣传培训,确保舆论到位。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坚持开展好“食品药品安全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道德意识教育,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两支队伍的素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围绕食品药品监管中心工作,全面、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动态、重要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扩大宣传面。

篇7: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对食品经营企业现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加强食品进货检查。

第二条 本企业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作为对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等一系列文件进行查验的书面证明,应当真实。第三条 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 进货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进货日期等内容。

第五条 本企业须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或者销售票价,且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篇8:猪肉食品监管问题研究

关键词:供应链,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信息平台,猪肉

近些年,“火腿过期肉”、“火碱泡猪蹄”、“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发生越来越多的动物源性耐药菌及人兽共患病的现象,中国养猪业出现前所未有的波动,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1]。由于缺乏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检测设备与检验技术,导致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的肉类食品直接进入市场。 我国是最大的畜牧业污染国,畜牧业污染是国内仅次于钢铁、煤炭后的最大的污染行业。这些问题对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和国家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要彻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对猪肉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严格监管,为此国家出台了规模化养猪的各项政策和财政补贴。包括农业投入品、初级猪肉食品、加工、贮运、销售、消费等环节,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质量的检验和监督,加强监管透明度, 建设肉类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以明确各方责任[2]。

1猪肉食品流通现状及问题

生猪通过养殖主体、屠宰企业、冷冻厂、配送企业、批发企业以及零售市场等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的餐桌。在猪肉流通过程中,猪肉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威胁———生物性危害( 寄生虫、病毒、细菌繁殖) 、化学性危害( 重金属、农药残留、化学污染、兽药残留、添加剂) 、物理性危害( 加工环节设备磨损的金属屑、包装环节产生的断针、非金属异物) ,见图1。

1.1养殖环节

生猪主要来源于散养户、企业养殖基地以及当地养殖户,需要经过哺乳仔猪、断乳后饲养、出栏和检疫检验。在此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尤其是对散养户的监管难度较大,养殖市场比较混乱,监管问题尤为突出,见图2。

1) 兽药滥用。为缩短饲养周期、加速出栏、减少疫病,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过量使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3]; 为了防止传染病发生,基层兽医不按患猪的具体病情进行诊疗,随意注射青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导致猪产生高耐药性、药物残留,猪肉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养殖主体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及贩卖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谋取利益。这些不法行为严重扰乱猪肉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切身利益。

2) 病猪、死猪处理不当。由于屠宰场不收购散养户的猪,给猪贩提供了很大的利润空间。猪贩未对猪进行检疫,直接以低价收购死猪、病猪卖给屠宰场。 病死猪具有生物性危害、有毒物质危害、药物残留危害,长期食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病死猪肉潜伏多种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一些毒素和有害物质,有的毒素加热后仍无法被破坏,食用含有有害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污染物的猪肉有可能患上口蹄疫、寄生虫病等。此外,病死猪在死前使用大量药物治疗,药物残留十分严重,肉中的脂肪、蛋白质等易腐败转化为对人体不利的物质。

3) 逃避检疫。目前我国生猪养殖市场管理较为混乱,对散养户的监管难度大,对养殖基地的监管力度小。很多猪贩已经与养猪散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向其收购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生猪。

1.2屠宰加工环节

国家规定,生猪出栏后必须定点屠宰,经过进厂检验、冲淋屠宰、冷却入库及出厂检验等环节。一般来说,检疫人员要负责宰前复检和宰后检疫,成品猪肉要通过质检部门、卫生部门的检疫合格后方能进入市场。但是屠宰环节管理难度大,检疫技术跟不上监管需求等问题比较突出,见图3。

1) 屠宰厂管理问题突出。由于屠宰厂的分布不集中,监管部门很难进行屠宰检疫和管理。从猪来源看,按照有关规定,外地猪本应活体进行屠宰,但由于屠宰厂管理体制不完善,现有大批成品猪肉进入市场,无法保障猪肉质量安全; 从作业环境看,部分屠宰厂的卫生环境达不到屠宰标准,污水、粪便不能及时处理,污染猪肉食品; 从检疫技术看,部分屠宰厂、加工厂缺乏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检测设备与检测技术, 导致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的猪肉食品直接进入市场。另外,具有产供销一条龙作业的屠宰厂较少,大部分都是“托屠代宰”,无论猪源是否合法,一律屠宰,然后由猪贩进行贩运及买卖。

2) 地方保护主义阻碍执法。商委设有专门的执法队伍,负责定点对屠宰厂的日常管理。按照规定, 不合格猪肉严禁进入市场,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对于出现问题的厂家,其无权摘牌,只能处以罚款或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处理。一些区( 县) 出于保护本地小屠宰厂的生存和利益,并未对其做相应处罚。

1.3运输环节

猪肉运输是由动物卫生监督所对检疫合格证明、 瘦肉精、兽药残留、温度控制、包装、车辆消毒等信息进行检验检疫。运输方式分为活体运输和冷链运输。 活体运输包括验收、预冷、拣货和出库; 冷链运输包括验收、装载和运输,其中冷链运输是技术性含量较大、 耗费成本较高的环节。我国冷链运输企业绝大多数规模小、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流通领域销售商大多为个体商户,食品贮运设施经营管理落后,缺乏必要的安全检测手段,造成猪肉二次污染[4],见图4。

1.4销售环节

猪肉食品除了来自当地屠宰厂外,还来自外地屠宰厂,其主要流向集贸市场、超市、集团消费、专卖店、 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最终到消费者的餐桌上。目前我国猪肉在集贸市场出现很多违法违规操作现象。

1) 小型集贸市场“安检程序”流于形式。集贸市场对摊贩的猪肉“安全检查程序”经常流于形式,检疫部门按照每头十几元的标准,用“目测法”检疫盖章,工商部门也照此法复检并收取少量的摊位费,猪肉来源也未作要求。

2) 大型集贸市场检测耗时长。由于不具备检测的技术手段,工商部门只能凭借经验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食品检验、动物检疫等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下一步检测。如检查注水肉,从取样到出检测报告需要7 d,其检验耗时较长。

2我国猪肉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2.1建立健全猪肉食品管理体制

政府应重新界定各主管部门管理范围和权利,明确管理职责。对重复监管、无人监管的盲区进行清理。农业部应重点开展“抓源头”的管理工作,通过猪肉质量安全进行全过程管理,在病害防治、兽药使用、规范养殖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安全供给。

2.2推进猪肉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猪肉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对猪肉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从生猪基地、控制用药、进厂检验到屠宰标序、分等级等都进行备案。采用EAN · UCC体系对猪肉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标识,方便相关产品进行监管。若发现问题,立即追溯到相关负责人,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罚。

2.3建立肉类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加强肉类市场监管

猪肉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是实现猪肉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的有效途径。见图5。

政府监管部门是由农业部、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监管范围从猪肉食品生产端一直到销售终端的整个供应链。监管环节分为猪肉食品从养殖企业通过一级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到加工制造企业,再到二级物流企业的过程,政府采取信息自动监控、抽检、认证方式进行监管; 猪肉食品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均受法律法规及标准制约,同时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也可以通过平台信息上报。监管方式为政府授权检测中心及认证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监管猪肉食品。相关部门负责对猪肉食品批发市场、超市进行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对企业的管理认证进行抽检。最终授予相应的管理认证和质检认证等。

企业监管环节由猪肉食品的生产( 采购) 、加工、 包装、仓储、运输等环节相应的企业负责,猪肉食品从生产( 采购) 环节到批发市场、超市的全过程中,每一环节所对应的企业需要进行信息自动监控和企业自检。监管方式为猪肉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终端的各相关企业通过管理认证、质量认证、自检等方式实现对猪肉食品的监控。

第三方监管。监管方式主要由检验中心和认证组织负责,食品安全委员会授权于第三方对企业、猪肉食品的检验和认证职能。监管范围从猪肉食品生产端到销售终端的整个供应链,包括养殖企业、一级物流企业、加工制造企业、二级物流企业、猪肉食品批发市场。

公众监管由消费者监督、媒体曝光、竞争者举报及网络舆情的方式组成。监管方式是以通过猪肉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获取企业和政府、检验检疫机构已有的猪肉食品相关信息,并将所了解的猪肉食品真实信息反馈给信息平台,还可通过信息平台投诉、举报、索赔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3结语

篇9:食品监管记录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管 现状 对策

中圖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48-02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由原来的简单的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最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食品市场慢慢走向正规化。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这个社会的安全,食品的安全涉及到每个人们的安全直接影响着广大人们群众的健康,影响着这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农用化学品的残留。目前,很多食品在源头上就受到了污染。比如大量化肥、农药、兽药等的使用。兽药、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不当危害更大,使用不当不仅仅危害人体的健康而且能导致人畜共患病增加疫病的传染。(2)使用劣质原料。目前很多小作坊在加工食品时,为了节省成本,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采用劣质原料。比如:霉变的大米加工大米制品;使用死病畜加工熟肉食品;使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和火锅等。(3)非法使用化学物质。很多食品加工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非法滥用非食品加工用的化学物质,致使食品的安全受到严重的隐患。很多馒头生产厂家使用熏蒸馒头;街边包子店使用二氧化硫进行包子增白;为了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在生产木粉,腐竹等产品是使用甲醛次硫酸氢钠来调节食品的口感。(4)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相关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以及用量都做了详细的明文规定,包括食品中添加剂的残留、超量等一系列。但是目前很多厂家为了使食品更加美观,口感更加甜美大量使用添加剂。比如:前几年食品质量监督部门检测在饮料中成倍使用甜味剂来增加饮料的甜感;在面粉中大量使用增白剂,经检测超出限量的5倍;在腌酸菜时使用大量的苯甲酸,有的厂家超出标准要求的20多倍。(5)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很多厂家在食品加工、包装贮运、上市流通过程中对食品的监管部严格,很容易造成食品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对食品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一般容易造成食品微生物的病原有以下几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食品中微生物的引起病原较容易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和秋季,所以在这些季节厂家要特别重视这些方面。(6)假冒伪劣食品。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假冒伪劣食品越来越多,品种五花八门,影响范围也非常大,危害程度相当严重,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比如;三鹿奶粉;用工业酒量勾兑的白酒;用化学物质合成的酱油;有化学物品合成的肉制品等。(7)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机。转基因食品目前在我国没有出现不良的影响,但是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很多外国研究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转基因食品对人员产生有毒性;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产生过敏综合征;引发人体对药物的抗性;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危害等,所以说我们应该提前预防,对转基因食品重视起来。

3 提升食品安全的对策

(1)加强食品源的管理。要想食品的安全,就必须从食品源抓起。要想做到此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①建立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保证在源头上控制食品的安全,从根本上进行治理,确保农产品有着干净的生产环境,杜绝有害物质的危害;②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强化管理;③规范农药、兽药、饲料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格控制食品中添加剂的量,对于非法企业要进行重罚。(2)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法规覆盖面狭窄、存在着很多盲区等问题;解决目前执法部门之间互相推脱、相关部门责任不清楚、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完善先行的法律法规,解决现行法律单薄的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遇到新情况,没有法律法规可循;解决各个法律法规之间概念不清、尺度不一、操作不顺等一系列问题。(3)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仅仅要参考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先进标准而且要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人们生活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系统性较强、实用性较强、比较先进的质量标准,并且要时刻关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行完善和修改质量安全标准体系。(4)政府牵头,加强管理。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生产水平都不相同,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国家就必须出面进行统一的管理。有了管理平台,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打非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造成一种高压态势,威慑不法分子,使不法分子不该铤而走险。(5)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充分利用高科技进行安全检测,保障食品的安全。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监测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学检测质量体系。保证食品检测水平越来越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等。(6)强化舆论监督。广大人民群众是食品的最大消费者,他们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动员全民进行对危害食品的监督。鼓励广大消费者发现违法食品要及时进行举报,保证违法者不漏法网。还要对人们群众比较满意的商家进行表扬和宣传,提高其知名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的安全监管应该贯穿于食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食品的安全。目前,虽然说我们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相比国际食品安全来说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正视我们得问题,分析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希望在国家的领导下,人们群众的监督下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许世卫.新时期中国食物安全发展战略研究[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篇10:超市食品查验记录制度

超市食品查验记录制度 根据“按需购进,择优选购”的原则,依据市场动态,库存结构及质量部门反馈的信息编制购货计划,报国珍专营店批准后执行.要建立供销平衡,保证供应,避免脱销或品种重复积压以致过期失效造成损失。2 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食品购进程序,确保从合法企业购进合法和质量可靠的食品。要认真审查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考察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现场考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协议书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并明确有效期。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档案.签订的购货合同必须注明相应的质量条款。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向供货单位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批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以及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和样品实样,执行《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制度》。6 购进食品应有合法票据,按规定做好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食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严禁采购以下食品:(1)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生产单位生产的食品.(2)无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3)有毒,变质,被污染或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食品.(4)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

篇11:不合格食品处置记录

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型号

质量等级

批次

(生产日期)

批量

不合格项目

处置意见

评定人员:

日期:

****年**月**日

处置记录

处置人员:

日期:

****年**月**日

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建议

评审人员:

日期:

****年**月**日

纠正/预防措施

责任部门/人员:

日期:

篇12: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为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经营单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凡进入本经营单位的食品都应该当实行进货检查验收,审验供货方的经营资格(包括: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验明食品合格证明和食品标识,索要相关票证。应当检验检疫的,还应当向供货放按照产品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活泼者由供货方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1、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2、产品自量检验合格证明,认证认可标志;

3、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生产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4、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5、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6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标破损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四、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农产品及其他食品,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者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七、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工作,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保证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应统一保管,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八、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伤行政管理部门。

申请单位:

申请人:

篇13:食品监管记录

台湾食品安全监管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供应链的全程监管, 这种监管体系既降低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 又保护了食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还提高了食品行业的竞争力。台湾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主要负责台湾地区农、畜、水产品原料的管理, 进行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调查及改善工作。作为台湾卫生、医疗等主抓全民健康事务的主管机构, 负责食品市场流通监管。职能包括对输入、输出食品进行政策管理和证照核发, 并委托标准检验局具体负责进出口食品的监管。负责口岸输入食品的管制查验, 以及受理输出食品厂商的委托检验, 为台湾质量标准制定;商品检验、消费者权益保障;推行国际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及环境管理系统;办理计量标准的校准与检 (试) 验服务等。凡经台湾经济部门公告为应施检验之品目, 必须经检验合格后, 方可输出、输入或在市场上销售。

为规范厂商实施食品召回行动, 2000年公布了《食品召回指引》, 详细规定了食品召回的目的、运作程序、等级层面、资料以及行政监督等方面的内容。该指引首先按照危害程度将食品召回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可能造成民众死亡或对健康造成重大危害者;第二级为有可能对民众健康造成危害者;第三级为虽不可能造成民众危害但其品质不符规定者。然后按照食品召回延伸销售通路的深度将召回分为三个层面:即消费者层面、零售商层面和批发商层面。如若遇到第一等级则食品召回直接延伸至消费者层面, 其余可先行草拟召回层面, 报卫生主管机关后依指示拟妥召回计划。

台湾地区规定一定种类、规模的食品业者, 投保产品责任保险。根据《食品卫生管理法》第21条之规定, 食品生产、销售从业者、进口商以及委托他厂代工的产品供应者, 应缴纳一定数额的产品责任保险金。其保险按照食品类别, 分四个阶段实施。其产品责任保险的范围规定十分细致, 对于赔偿数额的规定也十分明确。如台湾强制食品经营者投保产品责任保险的范围为:因食品具有瑕疵、缺点、不可预料之伤害或毒害性质等缺陷, 致第三人遭受身体伤害、残废、死亡者, 首先由被保险人依法赔偿, 然后由保险公司予以补偿。并且最基本的承保条件为“每一个人身体伤害最高100万元;每次事故最高理赔金额为新台币400万元 (不论每一意外事故为几个人受伤害) ;保险期间内累计最高理赔金额为新台币1000万元 (不论保险期间内发生几次意外事故) ”。

参考文献

[1]李寿崧.台湾地区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J].中国检验检疫, 2010 (04) :39-40.

[2]国伟, 周昱, 王文枝, 聂雪梅, 李立, 储晓刚.台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质量认证简介[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8) :79-83.

[3]蔡菲菲.台湾食品卫生监管体系[J].食品工业科技, 2010 (03) :30-35.

篇14:食品药品监管之责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2012年,林林总总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又开始刺激百姓的神经。4月3日,用动物内脏、腐肉、皮脂提炼的新型地沟油被查扣;4月10日,老酸奶陷入“明胶”风波,专家称工业明胶或致癌;4月16日,13种涉用皮革明胶的药用胶囊产品被叫停,检测称,涉嫌胶囊铬超标,最多达90倍;4月17日,山西9批可口可乐疑混入消毒液,却当合格产品销售;4月19日,网曝家乐福用油鱼冒充鳕鱼,央视调查称国内市场销售的多种鳕鱼系油鱼,食用易致腹泻滑肠;4月19日,深圳查处一黑作坊,日产万斤死猪肉流入市场;4月24日,媒体暗访百年小吃臭豆腐,卤水普遍添加青矾;4月24日,立顿茶包被曝含高毒农药,网民称喝茶也中招;4月25日,媒体曝蜜饯厂家乱加漂白防腐剂,央视曝光“有毒蜜饯”过量食用会致癌;4月26日,思念猪肉包和煎饺抽、复检均不合格,厂家声明致歉;进入5月,媒体又报山东菜贩喷甲醛给白菜保鲜,而长期吸入甲醛可致白血病。

事件背后拷问监管

多头管理

中新网2012年4月19日的《毒胶囊击穿监管软肋,事前监管失灵事后反应迟钝》一文指出,近年来,从三聚氰胺、染色馒头、毒豆芽一直到问题胶囊,差不多每一件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媒体率先曝光的。这种被动执法其实显示出一些部门日常监督不到位。目前中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链条长,多头管理也造成了监管真空。牵扯到食品药品安全的部门太多了,比如卫生、工商、质检、药监等等,这些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自然受到削弱。

地方包庇《京华时报》2012年4月18日发表题为《彻查毒胶囊事件只是一个开始》的文章。文章称,央视曝光河北、浙江等地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超标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一副县长面对央视采访,不仅没有反思之意,反倒大谈政绩,受到质疑。毒胶囊事件很可能不仅涉及企业,还可能牵扯到相关监管部门人员。当地生产工业明胶已有多年历史,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不排除地方管理部门或人员有意放纵、刻意包庇。

质检职责凤凰网2012年4月19日《证书大国为何是质检小国,第三方质检公司夹缝求生》一文指出,中国是被公认的证书大国。从中央认证、地方认证到行业协会认证,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及生产准人制度认证等,几乎无所不包。以此次涉事的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蜀中制药等9家药厂为例,他们除了获得由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制药企业许可证外,还通过了由各地药监部门颁发的GMP认证。在中国,这项认证是进行药品生产的必备条件。而对于药品流通企业,则需取得同样由各地药监部门颁发的GSP认证。然而,所有的这些行外人摸不着头脑的认证都没能保证药物的最终安全。IS09000认证在中国的“烂”掉,更是中国认证之乱的典型事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2002年左右,一个中型企业,一个IS09000认证做下来,需要交纳5万元;但是现在,做认证的中介公司可能连1万元还不一定收得到。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但多如牛毛的官方检测机构却很少因此受责。而在国外,第三方质检公司如遇到同类事件,轻则倒闭,重则获刑。

中国江西网2012年4月23日的题为《中国药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事后追责令公众失望》的文章,从法律、法规等方面探讨了食品药品的监管问题。

法律条文模糊

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从事生产、销售假、劣药情节严重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药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中“生产、销售劣药”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则相当模糊。条文中称:“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我们都知道铬对人体具有较大危害性,尤其是六价铬,可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大剂量可导致癌症。而且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绝不仅是铬危害需要关注,其他尚未明确的残留物同样危害人体。但倘若要追究刑事责任,则难以界定。除非有相当直接的证据证明,某个患者所患有的疾病直接或主要因胶囊中的铬超标导致。这种可能性很小。”医疗律师徐晔说。

管理规范混乱

国内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专家则称,我国对药材和药用辅料监管缺位的情况,直至近期新版GMP开始执行后,才有所缓解。

所谓的新版GMP指的是2010年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第一次明确地对药品包装工艺验证和药包材洁净级别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依旧有专家指出,该规范并非强制执行文件,而是指导性文件。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出台其他针对药用辅料生产管理的相关成文文件。

2010年,《中国药典》被修订,其中明确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2mg/kg。但正如修正药业副总裁王之光在4月15日回应媒体时所称:“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指导性文件“不受重视”,强制性文件“尚存缺失”,新规定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如此种种,药企依然有空档可钻。

行政管理者职责美国注重事后监督,而我国的食品药品法规更注重事前监督,因而各种审批很多。根据《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食品药品监督局对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实施全方位监督。其中最核心的是药品上市前的注册检验监督,系强制监督。上市后则是抽样监督。

nlc202309020239

目前来看,能够约束监督者权力的仅有《卫生行政许可法》《卫生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三项规定。《卫生许可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官方公开文件细化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不力的责任,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行政部门承担监管范围内的安全责任。

多管齐下做好监管

电子监管中经网2012年5月13日的文章《电子监管:科技助力食品药品安全》指出,作为一个发展转型中的大国,中国目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时期。然而,对中国民众而言,一个非常现实而急迫的问题在于,公众的知情权无法得到保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利用物联网的最新技术,实现食品药品生产的全链条管理,从而可以让人们能够及时准确获取信息。2012年2月2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该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完成覆盖全品种、全过程,以及可追溯的药品电子监管体系,要将所有的药品制剂全品种,实施电子监管。

构建监管体制《江西日报》2012年5月10日发表题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待完善》的文章:就如何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确保群众吃放心饭、用安全药的问题,文章认为:一要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公共治理模式,实现多元治理格局;二要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让有违法行为的生产企业付出代价;三要严格制定食品药品安全行业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四要加重对政府职能部门和公职人员的处罚力度,让“不作为”“慢作为”的监管者受到严厉惩罚。

理清各方关系《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4月19日发表的文章《杜绝“毒胶囊”,需多管齐下》指出:目前,不合理的监管体制,使药监部门没有动力打击制售假药行为;不合理的定价机制,使制药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铤而走险。中国的假药问题,牵涉的不仅是道德或法律,更深层次的是一个理清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公共利益关系的问题。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不能仅止于小修小补,而需要完善药品监管的顶层设计。既要理顺药品监管体制,基层药品安全监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可根据“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为主,经营、使用环节为辅”的原则,将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制度安排落到实处。又要抓住“新医改”的契机,将药品安全监管与医药产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多管齐下,优化制药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提升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针对监管国外经验

美国:FDA监督

中国食品网2011年12月28日的《美国如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文章提到,FDA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简称,FDA的职责是确保美国本国生产或进口的食品、化妆品、药物、生物制剂、医疗设备和放射产品的安全。在药物方面,包括抗生素等为美国创造数以千亿美元价值的药品,都没有受到任何“保密”的豁免。在FDA的支持下,美国人民依靠集体诉讼的法律手段,经常发起针对违规企业数以亿计美元的民事赔偿起诉。正是在这一机制下,一般企业的违法成本高涨,以至于被FDA发现问题的食品企业,都会主动召回产品,以避免集体诉讼。

日本:市场规范

《经济参考报》2012年4月26日的题为《看日本如何监管药品市场》的文章指出,日本的药品市场比较规范,主要是因为有一套严格的治理和监管药品市场的法律制度。药品的制造、销售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完全按法律规定办事,违法必究,从而保证药品市场安全有序。按规定,开设药局,必须有所在地都道府县知事的许可,许可6年更新一次。制造销售业者申请许可的医药品、医药部外品和医疗器械等,每项都要经过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严格的审查,最后由厚生劳动大臣批准。没有医生的处方,药局不得销售厚生劳动大臣指定的医药品。销售的药物要记账,账目保存两年。医药品的广告不得夸大。

《中国财经报》2012年5月9日发表的《国外如何监管食品安全》的一文,总结如下:

欧盟:强调可追溯性

欧盟从1997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了食品追溯制度。可追溯性,通俗讲就是要求食品配有“身份证”。可追溯制度确保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追溯检查,有效提高了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效率,同时也是悬在食品行业从业者头顶的一把利剑,对其形成有力约束。

加拿大:召回管理

加拿大是食品召回制度较为完善也是较为严厉的国家之一,从负责机构、召回程序到召回等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加拿大食品召回分为自愿召回与强制召回,后者需食品检验署发布召回令,违反召回令被视为犯罪。一旦食品安全事故露出端倪,及时必要的召回,有利于稳定消费者情绪,将损失尽可能降低。

英国:严惩违法者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通过严惩以提高违法成本,被认为是解决食品安全最有力的措施。英国政府规定,食品加工者若在食品安全上出现问题,通常会被处以5000英镑罚款或3个月以内的监禁;若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损害,将被处以最高2万英镑的罚款或6个月监禁;情节和后果十分严重的,违法者将被处以最高无上限罚款或2年监禁。

责编/玉坤

上一篇:遣愁,遣愁杜甫,遣愁的意思,遣愁赏析下一篇:感谢实习生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