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2024-05-06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共9篇)

篇1: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基本信息

编辑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交水发〔2013〕2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

为帮助各地贯彻落实《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2012年第9号部令),做好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我部研究制定了《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请各地在执行中认真做好总结,并将相关情况及问题及时反馈我部。[1]

交通运输部

2013年4月23日

管理办法

编辑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港口危险货物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港口安全生产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港口重大危险源),是指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港口区域内储存危险货物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 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以下简称港口经营人)是本单位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章 辨识评估

第四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港口危险货物储存设施或场所进行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并记录辨识过程与结果。

第五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港口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港口重大危险源按照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港口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见附件1。

第六条 港口经营人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对本单位港口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具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件的安全评价机构对港口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港口经营人应当进行安全评价的,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可以与本单位的安全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

第七条 构成一级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或场所,港口经营人应当委托具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件的安全评价机构,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值。

确定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得超过本规定附件2列示的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值标准。超过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值标准的,港口经营人应当采取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

第八条 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港口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三)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四)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五)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时);

(六)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单位、人员状况;

(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港口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分级,开展安全评估和完善档案:

(一)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满三年的;

(二)构成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的;

(三)港口危险货物种类、数量或者储存方式及其相关设备、设施等发生重大变更,可能影响港口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四)发生危险货物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

(五)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港口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第三章 登记备案

第十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辨识确认的港口重大危险源及时进行登记建档。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辨识、分级记录;

(二)港口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三)危险货物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八)安全评估报告;

(九)港口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十)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一条 港口经营人在对港口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级,并完成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后,应将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申请表和第十条规定的档案材料(其中第五项规定的文件资料只需提供清单),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对涉及船舶航行、作业安全的港口重大危险源信息,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报海事管理机构。

港口重大危险源出现第九条所述情形的,港口经营人应当修改档案,并及时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重新备案。

第十二条 对不再构成港口重大危险源的,港口经营人应及时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核销的书面申请报告。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港口经营人的书面申请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组织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核销。

第十三条 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将本辖区的港口重大危险源汇总信息逐级上报。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技术措施;应当明确港口重大危险源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并对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日常巡查;对于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第十五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根据危险货物种类、数量、储存工艺或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十六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记录维护、保养、检测、检验结果。

第十七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第十八 港口经营人应对港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九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将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可能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从业人员和其他相关单位、人员。

第二十条 港口经营人应制定完善有关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体系,配备必要的防护、救援物资和装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障其完好。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港口重大危险源,配备便携式浓度监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施;涉及剧毒气体的港口重大危险源,应配备两套以上(含两套)气密型化学防护服。

第二十一条 港口经营人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规模应与其危

第二十二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制定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一)对于一级、二级港口重大危险源,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

(二)对于三级港口重大危险源,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港口经营人应当记录和评估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情况,并根据记录和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第二十三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本辖区港口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掌握辖区内港口重大危险源和应急队伍、应急资源等基本信息。

第二十四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港口重大危险源集中区域风险分析与应急能力评估,制定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辖区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并在征求海事等部门意见后,统筹规划、组织建立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建立完善应急储备管理制度,加强应急准备。

第二十五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港口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督促港口经营人做好本单位港口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和安全管理、应急准备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制度,根据辖区内港口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等级和危险程度等,定期对存在港口重大危险源的港口经营人进行监督检查。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港口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以及《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第四十八条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第二十八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港口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台帐,内容包括港口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记录表、现场检查记录、整改意见、整改情况等资料。

第二十九条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港口重大危险源集中区域的监督检查,确保港口重大危险源与周边单位、居民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之间距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附件:1.港口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略)

2.可容许风险值(略)

篇2: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港口危险货物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港口安全生产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港口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港口区域内储存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 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以下简称港口经营人)是本单位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港口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章 辨识与评估

第四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港口危险货物储存设施或 场所进行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并记录辨识过程与结果。

第五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港口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港口重大危险源按照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港口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参见附件1。

第六条 港口经营人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符合规定资质条件的安全评价机构对港口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港口经营人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可以与本单位的安全评价一起进行,以安全评价报告代替安全评估报告,也可以单独进行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

第七条 构成一级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或场所,港口经营人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值。

第八条 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港口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二)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时);

(五)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单位、人员状况;

(六)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七)事故应急措施;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港口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分级,开展安全评估和完善档案:

(一)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二)构成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的;

(三)港口危险货物种类、数量或者储存方式及其相关设备、设施等发生重大变更,可能影响港口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四)发生火灾、爆炸或危险货物泄漏,导致人员死亡,或人员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较大以上事故的,或影响到公共安全的;

(五)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第三章 登记与备案

第十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辨识确认的港口重大危险源及时进行登记建档。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辨识、分级记录;

(二)港口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三)危险货物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区域位臵图、平面布臵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和应急演练计划;

(八)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九)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臵情况;

(十)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一条 港口经营人在对港口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级,完成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或安全评价报告后,应将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申请表和第十条规定的内容,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港口经营人报送的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资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备案,出具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登记表;对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应不予备案。

港口重大危险源出现第九条所述情形的,港口经营人应当及时更新档案,并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重新备案。

第十二条 对不再构成港口重大危险源的,港口经营人应及时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核销申请报告。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港口经营人的书面申请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核,并组织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核销。

第十三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11月31日前将辖区内的一级、二级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材料报送设区的市级港口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港口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12月15日前将辖区内的一级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材料报送省级港口主管部门。

地方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辖区的港口重大危险源汇总信息逐级上报,省级港口主管部门下一年1月15日前汇总后报送交通运输部。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对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日常巡查,对于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第十五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根据危险货物种类、数量、装卸工艺或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按照以下要求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一)港口重大危险源应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信息采集和监测系统,设臵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臵和视频监控系统,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异常状态报警、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电子数据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二)对港口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等重点储存设施,应设臵紧急切断装臵;毒性气体应设臵泄漏物紧急处臵装臵。

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港口重大危险源,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

(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第十六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港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监控设施进行检测、检验,并记录检测、检验结果。

第十七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明确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臵办法。

第十八 港口经营人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九条 港口经营人应制定和完善有关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防护、救援物资和装备。所配备的防护、救援物资和装备的数量应与危险货物储运规模相适应,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障其完好。

港口经营人应当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港口重大危险源,配备便携式浓度监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施;涉及剧毒气体的港口重大危险源,应配备两套以上气密型化学防护服。

第二十条 港口经营人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规模应与其危险货物储运规模相适应。

第二十一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针对港口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 事故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一)对于一级、二级港口重大危险源,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

(二)对于三级港口重大危险源,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港口经营人应当记录和评估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情况,并根据记录和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每年组织一次区域性的综合应急演习。

第二十二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将港口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人员。

第二十三条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与应急系统,全面掌握辖区内港口重大危险源情况、周边应急设备设施和医疗资源情况等,实现监控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

第二十四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港口重大危险源集中区域事故风险与应急能力评估,制定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库,应急物资和装备规模应满足港区的应急能力要求。

第二十五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险源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建立区域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队伍的规模应满足所辖港区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要求。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港口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督促港口经营人做好本单位港口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和安全管理、应急准备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巡查制度,根据辖区内港口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等级和危险程度等,确定检查频次,定期对存在港口重大危险源的港口经营人进行监督检查。

首次对港口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情况;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修订和演练情况;

(六)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七)安全标志设臵情况;

(八)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配备情况;

(九)预防和控制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港口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二十八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港口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台帐,内容包括港口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记录表、现场检查记录、整改意见、整改情况等资料。

第二十九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港口重大危险源集中区域的监督检查,确保港口重大危险源与周边单位、居民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之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责令港口经营人限期改正;有违法行为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 月 日起施行。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附件:1.港口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篇3:港口危险品货物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紧张状况逐渐显现, 石油及各类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增长, 天津港作业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运输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由于危险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的特殊危险性, 所以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要相当重视, 对危险品集疏港、储存、保管、装卸、搬运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管理。

2 危险品单据的管理

货运市场部运务员接到作业委托人有关危险品单据, 审核有关单证是否齐全有效。其中有危险品申报单、危险品说明书、危险品包装证等, 然后根据其性质对照危险品特性及分类一览表在危险品说明书上加盖危险品特性章、卸货章 (有卸地和船放两类) , 并留若干份分发到调度、安监、义消等部门。待把货物类别、作业要求登记完毕后, 把单据交还给作业委托人到其他部门办手续。

危险品包装检验员接到危险品申报单据和包装证后, 现场对危险品证号进行检查, 并分别注册登记, 随时检查, 避免漏查漏验事故。危险品包装检验人员要严格进行交接班, 把有关单据移交下一班, 并交清遗留问题, 做到交接清楚不遗漏。

货运市场部运务员对危险品单据每月一结, 并做好存档, 妥善保管三年备查。每月对危险品包装证, 进出口危险品分类及数量进行统计制表并报局业务处。

3 进/出口危险品现场作业管理

3.1 出口危险品的装卸作业管理

我公司对危险品的管理非常严格, 出口危险品只有烧碱、硫化碱、硅铁三类可以存放在公司货场, 其他危险品货物一律船放。出口危险品的装卸作业准则如下:

货运科质检组包装检验人员接到作业委托人通知及时到现场检验危品包装, 对不符合标准及容器编号不符合的货物不准放行。

危险品包装检验人员对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后要出据《危险货物包装现场检查记录单》, 如实填写并登记, 检验的内容有:货物包装容器编号与证书是否相符, 包装方法是否与证书相符, 包装上标明的重量是否与证书相符, 危险货物外包装是否完好, 有无破损、渗漏、污染、严重锈蚀现象, 对破漏、异状等外包装损伤的货物要督促作业委托人拉回;危险货物标记、标志是否齐全准确。

仓库理货员在接卸出口危品时, 没有危险品包装检验人员出具合格的《危险货物包装现场检查记录单》不能卸地。

仓库理货员应根据货运市场部签批的卸货场地安排卸货库场, 并指导作业队组按危品管理规定卸货堆码。

卸地时, 仓库理货员在现场监督, 包装不符合危险品管理要求的货物, 如:没有标志、唛头不符、残损等应当提回, 不能卸地。对不易、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理货员应及时要领导汇报, 等到解决后方能及时卸货。

危险货物卸地时必须由理货员指定使用专用的盘子、道木、苫布, 不得随意使用普通货物的苫垫设施。

作业队组接卸出口危险品须经仓库理货员指定场地才能卸货, 卸货时应使用专用工具, 并降低25%负荷, 按危险品说明书的操作规定, 避免造成事故。如发现残损, 理货员应要求作业委托人将货物拉回, 及时出具残损记录, 交货运市场部处理解决。

船放出口危险品时, 必须持有危险品包装检验单外理与作业委托人共同监装, 按照危险品管理规定装船, 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货物拒绝装船, 作业委托人应当拉回。

出口危险品集装箱作业一律采取船放作业, 由集装箱作业部运务员通知货主按规定作业时间船放。

夏季作业时间的每日10时至18时和法定节假日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禁止作业, 此规定的时间内不能进入港区。

3.2 进口危险品的装卸作业管理

现在天津港有专门的化工库, 对于各公司进出口危险品货物不能卸在公司货场的, 都要求卸在化工库。进口运务提前把危险品单据转交给化工库理货员, 提货人直接拿提单到化工库提危险品货物。进口危险品的装卸作业准则如下:

货运市场部运务员接到船代递送的危险品单据, 根据其性质及操作要求加盖危险品特性章、卸货章, 并留若干份分发到调度、安监、义消等部室。

接卸进口危险品时调度单船运务员应根据危险品的所在舱位以及要求、提前通知做好接卸危险品货物的准备。

作业队组卸进口危险品时要让外轮理货员提前验看货物的包装、残损、标记情况, 如有问题及时找船方解决, 否则不能卸货。

危险品卸货时根据其性质应使用专用工具, 并降低25%负荷, 保证一车一票。

卸普通货物发现有危标的货物, 要立即核实清楚。

凡卸在危场、危库的货物, 作业队组严格按危库危险品场的卸货要求堆码, 严禁夹残入垛, 夹残入垛视为工残。

仓库理货员到危库理货必须听从危库库场员的安排, 按照危险品储存规定, 指导工人作业, 工班结束与库场员进行交接并由库场员签字, 否则不得下班。发生问题必须向领导及时汇报。

进口危险品集装箱作业一律采取船放作业, 由集装箱作业部运务员通知货主按规定时间船放作业。

3.3 进/出口危险品货物的存储管理

目前我公司只有烧碱、硫化碱、硅铁三种货可以卸地, 其他货类全部船放或卸化工库。在我公司货场内储存的烧碱一般以桶装居多, 硫化碱以小袋、吨袋为主, 可以直接卸在货运科安排的货区或仓库。硅铁这种货类比较贵重, 而且容易丢失, 货运科通知货主发货时, 通常船舶已有动态, 离作业的时间已经很近, 因此硅铁在货场的保存时间比较短。

4 危险品作业的审核管理

4.1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资质年审

每年天津市行政许可中心对天津港各公司的危险品作业资质都要进行审验。货运市场部危险品管理员要协助科长准备以下资料: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资质年审表,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认可证副本, 主要应急设施、设备和特种设备清单, 需要定期检测的设备通过交通部水路危险货物岸上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作业人员培训持证表, 企业年度接卸的危险货物名称、船舶艘数、作业数量, 各项应急预备案落实和实际演练记录, 作业现场监督检查记录, 企业年度生产经营工作报告等。今年6月我公司顺利的通过了本年度的公司危险品资质审验。

4.2 公司管理体系中关于危险品的内部和外部审核

按照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要求, 查找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每年对各个科室要进行内审、外审各一次。

质量方面, 平时船代、货代递交的各种危险品单据货运科危险品运务员要妥善保存及严格管理, 在接收单据时做好登记, 单据流转时也要登记, 保留危险品船前会的纪录。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 危险品运务员平时要加强学习, 对工人作业时的劳动保护做要求, 对于危险品作业时出现情况的应急方法和应急预案要掌握。

在环境管理方面, 公司备有关于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查, 对危险品审查的要求是危险品在港内运输过程中不能有撒漏的情况, 不能造成水、土壤等污染。货运科要求质检组在现场生产检查中加强检查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危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1 危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天津港的新职工越来越多, 但他们普遍缺乏危险化学品知识, 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由此带来了事故隐患。以我公司为例, 一是公司危险品作业以腐蚀品为主, 其它危险货物作业频次低、数量小, 由于作业机会少, 作业人员实际作业经验不足。二是虽然公司目前有危险品管理人员、现场人员及作业持证上岗人员, 但随着一些退休的老职工增多, 还没有及时对新职工进行培训, 对原持证职工进行再培训等问题。

5.2 危险品管理改进的措施

安全就是效益, 安全就是保险, 要把安全就是生命的思想深入人心, 并灌输到全体员工。因此强化对危险品相关工作人员的资格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大批有责任心且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 才是保证和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

建议公司全面强化对危险品安全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对从事危险品的管理人员、现场人员及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更新, 强化他们对危险货物作业安全意识。

摘要:加强对天津港内危险品作业的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相当重要。本文力图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 明晰港口危险品货物管理流程, 探讨港口危险品货物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安全,危险品,管理

参考文献

[1]《水路包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人民交通出版社.张钦良、李又明、陈建华编.

篇4: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问题探究

关键词: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

1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我国港口体制改革不彻底,“一港多政”仍存在,这就导致港口体制改革进程减慢,各地区港口管理不平衡,甚至存在安全管理真空地带,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②港口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仅有一部《港口法》为统领,涉及港口安全管理方面没有进行统一立法,尤其在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领域,现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已无法适应监管现状,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面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困境;③缺乏有效的安全评价体系,无法对安全现状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及时有效地消除潜在的风险因素;④港口经营市场缺乏准入和退出机制,部分经营资质较差、行为不规范的企业会扰乱港口经营市场的管理秩序,削弱安全监管的效率;⑤港口应急管理不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低下,无法有效利用其他社会应急资源;⑥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执法装备不足,信息化建设落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2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机制建设措施

2.1 建立职责分明的安全监管体系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广,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涉及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海事部门、安监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等,因此,建立职责分明的安全监管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建立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和合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有效措施和办法,协商和解决监管难点、热点问题,发挥监管合力。其次,成立区域性港口危险货物行业协会,成员主要由本地港口危险货物经营企业组成,委员会主席可采取轮值竞岗。行业协会不仅要协调企业之间的矛盾,更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问题,代表企业就港口的发展问题与政府进行协商。最后,寻求各主体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途径。一要加强与各级政府的交流,定期交流港口安全管理和发展问题;二要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建立畅通的港口安全管理和发展信息渠道,提供安全管理技术支撑,提升港口安全监管水平;三要拓展港口企业之间的交流渠道,企业之间可通过建立联动机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夯实港口安全管理基础。

2.2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交通运输部2016年立法计划,将对《港口法》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适应港口管理改革和发展需要。各港口应根据新《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法规。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细化制定适应监管现状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检查细则、安全风险评估办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安全监管实施。

2.3 建立完善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以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导向,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对特定货种、风险源、薄弱环节等进行准确描述和深刻剖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评价报告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公布,还要对社会公布,接受内部职工和外部群众的监督。

2.4 建立严格的安全准入和退出机制

港口危险货物经营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明确、执行不严格,影响了港口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解决:修订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对危险货物经营和作业的许可条件进行细化和明确,取消资质不合格、行为不规范企业的经营权;加强经营资质监管,对企业资质条件的保持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执行退出机制,确保港口的源头安全;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全面的港口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实时更新数据信息,全方位掌握企业的經营情况和资质情况。

2.5 建立高效的安全应急救援机制

我国各港口应建立“协同模式”的应急救援机制,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构建一套横向关联部门、纵向联系各港口企业的“形散神聚”的应急管理模式,以实现突发事件的统一接收、各相关职能部门同时接收,共用一套应急资源、快速调度与补给,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效率。

2.6 建立完备的安全监管保障机制

安全监管保障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人力资源保障、资金保障和通信技术保障三个方面展开。人力资源的充裕度、素质高低、知识结构及其配备的合理程度等对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复合型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才能满足港口安全发展的需要。资金保障是安全监管机制成功构建并正常运转的基础,因此地方政府要承担资金保障职责,编制安全工作经费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加强对安全监管机制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确保工作经费有效使用。此外,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还要不断扩展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来源,利用银行贷款、社会集资、上级补助以及安全保证金等多种方式扩充资金来源。通信技术方面可通过整合共享港口现有的视频监控和通导设施设备,对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进行实时监测,结合不定期现场检查,全面掌握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动态,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可靠性、时效性和安全性。

3 结束语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对港口安全及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港口经营中安全监管力度不足,降低了港口的安全性。为此,应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安全评价、准入和退出、应急管理以及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性,为我国港口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空谷.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2.

[2]孙国庆.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问题探讨[J].中国港口,2012(04):50-52.

篇5: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一、在港口装卸、过驳、储存、包装危险货物或者对危险货物集装箱进行装拆箱等项作业(以下简称“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适用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称“危险货物”,是指列入国家标准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国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水路运输、港口装卸和储存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

三、从事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的企业,应当对从事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的人员进行有关安全作业知识培训。

从事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的管理、作业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交通部或其授权的机构组织考核。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四、从事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的企业,在危险货物港口装卸、过驳、储存、包装、集装箱装拆箱等作业开始24小时前,应当将作业委托人,以及危险货物品名、数量、理化性质、作业地点和时间、安全防范措施等事项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作出是否同意作业的决定,通知报告人,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海事管理机构。未经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同意,不得进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

篇6: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修订及出台的背景

《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3年第9号)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对加强港口危险货物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货物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近几年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危化品管理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国家对2002年颁布施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明确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港区内仓储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对港口危险货物装卸、储存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港口危险货物码头、罐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各地在近几年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也取得了不少新的管理经验。因此,需要通过修订9号令,做好规章与新条例的衔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对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监管。

修订的原则

这次修订涉及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较大,调整内容较多,关系较为复杂。新9号令的修订,秉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是严格遵循上位法,充分体现行业特点。新9号令既要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结合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安全特点和安全管理的实际做法,做到上位法与行业特点的有机结合。

二是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取消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认可证制度,增大了法律责任,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加强安全监管转变。

三是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客观规律,也是创新安全生产体制机制的一个方向和着力点,对于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意义尤为特殊。

适用范围和框架

新9号令适用于在港口内进行装卸、过驳、储存、包装危险货物或者对危险货物集装箱进行装拆箱等作业活动安全管理;采用分章表述方法,分为总则、港口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监督与管理、法律责任、附则七个章节,篇幅由原来的41条,扩充为63条。

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了港口危险货物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制度

根据新《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新9号令从港口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地建立、规范了安全条件审查制度,同时,对港口危险货物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专项验收做了衔接性规定。

(二)设置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附证

新9号令取消了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认可证这一许可,但为了便于港政部门加强安全监管,明确了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在领取《港口经营许可证》的同时,配发《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附证》,作为《港口经营许可证》的配套文件。

(三)完善安全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评价工作对港口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源头把关,为港政部门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新9号令对从事港口危险货物安全评价的机构、人员和工作范围做了限制性要求,并对评价机构实行备案管理。

(四)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制度

新《条例》明确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监管要求。新9号令根据新《条例》内容,并参照安监部门的现有工作要求,建立了港口重大危险源监管制度,包括港口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评估、备案等内容。

(五)设立开拆查验制度

为规避监管,港口危险货物瞒报或者谎报现象时有发生,给港口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根据新《条例》,新9号令明确了涉嫌夹带或谎报等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开拆查验。同时,为避免重复开拆箱,规定了港口和海事之间的通报机制。

(六)强化经营企业主体责任

为落实和强化港口企业的主体责任,在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并充分吸收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9号令在企业经营资质、安全设施配置、作业申报、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作业、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作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七)完善应急管理

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多种危害并存、社会危害大的特点,一旦救援不力,将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依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新《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新9号令对港口企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应急预案制定、备案、应急资源配置、应急救援训练演练、应急响应、事故报告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八)加大法律责任

篇7: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新修订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27号,以下简称《规定》)2017年9月4日签发,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的背景和修订过程

2012年《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9号)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自2013年施行以来,对指导各地做好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港口的快速发展,港口危险货物的吞吐量和仓储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安全管理压力日益加大。特别是深刻吸取重特大事故教训,经全面梳理危险品管理法规,认真查找和分析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发现在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同时,2014年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部本着实事求是、问题导向的原则,再次全面修订了《规定》。

《规定》征求了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有关交通运输(港口)管理部门、港口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意见,部又在部网站和国务院法制办网站进行了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经部专题会议研究后,已于2017年8月29日第14次部务会审议通过。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规定》共八章88条,分别为总则、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经营人资质、作业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监督与管理、法律责任、附则。此次修订主要从完善管理职责、调整许可权限、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法律责任五个方面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危险货物港口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与安全监管制度,并着重加强了安全监管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主要内容包括:

(一)完善安全管理职责体系。

为充分体现和落实分级管理、属地管理的原则,《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交通运输(港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强化了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的指导督促。

(二)调整优化部分许可管理权限。

一是将危险货物港口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审查权限划分标准由立项层级调整为危险程度。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和省级立项项目逐步减少,考虑到设区的市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储存或者装卸剧毒化学品以及危险货物码头、仓储设施达到一定规模的港口建设项目,由省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其他项目由设区的市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查。

二是由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实施危险货物港口经营资质管理和监督检查。即将从事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或者有储存设施的港口经营人资质,由设区的市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调整为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三)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根据新的《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务院有关要求,增加了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经费、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强化了装卸管理人员取得从业资格、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有关要求,明确了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

(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新增了三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一是信息化管理制度。吸取近年来发生的事故中不能实时掌握危险货物去向和情况的教训,要求港口经营人建立危险货物作业信息系统,实时记录作业基础数据,进行异地备份,并及时准确提供管理部门,实现对危险货物全流程、全覆盖的安全管控。二是重点环节管理制度。明确了船港之间、同一作业区域企业之间同时作业等容易产生交叉环节,以及危险货物集装箱直装直取、限时限量存放等容易被忽视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三是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信用监管,对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列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

(五)强化对企业违法行为的行政强制和处罚。

根据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补充完善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采取停止供电措施强制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履行决定,同时对6种其他情形,在规章权限内设定了处罚条款,切实增强了《规定》的威慑力和执行效果。

三、有关要求

篇8:危险货物运输监督管理

一、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

(一)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作业过程监督管理

一要做到“三个最严厉”的安全监管, 严肃安全纪律。对于各类危险货物运输非法违法行为, 做到最严厉的打击。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巡视, 对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责任落实做到最严厉的督办。对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发生事故的企业, 和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失职渎职的管理部门, 要做到最严厉的问责。二要堵塞“三个环节”的安全漏洞, 严守安全底线。在储存环节, 重点堵塞现场安全管理缺失、违规指挥、违章操作等漏洞。在作业环节, 重点堵塞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业务技能不适用等漏洞。在运输环节, 要堵塞水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漏洞。

(二)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督查检查

一要开展“三个最严实”的安全检查, 严治安全隐患。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开展最严实的企业自查, 各基层管理部门要开展最严实的部门检查, 并随机抽取基层管理部门和重点运输企业开展最严实的监管督查。二要实行“两个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 严把安全关口。严格履行法定许可程序, 实行最严格的运输作业前安生生产条件管理。强化现场作业的全过程监控监测, 实行最严格的现场作业管理。

(三) 深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港口危险货物罐区和油气输送管线等重点领域, 开展危险货物专项整治行动,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凡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停产停业整顿。严厉打击危险货物运输非法违规行为, 重点打击无证经营、越范围经营、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非法改装和非法夹带危险货物运输等行为。

二、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监管队伍建设

(一) 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一是督促企业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切实抓好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二是重点要强化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等人员的教育培训。

(三)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一是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特别是负有港口危险货物罐区监管职责的管理部门, 要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监管人员。二是部、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建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专家库, 让专家参与技术咨询、督促检查和参谋决策等工作。

三、推进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一) 开展危险货物运输风险防控

一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 开展风险源辨识、评估, 确定风险等级, 制定具体控制措施。二是细化落实重大风险源安全管控责任制, 建立风险源数据库, 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重大风险源报备工作, 实时掌握重大风险源变化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实现全过程控制。

(二)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置

一是强化“三个环节”的应急管理, 严防次生事故。要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演练, 强化应急响应。二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要编制具体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 并发放到相关车船和一线从业人员。三是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配备应急装备设施和物资, 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有条件的应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四、建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建设

一是认真梳理并进一步完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 及时废止不必要的法规。二是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加强与地方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加快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二)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技术和信息化应用

一是充分发挥全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联网联控信息系统的管控作用, 提高联网联控系统在过程管理、监管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应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长江危险货物运输、港口危险货物码头和港口危险货物罐区监测监控等信息系统建设和完善。三是加强物联网、车联网、船联网等关键技术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加大危险货物运输防泄漏、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 积极引导使用安全技术性能高的运输工具和设施装备。四是建设全国重点监管企业、车船、人员信息数据库;积极推进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重要信息与路网、通航信息以及相关重要监督管理信息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

(三) 加强区域和相关部门协作配合

加强与公安、安监、环保、海关、质检等相关部门和周边地区的沟通协作、密切配合, 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 特别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 加强对港口危险货物罐区、库 (堆) 场和油气输送管线, 道路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剧毒和放射性物质运输等领域的联合执法, 切实解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摘要: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货物仓库起火爆炸事故发生以后, 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 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监督被重新提上日程, 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危险货物,安全监督,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章良.辽宁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情, 2014.

篇9: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关键词】港口;危险货物;危险源;安全监管;应急反应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水运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沿海、沿江港口(码头)建设发展迅速,港口货物吞吐量急剧上升。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各种生产性码头泊位逾3万个。[1] 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0亿t,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TEU,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相应地,港口危险货物运输需求持续上升,危险货物作业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重大危险源及事故隐患也呈上升趋势,给港口安全生产带来严峻考验。加之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减少,仅通过现场巡查等监管方式对港口实施安全管理难以满足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如何加强对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及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成为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1港口重大危险源概述

1.1定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此外还规定判别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临界量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简称《港口法》)规定,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据此,将港口重大危险源定义为港口区域内存在的危险物质存储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

1.2辨识

根据国家标准和规定,结合港口装卸作业特点,港口区域内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主要有:危险品(泛指油品、液化气、液体危险化学品等)码头、危险品贮罐区、危险品箱堆场、危险品仓库、危险品灌桶间等。

以上这些场所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主要看其储存危险物质的数量是否达到临界量。通常,由于港口区域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大,远超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给出的临界量,故这些场所一般均构成港口重大危险源。

1.3监管现状

根据《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所在地港口生产实际,我国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初步建立起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与作业现场监管、日常安全检查与强化企业管理相统一的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体系。主要监管方式有: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评价,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许可,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申报,重大危险源作业现场监管及定期或不定期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等。[2]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开展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评价、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危险货物作业许可等工作,结合现场监管、安全检查等监管方式,在促进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及危险货物正常装卸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有效维护港口区域内的正常生产。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手段有待改进、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监管人员的危险货物专业知识有待加强等。

2监管系统设计和开发

2.1总体设计

2.1.1目标

监管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改进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手段,提高重大危险源监管能力;加强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管理,提高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实现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和重大事故应急的高效快速反应。

2.1.2思路

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是基于地理信息平台和网络环境,集港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专业模型与可视化模拟、视频监控、决策支持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设计思路上,根据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监管及应急管理需求和网络化要求,将系统按照层状结构划分为决策层、业务层和管理维护层等,直接面对不同用户群体对系统的需求问题,实现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管和事故状态下的决策支持。

(1)管理维护层面向系统维护人员:作为系统资源管理者,负责数据库管理和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与安全等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2)业务层面向日常安全监管人员:管理和处理日常安全监管事务,包括日常网上申报、信息管理、远程集中监控等。

(3)决策层面向应急指挥和决策人员:作为应急管理和决策者,在多(流)媒体、计算可视化、事故场景模拟等多通道人机交互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协同会商并决策。

2.1.3结构

围绕系统总体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为先导,实现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和重大事故应急决策支持功能。基于这一设计理念,该系统以WebGIS为平台,以港口危险货物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事故模拟和应急决策支持为重点,进行系统结构设计。

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1安全监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图2安全监管系统功能结构

2.2数据库设计

2.2.1数据库系统总体结构

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数据库是由多信息源、多种数据类型和多种用途构成的复杂数据库系统,大体可分为综合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两类。其中:综合数据库用于存放港口企业、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等信息;空间数据库用于存放地形、河流、道路等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通常意义上的数据库系统相似,一般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式或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式,同时利用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总体结构如图3所示。

图3数据库系统总体结构

2.2.2综合数据库基本内容

综合数据库是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安全监管系统的基础,为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事故应急提供危险源信息、日常管理、应急资源、危险品码头等基本信息。根据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需求,综合数据库应包括:港口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码头泊位基本信息数据库、港口危险货物从业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危险化学品基本信息数据库、危险品罐区或集装箱堆场信息数据库、应急联络信息数据库、消防设施设备信息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数据库、消防救援力量信息数据库、应急预案信息数据库、应急专家信息数据库和码头视频监控镜头数据库等。

2.3空间信息系统设计

空间信息系统是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的平台,是实现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的基石。空间信息系统由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构成。其中:空间数据库用于地形地貌特征、河流、道路、建(构)筑物等,表现不同的图层;属性数据库则与不同的图层相关联,表现每个图层的相关特性。

完善、合理的系统结构设计是实现系统功能、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区域性港口的空间信息系统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及港区范围大、危险源分散的特点。鉴于此,构建区域性港口空间信息图层结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反映港口区域分布的全局性图层,也是基础性图层,包括码头、消防力量、医院等位置和道路、桥梁、河流及其他相关建筑物分布;二是重点港口危险货物企业内部图层,包括库区或堆场内道路布置、设备设施分布、建筑物位置等相关信息。

区域性港口空间信息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图4港口空间信息系统结构

3系统功能实现

建立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是为了加强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事故状态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基于以上目标,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应实现以下基本功能。

3.1日常监管

在建立完善的港口重大危险源综合数据库基础上,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托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强化港口危险货物作业企业的日常监管,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在港口重大危险源日常监管方面,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港口企业基本信息管理及查询、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基本信息管理及查询、港口危险货物基本信息管理及查询、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检查和现场监管等。

3.2作业现场监控

随着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港口建立用于码头装卸作业监控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港口将CCTV系统纳入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港口重大危险源作业的远程监管和事故现场的实时显示,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3.3危险货物作业申报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港口企业在进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前,应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作业申报。在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中实现危险货物作业申报功能,能极大地改进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监管手段。

3.4事故模拟功能

港口储运的危险货种多属易挥发性物质,多具有易燃、易爆性及不同程度的毒性危害。一旦发生危险物质泄漏事故,所形成的蒸气会在空气中扩散,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泄漏场所及其附近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蒸气云爆炸事故。

3.5应急决策支持

事故应急决策支持模块是针对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的应急处置,集成系统相关基础信息、视频监控、事故模拟和应急资源调度,制订应急处置方案,以达到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目的。应急决策支持模块主要功能包括:港口事故单位快速GIS定位、事故企业概况快速查询、危险货物基本特性及消防措施查询、事故企业现场动态监控、港口应急消防力量信息查询子模块,以及事故模拟、疏散路线确定等。

3.6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基础数据库的维护、用户权限设置等功能。

上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财社[2008]8号)下一篇:风险投资管理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