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选址方案及措施

2024-05-22

基站选址方案及措施(精选5篇)

篇1:基站选址方案及措施

基站选址方案与措施

一、系统概述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基站建设数量逐年增加,给我们基站选址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和难度,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选址问题,严重影响了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步伐。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中选址工作是较为关键的一步,做好选址工作能给基站建设顺利的进行起很大的作用,不但能保证基站建设的顺利开展,还能保证基站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好选址工作,相当于为基站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基站建设是否能按时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

针对基站建设选址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移动基站选址的问题,较为彻底的办法就是加强选址工作的管理力度,给予选址单位在专业和管理上的支持。

二、基站选址原则

2.1 城区选址原则

城区选站应主要采用网络优化的手段解决,慎重加站,避免因加站不当,导致干扰上升或者软切换区过大。站址选择应结合城市地理环境,符合网络蜂窝拓扑结构要求,与周边其它站点形成良好的互补,尤其避免过高站址产生的越区覆盖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城市覆盖型基站应尽量设置在目标区域话务分布的中心区域,从而均衡话务在各个扇区之间的分布。

2.2 非城区选址原则

非城区选址应有侧重点,近郊工厂、开发区、乡镇、高速公路、大型厂矿等应做为重点覆盖目标,有的放矢,提高基站的建站效益,覆盖真正有话务需求的地方。

非城区选址应尽量选择容易引电(附近有高压电线经过,或者有变压器,或者附近有村庄等)、传输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安装施工容易、维护成本不高的位置。选择的山头站要注意站址较平整,土层厚实,容易做防雷接地、避免选择石山、矿山等。

三、站址优先选用的情况

在满足无线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选用以下情况的机房:

优先选用移动现有的站址资源;

站址应尽量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的地点;

通信机楼的生产区域;

高层楼宇的避难层、设备层;

在满足面积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和楼房的电梯机房共址。

四、站址避免选用的情况

房屋墙体、梁、柱等位置开裂严重,房屋裂缝很多;

墙体和天花板的抹灰层空鼓、脱落严重,甚至能看到梁、柱上的蜂窝、麻面等缺陷;

房屋曾经发生火灾等灾害,业主无法出示房屋质量已经达到正常要求的有效证明;

避免设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强干扰源附近;

尽量避免设置雷击多发区、洪涝区,如果无法避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网络设备运行的安全;

避免设置在加油站、高压变电站附近。

站址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机房面积、负荷、天线架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工程实施因素。当受条件限制而无法选择更优选的房屋进行后续工作时,应在签订物业合同前,提前要求土建咨询部门介入加以考虑,进行专业考虑,以避免由于合同变更带来的麻烦。

五、基站洽谈风险

5.1 谈点的风险

基站谈点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风险:

5.1.1选点失败风险(需注意机房可用,天面不可用的风险); 对于选点失败的风险,在选址期间应预留一部分备用站点进行调整,在选址工作方面,无线网优部门与设计院共同配合,提供选址的技术支持,保证选址工作的顺利进行。

5.1.2合同签订过程风险;

对于合同签订过程的风险,由于业主内部、公司内部合同需要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复,在审核、批复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无法按照预计时间完成。规避这类风险,应做好选点控制。

5.1.3周围业主干扰施工风险。

对业主阻挠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指小业主、开发商、物业、中介公司的风险。施工时,因天线辐射原因或动土,突然遭到小业主、开发商、物业、中介公司干扰与阻挠。主要的规避方案有:提交环保局鉴定的无辐射报告和无委资料。

六、基站选址要求 6.1 强制要求

6.1.1 站址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和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厂、企业附近,以及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或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厂企业附近。

6.1.2站址应选在地形平坦、地质良好的地段。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古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坡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方。

6.1.3 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

6.1.4 站址选择时应满足通信安全保密、人防、消防等要求。

6.1.5 基站应避免设在雷击区。

6.1.6 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

6.1.7应考虑其他系统的干扰因素,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

6.2 一般要求

6.2.1基站选址时首先应考虑满足无线覆盖的需求,然后再考虑传输要求和供电要求。

6.2.2 机房选址时应考虑周围环境发展变化的影响,并要考虑建设维护方便。

6.2.3基站选择应结合水文、地质、地震、交通、城市规划和投资效益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

6.2.4基站宜选择在有适当高度的建筑物、铁塔和有可靠电源可利用的地点。

6.2.5基站不宜靠近铁路或高速公路。

6.2.6基站不宜靠近高压线。

6.3 无线覆盖和容量对基站选址的要求

基站选址对整个无线网络的质量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选址时应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无线覆盖和容量对基站选址的要求如下:

6.3.1业务量和业务分布要求:基站分布与业务分布应基本一致,优先考虑热点地区。

6.3.2覆盖要求:按密集市区->市区->郊区->农村的优先级考虑覆盖,此外对交通干道、重要旅游区也应优先考虑。

6.3.3网络结构要求:基站站间距根据电测及仿真分析结果确定,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与要求蜂窝结构的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1/4,在密集覆盖区域应小于站间距的1/8。

6.3.4无线传播环境要求:基站天线高度满足覆盖目标,一般要求天线主瓣方向100米范围内无明显阻挡。同时,天线不宜过高,避免扇区间的过度重叠影响网络容量和质量。

七、与其它外部条件协调

7.1有效利用已有物业:在满足网络结构和其他建站条件站的情况下,应尽量利用移动现有物业,包括机楼、微波站等,但对于明显不符建站条件的已有物业,不应选用。

7.2站址的选取要与市政规划相结合:选站过程中,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如与环保、市政规划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避免由于对市政规划不了解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工程调整。

7.3其他站型的站址选择,例如微蜂窝基站、射频拉远、直放站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取,不必参照以上要求。在站址选择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周边的电波传播环境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站址、站型,保证网络达到良好覆盖。

以上主要是对基站选址提出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对于提高目前基站选址质量和效率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在选址工程中,相信认真做好选址各个方面要求的工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各个环节的工作,选址质量及效率一定能带来较大的提高,为后续的工程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稳定的基础。

篇2:基站选址方案及措施

移动电话运营部门计划投资一千万在一个当前未建立服务的区域开展业务,设该区域有7个位置可以设立基站,每个基站只能覆盖一定数目的社区,不同位置的基站建造费用也不同,基站的建造费用和覆盖社区如下表,问在哪些地方建造基站才能覆盖尽可能多的人口并不超过资金预算?

基站建设费用和覆盖社区

待选基站编号 1234567 建造费用1.81.34.03.53.82.62.1(百万元)

覆盖社区1,2,42,3,54,7,8,105,6,8,98,9,127,10,11,12,1512,13,14,15

社区人口表

社区***131415

人口(千人)24***1614936

具体要求:

1.选择适当的决策变量,写出基站选址问题的数学规划;

2.设计适当的计算方法(要求实用,可以是近似算法),并说明合理性(参考算法需要说明出处),并分析你的算法是否适合解通用性的一般问题;

3.分析上述数学规划模型是否可以利用线性规划逼近其最优解?写出相应算法。

4.算法实现(软件计算或自己设计算法编程)。

篇3:基站选址方案及措施

新建铁路庐铜线庐江至铜陵段项目位于安徽省中南部, 线路从安徽省庐江县引出, 经芜湖市无为县, 至铜陵市铜陵县终止, 线路总长115km。设计铁路等级为国铁一级, 设计时速120km/h。全线路基长72.11km;特大、大中桥梁24座, 总长40.569km;全线设车站10座。工程总占地面积521.6hm2, 其中永久占地427.35hm2, 临时占地94.25hm2;全线土石方开挖321.32万m3, 回填565.28万m3, 借方278.66万m3, 弃方34.7万m3;共设置取土场8处, 弃土场6处。

项目区沿线具有长江中下游气候特点,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mm, 蒸发量900mm。土壤大致分布规律是:在冲积平原和河漫滩一带, 以潮土、水稻土为主;在岗地、丘陵山地上, 广泛分布红壤土类、黄棕壤、石灰土等地带性土壤。地貌以长江冲积平原和二级阶地 (岗地与坳谷) 为主, 丘陵沿线零星分布。项目区位于南方红壤丘陵区, 土壤侵蚀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 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 属安徽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执行水土流失防治建设类二级标准。

2 取弃土场选址

2.1 取土场

取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结合沿线地形、地质、环境、运输条件等, 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 经综合考虑选定取土场。取土场一般优先选择在坡前岗地、旱地。为了减小取土场占地面积, 在施工方便, 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 适当加大取土深度。设计时考虑边坡的稳定性, 结合地质情况确定取土场开挖边坡。

本项目需借方278.66万m3, 规划取土场8处, 分别为白兔山、油坊、张村、下冲、侯家、汉王村、松院、王圩村, 占地面积26.83hm2。取土场地貌类型为山地和岗地, 占地性质主要为林草地。

2.2 弃土场

弃土场选址原则:交通方便, 尽量减少临时施工道路长度和弃土运距;节约用地, 少占耕地和林地, 尽量选择在容量大、占地少的山坳或水塘;尽量远离河岸, 不侵占洪道;尽量避开公路和村庄的可视范围;避开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地段。

工程全线弃方总量为34.7万m3, 弃方主要为清基土、拆迁弃土、围堰淤泥、钻孔弃土以及其他无法利用土方。根据沿线地形及交通情况, 铁路沿线布设高头胡家、吴家院、山东村、谢家桥、奈家冲、西山岭共6处弃土场, 总占地面积6.42hm2, 弃土场地貌类型为凹地, 占地类型为林草地。

3 取弃土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3.1 取土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通过对沿线设置取土场的地形地貌、植被情况、道路、高程、面积及周边水系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沿线取土场数量8个, 除桥梁外, 路基共长72.11km, 也就意味着每9km设1处取土场, 而且取土场的选址考虑了大的填方路段及站场。取土深度根据取土场地形条件确定, 岗地取土深度大多为10m, 取土结束后, 其与周边地面高程基本齐平, 优先恢复成耕地;低山取土最大深度16m, 取土深度为所选取的山坡高程至山脚, 并采取边坡防护措施, 取土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 恢复成林草地。

取土场选址不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 避免发生崩塌和滑坡。型式为山坡及岗地取土, 占地类型主要为疏林地, 满足少占耕地和林地的原则, 选址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各取土场选址不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的限制性规定之列。各取土场相对独立, 新增水土流失不会造成大面积危害。根据各取土场土壤、植被条件, 地表具有一定的抗侵蚀能力, 为了尽量减少项目施工对当地耕地占用的影响, 施工结束后对取土场施工迹地全部采取复耕或林草措施。

3.2 弃土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通过对沿线弃土场的地形地貌、植被情况、道路、高程、面积等情况进行了勘查, 弃土场的设置根据区间集中弃土情况, 从分布情况看, 每个县级行政区划各设置两个弃土场。弃土场基本为凹地和未利用土地, 根据沿线公路及铁路建设情况, 合理选择已经弃土的区域, 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施工便道和拦挡措施。所在凹地汇水面积不大, 不会因雨水造成大面积冲刷。

根据实地查勘, 各弃土场选址不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的限制性规定之列, 在占地上尽量避免了占用基本农田。根据土地利用规划, 弃土结束后进行覆土造地, 土地利用方向主要是耕地或林业用地。

4 取弃土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4.1 取土场防治措施

4.1.1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取土前, 对取土区采取表土剥离措施, 剥离厚度按30cm考虑, 后期用于整地复耕或植被恢复用土。

土地整治:根据取土区布设情况, 岗地取土区施工结束后, 其高程与周边地面基本一致, 可采取土地整治措施予以恢复, 优先恢复成耕地交还给当地村民。山地取土结束后, 对取土场迹地进行平整, 恢复植被。

边坡防护:山坡地开挖形成的边坡采用攀缘植物防护, 设计栽植爬山虎。当开挖边坡高度超过6m时应设置一道马道, 马道宽度2m。

截排水沟:取土场周边和开挖坡面应修建排水设施, 拦截坡面上方来水及引排周边集水。为防止坡面洪水直接冲刷, 导致水土流失和坡面滑坡, 在取土场周边布设排洪沟与原排水系统连接, 水头高差大于5.0m的陡坡地段, 设置消能设施。

4.1.2 植物措施

取土结束后, 对取土场形成的平面进行覆盖表土, 整治后撒播狗牙根草籽;山坡地开挖形成的边坡采用攀缘植物防护, 设计栽植爬山虎。

4.1.3 临时措施

取土场剥离表土临时堆放在取土场的一角, 并采取袋装土拦挡, 项目区降雨集中且丰沛, 施工年限近3a, 需在其表面撒播草籽进行防护。

取土场采取分层分级开挖, 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开挖土石料在雨水作用下沿山体流失, 需在开挖面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

4.2 弃土场防治措施

4.2.1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施工前剥离表土, 用于弃土场后期覆土绿化。

拦挡工程:本项目弃土场容量在3.0~15.0万m3之间, 弃土高度基本为8.0m, 因此必须在适当位置修建挡渣墙进行拦挡, 以防渣体失稳破坏。挡墙墙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 采用M10浆砌石重力式结构, 其整体稳定性好。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需对挡渣墙抗滑、稳定进行分析验算。

排水工程:弃土场周边应修建排水设施, 用以拦截坡面上方来水及引排周边集水。为防止坡面洪水直接进入弃土场, 导致松散的渣场危害, 在渣场周边布设截洪沟与原排水系统连接, 因截洪沟与原有水系水头高差不大于5.0m, 不考虑设置消能设施。

4.2.2 植物措施

弃土场堆放结束后, 渣顶高程基本与现状地面高程齐平, 宜采取土地整治措施, 整治后土层表面撒播狗牙根草籽防护。

4.2.3 临时措施

篇4:基站选址方案及措施

摘要:在进行移动网络建设中,合理的选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站的作用,节省建设成本,降低后期维护和优化难度。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一种适合基层规划、优化人员进行基站选址的地图工具软件,并通过实例、结合奥村覆盖模型和软件模拟覆盖功能,简述用该软件进行基站选址的方法,并就基站选址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站、选址、损耗、覆盖、奥村模型

1、引言

中国电信移动网通过近三年的扩容建设,网络规模日趋扩大。随着农村用户的增多,有关网络覆盖和信号质量的投诉也大大增加,用户需求与网络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通过DT/CQT测试和话务指标分析,可以发现市区、县城、干道、集镇等人员密集区域基站较多,网络有效覆盖率和信号质量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用户室内外正常通信需求;而广大农村区域,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地区,因站址布局较稀,站间距离大,无线信号的介质衰耗、阴影阻挡慢衰落现象都很明显。根据测试统计,在起伏高差40米左右的丘陵地区,天线挂高50米的基站有效覆盖范围只有半径2公里左右,超过此范围后室外通信勉强可以,但室内信号质量将会明显下降,由于现在用户对移动通信的语音质量、掉话等要求很高,因此用户投诉大量增加,对业务发展极为不利。

对于丘陵、山区等地形起伏区域的基站选址,必须充分考虑信号的传播特性,既要防止阴影阻挡,又不能使信号越区覆盖,因此仅靠直觉、不准确的信息和猜测是行不通的,必须全盘考虑,采用好的工具,准确分析,科学规划,增大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节省投资成本。

2、Global Mapper软件介绍

网规网优常用的有mapinfo、Google Earth等地图软件,但此类软件主要以平面方式显示,Google Earth虽然可以进行一定的3维查看,但无定量分析,不是很准确,而对于专业的覆盖仿真软件,一般的基层网优人员是很难用到的。

Global Mapper能够通过加载tif、hgt等格式的高程数据文件进行直观的、定量的3维分析,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对电脑硬件要求低,普通笔记本既可以顺畅运行;

(二)既可以宏观地查看整个覆盖环境3D图形,轻松得知周围的制高点,又可以查看电波传播方向的剖面图,或进行简单的基站模拟覆盖分析,从而知道基站的大致覆盖范围、是否有阴影阻挡或越区覆盖;

(三)从互联网上公开下载的SRTM高程数据文件非常准确且与所测试的GPS座标严格吻合;

(四)可以方便地打开多种格式的地理信息文件,省去了格式转换的麻烦,如直接打开tab、kml等类型文件。

图一用Global Mapper显示电波传播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二用Global Mapper进行基站信号模拟覆盖

图二中设定基站天线挂高60米,天线下倾角-2度,覆盖方位0~360度,左上紫色区域为电波直射区域。

3、利用Global Mapper选取相对制高点

相比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在农村地区的基站密度要低许多,主要差距是覆盖薄弱,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农村平原地区的基站密度只有移动的1/3~1/2,山区只有1/5至1/3。由于电信的cdma2000基站比移动的GSM基站容量大,覆盖性能上有着码分多址的先天性优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选取相对较高的站点,扩大基站覆盖范围。

以下通过实例分析介绍选取制高点建站的好处:

图三农村丘陵地区基站布局案例

图四3D图示

图三中,红色六边形区域是一起伏高度为30米的丘陵地区,但在5号位置有一相对周围高70米左右的小山包(图四)。

在此区域有两种建站方案:一种是建4个基站,分布在1、2、3、4号位置,平均站间距5公里;另一种是在中间5号位置只建1个站。

根据奥村模型,查天线高度增益因子图,建在5号位置比其他位置的电波损耗小9dB(覆盖半径5公里),在损耗相同的前提下,覆盖半径增加了2.8倍。既只需建一个站既可达到建4个站的覆盖效果。

图五5号位置至覆盖边缘的剖面图

但此区域的实际情况却恰是在1、2、3、4号位置建了4个基站。根据此地实测,在对天线进行多次调整后,天线挂高50米的基站实际有效覆盖距离只能达到2公里(在边缘地带室外平均场强-85dBm),在两个基站中间部位仍有覆盖弱区存在,导致产生了较多的投诉。如果当初能够较好地规划,将基站建在中间的小山包上,则可节省3个基站资源,而且覆盖效果会更理想。

图六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4、利用Global Mapper选址实例

在图七半径6.5公里的六边形区域中,许多地方信号很弱,只能勉强在室外通话,严重制约了e9等融合套餐的推广,影响了业务发展。当地支局长提出要在黄龙村位置新建基站,并与当地村干部联系,初步选好了站点。

图七基站和村庄示意图

我们通过对该区域已有基站布局、地形特点和测试情况进行分析,该区域中间总共有

4个已建基站和一个未建基站,但都位于区域边缘位置,在中间有约10多个村距离基站平均5~7公里,只有很薄的信号覆盖。这些村的地形是起伏高度为40米的丘陵。通过对支局长提供的站点查勘,发现如将基站建在此处,天线挂高50米的话,也只能有效覆盖半径2公里左右的区域,最多只能覆盖2个村,在目前建设成本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是很不划算的。

为了选择好的站点,我们首先用Global Mapper进行分析,发现最合适的站址是中部山脉的顶峰。通过地图导航,并咨询当地住户,得知山上有一个林场,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易山路直通山顶。

图八汽车可以直达山顶

图九覆盖区地貌图

图十覆盖剖面图(可看出相对高差约110米)

设计天线挂高50,用奥村模型公式对覆盖衰耗和收信功率计算如下:

路径损耗:

LM =Lbs +AM(f,d)–Hb(h,d)-Hm(h,f)-Kh =105.45+27+2+2+2=146.45

说明:

Lbs为自由空间路径耗损: 32.45+20 Lg900+20 Lg5=105.45

AM(f,d)为基本中值耗损,查表得AM(900,5)=27

Hb(h,d)为基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b(160,5)=-2

Hm(h,f)为手机高度增益因子:Hm(2,900)=-2

Kh为丘陵传播衰耗中值:Ks(40,中部)=-2

则:手机接收中值信号功率为:

Pr=Pt-LM+Gb+Gm-Lb-Lm=43-146.45+17+2-3-0=-87.45(dBm)

说明:

Pt:基站发射功率,为43dBm

LM:路径损耗,为146.45dB

Gb:基站天线增益,为17dB

Gm:手机天线增益,为2dB

Lb:基站馈线损耗,为3dB

Lm:手机馈线损耗,为0

通过上述理论计算,在5公里覆盖边缘平均收信功率为-87.45 dBm,基本上能够满足通信要求,而且所覆盖的村可达10个左右,比原定方案多了5倍。

下面图十一和图十二分别显示了基站建于不同位置的模拟覆盖示意图。可以看出,在天线挂高相同的情况下,建于位置较矮的黄龙村时覆盖范围明显小于位置较高的林场山顶。实际建设时,需合理控制天线的下倾角,以防信号过远覆盖。

图十一基站建于较低位置黄龙村的模拟覆盖图(下倾角-1度)

图十二基站建于林场山顶位置的模拟覆盖图(下倾角-1.5度)

5、结束语

Global Mapper功能非常强大,作用也很广泛,除利用其进行基站选址外,也是进行网络优化计算天线工参、处理用户投诉分析覆盖情况的很好工具。针对农村,特别是丘陵和山区的基站选址,在建站初期要选取相对位置较高的制高点,充分发挥C网基站的容量和覆盖优势,发展更多的用户,但也不能一味盲目的求高,根据经验,相对高度在50~100米时可以通过合理的天线参数将覆盖和干扰结合得最好,如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后,将较难控制信号的越区覆盖,导致系统内干扰增加;基站选址除根据地形外,还要结合住户的分布情况和前端部门的业务发展策略,有的放矢;网规上要考虑整个网络的网孔结构,尽量使基站分布均匀;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如果建一个高山站在房屋、道路及电源、光缆等配套设施投资过高,就要考虑是否分成多个站建设,及是否与其他运营商共站等;维护方面还要考虑后期的运营成本及进行维护优化是否便捷。

参考文献:

篇5:基站选址方案及措施

关键词:铁路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取弃土场,防治措施

前言

公路和铁路的建设特点最主要的就是规模较大, 并且涉及的范围较广, 在施工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石料, 废渣的来源主要是对铁路的挖掘, 通过土和石料来对填筑路基进行修建。在建筑过程中, 施工单位由于缺乏一定水土保护意识, 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 应该将施工中残留的土石渣,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便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 促进铁路修建工作的有效实施。

1 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水土流失主要是指针对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 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治理措施。为了有效的治疗水土流失现象, 应该对水土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 减少由于水土流失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水土保持工作对铁路的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铁路修建过程中, 应该对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合理化的编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实施合理化的建议, 并制定一系列的监控办法, 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通过对铁路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实施, 能够减缓水土流失现象对铁路施工工程造成的重要影响, 促进铁路的正常运行[1]。

2 取弃土场的选址及合理性分析

2.1 对取土场的选址及合理性分析

2.1.1 选址

取土是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重要方面, 应该结合项目的具体选址地区, 对该地的地理环境和运输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 将分析的结果上交上级有关部门, 通过综合的考量, 来确定选取土场的位置。选取的土场位置大多都是选用坡长的岗地和干旱地区, 为了减少取土场的占地面积, 确保工程的方便施工, 应该在保障施工地稳定的前提下, 对挖取的深度进行适当地加大。在设计过程中, 应该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充分的考虑, 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 确定土场边坡的挖掘深度。

2.1.2 合理性分析

在进行铁路施工前, 应该对当地的地理位置, 和地貌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主要分析的内容有取土场的地形和地貌、植被的覆盖情况、施工的道路、施工的面积以及周边的水资源情况, 都应该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 应该对土场的数量和路基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 在选址过程中, 还应该对路段和土场进行充分的考虑。取土的深度主要是根据施工地区的土场地形条件进行充分的确定, 通常岗地的取土深度是10m, 在取土工作完成之后, 应该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 进行地形选址的确定, 周边地面的高程通常都是呈现出齐平的状态, 并且在边坡地区设置防护措施, 在取土工作完成之后, 应该对该地的土场进行有效的整合, 以便恢复成林草地。

取土场的选址要避免设置在泥石流和滑坡地区, 主要的形式是以山坡和岗地取土为主, 选址的主要类型是疏林地, 能够满足人们少占地和退耕还林的要求, 并且选址也要符合当前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水土保持的相关制度的实施, 实现了各土场的相对独立的状态, 不会引发危害事件的产生。所以, 在选址过程中, 应该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土壤条件, 来增强地表的抗腐蚀能力, 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时对当地耕地的影响, 以便在施工之后, 能够实现对林地的复耕。

2.2 对弃土场的选址及合理性分析

2.2.1 选址

在进行弃土场的选址过程中, 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交通方便, 对于施工的范围, 应该尽量减少占用的施工道路长度和废弃的运输路距。在进行节约用地和少占耕地的情况下, 应该尽量选择容量大和占地少的山地地区或者是水塘地区。远离靠近河岸的边缘, 不要侵占河道地区, 要尽量避免公路和河庄能够看见的范围区域, 防止由于滑坡或者泥石流现象而产生的地质灾害路段。

2.2.2 合理性分析

通过对弃土场的分析, 应该结合当地的地理、地貌、面积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勘察, 对整个弃土场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弃土场基本是由凹地和未被利用的土地两部分组成, 应该根据弃土场的具体使用情况, 和公路的运输情况, 对弃土区域进行合理的分析, 充分利用施工的条件和各项拦挡措施来进行弃土区域的有效利用。通常弃土区域所处的凹地里面, 积水的面积不会过大, 不会因为雨水的原因而造成大面积的冲刷[2]。

3 取弃土场水土保持防止措施

3.1 取土场的防治措施

3.1.1 工程措施

在施工前, 首要的工作就是取土, 对可以取土的地区采用表土剥离的措施, 按照一定的厚度进行剥离, 正常的剥离厚度是30cm, 剥离出来的土, 应该在后期用作整地复耕和恢复用途来使用。促进土的有效利用。其次, 就是需要根据取土的分布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 当岗地取土工作结束之后, 应该与周边的地面保持一致的状态, 采用土地整治的措施, 来进行土地施工的恢复工作, 将恢复的土地交给当地的农民使用。当山地的取土工作结束之后, 应该对取过土的场地进行平整工作, 以便恢复植被对于工程的保护作用。再次, 对于开挖的山坡地区, 可以采用攀援植物的方式来进行保护, 通常最常见的使用植物就是爬山虎。最后, 就是进行截排水沟的设置, 在取土场周边应该进行排水设施的修建, 可以有效的拦截坡面的流水。

3.1.2 植物措施

在取土工作结束以后, 应该对土场的表面进行表土的覆盖工作, 并且在土壤上进行狗牙根草籽的撒播, 利用植物的形式对边坡地区进行保护。

3.2 弃土场的防治措施

3.2.1 工程措施

(1) 采用的是表土剥离措施, 在施工开始前, 应该对应该对表土进行剥离, 以便用于弃土场的后期覆土绿化工作。 (2) 进行拦挡工程的建立工作, 弃土工程在实施前, 应该对弃土场所处的位置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勘探资料选择合适高度的挡墙, 并对弃土场的容量和弃土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设置。因此, 必须要对修建的渣墙进行有效的拦截工作, 防止不稳定现象的产生。挡墙在建筑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原材料, 进行重力结构的堆砌, 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3) 进行排水工程的建造。应该在弃土场的周边进行排水设置的建造运用拦截的方式进行上防水和周边排水系统的集水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坡面的洪水直接的进入排水厂内部, 防止由于松散的渣场所造成的危险事件的产生。另外, 在渣场周围应该进行洪沟与排水系统的连接[3]。

3.2.2 植物措施

弃土场的对方工作结束后, 渣顶的高程应该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应该对整地事项采取一定的措施, 更好的实现对狗牙根草籽的防护。

4 结论

综上所述, 水土保持方案取 (弃) 土场选址及防治措施对于铁路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地形地貌、运距和容易发生危险的地区进行深入的分析, 对可能产生钻渣、泥浆和泥石流的方向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根据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问题, 进行系统的分析, 并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对施工地址进行了规范, 强化了铁路的施工情况, 对铁路的施工工作进行有效的处理, 完善了施工的步骤, 确保了铁路行使的安全性, 为人们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王莎.内蒙古土石山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文婷.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预测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上一篇:雨巷读后感下一篇:文明团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