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国家科技文化建设

2024-05-09

专题八.国家科技文化建设(精选6篇)

篇1:专题八.国家科技文化建设

专题八--国家科技文化建设

一、【主要内容】

1、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2、科教兴国战略 和人才强国战略

3、建设创新型国家

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主要知识点】

1.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新科技产品的问世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类别: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

为什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什么说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2)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教育的重要性)

(3)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际形势)

(4)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情)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结论)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大力发展教育。

2、科技创新的意义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在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教育创新的意义(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青少年应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

(1)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2)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4)善于观察,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5)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3、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弘扬;对待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检测题

1、【2010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真题】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属于()A.经济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民主法治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

①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③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0年广州市中考真题】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向世界,面向未来的,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化。

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B.民族的科学的高雅的 C.地方的科学的大众的 D.民族的大众的通俗的

4、【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中考真题】11.中宣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l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双百”优秀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是()

①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感召人们自觉亲近和服务社会

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10年四川资阳市中考真题】10.中央外宣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九部门为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环境,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开展了铲除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互联网低俗信息的专项行动。这一行动()

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③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④能够彻底杜绝手机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10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真题】23.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于2009年9月20日晚在北京举行,裴春亮等55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陈荣超等262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有利于()

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10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真题】32010年5月25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我们青少年要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应()

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②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③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勤动手 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学好语数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设立体现了党和政府()

①坚持把发展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

14、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成功研制出的杂交水稻于20世纪70年代推广至今,累计增产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这表明()

A、生产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科学研究 B、农业科技是人类文名的标志 C、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2010年河北省中考真题】钱学森经常告诫科技工作者:“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这启迪我们()

A.没必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B.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就一定能成功

C.国家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

D.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答案:

11、【2010年四川资阳市中考真题】7.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作为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低碳”、“创新”的理念。上海世博会的举办()

①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②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能力 ③有利于提升我国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④表明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0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真题】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状况,主要靠我们自己的创新。判断:()理由: 答案(2)判断:(√)

理由: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若回答“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同样得分)(2分)

东营统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判断;理由: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在创新

2008东营中考试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就迫切要求广大青少年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判断:()理由:

判断:正确。(1分)

理由: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青少年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培养创新思维,打牢知识基础,锻炼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2分)

2010年达州市中考试题

材料一:世博会来了,这个百国同台万般竞妍的盛典开始啦!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欢聚一堂,享受不同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大餐。

材料二:本届世博会是一场“经济、科技、人文与生态奥林匹克”的顶级盛宴。很多参展方都带来了本国最新的科技成果。例如芬兰馆白色“鱼鳞外墙”完全是新型纸朔复合材料;日本馆应用了最先进的循环式呼吸孔道技术,号称会呼吸的展馆;以色列馆展示了一种微型的胶囊,通过“人体漫游”的方式完成一次无痛苦的身体检查……

(1)[感受世博]世界文化有什么特点?(2分)

(2)[走进世博]假如你成为世博园的一名游客,你会以怎样的态度和眼光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2分)

(3)[真知灼见]你认为在世界文化的融合中,中华文化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3分)

(4)[引领未来]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如何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呢?(4分)(1)丰富性,多样性

(2)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3)(1)我国的文化历史渊源,博大精深,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分析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并不断发展创新。(3)对优秀的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我们要积极地借鉴吸收和学习。

(4)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坚实的创新能力基础;②勤于思考,善于想象,积极探索;③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勇于创新,勇于探索;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009年临沂市 中考试题

在向人们介绍自己的创新经验时,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说过:创新的灵感来自于联想,联想来自于博学广知和集体智慧;在一首打油诗中,他写道:“市场需求,兴趣推动,苦苦思索,趣味无穷;灵感突现,豁然开朗,发现创新,十分快乐……”

(1)“创新的灵感来自于联想,联想来自于博学广知和集体智慧”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6分)

(2)从材料中我们感受到闵恩泽创新并快乐着。无们青少年学生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素质,享受到创新的快乐?6分

1、创新离不开想像、创新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团结就是力量等。

2、①转变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积累知识,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正确把握好奇心,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善于观察、展开想像、求异思维。③勇于实践,学以致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树立远大理想,担负起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2009河南中考试题

欣赏漫画“一字值千金”,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精神的重要性?(2)培养这种精神首先要做好什么?为什么?(1)这幅漫画说明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2)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做好教育创新。因为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010云南省昭通市中考真题】(10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的 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的认识。

(2)你认为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应怎样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在创新;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答:①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③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④借鉴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有;⑤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的合作、交流与竞争;⑥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在全社会营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风气。(5分)(评分说明:本大题答案具有开发性,考生围绕上述参考要点回答,言之有理,表述清楚,即可酌情给分)【2010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中考真题】2009年10月1日上午,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六十载奋斗创业,一甲子春华秋实。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迈着雄健的步伐,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迎来了六十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经典回放】(1)请例举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3分)【调查途径】(2)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到祖国巨变的资料的?(3分)【睿智析理】(3)请分析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4分)【感悟精彩】(4)国庆阅兵式上展示的某些武器装备,经历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你有何感悟?(3分)【抒发情怀】(5)请你写一句祝福祖国的话。(2分)答案:.(1)①神舟飞船系列成功发射②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③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④香港、澳门顺利回归⑤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⑦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等。(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2)①上网搜集②查阅资料③走访④I司卷调查⑤实地调查⑥座谈等(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3)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③坚持党的领导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⑤坚持科学发展观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⑦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⑧坚持保护环境的国策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4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4)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我国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⑤勤于思考⑥善于动手实践⑦敢于质疑、敢为人先、敢于向权威挑战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等。(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5)祝福祖**亲明天更加辉煌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2010年泉州中考试题

2009年11月12日,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科技世博”为主旨,全方位展示了新能源使用、低碳排放、高效照明、水科技、“三网融合”及安全高效管理等全新科技,打造一场“由科技发展引领低碳新生活”的盛会。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2)结合资源、环境国情,谈谈倡导低碳新生活的现实意义(5分)

(3)在“由科技发展引领低碳新生活”的今天,你如何践行低碳生活?(4分)(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在创新;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2)①我国的资源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②我国环境形势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③倡导低碳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需要。

(3))节约资源、一水多用;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购物;多步行、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不用电器时,立即拔掉插头;随手关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草、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等等(2分)

篇2:专题八.国家科技文化建设

专题十一: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

【热点材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1年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可用作耐热、低温材料和无磁铁锰铝系奥氏体钢等,具有开创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教授(1924年生)独辟蹊径,采取药物诱导分化的方法,教癌细胞改邪归正,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癌症治疗途径。

【与教材结合点】

1.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3.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5.教育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代表、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和公民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6.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免费性特点。党和政府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7.党和政府尊重劳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

9.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10.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11.团结就是力量,发扬团队精砷。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

1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

【命题预测】

1.两位老科学家身上有哪些精神令我们钦佩?

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奉献社会等。

2.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奖励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说明了什么?

党和政府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始终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3.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进行奖励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有利于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习惯,能更好地体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③有利于推动我们经济科技进步,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立。④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

4.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为什么着重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①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我国目前科技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邳州市连防中学 1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③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能力,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5.如何才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营造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把推进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首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和教育创新,才能使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自主创新能力。

6.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向获奖科学家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7.除了重奖获奖科学家.怎样做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国变革的重要动力? ①优先发展教育,重视人才培养。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8.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1)优势:①党和国家高受重视科学技术发辰。②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保障:④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⑤经过广大科拔人员顽强拼搏,已在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2)劣势: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9.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有何重要意义?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创新,关系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③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少年。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10.请你为做好当前的人才工作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① 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实行公平竞争②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训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的人才③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④积极引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人才。

11.出一期科普墙报。如果你来组织本期墙报的举办,你将选用哪些知识作为墙报的内容?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我国古代和现代的重要科技发明;国家对科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大举措等。

12.除了重奖获奖科学家.怎样做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国变革的重要动力? ①优先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③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3.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某些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中华民族有非凡的创造力。

14.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对你有什么启发?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③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化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为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15.科技奖励大会给青少年的启示是什么?

①立志成为祖国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②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统一;③培养和树立艰苦奋斗精神;④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⑤肩负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需要出发,选择成才目标;⑦培养团队精神。

16.探究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科技的载体,任何科技的研究、发明、利用,都离不开人才。科技知识只有与人才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

(1)请你给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标题。

如:“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或“人才是第一资源”或“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等。

(2)若以该标题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你设计出该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要求:围绕主题,鼓励参与,讲究实效)

示例:第一步,请当地有名的科技专家讲话,谈人才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第二步,看投影《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时代》;第三步,请学校的小发明、小创造获奖者交流经验;第四步,请学生代表谈感想;第五步,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对学生提出成才的希望和要求。

(3)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来宣传人才强国战略。

如:“人才是第一资源。”或:“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等等。

(4)假如你要参与发言,请写一篇发言提纲。

答:①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②谈科技、人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③谈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④谈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

14.某校九年级(1)班决定以“向李振声院士学习”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请你一展身手,完成下列任务。

(1)为本期黑板报拟定一个题目。

“向李振声院士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崇尚科技,立志成才”、“勇于创新,报效祖国”

(2)本期黑板报确定四个主要栏目,写出栏目的名称,简要介绍栏目的内容。

栏目名称及内容:①颁奖盛况。主要介绍国务院的奖励决定及胡锦涛总书记亲自颁奖的情况;②事迹介绍。主要介绍两位院士对我国科技事业的杰出贡献:③向科学家的崇高精神致敬。主要说明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勇于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精神等。④学习两位院士见行动。主要介绍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勤学苦练,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担负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篇3:专题八.国家科技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 各级广播电台和研究机构加快推进对新技术及广播平台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积极利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媒体, 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 为听众提供了多种类型广播节目, 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提升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十一五”期间广播主要完成下几项工作:

1. 全国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基本完成

随着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指导下, 全国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的规划和改造进一步深化。全国省市多家电台进行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和实践, 并陆续投入应用, 现在该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被全国各省市电台借鉴和应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广播系统的应用, 为广播预警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2008年开始, 相关单位开展了适合我国管理体制下的广播电台可靠性评估及预警系统的技术研究, 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当前已在部分单位进行实质性应用与测试, 并在广电总局的组织和建议下, 正考虑起草《广播电台可靠性评估及预警系统白皮书》, 为广电行业安全播出平台的建立提供更科学的技术指导。

2. 开始建立广播内容集成、分发和内容资产管理系统

“十一五”期间, 广播应用数字化的保存、编目、检索、交换技术, 建立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提高了节目、信息资源利用率。同时开发了支持多种信号格式, 能够实现文字、音频采编播应用整合的“网络业务平台”, 可以为全国各地方电台新闻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提供服务, 实现各电台之间的新闻信息资源的交流, 为节目生产全流程各业务系统提供版权信息服务。

为解决广播电台普遍存在的“综合业务网”和“广播制播网”之间数据传输困难的问题, 中央台完成了《广播电台节目采集平台关键技术 (内外网隔离传输技术) 》研究项目, 并以该项目为基础, 编制了《广播电台综合业务网和广播制播网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技术报告》, 作为总局的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2009) 。

3. 探讨建立了数字版权管理体系

各级广播电台在节目制作、播出、传输、交换、接收等环节, 加强了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研究, 采取数字认证、数字水印、数字加密等安全措施, 建立数字版权管理体系, 满足了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媒体内容版权保护的需要。

4. 对于数字声音广播技术的跟踪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十一五”期间, 我国广播工作者积极推动DAB等技术应用, 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大连等地开始了DAB和DRM试验和播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从2005年1月起开始进行数字广播的业务应用研发、网络建设及市场运营工作。2006年, 数字广播播出平台的前端系统测试工作、数字广播音视频节目播出和业务应用平台的搭建工作、中央广播电视发射塔数字广播发射系统建设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整体系统从安全性、稳定性、先进性等各方面均达到播出要求。

5. 电台节目上网, 网上广播和手机广播业务得到开展

截至2010年, 全国共有广播电视网站397家, 其中广播电台网站131家、广播电视综合网站104家。主要类别:商业网站创办的网络电台、个人或社会团体组建的民间网络电台、传统广播创办的网络电台以及部分校园网络电台。这些网站很受网民欢迎。

中国广播网以打造“全球最大的音频门户网站”为目标, 实施了网站开通以来最大规模的改版, 目前已拥有43个频道, 实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2套广播节目的在线收听和拥有版权的经典音频点播服务, 全年网页面总流量达1.58亿人次。在美国Alexa全球排名系统中, 中国广播网已排在4900多名。国际在线语种数量达到59种, 进一步巩固其全球语种数量最多的网络媒体平台地位。

6.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提上日程, 成为全国应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围绕国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积极研究、编制了《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建设方案》, 全力做好应急广播工作。

“十一五”期间主要取得以下成就:

全国电台的台内数字化率由近50%提高到80%左右;

电台的播出节目套数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电台的节目覆盖率得到较快提高;

电台播出的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得到明显提升;

类型化、专业化广播形成相当规模;

电台的广告收入得到较快提高。

二“十二五”的发展展望及重点工作建议

“十二五”期间, 继续把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作为推动广播发展的根本动力, 全面提升广播的内容生产能力、传输覆盖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 提高广播的现代化水平, 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实力, 推动我国广播科技和事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 继续推进广播电台的数字化进程, 全国地市级以上电台的数字化率达到90%以上

目前全国电台台内中心的数字化率约为80%, 到“十二五”末期, 应当能够达到90%。制约电台数字化率进一步提高的原因, 主要是话筒和监听音箱的限制, 此外对一些文艺和音乐节目的录制, 采用模拟有其优越性。因此, 我们认为提90%的数字化率是比较合适的。

电台中心的数字化, 改变了原有的节目制作流程, 提高了效率。但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如何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并进行网络评估, 安全预警, 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2. 研究5.1声道节目的制作、传输标准;并使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的5.1声道节目形成一定规模

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 对5.1声道的制作播出提出了要求。对于以声音为主业的电台, 目前只有不到10家具备环绕声制作能力。要发展5.1声道声音广播, 需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 一方面研究通过无线地面覆盖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通过现有的有线电视网进行传输,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固定接收的实现方式。

我们希望在制定标准的基础上, 在“十二五”末期, 在全国节目积累的基础上, 能够有十家以上的电台开始在有线电视网络上进行播出, 以提高整体的声音节目制作水平。

3. 电台建立内容资产管理系统, 节目交换文件化

目前, 一些大的电台开始建设内容资产管理系统, 一方面为珍贵节目资料的保存创造条件, 同时, 也为电台间的节目交换提供方便, 还可以为特定用户的网上或手机点播和下载提供方便。

需要加强版权管理的研究, 包括数字水印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 规范文件交换或包交换的格式。

建议建立全国性的音乐资料库, 对于流行音乐等统一标注, 降低系统成本, 利于资源共享。可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 方便节目资料的获取。

4. 研究确定数字地面广播编码与传输标准, 开展数字地面广播

数字地面电视已经在全国开展, 根据欧洲和美国等开展地面数字广播的进展情况, 通常是与数字地面电视同步开始, 稍晚结束。国内, 数字地面电视标准已经发布三年, 而数字地面广播的标准尚未启动, 建议尽快研究确定中国的数字地面广播标准, 并以此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目标是在“十二五”末期在全国10个左右城市开始地面数字广播。

建议开展软科学的研究, 对于地面数字电视播出后的频谱利用问题, 目前重点是找频率和批复, 而对整个广播电视频带的使用没有规划, 对于地面数字广播是否可以利用VHF三波段、地面数字广播是否先在中波实现等技术政策进行评估, 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5. 探索网络广播和新媒体广播的途径和盈利模式

网络广播的出现, 对于传统广播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它突破了地域的界限, 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与追求个性的需求相吻合, 如何利用好网络广播, 开拓电台节目输出与发布的新路径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得在移动过程中获取信息的需求开始产生, 如何与之相适应, 也是研究的课题。类似于CMMB和移动互联这样的技术手段的使用, 在“十二五”期间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开拓新的媒体传播形态, 并利用其形成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 是应当加以更多关注的。

6. 国家应急广播形成体系和规模

近几年, 国家突发事件与灾难性事件发生比较多, 广播在应对这些事件时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 其作用越来越被认可, 建立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并形成体系, 已经在国家层面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十二五”期间, 形成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应急广播体系, 研究各级应急广播系统的指挥、调度;包括应急广播信息的采集、播出和发布控制;管理体系的形成;平时与应急状况的结合等等课题, 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

在“十二五”末期, 应急广播体系应基本形成, 指挥调度灵活有力, 在国家减灾防灾、传达党中央声音、安定百姓情绪等方面,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 进一步加强管理, 特别是无线电频率管理

这里所说的无线电频谱资源主要是指广播电视频率, 主要问题是城市化进程超出想象, 城市的扩大和钢筋水泥建筑物的增多使得原有的规划频率的功率显得比较小, 不能满足有效覆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电台播出的节目套数的增多, 使得新的频率需求踊跃。

城市的发展使得原有发射台站外迁较多, 需要合理规划频率功率。

建议总局进一步加强频率管理, 各地广电部门也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意识, 既要严格管理, 也要尽可能满足需求, 以适应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科技委广播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工作总结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关键一年。广播专业委员会按照总局科技委的总体部署和工作思路, 根据专业委八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组织全体专业委委员,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努力在本专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发挥作用。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 关于工作纲目

第一, 广播电台可靠性评估及智能化预警系统的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广播电台安全播出可靠性评估和系统预警的情况。提出一种运用仿真理论、专家系统和模糊数学可靠性评估等手段, 定量地分析广播系统安全可靠性和实现系统预警的方法。已形成报告书提交。

第二, 广播电台新闻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建设计算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为全国各电台新闻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提供服务, 实现各电台之间的新闻信息资源的交流, 实现各电台之间新闻 (文字和音频) 稿件一体化传送, 并保证稿件的安全可靠传输。已形成报告书提交。

第三, 2010年7月6日广播专业委在北京召开了工作组会议, 研究落实广播专业委2010年度两个工作纲目“广播系统可靠性评估及预警系统”与“广播电台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工作。

第四, 根据2009年专业委工作纲目中关于“广播电台内外网互联互通的研究”结果, 为推广、应用该项目技术成果, 选择了安徽台作为实例, 进行实际应用验证。2010年7月底在安徽台召开了现场会, 会上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就内外网间使用音频安全网桥系统实现节目素材安全交换应用情况作了汇报。

2. 关于评奖工作

受总局科技司委托, 广播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2010年度金鹿奖的评审工作。经评奖组委会和评委会的共同努力, 以及全国各广播电台的积极参与, 目前评审工作已基本结束, 评审结果正报广电总局审批。2010年度参与申报金鹿奖的有来自全国31个省、5个计划单列市, 101个单位共336个节目。其中播出节目有60套, 录制节目有276个。

配合金鹿奖评审, 2010年3月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2009年度金鹿奖获奖节目听评与技术交流会, 全国三十多家电台的录音师和技术人员六十多人参加。

受总局科技司委托, 广播专业委承办2010年度总局科技创新奖——科普作品奖 (广播类) 的初审工作, 现正在进行前期申报材料的审查、录入工作。

3. 关于年会

2010年7月19日, 科技委广播专业委员会专门召开了主任会议, 研究落实广播专业委年会的各项事宜。就年会的会议日程、2010年度广播专业委工作纲目的落实情况, 报告书、建议书等进行了商议和安排。以保证年会的顺利进行。

2010年7月27日科技委广播专业委员会八届四次会议在宁波召开。广播专业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专业委委员、特邀委员等会议代表共66人出席了会议。

专业委邀请总局科技委杜百川副主任作了“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三网融合”的报告。广州台总工彭建委员、中央台网通处李氢副处长和安徽台副台长洪雷委员围绕2010年度专业委工作纲目中的二项任务分别作了:“广播电台可靠性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全国广播电台新闻共享平台工作情况”和“安徽电台网桥应用情况”的报告。

按总局科技司要求, 与会代表对“‘十二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和“数字广播影视普及读本”的第3.1节、3.2节 (草稿) 进行了逐条讨论, 提出了修改意见。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广播电台可靠性评估及预警系统技术研究”的建议书, 以及“广播电台可靠性评估及智能化预警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实现”、“全国广播电台新闻共享平台建设”的报告书。确定了专业委2011年度工作纲目和负责完成任务的主要单位。

篇4:专题八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 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把握文化的内涵: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文化内容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①潜移默化(从影响的过程看):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对于文化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②深远持久(从影响的效果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正确理解文化是世界的与文化是民族的

[&文化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表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原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错误倾向&割裂文化的个性和共性。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二是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看不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结论&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③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体现了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5. 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为什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怎么样:①价值认同:承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③遵循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6. 文化创新

(1)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为什么:①创新是使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怎么样:(途径):①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⑤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7. 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辨析比较

[内涵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也是个人的一种素养&传统

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先进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外延不同&文化包含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

8. 正确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

A. 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 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 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 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误区提示 本题是一道因果类选择题,同学们最容易把“为什么”与“是什么”混淆而误选B项。

解题技巧 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先进的文化是一种正确的精神力量,社会心态作为一种文化,对社会现实有重要的影响,C项说法符合题意。A、B项均与题意不构成因果关系,与题意不符;化解社会矛盾并不是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实现,D项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 C

例2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

nlc202309032240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误区提示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其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认为当今的文化交流会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错误的。

解题技巧 将我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向世界,增进世界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题目强调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故①④正确;②的观点认为当今的文化交流会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错误的;③强调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题目强调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故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 B

例3 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误区提示 本题的关键是要能把文化创新的实践性(源泉和动力)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区别开来。

解题技巧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主题应强调的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②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故排除。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深圳精神”,奋斗历程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故④不符排除。①③切合主题,B项正确。

正确答案 B

[【考题预测】]

1. 与往年相比,2011年票房过亿的国产贺岁影片明显增加,《大笑江湖》《赵氏孤儿》等均宣布过亿,其中,《让子弹飞》更是单日票房突破6000万,打破了2010年1月9日《阿凡达》创下的5760万元单日票房纪录。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 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某校开展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 河南安阳殷墟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 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D. 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5. 出于举办世博会的需求,上海市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提出从“旧城改造”到“旧城更新”的发展思路,强调尊重旧城区的现状,对旧城区内的现状区别对待,保留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价值的文化层,让“旧城更新”不仅能解决居住问题,更通过保护城市遗产,改善居民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社区生活。上海市的这一措施说明( )

①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发挥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 ④必须承袭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6. 对下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

[阻碍我们进步的并非是未知

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①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 “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 )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 2011年6月22日《海峡都市报》报道漳州城市精神表述语出炉,历时近一个月投稿3000多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谷文昌的创业精神、龙江风格的大局精神、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漳州110的服务精神,这五种精神成为了振兴漳州的精神动力,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些城市精神表明( )

①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②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吸收中外一切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9. 2011年5月18日,为期3天的第四届中国(滕州)国际墨子文化节在山东省滕州市开幕,本届文化节围绕“弘扬优秀文化,宣传城市形象,促进全面发展”这一中心,突出“践行和谐理念,构建幸福家园”的主题,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社会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滕州文化和产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墨子鲁班故里·湿地红荷之都、和谐文化发源地、世界小孔成像发源地”三大品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核心竞争力。期间还举办辛卯年祭墨大典、“百工拜鲁班”暨鲁班纪念馆开馆仪式等重要活动,弘扬“兼爱包容,诚实守信”的文化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你为滕州日报社撰写一篇文章,分析举办第四届中国(滕州)国际墨子文化节的意义。

10.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10年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万跃升到目前的15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篇5:专题八.国家科技文化建设

8月12日,胜利油田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项目——“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十二五”阶段成果检查,并对“十三五”工作作出部署。会议强调深化项目攻关研究,扩大技术推广应用,强化一体化结合,加强重大专项管理,全面完成“十二五”攻关目标任务,为老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会上,4个课题长以及项目相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十二五”下步重点工作以及“十三五”攻关初步设想。与会人员就课题和项目进展情况作了点评,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性意见。

篇6:专题八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教案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等篇目的学习,使学生领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是绝对的,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和融合却是必然的。

(2)通过东西方文明发展史和文化特色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具特色的文化样态,并学会思考文化的差异所能带来的文化互补共融的可能性  教学重点:

(1)熟读《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篇目,理解其思想主旨

(2)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融合的可能性

 教学难点:

东西方文明在其悠久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格,这些差异既是文明冲突的潜在因素,同时也是文化融合的有利条件,学生在文明冲突和文化融合两种进程的理解中,往往容易走极端,陷入片面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或西方中心主义的怪圈中,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文化碰撞的真谛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看图片资料,课堂讨论  教学内容:

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性

引题: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处来看,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明古国,就地球这个纷繁人种聚居的地域来看,世界上存在着五大洲,目前共有232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000个民族,这些不同的民族在语言、信仰、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尽相同的差异,正因此形成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今天,我们要进入的就是这样一个新的专题,关注的正是我们所身处的这样一个极为敏感的世界,我们从中西方文明的视角,探讨不同文明之间究竟存在着哪些差异,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面对差异,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有怎样的一种文化态度和文化责任。

(一)解读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 关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从文化表象上同学们很容易就能罗列出很多方面,比如,中国人的节日文化,中国人的休闲文化、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此处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中国人过年与西方人圣诞节的差别;中国人喝茶与西方人喝咖啡的不同;中国人餐桌上的觥筹交错与西方人的自助餐等等。

影像展示奥运开闭幕式中中国的表演和伦敦八分钟的表演,请学生通过影像资料谈谈对中西文化表现差异背后的文化内涵。

当奥运会开幕式中那幅中国味极浓的大型卷轴缓缓打开的时候,我们仿佛走进了中国文化的气场中,以身体为笔,只是非常简单的勾画、铺陈,一副山水泼墨图便在我们的眼前捭阖开来,它或许没有白描那么讲究细节的逼真,也没有绚烂的色彩点缀期间,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到一种天地混沌朴素自然的大美在心中氤氲。而颇有现代气息的伦敦八分钟,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动感而又极具个性的时尚味道,舞台上扮演路人的舞者随心所欲,没有统一的着装也没有整齐的舞步,他们更多的是在表演自己,不管城市的街道如何车水马龙,霓虹灯如何闪烁,他们都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踏着自己喜欢的节奏舞蹈。我想,这就是中西文化通过一次表演呈现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它们一个喜静,一个好动,一个追崇天地间的大美,一个追逐尘世间独享的自由;它们一个注重整体和谐,一个关注生命的个性。其实,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时时处处不在显露它们鲜明的特色,比如中国建筑讲求的是对称、和谐、秩序、天人合一;西方建筑讲求的是非对称、对上帝无限超越精神的礼拜;中国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自在的人生追求,西方雕塑突出的是人与自然的抗争(背景雕塑展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拉奥孔是当时特洛伊城的一个祭祀和预言家,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要毁灭特洛伊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咬死,画面上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人面对巨蛇奋力一搏的挣扎,当个体的生命将一腔热血投诸于比自己强大的客体时,他变成了人性的英雄);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体现的是人伦关系、群体关系,与之相对,西方人的生活观念体现的是个人自由意志和自我完善(这一组图画是一个德国人绘制的中西世象百态:在图片中,第一副画中那个放大的人的形象代表西方人,而那个被缩小的人是中国人的代表,当然这里不是指中国人是弱小的,而是指中国人的个体形象的注重不及西方人;第二副图画对应第一副画告诉我们中国人是在群体中生存的,而西方人则是个体性的存在方式;第三副画显然是一副三代同堂的角色,中间那个白色的小一码的人代表家庭中的孩子,很显然,孩子在西方家庭中是和所有成员并排站立,也就意味着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意识,而中国家庭中,孩子居中,是众星捧月的对象,这就意味着他是被保护的,这种保护甚至是可以倾注成人世界的所有,以不计代价的方式进行的,当然我们可以把这种牺牲精神叫做爱的无私,但同时这种爱会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自我成长的历练。无庸讳言,通过前三组图画,我们很明显感到中国人是在群体中生存,注重集体感的人群,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上我们更倾向于家国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当国家有难时,中国人总是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齐心协力精神,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家族之间总是潜意识里将后者视若一种崇高的目标。当然,也正是因为我们对亲情的注重,所以才会有最后一组画中的西方人老了只能与狗同乐,而中国老人更愿意享受天伦之乐。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的家国意识,亲情观念就是绝对完美的,毕竟为此我们也要牺牲个人一定的独立和自由,而同样个性的自由也应该是被尊重的。)

(二)中西方文明差异的形成

通过中西文化表现形态的呈现,我们已经发现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虽然同属一个物种,但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形态却有相当的差别,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西方文明之间会有如此的差异,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走进上古时期的文化起源处,来试着分析中西方文明格局的形成历史。

首先,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最初的经济形态,最终促成了生存理念上的差异。爱琴海区城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克里特岛、爱琴海中的各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在这块不大的区域中,海陆交错,山峦重叠,海洋占了大半面积,无数的小岛星罗棋布,象跳石那样密布在海面上,这给古希腊提供了极好的海上交通。爱琴海区域又是一个多山地带,今岛西北部有品都拉斯山,东北部有著名的奥林匹斯山,中部有巴那撒斯山,南部有太吉特斯山。群山造成了贫瘠的土地,可耕面积受到极大限制。农业无法在希腊半岛上大显身手。陆地把贫穷送给了希腊人,大海却赐给希腊人以财富。人们谋求生计、获取财富主要依靠海上的贸易。海上的贸易,促进了古希腊手工业.航海业和商业的高度繁荣。当时最重要的手工业中心雅典,冶金、造船、武器、皮革、工商业最为发达。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工商业城邦为中心的古希腊社会经济的商业性特征。与古希腊地理环境相反,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一个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平坦广阔而肥沃的土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场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耕耘收获,繁衍生息,农业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从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来看,农业生产被放在极重要的位置。这种特殊而极端的地理位置,也使古代中国不可能利用对外贸易来刺激和促进国内商品生产。因而中国古人重视的便是农业生产。

在商业性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土壤和气候中,培育起了古希腊人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商业经济和民主政治,使西方人崇尚个人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发展,个体的创造,个人的奋斗,祟尚个人的发财、个人的爱情、个人的享乐,以及个人英雄、个人冒险。排斥外在的人为的束缚,将物质利益作为言行取舍的准则,将自我利益放在核心地位。总而言之,从古希腊商业经济和民主政治中陶冶出来的民族特征,是以自我为核心,以私利为基础,以享乐为目标的敢于冒险、敢于进取的开放性民族品格。这种民族品格,在著名的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中都有鲜明的体现。

与西方相反,中国的农业型经济与宗法制政治,则将中华民族塑造成了一种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民族品格。封闭式的农业经济,使人们眼界狭窄,乐于安贫守旧,不肯冒险。严格的宗法政治,压抑着人们的个性自由,更无民主平等可言。凡是敢于违背这种基本宗法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人,一律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不仅天子可以兴师讨伐,而且可以“人人得而诛之”。宗法政治反对个人的自由,反对贪图私利,越礼享乐,而极力强调天子的尊严,国家的统一,血亲家族的融洽,尊卑等级的神圣,品德修养的重要。提出“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克己复礼”(《论语•颜渊》),提倡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匹夫不可夺志”、“贫贱不能移”的气节。从西方文学实践来看,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其价值并不在于对君主的忠贞和品德无暇,而在于他们个人的毅力,勇气和智慧。足智多谋的阿加门农,尽管为了一己之私利,夺走了别人心爱的女人,但仍为一个英雄。敢于冒险的奥的修斯,更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拜伦的长诗《唐•璜》,前半部分完全是讴歌主人唐璜的浪漫恋爱史,后半部分则写主人公为个人,为自由的‘英雄”业绩。这种对个人英雄的赞颂,是西方文学的普遍现象。而中国的英雄,绝不是那种为一己之私欲夺人之爱的将军,更不是四处沾花惹草,走—处爱一个女人(甚至爱几个女人)的花花公子。而是如屈原那股品格高洁、忠心既耿的正人君子、具有对君王忠心不二,“虽九死其就来悔”赤诚肝胆。或如杜甫之忧国忧民,或如岳飞之敬忠报国,或如文天样之视死如归,或如陶渊明之归田园居。这些忠君报国贫贱不移的君子们,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其次,形而上的哲学观念构筑起了不一样的中西文化样态。同学们也许不一定解释得清楚什么是形而上的哲学观念,其实说得更加通俗一点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就是追问世界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自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不管在地球的那个角落的文明几乎都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的。对世界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国文化给出的是这样一系列的概念:道、无、气。西方世界给出的是另一组概念:理念(idea)、有(being)和实体(substance)。道,是核心,无,表明道的形而上的特征,它不是具体事物,“道可道,非常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气,说明了“道”的生成运转变化,它无所不在,却又无象无形,气之凝聚形成实体,实体之气散而物亡,又复归于宇宙流行之气。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河草木,飞禽走兽,悠悠万物皆由气生。人为万物之灵,亦享天地之气以生。“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在气的宇宙中,无是根本,是永恒的气,无是有的本源,又是有的归宿,有是暂时的,有限的。这种有无相生的气的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人对世界整体的认知特点:不是把实体和虚空分离开来,而是必然把二者联系起来,气使得具体事物从根本上不能独立,必须依从整体。气的宇宙世界,虽也可分析,但更靠感悟,正因此中国的思维走向的不是形式逻辑,而是感性思维。《易传•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象,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周易中的取象思维的出发点同样是对物象世界的直接观察和自在体认,它并未割裂人与宇宙万象的天然联系,而是通过直面物象的方式取得物我之间的沟通和认知,这种思维方式的先导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诗性话语。老子讲“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第十六章)追求的是对万物盛衰起落的直接体悟。庄子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大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不言”、“不议”以及“不说”正是为了凸现“观”的意义,在庄子看来对道的体悟,需要的是明心见性的直观,而不是建立在人言基础上的抽象思辨。《天道》篇中轮扁斫轮的寓言就是在讲对事物的明见,需要的是“得之于手应之于心”的直接体悟和亲身体验,从而顺应事物本然的存在规律达到对事物的体认,这个过程无关于前人诉诸于笔端的经验先导,因为所谓书中之言建立在所谓的客观逻辑建构上,它并不如亲身体验更加可信和可靠。庄子的直观体认强调的是自然万物的自显,而非人的强为。

附:《庄子·天道》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而与之相对,西方文化的世界形成的概念是一种实体观,idea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世界形成的“模子”,先有一个模子,人才能据此制造世间万物,于是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再到赫拉克利特,乃至中世纪的神学都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数、火以及上帝等,它们都是明晰的、实体性质的,西方哲学的追问看重的是有而不是无,是实体而不是虚空。因为实体的存在,西方人总是希望用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去带动人类认知更多的事物,比如说根据能量转化原理发明了电灯,电子技术的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时刻都无法离开的电脑,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才有了克隆技术的问世,等等。当西方人不停地去用科技理性去探察我们周遭的世界,依靠逻辑和实验去不停地推演宇宙的时候,他们越来越离不开一种标准化体系化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人类的活动必须在严格的逻辑思维中展开。根据我们上述所讲的庄子的人生经验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西方人对此或许正好持相反的意见,他们不会偏信所谓个人的经验,他们更愿意相信一种被总结出来经过论证推理的技术方法,后人可以依此获得一种更加客观可循的认知。

二、文化的角力与文化的冲突

尽管在文化思维上中西方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性面貌,但在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两端的文明都在各自所依存的文化形态中相对稳定的发展,这种相对独立的发展局面直到近代被打破了,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清末时期最为坎坷屈辱的一段中国历史。显然,在这一时期,文化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了。当时的中国在经济上,实行重本轻末、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保守的政策;在军事上以固守中原、防御外敌为主,长城就成了防御政策的象征;在文化上,重道德修养、轻个人功利,形成了重道轻术,崇本息末,重伦理、轻科技的传统。当东方世界依然在与土地的亲密关系中维持着封建制的现状时,西方世界首先打破了人与土地的依附关系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而这也正加剧了东西方文明之间关于孰优孰劣的争论。西方的理性与科学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伟大意义不可忽视。近代以来,物理学的声、光、化、电之发现与应用,一直到现代IT高科技所带来世界面貌之变化,可以说都是在理性与科学基础上实现的。当外国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一个与外界基本隔绝的时代便告结束。但是,外敌的入侵并不是为了传播文明与帮助发展,而是为了掠夺和奴役。在惨痛的现实面前,在亡国亡种的危机面前,对传统的怀疑、反思,对外来思想的学习、借鉴,促进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崩溃与重构。究竟中国应该走向何方,如果说在此之前的东西方之间各自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力量,当力量产生悬殊之后,中西方的关系应该怎样选择呢?我们不妨先从冯友兰先生的文章说起。

(参读课本《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请问:在冯友兰先生看来,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差别被做了怎样的比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呢?在你看来在当时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和西方的差别?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文章人把进步与落后冠之以城市与乡下之别,他指出西方在世界上居于城里人的地位是从一次重要的大改革开始的,这场改革就叫做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究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怎样突飞猛进的变化呢?我们不妨看以下的一组图表,更能说明问题。

西方的现代文明

工业: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农业:操作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村工业化 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 科技: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法制化、规范化;

价值观念: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等等 与之相对:中国的传统文明 工业:简单的手工业 农业:个体劳作、自然灌溉、自给自足 国防:刀枪棍棒 政治:集权等级制

价值观:三纲五常,君子言义不言利 很显然,从这组对比的图表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与传统的角力,中国与西方的差异最终形成了文化冲突的态势:经济强大起来的西方国家,为了占领更多的资本市场,为了不断满足他们对个体意欲的扩张需要,东西方文明的平衡状态终于被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从两不相干到两相对峙,讨论: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下,冯友兰先生给中国的道路指明了什么样的方向?他所谓的摆脱乡下人的局面,应该走怎样的道路?

冯友兰先生在文章的最后说道:“英美等国之所以能于现在世界中取得城里之地位者,乃因其近代化或现代化,乃因其先有某种文化。中国之所以于现在世界中流为乡下的地位者,乃因中国未近代化或现代化,乃因中国未有某种文化。”显然冯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向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借鉴。冯先生是一个代表,他代表了一批从海外留学归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深表隐忧的思想者的心声,于是,中国在先进的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催逼下,终于开始了自我反省的道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呼声,我们发现五四之后中国从被动开放大门转向主动去接纳西方文化,于是也就有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的开拓和推进。

三、文化融合的世界构想(One world One dream)

然而,当中国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流中时,我们耳际仍然有不绝于耳的质疑和反省,是不是西方的一切都能成为一种普世性的价值,中国传统的信仰和观念已经一无是处了呢?在冯友兰先生的这篇文章里,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冯友兰先生就是唯西方论者。

冯先生认为,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伟大的过去,也必将造就中国人的伟大的将来。所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冯先生均能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用现代的眼光加以审视,用现代的方法加以分析和疏理,形成了以哲学为统率的历史、文化、政治、道德、文艺、宗教等多层次的思想理论。近一两年来,学界开始越出“新理学”的纯哲学系统,就冯先生的社会文化观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但尚缺系统之研究。我们认为,对冯先生的社会文化观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提炼,将有利于冯学的全面研究。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思想,发挥中华文化的优良精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一定参照。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前言》 从上述评价中,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冯先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西方主义的鼓吹者,冯友兰先生一生在学术上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就是《中国哲学史》,而他的学术方向是现代新儒家。他的思想所涵纳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他学术的开放视野。

冯友兰在中西文化间的熏陶和濡染:1895年12月4日(农历乙未年10月8日),冯友兰出生在一个当地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家。祖父虽然一生没有取得任何功名,却作得一手好诗。父亲是清光绪戊戌科进士,伯父、叔父都是秀才。冯友兰七岁就开始在家里的私塾读书。1903年,全家随父亲到武昌,在母亲的监督下,他读完了《书经》、《易经》。1919年秋,冯友兰来到北京,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出国留学资格考试,顺利通过。1920年1月,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开始系统地学习西洋哲学。他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富有思辨性的独特思想体系,是第一个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人,也是较早地把中国哲学介绍到西方的中国人之一。从冯先生的人生经历,我们似乎在感情和理性的天平上需要重新称量关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我们的视野其实也可以像冯先生那样,更有一种反思的批判力和文化的包容性。

讨论:中国学习西方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是不是我们的文化特色就要一笔勾销呢?西方价值是否能成就绝对的普世价值呢?

机械化的生产,量化的评价体系无形中在构建一系列对人的裁策机制,日益模糊掉人的个性和人的情感需要。一切被日益物质化、商品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残酷竞争、人欲横流等乱象之所以层出不穷,包含着平等原则的商品的等价交换使人们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沟通。繁华的城市生活使人远离自然界,更可怕的是对大自然疯狂的掠夺加速了地球的自我毁灭速度。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烈和残酷,让全世界尤其是欧美震惊。许多有头脑的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资本主义文明的合理性,怀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是否还能够带给人类更多的幸福,甚至对西方文化也打一个问号,个别人曾提出要从东方文明中寻求出路。大哲学家柏格森在欧洲遇到梁启超时,劝梁回国后多研究一下孔子、老子、墨子,中国这些哲人的思想和学说或许可以拯救纷乱繁杂的世界。于是在欧美掀起了一股抨击资本主义文明的后现代思潮。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理论,以及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是典型代表。这股思潮关注人的和谐、人格的修养、人性的回归与伦理道德的重建等,试图以此来解决欧美的社会问题。

其实,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思考并没有因为现代化的推进而消失,反而在今天讨论更加热烈,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如果各执一端,推行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必然导致新一轮的文化冲突,但消解差异也就意味着失去思辩的力度和碰撞的火花。因此,我们更应该很好的进行东西文明的对话和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升自身的文化品格。

比如:冯友兰先生就说过,中国所以没有近代自然科学,是因为中国的哲学向来认为,人应该求幸福于内心,不应该向外界寻求幸福。„„如果有人仅只是求幸福于内心,也就用不着控制自然界的权力,也用不着认识自然界的确切的知识。

其实,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在推进人类认知世界微观分析上的弱点,需要在这种科学思维上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思想本身对人的个人内在修为的更高要求和对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它可以弥补科技理性对人精神的戕害。

其次,一方面,我们在西方的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观上,看到人道主义的重要和可贵,纠正自古以来“存天理,灭人欲”对人性的束缚,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下,对偏激和无度的欲望进行内省性的价值规约。

这种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和对话,常常被我们用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其实未尝不可以搬到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发生的历史就是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请学生评价一下赵武灵王的政治举措,并结合此文,谈谈民族振兴的出路何在。

赵武灵王大胆搁置狭隘的民族观,向对立的异族学习借鉴,看上去也许只是 一次服饰改革,但实质上是向一种思想保守势力的挑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没有绝对的胜者与败者,在绚烂多彩的世界舞台上同样没有绝对的强者与弱者,文化之间的开放程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开放程度,而这种开放和包容也正是一个民族永远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柱。

背景资料:

赵国东北同东胡相接,北面同匈奴相邻,西北又同林胡和楼烦接壤。这些都是游牧部族,他们经常以骑兵侵扰赵国,破坏赵国边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为加强边防,公元前三○七年赵武灵王实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命令军队采用胡人服饰,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鈎,戴着插有貂尾或鸟羽的武冠,穿皮靴,藉以发展骑兵,训练在马上射箭的作战技术。虽然这场改革侧重于军事方面,实际上就是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时肥义等大臣是改革的支持者,贵族公子成、赵文、赵燕等人是反对者。公子成认为不该“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赵文认为“衣服有常,礼之制也”;赵造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俗而动”。赵武灵王驳斥了这些谬论,说:“理世不必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战略策•赵策二》)。后来赵在攻取原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之后,把它改为“骑邑”,用来训练骑兵,牛赞又出来反对,声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赵武灵王当即加以驳斥,指出“古今异利,远近异用”,“今重甲修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战国策•赵策二》)。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是逐步推广的,先是以身作则,推广于家族中和朝廷上,再推广到官府中和军队中。赵武灵王严厉驳斥了贵族中原有守旧的思想,从而提倡革新进取的政策。胡服是胡人便于骑射的服装,推行胡服是为了学习胡人骑射的战斗技术,从而增强赵国的兵力。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是亲自带头集中精力来进行的,是有计划而亲自逐步贯彻的。他不但攻取中山和攻略胡地,藉此扩大领土,而且使这些游牧部族服从;并且收编了林胡和楼烦的骑兵,藉以增强兵力,使赵国从此成为与齐、秦并列的强国之一。

公元前三○七年赵攻中山到房子(今河北高邑西),次年攻中山到宁葭(河北石家庄西北),西略胡地到榆中,“林胡王献马”,由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榆中在秦上郡之北,北河以南,今陕西榆林以北地区,原为林胡游牧地区,因有广大的榆柳之林而得名,林胡这个部族就因游居在榆中而得名。“林胡王献马”,就是表示从此归属于赵国。“代相赵固主胡”,就是从此由赵固兼管这个林胡部族,“致其兵”就是收编林胡的军队。公元前三○五年赵大举攻中山,由武灵王亲率右、左、中三军,并由牛翦率车骑,赵希统率林胡和代的军队,会合于曲阳(今河北曲阳西北),向北攻到恒山的华阳,向南攻到石邑、封龙(今石家庄西南)、鄗(今高邑东)等地。次年攻取了榆中以北黄河上游河宗氏和休溷诸貉之地,设臵了九原郡和云中郡。“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命将军、大夫、適(嫡)子、戍吏皆貉服”(《水经•河水注》引《纪年》魏襄王十七年,《今本竹书纪年》“戍”改作“代”,“貉”改作“貂”)。因为这一带居住民是貉族,因而穿貉服。貉服和胡服大概是大同小异的。公元前三○三年又攻中山,攘地北至燕,西至云中、九原。公元前二九七年赵武灵王巡行新得之地,“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就是收编了楼烦的军队。次年中山灭亡,迁其君于虏施(今陕西榆林南)。赵武灵王不但推行了胡服骑射,攻取得大片胡地和中山土地,而且收编了林胡和楼烦的军队,因而军事力量大为加强。

问题与思考: 1. 冯友兰先生将“东西文化之分”用“城乡文化之别”来做比,你觉得这种取譬的方式对表达其思想观点有何作用?

2. 冯友兰先生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他的所谓“东西文化之分就是城乡文化之别”这一观点的?你觉得这一比喻背后所表达的观点运用在当今社会依然准确吗?

3. 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你觉得会导致一种文化的必然对峙,还是一种文化的对话和融合?如果文化之间能够很好的形成对话和融合局面,你觉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4. 评价“胡服骑射”故事中的赵武灵王在当时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并分析这5. 一故事背后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融合之间你认为有何关系,通过你的阅读和理解,请谈谈你的具体看法? 参考书目: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词汇学分析(DOC)下一篇:品牌策划的一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