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故事及案例经验》观后感

2024-04-09

《师德故事及案例经验》观后感(精选13篇)

篇1:《师德故事及案例经验》观后感

师德案例故事及分析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理想与道德》一书,我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长远的教育作用。师德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富有一颗爱心。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教育,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只有倾注了全部的爱,师德修养才能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案例:

那是发生在我刚刚调入一所新学校的时候,高中历史又快到了会考的时候,由于带的是理科班,学生本身对会考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有的学生的上课也是在半玩半学中度过的。

班上有这样一位男同学,特别活跃,上课经常随便说话,搞小动作,注意力十分不集中。开始我采取了容忍的态度,所做的最明显的批评方式也就是上课时用微怒的眼神提醒他。他的回应也很快,在他看到我的神态后,他会收敛一些,但用不了十分钟他就又管不住自己了。在以后的两个星期里,我发现我的这种做法并没能使他明白我的用心良苦,反而他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愈演愈烈。可想而知,他这样的听课效果会带来怎样的学习成绩!的确,他的成绩越来越差。我想,是该找他谈谈的时候了。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书,走进教室。他呢,还是像往常一样,吊儿郎当的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偶尔还想张开嘴,又要和别人说话的样子。我心里很生气,心想,就这个样子怎么过会考。即使再聪明,不学习也过不去呀。正当我讲到一半在黑板上写字时,突然,只听后边的同学“啊”一声,我回过头,正想发火,发现那个爱说话的男生,吐了满地的东西。周边的其他同学恶心的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我走上前去,摸了摸他的额头,并不烫。然后快速的到黑板前,把绰子和扫把拿来,扫了起来。其他同学见我这样,也都纷纷抢过来,主动帮助,将呕吐物扫除。然后我轻声问了一句:“还难受吗?能坚持上课吗?” 他说:“行!”这一节课是在很安静的氛围中上玩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像以前一样随便说话,而且周边的同学也像受他的感染一样,根本不用我在做任何的思想工作,就能轻易改掉坏毛病,学习成绩也一路飙升,最终在会考中取得了A的好成绩。

这件事是我教师生涯中是一段小小的插曲,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它却使我更加相信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案例分析: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常常离不开善于把握垂青于身边的机遇,失去一次机遇,也许就失去了一回成功。同样之理,教育工作者要取得德育工作的成功,也往往离不开德育机遇,更离不开对德育机遇的艺术把握。一个善于把握德育机遇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德育工作总是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总是富有时代感和预见性,总是事半功倍,成效显著。对于课堂上发生的类似这样的事件,教师只要抓住这个偶然的机会,把它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能充分利用偶发事件,开展教育工作,不仅会促使个别学生的转变,而且会对其他学生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这让我认识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师爱为学生引路,用师爱谱写一曲最美的歌。爱与责任是教育的双翅,没有责任办不好教育,没有爱同样没有教育。有人把师爱比作春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师爱比作阳光,温暖孩子的心房。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脊髓的甜蜜。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爱生是师德的核心。然而,热爱学生是一条非常抽象的师德规范要求,它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心里为自己评判达成度。只要我们善于对照规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哪怕是每天反思一点点,我们的师德修养水平也会前进一大步的。教育,作为人对人的影响,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创造的一个环境。如同那个古老故事讲的,橘子生于南方为橘,生于北方为枳。可见,教育者是受教育者的心灵环境。教育,作为人对人的影响,是以教育者个人人格为基础,对学生施加良性的影响,通过这种影响,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篇2:《师德故事及案例经验》观后感

每天早晨,我都和学生讲不要往地上扔纸,可是张赢博同学每天都不在乎,还继续往地上或操场上扔垃圾,不罚他,他还不知道错,弄得我不知道怎么办,思来想去,罚还是要罚的,要做到‚妙罚‛。在下午的语文课上,我说:‚今天我罚他捡垃圾,这是我的不对。‛全班同学一齐鼓掌。‚不过,违反纪律我还是要罚的。我宣布——‘罚’张赢博同学当这个星期的卫生委员,大家同意不同意?‛同学们‚哗‛地一下子举起了手,张赢博同学的脸红了……

这个法子还真灵,想不到他太棒了,一个星期的官当得很成功,特别是周末大检查时,检查结果成绩是一流。通过体验,我想到:许多教师把罚学生作为教育的常用手段,不做作业的罚抄;不会背课文的罚倍;不认真听讲的罚站……。学生被罚,心理负担加重,慑于教师的威严,表面上只好装着服帖你,实际上是敢怒不敢言,心底牢骚满腹。比如张赢博同学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自尊心也很强,封他一个官,激起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他乐意做的事干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应该教育,罚学生应该讲求艺术。有些学生不写作业,可罚他当一次老师;有些同学喜欢在自习课上乱说话,可罚他当一次纪律委员;有些同学乱扔果皮,损坏班级形象,可罚他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实践证明:只要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心理,注意‚罚‛的艺术,那么学生不仅能接受‚罚‛,还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也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转变。

尽洒爱心滋润孩子心田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教师能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那么它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一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好坏,学生素质的高低都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既然选择了最崇高的事业,我就要把全部的爱真诚地献给每位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老师的爱能给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使他们敞开心扉,积极上进。班级的麻旭、姚东来等同学,学习基础差,家里娇生惯养,比较贪玩、淘气。上课不认真听课,下课和同学打闹,作业不认真完成。对于这样的学生,是放弃还是挽救?放弃很容易,而挽救就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代价。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是不应计较这些的。于是,我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学习有信心。下课和他们多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想的是什么,好对症下药,找救他们的良方,并号召全班同学开展献爱心活动,有的帮助他们学习的,有的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的,并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我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让他们真正感到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温暖的大家庭中应该好好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改变了许多,上课能注意听讲了,回家作业也完成了,渐渐的对学习也有了兴趣。月考成绩也上来了。

后进生和优秀生是相对而言的,只要老师对他们多付出一份挚爱,用爱的星星之火点燃

篇3:《师德故事及案例经验》观后感

目前, 高校越来越强调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与产出, 这对于新知识的创造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 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 也有部分教师的科研成果只是简单地在中国情境中验证西方理论[1], 过于抽象、脱离实践, 而无法转化为对学生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对于管理学这样一个实践性学科而言, 研究与实践的相关程度显然是评价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 如何提升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意义及如何融合科研与教学内容成为当务之急[2]。

本文建议管理学科的教师利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统一。案例研究方法强调在真实世界中做研究, 强调归纳性理论构建, 因此, 它更有可能产生适用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 研究成果也更便于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

二、管理案例研究的价值

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 (empirical) 研究方法, 它提供了在真实世界中对现象进行研究的手段, 当所研究的现象与所处情境的界限不明显时, 适合采用案例研究[3], 并至少可以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管理学科研与教学的融合。

(一) 弥补理论与实践间的鸿沟

基于演绎逻辑的定量研究的内在知识假设是存在从研究人员到实践者的线性知识转移过程, 即研究人员创造并检验管理知识, 实践者应用研究人员所创造的知识。基于这样的假设的研究往往不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 即情境无关, 则而可应用的知识必然与特定情境相关。如果管理学科教师仅仅从事定量研究往往会在理论与实践间形成鸿沟, 则研究成果很难为实践者所应用, 也很难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有价值的应用性知识。教师应与实践者密切合作, 共同创造管理知识。应多深入企业实地, 从事案例研究。研究显示, 研究者在研究现场的时间与其研究结论的可应用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4]。案例研究强调深入实地, 要求教师与企业实践者进行频繁互动, 从而理解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因此, 案例研究更可能帮助教师弥补理论与实践间的鸿沟, 创造出可应用性知识。

(二) 使研究结论更加情境化

近年来管理学不断强调了研究情境化 (contextualization) 及情境性理论的重要性[5], 这就需要管理学教师更多地从事案例研究。传统的定量研究往往只研究同一分析层面的问题, 很难就情境因素 (如政府规制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进行建模。虽然近来的统计技术 (如多层线性模型) 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跨层次分析问题, 但统计技术不能帮助我们构建情境化理论, 而案例研究特别适合建构理论[6]。案例研究 (尤其是基于阐释性及批判性知识论的案例研究) 适合建构情境性理论。阐释性案例研究聚焦于行为人在真实情景中所使用的意义及概念, 它能提供关于情境性因素如何塑造意义的深入洞见, 因而更适合产生情境性理论。批判性研究聚焦于宏观层面的因素 (如政治制度及经济结构) 如何影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权力关系, 这类研究也能使我们理解情境在组织权力现象的制度化与反制度化 (deinstitutionalization) 过程中的作用[5]。这样的案例研究能构建大量我们所感兴趣问题的情境性理论, 如治理、变革、冲突及群体间关系等。

(三) 使学术研究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更密切

尽管研究型案例与教学案例有所区别, 但深入的案例研究也有助于教学案例的开发。在进行案例研究时, 研究者必然要对研究情境作深入调研, 获得大量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素材可作为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因此, 案例研究者通过案例研究既能发表学术文章, 从而提升自身的学术生涯, 又能丰富课堂教学, 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统一。

(四) 有助于扩大教师本人在管理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

Bartunek等人曾对AMJ编委会的所有成员进行过调查, 让其列出他们认为近百年来最有趣的学术文章, 其中排在前两名的都是案例研究[7]。因此, 案例研究有可能使研究成果获得较高的引用率及同行认可度, 即提高教师在整个管理学科领域中的影响力。

三、管理案例研究的国际发展经验

在国际上, 案例方法目前已被视为管理学主流研究方法之一,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案例研究已成为一类重要的研究方法

目前, 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主编及编辑不断强调定性研究的重要性[8], 鼓励发表案例研究。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MJ) 曾做了一个关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特刊, 邀请管理领域的知名案例研究方法学者讲述自己对案例研究的理解。案例研究数量在主流学术期刊中较快的增长速度也印证了这一趋势。管理领域的顶级期刊 (包括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Organization Science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在1984-1994年间所发表的文章进行了搜索, 发现其中仅有12篇文章属于定性研究, AMJ在1984-1994年间仅有4篇案例研究[9]。而近年来, 随着这些期刊对案例研究的逐渐重视, 情况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以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为例, 2003-2013年间, 每年所刊登的案例研究文章数量平均在6篇左右, 且存在稳步增长的趋势。

(二) 形成案例及定性研究的专业学术平台

组织与管理领域已出现了一些专门以出版定性研究为宗旨的学术期刊, 如Qualitativ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s and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及Qualitative Research in Accounting&Management。这些学术期刊能鼓励并促进定性研究成果的发表, 并且它们还向定性研究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 定性研究者可以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成果, 并讨论与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实践。

(三) 完善的案例研究方法论

目前欧美市场已有众多案例研究方法论教材供年轻研究人员及博士生学习。另有诸多文献及专著侧重于案例研究中的某一过程, 包括研究设计、访谈、定性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10,11]。以往, 案例研究质量的评估一直是争论较多的问题, 但近来研究者已基本达成共识, 即案例研究是多元的, 可以存在基于不同知识论假定的案例研究, 对于不同知识论类别的案例采用不同评价标准[12]。

(四) 学术管理机构对案例研究高度重视与支持

除了主流学术期刊对案例研究日益重视外, 近年欧美学术机构也对案例研究提供了高度支持。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在通过一系列措施鼓励定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包括赞助定性研讨会和研究小组;向有关定性研究方法的培训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定性的博士论文;提供更长期的研究资助, 这使得定性研究项目的完成更具可行性[13]。而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院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也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在研究培训中对定性和定量方法同等重视[12]。

四、提升我国管理案例研究发展的措施

对于中国的管理学发展而言, 案例研究尤为重要。目前中国的管理学研究大多是直接在中国情境中验证西方理论, 缺乏归纳性理论构建研究[1], 因而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独特贡献。关于中国管理的文献回顾显示, 大量研究都是直接检验现有理论, 所涉及的基本是非常成熟的理论 (如资源基础理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 角色理论, 公平理论, 等等) , 而仅有一个新理论基于扎根性理论建构方法论而形成。

总的来说, 这类验证性研究有其积极的一面, 有经验证据的研究要比单独一个概念框架好, 有理论的研究要比堆砌一堆数据好。这类研究是确保研究与现有管理知识相联系的第一步, 这也是中国的管理学科教师与国际同行相融合的第一步。但这类研究也存在重大的潜在问题, 甚至可能有害, 因为所有观察与分析局限于现有理论所包括的变量及其内在逻辑。正如Tsui所指出的, 西方理论产生于西方特定文化与制度背景之下, 在某种程度上, 将西方理论应用到新情境中可能产生没有意义的预测, 甚至是错误的预测[1]。缺乏归纳性理论构建研究会阻碍中国管理教育和研究发展。

案例研究是进行扎根性、归纳性理论构建研究的重要途径。案例研究被认为是进行理论构建研究的理想方式[6]。案例研究是扎根性的, 强调在真实世界中做研究, 密切关注所感兴趣的现象与其情境间的互动[3]。尽管案例研究方法学者大多建议在进入研究现场前制定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 但这个框架只是临时性的。案例研究有足够灵活性, 通常在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间反复迭代, 因此最初的研究框架将不断被充实或修改。案例研究的最终的研究结论是涌现的, 是在研究者与研究情境的反复互动中归纳而获得。

因此, 中国的管理学科发展需要更多案例研究, 它有可能帮助我们构建更情境化的有关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 从而使中国的管理学科教师对管理学知识的发展产生独特贡献。基于中国企业实践的理论也可使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从而填补理论与实践间的鸿沟, 使教师将所研究的内容带到课堂, 与学生分享。

中国的案例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尽管中国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撰写案例, 但从事规范案例研究则开始于2000年以后[14]。但近几年案例研究在中国发展迅速。首先, 我国的学术管理机构支持案例研究的发展, 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支持案例研究, 基金委管理人员多次表示希望管理学者多“出野外”, 在企业现场获得第一手研究素材。其次, 国内已有关于案例研究的学术会议———“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 它对国内的案例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再次,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管理领域学术期刊 (如《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学报》及《管理学报》) 支持案例研究成果的发表。

虽然目前国内案例研究发展迅速, 且已取得不错的成效, 但对比国际水准, 仍存在一定差距[15]。为进一步促进案例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 提高管理学科教师对案例研究的认识

目前, 国内从事案例研究的教师数仍相对较小, 大部分人仍视定量研究为唯一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部分学术期刊的编辑们仍没有意识到案例研究的重要性, 这样也为案例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发表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建议相关学术机构以举办一系列案例研究研讨会的形式对案例研究方法加以探讨与宣传, 同时邀请学术期刊的编辑们参加, 让教师认识到案例研究的优势, 以消除对案例研究的偏见。

(二) 引导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多从事案例研究

目前, 案例研究人群较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教师在读研究生期间所受的案例研究方法训练较为缺乏。在现有课程体系中, 案例研究的介绍往往只占“实证研究方法”课程中一两节课的内容。因此, 我们建议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应增加案例研究方法课程。另外, 我们建议高校设立面相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案例研究专项项目, 对优秀的案例研究计划给予资助。

(三) 强调案例研究的规范性

在目前从事案例研究的人群中, 仍存在规范性不足的问题[15]。因此, 应进一步推动规范案例研究标准的普及。鉴于国际学术界已形成关于什么是规范案例研究的标准, 而且也有像AMJ这类国际顶级期刊中的论文可供借鉴, 国内的案例研究学者可把相关内容引入国内, 有必要编选一批包括规范案例研究标准介绍及范例性文章 (出版于顶级期刊中的案例研究论文) 的译著。

(四) 创办案例及定性研究学术期刊

目前, 国内尚缺乏专门用于出版案例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学术期刊。我们建议相关机构创办面向案例研究及定性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 创建题名诸如《组织与管理定性研究学报》这类学术期刊。我们希望这类学术期刊为案例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专业学术平台, 鼓励更多管理学科教师从事案例研究。

五、结语

管理学科的教师有必要从事案例研究, 中国日益发展的企业实践需要更多情境化管理理论, 管理教育要求该领域的教师更多地利用案例研究融合科研与教学。目前国际上也已有较为成熟的案例研究方法论可供借鉴, 教师应深入企业实地, 自主发现并构建适用中国管理实践的新理论, 从而向学生传授可行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提升中国的管理研究和教育水平。

摘要:针对目前管理学科教师中存在的科研与教学脱节的现象, 提出利用案例研究方法融合科研与教学。探讨了案例方法在管理研究中的价值, 并分析了国际上发展案例研究的相关经验, 最后给出进一步促进我国案例研究发展的一些建议。

篇4:《师德故事及案例经验》观后感

所谓“337调查”,是指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针对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实施的调查,属于准司法程序。一旦确定进口产品侵犯了美国知识产权,且争议双方无法和解的,ITC将发布行政命令,禁止侵权产品及相关下游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近年来,337调查已在相当程度上构成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美出口的贸易壁垒,并成为出口产业升级的现实障碍。本文主要介绍JW公司应诉美国337调查的成功经验及其如何借鉴的问题。

一、JW公司应诉337调查的案例基本情况

JW公司的主导产品(即本案涉案产品)是于2009年推出的X50。在2008年以前,该产品主要由几家日本企业开发生产,其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单价长期维持在1500-2000美元/公斤。

2005年后,中国企业开始出口X50,依托其成本优势,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目前,美国市场占X50全球市场份额的85%,而中国企业近年的出口量又占美国市场份额约80%。

随着中国企业的进入,该产品单价逐渐降到250-280美元/公斤,据说已低于日本企业的成本线,导致多数日企退出了市场。目前仍维持生产X50的日本企业主要是KC公司。

2011年3月22日,美国专利局颁布了第110号专利,日本KC公司被授予这项专利。在专利颁布当天,KC公司即向美国加州中央区地方法院对包括中国JW公司在内的七家企业提起诉讼。

KC公司向法院指控:(1)各被告方侵犯了其所拥有的110号专利;(2)各被告方的侵权行为是故意的。同时,KC公司向法院请求:(1)颁布临时及永久性禁令,以制止侵权;(2)判赔不低于合理水平的许可使用费;(3)判赔侵权金额的三倍赔偿。

此后,KC公司又于2011年6月17日向ITC提出337调查申请。KC公司采取此举主要是考虑到:(1)在联邦地方法院的诉讼程序耗时较长,而337调查程序效率较高;(2)同时启动诉讼程序和337调查程序利于拖垮竞争对手。

KC公司向 ITC指控:(1)被申请人侵犯了其所拥有的110号专利;(2)被申请人的行为已构成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同时,KC公司向ITC请求:(1)裁定被申请人侵权;(2)颁布“普遍排除令”及“永久制止令”,将涉案产品排除出美国市场。

2011年7月14日,ITC正式发起337调查。

为避免在联邦地方法院和ITC两头应诉,JW公司请求加州地方法院暂停诉讼程序。2011年8月3日,加州地方法院答复同意该请求,待337调查终裁出台后,可再启动诉讼程序。

2012年9月,ITC发布初裁,裁定JW公司出口美国的X50不侵犯起诉方所主张的110号专利中的相关权利要求。

2012年11月,ITC发布终裁,裁定JW公司最终获胜。

二、JW公司成功应诉的主要经验

(一)科学决策是否应诉

究竟是否应诉?这是JW公司得知涉案后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为此,需要从市场、技术、应诉策略等角度出发,对应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出准确判断。

JW公司首先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应诉的必要性:(1)从市场份额角度看,“美国市场”大致就等于“国际市场”,X50是JW公司针对美国市场开发的唯一主导产品,前期投入(包括产业化建设投入、市场开发投入等)数以亿计,若不应诉,必然失去美国市场,而前期投入也都将落空,与这一潜在损失相比,付出几百万美元的诉讼费用还是值得的;(2)从市场开发角度看,若不应诉,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不打自招、自认侵权,这不但会摧毁在美国建立不久的市场信誉,而且会对其他市场的开发计划造成不利影响,产生的波及效应难以估量;(3)从市场前景角度看,对起诉方KC公司而言,X50已在其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面对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启动337调查是其维护市场份额和产业内地位的背水一战,而对JW公司而言,X50尚在其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积极应诉337调查是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必须克服的障碍。

JW公司进而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应诉的可行性。通过对X50生产工艺与KC公司的110号专利所做的对比研究,JW公司认为:(1)X50的生产工艺与110号专利存在本质区别,日方的侵权指控不能成立;(2)110号专利缺乏新颖性,该专利本身是否有效,值得质疑。

此外,从应诉策略角度看,若不应诉,也许会丧失与KC公司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多数337调查案都以和解收场,若不应诉,就可能丧失这一潜在机会。

JW公司最终得出结论:(1)若不应诉,其代价难以承受;(2)若应诉,则成本总体可控,技术上有相当胜算,且有达成和解的可能。

基于上述判断,JW公司决定正面应诉。

(二)妥善选择律师团队

JW公司在决定应诉后,迅速组建应诉团队,以便为成功应诉提供组织保障。此项工作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在企业内部组建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案件应诉小组”,其次是选定适当的国内外律师团队。后者是工作的重点。

一个能力胜任、沟通顺畅、结构精干的律师团队是确保胜诉的决定性因素。ITC发布立案公告后,很多国内外知名律所纷纷毛遂自荐,积极要求承办该案。JW公司经多方接触,最终决定聘任美国GC律师事务所代理本案诉讼。该所是美国前十大律师事务所,在知识产权诉讼方面经验丰富,并具备337调查的诉讼经验。负责本案的律师团队共四位成员,主要负责人(出庭律师)是一位美籍华人,另有程序律师一名,具有技术背景的专利律师两名。

在国内外律师团队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JW公司体会到,中美律师在办案方面各有优势,综合权衡,首选还是美国律师。

中国律师的优势主要是:(1)对国内情况较为熟悉,与国内涉案企业的沟通较为顺畅;(2)可协助涉案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诉讼进程,并负责涉案企业与美国律所之间的沟通协调,起到“企业内部律师”的作用;(3)与美国律师相比,中国律师的代理费相对较低。

但中国律师也有其不足。JW公司通过调研了解到,在以往的一些实际案例中,参与337调查程序的中国律师大多只是承担外围工作,主要是负责协调沟通以及配合美国律师工作。他们对337调查程序的具体细节未必非常清楚,多数不具备技术背景且缺乏实际出庭经验。某些接受委托的国内律所实际上并不具备代理案件的能力,最终仍会委托美国律所经办具体应诉事宜,这就不如直接委托美国律所。少数国内律所在与美国律所的合作中产生纷争,拖欠美国律师费和专家证人费,导致美国律师团队在案件进程中终止代理工作,造成严重后果。

与中国律师相比,美国律师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对此JW公司深有体会。美国律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337调查是在美国进行的涉外诉讼,与中国律师相比,美国律师具有天然的语言、文化、法律、沟通等优势。(2)多年来,通过大量337案件的锻炼,积累了一批熟悉337调查程序、办案经验丰富、社会联系广泛的美国律师,其作用是中国律师所不能替代的。(3)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对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律师以及本国少数族裔律师的偏见仍挥之不去。在答辩、出庭等案件审理的关键环节,选择适当身份的美国律师,有其特殊价值。(4)近年来,一些美国律所陆续在中国开设了办事处,消除了其与中国企业沟通中的时差因素。这些律所雇佣了一批了解中国情况,能讲汉语的中国(或美籍华裔)律师,更加方便了与涉案企业之间的沟通。

JW公司认为,在337调查案中,不能单纯以代理费高低作为选择律师团队的唯一标准。律师团队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才是最重要的。在企业财力可以承受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选择专业素质高、性价比高的律师团队。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直接选择适当的美国律师团队也许是涉案企业的首选。

(三)合理制定应诉方案

在337调查案中,作为被诉方的涉案企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自证清白:(1)提出“不侵权抗辩”(证明侵权行为不存在);(2)提出“专利无效抗辩”(证明相关专利无效)。JW公司正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应诉方案。

JW公司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并一直关注相关技术领域的国际动态,对主要竞争对手的生产工艺也研究得比较透彻,因此对本企业生产工艺的独创性充满信心。JW公司认为,证明生产工艺不侵权是谋求胜诉的基本保证。据此,该公司将应诉方案的重点放在了“不侵权抗辩”上。

基于细致的技术分析,JW公司认为,X50的生产工艺与110号专利存在重大区别,因此不构成侵权,主要理由是:(1)微生物的使用不同。根据110号专利的表述,生产X50的微生物是“优选非光合菌”,而JW公司生产X50所使用的微生物是“光合菌”。(2)工艺流程不同。在110号专利表述的生产工艺中,需要通过一个氧化流程来获得氧化型X50,而JW公司的生产工艺是直接提取氧化型X50,没有氧化流程。

从实际应诉效果看,有关“不侵权抗辩”的应诉方案设计是成功的。

JW公司在“专利无效抗辩”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该公司认为:110号专利缺乏“新颖性”,其有效性值得质疑,主要理由是:(1)110号专利在申请过程中,曾多次因缺乏“新颖性”而被驳回。此外,在该专利之前,已有其他专利及公开文献介绍了X50的生产方法。(2)110号专利与现有技术的区别显而易见。根据美国专利法,如果某项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在专业技术人员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则该项发明不能获得专利。在110号专利申请之前,已存在生产还原型X50的成熟技术,而对具有本领域普通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来说,只要再通过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就可将还原型X50转化成氧化型X50。由此可见,110号专利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对专业人士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故,根据美国专利法,110号专利的有效性值得怀疑,而所谓“专利侵权”也就无从谈起。

需要指出,“专利无效抗辩”需要质证双方提供详实的证据材料,涉及大量专业知识和技术诀窍,有可能导致旷日持久的缠讼。总的来看,“专利无效抗辩”的成功率并不高,这也是JW公司优先将“不侵权抗辩”作为应诉方案重点的原因之一。

三、如何应诉美国337调查的几点借鉴

JW公司通过此次成功应诉,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这些经验对国内其他企业也是有益的借鉴。

(一)采取合理应对方式,避免盲目应诉

对337调查的涉案企业而言,在得知被诉后,需要在周密论证的基础上及时作出科学决策,并据此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避免盲目应诉。

要实现科学决策,关键是要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是指涉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应诉、如何应诉。所谓“知彼”,是指涉案企业要摸清起诉方的真实状况和真实意图,据此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就本案而言,JW公司对本企业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生产工艺具备较为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对自有生产工艺的独创性充满自信,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在此基础上,将“不侵权抗辩”作为应诉方案的重点,可谓“有的放矢”。同时,作为一家大中型企业,该公司具备较强的经济承受能力。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JW公司作出正面应诉的合理决策,最终收到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面对与日俱增的337调查,国内涉案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少灵活有效的应对方式,值得借鉴。相关做法包括:(1)正面应诉。但基于成本收益的现实考虑,这种直接硬攻方式对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未必非常适合。(2)与起诉方沟通,商请对方撤诉。从337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起诉方属于非执业实体,而非生产企业。他们尽管手中握有专利,但并没有真实产能。他们之所以提起诉讼,并不是为了保住市场,而是希望通过专利诉讼索取高额和解费及专利授权费。此类角色属于打专利官司的专业户,被戏称为“专利蟑螂”。一些国内企业在得知涉案后,认真下了一番“知彼”的功夫,在摸清对方确属“专利蟑螂”后,并不应诉,而是直接找对方谈判。谈判的结果,通常是支付一笔费用以换取对方撤诉。这就既保住了市场,又避免了高昂的律师费支出。(3)改变设计、换壳出口。一些国内企业在得知涉案后,并不应诉,而是及时对其涉案产品进行“侵权规避设计”,同时设立新的企业继续出口,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对国外律师团队“依靠而不依赖”

在本案中,尽管JW公司聘请了具有337调查经验的美国律师团队代理应诉,但该公司并未将案件完全交给美国律师处理,而是采取了“依靠而不依赖”的正确态度。在这一问题上,JW公司的主要体会和做法是:(1)律师的长项,通常在于案件的程序部分,律师的短板,通常在于案件的实体部分,而后者却是涉案企业的长项。在设计应诉方案时,涉案企业和律师团队需要合理分工、充分沟通。作为涉案企业,既要帮助律师掌握案件的实体内容(如涉案产品的技术状态等),又要通过向律师学习,对诉讼程序和应诉工作方向有所掌握。(2)律师为涉案企业提供的是有偿服务,二者之间的利害关系不可能完全一致。由于对案件的实体部分缺乏了解,同时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在应诉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律师通常倾向于承担过多的工作。这不仅会增加涉案企业的费用支出,还可能影响工作效率,甚至有可能混淆应诉工作的主次矛盾,使应诉工作走上弯路。因此,涉案企业既要与律师搞好协作,同时也要有所监督。(3)JW公司的“案件应诉小组”在与美国律师的配合过程中,将部分应诉工作做了程序分解,承担了其中较为擅长且力所能及的部分,如收集技术文献,进行相关实验文件、生产文件及生产记录的翻译工作等。这样既利于提升应诉效率、降低应诉成本,同时对JW公司而言,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干中学”过程。

在本案进程中,JW公司本着“依靠而不依赖”的原则,积极配合美国律所共同制定了合理可行的诉讼方案,有效控制了案件进展,充分发挥了律师的作用,对最终胜诉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强化证据管理、统一对外口径

在337调查程序中,涉案企业所有的书面、电子及录音文件都可能作为证据被引用或被要求出示。如果举证不能,将承担不利后果。有鉴于此,相关出口企业应未雨绸缪,注重搞好日常的文档管理,包括常规保留各类财务数据、产销资料、试验和生产记录、研发凭证及完整的技术开发档案等,以避免在应诉过程中产生举证困难的被动局面。

在本案应诉的初始阶段,JW公司就在办案律师的提醒和指导下,及时在企业内部下达了针对该案的文件管理规定,要求将所有相关资料汇总到案件应诉小组,并严格管控企业内部的文件和信息流通。所有员工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传播、删改历史工作记录和文档。此外,为防止起诉方通过包括客户在内的第三方取证,JW公司及时统一了对外发布口径,规定由应诉小组统一起草书面文件,通过相关负责人审核后对外发布。这一经验非常重要,值得借鉴。

(四)注意在美国申请专利注册

从337调查的诸多案例来看,如果相关案件的原被告双方,在涉案商品的生产技术(工艺)中,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制约的局面,将利于双方通过“交叉许可”等方式达成和解。例如,在美国EPSON公司就墨盒生产工艺控告国内多家企业的337调查案中,因为原被告双方在各自的墨盒生产工艺中,均使用了对方的一项或几项专利,结果形成相互制约的局面,最终达成和解。根据美国法律,只有在美国受到有效保护的注册专利,才能受到337调查的保护。因此,国内企业只有在美国先行注册专利,才可能获得与国外企业相互制约、和解共赢的有效筹码。

目前,日系企业每年在美国的专利注册数占当年美国专利注册数的40%左右。日本企业不仅积极申请基础专利,而且将后续改进技术及外围技术都申请专利,从而形成专利壁垒,使竞争对手难以突破。在专利注册的基础上,日本企业积极利用337调查打击竞争对手,本案就是非常典型的范例。日本企业的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篇5:师德案例小故事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我班有一位男生叫张卫,他学习有上进心,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良好,但就是爱与同学发生矛盾,经常有学生学来向我告他的状,通过交谈我了解了张卫同学的父母去世了,与奶奶相依为命,是典型的孤儿家庭,生活很困难,他自尊心强、内心自卑,心理非常敏感、脆弱,经常攻击同学,根据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会课开了一个主题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的主题班会,在班会过程中,他主动与同学交流,大家很开心,张卫也和同学的紧张关系缓解了很多。经过上次的班会,我感觉到李贤卫变了,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我校所处城乡结合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孤儿较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孩子扔给老师,自己却不闻不问,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在校表现如何一概不知。而有些孩子的父母,有的下岗,有的溺爱孩子,有的只顾赚钱而不管孩子怎样,这样的孩子在校表现一般都较差强人意,凡是这样的父母,一旦孩子有了问题,老师一般都与之联系不上。像张卫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大家共同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无论如何孩子是需要父母关爱的,老师给予的再多也不如自己父母给予的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中,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更是孩子们的知心人,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做到了解每一位孩子,爱每一位孩子,发挥班干部的组织作用。协调全班的凝聚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和谐中成长。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洒向每一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个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权利,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能有所忽略,把爱心给予他们全体,一个也不能少。

几年来,我通过实践和探索在班级管理中虽没有取得辉煌的成绩,但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只要我们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他们,无悔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一起用爱的心态感染学生,用爱的眼神激励学生,用爱的语言启发学生,用爱的行动帮助学生;让我们的爱在校园,让学生在爱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观念变才能意识变,意识变才能行动变。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如此,怎样才算更新观念呢?首先要正确看待自己在班级的位置。班主任是班级的引导着,班级里的一切事务教师要多从正面引导,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团结一致.二、提倡民主,发挥民主自治的作用,管理好学生。

三、降低标准,循序渐进,增强学生信心。

四、倾注爱心,用心灵赢得心灵。

篇6:安全经验小案例故事

1.事件经过:

东北某金属矿山发生一起老井下水泵工坠井事故。水泵工就是井下看护抽水泵的工人,一天他没有带打火机无法点亮自己的电石灯,还凭经验摸索进入井下的电梯间,由于电梯间没有关门,又因电梯间的灯由于故障没有及时维修,导致这名老工人坠井身亡。

2.原因分析:

⑴进入井下必须带打火机等照明设备,水泵工没有遵守,违章作业;

⑵井下电梯间灯光、防护门等隐患没有及时整改。

3.经验教训:

⑴一个事故不是一个原因独立造成的,它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在某一个环节、时段发生的必然结果;

篇7:安全经验小案例故事

1.事故经过:

20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那时我在湛江油库工作,当晚我库站要发运一列油罐车到南宁。油罐车装好油后,库站需要对罐车进行计量,当时计量员为了贪图方便,未按规定作业程序从罐车的楼梯通道上罐顶,而是直接从过道跳到车顶,由于车顶上有残油,导致该计量员滑倒,从罐车车顶摔下掉到铁轨上,手臂当场就被摔断了。

2.原因分析:

(1)油罐车车顶有残油,未作风险识别。

(2)该计量员不按照油罐车规定作业程序作业,贪图省事,在无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违规作业,酿成惨祸。

3.防范措施:

篇8:安全经验小案例故事

3月,时逢大一,我们班集体到河池市金山水进行烧烤野炊活动,我们班副班长(女)戴着隐形眼镜参加了我们这次活动!就在她开始以木炭生火之后的几分钟,她突然大叫一声,然后很痛苦的跳来跳去,在地上打滚……,全场的人都吓呆了,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当时,我们班主任见此情况,急忙拨打120,将她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遗憾地说,她的左眼失明了,当时我们全班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后万分惊诧和痛惜!

失明的原因就是隐形眼镜所导致,因为隐形眼镜是用塑胶制成的,篝火的温度熔化她眼中的隐形眼镜!

篇9:《微型师德案例》观后感

通过这次网络学习,我观看了《震撼心灵最美女教师》、《美丽的圈套》、《爱让我们成就彼此》、《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这几个微型师德案例后,我确因为内心的感动而激动的流泪,感触颇深,我忽然觉得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的东西,因为我无法用语言形容此刻的心情,充斥在我内心的只有四个字:爱与责任。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了将近23年的我,对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

今年,在教育领域出了个可歌可泣的事迹,那就是佳木斯市的最美女教师张莉莉在紧急关头,推开学生的壮举,真真体现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大爱!《美丽的圈套》让我体会到要做好一个教师,除了要有爱心外,还要有艺术,“严师出高徒”光有严还不够,还要有引导学生的艺术。《爱让我们彼此成就》中的汤普森老师和泰迪的故事,对我们也深有启发,我们常叹差生,差班等,看来我们还是平时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没有走到学生心灵的深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中的阳光小学校长陈万霞老师关爱留守儿童,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被关爱,赢得了学生称她为“妈妈”。我认为“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的诠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我要向“最美教师”学习:一是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的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心里。二是甘于奉献的高度责任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责任。至于如吴菊萍救小孩,吴斌舍身救乘客,孟佩杰奉母事迹更是如朵朵金华熠熠闪耀。

“最美女教师”的壮举令我感动,我觉得这个美不仅仅指容貌美,更主要的是指张丽莉老师的人格美。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张丽莉老师能挺身而出,体现了一个教师对学生发自心底的关爱,她用无私大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塑造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值得我们学习。这种壮举不是她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本能,是平时对自己的师德修养的结果。如果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她是不可能会有如此举动。她已经把关爱学生的意识烙进了自己的心灵深处。成了一种本能。这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看了这几个故事后,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成就学生的一生”。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是他们某些时候的父母,他们的兄弟姐妹,他们的知心

篇10:微型师德案例之观后感

今天,我含着眼泪将几个微型师德案例看完后,感触颇深。首先,我要向震撼心灵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希望她能早日康复,一切顺利。我还要向《爱让我们成就彼此》中的汤普森老师、最美丽的乡村女教师——陈万霞校长学习。她们的无私大爱让我明白:老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而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用爱去关怀每一个学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现在的孩子真难教啊,现在的孩子怎么没以前的孩子聪明呢?我们也总是在寻找别人的原因,什么“留守儿童太多啦,家长管理的太少了,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啊”等等客观原因。但是,看了《爱让我们成就彼此》后,我认为自身有很大的问题。爱的教育虽然一直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但我似乎把对学生爱的教育进行的较多,我常常教育他们要用爱去对待周围的一切,爱能包容一切。可我对学生倾注的爱太少了,所以爱的教育收效甚微。

看了这几个案例之后,我明白: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因为老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又如涓涓细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它像一场春雨,能滋润干枯的荒漠,萌发一片绿洲。

篇11:《师德故事及案例经验》观后感

陈建平

教育本身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活动,只不过当它变成一项任务去完成时,就变得枯燥了,观看了《微型师德案例》,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被最美的女教师的事迹感动着,为《美丽的圈套》和《爱让我们成就彼此》所折射出的教育智慧而折服,《寻找最美的乡村女教师》更让我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只有注入了爱与希望,才能赋予智慧的光芒,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推崇和向往的。

(1)用生命诠释对学生的爱

“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最美教师,美在责任。张丽莉老师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美丽的圈套”彰显育人智慧

《美丽的圈套》中老师接这个班的第一天,老师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了学生身上的优点,因此她不动声色地先观察分析班里几个影响最大的“坏学生”,根据观察、摸底,掌握了治理班级的资料和方法,才想出应用“美丽的全套”这一方法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老师去鼓励和表扬学生,学生在老师与父

母共同鼓励下,不断的取得进步,老师的苦心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其实,老师采取的行为依据的理念与原则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信任。

(3)爱让我们成就彼此

“爱让我们成就彼此”的微型师德案例。看着看着,我的心随着忧伤的音乐波动起伏,我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老师对学生的看法和做法可以改变学生和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老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变化,并且找出使之变化的原因;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且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篇12:师德故事观后感

我有幸观看了几则师德故事,感触颇多。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震撼,久久不能平静。我既有感动,也有遗憾,更多的是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也有深深的反思。

在师德故事《地球上的星星》里,八岁的小男孩伊夏,因为患有先天性的识读智力障碍,常常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出现严重错误,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结果老师们讨厌他,同学们也嘲笑他,甚至连他的父母都对他丧失了信心,任由他堕落下去。小伊夏变得自暴自弃起来,他将作业本丢进垃圾箱,将书包扔掉,上课不再听课,陷入不可救药的境地。这时,新来了一位年轻的男教师尼克,他是美术教师,他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了小伊夏的情况。他发现伊夏具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便想方设法提升他的自信心,并耐心细致的指导伊夏练习绘画写字。伊夏逐渐重新找回了自我,在绘画上进步神速。尼克为了进一步激发伊夏的自信心,郑重向校长提议举行全校绘画大赛,校长居然同意了。结果伊夏的绘画作品《九岁的男孩》荣获了全校唯一的特等奖。那一刻,无比激动的伊夏泪流满面的扑进尼克老师的怀里,师生俩紧紧拥抱在一起。伊夏从此脱胎换骨,他的人生开始步入正轨。这个故事让我懂得:老师应该发自内心关爱有智力缺陷的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拥有可贵的上进心,从而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篇13:违反师德行为案例及分析

教育伤害,顾名思义,就是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因为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身心损伤。接触了大量案例之后,笔者试图将教育伤害做出分类,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制度伤害,由于多重原因,我们的教育制度政策,也会对受教育者造成各种各样的伤害,譬如,高考制度、升学制度、毕业政策等等。

案例一,安徽六安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考生朱某某,是个农村孩子,一心想上大学,却屡考不中,每年都差那么一点点,总让人满怀希望,结果又总让人大失所望,连续考了八年,也就是说他上了八届高三,结果当地人送他一个绰号叫“朱八届”(猪八戒谐音),幸运的是他最终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本科。我们的高考制度就是如此,选拔性极强,不能够让所有有志青年圆大学梦。还有更多高考落榜者,名落孙山,成为他们人生中永远的阴影。

案例二,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天我在校园巡视,遇见一位已毕业多年的学生,难得他还有空回母校看看,他连声称赞学校变化很大,也变美观了。其实我很早就了解他,多年前我们听说他头脑受刺激,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他的得病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但他的一席话都让我深思,“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高中毕业证书上多出了一行字,‘经补考合格准予毕业’。其实,我当时成绩非常优秀,一直是班上前几名,但因为考试的时候生病无法参加毕业会考,只好通过补考才拿到毕业证书。”我们不能说他得病就是因为这多出的一行字,但至少这一行字和这行字所带给他痛苦经历对他的影响很深。可是,我们会考制度又绕不过去,象他这样成绩优良的学生,如果有学分制,那会怎么样?

学生患上精神病

人为伤害,教育者的言行对受教育者造成的伤害。人为伤害又分为语言和行为两大类。

教育者的语言失当造成受教育者的伤害,这样的案例特别多,我们少数师德修养较差的教师,言语不文明,有意无意刺激和伤害着学生,有的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如“笨猪”、“没出息”、“有爹娘养没爹娘教”、“将来只能做坐台小姐”,这些不堪入耳的秽语甚至比这更不堪的言语,竟然出自我们教师之口,竟然出现在神圣的课堂上。教育主管部门曾经出台了一系列师德规范,包括教师禁语多少条之类,应该说这还远远不够,看来师德建设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教育者行动过激、过失甚至违法犯罪,造成受教育者的伤害。教育者的行为过激、过失,可能还属于一种无意施加,如打耳光、打屁股,体育课上老师踢学生一脚,有时造成的伤害属轻微的,有时却造成终身残疾,甚至造成死亡。

学校老师打耳光,把学生打得穿孔的事例并不罕见。甘肃古城某小学教师马某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因学生马某作业没完成,马老师便对这位马学生胸部和背部各打一拳,该生当即倒地,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后经鉴定,系外伤性心肌进血休克致死,该老师也被判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人为伤害,还可以分为过失和有意施加甚至有意犯罪两种。言行过失或失当造成受教育者不同程度的伤害,其情节或轻或重,后果也有轻有重,1998年山东德州就发生过“两脚踢出一条命”的事例,教师方法简单粗暴,学生顶撞老师,老师一气之下踢了他两脚,该生回家后,喝下农药自杀身亡。更有甚者,有些伤害是教育者有意施加甚至违法犯罪。湖北仙桃发生过小学老师逼迫学生吃牛屎,极大摧残了学生身心健康。1998年,乐清市某小学还发生了某女教师为教育常说粗话的调皮学生,竟责令他们当众脱裤,造成不良影响。一些道德败坏的教师,将罪恶的魔爪伸向单纯无知的女学生,畏亵强奸女生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残害杀害年幼的学生。

人为伤害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有的只是轻微的皮肉之苦,如踢屁股、打嘴巴之类;有的却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造成离家出走人格分离甚至自杀身亡;更有甚者造成身心的双重摧残,如有的教师长期奸污霸占女学生,造成身心严重摧残,最终被绳之以法。从人为伤害造成后果的时效性看,有的只是暂时的显性的,有的却是终生的难以挽回的伤害。

人为伤害中,还有一种极特殊现象,即学生之间的互相伤害,这类事故发生率也非常高,如小学生用笔互相扎伤眼睛,中学生之间打架斗殴造成伤害,这里有学生个人原因,也有教师管理责任。

马国君曾是河北省井陉矿务局第一小学学生,尽管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但一至三年级,他一直快乐活泼。从四年级开始,马国君变了,他的父母发现,他回家后常躲在屋里哭泣,问他为什么,他却始终不肯说出原因。

1998年3月23日下午的第三节班会课上,因为没有按要求带校服,班主任焦燕君让马国君站到讲台前,摘掉眼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马国君被连打几个耳光,打完后,马国君流着泪一直站到放学。

马国君的父母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惊,要求学校调查处理。学校就此事开展了调查,当着家长的面,询问马国君被打的经过。“四五年级被打过40次,六年级上学期被打过十七八次”,焦老师“打脸、打背、打手、踢腿”,上四年级时,焦老师把马国君叫到办公室,打他的脸,把眼镜打掉,镜框裂了。“还有一次,我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打完我后,让我回家补作业,我跑到焦化厂地下室补完作业。”

遭受“黥刑”脸刻“贼”字

1999年10月6日,陕西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一个姓巩的女同学丢了10元钱,怎么查也没有人承认,同学之间互查也没有结果。钱最后是一个姓刘的学生在巩某桌子的横梁底下发现的。班主任崔敏叶老师因此认定是刘某偷的,对他说:“你过来,我在你脸上写个字,让你„光荣光荣‟,永远记住这个教训。”便拿起锥子,把刘某的头揽过来,在他脸上划了个“贼”字,面积比5分硬币稍大。

在脸上被划字以后,崔又逼着王某写“检查”,连写了3遍,都没过关,因为里面提到老师在他脸上刻了个“贼”字。到写第4遍时,王某猜到了崔的意图,省略了这个细节,检查才算合格了。

对王某的伤情,华阴市公安部门的法医鉴定是轻微伤。开始,王家对此有疑议,于21日到西安市要求重新鉴定。据王家介绍,鉴定部门不接受个人委托。他们到某美容机构检查,说是划伤已深及真皮层,如不经过美容,可能会留下疤痕。

崔敏叶有十多年教龄,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她自己家里有很多困难,6岁的孩子重病在身,但从来都是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对调皮的孩子也很有耐心。她这个班的学生,有60%以上是家长“走后门”进去的,大家知道她对学生认真负责,都愿意把学生交给她。她有个特点,一上讲台会忘记自我,像个孩子一样,其语言、表情全部儿童化了。她很求上进,师专毕业后又自学了大学本科课程。

被迫喝下“颜料水”

2000年6月7日上午,柳州市29中附小老师王某在给本校六(三)班上第三节课前,发现自己放在过道的开水被学生“故意”倒入美术颜料。在课堂上质询“肇事者”而无人出声的情况下,王某采取“株连”追究方式,把颜料污物倒入半桶凉开水,由班长带头,台下其他同学轮流上来舀这略带异味的“颜料水”喝下......老师被扣分学生就遭秧

1999年9月13日,湖南省搬源县架桥乡中心小学六年级班学生李军,上厕所时把宿舍门关了,同学艾烽玉回来见门被锁上,就把门踢烂了。第二天早自习,宿舍老师发 现门坏了,就让艾烽玉把门钉好。按学校纪律,要扣39班的两个班分。班主任老师钟月英知道后,心里很不高兴,在课堂上批评了李军和艾烽玉。但两人不认错,钟老师就让全班同学人打李军两个耳光。艾烽玉钉好宿舍门后回到教室,先被勒令跪在教室里,挨了9教鞭。然后钟老师让每个同学打他两耳光,哪能个打轻了,就要挨5竹棍。据了解,艾烽玉一共挨了112记耳光。艾烽玉被打后,也出现一些异常反映,脸肿、头痛、呕吐、吃饭时无故摔碗、上课打嗑睡、短暂的意识丧失。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常德市康复医院得出一致结论:心因性精神障碍,与此次体罚事件有因果关系。

今年12岁的艾烽玉已休学在家,偶尔他还会找出尘封的课本,用他歪歪斜斜的笔迹写字。父亲花15元钱买了一只小猫,作为他仅有的玩伴。医生说,艾烽玉起码还要吃4年药,还不要给他任何精神刺激。

据了解,钟月英教书13年,由于婚姻不如意,至今年仍一个人带着10岁的女儿过日子。由于以前的工作环境不好,经常受欺侮,1999年9月1日调到架桥乡中心小学当班主任,出事时,她刚到任不满两周。学校的扣分制度让钟月英感到压力很大,据她介绍,学校年年给老师排名次,扣分扣多了,就有可能下岗。

2000年6月7日上午,桃源县陬溪法庭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钟月英和架桥乡中心小学共同赔偿原告1万多元。对此判决,钟月英和学校以及原告3方都表示不服,准备上诉。

蹲着听课

山东济南某中学一学生小韩,性格孤僻平时爱自言自语,因在数学课上“交头接耳”被任课的赵老师抓了个正着,老师就罚他蹲着听课,以示惩戒。此后,每逢数学课小韩就蹲到教室的后面,直到学期末放假才得以“解放”而遭任课老师体罚,竟被逼蹲着上课达一学期之久。新学期开学3天,又因答不出数学定义遭到同样体罚,这名初二学生至今还在蹲着听数学课。因为蹲着视线太低,小韩只能“听”课,老师的板书无法看到。而这位老师则解释,他的做法仅出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

小韩说,他基础较差,全班55人他的成绩排在40名开外,自从蹲着听课以来成绩更差。现在考试他的数学成绩仅是个位数。他说,他会努力做个好学生,只是不想再蹲着上课了,他受不了。

教师体罚学生,说打就打,说踢就踢,拳打脚踢不过瘾,再找棍子劈头盖脸揍。这样亲自动手又嫌累得慌,于是便让学生自已抽嘴巴。如果被体罚的不是一个学生,那就 命令他们彼此扇耳光,自已在一旁监督,看有没有学生出手不出力玩假打……诸如此类的体罚,早已成了一些校园中的家常便饭。对媒体隔三岔五披露的此类现象,人们似乎也已见多不怪了。而出在贵州省纳雍县的这件事情,之所以还令人吃了一惊,乃是因为它的史无前例,可以称为体罚的一个“突破”。在这个罚舔屁股的闹剧中,学生受到的人格侮辱和心灵摧残,将会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与这样的教师去说什么职业道德,恐怕也是对牛弹琴;真正应当议论的是,为什么这样的人物居然成了师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罚舔屁股看似出之于“一怒之下”,然而“一怒之下”的罚舔屁股,恰也是偶然中体现的必然。天长日久之中从来不知师德为何物,休说罚舔屁股,就是作出比罚舔屁股更为荒唐的举动,也是毫不奇怪的。但奇怪的终久又有。比如这个师德全无的赝品教师,明明是一个赝品,为何照样占着讲台,得以导演了罚舔屁股的闹剧?谁给了他这种机会?这个问题不弄清楚,罚舔屁股也决不会是最后的闹剧。

河北小学女教师用刀片划学生掌心

3月19日上午,一名年轻的女教师第一节课便让41名学生全部站着上,不允许写字。第二节课更为离谱,竟让学生依次伸出手,而她则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划孩子的手心。刚开始,她还是用刀背,但从第二个开始,便改用刀锋,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全班顿时哭声一片……

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发生在河北曲周县侯村镇东高固小学。据《燕赵都市报》报道,这名老师叫刘丽娜,今年19岁,毕业于一幼儿师范学校,是这所小学的代课教师。据刘丽娜称,她之所以有这样的动机,只是为了孩子们“好好学习”。据悉,刘丽娜已被刑事拘留,对该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的侯村镇总校部校长和东高固村小学校长已被撤职。

上一篇:老屋老路作文下一篇:沽河中学《关于开展治理庸懒行为活动的通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