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教案

2024-04-16

《钦差大臣》教案(通用11篇)

篇1:《钦差大臣》教案

【成语】钦差大臣

【拼音】qīn chāi dà chén

【简拼】qcdc

【近义词】重任在身

【反义词】奸贼死党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九回:“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轮来接。”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官轮来接,走了一夜,次早就抵埠头。(清・曾朴《孽海花》第九回)

【英文翻译】imperial envoy

【谜语】皇帝派的人

【成语正音】差,不能读作“chā”或“chà”。

【成语辩形】钦,不能写作“软”。

【产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2:《钦差大臣》教案

第十课 钦差大臣〔节选〕

果戈理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戏剧冲突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揣摩漫画式人物个性化语言,学习辛辣、幽默的语言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对腐朽、黑暗的沙俄制度的憎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对社会进步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难点:根据剧中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推想故事的发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基本教学思路

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较远,必须在分析课文之前对作家生平与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全剧剧情作些简单介绍。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出,在演出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把握人物形象,并结合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去理解本文的意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通读课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2、完成“校本教材”的“双基练习”部分

二、导入

1、作者介绍

果戈里(1819~1852)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庭,在彼得堡当过小公务员,薪水微薄,生活拮据,这使他亲身体验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们的荒淫无耻,贪赃枉法、腐败堕落。19世纪的俄国是一个充满社会矛盾和斗争的时代,一方面以农奴制度为基础的封建专制在拼命的苟延残喘,一方面缓慢但是向前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革命民主主义,,使得阴云密布的天空出现了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时代的曙光,代表作《钦差大臣》无情的嘲笑了俄国封建官僚社会的丑态。

2、剧情介绍

《钦差大臣》描写了一个偏僻的城市,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要来视察,个人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贵族子弟赫列斯达科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百般逢迎,拼命贿赂、拉拢。而这个贵族子弟是个纨绔子弟,赌博输光了钱,正躲在旅馆里无计可施。于是闹了种种笑话。正当市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钦差大臣”,以为可以到京城去做大官时,传来了真的钦差大臣到达的消息。课文节选的是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作品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与腐败,反映出俄国官僚阶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等本质特征。因此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指导学生阅读“校本教材”的“整体感知”部分)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

四、探究分析

1、请画出赫列斯达夫在信里对其他官员的`评价,嘲讽。

(1)、市长蠢得像一匹灰色的阉马……

(2)、邮政局长长得跟部里看门的朱赫耶夫一模一样,大概也是个坏蛋,好酒贪杯的酒鬼。

(3)慈善医院主任十足像个戴便帽的猪!

(4)督学满身是葱臭。

(5)法官略普金一贾普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莫凡东……

2、果戈里以卓越的现实主义手法,刻划了一系列俄国官僚的典型形象,全剧有正面人物吗?

学生讨论并归纳:

篇3:浅析《钦差大臣》的艺术特点

一、《钦差大臣》的内容简介

赫列斯塔柯夫是一个纨绔子弟, 在回乡途中因钱财两空而困于旅馆, 此时市内盛传钦差大臣即将到来。市长是个“凡财物到手, 均不欲其有所遗漏”的酷吏, 由于其做贼心虚, 所以自从听到了钦差大臣要驾临本市的消息后, 他日夜担心受怕, 生怕平日的劣迹被上司发现。市长受到这种恐惧心理的驱使, 亲自跑到旅馆察看动静, 而赫列斯塔柯夫却错误的认为, 是由于自己没有结清住宿费用, 而被店家告到市里, 因而内心甚为惶恐。然而在与市长的周旋中, 赫列斯塔柯夫自大、傲慢的性格却让市长错误地把他当作钦差大臣, 因而市长对其百般殷勤, 甚至要将女儿许配给他。

赫列斯塔柯夫因为仗着市长的“厚爱”, 而一时间得意的忘了形, 他在市长及其同僚面前信口开河, 吹嘘自己在彼得堡的亲朋好友都非富即贵, 结果这些官僚信以为真, 都纷纷借给他很多钱。最后赫列斯塔柯夫兴高采烈的离去, 然而出乎其意料的是, 市邮政局长偶然间拆开了赫列斯塔柯夫的信件, 发现其根本就不是钦差大臣。他正要将实情禀告给市长时, 真正的钦差大臣驾到了, 官僚们知道后顿时都哑口无言了。纵观整部文学作品, 我们会发现, 果戈理所表述的事情并不复杂, 但是他却用一种别样的讽刺手法, 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别样的表现出来。本文试从两个视角, 来分析果戈理的讽刺的特点。

二、来源于现实的讽刺

果戈理的讽刺喜剧, 是一种别样的表现手法, 他与一般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果戈理认为喜剧情节应该“把当时所知道的俄罗斯的一切丑恶的东西, 一切非正义的行为恰恰是在需要人们表示正义的地方和场合下干出来的”。这说明果戈理把撕破沙皇专制农奴制的帷幕作为自己现实主义的准则。在人民大众反对专制农奴制的运动日益高涨的历史条件下, 果戈理赋予喜剧以最锋利的讽刺力量, 他不再延续西欧喜剧依靠复杂、曲折的情节的创作传统, 而是更加注重对人物性格冲突的刻画。因此在他的喜剧中, 情节的发展变化及其所要表现的现实主义力量都是从人物性格的冲突中发展出来的。

《钦差大臣》的独创性表现在,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不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是对客观存在个人物的加工创造。他的喜剧隐含着的一种特有的悲剧性力量。名义上是喜剧, 实则是悲剧。果戈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荒诞的情节, 来深刻地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果戈理的人物不是某种概念的化身, 而是靠喜剧人物自我揭露而展现出来的。他们按照各自的观念与习惯, 围绕自己的利益活动着, 果戈理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既没有迷醉于奇闻轶事, 也没有陷进卑俗的笑剧泥坑。在他的笔下, 类似赫列斯塔柯夫之流并不奇特, 他们就是生活在普通世界里的人, 他们讲究穿着, 仪表非凡, 举止并不是赌棍、酒徒和流氓所为。但是, 他们的灵魂空虚、知识浅薄, 其厚颜无耻的程度却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赫列斯塔柯夫就显露了这一本质特征。这个纨绔子弟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以至散尽钱财而食不果腹, 当他穷途末路之时, 却依然可以厚着脸皮, 支使伙计给他做饭;而当饭菜端到他面前时, 他端着贵族公子的架子, 却又嫌弃粗茶淡饭;被饥饿折磨的他, 最终再也拿不起架子, 而是津津有味的吃掉了这顿他也曾嫌弃过的剩饭。但当他的生活开始出了改观之后, 所有的一切又都恢复原状。他找步兵上尉打牌, 非要重见个高低。正如别林斯基指出那样, 赫列斯塔柯夫作为“钦差大臣”“不是自然地, 而是偶然地凑巧地出现在喜剧里”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忽然被别人认作朝廷命官, 当了本城最高首脑的座上客。如果说在他初见市长时, 他还糊里糊涂的并想蒙混过关的话, 那么, 自从市长把他当作“钦差大臣”后, 他马上借坡下驴, 悠然自得并且高兴的接受了这个“职务”。

在市长的官邸, 当政府要员们为他接风洗尘时, 他既不掩饰自己的“好吃”, “寻欢作乐”和赌钱的“本领”, 又不忘向市长的夫人和女儿调情。市长夫人是一个风骚又恶俗的女人, 赫列斯塔柯夫在她的吹捧下越发越信口开河。他说自己跟部长的“交情很深”;又说自己是普希金的老朋友, 一个晚上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好了”;他喝的汤是“直接用轮船由巴黎运来的—冒出来的那股蒸汽是自然界所找不到的”;吹嘘外交部长和各国公使怎样和他一起打牌——越说越狂妄、离谱也越发越语无伦次。不过, 赫列斯塔柯夫并非故意撒谎, 他没有伪装, 这一番话是赫列斯塔柯夫精神境界的独白。他的话语体现出了, 这个贵族公子妄想飞黄腾达的前途, 以及对骄奢淫逸生活的狂热追求。同时, 他又说得支离凌乱和毫不连贯, 更暴露了他空虚的灵魂, 以至于他无法克制自己的想法。

总而言之, 在这部作品中, 作者所表达的讽刺手法, 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 不是凌驾于现实之上的。赫列斯塔柯夫这个人物被果戈理刻画的异常真实, 因而显得极其可怜与浅薄。然而, 赫列斯塔柯夫又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妄想的流氓, 更是一个立意造谣的撒谎家和巧妙的骗子。赫列斯塔柯夫之流散布在俄国各地, 是京城彼得堡习以为见的人物, 这是果戈理现实主义创作的精髓所在。在他的喜剧里, 没有任何浮夸的表达, 也没有超出常人思想之外的事件, 一切都是来源于现实, 来源于生活, 但是并不是止步于生活的, 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讽刺。

三、自我滑稽形式的讽刺

在这部作品中, 果戈理通过喜剧人物的自我表演, 深入地揭示了俄国贵族丑恶的灵魂。果戈理指出:“每一个人在一分钟内会做过的或成为赫列斯塔柯夫——灵巧的警卫军官有时会成为赫列斯塔柯夫, 政府要人有时也会成为赫列斯塔柯夫。”“赫列斯塔柯夫”成了贵族的“遗传病”和“流行病”的代名词, 从而表明这一形象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

市长这个人物形象, 同样被描写的非常生动深刻。市长是个骗子中的骗子, 他是一个曾经“骗过三个省长”的贪官, “支手遮天的流氓和光棍”都上过他的“钩”。他把赫列斯塔柯夫视作朝廷命官而顶礼膜拜, 这既表现了他愚蠢透顶的一面, 也表现了他狡猾过人的一面, 尽管他的揣测与陶布钦斯基的“调查报告”不谋而合, 然而老谋深算的他, 绝不会轻易上钩:首先, 他要亲临“虎穴”, 以便能侦缉到最可靠的情报。如果一旦被“要人”发现, 他就以视察旅店为名自己我掩饰;其次, 第一次吃饭他就用“连象也回醉倒的”玛杰拉酒把赫列斯塔柯夫灌醉, 借以达到“酒醉吐真言”的目的, 既表现了他的狡猾, 又表现了他的狠毒。不过, 尽管试探了, 市长被“钦差大臣”的恐惧所造成的惊慌却仍然存在。他一方面惶惧不安、曲意逢迎, 一方面又警觉地审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以便能够迅速地采取对策。同时, 他又

我们可以看出果戈里笔下的这些人物, 每个丑角都在为自己创造

>> (上接第77页)

参考文献

[1]霍翔映.俄罗斯自然派文学的开拓者─果戈里─兼析果戈理笔下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1.

[2]王维.巧妙的情节讽刺的语言——《钦差大臣》 (节选) 艺术手法探析[J].学周刊, 2001, 10.

篇4:班级里的“钦差大臣”

一、班级“钦差大臣”的选择

人过上百,形形色色。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成为这样的“国家”栋梁呢?一个班级不管人多人少,形形色色的学生都有学习成绩优异不长于表达的,学习成绩优异擅长表达的,成绩一般,话特别多的,学习成绩一般又不爱说话提问的,成绩比较差但心肠特别好的,成绩差行为习惯也差的……谁更合适成为“钦差大臣”呢?我的选择原则是管理能力优先,原因当然很简单,要管理好班,要的就是要有突出的管理能力。

二、走马上任——班级的管理

“钦差大臣”当然只能是一个人,这样可以免得互相推诿。这个学生就是我在班上的影子,具有我的部分权力。小事不用汇报,自己处理,大事要汇报,我会提出观点,然后还是交给这个学生去处理。这样下来,他的权威就树立起来了。

可能有人会说,老师管理一个班级就很累,让一个学生去管,不是害他吗?当然不是,班级的管理有点像金字塔,我全权委任选的这个“钦差大臣”,班上其他“职能部门”的人事由他来决定任命。就这样下来,一层一层的管理模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再也不仅是为个人而学,而是为小组这个集体争光争荣誉。

三、管理案例列举

一个星期四的下午,有几个学生悄悄地找到我,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好像想说什么又有所顾忌,在我再三催促下,他们才说出了实情,原来在中午和下午该休息的时候,我的“钦差大臣”发下话了,每个人只能休息二十分钟,然后就到教室学习,并且还有针对性地出些练习题在黑板上,叫大家抄下来并做好,检查的时候也挺严格的,书写不工整的也要罚,没做规范的也要罚,没按时完成的更是严惩,(罚主要体现在派去搞清洁、表演指定的歌舞节目等)并且小组与小组比拼。说到最后,我明白了这几个同学的意思,是叫我说个话,叫“钦差大臣”能不能不这么“血腥”。

我听了过后,觉得这样选择班级管理人员,能充分地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来提高文化知识的學习和集体的凝聚力,是比较正确的。

正如“黑猫白猫,抓到老鼠了就是好猫”一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管是躬身亲为还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管理才能,只要学生把知识学到了,同时具有个人与集体荣辱感了,对于教书育人的老师们来说这就没白领工资。

篇5:钦差大臣〔节选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2.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小作

4.进行作文训练

5.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

6.完成课后练习

一、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1.仔细阅读课本58页到61页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假钦差是如何嘲笑市长和官员们的,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内容板书。

2.师:市长和官员们得知上当受骗后,有什么可笑的表现?他们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可笑之处了吗?

篇6:立志把钦差大臣做成品牌

——关于2009年督查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怀化市人民政府督查室

(2009年12月21日)

今年以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政府督查室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提升

标杆,创新方法,强化督查,有效促进了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截止目前,我们共组织参与各项督查72次,其中督办省、市领导批示24件,呈报《督查专报》42期,印发《督查通报》27期,编发《怀化政务督查》7期,下发《督办令》3个。我们的主要做法与体会是:

一、提升标杆,树立督查权威

古人讲:“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把督查工作做好,把“钦差大臣”做成品

牌,首先必须提升标杆,树立督查权威。

第一,目标要求“求高”。我们坚持把督查工作放在全市、全省大局中来审视、来谋划,力求打造一流

队伍,争创一流业绩,真正让群众满意、基层满意、领导满意。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把信任化作动力,把责任变成行动,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二是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今年我们所形成的每一个督查材料,市长都作出了具体批示,给予了

充分肯定。三是强化时效意识。坚持为所当为,督当其时,做到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为领导之所需。

第二,方式方法“求新”。我们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用新的思维谋划督查工

作,用新的手段推进督查工作,用新的措施强化督查工作,用新的标准要求督查工作。一是在督查力量上坚持上下联动。为使督查工作形成声势,在专职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五个联督”的办法,即与党委督查室联督、与新闻媒体联督、与职能部门联督、与办公室相关科室联督、与县(市、区)政府督查室联督。二是在督查事项上坚持点面结合。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督查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既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三是在督查价值取向上坚持督研并重。我们积极主动深入县乡基层,做到既敏于发现已然存在的问题,又善于提出防止问题于未然的对策建议。

第三,作风素质“求硬”。政府督查作为督查网络的最后一项,必须出硬招、较真劲,做到铁石心肠、铁面无私,绝不能搞形式、走过场、徇私情。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始终坚持盯住不落实的事,督查不落实的人,切实做到“四不放过”,既事实真相不弄清不放过,承办责任和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存在的矛盾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不兑现不放过,努力树立督查部门实事求是、敢于负责、坚持原则、注重实效的形象和权威。

二、突出重点,注重督查实效

督查工作要上水平、出实效、打品牌,就必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盯住重点,抓住重点。在具体工作

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四个围绕”。

1、围绕重大决策抓督查。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省委、省政府“一

化三基”等战略决策,先后组织开展了工业原料林基地、为民办实事、国庆期间安保隐患整治、环境安全隐患整治等20多次专项督查,有力促进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决议的贯彻落实,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比如,为了使为民办实事真正办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专项督查5次,确保了各县(市、区)为民办实事的进度和质量。

2、围绕重大部署抓督查。我们坚持把“三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督

查作为重中之重,先后督查“三会”议定事项近500件,使绝大部分议定事项得到较好落实。比如,水管体制改革是国务院、省政府部署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但由于我市财政比较困难,此项工作一直未落实到位。今年我们 1

按照分管副市长的要求,会同水利、财政、编办等单位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门督查,为这项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奠定了基础。

3、围绕重大项目抓督查。作为政务督查,必须把重大项目督查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里。今年,我们全市规划实施重点项目60多个,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为此,我们联合市委督查室先后组织开展城建、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专项督查6次,印发《督查通报》6期,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矛盾纠纷的协调督查。比如,市水利工程总队与溆浦银珍电站历时十年之久的债务纠纷问题,因水利工程总队拆迁再度暴露出来,直接影响市区紫东片区的开发建设。我们按照常务副市长的安排,组织纠纷双方在溆浦进行深入协商,促使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签订了还款协议。

4、围绕重大问题抓督查。我们秉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澄清事实、分清是非、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要求,一丝不苟地抓好政府领导批示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督查落实。截止目前,我们共完成省、市领导批示件24件,组织承办大大建议140件,政协提案296件。比如,为了解决省政府有关金麦水库移民问题的指示件,我们易鹏飞市长亲自带领督查等部门深入实地督查督办,并亲赴国家、省政府发改委衔接汇报,为金麦水库争取资金2000万元,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又如,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我们先后对市区鑫都商务大厦、帝豪新都等违规违法建筑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意见,有力助推了全市“两违”建筑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保障,夯实督查基础

督查工作,既要讲有为有位,也要讲有位有为。有位有为,关键要强化“三个保障”。

首先,强化机制保障。市委、市政府对督查工作高度重视,高度关注,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市委、市政府赋予了督查部门必要的组织协调、情况通报、问题查处、工作建议等方面权力,建立了督查部门负责同志列席同级党委政府重要会议、阅读上级重要文件资料、随同主要领导下乡调研检查等方面制度。同时,注重督查结果的共享和运用,把督查结果作为单位年度考核、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其次,强化队伍保障。市政府从强化队伍、推进工作的需要出发,对督查、建议提案两个科室力量进行了机构整合,推荐提拔了两名干部到市直部门任职,并从办公室、县(市、区)调整选拔了三名干部充实督查部门。我们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督查队伍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今年10月30日,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政务督查调研座谈会,通过以会代训,提高队伍素质。我们督查室内部还建立了“周一例会”制度,让每位干部轮流主持例会,使每位干部在主持中锻炼能力。同时,按照党政联合、上下贯通、左右联手、专兼结合的要求,把督查网络延伸到部门、到县乡,形成了各级领导亲自抓、督查部门专门抓、各级各部门共同抓的大督查工作格局。

再次,强化后勤保障。督查室人手少、任务重、下基层多,工作要上水平、出实效、打品牌,后勤保障必不可少。市政府办对督查室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工作经费、工作用车上优先予以保证,为督查室正常运行创造了必要条件。

篇7:10、钦差大臣(第二课时)

2.积累字词,领悟人物个性化的语言。3.体会哑场的作用。怎样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剧中人物形象。2.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体验学习:

一、问题探究。

1市长和官员们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后,有什么表现?真钦差到了后,他们又将会有怎样的表现?

2市长和官员们前后不同的表现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从他们的这些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3.试分析一下赫列斯达科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

教师寄语:让我们将事后的后悔,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二、合作讨论:哑场的设置有何作用?

三、小结:讨论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1.漫画式的人物形象

讽刺喜剧在塑造人物时常常用漫画式的方式将人性的弱点加以放大。(试以市长和邮政局长为例分析)

2.辛辣的讽刺与幽默

试分析邮政局长在拆开信件之后“浑身直发毛,两只手直打哆嗦,眼前一阵黑,迷迷糊糊的全看不见啦。”市长的台词,在他恬不知耻地大谈自己行骗30年的经历之后,却又大骂自己是“傻瓜”,说自己“你这个塌鼻子,把个皮包骨又干又瘦的人,比破抹布还不如的家伙,当成了大人物看待!”

3.结构精巧的剧情设计

作者让这些官员自己念骗子骂他们的话,让他们当众陷于尴尬之中。尤其是市长更是当众出丑,在大庭广众面前自我揭露。

“哑场”的设计更具独创性,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让人物用形象造型和表情,表现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给人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

篇8:浅析果戈里及其《钦差大臣》

一、果戈里及其《钦差大臣》

果戈里是十九世纪俄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大都是对俄国现实的一种抨击与反抗, 特别是对俄国封建官僚主义、沙皇统治与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抗。果戈里像是一把利剑, 针对俄国社会的黑暗与丑陋进行了猛烈的搏击。以下, 本文将针对果戈里及其作品《钦差大臣》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1、果戈里其人

果戈里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特别是他的《钦差大臣》与《死魂灵》在俄国声名声大噪之时, 很多文学爱好者纷纷效仿, 竟而形成了“果戈里学派”, 由此可见, 在十九世纪, 果戈里是有着重大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是因他从小就有着深厚的学习兴趣, 以及他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正义感, 这是果戈里现实主义文学所偏重的重要方面之一。

果戈里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 从小就表现出对戏剧与文学的喜爱, 这与他的父亲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父亲对文学以及戏剧的喜爱深深的影响了他。十几岁, 果戈里就进入了贵族学校进行学习, 由于阶级的原因, 他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 对于俄国的封建农奴制、沙皇统治等十分不满, 因此他特别喜欢普希金、雷列耶夫等文学大家。而当果戈里到了二十岁时, 他开始独自一人到彼得堡去谋生, 生活也极其艰难, 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于他来说, 是一种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民的体验, 对于他以后写小人物的文学形象来说, 是极其重要的。

可以这样说, 果戈里之所以能够走上文学这条道路, 与普希金和别林斯基是分不开的, 由于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他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 因而对于普希金与别林斯基很是崇拜, 所以他早期的文学创作是具有浪漫气息的, 如《狄康卡近乡夜话》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引起了俄国文坛对他的关注。果戈里的文学创作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的现实主义文学, 他的文学创作风格由浪漫主义开始步入现实主义, 是通过《密尔格拉德》与《小品集》这两部文学作品实现的。从此之后, 果戈里的文学作品大都以批判社会与具有讽刺意义的现实主义创作为主,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马车》等作品, 此外, 果戈里的文学创作成就, 还在他对“小人物”的描写上, 如《外套》《狂人日记》等。其实, 果戈里对俄国文学的贡献还远不如此, 他是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肩膀上, 来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 无疑, 他是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伟大作家。

2、《钦差大臣》主要内容

《钦差大臣》的主人公是赫列斯塔柯夫, 他是一位经常出入上层社会的贵族子弟, 也是一个爱慕虚荣, 爱撒谎吹牛的花花公子。曾经在彼得堡做过官, 但是由于在路途中盘缠不够, 而被迫困到了旅馆, 正当赫列斯塔柯夫没有办法之时, 他却遇到了很奇怪的经历。他所困的地方的市长是一个贪官, 他多行不义贪赃枉法, 听说朝庭要派钦差大臣来进行微服私访, 这个屡有贪污的市长十分害怕, 害怕自己以前的罪行被揭露, 因而变得十分敏感与谨慎。听说有一个人困于旅店而交不起房钱, 于是心虚的他, 亲自跑到旅店去查看个究竟;而赫列斯塔柯夫以为自己付不起住宿与吃饭的钱, 店家把他告到了市里, 市长来审问他, 因而十分惶恐。当市长与他进行交谈的过程中, 赫列斯塔柯夫本性中的夸夸其谈与无视傲慢全部都暴露了出来, 市长在对他进行试探的过程中, 他的这种表现, 让市长把他当成了来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 一场闹剧就这样开幕了。

这位市长由于自己内心十分恐惧, 因而, 把赫列斯塔柯夫当成来访的钦差大臣, 他怕自己的言行让赫列斯塔柯夫——钦差大臣知道, 因而想方设法把他迎进了市长公馆, 却装作自己没有认出他来。市长对他殷勤之至, 好吃好喝的款待他, 还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对于突如其来的一切, 赫列斯塔柯夫十分迷惑, 但是对于这样美好的生活, 他也十分乐意, 甚至有些得意忘形了。赫列斯塔柯夫在彼得堡的高官贵族面前进行吹嘘, 把一切社会名流都说成是自己的亲戚与朋友, 他开始得意忘形, 并向市长及其他的官僚去借钱, 得到了一大笔钱。但是他并没有知足, 而且还对市长的妻子与女儿进行挑逗, 可市长居然把这当成是自己的荣耀, 并没有因此而生气。

赫列斯塔柯夫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他甚至有些乐不思蜀了, 在其仆人的催促下, 他快乐的离开了这座城市。他离开之后, 邮局私自拆开了他的信件才知道, 他并非是钦差大臣, 因而, 整个市都振奋了。正当这时, 真正的钦差大臣到了, 市长被弄的哭笑不得、呆若木鸡。

二、《钦差大臣》创作意义及特色

《钦差大臣》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果戈里把以往没有深度的喜剧与闹剧发展成为了具有社会内容的政治讽刺剧, 从而使俄国戏剧在当时的世界剧坛占有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果戈里通过喜剧与讽刺剧的作用, 将社会的官僚制度与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由此可以看出, 《钦差大臣》对于当时的俄国社会是具有创作意义的, 以下, 本文将就这部作品的创作意义与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

1、艺术特色

果戈里的文学创作是不同于以往的俄国文学家的, 他不再向西方传统的喜剧那样, 一味的追求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矛盾, 而是在人物之间的修改冲突上大费笔墨。可以这样说, 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 来推动它的现实主义创作以及讽刺的艺术效果的, 从而人物的形象也在冲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钦差大臣》中, 作者将每一个人物都描写的生动、形象, 作者并没有通过直接的笔触对人物进行评价, 而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以及故事的发展, 来丰富每一个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果戈里将作品中的人物描写的鲜活与生动, 他们的丑陋才更加的突显, 甚至让人感到厌恶与恐惧。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果戈里把喜剧描写成了一部具有悲剧性质的戏剧, 让人们在大笑之后, 不禁深深的感到悲哀, 这是果戈里现实主义创作的高深之处, 也是他文学作品所特有的艺术特色。

果戈里笔下的赫列斯塔柯夫是一个有着纨绔子弟性格的人物, 他整天只知道花钱与享乐, 自己只是一个下层社会的穷人, 却不仅爱摆架子, 还傲慢无礼。赫列斯塔柯夫莫明其妙的受到了钦差大臣的待遇, 他并没有因此而见好就收, 而是更加的肆无忌惮, 他对市长的女儿和妻子进行调戏。他就像一个风筝一样, 被推着往前飞, 他被事态推着往前走, 而且自得其乐。这是果戈里笔下具有讽刺性质的一个人物, 这是作者在提示沙皇统治与官僚统治之下的一个工具, 正是由于这讽刺的人物, 俄国社会的黑暗与反动真正被揭发了出来。

2、创作意义

果戈里笔下的喜剧人物, 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他代表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彼得堡贵族, 而以市长为首的官僚更是黑暗与腐朽, 他们贪赃枉法, 没有正义感而且贪婪无边, 这是果戈里笔下沙皇统治制度下的代表, 是俄罗斯贵族生活的全部丑陋与病态。别林斯基曾说过“钦差大臣是市长惊慌失态想象的创造物, 是一个幻影, 是他良心的影子”正是由于市长的心虚与罪行, 他才会草木皆兵, 误以为赫列塔柯夫就是朝廷派来的命官, 这生动的提示了沙皇官僚集团精神世界的肮脏, 同时也揭发了封建国家机器的反动与腐朽。赫尔岑曾高度评价《钦差大臣》这部惊世之作, “它是俄国最完备的官吏病理解剖学课程”。

果戈里的这部文学作品, 其思想与意义非常广阔, 不只是要把社会的黑暗反映出来那么简单, 对于以市长为代表的官僚, 他们弄虚作假与贪赃枉法, 却误把赫列塔柯夫当成了钦差大臣来加以厚待, 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市长以为自己从此就攀上高枝了, 而且给了赫列塔柯夫调戏妻子的机会, 他觉得凭借自己与钦差大臣的“关系”, 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 市长赔了夫人又折兵, 真正的钦差大臣却根本没有来。这对市长来说是极其讽刺的, 果戈里把市长的心理与行为都细腻的表现了出来。

作者运用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冲突的模式, 剧中发出的雷鸣一样笑声却是没有出场的“钦差大臣”, 他将十九世纪俄国官僚主义的病态剖析的完整、细致, 让人们对俄国的社会与制度等进行反思。但是果戈里却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达与描述, 只是通过剧中轻松愉快的故事情节, 讽刺的微笑, 将那些可恶的灵魂生动的外化出来。果戈里毫无疑问是一位出色的现实主义创作大师, 他把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通过喜剧来表达出来。他并没有严肃的陈述, 只是利用出色的讽刺的创作手法来实现他的创作意义, 因而, 我们说, 果戈里对于俄罗斯的社会与生活是十分关注的, 他是用自己的一颗责任之心在进行写作, 这是俄国文学的一大幸事。

摘要:《钦差大臣》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果戈里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将官僚集团与人民之间的矛盾集中的表现在了这部作品中, 并以讽刺的艺术成就, 将这部小说推向了世界。

关键词:钦差大臣,果戈里,讽刺,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孔淑萍.浅析果戈里文学作品[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4) .

[2]杨丽红.《钦差大臣》之艺术分析[J].文学教育, 2007 (09) .

[3]范海侠.解读果戈里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J].时代文学, 2011 (03) .

篇9:浅谈《钦差大臣》的喜剧特色

【关键词】《钦差大臣》 讽刺 喜剧特色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在生活土壤中孕育、提炼题材,于1836创作了反映現代生活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钦差大臣》是一部五幕喜剧,剧情发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外省小城。故事描写纨绔子弟赫列斯塔科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而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看来这只是一个偶然发生的荒唐夸张的故事,恰恰由于深入到了人物灵魂的最隐秘的褶缝里,故深刻地揭露、辛辣地讽刺沙皇官僚制度的极度腐朽丑恶和反人民本质。1

果戈理将俄国谚语“脸丑莫怨镜子歪”用在《钦差大臣》的卷首,无疑开宗明义地点明了喜剧的主旨以及剧作家本人的追求:如实地在现生活,不但让自己的作品像镜子般对映像不作任何的理想化,而且让这面镜子像照妖镜般照出那些丑类的可憎面目,从而给以鞭挞嘲讽。10

身处于当时浑浊的社会环境,果戈理怀着优愤的心情,决心运用喜剧的形式,对现买生活中的一切丑恶和卑劣行径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果戈理的喜剧向来为人称道,而《钦差大臣》是果戈理的代表作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笔者认为《钦差大臣》的喜剧特色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巧妙的情节:让戏剧在错位中上演。

巧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有利于把戏剧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集中起来,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耐人寻味。《钦差大臣》的巧合着重体现在在错位中展示荒唐可笑的东西。

错位是对事物规律和常情常理的一种偏离和错置。通过这一方式揭示戏剧矛盾,展现出喜剧事物和人物的荒唐可笑之处往往产生滑稽的效果。果戈理在《钦差大臣》中塑造的一系列喜剧人物,都有内在的喜剧性格。文中的第一个错位是一群地方官吏把一个从彼得堡来的年轻小官吏,落魄于旅途的纨绔子弟赫列斯塔科夫,误认为外出私访的钦差大臣。赫列斯塔科夫便假戏真做,摆出钦差大臣的架势,于是那些昏了头脑的的贪官们就愈加信以为真,纷纷抱着美梦成真的幻想,施展各种手段向假钦差献媚、行贿,甚至为争宠而相互攻汗、揭短。而赫列斯塔科夫捞饱以后便威风凛凛地扬长而去,空留市长一家还沉浸在自己的“将军梦”中。文中官迷心窍的贪官们愈是使尽浑身解数认真地谄媚、拍马屁,明知其假的观众也就愈发感到可笑。

第二个错位是那群地方官各个都是贪污受贿、专横残暴的蠢货,却装成地位显要、外表堂皇的“百姓父母官”。果戈理刻画了以市长为首的贪官污吏集团的丑恶面孔。他们各自以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官僚社会的精神面貌。《钦差大臣》的市长是典型官僚形象.他当官当了30年,老奸巨滑,贪污成性。他自己说他骗过三个省长,骗子中的骗子都上过他的当。他用各种名目敲榨勒索老百姓的钱财,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捞取钱财的机会。法官、督学、慈善医院督办、邮政局长乃至贵族绅士,全都是对其极尽阿谀巴结之能事,对下欺压百姓。法官一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慈善医院的院长阴险毒辣;教育局长是个酒鬼,每天喝得烂醉;邮政局长专门偷看别人的信件。但是果戈理在创作这些人物时,并没有将这些形象过于抽象化、类型化和滑稽化,而是力求真实.符合现实情况。他们在动作、姿态、语言上的荒谬可笑,正体现出内心的丑陋,精神的可卑。

二、讽刺的语言:让人物在自曝家丑中亮相。

讽刺与幽默是喜剧的重要特征之一,《钦差大臣》也不例外。作者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就是借助幽默的语言,达到辛辣讽刺的效果。《钦差大臣》的喜剧特色之一就在于作者并没有评论剧中人物,而是让人物不打自招、在自曝家丑中一一亮相。

市长自夸清廉却在不自觉的言语中揭露了自己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的事实;在假钦差面前吹嘘“一切都很顺利”,却又在不经意中暴露出自己的工作一团遭;自吹“并不求什么名利,在美德面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却又是如此的阿谀奉承渴望借钦差之力平步青云。市长伪善、反复无常的面目在直言与谎说的对照中暴露无遗,其极度恐惧、情急而失去自我控制的狼狈也跃然纸上。

邮政局长也是剧中塑造的重要人物形象之一。作者抓住他私拆信件时紧张害怕的心理,让人物自己述说心理感受,传神地揭示了邮政局长滥用职权、私拆信件、玩忽职守的丑陋本质。比如:

他拆开信件时“浑身直发毛,两只手直打哆嗦,眼前一阵黑,迷迷糊糊的全看不见啦”。11

这里的话,都是邮政局长自己说出来的拆信后担心的表现,说明他怕自己有什么把柄被人告发给上司,这恰恰暴露了他内心世界的虚弱,有力地证明了他平时玩忽职守的本质。这种不打自招、幽默滑稽的语言描写,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其他人物无一例外,都在自曝家丑中显露出丑恶的面目。接到钦差大臣将要来的消息,市长首先吩咐慈善医院院长,把病人的帽子弄干净,在病床上挂起牌子,将一些病人藏好,以减少病号。

院长回答说:“帽子顶得了什么事,照规定应该给病人吃燕麦羹,可是我那儿走廊上满是一股白菜的味儿,臭得叫你要把鼻子捂起来。”

“我们主张万事要顺乎自然,贵重药品我们一概不用。”还正义凛然的解释道:“都是普通人,要死总会死的;要好起来也总会好起来的。”12

通过他自己的话可以看到,这个所谓的“慈善医院院长”实际上是个心地狠毒、专靠慈善经费养肥自己的污吏,他从不把病人的死活放在心上。接着,市长要求法院院长赶走养在候审室里的鹅,清理法庭上晾的破烂,取下文件柜上挂着的打猎用的鞭子。法院院长回答说:

“我当了整整十五年法官,要说叫我看报告啊,那我才不耐烦看哪,连所罗门也没法判断谁是谁非”。14

法官得意的自我表白恰恰说明他是一个愚钝懒散、不理政事、受贿读职的庸官。

果戈理作为讽刺艺术大师,他敏锐的洞察力使他一眼就能抓住某一类人物的性格本质,并且将其再现出来。他在描写这些人物特点时,能以极其细腻而准确的方式,达到极高度的真实。他从人物的外貌到生活环境.以及行动细节都力求准确和细腻。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这种所谓准确和细腻的真实描写,其实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是作者有意采取的而在这种准确之中有一种很强的夸张色彩。

三、耐人寻味的结尾:增强喜剧的讽刺效果。

跟以往的喜剧不同,《钦差大臣》最后的结尾采取了“哑场”的形式,虽然这样的结尾也备受诟病,但笔者却觉得它的结尾非常独特、耐人寻味,而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在离开这个小城之前,赫列斯塔科夫把路上这段奇遇写信告诉给彼得堡的一位常写讽刺小品文的朋友,不料这封信被当地邮政局长偷看到。正当市长夫妇沉浸在飞黄腾达而得意忘形时,邮政局长跑来揭穿了真相,官员们都后悔不迭,为损失一笔钱财而痛心疾首。这时,宪兵前来报告:

“奉圣旨从彼得堡来的官员要你们立刻去谒见。他下榻在旅馆里。”14

众人听后嘴里都一致發出惊讶的声音,吓得呆若木鸡,在差不多一分半钟的时间内,各以吃惊的表情和姿势站在台上不能动弹。最后,喜剧在这“哑场”中落下了帷幕。

笔者认为这个结尾具有开放性,能够给读者与观众留下思索和遐想的余地。面对真钦差,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什么样的好戏?面对真钦差,他们各自将会再穿上什么样的“遮羞布”到真钦差面前演戏?作者让真钦差此时到达,这一巧合的结尾设计,给读者留卜了无限的想象余地,大大拓展和丰富了戏剧的内容空间。此外,最后的“哑场”更能够激起一般观众的笑声以及思考,使市长这类贪官污吏受到的鞭挞更为严厉。“哑场”能够充分发挥戏剧作为一种舞台造型艺术的作用,具有雕塑美,从而增强喜剧的讽刺效果。

总之,《钦差大臣》这部喜剧作品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读者始终被剧中人物的命运所紧紧吸引,达到了喜剧效果。在语言组织上,全文采用漫画式的夸张,让人物在自曝家丑中将人性的弱点一点点渲染放大,在辛辣幽默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而结尾的留白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的空间,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主题。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独特的喜剧色彩,《钦差大臣》这部讽刺型喜剧,毋庸置疑的称谓讽刺型喜剧中的代表作。

【参考文献】

[1]果戈理·《钦差大臣》[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

[2]钱中文·果戈理及其讽剌艺术[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0·

[3]伊·佐洛图斯基·果戈理传[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4]安裴智·钦差大臣的喜剧美学思维[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3(2)·

[5]傅波·含泪的笑——论果戈理讽刺艺术的美学特征[J]·安顺师专学报,2000,2(1)·

果戈理·钦差大臣[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第2页﹒

果戈理·钦差大臣[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第1页﹒

果戈理·钦差大臣[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第103页﹒

果戈理·钦差大臣[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第9页﹒

果戈理·钦差大臣[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第10页﹒

篇10:聪明的大臣魏元孚

有一个大臣叫魏元孚, 长得十分难看, 个子矮, 脸盘短, 还秃顶, 其貌不扬。 简文帝就问一个近臣:“魏元孚长得这么难看, 怎么能在朝廷里做官呢? 他凭什么做的官? ”近臣回答:“魏元孚是先帝看中的, 听说是有一年春天出去打猎, 先帝射死了一只鹿, 非常高兴, 顺口说了几句诗, 先帝不知道诗的出处, 问身边的人, 结果没一个知道, 这让先帝很扫兴。 就在这时, 当时还是一个卫官的魏元孚站出来回答了诗的出处, 得到了先帝的奖赏, 后来又提拔魏元孚当了近卫侍郎, 他就一直在朝廷里服务。 ”简文帝说:“这么说魏元孚很聪明了? ”近臣点头。 简文帝又说:“魏元孚应该有点本事, 不然他也混不到现在。你知道魏元孚这个人的缺点是什么吗? ”近臣想了想说:“ 魏元孚最大的缺点是喜欢喝酒, 特别贪杯。 ”简文帝点头道:“我知道了。 ”

简文帝叫人准备了酒席, 请大臣们喝酒, 其中也有魏元孚。 他还让太监准备了十几个酒坛子, 都是又矮又粗的那种, 看上去就像魏元孚的脸, 还在每个酒坛子上戴了顶帽子, 叫人看了忍俊不禁。 简文帝叫人把这些酒坛子放到长条案子上, 摆放在大殿中。

许多大臣都给魏元孚敬酒, 想把他灌醉。 魏元孚是个很精明的人, 虽然他不知道简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感觉苗头不对, 于是他当面把酒喝下去, 过一会儿假装上厕所, 又全都吐了出来, 回到酒席上再喝, 假装喝醉了。 喝完酒, 魏元孚被宣上殿。 魏元孚一上殿, 大臣们哄堂大笑, 因为长条案子上放的那些酒坛子实在太像魏元孚了。 简文帝也被逗得前仰后合, 想看看魏元孚到底会怎么办。 魏元孚却是一脸严肃, 没有半点笑容, 他越是这样, 大家越觉得可笑。 魏元孚走到长条案子前, 停住了脚步, 看着那些酒坛子, 大声说:“哎呀, 这不都是我的兄弟吗? 你们真是大胆无礼, 怎敢跑到大殿上排队站着, 赶快跟我回家! ”一边说一边把酒坛子搬走了。 魏元孚的举动把简文帝逗得合不拢嘴, 觉得他的确是个人才, 把事情处理得滴水不漏。

这些酒坛子被魏元孚拿回家后, 他就叫家仆四处放风, 说皇帝赏赐魏元孚十几坛子美酒, 魏元孚愿意把美酒换成钱接济穷苦百姓, 还说这都是简文帝的功德。 这事很快传进了简文帝的耳朵里, 简文帝拍案叫绝:“魏元孚实在是太聪明了, 人真不可以貌相啊! ”

从此以后, 魏元孚成为简文帝最为器重的大臣之一, 帮助简文帝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受到老百姓的赞扬。

篇11:《钦差大臣》教案

这便是巡视制度。它在最近十年来的中国“查案史”上高频出现。

巡视的由来

这里要说说高层为什么要出台这个制度,道理很简单:以前大家觉得,现有体制下,同级纪委很难监督同级党委和政府,尤其对“一把手”的监督就更难了,而党政一把手权力太大,如果失去监督后果当然不可想象。高层就想到这样一个办法—建立“巡视制度”。

一般来说,中央会组建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现在的组长就是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副组长是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和中纪委副书记赵洪祝,小组下面还设有办公室(以下简称“巡视办”)。

这一体制也可以翻译成,“巡视组”是有“后台”的,他们的“后台”就是最高层。习近平在年中巡视开始的时候,要求巡视组要有震慑力,敢碰硬。而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说法是,要“苍蝇”“老虎”一起打。

按《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巡视办就设在中纪委(下面会详细讲)。这种“中央选人派驻地方”的流程,很容易被民间解读为“钦差大臣”,但“此钦差”可不是中国古代的“彼钦差”。这里先不说,后面也会详细讲。

最近几年,中央级的巡视组基本保持在十个左右。最近新华社报道说有12个巡视组,其中六个地方组,四个企业金融组,两个中央国家机关巡视组。其中的十个巡视组在年中分别进驻内蒙、江西、湖北、重庆、贵州、水利部、中储粮、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等。

原天津市检察长李宝金曾对巡视组表示客套说:“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我都可以办”。这话在巡视人员听来,却有另外一层意思:市长办不了的事,你一个检察长凭什么能办?

几天前,这些巡视组已经陆续公布了“巡视成果”,八个巡视组发现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有违纪线索,这些线索已经转移给中央有关部门。

有关《条例》对巡视组应该有多少人没有明确规定—目前根据公开报道可查到的是,2008年的中央第二巡视组有九人,媒体报道说,现在江西工作的第八巡视组成员有12到13个人。《条例》对巡视组的分工则很明确,关键一条是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和巡视专员要接受巡视组组长的领导。

谁有资格出京巡视

哪些人有资格当巡视组组长?一般是已离开一线岗位、但还没有年满70岁的省部级官员。这些组长带着本组成员,被分别派驻到省(市、区)或者企业、机构;巡视组把在巡视中了解到的情况,发现的问题线索,反馈给巡视办。

中央巡视组组长的选拔很严格,可以想象,一定被要求“敢于碰硬”、“政策能力强”。比如,今年进驻重庆的第五巡视组组长徐光春,历任广电总局局长、河南省省委书记;进驻江西的第八巡视组组长王鸿举,曾担任過重庆市市长;而进驻贵州的第六巡视组组长张文岳以前则是辽宁省省委书记。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中共就开始探索巡视制度,像曹克明和祁培文这样纪委系统广为人知的官员,都曾担任过巡视组组长。曹克明是原江苏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祁培文是原中央纪委常委。

曹克明是当时身为省委副书记同时担任省纪委书记的为数不多的官员,这一体制曾被媒体称为“曹克明模式”,他曾主持查处当年赫赫有名的无锡新兴公司非法集资案。

而祁培文在纪委系统,与刘丽英齐名,当年南方数省轰动全国的大案,大都由祁培文领衔查办,是公认的办案高手。成克杰案、胡长清案、湛江走私案等等,都经他手查办。2002年,祁培文离任中纪委常委,一次机关干部大会上,当主持人念到祁培文的名字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祁培文几次鞠躬流泪。

去年,巡视组组长还是一个固定“职务”,但王岐山在5月17日的讲话中提出,巡视组组长要“一次一授权”。意思是说,以后高层先确定巡视任务,再选定巡视组组长,巡视结束后,组长的任用也结束了,由此从“职务”变成了“任务”。

道理很简单,这有利于减少可能存在的腐败—巡视组的权力也很大,有权力就可能存在腐败;另一方面也是增加竞争性,说白了,你这次巡视任务完成得好,就可以多次担任巡视组组长。

怎么巡视

好了,组长选出来了,这些组长及其所在的中央巡视组,就要出京巡视了。一般来说,巡视组进驻某地时间多为三到五个月,从字面上看,巡视组的工作就是在这期间走走看看。

这当然没有错,但显然不止于此。

巡视组一到地方,必须要做的事是公布联系地址、电话、邮箱等等。看起来高调,实际上公布完这些信息后,就转入低调,“不张扬、不违纪、不违法、不引起社会轰动、不影响地方工作”。

按《条例》规定,巡视组可以列席当地党委的会议,但不能干预地方正常工作,也不直接查办案件。

几年前的一篇报道说,巡视组不倾向于采取座谈会的工作形式,因为大家在一起,谁敢公开评价领导的工作,而“个别约谈”往往让人放松。按惯例,巡视组每到一地,“约谈”对象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三四百人。

至于具体的“约谈”对象,省级干部是要谈的,这是《条例》规定的。

前面说的祁培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与“一把手”谈话的内容,除其分管工作外,子女、爱人的职业、收入都要谈;至于厅局级干部,谈话则侧重“对省委和省委领导的意见”。

当地退休干部也得约谈—这是曾经的第二巡视组在一篇介绍经验的文章中说的。文章还说,巡视组下到市(地、州),还要找部分县委书记、县长了解情况,有时还到乡镇、农村、工厂。

是的,约谈对象还有包括但不限于农民、下岗职工在内的普通人。

2011年,中央第四巡视组抵达上海后,曾采取“号牌预约”的民众约谈方式;大量群众排队“拿号”,场景类似抢春运火车票。

中央巡视组进驻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期间,在工作时间内都有工作人员负责接听公开的电话、记录举报线索。不过一轮巡视结束后,巡視组公布的所有通讯方式都会被注销。

这种公开的约谈方式一度造成轰动。2011年,中央第四巡视组抵达上海后,曾采取“号牌预约”的民众约谈方式—先排队领取登记表、递交材料,再敲定会面时间。于是大量群众排队“拿号”,有人从上午9点排队到晚上8点,还有人拖着棉被、床垫来—场景类似抢春运火车票。

不久前在江西的第八巡视组也引起类似的轰动:按《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巡视组到来,江西上下都很紧张,旁观者以巡视组到各地巡视的人员组成和时长,以及官员被约谈时间长短,来判断某地某人问题的大小。以至于一位国企负责人说,整个夏天,江西各地高档餐饮及娱乐场所普遍萧条。“基本上都不敢去了。客人来了,我们就到单位食堂。”

完成“约谈”的主要任务之余,巡视组还能列席当地党组织有关会议、查阅相关文件和资料,并了解和研究信访中反映的有关领导干部的问题。

碰到贪腐怎么办

巡视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发现线索。

巡视中发现腐败线索,往往直接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特殊情况下,巡视组还可以向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主要领导汇报巡视情况。

不过,中央巡视组组长真相当于古代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吗—不止一家媒体在采访时提出了上述问题。两位担任过巡视组组长的官员都先后做出过否定回答—中央巡视组有了解权,但没有生杀大权,没有查办案件的权力。

不办具体案件;不干预被巡视地区的日常工作;不处理被巡视地区的具体问题;对涉及到的紧急情况和重大问题不做个人表态—正是巡视组的工作规矩。

这也是巡视组与中纪委办案的本质区别:巡视组一旦发现案件线索,需马上移交中纪委调查;发现有人存在不廉洁行为,把材料和线索汇集到中纪委。

这些年,经巡视组打到的“老虎”越来越多,比如前面说的祁培文,曾在巡视天津时发现了原检察长李宝金的腐败线索。李宝金曾对祁培文说:“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我都可以办”。

祁培文觉得奇怪,这检察长有这么大权力吗?后来问一个老板,那老板说:“你不给他办,他办你”。后来一查,发现了李宝金为数家企业牟取利益、挪用巨额公款的线索,最后查出了一个死缓来。

这些年,由巡视组发现的线索牵出的大案为数不少,原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案、原山西省省委副书记侯伍杰案、原贵州省政协主席黄瑶案、原辽宁省人大副主任宋勇案等官员落马均和巡视有关。

9月26日的新华社报道显示,中央巡视组对湖北、重庆、贵州、江西、中储粮、水利部、中国出版集团的巡视中,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上一篇:工伤事故整改对策报告下一篇:描写满意的词语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