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精神与交大

2024-04-28

西迁精神与交大(通用13篇)

篇1:西迁精神与交大

西安交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再铸西迁精神之魂。

西迁人身上体现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爱国奉献和劳动创造精神。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和尊敬。新一代的交大人不能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应该学习西迁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西部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全部力量。

作为当代交大学子,我们不仅是西迁精神的继承者,更是新内涵的创造者。传承西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青年人共同的历史责任,我们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崇高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响应国家号召,投入新的时代洪流!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这是学校的办学定位,也是我们交大学子一往无前的目标,我们将传承西迁精神,努力学习,对祖国、对母校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用自己的才干来回报社会。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为交大学子,一定要把西迁精神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创造更大的业绩、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西迁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新时代西迁精神新传人要高扬四面旗帜,用不懈的拼搏奋斗,让西迁精神闪耀新时代的新光芒!离退休党委书记、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申丹表示,西迁精神是学校迈入新时代的不竭动力,爱国奉献是知识分子的永恒信念,全力实现“双一流”和中国西部创新港建设目标已成为所有交大人的共同追求!

篇2:西迁精神与交大

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西迁精神”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再腾飞,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内驱力。我们不管身居哪个行业,都要珍爱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身体践行,将其发扬光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国防国力突飞猛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祖国面貌日新月异。我们国家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大家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起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工作实际中,我们要胸怀国家大局,以集体全局为重,无私奉献,乐于奉献;在工作中要坚定崇高的人生信念,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不为物质利益所奴役。弘扬传统,艰苦奋斗。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没有国的富强,哪来家的安康。我们要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那些为我们坚强挺起的脊梁!

篇3:西迁精神与交大

1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青年教师思想现状分析

青年教师思维活跃, 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该院青年教师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 硕士、博士的高学历人才不在少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教育设备, 可以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吸取学科的前沿知识, 与时俱进, 知识结构完善, 更新速度快。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泛滥, 享乐主义的盛行, 对于青年教师的价值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房子、车子、子女上学、晋升问题等等社会现实都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使他们无所适从。同时作为生力军的青年教师又有着强烈的进取心, 不甘于现状, 渴望通过自身努力, 取得突破, 获得成功, 得到认可, 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 有关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结合对总书记教师节讲话精神的学习和体会, 笔者以为要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应该提倡“三种精神”:

2.1 学习理论, 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是思想品质形成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人就会迷失方向, 失去动力。因此,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同时结合教师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座谈会重要讲话和省委赵正永书记为学校师生作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结合我们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身的努力, 提升师德水平。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就得提倡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

2.2 教书育人, 提倡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

教书育人、认真执教是教师的职责。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学生生活的导师, 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引路人。总书记指出,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与中小学教师不一样,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 创新知识也是重要职能之一。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信息量的增多, 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在变换更新着, 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开拓思路,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不断研究探索, 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

2.3 关心学生, 提倡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

爱是教育的灵魂, 有爱才有责任。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 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各不相同, 由此而形成的性格和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但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未来将担负起建设社会的重任, 老师要有着宽广的心胸, 以无私的爱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哪怕是最不爱学习, 缺点最多的学生, 老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 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同时, 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用心挑起责任、用爱选择坚持, 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 总书记的讲话对笔者激励很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幸运地生活在这个充满正能量、催人奋进的年代, 习总书记提出的争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让大家感觉身份光荣、责任重大。应该说, 新的历史时期, 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也为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涯中最重要的人, 向学生传授知识, 指导学生思想进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老师的教育下,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守住心灵的宁静,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的标准, 锤炼品质、努力学习, 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重要讲话, 并结合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思想现状, 提出了关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文中以西安交大城市学院为例, 针对青年教师思维活跃, 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等特点, 对青年教师提出了终身从教、认真执教和爱生如子的师德思想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师德

参考文献

[1]廖蓉, 廖渐.浅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路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1) .

[2]李东坡.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教育探索, 2011 (03) .

篇4:传承时代精神 圆梦百年交大

本届EMBA共开设3个班,学员平均年龄39.9岁,平均工作17.8年,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从生源结构来看,学员所处行业更加多元化,涉及生产制造、信息传媒、建筑房地产、金融、消费者服务、医药保健等多个行业;从单位性质来看,除国药控股、中国银行、云南铜业、一汽解放等大型国企外,民营企业比例高达48.41%,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女性学员比例也增至23.57%。此外,经严格遴选的30名创新创业学员也首度亮相,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热情将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更多活力。

开学典礼由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杜朝晖教授主持,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周林教授,党委书记余明阳教授,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朱启贵教授,副院长赵旭教授,副院长董明教授,工会主席武邦涛教授,院长助理、EMBA项目主任任建标副教授,院长助理唐宁玉教授,以及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中国区负责人王华教授,EMBA项目主管李佩华老师,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执行长钟惠民教授,以及蒋炜、谢富纪、刘涛等教授代表出席。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

周林院长在致辞时表示,交大的国际化道路始于建校初期,交大“译书院”可谓吸收西方先进理念的起点。当前,在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道路上,交大安泰正稳步实践着国际化的战略。今年交大安泰EMBA项目首次参加英国《金融时报》(FT)排名即跻身百强榜,位列32名,跃居本土中文项目第一,具有标志性意义。周院长强调,储才兴邦,每一个交大人都有强国的责任,希望未来大家在改革的背景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努力。

作为教授代表,党委书记余明阳教授以“颠覆”为主题给秋季新生上了生动的第一课。余教授强调,今天的社会,成功是失败之母,急速变化带来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环境,商海凯旋、重返学府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够快速探究这个颠覆的世界。他同时期望每位新生能在严谨的氛围中一同成长,共同完成一场颠覆之旅。

开学典礼上,远道而来的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执行长钟惠民教授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提出有梦想就要有创新,更要有热情和行动。事实上,就在前一天,钟惠民教授率领的新竹交大访问团已与交大安泰就2014年第三届“两岸赢利模式菁英赛”达成共识,确定以“服务创新”为大赛主题。在“饮水思源”交大校训感召下,两所交大还就“服务创新模式”游学课程,以及两岸高尔夫联赛等事宜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交流,双方均表示,两所交大“同根同源”,未来要以更加丰富的联动形式,为两岸青年菁英搭建一座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并将逐步扩展到更多的华人地区。“今日我以交大为荣,明日交大以我为荣”,钟惠民教授以这样一句话与交大人共勉。

新生代表、上海市杨浦区组织部部长倪俊南发言时表示,23年前他曾同样作为交大的新生聆听翁史烈老校长的箴言。交大不仅传授给了他专业的知识,还教给他处世的智慧和做人的准则。此次再次回到熟悉的校园,希望能在交大的校园里再次受教于大师,问智于贤达,丰富知识、砥砺品行、完善人格。

新生代表、中国航油集团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云发言时表示,对能够成为交大人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当年意气风发,如今稳健成熟,历经多年职场磨炼后发现,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需要有指导的实践和系统的学习,从而以全新的视野和战略性的思维面对未来,以创新的精神和智慧的管理来寻求新突破。

作为创新创业方向EMBA的新生代表,鲁交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慧鹏则认为,“对于创新或创业者而言,‘诚惶诚恐’一直伴随事业发展的初期,一直到你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创业经验,才能将它变为一种自信。”他认为,正是这种迫切的需求,使得自己在离开母校八年之后又重回母校,希望未来两年的学习能让他找到事业蓝图的新起点。

为帮助新生尽快融入交大安泰的新生活,EMBA项目一如既往地为新生安排了“学前教育”模块。院长助理任建标从学校和学院的历史以及EMBA项目的办学理念与课程创新等方面让新生对新学习生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最后的EMBA校友组织亮相的环节,来自交大校友产业投资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户外俱乐部、足球俱乐部、摄影协会、太极养生国学协会、人才俱乐部、合唱团、帆船俱乐部、羽毛球协会的代表们使出浑身解数介绍俱乐部情况,以各具特色的方式登台招新。学员纷纷表示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期待。开学模块的后续报道敬请期待!

篇5:小学生学习交大西迁精神个人心得

小学生学习交大西迁精神个人心得1

昨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上世纪六十年代,交大人在国家的召唤下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迁的路,他们或举家西迁或孤身一人扎根于西部,不畏惧西部条件的困苦,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光辉的岁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动容,令人震撼,他们是西部最伟大的建设者,最崇高的建设者。

“西迁精神”的光辉时时刻刻洒向四方。它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工作中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做出有价值的牺牲,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担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60余年前一批青年人的集体选择,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扎根黄土地,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的力量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责任使命和时代担当。

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是新时代永恒不变的精神底色和内涵,作为一名新时代研究生党员,应当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厚植家国情怀,传承“西迁精神”,胸怀大志有担当,胸怀祖国有抱负,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造福基层人民群众,为青春渲染奋斗的色彩,做新时代的“爱国者”!

小学生学习交大西迁精神个人心得2

总书记提出的“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老一辈西迁人客服各种困难,到大西北创建西安交大,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人才,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部分从上海迁往西安。自此,一代代西安交大人筚路蓝缕、矢志开拓,在曾经一片荒芜的黄土地上,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

作为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教师,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立足学校发展定位、服务校院中心工作,弘扬西理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培养一批批优秀的西理青年。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我以他们为榜样,传承西迁精神,认真工作,踏实做人,为西安交大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护士长,我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带领科室年轻护士,把科室护理工作做好做扎实。

小学生学习交大西迁精神个人心得3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后期,“西迁精神”被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在我看来,“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乐”中作乐的乐观主义、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为党的教育科技事业奋斗奉献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是广大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创造伟大业绩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遵循。

老一代的交大人,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广大的西部亟待开发之际,响应党的号召,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黄土高坡,来到当时还很落后的古城西安,满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在西部广袤的大地上书写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西迁精神是以交大为代表的新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报国之志,更是一个甲子时光孕育传承下来的交大的文化基因与优秀传承。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向那些为了中国的发展无私奉献的前辈一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带领同学们认真学习和践行西迁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扎根基层,奉献人民。同时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发挥好骨干带头作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好学生会的各项工作,服务学院,服务师生。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西迁精神”要着重学习格局与担当、实干与速度、带动与传承,做好“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的新传人。因此,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积累,将话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将“西迁精神”传承下去。

小学生学习交大西迁精神个人心得4

“西迁精神”是教育战线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教育人的“传家宝”。它不仅是西安交大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全国广大知识分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辉写照,更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先锋队”。交大人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西迁,义无反顾,满怀豪情就到了西安。这种祖国至上的精神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资源。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们的价值选择。这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家国情怀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是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朴素表达,也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

作为一名交大学子,总书记的关怀和希望让我感到无比激动、振奋、充满力量,对西迁前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不禁为前辈们当年走过的道路而自豪。1956年,交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克服重重困难、有条不紊从上海迁往西安,在大西北建设起一所多科性的著名大学,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为西部建设、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老教授在信中写道:十九大报告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要扎根祖国西部,输出一流人才、一流成果。其实这也是对我们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份子,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负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殷切希望,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不忘初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西迁精神的新传人!将交大梦融入中国梦!

小学生学习交大西迁精神个人心得5

“西迁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在那样的年代中,依然能够坚持这种教育精神,心怀天下,为祖国的事业无私奉献,是一种大智慧,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学习“西迁精神”就是要学习交大人关键时刻为国担当、为国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得失放到身后,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这个国家命运之中,把对祖国的热爱、对时代的热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同心协力砥砺奋进;高举英雄主义旗帜,将人生的勇气凝聚在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上;高举乐观主义旗帜,跟着党走,去迎接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明天。

“西迁精神”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也激发了我们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感,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国家的宁静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许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成为了义无反顾的逆行者,正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逆行者们舍小我,为大我的牺牲精神,我们交上了令全国人民满意的答卷。

篇6:学习“西迁精神”感悟

传承交大“爱国奋斗”的精神基因,学院涌现出一批爱国奋斗精神的典型人物及校友创业事迹,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西迁精神”,成为西迁精神新传人。网络教育管理科学专业毕业生薛莹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多项荣誉,并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十九大代表。网络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孙玲,负责公司的谷歌合作业务,办公地点在谷歌纽约总部。网络教育法学专业毕业生虎晓艳,现任宝鸡电视台总编办副主任。成人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董济民,现任西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CEO研修班学员赵永安,现任湖北省工商联常务委员、西安天勤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学院自学考试会计专业学生刘琳,现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电化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网络教育级法学专业学生冯宝奇,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成为一名驻村干部。被宝鸡市委组织部、人社局、公务员局给予记三等功一次;被扶风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优秀干部”称号。网络教育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吴亮亮是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的一名保安,用专业、真诚、优质的服务为游客和市民着想,带领保安班组塑造了一道靓丽的西湖风景。被评为杭州市旅贸系统“特色品牌服务员”;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优秀保安班组。

篇7:学“西迁精神”有感

翻看“西迁”的始末,了解“西迁精神”的由来,不由对__年前,数千名交大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的最可爱、可敬之人肃然起敬。

学“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有担当。西安交大“西迁”不仅仅是一次空间的转移,也是响应党的号召为建设祖国西部而无私奉献的壮丽凯歌。学习他们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胸怀人民,胸怀祖国,有担当,有抱负,将一腔热血散布在祖国最“干涸”大地上。

学“西迁精神”,无私奉献树标杆。西安交大的全体教职工,无一例外的把建设西部、建设祖国作为毕生追求,扎根西安,献身大西北。热工先驱陈大燮、数学家张鸿等等,一批批西迁人都在默默无闻,润物无声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学习他们始终坚决贯彻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站在西部开发,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后继学子树立标杆典型。

学“西迁精神”,弘扬传统创新绩。西安交大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基地,更是西部地区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这一切都离不开西迁人对“西迁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坚持。学习他们做“西迁精神”传承者和弘扬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西部文教事业的前线,万众一心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凝心聚力、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

学“西迁精神”,艰苦创业勇拼搏。西安交大作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举校迁址,怀着奉献青春,建设西部,献身祖国的壮志豪情,迎着艰难、排除万险在条件艰苦的时代洪流中开创出西部文教事业的新局面。学习他们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知难而上勇追梦,激流勇进敢开拓,艰苦创业勇拼搏的精神,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不顾一切的奋斗精神。

篇8:西迁精神与交大

高精度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是由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等历经8年艰辛成功研制的科研成果。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基金的支持。该系统已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通过CE/ISO13485医疗设备国际认证,实现产业化。有关专家表示,该系统在转变传统手术方式,提升我国神经外科学术水平,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迫使国外同类产品降价,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重大。

据研究人员介绍,脑肿瘤等脑部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而颅脑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颅脑手术风险极高、难度很大:在手术中,医生要将肿瘤完全切除,同时,必须保证重要神经结构不受到损伤。临床实践表明,传统手术方式往往难以完全实现这一目标,约20%的病例在术后存在肿瘤残留,或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即使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导航系统,其在定位精度和导航信息量上也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由于核心部件——光学定位仪的精度很难被掌控,导致存在定位误差,故不能绝对真实地反映开颅后患者脑组织形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显示的图像引导空间不能提供不同功能传导束的位置信息,以及这些传导束与脑功能和脑肿瘤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造成导航信息量不足。

自神外手术导航系统问世以来,上述缺陷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针对这些难题的理论突破或技术发明成为国内外同行密切关注的前沿课题。宋志坚教授带领的课题组针对国际上最先进的神外手术导航系统所存在的诸多缺陷进行了艰苦攻关,获得了三项突破性进展:一是发明了一个能够对术中脑变形进行实时矫正的系统。该系统基于人脑动态模型,能够对术中脑变形引起的误差进行实时模拟和矫正。临床实践表明,该技术矫正率平均达84.3%,最高矫正率达89.2%,从而大幅提高了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这项进展被国外同行评价为“当今解决导航术中脑变形的有效方法”。二是发明了一项可以准确反映脑白质传导束位置信息及示踪情况的技术。该技术采用多张量图像处理方法,并结合虚拟内镜导航原理,可实现图像引导空间脑白质传导束的准确显示。它可在导航手术中实时告知医生当前操作是否会对脑白质传导束造成损伤。临床实践表明,该发明对传导束的保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三是发明了针对大范围、多目标的光学动态跟踪技术。该技术可显著提升导航系统关键部件——光学定位仪的跟踪精度与范围。经鉴定,该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际上先进的同类产品,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提升光学定位仪精度的有效途径。这些突破意味着,高精度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成为目前国内外唯一能够对术中脑变形引起的定位误差进行矫正,以及准确反映脑白质传导束位置信息和示踪情况的系统。

自高精度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问世以来,全国20家三甲医院应用该系统成功实施了胶质瘤、脑膜瘤、血管瘤、骨纤维结构不良、齿状突畸形等病变的高难度手术,完成神外手术导航12000余例。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脑肿瘤的影像学完全切除率达86.7%,降低12.1%的术后并发症,这一成果使我国神经外科学技术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20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31篇,被国际权威专业学术期刊引用136次。

篇9:毛春翔与文澜阁书西迁

为此,笔者日前专门采访了浙图特藏部原主任毛春翔之子毛念诚,请他谈谈他父亲当年参与抢救这一文化财富,历尽艰难,将之护送到大后方,并负责保管所付出的努力。

父亲(1898-1973)是浙江江山人,早年毕业于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曾在家乡的中学教书,主编过《江山日报》,笔名有乘云、夷白、童生等。

1932年,父亲去了北平,进入国立北平图书馆工作。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深感兴趣,尤其对古籍研究情有独钟,将整个身心投入进去。然而,父亲很快发现,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北平图书馆馆藏丰富,但内容比较分散,个人精力有限,很难有大突破、出大成绩。同时,父亲更喜欢江南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于是一年后,他回到浙江省城杭州,在浙江图书馆担任善本编目员兼孤山分馆主任干事,从事古籍编目与考证,终生不遗余力。

1937年抗战爆发。7月中,奉教育部之令,浙图馆长陈训慈组织文澜阁书及其他珍贵善本西迁,浙大校长竺可桢协助运送,以避免战祸。父亲与同事全力以赴,将这些典籍打包成箱待运。

8月4日,阁书及善本由钱塘江南星桥码头起程,溯流西上,开始了流离颠沛的西迁岁月。馆方授命父亲作为押运管理员而全程随行。此后九年中,父亲与阁书及善本朝夕为伍,寸步不离,负责安全。

阁书及善本起先搬运到富阳渔山石马村赵坤良家。父亲在《文澜阁四库全书战时播迁纪略》中记载:“八月一日,全馆职员在孤山分馆点书装箱,总计阁书一百四十箱,善本书八十八箱,于四日晨装船运往富阳渔山。……自江边至石马村,计程十五华里,雇工挑运,二人共肩一箱,半日竣事,赵君坤良、坤仲富有资产,待人和善,号召力强,一声令出,数百挑夫立至,故搬运书箱毫不费力。”

石马村处于群山之中,赵家房子颇为宽敞僻静,且不收租金。9月13日,父亲向馆方报告:“地处群山围绕中,旧屋不显,可望不致遭损。”但是,11月后,随着日军的大举入侵,存放在此的阁书也并不安全,馆方决定转运至建德北乡松阳坞,存建德民教馆绪塘分部东首方丽斋先生家中。

其时,浙大也开始内迁,停留建德。父亲说,以文澜阁书为主的浙图典籍西迁,其实和浙大内迁是暗合的、有联系的。浙图没有自己的车辆,阁书及善本转运建德之时,竺可桢曾腾出汽车,又为浙图从杭州抢运出一批重要图书,与阁书及善本汇合。

浙图典籍在建德停留时间不长,12月3日又运往龙泉,存放忠泽乡村民家。据学者毛昭晰回忆,他读到过一本日本著作(指松本刚著《略夺了的文化—战争与图书》),里面记载杭州沦陷后,日本“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曾花三天时间调查文澜阁、浙江建设厅、西湖博物馆等二十六个政府与文化机构,但他们“很遗憾地”没有找到四库文澜阁书。日本侵略者的企图落了空。

此际浙大已在江西吉安、泰和,竺可桢电告教育部,鉴于日军紧逼,形势极为严峻,建议浙图典籍直接迁移大后方。教育部同意后,竺可桢派一教师到龙泉,协助浙图将典籍转运贵阳,而浙大也踏上了去宜山、遵义的道途。

1938年3月23日,浙图典籍从浙江出发,经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迁往贵州,一路崎岖险恶,困难不计其数。车子经过江山时,有一辆翻倒在溪水之中,大约有3000册典籍遭水浸泡,父亲他们不得已停留县城,在城隍庙进行晒晾。江山是父亲的老家,人生离乱、命运难测之际,他没有回去看一眼。车子匆匆又上路,此后大家只好见缝插针,休息时将水湿之书放在通风之处晒晾,保证了一册无损。

许多年来,父亲常闹腰背痛,原来他正好坐在那辆翻倒的车上,摔下来时,因为身上背了一支手电筒,夹在腰上,致使腰部受伤。别人问起,父亲摆摆手:老黄历,老黄历了。

历经8个月,浙图典籍运到贵阳,先存张家祠,随即藏地母洞。保管工作起初由编纂夏定域主持,后来夏定域应聘去遵义浙大任教,便改由父亲负责。

地母洞在贵阳北郊,少有人烟,比较荒凉,安全可以保证。洞高约十三四米,深约二十三四米,但是很潮湿。为了防止白蚁与霉变,父亲他们“将书库三面间以板壁,在箱底沟中多置白炭,潮气可以稍煞”。保管图书的日常首要工作是曝书。曝书必须抢晴天,往往历好几个月才能完成。贵阳多雨,地母洞曝书改每年一次为春秋两次,全年没有空闲停歇之日。如此六年,浙图典籍保存完好,没有受损。

父亲讲起,竺可桢多次来地母洞巡视,中间谈到史地方家谭其骧几回要求参与曝书,竺可桢未予同意(见《竺可桢日记》)。烽火遍野中觅一块读书的安定绿洲,当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最好、最后的心境愿望。父亲在地母洞也得便研习古籍不辍,对学业大有裨益。

1944年11月,日军入黔。教育部令浙图典籍再次迁往重庆。12月6日,浙图典籍运抵西郊两山隘口青木关—教育部驻地。此后,浙大不再参与浙图典籍的所有事宜。文澜阁管理委员会成立时,委派父亲为秘书,负责保管浙图典籍。

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5月15日,浙图典藏结束苦难的行旅,启运返回杭州。夏定域和父亲都在押运人员名单中。父亲后来简单有所回忆:“困苦之状非数纸所能尽。在衡阳遇匪,警士开枪百余发始逸;在江西永新,余车左轮陷入水坑。几倾覆;在上饶遇罕有大水,公路桥梁冲毁,停留十余日;在兰溪过渡,书,烈日熏灼一日,皮肤若焦炭;凡此皆为了令人永远难忘之遭遇。”7月5日,浙图典藏终于西迁而东还、回到西湖孤山。

父亲一直在浙图研究古籍。鉴于抗战时期馆藏遭受到的磨难,他首先着手编写《浙江图书馆特藏书目》(1949年版、1956年版),至今仍是查找浙江人文史料的经典手册。此外,父亲整理研究古籍的著述有多种,其中《古书版本常谈》是一种较为权威的书。父亲还有两种油印本:《图书目录略说》《版本略说》为浙图馆藏。而今,我手边仍珍藏着一种父亲的手稿本《论语类编通义》。

多年来,父亲与在浙图工作过的陈训慈、沙孟海、夏定域等人至为熟悉。他们都是治学严谨、考证确凿、分析详尽、文笔精炼的学者或古籍版本专家。

上世纪60年代中,父亲退休,浙图继续留他在馆内从事考证工作。“文革”来了,父亲将户口迁回老家江山,他早就有叶落归根的念头,想在家乡安度余生。后来父亲病重,不久就过世了。

文澜阁展览厅至今依然摆放着毛春翔当年护送浙图典籍的照片,记录着他为之付出的努力:传递和光大民族精神,保护和延续中华文明。

(本文图片由毛念诚提供)

篇10:学“西迁精神”有感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西迁精神的内核永不过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子,不仅要宣扬和传承西迁精神,更要亲身践行西迁精神。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把个人奋斗的小坐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坐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迁精神于我而言,于交大学子而言,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历届交大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行,__年,老一辈的交大人为了西部教育的发展,毅然地登上了前往黄土地的西行列车,扎根西部,奉献自我。__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标,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__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敬意,激励21世纪的学子们明白个人理想当以国家利益为重。

时代在变,精神不变,“西迁精神”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故事,更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不求回报,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应当终其一生所追求的。能有幸身为交通大学的一名学生,使我更加坚定了对“西迁精神”的学习和追求,身为一名学生干部的我,更是愿意带头作出努力,双脚踏地,一心向上,在塑造自己的同时影响他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可以将自己的价值奉献在祖国需要我的地方。

篇11: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教授带头西迁,学子踊跃随行,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迅速开展教学和科研,扎根黄土地艰苦奋斗。这便是交大西迁的历史。

我一直在反复得想该如何宣讲西迁精神,我该如何把我的理解和感知告诉大家。这不得不让我想起自己幼年时的一些事。

篇12:如何弘扬西迁精神

说到当时的情景,郭欣瑞心情难以平复,她激动地表说:“习近平总书记从西迁博物馆走出来,看到我们就停下来,朝我们挥手致意,对我们点头微笑。”郭欣瑞开心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西迁精神’,把西安交大办好。我们听了无比激动和深受鼓舞。”她表示,要做好西迁新传人,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这是西安交大的高光时刻,总书记的到来‘燃爆’了师生的感情。不光是校内,国内乃至全世界的交大校友都在纷纷热议此事。”化工学院青年学者费强教授说,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海归学者,从交大老一辈身上感受到了爱国爱校,“西迁精神”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精气神”。“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勤奋工作,面对国家发展重点需求,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书写西迁新传人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27万名大学毕业生。有40%的毕业生留在西部工作。交大西迁奠定了西部工业发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础,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

篇13:西迁精神与交大

2015年5月17日,伴着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的采风团队带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奔赴此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这个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去感受锡伯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我们驱车驶入察布查尔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非常精致的小房子,规整、干净。沿途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颜色亮丽的房屋,淡淡的粉色、蓝色、黄色、紫色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非常愉悦和舒适的感觉。我想,这大概就是锡伯族人民性格的体现,在豪爽、奔放的天性中透露着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一、民间艺人艾锡阿与东布尔

我们首先来到了东布尔传承人艾锡阿老人的家中,知道我们要来采访,老人早已将自己的四件乐器备好,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艾锡阿,家住维依齐村,是出生于1931年的锡伯族民间艺人,今年已经有84岁的高龄,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二胡演奏,年轻时期在牧区当过军医(兽医),后来在与哈萨克牧区的人们交往过程当中学会了哈萨克族冬不拉的演奏,并且自学了锡伯族民间弹拨乐器东布尔的演奏。老人把他的四件乐器展示给我们,分别是:高音东布尔、中音东布尔、锡伯族的二胡和曼陀铃,老爷爷非常自豪地说,这些乐器我生下来就会弹。

艾锡阿老人现场用中音东布尔为我们演奏了一首《耶其那》,在锡伯语中为黑土地之意。东布尔这件乐器不仅可以独奏,还可以用于弹唱和舞蹈伴奏。老艺人告诉笔者,在传承方面,老艺人目前有三个东布尔琴的弟子,都是锡伯族的青年,其中一位在东北上大学,寒暑假回来学习。除此之外,察布查尔县的文化馆还曾经扶持举办过一个东布尔的青年培训班,这个班上培养的少年多是县上的中小学生。另外老艺人艾锡阿告诉我们说,他作为自治区传承人,每年会有4800元的财政补贴,对于他来说在这里生活是非常幸福和愉快的事情。

二、锡伯族民间歌王佟李梅的歌与舞

今年已经80岁的佟李梅老奶奶是在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伯族民歌的区级传承人。佟李梅老奶奶12岁开始学习锡伯族民歌,15岁时参加村里的文化队,1979年曾经参加由中央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座谈会。

佟李梅老奶奶是察布查尔县公认的锡伯族民间歌王,在锡伯族民歌里她最擅长唱田野歌曲。田野歌又分好多种,有爱情歌曲的和交流性歌曲两类,老奶奶最擅长唱爱情类的歌曲。在现场,老奶奶就为我们演唱了一首她即兴创作的歌曲《迎接亲人》,也就是迎接我们。

在采访的过程中,老奶奶还与察布查尔县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一起合作为我们演唱了锡伯族汗都春歌曲《四季歌》。这种歌曲是专门在节假日的演出场合中演唱的,汗都春是戏曲,有剧情,都是两个人在对唱的形式进行,有嘻戏逗趣的功用,表现的是有争执的两个人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达成一致的状态。

老奶奶虽然已经80多岁,但身体依然硬朗,性格也特别开朗,每当艾锡阿老人弹起东布尔的时候,佟李梅老奶奶就会情不自禁地随着他的东布尔旋律跳起锡伯族的贝伦舞。老爷爷弹奏的东布尔旋律较简单,但有着明显的节奏变换,佟李梅奶奶的舞蹈动作也会随着节奏的变化不断变化。通过观赏发现,贝伦舞更加注重上身、手臂和手上的动作,手臂随着伴奏乐器的节奏变化交替舞动。在我们一起吃饭前,察布查尔县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和老奶奶一起伴着老爷爷的琴声又为我们跳起了舞,舞蹈的节奏全部由弹奏东布尔乐器者掌握。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贝伦舞的舞蹈伴奏乐曲共有20多首,如醉舞、拍手舞、找妻舞等都有相应的伴奏曲,都是来自于生活。原文化站站长和两位老艺人都非常热情,我们也非常有幸在现场观看了原文化站站长跳的醉舞、几位艺人一起跳的拍手舞。由此可见,贝伦舞不仅展现着锡伯族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更体现着他们积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跳贝伦舞不需要特殊的场地或时间,只要弹起东布尔,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贝伦舞。可见,贝伦舞是深深流淌在锡伯族人血液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纽带。

三、 锡伯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现状

通过对察布查尔县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锡伯族现在只有一位国家级的传承人——贝伦舞传承人。文化站里主要是在做传承工作,经常会将传承人们聚集在一起,在节假日,例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中进行演出活动。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还在传承方面进行了创新,以民间生活、民族服饰为元素创立了锡伯族特色的秧歌剧,称为汗都春。堆齐牛录乡就是“汗都春艺术之乡”,在加快抢救和保护锡伯族“汗都春”民间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表示,察布查尔县每年都会给文化站拨款五万元的开发经费,用于锡伯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像今天我们见到的区级传承人——艾锡阿,每年都会拿到区里4800元的补助。但是,像去年刚刚被评为传承人的佟李梅,她的补助资金还没有到位。对于文化站的传承工作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政府的资金支持。

四、 对于锡伯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思考

通过本次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原文化站站长关新昌和两位民间老艺人的交流,我们对于锡伯族的民间乐器东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在佟李梅奶奶的贝伦舞和田野歌中感受到了锡伯族人那种质朴乐观的天性。只有真正的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锡伯族音乐文化在锡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深深地融入到锡伯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上一篇:枫桥经验的经验做法下一篇:厦大翻硕英汉互译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