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唐诗

2024-05-24

最经典唐诗(精选6篇)

篇1:最经典唐诗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唐诗中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摧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有意境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最悲凉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最萧索的:拔剑四顾心茫然

最猥琐的一首:

美人来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空留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最有气魄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最色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

最血腥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最有骨气得一句:誓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无奈得一句:眼前又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最坚强的: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最无实意的:噫吁唏。

最沉郁的诗句: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最白居易风格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气魄最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最煽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拽的: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最浪漫深情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最清纯的: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最幽怨的: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最苍凉大气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最豪气干云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无奈的诗句宾友日疏散,玉尊亦已空。

最财大气粗的一句:千金散尽还复来。

最有杀气的: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最潇洒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最有境界的:

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最违背党的民族政策的,最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最清高自赏的: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大江茫茫去不还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需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看看李白的自我介绍

其他流传广泛的诗句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乃知兵者是凶器 拔剑四顾心茫然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李白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主要作品】

客中作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静夜思 将进酒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送友人 登金陵凤凰台 月下独酌 清平调

其一 清平调

其二

清平调

其三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春思 赠汪伦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关山月 子夜吴歌 长干行 蜀道难 长相思

其一 长相思

其二

行路难 玉阶怨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怨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2:最经典唐诗

醉倒在唐诗里是一种幸福

诗卷泛黄更泛香,红颜添香亦添乱

这是一个用诗来当幸福指数的时代,三百年的诗歌派对,不专属于李杜,不专属于某仙某圣,人人都喝得一壶好酒,涂得满纸风流。

作者简介:

李会诗,女,非典型80后,小硕,喜欢看纸页书,写毛笔字儿。因仰慕魏晋风骨,沾染了北方粗犷气息,乐天知命,开朗达观,遨游书海,始终坚持并执着相信‚人为财死,我为情生‛。

《最风流,醉唐诗》:高调隐居,实为低调炒作

中国古人的生活非常有趣,不管什么事,都要有个等级,也就是所谓的规范。三纲五常,天地人伦,衣食住行,都要有秩序和等级。比如,古代墙瓦颜色就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下,灰墙灰瓦多为普通百姓的住宅,而红墙金瓦却是皇权的最高象征;甚至连宅门上的门钉多少,都是区分王侯将相等级的一个标志。最有意思的是,不但平常生活有各种规定,连本来应该秘而不宣的隐居 都能分出不同的层次。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是传统文人对隐居的定义,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理想。‚看破红尘惊破胆,吃尽人情寒透心。‛能够超脱红尘羁绊,忘怀得失,淡看花开花落,笑对云卷云舒,的确需要心灵的清修。而如何修炼正是对隐者的区分。有才能的人参透红尘,远离人群,在深山野林间躲避尘世的烦恼,但这只是小隐。

更厉害的是中隐之人,他们不单纯依赖世外桃花源的宁静,而是选择在鱼龙混杂的市井之地修炼。世事繁华,唯我清静无为,这才是中隐的境界。但是,最厉害的要数大隐。大隐就要隐在热闹喧哗、卧虎藏龙的朝廷,一腔救国救民的情怀,却丝毫不为名利所动,权倾朝野同样泰然处之。这才是真的隐士,在古人看来,唯有胸怀天下又虚怀若谷的人,才是隐者中的顶尖人物。

这似乎有点像禅宗的修行。小乘乃是跳脱在山野之外,不理俗事的一种自我完善;而大乘正是深居闹市,于红尘中修炼的扶危济困。当然,如果能够在大小之间,繁华与清净,富贵与贫贱中找到平衡的支点,既不用受政治的掣肘,也不用为生计而奔波,亦官亦隐,半出半入,才是真正中隐的乐趣。白居易就曾做诗表达这样的想法: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唯此中隐士, 致身吉且安。

白居易《中隐》摘选

白居易说大隐在朝堂,小隐在山林。可是尘外寂寞又荒凉,朝廷又过分喧嚣,不如就在做官的当中隐居,差不多有个三品的闲职,不闲不忙、优雅从容。能够在富贵荣华和疲于奔命中找到一份稳定的惬意,在大小隐逸的夹缝间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与所在,才是中隐的至高境界。

本来,隐居应该是很低调的一件事,应该如北宋林逋一样,梅妻鹤子,从此不再踏入仕途半步。但唐朝的隐居似乎与其他朝代不同。首先是隐居的目的不纯,唐代人隐居并不是为了像陶渊明那样从此摆脱功名利禄的烦恼。相反,隐居常常是通往仕途的捷径。唐代卢藏在终南山隐居,结果人们都口耳相传,说终南山住着一名很厉害的人。于是,名声越来越响,后来被皇帝知道了,就召进宫里做官去了。也由此流传下一个成语‚终南捷径‛。但实际上,假如真的想隐居的话,不管是朝廷许给什么样的官职,都会拒绝的。而朝廷一请便出山者,很明显并不是真正喜欢隐居的人。也因为这并不纯正的目的,唐代诗人隐居的另一特征就浮现出来了,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高调。

莫砺锋曾对此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说‚李白一生隐居过很多山,足迹遍布东南西北。陕西的终南山,河南的嵩山,山东的徂徕山,江西的庐山都曾是李白隐居的地方。隐居本来是件安安静静修炼身心的事情,为什么要天南地北地来回折腾呢?因为他的目的并不在于隐居,而是在于隐居背后带来的关注。‛

所以,李白在每个地方隐居的时间都很短,隐了一阵马上换到另一座山,大有‚唯恐天下不知‛的感觉。等到玄宗终于下诏请他入京为官的时候,他立刻放弃了隐居生活,兴高采烈地跑去当官了,而且还写了一首很昂扬的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写作此诗的时候,李白已经四十二岁,但是以他的率真,丝毫没有‚人到中年万事休‛的伤感,反而因为即将入京而变得异常兴奋。烹鸡、酌酒,儿女欢笑,高歌痛饮,扬鞭策马,还怕自己到得不够早。然后想起了朱买臣不得志的时候,他的老婆因嫌 弃他贫贱,弃他而去。结果后来汉武帝赏识朱买臣,封他做了会稽太守。言外之意,那些曾经轻视李白的人都和会稽愚妇一样,没想到吧,李白我今天也要辞别家乡入长安了。

最后两句写得尤其酣畅淋漓,多少踌躇满志的人听后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似乎是李白一生最喜悦的时刻,舒豪、旷达,志得意满又溢于言表!他终于可以结束天南地北的隐居生活,而实现自己的抱负了。虽然后来的经历证明了此时的李白高兴得太早,玄宗召他入京并不是要委以重任。李白,在当年不过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点缀。但如果从白居易《中隐》的角度看,李白的出仕还是不错的结局;既落得清闲自在,又可以游刃于官与野之间,实在是隐居中成功的典型。

不管结局怎样,李白的高调隐居和卢藏一样,都吸引了皇帝的注意,是一次成功的自我炒作行为。虽然历史上隐居的文人很多,自魏晋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前仆后继地走在归园田居的路上。参透了人间烦恼,看透了世间悲凉,能够了生死,出轮回,跳出红尘之外,的确是一桩幸事。但这其中,避战乱,躲暴政,又何尝不是另有苦衷。

而李白、卢藏等人,生于太平盛世,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都摩拳擦掌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他们却偏偏跑去隐居,这不正是自我炒作的行为吗?也许,他们的炒作并不高明,但却令 人十分感动。不管是求官还是求财,他们的独辟蹊径和标新立异,不过是想成为唐朝耀眼的明星。他们甚至没有考虑过,假如皇帝永远注意不到他们,自己的隐居岂不是自毁前程!历史上,恐怕只有盛唐诗人,才能对生活抱着如此天真而又浪漫的幻想,并敢于拿青春和未来大胆地赌上一场!

《最风流,醉唐诗》:张打油,另类诗风别样情

北宋王安石写诗的时候,常常苦于无处下笔,他说,‚世间好语言,尽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尽被乐天道尽‛。就是说,世界上好的语言都被杜甫说完了,而通俗的语言也被白居易写尽了,只要一提笔,便觉得自己的话都是多余。而鲁迅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假如没有孙悟空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本事,就不要再来写唐诗了,世间的好诗早就被唐朝的人写光了。但是孙悟空再厉害,也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可见,想复制、再现或超越唐诗的辉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飘逸如李白,沉郁如杜甫,山水田园如王维、孟浩然,塞外风情如高适、岑参;每种风格在唐朝都有体现,每种经历和感受在唐朝都有描写。想要在此中寻求突破,标新立异,确立自己诗歌的特色,实在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但世事难料,偶尔也会有黑马出现。那些初生牛犊,并不知道河水深浅,只要勇敢,常常可以无意中闯开一番新世界,‚不 走寻常路‛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走在别人的后面,模仿得再好,你也只能是第二;但是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你却将是永远的第一。而唐代诗人张打油是个中翘楚。他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才华,开创了另类唐诗的风采,也因此令自己名垂千古。

关于‚打油诗‛的名称,历来有不同的争议。有人说是姓张的诗人在打酱油的路上写作的此类诗歌,故有这一称号。但普遍的观点是中唐时期,一位名叫张打油的人,他写的诗因别出心裁,无法归类,故用他的名字定义,唤作‚打油诗‛。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张打油《咏雪》

这首《咏雪》,通篇不着一个‚雪‛字,却将雪落大地给人们造成的视觉‚误差‛写得非常清楚。黄狗因身上的落雪而变成了白狗,白狗因为雪落在身上,看起来比原来更要胖了。虽然十分口语化,但却的确要费一番心思才琢磨得出如此构思奇特的诗句。

但是,虽然这首‚咏雪‛是张打油的代表作,但其真正作为一种品牌得以推广,还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传说,某年冬天,一位大官到宗祠祭拜,结果发现大殿雪白 的墙壁上写着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官爷一看就怒了,这是谁呀,胆敢写这种七扭八歪的诗,也不怕祖宗笑话,还写到这里来了。他命令周围的官兵前去缉拿此人,要捉回来治罪。这个时候,师爷不慌不忙地说,‚大人不用找了,除了张打油,谁会写这种诗啊!‛于是,官爷下令把张打油给抓来。等张打油听了大人的训斥后,摇头耸肩做无辜状,说大人我是喜欢胡诌,但是也不至于写出这么烂的诗来啊。不信的话,我愿意接受您的面试。

官老爷说好啊,安禄山兵变,围困南阳郡,你不如以此为题来做一首诗。张打油清了清嗓子,‚百万贼兵困南阳‛,大人一听,好诗啊,开局气势非凡,于是捻须微笑,赞叹不已。张打油继续道,‚也无援救也无粮‛。在场的人面面相觑,官爷心说,‚虽然有点怪异,但也算勉强可以接受‛。于是,请他继续念。

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张打油恐怕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诗又一次达到了‚永垂不朽‛。

有时候,写诗也需要一种机遇,后代有无数行家里手,绞尽脑汁,力求独辟蹊径,写出自己别样的诗风都收效甚微。而清代乾隆皇帝更是一生笔耕不辍,写了近两万首诗,以求流传百世; 却不幸,一首也不曾被人记得。可这个缺乏专业诗歌培养,也没有高雅文化造诣,甚至连明确的身份都弄不清楚的张打油(有的人说他是农民,有的人说他是木匠),竟然在唐朝别立新宗,开天辟地,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诗歌奇幻之路,不禁令人啼笑皆非。这一切,似乎都得益于他在这位大人面前续写的后半首诗。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

张打油得意洋洋地念完了自己的诗后,大家哄堂大笑。这‚哭爹喊娘‛和‚使扫帚用锹‛如出一辙,从精神实质到语言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张打油‛的烙印。所以,张打油不但没有因此获罪,还从此威名远扬,成为中国‚打油诗‛的鼻祖!

很多人觉得打油诗都是一味的通俗、不分平仄,方言、俚语都能入诗。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细看此类诗歌,便可以发现,其实‚打油诗‛的首句,一般写得都很‚入眼‛,有时候不但不低俗,还很有气势。只是这种力量和劲道常常不能持续在诗中,经常是上半句说得气贯长虹,下半句说得萎靡不振,前后语意虽然顺承,但意境却截然不同,仿佛大帽子下面扣着个小脑袋,又像上身穿着名牌西装,下身却只穿了条休闲短裤。怎么说都非常搞笑。但正是这种别样的‚山寨情调‛拉开了中国打油诗的序幕。此后因其通俗与幽默,更是蓬勃发展,瓜瓞绵绵。连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也写过一首拟古的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鲁迅《我的失恋》节选

爱人赠我浪漫温馨的百蝶巾,我却回赠了贼头贼脑的猫头鹰,不解风情就算了,还顺便讽刺了恋人的风雅,如此以低俗对高雅,也算是对传统爱情模式的一次挑战了。所以,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很多时候,文艺上的雅俗,不过是人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历史定义,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在上世30年代不也曾经因为俗文学而被人冷落并忽视吗?可是,当历史的板块开始松动,那些生机勃勃的又常常都是这些所谓的民间文学。

无论怎样,能够以另类诗风在‚诗歌的朝代‛中确立风格鲜明的路线,张打油天不怕地不怕、积极冒充‚诗人‛的勇气,都 为多彩、宽容、活泼的诗坛增加了欢快的微笑和创作的灵动。

作者:诗词风云 回复日期:2010-05-30

08:38:47

《最风流,醉唐诗》:画壁与文身,唐诗的两道刺青

茫茫沙漠,狂风乱舞,飞沙走石。一座酒楼孤独矗立在黄沙中。楼外百尺竿头上,悬挂着一块千疮百孔的破布,迎风招展、历尽沧桑。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样的场景多出现在武侠电影里。但实际上,这些导演都不是凭空想象的,他们只是借助科技手段,完成了对历史生活的还原与再现。古代酒楼外面其实都不挂木质的牌子,更没有如今的霓虹闪烁。通常都是在外面挂一面旗,也就是一块布,上书几个大字‚某某酒家‛。这种酒亭,因为挂了面旗子,所以叫做‚旗亭‛。唐代有个著名的赛诗故事,就是发生在旗亭中。

开元年间的一天,冷风嗖嗖,雪花飘飘。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相约去酒楼饮酒。诗人们碰到一起自然就畅谈诗歌,这是共同的爱好,也是大家的长处。聊着聊着,忽然见一群歌女走进酒店,登楼献唱。按照唐代的习俗,歌女们唱的都不是流行歌曲,而是七言或五言的流行唐诗。‚凡有井水处,必能歌柳词‛,人们通常只知道宋词是用来唱的,却很少有人注意,其实唐诗在唐代也是可以唱的,它本身就是流行乐曲的歌词。

三个诗人一看歌女上来,顿时来了雅兴,于是相约说,‚咱们几个平素都觉得自己颇负诗名,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这次咱们较量一下。看这群歌女唱谁的作品多,就说明谁更有名,更 受人喜欢。‛

不一会儿,有一个歌女起身唱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不像普通‚送别诗‛那样极力渲染离情,而是以寒雨、孤山来衬托自己的孤独。虽然没有直说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但却想象着朋友们对自己的思念,而且叮嘱说,假如他们问起我的话,一定要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冰一样纯洁,玉一样高贵。用冰和玉来映衬自己的志向,深藏了巧妙的语言功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是上乘佳作。

王昌龄一听唱了他的作品,非常高兴。他就用手指在墙上画了一道记号,‚一首了啊!‛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歌女站起来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这是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五言诗中的前四句。高适一听很高兴,也在墙上画了一道。‚有我一首绝句了啊!‛接着,第三个歌女站起来又唱了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赶紧又画了一道,‚两首绝句了啊!‛

这时候,王之涣开始郁闷了。本来觉得自己很出名,可这些歌女竟然没人唱他的作品,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他转头对高适和王昌龄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这几个歌女唱的都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你们看那个最漂亮的歌女不是还没唱呢吗?等她要唱的话,还唱你们的,我就甘拜下风,再也不与你们争短长。要是唱我的,你们就得拜我为师。‛话音刚落,王之涣说的那个最漂亮的歌女便站起来唱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凉州词》虽是一首怀乡曲,却写得慷慨激昂、雄浑悲壮,毫无半点悲凄之音。‚黄河远上白云间‛,既有奔涌磅礴的气势,也有逆流而上的坚韧。一片孤城,羌笛何怨,将冷峭孤寂的情思脱口而出,却没有消极和颓废之感。万丈雄心与盛唐气象如水银泻地,流畅自如。

诗人们听到歌女果然唱了王之涣的诗后,都禁不住哈哈大笑。但是歌女们不明就里,赶紧跑过来问,‚几位大人在笑什么呢?‛三人高兴地说,你们唱的都是我们写的诗。歌女们纷纷施礼,‚我们有眼不识泰山!‛随后邀请他们去喝酒,大家又是诗又是唱,非常愉快。这就是唐诗中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

所谓‚画壁‛,就是像三位诗人一样,拿手指在墙上画一道。人们越是欣赏你的诗,说明你普及程度越高,流行范围也越广。不过,说起流行来,诗坛之上,恐怕非白居易莫属。

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曾经给好朋友元稹写信,‚这一路从长安到江州,三四千里的路程,遇到了许多的客栈和酒楼。墙上、柱上、船上,到处都有我的诗;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够背诵我的诗。‛白居易非常高兴自己的诗能受到大众的喜欢。而诗写得越好,名气也就越大,喜欢的人也就越多,流传得也就越广。这似乎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众多白居易的发烧友中,有一个人最为奇特,他的崇拜方式也非常疯狂。这个人叫葛清,就是《酉阳杂俎》中‚白舍人行诗图‛中的主角。现代年轻人常常为了买签名书、看首映场、听音乐会,不惜在寒冬腊月或三九伏天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到了现场还又哭又笑,又跳又叫。常常给人一种疯狂的感觉。但和葛清比起来,这些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葛清是白居易的忠实粉丝,忠实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文身。

葛清的身上文的不是青龙白虎,麒麟貔貅什么的,他是全身刺字。前胸后背,手臂大腿,他的身上一共文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诗。而且他对这些诗的位臵还特别熟悉,别人问起白居易的哪句诗,他都能指着自己的前胸或者后背说,你说的这首诗就在这 里。别人一看,果然是在他指的那个地方。他这样走来走去,很像一块流动的诗板,所以大家就叫他‚白舍人行诗图‛。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葛清为了崇拜白居易竟然遍身刻字,体无完肤,可见他对白居易诗歌的狂热和痴迷。如果敢于大胆假设的话,或可推测他得到了父母妻儿的认可,全家都是白居易的发烧友也说不定。

无论是旗亭画壁的浪漫,还是葛清文身的震惊,唐代人对诗歌的喜爱,对诗人的崇拜,恐怕都是空前绝后的。而时间,虽然可以消磨诗人们留在墙上的画痕,或将‚白舍人行诗图‛永远地留在唐朝的深处;但她们刻在历史深处的记忆却永不退色。画壁也好,文身也罢,都没能被岁月的风沙所掩埋,她们犹如唐诗的两条图腾:既有写诗者的冲动,也有读诗者的激情风流婉转,万古飘香。

《最风流,醉唐诗》:山贼草寇,劫钱劫色亦劫诗

根据《隋唐演义》记载,那天程咬金手持板斧跳将出来,说了这样一段经典的台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在下混世魔王,你们快快留下钱财,否则就别想从此处过。‛这段话虽然并没有文采斐然,但却还算押韵。尤其重要的是,这段经典亮相 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套路,被绿林好汉们争相模仿,并不断加工、改造、优化,终于形成了一套逻辑缜密、语言凝练、具有高度震慑力和威胁性、并富有职业特色的自我介绍。

于是,月黑风高、杀人放火的时候,强盗们就不用过多表白自己的身份了,只要能顺畅地念完这段台词,过路之人便会纷纷解囊相助,以保平安。‚盗士们‛看到金银珠宝,开心的话也许给条活路,不开心的话手起刀落,就把此人送去见阎王爷了。而类似的故事也多发生在荒山僻壤。

这一天的傍晚时分,船遇大风、舟停岸边。诗人李涉和书童正走在荒村绵绵的细雨中,准备找家客栈投宿。突然,眼前冲出来个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此人一声断喝,‚来者何人?‛据估计,应该也说了和程咬金大爷类似的话,诸如‚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牙崩半个不字,爷爷管宰不管埋!‛书童马上回答说,‚这是李涉先生。‛李涉是中唐时期非常著名的诗人,强盗一听是李涉,非常兴奋,‚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我知道先生是很有名的诗人。这样吧,我也不抢你的钱了,你写首诗送给我吧。‛李涉一听,当即写了一首诗送给他。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井栏砂是一个地名,‚夜客‛是文雅的称呼,这首诗主要讲的就是遭遇强盗这件事。李涉说,暮雨潇潇,我在这荒凉的村庄和夜色中,遇到了一位‚豪侠‛。这位大侠居然知道我的诗名。今天我赠给他一首诗,并且告诉他,你不用害怕别人知道你的名字了,现在这么乱的世道,强盗多得很。

李涉这首诗写得非常巧妙,他说‚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诗,这其实暗示了自己的诗普及率很高,非常受欢迎,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广泛阅读并喜爱。后两句写得更有意思,说你不用害怕我报官,现在你这样的人多得是。言外之意,今天的事儿就此打住,我是不会揭发你的。强盗一听当然乐啊,要是李涉义愤填膺地说‚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几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话,强盗一生气,说不定还真就把他给杀了。但是李涉说‚没事儿,这都不算什么‛,强盗也就安心了。所以不但没抢他的钱,反而赠送了李涉很多礼物。就因为一首诗,李涉竟奇迹般地从强盗手里平安脱险,可以算得上千古奇谈了。

在一般人的眼中,强盗是什么样的呢?电影《天下无贼》中范伟曾经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他戴着面具,操着弯曲的大舌头,结结巴巴地对同伙说,‚大哥,稍等一会儿,我要劫个色。‛这一场景引得无数观众爆笑如雷。人们笑他‚劫财劫色‛本就是强盗的本职工作,而他却做得如此业余,还和人家玩起了智力测 试题,结果不幸被捕,大大丢了抢劫行业的‚面子‛。但如果对比李涉碰到的劫匪来说,范伟还算是可造之才。毕竟他心里还知道劫个漂亮的女人,回去做压寨夫人。而那位中唐的绿林好汉却只劫了一首诗,不但没抢来东西,还送了一堆礼物给人家,赔了不少钱。

李涉的这次奇遇,从侧面印证了唐代社会的一个风气,那就是崇尚诗歌。连山贼草寇都推崇诗人,喜欢诗歌了,甚至能够为了一首诗而放弃‚职业操守‛,可见全社会对诗人和诗歌的重视程度已经相当之高。所以,唐诗在唐朝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潮流,或者叫时尚。所有的人都走在写诗和读诗的道路上。

首先是皇帝写诗赠给重臣。李世民当时和兄弟们夺权,玄武门外刀光剑影,大臣萧瑀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他的身旁,同甘共苦的生活考验了他们的勇气和感情。所以李世民写诗送给萧瑀说,只有狂风大作,才知道哪一种草吹不弯、折不断;也只有在乱世之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忠臣。一介武夫怎么能够明白什么是道义和原则呢,只有智者才能始终怀有仁义之心。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李世民《赐萧瑀》

这首诗最著名的两句就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讲 的是‚患难见真情‛的一个主题。当一个人身处顺境、左右逢源之时,锦上添花的人肯定会很多。但只有当身处逆境,需要雪中送炭的时候,支持并帮助你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成者王侯败者寇‛,刘邦和项羽,李世民和窦建德,都是这类的典型。胜利了就是一国之君,从此名垂千古;失败了就要遁入山贼草寇的行列,甚至有可能性命不保。李世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出精彩的诗句,引人深思也感人肺腑。

当然,这里提到李世民的诗,并不是因为他曾经差点当了草寇,而是说唐代写诗的风气是自上而下,从‚一‛而终的。李世民不但自己写诗,他的妻子们也写诗。长孙皇后、徐惠妃,武则天女皇都有诗作传世。在唐朝,上至皇权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以写诗为乐趣。垂髫少年写童年趣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耄耋老者写回乡感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半文盲见雪生情,‚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农村妇女抱怨生活劳苦,‚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放眼望去,生活感慨、事业挫折、家长里短、山川风物,但凡能够入眼的景物都可以入诗。唐诗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写心声、发感慨、抒愤怒,每个生活的微小细节都可以触动人们的情思。所有的人都把追求和爱好转移到写诗、读诗上了。所以,遭遇强盗,李涉不但没有遇险,还用自己的诗歌换了一堆礼物,山贼草寇的附庸风雅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所以,闻一多先生 说‚人家都说是‘唐诗’,我偏要倒过来说是‘诗唐’。‛因为唐代的最大特点就是诗歌,这是一个‚诗歌的朝代‛,也是一片‚诗歌的海洋‛。

作者:寂寞文字 回

复日期:2010-05-30

09:04:58

拜读

作者:1210686226 回复日期:2010-05-30

09:15:35

醉倒在唐诗里醒不来,五言七言诗那是大师策划室里创作出来的,现代人卧倒在里面有什么用!你沒有经历是没法复制的。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klkl之家 回复日期:2010-05-30

16:34:44

真好,每天可以直接搜索这个网址看了!

作者:诗词风云 回复日期:2010-05-31

09:27:32

《最风流,醉唐诗》:贤妻美妾,香闺大动春情

上林苑的桃花迎着朝阳开得正绚烂,深闺里美丽的女子心中涌动着春情。井栏边的桃花仿佛她红润的面色,屋檐下的新柳仿佛她细腻的腰身。她在花间徘徊,看那飞来飞去的彩蝶;在树荫下乘凉,听那黄莺曲曲动人的歌唱。何必站在远远的林下询问呢?她的风流早就远近闻名,无人不知。美景配美人,春色动春情。如此的香艳、风流,的确是唐代女子的第一首绝唱。而这首诗也正是出自大唐第一夫人长孙皇后之手。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长孙皇后《春游曲》

在历史的叙述中,长孙皇后端庄贤淑、勤俭公正,为唐代后宫的表率,也深得太宗的信任。她善良、高贵、优雅,不但是唐朝女子们争相效仿的对象,也是现代社会知性女子的典范。如此德高望重之人,在想象中应该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才对。惟其如此,方能震慑三宫六院,母仪天下,立德、立言、立行。而‚兰闺动春情‛,放在任何一个朝代,这都是勾引皇帝的‚妖言‛,必定要被世俗扣上‚惑主‛、‚狐媚‛的罪名。假如不是《全唐诗》作证,恐怕没人相信如此香艳的情诗竟然是堂堂一国皇后所 作。

所幸的是,没有轻视,没有谴责,没有假托他名,长孙皇后的闺情鲜艳地刻在了历史的粉板上,供后人品评、瞻仰。大唐以开放的襟怀和气度,包容了年轻皇后的一腔春情;没有辜负长孙皇后作为至尊红颜的妩媚,也见证了大唐的奔放。

身为开国皇后,人们赞颂她以母性的温柔软化了太宗的杀气,几次挽救了名臣们的性命,她以自己的端庄、包容、贤淑,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后。但这些评判多为历史的功绩,却忽略了作为女人的感情。春色荡漾着春意,春光弥漫着春情,虽然贵为皇后,但她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渴望着爱,也奉献着爱。试想,如果她只是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感情,从不懂流露和表达,太宗那样风流倜傥、阅人无数的皇帝,恐怕也不会那么多年一直深爱着她。

长孙嫁给李世民的时候年仅十三岁,去世的时候也不过只有三十六岁。她以一个女人最好的时光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的丈夫。有一次,李世民身中剧毒,她便握着一包毒药,日夜服侍心爱的男人,也随时准备随他而去。一个如此重情重义的女子,必然会赢得男人的爱情与尊重。所以,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太宗痛不欲生,每每想到她便涕泪横流。李世民一生身经百战,玄武门一剑封喉,将哥哥斩于马前,丝毫不见动情,却在长孙皇后离开的时候泪流满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长孙的 好也许只有他才能明白吧。‚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在唐太宗夫妇身上,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有人说,‚结束爱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新的爱情‛。也许是太欣赏前妻的才德,在长孙皇后去世两年后,李世民才开启了自己的又一段旷世绝恋。这段爱情的女主角便是大名鼎鼎的湖州才女——徐惠。

徐惠四五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八岁作诗《拟小山篇》歌咏屈原的高洁,并由此扬名:‚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想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唐太宗爱惜才俊,一道圣旨翻山越岭来到湖州,年仅十一岁的徐惠就这样被召进宫门,封为才人。徐惠钟灵毓秀、天资聪颖,而且勤勉好学、温柔可人,深得太宗的喜欢。

据说,有一次太宗下旨召见徐惠妃,结果左等右等,千呼万唤就是不见踪影。太宗非常生气,正要发火的时候却忽然来了——但来的不是徐惠妃,而是徐惠妃写的一首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徐惠《进太宗》

太宗看完此诗之后,不仅没有大怒,反而哈哈大笑。原来,徐惠的诗上说,‚从早上开始,我就整理妆容,为了迎接陛下。但是等了很久你都不来,急得我在屋子里团团转。古人说千金才能博佳人一笑,现在怎么能你一下诏我就来呢?‛这当然是徐惠和唐太宗开的一个玩笑。‚女为悦己者容‛,明明早上起来就梳妆等候心上人,终于等到花谢了他来了,自己却偏偏闹别扭,还嗔怪‚你让我等了这么久‛。这实在是恋爱花语,必得解花之人才能明白其中的情味。

古代社会很讲究‚夫妻有别‛,太宗身为一国之君,后宫佳丽既为夫妻,也是君臣。换作别人的话,此诗一出,若太宗震怒,说不定从此打入冷宫,让你永远再没机会见朕。但徐惠能够毫不顾忌地开此玩笑,足见二人的感情绝非一般。唐代李端有诗云,‚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很多时候,恋爱中的女子总是喜欢耍些小手段,有时欲擒故纵,还会说些心口不一的情话,这就需要两个人细心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情与趣。

好在太宗和徐惠都是绝顶聪明之人,自然能够读懂这份亲昵里的情思。

太宗喜欢徐惠的聪明可人,娇俏活泼;徐惠也崇拜太宗的英明神武、文采斐然,二人世界里‚只有情,没有理‛;所以才能彼此拖出自己的一腔真诚。也因为两人感情太好,太宗死后,徐惠妃相思成灾并拒绝吃药,第二年也追随太宗而去,年仅24岁。曾经有人说,‚一生只谈一次恋爱的人是幸运的。‛如此说来,徐惠爱得死去活来,并追随爱情而去,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作为千古名帝,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太平盛世的繁荣为他赢得了无比的荣耀。然而作为一个男人,这似乎并不够。在那些冗长的卷宗中抬起头,他也愿意体会家庭的甜蜜和幸福,静默长孙皇后的温柔如水,也欣赏徐惠贤妃的笑靥如花。一个是默契、恩爱的贤妻;一个是调皮、乖巧的美妾,犹如太宗人生中的白玫瑰与红玫瑰。得此妻妾,造就出两段同生共死的绝世恋情,总算不枉此生。

而作为大唐的开国红颜,长孙和徐惠也丝毫没有辱没大唐的风韵。她们热烈而坦荡,名利和地位都不是束缚她们的缰绳。她们和世间普通女子没什么区别,会笑会哭,会撒娇会动情。比起那些深锁宫门、利欲熏心的女子,她们活得是如此真诚。也许正是这份率直、情思与才华,得以令她们在佳丽三千中脱颖而出,赢得属于自己的爱情。

《最风流,醉唐诗》:至尊红颜的忧伤与嚣张

当代著名作家苏童有部小说叫《妻妾成群》,讲的是封建家庭中,三妻四妾们为了争宠而互相仇杀的故事。她们本来都是好端端的女子,但一夫多妻制造成的压抑和扭曲,令她们丧心病狂,不惜一切代价地迫害他人,酿成了一桩桩悲剧。到最后,死的死、散的散,全都没有好下场。而女人争风吃醋的缘由,多半是年轻的时候力求在家庭中争得一席之地。‚从来只有新人笑,谁人听 得旧人哭!‛若不能趁着年轻巩固自己的地位,晚景凄凉可想而知。毕竟,古代女人唯一指望的就是男人和家庭。

然而,女人的美貌终究抵不过时间。再漂亮的女人也会有色衰的一天,犹如花开花落,春生冬藏。时间如手里的一捧细沙,握得越紧,流逝得常常也越快。如花美眷终究敌不过似水流年。很多女人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无力回天‛,所以常常自怨自艾。结果未及年老,人已珠黄。当然,也有钟灵毓秀的女子,并不以美貌为炫耀的资本,而是以才华打动人心。唐太宗的宠妃徐惠就曾经这样教育武媚娘。

据说媚娘和徐惠同为太宗才人的时候,有一次媚娘前去请教徐惠,如何能得太宗喜欢。徐惠只淡淡地说了句,‚以色示君者,短;以才示君者,久‛。徐惠乃江南女子,柔弱婉约,她以自己的才情解读人间爱情的经验,这个‚才‛在她看来应该是女子的才情,或曰情思。但这句话在武媚娘听来就不一样了,这个‚才‛就变成了治世的才能、心机与城府。这当然也与她本身性情刚烈有关。

武媚娘从小就不喜欢女红,英武十足,少年时曾随父母游历大江南北。壮美的山河开阔了她的眼界和胸襟,也历练了她的胆魄和才干。据史书记载,武媚娘辞别寡母入宫时,曾对她的母亲说,‚如今我进宫见皇上,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不要哭哭啼啼的,像小孩子一样!‛唐诗人崔郊有云,‚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深宅大院、宫门紧闭,能被皇帝宠幸固然是好事,但人生漫漫,哪一天不幸失宠,老死宫中恐怕也无人问津。媚娘母亲的痛哭想来也是人之常情。令人惊讶的倒是,年仅14岁的媚娘,面对未知的前途,没有丝毫的恐惧,似乎人生的一切已然成竹在胸。

可是,进宫后的武才人虽得太宗喜欢,但并没有徐惠得宠。以现代爱情观衡量也在情理之中。

太宗属于勇猛刚健型,徐惠则是小鸟依人,一刚一柔,相互欣赏也相互依赖,定然有许多情致。而武则天刚毅果决,充满霸气,和太宗的‚气场‛互有冲撞,反倒是和太子李治的柔弱、温顺相辅相成。

在爱情世界里,‚互补原则‛似乎屡试不爽。杨康处心积虑,一心勾结权贵;偏偏遇到穆念慈宅心仁厚,无意功名利禄。郭靖老实木讷、憨头傻脑,却被古灵精怪、多才多艺的黄蓉所看中。如果杨康和黄蓉在一起作恶,那真是乾坤颠倒、偷天换日。而假如穆念慈和郭靖共同生活,恐怕两人都寸步难行。由此可见,刚柔并济才更容易产生爱情。所以,在太宗时期,武媚娘不管如何飞扬跋扈,也很难专宠。可能媚娘也清晰地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太宗生前,就开始和李治培养感情。

不料,太宗一死,武媚娘必须遵从后宫惯例,被送去感业寺出家为尼。但以武则天的计谋和心计,怎么可能会安心礼佛诵经 呢?在寂寞中,她日夜思念着李治,也期待着心上人可以救她于水火之中。

但此时的李治已贵为一国之君,左拥右抱的美女不计其数,还能想得起曾经的山盟海誓吗?

就在这样无端的揣测与不安的战栗中,人们读到了武媚娘一生少见的忧伤: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如意娘》

此时的武媚娘,依然年轻貌美,同样有着对爱情的期盼与渴望。她眼见年华似水,却无法看到自己的幸福和未来,那份惶恐与忧伤呼之欲出。她说自己‚已经看朱成碧,老眼昏花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太过思念你。不相信的话,可以开箱验取,那些石榴裙上还有我滴下的泪光‛。这份对爱情和相思的急迫表白,让人看到了武媚娘身为女子的柔弱。

幸好岁月将这首情诗封存并流传下来,才让人们在武后残忍、暴虐的形象中,找到了一丝柔情蜜意的光芒。当年的媚娘也一定明艳照人,有着年轻女子的温柔和忧伤。若非如此,后宫佳丽多如牛毛,李治又怎么会对她情有独钟!

假如,太宗的爱能够更温和一些,李治的爱能够再狂野几分,媚娘还会不会有后来无法遏制的野心和欲望?追忆往事,她是不是因为感业寺里的忧伤太过惨烈,才积攒了十足的怨气,在后来的岁月报复起李唐的江山与庙堂!而当李治满心欢喜把媚娘接回宫中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此时的武媚娘,已经不再是当年蜷在他的臂弯里撒娇的可人儿。感业寺里一番红尘劫难,令媚娘从钟情于爱的女子,变成了只相信自己的标准悍妇。而徐惠的那句‚以才侍君‛,在她的人生轨迹中也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

以怎样的才学和城府经营日后的生活,保住自己的地位,恐怕是武媚娘再度进宫前早就想好了的:‚女人只能靠自己‛。所以,她能够狠心掐死自己的女儿嫁祸于他人,并游刃有余地在后宫惨烈的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一再废掉自己的儿子,步步高升,终于自立为王。寺庙本是断绝尘缘的地方,而武则天走出感业寺的时候,却看破人世争斗,完成了从倾城少女到至尊红颜的心灵裂变。太宗在天有灵,恐怕也是始料不及的吧。

亦舒曾说,‚女人是世上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年轻的时候,清纯、柔和、美丽如春日滟滟之湖水。然后就开始变,渐渐老练、沧桑、憔悴、狡猾、固执、霸道,相由心生,再标致的少女到了中年,也多数成为另外一个人。‛所以,年老衰退的常常不只是容貌,还有曾经明澈的心。这句话在武则天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当她已经站在皇权的制高点时,全然忘记了石榴裙上那些风 干的泪痕。取而代之的是女皇的狂妄与专横。权力的魔力令她疯狂。她不但要左右人间之事,还要调遣大自然的风光,寒冬腊月,居然喝令百花为之绽放。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传说众花神接到命令后,迫于她的淫威都纷纷开放,唯有牡丹严守花令,拒不开花。结果第二天,武则天一怒之下令人将牡丹连根拔起,并火烧其根,贬往洛阳。最有意思的是,唐中期诗人刘禹锡曾写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而这句诗历来被世代推崇,公认唯有富贵、雍容的牡丹才是大唐国色天香的最佳代言。不知道一代女皇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作者:klkl之家 回复日期:2010-05-31

抢今天的沙发!

作者:guaimo 回复

15:20:42

日期:2010-05-31

16:05:57

最风流,最唐诗

作者:拾贝的小孩 回复日期:2010-05-31

21:38:10

请问楼主该书出版了没?我在新华书店找不到啊。

作者:别停快点跑 回复日期:2010-05-31

LZ辛苦,继续发

作者:诗词风云 回复日期:2010-06-01

09:11:38

22:09:04

这本诗词系列即将于六月中旬出版发行,届时各位喜欢的朋友可以到各大书店去购买!

作者:诗词风云 回复日期:2010-06-01

09:12:49

大唐公主,出嫁未若出家

他们相遇的时候,她身着华服,端庄秀丽、温柔文静,透露出大唐的从容与优雅。而他被热烈的干阳烤得皮肤黝黑、体格健壮,连带眉宇间的神采,都显示着男子汉的英气勃发。于是,她跟着丈夫去了遥远的吐蕃,那里水肥土美,牛羊成群,只可惜那不是她的祖国。文成公主虽然不是唐朝第一个和亲的公主,但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唐太宗始终相信并实践着这样一个理念,‚一桩婚姻相当于十万雄兵。‛于是,有了一段段和亲的婚事,也有了唐代公主们的纷纷远嫁。

但是,这些公主里,有的的确是皇族女儿,有的只是宗族亲戚,还有的只是普通宫女顶公主的名义罢了。毕竟,远嫁虽利国利民,但生离几乎等于死别,迢迢千里,恐怕再也无法与亲人团聚。相传,太平公主少年时就曾受到吐蕃的点名求婚,但唐高宗和武则天都舍不得爱女远嫁‚蛮荒之地‛,从此山高路远,永无再见之日。于是,修了一座太平观,谎称公主已经出家,用以逃避和亲。

其实,唐朝公主的所谓出家并不严格,不用青灯古佛、面壁思过。出家,只是一种姿态,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亦或可以说,只是一种暂时的选择。比如太平公主,到了十六岁就还俗出嫁了。在出家与出嫁间,很多唐代女子是可以自由选择的。而 且出家之人也并不辛苦,道观中常有风流名士为座上宾,品茗抚琴、吟诗作对,相当于时尚的文化沙龙。而在觥壶交错之际,眼波流转、眉目传情,自然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唐代女道士,不但是文化沙龙的女主播,也几乎都是文坛交际花。但公主出家,由于身份的高贵,自然与别个不同。而在这些出家的公主里,最引人瞩目的便是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是武则天的孙女,只有三两岁的时候,母亲窦妃就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童年生活,几乎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在她青春疯长的岁月里,所见所闻多为宫廷的血腥争斗,亲人间的情谊被权力的抢夺撕得粉碎。那些最飞扬跋扈、权倾朝野的公主,到最后往往死得最惨。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玉真公主很像惜春,已经‚堪破三春景不长‛,所以誓死和姐姐金仙公主一同出家。

唐睿宗知道她们从小动荡,怜惜爱女,于是大兴土木,为玉真姐妹修建豪华道观。而且派了许多歌舞女郎陪伴,并有退休宫女侍奉公主起居。道观里有宫殿,还建造了很多山水景致,公主的开销用度一律参照皇家标准。每逢明月当空,公主便邀朋会友;丝竹之声、赏诗之笑,自然随轻风飘出道观,缕缕仙乐令人不胜神往。所以,公主名为出家,实则在搬离皇宫逃出禁锢后,都过上了更为逍遥自在的日子。而玉真年轻貌美、行动自由,加上唐代对女子的约束本来也少,所以,关于她的情事就渐渐浮出 了历史地表。其中,最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公主和李白暧昧的关系。而所有的捕风捉影都源于一首言之凿凿的诗。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玉真仙人词》

这首诗的大意是玉真仙人,常常去太华峰修道。在她修道的时候,清晨就会听到雷声滚滚,犹震天之鼓;狂风大作,如龙翻云海。她拨弄闪电也丝毫不会灼伤玉手,腾云驾雾更是来去无踪。过不了多久,她就可以成仙得道,到时候王母娘娘也会亲自出来迎接。

这首诗打着鲜明的李白烙印,瑰丽的想象,奇绝的比喻,即便明知是着意夸奖玉真公主,也可以读出一份气势磅礴。

也许正是因为李白称赞有术,所以玉真公主非常高兴,几次在哥哥唐玄宗的面前推荐李白,终于为他谋得一席之地。

也有人考证李白曾几次入住玉真公主的别墅,二人寻仙悟道、炼丹嗑药,情谊非比寻常。更有人穿凿附会,认为‚大诗人和公主的婚外恋‛曾经引爆长安娱乐界。虽然这些多为传言,但唐代公主们的自由、洒脱非别朝可比,倒为实情。

自长孙皇后开创参政议政的风气,到武则天万丈雄心成 就帝业,唐代公主们对于政治的热衷与追捧也是其他朝代所罕见的。太平公主、安乐公主莫不如是。她们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为大唐王朝血雨腥风的时代,增添了云蒸霞蔚的绚烂。不但政治上富有传奇色彩,公主们的婚姻也极其自由。唐代公主再婚、再嫁高达二十多人,频率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架势。

而唐代女子们的自由,一方面得益于‚五胡杂居‛的生活给时代注入了富有活力的因子,另一方面也因为唐代的富庶与繁荣,为李氏王朝带来了自信与开放。唐朝法律明文规定,‚不和谐‛的夫妻即可离异,其婚姻的自由度由此想见。但封建社会终究还是提倡从一而终的,在婚姻里,背叛同样可耻。高阳公主私通辩机和尚,太宗得知后大怒,腰斩辩机,一并处死奴婢十几人,责骂公主以示惩戒。可见,公主虽然贵为金枝玉叶,但同样要遵守国法家规,不能获得完全的自由。强行胡闹,说不定还会被远嫁异邦,老死难踏中原半步。所以,许多公主宁肯出家,在求仙问道中过自己逍遥快活的日子。

唐代公主出家后俸禄更丰,且自由不少。道观大门一闭,与世隔绝,如人间仙境。观中往来无白丁,即便爆出什么风流韵事,也是与名流雅士的花前月下,后世记载下来,公主才子,自然又是一段佳话。单单玉真公主,就与大诗人李白、王维等爆出过不同程度的绯闻。

相传,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炼,而李白也住在安徽,并多次赴敬亭山拜望玉真。到底是李白感激玉真当年的举荐,还是有什么未了的情愫,外人便不得而知了。只能透过李白的诗句,寻找一点当年的蛛丝马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有人说,李白一生漂泊,晚年独坐敬亭山,抒发了自己的不平和落寞,也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了安慰。也有人说,李白最后的这段时光,早已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相看不厌的不是敬亭山,而是山中的玉真公主。凡此种种,皆为推测,无从考证。但也有可考之事:

公元762年,玉真公主葬于敬亭山;同年,李白病逝,葬于敬亭山下的当涂县。

马克…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今天更新一节呀,看了好难受啊!

三郎许我,一生的荣华和凋零

传说杨玉环刚进宫时,发现后宫美女如云,她根本无缘见到皇上,所以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为了打发寂寞的春光,便到御花园内赏花,无意中触到了一片草叶,叶子立刻卷了起来。根据现代科学来理解,这是含羞草长期以来适应自然产生的应激性。但放在唐代,也算奇谈怪事了。宫女们都很惊讶,一致认为是杨玉环美若天仙,所以花草都自惭形秽了,见到她不得不低眉折腰。唐玄宗听说后,马上召见了这位‚羞花美人‛,见其果然绝色倾城,立刻封为‚贵妃‛。从此,后宫佳丽三千,三千宠爱集于一身。

虽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却证明了杨贵妃的美貌足以倾国倾城。而唐玄宗虽身为一国之君,面对如花美眷,也有着普通男人的七情六欲。他会吃醋,杨贵妃吹了宁王的笛子令他深感嫉妒。他很重情,梅花飘落的时候,还会送一壶珍珠给曾经的宠妃江采苹(梅妃),以慰她上阳冷宫中的寂寞时光。所以,他也一样有‚出妻献子‛的虚荣,希望杨贵妃的美貌可以四海皆知,人人羡慕他有如此的娇妻。于是,他呼来诗仙为自己的女人和爱情写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自问世起便好评如潮,虽为奉承之作,但句句浓艳,字字香软。诗作忽而写花,忽而写人,由识人而喜花,由爱花而赞人,语意平浅但含意深远。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其,‚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虽然没有直写贵妃的容貌,却也写尽了杨玉环如花似玉的气韵与风流。

但正如《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告诉儿子张无忌的话,‚要小心女人,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是要小心‛。这倒应了历史对君王们的忠告--红颜祸水,添香也添乱。可惜的是,玄宗也没能逃过‚美人关‛。岂不知倾城与倾国?只怕美人难再得!于是,从此君王不早朝,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

然而,假如历史不异常变幻莫测,也许杨贵妃的人生也不会有许多的转折。

光彩生门户,被君王宠爱固然是一件幸事。诗仙李白都来为自己写诗,受到的巴结和奉承多如牛毛,完全可以满足身为女人的虚荣。锦衣玉食,鸡犬升天,别说是嫁给普通人,就算嫁给皇帝的儿子寿王,也从来没有这份滋润与荣耀。可是,这份宠爱也有许多的附加条件。她要遭受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怨妒,遭受百姓的指责:为了吃荔枝竟然举国震动劳民伤财。最为凄惨的是,她还要在大灾难来临时,做男人的‚遮羞布‛。

在兵临城下的时候,唐玄宗率领一干人等,撇下百姓暗地逃走,一颗鼠胆,毫无当年合力太平公主扫荡宫廷的威风。虎落平阳,将士们接受了历史的训导,‚红颜祸水、奸妃误国‛。杨玉环不死,军队便不再前行。与其说唐玄宗为了保全皇室英名,不如说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不愿意让玉环死,笙歌夜舞,有多少共度的美好时光。但他又保不住玉环,贵妃不死,众怒难平。就这样,品尝了花容、凝香、春风,得到了皇上馈赠的人间无限风光后,杨贵妃又被心爱的三郎,送上了西天。梁上垂下白绫,抬头仰望,这个曾经赐予她无数珠宝、荣华的男人,今天却要硬生生地赐死她!三尺白绫,一段深情,挽了一个死结,却挽留不住她的青春年华!

杨贵妃死了,因为将士们说她媚惑玄宗,令皇上不理朝 政,才导致安禄山的叛变、起兵。和西施一样,杨玉环常常被指为‚红颜祸水‛,人们借着积累的怨气,对她们祸国殃民的罪行大加鞭挞。但是,如果红颜如水,那么是不是也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呢?身居后宫,长孙皇后和武则天都积极参政,相较之下,杨玉环却从来没有丝毫的政治野心,她原本只是期待可以得到一个男人全部的爱。不幸的是,这个男人的全部,竟然是一个国家。

正如紫霞仙子在电影《大话西游》的结尾含泪道出的心声,‚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五彩云霞来见我。可是,我猜得到这开始,却猜不到这结局。‛能够嫁给盖世英雄固然令人羡慕,但也因这份世所瞩目,要随时承担放弃爱情或生命的可能。大局当前,牺牲的常常是弱小的女子,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美丽换来了短暂的辉煌,也无情地沦为政局动荡、平息民怨的炮灰。

但战乱的硝烟总会散去,激愤的群情也会渐渐冷却。所谓‚红颜误国‛也会引人深省。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罗隐《帝幸蜀》

诗人罗隐说,‚马嵬坡前,山色青翠依旧,这一次是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唐玄宗泉下有知,恐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一回可不要再埋怨杨贵妃了‛。言外之意,当年玄宗为堵众人之口,赐死杨贵妃,既是逼不得已,也是嫁祸于人。拿一个毫无政治头脑的女人开罪,折损了玄宗的一世英名。如今,罗隐假托玄宗的口气来劝告后辈,既有不平之怨气,又显辛辣与讽刺。没有杨贵妃,后代李氏子孙也一样难免出逃的厄运。杨贵妃,不过是充当了一次‚历史的挡箭牌‛。

而唐明皇所赐给杨贵妃的幸福,也如刀锋上行走的爱情,锐利、锋芒,有夺人的目光,也含着一片杀气腾腾。

作家张小娴说,‚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可是,假如爱情只是一种恩赐,假如快乐的尽头是悲凉的牺牲,杨贵妃还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吗?会不会愿意永远留在寿王府,做开心、快乐的寿王妃,然后白头到老,儿女成群。

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弱女子,面对皇权,她别无选择。最可笑的是,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改变的人,却必须担着祸国殃民、改写历史的罪名。这样的红颜,当得还真是窝囊!

古时妇女的地位实在是卑微啊,有多种无奈!深刻……

上阳宫,深锁三千寂寞时光

当追光灯洒在杨贵妃的身上时,人们只能看到历史前台的这个明星,她为杨家带来了荣耀与权力,所以天下父母从此开始希望生女孩,加官晋爵,光宗耀祖,一朝得宠便都是唾手可得的风光。她的‚神话‛令人们眼花缭乱,误以为这就是每个女孩子的命运。

但既然历史本身就是一个舞台,有闪烁的聚光灯,美丽的女主角,也一定会有很多跑龙套的演员。在短暂的一生中,有的人只有一两句台词,而有的人却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她们终身都在为自己的亮相而准备,但年复一年,妆容已老,大幕却不曾拉开。她们甚至连舞台的大小还没有见过,就被告知,节目已经散场。

在这场表演中,人们只记住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她靓绝六宫粉黛,举手投足间都是大唐的富贵与丰盈。却很少有人想起,那三千佳丽,将如何寂寞并幽怨地度此残生。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节选

白居易作这首诗的时候,旁边加了小序,说是杨贵妃专 宠后,后宫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受到皇上的宠幸。但凡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妃嫔和宫女,都被送往别处幽闭。‚上阳宫‛便是其中之一。白居易以老宫女的口吻解说上阳宫中的生活,字字寂寞、句句幽怨,如泣如诉,饱含岁月的血泪和辛酸。

红颜渐渐地苍老,而白发却在不断地增多,入宫的时候才仅仅十六岁,现在已经六十岁了。当年一起进宫的百余人,现在都逐渐凋零,在寂寞的深宫,只剩下我独自一个人。幽闭的宫门重重关上,寂寥的岁月无边无际。上阳宫并不是轻歌曼舞,欢声笑语的华美宫殿,而是一座禁锢青春、绞杀热情和希望的坟墓,是一座无情无义、无声无息的监牢。

在这首诗的结尾,上阳人说,现在我的年龄是宫中最大的了,皇帝恩典我,赐我为‚女尚书‛。但这空空的头衔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用?我依然还是穿着‚小头鞋‛、‚窄衣服‛的过时的女人,根本不知道外面已经流行宽袍大袖了。外面的人看不到也就罢了,要是真的看到了,一定会笑话我的,因为我现在的装束还是天宝末年的打扮。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节选

身为一个落伍者,她被人淘汰的岂止是衣着服饰,还有那四十年前的青春、梦想和流年。面对无可挽回的明眸皓齿,上阳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合时宜而羞涩,相反,她还自我嘲笑了一番。可是在这嘲笑中,似乎又带着深深的苦痛与悲愤。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含泪的微笑、隐忍不发的情绪,才容易深深地把人感染。

三千佳丽,被深锁在上阳宫中,没有君王的召见,也无法与家人团圆。风霜雪雨,她们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凋落成残花败柳,听凭命运的‚清场‛。就像繁华的一场春梦,未及登台,已经散去。空留下白发宫女,人老珠黄,在寂寞的日子里,倾听岁月的怀想。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

元稹的这首《行宫》和白居易的诗有着相似的内涵,也有共同的艺术指向和效果。‚寥落‛、‚寂寞‛、‚闲坐‛三个词,有白发宫女对岁月的感触,也有历史的变迁与伤怀。她们回忆天宝旧事,说玄宗却不说玄宗的是非对错,令人不胜感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佳丽三千,只专宠一人。青春都是一样的光鲜,却未必能够绽放自己的光彩。

‚枯木逢春犹可发,人无两度少年时。‛寒来暑往中,见宫花年年火红,而宫女们的黑发却日渐雪白。满怀希望入宫来,不料却被安臵在上阳宫,除了遥想贵妃的丰腴,玄宗的恩宠,留在心里的记忆还能剩下什么呢。她们只能寂寞地打发时光,而时光又因为寂寞显得无比漫长。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杜牧的这首《秋夕》同样描绘了一幅深宫的图景。白色的烛光让屏风上的画面更添幽冷,深深的夜色,清冷如水,坐在这一片月光中,看着牵牛织女星,举着团扇的宫女正在兴味盎然地扑打着‚流萤‛。

古人说腐烂的草容易化成流萤,那么宫女居住的庭院却有飞来飞去的流萤,足见其荒凉。团扇本是夏天用来纳凉的,到了秋天,气候寒冷,扇子也就没有用了。所以,秋天的扇子常常用来比喻古代的弃妇。而宫中的夜色与人情一样薄情凄凉,宫女们只能凭借扑流萤来解闷。日子太漫长了,千篇一律的都是寂寞,甚至可以望见人生的尽头,也是寂寞堆砌的时光。

更为不幸的是,有的上阳宫人并不是天生就没有亲近皇 上的机会,而是受了宠幸后又遭遗弃。对她们来说,这日子就比普通宫女更加难熬了。

玄宗曾经宠爱的梅妃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当年,玄宗受了杨贵妃的挑唆,将梅妃江采苹发往上阳宫居住。相传,梅妃因忍受不住上阳宫的清冷,便写了一首《楼东赋》送给玄宗。玄宗看后心有所动,但怕杨贵妃生气,所以只偷偷地送去了些珍珠。梅妃大失所望,将珍珠退还,并增诗一首: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江采苹《一斛珠》

从此,上阳宫中的梅妃再也不是玄宗的心上人,她和无数的白发宫女一样懒于画眉梳妆,孤独、寂寞地生活在冷宫中。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顾不上带走梅妃,便匆匆逃跑。有人说,梅妃被安禄山的士兵乱刀砍死;也有人说,她为保贞洁,投井自尽。而那被玄宗带走的杨贵妃也终于还是死在了马嵬坡前。红颜薄命,大抵都是如此的吧!

唐玄宗当年亡命天涯,后人只能在零星的资料中,读到这些宠妃们的结局;却无法猜测那深锁在上阳宫里的三千佳丽,魂归何处,逃往何方?但是,无论哪种结局,能够冲散那紧闭的宫门,逃出这幽闭的监牢,对于她们来说,都是一种解脱吧,总 比闷死在寂寞的时光中要痛快得多。

解脱对那些宫中女人来说是一种自由!

宋词、唐诗、诗经都是这一系列的书吧?看得还写得不错……

偶遇的刹那,生命正艳如桃花

篇3:最经典唐诗

琉森城, 古典混搭时尚

清晨, 从酒店出来, 就如走进了美丽的梦里。街道两旁微黄的墙壁, 圆拱或坡形的房顶, 着意修饰的窗户, 美丽的壁画, 隐隐透出古典气息。罗伊斯河边飘香的集市仿佛流动的风景, 安静地散发着世俗的气味。而那些多少年前的古迹, 始建于13世纪的穆塞格城墙、为纪念瑞士雇佣军而雕刻的狮子纪念碑、画着1626年瘟疫场景的磨坊桥……无声细诉着城市的历史。

卡贝尔廊桥, 是琉森最知名的地标, 也是欧洲最早的有顶木桥。这座有着六七百年历史的老桥, 长约200米的桥身像一道弯月横跨在湖上, 三角形的屋顶下镶绘了一幅幅三角形的古画。木桥靠南的位置有座八角形的塔楼, 据说, 桥和桥中心塔楼都是当年城墙的一部分, 塔楼是军事瞭望用的建筑, 坚固的塔身透着厚重的历史沧桑。廊桥在1993年遭遇一场大火, 尽管重新修复后新旧参差, 但依然魅力无损, 吸引着接踵而来的游人。

天鹅广场上, 一转弯就是欧米茄专卖店, 再过几个路口是百达翡丽, 卡地亚、豪雅一一翩然相逢……在不算长的街道上, 错落有致地铺陈开来, 堪称“常设瑞表博物馆”。走进广场上那些有着巴洛克风格建筑的深处, 会发现, Max Chocolatier纯手工制作的高级巧克力吸引着你的味蕾;创建于1854年的“Gubelin”, 至今仍可以按要求定制手表, 而它世界级的宝石实验室可提供最权威的宝石鉴定;同样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宝嘉尔”, 如今已是欧洲最大的钟表珠宝集团。

在琉森, 不仅传统产业历久不衰, 旅游、交通、会展等现代产业发展也相当快速。琉森有发达的有轨电车和汽车网络, 有遍布景区的高级酒店和优质服务;琉森去年的中国游客成倍增长, 已成为瑞士中国人到访最多的城市。琉森不属于奢华, 而属于优雅。

乘火车攀登皮拉图斯山

皮拉图斯山位于琉森西南部大约14公里的地方, 海拔为2132米, 是阿尔卑斯山极北的山峰, 山麓延伸到琉森湖。在琉森的卡佩尔廊桥边, 一抬头就能看见巍峨险峻的皮拉图斯山。

从琉森坐船大约一个小时, 来到Alpnachstad齿轨列车站。可以看到一条高耸的铁路在陡峭的山崖间穿行.走进车站, 红色的齿轨列车的车身上喷绘着龙, 踏入列车, 我发现里面的座位是依次下降的, 也就是后一排的座位比前一排的座位低, 整个车厢是向上倾斜的, 但每排座位又都是保持水平的。在车窗里向外望去, 列车行驶在浓荫的山间, 齿轨的构造也清晰可见。在路轨旁的草地上, 一群牛正在斜坡上吃草, 它们每一只的脖子上, 都带着精制的颈圈, 颈圈下坠着一只牛铃, 在山地的微风中“叮当”“叮当”作响。抵达山顶, 走出车站, 是一片开阔的休闲区, 不少人躺在躺椅上, 盖着毯子, 惬意地吃着小吃, 喝着饮料, 看着风景。

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 开始了徒步。首先登上了最高峰, 四周群峰闪耀, 透过一块金属指示牌, 可以分辨出那些最著名的山峰:少女峰、雪朗峰、艾格峰……皮拉图斯山的徒步线路设计很有特色, 在所有的特色植物旁, 都在岩石上嵌上一块标牌, 上面写着植物的学名和开花时间等信息, 这样徒步者一路上可以学习到丰富的植物知识, 哪怕在这样的岩石地区。

然后, 乘坐缆车来到了弗莱克穆恩塔格, 这里有皮拉图斯山的两大运动项目——绳索运动和旱地雪橇。远远的, 就可以看见一个白衣女子身系安全带, 手戴专用手套, 小心翼翼地在高处的钢丝上移动。这就是皮拉图斯山绳索运动乐园, 我以前曾在其他地方玩过类似的项目。线路从红到黑, 代表着不同的难度。这里的项目也相似, 设立了14条吊索攀爬线路, 自然环境也更加秀丽。那个白衣女子走完了钢丝, 在扎上连接点后稍作休息, 就将2个环扣卡在一根钢丝上, 双脚一蹬, 在这足有400多米长的钢索上向下滑去, 一直滑到另一个山谷。

在山腰之上的旱地雪橇, 则是更一种体验。这里的旱地雪橇是整个瑞士最长的线路, 以前我也曾体验过, 这次感受到了不同之处。坐在旱地雪橇上, 将把手向前推去, 整个雪橇就在金属的滑道上向前冲去, 为了减速, 金属滑道每隔一米, 就有一个微微突起的部分。滑道上设计了许多山洞, 这也是滑行中最有趣的, 快速过山洞时, 只听到风在耳边呼啸。整个滑道很长, 很快地滑完也需要大约10分钟。在终点, 别出心裁地设计一根拉杆, 将雪橇拖回起点。人坐在上面, 只看见开满野花的原野在慢慢地向后退去, 我想起了当地朋友说过的一句话, “山有着太多的可能性。为什么瑞士的巧克力如此美味, 是因为奶牛都挂着铃铛, 快乐地生活着。”皮拉图斯的秀丽连同那凉爽的风, 也轻轻地印在脑海深处。

360°旋转缆车直上铁力士山

传说中琉森湖以南山谷的发现是因循着天使的声音。后来大山下建起了一座恢弘的修道院, 此地便得名英格堡Engelberg, 德语“天使之乡”的意思。小镇中心区域好几处地方都树立着各色的天使像, 为这个朴实可爱的乡野小镇平添了更多浪漫的色彩。在修道院花园中有一个奶酪工坊, 这里制作的美食是当地一绝, 被称之为“英格堡钟型奶酪”。不仅可以参观制作过程, 还能品尝到各种奶酪制品和新鲜糕点, 一路游走难免齿颊留香。

不过, 最吸引人的还是背靠小镇的铁力士雪山了!海拔3229米的铁力士山峰, 设有3条吊车钢缆与天使之乡英格堡相连, 两地之间以吊车往返, 每程约需45分钟。从英格堡踏上吊车的那一刻, 便开始了一段在雄伟的阿尔卑斯山上空遨游的旅程, 非常刺激!铁力士山吊车的设计十分独特, 吊车厢能做360°旋转, 悠然旋转攀升, 从山下粉绿的山村直到铁力士山令人晕眩的皑皑雪峰, 短短的45分钟旅程, 不仅跨越了四季, 也跨越了极为壮观的铁力士山冰川。

即使在初夏时节, 山顶依旧白雪皑皑, 一派清凉。极目眺望, 四周的阿尔卑斯山峰林立。坐在“冰川飞渡”吊椅上, 脚下是独一无二的万年冰河。来到冰雪乐园, 便可让人在夏季玩转冰雪了。在这里, 常常是一家大小疯到了一块, 雪地上的飞驰体验常常引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而父母们可能比孩子还要兴奋, 因为在这个乐园里, 他们找回了自己的童年。更让人意外的是, 山顶上还有一家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表店, 店主在进入英格堡山谷的门户城市——琉森还有一家店, 就在老城的著名景点“狮子纪念碑”边, 因此取名“瑞士雄狮”, 名字配上这雪山, 霸气便呼之欲出了!

在琉森, 不能太匆匆, 慢下来, 沉住气, 从深度游中体会它的深度之美。

IPS

篇4:最经典唐诗

《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中国文学都以各自时代的特色流芳于后世,唐诗更是中国文学最为耀眼的奇葩。唐诗诞生于中国盛唐,汇总几万首诗歌的《全唐诗》自然不同凡响。唐诗以其极大的影响力,至今傲视中国历代文学,后人一直难以望其项背。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900卷,收录唐代2529位诗人的诗作42863首,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康熙帝给予极高评价,亲自为全书作序并题额为《御定全唐诗》,称“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撷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矣!”

《全唐诗》编撰留下的一些遗憾

《全唐诗》将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后学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只以十人之力,一年多的时间就编撰而成,其粗糙可想而知。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自然在所难免。截至目前,学界认为清编《全唐诗》主要有如下不足之处:“①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②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③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④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⑤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简而言之,这些都是当时一般官修书不愿深究的积习。

由于文献与文物的不断发现,加之对唐诗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唐诗文献持续地加以补遗、考订、阐释,已知未被《全唐诗》收录的唐代诗人、诗作甚多。于是,学界倡议,在近三百年唐诗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再加发掘,以更高的学术要求,编纂一部全新的《全唐五代诗》。顾其名而可知,《全唐五代诗》已完全不等于《全唐诗》,其第一标志便是五代诗人及其诗作的被收录。故此,新编《全唐五代诗》取代清编《全唐诗》应该说当之无愧!

《全唐五代诗》的特色与超越

文学文献的整理本身就是高水准的学术研究,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这一基础性工作一直受到学界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全唐五代词》《全唐五代小说》《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全元戏曲》《全元文》等大型文学总集陆续编纂或出版,而《全唐五代诗》无疑是诸多总集中极具文献价值的一部。该工作的编纂队伍阵容强大,几位主编均是唐诗研究界的前辈与巨擘,所在工作单位均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献学的研究重镇。

《全唐五代诗》作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立项于20世纪90年代初。新编《全唐五代诗》基于清代《全唐诗》的渊源,借鉴中华书局《全唐诗》的经验,充分利用现存的古籍文献,吸收考古、科研最新成果,对唐五代所有诗歌进行扫描式梳理归结,以时间为经,以诗人为纬,逐人逐诗予以甄别,剔除张冠李戴,校正误收漏收。每一作者,均以小传纪其生平事迹;每一首诗,均以详尽的出处以备查阅;每一个异文均予以精致、详备的校勘;涉及本末纪事,均去伪存真,不留错讹。新增补诗近万首,纠正张冠李戴数千首,更备以存目诗表,以求严谨不疏。此书编纂历时已经20多年,数百学者穷经皓首,呕心沥血,才有今天之成果。

这部卷帙浩繁的皇皇巨著,将以耀眼的光环照耀文坛,其欣赏价值、资料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必将受到世人的认可。《全唐五代诗》无疑是新时期以来编纂的最具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大型古代文学总集之一,对深入发掘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源,推进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普及、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凝聚力,实现中华文化大繁荣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全唐五代诗》出版的重要意义

《全唐五代诗》第一主编周勋初先生表示,《全唐五代诗》在编纂中,力求达成唐诗整理的最高水平。在此书编撰过程中,专家学者就一些细则达成共识:①纂集全唐五代诗歌(不收词,对其他韵语、歌诀、偈颂等将审慎收入);②运用善本、足本校勘全部唐五代诗人的诗集;③重新撰写诗人小传;④补辑佚散唐五代诗,甄辨重出、误收问题;⑤为全唐五代诗注明来源出处;⑥按诗人生卒年为序重新编次(生卒年无考者,则以登第年等为序);⑦汇辑成编,编定索引,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文献依据。另外,因清编《全唐诗》未特别提出五代诗,这次新编对于五代诗予以充分重视,从而为五代文学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文献。

故此,新编《全唐五代诗》的出版基于新世纪古籍整理而言,可谓空谷足音,当得起“不朽之盛事”。概言之,其出版意义如下:

(1)历史需要《全唐五代诗》。作为封建王朝的清代有识之士,尚且看到了《全唐诗》的文化传承价值;正处于文化大繁荣的当代社会,当然更有理由重视这一稀有的文化传承资源。由于《全唐诗》的先天缺陷已经被发现,新编《全唐五代诗》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还唐诗一个完整的历史面貌。

(2)时代需要《全唐五代诗》。作为中国文学瑰宝的《全唐诗》,至今深受国内外读者的钟情与喜爱。《全唐五代诗》将在覆盖《全唐诗》的基础上,增补大量的唐诗和全部五代的诗,使诗的总量与诗人队伍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将五代诗人作品全部植入,使唐诗的传承不留历史空白。对当代人来说,可以一览唐五代诗的全貌。

(3)无论是古籍整理,还是文学遗产保护,抑或是学术研究,《全唐五代诗》都堪称填补空白之工程。编纂者充分利用现存的古籍文献,吸收考古、科研最新成果,对唐、五代所有诗歌进行拉网式检索、扫描式梳理、信息化归结,以时间为经,以诗人为纬,逐人逐诗予以甄别,剔除张冠李戴,校正误收漏收,异文一一校勘,出处详备开列,版本互为参照,本事去伪存真,每个诗人生平事迹以文献为依据,予以增删或辑补。新增作者约1000人,增补诗歌约5000首,纠正张冠李戴近千首,更备以存目诗表,以求严谨不疏。目前,国内外未有类似项目出现,这是因为整理、编纂一部权威的《全唐五代诗》殊非易事,不集中、调动一支庞大的唐诗学者,就不可能完成这一巨大的工程。陕西人民出版社不遗余力参与、支持这一项目的出版,便是基于这一认识和使命感。

(4)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峰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簇鲜艳夺目的奇葩,也是一串璀璨的明珠,出版《全唐五代诗》全本就是珍视这一簇奇葩,就是珍藏这一串明珠。

(5)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文化文明的进化以及盛世文化的繁荣,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世界共识。《全唐五代诗》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这一举世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日以高质量的纸质媒介问世,其价值不可估量。

总之,新编《全唐五代诗》出版后,其应受到的时代礼遇与殊荣,我们有理由期待。 (作者单位系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篇5:我最喜爱的唐诗

是“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怀念,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激愤,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畅快。

我们踏上了新学校的旅途,幻想着那里的一切美好。但我最想要的,是那棵桂花树,是那棵在我小时候,被我划上“桂”字的那棵桂花树。会不会依然那么挺拔,我只是想看看。

到了。那是一个大学校,的确不辜负我的其他愿望:有鱼池,有花房,有玩乐的地方,可是当我坚强地怀着那万分之一的希望,我还是找不到那棵桂花树,取而代之的,是更茂盛的树木。

绿叶如盖,撑出一片阴凉,孩子们嬉戏,玩耍,随处可见的笑魇,可我却只有怀念。老学校夷为平地,桂花树也没说什么吧,默默的陪着老学校被拆迁,自己倒下。它的绿叶不再光泽,秋天再也没有清香了。在学校里我不怎么引人注目,划下“桂”字,也是出于恼火与不甘罢了,桂花树一直是我的朋友,它却没办法再和我分享桂香。

是“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怀念。经过风雨的摧残,它早已麻木了,现在却还要和老学校一起消逝,心里道不尽的念。

为什么?孩子们还在鱼池边逗鱼?为什么?连同学脸上也布满光彩?为什么?没有人发现桂花树不在了么?没有人!没有人为了桂花树心颤抖那么一下,没有!

我是不起眼的,是普通的,是不受人重视的,没有人去在意过我,就像没有人在意那棵桂花树一样,桂花树是我的知音,它是我的另一种表达所在,没有人在意它,也没有人在意我。其实我只要在校园里大闹一番,我就会被人注意的,但是,那是贬低的注意,不是我想要的。心里的火气一下子涨了上来。

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激愤,是不被重视,每天像穿着隐形衣的那种,心里道不尽的怒。

一个下午,正是学校开展兴趣班的时间,我心里堵得慌,便擅自到操场走走。

我知道这是坏学生才做的,但我也不想就这么闷着,批评就批评吧,谁没有被批评过呢?也许我心里会好受一些。

走在空旷的操场上,感到一丝凉意,春天的微风向来如此,倒不如陪它一起在操场上奔跑。我还是选择了走,因为还是喜欢清静,伴着春风。

偶尔有闲情去操场边走走,却意外发现。。。醒目的“桂”字,使得我心中怦怦直跳。

那棵桂花树!心中难言。

我记得,那半透明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我就那样看着,注视着。

有阳光,可我分明感到天上有雨在落,操场上有雨滴的印子,是绵绵细雨,掺杂着微咸的液体,眼睛湿润。

告别了桂花树,我去上课,在太阳雨中,心情格外明朗,尽管遇到了几位老师。

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畅快。谁也没有遗忘它,一直都很在意它,只是说我一直没发现。

我最喜爱的唐诗,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篇6:唐诗中最唯美的名字

2、漾之:取自诗句:“导漾自嶓冢,东流为汉川。”

3、沐恩:取自李显《景龙四年正月五日》鸾鸣凤舞向平阳,秦楼鲁馆沐恩光。寓意善良,友爱,纯洁,光明磊落等意思。

4、思兮:取自李白《秋风词》“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寓指女孩天生丽质行成于思。

5、溪言:取自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寓意能够以善言慧语,相助他人,给出建设性意见,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6、翰舟:春风落日谁相见,青翰舟中有鄂君。

7、清凝:取自白居易诗《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清有清雅高尚,清明,纯洁的意思,凝字表示稳重。

8、秋池:取自唐诗《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寓意一丝不苟功成名就前程似锦丰衣足食。

9、馨玥:取自李白《古风·其五十九》: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寓意女孩温馨完美的日子。

10、一川:出自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明珰: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12、燕语:取自唐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寓意女孩心灵手巧,超然自逸,富有文采。

13、淳雅:出自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14、浮生: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15、容云:取自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容代表容颜,寓意女孩容颜好看气质从容。

16、书禹:出自耿湋《常州留别》“万里南天外,求书禹穴间。”

17、奕欢:取自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寓意女孩神采奕奕风姿卓越,活泼开朗。

18、音华:取自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寓意才华卓越。

19、锦云:取自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寓意女孩未来有华贵的气质和如云朵一样的闲适生活。

20、一诺:出自《上湖南崔中丞》“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21、晏欢:取自李白《行路难》“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晏意为安定,喜乐,欢为喜爱活泼之意。

22、天宇:出自张九龄《西江夜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23、逸思:取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24、闻悦:取自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寓意感受生活的喜悦。

25、荷依:取自王维《渭川田家》“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寓意自身有高尚的道德支撑,有品德有节操,人生之路上常有贵人相助。

26、凤灵:取自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凤是指彩凤是祥瑞的象征,灵是指灵气,寓意女孩有灵气十分灵动的意思。

27、成碧:取自武则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本事出众,美丽动人的意思。

28、星河:出自《春日野行》“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

29、朝彩:取自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用朝彩作为名字代表了父母期望她能够有朝气,人生能够出彩。

30、松惟:取自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蕴含着父母对宝宝身深厚的爱与期待,期冀宝宝能够茁壮长,喜乐无忧。

31、岚翠:出自出自张养浩《水仙子》“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32、彦霖:取自唐诗《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徒陪群彦后,自苦此生前。

33、云瑶:取自李白诗《古朗月行》: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云用作人名意指该女子温柔美丽,瑶表示美玉,完美。

34、笙歌: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35、天翊:取自唐诗《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攀橑翊天飞。有翱翔天际,大有作为的意思。

上一篇:《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陈一言)下一篇:努力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工商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