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理念教育

2024-05-06

法制理念教育(通用8篇)

篇1:法制理念教育

法制理念教育学习心得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的规范化。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们基本方略,它要求我们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自觉养成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提高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通过学习,我们首先要把握三个基本内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三是严格依法办事,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严禁不作为,失职,渎职等违法行为。其次我们要结合基本要求努力做到法律至上,提高法律素养,支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以模范守法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深远意义。我们有些同志,工作执法时,很随意,想罚谁就罚谁,说话语气冷硬横,强权执法,根本不按照程序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好像自己就是法,这样的害群之马,我们必须要清除队伍。我们执法是为了人民群众执法,是按照国家法律办事,依法治国就是要改变以前的盲目执法,乱执法。如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必须依法严格按照法律办事。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用法律来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本职工作,把实现好,维护好,实践好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政法部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执法的,所以我们在执法中要严格贯穿一条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法为民思想要牢固树立在自己的心头。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应成为所有公安干警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交警,更要树立好执法为民的理念,首先从一切为了人民这个理念出发。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交警外勤每天接触很多老百姓,如果每天都能热心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每天都能认认真真,诚恳地管理交通,给老百姓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那么人民群众一定会满意,这才是我们工作的唯一目标。因此在每天的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诚恳地态度对待工作,解决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老百姓的话和要求置之不理,我们的作用何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我们每个公安干警牢记执法为民思想和意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只有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我们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我们的工作要始终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坚决杜绝滥用权力,滥罚款滥收费等现象,树立甘当公仆的意识,克服冷横硬推思想,做到文明执法,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就是要牢固树立。通过学习,我们觉得只有公平、正义,法律才有威信。不公平,不公正,是对法律的歪曲。作为执法者,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公平,公正的处理不法行为,体现了一个执法者的素养。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时刻牢记在心中,言行要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坚持正义,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灵魂的体现。我们政法干警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务落到实处,法律是根据民主程序制定的。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干警对工作的具体要求应该是:一是坚持秉公执法,维护公益事业,事事处以公心。

二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严氢证据关,法律关。三是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四是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防止执法腐败,权钱交易,真正使公平正义的执法活动深入人心。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通过认真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我们公安工作是以服务祖国建设这个大局为中心,为使命的。服务好大局,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关系到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可能性。作为政法工作的干警,要时刻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不仅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更要为我市的长远发展服好务,服务大局要求各级政法部门和广大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需要,要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我们公安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以服务大局为目标任务,不断强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服务大局必须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责任。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我觉得我自身还有一定的差距,每天工作时只是为了完成而工作,思想上滞后,没有超前意识。通过学习,我觉得我要改变以前的作法,要时刻牢记忠旨,时刻牢记使命,从大局出发,从为社会,从为全局出发。不能只考虑眼前的人和事。要有大局意识,要有长远的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通过学习我觉得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一切才有可能。这是我们国家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的。是我国确定的,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作为公安干警,首先要自觉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坚决拥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自觉的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把加强改进党的领导和独立公正执法统一起来。因此我们要加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在行动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决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重大决策部署。

以上是我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心得体会。通过认真的学习后,我觉得我还存在以下差距:

一、没有真正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置入脑海,人治理念还存在。

二、社会主义法制实践还缺乏自我约束,没有很好地带头去遵守各项法律规章制度。

三、执法为民思想还有待于提高。

四、公平、正义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五、没有把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向广大人民做好宣传。通过查找差距,我觉得今后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脑海,认真把五个专题学好,弄懂。在实践中时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在实际工作中,要以身作责,自觉遵守各项法律制度,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处处以大局为宗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率先做好社会行为规范。要让人人向我们看齐,以我们为榜样。

三、执法为民思想要放在口上,手上,行动上。要让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让老百姓满意。不能成为落后分子。要勇于成为英雄,成为别人的表率。

四、在执法中坚持公平,坚持正义。这是公安干警执法的灵魂。否则我们的行为必然成为老百姓不满意的话题。因此要时刻以公平,以正义处理好每一件事。

五、要时刻宣传,努力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把党的温暖送给老百姓。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到我们都是祖国的一份子。让老百姓感到生活的幸福和美满。这跟党的领导是绝对分不开的。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篇2:法制理念教育

我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这是其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xx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xx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xx和法律在浙江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浙江的贯彻落实,确保我省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把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贯穿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篇3:法制理念教育

(一) 和谐社会理念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指出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 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农村问题, 尤其是环境问题。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主张, 而且国家环保总局已更名为国家环保部, 这一系列举措都说明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所以农村的环保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保护农村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体现

和谐社会重点强调的是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乡关系始终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 要努力加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工作。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里着重要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 使之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完善农村环保立法体系基于农村环保法制建设的现状, 需要构筑一个比较完善的、独立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 把农村环保这一块从整个环保法中独立开来,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 结合农村环保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形成一个单独针对农村的环保法律体系, 健全农村环保执法机构, 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和谐理念下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立法建议

我国现行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法制建设缺位, 立法方面比较滞后, 法律体系不健全, 执法机构也不健全, 没有坚强稳固的执法机构, 法律的贯彻实施得不到保障。同时农村环境保护缺乏公众参与, 不论是干部或是普通农民都缺乏环保法律意识, 缺乏执法监督, 从而导致执法力度不够。完善农村环境法制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坚持科学的立法理念

我国的农村环境法制在立法上要一改传统的法律伦理观和立法理念,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 要从思想理念上研究借鉴西方环境立法的经验, 切实保护好农村的环境资源。在制定环境法的最终目的方面, 各国规定是有所差别的, 多数国家主张环境法的最终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的健康, 其次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即“目的二元轮”;也有的国家规定环境法的唯一目的是保护人类健康, 即“目的一元论”。笔者认为“目的一元论”的环境立法是一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产物, 在今天已经不能适应环境思想发展的需要, 因此, 中国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立法所面临的问题是应当从目的的理念上逐步树立生态利益优先的现代环境价值观, 在环境基本法的立法上, 将保护目标扩大到未来世代人类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上来。

(二)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制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继承并系统发展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环境法制思想, 系统地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思想, 也称之为“环境保护与发展关系论”。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和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从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看,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农村环境将会有很大改观。同时, 要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具体实施。

(三) 从农村环境保护的特殊处立法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这是由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的, 因此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 从改进农村具体的生活结构入手, 利用鼓励性条款促使农民采取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在村乡级以下干部中设立环保机制, 将环保纳入到政绩考核指标中。坚持运用政府调控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保护环境。健全农村的执法机构, 增加执法人员, 加大资金投入, 这就需要政府的宣传和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政府应该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执法人员参与到农村环保工作中, 设立用于农村环境建设的专项积金。

将公众参与的原则落实到农村。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里, 公民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 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公众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各项环境政策、法律法规、规划及建设项目、区域开发等决策和实施情况的意见, 从而实现对环境事务的参与。有利于环境立法、执法的完善。广大农民如果能以听证、提供意见、行政诉讼和社区会议等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参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其他环境要求;参与环保法令的执行;以社区组织等方式参与污染的调查、监测和进行环境宣传教育;以公民投票和行政诉讼等方式参与决定高度污染性质设施的设厂和大型开发项目的建设。如果这些方面能尽快得以解决, 那么, 中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将很快得以改善, 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将会很快实现。

所以,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 任何一个环节的建设好坏都关乎全局的成败, 环境问题是和谐社会理念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标志, 而农村环境问题又是重中之重, 占大部分国土面积的农村地域, 对整个国家的生态面貌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抓好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搞好农村的环境建设, 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关良.中国农村法治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金瑞林, 汪劲.中国环境与自然资源立法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4]周训芳.环境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5]张力刚.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学考察[J].政治与法治, 2002 (3) .

[6]张国祥, 毛显强.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实施指南与应用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篇4:运用法制理念纠正不良行为

一、树立法制理念规范自身行为

初中生正处在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于冲动,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在课间休息时,经常会有学生在楼道推搡、追逐打闹,很容易导致安全意外事故;甚至发生几个学生故意打伤一名同学的现象。虽然班主任、授课教师多次说服教育,但收效甚微。针对这些一现象,我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课,让学生讨论,有些同学不服气地说:“这都是些小事,老师真是小题大做。”结合课本知识,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校规校纪,也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是一般违法行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增强法制观念,决不做侵犯和危害别人生命健康的事。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嬉闹要适度,避免因过失给对方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一针对初二、初三个别学生沉迷于网吧、旷课、逃学、打架、抽烟等现象,我让学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组织讨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法规的联系。通过讨论、分析、辨别,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了校规校纪是法律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就是学生的“法律法规”。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校规校纪要靠学校和教师来执行。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样作为学生也必须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触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谁违反了校规校纪,就要受到相应惩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逃学旷课、上网、打架、抽烟等不良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禁止行为,也是违纪行为,应当受到批评教育。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严重性,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更是同学们在自我防范违法犯罪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二、遵守法律法规做合格小公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运行。有了法律,社会才有秩序和稳定;只有人人自觉依法办事,我们的社会才更和谐。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但要好好学习它,还要合理运用它,才能更好地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利益。

在教学《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时,我让同学们思考:“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交通规则你做到了吗?然后,我利用课件展现违反交通规则的真实案例。通过血淋淋的事实,学生认识到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的重要性。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我们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用法律和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合格小公民。

再如:学习《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过程中,我让同学们讨论“乱倒垃圾、乱扔果皮纸屑和食品包装袋等污染环境现象”。同时告诉他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和专业环保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学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是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做好班级的卫生值日,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以保护绿色植被等,主动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三、弘扬传统美德履行子女义务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在学习《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时,我先讲述过生日时父母送的小礼物、生病时父母的细心照料等,让学生体会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使他们认识到父母对我们履行了义务,作为子女也应该关心体贴父母,履行法律义务。然后让学生交流讲述自己身边或听说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理解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在生活中要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等,从日常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篇5: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心得体会2007-02-16 10:37:2

4——浅谈公平正义的认识

中央政法委决定2006年对全体政法干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一件大事。我个人认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旨在全面提高检察干警政治素质、队伍素质、业务素质,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重要举措。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

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认识和信念,或价值观。司法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权实际运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因此,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司法理念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检察权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每一种检察制度都蕴含着一种司法理念,司法理念通过检察制度得以具体的体现,并在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得到贯彻。其次,每一位检察人员在行使检察权中,都会按自己对法律制

度的理解、对检察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理解、对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念甚至对人性善恶的理解,通过行使检察权来表现出他们的司法理念。再次,司法理念在社会上的推行或拥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现为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大小和强弱,从而关系到全社会守法、护法、爱法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化的进程和检察改革的成败。因此,司法理念已深深地熔入检察制度之内,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司法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检察制度。而有什么样的检察制度,也会引导人们形成什么样的司法理念。下面我想谈一下对公平正义的粗浅的理解。在百姓的眼里,检察官是国家和法律的化身,是国家检察权的行使者是社会正义和社会良知的象征。检察官要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就必须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律专业知识深厚的、司法技能娴熟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和较

娴熟的业务能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法制化的进程,需要建立相应的检察制度来作保障,同时还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司法理念,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就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检察官要树立公正的理念才能够保证其所行使的职权不失公正性。因此,公正的理念应当成为每一位检察官进行行使检察权的精神和灵魂。检察干警应当牢固树立”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执法为民,服务社会,执法人员要学会善于和正确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努力做到及时化解矛盾、息讼宁人,努力减少和消除社会对抗,促进社会稳定,以公平促和谐,以稳定促和谐。如

何做到公平正义严格执法是基础,所以说检察官在办理案件活动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如果法律的平等原则不能遵守,则法律将形同虚设,其应有的公平和正义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如果检察官在行使检察权中具有超越法定职权的权力,就很有可能在正义的幌子下从事非法的行使检察权活动。所以检察官在办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运用实体法作出公正的处理。在严格遵守实体法的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法办事,检察机关按照诉讼程序办理案件,本身就是实现法的公正价值的要求,同时严格遵守程序才能保障行使检察权的公正。只有按照公正的程序行使检察权,才能实现行使检察权的公正和程序的正义。但不可忽视的是,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现象,在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干警的执法理

篇6: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理念

http:///fzxc/system/2007/10/12/000006496.shtml

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五五”普法决议,对法制宣传教育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准确定位,也赋予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新的、更重的历史责任,为新形势下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各地、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职能部门及其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如何不辱使命,进一步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理念的创新上下功夫。

“五五”普法规划明确要求,要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全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内在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形式。贯彻落实规划的这一要求,首要的是要在树立“五种”工作理念上下功夫。

(一)要树立“大普法”的理念

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经过20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和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司法行政机关主导、各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推进方法。一个法制宣传教育社会化或“大普法”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对于“大普法”的工作理念,笔者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四层意思:

一是一种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即,法制宣传教育的主体是全民,而不仅仅是法制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和专职普法工作者的事情。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学教育是为社会输送法律明白人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途径。各级组织、各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能够严格依法执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则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也不仅仅是普法规划所确定的几类重点对象,即公众的某一部分人群,而是全体公众,即“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加强学习,提高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文化素质,是每个公民必须认真面对并努力适应的现实。

二是一种互动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即,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不仅仅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事情,不是传者主动,受者被动,而是传者和受者互动,以致全社会支持参与的过程。三是一种全面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即,法制宣传教育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在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不仅要普及法律知识,也要传播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1更要在倡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上多做文章;在对待不同年龄段的普法对象上是要终生进行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是一种多元化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即,法制宣传教育要满足不同普法对象人群的需要,特别需要体现人性化,体现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的多元化、法制宣传教育对象人群的多层次,最终达到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

在这种“大普法”工作理念的指导下,各地、各部门和行业的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和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做好本地本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规划和决议赋予的重要职责;做好本部门、本行业法律法规的对系统内外的法制宣传教育,确保公民知晓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是各部门和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前提和基础。要始终以“大普法”的思路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作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以“大普法”的工作理念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以“大普法”的工作理念构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坚持以“大普法”的工作理念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坚持以“大普法”的工作理念有效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以“大普法”的工作理念规划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使全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呈现网络化覆盖、立体化推进、社会化分工、个性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要树立法制宣传教育的传播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公民对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法制宣传教育是宣传工作,也是教育工作,既要遵循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好宣传舆论导向,也要按照教育工作规律和特点,遵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既往那种“静态”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越来越难以赢得公众;而把法制宣传教育有机地融入国家和公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动态”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则越来越受到公民欢迎。在这种情况下,既往群众运动式、灌输式、指令计划式、居高临下式的法制宣传教育等,这种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法制宣传教育模式,公民总是处在一个被动、压抑状态之中,很难体会到法制宣传教育的乐趣,很难理解法治的真谛,所以也就很难达到法制宣传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应该树立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即法制宣传教育应该是参与的、互动的、立体的、全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不应该是灌输,不是由一群人灌输给另一群人,应是受众面对法制宣传教育的主体和过程的一种体会和理解,是一种交流和感染;应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善于开发新奇的形式和做法。惟其如此,法制宣传教育才能赢得广大公民的主动参与,使“要我学法”逐步转变为“我要学法”,把法制宣传教育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公民才会在接纳法律知识的过程中理解传授者、理解法治活动、理解法治的对象、理解法律与自身及与未来的关系,受到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文化的感染,逐渐地拥有法治精神,逐渐地使法治精神融入到我们的主流文化之中,改善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

(三)要树立人文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

法制宣传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法制宣传教育对象众多,内容广泛,要承认和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对象人群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要一切以适于公民掌握、满足公民需要为标准。实践证明,法制宣传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始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法治的“四贴近”的要求,在内容上要符合公民的需求,在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易于公众理解和参与。由于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层次不

一、需求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法制宣传教育除了普及宣传一些适用于所有公民的普遍的法律知识、法治思想和法治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对象的层次、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等的特点,施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四)要树立法治文化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

在我国这个缺乏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度树立法治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是由特定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构成的。这种传统的法律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本位和义务本位,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定势必然是“情、理、法”的人治思维,而不是按照“法、理、情”的法治思维来作为。这种文化背景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经验和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要培养全体社会公众的法律情感和心态,使之成为普遍的社会民情是非常艰难的,也是需要我们着力加以培养的。

法治文化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树立法治文化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有着明确的、特定的目标,那就是要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文化素质;就是要宣传法治实践中的精英人物、推介当前法学、尤其是前沿法治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成果等,从中引导人们理解和认识法治的目的和本质特征,指导人们怎样学好用好法律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人们对法律的兴趣,启迪法治思维,激发对法治现象进行研究、探索的冲动,回答人们在探索创新法治的道路上遇到的难题或困惑。

树立法治文化的法制宣传教育观念,首先是要突出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文化形态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反映了法治的本质特征,促进公民认识法律、理解法律、增强法治意识。其次要突出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当代法治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体现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用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法治文化素质,将法治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既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大计,同时也是迅速

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当务之急。其三是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社会文化工作范畴,把法制宣传教育当作文化产业,寓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等,融入社会生活、娱乐、休闲、旅游等,不要为了法制宣传教育而法制宣传教育,把枯燥的法制宣传教育办成快乐的法制宣传教育,将赢得广大公民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都来参与法治文化的建设,都要关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发展,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法制宣传教育能力。

(五)要树立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

篇7:法制理念教育

杨 旭

为进一步推进人防事业发展,推进人防工作“两防一体化”,开展人防法制宣传教育要创新理念,拓展思路,发挥人防教育知识完全适用于平时抢险救灾的优势,坚持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以及在校大、中、小学生为主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形成整套人防宣传教育的有效机制,不断扩大人防宣传教育的范围,从初级中学逐步发展到“五进”,即人防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党校、进机关、进网络,通过这些教育形式提高民众防空防灾的意识。

一、创新宣传方式,扩大人防工作的社会影响

借助有效载体,在“四结合、四创新”上做文章,在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要把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相结合,在宣传方式创新上做文章。通过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不断挖掘新的资源,运用新的方式,力求做到电视里有形象、广播里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社区里有专栏,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人防法规宣传活动,扩大人防工作的社会影响。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等传播媒介,播放人防专题片、领导讲话、发表专题文章,对社会群众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呈送法律文本、重要文件、《人民防空》杂志,对各级领导和政府机关各有关部门进行重点宣传。把“人防知识教育”纳入党校教育计划,在市委党校公务员干部培训班中开设人防教育课

程。利用《人民防空法》颁布实施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进行法规和防空知识的专题宣传。

二是要把人防法规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街道、社区常年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创建活动内容多,居民参与面广。要以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把人防法规教育、人防知识教育纳入其中,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人防宣传栏、人防宣传手册、人防宣传展板等形式,对社区市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教育和人防知识教育,将人防宣传教育做到市民身边。在人防宣传教育机制创新上,做到“四到位”:领导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财力投入到位、检查落实到位。

三是要把人防法规教育与“五五”普法教育相结合,在内容创新上做文章。“五五”普法教育是我国开展的系统的规范性的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也是进行人防法律法规教育的最有效载体。要与县司法部门协调,把《人民防空法》纳入市“四五”普法教育计划,作为机关、学校、社区、工业园区普法教育的一项内容,做到与其他法律教育同时部署,同步实施,一起检查。

四是要把人防法规教育与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在载体创新上做文章。创新人防宣传教育载体是做好人防宣传教育的基础。文化娱乐活动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容易引发兴趣的有效方式。一方面要注重利用街道办事处组织群众的载体,充分发挥街道办的作用,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把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利用好群众文化的载体,把人防教育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结合起来,寓教于娱乐中,营造浓厚的人防宣传教育氛围。

二、建立长效机制,营造人防发展的良好环境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建立人防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人防、支持人防、参与人防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8:法制理念教育

企业政工干部是指在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三资”企业) 、乡镇企业中专职从事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本文所述的政工干部, 主要指在公司制国有企业 (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专职从事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所谓公司制国有企业, 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存续和运营的, 由依法代表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机构或单位独资或控股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在该类企业中, 国有股权处于独资或控股地位。公司制国有企业的政工干部, 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公司党群组织领导人员, 如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二是党群管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 如党群部、工会工作人员等等;三是兼职政工干部, 如兼职党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分工会主席等。

2 法制化管理理念的概念

法制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吸收“法制”与“法制化”理念精髓的新型管理模式, 它以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为对象, 是管理目标与管理进程的结合。在静态上, 企业法制化管理既是法制化管理制度完善、措施合理、监督执行机制完备、管理机构健全的形式要求, 又是法制化管理制度的内容和体系科学合理、管理机构先进、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的实质要求。在动态上则是企业实现上述要求的过程。 (1) 法制化管理理念系指企业管理者具有的旨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贯彻法制化因素的意识和思想。公司制国有企业的法制化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 公司制国有企业法制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

其次, 公司制国有企业法制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目标, 最直接地表现在防范和应对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和行政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管理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化, 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

再次, 法制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 其基本方式是通过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来实现企业法制化管理的管理目标。

最后, 法制化管理是一个过程, 是通过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来实现企业法制化管理目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 法制化管理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在企业存续过程, 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会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而不断调整, 企业法制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及相关管理制度要随之变化, 企业法制化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补充和修改。

3 公司制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的管理理念要求

各个时间, 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马泽东同志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 尤其是这样 (2) 。”邓小平同志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 决不能削弱。” (3) 江泽民同志指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 绝不能“一手硬、一手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一起抓。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抓好, 不能放松 (4) 。”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公司制国有企业开始成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 除传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方面的要求外, 公司制国有企业中的政工干部应具备哪些特殊的素质才能做好企业政工工作, 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笔者认为, 公司制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区别于传统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的首要内容, 就是管理理念的发展更新, 树立符合新时期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理念, 是公司制国有企业中政工干部首要的素质要求。公司制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很多独特之处, 在本文中笔者仅选取法制化管理理念、人本化管理理念和动态化管理理念等三个方面说明公司制国有企业在企业政工干部管理理念方面区别于传统国有企业的要求。

(1) 法制化管理理念

公司制国有企业与传统国有企业的首要区别, 在于经营环境的不同。传统国有企业多以行政手段为主, 在行政指导下运营, 受政策性影响较大;公司制国有企业则以市场手段为主, 在市场环境中运营, 受规范市场准入和行为的法律影响较大。同时, 公司制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独特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 也不能突破法律规定。因此, 公司制国有企业从设立、内部管理经营, 到外部运营, 以至于身份消灭, 都离不开法制化管理。公司制国有企业的政工干部, 也必须认识到公司制国有企业的这一特质, 树立法制化管理理念。

(2) 人本化管理理念

公司制国有企业与传统国有企业的另一重要区别, 在于员工身份的转变, 在传统国有企业, 觉得部分员工是具有“铁饭碗”的固定工, 一旦进入某个国有企业, 就一生都成为这个企业的员工, 因此, 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具有固定性的特点。而在公司制国有企业, 企业和员工之间是按照市场规律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 企业和员工都有随时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利, 因此, 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仅具有相对固定性的特点, 不具有完全的固定性。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树立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 引得进人, 留得住人, 用得好人对公司制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政工干部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与人打交道, 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政工干部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用人观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公司制国有企业的政工干部, 必须树立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更大程度的发挥政工工作的作用。

(3) 动态化管理理念

公司制国有企业与传统国有企业的第三个重要区别, 在于其经营目标和决策方式的不同。传统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 很大程度上是适应国家计划经济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任务的要求, 盈利性不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企业决策也多国家的统筹安排和上级管理部门的命令为主, 缺乏自主性。公司制国有企业则以盈利性为主要目标, 兼顾社会责任和国民经济统筹发展, 其决策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约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 具有较大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 公司制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决策内容会随着市场坏境的变化而适时作出调整, 呈现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公司制国有企业的政工干部, 也必须摆脱传统的固化管理观念和模式, 树立动态化管理理念, 随着企业经营目标和决策内容的动态变化随时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4 法制化管理理念在企业政工干部素养中的地位

以上论及的公司制国有企业在企业政工干部管理理念方面区别于传统国有企业的要求的人本化管理理念、法制化管理理念和动态化管理理念等三个方面, 归根结底, 是以法制化管理理念为基础和依托的。人本化管理理念是以公司制国有企业在国家劳动法律和企业劳动规章的约束下与员工建立的新型劳动关系为基础对企业政工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动态化管理理念是以公司制国有企业在国家市场运行法律和企业内部决策规章的约束下形成的新型决策机制为对企业政工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两者均以法制化管理理念为基础。因此, 法制化管理理念在公司制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5 树立法制化管理理念, 提升企业政工干部管理水平

尽管法制化管理理念在公司制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养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但当前我国公司制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大多数政工干部未能树立正确的法制化管理理念。加强法制化管理理念锻炼, 提升企业政工干部管理水平, 任重而道远。公司制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可按照以下方法和途径, 循序渐进, 树立法制化管理理念。

(1) 加强与企业运营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树立法制化管理理念, 首先要加强对于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如对《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招投标法》、《税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的学习。作为企业政工干部, 不仅要加强对党的理论和党的规章的学习, 锻炼坚定的党性, 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才能在完成党性锻炼的同时树立法制化管理理念, 做一名熟悉企业市场运行制度, 适应公司制国有企业经营要求的政工干部。

(2) 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

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国家法律法规是企业运行的外部保障, 健全的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运行的内部保障。企业政工干部在日常工作中, 不仅要关心企业的政治方向、员工的身心健康, 更要关心企业规章制度建设, 尤其是与企业政工工作相关的党群、思想政治方面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从而促进企业政工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保证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双重保险下安全运行。

(3) 建立企业法制化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内容, 企业法制化管理理念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就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将由制度体系构建的外约束内化为企业员工行为的自觉意识, 从而是企业法制化管理理念在员工队伍及企业日常管理中生根发芽。

(4) 将法制化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

相比来说, 企业政工干部接触企业员工的时间和次数较其他企业管理干部更多, 也更容易将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企业员 (下转第179页) (上接第231页) 工。因此, 企业政工干部将法制化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 在日常言行中带头实践法制化管理理念, 将起到广泛的宣传和引导作为, 更容易使企业法制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综上, 法制化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意识和思想,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3版.法律出版社, 2007.

[2]张徽宁.浅谈新时期企业政工干部的必备素质[J].调查研究, 2005 (9) .

[3]陈洪玲.浅谈企业政工干部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5) .

[4]苗春.企业法制化管理理论探索[J].辽宁经济, 2009 (03) .

上一篇:开发右脑潜能游戏下一篇:高二英语教案Unit 15 Destinations1(新课标版高二英语下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