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汇报提纲

2024-05-12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汇报提纲(共11篇)

篇1: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汇报提纲

附件3:

第一批重点县项目实施情况汇报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第一批重点县建设总体情况

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第一批重点县情况,截止2012年2月底建设任务完成情况,2009年至2011年预算下达与分解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历次审计和检查情况。

(二)主要成效

各重点县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总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和环境效益,并列出相关数据,如:增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新增高效节水面积,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主要包括重点县选择的原则、方式,申报、审批程序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的情况;省级有关部门及各重点县在做好重点县建设的政策、制度、办法等。

二、第一批重点县项目建设情况

1、前期工作情况

规划编制、审查、审批情况及规划主要内容等,对照有关要求,分析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相关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深度和质量,建设内容和投资需求的合理性。

依据《规划》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编制、审批情况,包括: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主要建设内容、投资、工程量等占《规划》

中小农水建设任务的比例;完成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后的预期效益与《规划》确定目标效益间的关系等。

2、预算管理情况

预算下达与分解情况,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对照实施方案,说明批复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各实际建设任务和地点与《标准文本》的一致性。已调整建设内容和地点的项目,分别说明变更原因、审批程序、变更资金金额等。

3、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

中央补助资金、各级地方财政资金到位和支付情况、群众投工投劳情况、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4、建设进度情况

各工程开工情况,建设进度以及已完工程验收等情况。

5、建设管理情况

“四制”(建设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执行情况;“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各种实施模式的做法、特点;工程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建后管护、责任制落实等情况。

三、重点县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有关意见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项目实施中的实际困难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篇2: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汇报提纲

包括项目区概况、存在问题、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成后工程效益等。

一、基本情况

1、自然状况

地下水埋深、降雨、气温、湿度、风力、风向、最大冻土层深度、土壤种类(五级分类)、地形(位置、高程、地貌)。地质资料、地区长系列水文、气象资料等。

2、经济社会状况

耕地、人口、作物种类和分布、粮食产量等。

3、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二、建设内容

工程建设地点、内容、工程投资、工程量、主要材料、设备数量等。

三、工程设计方案

1、技术设计方案应达到初设水平。

2、设计依据、基本资料、设计基础数字应齐全。

3、主要工程做典型设计,重点工程单项设计

4、相关设计施工图。

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内容包括:总预算表、建筑工程预算表、机电设备预算表、金属

结构预算表、其它费用预算表、单价汇总表、主要工程量表、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表等。

资金筹措应重点说明如何落实配套资金。

五、效益分析

重点给出各种作物增产量、价格和增收值。经济效益分析应注意价格合理,并考虑分摊系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若无法定量分析,则可定性描述。

六、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

篇3:浅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近年来, 我国各地频繁出现大范围干旱洪涝灾害, 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 排灌效益低下, 无法承担较大的旱涝风险

目前, 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都是修建于20世纪50、60年代, 有些甚至修建于古代, 往后就很少有投入和修建工程了。尽管30多年前, 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是随着几十年的时间变迁和风雨洗礼, 大多数农田水利设施已经滞后且由于年久失修, 这些设施的排灌效益日益低下。在近几年我国各地干旱洪涝频发时, 农田水利设施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难以派上用场。

1.2 财政投入有限, 配套资金不足, “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缺位

尽管我国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 但是相对于主体的大江大河治理、气象事业的发展以及大量形象水利工程的建设, 真正落实到农田小水利的资金是微乎其微的。同时, 由于许多项目的建设都是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投入的, 而地方的“吃饭”财政根本无法补足此项资金, 对农田小水利建设带来了阻力。实地调查中不难发现, 尽管国家投资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和沟渠, 但是却因为政府和农民双重失力, 最终导致很多地方没有实现水流到田间地头。

1.3 管理体制不健全, 政策推动缓慢

目前, 我国许多地方的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水利工程基本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 跟不上日益变化的水利投资和建设的大趋势。造成的后果就是前期建设较完善, 后期维护无保障的局面。许多农田小水利没有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维护, 农民自身由于技术不足以及维护意识的缺乏, 更是对它们不管不顾。因此, 许多农田小水利只是徒有其表, 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率, 进而造成对农田小水利的投入犹如小石子沉入大湖, 收效甚微。

2 对我国农田小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对于我国农田小水利建设的投入, 关于是市场还是政府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众所周知, “农田小水利工程”是典型的公共商品, 即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非私人需要而生产提供的商品, 具有显著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商品的供给模式主要分为3种:完全由政府提供、完全由市场提供和市场政府混合提供。混合供给是指在政府的指导监督下, 公共商品的生产提供由市场来进行安排, 即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笔者认为农田小水利这一公共商品采取完全由政府提供的供给模式存在着其合理性、科学性。

从公共商品的效率角度考虑, 公共商品采用混合供给模式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单纯地由政府提供和单纯地由市场提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效率和公平失衡, 最终也会导致效率的缺位。但是农田小水利的供给采用完全由政府供给的模式理由如下:作为一项投资数额大且投资回收周期长的固定资产投资, 风险较高, 一般的市场主体都不愿意介入, 只能由政府出资主导;政府主导可以保证相当高的行政效率, 有利于大规模施工建设;我国许多地区农户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 如果引入市场机制, 就会向使用水利设施的村民收取费用, 这必然会导致村民的负面情绪, 对水利设施的后续使用和运营产生影响。另外, 从公共商品的使用效率来看, 由于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公共商品往往面临着使用频率高但使用效率低的窘境。如果无法对公共商品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 那么公共商品就无法最大发挥作用。现阶段我国的许多地区, 甚至一些国家农田小水利建设重点地区的使用效率仍然较低, 相当一部分的水利设施是处于闲置状态。

3 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措施

3.1 加强对水利设施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农村中小水利工程遍布乡村, 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农民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 也应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调动农民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 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报纸、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在水利兴修期间要开辟农田水利建设宣传专栏, 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及时发布农建工作动态, 激发全社会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通过让百姓了解水利、理解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 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和重要意义。同时, 畅通表达渠道, 让受益人直接参与到受益项目的决策过程中, 让农民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 多倾听农民的意见, 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唯有如此, 农民才能积极投工投劳, 并参与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 有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3.2 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

农田水利重点工程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指挥, 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项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水务局, 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指挥机构和领导小组。对于当地群众直接受益的田间系统整治、渠道清淤维修等村级工程, 落实“一把手”总负责制和领导干部包工程责任制, 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干部政绩考核相结合, 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组织调度、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 充分调动各级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了工程建设广泛开展, 形成了县有重点、乡镇有骨干、村村有工程的良好局面。

3.3 加大财政投入, 保证工程建设资金

当前, 由于土地承包到户、农村税费改革, 用于村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村提留不复存在, 农业水费偏低且收取难度较大, 造成农村水利建设投资主体缺失。同时, 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逐年增多, 并且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农村“两工” (义务工、劳动积累工) , 农民投工投劳急剧减少, 导致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陷入了既无资金又缺人力的尴尬境地, 并且导致不少村镇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存在缺钱缺人的困难。从现行的水利投资政策来看, 由于农田水利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 其准公益性的特点无法完全依靠市场满足项目投资, 而且水利项目投资大、收益期长, 政府应在水利投资体系占主体地位。当然,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面广量多, 单单依靠省级财政显然不现实, 地方政府也应该摒弃过分依赖上级财政的做法, 想办法解决地方自筹资金问题, 各地应该建立“财政拿一点, 政策收一点, 金融部门贷一点, 企业社会支持一点, 群众筹一点”的资金投入渠道, 落实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同时, 也要积极探索财政资金用于水利工程补助的方式, 补助方式可以分2种:实物补助和现金补助。对水泥、钢材等大宗建材和机电设备, 原则上由县财政、水利部门实行集中采购, 以实物方式给予补助。现金补助, 则是在项目施工进度达到预定的自筹比例后, 拨付补助资金的50%, 待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后, 按照补助标准, 扣除实物补助, 一次性拨付剩余补助资金。

4 结语

篇4: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机制

临清市水利基本概况

临清市地处鲁西北、冀鲁交界处,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版图面积950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现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600个村居。近年来,在上级市委、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临清市抢抓国家水利投入的大好机遇,以建设“现代生态民生”水利为目标,坚持科学管水、治水、用水,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水利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排水体系畅通。临清市境内共有3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排水河道17条,按照干、支、斗、农四级工程标准对田间排涝工程进行了全面规划,逐步健全了与河道相配套的各级排水沟网。

灌溉体系完善。当地发展引黄灌溉有40年历史,境内有引黄干渠一条,形成了中部以引黄灌溉为主、东西部以井渠结合为主的较为完善的灌溉体系。

民生水利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临清市完成水利工程总投入12.8亿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城乡供水、河道治理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实施。新打配套机井2000余眼,治理河道159公里,建设规范化扬水站23 处、平原水库1座,解决了177个村18.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临清市是山东省传统农业大县,农业用水量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65%,为此建立并发展节水型农业至关重要,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实现农业节水的根本出路。

临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通过积极争取,临清市于2011年成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规划设计着眼于以往原有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的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了井、河灌区管道输水工程。先后完成了2个批次6个年度的工程建设任务,累计投入资金1.96亿元,共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9.34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4,形成了良田管道输水自流灌溉的新模式。六年来,共新建改建泵站22处,埋设输水管道1320公里,新打配套机井2000余眼,并安装了射频卡控制系统,小农水项目区机井实现了“一刷卡就出水”,让高新技术服务于农村水利变成现实,工程效益凸显,由于“省时、省工、省力、省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

项目建设中采取的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组织保障。从项目申报初期,临清市就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财政、水务、发改、审计等部门及镇办一把手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一级对一级负责,把责任落到实处。市政府与部门、镇办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科学组织施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了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

科技创新,突出实效,做好技术支撑。项目建设之中,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强化科技对项目建设的支撑和引领,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机井全部配套射频卡控制系统,群众只需按规程刷卡,即可开机灌溉,省钱省工省时省力。二是泵站变频恒压供水加自动化信息平台控制技术,实时对泵站运行、管道流量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实现了灌溉自动化控制和科学用水。三是推广采用自主研发专利--360°自闭阀给水栓,外形美、耐老化、易安装,灌溉时只需带引水弯头可实现全方位灌溉,方便群众操作。

严把质量,强化监管,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临清市精心组织、科学调度,采取多种措施抓好项目建设,倾力打造精品惠民工程。一是严格施工程序关。落实“四制”管理并建立了由监理公司、水务局技术员、农民监督员组成的三级工程质量监督体制。二是严把施工队伍选择关。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优良队伍进行施工,定期公示工程投资、建设进度。三是严把资金使用关。制定《临清市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抽调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组成项目资金管理小组,严格资金监管,确保使用规范。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为工程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搞规划,因地制宜定项目,立项之初,临清市水务局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勘察,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与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联合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补充完善,确保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按照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化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项目区原有机井、泵站工程,规划了井、河灌区管道输水工程,因地制宜轻松实现了万亩良田的自流灌溉。

群众参与,协会管理,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为让农民群众真正体会到自己既是项目实施的受益者也是项目的当家人,项目建设启动“一事一议”制度,无偿迁占、义务出工等行为积极踊跃,实现了群众全程参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确立了“三位一体”建管机制,保障项目发挥长效作用。

加大宣传,深入人心,获得全方位支持。借助媒体宣传报道力量,全力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先后利用宣传车、电视台和网站专栏、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多方位宣传活动。为扩大项目示范作用,在项目区安装了大幅项目规划图和公示牌,对项目基本情况及意义进行介绍。一系列的宣传措施,提高了群众对项目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篇5: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汇报提纲

(2014年7月23日)

今年来,我区立足以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局面,抢抓机遇,争取多方投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全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现状

全区现有小型水库32座(其中小Ⅰ型7座、小Ⅱ型25座),水闸115座,乡管泵站389座(其中55千瓦以上92座、55千瓦以下297座),排灌渠系1100千米(其中干、支渠336千米),塘坝9333口,灌溉井476眼,民垸民堤42处65.97公里。

二、特点及经验

1、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我区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小农水专项建设。2013年已争取项目3个、资金1685万元,其中杨店镇8个村1.03万亩项目建设已近尾声,另2个项目杨店镇1个村1946亩和朋兴乡1个村3973亩已于2014年7月前完成了招投标工作,计划待夏粮收割后开工施工;2014年争取项目1个、资金1000万元,计划建设朋兴乡5个村1.08万亩;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申报相关资料正在准备之中。这些项目的落实,解决了我区农

—1—

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改造问题,解决了“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改善我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老化、使用效率低下、维修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突出重点,多方投入加大建设力度。按照北部乡镇以“村村扩挖当家塘、疏浚泵站抗旱渠”为主,南部乡镇以“清淤深沟大渠、整修排涝泵站”为主,沿府澴河乡镇以“堤防整险加固保安”为主的要求,采取政府助资、群众集资、大户捐资、市场融资、部门帮资等多元筹资方式,大力推进大规模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注重抓好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建得起的“家门口”水利工程,投入小、见效快的“实惠工程”。全区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859处,投入机械台班4123个,累计完成土石方700万方,完成工程投资1.17亿元(其中中央5205.17万元,区乡财政1800万元,群众投入4705.8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12%。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蓄水能力260万方。

3、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推进全面建设。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出现的新问题,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工程,做到乡乡有样板,村村有示范。例如杨店镇,紧紧抓住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小农水项目建设契机,全力打造张集、将军、双凤、焕新、骑龙、五龙、杨林、柏树8个村共计1.05万亩现代农业农田水利建设,争取中

—2—

央资金1000万元建设衬砌灌排沟渠217条63.85公里,改造新建泵站22座439.5千瓦,整治塘坝132处。北部的祝站、西河等乡镇拿出专项资金进行配套,鼓励民间资本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采取分年付款的形式,将水源工程与农家乐、养殖业相结合,动员大户以租金的办法垫资进行塘堰开挖,扩挖万方以上的“生态塘”17口。南部的朱湖出动机械台班12台套,疏浚、清淤深沟大渠5.5公里。2014年第一季度,新铺、杨店、三汊、祝站、毛陈、西河等6个乡镇对四大国营抗旱泵站灌区渠系开展清淤整治,完成渠系38.8公里。同时,区财政也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到灌区渠系整治,完成干渠清淤67公里、土石方21.95万方,累计投资30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是小农水基础设施较弱。我区的小型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年代久远,工程大多带病运行,致使工程效益逐年下降。如西河全镇13座小型泵站,最早的修建于1958年,最迟的修建于1980年,这些泵站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大多数设备已经严重老化,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甚至有部分泵站变压器、电机、水泵、水管等主要设备被盗,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完好率仅为50%。

二是财政配套资金不足。近几年中央对地方小型水利建设支持力度较大,投入资金逐年递增,但每上一个项目都要

—3—

求地方整合资金和配套资金,且比例较大,由于我区财政资金有限,群众经济基础差,对于我区财政来说压力很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级对我区的投资力度。

三是筹资筹劳难度加大。“一事一议”政策性强,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经常是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再由于受到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价格偏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收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当前不少地方主要以“打工经济”为主,农村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绝大部分村组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根本无力参与小农水工程的建设和管护,导致农村水利设施日常维修养护没有劳力投入,在组织投工投劳上压力很大。

四、下步措施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小农水设施建投入力度。把小农水设施建设列入重要民生工程,建议区乡两级政府将年度水利投入预算比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将每年地方土地出让金的10%作为水利建设投入或水利建设投入资金与国民经济同比增长,并形成长期的制度,将年度水利地方投入预算制度化、法定化。同时,强化宣传,采取土地流转、租赁、承包、拍卖等市场机制,引导和激发农民出资投劳参与水利建设热情,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和捐资兴修水利,为创新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4—

2、进一步重视水利建设规划和项目争取工作。区乡两级政府应把做好水利建设规划和水利项目争取工作列为推进水利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研究解决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和培养,为推进项目实施和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打下良好的基础。

3、进一步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切实建立健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经费,促进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更好的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

4、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乡镇水务工作的技术力量,解决乡镇水利专业技术干部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乡镇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水利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强化水利干部的目标责任管理,提高乡镇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水利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篇6: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汇报提纲

各位代表、各位领导:

上午好!

刚才大家一同现场视察了“张坊应急水源供水工程”、“拒马河水源保护工程”以及“平峪村安全饮水工程”,这些工程都是我区水利工作的重点,张坊应急水源供水工程和拒马河水源保护工程是我们为城市供水的工程,平峪村安全饮水工程是今年我们解决山区农村饮水的典

型工程之一,下面把今年山区水利工程建设总体情况向各位代表和领导简要汇报一下:

一、农村饮水工程

根据市政府对安全饮水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我区2005年计划解决92个村、2.68万户、8.5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工程建设总投资达到10650.19万元。

一是“四高”水质安全饮水工程,该工程是市政府确定的55件为民办实事工程的第19件,我区列入该项目的共有9个乡镇、49个村、4900户、1.26万人(工程建设实际可解决3.93万人)。工程形式包括集中供水扩网供水工程3处和单村供水工程15处。主要工程内容有打岩石井8眼(总设计井深912米),矿井水1处,主管路93.488公里,支管路379.673公里,安装消毒设备9台套,水泵10台套,蓄水池8座。

目前已经完成打井8眼(进尺899米),1处矿井水开挖工程已经完工,完成主管道铺设49501米,支管路铺设74941米,安装水泵1台,安装户表989块,完成总任务量的70%以上。

二是采空区安全饮水工程,可解决9个村、2718户、0.80万人的饮水困难。主要工程措施包括利用矿井水6处,蓄水池28座,水泵9台,主管路17.96公里,支管路93.5公里。

目前工程已经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蓄水池12座(3150方)、铺设主管路5.649公里,支管路1.6公里,安装消毒设备1套、净化设备1套、水泵2台,蒲洼项目区(芦子水、宝水、蒲洼、议合)、史家营项目区(莲花庵、曹家坊)已经具备通水条件,周口店车厂、霞云岭堂上、大安山西苑9月底可竣工。

三是村级饮水改造工程,计划解决11个村、3045户、0.84万人的村级安全饮水问题,共建设10处工程,打井9眼,蓄水池7座,架设引水管路83.414公里等。

该工程实际开工15处,累计完成打井7眼,铺设主管路21.288公里,支管路57.057公里,安装户表3081块。

四是节水村建设工程,解决12个村、3981户、1.13万人的饮水困难及村级机井装表工作,新建泵房12座,水泵12台等工程。目前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五是长阳碧圣供水厂工程,解决包括镇中心区及周边10个行政村、2481户、1.8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设计日供水规模为1万吨,架设引水管路61000米,建清水池2座等。

该项工程清水池工程混凝土浇筑已经完成,正在建设厂房。

据统计,所有今年安排建设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展开,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工程总量的70%以上,到9月中旬,全区新建工程已有13个村具备通水条件,预计10月中旬可全部竣工。

二、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2005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总治理面积70平方公里,涉及蒲洼、十渡、周口店、霞云岭、佛子庄、河北等6个乡镇、21个村,计划总投资2160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截流工程1座、塘坝4座、谷坊坝51座、打井3眼、开泉3处、新建水源配套工程18处、调节池50座,铺设输水管路11.45万米、购置流动泵24台、渠道防渗1500米、发展节水灌溉1000亩、建小型污水处理厂2座、修路6.3公里,营造生态防护林7000亩,发展经济林1000亩;

该工程各项施工已经全面展开,目前完成总工程量的40%,力争年底通过验收。

2.市发改委立项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包括大安山西苑、张坊南白岱、城关卧龙山、南窖水峪、大石窝云居寺等6条小流域。市补助资金已经拨付给有关建设单位,目前各有关乡镇已经开展了造林和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和水利技术人员正在对工程建设进行布置,预计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

3.小流域土地整理项目

市批复了2条小流域,即:韩村河下中院小流域和周口店车厂小流域。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弃渣治理0.8万m3、整修石坎10900m、小型干砌石谷坊坝62座、小塘坝1座、防护墙1240m、排洪沟850m、疏通河道1300m,干砌石护岸600m、发展节水灌溉33公顷、水保林55公顷、四旁绿化4100平方米、封禁治理800公顷。

由于各项工程安排较早,两个小流域建设按照设计内容已完成总任务量的60以

上。

三、拒马河水源保护工程

为了确保张坊应急供水工程的水质安全,区水务局编制了《拒马河水源保护规划》,规划还在完善中,有部分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包括今天我看到的“六渡铅丝笼溢流坝”和“北石门铅丝笼溢流坝”,规划还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

为了保护好拒马河水

源,水务局已经建设了下刘才、东湖港、平峪、北石门、八渡、六渡等几座铅丝笼溢流坝,总蓄水面积达到××平米,调蓄能力××万方,通过铅丝笼溢流坝联合调度,一方面保证了张坊应急水源供水工程在量上的需求;另一方面滚水坝蓄水对水源进行沉淀、净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拒马河水质,保障了张坊应急供水工程的供水安全。

四、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安全供水工程的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市政府项目,我区成立了由水务、发改委、农委、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安全供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安全供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该工程的项目法人,承担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全区水务、发改委、财政、农委、卫生等部门形成了高效统一的联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安全供水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二)集体组织、村民参与

今年我区所有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都采取“以户为单位,集体组织,村民参与”的方式,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工程自己管,集体负责主干土方工程及管路的安装、施工,支管路土方工程由受益户自己负责。这样既节约了工程资金,又提高了村民的管护意识。

(三)严格程序、强化“四制”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四制”(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进行管理。监理单位已由市发改委统一招标产生,目前已全面进入监理工作;设备材料全面实行政府采购。

我区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列为区政府十大“阳光工程”,要求做到“十公开、十不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分析农村饮水不安全状况的原因,投入不足是关键,但机制问题是症结所在。农村生活饮用水不计量、不收费、不节约等问题,使饮水成本过高,村集体负担过重,造成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定时定点供水及欠电费停水现象时有发生。

为探索和建立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总结去年大石窝镇下滩村试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工作模式,目前所有在建工程都先建立了用水者协会、村民代表会等管理机制。做到既重视建设,又重视管理,彻底改变“重建轻管”的局面。

篇7:小型项目计划书编写提纲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的管理

三、拟合作项目产品

四、合作项目行业及市场分析

五、合作项目产品市场竞争及销售策略

六、研究与开发

七、合作项目产品生产方案

八、合作项目资金需求情况及融资方案

九、项目实施进度

十、合作项目财务计划

十一、风险因素 请详细说明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手段

十二、投资者投资回报和投资退出方式

十三、其他

篇8: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又简称“小农水”, 是为了能有效地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是通过修建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的有效措施, 用来调节和改良农田的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 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能使得农田能够高产。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到建设、管理以及设计方面的问题, 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1.1 设计施工监管不力

在设计上,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的工程设计没有贴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从而影响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水利设施本身的作用。同时在现如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 会出现很多的质量问题: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对材料的质量问题严格把关;没有把相关规定的标准执行到底;施工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现场施工人员也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在工程实施过程当中也存在监督不善的现象。这样就会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危害, 所以必须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施工的质量问题, 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率。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上的疏漏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问题, 常常发生的现象是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机构的制度不完善。除此之外, 还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 因为在过去, 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政府直接管辖, 产权也是属于政府所有。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都是直接参与建设, 但在完工后又归政府所管, 这就让农民群众感到不满, 让他们逐渐失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情, 使得水利工程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

2 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真正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造福人民。

2.1 完善设计施工及监管

对于设计上的问题, 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设计队伍, 对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地形、气候、温度、季节等问题综合考虑, 对不同的建设环境提出不同的建设方案。这样对症下药, 才能更加有效, 设计更加合理, 剔除那些因为设计上的问题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更加符合当地人的需求, 把项目建设规划得更加完善合理,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形成完善一致的管理制度。此外, 提高施工工程质量监管力度也是保证小型农田工程能够按质按量完成且能长期平稳使用的重要措施。而针对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因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等原因而缺乏有效的监管, 很多工程完工后短时间内就出现重大问题的现状, 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把质量问题解决在源头处。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竣工后, 加强水利工程的验收工作, 这样就能避免一些豆腐渣工程。这就要求相关的水利部门从工程开始之初就要严格把关工程设计和招投标的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不要偷工减料, 严格完成质量标准的要求, 在验收时严格执行项目验收的相关程序和标准。另外, 还要将验收情况写成文档, 以便以后复查。

2.2 健全管理制度

在管理方面, 设置县级和区域性的项目管理机构, 这样出现问题时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防止出现问题没人管、相互推卸责任、让群众找到更高层部门进行解决这种现象发生。并且结合民情, 与当地的水利建设部门进行协商, 与当地农民协同管理, 这样不仅能调动广大农民的建设积极性, 还能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灌溉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并加强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合理的奖惩制度能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也能让人们积极提出良好的建议, 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维。不仅如此,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也为农业生产和人们的高质量生活提供了保证。在平时的使用过程当中注意使用水利的方式和方法, 延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水法》, 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 也要防止少部分唯利是图之人的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 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对于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 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防患于未然, 在灾难出现前就有效地防范。在管理方面, 还要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受益人进行沟通, 最好做到“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 让他们享受到直接受益人应该享受到的权利。

3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这样才能确保农业生产顺利、高效地生产, 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繁荣, 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在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而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并进行问题整改, 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章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孟秀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5) .

篇9:浅析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关键词:财政补贴;农田小水利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它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国季节性气候明显,雨季时雨量较多,旱季时又有可能几个月不下雨。农田小水利正是解决我国地区频发的干旱或洪涝的有力武器。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针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2005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各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破损严重,以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了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中央于2009年提出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期望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繁大范围的干旱洪涝灾害,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排灌效益低下,无法承担较大的旱涝风险。

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都是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有些甚至修建于古代,往后就很少有投入和修建工程了。尽管三十多年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是随着几十年的时间变迁和风雨洗礼,大多数农田水利设施已经滞后且由于年久失修,这些设施的排灌效益日益低下。在近几年我国各地干旱洪涝频发时,农田水利设施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难以派上用场。

(二)财政投入有限,配套资金不足,“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缺位。

尽管我国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深,但是相对于主体的大江大河治理、气象事业的发展以及大量形象的水利形象工程的建设,真正落实到农田小水利的资金是微乎其微的。同时由于许多项目的建设都是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投入的,而地方的“吃饭”财政根本无法补足此项资金,对农田小水利建设带来了阻力。实地调查中不难发现,尽管国家投资修建了大量的水库和沟渠,但是却因为政府和农民双重失力,最终导致很多地方没有实现水流到田间地头。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推动缓慢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水利工程基本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跟不上日益变化的水利投资和建设的大趋势。造成的后果就是前期建设较完善,后期维护无保障的局面。许多农田小水利没有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和维护,农民自身由于技术不足以及维护意识的缺乏,更是对它们不管不顾。因此,许多农田小水利只是徒有其表,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率,进而造成对农田小水利的投入犹如小石子沉入大湖,收效甚微。

一、对我国农田小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对于我国农田小水利建设的投入,关于是市场还是政府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众所周知,“农田小水利工程”是典型的公共商品,即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非私人需要而生产提供的商品,具有它具有显著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商品的供给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完全由政府提供、完全由市场提供和市场政府混合提供。混合供给是指在政府的指导监督下,公共商品的生产提供由市场来进行安排,即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笔者认为农田小水利这一公共商品采取完全由政府提供的供给模式存在着其合理性、科学性。

从公共商品的效率角度考虑,公共商品采用混合供给模式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单纯地由政府提供和单纯地由市场提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效率和公平失衡,最终也会导致效率的缺位。但是农田小水利的供给采用完全由政府供给的模式理由如下:第一,作为一项投资数额大且投资回收周期长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较高,一般的市场主体都不愿意介入,只能由政府出资主导;第二,政府主导可以保证相当高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工程前期的大规模施工建设早日完成;第三,我国许多地区农户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如果引入市场机制,就会向使用水利设施的村民收取费用,这必然会导致村民的负面情绪,对水利设施的后续使用和运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从该公共商品的使用效率来看,由于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公共商品往往面临着使用频率高但使用效率低的窘境。如果无法对公共商品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那么公共商品就无法最大发挥作用。现阶段我国的许多地区,甚至一些国家农田小水利建设重点县的使用效率仍然较低,相当一部分的水利设施是出于闲置状态。通过实地对农田小水利建设重点县农民的走访,村民大多数对这种惠农政策是相当支持的,但也少数人表现出担忧。其理由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以后使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收费的问题,二是这些水利设施使用寿命及占地的不良影响。

二、国家出台规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运行

2009年6月24日由财政部和水利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的部委文件。该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文件要求积极整合资金,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05]50号)要求,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千方百计增加投入。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2005-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尽快建立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并切实增加资金投入规模。中央财政将把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作为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分配的一项重要因素。各地在切实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

三、对于农田小水利现状的改善给予的几点基本建议

首先,正如上面分析中提到的,现阶段下的农田小水利资金投入仍然存在着中央财政能力有限,地方自身配套补助不足等等问题。因此,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混合供给模式值得我们试验。于完全政府提供和完全市场提供两种模式的局限性,最优的解决方案便是适当适时适量引入市场机制,特别是市场价格机制。向使用设施的村民收取一定费用,这既是符合市场的普遍规律,也符合公共商品的成本补偿机制。村民既然消费了公共商品,就应该对供给方予以适当的成本补偿。建议在与村民充分协商商讨的基础上,适当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后期农田小水利设施的维护,费用的制定要公平、公正、公开,可采取村财政补贴与村民缴纳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减少双方的负担。

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后,便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农田小水利顺利发挥其功效。首先,政府应该联合水利局以及相关部门,给予农田小水利设施建成后的技术支持以及提供维护、保修服务。唯有完善了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农田小水利的全部价值。因此,可以说建立“售后服务”机制是必须且迫切的。其次,激发农民的维护农田小水利意识,促进农民的及时表达意愿,降低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交易成本,形成农民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第三,针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机制,是提高农田小水利工程资金投入效率的强有力保障。出现严重的干旱或洪涝时,对地方政府一把手进行行政问责,从制度上保障了当地政府对农田小水利的建设的重视。同时,成立专门的额绩效评价小组,定期对地方的农田小水利的效率进行规范性的实地勘察,并形成正规的绩效评价规则,完成绩效评价报告。这些资料的建立都是对以后年的农田小水利建设以及改革意义非凡。

制度的建立只是规范化上的突破,将制度落到实处,我们需将视角缩小,把思路细化,每个层次的资金使用都要做到精细完整。第一步是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三个机构统一在一起,形成规范的服务体系。第二步是解决运行维护费用问题。解决运行维护费用问题,首位的工作是要有定额和标准,组织编制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定额,对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建立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和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具有重大意义。第三步是明晰和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和使用权,解决管护主体问题,建立长期有效的责任机制,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以可持续利用。

四、结语

我国在近几年的支农、助农进程中,逐渐提高了对农田小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农田小水利的改革号角已经吹响。但是农田小水利的建设和修护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省份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很好的加强建设,但量大面广、遍布乡间的小型农田水利形势却十分不容乐观。现阶段正在实行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可以看作是改革中里程碑式的发展。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对农田小水利重点县的全面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全方位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提高农田的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总结的说,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从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两大方面着手,结合各地的特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并且要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规划好工程的总体效益时,也要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等关键性问题,切不能只做面子工程,要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农民的水利问题,实现“旱可灌,涝能排”,让广大农民摆脱望天吃饭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倪羌莉.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

[2]郑风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刻不容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定位农田水利建设[N].经济理论与实践.

[3]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部委文件财农[2009]92号.

作者简介:

篇10: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汇报提纲

链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10]53号)

四川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民办公助操作程序(试行)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县级以下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民办公助操作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建设水平,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川办发〔2010〕53号文,以下简称为53号文)的规定,制定本操作程序。本操作程序用于指导以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户或农户联户为申报、实施、管护主体,按照53号文规定,接受财政资金补助,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建设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接受其他补助资金,通过民办公助、村民自建方式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参照执行。

一、项目规划

(一)项目初步选址。县级水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以下统称为县级有关部门),根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要求,依据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提出项目选址的初步意见。初步选址应紧扣项目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与其他农村水利项目、其他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做好衔接,做到整体推进、集中打造。项目的初步选址范围可适度大于实施范围,为有序推进村级竞争立项创造条件。

(二)项目宣传。县级有关部门面向初步选址确定的村,通过多种形式对项目进行宣传,将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建设内容、补助原则、组织实施办法、验收办法、建后管护责任等主要内容宣传到户。

(三)征求农民意见。县级有关部门通过组织农民代表评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农民对项目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项目规划(建设)方案进行完善后并按程序报批。

二、项目申报

(四)明确补助标准及补助政策。项目规划(建设)方案获批后,县级有关部门按照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投资计划,结合本地实际及农民意愿,综合确定对下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补助标准、补助政策,积极推行定额补助标准。补助标准、补助政策应做到合理、透明、公平,便于农民算账、便于兑付、便于监督。

(五)明确产权归属。县级有关部门组织乡镇村社,对规划项目区内已有待整治或拟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制,全面落实产权归属,将产权确定到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农户或农户联户等,明确项目申报、实施、管护的边界。

(六)民主议事决策。以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组织(以下统称为实施主体)为单元,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会员(成员)会议等方式,对产权归属、实施、管护中的各种事项进行审议,并就是否申报项目建设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应满足项目规定。提交会议审议和表决的事项,会前应当征求农民意见。实施主体要如实记录参会人员的到会情况、审议意见、表决结果、农民签字等情况,以备项目申报和归档查阅。

(七)具体项目申报。具体项目由实施主体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申报,县级水利部门应指导实施主体编制申报方案。申报方案应载明:所辖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存在问题;申请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投资估算、申请补助资金、筹资筹劳数额;建设管理、监督管理方式;项目实施时间安排;青苗赔偿及占地、建后管护、水费收取等承诺事项等。农户或农户联户申报的项目纳入所在实施主体的申报方案中一并申报。

(八)乡镇审核。乡镇政府对项目是否符合投入支持范围、是否履行民主议事程序、筹资筹劳的数额、实施主体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报县级有关部门。

(九)村级竞争定项。对实施主体所申报的项目,按照“演讲答辩、竞争定项”的方法,以实施主体为单元,择优确定。未能申报成功的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县级部门要合理制订竞争办法和评分规则,竞争定项结果要及时进行公示。

三、项目实施方案申报与审批

(十)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主体确定后,县级水利部门确定技术支撑单位,深入项目区,帮助实施主体编制实施方案,并由实施主体上报县级有关部门。实施方案应在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复核建设任务、细化工程设计、明确概算总投资及资金构成等。设计单位要正确处理好行业把关和群众意愿的关系,既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又要强化规划对项目建设的统筹作用,严格按规划和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总量确定具体项目,严格按规程规范开展工程设计。

(十一)实施方案批复。县级有关部门应及时批复实施方案。批复中要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建设任务、工期与质量要求、投资及投资构成、补助标准及补助政策、验收要求等,并附指导农民组织施工的设计图纸、施工要点等资料。批复要与实施主体一一对应,并抄送项目所在乡镇政府。

四、组织实施

(十二)建设任务公示。实施方案批复后,实施主体应及时将批复内容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

(十三)建设方式选择。按照53号文规定,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农民自行建设的方式实施。自行建设过程中,实施主体可组织农民自主施工建设;或按照群众意愿,根据当地劳动力状况等实际情况,将技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便于机械化施工的工程,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委托给施工队伍建设,并由实施主体自行与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格式由县级统一制订。农户或农户联户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原则上由农户自行施工建设。

(十四)施工队伍确定的监管。县级有关部门要制定一事一议选择施工队伍的具体程序及办法,用于指导实施主体选择施工队伍。要建立施工队伍准入制度与信息发布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施工队伍基本情况汇编成册交给实施主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施工队伍的确定应以农民为主体,县级有关部门应严格监督监管,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技术要求高的施工队伍的确定,县级水利部门应加强对实施主体的技术指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十五)内部监督管理。实施主体应严格按照县级有关部门的批复开展工程建设。实施主体内部要建立项目实施、理财、监督三个小组,相互制约,强化内部约束,实行全程监督。(十六)资金劳务筹集。实施主体按照筹资筹劳方案向农民筹集资金和安排出劳时,需向出资人和出劳人开具筹资筹劳专用凭证,记入出劳登记表。严禁违背农民意愿筹资筹劳,不得采用抵扣强农惠农资金或者扣发补助、保险等方式强行筹资筹劳。

(十七)以资代劳。农民自愿以资代劳的,要由本人或者家属向实施主体提出申请,不得强行要求农民以资代劳,不得用自愿以资代劳名义变相向农民筹资。

(十八)村级财务管理。实施主体应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将财务资料及相关原始材料建档保管。(十九)政府监督监管与服务指导。县级有关部门要会同项目所在乡镇强化对实施主体的监督。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物资供应等相关建设市场主体的监管。县级水利部门以及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要整合水利技术力量,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全程提供水利技术支撑。

(二十)资金预拨。项目原则上采取“先建后补”的资金补助方式。对部分投资较大的工程,依据资金管理办法,待项目实施到一定阶段后,在实施主体自愿申请的前提下,在县级水利部门对实物工程量进行确认的基础上,可以预拨部分资金。各县应针对资金预拨出台相应的资金管理、工程量确认、审查审批制度。

五、验收及资金兑现

(二十一)工程竣工验收。实施主体按照批复完成项目建设后,应及时组织自验。自验结束后,向县级有关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县级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按照实施方案及批复,核实建设位置、建设质量、建设数量,逐处验收,并指导实施主体就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二十二)兑现补助资金。县级水利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根据竣工验收情况,按照原确定的补助标准、补助政策兑现补助资金。资金原则上应拨付到实施主体,也可受实施主体的委托将资金拨付给施工单位、材料物资供货单位。资金拨付应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规范程序。

六、确权与建后管护

(二十三)颁发产权证书。原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治后,应按原改制情况颁证,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按实施主体落实产权并颁发产权证书。

篇11: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近年以来各地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各农业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一是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有的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二是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

1工程隐患,如有的地方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区)政府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三是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有些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四是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有的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一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如,景德镇市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二要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三要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四要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五要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新建工程项目进

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二是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三是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登记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

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四是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景德镇市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五是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上一篇: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分析下一篇:鄂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