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如何征收企业所得税

2024-05-04

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如何征收企业所得税(精选2篇)

篇1: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如何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如何征收企业所得税 ?

2011-6-2 16:34 问:假如企业单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属于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已备案。为查账征收企业)经营利润亏损5万元,直接减免的增值税为8万元,这8万元征所得税吗?

答: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

(六)税收优惠填报口径。对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目所得抵补。

2、根据《关于财政性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

(一)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二)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所称国家投资,是指国家以投资者身份投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之规定,企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由于这8万元必然计入当年收入总额,而且不属于免税项目,必须与免税项目分开核算。

可以推论出一个极不合理的解释:8万元要征税,而且不能抵补免税项目的亏损。由于这8万元没有对应的成本费用,造成应当缴税=8*25%=2万元。

二、附相关文件:

《关于财政性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对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财政性资金(一)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二)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三)纳入预算 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所称国家投资,是指国家以投资者身份投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

二、关于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一)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由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缴纳的不符合上述审批管理权限设立的基金、收费,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二)企业收取的各种基金、收费,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三)对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有关规定收取并上缴财政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于上缴财政的当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未上缴财政的部分,不得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三、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 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发文日期: 2009-06-16 发文字号: 财税[2009]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就企业取得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 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二、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其实与征税收入相比,企业不过获取些货币的时间价值而已。对于税收总额基本无影响。这也是贯彻了《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三、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重新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六月十六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1]70号 2011-09-0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就企业取得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二、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本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国税函[2010]14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79号)和2009年全国所得税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现就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2009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关键环节,既是对全年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企业所得税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全面检验。2009年以来,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和办法,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意义重大。各地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时安排和部署,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各项工作,保证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要求

(一)抓好企业所得税法各项配套政策及年度纳税申报的宣 传、培训工作。2009年企业所得税配套政策集中出台,对企业所得税宣传、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培训辅导,帮助纳税人掌握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以及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程序。要注重对重点税源企业、重点行业、新办企业、连续亏损企业、历年被评估的疑点企业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纳税人办税能力,确保纳税人有序、及时、准确地进行年度纳税申报。

(二)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各地税务机关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79号)要求,抓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服务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审批、备案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汇算清缴工作规范,处理好纳税服务与汇算清缴关系、纳税申报与税前审核关系、纳税评估与税务检查关系,切实做好汇算清缴各项后续管理工作。

(三)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质量。各地税务机关要通过深入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全面落实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各项制度,认真审核申报资料是否完备、申报数据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准确,进一步提高企业所得税申报质量。

(四)积极推行电子化申报。各地税务机关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推广电子申报模式,力争电子申报率在2008年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电子化申报的覆盖面。要多渠道推广应用企业所得税电子化申报软件,积极推广税务总局免费 提供纳税人使用的、满足汇算清缴功能的电子申报软件,同时鼓励纳税人自行选择符合纳税申报接口的商用申报软件。

三、有关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口径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精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一)准备金税前扣除的填报口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证券行业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提取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0号)的规定,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各类准备金,填报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40行“20、其他”第4列“调减金额”。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资产减值准 备项目调整明细表”填报口径不变。

(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填报口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以前年度未扣除的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规定,企业资产损失发生年度扣除追补确认的损失后如出现亏损,应调整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亏损额,并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四“弥补亏损明细表”对应亏损年度的相应行次。

(三)不征税收入的填报口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3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规定,企业符合上述文件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

一、收入类调整项目”第14行“

13、不征税收入”对应列次。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和资产,不得税前扣除或折旧、摊销,作相应纳税调整。其中,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填报该表第38行“不征税收入用于所支出形成的费用;其用于支出形成的资产,填报该表第41行项目下对应行次。

(四)免税收入的填报口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8 号)规定,确认为免税收入的期货保障基金公司取得的相关收入,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

一、免税收入”第5行“

4、其他”。

(五)投资损失扣除填报口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企业发生的投资(转让)损失应按实际确认或发生的当期扣除,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相关行次,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损失,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投资损失补充资料”的相关内容不再填报。

(六)税收优惠填报口径。对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目所得抵补。

(七)弥补亏损填报口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规定,总机构弥补分支机构2007年及以前年度尚未弥补完的亏损时,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四“弥补亏损明细表”第三列“合并分立企业转入可弥补亏损额”对应行次。

(八)企业处置资产确认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第三条 规定,企业处置外购资产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处置该项资产不是以销售为目的,而是具有替代职工福利等费用支出性质,且购买后一般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处置。

(九)汇算清缴汇总口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规定,核定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进行汇算清缴。为全面反映企业所得税税源状况、所得税收入等情况,从2009年开始,各地税务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分析、报告时,应包括核定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相关数据资料。

四、做好汇算清缴的各项后续管理工作

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各地税务机关要认真做好有关后续工作。

(一)强化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对企业所得税异常申报户分析和监控,及时核对相关涉税数据和资料,认真组织清理综合征管系统相关错误信息。

(二)做好纳税评估、检查工作。要结合汇算清缴和日常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检查,制定评估、检查方案,确定评估、检查对象,进一步堵塞日常征管漏洞,查处和打击企业所得税违法犯罪行为,原则上评估、检查面要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

(三)充分运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系统。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84号)要求,运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税源分析、涉税信息汇总、纳税评估等后续管理工作。针对2008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税务总局将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请及时在税务总局“FTP://所得税司/综合处/汇算清缴”文件夹下载安装。

(四)及时报送汇算清缴汇总表及总结报告。对汇算清缴相关数据、资料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表,并附汇算清缴工作总结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汇算清缴工作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分析;企业所得税税源结构分布情况;收入增减变化及原因;企业所得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工作经验、问题及建议等。汇总数据和总结报告应在2010年7月底前上报。

(五)汇算清缴数据和总结应按时上报至税务总局“FTP://所得税司/综合处/汇算清缴”文件夹下,不需再报送纸制资料。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汇总统计口径、报送要求等另行通知。

五、在以后纳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上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口径和汇算清缴工作要求未作调整或特殊规定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河北省国税局解答企业所得税20项相关政策问题 2011-6-16 8:40 河北省国税局

为便于河北省各地统一把握和理解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河北省国税局所得税处对各地税务机关和企业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归集,并下发《河北省国家税务局所得税处关于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解答的函》(所便函[2010]5号),明晰了20项企业所得税问题。

一、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向客户一次性收取的入网费如何纳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向客户一次性收取的入网费应在受益期内分期确认收入。

二、企业发生的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如何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应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发生的与试运行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允许扣除。

三、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形式销售商品,如何确认销售收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规定,商场采取购货返积分形式销售商品的,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或应收货款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积分之间进行分配,与奖励积分相关的部分应首先作为递延收益,待客户兑换奖 励积分或失效时,结转计入当期收入。

四、企业购买国债后未到期转让,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能否确认为免税收入

应按照国债净价交易单上列明的国债利息确认为免税收入。

五、企业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所得是否递延纳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9号公告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六、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是否纳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应当作为应税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七、企业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应缴纳企业所得税,应付未付款项是否包括无法支付的其他应付款,税务机关如何认定企业无法偿付

应付款项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支付而尚未支付的各种款项,包括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和其他应付款。实际执行中,企业应对超过三年的应付未付款项作出合理解释,并提供能够偿付的相关证据(如证明债权人没有按规定确认损失并在税前扣除的证据),经税务机关确认后,可以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无法 提供有效证明或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对已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应付未付款项在以后年度实际支付时,在支付年度据实扣除。

八、查补收入能否作为计提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基数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0号公告精神,查补收入可以作为计提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基数。

九、农业种植企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能否按照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农业种植企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不属于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不能免征企业所得税。

十、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是否包括浮动利率

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包括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

十一、企业返聘离退休人员支付的报酬如何扣除

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在劳动部门备案,可以按照工资性质在税前扣除,否则应作为劳务费在税前扣除。

十二、企业为离退休人员发生的支出是否允许税前扣除

企业为离退休人员发生的支出,如发放的报刊费以及报销的医疗费等,属于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十三、企业为职工定额内报销办公通讯费或发放通讯补贴如何扣除

企业为职工定额内报销办公通讯费的,作为管理费用在税前扣除;企业为职工定期定额发放办公通讯补贴的,作为职工工资在税前扣除。

十四、企业已计提但尚未缴纳的“五险一金”能否税前扣除

企业已计提但尚未缴纳的“五险一金”不得税前扣除。但实际缴纳时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追溯调整至发生年度扣除。

十五、企业若以后年度取得费用支出的扣除凭证,应如何税前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若以后年度取得费用支出的扣除凭证,应追溯调整至费用发生年度扣除,不得改变费用扣除所属年度。

十六、企业租用个人车辆发生的汽油费、维修费等能否扣除

企业租用个人的车辆,须与个人签订租赁协议,如租赁协议中明确规定该车发生的汽油费、维修费等支出由企业负担的,可以在税前扣除。

十七、房地产企业预售年度是否允许扣除未完工收入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

允许扣除。

十八、对政府统一规划的“三年大变样”过程中,已拆迁并挂牌出让土地的项目,如果政府明确规定“对已拆迁地块土地挂牌出让后,可以用土地收购综合补偿金抵顶土地出让成交价款”的,其土地收购综合补偿金是否允许企业作为土地开发成本在企 业所得税前扣除

对政府统一规划的“三年大变样”过程中的项目,企业支出的上述土地收购综合补偿金,可以凭政府有关文件及其他相关凭据,作为土地开发成本在税前扣除。

十九、企业自有房屋的装修费,如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企业装修如果是发生在房屋投入使用前的,应计入房屋原值;如果是在投入使用后发生的,应当在下次装修前的期间内分期摊销扣除,但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二十、企业购进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应如何确定

企业购进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不得短于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

三、举例: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指出,对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目所得抵补。

对照国税函[2010]148号文件的规定,对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 年度应税项目亏损。

例如:某企业2010年实现利润10万元。其中,收入100万元,成本费用90万元,包括技术转让所得20万元(收入50万元,成本费用30万元)。假设没有其他纳税调整项目,该企业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

该企业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50)-(90-30)=-10(万元)。按照申报表要求计算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20=-10(万元)。

而按照旧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该企业应纳税所得为0,相当于用免税收入弥补了当期亏损10万元,而这10万元是免税所得。国税函[2010]148号文件规定,免税所得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从而保证纳税人充分享受税收优惠。

对照国税函[2010]148号文件的规定,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目所得抵补。

对于应税所得是否可以弥补免征项目亏损,国税函[2010]148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只要有减免税项目,不管项目赢利、亏损,企业必须申报,即第19行“减、免税项目所得”必须填写申报,包括负数。

篇2: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如何征收企业所得税

关键字:减免税 对策 减税加稳物价

一、减免税管理现状

(一)减免税简介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实行减免税管理主要是指国家为鼓励和照顾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减少其计税依据或从其应征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或免征全部税款的税收优惠措施。

一般情况下,企业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三类。其中,税基式减免指的是通过缩小计税依据方式来实现税收减免。具体应用形式有设起征点、免征额和允许跨期结转等;税率式减免就是通过降低税率的方式来实现税收的减免;税额式减免是通过直接减免税收的方式来实现税收减免,具体包括全额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征率和核定减征额等。也就是指纳税人按法定基本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后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

(二)减免税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减免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全国各地税务机关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减免税政策精神,依据减免税管理办法及减免税管理规程,规范操作,对减免对象实行减免税,这基本上落实了国家减免税政策精神,对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减免税管理的管理方式不够规范,执法风险意识不够强,监管工作不够到位等。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状况不好,除其它原因外,减免税管理偏松,特别是一些地方违反国家税收政策和法令,乱开口子减免税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仅湖北省1988、1989两年,审计查出违规减免税收达6516万元,不仅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影响税收调控职能的发挥。这些出现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和提高。

二、减免税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税收工作环境下,影响我国减免税管理的瓶颈一般存在以下几个:

(一)少数税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强

目前,税务人员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政策、业务水平很有限,并且忽视税收法規政策、业务知识的学习。其次,就是在减免税管理上,执法意识不够强,对于执法风险大、政策性敏感的减免税项目未能够加以重视,对于潜在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最后,就是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逐渐下降。

(二)减免税审批程序繁琐

根据《税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审批减免税时县、区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减免税必须在20个工作日作出审批决定;备案类减免税应当在受理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登记工作。然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现,减免税逾期审批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例如:农业排灌工程免征营业税属于事前备案减免项目,个别企业存在工程项目已完工决算或者已经施工在开具发票时才申请减免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及时落实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减免税后续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减免税事项的审批和备案指的是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的审核和备案,但这并不改变纳税人的真实申报责任。在实际工作中,税务工作人员重审批轻管理及轻备案的认识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对减免税企业的后续管理往往跟不上。

三、加强减免税管理的对策

为了提高减免税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我们必须通过以下几点来完善和改进减免税管理。

(一)加强监督,规范流程

减免税税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用途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使用,税务机关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其加强监督检查。

具体来讲,税务机关进一步加强对当前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业主的日常监控,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管理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重点监控企业经营规模、成本核算情况、人员结构、经营项目,严格比对企业销售额与减免税申报额的合理性。加强对减免税企业发票的管理,包括领购的发票以及前台代开发票,对存在问题的予以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二是进一步加强统计分析,对减免税企业要做好台帐等级以及统计分析,掌握企业减免税享受情况,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介入调查,及时处理。三是定期开展对减免税企业的清理工作,全面掌握减免税企业的整体情况。对因情况变化已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及时依法取消其减免税资格。四是为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应将年减免税额超过50万元的大户纳入重点税源户,由重点税源管理科进行监管。五是强化检查力度,对骗取减免税优惠的纳税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二)强化减免税后续管理工作

强化减免税后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基层税务机关应结合纳税检查、执法检查或其他专项检查,每年定期对纳税人减免税事项进行清查、清理,做好台帐的登记工作同时将减免税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向上级反映。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工作,及时将相关的优惠政策传达到企业,并提醒企业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减免税政策的正确执行。

(三)加强协调,形成部门共管机制

为做好减免税工作,发挥减免税政策作用,税务机关要加强与民政、劳动、经贸委、发改委、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划分各自在减免税审批管理中的相应职责和责任,实行多部门联动共管机制,切实把国家减免税政策落实到位、真正管理好。

(四)加强税收政策宣传教育

对纳税人应针对所属行业就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免税业务、应税业务进行深入的辅导宣传;对系统内部,税政、征管等部门应该在简化审批、审核手续,下放管理权限的同时,强化政策法规培训和执法风险意识教育,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切实增强税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积极推进财税领域改革,明确实施以减税为主要内容和方向的税制改革,尤其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和税收杠杆,为它们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税收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林翰,刘鸿渊.减免税的作用机理分析[J].当代经济,2005年02期

[3]程晓娟.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及其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上一篇:经济普查下一篇:保化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