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表

2024-04-21

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表(通用8篇)

篇1: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法

国际通用人力资源先进管理工具

职务分析人员首先要拟订一套切实可行、内容丰富的问卷,然后由员工进行填写。问卷法适用于脑力工作者、管理工作者或工作不确定因素很大的员工,比如软件设计人员、行政经理等。问卷法比观察法更便于统计和分析。要注意的是,调查问卷的设计直接关系着问卷调查的成败,所以问卷一定要设计的完整、科学、合理。

国外的组织行为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研究出了多种科学的,也很庞大的问卷调查方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职务分析调查问卷(PAQ):国际通用人力资源先进管理工具

职务分析调查问卷是美国普渡大学(Purdue国际通用人力资源先进管理工具University)的研究员麦考米克等人研究出一套数量化的工作说明法。虽然它的格式已定,但仍可用之分析许多不同类型的职务。PQA有194个问题,计分为六个部分:资料投入、用脑过程、工作产出、人际关系、工作范围、其他工作特征。

2、阈值特质分析方法(TTA):国际通用人力资源先进管理工具

劳普兹(Lopez)等人在1981年设计了“阈值特质分析”(TTA)问卷。特质取向的研究角度是试图确定那些能够预测个体工作成绩出色的个性特点。TTA方法的依据是:具有某种人格特性的个体,如果职务绩效优于不具有该种特制者,并且特质的差异能够通过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反映出来,那么就可以确定该特质为完成这一工作所需的个体特质之一。

3、职业分析问卷(OAQ):

美国控制数据经营咨询企业在1985年设计了职业分析问卷,职务进行定量的描述。OAQ是一个包括各种职业的任务、责任、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个性特点的多项选择问卷。例如,在OAQ中,软件职务被规划分为19中责任、310个任务和105个个性特点。然而,我们的企中小企业很难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来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自制职务分析问卷,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篇2: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资料“笔者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自行设计问卷,问卷设计遵循了问卷制作的一般性原则,在编制过程中笔者向幼教专家!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进行了咨询,听取了多方的意见,并进行了前测”本研究对武汉市不同类型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在短时间内收集较多的数据资料,从中即可看出武汉市幼儿教师流动的特点和规律,又可看出引起这种现象的多方面原因,为构建幼儿教师合理流动的生态环境做铺垫“3.访谈调查法:为了扩充研究视野,克服笔者思维的局限,同时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本研究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了综合性的结构访谈,对幼儿家长进行了开放性的深入访谈,目的旨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从多方面获取教师流动的有效信息,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幼儿教师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各方造成的影响”

对河南省东西南北中的商丘、新乡、许昌、济源、郑州五个城市的幼儿园师资情况及其流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包括幼儿教师相关的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影响流动的相关因素等研究所需要的重要资料。

(三)访谈法通过提纲式的半结构访谈对个别幼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收集被调查者相关的更具生动性的、典型的个案资料。同时,通过对被访幼儿园相关管理人员的随机访谈,获取幼儿园教师激励制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及相关的研究资料。

篇3: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表

1 资料与方法

1.1 问卷的来源与组成

在古籍、现代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搜集熏蒸操作行业标准,总结古今有关熏蒸的理论与临床研究结果,并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的形式,针对研究主题设计了“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熏蒸”专家调查问卷表,其内容包括熏、蒸法操作的环境条件,以及不同部位所适合熏、蒸法的温度、时间等条目。

1.2 问卷的评价方法与计分

第一、二轮的调查问卷表的各项指标重要程度均采用Likert度量法[4],共分5度:很不推荐、不推荐、不确定、推荐、很推荐,分别计为1、2、3、4、5分。

1.3 专家甄选方法

参加调查的专家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广东、浙江、河南、山西、山东、内蒙古10省市,常年从事中医治未病、中医针推、康复理疗等专业工作,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有较好的权威性及地域代表性。

1.4 统计学方法及相关数据处理

将问卷结果录入Excel表格,计算均数()、满分比(Ki)、变异系数(Cvi)。其中Ki分值越大,提示该条目的地位越重要,>3为列入指标,若≤3且Ki=0或极低,则予排除该选项[5];Cvi是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的观察指标,Cvi分值越小表明对该条目专家评价一致性越高,协调程度就越高,Cvi<0.25为列入指标[6]。并采用SPSS 19.0软件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用于评价每轮专家对全部指标意见的协调程度。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系数

第一轮问卷发放时间2015年7~8月,共36份,回收34份,回收率为94.4%。第二轮问卷发放时间2015年9~10月,共35份问卷,回收35份,回收率为100.0%。专家积极系数是专家对本项研究关心、合作程度,一般以专家咨询表有效回收率表示[7,8]。两次专家积极系数均>70%,提示积极性较高。

2.2 专家权威程度

依据专家对各指标的熟悉程度与判断依据得出平均分。统计结果表明,第一轮调查问卷34位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82,最高值为0.97,权威系数均≥7;第二轮调查问卷35位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85,最高值为0.99,权威系数均≥7;在本次问卷内容涉及的专业领域中各专家均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了本指南的可信度与权威度。参加调查的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

2.3 专家对各指标的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第一轮调查中,熏法常用部位为全身、头面(除眼部)、躯干及四肢等25项均值>3,满分比较高,且Cvi<0.25,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均较高,予以通过,列入推荐项目。较短时间(15~<25 min)全身熏法治疗、中等时间(25~<35 min)头面部除眼部熏法治疗等13项均值>3,但Cvi≥0.25,提示专家意见协调性较低,需行第二轮问卷调查。眼部进行熏法治疗等30项均值≤3,且Cvi≥0.25,满分比低,予以排除,不再列入第二轮问卷中。第二轮问卷的内容包含上一轮问卷通过、排除条目的内容总结,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条目,并同样将均值>3、Cvi<0.25、满分比较高的条目予以通过,将均值≤3,且Cvi≥0.25、满分比低的条目予以排除。最终眼部蒸法治疗、较低温度(28~<33℃)的眼部蒸法治疗等4项予以通过。见表2~4。Kendall's W为协调系数,提示全部专家对本轮所有指标给出的意见是否存在较大的分歧,其取值范围为0~1,取值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9,10,11,12,13]。在第一轮专家调查中,Kendall's W为0347,和谐系数较低,说明专家一致性不佳,需进一步讨论。第二轮问卷中,Kendall's W为0.445,和谐系数有所上升,说明专家对熏法、蒸法操作意见已经相对趋于一致,问卷调查可终止。见表5。

注:“-”代表无数据

3 讨论

3.1 关于熏法、蒸法环境及各部位的设定

对于熏、蒸疗法施术时选取的环境温度、湿度,专家对人体日常活动的适宜温度(24~<28℃)、湿度(60%~<70%)的意见集中度及协调度较高。对于熏法的施术部位,多数专家一致认可全身、头面(除眼部)、躯干及四肢为适宜部位,眼部则被认为不宜施术,这可能与烟雾刺激性较大易伤及眼部角膜有关。而对于蒸法的施术部位,全身、头面、眼部、躯干及四肢则均被认为是适宜蒸法治疗的部位。其中躯干及四肢部位在熏法、蒸法中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均较高,说明是相对而言较为推荐的施术部位。

注:“-”代表无数据

关于熏法施术的时间与体表温度,全身熏法治疗适合较短(15~<25 min)、中等(25~<35 min)时间及中等温度(33~<38℃),头面除眼部适合较短时间及中等温度,躯干及四肢适合中等时间、中等温度。关于蒸法施术的时间与体表温度,全身除头部的蒸法治疗适合中等时间及中等温度,头面除眼部适合较短、中等时间及中等温度,躯干及四肢适合中等时间及中等温度。

注:“-”代表无数据

从结论可体现此次参与调查的专家对于熏、蒸施术操作持安全为重的态度,不赞同长时间、高温度以求疗效的激进操作。全身熏法因包含头面部,考虑患者耐受性,施术时间应适量缩短;全身蒸法因不含头部,施术时间可适当延长;头面部(除眼部)熏法,考虑头面部器官脆弱、耐受差,烟熏刺激又较大,时间宜短;相应的蒸法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延长时间;躯干及四肢耐受度相对其他部位较强,熏法、蒸法均建议可行25~<35 min治疗;以上部位的施术问题均建议在33~<38℃左右,即略高于皮温。值得注意的是眼部蒸法,眼部蒸法治疗的时间、温度条目其满分比较低,专家意集中度低,说明眼部脆弱、极易受伤,对于眼部蒸疗的施术时间、温度专家意见分歧较大。虽推荐了28~<33℃(略低于皮温)及15~<25 min(较短时间),但需进一步以专家论证会形式对该项条目予以专门讨论,不再行下一次的问卷形式调查。

3.2 德尔菲法的运用体会

Delphi评价法是采取匿名形式、通过几轮问卷形式反复多次征求专家意见直至其趋于一致的一种调查方法,是对项目收集信息、评估预测的重要手段,可保证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医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14,15,16,17,18,19,20]。熏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传统外治疗法,在祖国医学中流传已久[21]。各医家对熏蒸具体操作流程要求多根据自身经验而定,又因地域等差异,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本次操作规范的制订,目的是对其具体流程进行规范与优化,并制订统一的标准,以保证熏蒸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订源于专家共识与循证性临床实践,而目前我国中医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大多基于专家共识[22]。本课题组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Delphi法设计制订了“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熏蒸”问卷进行调查,正是利用了该调查法能客观、可信又相对简便地反映专家意见的特性[23]。

篇4: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表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33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rticles of Library Science Journals in 2014

Abstract The articles 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published in 11 CSSCI library magazines in 2014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bout their survey objects and quantity, research topics, preparation and then their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science had a goo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ere we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research angle, scope of research objects,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data analysis.

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journals; questionnaire survey; empirical research

1 引言

问卷是指研究人员为了收集被调查者的意见,将所要调查的内容和问题编排成一种统一表格形式的测量工具。研究人员用问卷来收集社会资料是在进行有目的的测量,从而通过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态度及观念等有关方面的情况,去解释所研究的问题和验证所提出的研究假设。问卷的使用方式可分为访问问卷和自填问卷两种[1]。

问卷调查使用方便,作答较为客观,可进行大范围的团体调查,可用于很多关于态度、感受等内容的社会学研究,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高度范式化、数量化和科学化。另外,问卷调查的经济成本较低,调查人员虽然要掌握一些调查技巧和规范,但是不需要特别的专业培训。问卷调查研究方法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方法之一。在图书馆学中,根据笔者连续几年的总结研究发现问卷调查法的使用在平稳中呈上升趋势。

本研究选取了图书馆界比较稳定的11种核心期刊逐篇阅读,对2014年发表在这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上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章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通过剖析与总结,系统地总结出问卷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使用情况、使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问卷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提供理论和实际支持。本文使用SPSS19.0对所统计的文章各项指标进行逐一分析和对比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值得研究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2 问卷调查法在图书馆学领域应用情况的分析

此次删选出的文章总数为105篇,总累计百分比为100%,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分项相加不到105,累计百分比总和不足100%的情况,主要是我们在进行数据录入时设置了缺失值。缺失值的出现是因为有部分文章内容缺失,我们无法界定某一项目的类别。如有的文章调查对象没有明确指出,有的文章虽说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但文中无方法使用和分析过程就直接分析结论,故采用缺失值表示。

2.1 文章发表的情况

从2014年我国11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发文总量、问卷调查法文章量以及占本期刊年度发文总量的比例(见表1),可以看出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最多的是《图书情报工作》(25%),其次是《图书馆论坛》(14%),其余期刊均在10%以下。

2.2 问卷调查对象的情况

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而选定不同的研究对象,根据2014年实际发表文章的情况,我们将调查样本分为6类:普通公众、高校师生、图书馆工作人员、政府和企事业人员、科研人员、其他。根据统计数据(见表2)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以高校师生最多占44.8%,其次是公众占29.5%,其余调查对象都低于10%。这也说明,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高校馆,其次是公共馆。

从样本数量分布图(见图1)可以看出,样本量最多的区间是0~250之间,其次是250~500之间,超过500后出现数据骤降。根据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数量分布图(见图2),可以发现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主要是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等等,有些特征既不包含在调查问卷的主体问题内,也并非人口学特征,如到馆次数、到馆时间等,也可以放在正式施测的题目之前进行特征调查。有接近四分之一研究没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因此为0。调查基本情况的数目以4个为最多,一般是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或者专业。

2.3 问卷调查主题内容的情况

通过文章的主题内容分布数量(见表3)可以看出,与2013年我们所做的图书馆学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章的主题数据相对比[2],在“满意度或需求”主题方面的研究有略微减少,“图书馆利用与管理建设”和“信息与信息行为”两个议题研究热度有所上升,“图书馆教育”也有小幅提高。

nlc202309041543

2.4 问卷规范化程度的分析

问卷设计完成后,还不能马上用于研究施测,首先要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因为任何一个设计者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问卷的最初设计始终是基于理论而开展,研究者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周密详尽。不过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在实践面前,我们难以自我察觉的细小错误都会从调查者处一一得知。通过预测试,就问卷型的工具而言,我们可以找到语言歧义处、语言组织不清之处、题目重复或者自相矛盾等问题;而对于量表型的工具,预测试则有着更加基础性的关键作用,预测试可以检验出整个理论构架是否合理,操作性定义是否准确、理论体系优化组合的方式,这些都是研究的根基,若根基不稳整个研究都将被推翻。

从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指标统计数据(见表4)可看出,进行预测试的问卷有6.5%,量表有41.9%,预测试的程度很低,特别是问卷。预测试提供了被调查对象对于问卷作为工具本身优劣的反馈,是信度和效度检验与修改的必要步骤,设计者可以通过预测试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潜藏的问题,并在正式测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修改。如果不做预测试,会让研究承担较大的风险,当正式测试全部完成之后再检验,一旦发现问题基本就难以修改,只能舍弃现有的数据。

用于调查的问卷还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该问卷是否可以真实的反应被测者的态度,也是指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即无论何时何地使用该问卷测得同质样本的态度差异都是相对稳定的。若在一定时间段内,前后测试同质样本的反差很大则说明该问卷的测试真实性或者稳定性不高。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到的是不是所要测量的特征。比如一项测试要求测量注意力,结果测量到的是学习动机,即便测量到的学习动机再准确,对于测量注意力这个研究而言,这份问卷都是一个无效工具,需要被替换。还可看出,进行信度检验的问卷有12.9%,量表有76.7%,进行信度检验的问卷有6.5%,量表有60.5%。

抽样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叫做样本。抽样方式主要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每种抽样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同的研究设计应该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常被研究者忽略的内容,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所有文章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研究提到了抽样方法。其实抽样不合理会造成结果误差过大,甚至结果的偏离,抽样整个研究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看出,明确提出抽样方法的文章分别为14.5%和50.9%。

计分方式主要是指量表采取了何种分数级别来表示被试者的态度倾向程度,现在最常用的就是里克特五点计分法,还有后来的心理学家在里克特的基础上改进的七点、九点等多种划分方式。从我们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超过90%的问卷只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可看出,明确提出计分方法的量表有74.4%。

2.5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的情况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数理统计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理性统计两个阶段,在描述性统计阶段,研究者利用频数、百分比等对数据进行组织,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对数据的集中趋势进行测量,用离差和标准差来反映数据的变异性;在推理性统计阶段,研究者则利用统计分布、回归分析、统计检验等手段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为从样本推论总体提供依据[3]。问卷绝大多数用的是描述统计,而量表较多的运用了高级统计方法。统计方法的选用以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数据所蕴含的意义,最准确的服务于我们的研究目的为最好。

目前,问卷的统计分析上,整体呈现出数据挖掘过浅,结论匮乏,分析浅显的情况。从调查样本的统计方法统计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描述统计是被运用最多的统计方法,问卷中93.5%、量表中86%都使用了,后期分析则骤降。也就是说大部分文章,特别是问卷型的文章,数据分析停留在对数据表象描述,而没有深层去探讨样本之间统计学上的区别与联系。问卷的数据由于都是选项频次的非参数数据,经常出现样本量大、研究内容多,但是最后一步的数据分析却因为没有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而分析过于浅显宽泛。

3 结论与分析

3.1 预测试和信效度检验的缺失率较高

预测试是信度和效度检验与修改的必要步骤,提供了被调查对象对于问卷作为工具本身优劣的反馈,设计者可以通过预测试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潜藏的问题,并在正式测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修改。而预测试也是检验信效度的必要步骤,如果进行了正式测试再检验,一旦发现问题会难以修改,前功尽弃。

对于预测试和信效度检验,存在一点争议。量表必须要进行预测试,然后根据预测试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有可能是多次测试和检验,直到量表达到全面施测的标准。而对于问卷是否一定要进行预测试、信度和效度检验则存在不同观点。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无论是精密测量仪器还是普通的米尺,都一定要具备测量工具最基本的特性,那就是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问卷以选取自己倾向的选项陈述为作答方式,没有量化评分,虽然在精确度和科学性上比量表略低一点,但问卷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也需保证真实反映被测特征,以及测量到的是研究者所要测量的特征。因此,从这个角度说,问卷也是需要通过预测试来检验信度和效度的,只是测试的信效度种类可能与量表有所差别。但是,无论问卷还是量表,并非所有内容都需要进行信度检验,人口学指标不牵涉到被试的态度,一般不需要信度检验。如果测试的是被试的态度则通常需要进行信度检验[4]。

从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量表的设计和使用在规范性上明显优于问卷。但是对于二者来说,这样的规范程度都远远不够,严格意义上这三项的指标都应该达到100%,也就是说每篇文章都要对使用的研究工具问卷或量表进行预测试,信效度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这样的研究结果才具有科学性和可借鉴推广的作用。

nlc202309041543

3.2 抽样方法被忽略,计分方式仍需准确化

抽样方法仍然是最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不论问卷还是量表本质上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现,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应用上都遵循问卷调查法的方法论原则,按照某种抽样方式抽取样本实测。因此,抽样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意义。从本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抽样方法是一个屡屡被忽略的内容,只有极少的一部分研究提到了是按照什么抽样方法来选取样本的。抽样不合理会造成结果误差过大,甚至结果的偏离。然而,本研究所分析的文章中,抽样方式成为研究者最严重忽视的一个问题,问卷抽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样本的选取欠缺科学性。再者就是计分方式,很多量表没有提出自己是如何计分的,如采用几点分法,导致读者在阅读后期统计分析时不明就里,对结果产生质疑。

3.3 统计方法使用单一,数据挖掘不够深入

很多问卷的数据由于都是选项频次的非参数数据,因此,经常出现文章有研究点、样本量也较大,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很多,可最后一步的数据分析却虎头蛇尾。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超过90%的问卷只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其实在统计学中,非参数的数据也有很多对比分析、交叉分析的方法,可能由于大部分研究不是很熟悉,导致这部分的数据分析相对浅显。也就是说,大部分采用问卷的研究只是呈现出了调查对象的表面认知和态度,而没有分析出内在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笔者认为使用问卷调查法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对该方法缺少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研究者对问卷调查法的方法论具有的科学性认识不够,并没有从根本上把问卷调查法视为如实验法一般需要严谨操作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导致研究操作程序和应用层面都出现不同程序的欠规范,从而影响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长此以往,研究者本身的学术怠慢也会影响到公众对问卷调查法的学术尊重感。人既作为研究的主体,又作为研究的客体, 制约和影响着问卷调查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调查方法, 问卷法有着其特定的方法论背景和基础。事实证明,只要认真规范地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者是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的,这点是值得任何研究者提高问卷调查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彭克宏,马国泉,陈有进,等.社会科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社,1989:224.

[2] 徐建华,王翩然,李盛楠.2013年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总体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6):24-27.

[3] 赵微,徐建华,俞碧飏,等.近五年来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6):45-50.

[4]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348-350.

篇5:问卷调查法教案

执教:光明中学综合科 黎燕燕

2012-10-3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问卷调查法的原理和作用;

2、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3、初步设计相关课题的调查问卷;

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举例子、讨论问题、书写调查问卷的这几个过程来掌握问卷调查法的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在举例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展示和与他人

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问卷调查法的原理和作用;

2、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3、初步设计相关课题的调查问卷; 教学难点:

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老师总结归纳,学生动手实践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按学生的意愿,学生已自行分好相应的小组。

2、分好的小组已选择好本学期的研究课题。

教学流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分好了相应的研究小组和确定了相应的研究课题,而且在上次课我们还讲了搜集资料的方法,如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访问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帮我们搜集到很多的资料。那么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搜集资料的方法呢?-----问卷调查法

二、教学新授

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学生任务:自主阅读课本第11页和第13页有关问卷调查法的资料,并初步感知问卷调查法。

教师总结归纳并演示例子:问卷调查法的概念、作用和组成部分,展示调查问卷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卷调查法的认识。

2、教师提出问题:在大家的日常学习中,有哪些常见的调查问卷的例子呢? 学生任务:学生举例回答

并通过回答教师引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份好的调查问卷。

学生任务:学生换位思考并讨论“做为被调查者你喜欢做一份什么样的问卷?”这个问题,通过回答来引出和总结本节课的难点-----问卷的设计原则

3、教师讲解:问卷的设计原则----标题和指导语的设计原则,问题和回答的设计原则。

4、学生动手实践:根据研究的课题,自己初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具体要求:包括标题、指导语、问题和回答)

5、教师评价指导:查看学生书写的问卷,对于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相对弱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

篇6: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 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这是为什么经常采用问卷法的原因。

 问卷法调查结果容易量化。

问卷调查是一种结构化的调查,其调查问题的表达形式、提问的顺序、答案的方式与方法都是固定的,而且是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因此,任何个人,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调查员都不可能把主观偏见代入调查研究之中。其调查的统计结果一般都能被量化出来。

 由于问卷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

现在有大量的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有些甚至能直接帮助我们设计问卷。方便实施和分析。也方便进行数据挖掘。

 现在的电子问卷克服了纸质问卷的一些缺点,方便实施与调整。

虽然他不可能取代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但由于成本更低,更容易及时调整问卷设计上的不足,越来越多的问卷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可以通过网站,e-mail进行发布与回收。数据直接使用数据库记录,方便筛选与分析。

 问卷调查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

无论研究者是否参与了调查,或者参与的多少,都可以从问卷上了解被访者的基本态度与行为。这种方式是其他任何方法也不可能做到的,而且问卷调查可以周期的进行而不受调查研究人员变更的影响,可以跟踪某些问题用户的变化。

问卷法的缺点

 面向设计的问题问卷调查比较难

面向未来的调查(为设计进行的调查)很多时候需要了解用户的意图、动机和思维过程。问卷调查这类问题往往效果不佳,或者说问题设计比较难。而开放式的问题,回收质量、分析和统计等工作也会受影响。

我个人经验不是很丰富,自己总结有两条:第一,做问卷之前要做许多的其他调查活动,如:访谈、观察、出声思考等等。第二、问卷调查过去和现在的行为方式比较合适,不能指望通过问卷获得更多。

 调查问卷设计难

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专项调查的价值。问题的设计需要大量的经验,不同的人针对同一个问题,尤其是面向思维的问题,设计问卷差别可能会很大,信度和效度控制需要丰富经验。 调查结果广而不深。

问卷调查是一种用文字进行对话的方法,如果问题太多,被访者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一般的问卷都比较简短,也就不可能深入探讨某一问题及其原因;

 问卷调查经常采用由用户自己填答问卷的方式,所以其调查结果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因为在被访者填答问卷时,用户的调查过程我们很难得知,是我们需要调查的真实用户吗?(经常有人冒充用户参与调查,目的是为了获得参与调查的回报与奖励)用户当时的情绪状况是怎么样的?是否有其他人影响用户的回答?是否是同别人商量进行填答?用户是否是随意填写问卷的?得到的结果是用户的真实情况?研究者 并不知道,所以有人说过:“问卷调查法所得资料的信度与效度问题一直是困扰问卷法的„幽灵‟”。

 问卷调查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问卷调查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回收率,否则资料的代表性就会受到影响,回收率受问卷长度,问题难易程度,是否涉及隐私,参与调查获得回报多少等因素相关。另外,网络调查的回收率一般都不高,质量也难以保证。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正如有了光明就会有阴影,什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问卷调查法也是如此,如何的扬长避短才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对上述的问卷调查的优缺点,作为我们来说,正确掌握并加以利用,我相信我们会把事情做的很好的。

篇7: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表

(三)问卷编号: □□□(001—999)

《安全生产法》立法后评估调查问卷

(三)(适用于企业一线职工)

调查说明:

您好!我们正做一个《安全生产法》立法后评估问卷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广大煤矿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法》实施后的认识和理解情况。希望您能花些时间认真填写本问卷,客观反映您的认识,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您的所有资料只会用作统计分析用途,所涉及的内容我们会进行保密,您反映的任何情况都不会影响您的工作。谢谢您的合作!

选择题请直接在题后的□上打√或在()中填写答案序号,需要进行说明和阐述的请在题后的 处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答卷人基本信息:

所在企业:

1、工作岗位、工种:

2、所在企业性质:□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其他 学历:□初中以下 □高中 □中专或大专 □大本 □大本以上 所在地区: 省(区、市)市(区、州、盟)县(市、区、旗)

填表日期:2011年□□月□□日

1、您知道《安全生产法》吗?()A学习过 B看过 C听说过 D不知道

2、请问您对《安全生产法》的了解程度如何?()A知道 B知道一些 C了解 D不知道

3、请问您是从何种渠道知道《安全生产法》的?(可多选)()A报刊杂志 B广播电视 C网络 D本企业宣传 E安全监管部门宣传

F政府法制部门等其他有关部门宣传

G其他(请注明:)

4、您所在企业是否向您宣传过《安全生产法》?()A宣传过 B没有宣传过 C不清楚

5、《安全生产法》实施后,您所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何变化?()

A明显好转 B有所好转 C没有好转 D没有变化

6、您认为《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立法目的是否实现?()

A实现 B基本实现 C没有实现 D不清楚

7、您认为《安全生产法》对提高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 B作用较大 C作用一般 D不清楚

8、您认为《安全生产法》实施后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从业人员守法程度有何变化?()

A大大提高 B有所提高 C变化不大 D不清楚

9、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安全监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进行执法检查时,是否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A是 B大部分是 C不是 D不清楚

10、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安全监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进行执法检查时,检查方式是否合理?()

A合理 B不够合理 C不合理 D不清楚

11、您所在单位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A是 B不是 C不清楚

12、您所在单位有无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3、您所在单位的员工宿舍是否与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 危险物品的车间在同一座建筑内?有无紧急疏散出口?()

A不在,有出口 B不在,无出口

C在,有出口 D在,无出口 E不清楚

14、您单位是否对员工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A如实告知 B必要时告知 C没告知 D不清楚

15、《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该规定贵单位能否做到?()

A能够 B不能够 C不清楚

16、在作业过程中,当发生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您是如何处理的?()

A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B继续作业

C等待有关负责人员指示 D不清楚

17、《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您认为该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对维护职工权益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 B作用较大 C作用一般 D不清楚

18、《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 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您认为该规定在本单位是否实现?()

A实现 B基本实现 C没有实现 D不清楚

19、《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您单位组织过这类培训么?()

A定期组织 B偶尔组织 C没组织 D不清楚 20、《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您认为该规定在本单位是否实现?()

A实现 B基本实现 C没有实现 D不清楚

21、在《安全生产法》修订征求意见中,有单位建议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负责人应当轮流现场带班。您认为该建议是否必要?()

A 必要 B 不必要 C 不清楚

22、您认为您单位工会在参加安全生产管理监督,维护职工安全权益方面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 B作用较大 C作用一般 D不清楚

篇8: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表

读书决定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素养, “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1]。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个体的追求与国家的战略选择, 有最新报道称全民阅读将进入立法程序,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已经草拟完成。[2]倡导、推广阅读的方法是多样的, 其中学校阅读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学界对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如简单地将阅读力等同于阅读能力, 以为阅读力就是指学生在朗读、默读、速读、略读的能力。对阅读力概念认识的分歧以及对阅读力构成要素认识的含混不清等, 直接影响着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具体教学实践的开展。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对阅读力内涵的阐释及其构成要素的解读极为必要。

二、德尔菲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 方法介绍

德尔菲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或专家意见法, 是由主测单位组织, 通过多次专家咨询、反馈与汇总最终达成一致性结论的一种调查方法。德尔菲法是一种匿名的函询调查, 参与调查专家之间不发生联系, 只与调查单位发生联系。因此德尔菲法具有匿名、保密、真实及广泛的优点, 有鉴于此, 本研究选取德尔菲法为主要方法。

本次调查分为三个阶段, 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 遴选了国内阅读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 并搜集整理阅读力相关背景资料;在实施阶段, 对专家进行了三轮调查, 每轮调查各有侧重, 逐渐深入;在总结阶段, 进行第三轮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结论。

调查问卷的设计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 既可以对参与的专家进行合理引导, 又具有开放性, 便于广泛搜集信息。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 同时结合电话及手机短信进行提醒, 以求更准确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

(二) 专家构成

专家的遴选是德尔菲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专家的选取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科学性。本次遴选专家依据两个基本原则:第一, 专业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以阅读研究领域为中心, 同时辐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第二, 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既包括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高等学校专家、科研单位专家, 又包括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最终课题组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了26位专家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专家的具体构成详见表1。

三、调查过程与结果

(一) 第一轮调查

首轮调查无价值预设, 只提出调查主题, 告知专家本调查服务课题的基本信息, 并附相关背景资料供参考。调查主题均以开放式问题提出, 无框架限制, 专家只需简明扼要地回答, 无须详细解读和论证。第一轮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问题, 分别是“当代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力如何界定”“阅读力具体包含哪些要素”。本轮调查共发放问卷26份, 回收26份, 回复率为100%。

专家对阅读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几种:阅读力即“信息的搜集处理与意义建构的能力”“把符号转化为意义的能力”“认识以文字、图像等元素为构件的文本, 并从中获益的能力”以及“对有声读物和以图书为载体的文字读物进行识读、理解、对话、消化的能力”;阅读力即“阅读素养, 需要借助注意力、意志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综合运用”;阅读力是“个体在阅读上达到的一种程度, 体现了个体实际的阅读知识与能力水平”。分析发现, 专家主要围绕“能力”“素养”和“程度”3个关键词对阅读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参与专家在对阅读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炼出了阅读力包括的具体要素, 如“阅读偏好”“阅读兴趣”“阅读动机”“认知力”“归纳力”“想象力”“推断力”“提取信息能力”“整合信息能力”“迁移能力”等。课题组从专家提出的具体要素中选取29个要素, 作为阅读力要素的二级维度,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兴趣与习惯”“知识与策略”“理解与运用”3个一级维度, 初步构成了阅读力维度表, 详见表2。

(二) 第二轮调查

根据第一轮调查反馈的结果, 课题组编制了阅读力代表性概念调查表和阅读力维度调查表进行第二轮调查。本轮调查要求专家根据自己的看法对整合后的概念、维度做出评价, 数字1~7表示赞同程度 (1最低, 7最高) , 同时专家若对整合后的概念、维度仍有其他意见或建议, 需在问卷后作补充说明。本轮调查发放问卷26份, 回收23份, 回复率为88.46%。

如表2所示, 能力、素养和程度三类概念的平均值分别为4.90、4.43、5.19, 可见专家对阅读力的代表性概念均有较高的认同, 但是专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如“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 不能用‘能力’一词解释能力”;“‘程度’一词不宜作为关键词, 并且对程度的解释过于空洞”;“三个核心概念忽略了对阅读材料结构形式的关注”。也有专家对三类代表性概念进行了比较, 认为“能力”一词表达较为适宜, 因为“素养”一词过于宽泛, “程度”一词所指的事实不易确定。

第二轮阅读力维度分值统计结果详见表3。3个一级维度中专家对“理解与运用”维度认可度最高, “知识与策略”维度次之, “兴趣与习惯”维度认可度较低。二级维度的得分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二级维度本身阐释的合理性;第二, 二级维度对一级维度释义的适切性。从统计数据结果发现两个特点:第一, 二级维度得分情况与一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理解与运用”对应的二级维度得分整体较高, 均在6.20分以上, 最高分值为6.35。“兴趣与习惯”对应的二级维度得分整体偏低, 均在5.85分以下。第二, 从整体而言二级维度得分低于一级维度。

专家对第二轮阅读力维度的看法主要是:第一, 二级维度数量过多, 略显繁杂;第二, 分类标准仍然不够清楚, 部分二级维度不在同一水平或同一区分标准之内;第三, 部分二级维度释义表述过于技术化, 这样会忽略一些隐性的不在观察范围之内却具有现实意义的因素。

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初步界定了阅读力的概念, 并对阅读力的维度进行调整, 对本轮的阅读力维度调查表进行修订。一级维度方面:“兴趣与习惯”调整为“态度与行为”, “知识与策略”调整为“知识与方法”。二级维度方面:对3个二级维度做了调整, “阅读态度”调整为“阅读兴趣”, “阅读行为”调整为“阅读习惯”, “阅读认知”调整为“阅读知识”;删除“阅读视野”和“成果呈现”两个二级维度, 并将“检索”“认读”等16个二级维度调整为“策略认知”的二级维度释义;对“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知识”“策略认知”“整合推论”和“迁移运用”6个二级维度的释义进行了修改。

(三) 第三轮调查

本轮调查与第二轮调查方法相同, 共发放问卷26份, 回收25份, 回收率为96.15%。

在第二轮调查反馈的基础上课题组初步界定了阅读力的概念, 详见表4。专家对本概念的认同度平均值为5.87, 从整体而言专家对整合之后的阅读力概念基本上能够认同, 但是对阅读力概念的界定仍需继续完善。例如, 对阅读力概念的界定过于心理学化;阅读作为人生的基本素养这部分内容没有体现出来;在已有语言经验基础上的说法不够周延, 缺少相关背景知识;现有概念界定中过多地强调运用, 忽略了积累沉淀、潜移默化的内容;需对概念的外延作进一步的界定, 尤其是对文本的范围进行限定。

统计第三轮调查数据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与第二轮调查相同, 3个一级维度及对应的二级维度得分呈现梯度差异, 其中“理解与运用”的认可度最高, “知识与方法”次之, “态度与行为”的较低;第二, 与第二轮不同的是, 整体来看二级维度得分高于一级维度;第三, “态度与行为”所对应的4个二级维度分差较大, “阅读兴趣”分值最高, 为6.20, “阅读习惯”分值最低, 为5.07;第四, 二级维度得分出现极端数据, 二级维度整体得分集中在4~7分, 但是个别专家提出“不如只保留第三维度”, 因而对“态度与行为”与“知识与方法”对应的二级维度评分均为1, 极端低值影响着整体的平均值, 但是考虑到调查结果的整体性, 并未剔除。

专家针对阅读力维度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 在一级维度方面:“知识”与“理解”存在交叉;一级维度的表述可以采用三维目标的表述, 这样一级维度可以与前面阅读力的表述相契合, 或者调整阅读力的表述使之与一级维度相对应。在二级维度方面:“阅读知识”与“阅读力”没有直接的关系, 并且对阅读知识的释义不够清楚;“经验”一词表述不清, 没有区分阅读经验和人类传承下来的相关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等。

(四) 调查结论

1.阅读力概念界定

课题组在首轮调查结束后, 提炼出了阅读力的代表性概念, 并在第二轮调查后初步界定了阅读力的概念, 通过第三轮调查了解了专家的支持程度, 最终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本课题中将采用的阅读力概念。

在本课题中, 我们以为阅读力是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与行为、知识与方法、理解与运用等多个面向的综合水平, 集中体现为阅读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文本整体感知、信息提取、整合推论、阐释评鉴以及迁移运用的能力。

2.阅读力构成体系

课题组在阅读力概念的基础上对阅读力的构成体系进行了架构, 包括3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维度。它们分别是:“态度与行为”对应的二级维度为“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偏好”“阅读习惯”;“知识与方法”对应的二级维度为“阅读知识”“策略认知”;“理解与运用”对应的二级维度为“整体感知”“信息提取”“整合推论”“阐释评鉴”“迁移运用”。

四、讨论

(一) 阅读之“力”与“能力”

笔者认为, “能力”是个体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物的主观条件, 而“力”是个体在活动进行中利用条件的程度和水平。相对应的, 阅读的“能力”是阅读者进行阅读活动所具备的个人主观条件, 而阅读的“力”则是受自身阅读相关条件影响下的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将条件发挥的程度和综合水平。可见“力”与“能力”之间的差别是细微且晦涩的, 可能只在特殊语境之中才便于区别。学界有人将“阅读力”混淆于“阅读能力”, 人们在生活中习惯性地将“阅读能力”简单地等同于“阅读力”的现象似乎就找到了原因。

但是站在学术研究应该严谨的立场上, 笔者还是主张不能在二者之间敷衍地划上等号, 在本课题中笔者认为, “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与运用上, 这一具体的能力与阅读者本身对阅读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 在以往阅读实践中累积的相关认识与经验以及策略性地使用这些认识与经验的综合水平则共同构成了“阅读力”。但是也不可否认, “阅读能力”是“阅读力”的核心维度, 主要体现为读者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阅读力”的高低。

(二) “三维目标”与三个维度

在第三轮调查中, 阅读力概念表述中用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 但是依据3轮调查结果, 课题组专家经过多次讨论, 还是建议将“三维目标”换成“阅读力”维度表中的3个一级维度, 即“态度与行为、知识与方法、理解与运用”。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 在阅读教与学的语境中, 这3个一级维度的意义基本与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基本重合;第二, 用3个一级维度来表述“阅读力”的概念, 这样内涵与构成体系之间的联系更加天然和紧密;第三, “三维目标”适用于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 3个一级维度只在阅读场域中, 在阅读的教与学中更有针对性, 在阅读评价、测试中更有适切性。

“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 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 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地, “阅读力”的构成要素 (3个维度)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但是各要素之间又具有内部的一致性, 三者依附于阅读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无法割离, 因此各因素之间存在极大的交互影响, 相互交融, 彼此渗透。如阅读态度影响着阅读行为, 阅读知识的累积影响着方法的应用, 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决定着他对文本信息的运用水平。就某一项具体的阅读活动而言, 阅读者个人自身的经验和他在本项活动中即时性的情意品质都影响着他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我们也可以认为, 阅读者的态度与行为、知识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将在他对文本的理解与运用过程中体现出来。

(三) 阅读力评价的可行性

本课题对“阅读力”概念的界定基于个体共性的基础, 但个体是丰富多样的, 个体的差异特质决定了个体“阅读力”的差异性, 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教育背景及家庭环境下的学生在阅读上的表现都会存在差异。基于这些差异的事实对学生“阅读力”做出评价, 意义不仅仅是检查、甄别或选拔, 更重要的是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的需求。“阅读力”的构成要素既包括量性内容又包括质性内容, 但是质性内容的可量化, 为“阅读力”的可测性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卷相结合的形式, 来调查个体阅读力的真实水平和学校阅读教学的质量等。

可以说, 从需求、技术、评价形式、评价工具、评价标准等方面来看, “阅读力”评价具有可行性, 若在全国范围内对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力”进行大规模调查, 还可以颁布我国青少年儿童“阅读力指数”, 并根据定基指数来反映我国青少年儿童当下阅读力水平与某个特定时期的变化情况, 或通过环比指数来反映我国青少年儿童阅读力水平的发展轨迹。

(四) 阅读力提升的路径

阅读力水平是未来社会评判人才的硬性标准, 社会个体的阅读力可以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当中逐渐养成, 而且是可以通过专门的培养来不断提升的。对青少年儿童而言, 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升阅读力水平最重要的场所, 肩负母语教育使命的语文学科更是一个天然的训练场。具体到语文课程教学, 笔者认为,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水平, 阅读教学才是我们的主渠道, 语文课堂才是我们的主阵地。

然而当前语文教育出现的少、慢、差、费、灌、乱、搬现象, 眼下阅读教学的虚假化、零碎化、封闭化、功利化、形式化等等无不向我们传递出一个警示:传统的利用教科书的单篇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阅读力培养的要求, 我们阅读教学体系中的“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书 (主题书) 阅读”亟须启动!不再以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为唯一考核目标, 而是植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扫除阅读障碍、开拓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质、迁移阅读策略、训练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等, 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灵活变化,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承, 李斌.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N].中国青年报, 2009-04-24.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怎么预习下一篇:班主任成功教育案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