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菲法工程项目

2024-04-09

德尔菲法工程项目(精选7篇)

篇1:德尔菲法工程项目

答案:反馈性、匿名性、统计性

解析:

一、德尔菲法的基本特点

(一)反馈性

该方法需要经过3~4轮的信息反馈,在每次反馈中使调查组和专家组都能够进行深入研究,使得最终结果基本能够反映专家的基本想法和对信息的认识,所以结果较为客观、可信。小组成员的交流是透过回答组织者的问题来实现的,一般要经过若干轮反馈才能完成预测。

(二)匿名性

因为采用这种方法时所有专家组成员不直接见面,只是透过函件交流,这样就能够消除权威的影响。这是该方法的主要特征。匿名是德尔菲法的极其重要的特点,从事预测的专家彼此互不明白其他有哪些人参加预测,他们是在完全匿名的状况下交流思想的。之后改善的德尔菲法允许专家开会进行专题讨论。

(三)统计性

最典型的小组预测结果是反映多数人的观点,少数派的观点至多概括地提及一下,但是这并没有表示出小组的不同意见的状况。而统计回答却不是这样,它报告1个中位数和2个四分点,其中一半落在2个四分点之内,一半落在2个四分点之外。这样,每种观点都包括在这样的统计中,避免了专家会议法只反映多数人观点的缺点。

二、德尔菲法的基本特征

1、吸收专家参与预测,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学识;

2、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决定;

3、预测过程几轮反馈,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

德尔菲法的这些特点使它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决定预测法。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德尔菲法具有以上这些特点和特征,使它在诸多决定预测或决策手段中脱颖而出。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必须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避免会议讨论时产生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或因顾虑情面不愿与他人意见冲突等弊病;同时也能够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集,参加者也易理解结论,具有必须程度综合意见的客观性。

【相关试题】

篇2:德尔菲法工程项目

最终结论的可靠性。由于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决定,不会受到其他繁杂因素的影响;

最终结论的统一性。预测过程务必经过几轮的反馈,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

篇3:德尔菲法工程项目

石油安全是指在世界石油体系中, 连续而完整地把握供应链, 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价格的波动, 以合理稳定的价格连续不断地获得石油供应, 不受石油威胁, 从而达到保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安全目的的能力;如此同时, 采取相应措施, 合理处理石油使用中的环境问题。因此, 石油安全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石油使用中出现的石油供应和环境问题, 其包含的基本要素有供给安全、需求安全、价格安全、石油储备、通道安全、设施安全。

二、我国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我国石油安全评价, 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运用有关分析方法, 采用一定的量化指标, 对石油安全的程度或状况进行评价, 达到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目的。其基本内涵是在分析研究影响石油供应主要因素的基础上, 选取影响石油安全的基本要素。

按照评价的一般原则, 我国石油安全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科学性, 是指指标体系必须能客观反映国家石油安全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质特点和规律性, 能客观反映我国石油安全的现状和变化;系统性, 是指国家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这个大系统里面的一个子系统, 其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因此所建立的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不仅必须能反映国家石油安全系统内各主要子系统的各自独立的状况, 而且能够同时反映整个石油安全系统的状况, 并与其他系统有时确的边界;明确性, 所选择的指标对评价对象来说要有明确的极性, 即对某一指标的取值要能确定;动态性, 国家石油安全具有动态变化性, 它随国内和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资源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所选取的指标应能反映这种动态变化, 以便对国家石油安全态势进行适时评估;简洁性, 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应当简单明确, 层次清晰用尽可能少的指标反映国家石油安全的整体状态, 做到全面性和代表性的统一。

根据上文的理论要求, 文章主要使用要素指标来构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同时, 由于石油安全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一系列影响石油安全的各类基本指标, 以及要素指标。这些指标既包括石油采储比等可量化指标, 也包括军事的、地缘政治的等定性指标, 对这些指标的量化处理要投入很大的工作量, 收集国内外典型国家的大量实际资料, 研究起来又很大的难度, 已大大超出本文的研究范围, 所以本文对那些定性指标不加以考虑;同时,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只对根据单要素指标原则确定的有准确资料来源且有连续性指标进行处理。

根据上文的理论要求, 初步设想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框架由综合指标、基本指标和要素指标三个层次构成。

(1) 综合指标

用以反映国家石油安全状况全貌的概括性指标。本文拟用国家石油安全度来表示。

(2) 基本指标

用以反映一个国家石油安全构成要素基本情况的指标。拟选取的基本指标有:国内资源禀赋、国内资源市场保障能力、国内资源节约与利用、国际市场的可得性、制度和技术保障。

(3) 要素指标

是指反映和表征基本指标的各种因素, 其具体内容有:石油储采比、对外依存度、能源消费强度、污染排放强度、进口集中度和石油储备水平。

三、我国石油安全评价度评价

1. 德尔菲法的介绍

德尔菲法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 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其作法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 进行整理、归纳、统计, 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 再次征求意见, 再集中, 再反馈, 直至得到稳定的意见。

2. 评价过程与结果

(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就前述的石油安全度6项评价指标, 请25位专家对各个评价指标逐一评分。依据指标对石油安全度的重要性, 每项指标最高可得10分, 最低可得1分。得分越高, 说明该指标对我国石油安全度评价越重要, 所赋权重也应越大 (如表1所示) 。

(2) 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由于权重总数为0.9999<1, 所以必须对上述批判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1993年~2005年我国石油安全度的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见表2。

(3) 综合计算我国石油安全

计算时, 6个评价指标按专家所给权重与归一化处理后的指标值进行加权合计, 即得当年的石油安全度 (见表3) 。

计算公式:

式中:V为我国石油安全度;wi为评价指标的权重, vi为评价指标归一化后的值 (如表3所示) 。

从表4可以看出, 除1997年~2000年外, 我国石油安全度从总体上来说处于不断降低的趋势中, 1997年~2000年间安全度之所以在上升, 主要是该时间段中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处于下降阶段。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文分析中,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石油安全度在不断下降。而且,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下降趋势会不断加强。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态势, 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具体来说, 可以从国内勘探开发生产、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石油战略储备、推进能源技术进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强石油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光海等: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与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5年第7期

[2]辛华周大地:我国能源需求存在不确定性[N].中国石化报, 2006, 04, 11

[3]杨中强张宏:为21世纪中国加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构建[J].中国国情国力, 2005年第12期

[4]蔡荣生: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维护国家能源安全[N].经济日报, 2005, 05, 25

[5]查道炯: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国的能源安全[J].国际经济评论, 2005年第11期

[6]薛岚朱研:从油价上涨思考我国能源安全[J].财经界, 2006年第11期

篇4:德尔菲法工程项目

关键词: 德尔菲法文献招标采购评价体系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2-111-05

Establishment of Literature Bidd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y Using Delphi Method

Lin Xiaohua(Library of Maoming College,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ise of the background of literature bidding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alyses som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exist in current literature bidding and evaluation processes. The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s made by using Delphi method. Finally a guiding literature bidd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set up through making sure the elements, weight ratio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Key words: delphi method; literature bidding purchasing; evaluation system; university libraries

CLC number: G253.1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2-111-05

政府采购 (Government Procurement)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府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1 ]政府采购活动通常采取的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又称有限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直接采购(又称单一来源采购),其中招标方式采用最为广泛。

文献招标采购模式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采购制度,正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实现了文献资源的“阳光采购”,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政府采购原则。但由于当前政府招标采购缺乏具体的专门针对图书商品的相关法规,导致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的评价体系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很难顾及到图书商品采购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本文试图运用德尔菲法(Delphi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其组成要素、权重及评标标准的确定,最终建立指导性文献招标采购评价体系,从而实现科学地评价和选择图书供应商。

1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的兴起背景

随着图书发行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国内出版社数量由1990年的501家发展到目前的573家,图书品种则以每年14.8%的速度递增。图书供应与销售格局也由传统的新华书店一统天下演变为国有新华书店、新华发行集团、民营书商、个体书店、网上书店等多种形式共存的局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政府兑现了在2004年开放省会城市图书零售市场的承诺,境内外各种经济形态的图书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民营图书供应商起步,国有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高校图书馆采购渠道逐步放开。2000年以后,民营书商加速抢占市场,国有新华书店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图书馆采购主渠道已从新华书店彻底转向民营书商。[2 ]众多图书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导致图书采购市场出现了一些恶性竞争和不规范经营现象,实行文献招标采购刻不容缓。自2003年开始,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陆续采用招标的形式进行文献采购,其间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文献招标采购还是显示了其制度上的先进性和优势,截止目前,越来越多的省、市都已将图书文献资料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其购置经费来源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拨款,使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采用招标方式进行图书文献采购已成为一种基本采购制度。

2当前文献招标、评标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2.1低价中标难以保证文献采购的质量和服务

随着图书发行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不良书商为了抢夺客源,获取订单,不惜以低于市场正常的价格竞标。而图书折扣是整个评标过程中一个最硬性的量化指标,也是组织招标机构非常看中的一个指标,公开招标的结果往往是最低价中标。而与图书馆有过多年合作,进货渠道正规、服务优良、诚信经营的经销商,包括一些大书商,由于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往往不能成为采购招标中的胜出者。从目前市场调查情况来看,低价中标不是个别现象。

图书供应商以过低的价格中标,在提供完配套服务后,几乎不存在盈利空间,其服务水平以及图书质量都大打折扣。低廉的图书采购价格从短期来看,的确为学校节省了不少经费,但从长远来看,它却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得不偿失。低价中标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中标书商为了保证项目有利可图,只有将“盗版书充当正版书”,“特价书充当全价书”提供给高校图书馆采购。近年来,一些采取招标的高校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现了特价图书流入馆藏的现象,应该说这给图书招标中过于重视价格却忽视质量和服务敲响了警钟。

2.2文献招标采购的评标过程尚未完善

2.2.1评标委员会的组成结构不合理

根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应当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①虽然我们严格按照政府招标的组织程序随机挑选专家,但由于图书商品的特殊性,容易导致评标专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特别在一些地方政府的采购招标部门,由于相关专家与专业人才的缺乏,经常出现抽取的评标专家专业度不够的局面。如广东省某市政府采购中心在某文献招标采购项目中,抽取出来的评标专家主要来自于律师、会计师、经济师等职业,根本无法保障高校图书馆的售后服务技术指标,最后出现供应商“低价中标”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许多省部级高校由校方组织招标、评标,其评标委员会的专业性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评标委员会成员一般由纪检、监察、财务、图书馆等组成,除图书馆馆长是专业人员外,其他都是非专业人员,更有甚者,不少高校连图书馆馆长都是由其它专业的高职称人员担任。由于评标人员的专业性不足,而且都侧重于财务一块,服务技术指标往往遭到忽略,价格就成为了最直接的中标因素。

2.2.2标书制作粗糙,缺乏针对性

招标文件的编制水平是影响招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图书馆招标文件过于粗糙、缺乏规范性,有的甚至照搬设备招标和普通商品招标的项目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图书商品的特殊性,不具有行业性。图书采购不是一次性的行为,招标时不可能象采购其它设备一样提供具体的采购清单,它仅能提供高校的学科专业目录,因此它并不具有明确的标的。它只能按时间段或年度、文献采购总码洋进行控制,招标只是确定供应商的供货资格,至于具体的购买品种需视当年的出版情况而定。

2.2.3评价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

通常公开招标文件会列出详细评审标准,得分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商务、技术和价格。这里面有个权重的问题,也意味着究竟图书馆对哪一项更为看重。目前权重比例的设置基本来源于:单个专家的经验或偏好;全体专家的意见;对模型所涉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评标项目权重比例的协调,是一项非常难以平衡的考虑,项目分值的高低,如何排列,极具考究。从目前招标实例分析,普遍出现技术服务指标所占权重过低,价格权重偏高的现象。

2.2.4评标标准不合理

政府招标部门如何确定评标标准的内容,如何量化评分标准,目前还没有在行业内形成共识,评标标准每个大项的二级指标还存在很多差异,评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可操作性差。目前,在高校图书招标采购中,最普遍出现的现象是量化指标少,定性指标多,有些指标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或只能在投标文件中做出承诺,那么在评分过程中,评委专家们是很难把握打分标准的。如商品质量验收,以10分为满分,那么何种情况是6分,与7分的细微差异在哪里?评分标准很少会做出详细解释,打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3 ]

总之,高校图书馆对于在招标、评标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规范现象,往往只能表现出无奈和无助。作为采购方,高校图书馆只能提出采购项目要求,并不能直接参与到政府组织的评标过程中去,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文献招标采购的质量和服务难以保证,因此建立指导性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3建立指导性文献招标采购评价体系

3.1文献招标采购评价体系的组成要素

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招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商务、技术和价格,也有些资料概括为资质、服务和价格,其实质内容都是相同的。通过实例分析文献招标采购项目,并充分咨询专家意见后,我们首先建立了一个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评价指标二级框架图(见表1)。

3.2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评价指标权重

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对最终选择结果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有对各级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才能真正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所谓权重,是表示因素重要性的相对数值。在权重设置方法上,比较常用的有层次分析法(AHP法)、德尔菲法(Delphi法)、改进层次分析法等。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法)进行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德尔菲法(Delphi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4 ]针对表1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并参考《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本文通过三轮德尔菲法(Delphi法)实施,充分征求和提炼了咨询专家的意见,最终达成一致的共识。其实施过程如下。

(1)确定咨询专家。挑选专家是德尔菲法实施成败的关键,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评价体系,因此挑选的专家都是拥有多年图书馆采编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其中馆长1人,业务副馆长1人,采购员3人,编目员2人,共7人组成咨询专家组。

(2)第一轮专家咨询。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项目的实例分析,我们已经初步确定了其评价指标框架(见表1)。各位专家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判断每个评价指标对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工作的影响程度,并给出相应的权重分值。

(3)第二轮专家咨询。对回收的第一轮专家咨询表进行统计和分析,将专家组对每个评价指标判断结果的权重分值情况进行汇总,意见一致与意见相左的调查结果都在第二轮中反馈给每位专家,专家再根据这些反馈情况对每个指标重新进行评价。

(4)第三轮专家咨询。针对意见还是不一致的权重指标,再次反馈给每位专家。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归纳,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比例意见逐渐趋于一致。

(5)最后经过调查研究人员的适当汇总和选择,最终形成了专家组的集体意见(见表2)。

3.3文献招标采购评价体系的评标标准

评标标准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项目的成败。针对表2,我们需要明确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以便评标委员会的专家们可以客观、准确地打分,真实地反映投标商家的综合实力。经过课题咨询专家组的充分讨论和反复修改,现汇总各项评价指标的评标标准如下:

(1)商务要素的评标标准

评标理念体现于评标标准之中,评标标准是评标定标的关键环节,只有量化、明确的评标标准才可避免专家评标打分时的随意性和模糊性。表3详细列出的商务要素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采购方对投标商家的资质要求,对评标委员会的专家组评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技术要素的评标标准

通过对投标商家的技术指标要求,可以明确体现采购方的采购意愿以及服务需求。表4详细列出了技术指标的评标标准,提出了对投标商家许多具体的指标要求,充分体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只有确定公平、合理、专业的评标标准,才能科学地评价投标商家,为各高校图书馆选择合适的供货商。

(3)价格要素的评标标准

目前政府部门为了杜绝招标采购中出现的高价中标,而低价者被排挤出局的现象,财政部于2007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了综合评分法中的价格分统一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其他投标人的价格分统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投标报价得分=(评标基准价/投标报价)×价格权值×100。 [9 ]如:某项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招标项目,首先确定它的评标基准价为73%,其价格分为满分30分,那么其它商家的投标报价得分可依次套用以上公式计算得出。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政府招标部门实施“低价优先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控制恶意低价中标增加了困难,但只要招标时合理设置价格权重,价格要素并不会成为中标与否的唯一因素,最终决定中标结果的还是取决于投标商家的商务指标及技术服务水平。

4结语

随着政府招标采购模式的深入开展,如何科学地评价和选择图书供应商,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建立指导性文献招标采购评价体系,希望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文献招标评标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对图书供应商服务质量的监管和控制,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楼继伟.政府采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吴晓骏.高校馆图书采购招标的现状与问题[J].图书馆杂志,2008,(3):34-35.

[3]毛凌文.图书馆藏书实行政府采购及其招标难点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8,(2):80-82.

[4]曲长生等.中文图书采购招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11-14.

[5]唐艳.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招标工作探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中文图书招标实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54-58.

[6]方勇.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招标规范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11):40-43.

[7]马叶香.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评标方法与策略[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05-108.

[8]徐瑾.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招标工作探讨——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招标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6):45-48.

[9]邓尧伟.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的弊端及规避措施[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1):32-34.

篇5:德尔菲法的特点

B.反馈性

C.代表性

D.时间短

E.专家咨询费用低

正确答案:A、B

【相关阅读】

德尔菲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克首创,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的潜力。因此,这种预测方法被命名为德尔菲法。1946年,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预测,之后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随后将该综合意见和预测问题再分别反馈给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各专家依据综合意见修改自己原有的意见,然后再汇总。这样多次反复,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决策方法。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透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起源

德尔菲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默(Helmer)和戈登(Gordon)首创,1946年,美国兰德公司为避免群众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定性预测,之后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20世纪中期,当美国政府执意发动朝鲜战争的时候,兰德公司又提交了一份预测报告,预告这场战争必败。政府完全没有采纳,结果一败涂地。从此以后,德尔菲法得到广泛认可。

德尔菲是古希腊地名。相传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在德尔菲杀死了一条巨蟒,成了德尔菲主人。在德尔菲有座阿波罗神殿,是一个预卜未来的神谕之地,于是人们就借用此名,作为这种方法的名字。

演变

德尔菲法最初产生于科技领域,之后逐渐被应用于任何领域的预测,如军事预测、人口预测、医疗保健预测、经营和需求预测、教育预测等。此外,还用来进行评价、决策、管理沟通和规划工作。

★ 生物膜法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 遥感技术在新疆恰尔隆地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 谈合作学习型教学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

★ 菲尔普斯座右铭

★ 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

★ 浅谈JNI技术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 浅谈RTK技术在铁路勘测中的应用

★ 条码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6:音德尔三中六五普法规划2015

2015年3月

音德尔三中“六五”普法教育实施规划

2015年是”六五“普法收官之年,也是“七五”普法开始之年。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国家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普及法律知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要求,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关”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学习、贯彻教育法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阵地作用,强化普法教育活动,努力实践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通过开展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校级领导知法先行,守法垂范,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广大职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依法治教。家长秉公守法,优教优育,依法教子。学生懂法律、讲道德、守纪律、勤学习、依法治学。

(二)任务

1、继续深入学习和宣传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和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提高校领导、教职工、家长、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水平。

2、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以依法治校为重点,以法制化为目标,不断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

3、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及教育中心工作,继续深入系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关于“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

4、学校要继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结合中学教学的相关内容,组织学习《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政府新出台的与学校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的法律法规。

5、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把法制宣传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宣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使民主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6、充分发挥教育领域的人才优势,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深入研究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建立研究、推广普法经验成果的队伍与平台,形成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使学校成为辐射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三、主要措施

(一)步骤

本规划从2011开始实施,2015年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1、2011年到2013年5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

(1)制定校“六五”普法规划。由校委会、普法领导小组讨论,政教处落实。(2)建立健全“六五”普法领导组和普法教育课题组。

(3)“六五”普法动员、宣传发动。由校主管副校长和政教处共同负责。(4)培训普法骨干。要把“六五”普法宣传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五五”普法教育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选派相关教师参加法制教育师资培训,努力争取法制教师专职化。普法教育师资培训要把上岗培训与提高培训有机衔接,不断提高普法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计划1—2年完成“六五”普法教育师资培训工作。2、2011年3月至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具体安排为:

(1)学习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民主法制的论述,提高法制理论水平。

(2)学习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精神,进一步明确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有针对性选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部分基本法律。3、2015年为考核验收阶段。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进行自查、总结、整改、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

(二)方法

1、确定校领导、教职工、家长、学生为普法的基本对象。对学生普法为重点。

2、根据各普法对象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普法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切入点。

3、开展各种普法形式 :

法制课程:研究、组织、开发成校本课程。

学科课程: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等

活动课程:班会、校会、团校、讲座、辅导、咨询、演讲、个案处理、军训、夏令营、新生入学训练、文艺演出、学科节等。

环境课程:校刊、广播、黑板报、手抄报、文化长廊、标语指导牌、家长学校、警(军)民共建等。

4、验收办法:初一年级口答,初二年级手抄报,初三年级测验,校领导、教职工、家长考试。

5、实行目标管理,做到有部署、有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学期考核。并与评优评先、晋级等挂钩。

(三)要求 :

1、突出重点,强化教育。“六五”普法学习的重点是:邓小平、胡锦涛同志 的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宪法,以及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做到学法、守法、用法、护法。

2、结合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要求,在师生中形成广泛影响和自觉履行的氛围。

3、学用结合,完善制度。在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实施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学习方式、服务方式的转变。

四、组织领导 :

长:李秀芬(党支部书记、校长,负责统筹安排和监督)副组长:李

婧(副校长,负责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

王东升(党支部副书记,负责教师普法教育的宣传)窦永海(公安局下派驻校民警)

成员:潘贵富(工会主席,负责教师普法教育的学习)

张立伟(副校长,负责普法教育实施和落实)柳成龙(副校长,负责普法教育课程的安排及考核)李志民(教务主任,负责学生普法工作的安排落实遇指导)陈洪斌(总务处主任,负责后勤保障)

宫义国(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落实)杨占军(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落实)付吉刚(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落实)霍晶莹(团委书记,负责普法教育的宣传工作)宋春林(政教干事,安全保卫、档案整理)刘东旭(政教干事,突发事件的处理)齐伟华(政教干事,突发事件的处理)关志华(保卫干事,校内安全保卫)丁志伟(保卫干事,校内安全保卫)

包噶图(保卫干事,校内安全保卫)常虹(保卫干事,校内安全保卫)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政治课教师(负责法制知识的讲解、宣传)

音三中

篇7:德尔菲法工程项目

读书决定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素养, “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1]。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个体的追求与国家的战略选择, 有最新报道称全民阅读将进入立法程序,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已经草拟完成。[2]倡导、推广阅读的方法是多样的, 其中学校阅读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学界对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如简单地将阅读力等同于阅读能力, 以为阅读力就是指学生在朗读、默读、速读、略读的能力。对阅读力概念认识的分歧以及对阅读力构成要素认识的含混不清等, 直接影响着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具体教学实践的开展。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对阅读力内涵的阐释及其构成要素的解读极为必要。

二、德尔菲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 方法介绍

德尔菲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或专家意见法, 是由主测单位组织, 通过多次专家咨询、反馈与汇总最终达成一致性结论的一种调查方法。德尔菲法是一种匿名的函询调查, 参与调查专家之间不发生联系, 只与调查单位发生联系。因此德尔菲法具有匿名、保密、真实及广泛的优点, 有鉴于此, 本研究选取德尔菲法为主要方法。

本次调查分为三个阶段, 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 遴选了国内阅读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 并搜集整理阅读力相关背景资料;在实施阶段, 对专家进行了三轮调查, 每轮调查各有侧重, 逐渐深入;在总结阶段, 进行第三轮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结论。

调查问卷的设计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 既可以对参与的专家进行合理引导, 又具有开放性, 便于广泛搜集信息。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 同时结合电话及手机短信进行提醒, 以求更准确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

(二) 专家构成

专家的遴选是德尔菲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专家的选取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科学性。本次遴选专家依据两个基本原则:第一, 专业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以阅读研究领域为中心, 同时辐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第二, 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既包括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高等学校专家、科研单位专家, 又包括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最终课题组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了26位专家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专家的具体构成详见表1。

三、调查过程与结果

(一) 第一轮调查

首轮调查无价值预设, 只提出调查主题, 告知专家本调查服务课题的基本信息, 并附相关背景资料供参考。调查主题均以开放式问题提出, 无框架限制, 专家只需简明扼要地回答, 无须详细解读和论证。第一轮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问题, 分别是“当代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力如何界定”“阅读力具体包含哪些要素”。本轮调查共发放问卷26份, 回收26份, 回复率为100%。

专家对阅读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几种:阅读力即“信息的搜集处理与意义建构的能力”“把符号转化为意义的能力”“认识以文字、图像等元素为构件的文本, 并从中获益的能力”以及“对有声读物和以图书为载体的文字读物进行识读、理解、对话、消化的能力”;阅读力即“阅读素养, 需要借助注意力、意志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综合运用”;阅读力是“个体在阅读上达到的一种程度, 体现了个体实际的阅读知识与能力水平”。分析发现, 专家主要围绕“能力”“素养”和“程度”3个关键词对阅读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参与专家在对阅读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炼出了阅读力包括的具体要素, 如“阅读偏好”“阅读兴趣”“阅读动机”“认知力”“归纳力”“想象力”“推断力”“提取信息能力”“整合信息能力”“迁移能力”等。课题组从专家提出的具体要素中选取29个要素, 作为阅读力要素的二级维度,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兴趣与习惯”“知识与策略”“理解与运用”3个一级维度, 初步构成了阅读力维度表, 详见表2。

(二) 第二轮调查

根据第一轮调查反馈的结果, 课题组编制了阅读力代表性概念调查表和阅读力维度调查表进行第二轮调查。本轮调查要求专家根据自己的看法对整合后的概念、维度做出评价, 数字1~7表示赞同程度 (1最低, 7最高) , 同时专家若对整合后的概念、维度仍有其他意见或建议, 需在问卷后作补充说明。本轮调查发放问卷26份, 回收23份, 回复率为88.46%。

如表2所示, 能力、素养和程度三类概念的平均值分别为4.90、4.43、5.19, 可见专家对阅读力的代表性概念均有较高的认同, 但是专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如“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 不能用‘能力’一词解释能力”;“‘程度’一词不宜作为关键词, 并且对程度的解释过于空洞”;“三个核心概念忽略了对阅读材料结构形式的关注”。也有专家对三类代表性概念进行了比较, 认为“能力”一词表达较为适宜, 因为“素养”一词过于宽泛, “程度”一词所指的事实不易确定。

第二轮阅读力维度分值统计结果详见表3。3个一级维度中专家对“理解与运用”维度认可度最高, “知识与策略”维度次之, “兴趣与习惯”维度认可度较低。二级维度的得分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二级维度本身阐释的合理性;第二, 二级维度对一级维度释义的适切性。从统计数据结果发现两个特点:第一, 二级维度得分情况与一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理解与运用”对应的二级维度得分整体较高, 均在6.20分以上, 最高分值为6.35。“兴趣与习惯”对应的二级维度得分整体偏低, 均在5.85分以下。第二, 从整体而言二级维度得分低于一级维度。

专家对第二轮阅读力维度的看法主要是:第一, 二级维度数量过多, 略显繁杂;第二, 分类标准仍然不够清楚, 部分二级维度不在同一水平或同一区分标准之内;第三, 部分二级维度释义表述过于技术化, 这样会忽略一些隐性的不在观察范围之内却具有现实意义的因素。

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课题组初步界定了阅读力的概念, 并对阅读力的维度进行调整, 对本轮的阅读力维度调查表进行修订。一级维度方面:“兴趣与习惯”调整为“态度与行为”, “知识与策略”调整为“知识与方法”。二级维度方面:对3个二级维度做了调整, “阅读态度”调整为“阅读兴趣”, “阅读行为”调整为“阅读习惯”, “阅读认知”调整为“阅读知识”;删除“阅读视野”和“成果呈现”两个二级维度, 并将“检索”“认读”等16个二级维度调整为“策略认知”的二级维度释义;对“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知识”“策略认知”“整合推论”和“迁移运用”6个二级维度的释义进行了修改。

(三) 第三轮调查

本轮调查与第二轮调查方法相同, 共发放问卷26份, 回收25份, 回收率为96.15%。

在第二轮调查反馈的基础上课题组初步界定了阅读力的概念, 详见表4。专家对本概念的认同度平均值为5.87, 从整体而言专家对整合之后的阅读力概念基本上能够认同, 但是对阅读力概念的界定仍需继续完善。例如, 对阅读力概念的界定过于心理学化;阅读作为人生的基本素养这部分内容没有体现出来;在已有语言经验基础上的说法不够周延, 缺少相关背景知识;现有概念界定中过多地强调运用, 忽略了积累沉淀、潜移默化的内容;需对概念的外延作进一步的界定, 尤其是对文本的范围进行限定。

统计第三轮调查数据发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与第二轮调查相同, 3个一级维度及对应的二级维度得分呈现梯度差异, 其中“理解与运用”的认可度最高, “知识与方法”次之, “态度与行为”的较低;第二, 与第二轮不同的是, 整体来看二级维度得分高于一级维度;第三, “态度与行为”所对应的4个二级维度分差较大, “阅读兴趣”分值最高, 为6.20, “阅读习惯”分值最低, 为5.07;第四, 二级维度得分出现极端数据, 二级维度整体得分集中在4~7分, 但是个别专家提出“不如只保留第三维度”, 因而对“态度与行为”与“知识与方法”对应的二级维度评分均为1, 极端低值影响着整体的平均值, 但是考虑到调查结果的整体性, 并未剔除。

专家针对阅读力维度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 在一级维度方面:“知识”与“理解”存在交叉;一级维度的表述可以采用三维目标的表述, 这样一级维度可以与前面阅读力的表述相契合, 或者调整阅读力的表述使之与一级维度相对应。在二级维度方面:“阅读知识”与“阅读力”没有直接的关系, 并且对阅读知识的释义不够清楚;“经验”一词表述不清, 没有区分阅读经验和人类传承下来的相关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等。

(四) 调查结论

1.阅读力概念界定

课题组在首轮调查结束后, 提炼出了阅读力的代表性概念, 并在第二轮调查后初步界定了阅读力的概念, 通过第三轮调查了解了专家的支持程度, 最终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本课题中将采用的阅读力概念。

在本课题中, 我们以为阅读力是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与行为、知识与方法、理解与运用等多个面向的综合水平, 集中体现为阅读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文本整体感知、信息提取、整合推论、阐释评鉴以及迁移运用的能力。

2.阅读力构成体系

课题组在阅读力概念的基础上对阅读力的构成体系进行了架构, 包括3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维度。它们分别是:“态度与行为”对应的二级维度为“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偏好”“阅读习惯”;“知识与方法”对应的二级维度为“阅读知识”“策略认知”;“理解与运用”对应的二级维度为“整体感知”“信息提取”“整合推论”“阐释评鉴”“迁移运用”。

四、讨论

(一) 阅读之“力”与“能力”

笔者认为, “能力”是个体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物的主观条件, 而“力”是个体在活动进行中利用条件的程度和水平。相对应的, 阅读的“能力”是阅读者进行阅读活动所具备的个人主观条件, 而阅读的“力”则是受自身阅读相关条件影响下的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将条件发挥的程度和综合水平。可见“力”与“能力”之间的差别是细微且晦涩的, 可能只在特殊语境之中才便于区别。学界有人将“阅读力”混淆于“阅读能力”, 人们在生活中习惯性地将“阅读能力”简单地等同于“阅读力”的现象似乎就找到了原因。

但是站在学术研究应该严谨的立场上, 笔者还是主张不能在二者之间敷衍地划上等号, 在本课题中笔者认为, “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与运用上, 这一具体的能力与阅读者本身对阅读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 在以往阅读实践中累积的相关认识与经验以及策略性地使用这些认识与经验的综合水平则共同构成了“阅读力”。但是也不可否认, “阅读能力”是“阅读力”的核心维度, 主要体现为读者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阅读力”的高低。

(二) “三维目标”与三个维度

在第三轮调查中, 阅读力概念表述中用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 但是依据3轮调查结果, 课题组专家经过多次讨论, 还是建议将“三维目标”换成“阅读力”维度表中的3个一级维度, 即“态度与行为、知识与方法、理解与运用”。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 在阅读教与学的语境中, 这3个一级维度的意义基本与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基本重合;第二, 用3个一级维度来表述“阅读力”的概念, 这样内涵与构成体系之间的联系更加天然和紧密;第三, “三维目标”适用于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 3个一级维度只在阅读场域中, 在阅读的教与学中更有针对性, 在阅读评价、测试中更有适切性。

“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 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 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地, “阅读力”的构成要素 (3个维度)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但是各要素之间又具有内部的一致性, 三者依附于阅读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无法割离, 因此各因素之间存在极大的交互影响, 相互交融, 彼此渗透。如阅读态度影响着阅读行为, 阅读知识的累积影响着方法的应用, 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决定着他对文本信息的运用水平。就某一项具体的阅读活动而言, 阅读者个人自身的经验和他在本项活动中即时性的情意品质都影响着他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我们也可以认为, 阅读者的态度与行为、知识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将在他对文本的理解与运用过程中体现出来。

(三) 阅读力评价的可行性

本课题对“阅读力”概念的界定基于个体共性的基础, 但个体是丰富多样的, 个体的差异特质决定了个体“阅读力”的差异性, 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教育背景及家庭环境下的学生在阅读上的表现都会存在差异。基于这些差异的事实对学生“阅读力”做出评价, 意义不仅仅是检查、甄别或选拔, 更重要的是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的需求。“阅读力”的构成要素既包括量性内容又包括质性内容, 但是质性内容的可量化, 为“阅读力”的可测性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卷相结合的形式, 来调查个体阅读力的真实水平和学校阅读教学的质量等。

可以说, 从需求、技术、评价形式、评价工具、评价标准等方面来看, “阅读力”评价具有可行性, 若在全国范围内对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力”进行大规模调查, 还可以颁布我国青少年儿童“阅读力指数”, 并根据定基指数来反映我国青少年儿童当下阅读力水平与某个特定时期的变化情况, 或通过环比指数来反映我国青少年儿童阅读力水平的发展轨迹。

(四) 阅读力提升的路径

阅读力水平是未来社会评判人才的硬性标准, 社会个体的阅读力可以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当中逐渐养成, 而且是可以通过专门的培养来不断提升的。对青少年儿童而言, 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升阅读力水平最重要的场所, 肩负母语教育使命的语文学科更是一个天然的训练场。具体到语文课程教学, 笔者认为,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水平, 阅读教学才是我们的主渠道, 语文课堂才是我们的主阵地。

然而当前语文教育出现的少、慢、差、费、灌、乱、搬现象, 眼下阅读教学的虚假化、零碎化、封闭化、功利化、形式化等等无不向我们传递出一个警示:传统的利用教科书的单篇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阅读力培养的要求, 我们阅读教学体系中的“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书 (主题书) 阅读”亟须启动!不再以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为唯一考核目标, 而是植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扫除阅读障碍、开拓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质、迁移阅读策略、训练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效率等, 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灵活变化,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承, 李斌.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N].中国青年报, 2009-04-24.

上一篇:迸发短暂的瞬间的议论文下一篇:在梧州看水 阅读答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