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民调解员培训班动员讲话

2024-04-18

人 民调解员培训班动员讲话(精选11篇)

篇1:人 民调解员培训班动员讲话

在全乡人民调解员培训班上的动员讲话

同志们:

经乡党委批准,司法所今天在这里举办全乡人民调解员培训班,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使大家在实际的调解过程中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及司法部《人民调解若干规定》,做到依法调解,从而把我乡的人民调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近几年来,乡内各人民调解组织积极介入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解决了大量婚姻家庭、债权债务、打架斗殴、侵权赔偿、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使许多激烈的冲突被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全乡经济社会稳定,并成功跨入全州首批“平安乡”行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你们的工作,乡党委是非常满意的。值此机会,我谨代表乡党委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全乡人民调解战线上的全体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问候。下面,我从人民调解在处理一般民事纠纷方面的特殊性方面讲两个问题。

一、从维护群众利益来看,通过人民调解处理一般民间纠纷有明显的优越性。

大家都知道,一般民间纠纷在我们人民调解的工作范围之内,它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处理,也可以通过司法审判的方式解决,这两条不同的途径在对问题解决的结果上可能差别不大,但是过程却是天壤之别。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一般性的民间纠纷真是做到了“省时、省钱、省心”,确实是处处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二、从社会稳定大局来看,通过人民调解处理一般民间纠纷有很强的现实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过渡时期,各种体制、观念和利益的碰撞,引起在整体利益、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社会矛盾纠纷的增多。许多民间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就有可能发展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犯罪案件,干扰我们的中心工作,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往往能做到防范在早期、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具体调解纠纷时,生活在熟人社会的人民调解员由于对双方均有一定亲和力,与矛盾纠纷双方比较熟悉,加之对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比较了解,对于化解矛盾纠纷有极大的便利条件。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已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之一,成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正因为有以上两个因素,所以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合法及时处理社会矛盾纠纷,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今天,我们举办这个培训班,并对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近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也正体现了乡党委、乡政府对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同志们,这次学习的时间很短,但机会难得,我们专门邀请了司法局的资深工作人员进行授课,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机会,认真听讲,并要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具体工作之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继续保持全乡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人 民调解员培训班动员讲话

动员会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5年度全区调委会主任、普法骨干培训班。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司法局向参加培训的同志们表示欢迎,向奋战在基层司法行政战线的各位同志表示问候。这次培训班时间紧凑,内容丰富,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希望大家要充分把握宝贵的学习机会,全面掌握培训内容,达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推进工作的目的,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办好这次培训,我讲两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是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类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客体复杂化、规模群体化、类型多样化、方式激烈化、总量扩大化特征。我们要通过这次培训,转变思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的质效。

二是适应我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需要。从我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区普 法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项工作都已经建章立制,稳步推进,现在制约我区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决定一个木桶盛水量多少的是箍成这个桶的最低那块板,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培训能够积极寻找短板,弥补短板,狠抓细节,固强补弱,推动我区司法行政工作达到新的高度。

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的需要。做好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各项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工作锻炼,我们的普法队伍和人民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的,工作能力是强的。但在新的形势条件下,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为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深入研究,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二、增强责任,提高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近期,我在司法局“三严三实”党课教育时提到了党员干部要忠诚实干担当,同样,我们战斗在基层一线的人民调解员和普法骨干也应以“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加强责任心,提高服务意识,确保一方稳定。

一要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为配合这次培训,基层科专门印制了“以案释法”案例汇编,发给大家,希望同志们利用业余时间仔细学习,认真研究。通过经常的学习,不断发现观念上的差距、能力上的差距和工作方法上的差距。二要把做好本职作为一种责任。今天参加培训的同志,不论是司法所长、普法骨干,还是调委会主任,都肩负了一个区域的司法行政工作责任。责任就体现在对工作的执著,对事业的虔诚和对社会的诚信,是人品和素养的综合反映。大家都应该认真思考怎么负责的问题,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思考如何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自觉增强各项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三要把服务群众作为一种责任。法律援助、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等各项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晓度越来越高,信赖度越来越高,期望度也越来越高,给司法行政工作以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高的工作要求。怎么让我们的工作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将是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同志们,基层司法工作非常辛苦,也非常富有挑战性。希望同志们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认真领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以致用,切实搞好各项工作,努力维护全区安定和谐的局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就讲这么多,预祝这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篇3:人 民调解员培训班动员讲话

同志们: 去年,我市司法所实现了垂编,为我们司法行政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针对基层司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市局决定举办这次人民调解员培训班。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民调解已经成为基层司法所的主要工作任务,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要积极协助政府处理好矛盾高处工作。到我们栖霞来指导工作,由基层科万云松科长负责给大家讲解人民调解的相关知识。

下面,我讲三点: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我们针对人民调解工作专门邀请了

一、举办这个学习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的社会实践证明,加强人民调解员的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关键。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素质是人民调解工作质量、效果以及人民调解工作能否健康开展的决定因素。当前,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多发期,民间纠纷也呈现出许多和以往不同的特点。同时,群体性纠以及由拆迁和企业改制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从而对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要求也就更高更严。但是,客观地说,面对新形势,我市人民调解工作无论是在组织机构,还是在人员素质、工作手段方法上,都暴露出一些不适应之处:

一是组织机构建设状况不适应。由于受到人员、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人民调解的组织设置很难满足新时期民间纠纷形式、主体、内容多样性的要求。我们在全市各乡(街道)、村(居)都建立了调委会。这些调委会名义上有多名人员,但往往身兼数职。且实际从事日常调解工作的主要是一名调解主任,并且经费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工作质量、水平、效果都不尽人意。

二 是调解员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

目前,人民调解工作已逐步走上了正规化、规范化轨道,民间矛盾纠纷调解的方式,已经从原来的基本靠辈份压服,靠威信降伏,转变为主要靠依法管人、管事,程序上要严格依照受理登记、制作调查笔录、依法依理调解、达成协议等进行规范运作。对于调解工作的这些转变,部分调解员没有能够及时适应,有的还是主要用老经验、老办法办案,工作不够规范。

三是人民调解工作理念、工作机制不适应。

主要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自治化程度不高。从法律上讲,人民调解组织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应该是以社会化、群众化、自治性为特征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行政推动对人民调解工作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物质条件、社区建设、法治观念等一系列因素 的制约,人民调解组织的自我建设、发展、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四是调委会的应有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出来。

原因之一是在村居调委会,村民出现矛盾纠纷习惯找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认为调解委员会人员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如书记、主任。二是部分调解人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敬业爱岗、热情服务的积极性不高,致使调委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使一些案件久拖不结,矛盾激化,酿成大事。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党和人民不满意,我们自己也不满意。迅速地改变这种被动的现状已是刻不容缓,形势逼人啊。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培训教育,就是学习充电。因此,市司法局从去年开始就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司法厅请示汇报,建议举办全市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尽管问题和困难重重,但没有动摇我们开办该班的决心,经过不懈的努力,市委组织部终于把人民调解员培训班列入今年玉林市“十大培训工程”之一---基层干部培训工程。机会来之不易。

二、对学习班提点要求:

学习本身就是自我充电、自我提高的过程。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大家来参加这次培训,就要定下心来,避免一些无关的干扰,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专心读书,认真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认真完成培训班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要挤时间博览群书,广泛地吸取知识。要增强规章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学习纪律。具体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学习:

(一)学理论,克服思维不活的问题。

当前,我们调解员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理论水平不高,想问题、办事情容易仅从感性认识出发,思路不宽、思维不活、敏感性不强,上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理论就是规律,学理论就是教会大家把握规律的方法,是抓住共性问题的钥匙,是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的前提。既要学业务又要学政治,要提高业务水平也要加强政治素质。通过学理论提高辨别大是大非,去伪存真,抓住要义的能力。

(二)学知识,克服见识不广的问题。

掌握知识少,往往导致见识不广、眼界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不多、底气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知识决定修养,修养需要方方面面知识的融会贯通。要善于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多读一些书,多思考一些问题,多增长一些见识,从而提高增强新形势下搞好工作的能力。

(三)要向他人学习,克服心胸不宽的问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每一位调解员都要敞开心胸,向他人学习、借鉴,善 于和敢于向与观点不一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既要向老师学也要向其他同志学,一定要虚心,要尊重老师尊重同志,要服从管理,遵守纪律,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进步的良好环境。

三、通过学习要达到哪些具体目的

也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大家在政治理论、文化素养、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要有什么样的提高,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一)增强“五种理念”

1、政治坚定的理念,工作中能自觉地同党中央、同各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2、为人公正的理念。只有具备为人公正的高尚品行和正直的情操,才能被群众信赖,才能真正坚持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调解工作原则。

3、联系群众的理念。由于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一名调解员必须要作群众的贴心人,要了解群众、关心群众、听取群的意见,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才能了解和得到纠纷的实情,也才能把调解工作做好。

4、热心调解的理念。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即苦又累、很繁杂的工作。有时还要面对风险或者是不愉快,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当纠纷调解成功时,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5、依法调解的理念。人民调解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依法、公正调解的前提和关键。依法调解是我们整个调解工作的重心。

(二)提升四种能力

1、分析判断能力。在面对群体性、突发性、疑难性纠纷时,要做到思维清醒,判断准确,分析透彻,能够尽快查清纠纷发生的来龙去脉,问题的性质,做到“知已知彼”,要为成功调解奠定基础。

2、组织协调能力。这是人民调解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具体体现,对复杂激烈的纠纷到现场要做到四点:(1)了解情况,控制局面;(2)边工作边汇报;(3)冷静沉稳,找出办法;(4)积极组织,紧密配合。

3、现场对话能力。(1)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话要有气势,要掷地有声;(2)要有条理性,逻辑性和政策性,讲话让人信服;(3)要有足够的胆量和智谋,在纷繁复杂的纠纷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4)要有扎实的作风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用自己的超前思维来应付复杂的局势。

4、综合处置能力。(1)坚持“情、理、法”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调处工作。(2)坚持以人为本,不伤和气,利于社会、利于家族的原则,不要为了解决纠纷而武断、而急躁、而不顾后果。

(三)强化四种功夫

1、听功:通过耐心听,让当事人倾诉、宣泄,以此来了解纠纷原因、过程和当事人心声,调解员首先是一个听众。

2、问功:通过策略地问,打消当事人的对抗、不信任心理,以此全面了解事实真相,为调解过程中适用的法律和政策提供依据。

3、记功:在认真听、细致问的基础上,要详细记录,这是取得当事人信任,并为调解工作奠定基础的关键环节。

4、答功:这是人民调解员的内功,答复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最终目的,任何一类纠纷,走入调解程序时,双方都要寻求调解员一个合理、合法、合情的答复。

篇4:人 民调解员培训班动员讲话

今天把大家集中起来参加这次培训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习2011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进一步提高全县村级调解(治保)主任的法律政策水平和处置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的工作技能,有效地维护我县的社会稳定。下面我就举办这期学习班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矛盾凸显叠加的今天,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新的发展和挑战,人民调解的范围,逐渐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向医疗纠纷、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山林水利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扩展,群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调解法》对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积极作用,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人民调解,既不同于人民法院主持下的司法调解,也不同于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进行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化解内部矛盾的重要法律制度,是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途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

《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了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法院确认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法还规范了村民、居民调解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调解委员会的设立、组成及任期制度。同时,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一些特定区域,如依托集贸市场、旅游区、开发区设立的人民调解组织和基层工会、妇联、残联、消协等群众团体、行业组织设立的新型人民调解组织保留了制度空间。另外还规定人民调解员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当地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参与调解。体现了人民调解工作运用亲情、相邻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的灵活性。

同时,该法还规范了人民调解员行为,为了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法律对调解员的行为予以了规范。比如,明确规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侮辱当事人,索取、收受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等。

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不仅要做好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的民间纠纷的调解,还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调解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之间涉及平等民事权利与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遍布基层,深入群众,便民、亲民、利民和不收费的特点与优势,利用“村头”、“地头”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就地调解矛盾纠纷。

各村人民调解组织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要严格防止因民间纠纷激化而引发的自杀、凶杀、群体性械斗和群众性上访事件,认真做好疏导、疏散工作,努力实现无民间纠纷激化而引起的自杀事件、刑事案件、群体性械斗和群众性上访,维护吉水的社会稳定。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人民调解工作

一是要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目前我县乡、村两级调解组织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完全按照传统的老套套应对新形势下瞬息万变多元社会格局,已很难担负赋予人民调解的重任,人民调解走职业化、专职化之路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现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调委会还成立了各类专业调解委会,如医患纠纷调委会、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劳动争议调委会、民事纠纷调委会。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调解业务培训,通过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业务水平,更好的适应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

二是要落实人民调解经费。《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各级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经费、表彰奖励经费要给予支持和保障;村委会、居委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人民调解法》对于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并通过法律将这些内容固定下来,解

篇5:人 民调解员培训班动员讲话

各位人民调解主任(骨干):

大家上午好!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市战斗在基层一线的人民调解员,常年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辛勤努力、默默奉献。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培训班是经市委政法委研究,并报市委政府同意的。虽然只有2天的培训时间,但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希望参加培训的同志们学以致用,解决好新常态下矛盾调解中遇到的问题,为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既重要也很有必要,要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类调解相互孤立,“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未能顾全向前、向后、向外的延伸工作,由此影响调解功能的全面发挥,妨碍了矛盾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新时代赋予了人民调解新使命和新方向,人民调解员队伍及其纠纷解决能力也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人民调解纳入全面依法治国总体部署之中,提出要“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首次提出要发展人民调解员队伍。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并由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这表明了中央对发展人民调解的高度重视,也对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和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在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按照我市“XX”战略,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要优化调解队伍结构,着力提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要强化工作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为平安XX、法治XX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是顺应政法工作的必然。当前,现实性社会冲突与非现实性社会冲突相互交织,多元价值诉求和利益失衡导致群体性纠纷多发,这些纠纷仅仅依靠法院判决难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而通过人民调解则可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间纠纷的法律制度,通过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在缓解司法机关压力、合理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我市情况来看,XX市公安局交管中心成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的四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年化解纠纷约XX余件;XX派出所设立的人民调解室平均每月处理矛盾纠纷XX件,“警调衔接”为公安机关非警务民事纠纷调解缓解了压力。如今,人民法院的案件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人少案件多严重困扰法院。对此,全市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都可以接受法院、行政机关的委托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减轻司法机关的办案压力。

(三)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群众利益的渠道。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矛盾的突显期,各种体制、观念和利益的碰撞,极易引起社会矛盾纠纷的增多。许多民间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就有可能升级为上访、越级访甚至发展为群体性事件,还有可能激化为刑事犯罪案件。在具体调解纠纷时,生活在熟人社会的人民调解员由于对双方均有一定亲和力,与矛盾纠纷双方比较熟悉,加之对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比较了解,或者说容易调查掌握,这就使化解矛盾纠纷有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这也是人民调解员的一大优势。一般民间纠纷在我们人民调解的工作范围之内,它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处理,也可以通过司法审判的方式解决,这两条不同的途径在对问题解决的结果上可能差别不大,但是过程却是天壤之别,人民调解具有简捷、及时和经济的特点,成本低、方便群众,群众满意度高。因此,很有必要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及组成人员的配置,夯实村社区人民调解阵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要建立健全预研预警预判机制,严格落实市级每月一次、乡镇每半月一次、村(社区)每周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要开展“四查四防化纠纷、千乡万村创四无”专项调解活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攻坚活动,及时稳妥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二、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既是责任也是担当,要提升能力、发挥作用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将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要求人民调解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通过这次培训,旨在明确大家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职责,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水平。对此,作为人民调解员要锻炼“加、减、乘、除”四种本领。

(一)“加”就是要自身加压,勤奋学习。在新的形势下,社会矛盾涉及面广,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多,决定了人民调解对上、对下、纵横协调的工作特色,要求保持畅通的工作渠道和良好的个人关系,这对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此,人民调解员要加强学习,能够运用各类学科知识,通过收集、筛选、分析、综合的方法,总结调解工作的实践经验,熟练地运用专业素质,及时提出有效的措施与对策。

(二)“减”就是要勤于工作,化争议于萌芽。人民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是在听取当事人陈述后,根据所掌握的证据材料,帮助当事人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在这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的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等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向当事人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和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时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导工作,帮助他们统一思想、提高觉悟、端正态度,消除对立情绪、达成共识,化争议于萌芽状态。

(三)“乘”就是要创新思维,发挥乘数效应。调解是一种以柔性方式化解矛盾的机制,虽不是解决争议的唯一方式,但是解决争议的最佳方式。调解工作开展得好,就能化干戈为玉帛,这是调解员工作的升华。点滴的积累,努力的工作,是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创新思维,不懈工作,是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积极请示汇报、及时总结探索,是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途径。要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心系“群众利益无小事”情结,当好化解纠纷的“行家里手”。

(四)“除”就是要消除私心,以公正的心境处事。严格衡量尺度,才能树立威信,提高调解质量。因此公平、公正,是调解员开展工作的根本,是与群众沟通的源泉。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要“对事不对人”,没有私心,居中调解,不掺杂个人的情绪。在事实清楚、道理讲清、法律释明的前提下,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因此,人民调解员要保持公正立场,心境宽阔;要善于换位思考,调解案件有立场、有观点,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调解方法,摈弃调解就是“无原则地和稀泥”的思想。

三、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既要务实也很现实,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今年下半年,人民调解工作要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及XX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视频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组织开展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和“四查四防化纠纷、千乡万村创四无”专项调解活动。

(一)人民调解员的职责要清晰化。人民调解员要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解;要主动向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情况,自觉接受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和基层人民法院业务指导;要认真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促进当事人平等协商、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发现违法犯罪以及影响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苗头隐患,及时报告辖区公安机关;要通过对民间纠纷的调解,使纠纷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防止矛盾激化,促进安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真正筑牢社会和谐维稳的“第一道防线”。乡镇要坚持每月排查两次,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会议记录或纪要;村、社区坚持每月排查四次,做到每次排查有记录,纠纷有人调解处置,有分析研判记录。

(二)人民调解工作要逐步走向规范化。一是过程要规范。村、社区人民调解室要规范统一,有矛盾纠纷调解案件登记表,有统一规范的人民调解口头协议书或书面协议书,有规范的人民调解卷宗。二是人员要精干。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乡、村、组三级人民调解网络名册,特别是要将组里的组长或妇女组长纳入纠纷信息员,在名册上完善联系方式。纠纷信息员最贴近群众,要让纠纷信息员成为我们的“眼睛”,做到发现纠纷及时报告。三是排查要到位。各乡镇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要服从乡镇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发动党员、身边的人、组长等深入村、组、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隐患纠纷要建立档案,明确专人负责并及时予以调处。力争我市乡镇、村(社区)无因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不及时或调处不当而引发“民转刑”、无非正常死亡、无群体性械斗和无群体性上访事件(简称“四无”)。

(三)法律宣讲教育要做到全民化。从调解实践来看,大多数的矛盾纠纷都与群众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我们在调解过程中要注重普法教育,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把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与调处平息纠纷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巩固和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又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篇6:在展览讲解员培训班上的动员讲话

在展览讲解员培训班上的动员讲话2007-03-03 10:01:

41市委宣传部部长在展览讲解员培训班上的动员讲话

首先,代表市委宣传部欢迎大家参加“前进中的长沙”展览讲解员培训班学习。在座的各位是在层层推荐选拔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培训后,将参加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前进中的长沙”展览工作担任讲解员,对此,也表示祝贺。从今天开始,大家将进入紧张的培训学习。为了使大家对这次展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下面,我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有关情况,同时,也代表市委宣传部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展览的有关情况

1、举办展览的目的。

(1)展示“十五”成就。“十五”是长沙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市民最满意、对外形象最好的时期之一,表现在: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9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005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7亿元,年均增长%。

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2005年建成区面积153平方公里,比2000年新增35平方公里。2005年市区人口户藉万,比2000年新增万人。2005年城市化率%,比2000年提高个百分点。五年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82亿元,改造建设城市主次干道158条,新增城市道路325公里,“六桥三环”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提高到%。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府管理体

制改革、要素市场改革积极推进。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比“九五”增长%;进出口总额亿元,比“九五”增长%。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2434元和4735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4904元和1794元,年均增长%和%。

(2)展望“十一五”前景。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长沙市2006年至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的奋斗目标令人兴奋。这些主要指标包括:

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2010年经济总量达2800亿元,人均40000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10年达261亿元。

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健全。黄花机场扩建成为具有区域性枢纽地位和现代化标准的国际航空港;建成我国重要的内河港口和内陆物流保税区;武广高速铁路长沙段和新火车客站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面构建

城市骨干路网;建成中部地区首个城市引水工程项目;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建成安全可靠的城市防洪圈和高标准的城市生态圈;基本建成“数字长沙”信息平台和“电子政府”。

人民生活持续快速改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和8%,2010年分别达到18500元和6560元。基本解决城乡水利防洪问题,基本建成从市到乡、村的公路网络,基本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实现农村丘陵山区沼气化,基本解决城乡无房户问题。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和城乡困难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学杂费,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反应体系。

9月、10月,长沙市将召开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动员全体党员为实现十一五目标而奋斗,同时,为迎接第三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首届中部城市博

览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前进中的长沙”大型展览,通过展览,对外进一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长沙的发展成就,树立长沙的良好形象,对内通过充分展示过去五年长沙发展的辉煌成就,描绘未来长沙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励广大市民为实现“十一五”目标而努力奋斗。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通过成就展览和未来展望,进一步树立形象、凝聚力量、激发斗志。

2、展览的主题。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前进中的长沙”。所谓“前进”,就是“向前迈进”的意识。怎样来理解它的深刻含义?第一,长沙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第二,长沙在湖南发展进程中,起着龙头的带动作用。第三,长沙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为了表现这个主题,我们展览的标志也采用了简洁明快、带有动感的一个标志。

3、展出的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出亮点、突出特色、提高视觉冲击力,这次展览共分为七大板块,分别是:“数

字长沙”、“经济长沙”、“魅力长沙”、“和谐长沙”、“感动长沙”、“未来长沙”和区县市成就。“数字长沙”突出介绍长沙“十五”发展综述性指标;“经济长沙”突出介绍长沙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成就;“魅力长沙”重点介绍长沙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成就;“和谐长沙”介绍长沙“十五”社会事业和平安长沙、党的建设成就;“感动长沙”主要刊出“前进中的长沙”摄影、书法、市民感言和dv作品征集活动中评出的优秀作品,从市民的角度反映长沙的辉煌成就;“未来长沙”主要表现长沙“十一五”规划蓝图;区县市板块主要反映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和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县的发展变化。

4、展览的方式。此次展览采取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传统的文字、图片、实物、模型为主。同时,结合声、光、电、动画等现代的展示手段。其中,有这么几个亮点将会吸引人们的眼光。一是对未来进行非常直

观描述的规划模型,包括:序厅的未来长沙城市规划模型,高开区、经开区规划模型,橘子洲规划模型,这些与长沙老百姓的未来生活息息相关,肯定会引起关注。二是对未来进行形象描述的动画演示宣传片,观众身临其境,肯定难以忘怀。三是摄影、dv、感言、书法作品展示,这些作品都是长沙市民用自己的方式记载、反映长沙变化,描绘未来长沙远景,肯定会引起老百姓的眼球。四是一些互动性的展览,包括触摸屏、宣传片、各种演示等,会吸引人们的兴趣。五是各行各业和各区县市的成就展将会吸引不少的眼光。

这次展览展出时间,8月份开展,至明年上半年结束,历时半年以上。届时,将会有上百万人次参观。参展人员中,既有中央领导,也有普通市民;既有本地群众,也有外地嘉宾;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干部、老党员,也有小朋友、大中小学生。影响大、关注面广,因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办好展览,确保展览效果。为了办好展览,梅克保、谭仲池先后多次听取汇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收集相关资料、对博物馆进行改造,聘请了很多专业人员参与动画片、设计方案的设计创作,对展览设计方案反复讨论修改。现在,展览已经进入全面布展阶段。8月5日布展全部完成。8月6日起,接收领导的检查验收。

二、突出重点,把握培训的关键环节

在座的各位,有的是经过公开选拔挑选出来的;有的是区县市推荐出来的。层次、起点都不一样。有的有过讲解员工作经历,有的刚刚迈出大学校门。虽然大家已经具备了讲解员的基本条件,例如嗓音、形象等。但是,要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内,通过老师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把大家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内如何全面熟悉展览的整体情况、全面掌握展览的主要内容、如何把

握讲解的技巧,等等。在讲解的技巧、形体训练、仪表气质等方面,将会有专门的老师给大家上课,我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在学习培训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1、带着感情学,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只有带着真感情,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动自己、打动观众;其二要本着对观众负责的精神,培养观众至上的服务理念,能主动、热情、耐心、细致服务观众;其三,要培养敬业奉献的精神及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2、带着虚心的态度学,掌握好讲解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管曾经是否从事讲解员工作,或者是担任过主持、播音员工作,都要虚心向老师学、向同学们学。一是要加强语言的训练。发音要标准,语言要规范;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强,观点鲜明,内容准确,言简意赅;要因人施讲,会针对不同职业、民族、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

平的各种观众,组织不同的语言。二要加强仪容仪表、礼仪礼节方面的训练。熟悉服饰的搭配,及外表的修饰。讲解员的一颦一笑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行为举止、手势运用和讲解棒的运用要规范,适时,准确,待人接物符合礼仪的要求。

3、下苦功夫学,把应知应会的知识牢牢掌握住。这次的展览不同于一般的展览,对讲解员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我们面对的观众是一个知识层次、年龄层次等不相同的群体,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我们在讲解过程中灵活掌握,要求我们不但要把讲解词烂熟于心,同时还要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长沙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光讲解词就有1万字,还有其他方面的知识,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认真的听、认真的记、反复的背。要利用一切时间刻苦训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三、把握机会,努力锻炼提高自己

通过培训,如果能够担任这次展览的讲解员工作,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来讲,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首先,是锻炼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机会。我们不少同志是刚刚大学毕业,我们跨出校门、走进社会的第一站就选择讲解员岗位,这既是对自身能力素质的一种挑战,同时,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全方位的了解长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样的机会可以说可遇不可求。当然,我们中间也有一些在长沙土生土长,在长沙工作多年的同志,虽然能够直接感受长沙的变化,但都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某一段时间来感受,象这样全面的了解熟悉长沙的情况,机会也不会太多。因此,希望大家把握好这样难得的机会,努力的锻炼提高自己。

其次,这次展览为大家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讲解员在展览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成功的展览,往往离不开优秀的讲解。第一,讲解员在展览中

处于一个特殊关键的岗位,既担负着宣传和教育的职能,同时要能有效的组织引导观众参观,讲解员是沟通展览主办单位与观众的桥梁和纽带,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参观质量。第二,讲解员是展览的形象代言人,既代表展览的形象,甚至也代表长沙乃至湖南的形象。因此,如何选拔和培养讲解员,特别是培养优秀的讲解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展览,选拔了一批优秀讲解员,在博物馆、展览馆等单位的管理和讲解员岗位上工作。这次培训班中有几位老师就是通过举办展览选拔出来的优秀讲解员。据了解,我们的讲解员力量十分薄弱,需要吸收一批讲解人才,希望在我们中间产生一批优秀讲解员。

为了把这次培训搞好,我在这里提几点要求。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来学,不要以为自己是确定的讲解员就以为高枕无忧,或者自认为基

础好就应付了事。在这里,我要明确的告诉大家,我们这次培训,将实行淘汰制度,经过培训考核验收不合格的将予以淘汰。希望大家要有紧迫感、危机感。

二要注意学习方法。一是要挤时间学。二是要理解记忆,不懂的就要问,不要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消化吸收以后变成自己的知识,不然观众一提问,我们的思路就打断了,或者来个一问三不知。三是要相互交流学习,相互提醒、相互提高。

三要严守学习纪律。要加强考核,培训的过程就是考察了解的过程,我们将会把培训考核的情况纳入最终的成绩。讲解员队伍将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管理,请大家严格遵守博物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篇7:人 民调解员培训班动员讲话

(2011年4月日)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在座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的调解干部,大家平时工作都很辛苦,为全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区司法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就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情况及如何做好今后工作讲几点意见。

近年来,路南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人民调解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夯实基础,健全网络,全面提高民调队伍素质。我们始终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规范化建设作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目前,全区7个乡(街)90个村(社区)共建立调解委员会97个,有调解干部374人,楼院调解信息员、十户调解员3100名,在全区形成了区、乡(街)、村(社区)、组四级排调网络,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职能明确、优势互补的调解工作网络化体系。

(二)深入排查、健全机制,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始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

12010年,全区各级民调组织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31件,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8%以上,无一起因调处不及时、方法不正确而引发“自杀、凶杀、重伤害、群体性械斗和上访事件”,筑牢了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构建和谐路南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三)“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全面铺开。我们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作用,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加强与司法调解的衔接,与路南法院联合建立了调解中心,在民事案件立案审理前,建议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条件下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有效缓解了法院的办案压力,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下面,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大力加强《人民调解法》的学习和宣传。《人民调解法》确立了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框架,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调解程序、经费保障、调解协议效力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人民调解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进一步推动全区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多种纠纷解决方

式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有效地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会儿,我们将在这里组织大家系统地学习《人民调解法》。对于这次培训,区委区政府做了精心的筹划和准备。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做到不虚此行,学有所获。区司法行政部门将把《人民调解法》的宣传普及作为全区“六五”普法规划的开篇之作,采取多种形式,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宣传,迅速在全区掀起学习宣传《人民调解法》的高潮,使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支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更多地选择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第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要巩固和健全现有人民调解组织,同时进一步规范机关、学校、市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在此基础上,积极协调卫生、工商、建设等有关部门,加快其它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同时,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业务覆盖领域,在做好传统型民间纠纷化解的同时,紧紧围绕城市拆迁、土地征用、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环境保护、涉法涉诉、企业改制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开展调解工作,实现人民调解全覆盖。

第三,要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一是按照《人民调解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真组织指导村居调委会推选和聘任人民调解员,注意把那些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人员吸纳到

调解组织中来,村(居)调委会专职调解员要达到调解委员的50%以上。注意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以及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其他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同时,健全调解小组、十户调解员和楼院调解员制度。乡镇(街道)司法所要抓好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

第四,要抓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广泛性、便捷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尽一切努力,认真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或超出了人民调解范围的,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依托“三位一体”调解体系解决;对群众诉求不合理或坚持过高要求的,要依靠基层党政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当事人亲友等各方力量,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同志们,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调解工作任务还很重。希望同志们振奋精神,鼓足士气,攻坚克难,深入细致地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为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构建和谐路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8:人 民调解员培训班动员讲话

在全市人民陪审员培训会议上的动员讲话

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各位陪审员、同志们:

在全市人民陪审员中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是人民法院今年第一季度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这次培训会议得到了市委、人大、政府及社

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经过精心准备,今天如期举行,在这里,我代表人民法院对各位陪审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培训的日程安排紧,培训内容多,形式灵活多样,相信各位陪审员经过培训后一定会有收获。在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人民陪审制度的重要性

陪审制是我国重要的司法制度。人民陪审员肩负人民的重托,到人民法院与审判员一起行使庄严而神圣的审判权,其意义非常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和法治国家司法民主化的要求,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第二,它是强化司法监督的重要保障,通过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对法院是一个直接的监督;第三,它是法院公正高效审判的保证,就法院现实而言,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下,陪审员可以缓解审判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第四,它可以提高法院的社会公信力,在当前法院在社会上公信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请陪审员参加陪审,对司法公正能够起到很好的证明作用,让陪审员亲自参加审理案件比法院作许多解释管用得多;第五,它是法院与社会及群众联系的桥梁,它会起到宣传法院司法公正的效果,促进人民群众接受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二、人民陪审员队伍的现状

实践证明,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后,大大促进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人民陪审员在审理各类案件期间,依照法律,与法官一起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调节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里,我代表人民法院向那些为法院审判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民陪审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然而,近年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作并不很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陪审员量多面大,参与审判活动机会很少。这就造成一部分陪审员有意见,认为法院对这些陪审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二是陪审员分散四处,出庭以及参加合议案件较难保证。大多数的人民陪审员都是村干部或是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都有各自所从事的工作,很难脱身从事要求随叫随到的陪审工作。三是待遇问题无法解决。人民陪审员在法院陪审工作中付出了辛苦的劳动,许多人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陪审,而目前财政上对于陪审员的费用无法解决,只能靠法院自己解决。但法院经费紧张,即使给陪审员陪审补助费也偏低,加上所在单位劳动纪律关系,陪审员的交通费、食宿费等因没有支出的依据,直接影响了陪审员的积极性。四是陪审员也与法官一样面临着业务素质的提高问题。审判是专业性极强的司法权力的行使,特别是当前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审判方式改革亦在不断深化,对审判工作要求日趋提高。与之相对应,必然要求人民陪审员也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三、人民陪审员应强化三种观念

一是法制观念。人民陪审员参与合议庭审理案件,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人民陪审员有很多的社会经验,他们与法官可以进行互补。我们虽然不能象要求法官那样,要求陪审员具备很高的法律知识,但人民陪审员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在参与合议庭之后,就很难与法官进行深入的法律探讨,承办人员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审理案件的全部责任。作为人民陪审员,有时即使意见正确,可能也很难将意见从法律角度进行阐述,去说服法官,有的由于不懂法律,又不敢随便发表意见,久而久之,使陪审员变成了“陪衬员”,使合议庭形同虚设。因此,人民陪审员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涵养,这样才能和审判人员一道,共同把好案件审理关,真正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

二是大局观念。人民陪审员行使审判权,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意志,而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因而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发表审判意见,要从大局出发和考虑。首先是要有政治意识。法院的审判工作是在党领导下的审判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党的宗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我们的审判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其次要有稳定意识。发展是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也要紧紧围绕这一工作中心,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而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因此,人民陪审员在参加审判活动中要本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宗旨,主动协助人民法院做好沟通、调解工作,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再次是要有宣传意识。人民陪审员从人民群众中产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群众基础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具有做好法制宣传的优厚条件,陪审

员在参与法院审判的同时,要多向群众宣传法制、宣传法院、宣传法官,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让法院的裁判能受到群众普遍的接受。

三是监督观念。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参与监督的过程。大部分人民陪审员由人大选举产生,他们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审判权,同时负责监督法院和法官依法审判。因而陪审员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履行监督职能。除

对案件提出意见和建议外,对在陪审过程中发现法官有违反法定程序或其他违法行为,可直接向法官指出,提出纠正意见,也可以向法院领导或其他部门反映,从而促进法院公正司法。

最后,为圆满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保证这次培训工作能取得实效,我提几点要求:

⒈各学员要从维护人民陪审员形象的大局出发,自觉参加培训学习,服从安排,积极参加培训班组织的各项活动。

⒉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到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在教室内交谈;不在上课时使用手机。

⒊在培训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确需请假的需经批准,不得无故旷课。

⒋要遵守作息制度,按时就餐,按时休息。

请大家能够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努力办好这次培训班,通过授课教师的一分耕耘,换来我们参训人员的一分收获。培训期间,如有照顾安排不周的,请向会务人员提出,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热忱解决。

篇9:人民调解员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认真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为主线,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调解员队伍素质,规范调解工作程序,使广大人民调解员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常用法律、法规解答、调处一般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能力,提高人民调解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全面发展。

二、培训对象

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专职调解员及“老娘舅”调解员。

三、培训内容

1、调解技巧及《人民调解卷宗》的制作;

2、基层调解工作常见矛盾纠纷化解实务。

四、培训方式

以镇(街道)为单位,根据培训需求划分区域进行培训,每个区域半天,培训地点为镇(街道)会议室,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五、有关要求

篇10:人民调解员培训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我乡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深入宣传《人民调解法》,根据县司法局的具体要求,结合我乡人民调解工作实际,我司法所在前一阶段对全乡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进行调整充实的基础上,又于2012年5月6日组织乡辖6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人民调解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了《人民调解法》知识培训。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认真部署,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为使培训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司法所从2015年5月5日开始就积极协调乡政府相关职能单位、部门和各村主要负责人,就培训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多次沟通,达成了一致。一是为加强对这次培训工作的领导,研究成立了以乡主管领导为组长,俭坪乡政法委书记、司法所所长成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认真制订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对培训的内容、时间、人员组织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安排。三是精心编撰《人民调解员培训资料》,培训资料不仅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出台的一系列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律法规,还包括《信访条例》等一些人民调解工作有必要掌握的知识。四是精心选配讲授人员。这次培训,我们选配的讲授人员中,既有身处基层人民调解岗位多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调解员”司法所长李晓毅又有精通各项法律法规,他们的讲解从农村常见的矛盾纠纷入手,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融理论知识于实践经验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五是培训之前就尽早与乡主要负责人联系,做好培训场所落实和人员组织。六是培训经费保障充足。本次培训乡政府共投入一千余元,司法所印发人民调解协议标准文书50份,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保证培训课时,严格培训纪律,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为达到通过《人民调解法》的培训,使全乡人民调解员的理论知识、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的目的,在培训中,严格按照《培训方案》的规定,从参加人员、培训课时、内容、纪律上都进行严格要求,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搞以会代训。一是达到5课时,邀请乡分管领导参加,实行签到制度,考勤结果计入最终考评之中。二是授课人员注重把生硬的法律法规条款与农村典型的矛盾纠纷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从人民调解基本理论知识、调解方法、策略、技巧、信访接待和调解协议的起草、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等方面进行讲授,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听课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大家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信心,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三是在理论培训结束时,针对所学内容进行书面考试。通过考试,优秀率达96%,及格率达100%。

三、对这次培训的总体评价

本次培训工作2012年5月6日为期一天,现场参加培训的村级人民调解员45名,占全乡人民调解员的98%,参加培训的乡领导2人。

从乡的培训到会情况看,各村对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村支书、主任能够督促指导,落实人员人民调解员的参训率达到98%。但同时也要看到,个别村不够重视,对人民调解工作认识不到位,组织培训不得力,致使参训率较低。

总体来看,本次培训领导重视、组织到位、讲授简明易懂、学习效果明显,切实起到了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作用。

俭坪司法所

篇11:人民调解员培训教案

1、人民调解工作符合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谐社会”首先是人本社会,是尊重权利,崇尚人文关怀的社会。我国第四次修宪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调解面向基层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开展工作,特别是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运用法律的手段,疏导、化解涉及群众合法权益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众性事件,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化解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运行机制。成为基层党委、政府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委、政府通过人民调解工作彰显其知民、亲民、爱民、便民、助民的执政理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调解工作有利于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理顺群众情结,稳定社会秩序,使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互相协调,方向一致,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2、人民调解符合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和为贵”乃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和谐社会值得借鉴的传统东方智慧,而人民调解正是“和为贵”的制度实践机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意识的觉醒,有些人曾一度进入诉讼误区,总认为解决矛盾纠纷的最佳方法是诉讼,因此一旦产生纠纷,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对薄公堂。当然,在公民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提升的情况下,人们依法维权的意识值得提倡,但是也要考虑是否无谓浪费了诉讼成本。因此,在某种情况下,打官司并非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俗话说:“一场官司十年仇”。经过法院审理、判决、执行后,虽然纠纷本身划上了句号,得到最轻处理。但当事人的情感、情绪、因素往往并没有随之归于平静。有时一场小纠纷留给当事人甚至一辈子怨恨。而人们称作“一不误工,二不花钱,三不伤感情”的人民调解,“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情动人”使当事人在公正、平等的前提下,互谅、互让,既能使纠纷双方免除诉讼之累,又能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诚信、友爱、团结和睦。因此,在提倡诉诸法律的同时,人民调解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渠道。

3、人民调解员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固防线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一是正确及时的化解矛盾纠纷,增强人民内部团结。把大量的矛盾解决在基层,使许多纠纷当事人在不伤感情,不失和气的前提下,消除了隔阂,改善了人际关系,有效地维护了安定团结。

二是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1)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及时发现,正确调解纠纷,把许多因为矛盾纠纷而走向犯罪边沿的人拉了回来,特别是制止了许多一触即发的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恶性案件;(2)通过具体调解案件,不失时机地向纠纷当事人及周围群众进行法制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为预防违法犯罪起到了治本的作用。(3)通过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有效地预防了重新犯罪。

四、其它国家的调解制度。

目前,调解作为一种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受到各国司法界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学习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并结合他们本身的历史文化和法律制度,加以发展。如:挪威制定了《纠纷解决法》,规定诉讼外调解是诉讼的必须程序,经调解达成的协议而强制执行。瑞典95%的民事纠纷都要依靠调解来解决。日本,1951年颁布了《民事调解法》规定调解协议书与判决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效力。近年来,美国也重视推行调解制度,认为调解能防止矛盾激化,降低司法成本,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国制定了《解决纠纷法》鼓励各地成立民间调解组织,实行民间调解制度。菲律宾把调解作为诉讼的初步程序,人们遇到纠纷必须先调解,调解不成,由调委会开具证明,才能纠纷递交法院受理,欧盟也正制定符合欧盟各国的《纠纷解决法》。由此可见,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许多国家认同的较好的方法之一,成为当今各国司法改革的一种趋势。我国人民调解在有些方面、有些地方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与一些国家的做法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一、什么是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二、什么是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依据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对民间纠纷进行规劝、疏导,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解决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三)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的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五、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是:

(一)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二)要求有关调解人员回避。(三)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真愿,提出合理要求。(四)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六、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应承担的义务是: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二)遵守调解规划。(三)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四)自觉改选人民调解协议。

七、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应当遵守的纪律是:(一)不得徇私舞弊(二)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

(三)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四)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五)不得吃请受礼。

八、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的纠纷是:(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理处理的或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是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九、人民调解调解协议有效的条件有:

(一)当事人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性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十、人民调解调解协议无效的条件有:

(一)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者利益。(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十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2、乡镇街道设立的民调委员会。

3、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十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

1、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2、向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人民调解工作的情况和重大纠纷信息。

3、组织贯彻传达落实党委、政策和司法行政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示要求,工作安排部署等。

十三、人民调解受理的范围

1、公民之间的纠纷,包括: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继承、房产、宅基地等纠纷,以及争水、争田引起的生产经营性纠纷;

2、公司与法人或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纠纷。

十四、调解协议的履行

1、自觉履行合同。

2、说服教育履行

3、请求乡镇人民政府处理或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填空题 :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指定一名人民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在(一个月)内调解终结。

三、人民调解员任期(三)年,第(三)年改选或者聘任一次,可以连选连任或者续聘。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调解的种类:调解分为: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

人民调解:在人民调解委员的主持下,调解人员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及社会公德、对纠纷当事人进行规劝、疏导、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使其解决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

人民调解在实践中怎样运作,我们的依据是什么?一是2002年9月5日,出台的从2002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二是2002年9月26日发布的司法部第25号令

《人民调解若干规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规定》 2006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于200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共13条,主要包括:(1)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2)涉及人民调解案件的种类;(3)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的认定等内容。其核心部分有(第一、第二、第十条)三条。司法解释第一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已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根据该条规定凡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的人民调解协议,都应认定具有民事合同性质。

第一:主持调解的必须是人民调解委员会。

行政机关,其它组织或者其他调解机构主持达成的协议,不适用本规定。因此调解协议书必须加盖调解委员会公章。

第二:调解协议必须具备民事权利和义务内容。

第三:调解协议书必须是书面协议。

第四:双方当事人必须签字或盖章。

因此,我们强调大的纠纷要有卷宗,小的纠纷要有登记。

第二条: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请求当事人履行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十条:具有债权内容的调解协议,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人可以向被执行人所在地或者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2003年9月26日,司法部第15号令颁布了《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规定》共分七章四十五条。共在七个方面的的内容。(1)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原则;(2)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置、组成和运行机制;(3)人民调解员的条件、选任和纪律;(4)受理民间纠纷的范围、方式和分工;(5)调解民间纠纷的具体程序;(6)人民调解协议的订立和履行;(7)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三、新形式下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中央政法委侌导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

用 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我国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调解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努力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新的贡献。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法院以及司法所、人民法庭,要密切合作,加大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力度,探索各种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加强人民调解的规范和程序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队伍素质,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的健康发展。

2月24日上午,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联合召开的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这是继2002年召开的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以来,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专题研究人民调解工作的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

肖扬说,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化解自身矛盾,参与社会事务、国家事务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多层次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工作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符合当前多元化、多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世界潮流,符合先进的诉讼理念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民调解工作符合中国国情,应当继续加强。

肖扬指出,此次会议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回顾2002年9月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以来,各地人民法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落实情况,总结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取得的成绩,交流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经验,研究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任务,表彰支持人民调解工作的先进人民法庭。

用调解的方式平息民间纠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为贵”、“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这些古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谐社会的理念。对纠纷的处理更愿意不伤和气又解决问题,在相对平和中将矛盾妥善化解。在封建社会也有向官府告状的,但是,广大劳动人民为避免“官府衙门”的欺压,“刀笔讼师”的盘剥(屈死不告状),在发生纠纷时,却常常邀请亲友、长辈和一些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人出面调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间调解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的调解制度被人们称为“东方经验”、“东方一支花”。目前,我们国家在处理国际争端时一贯主张和谈、调解。如朝核“劝和、促谈”,中东问题、中美、中日欧等„„

(一)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

人民调解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方向)。

(1)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人民调解,纠纷当事人在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互谅互让,在调委主持下,自己解决纠纷,防止纠纷激化,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生活秩序、工作秩序,有助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实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人民调解把大量的民间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既方便群众又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又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人民调解是通过调解纠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道德水平,符合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人民调解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联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这一中国式的传统精神在新世纪建设小康社会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赋予了时代意义。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中国传统经验,与和谐社会有着必须联系。

1、人民调解工作符合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谐社会”首先是人本社会,是尊重权利,崇尚人文关怀的社会。我国第四次修宪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调解面向基层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开展工作,特别是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运用法律的手段,疏导、化解涉及群众合法权益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众性事件,建立了人民调解与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共同化解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运行机制。成为基层党委、政府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委、政府通过人民调解工作彰显其知民、亲民、爱民、便民、助民的执政理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调解工作有利于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理顺群众情结,稳定社会秩序,使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互相协调,方向一致,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2、人民调解符合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和为贵”乃是和谐社会的题 中应有之义,是建设和谐社会值得借鉴的传统东方智慧,而人民调解正是“和为贵”的制度实践机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意识的觉醒,有些人曾一度进入诉讼误区,总认为解决矛盾纠纷的最佳方法是诉讼,因此一旦产生纠纷,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 要对薄公堂。当然,在公民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提升的情况下,人们依法维权的意识值得提倡,但是也要考虑是否无谓浪费了诉讼成本。因此,在某种情况下,打官司并非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俗话说:“一场官司十年仇”。经过法院审理、判决、执行后,虽然纠纷本身划上了句号,得到最轻处理。但当事人的情感、情绪、因素往往并没有随之归于平静。有时一场小纠纷留给当事人甚至一辈子怨恨。而人们称作“一不误工,二不花钱,三不伤感情”的人民调解,“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情动人”使当事人在公正、平等的前提下,互谅、互让,既能使纠纷双方免除诉讼之累,又能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诚信、友爱、团结和睦。因此,在提倡诉诸法律的同时,人民调解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渠道。“要想后院不失火,必须建好司法所、要想两家不作对,有事要找调委会”。

3、人民调解员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固防线 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一是正确及时的化解矛盾纠纷,增强人民内部团结。把大量的矛盾解决在基层,使许多纠纷当事人在不伤感情,不失和气的前提下,消除了隔阂,改善了人际关系,有效地维护了安定团结。

三是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1)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及时发现,正确调解纠纷,把许多因为矛盾纠纷而走向犯罪边沿的人拉了回来,特别是制止了许多一触即发的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恶性案件;(2)通过具体调解案件,不失时机地向纠纷当事人及周围群众进行法制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为预防违法犯罪起到了治本的作用。(3)通过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有效地预防了重新犯罪。

四、其它国家的调解制度。

目前,调解作为一种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受到各国司法界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学习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并结合他们本身的历史文化和法律制度,加以发展。如:挪威制定了《纠纷解决法》,规定诉讼外调解是诉讼的必须程序,经调解达成的协议而强制执行。瑞典95%的民事纠纷都要依靠调解来解决;日本,1951年颁布了《民事调解法》规定调解协议书与判决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效力;近年来,美国也重视推行调解制度,认为调解能防止矛盾激化,降低司法成本,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国制定了《解决纠纷法》,鼓励各地成立民间调解组织,实行民间调解制度;菲律宾把调解作为诉讼的初步程序,人们遇到纠纷必须先调解,调解不成,由调委会开具证明,才能纠纷递交法院受理;欧盟也正制定符合欧盟各国的《纠纷解决法》。由此可见,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许多国家认同的较好的方法之一,成为当今各国司法改革的一种趋势。我国人民调解在有些方面、有些地方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与一些国家的做法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五、目前,对基层人民调委会要求:调委会“六有”“六落实”即:有牌子、有案子、有调解室、有调解档案、有统计台帐、有办公交通和通讯工具;“六落实”即:组织、人员、制度、任务、经费、报酬落实。而我们要求村级调委会要有牌子、有桌子、有印章、有调解登记(大的纠纷有卷宗、小的有登记)调解一般不收费,调解不成更不能收费。

第二讲 人民调解基础知识(30分钟)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

1、什么是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二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组织。

2、什么是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依据法律、清法规、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对民间纠纷进行规劝、疏导,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解决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

1、调解民间纠纷

2、通过调解宣传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

3、向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三、人民调解工作原则

(一)平等自愿的原则(1)纠纷的受理必须自愿;

(2)在调解过程中对双方当事人必须耐心说服教育,不能强迫、压制。(3)调解协议达成的内容,双方当事人必须自愿接受,不得施加于人。

(二)合理合法原则

调委会必须依照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政策没有规定的,依照社会主义道德进行。

一是调解活动、范围、程序必须合法。调解行为公正、合法、规范。

二是调解民间纠纷的主要方式是以国家法律、党和政府的政策及社会公德对当事人说服教育,使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政策、道德分是非,辨责任。

三是纠纷调解的结果合法。

(三)不得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一是纠纷发生后当事人直接向法院起诉 二是调解过程中

三是调解后当事人仍然有权力起诉,请求法院对纠纷及起诉协议予以裁判。

一、人民调解组织形式

《人民调解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人民调解组织有下列组织形式:

1、村(居)民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求各村都要建立

2、乡、镇街道设

3、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

部频规定: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3人以上组成。

(一)村(居)民人民调解委员会

一般主任由治安主任或村委主任兼任,成员可聘本村为人正派、公道、热心,有一定法律政策知识的人员。

可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村民调解小组。

(二)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主任由司法所长兼任,可聘请乡直部门或本辖区居住的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组成。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1)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2)向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人民调解工作情况和重大纠纷信息。(3)组织贯彻、传达、落实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示、要求、工作安排、部署等。

(四)人民调解委员的民族委员和妇女委员。

多民族居住地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有少数民族成员。

调委会应有妇女委员。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一)岗位责任制度。(二)纠纷登记制度(三)统计制度

(四)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五)、档案内容及顺序

(1)调解协议书;(2)申请书(口头申请应有笔录);(3)答辨材料(口头答辨应有记录);(4)调查材料;(5)调解笔录;(6)小结;(7)送达回证。

2、一案一卷,装订成册,线绳三孔装订;

3、卷宗要有封皮、封底、目录、备考表,从目录后第一页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正面在右上角,背面在左上角。

4、卷宗皮所列项目要逐项填写清楚。案卷题名要简明,确切反映整个案卷的内容。(六)纠纷排查制度(七)回访制度

第三讲 人民调解员

一、人民调解员及其选任条件。

1、什么是人民调解员?

狭义讲人民调解员仅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员,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

2、人民调解员的条件?(1)为人公正;(2)联系群众;

(3)热心人民调解工作;

(4)有一定的政策法律和文化水平;(5)成年公民。

二、人民调解员的选任

1、兼任村(居)民调委会主任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兼任。因为他大多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乡(镇)由司法所长兼任

2、选举

3、聘任

人民调解员任期3年。

三、人民调解员的权利和义务

1、五条纪律:

(1)不得徇私舞弊;(2)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3)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4)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5)不得吃请受礼。

2、职业道德

《规定》18条:人民调解员履行职务时,应当: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诚实信用、举止文明、廉洁自律、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法律、道德素养和调解技能。

第四讲 民间纠纷的受理

一、人民调解受理的范围

确定哪些是调委会调解,哪些是人民法院调解,哪些是行政机关调解(在调解范围内也不能强迫调解)人民调解属民间调解,是请求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必须由当事人自主决定。

(一)人民调解组织受理民间纠纷

人民调解组织的首要任务是调解民间纠纷。

民间纠纷的主体范围被界定在公民之间,即:夫妻家庭成员、邻里、同事、职工、居民、群众等社会成员之间。主要包括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继承、债务、房产、宅基地等纠纷。以及争水、争田、争农机具引起的生产经营性纠纷。

(二)民间纠纷的类型(1)家庭纠纷

(2)生产经营性纠纷

(三)人民调解组织不受理的纠纷

1、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不能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

2、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它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解决的。

二、人民调解受理分工

1、一般民间纠纷

(1)当事人所在地(同一辖区)(2)双方当事人纠纷发生地

2、复杂、疑难和跨地区民间纠纷的受理(1)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2)共同受理

三、受理民间纠纷的方式和条件(一)方式

1、当事人申请 :一是口头,二是书面

2、调解组织主动调解:但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意(二)民间纠纷受理的条件

1、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2、有具体的 调解要求

3、有提出调解纠纷的事实依据

4、符合受理的范围

第五讲

民间纠纷的调解

一、调解准备(一)选珲调解主持人

回避:(1)主动回避;(2)根据当事人申请回避(二)调查核实纠纷情况 第一、第二、第三。(三)拟定调解方案

二、实施调解(一)调解场所

一是调解室,要有主持人座席,申请人、被申请人座席; 二是其它场所。(二)调解的步骤

1、人民调解的目的:为了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进行工作。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司法助理员负责。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

3、人民调解委员的具体要求: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的成年公民,可以当选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

4、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为调解民间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5、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应当遵守的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时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可以由委员一人或数人进行;跨地区、跨单位的纠纷,可以由有关的各方调解组织共同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充分说理,耐心疏导,消除隔阂,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调解纠纷应当进行登记,制作笔录,根据需要或者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有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的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印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履行。经过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任何一方可以请求基层人民政府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基层人民政府对于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应当予以支持;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应当予以纠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

6、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必须遵守的纪律:

(一)不得徇私舞弊;

(二)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三)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

(四)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五)不得吃请受礼。

第五讲

调解方法

调解矛盾纠纷十种方法

我在人民调解工作中,高度重视探索新时期民调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出了十种行之有效的调处方法。

一是快速调处法。针对突发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民调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及时控制事态,快速制定调解方案,集中时间,突击调处。2004年6月30日,古城永新面粉厂雇工王新平猝死在厨房里,其家属及近亲属50多人赶到面粉厂,将死者尸体抬到厂院,关掉电闸,及时控制住了事态,并积极做好死者亲属的安抚工作,同时联系公安人员及时查清了死亡原因,排除了他杀的嫌疑,通过几个小时的集中调解,一场死亡补偿纠纷及时得以解决。

二是重点突破法。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找准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选准突破口集中调处好主要纠纷,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2002年8月,朱古洞乡窑后村村民岳某的丈夫遇车祸身亡,经交警部门处理,肇事方赔偿6万元,岳某用此款为儿子建成了楼房。2004年7月,公婆突然向岳某索要赡养费9000元,岳某以给儿子建房时钱已用完为由拒付。为此,双方找到司法所要求给予调解。调解员了解得知,公婆以索要赡养费为由,其目的主要是阻止儿媳再嫁,于是调解员抓住问题的症结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岳某主动将赡养费付清,公婆也表示今后不再干涉儿媳的婚姻。

三是耐心说服法。有的矛盾纠纷,牵涉人员多,时间久,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当事人思想转变比较慢,调处时需要多方面考虑,耐心疏导,多次调解才能有效。朱古洞乡吴大桥矿区,8家厂子厂运输道路占用西黄村村民黄六的荒地。1998年以来,石子厂因几易其主,拖欠占地补偿费长达七年没有兑现。今年6月,黄六在多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将道路堵住。致使8家石子厂无法销售石子,每天损失2万多元。8家厂主联合起来,扬言要与黄六拼个鱼死网破。调解会介入后,经过调查了解,查清纠纷的来龙去脉,并与各厂主多次沟通,耐心的说服和劝导,终于使当事人之间互相谅解,重新达成占地补偿协议,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四是法德结合法。对一些家庭纠纷,单纯依靠法律规定调处,效果不佳,易留后患。如果法德结合,唤回亲情,则既能解决纠纷,又能维护家庭关系和睦。

五是换位思考法。即让纠纷当事人调换角色,从对方立场看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有利于化解矛盾。

六是真情打动法。家庭邻里纠纷,有时只因一些小事发生争执,为争一口气,互不相让,致使矛盾激化。2004年6月30日,新华街办事处菜市街四巷宋某家传出激烈争吵声。原来是宋某酒后回家,不停地唱歌,引起儿子强烈不满,争吵过程中儿子动手打了父亲。调委会姚主任得知情况后,及时对宋某的儿子进行了批评教育:“父母把你拉扯大不容易,哪有儿子打父亲的道理„„”一席话打动了他的心,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父亲道了歉,并带父亲到医院进行了检查治疗,父子俩重新和好。

七是个别谈话法。就是在处理婚姻、家庭等牵扯人员较多的纠纷是,或涉及个人隐私,或当事人的想法不一时,应单独询问,分别做思想工作,能达到较好的调处效果。

八是排忧解难法。有些纠纷当事人生产生活中确实存在困难,这就要求调解员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解群众之难,办利民之事,这样才有利于解决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九是联合调处法。有的矛盾纠纷,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牵涉人员多,仅靠一个部门调处往往力不从心。这类纠纷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分头工作,联合调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是公证预防法。村邻之间纠纷往往久调不决,而且容易产生反复,可采用公证预防法,防止矛盾纠纷的反复。

西平县柏城司法所,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0个居民委员会,29个居民联组,104个居民小组,辖区总面积36.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930人。近年来,司法所在县司法局党组和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展司法行政业务,以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辖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目的。通过艰苦细致的努力,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基层司法所建设,调处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了因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连年实现无因矛盾激化而引起的自杀、凶杀、群众械斗和集体上访案件的发生,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秩序的稳定。1999年柏城司法所被省、市命名为“文明司法所”;2000年被共青团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司法局命名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03年5月,被驻马店市委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2004年被西平县委政法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市依法治市办评为“依法治市先进单位”,并被推荐为“依法治省先进单位”。

常言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有一个好的司法所长,就不可能带出一流的司法所。我常常这样告诫自己。首先,我不断提高认识,增强搞好基层司法所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

一、打铁还须自身硬。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就柏城而言,由于城镇折迁、企业改制、下岗职工再就业,体制改革中的财产分割、村组财务帐目、婚姻家庭、宅基地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这些矛盾如处理不及时,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想后院不失火,必须建好司法所”,我从实践“三个代表”和维护辖区社会大局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搞好司法所建设的重要意义,响亮地提出了“柏城稳,城区稳;城区稳,全县稳,为了全县的稳定,柏城必须稳定”和“经济要发展,稳定是关键”的口号,进一步增强了搞好司法所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带领司法所一班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礼貌待人,态度和蔼,办事认真,无一人发生一起违法乱纪问题,使司法所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为了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按照省、市、县要求,建立司法调解大格局。2004年,我和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一起先后深入到遂平、确山十三里河等地参观学习,连续10多天时间通宵达旦的工作。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拨付专款3万元,购置了电脑一部,新装程控电话一部,并实现了电脑联网,县局大力支持我所的工作,新增专职人员2人。为了搞好法律宣传、法律服务工作,我们又多方筹资,购置面包车一辆,为“四五”普法和“法律进村、服务连心”活动服务。其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真正使硬件要“硬”,软件不“软”。

一是健全组织。为了切实做好“五五”普法工作,我配合柏城街道办事处及早行动,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普法领导小组,同时又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以政法副书记为组长的“两劳”帮教领导小组等,为了切实做好司法调解工作,我根据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上级领导指示精神,加强了办事处、居委、居民联组和居民小组四级民调组织建设。指导各居委成立了由居委会主任、治安主任、信访联络员等三至五人组成的调解委员会;聘请了二至三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掌握一定法律、法规知识,政治思想素质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退休干部或居民担任调解员;自2000年8月份以来,共指导建立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9个,现有人民调解员156人,全镇配有矛盾纠纷排查联络员168名。在全镇形成了层层有机构,级级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纵横交错的四级民调网络。二是加强阵地建设。积极争取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2001年以来,先后从镇财政中争取资金十三万余元,整修办公用房和调解室五间共100多平方米。办事处大楼建成后,党工委把最前边的一楼办公用房给司法所使用,添置了办公用品,规范了档案管理,为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完善制度。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司法所先后完善了《司法所职能》、《接待来访制度》、《司法所长职责》、《调委会主任例会制度》、《调解员回避制度》、《民调委员会工作职责》、《立结案制度》,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制度》、《调解纪律》、《学习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回访制度》共计十二项规章制度。同时我还从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民调解工作程序,从确认当事人身份、申请调解人员回避、代理人资格审定、当事人双方的诉辨、质证、调解协议书制作与执行以及跟踪回访等各个环节,都作出明确规定。把司法所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其三,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几年来,我在市、县各级业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采取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党的有关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教育他们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把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任劳任怨地做好各项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2003年8月以来,我又及时组织学习了中央两办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司法部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传达学习了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司法部长张福森的重要讲话展开讨论,使干警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我还每年按照市、县要求参加司法业务培训,并取得了优良成绩。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司法所的主要职能是: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所的“责任田”,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是我份儿内的事。

首先,我及早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真正为人民群众解“愁”。

群众利益无小事,事事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能否密切,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人民调解要谋人民满意之事,创人民幸福之业。我每调处一件矛盾纠纷,都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喜欢不喜欢”为出发点。为此,我把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工作坚持突出一个“早”字,重在一个“稳”字。“早”就是经常组织本所人员深入群众当中,认真排查各种不安定因素,并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联络员的作用。对各种矛盾纠纷苗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报告、早消除。司法所规定每月二十五日为镇司法所例会日,要求司法所工作人员汇报工作信息,排查不安定因素,并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工作措施。“稳”就是把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在进行分析归类后,按“分级负责、归口办事”的原则及时进行消除,力争把矛盾消除于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群众稳定在当地,避免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群众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案件的发生,筑牢基层保持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组财务、干部作风等问题以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不推诿扯皮,不上交矛盾,坚持用疏导的办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及时化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我的所作所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肯定,辖区群众有了矛盾纠纷就到镇司法所请求处理,群众把镇司法所看作是自已的“出气筒”,普法的“宣传站”,干群的“联心桥”,经济发展的“保护神”。

2003年6月10日上午,柏城镇三里湾居委几名群众来到镇司法所,反映他们的邻居石某在建自家房屋时,用土和石子填平了公用排水沟,影响了群众生产和生活。当时群众情绪非常激动,声称如不尽快解决就到县里上访。我立即深入现场进行调查,之后,又来到石某家中,与其促膝谈心,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劝说,终于使石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答应及时疏通。但因当时正值“三夏”大忙,找不到民工,“怎么办?”,“我们帮助干!”,一个小时后,排水沟终于疏通加固好了。看到我和大家身上的泥土和脸上的汗水,几名群众和石某笑了,连声说:“这样的干部我们佩服!”

去年8月份,我在镇东关居委会康李村排查时,得知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李某,年老体弱,随其第三子共同生活,儿媳代某对老人有虐待行为,盖了新房也不让其居住。我及时对代某进行了教育,苦口婆心地向她说明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法定的义务,向当事人讲解《婚姻法》、《民法》有关法律知识,并与居委会干部一起,动员她娘家哥哥帮助做工作。经过多方入情入理的劝说,使代某认识改正了错误并得到其公爹的原谅。之后,我对李家进行了回访,看到了其全家和睦相处的情景后,又通过此事对全镇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全镇公民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其次,结合形势,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矛盾纠纷的调解与处理,切实为党和政府分“忧”。

2003年4月份,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秩序,随着各种传闻而来的是人们的恐慌和不安。为了有效阻隔非典的传播,维护城区社会秩序稳定,我们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非典防治工作。我深入居委和群众当中,在排查矛盾纠纷的同时,向群众宣传非典的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向群众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防病知识,组织群众劝阻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走访慰问返乡被隔离人员,给他们送去矿泉水、方便面、报刊等物品,稳定他们的情绪;劝说群众顾全大局,共同防治非典,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居委会干部,充分发挥“十户联防”的群防群控作用,在防治非典的同时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受到了党委、政府和全镇群众广泛赞誉。5月13日下午,我接到报案,西关一位居民刘某不遵守隔离纪律,擅自到街上一诊所看眼病,我立即赶到刘某家中,对刘某及其家属进行了批评教育,依法纠正了刘某的错误行为。在“非典”防治工作中,我组织司法所和信访办人员共排查出矛盾隐患21条,化解处理21条,接到举报电话4个,处理4起,对不愿意配合居委会采取隔离措施的2名返乡人员,进行了警告性谈话。为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特殊时期送去党的温暖,我还组成16人的帮扶小分队,深入居委会和村组,帮助有困难的农户和外出打工人员收打和交送公粮,并帮助解决其他实际困难。广大群众深受感动,连声称赞说:“这好,这才是党和政府与咱老百姓心连心了。”

其三,依法调处,依理服人,真正做到调处一起,教育一片。“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几年来,我在民调方面注重依理服人,依法治人。一方面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意识教育;一方面为群众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0年正月17日,接到举报,北关回、汉两组因建民族幼儿园发生纠纷,100多名群众手拿扁担、钉耙,一场民族械斗一触即发,案情就是命令,正在千钧一发之刻,我和镇抓政法工作的书记、抓综合治理的副镇长及时赶到现场,经过多方入情入理的劝说,最终妥善处理了此事。

去年5月25日,三里湾村王某与17家邻居因公用通道发生纠纷,当事人双方手拿木棒、菜刀准备械斗,正在剑拔弩张之际,我和居委会同志立即赶到现场,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避免了一场重大事件的发生。接着我和居委会治安主任一道,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纠纷原因,王某建房多占集体道路60多公分,并把自己家门口垫高,影响邻居通水、通路,通过学习《民法通则》有关条款和耐心说服教育,李某当场认错,并立即与邻里达成协议,使闹了几个月的纠纷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其四,做好“帮教”工作,维护辖区稳定。

在“法轮功”帮教工作上,我积极开拓新的路子,对“法轮功”问题举一反三,重新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对各项社团、民间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对过去查出的“法轮功”修炼者继续实行“一帮一”“多帮一”制度,确保“法轮功”修炼者与其组织彻底决裂。特别是今年三月份,我带领司法所一班人,深夜深入农户和原“法轮功”修炼者家中,与他们促膝谈心,帮他们勤劳致富,学法用法,指导工作,被柏城群众传为佳话。止目前,柏城辖区无一人重新修炼,而且大部分原“法轮功”修炼者都重新走上了致富道路,有的甚至成为致富带头人。刑释解教人员经过“大墙”内教育改造,绝大多数都有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的良好愿望,但是,他们的心理十分脆弱,思想不够稳定。这些人回归社会以后,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没有生活出路,缺少必要的教育和监督,极有可能旧病复发,重蹈覆辙,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刑释解教人员成为大案、要案的犯罪分子,成为团伙犯罪的首犯和主犯,对社会的危害性特别大。根据以上情况,我转变观念,打破以往的帮教模式,补充、完善了原有的帮教内容。年初,首先对原刑释解教人员澄清了底子,逐一进行谈话,全办事处近五年来共有“两劳”回归人员13人,原“法轮功”修练人员27名,建有帮教谈话记录,安置解决困难记录,对新入册的帮教对象,实行普法教育与勤劳致富双项教育。同时,对其家属进行逐一谈话,实行司法所、家庭、居委会、后备干部、亲属“五位一体”联合帮教措施。例如北关居委原“法轮功”修练者郭冬梅,被判劳教回归后,在办事处领导和司法所人员的帮助下,重新生活,勤劳致富,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开展养鸡事业,筹资二万多元建成了标准养鸡厂,目前已经见效,成为当地的科技致富人员。

三、“四个轮子”一起转。

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机构,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此,我把司法所工作置身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把民调工作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一是把民调工作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我们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今年元月13日深夜,广大村民都在睡梦里,我和办事处工作人员带着6名民兵进行治安巡逻时,遇到一起严重交通事故,因被伤害人前往医院治疗,被损车辆停在路边无人照看,本所人员一直在现场坚守三个小时,直至有关人员赶到,受伤者十分感动,连声称赞:“柏城司法所工作人员无私无畏,民兵义务打更巡逻为民解忧,值得俺学习。”

二是把调解同信访工作相结合。调解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如果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当,就有可能引发群众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几年来,我以“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根本,对群众来访,做到“五个一”,即:“一句话暖人心、一盆清水洗尘、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解渴、一本政策释疑”。凡是到镇来访,我根据事由、情节,该解释的讲政策,该处理的及时解决,把矛盾和问题及时化解,不给领导找麻烦。二000年以来,先后受理信访案件32起,无一例上交或因处理不当引起矛盾激化。通过该项工作,稳定了民心、献出了爱心、服务了中心,促进了柏城经济发展。

三是把民调同民政工作相结合。今年以来,我通过宣传法律,调解殡葬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共协助各居委会建骨灰纪念林5个;对全镇41名五保人员进行了安置,帮助发放救济救灾款4800元,面粉3000斤,衣服1000多件。并与镇民政所同志一起,促成了西平县第一家“星光老人之家”的落成。

四是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向高潮。2002年7月以来,我们以“法律进社区,服务千万家”为己任,结合“法律进村,服务连心”活动,深入基层宣传学习与业务密切相关的《宪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刑法》、《合同法》、《民法》、《城市房屋拆迁条例》、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动宣传车40辆次,出宣传专栏16期,发宣传资料50000多份,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宣传,座谈活动20场次,为民解答法律咨询200多人次。五是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法律服务,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在近几年的招商引资中,我为招商引资办理见证209件,代理案件14件,解决招商征地等工作引发的矛盾19件,代签合同4份,为基层单位、群众和个体工商户解答法律咨询299件。今年以来,我积极参与鲁洲集团、华景新城招商引资工作,为柏城办事处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仅上半年,柏城街道办事处成功引进项目4个,总投资达5900万元,这其中也凝聚着我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辛勤和汗水。

上一篇:修鞋姑娘下一篇:的温暖圣诞节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