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体验作文

2024-05-24

微笑的体验作文(通用14篇)

篇1:微笑的体验作文

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语言,动人音乐,我永远是生活里明亮的阳光。

我曾经飞到一个百货店员的心里,她却从来不理会我的存在,每当我尽力往她脸上爬时,她毫不留情的把我压回来;每当有人来问物品价格,她都冷眼相对,直到那一天――

一个小女孩来买文具盒:

“阿姨,我买文具盒。”我的姐妹被小女孩送上脸庞,姐妹们露出了纯洁可爱的本色。

“嗯!”这个店员爱理不理地。突然她一眼瞥见了小女孩脸上我的姐妹们,她一愣,平生第一次主动问道:“什么颜色?”

我感到自己的位置被提升了很多。“红的”,小女孩笑得愈甜了。

“是这种吗?”我的主人问道。

“对,就是这种让人觉得暖暖的鲜红……”

终于,我被主人表露在脸上。最后,主人与小女孩笑着道别。我想,我的这个主人已拥有了我就再也不会失去,我应当走了。

我又飞到一个中学生的心里,她不小心打碎了同学的一个心爱的瓷器,我和表示歉意的姐妹们跑了出来,与对面表示宽容的姐妹们相见,这次不快就烟消云散了。

我又飞到工人、医生、工程师的心中,无一不是化干戈为玉帛。我在人们的脸上,其本质却在心里。

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心灵的迷宫。

我会发光,拥有我的人心中永远都洋溢着幸福的光圈。

我永远是红色的,比小女孩的红文具盒还红,因为我是微笑。

看哪,人们都拥有了我。

看哪,满世界都是阳光!

篇2:微笑的体验作文

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暗想,康妮生前喜爱的歌可不止这一首,难道就不能选择一首平淡,能和葬礼气氛相吻合的歌吗?但看看周围康妮的朋友和亲属们凝神细听的神情,又觉得了然了许多,也许这样一首康妮活着时曾经无比喜爱的歌,尽管欢快的曲调和葬礼的气氛不相称,但却让所有来参加葬礼的人,都在这首能代表康妮风格的歌里,仿佛又感受到了康妮熟悉的音容笑貌。

乔在致词上回忆最多的,是康妮平时的幽默搞笑的往事。听到熟悉的康妮的趣事,我忍不住和他人一起笑了起来,笑到一半,想起了这是应该充满伤心的葬礼,别人去世了,你却在葬礼上笑,这不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吗?于是急忙闭上笑到一半的嘴,并赶紧偷眼看康妮的亲属,担心他们因为我刚才的不敬的笑声而恼怒,却发现,康妮的家属也在,和大家一起会心地微笑着。

接下来,亲友们陆续上台回顾了康妮生前许多令人难忘的片段。绝大多数的片段都幽默有趣,不禁令人想起康妮平时的风趣,和因此给大家带来的欢乐。听到趣处,参加葬礼的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的笑声,大家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每个人的内心都对康妮充满了愉悦的回忆和由衷的敬重。

葬礼上回忆往事的笑声,冲淡了大家因失去康妮而压抑悲伤的心情,也冲淡了我对葬礼和死亡的恐惧,依稀之间,好像康妮不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只是即将进行一场远途的旅行。笑声里我更深刻地记住了康妮生前的音容笑貌,也记下了康妮留给我的更多的美好回忆。

篇3:微笑的体验作文

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要“联系生活”, 尊重学生“体验”的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 (7~9年级) 关于写作的要求中, 第二条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的内容中, 第一条也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如今学生的作文内容日益狭窄空洞, 大话、套话、空话连篇, “流水账”式的日常生活再现充斥学生作文, 经常出现大量的重复或雷同, 学生作文很少能写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来。

问题出在哪儿?是我们的学生真的没东西可写吗?我们不是一直在向学生强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要写好作文首先就要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吗?我们的学生不是每天都浸泡在生活中, 他们每天不都在用自己的双眼对生活进行“观察”吗?为什么他们还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或写出来的东西让人感觉空洞乏味呢?是生活出了问题还是学生出了问题 (学生出了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这本身并没有错, 问题还是出在我们教学上。我们在强调“观察说”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一点, “观察说”在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观察什么, 怎样观察, 我们老师难以做出具体有效的指导, 对学生来说更显抽象玄虚。因此, 这一理论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写作并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 已经遭到了一些专家和教师的质疑。

其实, 人人都生活在生活中, 但并非人人都拥有生活, 写作水平差距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表现在体验上。正如特级教师毛荣富所说:“不会体验只说明你生活过, 并不表明你拥有生活。”“对于写作而言, 生活不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 而是和心灵产生过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成为了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离开了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 生活不过是一种表象和机械的周而复始而已。” (《说“体验”》)

可在实际的学习实践中, 由于学业负担加重和升学压力的加大, 中学生的内心体验遭到了严重的压抑。同时, 学生在网络、电视、物质享受和时尚潮流的不断冲击之下, 内心的触角逐渐变得迟钝、麻木、浮躁, 逐渐失去了从外界获得丰富、深刻、细腻体验的能力。他们体验不到生命的成长和创造, 缺少生命的意义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二、体验对于写作的意义

何谓体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如, 作家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

对于写作而言, 体验是一种思维方式, “是一种情感思维, 而非理性思维”。“这种思维不是对概念和逻辑的依赖, 而是以情感逻辑为基础的充满想象和联想的形象思维, 是心灵与外物的相互作用和交融。”

之所以强调体验的重要性, 是因为体验对于写作而言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 体验是获得写作材料的源泉, 体验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写作源泉的丰枯。如有位同学在一篇题为“蜕变”的短文中所写到的:

……为何别人的文章绿意盎然, 而我的笔下却总是苍白一片?为何别人观察世界的目光犀利, 而我的双眼却有如得了白内障?我想病根在于思想的麻木:入学的成绩使我盲目自满, 忽视了渐渐滑落的名次;重点班的交椅让我误以为稳坐泰山, 忘记了全北京、全中国的千百万竞争者;“清华”的名头令我飘然忘形, 迷失了“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真谛;看着同学们个个脱胎换骨, 而我却如痴如醉地做着春秋大梦, 我感觉他们好比破茧而出的彩蝶, 而我却仿佛是睡在蛹壳中可悲的虫豸。

然而我感谢老师的金玉良言, 感谢同学们的优秀楷模。是他们使我睁开了浑浑噩噩的双眼, 识破了狭小闭塞的茧壳, 认清了思想、人生的危机, 从而及时把握了蜕变的机会!如今, 我很清楚:幼虫蜕变靠的是自身的生存欲望与抗争, 而不是一把削皮的水果刀;人的蜕变凭的是坚忍不拔的进取心与拼搏, 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曾经用虚伪、安逸束缚自己的, 是我;如今破茧解缚的, 当然也是我;将来翩翩起舞的, 必定还是我!

这种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很多学生都有过, 但能够将它写出来的并不多。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很多学生没有融入自己深切的体验。换句话说, 很多学生没有将这种经历和感受上升到体验的高度, 因而也就很难将它作为写作的材料写到作文中去。

其次, 作文内容的独特性只能靠体验获得, 靠感受获得。因为只有感受和情感才不拘客观, 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物, 同一事, 同一景, 每个人因为经历、知识文化背景的不同, 感受和体验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 因为时间和境遇的变化, 体验和感受也会不一样。尊重体验才能使我们所写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 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如一同学以自己的体验写泰山:

秦始皇封禅之日, 曾避雨于一棵松树, 遂赐其树为大夫松。秦始皇是残暴之君, 我不喜欢他;但是因为避雨而赐树为大夫松, 却显示了秦始皇率真而富有情趣的一面。我想象那棵大夫松应是我见过的最古老的树, 苍老而垂死, 是怎样的一副衰败之象!我希望它是这样的———曾经目睹秦始皇的骄横霸气, 曾经阅尽人世的沧桑变迁。可是我看到的大夫松却郁郁葱葱, 迎风而立, 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和我一样, 涉世未深, 稚气未脱, 又能有什么历史内涵和观赏价值呢?

这段文字摒弃了套话假话, 虽然不无偏颇, 却是“一家言”, 写得真切而独特, 作者是忠实于自己内心体验的, 流淌于文字背后的是一脉迤逦的真情。

再次, 议论文的写作也离不开体验。目前学生写议论文的普遍毛病就是空洞干瘪, 说教味浓重。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生活的体验。议论文独特的见解, 新颖观点的形成, 离不开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议论文要有说服力, 要有激情和感染力, 也少不了对生活的体验。

三、对策:培养体验意识, 激发体验热情

体验对于写作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培养强化学生的体验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体验生活的热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验意识, 激发他们体验生活的热情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紧跟成长, 体验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开始要面对成长的很多问题, 开始要面对世界存在的复杂和艰辛。在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会有很多的烦恼、困惑、期盼、失落……他们会有获得成绩提高的快乐, 也会有付出了努力后仍踯躅不前的困惑, 他们对友情、亲情、爱情都会有与以前不同的认识和感受, 他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体验, 其中不少体验足以铭记终生。甚至有些体验会像心灵烙印一样, 深刻影响着个性及气质的形成。“体验”应该是他们经历青春、理解生活的主要方式———体验孤独、体验爱恋、体验困惑、体验忏悔、体验尴尬……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强化他们体验成长的意识, 并辅之以适当的方法激发他们体验成长的热情, 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或写得空洞乏味。

其次, 紧跟阅读, 抓住阅读体验,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他们文化积淀和人文修养, 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中学生受学习生活的限制, 没有机会去体验各种人生百态, 但可以通过加强阅读, 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来扩大他们的生活体验。因为作品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体验的结果, 阅读是对体验的体验。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扩展生活体验和人生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 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使他们在阅读中能够“入境”、“同情”, 能够与文本对话, 善于敏锐地捕捉文本触动他们心灵的瞬间, 他们写作也就不用为“无米之炊”而发愁了。

再次, 让学生多亲近自然, 体验自然。自然是写作的广阔田野, 自古以来, 多少文人墨客体验自然给后世留下了光耀千古的文章。体验自然, 是一个从感性直观到心灵感应的过程, 也是人们获得人生体验和感悟的重要方式。杜甫的《望岳》, 诗人通过远望、体验泰山的雄伟气势, 展现出自我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曹操的《观沧海》, 咏叹萧瑟秋风中的洪波涌起, 抒发包容宇宙的澎湃激情和积极昂扬的生命意识。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 如郊游、夏令营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多亲近自然, 从自然中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

篇4:获奖作文:了不起的微笑

我爱好音乐,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夕阳下的湖边,挽一缕天青色,读一池盛开于湖心的阳光,听一曲悠扬醉人的音乐,做一场恬静的梦,真是其乐融融。

我的阅读兴趣既浓厚又广泛。我爱读杂文,爱颂诗歌,爱品散文。手捧一本书,让它带着我和作者谈心,无意中,我的心也就飞得更高了。

写作,我喜欢捕捉生活中细小的片段,描述心之所感,最原生态地还原自己的心就好。

深夜,我披着月光,独上西楼,凭栏眺望你住处的灯光。那闪烁的星辰如同你的微笑,明灭了悲喜,凝固了时光。今天是你的祭日,我站在菊花台下,默默对你说。

小学毕业前夕,偌大的课桌突然少了你,多少使我感到有些不习惯。同桌的日子有五年,五年中我们总是吵架。记得四年级的一天,你抢我的橡皮擦字,一不小心把它弄成了两半,我气得要死,和你吵了起来。最后,你以你有心脏病为由威胁我认输,这事才算不了了之。五年中的每一次吵架,你都以心脏病当借口迫使我认输,而我却时常怀疑你的病是否严重,因为你和我吵架时总是生龙活虎,嘴角老挂着胜利的微笑。

其实你也不那么霸道,你也经常帮助我。你的数学思维似乎达到了我望尘莫及的境界。当一道道难题令我咬牙切齿时,你总是微笑着教我。我毕业考试数学能考满分有你莫大的功劳。

五年中,你先后动过两次大手术,每次都笑着去,笑着回。上课的时候,我经常看见你捂着胸口发抖,嘴唇被牙齿咬得凹凸不平,脸色惨白,浑身都是汗。我很害怕,问你有没有事,你总是眉头一舒,爽朗地笑着说没事,只是有点疼。你曾说过:“别人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而我的生命前前后后都是阳光。”同学们问你手术疼不疼,你摇摇头,掀起衣服,从胸口到肚脐是一道长长的疤。它像一根青藤,紧紧缠绕在你瘦弱的胸膛。你笑起来,那口皓齿犹如天边闪烁的星辰,照亮了你那单薄的生命。

毕业前的半个月,你的头发已经越来越少了,你戏称这是“聪明绝顶”。一次,你笑着对我说:“加油!用今天的汗水拒绝明天的眼泪,要努力,珍惜所有的东西。祝你今后考上好大学!”记得当时我听完这话就笑了,还嘲笑你何时变成了小大人。因为这可能是你说过的最一本正经的话了,连那明朗的微笑都蕴含着一丝严肃。

当旭日击退黑暗破浪而出,光芒如弦,划破沉默的天穹。天气越来越热,你的第三次手术来临了。这场手术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我以为你还会笑着回来,笑着和我吵架,笑着教我做题,笑着学小大人和我说话,笑着……

七天后的毕业典礼,老师告诉了我们你的离去。我的小学时代就这样在静默中结束了。后来我才了解到,你的病是很折磨人的,你那么痛苦还能学得那么出色,还能不时地微笑,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菊花台,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吹,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思念沸腾了三年。回首,灯火阑珊,只有寂寞嘹亮。你那了不起的微笑,正如阳光盛开于我的心空。这微笑,多美呵!

(指导教师:吴海霞)

写作感言

我是这样写《了不起的微笑》的

当我选择这个题目时,我首先开始寻找素材。这时,我想到了小学时的同桌,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即使承受着再大的痛苦,他也只是微微一笑,仿佛他只会笑似的。

题目定好后,我就开始列提纲,将能够表现他微笑、他了不起的事例简单地概括在草稿纸上,然后根据内容进行筛选。确定好事例后,我便开始组织感情与语言。当自己完全沉浸在当时的氛围中时,语言便跃然于心底。

我深知,一篇文章与其写得华丽夺目,过于空虚,倒不如脚踏实地,写出真情实感。我要透过他的微笑来表现他的了不起,从他的了不起来感受他微笑的意义。

我知道,只有用一颗原生态的心写作,才能写出不一般的作品。

同学眼中

她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能细心品味书中的文字,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写的文章都很精彩!(傅洁)

她喜欢读书,善于观察、发现,平常有所感悟都会写一些优美的随笔。(严洁茹)

她与书为友,与文为伴,每一篇习作都认真对待,挥洒自如。

(郭梦玉)

她的文章总给人一种自然、飘逸、轻灵的感觉!(刘畅)

老师眼中

一张爱笑的娃娃脸,一颗善于思考的心。一草一木、一言一笑,在她眼中,总有别样的情怀。自然、真实,是她,也是她笔下的文章。

篇5:微笑的作文:乐观的微笑

一个微笑,一句祝福,一份关怀,一点爱。

清晨,来到学校,看到老师,一个微笑是一份祝福。中午回家吃饭,看到忙碌的奶奶,一个微笑是一种感恩。下午,放学回家,和老师再见,一个微笑是一份尊敬。

记得上一次,我行走在路上,一个小男孩,手拿可乐,蹦蹦跳跳,无意间,可乐泼了我一身,我用愤怒的眼神看着这个调皮可恶的男孩。可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用歉意的微笑看着我,我心软了。微笑,可以化解矛盾。

从现在开始,我要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因为微笑是一种力量。

六年级的一天,我们班在和兄弟班篮球比赛时,有一个同学粗心大意竟然投了一个乌龙球。当时,场上的比分正是1:1平,可他这一投,使场上的比分立刻变为1:2。顿时,球场上乱成了一锅粥,责骂声、批评声、吵嚷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而那个同学知道自己犯了严重错误,立刻耷拉着脑袋跑到场边不敢再打了。

就在这时,他的队友跑来了,用包容的微笑看着他,他顿时又充满了活力,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凭着他的助攻,2投2中,我们班终于以3:2小胜对方。

是什么给了他动力,是什么给予了他新的力量,是什么给了他自信?是微笑,来自于队友包容的微笑。

我要用包容的微笑,用歉意的微笑,用友好的微笑,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带着微笑行驶在知识的海洋里。

篇6:微笑的作文:妈妈的微笑

有一次上课,因为我发呆开了一个小差,就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发现了,并叫我起来读一个小数。我很慌张,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头一热,便说:“六点二十四。”同学们哄堂大笑,一个个都乐开了花。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老师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不应该嘲笑她。这个错误,难道你们没有放犯吗?这种错误在班级里极为常见,不要说她了。在座的同学都有三分之二犯过这种错误。你们还有资格笑她吗?”

老师课后并没有批评我,反而对我说:“上课,要认真听讲了。”于是我红着脸,低下了头,并对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以后不会再犯这个错误。”老师并没有说话,只是脸上露出了一个微笑。那种微笑能给人温暖。老师对着我微笑,这下子,我不再紧张了。

篇7:微笑的作文:妈妈的微笑

说起微笑,大家都不陌生。你生病时,亲人来看你,会给你一个微笑,祝你早日康复;你摔伤时,同学扶你起来,会对你微笑,让你感受到友谊。我也曾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

记得一次我生病住院了,是支原体感染。我原以为住几天院就好了,可我哪里知道这一次住院一个星期都没出院。在医院里,每天就是打吊针,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只能呆呆的望着天花板,无聊极了。同病房的,都是感冒发烧的病友,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还有医院哪讨厌的白色墙壁、护士阿姨的白色衣服、整个环境让人非常压抑。我心里默默地想:要是有人来看看我,那该多好呀!事情果然像我想的那样---有人来了,她不是别人,她正是班主任梁老师!当时我激动万分,她竟然丢下全班同学来看我!她进病房时,给我的不是一张冰冷的脸,而是一张充满微笑的脸。梁老师的微笑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射进我的心田,它为我驱走了痛苦,给了我力量,我和病魔作斗争的信心更强了!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梁老师的微笑却至今令我难忘。

篇8:生活体验——作文的不竭动力

一、留心生活,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本。”然而, 由于学生缺乏体验, 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 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 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 关注校园生活, 感受校园文化

在校园生活中, 学生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 也感受着集体的温暖。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课内,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动手实验, 制作手工, 扮演角色, 游戏竞赛等。课外可根据节日特点开展活动:“五一”节讲一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 做一件小制作, 开一个科技信息交流会等。

2. 关爱家庭成员, 享受家庭快乐

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 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性格。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 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 关注家庭, 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活动。我们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从而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成功的快乐和人情的温暖。

3. 参与社会活动, 体验社会乐趣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教师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如一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找人签名, 每个学生需签满10人以上。为完成这项作业, 学生必须与许多人交往。在此过程中, 他们会有各种体验, 这些都为孩子们创造了写作的源泉。

二、习作指导, 激活学生的切身体验

学生对生活有了切身的体验, 但这还仅仅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课程资源。要想利用这种资源, 还需要教师的唤醒、激活, 使学生“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产生强烈的习作冲动, 进入生机勃勃的习作状态, 把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

1. 话题引起回忆, 引发情感共鸣

在作前指导中, 教师应从某一话题切入,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掀起情感的波澜。首先, 教师应是一个满怀激情的人, 应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拓宽思路, 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 从而拨动学生内心的“情弦”。比如, 教学生写“童年的一件趣事”, 教师可用这样的开场白:“童年时, 我曾学医生的样子给布娃娃打针输液, 还模仿爸爸‘吞云吐雾’……童年做过那么多傻事, 现在回忆起来, 觉得那样的快乐。”这段开场白牵动了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愫, 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纷纷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 实现了“情动辞发”。

2. 通过现场表演, 再现作文情境

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表演, 创设情境, 为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 可大大减缓习作坡度。对于精彩动作, 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如写“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有的学生写到了家庭音乐会, 只提到了爸爸、妈妈表演了合唱, “我”表演了舞蹈, 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缺乏细腻的刻画, 轻描淡写。为此, 请两位同学演示表演过程, 家庭音乐会的情景活生生地显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写起来就具体生动了。

三、注重激励, 享受成功的无限乐趣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当学生比过去有所进步时, 他们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 对写作产生亲切感, 此时, 必会反馈出巨大的内驱力, 驱使他们向第二次、第三次成功迈进, 从而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1. 开展多元评价, 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注重赏识的评价, 能为各类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在作文评价时, 作文不仅与同学比, 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 就应在评语里充分肯定, 哪怕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 采用作文评语的方式, 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 对于不足的地方, 口头指出, 学生认可了, 就自己记录下来。这样, 在他们的本子上, 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

2. 实行分层展示, 体验成功乐趣

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台, 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 而且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1) 借助校园网络, 发表优秀作文。我鼓励学生登录校园网站, 上传自己写得满意的习作, 没有条件的学生, 我就帮他们上传。看着自己的习作出现在校园网站中, 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习作的兴趣更浓了。

(2) 设立作文成果册。成果册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 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如“成长起步”“闪亮的水晶心”“进步天使”“未来作家”等。这样, 一打开这个成果册, 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篇9:微笑的体验作文

一、读懂题目含义、立意

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往往头脑一片空白,无从着手,一脸茫然与困惑。探究其原因,才真正明白学生不是不会写作,而是写作的“源头”——题目的含义没读懂,所以就没有作文的“活水”来。其实,学生写作最关键之处就是对题目的理解。题目不理解,作文根本无从下手;题目读懂了,就基本有了方向与素材。

比如文章《微笑的味道》,这题目的理解就要弄懂“微笑”与“味道”的含义,搞清它们的关系。从题目上要读出写作中心是生活中的何种“味道”,而写作范围是这种“味道”必须是“微笑”产生的。整个题目的理解可解读为,通过微笑所体会出来的某种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味道。理解到此处,可以认为那“味道”是因为某种生活中微笑带来的愉悦、友爱、肯定、赞许等或者逆向思维,透过微笑展示的一种无奈、勉强等。可见,这里的“微笑”不仅仅是面部的一种表情,而是面部表情之后的一种情感了。

要去读懂题目含义,首先,要读懂题目关键词语的含义,特别是要读懂它的象征义与比喻义,这样才能让文章的立意有意义、更深入,否则就会过于肤浅,就没真正读懂题目的含义,也就没有真正明白命题者的意图。其次,要读出题目中蕴含的中心与写作范围。就作文题目而言,中心与写作范围本是很广泛的,但作为一个具体的写作个体,必须根据写作的文题,读出自己要确立的中心与写作范围。否则,审题就失去了个人效果。以《微笑的味道》来说,不能仅仅只写生活的某次微笑事件,而应该在微笑的事件中挖掘对事件的某种深刻的体会,也就是说,这里的“味道”已经超越了食品的味道,是生活的一种感悟,就应该是有比喻成分的含义了。

二、对作文题目提问、构思

读懂了题目的含义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明白自己的作文应该写什么内容了。以《微笑的味道》为例,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构思:

1.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从“微笑的味道是怎么来的”这一角度构思立意。为此,可以按照记叙文的要素为纲发问,诸如“什么原因,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怎样的微笑,微笑后的结果怎样,从这微笑中感受到了生活怎样的味道”等。

2.如果写成散文,可以从“微笑让人有怎样的味道”这一角度构思立意。为此,可以按照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为纲进行发问,诸如“在宽容理解时,如果发出微笑,会让自卑没自信的我有怎样的味道;在待人接物时,如果发出微笑,会让不懂人情世故的我有怎样的味道;在学习知识时,如果发出微笑,会让学习成绩欠佳的我有怎样的味道”等。这里的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如果换别的内容,也可以是递进或转折关系,这要视作者表达的中心需要而定。

对题目进行提问,要根据要写的文体,以自己的立意为宗旨,以文体的特点为纲,对作文题目进行提问,并且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逻辑性、环环相扣,否则,自己所提的问题就会杂乱无章,等到了下笔成文的时候,没有写作的实用操作性,提问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三、对所提的问题作答、成篇

如果确实做好了以上两步,就可以动手写作成篇了,以《微笑的味道》为例:

倘若写成记叙文,根据第二步的构思,一个学生是这样作答成篇的:“在四年级期末考试课堂上,我害怕在台上唱歌,音乐老师对站在台上胆怯的我微笑,让我变得自信和从容,唱歌得了满分的成绩。从此,我知道了生活的真谛——微笑能给人带来自信和勇气。”有了这种初步作答后,学生对自己作答的事件,进行细节补充,这篇记叙文就大功告成了。

倘若写成散文,依照第二步的构思,另一个学生是从这几方面作答成篇的:“在困难坎坷时,如果自己微笑面对,困难、坎坷会绕道而行;在待人接物时,如果自己微笑面对,周围的人与物是那样的和谐与美好;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自己微笑面对,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有了这样大致的勾勒后,学生对自己的作答三方面进行必要的添枝增叶,内容补充,一篇不错的散文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作文作答补充内容时要注意几点:首先,要围绕立意,不能随意东拼西凑;其次,作答先是初步勾勒,然后才是详细补充;最后,文章的层层意思之间要注意起承转合,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脉落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否则,会犯文不对题、中心不突出的毛病。

教无定法,作文的三步法要注意操作的可行性,以便让学生写作时达到受益匪浅的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第四中学)

篇10:微笑的作文:迷人的微笑

以前,我只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会帮助别人,也不想要别人的帮助。即使得到别人的相助,也会像还债似的报答别人。也就是别人不负我,我就不负别人。然而,这么多年支配着我的思想,却在那一次微笑的光芒中,瞬间变得如同一粒尘埃,飘散得无影无踪……

那是老家的一场连续两天的大雨过后,那条我每天上学必须经过水泥桥已经被雨水冲跑。只有那座高高的旧木桥还在两岸之间架着。那座桥是只用两根并排的又圆又滑的木头架起来的;平时我空着两手走过也会胆战心惊。

面对着那桥我犹豫着,还差10分钟就要上课了。我猛子扛起我的自行车,做了一个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决定:扛着车从木桥上走过去。开头的十几米,是昂首挺胸的过去的,没感到什么。渐渐地,脚下的木头在拼命地抖着,木头下面水流越来越急,使我一阵眩晕,腿越来越软,好像稍微不用心,我就会跟着河水一起飘走。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木桥中央的。只剩下一半的路程了,我却再也挪不开脚步。想一点点挪回去,可是我连转身都困难,耳边哗哗的流水声使我快要绝望了,几次想把自行车扔进河里。正在我前进不能后退不得的时候。突然,肩上的车子一下子轻了起来,继而渐渐离开了我的肩。是一只大手从我的手中取下自行车。那一刻,我真无法说出心里的感激。我慢慢扭过头:是一张陌生的脸,脸上充满了微笑。时间没有容我仔细看,但只那一瞬间,却使我感到那微笑是那么真诚、可爱!车子和我终于安全到达了对岸,由于感激让我仔细地看了看那微笑的脸:不算黑的皮肤,眼睛眯着,但依旧可以看到真诚的目光。细细的皱纹爬满眼角,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是一位40多岁的农民。这是多么普通的一笑啊!却让我始终不能忘掉,它使我第一次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尽管那只是淡淡的一笑。

篇11:微笑的作文:救命的微笑

我向公园走去,里面三三两两的游人正在树下乘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静静地坐在轮椅上,脸上带着恬静的笑容,正欣赏着公园里的景色。我怕影响了他,轻轻地从他身边走过,不料,我惊奇地发现他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我不禁轻声问小男孩:“小弟弟,你……你看得见这公园里的景物吗?”小男孩仰起头,笑着说:“我的眼睛看不见,但我的耳朵听得见蝉声和鸟鸣啊!就像我的脚虽然走不了,但我爸爸会推着轮椅带我到想去的地方。” 他正说着,对面亭子里的一位中年人朝着我微笑地点点头,我想,他应该就是小男孩的父亲了。我又问:“小弟弟,你从不伤心吗?”“嗯,我曾经很伤心,甚至都不想活下去了。但我爸爸给我讲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也是残疾人吗?但他还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呢!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像他那样的作家!”说着,小男孩露出了纯真自信的笑容。这一笑令我心头一震:就是这样一个双目失明,双腿失行的小男孩,竟然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自信……小男孩问我:“大哥哥,你的梦想是什么呢?”还没容小男孩说完,我就激动地对他说:“小弟弟,谢谢你!”说完,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回味着小男孩那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微笑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小男孩虽然残疾了,但他没有垂头丧气,还笑得那么开心;而我只因失去一点儿玩的时间就这样伤心,垂头丧气的,还跟妈妈吵嘴,真是太没出息了!我一定要像小男孩一样,开开心心的,决不灰心丧气,在以后的道路上奋力拼搏,努力进取!

篇12:微笑的作文:请你微笑

地球面带微笑地站出来,裁判员选中了她。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处处洋溢着欢乐与生机:碧蓝色的大海不停地拍打着金色的沙滩,绿茵茵的草地上,小鸟们欢乐地载歌载舞……毫无疑问,这次大赛的冠军非她莫属!地球开心极了,微笑着走上领奖台。

但地球微笑了一段时间,就笑不出来了。

地球良好的环境,孕育出了一群“高等智慧精灵”。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奢侈,他们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与“勤劳”的手,在地球身上为所欲为!

又一次宇宙选美大赛开始了,参赛者们个个貌若天仙。月亮仙子披一件柔滑光洁的轻纱,款款走来;火星着一身热情奔放的运动装,飞奔而来……可是哈雷慧星裁判员始终不见地球的踪影,寻找了半天,发现往届的冠军——地球正躲在角落里。定睛一看,裁判员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只见地球上空黑烟滚滚,青山变得光秃秃,碧水变得黑乎乎,动物寥寥无几。一只只“大爪”正不停地挖掘着她的身体,地球已被人类折磨得不成样子了。哈雷慧星裁判深深地叹一口气,走了。

地球泪流满面。

就在地球绝望的时候,人类开始反省。他们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大力宣传“爱护地球,人人有责”的标语。同时利用克隆技术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并建立大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地球又充满了活力。山开始变绿,水开始变清,鸟儿也开始返林……若干年后,又一轮的宇宙选美大赛正激烈地进行着。地球焕然一新,不仅有碧蓝的大海、苍翠的森林,还有一幢幢巍峨耸立的大厦,又宽又长的马路,奔驰的“天然气宝马”……

篇1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作文教学

一.自主合作, 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一部分

倡导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一部分, 就要允许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定”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所能达到的写作目标, 以便激发他们写作的自觉性。诸如文体、材料的选择, 表现手法的运用, 表达技巧的借鉴等, 不作统一要求, 不提统一标准, 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口”。

引生活之水, 做真情文章。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主动关心社会人生, 积极投入改革开放的现代生活, 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办法。如学生习作片断:早自习铃声刚响, 我也成了“惊弓之鸟”;晚自习, 我也学着享受“寂寞”。天啦, 那些词汇语法修辞怎么那样生疏?那些国民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怎么那么拗口?那些力学电学热学有完没完?那些基础题巩固题拔高题有头没头?噢, 还是足球场上潇洒!还是游戏机前浪漫!还是录相厅里精彩!此段心语文字思路清晰, 简洁明了, 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变化。

当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一部分时, 学生的真情实感就会自然而然流于笔端。如: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的公仆丰碑;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再如:母亲是桥, 是带领我们走向生命的桥。从一个特殊的细胞, 到一个完整的生命, 母亲用她的躯体、营养, 为我们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走过这座桥, 我们便走向生命, 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 走向生活的起点、命运的开端。又如:我爱读书。不知何时, 儿时的嬉笑已成了回忆。当有些人沉溺于网吧, 有些人热衷于神聊时, 我却端坐捧读, 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走沙漠、听张爱玲讲30年代旧上海的故事;我总会陶醉, 久久不愿暂别, 直至夜阑人静。这些都是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所得。再如:我们班谦谦君子37人, 姣姣淑女17人。在这“37”和“17”之间, 有一条无形的三八线”。要是哪个男生擅闯“禁区”, 就会被男同胞挤眉弄眼, 甚至眨眼间就会炒出一则“爆炸新闻”, 给你侃出—段比函数还复杂的关系。这样风趣、幽默的语言就特别鲜活。

二.以人为本, 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以往的作文教学, 教学生师教、学生学都围绕着考试。忽略引导观察生活, 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扼杀学生个性的同时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荡然无存。有资料显示, 中学生喜欢写作文的仅占15%, 而害怕写作文的却达到61.2%, 作文教学于是陷入困境。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要注重整体性效果。以人为本, 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与学生的成长融合起来, 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使他们能畅所欲言感知的生活, 从普通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真知灼见;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振聋发聩的启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唤回他们的青春话语权, 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 从课内走向课外, 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 在大语文学习中捕捉写作灵感。走向大自然, 观潮起潮落;听泉水叮咚;登峰峦众山;辨鸟语虫鸣;闻细雨缠绵……根据写作内容, 寻找写作素材。春天让学生与春天约会山花烂漫, 夏天让学生体验天气多变, 秋天让学生探访天高云淡, 冬天让学生感悟踏雪的浪漫。同一所校园、同一个花坛, 一年四季每时每刻大自然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变化;同一个教室, 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戏”;同一个家庭, 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现代媒体的运用, 更能于屏幕中穿越时光隧道, 知过去、游未来, 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 这些都能使学生文思泉涌。当学生拥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 便有不吐不快之感, 急于下笔成文、释放胸中块垒, 作文也就成了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在写作之初, 老师需认真引导, 把学生扶上路。如古人所言:“作文之体, 初欲奔驰”[2]“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 彩色绚烂, 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 乃绚烂之极也。”[3]教师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宰者, 而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引导者。一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二是要拟出开放型的作文题目。清人郑板桥说:“作诗非难, 命题为难。题高则意高, 题矮则诗矮, 不可不慎也。”[4]教师掌握要领, 提高命题技巧很重要。如:给出一个范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题目进行写作;给一个“母题”, 如《路》, 学生可以据此确定有关“子题”写作。如《一条路的变迁》、《XX路的故事》、《路就在脚下》等。再如“新”, 这个话题, 在老师的相机引导下, 学生能拟出《当惊世界殊》《老马不识途》《焕然一新环城路》《校园内外展新姿》《天下谁人又识君》等新颖、令人眼前一亮的作文题。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抓主要矛盾, 训练思维的开阔性、周密性。如面对《保险与冒险》的作文题, 分析题目时, 可反对抱残守缺的保险思想, 提倡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也可看到保险的可贵性、冒险的危险性, 反对误入武夫莽汉简单蛮干式的冒险歧途, 提倡走尊重科学的保险之路。这样深挖题目内涵, 论理自然就会透彻严密, 收到振耳发聩之效。如此作文, 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生活。

三.多元评价,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就感

刘锡庆教授把写作过程揭示为是写作主体的一种“物——意———文”的综合、转换过程。就是说, 写作过程是主体如何发现“物”———如何将“物”转换成“意”———如何将“意”形成“文”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在写作前注意学生是怎样观察搜集材料、捕捉生活中亮点、热点和冰点的;写作中要注意立意的确定、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写作后的修改, 注意与他人分享、交流等。注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文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回馈和再修改的过程。只有经历这个完整的过程, 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有所收获。这种收获既体现为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体现为思维品质的提高;更体现为创造能力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体验,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质量的提升, 都将产生重要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允许学生自己完成, 也可自由讨论;可以一次性定稿, 也可一人写多篇。只要学生在“写”, 教师对“写”的方式、过程尽可能不加干预。只要学生“写”的目标达到了, 手段由学生自由选择。具体做法为:一是让学生建立自由的创作交流组织。二是教师要有民主的指导方式, 促进学生大胆准确地表达。教师要鼓励并容忍学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如有位学生说, 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 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 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 希望父母不溺爱, 希望老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 显得新颖、独特, 高人一筹。

针对不同学生作不同的评价指导;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评价指标应反映学生的进步。教师首先应是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 对学生多加鼓励, 评价时评分恰当, 分数有“客观评定”和“激发动机”的双重功能。只要是好文章, 或尽管还有问题但已很好地达到本次写作要求的文章都可给高分。评语要具体, 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 又知道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修改。另外, 要与学生共同评鉴, 对学生作文, 每次可选出进步较快的1—2篇让全班学生仔细阅读, 发表意见, 找其中的优缺点以资借鉴。教师尽可能多吸收学生的意见。让写作者和评价者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避免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准, 既要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 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文的兴趣, 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综上所述,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作文教学, 就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释放, 情绪的表达;注重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注重整体性效果;注重个性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写有所乐, 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我们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但又无法不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 如何创设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 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马滨珺老师的这篇文章从生活与作文、做人与作文、多元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 注重学生个性, 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宋) 欧阳修:《与渑池徐宰》。

[3] (宋) 苏轼:《与侄简书》。

篇14:体验,作文指导的绝佳契机

1.通过课前的捉蚂蚱游戏,促使学生形成习作前体验,获取习作素材。

2.引导学生表达体验,领悟抓住人物动作、心理、表情和语言等以及将所见所闻表达具体的叙事方法。

3.在观察蚂蚱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抓住各部分特点描写蚂蚱的外形。

4.通过游戏和作文,彰显学生的童真童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利用活动课玩捉蚂蚱游戏。

三、教学过程

(一)聊一聊,激发表达欲望

师:(微笑着)同学们,课外活动时,大家在操场上捉蚂蚱,你们玩得开心吗?

生:(兴奋地)开心!

师:看到同学们的桌上摆满了“战利品”,就知道你们的收获真不小呢!

师:大家真能干,个个都是捉蚂蚱能手!从同学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读出的是无比的快乐。现在,就让我们讲一讲自己捉蚂蚱的趣事,与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生:(齐声)好!

[评析:捉蚂蚱是一种极富童趣、顺乎儿童天性的游戏,学生自然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生活实践是作文的源泉。课前开展捉蚂蚱游戏旨在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获取习作素材。学生刚刚尽情玩过捉蚂蚱的游戏,意犹未尽,体验也最为深刻。此时,教师则与学生聊此趣事,作文教学恰恰抓住了学生生活体验的最佳契机,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二)说一说,引导表达体验

1.抓体验,说趣事

师:(鼓励地)谁能第一个讲讲自己捉蚂蚱的情景?

生:课外活动,黄老师让我们到操场上捉蚂蚱,我来到操场,在草丛中寻找着。突然,一只蚂蚱跳出来,我用手一捂,蚂蚱被捉住了,我高兴地大叫起来:“捉到了!捉到了!”

师:你把捉蚂蚱的情形表达出来了!同学们觉得他说得怎样呢?

生:我感觉说得不够具体,捉蚂蚱时的动作、心理没有表达出来。

师:是的,我们要把捉蚂蚱的过程说具体.怎么说呢?这就要说出捉蚂蚱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要说出捉蚂蚱时的动作、心理、表情、语言等。现在,谁再来说说自己捉蚂蚱的情形?

生:今天课外活动时,黄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捉蚂蚱。我高兴极了!我和同学们奔到操场上。(师插话:“奔”字用得好,表现出了高兴的心情。)我来到一处特别茂盛的草丛中,用脚踢着草……

师:这地方说“踢着草”,用的是一个“踢”字,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踢球”用“踢”,因为踢球时用力比较大;革比较轻,不能用“踢”,可以用“趟草”。

师:体会得好,用词也很准确!

生:用脚睬草。

生:用脚扫草、拔草……

师:大家用词都很准确!请秦珊同学(刚才讲捉蚂蚱的学生)继续说说捉蚂蚱的情景。

生:我来到一处特别茂盛的草丛中,用脚趟草,趟了半天,也没有看到蚂蚱的影子。突然,我看见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趴着三个蚂蚱……

师:(示意停下)“趟了半天,也没有发现蚂蚱”。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有些失望。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和她同样情形的呢?当时,你的感受怎样?

生:我有些着急。

生:我气愤了。

师:是啊,我们要注意表达出自己的心理。请接着说下去。

生:趟了半天,连一个蚂蚱的影子也没找到,我有些失望了。突然,我发现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趴着三个蚂蚱,我心里一阵惊喜……

师:说得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心理。

生:(接着说)我心里一阵惊喜,就赶紧走过去……

师:(打趣地)还好,你是走过去的,没有跑过去,要不然。蚂蚱全都飞了!请大家都想一想,当你发现了蚂蚱,想要捉住它,你是怎样走过去的呢?

生:(恍然大悟地)我悄悄地走过去……

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

生: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

师:说得太棒了!请继续说。

生:我悄悄地走过去,觉得胸脯里像有只小兔子似的,扑扑直跳,真怕到手的“猎物”惊跑了。我举起双手(生大笑),一步步向“猎物”逼近……那三只蚂蚱似乎没有觉察到大难临头,还呆呆地趴在那里呢!(教室内一片笑声)我对准猎物,来了个饿虎扑食,两只手狠狠地拍了上去……

师:(调侃地)动作像拍苍蝇,蚂蚱被你拍烂了吧?

生:(若有所悟地)我的两只手猛地捂了上去……

师:你为什么用“捂”不用“拍”?

生:用“拍”说明手掌是平的,会把蚂蚱拍烂;用“捂”手掌鼓成小窝窝,不会拍烂蚂蚱。

师:(夸奖地)真聪明!体会得很好,接下来怎样了呢?同学们都急切期待呢!

生:(兴奋地)只听“呼”的一声,好像一只蚂蚱从我眼前闪过,我觉得手心里有什么东西乱动,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看,嗬!竟然捉到了两只大蚂蚱!我对同伴大叫:“快看!我捉到了!两只!”(掌声响起)

师:不简单!真是一箭双雕!这掌声不仅是祝贺你一下捉到两只大蚂蚱,更是奖励你的精彩发言!秦珊同学把捉蚂蚱的情景表达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真实的表达出了捉蚂蚱时的体验,将当时的动作、心理、语言、表情描摹得细致入微,值得大家学习!我想,不只是秦珊有如此体验,大家的经历同样饶有趣味。谁还愿意把自己的经历同大家分享?

生:(绘声绘色地)操场上已经有很多同学在捉蚂蚱了。我也不甘示弱,跟着扫荡起来。突然,我发现一只大蚂蚱蹦到我的腿上。我想,嗬!小样儿,竟敢跑到我腿上,这难道是天意?(笑声)说着,我就用手去扑。谁知这小子挺机灵,竟然从我眼前闪了过去。我连忙转身去捉,可它早已无影无踪。看到煮熟的鸭子飞了,我很生气。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捉住你!我又在草丛中踩起来。突然,我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动静,就蹑手蹑脚地走上前去……真是冤家路窄呀一正是那只蚂蚱!我欣喜若狂.心想:小样儿,这次你没那么容易跑掉了!我猛扑过去,一下将它捉住了。我喜出望外:哈哈,你逃不掉了吧!(掌声一片)

师:(赞赏地)语言生动幽默,饶有趣味!

上一篇:我眼中的大学演讲稿下一篇:如何在简历中谈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