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大学演讲稿

2024-05-24

我眼中的大学演讲稿(精选8篇)

篇1:我眼中的大学演讲稿

University as I see

Hello everyone.Today I would like to talk something about university with you.Everyone here is experiencing the university life(or has experienced university life before).I bet many of you have asked yourselves such questions: why the real university life is so different from that in my expectation? What happened on earth? Honestly, I asked myself this question many times, but I cannot find the answer.I have been here for one year, I found there are no comfortable dorm, no beautiful modern library, no relaxed life, and even the famous dinning hall is a bit disappointing, not as good as it is considered.University as I expect, it is a paradise of academic study, but without endless homework or exams.University as I expect it is a place where there are many activities for fun and I can meet a lot of new friends.I can have more changes to travel around.University as I expect it is a place where I can build up a deep and forever friendship with several roommates.We all enjoy the time in our dorm, talking about some gossips or confiding secrets.But university as I see, it is a paradise of academic study, but with endless homework and heavy pressure.University as I see, classrooms, dinning hall and dorm are the places I go most frequently.University as I see, I build up a deep and forever friendship with several roommates.But we cannot have a comfortable dorm for relax.The real university life is much harder than I expect.However, in such a hard environment, I can see hardworking students occupied the library everyday, even in the national holiday.I can see happy students i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making friends, earning social experience.I can see a lot of chances to go outside to broaden horizon.I can see the beauty of university.In a word, university is a place we work hard and play hard, no matter how poor the condition is.We are all young people, we shall work hard and play hard in our university.

篇2:我眼中的大学演讲稿

在刚过去的三个月中,我独自游走在武汉各大高校和知名企业当中。我明白了上面这个道理。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有人欢喜有人悲伤。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北大前任校长***先生在一次大一新生欢迎会上说过“某知名企业家被邀北大讲学时说道‘我很羡慕那些聪明的人,他们可以上很好的大学,可以成为专家,学者,教授。但是,这些人都要属于我们管。’”

是的,在座的各位:你们,都是好样的!

同学们,请放下到这里的各种情绪吧!今天,我们又是同一起跑线,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你们是专家,学者,教授还是管他们的领导呢?同学们,让我们把梦想在这里放飞吧!

长江商报今年8月1日曾刊登过资深记者何辉对我的专访,他们称我虽只有20岁却有过长达五年的创业经历。赢得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某主任邀请我对该校“关于09届成绩换学分”新政的探讨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李昌国主任的肯定。但是我觉得我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优秀,在这个四季都看不到星星的城市,你必须尊重最底层的人,因为你不得去学习他们的谋生技巧,然后你会发现:其实我们自己也不过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那么,今天你做好了作为最底层人谋生的准备了吗?是继续靠父母养着你,还是自食其力?同学们,请你们大声的告诉我:我们,是后者!

有位大四的学长告诉我:大学只培养两种人,人才和人渣。同学们,四年之后,你是谁?在座的各位请我们每个人把这个问题记下,四年之后的毕业晚会上,请我们一起大声的自豪的回答:我们是前者!

我一个在武大求学的朋友在落选学生会之后对我诉苦说:不公平,做什么都要凭关系。我到想请问,学校尚且如此,社会又怎样呢?社会上对权术、关系、金钱不是玩得更彻底吗?以后你到底凭什么在社会上立足?要权力没权力,要关系没关系,要钞票没钞票,那到底还有什么呢?去年8月的暑假,我独自在武汉求职,我一天就跑过32家单位,某公司人事经理问我;你会做什么?你能做什么?晚上我失落的回到家里,我问自己:戴非凡,你会做什么,你能做什么?我能做的也就是初中生能做的,打工,打苦力工。企业要的是有专业素质的人才,而我们,在座的各位请你真正扪心自问一下: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然后请在做的各位大声的回答我:我们还要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电脑游戏上,谈恋爱上,逃课上,手机聊天上吗?我们还要做别人眼中眼高手低的懦夫吗?我们还要继续堕落在大学里面吗?我们要不要学好专业?我们要不要成为长大工院骄傲的学子?我们要不要真正成为年迈双亲自豪的好儿女?我们要不要为事业付出青春与热血?

同学们,让我们启程吧!长大工院,从此,又多了一群为母校献计献策的优秀校友,演讲稿《我眼中的大学演讲稿》。

学习,始终是我们的主旋律,有事没事,去书店看看书,关于管理,金融,营销,人际交往,未来趋势等这些,你能获得很多。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了,你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搜狐网有一份调查报告说中国2008年底,有一百多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竞争这么激烈,更何况三本的我们?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结束,而是学习刚刚开始。我个人推荐一个很好的视频节目,《谁来一起午餐》。还有一部电影《摇滚校园》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为梦想而奋斗的一群年轻人,在他们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要想打开社会这本厚厚的书,就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

我们现在在大学里求学,是在接受一种高额费用的教育,可是我们父母高额的投入,在我们身上将会得到多少回报?我们没有多少人家里有万贯家财,你们现在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挣来的血汗钱,甚至是到处借来的钱,其间蕴含着无比的艰辛与对你们的爱。在他们被岁月留下创痕的老脸上,还有一双对你们充满希望的眼睛,那一双浑浊甚至有一点模糊的眼睛。

责任,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成熟的思想内定的。同学们,请牢记并承担起你们对父母的责任。

在你们的身边有太多的混日子的学长,他们过着同龄人向往的潇洒生活;但是成功与伟大的人都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忍耐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超强的毅力与过人的智慧。于是,俞敏鸿先生给我们造出了新东方,马云先生给我们带来了阿里巴巴,柳传志先生推出了联想,胡冰心女士开出金利来大中华……我们是大一的,或许我就需要这个。在武汉,我曾组建了一个强大的创业队伍,今天,我无赖来到这里,依然会再次组建。请你们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四年之后拿到那微不足道的毕业证书,然后欣然的给人打工,每天上班下班做一个谱谱通通的上班族让别人剥削我们的血与汗给别人创造剩余价值,我们的目标是成立强大的团队拥有自己的股份。******奋斗只争朝夕,此时不博,更待何时?

同学们,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让我们再次在这里聚会,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对母校骄傲的说:长大工院,是你,培养了我。是你,给了我一个美好未来。同学们,还等什么呢?if not now,when? If not me,who?让我们在这里放飞童年一直珍藏的梦想。让我们在这里写下人生美好的篇章。让我们在这里许下最纯真的誓言:

篇3:我眼中的节日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遭受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猛烈轰炸及强有力的挑战, 在这种洋节日和土节日强烈的反差下, 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沉思这样一些问题: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锤炼, 洋节蜂拥而至, 大有越俎代庖之势, 经历数千年风雨的传统节日传承至今, 何以反而走了下坡路呢?西方文化是否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我们到底应不应该过这样的“洋节”?

我们还是先回过头来看看节的本义。

节, 指的是生活的节奏, 放松、调节。

一个节日, 仅仅是氛围就足够让人惬意忘形。在这种节日所营造出来的惬意氛围中和亲人、朋友聚聚, 借着节日的浓情蜜意释放所有的烦恼, 卸除往日的重负, 让劳累的身心有个放松的空间,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生活、工作。

如今节日越来越多。舶来的洋节与传统节日正处在融合与择优的过程中, 但是无论哪一个节日, 最重要的意义是, 在热热闹闹中交流情感, 化解诸多生活中的烦恼和减轻工作压力。

那些关于选择过“洋节”还是过“土节”、“土节”似乎没有“洋节”那么有市场了之类的争论没有多大意义, 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世界青年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趋同, 作为经济与政治产物的文化在这种世界趋同的总体形势下越来越融为一体, 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这是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一些年轻人以“拒绝洋节”为题发出呼吁, 组织者是个刚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 他说:“发起这个主题的目的是想先从形式上断绝西方文化的“侵略”, 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不再被国人淡漠。”他还说:“对外国人来说, 洋节是非常传统和正规的节日, 但是到了中国, 就逐渐演变成一种形式上的狂欢和媚俗。”

但我想说的是:狂欢有何不好, 借着节日的氛围尽情的宣泄, 将过往的不快统统在狂欢中释放;“媚俗”又有何不妥, 我们本身就是凡人, 过得就是一种大众的、“俗气”的生活。今天的中国人, 在“洋装”掩盖下的依然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篇4:我眼中的大学

“隐身”与“在场”

香港人的好处之一,看多了风云变幻、潮起潮落,再刺激的言论,再怪诞的立场,也都愿意“洗耳恭听”——至于是否接受,那是另一回事。有自尊,但不过敏,随你褒贬抑扬,我自岿然不动。这种心态,我喜欢。具体到大学里,就是保证不同立场、不同学养的人都能畅所欲言,但不保证你说了管用。你必须适应各种礼貌性的点头、鼓掌与遗忘,学会“白说也要说”。虽说香港回归已经十多年了,但“一国两制”的设计,以及此前长期的政治与文化隔阂,两边不容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做到坦诚相见,已经不错了。

目前香港各大学的教授中,不少是大陆背景但在欧美大学拿学位或教职后,转来香港任教的。与这些已经很好地融入香港社会并发挥作用的教授不同,我是脚踩两只船,两边都得适应——做得好,各采其长;做不好,各得其短。记得我刚被双聘不久,那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还再三叮嘱,在香港,要多看看,了解人家大学是怎么办的。

博士毕业,留在北京大学工作。25年来,我虽走南闯北,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但都是来去匆匆,浮光掠影。我曾半开玩笑说,最喜欢谈国外大学如何如何的,多是进修3个月的访问学者。因为,新鲜感还没过去,净往好处想,且觉得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呆久了,你知其然也略知其所以然,了解阳光底下的阴影与黑暗,反而不敢轻易下结论。除了长期工作的燕园之外,我略有了解的,就只是香港中文大学了。我对香港中文大学等香港大学的阅读与阐释,也深受北京大学这所题中未有、隐身但在场的大学的影响。

排名的困惑

上世纪90年代,原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访问香港,有记者问他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哪一个更优秀,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我们北大”。有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不服气,投书报纸,历数两校的师资、经费、发表论文、办学条件等,一项项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整体实力在北京大学之上。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此未经证实的传说,可谓“振聋发聩”——香港中文大学怎么能跟北京大学相提并论呢?

九七回归前后,国人基于爱国主义热情,迅速普及“香港百科知识”,但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以及娱乐文化;2004年起,教育部同意香港八所公立大学在内地招收自费生(此前属于试验性质,规模很小),极大地激发国人了解香港高等教育的热情。时至今日,谈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很多内地高中生及其家长,都已经如数家珍了。我本人就不断碰到类似提问:孩子同时考上了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你说该上哪个好?或直截了当追问这两校的“国际排名”孰高孰低。

七八年前,我曾撰文讨论让所有校长“又爱又恨”的大学排名——那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把北京大学推到前所未有的第十七位置,而我则认为,“这个排名所肯定的,不是北京大学的科研成果,而是中国在变化的世界格局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参见《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教育学报》2005年1期)。此后,北京大学的国际排名逐渐稳定下来,与香港中文大学很接近,处于伯仲之间。

看2012年发布的三大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北京大学排46,香港中文大学排124,似乎北京大学遥遥领先;可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世界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排40,北京大学排44,北京大学又落到后边;而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情况是: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六所华人地区最好的大学,同列世界第151至200位之间(此榜单中,除前100强外,后面只是分段公布)。

最近十年,“大学排名”的影响力急剧提升,成了悬在校长们头上的一把利剑。明知那些凭借真假数字堆积起来的排名不太可靠,可谁也不敢置之不理。因为,对于许多学生家长及公众来说,这是他们了解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捷径。因此,校长们只好采用机会主义策略——排名低时英勇反驳,排名高时积极引用;对外说是无所谓,对内其实很在意;碰到大学者与接待捐款人,排名或隐或现……校长们之所以如此“灵活机动”,就因为你的大学还没到“无可撼动”的地步,排名高低会影响你的社会声誉及招生状况。很高兴香港中文大学有志气,校长称不积极参与此类排名游戏,因为:“如果大学的使命是教育学生、创造知识,以改善人类生活的素质,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同时促进我们的文化和承传的话,我们便需要在‘影响深广的科技研究和影响力相对较低的人文学科研究之间维持平衡。”(参见沈祖尧《别让排名“挤掉”大学首要使命》)此举说明香港中文大学的独立、自信与成熟,不追风,不造假,不迎合。当然,这与香港中文大学目前处于平稳发展期,没有大风大浪,也不会大起大落,因而前进的步伐可以相对从容些有关。

择校之艰难

在我看来,高考前后的考生家长,属于“不可理喻”的一群——即便是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也都变得唠唠叨叨,很不自信;而且,比即将走进考场的孩子还紧张。也难怪,在中国这样的“学历社会”,第一学位(本科)确实很重要。

想当初刚恢复高考,我辈只求有学上,才不管你是著名大学还是普通师专。如今的孩子们,东挑西拣,不是名牌大学,宁肯选择复读;家庭经济好的,干脆远走高飞,到国外求学去。无可选择,固然痛苦;选择太多,照样也痛苦——甚至更“彷徨无地”。大城市里的父母,凡有孩子上中学的,最喜欢讨论的话题是:到哪里上大学,以及上什么样的大学。

国内大学如何排座次,考生及家长大都心里有数。若是将就读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或俄罗斯的大学也作为选项,那可就费心思了。东打听,西请教,获得诸多参数后,往往很难取舍。如今有了“赴港求学”这第三条道路,问题就变得更复杂了。好在目前台湾各大学在大陆招生时,因政治考量而不提供奖学金,对优秀考生吸引力不大;若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也加入战局,那就更加让人纠结了。考生们用脚投票,不一定在内地念大学,这一选择,对中国高等教育是个巨大的冲击。中国人口多,生源丰富,愿走且能走的毕竟是少数;但此举削弱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的“明星效应”,关系实在重大。以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国内名校,如今也都坐不住了,正使出浑身解数争抢好学生。我希望这一“变量”发生鲇鱼效应,倒逼积弊丛生的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改革通道。

站在中国大陆诸多好大学的立场,如今最迫在眉睫的挑战,应该是香港各大学的成规模招生(2012年大约招收1600人)。暂不说国家大事,就谈考生个人该如何选择。能在香港的好大学获得高额奖学金、且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应该抓住;但如果是自费(各种费用加起来,念完本科,大约需人民币50万元),且学校及专业都不怎么理想,请仔细斟酌。

我同时在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教书,对这两所名校的好处与缺陷均有体会,每当被问及如何择校时,我首先问学生的志向与趣味。两所大学的国际排名接近,硬件及师资各有长短,差别不是很大;差异较大的是办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还有就是日后的出路:如果希望将来在港工作,当然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如果渴望在迅速崛起的内地舞台上有所作为,则北京大学更具优势。对于已下决心赴港求学的学生,我唯一的建议是:选大学的同时,请考虑专业。香港各大学有“最佳专业”评选,类似我们的一级学科评估,大致可信。我所熟悉的香港中文大学共拥有17个“最佳专业”,居香港各大学之首;而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各学系中,被评为“最佳专业”的是:人类学/人文科学、中国语文及文学、中文教育、英国语文、历史、哲学/宗教。

篇5:我眼中的大学与大学生活演讲稿

国商132班 李颖聪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眼中的大学与大学生活。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对大学很陌生,随着逐渐的长大,我们对大学也有了逐步全面的了解,直至今天,才正式的踏入了大学,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大学!曾经在我的心中,大学是一座神圣不可侵犯的殿堂,对我来说好像很遥远。现如今我却身处在这殿堂中。当我真正成为一个大学生之后才发现真正的大学与我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在高考之前,我的老师常常在我们学习懈怠的时候给我们描绘一些大学的片段,让我们对大学有了憧憬,然后转化为坚持下去的动力。

当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时,我才发现大学并非想象中的样子。曾经以为大学就是睡到自然醒,然后悠然的上完屈指可数的课后,就能自由活动。但是现实打破了我的幻想,大学虽没有高中紧张,却也没有想象中的悠闲。

我眼中的大学是充斥了欢乐与书香气息的地方,在大学校园里,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知识。在大学里我们要多多的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是大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学是一个让我们得到历练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打磨这自己的棱角,我们在这里从原始变成璞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是即将展翅高飞的雄鹰,我们在学习展翅高飞。

我眼中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且充满意义的,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的社团,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从而得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不可否认,学习仍然是大学生活的主体,我们的主要任务依旧是学习,与高中时期不同,我们在掌握课本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多看看书籍,“知识改变命运”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不足以满足我们改变命运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多多看书,看有益的书,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基础。看书时,我们也不能过于急躁,厚积而薄发,我们不能为了看书而看书,要从书籍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在充实知识的同时,参加社团活动有利于舒缓压力并且培养出自身能力。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才能让生活更多姿多彩。

大学生活是自由的。学习上,没有老师再去监督自己的学习,老师也不会再推着我们前进。这些因素常常造就两种极端,其中一种人在这种情景下完全放松,学业松懈,最后勉强结业,另一种就是更加的努力学习,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得以毕业。可想而知,第二种人的将来一定会比第一种人顺利。所有人都希望成为第二种人。为了能迎合这种趋势,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使我们得到许多益处。

当我们成为一名大学生时,这意味着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要学会承担责任,大学就是我们的试炼场。

篇6:我眼中的大学爱情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都是一个新鲜而值得讨论的话题。在古代,梁祝的爱情绝唱让人感动不已。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诵深深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想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一首梁祝唱出了多少泪流两行。

陆游与唐婉的千古悲情,更诉说着两人的无可奈何,陆游低吟“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唐婉浅唱“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在这低呤浅唱中,两人的爱情变得更加凄美动人。只因母命难违,便使得陆游暗自饮泣写下一纸休书,从此一对佳人只能思念度日。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则让人看到爱情的忠贞与美好,她18岁时嫁给了大她一岁的大学士赵明诚。明诚博学多才,小俩口婚姻生活十分幸福愉快。夫妻两人喜欢收藏古董字画,整理展玩,深夜不倦。累时,坐在归来堂中烧茶喝,两人爱玩翻书堵茶之戏,说某事在某书,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看谁记得准,赢的人就可以先喝茶。清照常赢,得意地大笑,有时笑得茶水都倾溅杯中,反而没得喝。

这样的夫妻,真是神仙眷侣!若没有之后的战乱那该是一段怎样让人羡慕的爱情。

小迎的聪慧美丽,清纯质朴的音容笑貌,缠绕了他一生的梦魂,于是写《会真记》以表衷情,在文中将自己化做张生,把小迎化为莺莺。《会真记》传到了元代,由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改编成剧本《西厢记》,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一直传唱至今。

那句流传甚广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写下这首诗的元稹虽与小迎相恋,但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从婚配。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还有牛郎织女、许仙与白娘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贾宝玉与林黛玉、孔雀东南飞等等,这些美丽的爱情故事已经过去太多时间了,以至于我们时常忘记原来爱情是像他们的爱情那样美好的。

从那些美好的古代爱情中回到现实,大学生的爱情便进入到了我们的视线。从有着各种限制的高中解脱,进入到心中向往的自由的大学,很多同学便对恋爱蠢蠢欲动,更多的同学有这样的疑惑,是应该选择“一切从恋爱开始”呢,还是应该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非要现在找”,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自身的恋爱观。

爱情就像吃烤红薯,远远的闻见它的香味,那香让你垂涎欲滴,走近了却又不知道选哪个,终于选好了,拿在手里却烫得慌,左手递到右手,右手递到左手,却因为舍弃不了它的诱惑而继续挣扎。

我们都知道爱情是个神奇的东西,就像那句谚语“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当你用心去寻找它时,它偏不出现,而又有可能在无意中收获了美好的爱情。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所以就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以迅速地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因为恋爱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民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等,或许只有某方面的相互欣赏和认可就走到了一块,或许也仅仅因为某一点小小的看不惯就分手了。殊不知,要达成多方面的默契是需要时间的,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而大学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感情挫折时,很多大学生会自暴自弃,从此无心向学,更有甚者会做出极端行为来伤害对方。

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并不用刻意地去追求大学的爱情,应当一切随缘,如果爱情真的会来,你躲也躲不掉!" 凡事都有个“度”,恋爱也不例外。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度”,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那么,在大学中谈恋爱也未必是一件坏事。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使大学生们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

如何能够兼顾好学业与爱情,是恋爱中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赞成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或者希望学业与爱情双丰收,既渴望学业有成,又向往爱情幸福。总之,大都没有忘记学业,总想把学业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上述这些仅仅是大学生主观上、思想上的愿望而已。

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大学生,虽然也有,但为数不多。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有些大学生整天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大学生们无意于学习,荒废了学业。可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是大学生难以控制而又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

大学生恋爱不能只重过程而不顾后果,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俗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如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种做法也不可取。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爱的责任。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那些抱着对大学恋爱只是玩玩而已的心态去尝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

要正确认识友情与爱情,切莫把友情错当作爱情。

任何东西都是有双面性,恋爱也不例外。恋爱有它美好的一面,也会有它不好的一面。恋爱的时候一定会体会到幸福的感觉,但是必然的,也会尝到其中的涩味。

不光是恋爱,干什么也不要盲目。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所以,在恋爱时,既要改善自己的缺点,也要包容对方的缺点。两个人要互相支持才能长久!我相信,爱情的美好要大于它的不好。要合理去恋爱,不要冲动,一段感情的维持不是简单的事情,要共同经营。

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大学生恋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实现学业爱情双丰收。

篇7:《我眼中的大学》征文

坐在电脑前面,看着屏幕和键盘我的脑子是一片空白。唯恐自己不能敲打出来心中神圣大学里那通往自由神圣的大门。如果凡事都有个起点的话那我的起点应该是——

离家

当南方还是骄阳似火的时候北方已经可以感觉到一丝凉意,我收拾好了行装来到了这个以前都没听说过的地方。新乐,是我的终点。经过几个小时的煎熬于颠簸,我再一次看到了那灰蒙蒙的天空。风,是夹杂着一丝燥热与秋意的风。那时的我,如同眼睛撞昏了的猪,忽然找不到了前行的方向。新乐,这个地方,他已将你毫不含糊的卷了进来。措手不及!

对于住习惯了家乡环境的我来说,新乐的空气,着实让我敬畏三分!可我又偏偏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个不大的城市。爱上了园林般的校园。爱上了这里特有的五行与十二个月!

兄弟

我真是“受不了”这一群让我不得不喜欢的哥们!班长是我们寝室的承德的帅小伙,长得帅气会说话还特别幽默,每天必说一句“儿骗我”是我们寝室的开心果少了他和我寝室就少了活跃的气氛。嘿嘿„„

大泉,原名刘××。老实说泉哥的各个方面都特别好,谈吐幽默,举止优雅有型。但是金无赤金,人无完人。泉“哥”之所以泉“哥”。就是因为他太二了,长得也比较搞笑,黑黑的皮肤,圆圆的脑袋每次一笑总是裂开一张大嘴,两颗门牙中间有一条缝隙活像一只大猩猩。只因为他快唱歌,害的我们天天做恶梦梦到一只大猩猩哼哼唧唧的恶叫,直到全被惊醒,只见这只大猩猩正在酣眠,这只恶猩猩!

思念

老兄弟们说他们想我了,我说我也想你们了啊。被牵挂着是一种幸福,牵挂着别人又何曾不是一种幸福呢?某天我忽然论证出一种谬论:假设我可以用我一生的幸福去换取所有在乎我和我在乎的人的痛苦,那么他们就会永远幸福,就会推出当我看到他们幸福时我也会幸福。但这样就会与假设相悖,即我不能用我所有的幸福去与他们所有的痛苦交换,渐渐地我懂得了,上天把幸福与痛苦评分到了每个人的身上,有些事情是勉强不来的。

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步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总会想起以前的一些人和事会不断在脑海中回想起来,一提起的欢声笑语总是徘徊在脑海中。

前行

今天在电脑桌前在思考着我将要前行的路,在大学生活中我将要干点什么,是无休止的在电脑前面玩游戏。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一条辉煌的路,是一条灿烂的路,是一条让自己以后无怨无悔的路。

我们的青春本就是一段坎坷的路,而我们年轻人就是一条欢快奔流的小河;我们的青春是变幻莫测的天气,那我们年轻人就是一个饱受风霜的劲竹。

我们的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年轻是最可贵的大好年华,青年最重要的是在时间中经受锻炼。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躺在前辈创造的成绩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生命的花朵最终将枯萎。

青春,意味着我们要劳动;青春,标志着我们要奋斗;青春,象征着我们要迎来老来的享受。

在我们的大学是我们要用青春来谱写的,我们的大学需要我们用青春来建造。我们的理想需要用我们的汗水来浇灌。

谁的青春不奋斗,谁的大学不用汗水来挥洒。我们在青春年少时,我努力我拼搏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我眼中的大学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只有那样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终点

如果说凡事都会有一个起点的话,那么也一定都会有一个终点。人生是没有终点的。但是我们的大学会有一个终点四年之后我们就要分开了。我们的兄弟姐妹们有聚就有散,我们从天南海北相聚到一起,最终我们可能又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同学们珍惜现在的相聚吧。人们常常说“前一世的千百次回眸才能换到今生的相识”我眼中的大学是需要珍惜的。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说过一句话“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珍惜现在吧!我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前行一起奋斗,我们的前路不会有终点。

我眼中的大学,是那条通往自由神圣的大门的路,是我梦开始的地方。那不是终点,是我人生的新的起点。

河北美术学院环精艺术学院

340班

篇8:我眼中的你

江南的水乡,像乌镇印出的水印花布,让人难以忘怀;江南的画卷,似乎永远被笼罩在一层水雾之中,烟雨重霭,清寒中透着暖意。

初阳,霎时重逢。初阳的颜色洒入湖面,没有一点儿喧嚣的色彩。阳光总是紧贴在湖面,天高云淡,邂逅了那远处的袅袅炊烟。

青绿的石板桥上,多了些许凉意。从湿漉漉的石板上走过,大喝一声,响亮而孤寂。挂着湿润的雨痕,在厚厚的青苔上浮起一层白雾。诗意的小镇,细密的雨丝中,错落的小巷子回归古朴,多了几分自然,弥漫在这令人沉醉的水乡。

伴着水波,有规律的响声,荡漾着一个小镇的神韵。微波粼粼的水面上,荡漾着几只小小的船,慢慢地驶过来……水韵轻灵,透着江南的灵气。

一幅画卷般的江南水乡,也许,亦是一首长诗……

当冬的气息飘入江南水乡的时候,水乡的寂静,可以让一个怅然的游子潸然泪下,但水乡并不凄凉。夕阳余晖下的小镇,那是鹊的归宿,落日伴着鹊的孤鸣,沧桑而又静谧。

夜幕浅浅地萦绕在这梦一般的水乡,那落在水中的枯藤泛着白光。水面上的灯火点点,深夜的渔船被风轻轻地吹着,静静地摇着。在阴雨天里,雨下的缠绵,渔船中的渔灯映着雨丝,忽明忽暗,若隐若现……

乌镇江南秀,风情不胜收。宅居多古朴,街巷尽娴幽。水乃清明镜,桥为唐宋钩。人淳文雅士,所令更何求?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标准预测试卷下一篇:微笑的体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