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会议的内容和主题

2024-05-02

金砖会议的内容和主题(通用5篇)

篇1:金砖会议的内容和主题

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将以“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为主题,回顾总结过去合作经验,规划未来发展愿景。

篇2:金砖会议的内容和主题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分配学习任务并指导教学进程, 通过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或协调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团队和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团队和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充满乐观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运用是否恰到好处的关键因素就是合作学习主题内容的选择。结合教学实践,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合作学习主题内容的选取, 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 又要兼具时代气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通常有五种情况可以考虑合作学习。

一、重点、难点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 我发现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如果仅仅依赖老师的讲解, 就很难取得突破。而用合作学习来突破, 可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授课中, 对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的理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 我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作了尝试。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罗斯福新政智囊团的五个分团。分别是:金融监督团、复兴工业团、振兴农业团、社会保障团和环境保护团。然后让五个分团的同学熟悉课本的知识, 搜集相关资料, 分工合作, 明确任务, 选出分团团长代表各分团谈谈他们医治经济危机的措施及效果。各团配合默契, 发言十分精彩。如我问:“20世纪前期的美国, 除了经济危机的问题外, 生态危机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工业化以来的恶性开发, 使美国的沙尘暴非常严重。环境保护团团长, 你们是怎样把治理经济危机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学生 (环境保护团团长) 答:“我们招募了250万青年参加了‘国土资源保护队’, 种了2亿棵树, 修建了20万亩国家公园, 收到了保护环境、解决就业和刺激消费的三重效果, 可以说, 治理生态危机和保护环境, 不但不是一种负担, 反而会长久性地解决经济与社会中的诸多问题, 带来长远的利益。”通过相互间的学习合作与交流, 学生既激发了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又拉近了与历史的心理距离且增强了历史感受, 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在谈新政的启示时, 各分团很自然地表达了各自的感受。可见, 当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 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就会极大地发挥出来。

二、课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在历史教学中, 有很多问题是值得适当拓展、理性思考的。合作学习能集大家之智慧,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这一课, 我以生活中的事例为焦点, 用各家思想、多角度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某单位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派别出发, 分别给该单位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学生分组讨论作了以下回答。儒家代表:谁浪费水电, 就给他讲道理, 让他意识到浪费水电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只要内心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并清楚浪费水电的行为不符合礼的规范的, 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道家代表:我们建议用“无为”的办法, 让浪费行为维持一段时间后, 等水电部门停水停电后, 他们自然就体会到浪费的后果, 从内心树立节约的意识。法家代表:我们应采取具体的措施和制度, 如成立监督队, 对浪费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墨家代表:我们会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 同时, 我们会身体力行地做节约的典范, 还会制作出节约水电的各项工具。这种合作方式让学生从古人的观点出发观察生活, 思考问题, 缩短与历史人物的距离, 从反思中汲取经验, 达到历史使人明智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彼此交互信息, 享受资源, 达到学习的最优化。

三、有趣的、意味深长的故事情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生动的故事情节通过历史短剧的形式表达出来, 让学生体验历史剧的时空感, 重塑“历史”, 犹如身临其境, 这是课堂教学表现形式的创新, 也是一种有效、互助的合作, 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如讲述古希腊公民的民主权利时, 我以雅典公民帕帕迪一天的经历改编成历史短剧并加以演绎。又如学习秦时, 我让学生装扮成秦始皇和秦朝大臣, 就如何实行秦的统一进行模拟讨论。再如在讲到古代商业的发展时, 我让学生根据《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及教学内容, 编排了一个历史短剧——《武松在宋朝都市东京的奇遇记》。同学演得绘声绘色, 既把宋朝的商业发展特点通过剧情表现了出来, 又融入了一些幽默、搞怪的表现手法, 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性特别高, 表演很到位、很投入, 十分成功。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说话技巧, 纾缓了紧张情绪, 增强了自信心, 激发了历史学习热情。

四、有争议的问题

在历史上, 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有争议的, 如对秦始皇、曹操、李鸿章等历史人物可以开展讨论, 对社会的推进或阻碍, 进步和倒退, 积极与消极, 将学生分组进行对抗辩争, 让学生在充分收集归纳论点和论据的基础上, 各抒己见, 激活思维, 尽情展示自己的观点, 说服其他成员, 这就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 更深入地研究知识, 加强认知体系的构建。通过对对方观点的批判或认同来实现认知的重建, 进一步推动深层次思维的发展, 同时, 也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思想的人。

五、复习课中知识点的整固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 需要全面整理知识点, 落实基础, 同时也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 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 分工负责把每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关系进行梳理, 当然在之前, 我会给他们指明几个大方向, 各小组自己准备, 派代表讲, 互相分享, 然后我根据他们的总结成果再加以解释、评价。如在复习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时, 我选择了几个内容, 如:要求同学总结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重困难局面、成因和对策:

实践证明, 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 促使学生相互切磋, 共同提高。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变被动的单向接受知识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是极为有利的。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使学生更加娴熟有效地合作学习, 就必须教给方法, 不断提高其合作能力。一要让学生学会合理分工, 遇到困难, 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二要让学生学会表达, 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与教师进行交流, 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三要让学生学会尊重, 尊重是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保证。要学会尊重, 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 尽可能让学生感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的、受重视的;其次学生间要认真倾听, 努力挖掘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四要让学生学会协调, 在与其他成员发生观点或操作方法上的矛盾时, 不能将争吵激烈化, 应冷静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片面, 他人的观点哪里有不足, 能否用科学依据证明自己或反驳对方, 这时语调的把握是重点。必要时要做出让步、妥协, 不要吝啬对伙伴的赞美。

总之,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 运用正确的合作方法和策略, 让学生在合作交往中发生“有效碰撞”, 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树立合作的信心,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值得尝试。

摘要: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合作学习主题内容的选取, 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 又要兼具时代气息。本文作者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选择和运用合作学习内容, 使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树立合作的信心,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合作学习,主题内容

参考文献

[1]陈维坚.谈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基本思想与实践.中学历史教学, 2008.11.

[2]陈亚利.历史课堂上的体情、悟理与品趣.教学月刊中学版 (杭州) , 2009.8.

[3]陈作棉.让合作学习从无心到有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0.2.

篇3:金砖会议的内容和主题

一、“金砖五国”的优势所在

2001年, 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 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国家。2009年, 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首次举行了会晤, 使“金砖四国”成为现实, 会议通过了《“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生命》, 从而每年一次分别在巴西、中国、印度举行了领导人峰会都达成了重要的成果。“金砖五国”的存在和发展有着自身不可小觑的优势。 (1) 首先, “金砖五国”的规模庞大, 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近30%, 人口占世界的42%, 经济上, 2010年5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 贸易额占世界的15%, 从政治和安全上, 俄罗斯和中国均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巴西、印度、南非目前都是非常任理事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 2015年他们将拥有占有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资金和技术, 超过60%的全球经济增长, 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将要拉动世界内需, 是世界上最具潜质的组合。如此庞大的规模在南北互动中必然有着巨大的优势。 (2) “金砖五国”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随着非洲的加入, 金砖五国包括了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所在的各个洲,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条件和利益点以及对本区域的认同感, “金砖五国”广泛的代表性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于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减少集团的片面性。《韩国经济》13日的报道认为, 金砖成员分别代表了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新兴经济体.比代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七国集团更具广泛性。 (3) “金砖五国”在不同领域各具优势, 可以相互合作, 相互补充, 增强集团的整体实力, 以更好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之中。在“金砖五国”之中, 可以充分的利用巴西、俄罗斯、南非的资源优势, 又可以避免印度和中国的恶性竞争。由于各国的产业侧重不尽相同, 中国发达的制造业, 印度发达的农业, 以及南非的服务业都可以对彼此进行优势互补。 (4)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 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率先拜托阴影, 并带领全球经济走出困境, 进入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高, 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也逐渐的降低, 他们对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由1990年的-0.6%上升到2000年的13.1%, 2008年的52.1%和2010年的60%。进出口贸易不断上升, 随着这五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的上升, 金砖国家的贸易增长率远高于其他国家, 2010年金砖五国的对外贸易增长了达到了50%, 超过全球贸易13.5%的增长率。金砖五国对外贸易量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从2000年的不到7%提升到了2010年的百分之十四,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进口大国, 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对外贸易也显著增长。 (5) 金砖五国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组织的交叉点, 可以促进各个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金砖五国中有77国集团的成员, 有东盟的成员, 也有上海合作组织、G20等集团的成员, 虽然这些组织的功能或多或少有些交叉点, 但是金砖五国可以作为纽带和桥梁在信息互通以及议程设置、减少矛盾、统一声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金砖五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世界体系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 而由于历史上的不平衡发展, 造成了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系统, 以不平等的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 以垄断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以不平衡的国际政治体系。在这些体系中, 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有增无减, 北方国家承诺的发展援助尚未达标, 国际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南北贸易权力极其不平等, 环保问题日益尖锐,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更加困难。“金砖五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在积极的融入国际体系中, 更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些不平等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从2009年第一届“金砖四国首脑会议”上, 各国领导人就以上问题开始着手讨论, 并且积极的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几国领导人以金融贸易这一领域入手, 开始了各项议程设置。在印度举行的第四次领导人峰会已经把加强全球治理定位主要基调。

1、通过提高IMF股份以及自建金砖银行提高了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广大发展中国家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通过膨胀以及美元贬值的能力更弱, 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果对金砖国家的影响更大。而在这些领域之内,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微乎其微。金砖五国对此问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积极努力的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国际体系, 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更真实的反映出世界金融状况。2010年10月韩国G20峰会期间, 正式达成协议, 转让给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4.6%的IMF股份。经过这次扩容, 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在IMF的股份得到提高。中国在IMF的份额权重排名从第6位上升至第3位, 印度提升至第8位, 俄罗斯至第九位, 巴西至第10位。至此, 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四国均进入IMF前10大持有国地位, 在IMF的话语权得到较大提高。这是IMF成立65年来最大的一次治理权改革成果。与此同时, 五国领导人还提出了建立共同的发展银行“金砖银行”来为各个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支持, 来打破发达国家掌握资本和技术的分配主导权, 从而进一步控制和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现象。

2、共同生命抵制贸易保护以及本币结算协议的签订, 推动了地区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三月在印度召开的第四次国家领导人会晤会议后, 各国领导人发表的共同声明, 与会部长一致强调, 当今的世界经济形势给包括金砖五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金砖国家必须紧密团结起来, 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 采取各种切实措施加强金砖国家间的贸易与合作, 以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说:“我们 (五国) 确实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就是互相之间要更加地提供贸易的便利化, 加强贸易的合作, 包括货币的结算, 电子网络的应用, 以及构建中小企业的合作和技术合作的平台等等。”金砖五国有着很大的内需市场, 同时各国的产业互补性极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五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以及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换。对贸易保护的抵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 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同时本币结算制,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巨大的利益。美元的浮动和贬值极大的提升了各国贸易的成本, 增加各国贸易过程中的顾虑, 利用本币结算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促进区域内贸易更繁荣的发展。

3、在热点问题上达成共识

关于环境问题, 在第三次会议上, 支持坎昆协定, 推动德班会议按照巴厘路线图授权, 根据公平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 各国领导人承诺就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加强合作, 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更有效的实施, 推动有关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在利比亚等区域热点问题上, 第四次会议发表了《德里宣言》主张根据国际法进行裁决, 坚持联合国的有关决议, 通过多边谈判和对话的形式解决热点问题, 和平解决有关危机。

4、形成了良好的机制

金砖五国形成了良好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机制。对成员国数量的规定以及成员国资格的严格审查有利于各个成员国在组织能既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又能等到平等的发展。同时, 金砖五国定期会晤的机制, 不仅局限在高层领导人层面, 在每年的主要峰会结束后, 后续的补充会议更能保证计划有效的执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外长会议、国家事务协调人会议、农业部长会议、智库研讨会、友好城市合作论坛等新型的形式和密切的接触, 都为此机制的有效实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金砖五国在全球治理中遇见的问题

1、由于各国的政治状况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 而且各国处

在不同的发展周期, 在地缘联系上也不具有相应的优势, 因此在具体需求上差异较大。印度是对华反倾销起诉最多的, 1992年以来发起了89件反倾销起诉, 超过欧共体的总和。同时印度对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一直处于消极的态度之中。于此同时各国的政治立场也处于不同的态度, 对于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务委员会的请求俄罗斯表示支持, 而中国则选择齐全和不表态。五国的合作是以经济合作为主了, 关于其它领域由于分歧较大所以暂时搁置。

2、金砖五国的发展促使希望国家担扰。

金砖五国的发展促使西方国家压力倍增, 甚至感到恐惧和威胁。美国媒体彭博社14日报道称, 金砖五国这几大新兴经济体正谋求结束美欧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领导职位长达65年的垄断。该报道说, 自成立以来.世界银行行长均有美国派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0名总裁均为欧洲人。现在, 金砖国家想要打破这一垄断。因此西方国家的担忧可能促使西方国家采取一定的措施阻碍金砖五国的发展, 从而为自身营造更大的利益。

摘要: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当今世界格局以及新兴国家在其中的地位和状况, 提出了南北合作和对话的必要性。金砖五国作为南方代表中最受瞩目的集团具有规模庞大的资源、人口、土地、市场;广泛的代表基础;优势互补的内部结构;以及较强的经济危机中抵抗能力强等优势。从而他们在改进国际金融体系, 促进国家贸易发展, 促进经济合作良好机制的建立, 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发出共同的声音这几项议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于此同时, 金砖五国在运行中也存在着某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金砖五国,南北合作,贸易保护,金融秩序,共同声音,友好,问题和前景

参考文献

[1]刘青建.《国际关系新论-发展中国家与国际关系》,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龚斌恩.《金砖五国合作策》, 中国外资, 2011 (6)

[3]王刚.《金砖五国峰会影响深远》, 党争论坛, 2011 (6)

[4]林跃勤.《金砖国家崛起及其动因》, 中国经贸导刊, 2011 (9)

[5]安宝钧.《金砖国家竞争中寻求互补性合作》, 国际经贸观察, 2012 (1)

[6]英文文献:JIM.YARALAY, BRICS Leaders Fail to Create Rival to World Bank

篇4:金砖会议的内容和主题

2002年, UNCTAD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首次提出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指标, 以更好地预测和评价各经济体引进FDI的国际地位和潜在能力[1]。2006年, UNCTAD进一步修正了引进FDI潜力指数指标[2]。李洁认为, 作为引进外资 (包含FDI) 成就最为显著的发展中东道国, 巴西、印度和中国均试图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来发展本国经济, 改革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印度的外资使用效率高于巴西和中国[3]。何菊香和汪寿阳认为, 中国引进FDI的业绩远高于其他三国, 但面临着来自巴西和俄罗斯的严峻挑战, 相对优势在逐步减少, 印度引进FDI的业绩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俄罗斯引进FDI的潜力最大, 中国第二、巴西第三和印度第四。中国引进FDI的潜力优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速度和对外贸易, 劣势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 劳动力素质和国民福利水平等方面[4]。

衡量和比较不同经济体引进FDI业绩的指标有很多, 如FDI流入量的绝对数额, FDI占固定资本形成比重等, 但这些指标没有考虑到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基于此, UNCTAD利用一国GDP与FDI流入量正相关这一合理假设, 构造了引进FDI业绩指数。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 一国FDI流入量占全球FDI流入量的比重与其GDP占全球GDP比重的比值。UNCTAD引进FDI业绩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INDi为第i国的引进FDI业绩指数, FDIi为第i国的FDI流入量, FDIw为全球的FDI流入量, GDPi为第i国的GDP总量, GDPw为全球GDP总量。当一国引进FDI业绩指数等于1时, 表明一国引进FDI的实际流入量恰好等于与其经济规模相匹配的预期FDI流入量;当一国引进FDI业绩指数大于1时, 表明一国引进FDI的实际流入量超过与其经济规模相匹配的预期FDI流入量, 属于“业绩突出”经济体;当一国引进FDI业绩指数小于1时, 表明一国引进FDI的实际流入量未能达到与其经济规模相匹配的预期FDI流入量, 属于“业绩低下”经济体。

为了消除个别年份数据异常波动造成的不可比性, 按照UNCTAD的处理办法, 利用2000年~2002年和2010年~2012年金砖国家等21个样本经济体3年期FDI流入量和GDP数据对业绩指数进行了测算。

注:2010年~2012年西班牙业绩指数为1.070 5, 加拿大业绩指数为1.070 4

由表1可以看出, 从2000年~2002年到2010年~2012年, 金砖国家引进FDI业绩指数的得分和排名在样本经济体中处于中等偏下位置, 且该5国得分的降序排列由巴西、中国、南非、印度和俄罗斯转变为俄罗斯、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2000年~2002年, 巴西和中国引进FDI业绩指数高于1, 属于“业绩突出”经济体;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引进FDI业绩指数低于1, 属于“业绩低下”经济体;2010年~2012年, 俄罗斯和巴西引进FDI业绩指数高于1, 属于“业绩突出”经济体;中国、印度和南非引进FDI业绩指数低于1, 属于“业绩低下”经济体。

对比2000年~2002年和2010年~2012年两个时间段, 俄罗斯上升势头较为迅猛, 排名从第19位上升至第9位, 得分增幅分别高达287.7%;印度业绩指数排名小幅上升, 从第18位上升至第16位;得分增幅为106.3%;巴西、中国和南非3国引进FDI业绩指数排名分别从第11、13和16位下降至第10位、14位和20位, 得分降幅分别为14.2%、34.6%和44.5%。

2 金砖国家引进FDI发展策略

2.1 适当提升引资门槛, 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优化”转变

目前, 金砖国家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巴西和中国引进FDI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预计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引进FDI也将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随着作为东道国重要性的不断提升, 金砖国家应逐步调整外资政策, 积极推动由“数量扩张”向“质量优化”转变, 从局部开放推进到全面开放, 从浅层开放到深层开放, 不断提升引进FDI质量和水平。

2.2 优化FDI的产业布局

金砖国家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 结合国家产业调整战略要求, 修订与完善FDI产业指导目录, 扩大和规范开放领域, 逐步优化FDI的产业布局。金砖国家应积极完善农业投资环境, 提高FDI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地位, 对FDI流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业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 通过引进国外农业高新技术与设备发展高效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 提高农业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砖国家应鼓励FDI流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严格控制FDI流向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南非应积极制定服务业引进FDI的相关优惠政策, 在行业范围和股权比例等方面适当放宽或取消限制, 以促进FDI流向金融、保险和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俄罗斯和南非应适当控制资源密集型产业引进FDI所占比重, 以合理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2.3 调整FDI的来源地结构

南非和巴西FDI的来源地结构优于其他3国, 该两国应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俄罗斯和印度应进一步提升发达经济体在FDI来源地中的地位, 缩小来自避税地的FDI比例。中国引进FDI的来源地相对单一, 来自发达经济体的FDI所占比重很小, 应积极借鉴其他四国的经验, 逐步提高来自发达经济FDI比例, 以提升引进FDI的技术水平。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均应适当控制来自避税地的FDI所占比重, 加强对返程投资的监管。

2.4 优化FDI的区位分布

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在金砖国家中一定程度存在。从不均衡到相对均衡, 是金砖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实现大国崛起的迫切需求。通过积极的政策导向, 优化FDI的区位分布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金砖国家应在制定FDI产业指导目录的基础上, 补充修订关于FDI在该5国不发达地区的产业指导目录, 鼓励FDI在不发达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符合条件的不发达地区外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如对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实行双重标准, 对不发达地区的外资企业开展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企业由国内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 除加大政策开发和资金技术配套支持力度外, 提供工商、税务、外汇等方面的便利条件。

2.5 完善FDI与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传导机制

金砖国家引进FDI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来实现的。例如, FDI的资本形成效应、经济增长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外贸易效应和环境效应等。为促进引进FDI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金砖国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 完善金砖国家的金融市场, 为FDI在5国的资本运作提供必要与完善的金融服务, 以扩大FDI的资本形成效应。

第二, 进一步吸引研发型FDI, 不断提高FDI的技术水平。加强外资企业与金砖国家国内企业的研发合作, 鼓励内外资企业之间技术人员的流动, 充分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符合条件的研发型FDI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例如, 对研发用品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第三, 加大R&D投入, 提升金砖国家的技术水平;加大教育投入, 提升金砖国家的人力资本, 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提升金砖国家的经济开放度。吸收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金砖国家获取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

2.6 推动金砖国家间投资便利化进程

进入21世纪以来, 金砖国家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以利益交汇点为基础开展五国间经济合作的潜力巨大。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 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目前, 金砖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且直接投资的规模极小, 远远落后于贸易合作。事实上, 金砖国家资源禀赋与经济结构互补, 该五国在直接投资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UNCTAD的统计数据显示, 金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OFDI占全球比重由2000年的0.6%上升至2012年10.3%。2012年, 中国和俄罗斯跻身全球前十大对外投资国, 该两国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积极开展对其他成员国的直接投资, 带动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进程。

3 结语

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产物, 金砖国家近几年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金砖国家引进FDI业绩指数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信在未来的世界经济舞台中, 金砖国家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21世纪以来, 金砖国家 (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迅速崛起, 追赶发达国家势头明显, 国际经济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2008年以来, 从金融危机到债务危机, 全球经济蹒跚前行,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 凭借着良好的经济基础与在危机中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表现相对抢眼, 对维护国际社会稳定, 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 金砖国家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规模呈跳跃式增长, 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这既得益于全球直接投资的蓬勃发展, 又与金砖国家投资环境的完善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 本文利用FDI业绩指数, 比较研究金砖国家引进FDI业绩指数。

关键词:金砖国家,FDI,业绩指数

参考文献

[1]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2: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R].New 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2002.

[2]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FDI from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R].New 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2006.

[3]李洁.中国、巴西、印度三国利用外资政策和绩效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 (6) :63-67.

篇5:金砖会议的内容和主题

目前, 以金砖若干国家农业为对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娄昭、王然、宗义湘等[3,4,5]对巴西农业发展的条件、特点、农业资源以及农业政策等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江宏伟、林曦等[6,7]对俄罗斯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宏观因素、农业改革的基本措施和现行农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认为俄罗斯农业发展在赢得发展契机的同时, 整体的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张淑兰、谭晶荣、向元钧等[8,9,10]分别从加入WTO、农业改革、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对印度农业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总结, 对印度农业改革和发展中粮食、土地、失业、贫困、地区差距、城乡差别以及农业科技进步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王天生[11]对南非农业概况、发展特点等进行了论述, 对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进行了分析, 并对南非农业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尚正永[12]对江苏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江苏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其中苏北地区最高;周亚莉和王国敏等[13,14]分别就陕西省和中国东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并分别提出了农业贷款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分布滞后模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汤碧、方晓丽[15,16]对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与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并不十分突出且趋于缓和,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互补性并具有较大贸易潜力, 但农业贸易竞争力整体不断走弱。

但到目前为止, 尚未有文献关注金砖国家整体的农业发展水平。随着金砖国家合作进程的加深, 探讨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十分必要。本文基于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视角,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 分析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 探讨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趋势以及各国间的差异, 以期为我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农业合作提供理论参考。

1 模型方法

1.1 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参考相关学者对农业发展研究的评价方案[17,18,19,20,21], 本文从农业生产投入条件、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农业发展环境水平等方面进行指标选定, 具体指标见表1。

1.2 模型选择

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方法较多, 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等。其中,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具有使用简便、过程规范、结果直观等优势。其基本模型如下:

式中:Z为综合指标评价指数;n为指标数量;W表示各指标的权重, Y为指标的数值。

1.3 权重确定方法

由于各指标对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 因此评价指标的科学赋权尤为重要。赋权方法包括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主观赋权法赋权结果易受领域专家主观因素影响。客观赋权法包括因子分析法、熵权法及变异系数法等, 因子分析法要求样本量必须大于评价指标数量才能得出Bartlett检验结果和KMO值, 而本文以金砖各国作为研究对象, 其样本数量远小于评价指标数量, 故无法使用该法进行评价。因此, 本文最终选定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进行权重确定。

1.3.1 熵权法

熵权法利用信息熵的思想, 通过测算指标值的变异程度对多指标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测算步骤如下:

设有m个参评样本, 每个样本n个指标X1, X2, …, Xn, 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A={aij}m×n,

定义熵值, 第i个指标的熵值为:

其中:

计算熵权, 第i个指标的熵权为:

1.3.2 变异系数法

变异系数法是依据各观测指标在所有评价对象上的变化程度来判断各个评价对象达到指标平均水平的难易程度, 进而对其赋权。具体的赋权步骤如下:

设有m个参评样本, 每个样本用n个指标X1, X2, …, Xn来描述, 选求出各指标的均值Xi和标准差Si:

则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

对Vi作归一化处理, 得到各指标的权数为:

1.4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1.4.1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数据库。其中, 劳均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灌溉水平、化肥消费量、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单位面积产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数据由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计算得来;劳均农业产值、农产品出口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等指标数据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数据计算整理得出。需要说明的一是部分指标相应的年份数据缺失, 采用邻近年份数据进行补充;二是中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 (1999—2012) 。

1.4.2 数据处理

考虑到指标体系各指标的单位不同, 需要先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本文选取最大值最小值法进行数据标准化,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inaij、maxaij分别表示各指标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略。

2 测算结果与分析

2.1 测算结果

2.1.1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考虑到金砖各国农业发展水平各异, 且一些指标部分年份数据缺失, 故在计算指标权重时, 均以2000—2011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权重确定中的样本数据。分别依据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的计算步骤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 具体的计算步骤略, 各指标权重见表2。

注:指标权重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

2.1.2 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水平测算值

根据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所得权重, 运用标准化后的数据, 分别计算得到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水平, 结果如表3。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2.2 结果分析

2.2.1 金砖国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 农业灌溉水平、劳均耕地面积及农产品出口率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 农业灌溉水平权重最大, 由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得出的指标权重分别为0.165 2和0.163 0, 说明水资源在农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金砖国家地理区位跨度较大, 水资源分布及农业水利设施差距较大, 农业灌溉水平对金砖国家农业发展制约突出。其次是劳均耕地面积, 两种方法得出的权重分别为0.103 7和0.131 6, 符合耕地是农业生产基础的实际, 同时也说明了规模化经营对于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农产品出口率也在指标体系中占有较大权重, 两种方法得到的权重分别为0.117 8和0.093 9, 这也与金砖国家中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各不相同, 对于农业发展水平的制约相对较为明显。

2.2.2 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趋势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农业发展水平得分差异很小, 因此可对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得分取平均值, 得到金砖国家2000—2011年间农业发展水平得分, 如图1所示。

21世纪以来, 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从图1可知, 相比2000年, 2011年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水平整体上升趋势明显, 其中, 巴西农业发展水平上升最为显著, 特别是2002—2004年间农业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其次是印度, 2000—2007年农业发展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2008年开始快速上升;中国农业发展水平也有了一定上升, 但是整体的上升速度相比较为缓慢;俄罗斯在2007年以前明显上升, 自2008年开始震荡下降;南非农业发展水平变化较为波折, 测算年间, 上升与下降频繁交替。

2.2.3 金砖各国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比较

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同, 决定了金砖国家间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巴西将农业作为支柱产业, 各项指标十分均衡, 整体的农业发展水平处于金砖国家的首位。印度在农业灌溉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产值占GDP比重等方面指标优势明显, 特别是近些年来农业发展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仅次于巴西。南非在劳均耕地面积、劳均农业产值以及农产品出口占比等指标上占有明显优势, 尽管在各年间有一定波动, 但整体的农业发展水平仅次于巴西和印度。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等, 但因其农业灌溉水平、粮食单产水平等相对低下, 其农业发展水平明显不及巴西、印度和南非。中国作为金砖国家中农业大国, 同时又是人口大国, 其农业资源总量丰富, 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同时受限于较低的农业灌溉水平和农产品出口比例, 整体的发展水平位于金砖国家中的末位, 近年来虽有一定的上升, 但相比巴西、印度仍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农业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 见图2。

3 结论

上一篇:楼宇管理科2013年个人总结下一篇:竞大学选班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