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事业单位处分条例

2024-05-07

安徽省事业单位处分条例(共11篇)

篇1:安徽省事业单位处分条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如何解除?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改正错误的,按下列期限由原批准处分的机关(原批准处分的机关撤销或合并的,由承继其行政职能的机关或上级机关)予以解除:警告处分满半年;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满一年;撤职处分满两年。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对于在处分期限内没有改正错误的,可以适当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超过一年。延长解除处分期限后,还未改正错误或重新犯有此类错误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3)解除处分的程序为: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提出解除处分的意见;原批准机关作出解除处分的决定;将解除处分决定(附《解除行政处分审批表》)存入本人档案,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和受处分本人。原标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如何解除? 更多信息请查看:云南人事考试网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

篇2:安徽省事业单位处分条例

第 495 号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已经4月4日国务院第17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6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篇3:安徽省事业单位处分条例

(一) 分类更加科学

《党纪条例》素有党内“刑法”之称, 原因之一是旧《条例》在很多方面与《刑法》有剪不断的联系。这使得原本应该充满党纪特色的旧《条例》变得“刑事化”意味非常浓重。新《条例》紧紧围绕《党章》, 采取更为科学的分类标准, 将旧《条例》规定的十类违纪行为拆分、打乱、添加, 最终重新整合为六类违纪行为, 并将政治纪律和规矩摆在第一位, 划清党纪和国法的界限, 充分突显了党纪特色。

(二) 准确引导与纪律处分相结合

新《条例》摆正了《党纪条例》的位置, 实行统一标准, 明确了其作为惩治与处分规则的功能。也同时修改《准则》, 二者双管齐下, 组合出击。新《条例》开列“负面清单”, 划出党员和党员干部不能越过的“最低线”, 而新《准则》则专注于“正面引导”, 提出“高标准”。

(三) 吸收了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从1987年十三大提出将“从严治党”方针二十年来, 党内各项规范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此次修改基本上做到了三个方面:第一, 初步实现了将“从严治党”固化为成文规范的阶段性胜利;第二, 兑现了“纪在法前, 纪严于法”的承诺;第三, 从事后严惩转向事前预防与事后严惩并重。

二、具体规范设计更加科学

任何延续至今的成熟规则都经历过一个“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的过程, 党纪亦是如此。此次修改后的新《条例》力求达到“从有到优”的新高度。

(一) 立法技术运用趋于娴熟

相较于十二年前旧《条例》制定时略显仓促而在立法技术方面无暇细细雕琢的生涩, 此次的新《条例》明显娴熟了很多。这不仅外化为缜密的逻辑, 也表现为精确的遣词造句和更为科学的表达方式。不论是归类合并还是拆分列举, 新《条例》在外观上都力求做到有层次, 有条理、简明且规范。

(二) 妥善处理党纪和国法的衔接问题

国法高于党纪, 党纪严于国法, 二者既泾渭分明又不可分割。区分二者是为“此”, 连接二者是为“彼”, “故此”亦不能“失彼”。此次修改不仅明确区分了党纪和国法的界线, 将属于国法的内容移除, 而且也细致地处理了二者之间相互衔接的问题。新《条例》第27—32条高度概括地规定了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规则, 不仅明确区分了党纪和国法, 避免了分条列举可能带来的疏漏, 而且架起了党纪和国法之间无形地桥梁, 起到了局部纲领性的作用。

(三) 坚持问题导向, 追究领导责任

首先, 作为一份“负面清单”, 新《条例》坚持以现阶段突出的问题为导向。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的行为等规定显示新《条例》将很大一部分笔墨着在了现阶段党的治理工作中出现的尖锐问题上。其次, 新《条例》也更加强调追究领导责任。所谓追究领导责任实际上是由旧《条例》中的追究失职、渎职责任演化而来。新《条例》不但涵盖了追究主要领导者失职、渎职的情形, 还将重要领导责任也囊括在内。此外, 那些惯于粉饰太平, 为官不为的领导人员同样是党纪处分的对象。

三、条例实施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一) “违反有关规定”的表述需要适当明确和细化

出于立法技术的考虑, 新《条例》部分内容采用援引相关规定的方式, 因而出现了近三十处“违反有关规定”的表述。其行文方式相比而言比较简洁, 亦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并且, 随着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 其设计方式能为将来可能出台的新规定或者修改相关的规定留出空间。但是, 过于纲领性也存在不能忽视的弊端。《条例》之所以被称为党内“刑法”, 就是因为其自身有很强的独立性与适用性, 相较于其他的规范文件更为明确具体。过于纲领性必然会导致《党纪》自身的独立性和适用性降低, 需要其他规范文件加以辅助。纲领性越强, 涉及到的其他文件就越多, 适用起来就越复杂且繁琐。这显然与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第一步—清理党内冗杂、混乱的党纪党规是相悖的。因此, 这种援引相关规定的方式还需要适当提高其指向性的。

(二) 条例与原有规范的衔接和清理亟待进行

修改《条例》必定牵一发而动全身。清理因新《条例》出台而无法继续适用的解释、规定、文件, 厘清新《条例》与仍然有效的解释和规定之间的衔接关系, 针对一些存适用情形复杂的条款作出解释等, 在新《条例》发布后必须成为重中之重。

(三) 内容的应急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平衡

党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其内容是抽象的、概括的、定型的, 制定出来之后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句话从不同角度解读, 可以得出不同结论。从“利”看, 成文规范高度概括, 有固定的模式, 这有利于适用者适用, 有利于执行者执行, 也有利于遵守者遵守。但从“弊”讲, 随着时间推移, 稳定的规范必然显现滞后性和僵化性。新《条例》的问题导向明显, 规定了许多现阶段突出问题, 这对当前而言能迅速扫除大量积聚的恶习、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等。但是, 以问题为导向的规范在除却其速效和强针对性外, 对新出现的或者此消彼长的问题诚然力有不及。基于这样的矛盾, 在新《条例》出台并正式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后, 规则制定者大抵仍需要不断探索如何使其内容既实现应急性, 同时又保障长效性。

摘要:修改后的新《党纪处分条例》性质及功能定位更加精准, 内容更加全面、具体, 立法技术的运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谓“脱胎换骨”。本文拟对修改前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进行比较, 并分析新《党纪处分条例》还存在哪些值得推敲的问题。

关键词:负面清单,最低线,从严治党

参考文献

篇4:安徽省事业单位处分条例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或条例)于2016年1月1日生效。与旧条例相比,新条例在内容上做出了大幅度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修订背后的一些重要原则上的变化,这些都标志着党纪体系在科学化建设进程中又迈出了较大的一步。

条例修订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两大背景下进行的。修订还坚持了四项重要原则,即:“纪法分开”“纪法衔接”“纪严于法”“纪在前面”。这两大背景和四项原则,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也符合科学的精神。应当说,条例在修订环节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两大背景和四项原则。

然而,科学的党纪体系建设应当包括纪律制定和纪律执行两个环节。纪律制定只是第一步。而在执行始终是我国制度建设“短板”的情况下,党纪在执行环节上面对的考验将比制定(修订)环节复杂艰巨得多。新条例能否执行到位,更加取决于执纪机构及其体制上的改革跟进,这些重要方面甚至是在党纪条例之外的。

新党纪条例内容上的四大变化

变化之一,充分体现了纪法分开的原则。旧的党纪处分条例有不少章节内容和现有的国家法律、法规有很多重复。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过程中坚持纪法分开,应当说是一个科学的原则。

据此,新条例全部或大部分删除了以下六个章节。(详见上表)

修订过程中,删除与法律重复的条款总计有70多条,幅度不可谓不大。毫无疑问,在制定环节坚持纪法分开,也是对全面依法治国精神的具体回应。

变化之二,较好地体现了纪法衔接的原则。所谓纪法衔接,主要体现在党组织对于违法犯罪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予以规管,党纪的处分如何与法律的惩处进行无缝衔接。

主要体现在新条例的第四章中,变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坚持纪律优先或纪在法前,但增加了对纪律的约束。例如,“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见第三十条)“及时”二字虽还比较笼统,但相比于过去应是一个进步。二是对于法律的权威性予以了更多的尊重,对于法律的执行提供了主动的支持。这主要体现在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一条之中。例如,根据第三十四条,如果法律的惩处发生了变化,党组织就要根据变化程度重新调整党纪处分。根据第三十一条,党员被依法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这其实是对法律执行的一种积极支持。

变化之三,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更加坚持了纪严于法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说,旧条例坚持的也是纪严于法的原则,新条例更加突出了这个原则。这部分的变化体现在新条例的许多章节和条款之中,尤其是那些新增加或新调整的章节和条款。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详见上表):

需要指出的是,“纪严于法”并不是指惩戒结果的相对严厉程度,而是指对于程度很轻微的不适当行为,甚至是法律不予规管的,党纪都要严格管理。最严厉的党纪处分只是开除党籍,在大部分人看来,显然不如法律的有期徒刑严厉,更不用说法律上的终身监禁、死缓和死刑了。

变化之四,更加明确地提出,要坚持“纪在前面”的原则。在新条例的第四条中,明确地“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作为党纪处分工作的第一个原则。这条原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纪严于法等背景和原则的综合体现。

此处需要对于“纪在前面”的原则做两点说明。第一,把该原则简称为“纪在前面”是比较准确的。正如其原始表述那样,是要把党纪作为规管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各种不适当行为的第一个闸门或关口。如果这道关真的能立起来、守得住,未来严重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就会大大减少,也就是说,王岐山书记几次讲过的“四种形态”的理想才有可能在未来变成现实。时下,关于“四种形态”的理解存在很多误读,最严重的莫过于认为这是释放一个将要对腐败问题进行从宽处理的信号,或者是“以纪代法”。这显然是极大的谬误,因为这个观念背离两大原则,这正是历史的教训,必须汲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不少人把这一原则简称为“纪在法前”。这种简称会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是错误的。一是,这种简称严重偏离了原意,是不准确的;二是,这种简称和“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相抵触。按照法治的原则,法律的权威显然应当更高。

第二,“纪在前面”的原则虽然涵盖制定和执行两个环节,但主要体现在执行环节。从执行环节来看,守住纪律关口,把纪律挺在前面,应当说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万一纪律的关口没有守住,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还是有人涉及违法犯罪,那当然应当首先维护法律的权威。从现实情况来看,更是离未来的理想状态很遥远。当下,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已经违法犯罪的数量很大,而且情节十分严重。也就是说,纪律的关口早就突破了,甚至是失守了。对于规模惊人的历史“存量”问题,如果还是坚持纪在法前,那一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

由于上述的多种变化,此次条例修订的幅度总计超过了80%,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新党纪条例执行上的三大挑战

制度执行力不足是我们的一个老问题,执行同样是新条例的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一,资源约束的挑战。新条例虽然删减了与法律重复的不少条款,但是对于这部分违法犯罪的问题,纪委并不能完全不管;同时,按照“纪严于法”的原则,又增加了很多其他新的条款,这将显著增加执纪的数量。以数量的形式举个不准确的例子:根据老条例,有问题需要规管的对象可能是1000万量级,在原有的资源约束下,或许只能规管并处理几十万人;而根据新条例,需要规管的对象可能猛增到几千万量级。如何管得过来?如何提高惩戒的概率?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其次,新条例中还有个别新增的违纪行为,从执行角度上来看是很难的,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例如,“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第四十六条),虽然前后都有限定,但如果把规定的重点聚焦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上而非言语上,应该更为妥当,也更有利于执行。照现在的规定,由于党纪处分过程的程序保障和救济手段不足,可能会引发负面问题。可能导致该条款被滥用,特别是用于个人打击报复。类似的情况可能还发生在新增的第六十八条上(“党员领导干部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实际上,这些会大部分可能都是自发成立的,涉及到的党员领导干部人数可能还不在少数。写到条例中后,执行则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投入。或许,更有效率的做法不是把该条写入党纪条例,而是纳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规定之中,作为利益冲突事项予以规管。

第二,执行层面纪法衔接的挑战。按照“党的领导”和“党管干部”等原则,传统执行流程是执纪优先,发现涉嫌违法问题再移交。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和“纪法分开”的原则下,未来的流程或许会有调整。不论流程为何,如何保证该移交的必须移交?如何保证移交后能够严格依法惩处?或者在司法机关可自主立案查办涉及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违法案件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能够依法惩处?在法律惩处之后,能否追加应有的纪律处分?程序保证是什么?有没有必要的救济措施或方式?这些在新条例的修订环节并未涉及。在现行的纪律和法律执行部门分设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将始终存在。

第三,纪律和法律面前没有例外的挑战。不能做到纪律和纪律面前没有例外,特别是对于那些位高权重者、背景深厚者的执纪和执法,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也是过往惩处震慑效应差的主要原因。十八大后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向好的变化,也主要是因为在各种各样的限制上取得了突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就是要做到“无禁区、全覆盖、不设限、零容忍”,在党纪和国法面前没有例外。新条例在执行环节,能否消除禁区、解决不能全覆盖的问题,应该是最大的挑战。

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将决定着新条例的执行力和生命力。在此笔者仅提出一个总的建议,即:着力改变执行环节主要依靠人的状况,而代之以主要依靠制度。这符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思路。为此,就要把继续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核心是反腐败机构体制改革作为主攻方向。早日把这些改革改到位,具体地说,就是要使我国的反腐败机构同时具备独立、权威、廉洁、专业四大特征,这是新条例执行以及反腐败取得成功的根本制度保障。

(摘自《廉政瞭望》)

篇5:学习处分条例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不能只在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切实把《准则》和《条例》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一是自觉带头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认真学习《准则》和《条例》,模范遵守纪律、严格执行纪律,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做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的表率。二是“三个结合”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与学习贯彻党章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三是扎扎实实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组织好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工作,下足功夫、花足力气、逐条学习,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准则》和《条例》的要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是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准则》和《条例》。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通过学习研讨、评论解读、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廉洁自律要求,熟悉纪律处分规定,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准则》和《条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落实主体责任,对照《准则》的要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锋官”,是市场秩序的“守护神”,是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尤其在面临商事制度改革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间节点,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在深刻领会《准则》和《条例》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找准部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能定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是坚持制约和监督并重,科学分解和配置权力,优化工作流程,逐步建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权力结构和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二是将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充分发挥上级监督、上下游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三是将《准则》的要求嵌入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有关工作的制度和流程中,使《准则》的有关精神明确和细化为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具体行为规范。四是加大日常管理和专项检查力度,对照《准则》和《条例》的要求重点检查是否认真学习、自觉遵守,是否有贯彻落实的具体有效措施,对于贯彻不力的问题以及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等现象,要批评教育、坚决纠正、督促整改、严肃问责。五是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了解,注意收集整理、调研分析贯彻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政策理论研究,为探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提供参考。

3、落实监督责任,对照《条例》的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篇6:党纪处分条例解读

一、对党员实施纪律处分的种类即要坚持的五个原则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坚持的五个原则是: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二要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三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四要坚持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五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二、学习《条例》中的重要章节

(一)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对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改革开放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对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或者故意作出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相违背决定的,将根据情节不同给予不同处分。

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其他参加人员或者以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地等方式支持上述活动者。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采取弄虚作假或者其他手段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或者为非党员出具党员身份证明的;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情节严重的直至开除党籍。

拒不执行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决定的;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

(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占用公物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不登记交公;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将根据情节不同给予不同处分。

(四)贪污贿赂行为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变相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甚至因索取财物未遂而刁难报复对方,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将根据情节不同给予不同处分。因受贿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五)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1、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2、违反有关规定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3、违反有关规定为他人提供担保的;4、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5、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应当纳入法定账簿的资产未纳入法定账簿或者转为账外的;6、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六)失职、渎职行为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以下三种范围内:

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表现在:

1、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2、在工作中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3、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公共财物被贪污、挪用、盗窃、诈骗或者物资丢失、损坏、变质,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4、因工作失职、渎职,所造成的后果虽不够较大,但给本地区、本单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在管辖范围内:

1、对发生的反对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会、游行等活动放任不管,致使本单位多数党员、群众参加集会、游行等活动的;

2、对存在的问题不认真解决,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闹事、罢工、罢课或者其他重大事件,严重影响生产、工作、教学和社会正常秩序的;

3、对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的;

4、对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的。

在安全工作方面:

1、不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和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发生火灾、交通安全及其他事故的;

2、在组织各类集体活动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责任事故的;

3、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学校、幼儿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

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对有关责任者,将按照规定加重处分。

(七)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篇7:违纪学生处分条例

为贯彻学校从严治校的管理方针,加强校风建设,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纪律散漫、行为不良、屡教不改的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和证据确凿的基础上,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现根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等级之一处分:

1、警告;

2、严重警告;

3、记过;

4、留校察看;

第二条 对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受到国法或公安部门处罚者可相应给予以下处分:

1、被处以治安警告或罚款者,根据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2、被处以治安拘留者,根据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3、凡被劳动教养、逮捕或判刑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三条 对结伙斗殴、殴打或侵犯人身权益者,除作经济赔偿外,可给予以下处分:

1、动手打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2、虽未动手打人,但挑起争端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促使打架事态扩大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3、殴打他人,致他人受伤者,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4、对能主动承认错误并揭发他人者,可适当考虑降级处分;

5、对结伙斗殴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其为首策划者,寻衅滋事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6、隐瞒打架事实,或作伪证的,如本人未参与打架,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本人参与打架的,按上述条款加重处理。

第四条 偷窃、敲诈、诈骗或破坏公共财物者,除追回脏款、赃物或赔偿经济损失外,给予以下处分:

1、价值不满一百元者,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价值超过一百元者,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2、凡属撬窃等情节严重者,不论遂否,可根据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3、利用计算机犯罪作案者,根据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五条 以现金或其它物品为赌注,进行赌博或变相赌博者,给予以下处分:

1、初次参与赌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2、屡次参与赌博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3、为赌博者提供条件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第六条 对有行为不轨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有下列行为者分别给予:

1、有流氓行为者,根据情节,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2、凡在学生宿舍留宿异性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3、男女同学发生不正当性行为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七条 收看、复制、传播淫秽录象物品者,给予以下处分:

1、凡参与观看淫书、淫画、淫秽录象片等淫秽物品,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2、复制、传播淫秽物品或隐匿不交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八条 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反动言论和行为者,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侮辱和诽谤他人而坚持不改者,给予以下处分:

1、情节轻微,经教育尚能改正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2、情节严重或经教育坚持不改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九条 有下列行为,情节较轻微,但造成一定影响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1、在校内或其它公共场所,有吸烟、酗酒、哄闹或咂烧物品等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2、夜不归宿、上网吧的;

3、在校内私自使用电炉等电热器;

4、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或学校管理人员依法或依校规定执行任务的;

5、隐匿、毁弃或私拆他人邮件的;

6、有提供伪证、伪造证明、涂改证件等弄虚作假行为的;

7、在校内进行搓麻将活动的;

8、擅自在公共场所乱涂乱写,张贴大小字报的;

9、破坏学校的公共设施的;

10、违反学校规定,在不准进行打球、踢球、溜冰、跳舞等活动的区域进行这类活动,又不听劝阻的;

11、因学习、就业或其他原因对教师或学校寻衅滋事的;

12、其他严重违反学校规定的。

第十条 考试、考查、测验作弊者,按考试、考场规则,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从重或加重处分:

1、违纪后,认错态度不好的;

2、对检举人、证人进行威胁或打击报复的;

3、屡犯不改或第二次违纪处分的;

4、三次违纪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二条 违纪处分决定的报批和通告程序:

1、对学生处以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由学生处提出意见,经主管领导同意,公布处分;

2、对学生处以留校察看以上处分,由学生处提出意见,经主管领导同意,并将有关材料提交校务会讨论并通过,公布处分;

3、学生受违纪处分的决定,学校在三天内通知学生家长。第十三条 允许违纪学生对处分决定提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违纪处分决定书下达之前应先通知被处分的学生,被处分的学生如有不服,在接到通知后向学生处提出书面申诉,由学生处负责复审,并给予答复。第十四条 学生撤销处分的有关规定

1、学生受违纪处分后,表现良好、有明显进步的,可在考察期满后向学生处申请撤销处分;

2、撤销处分的考察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一年,留校察看的限期为一年;

3、学生在考察期内有立功表现,可提前减轻或撤销处分;

4、学生撤销处分,应向班主任递交书面申请,经班主任同意后,到学生处领取《撤销处分申请表》,在三天内填好表格,递交学生处。学生处经过调查了解,认为有条件撤销处分的,将作出撤销处分的决定。

5、作出撤销处分决定后,即通知本人,并向全校公布,遂将撤销处分的结论记入有关文书档案。

第十五条 学生处分撤销前的有关规定

1、受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当学期的德育分成绩只能评为“及格”或“不及格”;

2、不能评为“文明学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不具有优先推荐资格;

3、不能享受国家资助和政策性免学费资格;

4、毕业前不能撤销处分的,将作肄业处理或延长考察期。第十六条 受处分学生的档案处理

1、学生受处分后,不管处分轻重都要记入学校内部档案和学生成绩报告单,但暂不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待毕业前夕由学生处会同班主任综合情况,区别对待,将该记入的记入学生个人档案;

2、原则上警告一类处分,撤销后一般不记入个人档案,但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要考虑记入:(1)处分后重犯过去错误或其他严重错误,再次受处分;

(2)受处分后,虽未再次受处分,但问题很多,至毕业仍不能撤销处分的。

3、受记过一级以上处分原则上要记入个人档案,但有以下情况可考虑不记入:(1)受处分后进步显著,撤销处分后力求上进,老师同学印象深刻;(2)受处分后表现良好,某些方面有立功表现。

篇8:学生纪律处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严格我校学生管理,加强文明校风建设,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及校园生活秩序,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相关教育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纪律处分的等级分为: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劝其转学。(造成经济损失的先赔偿罚款再处分)

第三条 学生受到纪律处分和撤销纪律处分,除通报批评外,其它处分均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在校内告示栏公布。凡受到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者,均需强制进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班学习,直至合格。

第四条 对于违纪情节较轻,影响较小的学生,责令改正可以免于处分而给予通报批评;对于违纪情节特别严重且涉及违法犯罪的学生,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违纪处分的具体内容

第五条 就餐不讲秩序,推、攘、插队,经教育不改者给予通报批评及以上处分。

第六条 在校园内乱写乱画,在公共财物上乱刻乱涂,故意破坏学校的花草树木、门窗课桌凳、仪器设备等公共财产者,除处以二至五倍罚款外,还要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七条 学生上课期间出入校门必须在门卫室登记,凡不听从门卫安排,顶撞、冲闯门卫或故意在门卫室肇事者,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八条 连续三次不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连续三次迟到,经教育仍不悔改者,给予警告处分。

第九条 男生留长发、染发、穿拖鞋、背心进教室,女生烫发、化妆,穿奇装异服;男、女生戴胸饰、头饰、手饰;衣衫不整,经教育仍不改正者,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记过处分。

第十条 考试时夹带入场,交头接耳,抄袭他人试卷,无故迟到二十分钟或提前半小时以上出场,该科成绩扣除十分,情节严重者以零分记载。凡舞弊一次给予通报批评处分,一次考试舞弊三科及以上记过处分。

第十一条 月累计旷课达14节以上者给予警告处分,达21节以上者给予记过处分,达28节以上者给予记过直至留校察看处分。(一天按七课时计算,三次迟到算旷课一节)

第十二条 有事出校必须经班长、班主任和值周领导签字,凡无签条擅自出校者(攀爬院墙或在门卫室蒙混出校等),一切后果自负,发现一次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一月内有两次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经教育不改者劝其转学。

第十三条 故意撕毁、涂改公告、布告、通知、通告等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记过处分。

第十四条 故意干扰教师上课,顶撞教师,不服管教,破坏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不良影响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情况恶劣者劝其转学。

第十五条 在校抽烟、酗酒、赌博、传看黄色书刊、手抄本者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第十六条 拉帮结派,称兄道弟,或与校外人员勾结勒索他人钱财,造成不良影响者,据其情节轻重给予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劝其转学处分,严重者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 盗窃钱财,损害学校荣誉者,据其情节轻重和态度给予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劝其转学处分。

第十八条 携带、转让、销售或使用管制刀具威胁他人等,给予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劝其转学的处分。

第十九条 违反住宿管理制度的学生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造成损失的除赔偿经济损失外,处以二至五倍的罚款。

第二十条 在校期间私自进入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据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 私自留宿校外人员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经教育不改者,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二条 在校内外打架致人受伤,无故寻衅殴打他人、邀约校外人员进校或被邀约参与殴斗者,据其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劝其转学处分,并赔偿受害人医药费及其它损失。

第二十三条 男生、女生互窜寝室者发现一次给予通报批评处分,教育不改者给予记过处分。

第三章 纪律处分的程序、发布和撤销

第二十四条 纪律处分的程序:

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前,先由综治办进行个别谈话,调查事实并作出书面记录,同时,进行针对性思想教育,耐心感化。然后,根据行为后果造成的不良影响,结合学生的认错态度,到学校综治办填写《学生违纪处分报告表》,连同谈话记录和学生检查等材料报学校政教处审查。

审查核实后报分管领导签署处理意见或者经学校行政会议讨论决定处理意见。

第二十五条 处分的发布、撤销:

(一)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由政教处核实后发布。

(二)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报分管校长审批。

(三)劝其转学处分由校长办公室审批。

接受处分的学生如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服教育,屡教不改,将加重处罚,直至劝其转学。被处分的学生若知错就改,可于处分期满六个月后提出书面申请,班委会书面证明,班主任签署意见,政教处审核,学校研究后可取消处分。初三毕业时处分仍未取消者不能发放初中毕业证。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劝其转学处分一般不予撤销。

第二十七条 学生受到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劝其转学处分,其班主任老师和班集体在考核时分别扣除相应分值。

第二十八条 《条例》内没有列举到的所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学校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凡触犯刑律的,一律交司法机关处理;有关违反本《条例》的处分材料,一律载入违纪学生的学籍档案。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由学校政教处处负责解释。

篇9:纪律处分条例

(一)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问题的;

(二)检举同案人或者其他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或者法律追究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四)主动上交违纪所得的;

(五)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第十七条 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由中央纪委决定或者经省(部)级纪委(不含副省级市纪委)决定并呈报 中央纪委批准,对违纪党员也可以在本条例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处分。

第十八条 对于党员违犯党纪应当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但是具有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组织处理,免予党纪处分。对违纪党员免予处分,应当作出书面结论。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

(二)强迫、唆使他人违纪的;

(三)本条例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条 故意违纪受处分后又因故意违纪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从重处分。

党员违纪受到党纪处分后,又被发现其受处分前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从重处分。

第二十一条 从轻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轻的处分。

从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重的处分。

第二十二条 减轻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档给予处分。

加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本条例规定的只有开除党籍处分一个档次的违纪行为,不适用第一款减轻处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一人有本条例规定的两种以上(含两种)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二十四条 一个违纪行为同时触犯本条例两个以上(含两个)条款的,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定性处理。

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第二十五条 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从重处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给予处分。对违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违纪的总数额处分;对其他共同违纪的为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共同违纪的总数额处分。

教唆他人违纪的,应当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追究党纪责任。

第二十六条 党组织领导机构集体作出违犯党纪的决定或者实施其他违犯党纪的行为,对具有共同故意的成员,按共同违纪处理;对过失违纪的成员,按照各自在集体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四章 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七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刑法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第二十八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刑法规定的行为,虽不涉及犯罪但须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第二十九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

对有丧失党员条件,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行为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三十条 党员受到党纪追究,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纪律处分的,应当向有关机关或者组织提出建议。

第三十一条 党员被依法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根据司法机关处理结果,可以恢复其党员权利的,应当及时予以恢复。

第三十二条 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党员犯罪,被单处罚金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党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二)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第三十四条 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在对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组织作出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产生影响的,党组织应当根据改变后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三十五条 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轻,可以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党组织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延长预备期;情节较重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第三十六条 对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应当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党组织应当作出决定,开除其党籍;

(二)除前项规定的情况外,下落不明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章规定对其予以除名。

第三十七条 违纪党员在党组织作出处分决定前死亡,或者在死亡之后发现其曾有严重违纪行为,对于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开除其党籍;对于应当给予留党察看以下(含留党察看)处分的,作出书面结论,不再给予党纪处分。

第三十八条 违纪行为有关责任人员的区分: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党员或者党员领导干部。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本条例所称领导责任者,包括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主动交代,是指涉嫌违纪的党员在组织初核前向有关组织交代自己的问题,或者在初核和立案调查其问题期间交代组织未掌握的问题。

在初核、立案调查过程中,涉嫌违纪的党员能够配合调查工作,如实坦白组织已掌握的其本人主要违纪事实的,可以从轻处分。

第四十条 计算经济损失主要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违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财产损毁的实际价值。

第四十一条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奖励、资格等其他利益,应当由承办案件的纪检机关或者由其上级纪检机关建议有关组织、部门、单位按照规定予以纠正。

对于依照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处理的党员,经调查确属其实施违纪行为获得的利益,依照本条规定处理。

第四十二条 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对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还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等相应变更手续;涉及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及时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特殊情况下,经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分决定的组织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办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四十三条 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机关或者受处分党员所在单位,应当在六个月内将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向作出或者批准处分决定的机关报告。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总则适用于有党纪处分规定的其他党内法规,但是中共中央发布或者批准发布的其他党内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

第四十五条 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发布、播出、刊登、出版前款所列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或者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第四十六条 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歪曲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

(二)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

(三)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 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歪曲党史、军史的。

发布、播出、刊登、出版前款所列内容或者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第四十七条 制作、贩卖、传播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网络音视频资料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私自携带、寄递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等入出境,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第四十八条 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或者以组织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重大方针政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或者以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地等方式支持上述活动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未经组织批准参加其他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四十九条 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敌视政府等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五十条 组织、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对不明真相的参加人员,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篇10: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精神,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违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破坏课堂纪律,考试舞弊,打架斗殴,侵犯同学的人身权利,损害公私财物,不尊敬师长,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卫生,无视体育锻炼等,依照本条例应当受批评或处分的行为,是违纪行为。

第三条 学生的违纪行为,依照本条例处分。

第四条 违纪处分分六种: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劝退、勒令退学。第五条 坚持“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的方针,对违纪学生处分前先批评教育,并责令具结悔过,可不处分的仅限批评,必要时给予处分,但目的还是为教育和挽救。

第六条 一人同时有两种以上违纪行为分别确定处分,合并裁决。

第七条 一种违纪行为发生两种以上结果的,应以最重的一种结果处分,连续出现同一种违纪行为的,应从重处分。

第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行违纪行为的,分别处分,主事者从严处分。第九条 教唆或强迫他人违纪的,按照所教唆强迫实施的行为处分。

第十条 对屡教不改的或违纪情节后果严重的或嫁祸于人的或搞欺骗的应加重处分。

第十一条 对初犯的或认识态度较好的可从轻减轻处分或免予处分。第十二条 由于不能预见或不能抗拒的原因而违纪的不予处分。

第十三条 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由有关机关制裁,学校应做出相应的处分。第十四条 在校期间,受处分未撤销的,又违纪,累加处理。

第十五条 受记过以下处分的学生在半个学期后,确已改正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出具意见,教育处审核同意,给予撤销处分。撤销处分后又受处分的,加重处分。第十六条 对违纪行为的批评教育,所有教职工都有权适时执行;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的由教育处裁决;留校察看以上的由校长办公会裁决。

第十八条 执行处分的程序

1、教职工或同学对违纪者的行为事实如实向班主任反映;

2、班主任对教职工或学生的反映情况作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3、对确有违反纪律管理的学生,班主任将该生的违纪事实书面上报年级组,年级组对上报情况调查核实后有权做出上报处分的决定。

4、年级组认为应处分的,将该生的违纪事实以书面形式上报教育处。

5、教育处对上报情况调查核实后有权做出裁决范围内的裁决或有权作出免予处分的决定。

6、教育处认为该生的违纪行为应受的处分超出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应以书面材料上报主管校长,由校长办公会裁决。

7、校长办公会对违纪学生以班主任或政教处上报的材料为依据,必要时作调查核实,及时作出处理。

8、对违纪情节严重的,教职工或学生可直接书面上报教育处处理。

第十九条 处分决定一律公布,并记入学生成长手册;处记过以上的记入学生档案;撤

方式。

则 第二十条 破坏课堂纪律应受到的处分。

1、高声说话,随便走动,互相谈笑,做怪动作等足以使任课老师不能正常进行教学的,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改的,处警告一次。

2、在课堂上互相打架谩骂的,各处警告及以上处分。

3、上课故意与任课老师顶嘴,漫骂老师或打老师的,处警告以上直到勒令退学。

4、未下课时擅自离开教室、操场从事别的活动的,处批评教育,并作无故早退一次处理。

第二十一条 考试舞弊应受到的处分: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考试舞弊:

1、夹带并偷看有关书籍,资料。

2、传递示意试题内容和答案。

3、代他人答题。

4、抄袭答案,交换试卷。

5、利用通讯工具传递考试信息的

二、舞弊情况作如下处理:

1、监考人员应立即以书面形式报教育处。

2、期中、期末、毕业考试、会考有一次舞弊的,期末总评最高的为及格,并处警告以上处分。

3、偷窃考试卷者,处严重警告一次;偷窃考试卷并失密者,处记过;无意中得到考试卷且失密者,处警告一次。

第二十二条 侵犯同学人身权利应该受到的处分。

1、不论在何地或何种情况下互相斗殴的,处警告以上处分。致伤的,各自负担医药费用,也可酌情由对方负担。理亏的一方从重处分,附加赔偿损失,斗殴所用器具没收。

2、单方打人的予以警告以上处分,负担医药费用,附加赔偿损失,斗殴所用器具没收。

3、打架屡教不改的或伙同社会上人进校或在校外殴打同学的,处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4、以各种形式侮辱同学人格尊严(包括姓名、肖像、生理、荣辱等)的,处批评以上记过以下。

5、辱骂同学、公然诽谤的,处批评或警告。

6、故意污秽同学身体、衣物的,处批评或警告。第二十三条 损害公私财物应该受到的处分

1、故意损坏课桌凳子、教学用品、实验用具、体育用具、卫生设置、门窗玻璃、广播电灯、图书杂志等学校财产的,处批评以上记过以下,附加赔偿损失。

2、故意损坏同学的书籍簿册、学习用品、衣着装饰的,处批评以上记过以下,附加赔偿损失。

3、故意破坏师生自行车零件的,处批评或警告,附加赔偿损失。

4、故意损害学校花卉树木的,处批评以上记过以下,附加赔偿损失。

5、私自向同学提出有关钱物的要求,或借借钱之名拒不还钱的视作敲诈勒索,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6、以上各款因过失所造成的,视情节结果可从轻处分或免予处分,但需赔偿损失。

第二十四条 不尊敬师长、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卫生的处分。第一款:不尊敬师长应该受到的处分

1、当面无理顶撞教职工,甚至谩骂或殴打的处警告以上处分。

2、当面或背后以各种形式侮辱或诽谤教职工人格尊严的处严重警告或记过。

3、无理顶撞家长或长辈的,谩骂或殴打家长、长辈的处警告以上。第二款:扰乱公共秩序应该受到的处分

1、开会、集队、看电影、参观访问、社会实践故意大声喧哗,足以影响正常活动的处批评或警告。

2、擅自不参加集体活动、参观访问的按该次活动的时间折合课时数作无故旷课处理,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处警告以上处分。

3、偷窃同学的学习用品、少量钱物或其它财物的处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并没收非法所得归还原主;非法所得转为它用,则折价赔偿。骗取或偷窃其它公私财物的,比照执行,情节严重将给予退学。

4、传阅经取缔的反动、淫秽、荒涎的书刊、画册、图片、电视录像等的处严重警告或记过,附加没收。

5、赌博或变相赌博的处警告以上直至勒令退学,附加没收赌具和非法所得。

6、在校吸烟、喝酒的,处警告以上直至勒令退学。

7、无正当理由翻越校园围墙的,处警告以上。第三款:妨碍公共卫生应该受到的处分

1、无故逃避值日工作的,视情节处批评或警告。

2、任意涂写刻画课桌凳或墙壁的,处警告以上,并赔偿损失。

3、乱倒垃圾脏物,在教室、校内随地抛丢纸屑、果壳、随地吐痰,处责令负责该区域的卫生,对屡教不改的,由政教处强制参加公益劳动,并处警告。

4、在校内外随地大小便的,处批评至严重警告。第二十五条 无视体育锻炼、破坏校园安全应受的处分。

1、无故不做广播体操或眼保健操的经批评教育,无改悔者处警告。

2、做两操时不认真或故意妨碍他人做操情节严重的,处警告。

3、上体育课时未经教师允许在教室看书、闲聊、吃零食、外出等的处批评或警告。

4、携带易爆易燃有毒物品到校的,处严重警告以上,附加没收。

5、在校内进行危险性的活动或动作,处严重警告以上。

6、未经班主任或家长允许,擅自外出,参加其他不安全活动的,处严重警告。第二十六条 无故迟到、早退、旷课应受到的处分。

1、无故迟到、早退3次,折抵旷课1节。全学期旷课累计达10节,处警告。

2、在考勤处分后,仍然旷课,每超出10节,逐级累加处分直到退学。

3、全学期旷课累计达40节及以上,处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4、缺课占总课时三分之一的作自动退学论处。

5、以欺骗形式缺课的作旷课论,并加重处分。已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尚未构成警告条件的,予以 严厉批评。

第二十七条 因不正确的审美、娱乐、恋爱观而违纪应受的处分。

1、穿奇装异服,到校进教室,处批评或警告处分。

2、佩戴饰品及其它饰物进校的,艳装浓沫的,处批评或警告。

3、参加营业性舞会,进酒吧,进营业性网吧等,处警告以上处分。累教不改者处勒令退学处分。

4、男女同学间组织不健康的活动,处警告以上处分。

5、学校禁止中学生谈恋爱,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处警告以上直至勒令退学。第二十八条 凡有以下情形者均做勒令退学处理

1、有吸毒现象的。

2、有敲诈行为的。

3、伙同或指使社会上的人进校,或在校处殴打同学、老师的。

4、参加赌博的。

5、参加邪教组织并不知悔改的。

6、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情节严重的。

7、公然侮辱老师、同学情节严重的。

8、其他触犯刑律,被公安司法机关收审收容的。

第二十九条 一人受多次处分的进行累加,三次警告处分为严重警告一次。如此类推。直至开除学籍。

第三十条 初中毕业前没有撤消处分的学生视为德育考核不及格,学校不发毕业证书。

第三十一条 高中毕业前没有撤消处分的学生视为德育考核不及格,记入个人档案。带入上一级学校。

第三十二条 被公安司法机关收审收容处理,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极不负责,不进行教育,不和学校合作,学校无法履行教育职能的学生给予劝退或除名处理。

第三十三条 受处分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较深入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改正,经本人申请班主任签意见,报教育处和校长办公会批准,准予撤销处分。撤销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三个月后提出申请。撤销记过以上处分,应在一学期以后提出申请。

篇11: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第一条 为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加强校风纪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全而发展,根据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处分违纪学生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在错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的情况己下执行处分;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耐心、热情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违纪学生认识、改正错误。

第三条 对学生的违纪处分分为:1警告,2、记过,3、留校察看,4、勒令退学,5、开除学籍。

第四条 处分界限与幅度

第1款 从事或组织危害国家安全活动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2款 成立非法组织,举行非法游行、集会,书写、印刷、张贴危害国家安全的传单等文字材料,组织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3款 扰乱学校正常秩序者,视其情节和认识态度,分别给介下列处分。

(一)情节和危害较轻,认识态度好,给予警告处分。

(二)情节和危害比较严重,认识态度好,给予记过或留校察处分。

(三)认识差、态度恶劣或情节和危害十分严重,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4款 违反国家法律、法令、法规,受到司法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罚者,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被判处管制、拘役、徒刑或送劳动教养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被行政拘留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受到治安警告或治安罚款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5款 偷窃、诈骗财物者,除追缴赃款、赃物或赔偿损失外,视其作案情节和案情,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作案价值在200元以下者,可给予记过以下处分。

(二)作案价值在200元以上、尚不够刑事处罚或治安拘留者可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三)作案两次以上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作案手段恶劣,造成很坏影响者,合伙作案的为首者,勾结校外不法分子的作案者,应予从重或加重一级处分。

(五)经公安部门或保卫处确认,行窃而未窃得财物者,应视其情节和未遂

原因,参照本款

(一)、(四)之规定,予以处理。

第6款 故意损坏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者,除赔偿经济损失外,视其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损坏物品价值在200元以下,情节较轻者,可给予警告处分。

(二)损坏物品价值在200元以上,或者手段恶劣、造成很坏影响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直至诉诸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7款 违反有关规定,私接电源,声音使用各种电器或明火者,视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使用电热器具,私接乱接电源线,尚未酿成事故者,除按有关规定予以罚款外,给予记过处分。其中有破坏行为者,给予加重处分。

(二)擅自在学生宿舍内点蜡烛者,给予记过以下处分。

(三)因上述行为造成事故并产生严重后果者,除按规定赔偿损失外,给予留校察看以下处分,直至诉诸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8款 打架斗殴者,侵犯人身权利事件的当事人,视其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打架斗殴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其中致人受伤者从重处分。

(二)聚众斗殴者、持械行凶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三)对上述两项的组织策划者,致人重伤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勾结校外人员到校肇事者,若本人是打架事件的参与行,视后果加重一级处分,直至开除学籍。本人未参与,可比照参与者给予处分。

(五)虽未直接参与打架斗殴,但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视同参与者给予处分。

1、违纪后不听劝阻,蛮横无理,引起矛盾激化者。

2、以侮辱、挑衅性的语言、手势引发事端,扩大事态者。

3、在不良氛围中,以各种方式触及他人挑起争端者。

4、为他人提供凶器者。

5、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促使事态发展者。

(六)受到不法侵犯,未能正确对待,参与打架,未造成严重后果者,应予从轻处理。

(七)打人至伤者,应按有关规定,赔偿受害者合理的医药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亲属探视误工费等费用。有能力而拒不不赔偿者,予以加重处分。

第9款 一学期内旷课(旷课学时以实际课时计)达到10学时以上者,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累计达10学时,给予警告处分。

(二)累计达20学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累计达30学时,给予记过处分。

(四)累计达40学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五)累计达60学时,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六)因旷课受到处分后,当学期内继续旷课,前后旷课学时应一并计算,按累计学时数给予相应处分。

第10款 考试、考勤作弊者,违反考场纪律者,除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外,视其情节,给予下列处分。

(一)考试(考查)中有下列作弊作为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闭卷考试时偷看他人试卷,使用随身携带的书籍、资料、纸条等各种与考试有关的文字材料;考前在课桌桌面或其它部位书写、刻划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字或符号;两人以言语或传递文字材料交流考试内容;向他人投扔文字材料;为他人提供偷看考卷的机会;利用计算器存贮有利于考试的内容;利用离开考场的机会获取有利于考试的各种信息;课桌内藏有书籍、作业本等文字材料,东张西望,有偷看嫌疑,经监考教师警告后仍不改正者。经教务处和监考教师共同认定为考试作弊的行为,认定为作弊。

上述行为中的双向性行为,双方均以作弊论处。

(二)有预谋的冒名顶替代考作弊者,给予双方勒令退学处分。

第11款

第12款

第13款

第14款 在男女交往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者,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在校期间未经批准结婚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住校学生未经许可夜不归宿或在校外租房居住者,给予警告以上以现金或其它物品为赌注进行赌博者,为赌博提供条件者,分别分。其中非法同居或发生性关系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处分。其中经教育不改,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下列处分。

(一)在校园内赌博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二)参与赌博和为赌博提供条件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三)聚众赌博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四)上述行为的屡次参与者和经教育拒不改正者,加重处分直至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15款

第16款

第17款 酗酒滋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警告以上处分,非法出版、复印、传播和观看黄色书刊、网站及淫秽物品者,尚有下列侮辱或妨碍他人行为,造成一定影响者,分别给予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不够追究刑事责任或行政拘留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一)扰乱餐厅、宿舍、教室、会场、影居场等公共场所秩序,妨碍他人工作、学习、生活者,按第四条第3款处理。

(二)侮辱、诽谤、诬告、殴打或威胁他人者,视其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三)隐匿、毁弃或私拆他人邮件,撬拆校内信箱等妨碍他人通讯自由,但尚未构成刑事责任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四)伪造证件,欺骗组织,包庇坏人,尚未构成刑事责任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五)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或学校管理人依法或依校规执行公务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六)上述行为者认识态度差,手段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18款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从重或加重处分:

(一)违纪后拒不承认错误事实,受处分后无理纠缠、情节恶劣者。

(二)重犯已受处分者。

(三)受处分一年内又有违纪行为者。

(四)对检举人、证人、办案人员进行威胁或打击报复者。

(五)提供伪证,防碍调查处理者。(无理取闹,情节恶劣者)

(六)第三次受违纪处分,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19款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从轻处理。

(一)有本条例所述违纪行为(除第四条第1款、第2款外),情节轻微,认识态度较好者,经学生工作处与有关部门审定,可予以从轻或减轻处分。

(二)违纪后至处理期间,有立功表现者,经学生工作处审定,可予以从轻、减轻或免于处分。

第20款 受处分者,取消当学年各项评优资格;当学年已获{浮荣誉称号和奖学金者,撤消其荣誉称号,追回证书及奖学金。

第五条 本条例没有列举的违纪行为,确应给予处分的,可比照最相近条款给予处理。

第六条 审批程序及权限

第1款 凡给学生违纪处分,须经行政会议讨论并提出意见,填妥《处分登记表》,备齐材料,予以处理。

第2款 违纪处分涉及治安问题和学籍处理,应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共同审核。

第3款 警告记过处分,由各专业部审批;留校察看处分由学生工作处审批,报主管校长备案,给予学生勒令退学及以上处分,由校长行政会议批准。

第4款 对有第四条第1、第2款所列行为的学生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须报省教育厅审批。

第七条 学生申诉

第1款 受处分学生对处分依据的事实持有异议,职能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

及时复查核实。允许受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向主管部门或领导机关的申诉应在接到处分决定起3日内提出。接到申诉后,学校应在30天内给予复议,并将复议情况及时转告收受申诉的主管部门和申诉人。申诉或复议期间,应当执行处分,受处分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停止处分的执行。

第八条 处分的执行及后续工作

第1款 受处分学生应在《处分登记表》上签名,签署对所受处分的意见。如有不服或异议,可按第七条规定申辩、申诉或提出异议。

第2款 违纪学生的处分决定(通知),应按审批权限分别在校或专业部范围内公布,同时通知学生家长或有关单位。处分决定和有关材料由学生家长签字,并存放学生档案。对学生的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受处分学生在正常期间,仍不能正常撤销处分,其毕业证书缓发。

第3款 毕业班学生当学年受到留校察看处分,毕业时作结业处理。其工作一年后,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证明其确已改正错误,可给予换发毕业证书。其中悔改表现突出,在校期间察看期超过半年者,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评议,可提前解除察看。

第4款 受处分学生临近毕业前或受处分一年后,可提出评议申请。学生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其表现进行审议,按批准处分和程序,决定是否给予评议。评议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第5款 学生留校察看期为一年。对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要定期进行考察,及时帮助教育。留校察看期间有显著进步或突出事迹者,经批准可提前解除察看;对错误有深刻认识并有进步表现后,可提请解除察看处分;无进步表现,应延长其察看(延长期一般为半年)不改正错误或又有违纪行为者,可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6款 勒令退学者,可发给其学业证明书。开除学籍者,不予学业证明。

第7款 凡被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学生其户口一律迁回其入学前户粮所在地。

第8款 受处分学生自受处分之日起,定期上交思想汇报。

第二条 处分的撤销

第1款 为有利于受处分学生认识错误,吸取教训,鼓励他们改正错误,积极向上,实行处分撤销制度。

第2款 学生因违反校规校纪受到的处分(不包括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司法部门或公安部门的处罚后学校给予的处分)经批准可以以撤销。

第3款 学生受处分后,能切实认识、改正错误,各方面表现良好,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学校可提前给予撤销处分的评议和审核。

(一)因表现突出受到校级以上表彰奖励的;

(二)见义勇为,同坏人坏事作斗争有突出表现的;

(三)在省级各种竞赛、比赛中成绩优异,为学校争得荣誉的;

第4款 毕业班学生当学年违纪所受处分参照第八条第三款,第4款。

第5款 撤销处分的审批程序

(一)受处分学生本人提出要求撤销处分的书面申请。

(二)对照撤销处分的条件,所在班级组织班民主评议,并在民主评议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书面意见,由处分单位办理撤销处分的手续。

上一篇:冀教三起三下全册教案下一篇:药品监管局综合监管科干部先进个人事迹